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2024-10-07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精选8篇)

1.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篇一

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关系

研究

摘要:本文以2009―2013年主板上市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公司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该行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该行业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随公司绩效增加而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下降;高管薪酬与公司规模正相关关系较为显著,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负相关,与公司高管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次数间的关系不显著。

关键词:高级管理人员 薪酬 公司绩效 公司规模

高级管理者主导公司战略和经营决策,影响着公司的经营绩效和发展方向。由于公司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股东)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而代理人(高级管理者)追求付出相应劳动获取更多的薪酬奖励、闲暇时间和更好的工作环境。当委托人提供给代理人的条件与其个人效用不相符时,代理人会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造成管理工作与委托人利益发生冲突,出现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使公司的代理成本升高。把股东对高管激励的最重要表现形式――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联系起来研究可以为公司制定有效的薪酬制度以激励高级管理人员为提升公司绩效努力,并降低代理成本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基础。

一、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20年代,Taussings和Baker(1925)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间的相关关系十分微弱。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但研究结论差异很大。Jensen和Murphy(1990)发现,高管薪酬与绩效的敏感度低,二者间仅有微弱的关系。Aggarwal和Samwick(1999)、Morris(2000)等人经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几乎无关或不存在明显相关性。Mehran(1995)选取了153家制造业公司作为样本,分析得出公司绩效与高管薪酬呈正相关的关系。Hall和Liebman(1998)研究了美国100多家公众持股的商业公司近15年的数据,也得出了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的结论。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披露高管年度报酬和高管持股情况,国内学者对于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魏刚(2000)以我国1999年5月前公布上年年报的816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结果不合理、薪酬过低,高管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正相关。耿明斋(2004)以2001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也得出了二者无显著正相关的结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学者实证得出了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间存在相关关系的结论。马葵(2008)以2001―200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杨睿娟、蔺娅楠(2012)选取了146家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2010年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也得到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的结论。

国内外学者对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均存在着相互冲突的观点。国内从前期较多的二者不相关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体现出我国高管薪酬制度越来越显示出了激励的作用和效果。众多研究中较少有研究是针对某一具体行业进行的,大多是进行相关性分析或建立一般的回归模型。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本文选取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中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研究对象,这类公司依托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产生,成立年限大多较短,采用了相对先进的管理理念、良好的激励体系和灵活柔性的公司制度。考虑到连续多年的数据可以较好地排除随机因素造成的统计误差,本文以2008年12月31日之前已经在上海、深圳主板市场上市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公司为样本,为了保证数据的连贯性剔除了在2009―2013年连续五年中新上市的公司、数据披露不全面的公司及被ST、PT的公司,共获得32家公司五年的数据,据此建立面板数据模型。

(二)研究假设。由委托代理理论可知,作为委托人的股东通过建立有效的高管“薪酬合约”,能减少由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代理成本。在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公司绩效间建立联系,高级管理者必定会更加努力工作以通过提高公司绩效来增加自己所获得的报酬。因此,高级管理者的薪酬应该与公司的经营绩效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由此提出:

假设1: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根据假设1,高级管理者的薪酬会随着公司绩效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管理者的薪酬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其通过努力工作而获得高薪所给自身带来的效用会逐渐下降,而闲暇所带来的效用则会提升,可能会减少工作上的付出,转而追求更多的闲暇谋取个人效用的最大化。为了验证高级管理人员薪酬随绩效增加的幅度下降,在建立回归模型时增添公司绩效指标的平方项,由此提出:

假设2: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代表公司绩效指标的平方项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三)变量设计。高级管理层是负责公司经营管理、掌握公司重要信息的人员,包括公司经理、财务负责人等。高管薪酬是指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例如:奖金、津贴、股权激励、舒适的工作环境、职位的提升等。本文主要进行定量数据的研究,以可以量化的公司高级管理者所获得的薪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上市公司获得薪资最高的前三名高级管理人员年度平均薪资报酬作为管理层薪酬的替代指标;以常用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平均每股收益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为了提高研究的准确性选取了公司特征、公司治理等因素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加入模型予以考虑。控制变量的选择参考了杨聪(2012)的研究。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RESSET数据库,处理软件主要使用Excel 2007、SPSS 18.0和EVIEWS 6.0。对有些数据进行了取对数的处理。见表1。

(四)模型的建立。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来研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根据上文的理论假设和定义的指标变量,本文构建的模型如下:

APij=β0j+β1jROAij+β2jROA2ij+β3jASSETij+β4jJZDij+β5jMRSij+β6jDIREij+β7jINDIREij+β8jMUNMij+μij(1)

其中,β0j代表截距项,βkj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表示了相应变量对公司高管薪酬的敏感程度;μij为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检验与分析

根据SPSS 18.0的描述性统计分析,2009―2013年样本公司的高管平均薪酬为62.038万元;总资产收益率和平均每股收益的均值分别为6.48%和35.51%;公司之间规模差距较大,平均资产总额为22.859亿。并通过相关性检验初步得到样本公司高管报酬与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存在正相关性。基于式(1)建立面板模型,对2009―2013年32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公司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报告了面板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F检验统计量为262.0034,在1%水平下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说明相比较传统的回归方法,该数据应利用面板模型进行处理。Huassman检验结果为6.3369,说明检验结果不应拒绝随机效应模型的假设,应利用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并经过White检验和DW检验,不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性。

样本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薪资报酬(AP)与公司绩效(ROA)之间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5%水平上显著(2.2874**),二者之间正相关关系显著,假设1得到证实。说明该类上市公司高管的薪资报酬受到了公司的经营绩效的影响,薪资制度的设立对高管行为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公司支付给高管较高的薪酬有助于促使高管更加兢兢业业的工作,为公司创造出更高的价值,能够较为有效地降低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公司经营绩效(ROA)的平方的系数为负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

(-0.4916**),假设2得到证实,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AP)与公司经营绩效(ROA)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说明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随公司绩效的增加而上升,但上升的幅度是下降的。

同时,还测量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各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AP)与公司规模(ASSET)之间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水平下显著(0.5004***),二者间正相关关系显著。相对于小规模的公司,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复杂,管理的难度更大,所有者应给予更高的薪金报酬。高级管理人员薪酬(AP)与公司股权集中度(JZD)间的回归系数为负并在10%的水平下显著(-0.6966*),二者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随着股权集中度的升高,大股东对高级管理者的约束力变强,管理者谋求私利的动机被大股东的约束力缩减。高级管理人员薪酬(AP)与高管持股比例(MRS)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0.5454)。高管持股作为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长期激励措施,理论上有利于将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捆绑,激励高级管理人员努力工作,但从原始样本数据中可以看出,32家样本企业中有9家企业存在高管零持股现象,其他公司高管的持股率也相对较低,无法达到通过高管持股来实现激励的效果。回归结果还表明,高级管理人员薪酬(AP)与董事会规模(DIRE)之间的回归系数为负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0.0446**)。说明越大的董事会规模,越能有效抑制高级管理者谋求私利。但高级管理人员薪酬(AP)与独立董事比例(INDIRE)和董事会次数(MUNM)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说明独立董事的作用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上市公司中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董事会的监督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进行稳健性检验时,用平均每股收益(EPS)、公司总股本的对数(SIZE)对解释变量进行了替换,测试结果与上文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

