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通用11篇)
1.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民主的解释为:“民主没有深奥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大家有份’。在倒霉的时候是‘有祸同当’,在幸运的时候是‘有福大家享’,在平常的时候是‘大家的事大家谈,大家想,大家做’。”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民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人,就是把民主的方式运于课堂教学中。
课堂民主教学是一个多纬度、多层面的问题。它体现为: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共同管理课堂,教学在平等自由友好的氛围中进行,以实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促进个体成长这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它的核心是相互尊重、平等参与、合作探讨和成果共享等。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使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个性解放;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可以说,课堂民主教学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最为理想的“生活”方式。
一、师生间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施课堂民主教学的前提条件。
现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整个学校教学过程中全部人际关系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部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平等、民主的关系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部人际关系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部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平等、民主的关系使师生心理积极互感,促使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享受着“授予”的权威,而学生则始终处于“缺失”、“接受”的地位。要实现课堂民主教学的平等性,就必须改变师生这种在人格上的不平等现状,建立一种平等自由、互助互进的伙伴性关系。师生在互动的教育过程中,以平等的关系相互学习,教师把自我发展的需求与学生的共同发展融为一体,不断转换角色,形成个性化教育风格。教师在课上注意学生的思维状态,不完全以自己的思想驾驭教学,更多的是研究学生的感受,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五个给”为指导思想,即: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活动;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教师以真诚、零距离沟通、无条件关注、对待每个学生,重视每个学生的成长,发现闪光点、找准结合点,激发共鸣点,严而有度,爱之有方,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遵循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民主特征是实施课堂民主教学的必要条件。
1、尊重差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象是处于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他们特殊的家庭背景、生活阅历和体验、个性、兴趣、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同,意味着思想政治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有主观愿望和心理需求的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分析、思考的能力。对于来自政治教师施予的教育影响,他们并不是被动地、不加选择地接受,而是根据他们自身原有的思想认识、道德体验去重新建构,这种建构的结果因学生思想状况的复杂性而具有了多元性,甚至冲突性。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原有思想认识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动态性,而且要接受和认可知识重新编码后的政治思想、道德觉悟形成的层次性。只进行课本理论的强行灌输和生吞活剥的机械搬用,这样的“一刀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思想政治课智力方面的知识问题,不能解决德育方面的教育问题,更谈不上课堂的民主教学。只有尊重差异,才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视对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思想状况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存在的疑点、难点和盲点,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尊重差异是矛盾特殊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实效的前提。
2、主体参与。 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特殊学科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涉及大量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是智育和德育的有机统一。不论是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还是思想觉悟的提高,都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政治课的理论性和政策性如果离开了鲜活生动的社会生活现实,容易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倦怠和逆反心理。要改变这种封闭性、灌输性和单一性教学模式,就要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多为学生创设教学实践情境,使他们广泛参与、乐于参与、有效参与,在参与中思考、互动,在参与中感悟知识、判断真伪美丑。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是对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世界及人类本质的生命经验的抽象和总结,它渗透在一切社会关系之中,因而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开放和实践的。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去实践、去调查、去了解国情与民情,去走近先进人物、去感知和了解经济改革,从而在参与中获得切身体验,深刻理解党的方针政策产生的现实基础和品德观念生成的实际环境,树立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在生动活泼的现实氛围中巩固知识、活跃思想、发展能力,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内化和形成。
3、异步发展。思想政治课的异步发展既包括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上的不同步,也指学生思想观念、觉悟提高的不平衡性。从尊重差异的原则出发,异步发展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过程中,也在教学评价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德育内容的合适与否、教育方法是否符合学生思想认识的现有水平和发展规律、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意愿和心理需求等。因此,面对学生思想认识中的矛盾和困惑,教师要本着理解、宽容之心,允许学生有一个反思、斗争和提高的过程,允许学生在学习能力、思想觉悟发展上的不同步性存在。强行的、一刀切的做法对于思想领域的矛盾的解决只能带来有悖教育民主性原则的负面效应。
思想政治课的异步发展实质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充分认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前提下实施个性化教育,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有益地发展,最终形成优良个性。
三、构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实施课堂民主教学的有效手段。
1、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学生互动兴趣。中学思想政治课比较抽象,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些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互动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学生学起来也感到轻松。
2、联系热点,激发学生互动兴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又存在迷惑的问题设计教学,不仅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只要我们的教学内容能牢牢吸引学生,并为他们创设主动探求,深入思考的条件,就会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随时迸发。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基本理论的认识,而且还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给学生探究的时空,使学生积极参与。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主动的进行参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中,教师引导,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学生看到教材中表述的内容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2.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二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 提高专业素质, 树立执着的敬业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要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 积极参与教学科研, 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 尊重学生人格, 因材施教,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首先,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课教师, 专业知识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水平。熟练掌握专业基础性知识, 熟悉学科当前发展动向, 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教学水平。其次, 在新课改下各学科相互之间都有交叉渗透、基础知识的相通, 掌握相当深度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将越来越显得重要。