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教案

2024-07-07

哲学教案(共7篇)

1.哲学教案 篇一

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

课程名称:

哲学

任课班级:

19机电汽车

别:

机电

任课教师:

任教时间

2019.2——2019.7

**省**技师学院

第1次

课程名称:哲学

任课教师:

2019年12月6日

课题:专题七从“谁是手机的奴隶”案例来揭开科学技术哲学的面纱

课次:

学时:2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

师生互动

多媒体演示

独立操作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帮带与竞赛

技能考核

作品评比与展示

其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相关故事,对科学技术哲学的涵义有初步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技能目标

在生活中运用哲学思考

情感目标

在生活中如果遇到重度依赖手机、消费借贷、学习等困难的时候,能够正确的应对,并且给出自己思考评价。

教学重点:

科学技术哲学相关理论

教学难点:

学生讨论、思考科技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组织教学5分钟、课程引入5分钟、讲授新课60分钟、练习与指导100分钟、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

课后记:

系主任审核意见:

签名:

日期:

备注:

每门课程均需填写教案首页,每一次课一页,期末装订好后交教务处归档。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备现场:事先和机房管理人员沟通,教学网络是否通畅,检查安装软件的版本,检查教学辅助软件安装情况;

备教材:采用自编教材(讲义)为主,外购教材为辅;

备学生:本次上课的学生是19级新生;

备教法:案例分析,讲解分析结合,注意把握节奏;

备资料:提前将讲义学习资料发给学生,提醒学生安装。

二、组织教学

与学生互相问好,清点学生人数,观察学生总体情况。

三、新课讲授(根据授课内容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在多媒体课室上课必须在此项需填写内容)

课程引入

图片案例讨论。

提问3-5名学生;

让学生谈谈对手机的态度?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问答。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

任务一:科学技术哲学的内容

介绍

1、什么是科学哲学

2、什么是技术哲学

3、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

教学方法:教授

教学目的:对科学技术哲学相关知识了解

科技哲学

任务二:讨论

讨论:

要是一年不让你用手机,你会怎么样?

提问3-5名学生;

让学生谈谈离开手机后会怎么做。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问答

教学目的:学会思考。

任务三:案例讨论:

对大学生为还网贷卖卵子的看法

思考与讨论:

如何看待大学生为还网贷卖卵子?。

提问3-5名学生;

让学生谈谈对社会现象的教学方法:提问,讨论,问答

教学目的:科技发展的两面性

任务四:励志故事:苏格拉底的苹果

苏格拉底的苹果的案例讲授不要相信所谓的经验,只有开始怀疑的时候,哲学和思想才会产生。

提问1-2名学生;苏格拉底为什么这么做?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问答

教学目的: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判断。

怀疑与哲学

任务五:课后思考:学问至境:知道自己不知道

苏格拉底、牛顿、安德烈等名人对待知识的态度

课堂后思考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能回顾课堂知识,并查阅相关材料。

四、小结

对本次课的五个任务的练习情况,重点与难点进行小结。

五、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学问至境:知道自己不知道

六、机房课室、下课

关闭电脑;

将椅子放到桌子正面;

将桌面清理干净。

2.哲学与人生教案 篇二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做人要有理想和人生目标,而理想信念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2.拥有坚强的意志能帮助我们实现个人的奋斗目标

3.通过本课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意志、坚定学生的信念,帮助其实现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现理想要有坚强的意志

难点: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要有意志坚强迎难而上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观察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平时学校的地震演练学生们的不重视和现实中地震的残酷做对比。新课讲授

1、实现理想离不开坚强的意志

案例:虞锦华她被救援队发现时脸上都是烂泥,被困了六天六夜150多小时,身体极度脱水,根据情况需要现场立刻做截肢手术,她非常兴奋地问,“是医生吗”,然后不停地说话。这场废墟深处的手术,被称为“映秀最惊心动魄的手术”,她能活下来,是“生命的奇迹”。总结:她靠坚强的意志等到了救援,她的理想就是活着

