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探讨论文

2024-06-21

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探讨论文(共8篇)

1.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探讨论文 篇一

2011年1-7月份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投诉统计分析报告

一、2011年1-7月份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投诉统计数据表(附后)。

二、2011年1-7月份工程质量投诉统计分析:1-7月总投诉量为28件,概括为使用功能类、结构安全类两大类:其中使用功能主要反映在屋面、厨卫、外墙渗漏水,内墙抹灰空鼓、开裂、掉砂等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通病。结构安全主要反映在建筑物楼层现浇板产生开裂;室内填充墙砌筑砂浆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方面问题。从统计数据来看,屋面、厨卫、外墙渗漏水占投诉总量的28.6%;内墙抹灰空鼓、开裂、掉砂投诉总量的占17.9%;楼层现浇板开裂占投诉总量的21.4%,其他投诉占投诉总量的32.1%。

三、工程质量投诉的特点

1)投诉量较2010年呈上升趋势,处理难度增大。其原因:

1、工程质量的确存在缺陷、瑕疵;

2、业主在工程质量方面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3、工程质量投诉渠道越来越畅通;

4、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价奇高,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

2)群体性的上访、投诉增多,越级上访增加;

3)要求经济赔偿或以经济赔偿为目的的投诉增多;

4)由非质量主因引起的投诉增多。其原因:

1、开发商、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投诉处理不及时、不负责,相互推诿,激化矛盾;

2、业主认为群访、越级上访把事情闹大,容易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三、原因分析

1、从工程质量投诉统计分析情况来看,究其原因,既有技术因素也有非技术因素。非技术因素包括开发商追求工期和经济效益、以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发

包工程或肢解发包工程,不恰当地压低造价,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使用劣质产品、不合理地压缩工期等;施工单位为了迎合开发商的低价要求,片面降低经营成本,如大量雇用未经培训的农民工、减少了管理力量的投入,或偷工减料、使用劣质产品。从技术因素上看,楼层现浇板开裂既有受力的原因也有施工的原因。受力原因主要是温度应力问题,热胀冷缩所产生的温度应力,使楼板和墙体在薄弱环节容易开裂,如楼层宽度急剧变化处,楼板四角等敏感部位。施工原因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工序不到位或施工事后养护不力、加载过早等;造成室内墙面空鼓、裂纹、掉砂等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砌体(砖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表面没清理干净,浇水未浇透或没有在抹灰前对混凝土墙、梁或混凝土构造柱表面先打毛或采用107胶配制的水泥浆进行涂刷,抹灰完毕后又未对其进行适时养护;未正确使用塑化外加剂等;厨房、卫生间渗漏一般在墙四周处,管道根部周围及地漏四周,影响用户的使用。造成渗漏的直接原因一般是施工工艺和防水材料本身的问题,如管根根部处理不当(二次处理);厨、卫四周未铺贴防水卷材附加层(加强层)等。

2、由于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种繁杂;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等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通病的因素。

3、精心设计是防控工程质量通病的另一道关口。往往由于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等原因,使工程设计留下了产生质量通病的隐患。有时由于设计的构造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建筑构配件(生搬硬套标准定型图集),加之施工图初步审查和施工图审查机构未进行把关,也是产生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针对质量通病,加强预防监督,事前预警,防患未然,是我们下一步质量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将管理落到实处,使监督与服务相结合,执行规范与现有水平相协调。制定相关措施,把减少工程质量通病及提高工程质量应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建议:

一)、完善机制,强化制度,重视保障。通过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强化参与各方的主体质量责任,从而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降低质量投诉率。

1、制定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管理办法,下发到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从源头上把好工程质量关。从2011年8月1日起,设计单位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必须对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进行专门设计;建委勘察设计科必须进行审

核;施工图审查机构必须进行审查把关;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必须同时签订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2、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人员在进行工程质量监督交底和参加图纸会审时,要重点强调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重要性和日常监管的常态化及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监督的力度应加大。

3、重视主体、装饰装修分部工程的质量监督和验收。

4、严把单位工程初验关,将存在的质量通病问题在竣工验收前整改完毕。

5、严格竣工验收监督、严格复验把关、严格备案预审把关;对存在质量通病问题必须整改合格后才能予以备案。

二)、狠抓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强化验收规范、标准的落实,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裂缝、渗漏、砂浆强度低等几大投诉热点问题的产生,其根源是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施工工艺水平差,导致出现影响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引起业主的投诉。为治理这些问题,一是加强执法检查,质量监督站要配合执法大队严格监督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管理办法的落实,重点加强日常管理,将质量通病的检查贯穿于监督的全过程,每季度组织一次质量通病专项检查,每个工程竣工验收前实施一次质量通病大检查,将检查及整改情况与竣工验收挂钩,质量通病未处理完善的不予进行竣工验收。二是强化验收规范及标准的落实。设计部门要针对受力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强化出图的审查关。施工图审查机构要把防治质量通病列入审查内容。材料生产厂家特别是新型建材厂家,要严把质量关,及时改进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并让新型建材的施工工艺为施工人员所了解和掌握。施工、监理企业要切实负起责任,施工过程中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验收严格按相关规范、标准和所制定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责任书执行。对达不到合格要求的,在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下,参建各方不得予以验收通过。三是提高施工工艺水平,确保工程的交付质量。工程质量是施工管理出来的,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施工工艺的质量,所以施工单位应加强对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的培训,提高职工的管理、技术水平,同时,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优质优价,促进广大职工创先争优,提高质量意识,消除工程质量通病,从而提高施工工艺质量水平。

三)注重处置,疏堵结合,做好工程质量通病投诉处理工作

1、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工程竣工前,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组成由各责任主体单位有关人员参与的、处理后期投诉的组织(包括负责人人员、联系方式及有关责任等)。工程质量监督站将此作为一个重点进行监督。质量监督站办公室派专人负责投诉受理登记工作,无论是电话投诉、信件投诉、来人来访、上级部门转来的信访件均做好详细登记。尤其是来人来访,必须做到热情接待,耐心

细致了解其诉求,稳定投诉人的情绪。根据其反映的情况,确定是否属于质量投诉范围,若是,应按程序进行受理登记,将情况了解清楚后及时汇报站领导,由站领导安排相关监督组实地查看,按投诉处理程序调查核实,督促或责成责任单位对质量缺陷进行限期整改或协调各方对工程质量缺陷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回复投诉人或上级有关部门并将投诉材料进行归档整理。若不属于质量投诉范围的,应对投诉人解释清楚,引导投诉人依法到相关部门反映问题。

2、理性引导投诉,化解社会矛盾

目前有一部分质量投诉人投诉的动机不纯,发现质量缺陷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赔偿,再做处理者居多,这样容易在社会上引起不良反映,只要进行质量投诉,就能获得一定补偿,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业主想尽办法找质量问题和缺陷进行投诉,从中获取一定补偿。因此,我们认为:开发企业或施工单位在质量保修期内处理质量问题或缺陷时,尽量不要采取经济补偿方式,有质量问题或缺陷按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及时处理,但若造成人身、财产损失应进行相应的赔偿,积极引导质量投诉人依法依规按信访要求投诉,确保投诉的质量问题或缺陷得到解决,从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

**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二○一一年七月

2.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探讨论文 篇二

关键词:渠堤工程,土方填筑施工,质量问题,处理措施

前言:渠道工程和堤防工程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工程, 其有着工程量大、工期长、社会效益高等特点, 土方填筑施工是渠堤工程中重要的施工内容, 其施工质量与渠道工程的整体运行效果息息相关。基于以上, 本文简要探讨了渠堤工程土方填筑施工质量及处理措施。

1 压实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探讨

1.1 压实度检测异常

压实是渠堤工程土方填筑施工中重要的施工环节, 在压实过程中, 即使按照相关碾压参数和标准进行压实施工, 在压实后其压实度的检测还可能出现异常。首先, 压实后填筑土体压实度的检测结果达到1.00 甚至超过1.10;第二, 在压实施工后压实度检测结果与设计中的压实度要求相差较大。压实度异常会对渠堤工程土方填筑施工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1.2 压实度检测异常原因分析

