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汉族婚嫁习俗

2024-09-26

隆林汉族婚嫁习俗(共8篇)

1.隆林汉族婚嫁习俗 篇一

婚俗

古时婚姻均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礼节甚繁,有求庚、送定、行聘、送袄、送日、迎亲等礼俗。

求庚

一般指男方向女方求亲,经女方同意后,开具新娘的出生年、月、日、时(俗称“八字”)于男方,三日内男方家中平安,始将男方庚贴送往女家,如无相冲相克,既择日选定。

送定

俗称“过定”,今称“订婚”。由媒人及男方人员在持定的吉日,把“定”送往女家,女家要办酒宴招待。

行聘

由男方备有婚书、金帛牲礼等物,由媒人及男方人员送女家。送袄

俗称“大定”,由男方择定吉日,将衣裙、大饼及议定礼物按数送往女家,女家鸣炮迎接,并款待来人。依俗礼,礼品需退回一部份。有的还送去新郎的衣帽、鞋袜等物。送袄后女家要将大饼、喜糖分送给亲朋和邻居。远道人家因挑运不便,有改用礼款之俗。

送日

男方把择定的迎亲良辰吉日通知女方,并有定迎亲事宜。自送日后,男女方需作充分准备。迎亲前,女家亲友要送衣物、首饰或钞票为出嫁女子“添妆”,男家亲友也要送礼物为男家“添丁”。男女两家要择日裁制白色“上头衫裤”,临近婚期,女方要“挽面”,男家要“安床”。

迎亲

俗称娶新娘,其方式视经济能力而异,古时旧镇多为单顶轿只由媒人引花轿至女家迎娶。迎娶时,需带“炮城”两个,一写“百子千孙”,一写“两姓合婚”,女家只收“合婚”,退回“百子千孙”。来时,男方应该派“客仔”专司拖松竹和扛嫁妆之事,男家送来松,女家须以竹配之。临上轿时,新娘需向神明、祖先及父母行跪拜礼辞行,然后以红帕盖头,此时,女家要把点燃的炮抛上屋顶,并以米筛遮头入轿,新娘在轿内要啼啼哭哭,谓之“哭好命”。起程前,儿童要向男方索取鞭炮。起程时,女家迅速把大门紧闭,谓之免使财气带出,而男方放炮,鼓吹齐鸣,沿途每逢村巷,均要鸣炮过路。娶新队伍中,以扛嫁妆的先行,以拖“竹青”、挑“布袋灯”(内放子孙桶)后行,新娘至,由新郎的小弟或侄辈请新娘出轿,入门跨“烘炉火”,由新郎引新娘上堂,行交拜礼,然后新婚夫妇同携一篮大米进房,新郎揭新娘头盖,晚上设宴请客,母舅坐首席,席散后还有闹新房之俗,隔日鸡鸣新娘应出洞房,自煎四果汤,先拜祖先,然后跪拜公婆、长辈,并与全家大小见面,叫做“拜茶”,公婆要回“红包”。拜茶时所得“红包”尽归新娘私有。第三日新妇归见父母,俗称“做客”,婿或同往,谓之“回礼”,新郎做客时,男方需备烛、炮、客饼、猪脚等带去,岳父母要宴请新婿。宴毕,夫妻偕回,依旧俗,岳母应备糯米甜饭放入茶壶里,上插石榴花枝,并放入莲苕、芋棉等物,茶壶嘴挂有两粒桂圆干,同时,还备两根带叶甘蔗和一对公母鸡,有的地方还有一对猪崽(俗称“带路鸡”和“带路猪”),一起带回。五月节或当年除夕,娘家遣小舅子送花一篮,放于新房床上,俗称“送花”或称“探房”。

旧社会还有童养婚,招赘婚、顺孝婚等不同,都是在特定的制度和环境中产生的。

童养婚是贫寒之家,因无力负担聘金与婚礼费用,预先抱养幼女,待其长大后,与自己儿子结婚,其婚式简单,或由父母选定吉日,或于除夕结婚。

招赘婚主要是女家乏嗣,或父母溺爱女儿,不忍其女嫁出,招男子进赘女家,以便养老送终,传宗接代,一般婚仪亦以简便为主。

顺孝婚是因其直系长辈将近丧亡,为解决已订婚的子女在守孝期间不得结婚的习俗,于长辈丧亡后,不须择日,立即办理嫁娶。所以世俗有“脚尾直,免找日”之俗。

三十年代,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之后,已有少数青年摆脱封建枷锁,自由恋爱,文明结婚。但由于古礼积习甚深,世俗偏见难改,大部份人家还依古礼,只是部份礼节己被简化。至四十年代,多自找对象,其中虽有亲朋好友介绍,但需男女双方见面,有的还需一段时间了解。男女双方同意后,举行简单的订婚仪式,由两人合拍订婚照片,并互送定情物品(有的由家庭代办)。一般还有送庚、行聘之俗。行聘的衣物、聘金各地不同,应经双方商定。当时,知识界结婚时,已将跪拜礼改为鞠躬礼。民间已开始以小汽车代花轿迎娶新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提倡婚事简办。因此,在婚姻仪式上一般不坐轿,不办酒席。不少婚姻领取结婚证书后,开茶话会,吃喜糖就完成婚礼,甚至有些男女只举行集体结婚或旅行结婚而已。基督教会会员举行结婚礼拜。实行简便、节约的婚俗,流行二十多年,深受经济有限家庭的欢迎。

