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漂流方案

2024-10-21

读书漂流方案(精选11篇)

1.读书漂流方案 篇一

乌苏市第五小学教师读书漂流活动方案

为了扎实有效推进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真正发挥好生本教育图书资源的作用,特开展教师读书漂流活动:

一、学校对生本教育理论专著《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天纵之教》、《幸福地做老师》及人民教育生本专辑、课堂教学光碟等资料进行登记,并由副校长吕艳飞负责管理,教师借阅后要爱护书籍,严禁在书上乱画、乱折、乱撕等,如果出现损坏,要按原价赔偿。

二、读书活动遵循积极引领与有效参与的原则,鼓励所有教师自愿参加。教师借书后要在半个月内读完,到时归还,保证漂流活动顺利进行。

三、教师每读完一本书,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学校在生本QQ群设立“图书漂流”栏目,教师可在漂流图书上跟帖,表述自己的阅读感悟。

四、学校还将组织读书论坛来检查教师的读书效果,并根据笔记、随笔、论坛情况评选出读书活动先进教师。

乌苏市第五小学

二0一三年五月

2.《鲁滨逊漂流记》读书交流会手记 篇二

1. 出示三个阅读指导问题:① 对该书主要内容的掌握;② 对书中荒岛生活细节的了解;③ 对主人公精神支柱的理解。

2. 让学生就上面问题,开展小组交流。

二、 畅谈阅读体会

1. 谁来说一说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

2. 点明学法:我们每读完一本书都要想想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

3. 问题②提示我们,荒岛经历是本书的精彩部分,你们熟悉这部分内容吗?(学生交流)

4. 想一想,鲁滨逊28年的荒岛生涯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寂寞、孤独、无助的,幸运的、艰难又刺激的、危险的,困难重重、创新的生活)

5. 在这荒岛生涯中,你对书中哪一段内容,哪一个情节印象最深刻呢?能具体说说吗?

▲圈地驯羊,介绍

生:圈地驯羊的那段经历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故事中的鲁滨逊在与自然比一比谁更聪明。

师:他怎么捕羊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生:他挖陷阱来捕羊,引诱羊群;不断改进装备,果然捕获三只小羊。他真的很聪明!

师:经过你的介绍,大家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

▲分享画像,欣赏

生:我对鲁滨逊在荒岛上为自己做衣服,打扮自己的情节印象深刻。由此,我联想到我们语文书上一篇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杨红樱阿姨用语言文字为他画了一幅肖像,我想和大家分享分享。(打开书,读书中相关的描述)

师:你能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学得活。

生:他的帽子和伞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在第18个故事“发现脚印”中鲁滨逊将自己的模样描绘了一下:“我头上戴着一顶山羊皮……”还有前面“病中感想”那个故事,写了他生了一场大病,这教训了他:在热带,被雨淋湿最伤身体。

师:生活给了他经验,你读得真仔细。

生:读了这本书,我给鲁逊滨画了一幅像。

师:太好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你真了不起,在读书的过程中将枯燥的文字变成头脑中鲜活的形象。图文结合,这是聪明人的学习方法。

▲环岛探险,数据

生:我对鲁滨逊环岛探险的经历印象最深。因为当我读到他造船的语句时,对照字典上的换算单位进行了换算。知道了鲁滨逊要砍倒一棵直径达5英尺10英寸的树是多么不容易。

师:你用工具书和算数据来补充理解,真会学习。

生:我想给他补充一点。就是因为树太大了,他用了22天砍断根部,14天砍掉树枝、树顶,一个多月砍削修理,3个月将中间挖空,累计下来,他的整个造船将近6个月才完成。正如书上所说:这种劳动的艰辛真是一言难尽。

师:看得出你对书中的数据特别敏感,很好。

▲环岛探险,采蜜

生:我接着来补充,当我读到鲁滨逊造船时,对一次次尝试印象深刻,我在采蜜本上做了摘抄,现在读几段给大家听听!

师: 这是摘抄有价值的句段,采蜜本上还有不一样的形式吗?

生:我写的是读书心得,并做了个“友情链接”,想给大家介绍介绍这本书的作者笛福。

师:你们读书做笔记,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制作读书卡,书签

生:我把环岛探险的内容做成了书签,用来自勉。

师:赠人书签,共同分享。

三、 引导分析问题

师:现在,大家来思考一下:到底是什么精神支撑着鲁滨逊?