2、理想、信念与意志的关系

案例: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险队在艰难地跋涉。头顶骄阳似火,探险队员们口干舌燥,挥汗如雨。最糟糕的是,他们没有水了。个个像塌了架,丢了魂,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队长。这可怎么办?队长从腰间取出一个水壶,两手举起来,用力摇晃,惊喜地喊到:‘’我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沉甸甸的水壶从队员们的手中依次传递,原来那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撑他们跌跌撞撞,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看着水壶,他们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终于,他们死里逃生,走出了茫茫无垠的沙漠,大家喜极而泣之时,久久凝望着那个给了他们信念支撑的水壶。

队长小心翼翼地拧开水壶,缓缓流出的却是一路、缕缕沙子。他诚挚的说:“只 要心里有坚定的信念,干枯的沙子有时也可以变成清冽的泉水。” 理想、信念与意志的关系?

a.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 b.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c.实现理想要有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d.增强意志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 案例:李时珍历经31年编著了《本草纲目》 居里夫人从几十吨矿石中提取了几克镭,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是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必要条件

3、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

案例:一位著名的体操教练到一所业余体校去选拔队员,他觉得那里的孩子身体 条件都很好,在技术上也各有特长,实在不分上下。于是,这位教练二话没说,当即要求孩子们排成一排,靠墙倒立,而他却走到几十米之外跟别人聊天去了。时间就这样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了......该教练的“招数”对我们磨炼意志有什么启示?

讲一讲发生在你身边通过自己强大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案例 学习目标、班级目标:大学

播放13级学姐们的视频鼓励和激励学生士气 课堂小结

3.政治哲学教案 篇三

◇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

传统的观点认为有两个方面。其中,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图示法理解:

◇课堂练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

答案:C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选C。其余选项错误。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堂探究:

(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

◇探究提示:(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收获计划、做工方法、企业经营策略这些属于思维的问题,而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收获实际、做工实际和企业面对的实际则属于存在的问题。

(3)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因为学习计划的制定必须从你自身的学习实际出发,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不制定学习计划则又会使我们的学习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能够如实地反映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人类诞生数百万年来,一代又一代地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中,人类不仅逐渐认识着外部世界的现象、本质与规律,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在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就每个人来说,他总是在不断地处理着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思维与存在究竟谁决定谁的问题回答得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课堂练习: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答案:A

4.政治哲学时代教案 篇四

◇理解: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分析: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哲学思想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三、【辅助教学】:

ppt

四、【教学过程】:

第一框题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课堂探究:(1)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为什么会出现在战国时期?

(2)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之间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1)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文化上,经济政治的变动造成文化下移。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激烈的社会变革,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出于各自的利益需要,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同时,思想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经济发展、政治变革起 巨大的反作用。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 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在社会转型时期,体现尤其明显。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变革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部分奴隶主贵族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部分奴隶成为农民;部分奴隶主贵族经济政治实力日趋衰落。各学派对上述变化,有不同的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教材运用恩格斯的名言说明了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所谓“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在马克思看来,就是哲学要代表自己的时代和自己所处时代的 人民,使鞭鬻襻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哲学是问:什么是真实的?而不是问:什么是有效的?它所关心的是一切人的真理,而不是个别人的真理……”也就是说,哲学问 题是时代的产物,哲学问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哲学离不开自己的时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

以恩格斯“名言”和“相关链接”德国古典哲学的典型案例论证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结论: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止一次地指出,历史上每一次大的变革,往往以思想文化的变化为先导;恩格斯曾经强调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并且说,经济落后的国家哲学上可以演奏第一提琴。

◇课堂探究:(1)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什么作用?

5.哲学与人生《第六课》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重点:

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三、教学难点:

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四、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属性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二、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1、用矛盾的观点看到人生

2、正确理解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3、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录像:《猫和老鼠》片段

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这些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讲述重点:矛盾。〈新课讲授〉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刚才我们列举出了许多这样的事物和现象,哲学上把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属性和趋势。各种事物之间的对立与斗争或者同一事物内部不同方面的对立斗争都属于矛盾的斗争性。如阶级斗争、生存斗争、意见分歧等等。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一种联系和趋势,即统一性。就如我们经常说的“祸福相依”、“美与丑”、“长与短”等,都是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会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客观世界还是主观世界,都充满着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矛盾也不同。如奴隶社会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都是不同的。