八十年代后至今,不少人家还依旧俗,兴起“排八字”、“择吉日”、“送良辰”等活动。女方立名目,讨彩礼,要高档家具与嫁妆等。在结婚仪式上,男方讲阔气,摆场面,大设宴席,辄动数天。基督教会结婚礼拜是青年男女信徒举行婚礼的一种形式,结婚的地点选择在礼拜堂举行,由牧师主持举行结婚礼拜,只吃糖、饼,不办酒宴。

2.如东的婚嫁习俗 篇二

相亲

旧时如东人的婚嫁必须要“明媒正娶”,不能缺少“媒人”。媒人一般为两人或四人,也有多至六人的。媒人提亲后,双方家庭如果大体同意这门亲事,便要相亲。相亲一般是男方先到女方家去。男方到女方家去,主要是看女方的长相。而女方到男方家去主要是看男方的经济实力,看男方的房屋、家具、陈设等等。女方到男方看人家,男方必须预先准备酒菜款待来客,还要准备水果、点心,并为女方泡上一杯茶。如果女方同意这门亲事,便会喝下这杯茶,因而“喝茶”成了定亲的代名词。因此,姑娘到人家相亲时,茶是不能随便喝的。

合婚

相亲之后,如果男女双方及家长同意,就进入合婚阶段。女方将姑娘的“生辰八字”(又叫年庚、庚帖)送到男方,由男方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先看男女双方的年、月、日、时的干支八字,推算男女命运是否相合,判断属相是否相冲。倘若两者相配,算命先生则谓之“相合”,反之,则谓之“相冲”。如果“相冲”,就要将姑娘的“八字”连同一条糕送还女方,请姑娘另谋“高亲”。如果是“相合”,男方家要把课算过的庚帖压在家中“圣柜”的香炉底下,连压三天。如果这三天家中没有发生诸如打碎碗盘餐具、家畜突然生病死亡,没有出现蛇,也无口角是非等其它不吉祥的事件,就说明家中的列祖列宗认可了这门亲事。其间如果发生了意外,则认为列祖列宗不同意,那么这桩亲事也就告吹了。

订婚

如果男女双方相合的,男方就要向女方送去庚帖,男方在庚帖里填上自己的生辰八字,然后双方约定日子定亲。定亲在如东又叫“订婚”。在农村,订婚的同时就是“押帖”。订婚是要送礼的,礼物包括鱼、肉、礼包。鱼一般是成对鲢鱼,肉是肋条肉,均为双份。如东西部地区大多是两块带蹄爪的后腿肉。礼包通常是八个,四样礼各两个礼包,其中必定要有茶叶。男方的礼物送到后,女方也要回礼。通常是把男方的礼物适当退回一些,或者另备一份回礼,表示礼尚往来。订婚当天,女方中午置办酒席,男方晚上备设酒宴,款待媒人和亲朋好友。订婚中重要的是聘礼。聘礼主要是聘金、金银首饰等。首饰一般是戒指、耳环、项链(包括吊坠)、手镯,以黄金为主,数量由双方约定。聘金也是双方约定的,数量多少一般由媒人来撮合,双方家长不直接接触。如果男女双方的意见不一,媒人往往要来回奔走调解,直到双方各自让步取得一致。在女方看来,“礼金”意味着姑娘的“身价”,一般都是多要些。

订婚是双方确定婚姻关系的重要环节,标志着双方婚姻关系的确立与向社会公开,从此亲朋好友都知道两家的关系。订婚之后,“毛脚女婿”逢端午、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都要往丈母娘家送礼,还要带女方到男方家过节。男方家平时举行的一些喜庆活动,没有完婚的女方也要到男方家参加。

请期

婚姻关系明确后,男方选定吉日请媒人到女方家送年庚以确定婚期,这就是“请期”,如东人称之为“送日子”。在如东农村,除了“送日子”,过去还有“换帖”的习俗,即男女双方交换年庚帖子。换帖也是要男方送礼金的,数目有时是订婚的两倍,同时还要宴请亲朋好友。对男方的“请期”,女方往往推三阻四,一再推辞,编造出各种理由来“搪塞”。要等男方三请四邀,女方才“勉强”答应,否则要被人家笑话。请期后不久,男方就要请算命先生推定完婚的吉日良辰。这个日子一般在订婚后的第二年。如东人的习惯是一年不做两桩喜事,哪怕订婚在腊月,结婚在次年正月也无所谓,但不能放在同一年。

