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创新 教学设计 祝福

2024-10-06

课堂创新 教学设计 祝福(共11篇)

1.课堂创新 教学设计 祝福 篇一

海南省海南中学 李纪镜

学生速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课文中有哪些动词形象地凸显出祥林嫂的坎坷经历与悲惨遭遇?试找出并作简要分析。

生1:这些动词有“拄”、“讨”等。“拄”这个词非常形象地写出祥林嫂身体的虚弱,她已无力行走,要借助长长的竹竿来支撑身体。“讨”字则写出她的生活十分困窘,她要以讨饭为生了。

师:说得不错。“拄”字形象地写出了祥林嫂从肉体到精神备受摧残的事实。祥林嫂的年纪并不大,可是因为受到的打击太多,她未老先衰了,以至于才“四十上下”年纪走路却要拄着竹竿。

那怎么解释你所选定的这个“讨”字?

生2:我认为祥林嫂最后还是以“讨”为生的。尽管当时她没有向“我”讨饭讨钱,但我们从“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可以知道这一点。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也明确地说她后来成了乞丐。因此,用“讨”来概括她人生的最后时光是恰当的。

师:你读得很仔细,并能综合前后文来分析,很好!

生3:我觉得还有“做”字,“做工”的“做”。这一词反映出祥林嫂一生中很多时候是靠为别人做工而谋生活的。

师:“做”字的确能反映出祥林嫂人生的一些特点。我们再仔细读课文,看还有没有比“做”更能说明祥林嫂需仰仗别人而活的词呢?

生4:我觉得还有一个“求”字。卫老婆子对鲁四老爷鲁四婶说“她来求我荐地方”。祥林嫂有力气,又勤劳,却生活无门,还要求人介绍做工,可见其命运之惨。

师:“求”这个词确实很能说明祥林嫂的生存状态。她两次来鲁镇做工,都是“求”人引荐,“求”人收纳。她要廉价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有时还不可得,多么可悲!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看还有没有能反映祥林嫂命运的动词?

生5:我认为还有一个“抓”字,她婆婆带人来抓她回去的“抓”。这个词说明她没有人身自由。

师:对。“抓”字充分说明祥林嫂是受婆婆控制,没有人身自由的。仔细读课文,看还有哪个词与“抓”字暗相照应,有同样的表现力?

生6:我觉得“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的“劫”字比“抓”字更有表现力,“劫”字更表现出一种暴力倾向。

师:说得好!“劫”字同样说明祥林嫂对其婆婆的淫威是无力反抗的。大家想想,“抓”和“劫”这两个词用词的角度有什么不同?文章中还有哪些词表现出“抓”和“劫”的意思?

生读课文后,纷纷发言,明确:

“抓”这个词是从祥林嫂的婆婆对“出逃”的祥林嫂而言的,而“劫”这个词则是鲁四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祥林嫂的婆婆等来“抓”祥林嫂,他们在鲁老四爷鲁四婶等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武力“抓”回祥林嫂,当然是“劫”了。

“跳”“抱”“拖”“堵”“捆”等几个词十分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抓”和“劫”的意思。“跳”说明船中的人出来得快速迅猛,“抱”“拖”“堵”“捆”等词说明他们的行动是带有暴力性的,他们不容祥林嫂有任何其他的选择甚至辩解,这正是“劫”。

师:祥林嫂的婆婆为什么要动用武力来“抓”她、“劫”她呢?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祥林嫂怎样的社会地位?

生7:因为她是“逃”出来的。

生8:因为她婆婆早已把她“许”给别人,急着要“嫁”她出去。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祥林嫂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她完全没有人身自由。

师:两位同学的发言很有道理。那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出来呢?我们能否根据课文作些推断?

生9:我觉得祥林嫂逃出来的原因主要是她在家没有人身自由。从上文的叙述可知她的婆婆很严厉,那对她也一定很刻薄。

生10:我觉得她逃出来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的婆婆原来就要把她嫁出去换钱为小儿子娶媳妇。我们从她逃到鲁镇仍被抓回嫁出去可以推想出来。

生11:我有一点补充,从“她从河边淘米回来,忽而失了色,说刚才远远的看见一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也可看出祥林嫂很怕她的那个“家”,这应该是她“逃”的一个原因。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理有据。现在要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祥林嫂的婆婆要“嫁”她是关心她的个人生活吗?

生12:不是。她的婆婆要“嫁”她完全是为了钱,是为了用“嫁”她的钱来给小儿子娶媳妇。

师:这种“嫁”实际上与“卖”差不多。这就足见祥林嫂在那个家是没有地位的,她在那个家不过是一件工具,一份私有财产。大家再找找,课文中还有能反映祥林嫂命运的动词吗?

生13:我觉得还有一个“闹”字。她婆婆要把她嫁给贺老六,她“不依”,“闹得很出格”,这说明她对这桩婚事是不满意的。

生14:我觉得还有一个“撞”字。

师:祥林嫂为什么要拼命撞那香案角呢?