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 不断优化设计教学内容, 能够使学科知识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再者, 就是要建立正确的师生观念, 爱护和尊重每一个学生, 理解学生, 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 不要靠打骂来维持教师的尊严。只有这样, 我们高中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应转变观念, 提高专业素质, 树立执着的敬业精神, 这是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二、走出课堂教学的误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很多高中政治课教师理念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他们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是素质教育。存在着颠倒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理论与实际不能相联系, 课堂没能有效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在情感沟通上简单化、机械化, 课堂资源上没有得到优化合理的配置等问题。这就导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走入歧途, 总感觉事与愿违。我们只有在传输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才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培养自主意识, 作为政治课教育的首要目标, 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承认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把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到底,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贯彻这一原则。从整体上说, 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接受性学习, 但是, 这仅仅是主要的而不是唯一的。特别是高中阶段的中学生, 是从接受性学习为主向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发现性学习为主转变的阶段。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就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政治知识水平、道德觉悟和社会实践能力, 也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以往采用那种“填充式”的教学方式已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一味讲个不停, 学生一味背个不停, 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这正是政治课不受学生欢迎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发挥其在政治课中的重大作用, 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既有利于政治知识的传授, 又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开发。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教学:
(1) 上课时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每堂课注重利用教材中的“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所提出的问题, 先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系实际来思考并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给学生留有广阔的发挥余地和思维空间, 然后教师再解释、补充、纠正。这样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刚刚学过的政治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2) 及时采取多种练习方法, 促使学生对当堂或本单元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刻理解, 这也是培养能力和巩固新知的过程。所以, 平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对学生练习方面进行引导, 设计或选一些有代表性质的题目, 对学生进行训练和考查, 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 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课后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 而后定期开展研讨会。比如, 在上高一思想政治课“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时, 组织学生对某一商品进行一次市场调查, 引导学生把调查的资料进行归类、对比和分析, 得出结论。第一, 质量好的价格高, 让学生从中深刻理解:“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这一道理;第二, 价格的变化反映了价值和市场的供求关系;第三, 价格的变化情况也反映价值规律在起作用;第四, 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都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否则将会受到规律的惩罚。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进行社会调查, 原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了、形象化了, 不但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三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当前中学生思考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教材的范围,最珍贵的是他们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和对现实人生的思考。要使他们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必须触及和解决他们思想上的疑虑,使其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成长道路前进。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生为升学而学、教师为抓分数而教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升学教育模式必须彻底打破。当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升学考试又是选拔人才的必要方式,升学教育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有一点是再清楚不过的了,那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需要高层次人才,更需要多层次人才。我们面临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只有整个民族素质提高了,才能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因此,思想政治课 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是升学,而应该是全体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从升学教育的轨道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对教师来说,不是降低了教学要求,而是提高了教学要求,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了解学生,改进教法,把教材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二、平等对待学生,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当代中学生的突出特点是思想上的开放和追求人格的平等。他们不满足于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渴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历史责任感。与此同时,他们渴望老师理解自己,平等待人,尽管学生之间的智力有高低之分,但他们却反对教师的偏爱,要求师生间的平等,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得到老师中肯的评价并能够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影响。在学习中,要求优秀生和后进生能够互相帮助,都有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平等竞争,互相促进。封闭式的教学则满足不了学生思想上开放和人格方面平等的要求,它把学生的视野禁锢在教材和课堂的范围内,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完全沿着教师设计好的逻辑轨道,教学方法以注入式为主,虽然也讲究讲和练的结合,但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甚至在升学考试中获得高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甚至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和因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造成学生心理的严重不平衡。因此,我们要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的教学。开放式的教学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为原则的,在课堂上向学生开放——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基本事实,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会加速其认识水平和思辨能力的提高。以课本为基础,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辐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运用第一手资料来增加理论的信度和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责任感。
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变空洞说教为生动教学。