嫁妆

女方一旦答应婚期,就要着手准备嫁妆了。一般来讲,父母要为女儿打造家具作嫁妆。有的远在喜日前约半年就择吉日开工。匠人知道是作嫁妆也很精心。特别是制作脚盆和马桶,简称“盆桶”,是一定要精工制作的。盆桶油漆也很讲究,要漆成酱红色,马桶上还要描金粉漆,俗称“描金马桶”。陪嫁的床上用品中最多的是棉被,掘东地区有的多达十余条。被面、棉絮、被里三层全新。嫁衣和喜被的缝制要请“女红”手艺好、家中父母双亲健在、儿女齐全的妇女。缝制嫁衣的针线要一根线儿缝到头,不能打结,也不能倒针,更不能中途续接;喜被的被里、被面要用整幅,不能破缝;被面有真丝的或者全棉的,但忌用缎子的,也不能用格子花布。缝被要用红线,缝到头后也不能打结,只能两头拖着等等。嫁妆中凡可以放进物品的器物,都要放进一些相应合适的东西,如肥皂盒子里放肥皂,鞋子里放袜子,帽筒里放毛刷,茶壶里放茶叶,马桶里则放枣儿(早)、花生(生)、桂圆(贵)、莲子(子)。嫁妆中必须有新鞋。娘家再穷,嫁妆中新鞋是绝对不可少的。掘东地区的女家在赶嫁时,还要派人到男家索要长辈及新郎的鞋样,俗称“请鞋样”。新娘根据鞋样缝制新鞋,作为新媳妇的见面礼。嫁妆的多少视女方的财力而定,不过多数人家都是尽其所能,力争丰厚。按照如东的风俗,女子的陪嫁要多于男方的彩礼钱。备好的嫁妆,女方是不主动提出运送的。总是男方请媒人上女方的门商请接嫁妆事宜。接嫁妆一般在喜期的前一天。嫁妆用船载或用车装,通常车船也需成双。每件嫁妆上都贴有红双喜或红纸。嫁妆送到男方后,要一一展示给男方的亲朋好友观赏,并交给男方的家长,俗称“点嫁妆”。男方设宴款待媒人和女方的来人,并向媒人和女方代表赠送喜钱红包,运送的人也有赏赐。

白天发了嫁妆,晚上新娘家要办“别亲酒”。新娘坐在首席,母亲要告诉女儿在结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尤其是第二天迎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些人家在姑娘吃过“别亲酒”后,还在家中的圣柜前向列祖列宗拜别。

3.满族婚嫁习俗 篇三

所谓拴婚是本人的婚姻并不由本人来决定,而是由别人来决定。这里的别人还不是传统意义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满族人来讲,因为八旗组织的存在,因此八旗子弟的婚姻必须经由八旗管理部门的审批,这个满族延续3的传统就是拴婚。

拴婚最突出的时期是在八旗军入关之前,而它的产生则是在八旗制度产生之时。努尔哈赤与“佟百万”之女佟春秀的婚姻是为了获取经济支持,后来努尔哈赤又娶叶赫首领扬吉奴的女儿,则是为了获取政治资本。包括皇太极的婚姻,皆是政治联姻的产物。那么说,在那个时代,满洲(女真)社会处于资本积累阶段。占有欲与夫权思想的结合,就是把女子包括孩子看作是成年男子资本的一部分,女性没有相对的地位。

体现在当时的八旗民间,则是八旗子女的婚姻必须上报各牛录章京(佐领),这是严格的规定;而贵族子女则要上报给各主旗贝勒。换言之,光是父母同意是没有用的,婚嫁已经成了军事化管理。这种管理直到八旗入关方有改善,但直到清末,旗人间的婚嫁还是需要上报给佐领的,虽然只是走个形式,但却以成了传统。

拴婚的基础是建立在满洲建国初期(后金--大清)的私有制与奴隶制高速发展的基础上的。这种制度也是与满洲八旗制度所相符合的,虽然成为旗人社会的一种婚嫁传统,而且是基于一定的政治机遇,但客观上不能否认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扼杀了人们婚姻爱情的自由。比起女真时代的“行歌于途,以申求偶之意”的风俗,是一个历史巨大的跨度。

2,收继婚

收继婚也是满族历史上的一大历史特色,集中体现在太祖朝,其在满洲贵族中则在有清一代不时也有出现。

所谓收继婚,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父死妻其母,兄死妻其嫂”,还包括直到解放时期还流行在东北农村的“童养媳”。

对“父死妻其母,兄死妻其嫂”的理解这里要强调两点,一个是对“其母”的理解,“其母”不是儿子的亲生母亲,而且多为年纪要比自己还小的后母。另一点的理解则是,这一传统的由来已久――“胡俗妇丧其夫,其家男子即收为妻妾,父子兄弟不论也。他道,则人笑其不能赡其妇”。由此可见,在满洲传统观念中,不能把自己家族的寡妇“收养”照顾,就是让外人家笑话。实际上这里的“收养”即是婚嫁。举个例子,《满文老档》记载,努尔哈赤晚年虑及后事的安排“我曾说过,我本人死后,想把我的小儿子们和大福晋给大阿哥优厚收养”这实际是表明一种所属关系的转变。

皇太极则在天聪五年(1631年)颁布谕旨,对收继婚永行禁止。原因是受到中原汉族文化中家族伦理观念的影响。后来这一传统在满族人社会无论民间还是贵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载淳则是娶了孝哲后姑侄俩。

