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飞天梦教学设计(通用12篇)
1.中国的飞天梦教学设计 篇一
飞天,中国千万年的梦想,墨子的木鸳,张恒的木鸟,孙悟空的筋斗云,这些都是古人们对飞天的渴望和羡慕。
在我国的敦煌莫高窟,别的不说就说里面的飞天图画吧。远看,那些画像就像一个人一样的站在那里,近看,你可以看见那些飞天脸上的痘痘和神情,仿佛置身于仙境。画的逼真和由来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人们对飞上天空的渴望和心有余力不足的悲惨现实。
但是今天,我们中华儿女终于实现了飞天的梦想,如飞机,火箭,战斗机……这一切的希望来源于谁?那人就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他在10月15日首次登上了外太空,如果没有他那勇敢的爱国精神,就没有我们中国今天的航天事业,别的国家就会瞧不起我们中国,而我们中国的科技发展也会落后,就会让一个文明古国成为一个只能在墙上“飞”的国家。然而,杨利伟叔叔不顾自身安危,成功地登入外太空,他也不顾家人、妻子的心情和安危,一心只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他是我们21世纪青少年的好榜样。
杨利伟叔叔成功地将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进入了前三,他当时是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下选择了强国,他的妻子在生重病是也没有去照看,只为国家。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这句话所说的不就是杨利伟叔叔吗?他舍小家顾大家,在他要出发的那一天,他还是像往常出去工作一样,跟家人们说再见。但是,他的内心里是多么的不舍、悲痛。他清楚这一次的离别很可能变成永远。这一次看见家人也很有可能就是最后一次了,就在那一刻他关上了门,走向了复兴强国航天的路……
“3,2,1”火箭起航了,杨利伟叔叔顺利地操纵着火箭,就在快要撞上“死亡陨石“的那时候,说时迟,那时快,杨利伟叔叔背水一战,终于他成功了!他战胜了“死亡陨石”这个消息犹如仙女散花般一瞬间全中国人们沸腾!全部人们为杨利伟叔叔欢呼,他们为他骄傲。
经过了几十个小时之后,杨利伟叔叔成功着陆了,当他下仓的那一刻,全国人民都热情的拥抱着他,祝福他。
就这样,杨利伟叔叔用自己的勇气为国家实现了飞天的梦想,为国家开通了一条航天事业的星光大道,而杨利伟叔叔就是飞天中最璀璨的那颗明显。
老师评语:没错!杨利伟叔叔的精神代表了中国航天人的精神,不是神话胜似神话,确实是飞天中最耀眼的明星。希望你能努力学习,定能成为属于你的那颗明星。
作者|外国语 五(2)班 许浙豪
2.中国的飞天梦教学设计 篇二
在对2014年全年流行话语进行归结的此刻, “中国梦”则成为与“萌萌哒”“任性”等一样流行的政治性话语, 为各类行业所使用和提到最多的词汇。“梦”在政治话语的体系下, 有愿景、目标、期待等诸多层含意, 中国梦则成为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民族的共同向心目标。与其呼喊共产主义目标而言, 中国梦的提出, 则更多的是现阶段所寻求的更加务实的目标。中国梦的潜在台词是——复兴, 对于实现独立后, 实现思想解放和经济解放庞大的中华的群体, 复兴则是继独立后的整体思想层面的又一次升华。然而, 落实到每个小学科, 每个教学工作者个体身上, 中国梦如何进行思考, 也是身为语文教学人员应该进行深入思考的话题。语文教学关乎着个体身心的发展, 关乎着社会个体生产力的二次生产, 因此, 社会如何看待语文教学则是值得关注的。
2. 关注语文教学人员的身心发展即是在关注国民素质的“动力源”
“中国梦”的实现, 则需要多元一体的国人的合力而实现。然而, 与个体休戚相关的“劳动”则成为合理实现理想的基石。故此, 从劳动这一主题切入, 进行理想社会状态的思辨。相信生活在中国这片热土的个体, 都或多或少的听到一些话语, 诸如小学“语文”就是领孩子玩”等等带有色彩性的词汇。