我们分析了上述两种填筑土体压实度检测异常的问题, 要想做出针对性的处理, 首先要对压实度检测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 (1) 在填筑土体压实度的检测和计算过程中, 最大干密度值是重要的计算参数, 在实际的选取过程中, 如果选取最大干密度值不符合实际填筑土体的材料, 那么则不能够对土体材料的真实物理特性进行反映, 所选取的最大干密度值则不具有代表性, 从而影响了填筑土体压实度的检测和计算[1]; (2) 由于工程需要, 在土方填筑的过程中可能会改变用于填筑的土体材料, 施工单位往往忽略了对变化之后的土体材料进行碾压实验, 片面根据旧的土体材料来确定碾压参数, 使碾压效果受到影响, 从而影响填筑土体压实度的检测和计算。

渠堤工程一般工程量较大, 而其对于土体材料的质量要求较高, 而渠堤工程中填筑土体材料的来源广泛, 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可能导致材料调配失衡, 影响了最大干密度值的选取以及碾压参数的控制, 从而对压实度的检测和计算造成影响。

1.3 处理措施探讨

(1) 施工前处理措施:首先, 统计所用土体材料的土料场, 根据相关规范进行取样, 逐一进行击实试验, 以此来确定每一个土料场的最大干密度值和最优含水量值;其次, 在填筑前对每一个土料场的土体材料进行压实试验, 确定碾压参数;最后, 制定土方平衡性的相关计划, 将不同土料场与其所填筑的部位一一对应并做好记录; (2) 施工过程中的处理措施:首先,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平衡计划, 根据计划来选取最大干密度值, 以此来控制填筑施工质量;第二, 在开采土体材料的过程中, 如果一个土料场中出现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土料或压实度检测出现异常的时候, 应当针对不同的土料进行击实试验, 对其最大干密度值以及最优含水量值进行二次复检。

2 填筑土夹层及处理措施探讨

2.1 填筑土体的中的软弱虚土夹层问题

在渠堤土方填筑施工的过程中, 由于碾压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在填筑土体会存在软弱虚土夹层。首先, 在填筑土体的填筑层可能会出现软弱虚土夹层, 使得填筑层压实度较低;第二, 在填筑土体的边坡部位也可能出现软弱虚土夹层, 在削坡之后可以发现;第三, 在填筑段之间部位也可能出现软弱虚土夹层, 一旦通水, 很容易造成渗流, 从而影响填筑土体的抗滑性和稳定性。

2.1软弱虚土夹层产生原因

软弱虚土夹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用于填筑土体的材料直径超标、体积过大会导致其难以被破碎, 影响密实程度; (2) 在铺料的过程中, 铺土厚度过厚可能导致下部土体压实程度不够; (3) 碾压设备在碾压的过程中碾压不完全, 填筑土体的外边、边角接头以及分段结合等部位可能出现漏压现象, 这也会导致这些部位出现软弱虚土夹层; (4) 在铺土的过程中没有根据渠堤设计边线预留余量, 导致铺料的宽度不足[2]; (5) 碾压次数少于规定碾压次数, 导致压实度不够; (6) 因气候、施工时间等原因, 在进行上层土体铺料时, 下层土体可能出现松散或固结的现象, 此时如果没有及时清除虚土且不采取加湿措施, 则很容易导致上层土体和下层土体难以结合, 此外在运输的过程中, 运输设备将涂料结合面压成光面、涂料含水量过多或过少以及弹簧土、剪切破坏等原因也会导致出现软弱虚土夹层。

2.3 处理措施探讨

填筑土体的软弱虚土夹层问题的主要处理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如果填筑土体材料的体积较大, 则可以采用旋耕机进行破碎处理。如果填筑土材料中的含水量出现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则应当以土料开挖方式、运输流程、气象条件等信息为依据, 对土料进行翻晒、加水焖土等调整措施, 以实现对土料含水量的调整, 一般来说, 土料的含水量标准为比最优含水量大3%左右; (2) 在填筑土体材料的运输过程中, 土料很容易遭到运输设备的挤压, 使其填筑面变成光面, 为了避免此类问题, 可以采用进占法进行施工中的卸料和铺料。具体来说, 当土料层间的结合面受到碾压变成光面的时候, 可以对其进行刨毛处理, 之后再铺料, 对于搁置时间长而导致的填筑层表面松散问题, 首先要清理表面松散的虚土, 之后进行复压, 在搁置时间久的情况下, 层间结合面容易丢失水分而风干, 针对这个问题, 可以在铺料之前进行洒水湿润处理,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 在填筑施工中应当挖除弹簧土体和剪切破坏土体, 进行重新填筑; (3)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参照碾压试验确定的参数。在进行铺土的过程中, 铺料厚度要参照碾压试验的所得到的厚度结果, 不能大于碾压试验所确定的铺土厚度, 在施工区域外侧插上花杆, 用以标识每层铺土的厚度, 在完成后要用钢钎对厚度进行抽测, 如果出现超标则要进行推薄处理, 使铺土厚度符合标准[3]。在人为铺料的时候, 铺填边线应超过设计边线10 公分左右, 在机械铺料的时候, 铺填边线应超过设计边线30 公分左右。分段碾压的过程中, 要对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进行控制, 垂直堤轴方向的搭接碾压宽度要≥3m, 平行堤轴线方向的搭接碾压宽度要≥0.5m。此外还应当控制压实遍数, 避免少压。

结论:综上所述, 本文从压实施工质量和软弱虚土夹层两个方面分析了渠堤工程土方填筑施工质量问题以及引发问题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旨在提升渠堤土方填筑施工质量, 确保渠堤工程投入使用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钟菲菲, 杨彦宇.基于某水利工程堤防土方填筑施工方法的探讨[J].山西建筑, 2012, 04:253-254.

3.住宅工程质量投诉处理的思路 篇三

【关键词】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思路

1.质量投诉的主要类型

1.1渗水、漏水:有楼板面、屋面渗漏水;给排水管穿楼板面处渗水;厨房、卫生间渗水;外墙面渗水;窗子周边渗漏水;给水管断裂、排水管堵塞至住户被水淹等。渗漏水质量投诉成为最多的投诉问题。

1.2裂缝:楼板裂缝;墙面裂缝;周边工程施工造成己建成建筑的墙面,室内外地坪出现裂缝等;住户装修中随意折除造成的裂缝等。

1.3室内几何尺寸偏差大;房屋使用功能不满足用户要求;开发商随意更改图纸,取消功能设施,毛坏房交付,水、电等管线配套未到位的投诉近年也有所增加。

2.产生质量问题和投诉的原因

2.1随着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出现了一些新的质量通病。例商品砼中外加剂的使用,高塌落度等原因,造成现浇砼楼板裂缝、渗水现象;免烧砖、空心砖使用致内外墙粉刷层出现空鼓、渗水现象;楼板内PVC暗管埋设,使管线位置出现楼板裂缝等。

2.2施工质量控制不力,未按操作规程施工也是造或质量问题的原因,如:窗子周边填塞、密封不严,造成窗子漏水;管道、烟道等位置未预留套管,补洞不密实,造城卫生间、厨房、阳台漏水;填充墙填塞不实,未按防裂的构造措施施工,致外墙裂缝渗水,造成室内装饰发霉变形。

2.3施工单位在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未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周边环境因素等,深度不够,考虑不周,施工时对周边房屋影响造成了己建成房屋的损坏。深基坑施工降水造成周边房屋墙、地面开裂,陷落;静压桩、振动桩施工致旁边房屋地面隆起,基础变形,墙面开裂。某工程在基坑施工中,因未对周边地下管线理设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致使基坑旁城市给水管断裂,大量涌水至基坑塌方,影响到相邻一幢四层住宅的安全,住户全部疏散安置,待基础施工完毕,隐患消除,该楼房加固完成后,住户不愿意回住,要求进行折迁安置,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某商住楼高边坡施工采用灌注桩加预应力锚索,锚索伸至边坡上距边坡20米的一幢九层住宅楼的基础下,使该楼周边挡墙、通道开裂、变形,出现安全隐患,住户集体上访,要求拆迁。