毛泽东:领导我们站起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富起来,江泽民、胡锦涛:领导我们强起来。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我们在理解、分析问题时要坚持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认清事物的两个方面,有利于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事物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只有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又因为不同矛盾具有不同的特性,我们解决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例子:病人犯了什么错。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是一个统一体,是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体。因为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可以在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共同发展,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就好像两个有共同爱好、性格相近的人可以很好的相处一样。而矛盾的斗争性不断地挑战事物的稳定,使得事物对立的双方力量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当双方的力量变化达到了某种程度,矛盾同一性维持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从而形成新的平衡状态,形成新的矛盾统一体,即一种事物变成了另一种事物,新事物代替了旧事物。

例子:对手(P138)

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锁的制造日臻完善,钞票的印刷日臻精美,应该到事物的反面去寻找答案。为什么?因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二、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1、用矛盾的观点看到人生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生活中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我们的人生也充满了矛盾。但是,在这些矛盾中,有比较重要的,也有比较小的,有需要好好处理的,也有无碍大局的。这就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

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针对事物之间的次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矛盾而言的。

被支配的矛盾。例子:财饼破家。(P130)

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的是同一矛盾 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双方中处于从属地位的中的不同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袋鼠与笼子。(P140)

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待人生,把握好人生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学会抓重点,学会把握主流,处理好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对待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历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从同学们讲述的各类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正视生活中的矛盾,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全面认识和协调处理矛盾的不同方面,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而消极的态度是害怕矛盾,掩盖矛盾,表现为两种极端相反的倾向:一种倾向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简单化和偏激,排斥不同,激化矛盾;另一种倾向是回避矛盾,把一切归结于命运,消极地听从命运的安排。所以,换一种态度,就会换一种人生。

2、正确理解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事物的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外因),另一方面是内部原因(内因)。

内因:即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内因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规定着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的儿子会打动”等。

外因:即外部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事物与其自身外的事物之间的矛盾。外因影响事物的状况和发展进程。如“橘生淮南则位桔,生淮北则为枳”。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青蛙的故事。孟母三迁。

幻灯片:鸡蛋变小鸡

教师结合幻灯片讲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合适的温度只有作用到种鸡蛋上才能孵出小鸡,作用到石头上则不能。

学习了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自身努力与外部条件的关系,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和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发展自己,把握机遇,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内,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生发展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固然需要一些外部

条件,但是,更重要的是改变内因,不断的提高自身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吸取有利因素,创造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很好的解决矛盾。就像处理顺境和逆境一样,顺境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条件,但是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机会最终也会从我们手中流失。相反,即使我们身在逆境,只要我们端正态度,在逆境中不屈不饶,最终会扭转局势,化逆境为顺境。态度决定一切。

顺境和逆境都是外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无数成功的人生都在说明: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人生发展,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

3、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人的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主观世界:人的精神世界

客观世界:人的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结合内外因的关系原理,我们可以发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主观世界是人内部的各因素,是人发展的内因;而客观世界是外部条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主观世界的改造是主要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而客观世界的改造也可以为主观世界的改造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在人类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了统一。

6.《生活与哲学》第一课教案 篇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世界观的含义;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2)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的本义和任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3)分析: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2)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4)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从而增强他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⑴哲学的含义

⑵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⑶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难点:

⑴世界观的含义 ⑵哲学的含义。

⑶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⑷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今天起,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门可以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哲学”这个词是个西方术语,在近代被翻译为汉语,其含义是“爱智慧”或“启发智慧”等。在汉语中,“哲”具有“聪明”和“贤明”的意义。从词义上概括地讲,哲学就是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当然,严格地说,并非所有的哲学都会使人聪明。实践证明,在眼花缭乱的哲学学说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唯一科学的哲学,因此,我们要学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少同学认为,哲学是比较玄妙的、深奥的学问,一定很难学。其实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作为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也从来没有离开人们的实践活动。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第一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第一课时)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探讨:我们班是文科班,我想请大家来谈谈,当时高一为什么会选择文科呢?(若干学生回答,答案无非就是“兴趣”、“基础较好”、“家里原因”、“其它科目都不好”„„)