四、结论及建议

(一)相关结论。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随公司绩效的增加而上升,但上升的幅度是下降的,该行业的高管薪酬制度与公司绩效相关,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可以看到,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管薪酬与公司规模正相关关系较为显著;而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负相关;与公司高管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次数间的关系不显著。同时,数据显示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管持股比例较小,28%的上市公司存在零持股现象,反映出该行业对高管的中长期薪酬激励制度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二)政策建议。高管薪酬激励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上市公司应充分分析自身环境,改善高管薪酬结构,将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挂钩,降低代理成本。在基础性短期薪酬激励形式的基础上增加对高管人员的长期性激励,如:高管持股计划等。同时激励应不仅限于物质上的奖励,还应包括非物质的奖励和精神上的满足,进一步提高高管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次数不是影响高管薪酬的重要因素,说明该行业董事会和独立董事的运作效率较低,对高管的约束和监管作用不明显。由此推广到整个市场,应注重发挥董事会和独立董事的作用,推进其对公司高级管理者的监督和评价,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3).2.耿明斋.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4,(1):109-112.3.马葵.管理层薪酬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4):86-89.4.杨睿娟.蔺娅楠.中国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J].公司经济,2012,(10): 165-168.5.杨聪.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

2.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篇二

最受宠:时代新宠儿“云计算”势在必行

2014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脉络渐渐清晰。公有云价格战成为新常态、可信云认证引导云规范、阿里云转舵“云合计划”……, 成长中的云企业们克服着技术上、运维上、模式上的难题, 逐步有了发力的方向, 也有了差异化的竞争。11月1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措施, 并培育壮大新业态, 该重举不仅将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更将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给经济增长带来新亮点。

最热门:拧紧国家信息安全阀门自主联盟成热潮

2014年2月27日,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 自主可控的国产安全软硬件迎来全新机遇。同年5月, 神州信息、曙光信息联合天津神舟通用、中标软件、北京东方通, 共同组建了“安全可靠信息系统应用推广联盟”, 期望通过纵向整合IT产业链核心资源, 构建从基础层到应用层的完整自主可控生态环境, 帮助更多的应用软件开发商实现在国产软硬件环境下的运行, 以切实保障国家、各级政府、军队等重要行业信息系统的安全。

最怀念:那些年, 我们曾经追过的Windows XP

Windows XP见证了中国一代人的成长, 也正是在Windows XP时代, 电脑才真正走入了千家万户。2014年4月, 服役13年的微软Windows XP系统正式“退休”, 并带来了相关产业的获益, 国内从事基础软件研发和服务的企业纷纷行动起来。8月, 全国80多家软件企业在京成立了“全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 力争在一两年内用国产自主的桌面操作系统替代“XP系统”, 在三五年内从桌面系统拓展到智能移动终端, 拥有国产自主的操作系统。对于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来说, XP的“退休”不失为一个厚积薄发的发展良机。

最激烈:“打破”传统行业格局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强势出击

新兴技术、互联网的强势融合, 打破了原有传统行业信息的不对称性, 更让行业信息愈加“透明化”。2014年, 滴滴、快的关于“出行”的精耕细作, 一度成为市民贴身的出行利器。在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的合力下, 这些智能化的服务不仅能够为两大企业带来突破性的用户数量及市场份额增长, 更重要的是, 双方展开的“拉锯战”在不经意间已经彻底改变了出租车行业传统习惯。

最任性:软件与信息服务行业彰显实力为身价层层“加码”

2014年一股“并购风”扑面而来。其中, 国内软件企业积极“参与”整合, 并从新技术领域和行业的深化应用两大方面开展战略合作。甲骨文占据并购大鳄的头衔, 以53亿美元收购了旅馆餐厅软件商Micros;联想宣布23亿美元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IBM以20亿美元收购了云计算公司Soft Layer;金蝶宣布授出2500万份购股权;高德软件已正式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收购协议。如此多大手笔的资本运作, 想必对2015的行业格局也将产生微妙的变化。

最智慧: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让“智慧”普惠农村

2014年可谓是中国智慧城市的落地元年, 大量智慧城市应用实践以先行者身份率先落地, 众多企业围绕政务、交通、医疗等方面与各地政府签署众多框架协议。作为母公司神州数码智慧城市战略的重要承载着, 神州信息除了在诸多城市展开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外, 还在年中以7.1亿元收购中农信达, 正式迈入“智慧农村”领域。

最有财:百强企业贡献显着收入节节攀升

2014年, 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运行态势良好,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 1-11月,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近3.3万亿元, 超过去年全年规模水平, 同比增长20.1%。其中, 软件前百家企业收入达到4751亿元, 同比增长29.6%, 实现利润899亿元, 入围前百强企业的门槛也由上届的7.8亿元提升到9.3亿元, 软件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百强企业贡献显着。预计2015年, 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将保持22%以上的平稳增长。

3.漫谈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 篇三

由于受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大规模结构重组和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直至2011年,由于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模式、供应链全球化以及经济恢复增长的内在需求的推动,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步入恢复性增长阶段。Gartner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IT服务总支出超过8200亿美元,外包支出近5000亿美元,约占总支出的61%。

尽管全球外包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其发展路径却是蜿蜒曲折。受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持续不景气的影响,同时发展中国家外包需求短期内增长弹性不强,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交易量呈现下降趋势。Everest Group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交易量从第一、二季度的508起、516起,下降为第三季度的472起,这是继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首次下滑。

与发达国家业务流程市场外包萎靡相比,新兴市场内需大幅拉动业务流程外包发展,特别是“金砖国家”市场的迅速恢复为其提供了难得契机。

外包目的地争抢硝烟弥漫

具备税收、人力资源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中国家成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目的地首选。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使得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后继乏力,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作为接包目的地的优势变弱,而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很强抵抗力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成为全球接包目的地的关注焦点。根据TPI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非美国接包市场大额合同总额呈稳定增长趋势,其数额从550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640亿美元;美国接包市场大额合同总额则相应呈下降态势,从2004年的410亿美元下降至2011年的260亿美元。

与此同时,印度、中国和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成为国外发包商的首选。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国家内部产业环境不断优化,信息技术竞争力指数不断攀高,后发优势逐渐显现。据AT Kearney 发布的“全球离岸服务目的地指数排名”,2009~2011年,印度、中国、马来西亚以财税、技术人才和商业环境方面的综合实力稳居前三。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这些国家在财税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技术人才和商业环境适中。

2011年,印度、中国和马来西亚财税方面的得分分别为3.11、2.62和2.78,而美国、英国仅为0.45和0.91;技术人才方面,印度、中国和马来西亚得分分别为2.76、2.55和1.38,美国和英国为2.88和2.26;商业环境方面,印度、中国和马来西亚得分分别为1.14、1.31和1.83,美国和英国分别为2.01和2.03。从上述指数可以看出,印度、中国、马来西亚、埃及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实力相差不大,它们之间的竞争势必会加剧,在未来几年间,这些国家中的一方或多方有可能成为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中的重要极点。