从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具体的体现, 中小学生素质不佳或出现问题, 则往往会出现“语文教学人员”所为。然而, 在调整政策的过程中, 对语文教学人员身心保障的关心, 以及个体教学在学校中所受到的重视都几乎失语。呼声最高的则是要求给“语文课”一个教学科目而已。“语文教师”所为与“语文课”素质下降等事件,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品味起来也别有一番情趣。从现行编制制度来看, 大体上可以分为强调学生素质加强, 而对语文教学、语文师资不加以重视。从获得收益的角度上来观察, 则体现在社会呼声与学校语文落实的严重差异化。而在现实工作中, 语文课与语文教学人员则成为工作在一线的个体受到轻视, 这一点, 应该是上在学校中或者社会上, 至少在部分学校中对语文教学认知存在的一种顽疾。这里面问题来啦, 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学个体反倒是行业内受到社会关注最少的, 而相对编制内的数理化教学人员来说, 反倒成了“特权”阶层, 感受着个体自我的优越感。可问, 这一现象是个体间的差异, 还是体制出现了问题。同工为何不能同感, 学科的边缘性使得语文教学人员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应该有的尊重。
3. 对语文教学人员“重心”失控与重构
透析现象, 可以归结为“体制的滥觞”, 引发同工不同酬, 部分特权层面“涨薪”之声高涨。伯克认为, 与制度结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仅要同制度和道德并存, 而且还须臾缺不了它们。邓小平也提到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偿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现行劳动制度的差异化在思想层面上虽然有所改观, 但尚缺少实质性的认知。对于语文教师与数理化学科问题的关注, 不是简单的集中于两个群体。而是社会人本关怀背景下, 对劳动群体本身的一种更深入的认知。如果不能“解决”特权阶层的吊诡心态, 则难以抚平社会心理的创伤。从制度入手, 对语文教师的薪酬给予适当的关注, 关注有重大贡献的个体, 有拉动一方生活质量的个体, 有贡献于区域性的个体, 设立奖励性机制, 适当进行整体性提高“语文教师”薪酬。对于个别无能之个体借力, 搭便车的行为, 要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建立良性语文教师退出机制, 部分语文教师个体觉得薪酬相对较低, 鼓励其退出语文教师行业, 安排其从事其他行业。客观上来说, 在制度上进行语文教师与其他学科重视, 更加要关注语文教学效果对全面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这个需要国家和学校的合力。
结语
中国梦的实现是阶段性任务, 也是理想社会状态的一种态度。劳动则是实现理想社会状态的一种必然路径。而无论是社会个体也好, 语文教师群体也罢, 劳动的存在性在一定场域下都是有着现实价值。然而, 理想社会状态则要求个体之间寻求一种动态上或者说大体上的平衡。“语文教师”被标榜为社会精英也好, 是社会教学底层的说法等等, 这一点是对整个教育学科的整体态度, 故此, 作为也是群众个体身心成长重要的学科组成部分, 呼吁个体的对语文学科的关注, 对语文教学工作有着正确的认知, 是体现社会公平的基本需求, 放弃语文教学则是极为不智之举, 这种做法不合时宜, 是对国民素质的不负责任。庞大的语文教师阶层的福利待遇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其工作环境特点, 要求社会对其有所关注。相对语文教师来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尽其所能, 完成语文教学, 守住个体所能够守住的课堂权利, 也是极其重要的。
摘要:语文教学人员在社会个体形象一直难以形成改观。人们在重新“中国梦”的现实语境, 语文教学是否能有所作为, 这一点值得深思。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当下教学体制给语文教学与语文教师带来的困境作一深入解读, 并提出制度与语文教师的自觉相结合, 改善中国梦语境下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中国梦,语文,教师,实践
参考文献
[1]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0 (04) .
[2]庞光辉, 秦锡纯.识读结合识写一体——新编小学语文第一册《影子》教学述评[J].黑龙江教育, 2000 (09) .
[3]杜洁琼.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 2000 (03) .