同学们很聪明,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已经自觉不自觉地与哲学的智慧联系在一起了。每个人作出选择的时候,依据是不一样的,但无一例外,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的,这就恰恰符合哲学里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每个人作出选择的时候,又是综合考虑了各个方面的情况的,大家并不是片面的、孤立地看问题,而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这恰恰也是我们哲学的观点。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从刚才我们举例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但是我们在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却自觉不自觉地与哲学的智慧联系在一起了。那大家想想,我们的这种哲学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从天下掉下来?我们小时候有这样的智慧吗?所以我们会发现,哲学的智慧就在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在实践中,我们总会追问许多为什么,总会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许多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例如:刚出生的婴儿总是用好奇的眼光观察世界,当会说话时,总是会问许多大人认为不可思议的问题,如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人为什么会死?人在地球上为什么不会飞?长大后,我们会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什么是幸福?为什么要终身学习?为什么同样的境遇,同样的条件,有的人生命历程中欢笑和成功常伴,有的人却总是身陷泥泞和坎坷;同样面临艰难和困苦,有的人总是笑对人生,应付自如,有的人却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这些问题都触及了哲学方面的东西,我们的哲学就是来源于这里。

总之,生活中人们会形成许多关于世界、人生的思考,并且依据自己的思考结果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在人们日常的思考中,涉及到许多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甚至有一些根本上就是哲学思考。所以说,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既然我们已经清楚了哲学并不是那么神秘,那大家可能会问了,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哲学呢?学习哲学有什么作用呢?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课堂探究(p6):(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提示:(1)第一个同学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2)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有时会使人们感到像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正确的前行的路在何方?这时我们需要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课堂探究:一位数学家和一位哲学家用一根绳子圈地,看谁圈的面积大。数学家经过周密的计算,认为把绳子围成圆形得到的面积最大,于是就用绳子在地上围了个圆形,并宣布:“经过计算,圆周的面积最大。”哲学家不假思索地把绳子随便地在地上一围,然后站到里面,并宣布“我现在站到了自己所圈地的外面了。”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哲学就是智慧之学”的理解。

哲学观点有正确与错误、科学非科学之分。错误的哲学观点不但不能使人聪明,反而使人糊涂、愚蠢,甚至犯错误。事实说明,只有正确的哲学思想使人产生智慧,增长才干。我们说哲学是智慧学、聪明学,主要是指正确的、科学的哲学,即唯物主义,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

2、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课堂探究(P6):

⑴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⑵伊壁鸠鲁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提示:⑴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意味着没有正确的世界现。世界观不正确,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懂得具体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哲学观念,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智慧,可以充分地享受快乐。⑵因为哲学可以使人们找到光明,在人生道路上点起希望的明灯,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伊壁鸠鲁把学习哲学和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本框小结:核心内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源于生活)(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指导生活)(1)、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2)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1、哲学源于

A.人们在辩论中获胜的需要

B.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不满 C.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神对人类的启示

2、哲学的本义是

A.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B.辩论术

C.关于神的学说

D.圣者之言

3、“我是谁?”“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世界从何而来?” 对这些问题的追问 A.是毫无意义的B.不会有任何结果

C.只能由自然科学来回答

D.已经开始进入哲学思考

4、下列关于哲学与生活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哲学源于生活

B.哲学就是生活经验

C.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

D.哲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5、哲学的任务是

A.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B.帮助人们改善物质生活

C.帮助人们在辩论中获胜

D.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问答题

1、从哲学与生活关系的角度,谈谈你黑哥尔名言“熟知并非真知”的理解。

2、为什么说“自知自己无知”是进入哲学思考的开始?

(三)能力拓展题

一位数学家和一位哲学家用一根绳子圈地,看谁圈的面积大。数学家经过周密的计算,认为把绳子围成圆形得到的面积最大,于是就用绳子在地上围了个圆形,并宣布:“经过计算,圆周的面积最大。”哲学家不假思索地把绳子随便地在地上一围,然后站到里面,并宣布“我现在站到了自己所圈地的外面了。” 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哲学就是智慧之学”的理解。第二框题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时)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自然界

客观物质世界

⑴整个世界人类社会

主观精神世界——思维、意识

⑵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包括下列这些看法和观点):世界本源:物质还是精神;世界状态:运动(原因、方向、规律)还是静止;人与世界:人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生价值等等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好奇心是人的理性的开端,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可能是哲学家;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又说:每个人都可以大谈哲学,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周先生的话指出: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哲学家与普通人是共通的;黑格尔的话指出:世界观虽然跟哲学有关,但尚不等于哲学。这说明哲学与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⑴世界观与哲学的区别

A.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人生活在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跟外界打交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逐步、自发形成了各自的世界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称之为自发的世界观。

B.不是所有的世界观都是哲学

在通常情况下,在实践中形成的自发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因此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⑵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B.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课堂探究P7)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探究提示)哲学世界观同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是有区别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课堂探究P8)

⑴上述具有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在做人做事上有什么不同?你赞同哪些人的做法?