生:支持他活下去的是坚定的信心和对家园的渴望。

师:是啊,在那么遥远的荒岛上,他感觉得到亲人渴盼他团聚的目光依然那样温暖。

生:这个顶天立地的血肉之躯坚信——勇者无惧。

师: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只要你永不放弃;挫折原来是成功的一块基石,可以垒出希望的丰碑,只要你决不退缩。生命只会因为追求梦想才会留下真实的印迹,生命只会因为追求梦想而更加绚丽,这就是鲁滨逊为我们写出的生命的赞歌。

3.读书漂流活动感想——读书的意义 篇三

作者 荼匕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代写公文 心得 软文请联系183355657 学校给孩子们组织了一场“读书漂流”活动,感慨良多,借次机会分享如下。

三十多年前,我大约比现在的儿子还小一点的时候,母亲买来一本《唐诗一百首》,一字一句教我读背。母亲是一名平凡的工人,不懂得拼音,更不会讲普通话,但这并不妨碍她教授我那些启蒙诗句,以至于我现在还牢牢记得那一口纯正安康方言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当然还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待我稍大一点,学习了拼音,母亲开始让我独立学习——她每日上班前,挑一首诗让背诵,下班回来检查。若是背会了便用铅笔画个对勾;若背不熟则罚我跪在搓衣板上继续背,背熟为止;若是完全不会,则免不了一顿“竹面片”。日复一日,从无断绝,读书背诗这件事情从母亲的硬性要求逐渐化为我的日常习惯。随着我年岁渐长,母亲便不怎么监督了我,我自动自觉背完了《唐诗一百首》,读熟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上下五千年》,到了小学毕业,我已经可以读《西游记》了。这三十余年来,其它的兴趣爱好,譬如足球乒乓、电脑游戏、唱歌跳舞等等,跟随年龄段和朋友圈的更替不断转变,唯有读书始终未变,直至今日,一日不读书便如一日不吃饭。

后来结婚生子,在教育孩子读书方面,我与母亲达成了一致,只是方法上略有不同。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件“兴趣使然”之事,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便是这么一个道理。读书与学习并非完全是一件事情,莫约可以理解为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关系,但在方法和态度上大体相通,总体而言,便是“兴趣乃是引导入门的最好导师”。

所以对于儿子,我并没有强行要求他识多少字、读多少书、考多少分,只是见缝插针,在他不反抗的情况下引导他的兴趣。他玩王者荣耀,对李白有了兴趣,便教他背李白的诗;他看西游记,便给他讲西游记的故事,让他自己创作以西游记为基础的童话;他玩植物大战僵尸,便引导他讲关于大战僵尸的幻想故事……儿子乐此不疲,讲了不少或富含诗意或童真无忌的语句,我也乐在其中且成就感十足。

之所以不强求孩子读书,是因为孩子从生下来起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待某一事物同样有“好”“恶”的能力和权利,作为成人,我们能做的不是“强迫”,而是“引领”。不断引导他读书而非对其它事物的兴趣,无非是在我的三观众,读书之于学习,之于工作,之于社交,甚至整个人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读书的意义何在? 读书让我不再孤独!

自入读书之门,人生便进入了一层新的境界。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因无论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日,还是“拔剑四顾心茫然”之时,身边终有世界上最伟大的灵魂相伴,他们带你穿梭于广阔的宇宙之间,欣赏无尽的风景;他们带你徜徉在灵魂的深处,领略思想的星光……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相告:“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爱和怜悯;比成功更令人愉悦的,是谦卑和坦然;令失败不再可怕的,是拥有陪伴和丰富。”

4.读书漂流会作文 篇四

我们的图书漂流会是在早上举行的,一直举行到中午放学。老师就教叫一些人搬桌子和椅子还有书,当然还少不了销售人员和“收钱机”。当我们把东西搬到我们做早操的操场上,就在那里进行整理。我还把我压箱底的法宝都拿了出来,有:卡纸和彩笔……的物品。我在卡纸上写了四个大字,“书香乐园”,为什么要用这个来提名呢?我在每本书上的标签都喷上了点香水,所以就有了“书香”。还有“乐园”,因为那里的书大大小小,五光十色,就好像在游乐园一样五彩缤纷的。所以“书香乐园”就这样出来了。

我们就在那里叫卖:“来看看,来看看,左边的书样样10元,右边的书样样15元,卖书还有礼品哦!”,我们就这样子叫卖,很快就有很多人围了过来,因为听到有奖品。我心想:这样的推销不错,还可以再改进一点,就更多人来买我们的书了。之后我们在改变一下叫法:“现在有抽奖活动,买一本10元的书可以抽奖一次,买一本15元的书可以抽奖两次。”现在更多人来买了,原本我们还在担心这些书卖不出去,现在就感觉好像是不可能的事一样。