3,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似乎是封建社会或者阶级社会的一项附带产品,满族社会也不例外。这主要集中在贵族阶层。从清初到清末这种严格的等级观念牢不可破。八旗贵族只能在其间或者在官员子女中相互选择,对于诸申(自由民)、阿哈(奴隶)及一般“老百姓”则不予考虑。

4,指腹为婚

如果考证的没有错误,那么中国历史上的“指腹为婚”则是金代女真人的专利,后来流传到了汉人间。《大金国志》载“金人旧俗,多指腹为婚姻。即长,虽贵*殊隔,亦不可渝。”

但“指腹为婚”并非在女真人中广泛流行,与其同一时代的,作用相当的女真人主要的婚嫁习俗则是“相看”

5,相看

相看就已不只是满族婚嫁习俗的历史特征,而是一直延续下来的。所谓相看,又称看门户,就是指男方家的主事妇人到女方家去看看姑娘,女方家的主事妇人再到男方家去看看小伙子。如果双方都同意,男方家则要留女方家来相看的妇人吃顿饭。这样就算双方都同意,婚事就可以定下了。

4.浅谈澄城婚嫁习俗 篇四

权明利

(安康学院 中文系陕西安康 725000)

摘要:澄城的婚嫁习俗是繁文缛节的,从起媒、合八字、订婚、聘礼、择日、办嫁妆、婚前准备、迎亲、拜堂、婚宴、敬酒、闹洞房有一套套规矩和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澄城的婚嫁习俗既有继承,又有革除,同时也有出新。关键词:民俗澄城婚嫁

澄城地处陕西东府中部,属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腹地,地势北高南低,四条河川把全县划为“三梁一原”,使得各种文化在此碰撞,最后达到融合和升华,形成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此文主要研究其一方面的特点,即婚嫁习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男女结成夫妻关系所必须遵守的法则。而今,这种观念已渐渐淡化,澄城人亦是如此。澄城的婚嫁习俗,是比较繁琐的。

1. 起媒、合八字

在中国传统婚姻中,从订婚到结婚必须请媒人搭桥。只有通过“媒妁之言”,婚姻才能合乎礼教和道德。这是中国婚姻风俗的一大特色,当然,澄城人也延续着。“媒”在古代有“谋”的意思,“妁”也有“酌”的含义,“媒妁”即斟酌谋和或说合。在澄城的人的观念中,婚姻成败与否,关键在于媒人能否说动男女双方的父母。即使男女相爱,没有适合的良媒说合双方的父母,照样不能成婚,这是一种封建的思想,可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这种思想虽有淡化,但仍贯穿在人们的心中。

合八字,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字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按照当地的习俗,八字不合,意味着今生两人得不到幸福。

2.订婚、聘礼

订婚礼的功能是将双方的婚姻关系用礼俗的方式加以确定,并以之获得社会

1承认和监督。男女一旦正式订婚,男女双方都要对这种关系负起一定的道德责任,婚约的终止再不是随便的事情。如果发生婚变,使得经由双方协商或外人调解。澄城县的订婚已不再下什么聘礼,最常见的是举行一次宴会。宴会的规模可大可小,就参加人而言,最小的可以是两个大家庭,大一些的则延及一定范围的亲友。此类宴会一般在饭庄举行。而在农村,送彩礼是订婚仪式的重要内容。订婚索要彩礼,表面上看是礼俗,实际上是卖女,换句话说,就是把女儿当作商品。有的女方家长总是要把向男方家长索要彩礼的标准抬高。在县上的某一个乡上,除了“三金一银一冒烟”外,彩礼竟达到了几万元。对于一些家庭收入并不多的男方家庭来说,送彩礼就成了一笔不少的甚至是沉重的负担,为此而引起各种问题。而今,在绝大多数家庭中,订婚礼俗已不再举行。当青年男女恋爱成熟后,就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取得合法婚姻的资格,然后就办婚礼。

3. 择日、办嫁妆

择日,就是选择黄道吉日,俗称“看日头”。一般的结婚日都是由阴阳先生、风水先生来选择。如果在黄历上看到“是日月破,大事不宜”等字样,则那天就不亦办婚礼。此时,也要大体估计酒宴的席数。女方得知举办婚礼的日期后,就得加紧给女儿办嫁妆,一般是女方家将男方松来的彩礼礼金,或自家再贴补一些,给女儿置办家嫁妆,如购买彩电、洗衣机、煤气灶等。嫁妆是在结婚日陪过去的。

4. 结婚日前准备

在农村,对男方而言,婚前的准备是比较繁琐的。家长在结婚日前十五天左右,要确定厨师、执事单,这讲究的是喜气。另外,由于人们生活的繁忙,农村已兴起“租”的生活。农村中,专门有人组建了一套婚礼用品,租金不高,这是为了给他们提供方便,对双方都互惠互利。有时,甚至前两个月男方家长就给租主打了招呼,以免到时用具被租出。租的东西,有大棚、桌子、碗筷系列等等。婚前一日,要布置新房。所谓新房,不是指新建的房子,而应是指新婚夫妇结婚所住之房。如果是旧房,经过重新装修之后,也就成为一间新房了。新房中悬挂大型的双红喜字,另外也要陈设结婚照。在床具的选择上,都是双数,是为了表示成双成对的喜庆吉祥。再说说张贴对联。婚联的撰写与张贴是根据房子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房屋较多,则是按传统的做法,在大门、大棚(一般租主准备有)、侧门、洞房、厨房张贴不同的婚联。布置婚典仪场,已经被“租”的生活所包围,这都是经济、人们的观念的变化而引起的。