理论不能束之高阁,她根植于轰轟烈烈的人民群众的建设实践中,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思议的力量。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产生厌烦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教师置学生的疑惑于不顾而高谈阔论。虽然教材在讲述基本理论时,引用了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剖析,但是学生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交往中,会碰到许多矛盾,诸如代沟问题、好心恶报问题、不正之风问题等,当自我陷于苦恼之中而不得其解时,企盼能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得到比较满意的解答。另外,党和国家的重大举措,在社会上都会引起民众的议论,观点不尽相同,会给学生的所见所闻带来种种疑虑,也企盼教师能够解惑。如果教师回避这些问题不予解答,就会导致学生思想上的读书无用论。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高谈阔论的空洞说教方式,时时处处了解学生的思想脉膊,针对学生的思想疑惑,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入细致、入情入理的解答,即使学生所持的观点是错误的,也应给予申述、辩解的自由和余地,不压制,不讽刺,以理服人,解除学生的思想疑惑,改变其错误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是生动活泼的实实在在的心灵交融,是增强理论信度和感染力的必备条件。
四、讲解热点问题,变疑惑为兴趣。
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思想敏锐的一代,视野的触角延伸到校园以外的广阔世界,尤其是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怀有莫大的兴趣。而且,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在老师面前处于被动地位,讲什么听什么,老师怎样说都是对的。在思维方面,他们开始进入抽象思维的境界,凡事先问个为什么,学了理论就与现实相对照,有的甚至对教材里某些知识产生怀疑,对老师的讲课评头论足,大胆质疑。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状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讲解热点问题,可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当然,学生渴望了解的热点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与教材有关联,有的则没有关联;更有理论与现实碰撞在学生思想上引起强烈反差的。对此,仅凭借思想政治课的有限的课时是不可能得到完全解决的,但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又是必须解决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将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归类,采取多种形式加以解决。对于与教材有关联的热点问题,可以结合教材进行讲解。对于与教材无关的热点问题,则可开设时事专题讲座。对于因缺乏阅历和生活经验以及正确的世界观指导而产生的思想疑虑和错误认识,可以采取辩论会的形式,让对垒的双方各抒己见,逐渐辨明是非;亦可采取黑板报的形式,给予正面的科学的回答。只要教师能够准确地捕捉住学生思想方面的热点问题,巧妙地质疑解惑,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较好地掌握科学的理论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四
曾忠钊
摘要: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以及家长都更加 关注学生文化的素质教育,从而忽视了学生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 育。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 务。本文据此分析了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并提出 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方法。关键词: 中学体育 素质教育 顽强意志 团结互助
一、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强健其体 制体育活动的根本在于强健人的身体。中学生因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则更需要强健的身体与旺 盛的精力来从事其学习活动。因此,在中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 若能采取正当的教育方式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免疫 力的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锻炼方法的掌握起着积 极的促进作用。
(二)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顽强意志 与团结精神的培养实践证明,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学生不仅能打下 坚实的身体基础、提高其身体素质,更对其顽强意志的培养、团 结精神的加强起着莫大地推动作用。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与体育竞 赛中认真学习与顽强拼搏,尽自身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有一个的 生理或心理困难,完成一个有一个的目标,都对学生的精神发展 带来巨大的收益。
(三)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中学生而言,只有健 康的身体才能保住其得到更多的学习收获。科学证明,科学合理 的体育锻炼对于学生大脑功能的强化、思维灵活的提高以及学习精力的补充都有着促进作用,这也是劳逸结合最典型的代表。
二、中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一)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的 自身素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活动的实施者 更是体育活动的主导者。因此,当在中学体育教育中提出素质教育时体育教师首先应 更新体育观念,升级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这些都要求了体 育教师应具备崇高的事业心及责任感。同时,体育教师还应从培 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出发,帮助学生从体育教学中实现其人生的 全面发展。当然,体育教师要充分融摘 要近几年来,由于我国 经济发展已日趋稳定,人们对学校的教育方式也日趋关注。素质 教育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提上教育模式改革的议程并加以实施。然 而,事实证明,在各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以及 家长都更加关注学生文化的素质教育,从而忽视了学生体育教学 中的素质教育。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刻 不容缓的任务。本文据此分析了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 意义并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方法。
(二)加强对中学生在体育教育中思想品质的教育在中学体 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应做到以下三点:其一,在以 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应严密地设计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听从指挥、尊师重道的良好品质。例如,体育 教师在课前可以和学生约法三章,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让学生 切实做到听令行事。其二,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游戏活动,让学生养成团 结互助、坚韧顽强的品质。由于国家对人口的控制,现在大部分 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这就导致了他们自私自利的劣习。因 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设计一些团体活动,让学生在实 际操作中切实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并 顽强其毅力。其三,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也可通过举办各项竞赛活动来 实现。众所周知,体育成绩的获得定然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艰苦训 练以及各种失败的打击。因此,当体育教师举办各项体育竞赛活 动时,学生必然为了获得良好的竞赛成绩而努力锻炼。在学生每次的锻炼中学生必然要在失败中学会勇敢顽强的精 神最后,在加强对中学生体育教育中思想品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 教师也应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做到以身作则的表率。
(三)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中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在中学 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应重视 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俗语有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 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了,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获得体育的 乐趣。若是一些中学生因为对某项体育项目缺乏兴趣,而体育教 师又强制要求学生参与其中,最终只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教学效 果,更有甚者会导致中学生对所有体育活动失去学习的兴趣。因 此,只有当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以活动形式或以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 获得教学的效果。例如,一些学生甚至是大部分学生对于长跑倍感惧怕,但长 跑又切实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时体育教师可以在公园或 是广场开展学生的长跑活动,通过学生熟悉的环境减轻学生对于 跑步的压力,最终让学生在快乐活动中转变对体育的态度。
(四)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由于时 代发展的需要,社会上的激烈竞争也蔓延至学校。对于中学生而 言,他们因为升学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调查显示,中学生 因为升学压力轻生者也不在少数。因此,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关 注已变得尤为重要。当然,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可以在中学体育教 学中体现出来。例如,体育竞赛的组织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到失败 是成功之母的含义。