3.中国人的飞天梦(下) 篇三
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家就在跟踪国外的飞船技术,并开始了技术方案的研究。在中国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后,科学家们就盘算着一鼓作气实现载人飞天。20世纪70年代初,他们的研究已小有成就,还做出了一个全尺寸模型,它有一个非常动听的名字——曙光号。1971年4月,全国80多家单位400多名航天专家齐聚北京京西宾馆,讨论飞船方案。一切似乎很顺利,“曙光一号”真的露出了曙光。
“曙光一号”的方案为两舱式,构型模仿美国的“双子星座”号飞船。科学家们做了许多防热材料和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食品都做了出来。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经济基础较薄弱,工业制造及相关工艺水平又低,加上“文革”的动荡和天灾人祸,“曙光一号”最终尘封在一张张的构思草图中。自此,中国暂时停止了对载人航天的探索,把精力和重点放在各种类型的应用卫星方面,这一停就是12年。
“863”计划的出台,无疑对中国载人航天的探索起到了“催产”作用。1986年4月,以屠善澄为首席科学家的航天领域专家组成立了,其主要使命是对航天领域未来高新技术,尤其是载人航天发展技术途径重新进行论证。
当时课题组成员在中国载人航天如何起步方面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中国载人航天应该从飞船起步,采用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方案。理由是载人飞船既可搭乘航天员,又可向空间站运输物资,还能作为空间站轨道救生艇用,且经费较低,更符合中国国情;而另一派却提出,应搞技术先进的航天飞机,将航天飞机作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工具。因为航天飞机可重复使用,代表了国际航天发展潮流。于是,围绕中国载人航天如何起步,双方展开了长达3年之久的学术争论。
经过长期论证,“863”课题航天领域专家组成员在1989年初步达成共识,认为载人飞船方案更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应该从飞船起步。1992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正式批复了载人飞船可行性论证报告。自此,中国的载人航天梦想开始变得明朗起来。
1998年,在美丽的弱水河畔、当年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卫星升起的地方,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从1999年起,这座放飞“神舟”的港湾,见证了“神舟”飞向太空的每一次辉煌。
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可靠性、安全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飞船研制起步晚却出手不凡——飞船“三段一舱”的设计模式占据了高起点,并可用于未来的空间站对接。
我国的航天发射场和航天测控技术正日趋现代化。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卫星发射场经过更新与改造,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载人航天发射场、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综合了世界先进科学技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掌握和运用了世界先进的“中心遥控”模式。“远望”号航天测量船队,可同时在世界三大洋布阵测控……
4.中国人的“飞天”梦作文 篇四
当倒数十声后,“神七“带上了中国人民的期盼,带上祖国的使命,带上骄傲成功的飞上月球,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更确定了中国第三个有能力送航天员进入太空的地位。更显示了祖国科技的进步。这一系列的成功,不正证明了今天祖国的繁荣和强大吗?
几天后,“神七“胜利返航,三位英雄满面笑容的走出返回舱。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再一次实现了中国人民的飞天梦!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跨越,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可以高峰的有一大壮举,难道,这不是献给祖国60周岁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吗?
这一次飞天展现了中国儿女的奋进精神,这一次飞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进奋斗的壮丽史诗,神七一飞天后,奥运会成功的举办了,由于祖国的强大,人才济济,从奥运会零的突破,到北京奥运会的第一名,令世界眼前一亮,令全球刮目相看。
新的一天到来了,随着,祖国继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早晨的国歌响彻大地,鲜艳的五星红旗睡着朝阳一同升起,飘扬的国旗就行母亲微笑着张开双臂,此刻,我沉浸在母亲温柔的怀抱中,心中感到无比的骄傲和幸福……
今天,我们应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的宏伟抱负,我们应该有为祖国而现身的远大志向,让我们用全部的.才智和生命热血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吧!