在农村,对女方而言,准备就相对简单了。只需准备两三桌酒宴就可以了。在城市中,一切都是从简。男方家长只需一个电话预计酒宴、婚庆等等,就可以了。

5.迎亲

迎亲就是将新娘(郎)从原来的家迎来新家或婚典仪场举行婚典仪式。现在的婚娶都流行汽车迎亲。第一辆迎亲车要在花店包装成花车,车头贴上红喜字,车身由彩色绸带交织网罩。花车之后的车队,也都要贴上红喜字,以作为迎亲车的标志,车内主要坐新娘新郎的亲属,其父母不在迎亲队伍之中。距新娘家约500米,女方的负责人要放鞭炮,以迎接迎亲队伍。男方到达之后,新郎向新娘的父母鞠躬行礼。这样做,是为了表示自己对岳父岳母多年来养育自己的妻子的真挚的感谢,二来是为了稍许抚平一下岳父岳母在女儿离家深刻的惜别心情。然后,新郎把手捧的一大束鲜花献给新娘。

新郎家中的负责人和新娘家中的负责人议完事后,就要邀请入席,俗称“出嫁酒”。在席中,女方的上辈要训话,一般都是“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之类的话。在澄城的农村中,迎亲礼俗行为中改了以往的要钱,而是要烟。女方热情扥邻居找来链条,用锁子把花车的车轮锁住。这样锁子越来越多,甚至有人也会把除花车之外的车锁住,目的就是使车不能前行,来索要烟。层层设卡,都需要拿烟来说话。

女方相互戴上婚礼花之后,盛装的新娘在伴娘(俗称“送女的”)的陪同下告别父母,由新郎抱着登上花车的后座,两位“送女的”各坐新娘的一边,新郎则坐在车的副位。两位“送女的”手中所提的包中放的是提前准备好的毛巾,要不然新娘进入自己的新家,就有一定的困难了。剩下解锁的事,就交由男方的负责人来解决了。

6.拜堂

澄城县的农村,新娘和新郎在拜堂之前,又有一定的阻碍。花车到门口,有专门负责人(一般是女性),往车上撒米、馍等食物,意味着新娘到家做媳妇了。在此后,新娘不会轻易下轿的,男方的父母或者主事人要给新娘下轿钱,钱是被红色的纸封起来的。至于给多少,取决于家长的的意愿。要想拜堂,挺难的,要

破双重门。第一道门,是大门(澄城农村的住宅类似长方形,对着两边修房,其他是围墙)。用人们的花来说,就是撞门,表示“破邪”。进了第一道大门,澄城有的地方讲究“拜堂”,即在德高望重的长辈的主持下“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就是男方的父母)”,然后“夫妻对拜”,有的地方已取消。想破第二道门,相当难。这时就是展示女方家长大方的时候了。同样,门用很多锁子锁住,开一个锁,一个毛巾加一盒烟。此时的新娘可得注意了。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会有人把锅黑抹在你的脸上以增加热闹气氛。

进门了。新娘还得站着。床还没有铺。要不就是乱放的。床上会放置一些东西,如放枣子表示早生贵子,放花生表示既生男孩又生女孩,花着生,放桂圆表示圆圆满满等等。

7.婚宴、敬酒

婚宴俗称喜宴、喝喜酒,是由男方家里举办的。以前讲究的是座位的原则:上尊下卑,右尊左卑,客人按其长幼和身份、地位从高到底排列,而今由于兴起了红白喜事商务,喜桌都改成了圆的,不再分尊卑。

在婚宴之时,新娘新郎在主事人的陪同下,到各桌给入席的宾客敬酒。“敬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新人介绍来两家的亲戚,起一个认亲的作用。认亲时,亲戚要给新娘准备一个红包,当新娘在敬酒中走到她(他)面前,经由新郎或指领人的介绍,新娘一边称呼一边给她(他)敬酒时,就把红包送给新娘。

在婚宴结束约半小时,开始“摆陪嫁”。双方家长各坐一边。在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让亲戚看到女方给女儿的陪嫁。新郎此时成了次主角。能说会道的人把女方给新郎的衣服想方设法地乱穿,引起人们的哄笑。可谁也没有生气,图个热闹。

“送大亲”又是一个热闹的场面,男方所有体面的人都要把女方家里的人送到门口,还要鸣炮动乐。而此时新娘不免会伤心。

8.闹洞房

闹洞房,有“文闹”和“武闹”之分。文闹讲文明一些,新人的朋友(一般多为新浪的男性朋友)在新人的洞房之中和新人一起热闹。可以和新人开玩笑,猜谜语、游戏等等。常见的游戏有吃苹果-----用绳捆住苹果吊于新郎,新娘跃起能够到的高度,猛地把绳子一扯,双方接吻。因“武闹”,有时不讲文明,甚至