生15:因为她不想嫁给贺老六,她想以死抗争。

……

生16:我认为还有一个“赶”字也表现出祥林嫂悲惨的人生。她的第二个丈夫死后,“大伯来收屋”,“赶”她,好像那个家不是她的似的。

生17:又一个“求”字。她只得又来鲁镇“求”鲁四老爷鲁四婶。

师:我们思考一下,祥林嫂在前夫死了之后,“逃”出婆家,“逃”到鲁镇后却被“抓”,被“劫”回去,强嫁给贺老六;而在贺家,当丈夫和儿子都失去后,她又被“赶”,流离失所。她总是在失去丈夫之后就失去了家,这反映出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议论,得出结论:这说明她的“家”是依赖丈夫而存在的,没有了丈夫她就没有了“家”,这是封建的族权、夫权在作怪,祥林嫂深受族权、夫权之害。

生18:我认为“捐”字、“赎”字也有力地说明祥林嫂的可悲。

师:祥林嫂为什么要捐钱呢?她真的有罪吗?她捐的钱赎了罪吗?

学生讨论,明确:这都是迷信,还有封建的.贞操观害的她。祥林嫂的改嫁根本不是她的过错,她是无罪的。她捐的钱根本赎不了她的所谓的罪。

师: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呢?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动词来描述。

生19:这个词是“打发”吧?她最后被鲁家“打发”走了。

师:当祥林嫂失去利用的价值之后,她就成了社会的弃儿,她完全成了一个多余人。在那个寒冷而热闹的祝福的时节,她走完了短暂而悲苦的人生,告别了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祥林嫂的命运是悲惨的。她的不幸遭际,是无数旧时代妇女的一个缩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难看到,高明的作家在写人之时,所用语言既极其简省,又十分富有表现力。我们刚刚说到的这些动词就生动而深刻地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一生。透过这些冷峻的动词,我们还能深切地体悟到造成祥林嫂悲苦人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选自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网站“中学语文”网页:blog.cersp.com/16596/126917.aspx)

★ 巧安排,激情趣--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之我见(网友来稿)

★ 汉语拼音教学论文

★ 拼音教学:汉语拼音教学初探

★ 教学反思之我见

★ 《汉语拼音zhchshr》教学反思

★ 汉语拼音教学论文创新

★ 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案例

★ 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

★ 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论文

★ 汉语拼音教学论文任务书

2.课堂创新 教学设计 祝福 篇二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包括:先明确教学目标, 然后合理处理教学内容, 形成预设活动单形式的教学案, 随时准备应变课堂设计. 现就下面几点谈谈我的思考.

一、明确教学目标 活动设计层次化

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明确教学目标, 是否明确教学目标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设计活动时, 要将课本内容解说成现实的对象任务, 要做到教有对象, 学有对象, 点化有对象, 检测有对象, 使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能在对象的导引下有目的地进行.

根据教材和新课程的要求, 教师还要针对各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活动任务. 无论课堂提问还 是技能训练, 都要有不同层次和各种各样的形式, 活动任务要根据不同学生设计层次和梯度, 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 教师往往缺少教学目标的优化意识, 不同层次的对象, 缺少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目标意识, 因此课堂的讲课效果呈现低下的状态, 课堂目标也就不能完成.

二、整合教学内容 活动任务生活化

要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就必须先吃透教材, 活用教材, 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 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

1. 独立思考 :

(1) 观察下面加法算式中各个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

(2) 可以怎样计算 , 试着在下面完成.

(3) 还能想到更简捷的方法吗 ? 试着完成在下面. (小提示:过去研究分数经常用图形来表示分数, 你不妨用下面的正方形表示单位“1”, 先在图上用阴影把这些加数表示出来, 再想一想.)

2. 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方法. 组长注意收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小黑板上.

3. 小组确定好中心发言人 , 做 好交流准备.

其他学生就他们生活中真正存在的问题, 提出问题, 并通过双方的分析讨论, 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学生上课比较投入, 实效性强. 所以说我们平时设计的活动要新颖, 贴近学生的经历和生活, 改变过去的被动应付走向主动探索. 日常生活化的教材内容, 让学生感到数学书非常接近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东西, 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将会有一个友好的感觉, 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改变过去被动应付变成主动探索.因此, 优化教学内容, 创造性地教与学, 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实用和有效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三、优化教学过程 使活动教学情境化

教学过程犹如一篇形式完整、结构精巧的文章, “凤头、猪肚与豹尾”式的精彩教学环节, 必定能够营造出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情境.

课前“亮相”要丰富多彩. 为了提高学生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 可以在上课前五分钟设计和开展一些繁多的活动, 如阅读、讲故事、唱英语歌等, 可以接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创造数学学习情景, 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听、说、读和写, 以实物、墙上的图表、手势和夸张的表现形式来学习数学, 利用PPT和白板技术等创造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景, 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什么情况下如何使用, 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灵活使用数学, 尽可能地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 教师在情境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任务, 使所有的学生在和谐和欢快的气氛中进行数学训练, 激扬学习的意趣.

实践证明, 情景中的活动教学给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我们应认识到, “好的教学效果 = 好的教学内容 + 好的呈现形式 + 好的教学方法”.

四、把握训练活动重点 提高数学的运用能力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数学应用.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要千方百计强化数学运用能力的训练 . 只有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训练, 才能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 书本的知识数学应用化, 课堂的活动生活化, 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可以因此得到显著提高.

同时, 教者要注意要多设计思维训练活动, 通过课堂上生生、师生数学的互动,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交流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完成中,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 我经常引导学生先进行简单的模仿对话练习, 然后要求学生尽可能更多地运用词汇和句型, 就同一话题, 不同的表达方式, 有创造性地来生成, 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表达能力, 展示自己的风采.