⑵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有什么关系?(探究提示)说明哲学既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也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方法论。⑴分析如下:命由天定—逆来顺受人定胜天—积极奋争热爱世界—积极进取 看破红尘—无所作为 思想行动世界观方法论

可见,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⑵需要进一步思考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他的处事方式之间的内在关系,由此引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关系。(1)方法论的含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方法论包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改造世界的方法。(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①区别:概念不同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②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例如:一位老太太,小孙子病了,她就去庙里为她的小孙子拜神,祈求“神灵”能保佑她的孙子平平安安„„同学们生病了会不会像老太太这样做呢——不会。那为什么老太太会这样做呢——在她认为,这个世界是由神来主宰的,人们的生老病死同样是神在支配着的,因此,老太太在这样一种世界观的指导下,便产生出了一种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在哲学上,我们就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总的方法称之为方法论。(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统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哲学既包含世界观,又包含方法论,只有世界观或只有方法论都不称其为哲学。二是:在哲学中,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即哲学不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简单相加。

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知识,这些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三类:一类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社会科学知识,如文艺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还有一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即思维科学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等。我们把这些科学知识,统称为具体学科。

具体学科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的,而哲学正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课堂探究: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体现出哲学思维的什么特点? 探究提示:哲学是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和规律的,哲学思维通过理性思考,从个性中归纳、综合出事物共同的本质。

1、具体知识的内容

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具体的知识,这些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一类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社会科学知识,如文艺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还有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即思维科学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等。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图示为: A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

具体知识

B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C思维科学知识—人的认识和思维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提示:如何看待“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所包含的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命题,正确的一面是看到了“反思”在哲学思想的形成中的作用;缺陷是认为哲学思想来自于主观的“精神”和“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思想来源于人在实践中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课堂探究:(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1)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枯萎。

(2)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课堂探究:(1)牛顿的世界观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还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吗?

(2)牛顿研究工作的得与失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1)唯物主义世界观推动了他的科学研究,唯心主义世界观阻碍了他的研究工作。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是不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的。

(2)牛顿工作的得失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否则,科学研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人混乱和失败。因此,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本框小结:核心内容:两个概念:哲学、世界观;三对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世界观与方法论

⑴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⑵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⑴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

①一般人的世界观是不自觉的、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⑴区别: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定领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⑵联系: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对哲学概念的总结:

(1)从字义上看,哲学是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3)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

1、世界观是指

A.人们对世界各种认识的总和

B.人们关于世界的知识体系 C.人们对客观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整个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下列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看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世界观就是哲学

③不懂哲学的人没有世界观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到医院检查,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作对呢。”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爱因斯坦说过:“哲学要是不同具体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①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区别的②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卷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二)问答题

1、简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有人认为,既然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那么世界观就是哲学。这个观点对否?为什么?

(三)能力拓展题

7.《哲学与人生》第二课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3.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教学重点】

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教学难点】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1学时。【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温习教材。【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案例1:(多媒体展示)视频《汶川地震》

5月12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的实时观测数据,速报的震级为里氏7.8级。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据此将震级修订为里氏8.0级。据初步调查统计,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四川省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等地,灾区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地。四川特大地震5月15日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集国内权威专家,对四川特大地震进行“会诊”,初步形成三个结论。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第一,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第二,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第三,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三是浅源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提问: “汶川地震”,反映物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学生讨论:

教师: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任何事物都只能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不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