发展中国家企业级用户相对于发达国家较少,主要承接发达国家的外包业务,这成为发达国家外包产业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发达国家和地区凭借其自身的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和全球化管理理念,占据了全球外包产业链的高端,成为全球产业链的整合者和主要发包市场。Global Service数据表明,2011年美国、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依然为全球重要的起因级外包市场,而印度、南美、中国、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级发包市场相对落后,其仍是作为主要的接包目的地存在。

不容撼动的老牌外包企业

作为外包行业的领跑者,美国和印度的外包企业仍是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行业中的强者。纵观整体,美国信息技术水平处于全球第一的地位一直不容撼动,其不断承接高端外包业务,特别是金融外包、人力资源外包和知识服务外包;而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外包目的地,其主要外包市场是欧美,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先进信息技术的外溢作用下,印度本土的技术水平积累持续增加,承接外包业务的水平逐步提升。

IAOP数据显示,在2010年全球外包企业100强中,前20位里有12席是美国企业,3席是印度企业;2011年,这一数字为美国企业占10席,印度企业占4席。由此可见,美国和印度外包企业占全球前20强的比例达70%以上,在全球外包发展中占据绝对优势。

新技术颠覆传统格局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业务的结构和发展模式。由于金融危机后期接踵而至的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对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影响,全球外包业务重新洗牌,业务结构在相对稳定中开展部分调整。通过对全球外包产业大额合同规模进行年度对比发现,2011年全球金融服务、能源、交通旅游、零售业以及医疗保健和制药业等外包需求与2010年相比有所下降,这意味着这些行业的服务外包形势并不乐观;与此相反,通信和传媒外包的业绩却十分抢眼,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同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出现大力推动的。

作为新兴技术的典型代表,按需付費、多租户和外部服务等云计算核心理念对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带来了巨大影响,将进一步推进外包本土化和全球化,或与外包产业融合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云计算为外包服务提供商开辟了给予新型基础架构的外包服务,重新界定了企业运营和服务供给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外包服务供给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颠覆了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格局,为客户提供了具有可拓展性和弹性的服务。

4.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篇四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菱塘光电科技园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有关直属单位: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软件开发服务、软件技术服务、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服务外包、动漫研发服务、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网络服务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产业渗透性强、资源依赖度和污染排放率低的特点,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最活跃、智力最密集、发展最快的产业。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于我市转变经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鼓励和促进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及其补充政策的精神,积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应用为主线、产学研结合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体系,大力培育和增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后发优势,实现 速度、规模和效益的快速增长,促进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2年底,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6亿元,新增载体面积2万平方米,从业人员300人以上。争取用 5-10 年的时间,使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成为推动高邮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三、发展重点

1、嵌入式软件。重点发展为新能源、新型照明器具、机电制造、纺织服装、电线电缆等制造业企业实现生产智能化提供服务的嵌入式软件产品以及精密仪表、精准农业、消费电子、新型能源、移动通信、智能机械、汽车电子等产品提供支撑的嵌入式软件。

2、行业应用软件。重点在电子政务和城管、卫生、教育、交通、家居、物流、金融、城市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等领域智能化应用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服务上取得突破。

3、“两化融合”服务。围绕推进传统制造业设计数字化,大力发展数字化的工业设计、产品外形外观设计、工业模型与模具设计等数字设计产业;围绕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重点发展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物料计划管理、作业运作管理、成本管理等软件推广应用产业;围绕推进商务电子化,完善数字认证、电子支付、在线支付、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体系,以骨干 企业、IT企业为主体,积极支持电子商务发展。

4、通信增值服务。在产业链合作创新的带动下,引导农业、教育等信息服务企业不断开发专业化、差异化的新型业务;加快发展即时通信类、信息浏览类、个人信息管理类、娱乐类、位置服务类等短信服务;大力发展WAP、CRBT(彩铃)业务、MMS(彩信)业务、语音短信、移动商务类等新型移动增值业务;加速推动可视电话、手机电视、移动办公、企业与行业应用等通信新业务增长。

5、网络服务。突出网络教育、网络传媒、网络游戏、网络出版、网上交易、网络电视(IPTV)、文化娱乐、数字家庭等网络运用,推动网络融合环境下网络电话(VOIP)、家庭网络业务、互联网增值应用、多媒体广播、ICT集成服务、数字电视信息服务等融合性业务和增值业务发展。

6、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重点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影音、文化艺术创作、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休闲消费创意等,通过数字技术的渗透融合,促进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和提升。

四、产业布局

加快编制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引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项目,重点布局在市经济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高邮镇工业园区。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建设产业用房,突出功能性开发,提高专业园区的配套水平、生活环境、服务环境和承载 能力,形成功能性集聚、有机化互动、产业链支撑、生态型发展格局。

五、保障措施

1、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优化提升园区生活配套服务和通信保障服务能力的同时,突出金融支持服务、资质认证服务、项目建设服务、政策咨询服务、商务服务等公共服务,建设具有数据服务、技术支持服务、信息安全服务、产品检测服务等功能的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构建信息资源和技术共享的服务体系,把专业园区真正建设成为高科技产业区、高效率配套区和高品质人文区。

2、健全人才保障体系。通过政策激励、产业吸纳、专题招聘等方法和手段,积极引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软件研发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引进国际国内行业知名培训机构兴办培训实体培训IT人才,鼓励企业积极参加江苏虚拟软件园的网上培训,支持现有企业加强人才自培和送培。

3、健全产业招商体系。发挥园区招商主渠道、引资主战场、项目主阵地的作用,紧跟信息化前沿,结合我市实际,采取资源型、政策型、环境型招商方式,重点围绕“两化融合”服务、互联网服务、数控装备嵌入式软件、城市信息化应用软件等,主动布局和编制一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招商项目,制定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引进计划,每年在国内、国外产业密集地和人才密集地举行1-2次招商推介会。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招商体系,通过与国际、国内著名公司和各种招商代理企业的合作,形成一套有效的招商路径。

4、健全政策促进体系。加快政策资源的整合、集成和创新,突出产业用地、财政支持、市场培育、投融资等关键环节,形成一套比扬州市门槛更低、支持力度更大的鼓励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详见附件《高邮市鼓励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细则》)。

5、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快制定出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规章规定和纠纷协调机制,依法严惩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和违法行为,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信誉环境。加快政府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奖励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快创造核心技术,不断积累自主知识产权。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提供可信、快捷、专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的信息服务。

6、健全行业管理体系。大力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市场保护、行业自律、企业与政府沟通联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授权实施行业统计、调查,发布行业信息,开展咨询、宣传推介、培训等服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成立由技术、产业和管理等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建立企业和应用行业联盟,积极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 服务。

7、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乡镇(园区)为成员单位的“高邮市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制度化的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统计体系。细化分解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考核推进。

附件:《高邮市鼓励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细则》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三日