五、重视课堂评价 让学生感悟活动的成功感

通过评价, 能把教师的情感倾向传导给学生. 如果学生获得积极的评价, 就会对自我取得的学习成绩感到满足, 增强自尊和自信, 达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学习数学的热情就会逐渐提高, 对数学唤起更高水平的愿望. 太多的负面评价, 对学生将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贫困学生, 可能产生逆反的态度, 学习信心下降.

教师设计活动时, 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 应选择一些简单的活动任务, 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以增强其自信心. 对成绩较好的学生, 可以要求完成稍难的活动任务, 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 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 学生没有完成活动任务, 教师也不可指责, 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提示, 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 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 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 , 多表扬 , 少批评, 多肯定, 少否定, 使每名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完成任务, 以巩固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摘要:以学生实际来设计课堂教学, 摒弃以教代学;活动任务生活化, 活动教学情境化, 把握训练活动重点, 突出数学思维, 提高数学的运用能力;重视课堂评价, 给予学生成功感.

关键词:教育,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效果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课堂创新 教学设计 祝福 篇三

【关键词】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高中数学新教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教材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亲和力”。新型的课堂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实效性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果,现在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让学生自主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那么,怎样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营造“乐学、趣学”的思维环境。创设良好的问题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让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探索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二、精心设计新课引入,提高课堂效率

好的课堂引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量充分发挥到最大值,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设计《函数的奇偶性》时,我先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美丽的蝴蝶、六角形的雪花晶体、汽车的车标、京剧的脸谱…… 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提出数学中哪些函数的图象具有对称性,为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设计《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节课时,开始模拟“幸运52”现场,让学生猜某种商品价格,学生积极表现,既体会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又渗透了二分法的思想,培养了数学思维。在“课堂引入”这一环节,要新颖,能较大程度吸引学生,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此过程要多提问,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使学生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是“对不对?”“是不是?”的无效提问,做到使学生学有思考、学有收获、学有提高。

三、重新审视基础知识,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1.强化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如函数、空间观念、运算、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2.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对学好数学非常重要。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要重视运算、作图、推理、处理数据以及科学计算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但应注意避免过于繁杂和技巧性过程的训练。

3.突破重点,化解难点。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如教学《椭圆》这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以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化学生对椭圆定义的理解,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概念就会有深刻的了解。

四、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授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

2.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上下功夫,对于探究结果中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获得解释,进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在获得知识方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从“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

3.倡导个性化的学习。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思考、猜测、操作、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4.关注每一位学生。要追求学习效果,首先得关爱我们的学生,对班里的优等生要严爱,对差等生要溺爱,对中等学生要偏爱,只有让学生感受课堂的温暖,教学才有可能有效果。

4.课堂创新 教学设计 劝 学 篇四

(国际教材人教版必修 3 第 10 课、苏教版必修 1、山东人民版必修第一册第 1 课、广东教育版必修 4 第 15 课)

[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

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创作自由,思想纷呈的文化盛宴。其在思想上的阐发和艺术上的创造,对后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荀子的《劝学》是诸子散文中广为传诵的佳篇。《劝学》虽节选原文的一、三、六段独立成篇,却天衣无缝,一脉相承。《劝学》旨在劝勉人坚持不懈地学习,用学习来指导自己的思想言行,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全文议论纵横开合,立足于“劝”,多方面、多角度取譬设喻,深入浅出,思路绵密,见解精辟。文中多处名句已成为我们现在的常用成语或自勉奋进的座右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在教学本课时,一是梳理文言知识点,赏析并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二是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重要性,并能用发展的观点重新审视文章的思想内涵。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⑴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⑵鉴赏、学习比喻论证方法。⑶理解《劝学》的主要观点,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 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很偶然发现了一个有蕴味的句子,可惜它是残缺的,大家可尝试将它补充完整。投影残句:可以使人免除人生的三大痛苦:贫穷、烦恼与孤独。(工作、学习、奉献等)大家补充的都很有道理。对于同学们来说呢?关于学习的名言举不胜举,大家可以说说(指名交流),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两千多年前的儒学大师荀子关于学习的谆谆教诲。它的题目是:《劝学》。

(激发兴趣,启发谈话,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导入新课,使学生生产急于阅读的欲望。)

二、疏通字句,整体感知。、疏通字句,积累文言知识。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句意。

(2)找出难句,各小组集中讨论释难点。

(3)将学生分为五组,各组归纳一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用法、虚词“而”、通假字。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小结:

词类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上、在下)

特殊句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木直中绳,糅之以之为轮。(省略句)

固定用法: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或方法)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者……也,表示判断)

通假字:

木直中绳,糅以为轮。(“糅”通“煣”)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示并列)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连词表示并列)

③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示并列)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示承接)

⑤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示修饰)

⑥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连词表示修饰)

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连词表示转折)

⑧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示转折)、整体感知,粗知大意

(1)本文是围绕哪一个问题展开论证的?论点是什么?