“母亲,我们会让您更加繁荣,让您在世界的地位屈指可数。”
5.《飞天梦圆》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会认“嫦、娥、绚、穹、锲”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2.默读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体会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飞天梦的执著与努力,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激发民族责任感及探索科学的热情。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激发民族荣誉感。
教学重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把梦想变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2.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及相关神话传说的图片。
时安排:一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谈话揭题
.教师出示以下图片,学生自由欣赏,初步认识图片中的人物。
女蜗补天、嫦娥奔月等图片。
2.导语:这些神奇的人物有着我们人类所没有的法力,他们腾云驾雾,自由行走于天地之间,他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想象力的杰作。是什么样的梦想激发着古人创造出这样生动的神话,塑造出这般神奇的人物呢?
3.学生发言。
(是飞天的梦想,是飞离地球、邀游太空的渴望。)
4.教师揭题:是的,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千百年来炎黄子孙们不懈地努力着,XX年10月1日早晨,随着一声巨响,“神舟五号”飞船带着杨利伟叔叔——这位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来到了太空,首次取得了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为美好的现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天梦圆》。
.板书题:飞天梦圆。全班齐读。
二、自学文,默读思考
.出示思考题:
⑴炎黄子孙千年的梦是什么?
⑵这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
⑶为什么千年的梦想今天能够圆了?
⑷小组交流。
⑸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出示文中词语。
嫦娥奔月
崂山道士
瑰丽绚烂
载人航天
凌云壮志
猝然长逝
执著追求
锲而不舍
积劳成疾
苍穹
①指名以读,评议正音。
②两个多音字:载
著
③理解词语。
圆梦:实现梦想或理想。
壮举:壮烈的行为,伟大的举动。
凌云壮志:凌云:直上云霄。形容发志向伟大。
积劳成疾: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儿不松懈。
锲而不舍:锲:雕刻,雕刻一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给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第二部分(第—13自然段):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一步地实现了。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远的宇宙。
三、集体研读,理解感悟
.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①指名发言,集体评议,纠错或补充。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要点,引导学生正确表达。
编织神话传说,寄托飞天梦想。
不断尝试圆飞天梦,试验坐风筝上天,试验乘火箭上天,虽遭受失败仍不放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航天工作者们刻苦钻研,执著追求,先是独立发射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而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被送上太空并成功返回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分别感受炎黄子孙飞天的渴望,圆梦的艰辛与执著,梦圆的激动与自豪。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抓住关键词句,引导深入品析。
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磨掉炎黄子孙为实现梦想而势力的决心和意志。他们从失败中爬起来,顽强地继续着圆梦的行动。
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一方面承接上文,说明中华民族追求邀游太空的梦想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失败与挫折;另一方面引出下文,说明中华民族没有因此而放弃梦想,仍然坚定执著地努力着。
⑵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这”指的是载人航天工程。句子中的三个“最”字,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凼难和挑战,说明党中央这一决定显示出的巨大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⑶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北国寒冬到南国炎夏,从大漠风沙到浩海惊涛,到处留下了他们辛劳的足迹,洒下了他们不懈奋斗的汗水。
体会航天工作者为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不辞劳苦,南征北战,历经风沙雨雪、严寒酷暑,不懈奋斗着。
⑷有的人为了及时、方便地工作,将铺盖搬到了实验室,搬到了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即便在病床上,他们依然在翻阅着研究报告,寻找着需要的数据;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他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努力着,拼搏着……
抓住“积劳成疾”与“猝然长逝”,展开想象,说说航天工作者为实现飞天梦想,除了文中介绍的三种情况,还可能付出怎样的努力?(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争分夺秒、抛家弃子……)
文中再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航天工作人员为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充分表现了炎黄子孙为圆飞天梦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⑸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
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写出了“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祖国大地时,炎黄子孙无比激动、无比幸福的心情。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写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者的伟大精神。
四、堂小结
.教师小结: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的那一刻成为了现实。飞天梦圆,这是中国的骄傲,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但还有更加绚丽灿烂的梦要实现,让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起为梦想而加油,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2.交流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
五、作业设计
.摘抄文中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6.中国的飞天梦教学设计 篇六
保定市清苑县阳城镇 刘指挥小学 郎俊巧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状况,知道人造地球卫星和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名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在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我国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目的与意义,正确认识我国探索太空的目的。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主题 播放《东方红》歌曲。你们知道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吗?它是什么时候发射的?在哪发射的?