5.读书漂流作文300字 篇五

正当我要传给下一个人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看我的书。他们都觉得我的书没有意思。我就在讲台上,讲了一下这本书的梗概后,便吸引了两个同学看我的书。

可是书只有一本,两个人怎么分呢?也总不能把书分成两半吧。于是,我想了又想终于决定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来看书。而且是一局定胜负。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不一会儿,就决出了胜负。可是,输的那位同学却很不服输。没办法,正好也有一位同学读完了书,我就让他读那一个同学的书,这才让他们都有书来读。

6.学校读书漂流活动心得 篇六

我非常有幸参加“青岛市中小学校千册教育图书漂流活动”,本次活动中我阅读的书籍是《学校课程开发》,读完《学校课程开发》一书,我觉得受益匪浅。特别是我仔细阅读了本书的第二篇《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收获特别大,并将书中所提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地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书中在“如何创造性的处理教材”这一问题中提到。学科内容的载体是教材,处理教材实际上是对学科内容的调整与选择的动态过程。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决策者和创造者”,在从事教学活动时,应对挖掘教材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深度加工”。通过细心揣摩,精心设计,有效处理,力求使原有教材在课程改革的机遇中,焕发其生命活力。使学生的学习领域由内向外,由点到面,由已知到未知延伸。要始终记牢:我们教的不是教材,而是学生。

还记得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建议的第一条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他认为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经典论述,我非常赞同。在我的课堂上,也经常地为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尤其是对学困生默默地给予关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促动他们的转变。在这其中,有一件事给我的感触很大。我所任教的一个班中,有一位学生平时不大发言,同学们也认为他学习不是很好。在一次学单词过程中,我提问他时,我发现他比许多同学都说得好。我就及时地表扬了他,并让大家为他鼓掌,而当六个单词学完后,我对全班说:现在咱们进行小组比赛,一组派一名代表,看哪一组代表能把六个单词全部说对,当进行到他们组时,我鼓励他作为代表站起来了,这时全班同学都很惊讶,其中还有一名同学说:他还能全说对?他还不如我呢?这时我看到他有些退怯,我便激励他:那么你俩进行个比赛,看谁能取胜。你有信心吗?他使劲点点头,接下来,六个单词被他准确无误地说了出来。全班同学给他报以热烈的掌声。而那名学生并没有全部说下来。也甘拜下风。这件事成了他学习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以后的课堂上,他都积极的参与,测试中每次都是优秀。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给儿童以劳动的欢乐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

7.读书漂流会的作文 篇七

各个班级在自己的场地上张粘了班级海报,以吸引大家来我们班挑书,我紧紧捏着图书漂流劵,在其他班的图书漂流站看着,总觉得这些书都太好了,拿了这本,又觉得那本好,拿了那本,又觉得另外一本好。左挑挑,右挑挑,真想把这些书全部抱回去,可是只有一张漂流劵呀,只能选一本书呀,我想起一起以前老叫爸爸给我买一本笑猫日记,可爸爸总忘记,今天不如就趁这个机会,换本笑猫日记吧。于是我在二班的书堆里找到了两本笑猫日记,咳,两本全都想看,放弃那一本呢?我看了一下内容简介,觉得还是《那个黑色的下午》比较喜欢,于是就把漂流劵交给二班的王老师,捧走了书。

换好了书,回到自己的漂流站,当起了管理员。我又把漂流劵一张一张的收起来。我站在前面,等有人选定了书,我就把他的漂流捐给收起来,我一手拿着漂流劵,一手随时准备结果同学递过的劵,真像一个财务员呢,不一会儿,桌上的书就剩下几本了,袁老师拿着书给其他班同学推荐,呵呵,我们班的书全被换完了,二班的书还剩下好多呢。

8.《鲁宾孙漂流记》读书笔记 篇八

《鲁滨逊漂流记》得主要内容是:“鲁滨逊二十几岁的时候去上海航海,一不小心鲁滨逊的船撞在了荒岛上坏了,于是,他决定要在荒岛上生活下去。他在他自己的大油船里找到了一些生活用品,比如说:牙刷、牙膏、毛巾、洗脸盆、锅、碗……可是这一些都是有限的啊!他还找到了食物,可饮用水、枪,当食物没有了时,他用枪打猎来获取食物。有一次,他亲眼目睹了食人族吃人的情景,并救了一个人,他叫那个人星期五。后来,一艘商船开了过,他救了里面的商人,那一个商人给了他一打笔财富,回去了以后,鲁滨逊成了一位真正的富翁!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以后,我有很多的感触,鲁滨逊他是一个永不放弃、独立、自主,还有坚持不懈的人。我读过一个故事,徐悲鸿他也是这样的人。有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在徐悲鸿面前讽刺了中国人,徐悲鸿不服,于是,他下定决心要让外国学生对中国人另眼相看。他开始每天来这里练画画,后来他的画轰动了整个画界,外国学生也对中国人刮目相看。徐悲鸿他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以后,我明白了横多的道理:做人要坚持不懈、独立、自主、永不放弃,我要向他学习。