(2)各段都谈学习的重要性,但有所侧重,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帮荀子列一个写作提纲。

(学生自列提纲,交流,补充,完整。)

参考:

改变自身,提高修养

学不可以

(中心论

点)

(学习的意义)弥补不足劝学(学习的作用)持之以恒,积累专一

(学习的态度、方法)

(积累文言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引导学生编写提纲,可以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能力。)

三、品读语言,学习论证法。、运用比喻论证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以第二段为例,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比喻论证的运用及其艺术特色。

参考:

①连用五个比喻:“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五个比喻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学习可以弥补人的先天不足。比喻层层叠加,如重峦叠峰,并力而向,内容丰富,说理生动,有雄辩之气。

②荀子的比喻并不生僻险怪,而是极其生活化。“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所喻都极其普通寻常,但作者善于将这些看似琐碎毫无大意的事物恰到好处地引入文章,读来并不造作,非常生动亲切,使人信服。

③比喻看似堆砌,实有作者的精思在其中。“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一喻后紧承登高而来“登高而招”,而不是接“顺风而呼”一句。其二注重层次,“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又位于“假舆马者”,“假舟楫者”之前,暗含事物由小到大的层次之分。最后总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条理清楚,论证有力。劝学、荀子独善博喻,用众多的比喻来说明事理。

结合课文,说说荀子如何富有变化地运用比喻来论证的?(先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参考:

(1)喻体丰繁,内容丰富

本文三个分论点,都用了比喻论证法。选文近三百字,却用了二十多个比喻。喻体丰繁,赋予变化,有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金石珠玉,舟楫弓矢等等。运用形象思维巧妙地将其本质联系在一起,无堆砌之感。

(2)形式多样,相辅相承

比喻论证的论证形式多样:数喻一理,正反对比,先喻后理,先理后喻,喻中含理等。内容有侧重,句式变化,读来自然流畅。、学习比喻论证法

运用比喻论证法写一组句子并说明一个道理。

(提出要求,明确目标,由感性到理性,由理论到实践,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四、赏析内容,理解主旨、“学不可以已”开门见山,简洁精练。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学不可以已?

(其

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如青如冰,如中绳之木,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其

二、学习如登高而招,如顺风而呼,只有借助有利的外界条件,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才能如君子善假于物。其

三、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学习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学习所需要的端正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应证了“学不可以已”。)、荀子劝人们学习什么呢?结合《劝学》中的有关补充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君子之学,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参考:

荀子劝勉人们应当学习儒家经典,“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只有学习这些才符合封建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并强调学习儒家经典应当指导自己的思想言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君子学习是为了增其外修内美,“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勉励人们以贤人君子为榜样,始终如一,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这些都是强调学习是为了修养自己的德行。由此可见,这里的学习不单指我们普遍意义上文化知识的学习,而侧重思想品德的修养。另外,“劝学”与荀子的性恶论紧密相连,荀子认为人生来是恶的,只有通过后天不断学习来改造这种恶的本性,使人趋于善。由此看来,他所说的学习注重思想品德修养,学习以修身为本。、朗读全文,熟读成诵。

(结合《劝学》的其他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深入理解,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熟读成诵,感悟语言,丰富了文言储备。)

五、研讨课文,提高能力、荀子的观点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你认为荀子的观点是否过时?“尽信书,不如无书”,你认为有哪些思考还有待发展和完善?

(小组讨论,交流,小结。)

提示:

可供继承发扬: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些名句越历千年流传至今,学习者耳熟能详。它们已成为无数学子自勉进取的人生信条,成为一种永不褪色的思想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这本身就是很好的例证。

(2)荀子的“学”与思想品德修养密切相关,重视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把它放在突出的位置,对今天的我们应有深刻的启示:“百年树人”,“人立而后凡事举”教育是为了培养有用之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仍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要素。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一贯追求学习的分数只能产生机器,而不是真正有用的人。时代需要有道德、有理想、有学识、有才能、有创新的人。

(3)知识经济时代,只有通过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科学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学习尤为重要。两千多年前的呼声仍是今天时代的最强音。

(4)荀子开宗明意“学不可以已”,学习不可以停止。荀子追求做一个完全的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说人应该做全、粹、德的君子,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全面的才能,这是荀子追求的人的理想境界。时代在发展变化,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永恒的,力求做一个完美的人,应世代成为我们做人的信念和准则。

需要批判发展: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意思是空想不如学习,心动不如行动,而第二段论证学习可以弥补不足,两者关系不紧密。另外,“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说法太绝对,应该改为“则知明而行无大过矣”表达就有了分寸。

(2)荀子非常重视完美人格的塑造,在《劝学》中主要论述了思想品德的修养和学习,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的继承发展。文中就有这方面的疏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蚓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这是蚓的生活习性和本能,并非用心专一。蟹应是八跪二螯,且蟹有穴可寄托,也并不寄托在蛇蟮之穴中,这也是它的生活习性,与用心浮躁无关。

(3)《劝学》强调应该用学习来指导人的思想行为,要与个人的思想品德相联系,要与个人的立身行事相联系,这是可贵的。但他的思想修养又着眼于个人的荣辱祸福,“荣辱之来,必象其德”“故言有召祸也,行有召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也。”以修身作为躲避祸患的途径,从个人得失看待问题,显然有失偏颇。学习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学有所用,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师生互动,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分享教学资源。)、《劝学》中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与现代倡道的“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搜集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选择其中的一句,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劝学》。

[ 评析 ]

以上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两方面的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要求学生合作交流,总结文中的文言知识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相关工具书,反复诵读,积累文言知识。其

二、教学环节五中,说说荀子的思想是否过时,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必须结合课文,调动相关的知识储备,组织整合,得出结论。这是思考探究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比喻论证,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既发现了问题又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背诵课文,进行同名

5.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篇五

学习杜局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发言材料心得体会

王慧丽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它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加强学校内涵发展这一中心,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在全校开展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活动,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为建设学习型校园、创建研究型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领会课改理念,深入开展课堂模式创新活动