5.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篇五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在河南省普通中学中,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受高校扩招和人口高峰的影响,班级人数逐年递增,在这种授课制下,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的发掘和培养,致使我们的受教育者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低下。这个问题,已受到教育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大改革。教育部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明确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响应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个性,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设法营造自主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我们在授课时应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自主、活泼的学习氛围。我们叶县二高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和学习内容的难度、深度和学生的能力水平,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可以下放给学生,学生自己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去完成。学生感觉非常自主,“哎!可以自己干。”学生满脑子的主意,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要不了多长时间,学生就会适应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的细微发现和微小进步,进一步激励他们用周密的实验设计完成书中的实验要求,还可以自想办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并且能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地质疑,哪怕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我们都应给以肯定。因为每个学生的每个问题都有他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先听听他的理由,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然后再告诉学生老师的想法,交给学生自己去评价,不一定求得统一的认识。你觉得没有道理的,也不能轻易否定。
另外,我们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我们应有意识地利用阅读教材,浅显易懂的学习内容,安排学生自学,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自己分析,还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一些教材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某学生自学后曾提出“如何测高压锅内的气压?”,这个问题极具生活性和实用性,在集体大讨论中,我们得到了至少三种不同的方案,然后交给学生自己去测定。结果并不重要,这个过程却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行动,达到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课外实验,启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在教材中有许多的小实验,我们应充分加以应用。要求学生设计一些小实验,验证课堂学习的物理规律或者应用物理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学完电路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外实验,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寝室的电路,进门时开灯,然后到书桌边使用台灯,同时第一个灯熄灭,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达到方便的用途,符合现代人“以人为本”的创新精神。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讨论,主动实践。有的采用局部短路法,有的采用双触开关,有的采用单刀双掷双控,都能很好地满足我们的设计要求。学生体会到了生活、生产中的许多地方可以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和改造,找到了创新的动机和源泉。
四、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有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我们必须利用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以达到“量”的积累,实现“质”飞跃。
培养思维的集中性。在教学物理概念、规律、结论的时候,我们应将现象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小结、分析、讨论,然后“升华”成一种结论,对结论进行多个侧面以及应用上的分析,总结出概念或规律的所有内含和外延,体会物理思维方法的严谨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集中性、逻辑性。
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不止一个。比如,测定物体的密度,测定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不限制仪器和知识范围的情况下,测定方法都有很多种,每个方案自成一体,多个侧面应用物理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应多提出一些类似的开放性问题,请学生做多方向思考,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的目的。
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任何事物都是在否定前面事物的基础上才得到发展的,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前人的经验和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比较,以求更高层次地解决问题。许多的发明家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胆识和精神才最终走向成功的。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能一概否认,应全面分析,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记住有一点,当你否认一个人的质疑时,或许你就扼杀了一个人的创造力。
培养思维的独特性。要有创新,就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甚至可以让学生执教。对学生的个性思维成果应充分的鼓励和引导。比如求解100Ω、50Ω、和20Ω的三个电阻并联时的总电阻时,我们可以把50Ω认为是2个100Ω的电阻并联的等效电阻,把20Ω认为是5个100Ω的电阻并联的等效电阻,这样就成了100Ω的8个电阻并联的总电阻了,即100 / 8Ω,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等效方法,却包含了许多的独特之处,无疑是思维独特性的最好体现,我们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五、多渠道进行创新教育,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利用多种渠道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
对于课本中的许多小实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我们应交给学生自主去完成。通过对实验原理的自行设计,实验步骤的自主规划,实验器材的自行选取,自己设计表格,自己记录数据,自己分析,自己评价,让学生的手动起来,也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在新课程改革中,添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物理新教材中,也随之增加了许多“研究课题”,我们应组织学生积极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材中有质疑的,觉得需重新验证的知识自己设计方法,做一些可行的适当的研究,不求学生有科学的结论,但求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找到张扬个性的空间,体会创新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吸取失败的教训,让学生的思维“新”起来。
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
在教学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探索性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创造性活动。比如在热学部分有“布朗运动”这一演示实验,但真的要在课堂上去完成是非常困难的。大胆做个估计,没有几个老师可以把这一演示实验在课堂上成功演示出来,我们何不交给学生提前去完成呢?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试用多种微粒去完成,当然一次实验是难以成功的,液体的深度、微粒的浓度、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环境等等因素都会成为成功观察“布朗运动”的干扰因素,在实验过程中,教会学生自己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案,最后讨论得到最佳方案。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具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当然,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几节课都能解决的。我们必须始终贯穿这一教学思想,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具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开发学生的“真创造力”做好准备。
作者:韩要丽,女,生于1973年12月15日,1996年毕业于许昌师范专科学校,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第二高级中学物理教师.
附录:参考资料
①《物理学发展中的创新思维选例》 高锦岳 等主编 书号:ISBN 7-5601-2331-7/G.284 12月第一版
②《实用中学物理解题思路策略与方法技巧大典》 冯克诚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198月第一版
6.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篇六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将官池镇梨园小学 刘晓芬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将官池镇十里铺小学 王桂霞 张丽娜
小学数学教学大体来讲,是属于智育范围内的,因此,应该以知识的传授和智能的培养为主要任务。但是,在进行知识传授、智能培养的同时,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育人”,即实施德育。
小学数学学科里的“育人”,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中的“育人”。一般而言,思想品德课是纯粹的育人,是德育的主体;数学学科里的育人, 是对纯粹育人的补充, 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好,原因并不是智力低下,而是非智力因素所致:或动机不明确,欲望不强烈;或感情忽冷忽热,高兴时学一阵,不高兴时扔一边,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或性格孤僻,自卑心理严重,个性难以张扬,有压抑感。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德育工作跟得上,教育好,引导好,那么该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完成育人的任务呢?