9.《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篇九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这学期,我们班的精读书目之一是笛福的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读了这本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鲁滨逊在一次海难中漂流到一座荒岛。他很快战胜了忧郁失望的心情,从沉船上搬来枪械和工具,依靠智慧和劳动猎取食物,修建住所,制造工具,种植谷类,驯养山羊,使自己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他从野人手中救出一个俘虏,取名“星期五”。他在岛上生活的第28个年头,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终于乘船返回英国。读完之后,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岛,我能活下来吗?答案显而易见,不能。在这样一个荒岛上,没有人说话解闷,还处处有危险,如果不是凭着一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鲁滨逊又怎能在荒岛上活下来呢?我们学习鲁滨逊的这种精神,像他那样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凭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最终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让我大开了一次眼界,也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只要我们像鲁滨逊一样,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缩,有他那种不畏困难的精神,在绝境中求生的信念,有什么事情我们不会成功呢?又有什么事情能比鲁滨逊所遭受到的更糟呢? 现在的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受过人生真正的挫折。但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成就一个真正坚强的人。这就是《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们的道理。

10.《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 篇十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 我总是在想,如果我像鲁滨孙那样也一个人流落到了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我的亲人、朋友统统离我而去,我只有一本《圣经》,几颗粮食种子。我能快速从悲痛中走出,并在只身一人的寂寞环境下,在漫长的没有尽头的时间里,看着圣经,写着日记,等待救援,播撒粮食种子,等待丰收,坚强乐观地活下去吗?我想我不能,我绝对不能。可能我只会,站在残船甲板上,死命的哭,在沙滩上,无止境的写着“SOS”,凄凉的期望有好心人路过,将我带回我的祖国,我的母亲身边,活不过几天。而鲁滨孙活下来了,并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独自一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克服了许多常人想都想不到的的困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活下来了.在现下这个科技发展无比迅猛的时代,手机、电脑、电视,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我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安逸的生活炼不出精干的水手,平静的湖面造不出时代的伟人”不错,我们现在环境优越,生活舒适,但往往就是这样的条件诱发了我们的惰性,阻碍了我们健康茁壮的成长;而想荒岛那样恶劣的环境却可以使人奋发图强,使人立志改变处境,再来慢慢蜕变、成长。鲁滨孙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所以就算条件再坏、在再恶劣,他都能创造条件,克服重重阻碍,最终得以逃出荒岛。

“优越的环境,会成为滋养惰性的温床,艰苦的环境会成为淤埋弱者的深渊”.这是我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

11.音乐漂流瓶读书笔记 篇十一

这两天,我读了一本名叫《音乐漂流瓶》的书,书中主要介绍了几位音乐家的故事。最主要的是巴赫、李斯特、德克夏沃和舒伯特这几位著名的音乐家,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李斯特,他的故事名叫“贝多芬肖像画”。

这篇故事主要讲了李斯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爸爸非常喜欢弹钢琴,因为条件不允许,他家只有一台风琴,风琴上除了一些曲谱,还有一张贝多芬的肖像画。后来,小李斯特也爱上了弹钢琴,而且学得非常快,看几遍谱子就基本上可以视谱演奏了,渐渐地,爸爸也发现李斯特非常有天赋,就带着他去维也纳找贝多芬,当然,除了行李外,还有那张贝多芬肖像画,来到维也纳,李斯特和爸爸并没有找到贝多芬,只找到了贝多芬的得意门生——车尔尼。李斯特的爸爸再三要求,车尔尼才让小李斯特视谱演奏了一曲,车尔尼并不喜欢这样的琴声,可又不愿浪费李斯特这块好料子于是收下了他,在车尔尼的细心教导下,李斯特在维也纳开了两场音乐会,都办得非常成功。第一场唯一遗憾的是贝多芬没有来;但是第二场的时候,贝多芬拖着病重的身体来到了现场。虽然他听不见,可伴随着小李斯特那细长的手指在钢琴上龙飞凤舞地跳着,仿佛美妙的音乐在心田回荡!

通过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如果你对一件事物感兴趣,就要坚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虽然成功的里面有天赋,但是更多的是锲而不舍的追求,才能向着自己的目标慢慢靠近!

上一篇:农牧民考察材料下一篇:古诗静夜思教案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