附件:

高邮市鼓励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加快发展的政策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在执行国家、江苏省、扬州市有关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做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政策细则。

第二条 本政策所奖励扶持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是指经认定的软件企业和在我市境内经工商注册登记并报备的信息服务业企业,具体包括从事软件开发服务、软件技术服务、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服务外包、动漫研发服务、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网络服务等业务的企业。

第三条 市财政设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每年安排300万元,滚动使用。财政补助和奖励项目申报的条件、程序、所需材料、时间和补助、奖励的审查、管理、绩效评估等按另行制定出台的《高邮市鼓励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办理。

第二章 政策措施

第四条 提供行政审批和工商登记便利。

从事信息外包服务的,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对不涉及前置审批的项目,由工商部门根据企业申请,直接予以核准登记;对需要前置审批的,有关前置审批部门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工商部门按照其取得的有关许可核定经营范围核准登记,以方便企业按照国际惯例承接外包业务。涉及土地、规划、建设审批事项,由市政府明确牵头单位(部门)即时专题研究,设立“绿色通道”,重点跟踪,及时办理。

第五条 确保土地供应和优惠。

对引进的国内外知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总部(含地区性总部)、研发中心、数据中心等建设用地项目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土地供应。对新建或新购买的研发场所,自建成或购置之日起,3年内免征房产税或城市房地产税。

第六条 依法放宽外汇管理。

1、从事外包业务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根据需要可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其外汇收入可全额留存;外汇资金不足时,可根据需要提前购汇存入经常项目外汇账户。

2、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从事外包业务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可将外汇收入的20%留存在境外,用于企业海外市场 的开拓和业务发展。

第七条 实行劳动特殊工时制和社会保险补贴。

1、根据行业特点,按照协商自愿的原则,由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提出申请,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可实行特殊工时制。

2、对经报备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在规定时限内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按月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为期三年的补贴。具体为:第一年按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3%补贴;第二年补贴2%;第三年补贴1%。对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保险费率可按照一类行业基准费率核定缴费。

第八条 大力培育本土市场。

1、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设立部门内部的信息中心,对有信息技术服务需求的机关、事业单位,强制采用外包的方式优先选用我市企业或扬州市企业提供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2、在政府投资的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我市企业或扬州市企业;对在政府投资的信息化建设工程竞标中胜出的外地企业,在合同条款中增加“成立本地子公司”的限制条件。

3、将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推荐目录,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推行政府首购制度。

4、建立发包项目信息和接包企业对接平台,鼓励企业将涉及信息技术咨询、运营维护、软件开发、系统测试、数据处 理、系统集成、培训等不涉及秘密的可外包业务发包给本地专业企业,扩大内需市场。

第九条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入驻高邮。

对我市新设立的具有实际税收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实收资本在2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实收资本2%的奖励;实收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实收资本2.5%的奖励;实收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实收资本3%的奖励;实收资本在2000万元以上部分一次性给予3.5%的奖励;实收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部分一次性给予4.5%的奖励,实收资本在1亿元以上部分一次性给予5.5%的奖励,单个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 万元。

2、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和奖励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对经认定的软件企业或经报备的信息服务业企业年收入首超500万元的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奖励。对上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含)-1000万元,且增幅在30%以上的企业,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增幅达到50%(含)以上的,给予不超过60万元的奖励。对上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含)-2000万元,且增幅在30%以上的企业,给予不超过80万元的奖励;增幅达到50%(含)以上的,给予不超过110万元的奖励。对上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含)以上,且增幅在30%以上的企业,给予不超过120万元的奖励;增幅达到50%(含)以上的,给予不超过150万元的奖励。

对软件企业销售其自行研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其增值税按国家优惠政策执行的同时,对其产生税收后三年内缴纳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市财政全额奖励给企业。

对软件企业在享受国家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的同时,对后三年减半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市财政全额奖励给企业。

3、支持企业和产品的认证认定。

对企业开展软件企业认定、软件产品登记、软件著作权登记费用予以全额补贴;对通过系统集成资质三级及以上的(含升级),给予5万元奖励;对通过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IS027001(信息安全管理认证)、IS020000(IT服务管理)等相关国际认证的企业,按照省有关部门现行奖励标准予以等额奖励。

4、支持创建产业品牌。

对被列入国家、省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省优秀软件产品奖的产品分别一次性给予5万元、3万元奖励。

5、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对参加由上级部门指定的招商推介会和专业展会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给予80%的展位费补助。

6、支持企业争取国家和省专项扶持。对获得国家、省专项扶持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项目以及获得国家、省人才培训补贴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市财政将根据项目情况予以配套奖励。

7、支持企业租房。

市区范围内新设立的实收资本在200万元以上且有实际税收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对其租赁的自用研发场所和办公用房予以补贴,补贴的具体面积和额度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会同财政局审核确定。

8、支持人才引培和使用。

对符合扬州市“绿扬金凤”引才计划的,我市按扬州市《“百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实施细则》规定进行奖励。

软件服务业人才租购房按照市政府人才租购房有关规定执行。

对经认可的、培训周期在3个月以上、培训合格人才在本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录用率达到60%以上的本地培训机构,按照录用人数一次性给予培训机构800元/人的补贴。

对经认可的培训机构培训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合格人才,与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正式签订两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一次性给予个人2000元补贴;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所聘用的软件架构师、系统分析师等高级专业人才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按缴纳部分的40%由市财政连续奖励5年;对在市以上部门组织的各类软件设计大赛等活动中获一、二等奖的本地 选手以及来我市软件企业就业并签订两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外地选手,一次性给予5000元奖励。

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引进的系统架构设计师、系统分析师等高级专业适用人才和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等中级专业适用人才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按地方留成部分5年内由市财政全额奖励给个人;引进的程序员等初级专业适用人才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按地方留成部分5年内由市财政50%奖励给个人。

9、鼓励金融和担保机构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优先提供贷款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对初期设备及系统软件、开发工具等软件投资贷款300万元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按贷款时银行基准利率给予两年50%的贴息支持。

鼓励担保机构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市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由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对担保机构经有关部门认可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担保造成的坏账按一定比例补贴(每笔最高金额不超过50万元)。

10、鼓励产品出口。

以海关出口统计或外汇管理部门的出口结汇数据作为奖励依据,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当年出口新增部分,按照1美元奖励人民币0.1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对当年出口额在30万美元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一次性给予其当年租用 国际数据专线费用50%的通信费用补贴,每家企业每年补贴余额不超过30万元。

第十条 对一次性投资1亿元以上或两年内从业人数超过500人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不受上述政策限制,可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鼓励扶持。

第三章 附则

第十一条 本政策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5.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篇五

总体情况介绍

一、产业情况

(一)产业基础业已奠定,发展态势良好。经过17年发展,截止2014年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实现1485亿元,出口47亿美元。企业2000余家,从业人员近24万人。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已形成了软件研发、系统集成、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业务流程外包、互联网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工业设计等多类别、多业态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齐备,业务类行多样,创新创业活跃,产业链条基本形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城市经济贡献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大连的主导产业之一。