2.4设计考虑不周,留下使用功能隐患;开发商随意更改,不按图纸施工,取消部分功能设施。某高层商住楼,开发商取消了排烟道,住户供水管只到卫生间一个供水点,住户进行了集体上访。某住宅楼靠山而建,雨天山上泥土、小石块会落下,影响到周边环境和住户安全,住户进行了集体上访。

2.5一些业主在房屋装修中,私自改动房屋结构和使用功能,扩大门窗洞口面积,拆除结构承重墙,甚至拆除剪力墙,切断钢筋,在楼板上砌墙等,至房屋开裂,造成安全隐患;随意改动房屋使用功能,厨房、卫生间位置变动,至漏水现象发生;一些老公房建设年代及,设施配套不齐、老化,住户自行增加、更改,造成漏水裂缝等。

3.处理质量投诉的方法和难点

3.1认真处理质量投诉和上访预防等矛盾是处理投诉的关健

《云南省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处理规定》对质量投诉的受理和处理有了规定,处理住宅工程质量投诉时,要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充分照顾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实事求是,认真调查,多方协调和听取意见,对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明确责任,对需要检测和鉴定的,依据签定结论确定责任方对质量问题进行处理;对涉及结构安全的,需要加固补强的,责成责任方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加固和维修,并监督验收,不留隐患;对需经济赔偿的投诉,督促投诉方和责任方协商解决。总之要对质量投诉全过程跟踪监督管理,妥善解决好质量投诉的矛盾,不能因小质量问题引发更大的矛盾。

3.2投诉处理的难点

3.2.1超过保修期的质量投诉。屋面、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外墙防渗漏的保修期为五年;给排水管道安装为两年,超过保修期出现屋面、卫生间漏水,给排水管道漏水,化粪池满溢,排水沟睹塞等质量投诉,责任也无法界定,建设、施工单位都不予处理,物业公司也无维修资金,维修基金也很难启用,且有些建设年代久的房屋无维修基金,各住户的意见、观点不同,难也统一,也不愿出维修费用,《云南省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处理规定》对工程质量投诉处理也是指保修范围和保修期内的工程质量缺陷,超过保修期的质量投诉,超出了处理者的权限,处理此类质量投诉的难度很大。

3.2.2个别开发商的倒闭、合并、异地开发、单项目开发等,房屋建成后就无后续管理,投诉处理找不到主体;有的建筑商实行个人承包施工,挂靠施工,项目施工完成,施工管理班子解散,出现质量投诉,拖拉、推萎、踢皮球,很难协商解决。

3.2.3毛坯房交付,业主随意更改功能、管道、装修后,出现厨房、卫生间渗漏水等质量投诉,建设方、施工方、业主都不愿承担责任,互相推萎,也难界定责任,而受害的为其它户,给处理质量投诉带来很大难度。

3.2.4个别住户对质量投诉处理无理要求,小题大做,对可以通过维修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通过装修就可以弥补的缺陷,不同意处理,而提出一些非质量问题的装修要求、经济赔偿的苛刻条件,不同意就在媒体曝光,上访等,给质量处理增加了难度,也超出了处理权限。

3.2.5因相邻工程施工造成已建成房屋出现问题的质量投诉,经维修、加固等措施施工后,质量问题己解决,鉴定为安全,住户不同意,要求拆迁安置、经济赔偿,有的住户不同意处理,想借机能得到搬迁、经济赔偿等,得不到解决就集体上访,给社会造或不稳因素,也给投诉处理者带来难题和无奈。超出了处理者的权限。

3.2.6有些质量问题无法通过维修解决而留下永久缺陷,如几何尺寸偏差,有些质量问题通过维修、加固解决而留下永久缺陷,如裂缝、构件加固增加几何尺寸等,住户要求经济补偿等,超出了处理者的权限。

4.建议和对策

4.1建立完整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体系,有效地提高建筑质量监管的信息共亨和传递作用,对参建企业及个人的信用进行动态管理,对出规的质量提诉录入信用记录,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和信用评价体系,对投诉较多的企业,在招投标时信誉分值予扣减,对规范建筑市场起到警示作同,优胜劣汰,促进市场的良性循环,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4.2针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引用,完善技术规范和企业规范、标准的编制和应用,施工、监理单位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分项工程进行预控,制定和采取一些防治措施,加强监管。质量监督部门在监督巡查中,对一些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和工序,施工易影响相邻建筑质量的,提前预控,监督责任主体单位采取预防措施和方案,需要专家评审的进行评审通过,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从而减少质量投诉率。

4.3加强住宅分户验收工作,分户验收对住宅工程的观感质量、使用功能进行详细的分项验收,可以使一些质量问题在分户验收时能及时发现并返修解决,高度重视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能更好的保护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减少工程质量投诉。

4.4明确权利与责任,进行机构管理体制改革。针对建筑行业内责任主体不明确、部门交叉、多口管理的情况,改为统一管理,理顺质量投诉处理的管理关系,提高投诉处理的时间和效果。

5.结束语

4.工程质量专项处理措施 篇四

1、编制说明

施工项目由于具有产品固定,生产流动;产品多样,结构类型不一;露天作业多,自然条件(地质、水文、气象、地形等)多变;材料品种、规格不同,材性各异,交叉施工,现场复杂;工艺要求等特点,因此,对质量影响的因素繁多,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极易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而产生质量问题或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预防;对出现的质量通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2、编制依据

1、《美每家•美华星都工程施工图》;

2、国家和成都市有关建筑工程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结合我项目部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经验。

4、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工程特点、施工条件等编制。

3、质量缺陷预防及治理措施

3.1砼工程质量缺陷预防及治理

砼主要的质量缺陷有:蜂窝、露筋、孔洞、缝隙夹渣、墙柱底部烂根缺陷、断面尺寸偏差、楼面板表面平整度差、砼表面不规则裂缝、缺楞掉角等。3.1.1蜂窝

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交接班振捣工交底不到位,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柱底部无接浆等。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防治措施:按规定使用移动振棒,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粘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治理措施:若发生严重蜂窝现象要首先凿除漏浆严重部分的混凝土,使用比该构件混凝土强度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重新补浇,如蜂窝现象不严重则可以用同强度的水泥砂浆压抹并打细毛。3.1.2露筋

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垫层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防治措施:钢筋垫块厚度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垂挠度减少,使用震动器待砼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能移动。

治理措施:发生露筋现象,露筋部分用与构件同强度的水泥砂浆进行抹灰,以免钢筋长期外露造成锈蚀。3.1.3孔洞

产生原因:主要在柱与梁交叉处钢筋较密,砼被钢筋卡住或漏振。

防治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捣器。

治理措施:发生孔洞现象(面积20cm内深度5cm内),首先凿除周边松动的石子并冲洗清理干净后,通知监理现场看后,用纯水泥浆拉毛再使用比该构件强度高一等级细石混凝土的补浇,补浇的细石混凝土应比构件突出(支模成簸箕形),待补浇的细石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进行凿除突出部分,并用水泥砂浆抹平打细毛。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3.1.4缝隙及夹渣

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楼板脚。防治措施: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楼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砂、木屑。

治理措施:发生缝隙及夹渣现象时,将该部分进行修凿,冲洗清理干净后用细石砼或水泥砂浆压补。3.1.5墙柱底部缺陷(烂根)

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

防治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在墙柱脚处,浇注砼前先浇筑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

治理措施:发生墙柱底部缺陷(烂根)现象时,应凿除缺陷部分混凝土,冲洗清理拉毛后,用高一等级细石砼或砂浆进行压补。3.1.6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或涨模

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墙柱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防治措施: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钢度、符合要求允许接驳梁模板。

治理措施:出现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或墙柱涨模,应进行人工修整,修整到规定尺寸后清理拉毛用等强水泥砂浆进行抹面打细毛。3.1.7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产生原因: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跌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 2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定位,砼未达凝固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防治措施: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的模具定位,砼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砼面上操作。

治理措施:出现楼板表面平整度差的质量缺陷应追究施工班组的责任,同时根据面积大小选择使用水泥砂浆或细石砼找平。3.1.8砼表面不规则裂缝

产生原因:一般是商品砼未合理选用水泥;粉煤灰掺量偏大;结构表面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厚、大构件内外温差收缩;塑性沉降变形。