二、揭题并板书。
1、出示幻灯片,师解说:“这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
2、师简介时代背景。刚解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不发达,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卫星,靠租用别国的卫星来发布天气预报,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结束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空白,让我们牢记这一天,这个特殊的日子。
3、请同学讲述收集的资料。资料1(指名读)资料2(指明读,)
4、看书36页
5、师总结:虽然中国发射卫星起步晚,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射50多颗人造卫星,这些卫星应用于气象领域(出示幻灯片)、广播电视、资源普查、军事侦查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我国是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说明了我国运载火箭的能力更大,卫星发射的起点更高。
6、让学生谈人造地球卫星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便捷。
7、导语:人造地球卫星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这都离不开科学家们的默默奉献,到2003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家杨利伟乘神州5号飞船圆满成功!让我们再重温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8、出示幻灯片
当同学们看到神州5号飞船升空和着落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有何启示呢?
学生谈感受。
9、师小结:2003年10月15日太令人激动人心了,神州5号飞船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是我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有一个伟大的壮举,它表明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10、出示幻灯片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这段资料,今后我国的宇航员还要造访月球。请同学们自己展望未来,表达自己的梦想。
三、作业
搜集航天英雄们的英雄事迹 附: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
7.中国的飞天梦教学设计 篇七
2012年11月29日,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 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的提出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尤其是理想信念引导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丰富的理论支持。高职院校大学生是青年中思想活跃、专业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富有朝气的群体。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探索“中国梦”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国梦”进高职课堂的前提分析
高职学生对中国梦的了解状况如何? 这是“中国梦”融入高职课堂的前提。本文开展了“我的中国梦”———大学生思想状况问卷调查, 为增强高职院校“中国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依据。
1.“中国梦”教育彰显历史新使命
调查结果显示: 58% 的调查对象能正确回答中国梦的提出时间; 46% 的同学知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根本目标;56% 的调查对象认同中国梦的特定内涵是万众一心的共同理想、包容共生的博大情怀和中国特色的成功实践; 36% 的同学认为“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分析可见, 同学们对中国梦的内涵能够基本掌握, 但普及面窄, 认同度低, 认识不全面、不深入。这表明将“中国梦”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但重要而且迫切。“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新发展, 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有机统一, 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实践特色, 无论是对国家、民族还是对个人都具有价值引导意义。将中国梦融入高职课堂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 让中国梦入心入脑, 使广大学生自觉地承担起圆梦历史重任, 努力成为中国梦的热情宣传者、躬身实践者和坚定捍卫者。
2. 构建“我的梦”与“中国梦”的桥梁
调查结果显示:35%的调查调查对象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实现中国梦, 首先实现自己的梦想;64% 的同学把建设美满幸福的家庭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式和目标。43% 的调查对象认为就业压力是目前最大的压力;48%的调查对象认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分析可见: 大多数同学梦想明确, 对梦想的实现条件有清楚的认识。但同学们对梦想定位多停留在个人追求的层面, 对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关联缺乏清醒的认识。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他的实现需要我们中国人紧密团结、万众一心, 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构筑起“我的梦”与“中国梦”之间的桥梁, 使当代大学生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中国梦”进高职课堂的途径思考