故意在众人之前说脏话,乱开玩笑等等,因而已被抛弃。

生活在澄城县农村的人,至今还保留着“冥婚”这一传统,不少地方还有招上门女婿的风俗,女婿是不受女方族人的歧视的。澄城的婚嫁习俗,有继承,有革新,有出新。

参考文献:

《婚育习俗》

5.家乡河西婚嫁习俗定 篇五

婚姻是人生大事,所以婚俗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化渊源。

华亭县,特别是河西镇村社在风俗习惯上有别于其他地区,现将曾经长时间流传的婚嫁风俗整理出来,让朋友们感受一下传统民俗的魅力。

传统婚嫁风俗的基本流程是:提亲,也叫与面或者男女双方见面(男方携带礼物登女方门提亲,一般是由媒人和男方当事人),合婚(询问女方名字和生辰八字,看属相是否相合),订婚(送礼订婚),彩礼(送聘礼,也就是彩礼),请期(议定结婚日期),迎亲(接新娘,办婚礼)。现在的男女青年多半自由恋爱,所以问名字的事情早已在相识的时候就进行了,所以“问名”一项现在已经基本消失,至于问生辰八字这个程序更已被受现代教育的青年所摒弃。但是,其余的程序依然流传至今。

“六礼”看似简单,其实里面学问还是很大的。当男方给子弟求婚的时候,先请媒人(又称红爷、猴下山)到女方家说亲,双方了解大概基本同意后,就议定日期,由媒人领着男方当事人到女方家中相亲,顺便女方会招待男方吃一顿饭,借此男方看女方的长相、厨艺,女方看男方的长相、谈吐、品性。互相“确认过眼神”,就送个手帕、鞋垫、围巾、手套或者数额不等的现金等之类小礼品,风俗上称为“交衷心”。

其后,女方家主要成员和女方当事人会前往男方家“看家”,探询男方家的家庭条件,生产生活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看房看车看存款看余粮,就是女方此行考察的主要内容。如果女方满意男方的条件,就会通过媒人向男方回话,俗称“允婚”。“允婚”之后,男方会请阴阳先生根据生辰八字为男女双方“合婚”,看双方是否相克。如果属相相合,男方则会通过媒人给女方家送两瓶酒,这个仪式叫“试验酒”。这个酒既有取音“久”的彩头,也给下面进行的活动预备了伏笔。

“试验酒”之后必须经过三天时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段。这三天里,要是女方家里稍有不顺,例如死了狗猫鸡猪,打碎了碟碗锅盆,走路崴了脚、闪了腰,院墙垮了一块土……等等事端,女方就会认为这是上天在暗示这桩婚姻不符合天意,就会在此时通过媒人退回酒并撤销婚姻约定。当然从现代的观点看这是迷信,但从现实来看,婚姻毕竟是终身大事,必须从长计议,更需要有一定的缓冲期让双方确认,所以古人留下来的这个风俗也有它的实质性价值。

三天之后,如果女方家没有任何不祥之兆,就会通知媒人约定“喝酒”的日期。“喝酒”不单单是喝酒,还称为“敬酒”或者“言礼”,是婚礼之前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喝酒”的时候,男女双方都会出动重要的亲朋好友,特别是那些有威望、口才好的人。女方家酒席摆好后,男女双方的至亲就开始商议彩礼多少、嫁妆如何置办(买多少身衣服,要什么金银首饰,给双方父母购买什么东西等等)。这时候双方在彩礼高低、嫁妆多少等方面进行商讨。如果双方就以上“硬件”事宜达成一致,男主角和女主角才会闪亮登场,给双方的至亲敬酒,一是亮相,二来是正式确立恋人或者准夫妻关系。

“喝酒”时,双方在宴席上一定要将男方“试验酒”时带来的酒喝完,因为男方回去的时候要将空了的酒瓶子带回去,并在酒瓶子里放置几粒小麦或者其他粮食种子。如果种子发芽,就预示未来的这个媳妇是个旺夫命,一定能让男方家发家致富过好日子。

“喝酒”之后随即就是“订婚”,在华亭的河西地区,这个程序又称“占媳妇”。男方这次在去女方家的时候,除过寻常的“四色礼”之外,(“四色礼”即烟、酒、茶、礼盒)还要携带十二个“大馍馍”。蒸大馍馍是一项手艺活,直径七八寸的一个大蒸馍,既要在表皮上蒸出裂纹(寓意为咧嘴笑了),又要保证大馍馍里面是生的(寓意未来的媳妇很能生育,家庭人丁兴旺)。“订婚”之后,双方已经在民俗意义上确立了夫妻关系,至于领结婚证则是法律程序,办婚礼则是公开范围宣示夫妻名义。订婚之后,男女双方就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婚礼筹备之中了。男方需要筹备彩礼,给女方购买化妆品、衣服、首饰;女方则要准备各类嫁妆和针线活,诸如给男方父母长辈做鞋子等。等到双方筹备妥当,就会通过媒人议定日期“追节”。这项程序又叫“清礼”、“送绢陈”,这个时候男方需要将彩礼及其他衣物送到女方家中,同时双方也会商议确定婚礼日期、车马、酒席等事宜。婚礼的日子一般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俗称择吉。