多年来,我校注重引导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根据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生源、设施等),明确提出了“善导•互动•精练•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进的教与学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成功体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学期以来,我校以全市第三次课改现场会为契机,把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核心,从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目标确定、信息资源整合、教学程序设计、学习过程监控及学生评价反馈等方面,进一步引导教师进行探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为保证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扎实开展,学校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及时的宣传、动员、指导,组织所有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和反思文章,营造探究的氛围,激发教师创新的潜能;组织文科、理科骨干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分别召开师生座谈会,用心了解师生们的想法,悉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总结、改进、完善各项工作;各教研组、备课组通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探讨适合学科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形成人人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喜人局面。

二、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课堂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创新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锻炼分析和判断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中,我校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与合作性。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发挥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校首先调整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进行教学检查与评价时,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与活动效率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并利用教学业务学习时间,选择优秀的课例进行集中展示,促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模式的进一步形成。例如语文组开展的课前三分钟演讲,鼓励学生按学号顺序,轮流走上讲台,对规定或自选的话题,发表各自的见解和看法,师生适时评价分析。这一做法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及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体育组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分项教学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指导,灵活训练,解决了体育技能培养中的难题。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我校注重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提高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校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特别是我校师资、设备优势,目前已编印成册的《写作心理教程》等18本校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课程套餐,供学生自主选择。在组织实施方面,我校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重新编排课表,重新组建校本课程教学班,并指定开课教师兼任教学班的班主任,学生按照课表走班上课。目前第一轮开课已经结束,第二轮正在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发展,让学生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学习中逐步锻炼和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全面发展。

三、强化教育反思,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创新水平

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更需要实践中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本着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宗旨,在课堂教学创新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进行,在教学后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要求全校教师都要坚持写教学手记,通过自我提问、教学诊断、案例研究、总结升华,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学校明确要求,每个青年教师每周不得少于2篇,中年教师每周也不能少于1篇。针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误区,许多教师以教学故事、教学随笔等形式从问题的预设和生成、科学设计问题等方面进行反思,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市学科带头人彭刚要老师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极须解决时,合作交流才有意义;也只有当学生意见不一,感到有必要争论探讨时,合作才更有价值。魏倩老师针对政治教学中容易出现的教条、枯燥的现象,从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突出时代性、注意生活化、选材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反思,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伍中意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轻视阅读的问题,从学生的阅读心理角度进行反思,提出了激发兴趣、整体感知、自主择读、读中生情,以情促读、读后互评、评后再读的阅读思路。

学校还将教师的反思成果定期收集,组织专家组评审,对各类成果评选出一、二等奖并汇编成册,目前已有语文、数学、英语、政史地、理化生、艺术和通用技术等学科以及《教育叙事》编印成册。教师通过从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批判反思,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

四、加强课题研究,努力提升教师课堂创新素养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具体体现。我校紧紧围绕湖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开展工作,遵循“问题——设计——行动——反思——再行动——问题解决”的步骤,在实践中发掘、提炼问题,进行科学的总结和理性的升华,努力构建“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

地理组在县地理学科带头人彭建文、刘拥军等同志的带领下,在“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积极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学会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创造性的学习体验,并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创设情境——启发诱导——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质量。

6.创新课堂教学反思 篇六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

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7.课堂创新 教学设计 祝福 篇七

首先、转变师生观念,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和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高效课堂教学特别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慎而思之,和谐的政治课堂至少应该呈现如下态势。学生“知无不言”。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能够充分自由地彰显个性,毫不隐瞒自身的观点,不论瑕疵,尽显所思所想。不忌讳观点是否正确,不担心言语是否恰当,不担心老师的责备,不担心同学的嘲弄。只在乎将自己的言论作为课堂交流讨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敢于怀疑、富于想象、勇于挑战和执著追求的优良的创造性。

其次、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认真编写导学案,这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关键。

导学案的编写是实施“阳光高效课堂”的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阳光高效课堂”能否成功能否高效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资本。所以,如果导学案难了不行,学生无法展示自己,也就失去了兴,如果导学案太容易了也不行,学生获得知识就会不全面,不完整。所以导学案的编写要适中。我认为导学案的编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一定要明确。这是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这就像在大海航行的船只需要一盏航灯给它指明方向,这样学生学习时才不会走弯路。

(2)编写导学案要突出重点与难点。这会方便学生的预习和听讲,使学生能够做到有的方矢。

(3)导学案要标明知识链接环节。这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连贯性,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巩固和复习,以及对本堂课知识的理解。

(4)编写导学案要有质疑环节。这是学生预习的反馈,方便学生在预习时把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写出来,以便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方便教师在讲解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

(5)学习流程的编写。探究内容要适中,要便于学生讨论;问题设置要精,便于学生好归纳。

(6)要有知识网络构建环节。这是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便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有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7)导学案的编写还要有课堂检测,这是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当然习题要精选精讲,不能过多,注意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8)导学案的编写还要有课堂评价和反馈。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及时的采取措施加以弥补。

总之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展示,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三、认真实施阳光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消化导学案的重要环节。所以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要进行学法的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要想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三动”。

学生是“阳光高效课堂”表演的主阵地,是主要的表演者,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场所。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要实现学生的“三动”,即“动脑、动口、动手”。动脑就是要求学生我听讲我思考,别人发言我思考,我对课堂上所获得的信息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加工制作,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理解、整合升华。动口就是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实现对知识的变通,想到教材的前后联系,或肯定、否定别人的观点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或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进行补充。动手就是要养成上课动笔的习惯,记录老师讲课的提纲要点、记录自己答题的疏漏、记录老师精彩的点拨,记录自己的所得所思所惑。