(二)创新活力不断呈现,骨干企业快速成长。企业以无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成绩尤为喜人。华信、东软、亿达名气通等公司建设了T4级别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泰昌集团研发了云平台软硬件系统并参与工信部大数据标准制定;五甲万京公司依靠核心技术优势收购了中科红旗,扛起国产操作系统这面大旗;恒锐公司研发的足迹图像分析系统和数据库是公安部全国刑侦办案的重要支撑;瀚闻资讯基于自建的全球贸易大数据平台,为商务部、海关总署以及1万多家企业提供全球贸易大数据分析;基于大宗货物交易的泰德煤炭网、亚洲渔港中国海产品网、东北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哥伦 布码头网等电子商务平台都成为行业的领军者;现代的智慧交通、心医的远程医疗、九成的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位置。

(三)工业软件基础良好,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在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控制、数字化车间、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已成功研发了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填补空白或替代国外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并在国家重点项目、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使用。如:英特仿真公司用于工业制造设计的仿真优化平台用于一汽集团,四达高技术公司的机器人用于沈飞西飞的飞机数字化装配,奥拓公司的白车身焊装自动生产线应用在北京奔驰、华晨宝马、一汽奥迪、上海通用等生产厂,圣力来公司的动态设备监控系统为中石油集团远程检测中心搭建起所辖炼油厂设备运转实时安全检测平台,大连美恒公司开发的电机调速调压控制系统替代西门子、ABB产品在冶炼、矿山和航天发射基地广泛使用。

此外,我市企业在军工领域也提供了很好的产品。如贝斯特公司的船用导航及综合船桥驾控系统、锦达公司的船用黑匣子用于军舰列装,澳钢连公司超超临界轴类锻件制作工艺软件用于航母制造,三科公司研发的航空自动驾驶控制系统用于兰空沈空的训练靶机。

这些技术、人才、企业的储备,在国家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建设智造强国,强化信息安全可控的大背景下,无疑是最为宝贵资源。

(四)离岸业务不断升级,信息技术服务呈现高端化。业务 层次大幅提升,软件研发中高端设计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业务的比重已占30%以上,与传统行业相关联的设计、数据分析、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分析、医药分析等KPO业务,以及部分BMP(业务流程管理)业务都有涉足。这些业务的开展为我市开展面向国内外开展高端服务外包,发展现代服务业奠定了最宝贵的是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基础。

二、产业特点

(一)产业规模与业态基础良好。目前,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的软件研发、网络产业、动漫产业、设计产业、信息技术服务等特色产业规模已经形成,将进一步促进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走上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二)国际化特色鲜明。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出口占产业总销售收入近20%左右;引进的外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占总企业数20%。先后引进英特尔、HP、IBM、戴尔等64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相继成立了埃森哲全球研发中心等近20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研发中心。

(三)空间聚集效应日益明显。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已成为千亿产业集群;金州新区工业软件产业集群已形成60多亿元工业软件产品和工业设计服务规模;生态科技创新城、市内四区依据自身条件形成了区域企业聚集地。

(四)工业软件促进两化深度融合。立足大连现有工业基础,研发了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填补空白或替代国外产品的自 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和服务产品,形成了一批工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在典型行业的应用示范项目工程。

(五)信息技术服务呈现高端化。软件研发中高端设计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业务的比重已占30%以上,业务流程外包除以IT为主导的技术支持、软件开发、测试外,与传统行业相关联的设计、数据分析、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分析、医药分析等KPO业务,以及部分BMP(业务流程管理)已在我市开展。

(六)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势头良好。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企业产品创新和行业应用中快速发展。创新企业涌现,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三、重点工作措施

(一)软件产业振兴工程。为促进软件产业振兴工程,制定了《大连市软件产业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产品和重点发展领域进行明确,并认真组织实施。与部省合作签署了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备忘录,正在推进名城建设工作。

(二)“一企一策”政策。针对产业中的重点企业制定针对性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问题,每年滚动扶持两--三家企业。

(三)软件企业创新中心(技术联盟)及新兴技术成长计划。面向大中企业实施“企业创新中心(技术联盟)”,面向微小企业实施“创新技术成长计划”。目前,已确立移动通信系统、飞机数字化装配系统、电机自动化系统、行业应用软件架构、云计算 技术应用、多媒体6个创新中心,智能交通领域、电子航海领域、航运物流等3个技术联盟;确立了2个新兴技术成长计划企业,给予三年连续资金支持,形成核心技术与产品。

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技术创新能力整体水平偏低;二是软件龙头企业少;三是创新意识与氛围欠缺;四是人才缺乏;五是产业环境有待完善。

五、产业发展重点

(一)高端服务外包。重点支持发展技术架构、服务设计、行业方案、流程执行,成果交付等高端服务外包业务。鼓励IBM、花旗等世界500强企业在连机构扩大全球市场占比,支持华信、文思海辉、东软大连等重点企业成为国内高端服务外包市场的龙头,把大连打造成我国高端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核心城市。

(二)工业软件研发应用。抓住工业向绿色智能发展的迫切需求,面向装备制造、现代交通装备、石化等行业研发所需的高端装备的嵌入式软件、产品研发设计软件、产品制造过程管理和控制软件以及节能减排控制和支撑软件;面向工业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研发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软件、经营管理和协作软件。重点扶持四达高技术、美恒科技、圣利来、英特仿真等企业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替代国外产品的工业软件,在专业领域成为国内龙头骨干企业。

(三)大数据和云计算。大力扶持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为重点的新技术研发、新应用模式以及新业态的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和行业需求,开展关键技 术攻关、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研发以及应用推广,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与产品;重点支持华信、亿达名气通、中国电信等企业建设好云数据中心,支持现代高技术、文思海辉、达硕、心医等公司在重点行业领域的大数据应用研发。

(四)智能软件。围绕工业转型升级、智慧城市建设等需要,支持产学研用结合,在智能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系统、智能软件工程支撑环境、智能人机接口软件、智能专家系统、智能应用软件等领域开展理论研究与应用探索,引入和培育相关人才和机构,打造智能软件的核心团队。

(五)智慧城市相关产业。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需求牵引,大力扶持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为方向的关键技术、软硬件产品、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数据中心、信息安全、IT运维服务、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应用;积极鼓励企业参与本地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数字内容服务,拉动信息消费,打造骨干企业、人才队伍与优秀产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拉动,调整振兴我市信息产业。

2015年1-5月,我市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663亿元,同比增长11.8%,一批重量级企业在我市落户,积极开展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等项目合作。

1、大唐电信集团在我市注册成立唐信互联网科技(大连)有限公司,社区一号项目研发进展顺利、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也在 积极筹备中。

2、华为集团与我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其软件云服务平台签约落户我市。

3、阿里巴巴集团与我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东北运营中心,开展农村电商和跨境电商合作。