第一、课堂上点拨,把“育人”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正如叶圣陶说的“空无依傍的德育似乎是没有的,德育总跟智育或体育结合在一起”。教育者的艺术在于机敏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时机,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在课堂上,可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数学史料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激励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也可以根据教材中的一些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逐步把自己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工作、祖国的建设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可以借助教材中的一些插图和题目中的寓意等,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礼貌待人、遵守纪律、举止文明的良好精神面貌,以及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善于协作、热心服务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敢于坚持正确意见,敢于竞争的精神;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养成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学习圆周率,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领域的辉煌成就,学习祖冲之的科学精神;学习加减法、乘除法的关系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法的启蒙教育;一定数量的难题作为思考题或讨论题,可以让学生经过困难之后更加体会到成功的不易;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提醒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冷静地寻找错误的原因等等,这些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二、在注重课堂教育的同时,还要抓好课外活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怀海特说过“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现在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体验来感悟书本。 如:有的学生发现,如果人人都节约粮食,每人每天节约50克,许昌市80万人口,每天就会节约4万千克,一年就会节约1460万千克粮食,通过学生自己来计算,就会发现浪费粮食太可怕了,而且还号召同学们都来节约。有的同学发现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13亿人口,每天就会节约1300万元,可以让很多失学儿童上学。通过计算,使不少学生下定决心要改掉乱花零钱的坏毛病,知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还有的同学计算,1人上课浪费1分钟,全班40人就会耽误40分钟,正好是一节课,一节课又能学到很多知识,真正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含义。
第三、学生在学习数学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更能使自己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如:我在讲过“人民币的认识与简单计算”后,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使数学知识更贴近于生活,我设计了这样一节数学活动课―“超市”购物。
事先,让学生从自己家中,拿出心爱的物品,精心包装一番,挂上漂亮的标签,充作“超市”的货物,同学们利用饭后时间,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对货物进行分类,按类摆放,把教室布置成小小超市,然后让同学们亲自体验“超市”购物。我们班有30人,3人一组分成10个小组,每组3人集体行动。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带着自己的“零花钱”进入“超市”购物。在“超市”内自由挑选,然后到“服务台”付钱。门口安排3个小朋友在服务台工作,1个小朋友收钱,找钱;一个小朋友记账,主要记物品名称、数量、价格三项内容;1个小朋友做服务生,同时帮助收钱的小朋友算账。()1组3个人结伴选物,每人选一样,然后一起到服务台付钱。这样每次有6个同学参与人民币的计算。购物1次和服务台的小朋友交换,每组的小朋友都可以体验到售货员和顾客两种角色,我主要做服务台的顾问,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有1个小朋友购买1瓶“露露”标价2元7角,付20元钱,该找多少钱呢?收钱的小朋友被难住了,怎么办?这1组3个同学马上开始讨论,感兴趣的小朋友也来参与,真是人多力量大,终于想出了办法:1、把2元7角看作3元,20元减去3元是17元,把2元7角看作三元减掉3角,再补3角,最后找17元3角。2、把20元看成19元加10角,19元减去2元是17元,10角减去7角是3角,最后找17元3角。还有一些难题,同学们依靠集体智慧的力量一一克服了。一节课过去了,同学们意犹未尽,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微笑,沉浸在购物的.欢乐中。这次活动,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人民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 渗透了 “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回收废品、保护环境”、“献爱心”、“举止文明”、“礼貌待人”等多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四,培养学生爱心,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一个教师,学识再渊博,讲课水平再高,如果你不管学生,他根本就不学,也听不进你的课,又怎能学习好呢?一个品行不端,没有爱心的学生,不可能会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因此,在任何时候,教师都要耐心诚恳地帮助学生,使他们在浓郁、诚挚的感情气氛中,明是非,辨善恶,促使他们思想不断地得到转化。当学生有病时,一声关心的问候,一包治病的药,都会使其感到温暖,体会到老师的爱心;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或一次考试失败情绪低落时,教师要及时地帮助、开导,鼓励学生,给他们信心和勇气;当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其度过难关……虽然这些都是生活小事,但细微之处见真情,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了爱心教育。
第五,行之有效地寓德育教育于教学工作之中
德育教育是整体教育方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把知识传授作为德育的载体,在教育教学中交叉渗透德育教育,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针对教学大纲,遵循德育纲要,深入钻研本科教材,就能行之有效地促进德育的渗透。
7.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七
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 而大搞“题海战术”, 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使学生负担过重, 妨碍学生全面发展。然而,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也并不是“齐步走”、“一刀切”或“扯平拉齐”, 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 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 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 结合化学教材特点, 我在化学教育教学中, 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具体的作法是:
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教师要教书, 更重要是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思想教育是实现“教书育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教书就是向学生明白准确的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智力, 它泛指一切教学活动。育人就是关心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态度、身心健康和生活情况, 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在课堂上, 教师应不失时机的、自然的、巧妙的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行为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 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端正的学习态度, 树立起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兴趣。
求知欲和兴趣是一个人不断学习进步的原动力。很难想象, 一个没有求知欲和对一切事物都没有兴趣的人会取得事业的成功。而实验过程的未知性和多变的特点是最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的。在教学中, 我们在加强验证性的同时, 采用把一些内容改用“发现法”教学, 多给学生自我创造和成功的机会;把化学史、化学与环境以及一些尖端的成果等内容有机地与实验内容结合起来;创设未知环境, 鼓励学生自我探索等方法, 可以有力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科学兴趣。
三、培养科学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开端, 也是学生认识事物、探索规律、积累知识的基本方法。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观察, 从中得到训练。在观察中要求学生养成手动、眼观、耳听、鼻嗅、脑想的良好习惯。例如, 每次做实验前要告诉学生实验名称、实验目的、操作程序、注意事项, 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怎样观察、观察什么, 实验完毕后观察到的现象。
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正确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 可使学生逐渐养成对所见事物进行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掌握正确有序的观察方法, 总结观察事物的规律, 提高观察能力, 促使学生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加深记忆。例如, 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 教师先介绍装置和反应原理,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并按阶段进行观察, 教师要检查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反应前试管中的固体为黑色, 试管壁上无水珠, 当通一会氢气再加热后, 试管中的固体变红色, 试管口有小水珠生成。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其原因。