防治措施:加强养护,砼终凝后立即淋水养护,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或草袋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合理选用材料,合理配合比,添加微膨胀型外加剂等辅助方法预防裂缝。3.1.9缺楞掉角

产生原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

防治措施:选用较大型、质量稳定的砼供应商。拆模板应在砼强度能保证,棱角应予保护。

治理措施:缺楞掉角缺陷,用与构件等强的水泥砂浆修补。3.1.10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

产生原因: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沉置钢筋笼冲力过大。

防治措施: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力,当承托较大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铁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治理措施:返工处理,现场裂碎垫块清出场,并重新加工。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3.1.11柱砼强度高于梁板砼强度时,应按下图在梁柱接头周边采快易收口网和钢筋网进行分格,并先浇梁柱接头,随后浇梁板砼。剪力墙中柱子与墙不同砼强度同样处理。

快易收口网 500

500

墙,柱

3.2模板工程质量预防及治理措施

3.2.1预埋件有误

产生原因:技术交底不到位或看图遗漏;技术复核、隐蔽验收不认真。防治措施:认真识图和交底;加强教育,执行岗位责任制度。

治理措施:出现预埋件预埋错误缺陷时应与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协商,重新预埋,或采用其它方法处理。3.2.2涨模

产生原因:墙柱对拉螺杆间距过大,对拉螺杆过小或未拧紧,箍筋间距过大或不牢,模板刚度不够。

防治措施:墙体用对拉螺杆拉紧,模板两侧以连杆增强刚度。治理措施:出现涨模缺陷时应将局部进行凿毛处理。3.2.3支撑不牢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产生原因:支模时支撑角度过大;接口无木枋加固,或间距过大;顶撑底部未垫木枋,支撑面积过小;立柱未设斜撑、卡撑等;支撑断面小。

治理措施:斜撑坡度不大于600,接口下放木枋,控制间距,底部垫木枋,设置斜撑、卡撑。对支撑应在浇筑混凝土前严格检查,支撑不牢处进行加固。3.2.4拆模后结构变形

产生原因:拆模过早;拆模顺序不当;未适当留置斜撑。

防治措施:强度达到规范规定,方准拆模;按操作规程施工;按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规范执行。

治理措施:出现拆模后结构变形质量缺陷时在变形较轻时,对结构进行重新支撑;变形较重时,会同监理及设计单位制定处理方案。3.2.5缝隙过大

产生原因:木模缝隙未采取堵、补等措施;支模时对缝不认真。

治理措施:做好对缝。模板缝隙过大质量缺陷应在施工过程中,派专人检查、看模,发现模板缝隙过大或有漏浆现象及时进行修补。3.2.6模板拆除困难

产生原因:模板吸水膨胀;未刷隔离剂;浇混凝土时漏浆,包裹模板。治理措施:下料时考虑模板吸湿后膨胀的影响;控制支模质量,避免漏浆。出现模板拆除困难质量问题时应将结构局部先进行剔凿,再拆模板。3.2.7砼结构支撑架搭设不规范

产生原因:未按交底或方案施工或不明确具体部位做法。

治理措施:现场重新交底明确具体部位做法,按方案或交底现场严格执行。对不规范架体,坚决整改,按规范搭设完毕后方可进行砼浇筑。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3.2.8砼结构支撑架拆除时间过早

产生原因:砼未达到规定允许拆模强度,周转配模材料不足。

治理措施:完善周转支撑架体及模板材料配备,必须有拆模申请且根据送检报告强度达到规范允许强度后方可拆除支撑架体。

3.3钢筋制作与绑扎工程质量预防及治理措施

3.3.1箍筋不规方

产生原因: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

防治措施: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将弯折处逐根对齐。

治理措施:出现箍筋不规方的质量缺陷时,对Ⅰ级钢筋,可以将弯折处直开,再行弯曲调整(只可返工一次);其它品种钢筋,不得重新弯曲。3.3.2成型尺寸不准

产生原因: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防治措施:加强钢筋配料管理,按配料单下料;制作前,根据各种钢筋调整值、弯曲处曲率半径扳距等进行画线;形状复杂的钢筋应制作样板,选择合适的操作系数。

治理措施:出现成型尺寸不准时当成型钢筋各部分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应根据钢筋受力特征分别处理;对结构性能有重大影响或尺寸不准造成钢筋无法安装的,进行返工。3.3.3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产生原因: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预防措施: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治理措施:对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质量缺陷处理时应将骨架松绑,重新安装绑扎;严禁用锤子敲击或硬扳,以免整体变形或松扣。3.3.4保护层不准

产生原因:保护层垫块厚度不准或数量不足。

防治措施:检查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其面积大小适当垫够;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保护层垫置。

治理措施:发现保护层不准的质量缺陷时必须进行调整,保证钢筋到位,保护层尺寸准确。

3.3.5柱子外伸钢筋、框架梁插筋错位

产生原因:钢筋固定措施不可靠,发生变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被碰撞,没有及时校正。

防治措施:钢筋外露部分加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进行固定;浇筑前进行复核如有移位应进行校正;浇筑中避免碰撞钢筋,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正。

治理措施:在砼浇筑后出现柱子外伸钢筋、框架梁插筋错位的质量缺陷时应及时进行纠偏。3.3.6同截面接头过多

产生原因:钢筋翻样考虑不周,竖向钢筋连接使用非定尺钢筋,造成同截面接头过多。

防治措施:钢筋翻样时,要考虑接头位置及数量。

治理措施:对同截面接头过多的质量缺陷在钢筋未绑扎时,发现接头位置不符合规范,应重新考虑接头的设置方案;已绑扎完毕,应进行返工。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3.3.7箍筋间距不一致

产生原因:在钢筋绑扎前未进行画线。

防治措施:根据图纸上的间距,预先算好箍筋的实际分布情况,在钢筋绑扎时画好线再进行绑扎。

治理措施:箍筋间距不一致的部位进行调整或将间距太大的部位适当增加箍筋。3.3.8绑扎松扣

产生原因:搭接处没有扎牢或碰撞、压弯接头处。

治理措施: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紧,绑扎好的钢筋应避免碰撞、重压。绑扎松扣的部位松脱的接头重新绑扎。3.3.9钢筋遗漏

产生原因:施工管理不当,没有事先研究图纸和研究各号钢筋安装顺序。防治措施:钢筋绑扎前熟悉图纸,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与图纸相符,绑扎完毕后,工长进行检查。

治理措施:对钢筋遗漏的部位进行返工,将遗漏的钢筋全部补上。3.3.10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

产生原因:操作人员疏忽,分不清主、副筋位置,不加区别进行绑扎。防治措施:专业工长应进行书面交底。

治理措施: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在未浇混凝土时发现进行返工;已浇混凝土,必须经过设计单位复核,确定处理方案。3.3.11粗钢筋连接(主要为直螺纹连接)接头不规范

产生原因:因施工人员疏忽,未切平连接接头,或套丝连接过程中未拧紧。防治措施:根据要求重新详细书面交底,明确做法。并强调处罚条例,杜绝问 8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题发生。

治理措施:加工的钢筋丝头应逐个自检,钢筋连接全程旁站,对不合格接头全部返工处理。

3.4砌体工程质量预防及治理措施

3.4.1平整度、垂直度偏差

产生原因:操作不认真,检查不到位。防治措施:外手挂线,及时吊线靠直。

治理措施:偏差超标造成抹灰超厚时,应增加钢丝网片,必要时需返工处理。3.4.2砂浆不饱满

产生原因:砂浆和易性差,铺灰随意性大。防治措施:控制配合比,注意铺灰、揉压操作。

治理措施:对砂浆不饱满的砌体使用水泥砂浆勾缝。缺陷较大,需返工处理。3.4.3门窗洞口质量不准

产生原因:操作不认真,技术交底和专检不到位。防治措施:加强现场管理,认真检查,测量。

治理措施:门窗洞口出现偏差,偏大时增加钢丝网片或浇筑构造柱;偏小时进行局部剔凿。3.4.4砌体稳定性差

产生原因:拉结筋设置不合要求;排块及局部做法不合理。

治理措施:拉结筋间距、长度、位置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按要求进行砌筑。稳定性差的砌体应作返工处理。3.4.5灰缝大小不均匀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产生原因:砌筑时未拉通线或拉线不紧。