4、中兴通讯公司落户高新区,与我市签署智慧产业战略合作项目。

6.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篇六

内容提要:当前,电子类产品性能不断提升,推动本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完善;上游行业基本处于充分竞争状态,产品价格总体下滑趋势明显,降低了本行业的采购成本。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的上游为计算机及辅助产品、网络设备、系统软件行业,下游为电子政务、林业信息化、人口计生信息化等行业。

上游行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上游行业的产品质量会影响本行业的解决方案和服务的质量,上游产品的价格变动将会对本行业的产品价格产生联动影响。当前,电子类产品性能不断提升,推动本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完善;上游行业基本处于充分竞争状态,产品价格总体下滑趋势明显,降低了本行业的采购成本。

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当前,国家已将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日益加强,公司重点的业务领域如电子政务、林业信息化、人口计生信息化等都属于国家长期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市场空间巨大。同时,下游行业对本行业产品先进性、稳定性、经济性要求较高,使得本行业必须不断加大在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以便更好满足下游行业客户的自身业务需求和面向社会大众的服务需求。

7.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篇七

关键词:软件外包,金融危机,在岸外包

美国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一时间急流汹,其杀伤力、破坏力之强为历史罕见。在这一场瘟疫般的金融危机中,软件外包业也不能幸免,受到巨大的冲击。

1 软件外包的冬天

2008年,被视为“印度骄傲”的外包行业的发展急速放缓。在印度最大的3家软件外包巨头中,“塔塔”2008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增长率仅为4.9%,远低于2007年同期37%的水平;“英佛塞思”在2007年的利润增长率为18%,而2006年则高达56%;“维普罗”2007年的利润增速同样减慢,只有11.6%,而2006年的增速高达423%。总部位于孟买的塔塔咨询服务公司是印度收入最高的科技型企业。该公司称,依印度会计标准计算,公司2008年7-9月这一季度的净利润由2007年同期的125.2亿卢比增至127.1亿卢比,增幅1.5%,大大低于印度科技型企业近年来平均高达40%的利润增长率。印度最大的软件外包公司——维普罗公司(Wipro)的董事长阿齐姆在一份声明中说,鉴于全球经济疲软的严重程度,该公司对未来发展持谨慎态度。

2 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市场需求来看,我国是离岸外包的全球重要接包国之一,外需市场发展迅速;同时,我国巨大的内需市场也促成了在岸外包的高速发展。2007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外需(离岸)与内需(在岸)市场规模约为152.0亿美元,其中,外需(离岸)市场规模约为22.8亿美元,内需(在岸)市场规模为129.2亿美元。

2007年,我国所承接的离岸外包市场(仅指直接从海外获得的外包市场份额)规模大致占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总体市场规模的15.0%,并将以34.9%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离岸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56.0亿美元,占产业总体市场规模的20.0%。

2007年,在岸外包市场规模大致占产业总体市场规模的85.0%,其中,既包括在我国境内注册的跨国企业分支机构的业务需求,也包括我国本土企业的业务需求。预计2010年,在岸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224.0亿美元,占产业总体市场规模的80.0%。2007—2010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3 广西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的优势

与国内一些服务外包发展较快的省市相比,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广西目前正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区建设等多重机遇交汇期,拥有区位优势、语言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多重优势,广西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还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广西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相对完备,每年有近10万名各类学科大学毕业生,外语人才培养及外语人才能力可以满足离岸外包人才需求。特别是在有关人力资源成本和办公运营成本上,广西也具有明显优势。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市相比,广西同等人力资源成本一般比上述城市低1~1.5倍,同等办公场地租金费低2.5~3倍。从产业方面来看,广西在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产品、电力自动化、应用软件5个领域已形成了相对优势和特色,具备了基本的发展规模和相对完备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发展服务外包行业提供了产业链配套环境。目前,广西对外对内开放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吸引外资的能力不断增强,适合服务外包生存和发展的国际化环境初步具备,这意味着广西比其他省市有着更广阔的服务外包市场,既能面向全国,又能对接东盟,进而通过东盟走向全球。

2007年3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要把广西的发展同区域合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和推动广西自身的发展;要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特别是要发挥好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桥头堡的作用,努力把广西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加快建设这“三个基地”和“一个中心”,已成为广西积极参与构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新格局和泛北部湾区域合作过程中大力实施的重要发展战略。

4 广西如何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

除以上优势外,广西软件外包也存在一定的劣势。主要体现在:软件外包企业的规模较小,企业项目管理经验、高端人才以及与东盟企业交流能力缺乏等。广西软件外包应逐步形成有广西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在金融危机中谋求发展。

4.1 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基础,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

广西在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产品、电力自动化、应用软件5个领域已形成了相对优势和特色,具备了基本的发展规模和相对完备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发展服务外包行业提供了产业链配套环境,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强大的内需市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广西应充分发挥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与优势行业的良性互动作用,通过外包提升优势行业的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建立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领域,进而推动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广西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人才储备,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2 离岸和在岸并举,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

发挥强大的内需优势,拉动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发展,从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岸外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鼓励企业将有限的资源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由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原先由企业内部承担的工作,从而使企业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并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通过在岸外包增强广西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处理复杂项目、大型项目的能力,使企业能力进一步增强,进而提升企业参与离岸外包项目的国际竞争力。

4.3 突出地方优势特色,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

结合地方优势产业,集聚优势、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培养特点各异、潜力较大的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提升产业层级,实现各地区差异化发展,走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

4.4 建立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

启动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建设,对于巩固现有成果和优势、保持产业快速发展态势、支持参与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竞争、以国家或省区整体形象承接国际大单,以及促进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通过建设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公共服务支撑平台,能够为企业提供共性技术、人才培训、知识产权和标准等方面的服务支撑,满足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效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上述问题,以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和巩固产业成果,并推动公共品牌和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和拓展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广西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公共支撑平台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见图2。

此外,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外包人才流失率高的情况,企业应采取多方面的举措降低流失率。例如,明确用人标准,严把进人关;端正用人态度,放弃投机心理;分析员工需求并尽可能满足,帮助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用待遇留人,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为员工增加福利;用事业留人,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建立企业员工尤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核心员工流失预警机制;建立公平竞争,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和环境。

(2)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扩张市场份额。试着将资金分散投资在具有成长前景、经济发展也相对稳定的新兴市场,而不要都把全部精力、财力都投到一个方向上,以免整个产业过于依赖某种资源,处于被动的局势。争取多方向、多区域的发展,百花齐放。

(3)广西要在全球市场上提升软件外包的竞争力,仍需要从多方面提高劳动力队伍的素质,包括英语技能、项目管理以及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1]徐瑾.中国软件外包发展策略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 (11).

[2]郭凤侠,李桂艳.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风险及防范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9).

[3]李涧溪.IT外包服务初探[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8(3).