婚礼前一天,男方就会根据阴阳先生开好的“婚书”,根据属相等确定娶亲人员,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媳妇。女方这一天会大摆宴席,向亲朋好友宣告嫁女。娶亲人员在女方家吃喝完毕后,就会用花轿(毛驴、拖拉机、轿车等)将新媳妇接到男方家中。新媳妇出娘家门的时候,一定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红筷子朝娘家里屋的方向丢回去,寓意“不吃娘家饭,不带娘家财”。新媳妇一到男方家,男方家要立即请前来帮忙的街坊邻居以及娶亲人员吃长面,俗称“下马面”,寓意婚姻绵长、福运长久。

新媳妇到达男方家后,一定不能说话。这个“闭口礼”一定要维持到双方拜天地之后。到了阴阳先生预先选择的时辰,就会在媒人、主婚人、证婚人(又称“贵人”)主持和见证下,祭拜天地、祭拜父母高堂、夫妻对拜,向天地万物、列祖列宗宣告夫妻关系的确立。等到第二天,就是男方家的正事,这一天,男方家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街坊领居,一对新人要做的事情就是招待前来庆贺的亲朋好友吃好喝好,向客人一一敬酒致谢。娘舅家会给一对新人披红挂彩,以示祝福。然后,晚上就是闹洞房。

6.客家人的传统婚嫁习俗 篇六

写庚帖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定亲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方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送菜和抬嫁妆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迎亲 也叫接亲或过门。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服,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轿,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二十个。

接亲的人到女家后,先吃点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带着到祠堂烧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设宴请客。

新娘动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时或卯时,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门,也不会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亲队伍前面是打灯笼的,接着是吹鼓手,花轿在中间,后面是接亲的人。

新娘到达男家,如还不到所规定的入门时辰,就要在大门口坪上或在门外旁边房子等候。入门一般是早上七、八点或八、九点,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门时辰,新娘要踢轿门,由男方的伴娘将新娘牵出轿,然后在大门口“过火堆”,新娘从用杉树枝烧起的火堆上跨过,才进大门。

拜堂 新娘在鼓乐声中进到大厅以后,就开始拜堂。大厅摆设香案,东边站父母、长辈,西边站外戚,北边站房亲,南边站小辈。拜堂前,外家要给新郎挂红,用五尺长的红布披在新郎身上。口念:“手拿幡红五尺长,一心拿来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贵子,早生贵子中个状元郎。”拜堂时,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礼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对拜。

最后是亲戚见面,要给新娘红包。拜堂毕,伴娘用红罗将新娘牵进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声中从房门口向大厅撒喜糖。然后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盘捧上一只鸡,边端酒边讲:“团团圆圆,壁合珠联”,“观音送子,早生贵子”;“夫妻和好,白头到老”。

中午办酒席,吃婚宴,用高声地炮邀客,每半小时放一次,酒席开始入席时放三响。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二个上席,按辈份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闹房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种在新房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闹房期间,鞭炮隔几分钟放一次,一直闹到午夜方停。

回门也叫“转门”。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罢午宴,当天回来。

送满月结婚后一个月,新娘娘家要来送满月,同时送来小鸡、蔬菜、种子、谷种、豆子等,示意五谷丰登,财丁兴旺。

7.从方言词语看永济地区的婚嫁习俗 篇七

郭佳明

陕西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51班

摘要

民俗与方言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方言是一种特殊的民俗现象,同时也是民俗的载体,与民俗文化相交相融,密不可分。本文依据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永济地区的方言词语,具体研究本地区的独特的婚嫁习俗以及这些习俗所反映的独特的地域文化。

8.安溪人婚嫁习俗 篇八

安溪婚俗繁且杂,要一一详尽不易,本人现按其流程将其分为以下六大阶段:

一、初识阶段——相亲。

虽说现如今提倡自由恋爱,男女青年皆较为开放,但是在安溪这地方大多人仍选择走“相亲”之路,这时媒人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一般相亲分两个阶段:第一、先四处托媒人“探听”看谁家有女(男)到婚龄了,一旦“目标”出现,托人方就先去偷看下,这一步骤称之为“初瞥”,就是“稍微看一下”的意思。也有的把“初瞥”的地点选在媒人家。第二、如果“初瞥”觉得还好的话,就叫媒人安排男女双方正式地见面,地点一般选在女方家,届时男女双方皆会“派出大队人马参加”,共同参考,俗称:“对看”。当然啦,也有的则跳过“初瞥”这一阶段而直奔“相亲”主题。

二、发展阶段——探家风。

如果“相亲”成功了,那么接下来女方就要到男方家里“探家风”了。到了那一天,由女方的父母、叔伯、嫂婶组成的的“亲友团”就在媒人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开往男方家,其意就是看看男方的住址及家庭基本情况。回到家后相互听取意见,有的不放心的还托朋友或是亲戚询问其背景以及年轻人的情况。