治理措施:砌筑时拉通线。对灰缝大小不均匀严重的部位坚决返工。3.4.6接槎质量差

产生原因:留直槎时漏放拉结筋;散料污染,未清理。

防治措施:拉结筋按要求放置;接槎时清理槎面,浇水湿润,再填实砂浆。治理措施: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作返工处理。

3.5水泥砂浆楼地面工程质量预防及治理措施

3.5.1地面起砂

产生原因:砂浆稠度过大;工序安排不当,底层过干或过湿,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养护不适当,表面脱水或表面被水冲刷脱皮;未达到规定强度就走人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表面受到摩擦;原材料不合格,水泥强度低或砂含泥量大或过细。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水灰比;水泥砂浆稠度控制在3.5cm以内;掌握好表面的压光时间,压光次数不少于三遍;压光后,视气温情况进行养护,一般一昼夜后洒水、蓄水、覆盖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搭接,未达到强度不得上人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下道工序施工应有保护措施,避免损坏表面;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得使用。

治理措施:起砂部位如小面积起砂且不严重时,可对起砂部分进行加水研磨,直至露出坚硬的表面,或用纯水泥浆罩面修补;大面积起砂,可在表面采用107胶水泥浆修补;严重起砂地面,应将面层全部铲除后进行重做。3.5.2地面空鼓

产生原因: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基层浇水不足,过干,砂浆失水过快,与基层粘结不牢;基层表面积水,影响面层与基层的粘结;水泥浆结合层质量差,有干灰 10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层或积水坑。

防治措施:严格处理基层,清除浮灰、积水,必要时凿毛,施工前1-2天对基层进行浇水;控制水泥浆结合层质量,不得有干灰层和积水坑。

治理措施:根据空鼓部位房间边角处,以及空鼓面积不大于0.1m2且无裂缝的,可不处理;人员活动部位或面积大于0.1m2或裂缝严重的应进行凿除后修补;大面积空鼓应将整个面层凿除,全面返工。3.5.3地面面层不规则裂缝

产生原因:水泥安定性差;砂过细或含泥量大;面层养护不及时;砂浆过稀,未按规定留分格缝。

防治措施:控制原材料质量;严格控制水灰比;水泥砂浆稠度控制在3.5cm以内,按规定设置分隔缝;加强面层的养护。

治理措施:裂缝宽度大于0.5mm,可在清洗干净后用107胶水泥浆进行嵌缝封闭;有空鼓现象的,按照空鼓的处理方法处理,将面层全部铲除,找好坡度后重新施工面层。

3.6块材楼地面工程质量缺陷预防及治理措施

3.6.1地面空鼓

产生原因:基层清理不干净,浇水湿润不足,垫层砂浆一次铺设太厚或砂浆过稀,块材未湿润或背面有浮灰影响粘结。

防治措施:严格处理基层,清除浮灰、积水,必要时凿毛,施工前1-2天对基层进行浇水,控制水泥浆结合层质量,不得有干灰层和积水坑,清理块材背面浮灰并用水湿润,铺贴后应进行养护,并禁止人员走动。

治理措施:空鼓的板块地面将松动的块材搬起后,清理基层表面,再刷浆铺设,11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局部断裂的块材和边角损坏的块材应进行更换,大面积空鼓应全面返工。3.6.2接缝高低不平,缝宽不匀

产生原因:块材本身有厚薄不匀、窜角、翘曲等缺陷,铺设前未严格挑选,楼层内个房间的标高线控制不一,造成不同房间交接处高低差;成品保护不好,过早上人踩踏,造成接缝高低。

防治措施:楼层内统一控制标高线,并在房间内弹出十字中心线,按照统一标高和十字中心线进行铺设,铺设过程中随时使用水平尺和直尺找水平和控制缝宽,块材质量问题事先进行挑选,并进行试排。

治理措施: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自检,发现接缝高低不平,缝宽不匀现象时立即调整。

3.6.3带地漏楼地面倒泛水

产生原因:楼层内控制标高不准确,地漏安装过高,土建安装不协调,先做地面后做地漏,造成坡度坡向错误。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楼层内标高,楼地面施工时,以地漏为中心找好坡度,地漏安装宁低勿高,加强土建与安装的配合。

治理措施:发现带地漏楼地面倒泛水时,将面层全部铲除,按照坡度坡向重新施工面层,按照已经施工的地面标高、坡度、坡向安装地漏。3.6.4石材面花纹不顺,色泽不匀

产生原因:施工前未进行试排、选材。

治理措施:施工前进行试排、选材,编号后在铺贴。材料进场时发现石材面花纹不顺,色泽不匀,轻微的可挑选相同的施工在同一区域,严重时,退货处理。

3.7屋面找平层工程质量预防及治理措施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3.7.1表面起砂

产生原因:原材料不合格:水泥强度低、砂泥含量大或过细、砂浆稠度过大;表面压光过早或过迟;养护不适当,表面脱水或表面被水冲刷脱皮。

防治措施:控制原材料质量,水泥砂浆稠度控制在3.5cm以内,掌握好表面压光时间;压光次数不少于两遍;压光后,视气温情况进行养护;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搭接,未达到强度不得上人或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治理措施:表面起砂小面积起砂且不严重时,用纯水泥浆罩面修补,大面积起砂,可在表面采用107胶水浆修补。3.7.2表面起鼓、开裂

产生原因:材料质量差;保温层内含水量大,受热膨胀后造成找平层起鼓开裂;未设置分格缝,温度变形超过极限后开裂。

防治措施:控制原材料质量,按规格设置分格缝,加强面层的养护,控制保温层内含水量。

治理措施:表面出现起鼓、开裂时根据裂缝宽度较小的,清洗干净后用107胶水泥浆进行嵌缝封闭,起鼓部分不大时铲除后进行修补,起鼓部分不大时,铲除后进行修补,用切割机切出分隔缝及排气槽。3.7.4坡度错误、倒坡及表面平整度差

产生原因:标高及坡度控制不准确;施工时未使用长刮尺刮平。

防治措施:施工保温层时进行找坡;找平层施工时要控制厚度,以保证坡度正确;排水方向应朝向落水口位置。

治理措施:坡度错误、倒坡应采用水泥砂浆重新找坡,表面平整度差的部位重新施工。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3.8铝合金门窗安装工程质量预防及治理措施

3.8.1门窗框安装不牢固

产生原因:预留门窗洞口尺寸过大,固定铁件数量不足,锚固力不够;门窗框塞口不严或塞口材料收缩过大,框墙间松动。

防治措施:加强成品保护,防止碰撞造成松动;塞口的每边间隙不大于20mm,塞口过大时应增加固定铁件。

治理措施:对不牢固门窗框增加固定铁件;对塞口部分重新处理。3.8.2门窗框倾斜、扭曲或不垂直

产生原因:安装时未进行兜方,对角线不一样长;安装前未用线锤吊垂直;门窗框前后倾斜或扭曲。

防治措施:安装前检查门窗框每个角的固定点是否牢固;安装门窗框时采用线锤吊线,安装完毕后复查;安装前检查窗框对角线长度,装后进行复查;注意做好成品保护,防止受碰撞变形。

治理措施:倾斜、扭曲或不垂直门窗框应拆除部分铁件后进行调整,正确后再进行固定。

3.8.3门窗框、扇翘曲变形

产生原因:运输或堆放时收力不匀,造成变形;成品保护不好,在窗框、扇上站人、搭架子。

防治措施:安装门窗扇前,对对门窗框进行检查,有问题及时处理;加强成品保护。

治理措施:根据翘曲变形门窗框、扇严重程度轻微弯曲变形的,进行局部修整处理;严重弯曲的应报废处理。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3.8.4窗边渗水

产生原因:窗边密封胶不严密;密封胶质量差,老化失效;窗台倒坡。防治措施:塞口部位应留5-8mm凹槽满打密封胶;使用的密封胶质量应符合要求;对倒坡部分进行处理。

治理措施:渗水窗边应清除已老化或不严密的密封胶,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密封胶重新打胶。