四、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为中心, 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例如, 在讲浓硫酸的稀释时, 先辅助的做一些浓硫酸的强酸性、腐蚀性的实验, 然后: (1) 让学生感触到稀释过程为放热过程; (2) 使学生认识到物质密度的大小, 懂得稀释前后顺序和前因后果; (3) 讲明违反规范性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 最后板书小结说明。这样, 学生对实验有了充分认识, 懂得了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在学生实验中, 认识到不遵章守规的危害, 就会避免一些学生抱着试一试的逆反心理违反浓硫酸稀释的先后顺序。实验就在学生头脑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就有了一定的思维趋势和实验意识。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 着力于基础的教育, 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 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 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五、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巩固知识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 同学们耳闻目睹过很多事情, 且对这些事情有很强的好奇心, 而这些事情好些就是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讲述CO时知道:CO俗称煤气、有剧毒, 这就可以和煤气中毒联系起来, CO无色、无味和空气的密度接近, 很容易存在我们生活的空间, CO被吸进肺里, 就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合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由于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 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比氧合蛋白的解离缓慢约3600倍, 因此, 冬天用煤碳取暖要注意通风排气, 以免中毒。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了CO的性质又了解了煤气中毒的原理及预防, 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述白磷自燃时, 联系“鬼火”;讲到CO2时联想到“温室效应”。
8.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八
【关键词】课堂主体;初中政治;素质教育;道德认知;优化教学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教学内容和方式,以至教育思想,观念和行为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推动教育必须改革,而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素质,使其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展,同时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品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一、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上
目前,有些学校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还采用的是传统教法,未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要求,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政治课内容说教多,指导学生活动操作内容少;教师在讲课时照本宣科,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少,没有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上。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出发,从当前社会实际和思想政治课的具体内容出发,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而要保持互动交流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就必须让学生感到师生平等,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让师生的思想、信息能够双向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真实情感的表露给予尊重,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要对学生的思想倾向给予客观的评价。同时,对学生要有适度宽容,承认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课堂教学活动是激励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的双边教学活动,只有学生亲身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是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角,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一上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其次是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全体学生的思维状态集中于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巧设疑点,用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思想政治课上,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到好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初中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同其他学科,同其他方面德育工作相比,无论从时间上、形式上还是任务上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发挥着它的德育功能。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一论述,把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奠基阶段,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我们必须在思想政治课中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初中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对学生进行自我道德认知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道德认识水平,帮助学生分析、认识、评价课本中的道德故事、道德榜样,对其进行比较、概括、内化,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和道德需求。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是需要培养和发展的。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其在特定年龄阶段的必然体现,是稚嫩的萌芽,需要教师倍加呵护。
我们政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比较脆弱、娇气、自私,关注自己较多,同情别人较少,没有节俭意识,单靠说教意义不大,有效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深入百姓平凡的生活,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的生活,通过一起交谈、体验,使学生心灵受到触动,从而使学生形成危机意识、节俭意识、合作意识等新时代的道德观念,以促成学生道德内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在课堂。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是以讲授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设计和安排。从教学过程来看,就是“提问—讲解—巩固—作业”四环节;从教学关系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板书,学生抄;从教学方法来看,以讲授法为主满堂灌。这种刻板的程序式教学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遭到扼杀。构建新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以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总之,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的角度看,学生既是认知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素质教育教学目标,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合理激发,正确引导之后,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而有效的发挥出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很好地挖掘开发,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9.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九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段话的精髓是语文课中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德育在语文课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语文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同时又是品德的教育。在新形势下任何寓德育于语文学科教学之中,是每个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抓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用形象感染学生,激发其道德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感,必须以完整而鲜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以“形”诱情,使形象完整鲜明地展现出来,通过形象的感染作用来陶冶学生的感情。我根据不同的教材科目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叙述典型事例为主的,就以生动的讲述为主。如:《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文情并茂、感人至深的散文。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表情朗读和生动的讲述或描绘、背诵的教学手段,使形象完整鲜明的展现出来,既发挥了形象的感染作用,同时有能够达到提高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情理结合,使学生在动心动情中受到教育。