2.要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手段的运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千篇一律。好的教学手段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感性材料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行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如讲矛盾是对立同一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太极图,让学生思考、讨论什么是矛盾?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什么?他们是什么关系?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有效性,也帮助了学生对矛盾含义的理解。

(2)开展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如讲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我用史料记载的材料: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

(3)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展示的问题进行点拨。

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展示自己,充分的塑造自己,充分的发现自己,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但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知识层次,能力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在展示知识时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只是照本宣读根本不理解,尤其是哲学这门课比较抽象学生更不容易弄懂,所以需要我们教师要及时的点拨、分析,这样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弄懂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要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多鼓励,少批评学生,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机制。

鼓励是最好的教育。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课堂上要多把鼓励送给学生,去增强学生的自信,去激发学生的上进,让学生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善于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要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缺点,并且要用爱用鼓励来帮助他们,千万不能恶语挖苦。

第四、设置课后巩固复习学案,加强课后指导复习。

课堂所学到的东西必须要变为学生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成为自己的财富。而这一环节主要靠学生的课后复习和课后练习。

8.课堂创新 教学设计 祝福 篇八

关键词:深化 教学 创新 课堂

“课改”必须“改课”,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政治课因其较强的教育性、思想性、理论性、时效性等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时难免觉得枯燥乏味,教师也讲得筋疲力尽。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知识的趣味性,是政治教学的重中之重。高考复习的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高三阶段的复习效果。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将一些能够增强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方法展示出来与同仁探讨。

一、精心备课是提高高考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头”开好了,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就有了保障。每节政治课开课前,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对该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梳理,的保证所讲内容的线索清楚、体系完整。此外,要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练习、备好作业,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对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要精心选择,正确把握重难点,重视试题的思维含量、时政性和严谨性,要传递正能量,不能误导学生。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实施分层教学是提高高考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不同年级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均不同,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风、班风也不同,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特点、基础知识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和设计教学。教师可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择习题和例题。这样,既有利于尖子生的培养,也有利于学困生的提高,还能充分激发中等生的兴趣和潜力;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高三政治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处理好政治课教学中的各种矛盾,使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变得生动有趣,富有逻辑性。

三、运用精确的教学材料,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提高高考课堂教学效率的的本质

政治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材料,要有较强的思想性和鲜明的导向性,才能起到政治课的教育感化作用。同时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要体现出时效性,又要讲求实用性,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自觉主动性。政治课上教师应该精选教学材料和时政热点,尽量多用正面典型,减少空洞的理论说教、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同时,还要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使每节课的知识、每个单元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理清教材体系、知识脉络及结构框架,这是提高政治教学效率的本质。政治学科本身的逻辑结构是很严密的,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完整地把握教材体系。如《政治生活》主要介绍的是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围绕“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这一核心问题,按照“公民—政府—民主制度—国际社会”(由近及远,先国内后国际)的生活逻辑展开,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是全书的逻辑起点,直接回答“公民如何有序參与政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回答“如何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回答“如何从制度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回答“如何认识国际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分为两大部分四个单元:第一部分包括前两个单元,从共性讲述文化的有关专题;第二部分包括后两个单元,从个性的角度介绍我们的中华文化和我国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介绍文化的作用,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介绍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回答“怎么看待中华文化”,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回答我国“怎样开展文化建设”。《生活与哲学》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知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是哲学总论,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主要介绍有关哲学的内涵、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第二、三单元)和历史唯物主义(第四单元)。构建完整的结构体系,在教学中就能实现“有一点,连一串,带一片”的效果。

四、发挥教师的个人优势,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提高高考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教学风格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能够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讲课情绪饱满,充满激情,讲到动情之处,慷慨激昂,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的教师讲课生动形象,妙语连珠,动人心弦,能用生动的比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有的教师讲课时各种教学方法、技巧信手拈来,运用得恰到好处,课堂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有条不紊,无论是讲解和分析,还是提问和练习,都能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的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情真意切,娓娓道来,师生能在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进行情感交流,把对知识的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能在静静的思考中获得知识。教学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高低之妙,无论哪种风格,只要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心智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发展,那么就是好方法。高三政治教师应充分发挥个人优势,不断地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如此才能够在教学的漫漫求索之中奋然前行,不断提高高三政治课堂的教学及复习效率。

9.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 篇九

转贴自:宁波市鄞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针对广大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所感到的困惑,主要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论述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创新教育

创新是人才的本质内涵,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当今教育阵线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医治多年来积淀而成的教育沉疴,加大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理念,也就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广大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所感到的困惑,笔者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论述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

一、确立教学目标

要达到创新教育目标,就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确立这种教学目标的策略,主要是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主要是使教学具有以下三种性质:

1、发展性。发展性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它重视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和语言实践,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主体性。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主张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学习方式,并要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能力安排教学程序。它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和根本保证;但它同时认为,“主导”不是“主宰”,反对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和冷冰冰的面孔对待学生,要求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3、动态性。创新教育需要一种动态性教学。,动态性教学程序往往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样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由继承到创新,同中求异,异中求新,新中求优。

二、发展学生个性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创新求变、灵活多样、具有个性化恰恰是滋生创造力的土壤。“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根本目的,是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需要,并使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展现。为此,必须采取以下两种策略来发展学生的个性:

1、培养创造性个性倾向。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好奇、进取、探究、专注、自信、坚韧、自制、敢于挑战和冒险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前提。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精神。