8.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篇八

近年来,软件和信息服务全面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软件技术创新不断深化,商业模式加速变革,产业格局深刻调整,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服业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战略机遇。

2011年上半年,国内移动电话用户数8.9亿、PC拥有量超过2亿、网民4.6亿,以及仍不断快速成长的市场,为打造世界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城市和培育世界级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世界城市”的历史进程中,北京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重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将对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挥核心支撑和高端引领作用。

新的产业增长点产生

“十一五”时期,世界软件产业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产业规模超过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速约6.0%。中国软件产业处于高速成长期,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突破万亿元,年平均增速为29.2%。中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市场,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通过“十一五”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资源上,北京已初步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城市。

2010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2930亿元,其中,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2425亿元,2006—2010年均增长21.6%。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形成了涵盖信息传输、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技术(IT)服务、信息服务、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IC)设计等完整的产业链。

在行业应用软件方面,以政府、金融、电信、制造业、能源、教育等领域的行业解决方案为代表,收入规模占全市的36%,约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在信息服务方面,以互联网信息服务、IT外包、数字内容为代表,收入规模占全市的27%,成为全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中心和极具竞争力的全球新兴接包地之一。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新兴领域收入增速超过50%,正在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统计显示,2010年,北京年收入10亿元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超过40家,占全行业业务总收入的比例超过40%,比2006年提高6个百分点。在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中,北京占全国的30%左右。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占全市的82%,呈现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高度聚集的布局态势。中关村软件园及上地信息产业基地聚集200余家企业和35家国际知名软件研发中心,是全国经济规模最大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培育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企业,正向一流的世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迈进。

聚焦《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年10月末,《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

《规划》指出,随着国际主流厂商发展软件、硬件、运营、服务一体化的整合平台,北京企业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加快软件和硬件的融合发展,形成一批“软件拉动硬件发展,硬件带动服务消费”的自主平台产品已成当务之急。

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着力建成智能手机、网络社交、平板电脑、网络电视、电子书、企业应用、位置服务、视频聚合、个人应用软件、电子商务等十大国际上最为前沿的新兴产业链平台。

根据《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继续扩大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全国领先优势,进一步增强首都支柱产业地位,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中心。具体目标是:产业规模在全球知名软件城市中位居前列,总营业收入6800亿元,年均增长19%以上;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巩固,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12%左右;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软件服务的比重超过60%,新兴业务收入比重超过20%;成为世界最具潜力接包地之一,出口额力争达到45亿美元;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超过5家。

《规划》指出,十大新型产业链平台的建设,首先需要建立以云计算为支撑,包括新兴终端、软件、内容、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信息服务运营平台,同时围绕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融合性网络电视业务等三大平台着力打造并带动整合千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形成以平台型企业为龙头的新型产业价值链。

新型产业链的打造还需以三网融合为机遇,开发电视作为宽带网络终端的应用潜能,推动电视转变为家庭视听、娱乐、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的核心载体。加速推动交互高清平台、网络电视平台、视频云服务平台规模化发展。

《规划》从全球、全国、全市三个维度对“十二五”期间产业进行布局,提出“一城两园多基地”的空间分布,一城是中关村科学城,以学院路、中关村大街和知春路为主轴,定位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区、研发创新区。两园是中关村软件园和软件新园,定位于企业总部区和产业化聚集区,重点发展行业软件、互联网、IT外包和信息安全软件,成为大型软件企业聚集区。多个专业基地是以主题楼宇、小型园区为载体,重点建设数字动漫、信息安全、工业软件、云计算、物联网、导航和数字高清等十个左右专业基地。同时《规划》从服务体系、产业政策、项目工程、企业成长、金融体系、人才队伍等六个方面为产业发展提出了保障措施。

“四个一批”工程引关注

根据《北京市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集中资源扶持大企业、新型企业和快速成长的企业,北京市自2010年起实施“打造一批大集团、聚集一批大总部、做强一批高端企业、培育一批高成长企业”的“四个一批”工程。“四个一批”工程实施一年来,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为企业服务150余次,涵盖解决空间问题、项目申报、人才引进、市场开拓和融资服务等方面,其中71个企业获得国家以及我市各类项目扶植资金逾12亿元,有效促进了企业达成“四个一批”工程确定的战略发展目标。

为进一步扩大“四个一批”工程覆盖范围,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在2010年首批“四个一批”工程企业基础上,市经济信息化委面向全市企业征集了第二批“四个一批”工程企业。同时对第一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对未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企业进行了调整。今天确定发布2011年度“四个一批”工程企业名单。

2011年“四个一批”工程入选企业共237家,其中,集团型有10家、总部型有7家、高端企业有93家、高成长企业127家。这些企业2010年营业收入约占全行业的24%。

中关村软件园谋局转型

在中关村示范区建设中,中关村软件园的目标是要率先成为在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实现《中关村示范区规发展划纲要(2011-2020)》中提出的在软件及信息服务领域形成拥有技术主导权和产业话语权的产业集群;大力培育云计算、移动互联、服务外包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作为软件企业的专业孵化载体,站在国家及北京市发展软件产业战略的高度,已累计孵化企业近500家,企业累计总收入超过10亿元,已经成为推动国内中小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和更多创业企业家创新的重要推手。

nlc202309030439

1. 加速二期建设园区构建“大孵化体系”

截至2011年12月,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累计引进企业336家,其中留学人员企业109家;企业累计总收入超过10亿元;企业R&D投入累计超过5亿元;企业累计获得政府资助2596万元;企业累计获得风险投资逾9亿元;企业累计申请知识产权保护373件;园区累计有9家企业获得8.98亿元的风险投资。

为降低企业的创业成本,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先后引进了近20家有关法律、税务、知识产权、会计、风险投资、人才培训、展览展示、市场开拓、国际合作交流等中介服务机构,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产品化、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满足科技创新型企业不同时期的中介服务需求,构筑起一个完整的专业化中介服务体系。

此外,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还依托北京市科委的北京软件公共技术支撑体系,为在园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包括与园区企业联合建立软件综合资源平台及软件共享研发成果展示中心等。

2011年,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提出构建“大孵化体系”新的发展规划,利用中关村发展集团更广阔的产业促进平台,构建大孵化服务体系,延伸“大孵化功能”。

随着二期加速器的规划与建设,依托中关村软件园的产业优势,“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整体产业布局已经初见端倪。

软件园二期占地面积121公顷,集聚了以联想、百度、腾讯、亚信、科锐配电、天元网络、广联达、软通动力、文思创新、君正和中兴通等为代表的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总建筑规模133万平方米。

2011年9月15日,联想集团与中关村软件园举行签约仪式,宣布联想全球总部正式落户中关村软件园二期,并于2012年破土动工。2011年10月27日,甲骨文入驻中关村软件园,其北京园区正式启用。园区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工作人员1500人,是甲骨文公司在中国业务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2月16日,网易公司与中关村软件园签署正式协议,购买了中关村软件园二期(西扩)西区C-2号地块,用于网易北方总部的发展建设。

两期建成后,中关村软件园将聚集350-400家企业,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建成环境清新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高度聚集、自主创新活跃、带动区域发展的专业园区,使软件园成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北京创造、北京服务”核心承载区,首都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的排头兵。