3.8.5门窗扇开启不灵活

产生原因:推拉窗轨道、窗框、窗扇局部变形,造成间隙过小,开启阻力大;平开窗铰链变形或上下不垂直。

治理措施:控制框扇间间隙,有局部变形的应该进行调整。3.8.6门窗扇周边缝隙过大

产生原因:门框加工质量差。

治理措施:加强进场检查验收。缝隙过大对于严重的应作退货处理,轻微的在局部增加密封条。

3.9一般抹灰工程质量预防及治理措施

3.9.1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空鼓、裂缝

产生原因: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差,使用不当;基层偏差较大,一次抹灰过厚,干缩率大;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

治理措施:清除基层表面砂浆残渣污垢、隔离剂油污,预先堵严抹平墙面孔洞、线槽等缺陷;不同基层材料钉挂钢丝网;抹灰前墙面应浇水;严格控制原材料及砂浆质量;局部抹灰较厚时,分若干次抹平,一次抹灰厚度控制在8-10mm范围内。对裂缝位置,用乳胶贴薄尼龙纱布修补,再刮腻子刷浆。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3.9.2轻质隔墙抹灰空鼓、裂纹

产生原因:施工操作不当;板缝粘结砂浆挤压不严,不饱满;条板上下端与楼层粘结不严;墙体整体性和刚度较差。

防治措施:认真清理基层,并根据板材的特性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条板上下端与楼层粘结密实;保证墙体的整体性与刚度。

治理措施:对抹灰空鼓、裂纹的轻质隔墙进行局部修补。3.9.3抹灰面起泡、开花、有抹纹

产生原因:抹完罩面灰后,压光过早;底子灰过分干燥,罩面前未处理;石灰膏中含有杂质或未熟化完全。

防治措施:严格按施工操作规程施工;根据不同的罩面方式选择不同的施工工艺。

治理措施:对起泡、开花、有抹纹的抹灰面进行局部修补。3.9.4抹灰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

产生原因:抹灰前挂线、做灰饼和冲筋不认真。

防治措施:房间按规矩找方,吊锤线做灰饼间距1.5-2m;冲筋宽度为10cm左右,其厚度与灰饼相平;冲筋后注意控制抹灰时间,抹灰时随时检查角的方正。

治理措施:对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的细部应进行修整。3.9.5雨水污染墙面

产生原因:在窗台、雨蓬、阳台、压顶、突出腰线等部位没有做好流水坡度或未做滴水线槽。

防治措施:排水坡和滴水线按规范和设计施工;窗框塞缝密实,内窗台抹灰高于外窗台,严防雨水渗漏。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治理措施:对雨水污染的墙面进行修补。

3.9.6阳台、雨蓬、窗台等抹灰饰面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不一致

产生原因:现浇混凝土和构件安装偏差大;施工时未拉水平线和垂直通线。防治措施:结构施工时,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拉通线;严格控制窗的安装质量;抹灰前应在阳台、阳台分户隔墙板、雨蓬、柱垛、窗台等处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拉通线找平找正,每步架贴灰饼,再进行抹灰。

治理措施:对抹灰饰面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不一致的阳台、雨蓬、窗台等进行修整。

3.10室内墙面乳胶漆工程质量预防及治理措施

3.10.1腻子裂皮

产生原因:腻子胶性不足,稠度过大;灰尘、杂物未清理干净;腻子一次刮太厚,干缩裂纹。

防治措施:稠度适中;清理表面;分层刮抹,直至平整。治理措施:对墙面腻子裂皮的部位应将腻子铲除后重新分层抹灰。3.10.2起皮

产生原因:基层有油污,浆膜附着不牢固;表层太厚,容易起皮。防治措施:清理基层表面;控制涂刷厚度,控制油污质量。

治理措施:对起皮的墙面将起皮部分先铲除后对症处理,再修补腻子、刷面浆。3.10.3流坠

产生原因:基层太潮湿或表面太光滑;漆膜过厚。防治措施:控制基层含水率;控制漆膜厚度。

治理措施:有流坠的部位应将流坠部分用砂纸打磨后再刷面浆。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3.10.4咬色

产生原因:基层有污物未处理干净;表面的钢筋铁件未处理未刷防锈漆、白乳漆隔断;局部反碱。

防治措施:清理基层表面;对裸露的铁件进行处理,刷防锈漆和白乳漆隔断。治理措施:有咬色的部位应铲除面层后根据咬色原因修补腻子和面浆,必要时满刷一遍,以保证整个墙面色泽一致。

3.11墙面块材饰面工程质量预防及治理措施

3.11.1大理石、花岗石等块材墙面接缝不平

产生原因:基层处理不当;操作不当,分次灌浆过高。

治理措施:安装前检查基层垂直度情况,偏差大的要进行修补和剔凿,基层面到石材面距离不小于5厘米,在预埋件上焊钢筋网片;安装前基层弹控制线:墙面弹中心线和水平线,地面弹墙边线;板材安装应使用铜丝绑扎在钢筋网片上;板材安装后应进行固定,并用石膏浆临时粘结固定,用1:2.5水泥砂浆分层灌注;对容易产生接缝不平的块材墙面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自检,逐层检查,有问题及时返工处理。3.11.2大理石、花岗石等块材墙面纹理不顺色泽不均

产生原因:对板材未进行严格挑选;安装前未进行试拼。

治理措施:按照质量要求挑选板材,根据板材花纹进行试拼,并进行编号。3.11.3大理石、花岗石墙面空鼓脱落

产生原因:背面灌缝不严密;使用铁丝栓挂石材,有水汽或其它腐蚀介质进入,因锈蚀失去拉力。

治理措施:压顶部位的防水严格处理,杜绝水汽侵入;背面灌缝必须饱满;使用铜丝作拉结点,每块板材不少于4个拉结点;对块材空鼓脱落的墙面视具体情况作 18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措施

全部拆除返工或局部修补处理。3.11.4外墙面砖空鼓脱落

产生原因:基层处理或施工不当,粘结强度差;砂浆配合不标准,稠度控制不好;砖缝勾缝不严密,雨水渗入后受冻膨胀;在温度变化时,因热胀冷缩造成变形。

治理措施:严格处理基层,清除浮灰、积水,必要时凿毛,施工前1-2天对基层进行浇水;面砖使用前应清洗干净,侵水饱和后表面晾干;砂浆配合比准确,年贴时砂浆要饱满;面砖粘贴要一次成活,尤其是砂浆收水后不得移动;大面积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没有质量缺陷时要认真勾缝进行封闭。对面砖空鼓脱落的墙面进行局部修补,情况严重的必须铲除重新施工。3.11.5外墙面砖分格缝不均,墙面不平整

产生原因:施工前未进行排砖分格;各部位放线、贴灰饼数量不够,控制点少;面砖质量差,规格尺寸偏差大,施工前未选砖;施工操作不当,分格缝不均匀,墙面不平整。

防治措施:施工前按照实际尺寸进行排砖,分格;控制面砖质量,施工前进行选砖,不同规格的砖用于不同部位;基层用水泥砂浆挂糙后,制作灰饼,控制表面平整;施工前在基层上弹出分格线,粘贴时拉线进行控制。

治理措施:对分格缝不均、不平整的墙面应进行局部切除修补处理,严重的作返工处理。

3.11.6外墙面砖墙面污染

产生原因:面砖保管不善;施工后水泥砂浆未及时清理;

治理措施:用草绳或有色纸盒包装的面砖应防止雨淋受潮;施工后及时清理水泥砂浆及其它赃物;污染的外墙面砖墙应进行清洗,必要时使用10%稀盐酸进行清刷。

5.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篇五

LYS-3标

哈达铺隧道质量事故

调查处理办法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中铁七局兰渝铁路指挥部三工区

2012年2月

一、目的...................................................................................…………2

二、适用范围............................................................................................2

三、成立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小组....................................................2

四、工程质量事故等级的划分................................................................2

五、职责....................................................................................................3-12

(三)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用电话或电传以最快的速度(不得超过12小时)上报公司及集团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同时项目经理部应立即报业主及质量安全监督分站等,通知设计、咨询、监理。发生严重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或重大质量事故(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应及时填写《质量事故分析报告》,在规定的时限内逐级上报到集团公司安质部、工程部,并按以下处置:一般工程质量事故由安质部组织评审,经理分部领导主持,提出处置方案,上报经理部安质部备案。处置方案由分部工程部组织实施,分部安质部组织验证,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记录》,并将结果上报局经理部安质部。