三、确定阶段——谈聘金和衫裤钱、系红包。

如果“探家风”后女方觉得不错的话,媒人就要再次发挥重要作用——谈聘金和衫裤钱。这时事情已经是差不多了,这一阶段比较好说,只要女方要求不是十分过分,一般男方是会接受的,当然也有个别讨价还价的(怎么有点像是在做买卖?)。在参内,聘金一般在12800元左右,衫裤钱则一般在18000元左右,意取吉祥,当然这其中有包括给女孩子买金器的钱。聘金和衫裤钱谈拢了,接下来男方就要选一天到女方家系红包,就是先拿一部分钱给女方父母,土话就叫“系三带”。女孩子则要从中拿出一小部分给自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买一身新衣服。

四、巩固阶段——找日子,送日头。

“系三带”过后,男方要准备按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喜日(一般是请风水先生来看日),确定在哪一天后,就把装有“喜日”的红贴子及一小篮糖饼送到女方家,这一步骤就是“送日头”,女方知道日期后就得紧锣密鼓地准备嫁妆,男方则忙着准备请人、酒席等方面。

五、婚礼阶段——担盘,上头,举行结婚典礼。

男方在结婚前一天需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担盘。什么叫担盘呢?就是男方准备好一些东西:猪脚、礼品等必需品,担到女方家去,女方不能全收,只收一部分,然后让担盘的人担回去,因为以前都用人力挑的,所以叫“担盘”,担盘这天媒人要同去。男方在结婚前一晚还要请人铺床,铺床也是要十分讲究的,应根据新郎的生辰八字摆好床的方位,床脚的四角还需垫上“金纸”,同时新郎当晚还得请个童男(最好是属龙的,较为吉祥)跟其同睡。

激动人心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结婚即意味着成人,各种民间成人仪式就必不可少。结婚当天清早,男女双方父母均要选定吉时为新娘新郎“上头”,也称“嫱头”。这种仪式是用头梳从头往下梳三次:一梳梳到头(白头偕老之意),二梳案齐眉(相敬如宾),三梳儿孙满堂。以前,女方在出门之前还需请人“清理脸上的杂毛”,方言叫“满敏”,现在这仪式大多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了。新娘子出门前还要在被窝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千呼万唤始出来”之时还必须哭着向父母辞行。即使你是满心欢喜也要硬挤出几滴眼泪——以示对父母的不舍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否则会被别人笑话的。新娘的母亲及嫂婶也需哭着为其送行,俗称:“哭缘”,出门之前新娘的兄弟要帮新娘打开红伞(用红伞取代红盖头),新娘要出门时需撑着红伞从一个上面放着燃香火炉的米筛上跨过,据说是可以辟邪。新娘的叔伯还要帮其“挑花担”。新郎则要前来将新娘接到轿车中,到了新郎家中,两个新人也同样要跨过相同的米筛火炉以去邪,到新郎家时新娘也需撑红伞直至“进房”。新郎新娘“进房”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进房”时新郎的家属需回避(不能看)。然后新婚夫妇仪式就完成了,之后喜宴正式开始。

喜宴的操办总是十分丰盛的,旧式喜宴需要有二十四道菜,现在虽然有所改革,但有几道菜是有内在含义不能更改的,比如:整鸡一出表示宴席到了一半;最后一道菜是一个甜汤,表示甜甜蜜蜜。喜宴到了一半时候新郎新娘要出来敬酒,答谢亲朋。宴席的坐次安排也是十分讲究的,席位按房子的左右苍龙白虎来分主次,主席上坐的常是新郎的舅舅等主要亲戚,大舅是坐主位,与之相对的次席主位上座的是新的舅爷,称作“国老位”。

喜宴结束后,等好友都散后,新娘还要在新郎的陪同下给双亲和直系亲属敬“乌糖茶”。敬茶应按长幼顺序逐一进行,新娘在敬茶时还需准备给公公和婆婆的礼物,并第一次叫声爸和妈,其它的也需在新郎指引下一一称呼。到了晚上夫妻同房前,两人还要同喝“合欢茶”,要以红枣、花生、桂圆、龙眼等泡入茶中,是取“早生贵子跳龙门”之意。有的地方晚上还安排“闹洞房”、“认亲同”等节目,大家都会玩得很尽兴。

六、结束阶段——回娘家,请女婿,请亲家。

婚礼结束后第二天,新娘子就要第一次回娘家,女方父母要张罗着请女婿,到时参加的人是:新郎、新娘和伴郎、女方的亲戚。男方那天还要带足那天用的烟和钱,因为那一天请客的烟和钱要由男方出。宴席结束后新郎要和伴郎先回家,而新娘则要等到即将天黑后跟挑甘蔗(女方父亲)回婆家,取义为“入门乌,生搭补”(入门天黑可以生男孩),新娘回到婆家时新郎的家属仍需回避(不能看)。

婚礼结束后第三天,男方就要准备请亲家了,方言叫“台亲家”。这一天参加人数比较少些,分别是:男方父母及其直系亲属。

婚礼后大约五日内,女方还需回一趟娘家,到了那一天,女方的兄弟还需来到男方家带新娘回家。

【隆林汉族婚嫁习俗】推荐阅读:

小年是汉族传统节日09-02

上一篇:心电图测量的实验报告下一篇:预备党员通表大会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