案例2:常州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变化

现在常州中职生就业率高,职业稳定,收入上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高低已成为职业院校办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职业院校进入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峰,由于受经济形势、劳动力市场供求及毕业生自身因素等影响,给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压力。然而,走进常州铁道高职校却感受到另外一番景象----来校企业络绎不绝、招聘市场红红火火!据悉,春节刚过,就有几十家企业纷纷来校招聘预订学生,更加可喜的是:许多国内大型知名企业更是先下手为强!如全国五百强企业----国资委所属中国南车戚机有限公司、中国南车南京浦镇有限公司、中国南车戚墅堰工艺研究所、中天钢铁有限公司等近期就招聘学生382名,为学校圆满完成今年的就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案例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自小未曾读书,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起他,称他“吴下阿蒙”。他因此发愤学习,终成饱学之士。人们对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班主任教育管理学生也是如此。后进生通过寻找原因,凭借自身的努力,后进生也有可能成为进步生,甚至成为优等学生。

提问:“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

教师:人生也是运动变化的,不会停滞不前,我们要积极行动,开创人生的新局面。也说明,人生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

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人,理解他人的不完善、不成熟。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提问:喜马拉雅山最初是山还是海?长江最早是由西向东流的还是由东向西流的?

(多媒体展示)举世闻名的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也并非自古就是如此。地质资料表明,喜马拉雅山是由喜马拉雅海变化而来的。一直到1.8亿年前,现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中生活着当时在水族中称霸的喜马拉雅鱼龙。后来,由于地壳造山运动,喜马拉雅山升出海面,此后不断上升。现在,珠穆朗码峰仍在缓慢地增高。最为明显的例证是,杜鹃花现在生长在峰区3 400-3 900米的高度,但在1万年前则生长在4 300米的高度。可见,珠穆朗码峰在1万年间有过剧烈上升的运动。

长江并非从来就是由西向东流的,最早的长江是由东向西流的,万里长江有过倒流的历史?地质学家的研究表明:在1.5亿年前,万里长江地带经历了从汪洋大海逐步演变为陆地的过程。长江形成后,在1亿年的漫长岁月里,它发源于现在的三峡地区的山地,沿东高西低的地形走势,向西流入地中海。一直到5 000万年前,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撞,在地中海的东部隆起、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从而使原来东高西低的地势演变成西高东低,长江也就由向西流 入地中海变为向东流入太平洋。自于青藏高原的高度逐渐增高,长江的源头也由三峡地区转移到唐古拉山主峰——海拔6 621米的各拉丹冬雪峰。

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又是绝对的。

提问:“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形象地说明了物质运动的哲学原理: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动漫展示:刻舟求剑

提问:刻舟求剑的错误在哪里?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定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

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案例: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臵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人们利用企鹅的走路,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用宽阔的底部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推动前进,这样不仅解决了极地运输问题,而且也可以在泥泞地带行驶。

案例:“爱我就不要管我”

有一次,一群科学家在海边考察,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堆上的一个洞穴里探出头来四处张望 ,在确认没有危险之后,慢慢地警惕地朝海里爬口这时,一只在 空中盘旋的海鸟发现了它, 使冲了下来, 小海龟急忙掉头往回爬。这群科学家见状 , 恻隐之心顿生,决定帮小海龟一把。他们跑过去抱起小海龟, 把它放到海里去。正当他们为自己的“义举” 而沾沾自喜时,始料不及的事发生了。洞穴里别的小海龟见爬出去的那只小海龟没有回来,以为外面安全了,使纷纷往外爬。这立即 4 引来了一大群海鸟,他们不断地冲下来,享用着丰盛的美餐。实际上,第一只爬出来的小海龟是出来探路的哨兵,一旦有危险就回去报信。人们出于好心帮了这只小海龟,却害惨了整窝海龟。

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略)

教师:规律具有客观性 ,我们要尊重规律 , 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3.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案例:“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坛经》记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慧能和尚到广州法胜寺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印宗法师在这里讲《涅槃经》,和尚们都在寺门内坐着静心听讲。忽然一阵风,把悬挂在佛像前面的幡吹动了,飘过来,飘过去。有两个和尚看见了,议论起来。

一个和尚说:“你看,风在动。”

另一个说:“不对,那不是风在动,而是幡在动。”

是风动还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休。慧能听到了,便插嘴说,“那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提问:慧能和尚的话对不对?错误在哪里? 学生讨论:(略)