(四)在保修期内的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承担施工的公司技术部门负责评审、处置、验证,并将相关情况报公司安质部门备案。

(五)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事故, 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单位,必须配合调查组在二十小时内向其上级机关提出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工程项目、发生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经济损失情况;原因的初步分析;采取的应急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处理方案及工作计划;事故报告单位。延时不报按隐瞒处理。

(六)在施工过程涉及设计责任的质量事故,应邀请设计单位有关人员参加,共同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在明确各方的责任后,共同签认“工程质量事故报表”上报。对重大工程质量事故责任如有异议,可报请上级机关仲裁。

6.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篇六

质量是安全的基石,为加强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工程质量意识,强化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1、总则

为了控制工程质量,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2 定义 2.1 质量事故

凡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偏差超过质量标准范围,需要返工且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者,或造成永久性缺陷者,或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使用、调试及保管不当造成设备、材料损坏者,均属质量事故。

2.2 质量事故的分类 2.2.1 重大事故的分类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重大质量事故:

未按设计蓝图和质量标准施工,造成较大后遗症或未按标准施工,造成较大质量缺陷的。

2.2.2 普通质量事故

未达到重大事故条件,其一次返工经济损失在1~10万元的。3.2.3 零星质量事故

未达到重大及普通质量事故条件的质量问题。

3、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3、1 零星质量问题由质量部门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追查、处理,并报分管领导审核后执行。

3.2 普通事故发生后,由分管副总主持,组织相关部门和事故责任单位进行追查,并形成初步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报总工程师审批后,整改落实及处罚。

3.3 重大事故发生后,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组织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及事故责任单位进行事故追查,并拿出初步意见报项目公司审核。批准后的整改方案和处理意见报公司及设计院备案。

3.4 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应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追究不放过、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

3.5 对违反规程不听劝阻、不遵守劳动纪律、不负责任而造成质量事故者,对隐瞒事故不报者,均应严肃处理。应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直至依法惩处。

7.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探讨论文 篇七

1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与措施

1.1 路面平整度的控制

路面平整度是道路施工尤其是面层施工中重要质量指标之一,也是影响道路美观及车辆通行颠簸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施工中保证路面平整度尤为重要。

工程中对路面平整度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面层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尘土、杂物清扫干净,对基层高程、横坡及平整度等指标进行检测,不合格地方返工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基层施工的好坏是决定面层平整度的基础。2)在底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中采用铝合金杠进行厚度和高程控制,摊铺过程中保持匀速运行,避免对高程进行调整,防止油面出现波浪现象。3)在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中采用平衡梁电子眼系统控制摊铺机摊铺时的平整度及厚度,摊铺过程中在碾压完成及油温回凉前严禁行人及车辆上路踩踏碾压。4)摊铺机摊铺混合料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匀速前进状态,严禁忽快忽慢影响摊铺效果。运料车严禁与摊铺机猛烈冲撞,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 cm~30 cm处停住,不能直接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应挂空挡靠摊铺机推行前进。5)压路机碾压过程中要保持匀速碾压,严禁在热油上错轴、停车,碾压完成后压路机应停在油温回凉的路段,以免面层出现车辙印记,终压温度须控制好,温度不宜过高,从而有效消除轮迹。6)施工中纵缝保证采用热接缝,当天铺筑当天碾压成活,若由于工作中断或者第二天才恢复工作时,做成一道垂直横缝,横缝接顺前涂洒结合油,继续工作时用耙子将接缝处整平并留出虚铺厚度后上碾碾压成活。

1.2 防止路面积水控制措施

1)路面积水是道路施工中较常出现的通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质量及高程控制不到位。2)在基层施工中应严格按照道路纵断面高程及横坡要求控制摊铺厚度,并在每步结构层碾压成型后检测路面高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部结构层施工。3)在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中采用平衡梁电子眼系统控制摊铺机摊铺时的平整度及厚度,路口根据竖向设计高程要求进行控制,保证路口八字高程避免坑凹、波浪、隆起现象发生。4)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合理设置收水井位置,铺油时做好收水井周围顺坡处理,并可根据道路实际情况在纵坡高程较低处加设收水井以加强收水效果。收水支管严格按照坡度要求铺设,在基层反开槽铺设支管时如遇覆土过浅现象须做好混凝土包封处理,避免出现倒坡及支管损坏现象,以保证支管正常收水效果。

2 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2.1 路基工程

1)施工准备。对项目经理部的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接到图纸后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图纸,熟悉各部位尺寸、质量要求,做好设计及各工序施工技术交底,若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以便澄清与确认,制定各分项工程技术措施并编制单项工程施工方案,做好原材料在施工前检验工作;请设计人员现场测量交底,做好栓桩记录,并做好保护。对全线导线点、水准点进行闭合,并做好加固、加密与定线放样工作。

2)施工过程。提前组织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勘查,熟悉图纸与现场情况,进行合理规划施工区段,及时组织施工人员机械进场进行施工;对于原有车行道路面,用风镐破除后再用挖掘机开到槽底层,然后用推土机跟随其后做整修工作;测量人员现场控制点、线、高,确保开槽宽度、深度及纵向接槎的垂直度;不使用机械开挖重要管线,请主管单位派人员现场监护,指导施工,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根、垃圾应认真清除干净,利用人工配合推土机进行道胎的整形工作,严格控制道胎的高程及横坡、宽度;道路开槽后,道胎内不得有翻浆、弹软、积水等现象。

2.2 路面施工

1)石灰土底基层施工。为控制含水量和压实度,施工前按设计配合比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实验;铺筑前先检查人行道基层表面是否平整、坚实,在没有任何松散和弹软的前提下,用自卸汽车把石灰粉煤灰土均匀的卸在路槽内,然后用推土机粗平,测量人员现场控制高程,测试人员在现场控制含水量、含灰量、含块量以及高程等各项指标;整型完毕后,立即碾压。碾压工作一律使用12 t以上的振动碾压机进行碾压,从路边以外30 cm开始,碾压速度控制在一挡,严禁开快车、错大轴、压花轴,当外轮内侧压至人行道中心线时为一遍,碾压至少三遍,然后测试压实度,并当天一次碾压成型。碾压中对因水分偏大等原因造成弹软的地方及时进行换土,并对检查井周围和地下设施覆土过浅而不能碾压的地方应用机具夯实,并满足压实度要求;成活后进行保湿养生,养护期间封闭交通,除洒水车外,禁止其他车辆进出。

2)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a.准备工作。铺筑路面前,对基层应认真交接验收,各项指标应符合质量标准。特别应注意高程、横坡、密实度、平整度、强度等,不合格项必须返工;摊铺沥青混合料前,基层表面尘土,杂物清扫干净。铺筑细粒式沥青前应调整好各种检查井、收水井井盖标高,纵横坡度应与设计一致,井体坚固并能承受各种车辆荷载,在检查井,收水井,侧、缘石边缘及路面纵横接槎处应涂抹沥青油;在罩面部位施工前,对原有路面加以清扫,对原路高程不满足设计要求地方加以铣刨或衬拱后,才可进行沥青混凝土施工。最小罩面厚度为4 cm,个别处如不能满足最小罩面厚度要求,应先将旧油面铣掉至4 cm后再罩面。

b.材料要求。沥青的选用应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标号为AH-90,含蜡量进口沥青不大于2%,国产沥青不大于3%;沥青表面层的粗集料应选用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的碱性石料,石料磨光值应大于42,细集料采用天然砂、机制砂及石屑,集料应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由适当的颗粒组成;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如有上述现象,应废弃并及时调整;根据拌合厂试验室配置的目标配合比,经总工审批,报请总监理工程师进行批准。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验证,生产配合比上报监理工程师并批准后,方可进行生产施工。

c.沥青混凝土运输。热拌沥青混凝土采用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车厢清扫干净并涂刷少量油水混合物以防止混合料粘连在车厢内;运料车用篷布覆盖,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已经离析或在运料车辆卸料时滞留于车上的混合料,以及低于规定铺筑温度或被雨水淋湿的混合料均废弃;车辆等候时,相互有一定的距离,现场设专人指挥倒车、停车、卸载,以保证现场车辆秩序;设专人负责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的检查记录工作,混合料温度必须一车一检;每天生产和运输的混合料必须保证在天黑以前铺完压实,因此施工现场和搅拌现场必须保持正常的联系。

d.摊铺。混合料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进行摊铺,底面层粗粒式铺筑采用铝合金杠控制摊铺高程,表面层细粒式采用平衡梁电子眼系统控制摊铺时的平整度及厚度;路面摊铺分车道进行,采用两台摊铺机前后分幅搭接摊铺,前一幅按基准线作业,两台摊铺机相互搭接10 cm,前后相距20 m,前一幅保留15 cm松茬与第二幅一起碾压,当天整幅交活不留纵茬;运输车辆在向摊铺机料斗内卸料过程中不得与摊铺机进行碰撞,以免影响面层平整度;沥青混凝土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速度以3 m/min~4 m/min为宜。