语文课的品德教育既要诉诸感情,也要诉诸理智,将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对语文课的德育教育尤其重要。由于语文课具有丰富的感情因素,因而教师的思想感情应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课文情境,对学生动之以情,使学生在动心动情学习课文。例如:在教读经典散文——朱自清的《背影》中,让同学们依据该文所凝聚的感人肺腑的至真至情,从课堂情境设置内容分析,情感体验,去感受那种深沉的文字间的相连相爱,这对于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培养,无疑起到了潜移默化、巩固、发展、提高的作用,效果显著。
我在执教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该小说写作的背景知之不多,甚至一无所知。于是,我将当时“普法战争”的社会背景在教学中作了特别介绍,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动因、性质,这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自然不可缺少。同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心理品德的养成,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虽然是异国,同学们对其遭受的侵略,或许没有感同身受。但是,为了唤起大家对遭欺压、蹂躏异民族的同情,我将中国近代、现代史上的有关事实融入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将意味着挨打的道理,从而,将个人与国家利益联系起来,热爱祖国,肩负责任,去发奋学习,努力工作。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寓德育教育于语文训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必须落实到学生的自我教育上。
人和动物不同,具有自我感觉、自我意识,能认识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使个性品质得到完善。也就是说,自我教育就是自己努力获得良好的思想品质,它以自我意识为条件,通过自我努力来实现。
10.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篇十
在实施素质教育今天,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他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从口头说话到书面运用,都潜在着巨大的思想教育动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获取新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统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这是“辩证统一”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怎样才做到根据语文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认识作者、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思想热情
古往今来,不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各行各业的事业有成者,他们创下的骄人业绩,谱写下的华章,都与他们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道德信念分不开的。利用作家和时代背景,可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
课文中,凡反映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其作者必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古代有李坤、李白、贺知章、陆游等名人,多是诗人或政治家;现、当代的有鲁迅、茅盾、巴金、叶圣陶等,多是小说、散文家。除了名人名篇外,教材中的“无名作品”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虽然小学教材中有关名家的作品数量不多,但教师仍要不失时机捕捉其教材中有限的背景资料,充分进行思想教育。
如《示儿》作者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一生主张抗金,曾到抗金前线参与军务。他的抗金主张一直受到统治集团的压制,几度被罢免官职。作者盼望死后还能听到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消息,表现他对祖国热爱之深,对金统治者憎恨之极,虽然他已濒临死的痛苦,但在沉痛之中包含着希望与信心,悲愤中又交织着乐观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示儿》时要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介绍,更应结合作者高度的爱国主义感情,同时针对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思想,对台湾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喜欢《示儿》,而且更怀念陆游,敬重陆游的伟大人格,且表示对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
同样,世界知名的丹麦作家安徒生家境极贫困,忍受饥饿处处遭到人们的歧视。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勇敢追求理想,终于成为一个艺术家。“丑小鸭”的遭遇就是生动的说明。面对寓意深刻的寓言和顽强的作家,教师在教读过程中加以渗透,教育学生刻苦自强,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感情。
二、要准确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内容。
学校最经常、最大量的活动是教学活动,因此要坚持“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比较注意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 渗透,贯穿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去,如我在教《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我先创设情境,铺垫“爱国情”,我制作的课件是再现了刘翔、张怡宇等奥运冠军在奥运夺冠后身披国旗奔跑、热泪目视国旗升起的动人画面,以及香港回归时“米”字旗缓缓落下,而我国的五星红旗在激昂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感人场景,这一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为五星红旗自豪的情境中,酝酿了浓浓的爱国情,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情感的铺垫。然后,自主读文,感知“爱国情”;要求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标上自然段,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让学生真切地从旅居海外留学生身上品出了沉甸甸的“国旗情”,感知到“浓浓爱国情”,对留学生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最后,品味语言,体验“爱国情,从“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点句子时,指导学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从中品出了留学生身上沉甸甸的爱国情意;接着,再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读重点语句,读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到留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思。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点语句中每个字词里所蕴含的“爱国情”;也得到“意”,“我”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爱国情融为了一体,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净化与升华。从而达到了理解教材的目的。
三、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
“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统一在课文教学过程之中”。而不是学习之前或学完后来一段思想教育,更不能脱离教材内容,生硬地说教。如我在教《绿色的办公室》一课时,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湖边的树林里,有列宁的‘绿色的办公室’。屋顶是蔚蓝的天空,地板是碧绿的草地,一截树桩是列宁办公室的椅子。树桩后面,有个‘人’字形草棚,草盖得厚厚的,只容得下一个人躺在里面,都是列宁的卧室。草棚的一头,堆着高高的草垛,那是‘割草工人’的劳动成果。对着草棚,两根树叉支着的横木上面,吊着一口用旧了的锅,旁边放着一把黑铁水壶。那是列宁的厨房。”文中没有一句话说列宁的生活、工作条件是如何艰苦。更没有一句话说明列宁如何具有革命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要教学这一段时,先让学生熟读这一段,然后从字里行间引导他们抓住“草棚”、“树叉”、“旧锅”、“水壶”等实物的主要词语,通过反复细致地品味,理解了词句和文意,认识了形势的险恶,条件的艰苦。从《绿色的办公室》的课题名称,从把天空称为屋顶,草地称为地板,草棚称为卧室等语句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列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里的重点的词句又使自己受到了思想教育。
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借助课文的具体形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实践证明,语文课具有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语文教材充满了优美的语言,感人的形象,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因素,语文教学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就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的思想感情倾向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诱发在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范读,导读,让师生把真情实感倾注于语文教学中,进入“情融融,意切切”的情感熏陶中,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当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已入境,动情之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通过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如我在《金色的鱼钩》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看茫茫草地和皑皑雪山,让学生感受这些地方的气候变化无常。再学生听《长征之歌》,让歌声把同学们带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然后,又充满激情地范读课文,此时,我闪灼着泪花的范读,深深地感染了学生,课堂上静极了,激情从学生的心头涌起,许多学生流下了热泪,学生从教师的范读中进入语文情境,课文中的老班长的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同学,接着我又让学生读重点句:“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时,“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我”“扑倒在他怀里哭了”。,“我”只好“把碗端到嘴边”,然而却止不住“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进行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从内心体验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和我无限难过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感情朗读中,这种从感情入手的方法,体现了大纲中“以读为本”、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感情朗读”的情感教育的优势,既在阅读教学中强调情感熏陶强调情感因素的教化作用,从而有机地渗透了德育。