2、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由此从适应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来调整教师自己的教学策略,将正确的知识和观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系统和观念系统。为此,教学要求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教学目标分层、课堂训练分层、作业练习分层、个别辅导分层、学习评价分层。这种分层教学,既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让学生充分地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发挥主体作用。

三、激励学生思维

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提供新颖的、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因此,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应当在培养学生常规性思维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创新教育的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激励学生的思维:

1、培养批判精神。人的思维是受观念支配的。在美国,各个学院乃至整个社会最忌讳因循守旧,崇尚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而我国小学生的传统教育是被动性的教育,“唯书”、“唯师”成了提倡和奖励的标准,他们缺乏批判质疑的精神。学会批判是学会创新的前提,没有对现有知识的批判,便没有知识的创新。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和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一方面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鉴别知识,将批判精神有机地融合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这样才有可能将知识变成创新的源泉;一方面还应当让学生学会将批判精神建立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之上,不故弄玄虚。

2、引导质疑问难。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或于平淡无奇之处生疑,或于深层蕴意之处生疑,或于新旧比较之处生疑„„“真正做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语)。教师要以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乐问和善问,在提问和答问的过程中迸放出思维的火花。

3、鼓励标新立异。标新立异是一种创新,它蕴藏着灵性和创造。而传统的教育思想则要求学生中规中矩,服从教师,服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一般是求同思维的训练。为此,教师应该教育和鼓励学生破除“唯书”、“唯师”的传统观念,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善于标新立异。

四、开放课堂教学

要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所形成的“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状态,实行开放性教学,使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制定开放性教学的策略,主要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必须明确,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针对“三个中心”,教师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实行由“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牢固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2、开拓教学内容。现今的语文教学,有的教师是“教教材”,就课文讲课文,而不是“用教材教”,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这样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是要凭借教材,但又不能限于教材,而应该超越教材。以“超越教材”的方式来开拓教学内容。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将课外读物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相关学科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社会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3、拓宽教学空间。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但不是惟一的阵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求知领域的广泛性、社会生活的多彩性要求我们必须拓宽教学空间,创设开放的、多维互动的教学空间,为创新教育提供“硬环境”。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从一个封闭的空间走进一个令人大开眼界的领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综上所述,教学策略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关键。以上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旨在从改变教师观念、发展学生个性和改革教学方式等方面来解决目前课堂教学实现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从而将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云源,汪潮.张君梅语文教学理念和艺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10.实施创新教学,创造活力课堂 篇十

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独立思考是创新的萌芽和基础,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习惯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一、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欲望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好奇心”,我们作为教师,要全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提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疑问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例如,在讲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先教学生用小的面积去量的方法,再教数方格法,接着我向学生提出问题,要知道一湖面的面积还能用这两种方法去量吗?霎时间,课堂上议论纷纷,各说其法,我顺势引导,从而自然过渡到面积计算的学习。又如我在教学分数写法时,让学生先写,使学生发现不知道如何写及写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再教正确书写方法,这样使学生产生一种好奇心,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结果学生对写分数的顺序记忆深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如我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讲《三角形的认识》中说明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围一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两根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根的情况,接着演示两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又如在教学“倍数”时,快要下课了,我并没有按部就班地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面对全班,做了个“动脑筋离课堂”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你就可以走开,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再走出教室,可以说“几是几的倍数或几能被几整除,其中的任意一句”,教师先出示卡片2,同学纷纷上台,用不同方式正确地说出了一句话,高兴地走出教室,接着教师又出示卡片0.5,有几名同学立即站起来,走了一半路又回到原位,老师问:“为什么都不走了?”学生结合整除说明了理由,接下来老师出示卡片是3、5,学号是3、5的倍数的同学走出了教室(其实他们都没走开,在门窗外看着),最后剩下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37的学生,这时教师不再出示卡片而是问:“你们怎么不走呢?要老师出哪个数你们才能走呢?”学生积极思考后,异口同声地说“1”,教师出示一个大大的卡片“1”,使这些学生在下课铃声中欢快地离开了教室。

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创造能力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养鱼缸中,中间用玻璃隔开着,分别养着小梭子鱼和一条大鱼,大鱼看到对面的小梭子鱼一次又一次地扑过去想捕小梭鱼为食,但被中间的玻璃挡住,在大鱼饿得慌时,饲养员把中间的玻璃拿开,可这条大鱼再也没有勇气去捕小梭鱼,最后被饿死了。从这里我们得到一个启示:学生的创新精神何等的重要。

作为一个任课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自己,才会由此而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曾经听过我校一位优秀教师的数学课,他在讲完分数基本性质时,有这样一个游戏,首先,老师出分子学生出分母,很顺利(12/24),再学生出分子,老师填分母,要求,为了不乱出,你们要想好答案,如果老师说不上来时,同学们可要帮忙。开始了,有一个学生报分子50。这时,老师故意在做出想的神情,又看看黑板,嘴里又故意唠叨50÷12有余数呀?很长时间,教室鸦雀无声。突然一学生起来解答了:“把12/24化成1/2,现在分子是50,分母是100”。该生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给以热烈的掌声。师生互考,把老师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使学生在和谐平等的环境中放飞思维,大胆创造。

课堂是一种对话,和学生一起对话,这是对传统课堂理论的.一种超越。尊重和保留尚有争议的意见。即使学生的观点有缪误,也要给他们自我修正,完善的机会,而不是一棍打死,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而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到创造发现的快乐。我还听过一位老师在上《试商》时,出了一道1637÷37的题,让学生说说第一次商的想法,有一位学生说:“老师商5”,老师不置可否,开始让说商“4”、商“6”的同学回答,引到他设计好的试商方法的学习,端出他准备好的一碟碟“好菜”,可这位同学后面一节课都没有发言。下课后我问他,他回答:“老师不让我说,我还不说呢!”