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在继续做好种子期、创建期企业的创业孵化服务的同时,将积极探索高端或产业链中后期企业加速孵化的服务模式,逐步建立“预孵化+全孵化+专业孵化+加速孵化”的孵化体系,建设软件园孵化器产业促进服务平台,实现产业上下游企业间的高度融合,以“集群孵化”和“专业孵化”的方式,满足各方面不同的需求,促进一个产业或一个行业的集聚与规模化发展,未来在软件园区形成多个专业产业园。

2. 瞄准云计算中关村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云计算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领域的第三次变革浪潮,是国际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它以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为核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由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被形象地称为“云”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利用手机、照相机等终端产品通过网络便捷地按需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2010年10月,北京市经信委发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提出在2015年,使云计算的三类典型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及软件服务形成500亿元产业规模,由此带动云计算产业链形成2000亿元产值。

“祥云工程”有两个阶段的主要任务:第一个阶段从2010年到2012年,是产业布局阶段,完成云计算产业链的整体布局,基本形成技术、产业、应用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广一批高标准、高效能、高可用、低成本的云服务和云应用,使北京成为全国的云计算中心。第二阶段,从2013年到2015年,是产业化发展的阶段。

中关村云服务平台的落地运营是“祥云工程”第一阶段整体进展的里程碑。

2011年12月12日,国内首个园区云服务平台——中关村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平台立足于中关村软件园,辐射全市乃至全国云计算产业,集成了宽带资本(CBC)云基地旗下的相关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包括网通宽带自主研发的U-Cloud、云动力、基础云服务平台、天地云箱的模块化数据中心和云终端以及天地超云的国际水准的高密度服务器等。

中关村云服务平台是一个开源开放的平台,它充分发挥了云基地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与平台运营的优势,通过实现IT资源的按需和快速地端到端的部署,将彻底改变传统的IT设施的使用方式,实现中关村软件园内企业“拎包入住”,大大降低入驻企业的IT投资与总拥有成本,并提高使用效率,从而提升软件园区的服务与管理水平。

中关村云服务平台以其面向园区企业实际需求以及开源开放的特征具有明显的示范性、可复制性和对产业链的拉动效应,真正实现了政府政策引导、产业链各环节核心企业参与、龙头企业牵头的高效模式,从而健全了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并实现了创制新标准、培育新业态、扶持新领军企业的主要目标,对实现云计算产业与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至2011年10月,在云计算领域,中关村软件园已聚集了30余家云计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业务范围上看,几乎覆盖了云计算产业链上的所有层次。

在芯片、硬件与设备制造上,园区已有IBM、曙光等大型计算机生产商,比克奇、瑞斯康达、华为、君正等通信设备公司;在软件与解决方案上拥有以启明星辰为代表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和以甲骨文、东软为代表的云计算方案提供商;在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上,软件园立足现有的1000平米国家A级数据中心进行云计算的升级和建设;在平台即服务(PaaS)上,拥有百度、腾讯等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他们开放自己的核心平台,由此开拓国内市场;在软件即服务(SaaS)上,更是拥有多种应用服务供应商,包括医疗应用的兰博医信、建设工程的广联达、广播电视的中科大洋、金融的永旺融合和路通世纪、语音和手写识别的捷通华声和汉王以及综合应用的塔塔信息。同时涌现了道里云、安久科技、丰牵云启等一批新兴云计算应用服务企业。

为充分做好云计算产业基地的各项规划工作,园区有关部门深入研究云计算产业发展趋势,从2010年起先后与联想研究院、华胜天成、IBM等多家云计算服务企业以及云计算专家倪光南院士交流研讨云技术创新、云平台搭建、云资源整合以及云项目落地等关键事宜。

如今,园区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软件园二期将大力整合一期的30家云资源企业初步形成的云计算产业链,以“云计算产业基地”为核心,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的云计算创新示范中心和软件广场云计算项目,组建云计算产业集群,建成后聚集各类云计算企业超过200家,从业人员2-3万人,年产值300亿元,初步成为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引擎和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云计算产业基地。

3. 金融服务贯穿企业成长的各个生命周期

2012年1月9日,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深创投等7家社会投资机构组成的投资群体,对云计算产业链关键环节14家企业进行投资,总额达2.03亿元,预计带动被投资企业2012年实现产值近27亿元。

与此同时,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中关村软件园与5家云计算企业签订入驻协议,根据协议,中关村发展集团将为云计算企业提供落地载体,实现集团母子公司联手为企业提供“投资+落地”的全方位服务。

nlc202309030439

中关村发展集团此次联合投资的投资机构,有汉石投资、深创投、高特佳、宽带资本、中海投资等。此次被投资的企业,有天地超云、友友天宇、亿赞普、国都兴业、奥琦伟、中搜公司等。

在本次投资的2.03亿元中,中关村发展集团出资1.3亿元,7家投资机构出资7300万元,预计带动被投资企业在2012年实现产值近27亿元,在2014年实现产值近57.47亿元,将有力推动云计算产业集群在北京快速发展。

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市场化平台,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重大项目落地、支持高技术企业发展上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和方式,通过委托贷款加认股权、认股期权等投资模式创新,支持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很好地发挥了平台优势和市场作用。

此次联合社会资本对云计算产业进行投资,标志着中关村发展集团将坚守市委市政府对集团的定位,努力以市场手段激活中关村各种创新要素,推动示范区“政产学研用”体制机制持续创新,为北京在全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格局贡献力量。

而在此前一个月,中关村软件园“科技金融服务超市”正式上线。当天,便有近百家金融机构向园区高科技企业提出,希望能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中关村软件园一直致力于为企业寻找新的融资平台,帮助其完成融资、上市的目标。然而,一方面园区企业的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园区大部分企业都处于高速发展期,对于资金的需求极为迫切。作为园区服务者和运营方,中关村软件园提供的金融服务不仅要满足企业成长的各个生命周期,同时还要满足快捷和安全两个条件,这与超市的经营理念极为相似。

来自银行、信托公司、投资公司等机构的金融产品涵盖政策性资金支持、天使基金、债券性融资产品、股权性融资产品等方方面面。

目前,“科技金融服务超市”已入驻近百家金融服务机构,其中既有中关村软件园长期积累的资源,也包括慕名而来的机构,中关村软件园对每一家金融机构的资质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超市”的安全性。

目前,已经有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银行为企业提供了债权融资产品,同时,今日资本、创新工场,以及清科集团、KTB投资集团等金融机构都有意为园区企业提供天使基金和股权融资类产品。

近年来,中关村软件园先后成立“中关村人力资源联盟”、“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首都金融服务外包促进会”等一些列组织,为企业快速成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规划建设“云计算体验与创新中心”、“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中心”和“孵化企业加速器”等组织,持续引领产业的自主创新、高端聚集和国际化发展。

对于未来中关村软件园的工作重点之一,“科技金融服务超市”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关村软件园也会考虑直接为资质优良的企业投资,从而拓展新的业务。

“科技金融服务超市”让中关村软件园在产业服务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并在服务内涵上实现了新的提升,成功实现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超市也将解决企业在初创、孵化、加速、成熟等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融资难题,增加了一条获得丰富、安全金融服务的快速通道。

上一篇:3年级读书心得350字下一篇:海关监管场所设置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