应根据摊铺宽度、厚度,保证摊铺机料斗中有足够数量的混合料,以保持生产效率等。适当调节摊铺速度连续作业,来料中断和当天收工前,应将纵茬找齐或压实不留纵茬;机械摊铺后不准行人踩踏,原则上不准用耙子找平,对个别表面空洞缺料、离析、接头及痕迹等可局部进行人工点补。除不能用机械摊铺的边角外,一般不准用人工摊铺,人工摊铺厚度要比机械摊铺厚度厚一些;为了消除纵缝,采用两台摊铺机同时摊铺。在底面层施工完成以后,标高应已满足设计要求,所以表面层的施工采用浮动基准梁控制厚度和平整度,在大面积摊铺前先摊铺100 m~200 m试验段,总结出虚铺系数和虚铺厚度,为大面积施工做准备;在摊铺时,一定要保证混合料的温度不低于130℃,对于到场的每车料都要进行温度测量,并认真做好记录,以此来指导摊铺和碾压作业。

e.碾压。沥青混凝土压实宜采用双钢筒式振动压路机、胶轮压路机组合,压实按初压、复压、终压3个阶段进行;初压:混合料摊铺后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并不得产生推移、开裂,压实温度在140℃~150℃范围;压路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重叠30 cm;初压采用钢筒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压路机碾压两遍,压路机碾压速度不超过2 km/h~3 km/h,不准在热油上错轴、停车,以免影响表面平整度;复压:复压采用重型的振动压路机,碾压遍数不宜少于4遍~6遍,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无明显轮迹;使用振动压路机时,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 cm~20 cm,振动压路机倒车时应先停止振动,并在向另一方运动后再开始振动,以避免混合料形成隆起现象;终压: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胶轮压路机碾压,碾压不少于两遍至无轮迹为止,其压实最后的温度不低于70℃;设专人负责接槎,并配备振动夯板手扶振动碾等工具及小型压实机具用以压实压路机不能压到的边角地带;中大、小型碾压设备不得紧贴侧石碾压,应与侧石保持5 cm~10 cm的距离,并采用小型压实机具进行夯实。

3 结语

本工程于2009年5月12日竣工验收,通车三年来未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可以看出在工程中实施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摘要:结合某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实例,从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三个方面论述了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为今后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通病,质量控制,路基,路面

参考文献

[1]郭汉丁.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刘伟主.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李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系统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9.

[5]周休平.全装修住宅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6]谢利中.工程项目实施阶段质量控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7]姜继茂.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8.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探讨论文 篇八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

工序质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两者是互为关联的,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品的质量 (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

(1)实测:采用必要的检测工具和手段,对抽出的工序子样进行质量检验。

(2)分析:对检验所得的数据通过直方图法、排列图法或管理图法等进行分析,了解这些数据所遵循的规律。

(3)判断:根据数据分布规律分析的结果,如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曲线;是否再上下控制线之间;是否在公差 (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是属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是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还是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等,对整个工序的质量予以判断,从而确定该道工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

二、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应着重于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是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只要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为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即研究处理,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三、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1.人的行为

某些工序或操作重点应控制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造成质量问题。事前还必须反复交底,提醒注意事项,以免产生错误行为和违纪违章现象。

2.物的状态

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有的应以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所作为控制的重点。

3.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某些工序,更应将材料质量和性能作为控制的重点。如预应力筋加工,就要求钢筋匀质、弹性模量一致,含硫(S)量和含磷(P)量不能过大,以免产生热脆和冷脆;N级钢筋可焊性差,易热脆,用作预应力筋时,应尽量避免对焊接头,焊后要进行通电热处理,又如,石油沥青卷材,只能用石油沥青冷底子油和石油沥青胶铺贴,不能用焦油沥青冷底子油或焦油沥青胶铺贴,否则,就会影响质量。

4.关键的操作

如预应力筋张拉,在张拉程序为,要进行超张和持荷2min。超张拉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混凝土弹性压缩和徐变,减少钢筋的松弛、孔道摩阻力、锚具变形等原因所引起的应力损失;持荷2min的目的,是为了加速钢筋松弛的早发展,减少钢筋松弛的应力损失。在操作中,如果不进行超张拉和持荷2min,就不能可靠地建立预应力值;若张拉应力控制不准,过大或过小,亦不可能可靠地建立预应力值,这均会严重影响预应力的构件的质量。

5.施工顺序

有些工序或操作,必须严格控制相互之间的先后顺序。如冷拉钢筋,一定要先对焊后冷拉,否则,就会失去冷强。屋架的固定,一定要采取对角同时施焊,以免焊接应力使已校正好的屋架发生倾斜。

6.技术间隙

有些工序之间的技术间歇时间性很强,如不严格控制亦会影响质量。如分层浇筑混凝土,必须待下层混凝土未初凝时将上层混凝土浇完,卷材防水屋面,必须待找平层干燥后才能刷冷底子油,待冷底子油干燥后,才能铺贴卷材。

7.技术参数

有些技术参数与质量密切相关,亦必须严格控制。如外加剂的掺量,混凝土的水灰化,沥青胶的耐热度,回填土、三合土的最佳含水量,灰缝的饱满度,防水混凝土的抗掺標号等,都将直接影响强度、密实度、抗渗性和耐冻性,亦应作为工序质量控制点。

8.常见的质量通病

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渗水、漏水、起壳、起砂、裂缝等,都与工序操作有关,均应事先先研究对策,提出预防措施。

9.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

当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虽已通过鉴定、试验,但施工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又是初次进行施工时,也必须对其工序操作作为重点严加控制。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保证施工过程质量的有力措施,也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四、工序质量的检验

工序质量的检验,就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工序操作及其完成产品的质量进行实际而及时的测定、查看和检查,并将所测得的结果同该工序的操作规程及形成质量特性的技术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合格或是否优良。工序质量的检验,也是对工序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为此,工序质量检验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项:

1.标准具体化

标准具体化,就是把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工艺操作规程等转换成具体而明确的质量要求,并在质量检验中正确执行这些技术法规。

2.度量

度量是指对工程或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检测度量。其中包括检查人员的感观度量、机械器具的测量和仪表仪器的测试,以及化验与分析等。通过度量,提出工程或产品质量特征值的数据报告。

3.比较

所谓比较,就是把度量出来的质量特征值同该工程或产品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比较,视其有何差异。

4.判定

就是根据此较的结果来判断工程或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规程、标准的要求,并作出结论。判定要用事实、数据说话,防止主观、片面,真正做到以事实、数据为依据,以标准、规范为准绳。

5.处理

处理是指根据判定的结果,对合格与优良的工程或产品的质量予以认证;对不合格者,则要找原因,采取对策措施予以调整、纠偏或返工。

6.记录

记录要贯穿于整个质量检验的过程中,就是把度量出来的质量特征值,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下来,以供统计、分析、判定、审核和备查用。五、施工项目质量的预控

施工项目质量的预控,是事先对要进行施工的项目,分析在施工中可能或最容易出现的质量间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质量预控的措施予以预防。

上一篇:房地产行业的公司简介下一篇:篮球行进间运球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