教师: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脱离了物质的所谓“纯粹”运动是不存在的。

慧能和尚认为,“心”,即人的主观意识就是一切,我的心是怎样的,外界事物就是怎样的。由于我的心在动,所以才有风动、幡动。推而广之,整个世界的运动也是由我的心动决定的。慧能和尚离开物质谈运动,把意识当做是运动的主体,否认物质(风、幡)是运动的主体,最终走向唯心主义。在实践中,我们只有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理解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运动观。

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美。引出常州这座最佳投资城市的建设高速发展。常州这几年间,城市建设从十亿投入到百亿投资,常州迎来了城建史上建设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管理力度最强、面貌变化最快的一个时期。指挥 者卧薪尝胆,奋起直追;建设者披星戴月,戎马倥偬。

镜头一:吸引外资,发展经济。

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放、高水平建设,常州在过去几年完成了一系列现代化建设项目,城市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正是这种发展和巨变,促使香港路劲等越来越多的外资公司来常投资;正是这种发展和巨变,增强了他们在常投资的信心,一再追加投资。

香港路劲基建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单伟豹慷慨激昂地说:“选择常州作为投资乐土,是我们最英明的决策。尤其是这次随香港考察团察看了其他城市后,我觉得还是常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常州的行政效率最高,常州的人居环境最佳。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这就是最优的发展环境,我对自己在常州的投资充满信心。” 这些纷至沓来的外资企业还为常州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镜头二:畅通南北,方便。

陆敏驾车驰骋在双向六车道的青洋路上神清气爽,他由衷感叹:“这条路修得太好了!”他在东南经济开发区有一家工厂,可家住新北,原来从家到工厂要辗转好几条拥挤不堪的马路,开车没有四五十分钟搞不定。现在,有了南北通畅的青洋路,可以节省一半时间都不止。他感慨直言,这几年常州大刀阔斧的建设,真的是为常州人创造了很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

曾经,常州晋陵北路上面是一片荒芜的杂草;勤业小区与白云新村虽近在咫尺却没有道路沟通;一些偏远村庄因不通公路而开不进公交。5年多来,我市从完成13亿元投资到完成100多亿元投资,迎来了常州城市建设史上建设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管理力度最强、面貌变化最快的一个时期。

5年多来,常州市对外交通建设取得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0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密度达到了2.7公里。全长110公里的城市公路大外环全线贯通,形成了环绕城市外围的快速通道。市区道路总面积达390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已由2000年的10.68平方米增至目前的17.89平方米,建设了长江路、龙江路、青洋路等一批骨干道路。这一条又一条的通衢大道,既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镜头三:改善居住,造福百姓。

孙梅梅拿到蓝天花园新房钥匙的那一刻,激动地流下了热泪。由于城市改造,她家成了被拆迁户,当面对15万元的拆迁补偿费,全家都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 好的时候,政府建设经济适用房,让她把家安到了蓝天花园。孙梅梅一家走进这个紧邻五星公园的经济适用房小区都愣住了,这个规划合理、配套齐全、景观优美、质量优良的小区简直就是个花园小区。臵身花园般的新小区,孙梅梅说了一句掏心窝的话:“开始我害怕拆迁,但事实上拆迁改善了我家的居住环境。因为,如果不拆迁,靠我们的能力根本不可能买得起这么好的新房子!”

几年来,常州市在热火朝天地大建设的同时,稳步推进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廉租房工作从试点开始,通过几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操作办法,建立了特困群体的社会住房保障机制,解决了1100户左右“双特困”家庭的住房困难。从2003年开始,每年组织建设经济适用房近30万平方米,让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国有土地收储项目拆迁中的低收入困难家庭和社会低收入家庭住进了花园般的新小区。此外,近年我市还建设了55万平方米向拆迁户定向销售的商品住宅,解决城市建设中被拆迁户的住房安臵问题。

五年多来,市区居民人均房屋建筑面积已由20.2平方米提高到28.1平方米,自有住宅拥有率由87%提高到94%。拆旧为建新,建新为人民;建设常州城,造福常州人。”几年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一幕幕镜头和一句句感言,正是市长这番肺腑之言的最好佐证。

<板书>: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3.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练习题>:单项选择题

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课后拓展>:

上一篇:安监局安全检查内容下一篇:表示恭敬地看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