三、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创造能力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老师要对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素材和知识原形,特别要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完长方体时,我让学生闭目想像一个长方体,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好像来到了大沙漠。”我问他:“你怎么想到沙漠来了?”学生回答:“我口渴了,在我面前有一冰箱,冰箱里有大大小小的长方体饮料罐。”在教完平面图形后,我让学生自己回家设计桌布,有的同学设计三角形的(说三口之家,每人坐一个角),有设计梯形的(适合两小口谈天),有给方桌设计圆形桌布的(理由是有一种整体美)。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多么活跃。

四、体验创新快乐,创造活力课堂

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

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在教分数初步认识时,我先问学生:“谁用不同方法把半个苹果表示在黑板上?”于是有用文字的,有用图形的,有用小数的,有用分数的,我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意思。表示完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了苹果的一半。现在认为自己的表示方法不好的擦去,认为好的保留。”这时还有几个同学的(0.5    1/2)保留在黑板上。这样看似小事,但充分尊重了学生,给学生自信心。其次,我们要学会赞扬。“失败是成功之母”固然有道理,但“成功亦是成功之母”,好的赞扬有时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教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我问了一句:“猴王聪明吗?”学生回答:“聪明”。我接着又问:“如果猴王要5块、6块怎么办呢?”待学生说出后,我又及时地表扬了一句:“你们比猴王更聪明!”实施创新教学,创造活力课堂,是时代对教师的召唤,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从

[1] [2] 下一页

老师自己做起。因为有创造性的教师才会创造有活力的课堂,才会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上一页  [1] [2]

11.课堂创新 教学设计 祝福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翻转课堂;设计研究

G633.7

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提倡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成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创新型方法。所谓的翻转课堂指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学习,随着复习,将课堂时间转换成为教师和学生零距离交流场所,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创新物理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融入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主体、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互动性,使得学生学习较为被动或是教师认真“教学”,而学生却未必“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效果平平,学生学习没有显著的提升,并且一味的重视理论知识学习,使得学生所学较为形式化,不能自如的应用在生活中,学习较为形式主义。而新课程教学的落实,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主张在课堂教学中提倡教师与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互动,增加教学氛围,进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笔者建议:首先,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多样化教学,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层次性,不断的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最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受教育环境、背景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存在的差异性,而有针对性的教学。

以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为例,翻转课堂在国外教学中已被普及,并且教学效果显著,国外翻转课堂中物理教学形式为:教学前,观看教学视频--有针对性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测评--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总结、评价。

二、中学物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与新课程教学要求相同,注重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意识,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进而学会利用有利资源学习。笔者以“摩擦力”为例,首先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环节。第一,在正式教学前进行内容探讨--视频制作--内容演练;第二,教学设计,教师讲解知识点而后进行知识强化。

(一)内容探讨

摩擦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學重点在于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利用翻转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进而感受知识的形成,摩擦力与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在进行内容讨论时,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案例,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存在的摩擦力。教师也可以通过相关实验,让学生真切的感受摩擦力,例如:两本书页交叉相叠,然后由两名学生拽书的两端,将其分开,这时学生就会发现,两本书像似被吸引了一样,很难将其分开。通过课前实验的教学效果,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二)视频制作教学

在制作视频前,需要教师搜集大量的摩擦力资料,然后有选择性的整合,将其制作成为视频形式,但是教师在搜集材料时,要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有针对性的选择资料。最后,教师设计习题练习,为学生学习提供前提条件。

(三)学习总结

在物理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借助网络资源,将制作的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中,以供学生学习,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观看、学习视频内容,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学习总结,通过视频学习,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总结,也可以对不懂的问题标记,或是将教学重点难点划分出来,进而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四)教学设计

在正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一一解答。教师可以借助实际生活存在的物理现象,将问题形象化。例如: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用木块、汽车进行教学演示,然后让学生观察,进而得出动摩擦中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进而掌握其中的不同。将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形象的案例,便于学生理解。

三、翻转课堂教学注意事项

(一)教学适用性

据调查,在国外教学中,翻转教学课多数应用在理科教学中,在文科教学中,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而我国的翻转课堂教学,目前只是实验阶段,未达到普及用,因此,在我国范围内,需要加大翻转课堂重视程度,实行普及,优化创新,继而应用在所有学科中。

(二)需要网络信息的支持

翻转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网络资源配置,想要确保学生随时学习,需要一定的网络技术资源,但是,现如今,我国各学校的网络速度较慢,想要实现翻转课堂教学,需要学校优化网络资源,提升网速,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另一方面,教师的视频制作质量对教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丰富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技术水平,进而确保教学质量,在物理教学中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提升教学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教学对我国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中学物理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简化学习方法,推动教学改革,从根本上转变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分别对:创新物理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融入、中学物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注意事项,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初中物理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文彪.浅议“翻转课堂”之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2).

[2]徐妲,钟绍春,马相春.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系统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05).

[3]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

[4]王伟,赵桐,钟绍春.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案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03).

上一篇:我省今年玉米收购情况的调研报告下一篇:减肥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