11.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思品;实施;情感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初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思想品德课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存在的实际情况看,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是学生不重视,老师难教。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德行分离的状况,这不能不说是对我们的思想教育的极大讽刺和警醒。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通过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突出对学生做人品质的关注和教育。 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环节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精心设计导入,调动学生的兴趣
1.利用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导入
这种导入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挖掘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它贴近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教学九年级第八课第二节《学会理财》时,我用学生过年的压岁钱现象导入。一提到压岁钱,学生情绪高昂,话语纷纷,每个同学跃跃欲试。在听完同学们对压岁钱的使用后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地合理地使用压岁钱?引起学生的思考,导入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和独学提纲,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合理消费和科学理财。这样的导入自然、贴切,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采用故事导入
听故事是学生最大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用这种方式导入。如九年级第一单元中《勇于承担责任》我用“暴走妈妈”的故事,使学生深受感动,渲染了情感氛围。讲完后我提出了“暴走妈妈承担了什么责任?你是她的子女又该承担了什么责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出示教学目标和独学提纲,引导学生独学,探究问题。但注意的是,故事不易太长,要与课文内容密切,讲述时要声情并茂,在故事中嵌入问题适时引起学生思考,通过故事自然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每堂课的导入方法要多样化,尽量不要雷同,而且要注意热点的引入要尽可能及时,使学生感到学思品是很有用的,因为它能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能帮助我们解释身边的事、社会上发生的热点时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一些考试需要回答的知识点。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初中生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基于这一点,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知识既轻松又有收获。比如:八年级上册讲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一节时,课文中提到了游子吟那首诗,我特意安排同学们一起来朗读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报得三春晖。”从学生们低沉的嗓音中我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在讲“诚实守信”这一框时,我给学生们讲了南京冠生园用过期的原料做月饼坑害消费者被曝光而破产的教训等。我问孩子们,自己是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课堂顿时“活”了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谈想法,表决心。我相信我的孩子们会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好了,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也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联系生活实际,以情促学
利用情感教学的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充满了激情,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课堂上活的内容、活的形式、活的情境变成了活的智力、活的能力、活的情感、活的精神和活的生命。如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第五课《人生难免有挫折》,我播放了震撼全国的《千手观音》作为新课导入,并介绍: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通过声音的振动来感受他们所不能听到的常人的音乐,并用他们仅能用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在观看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眼中含着泪花,那是被一种精神所震慑的。创设视听情境,为学生进入课堂和生成知识奠定了基础,让学生从感观升华到情感,整个课堂教学围绕教学内容,把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都揉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种激情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情感教学使预设的教学活动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生成性,让每一堂思想品德课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成为学生成长的快乐天地。
四、注重情感交流,形成和谐师生关系
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沟通心灵的桥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1.用微笑给学生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用微笑带给学生自信,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鼓舞、激励学生。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感染到老师这一积极情绪,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例如:我在上八上第四单元第三小节《有容乃大》时,设置了以下问题问学生:①时下热播剧《花千骨》看过吗?②大家喜欢花千骨身上的哪些品质?学生结合书中的内容,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接着我又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培养这一品质生活中应注意什么。学生兴趣盎然,整节课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顺利进行。
2.教师应充满爱心
爱心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师爱可有多种形式。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媒介,友爱更是消除戒备心理的传感器。”如要上好一节课,就要善于与学生交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要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课堂上应及时注意学生的表情,从而判断出学生对自己的课是否满意,若学生出现厌倦、烦燥情绪,教师还一味地讲下去,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出现紧张,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方法、语言或提问方式等等,从而达到师生和谐的课堂。
五、坚持正面教育,以礼服人,以情动人
我们的教学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的成绩可以有差距,但决不能以此把学生划分等级,更不能歧视差生。任何人都是需要肯定的。对优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提出新的要求,避免盲目骄傲;对成绩落后的学生,除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还要尽力去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总之,心灵的桥梁需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敬、信任、体贴、关爱去充实。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教育,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让我们用智慧和激情打造崭新的思品课堂,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梁景强.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1,27
【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思想政治教学08-10
在探索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1-03
Ipad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11-13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10-21
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建设06-16
思想政治工作中启示08-03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08-23
企业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07-21
如何深入开展班组思想政治工作08-04
论新时期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