1. 从“我的梦”到“中国梦”, “基础”课助力肩负新使命
如调查报告所示, 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业、就业、理想都有明确的追求, 但还不能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贴近学生实际, 贴近生活的优势, 从“我的梦”出发,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向学生传递“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道理。比如, 精选湖南卫视的全民励志的百集70秒超微型记录片———《我的中国梦》部分内容, 通过袁隆平、宗庆后、吴敬琏、莫言、李娜、陈道明等各界精英以及普通人追寻梦之旅, 解构宏大的“中国梦”。与同学交流片中正在进行中的追梦故事, 挖掘奋斗细节, 激励同学们为梦想而努力拼搏。通过这样的案例, 帮助同学们感受中国梦同心奋进的深沉力量, 懂得当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从而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2. 从“中国梦”到“我的梦”, “概论”课传递追梦正能量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美丽中国,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环境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尤其是90后的青年, 他们有自己的绿色环保意识和时尚的低碳生活方式, 该部分教学内容就从同学们谈自己的低碳生活方式开始, 通过讨论师生在环保问题上达成共识, 然后通过一则时事新闻———“河南一工地为保护燕子停工, 网友赞其为爱心工地”, 引出我国当下推崇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进而向同学们介绍党的十八大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次有意义的理论创新, 更是一种有建树的实践活动。介绍完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之后, 请同学发言: “我能为实现美丽中国做点什么?”通过这样一系列教学活动将国家的大政方针与同学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虽然以宏大理论的形式展现出来, 看似离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比较遥远。但恰恰是这些方针、政策、理论, 反映的正是包括高职大学生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要, 所以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同学们将“中国梦”与个人的未来发展结合起来, 让“概论”课传递出强大的追梦正能量。
3.“我的中国梦”, “形势与政策”课让梦想照进现实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中国梦”不仅需要进入课堂, 进学生头脑, 把“中国梦”变成“我的中国梦”, 更需要青年学生用自己的行动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形势与政策”课恰恰是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形势与政策教学当中, 将“中国梦”设计为一个主题调查报告: “我的中国梦”———做个梦想实现家。让同学们通过随机访谈、网络资源、问卷调查等形式去了解、认识、分析国内外一切与“中国梦”有关的信息、观点, 然后根据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出自己对“中国梦”的认识, 特别是能否实现、怎样实现、怎样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实现等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同学们从“中国梦”视角对中国的国内外形势进行客观的分析, 在追梦的大环境里, 科学规划人生, 勇当社会责任, 让同学们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当前的中国给予青年的“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从而在青年学生当中凝聚中国精神与力量, 让梦想照进现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给大学生回信: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人民日报, 2013-5.
8.折翼的飞天梦 篇八
龙鑫家住成都市双流区,离双流国际机场非常近,抬头就能看见有飞机爬升或降落,这令他很小就在心里种下了翱翔蓝天的梦想。然而,飞行员招考时,龙鑫体检不过关,被刷了下来。后来高考又发挥失常,没能去到心仪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尽管调剂后的专业不如意,但龙鑫没有放弃,选择了跨院系旁听,还加入校科技协会,结识了一帮喜欢鼓捣飞行器的同学。
刚开始,龙鑫跟师兄们探讨和操控航模飞机,一有时间就约上周边高校的社团举办联谊活动。自从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多次出现无人机航拍的画面后,无人机在龙鑫心里点燃了燎原之火,另一架帮汪峰求婚送戒指的无人机,则让龙鑫成了无人机虔诚的拥趸。他恶补了无人机构造飞行原理,先后转让了两架航模飞机,从淘宝上买回一架多旋翼无人机自己组装,成了协会里的第一批无人机爱好者。没多久,玩上瘾的龙鑫用全部积蓄从网上淘了一架二手无人机来改装、升级,弄好后还给它取了一个十分霸气的名字——神雕侠。
8月30日这天,好友于成阳约龙鑫出去玩,龙鑫将两架心爱的无人机带了出来。在公园里,于成阳第一次见到无人机欢喜得不得了,他说没想到无人机功能这么先进,这么好玩。龙鑫见好友玩得高兴,自己也很开心,不厌其烦地讲解操作要领,一遍又一遍地试飞,为二人拍下了许多优质的相片。玩累了躺在草坪上休息,正好看见头顶有一架波音飞机飞往机场方向准备降落,于成阳提出:“让无人机也去跑道上试试吧。”
然而,现实从来没有电影里讲述的那样刺激和圆满。远远地,龙鑫和于成阳就发现机场外围高高的拦网一眼望不到边,根本就不可能进去。他俩不甘心,借着草丛和一条排水沟的掩护,一人操作一架无人机,让无人机飞越拦网,成功停到跑道的一角,然后起飞爬升、左右旋转、俯冲降落,如此往复。因为飞机起降时噪音特别大,又担心机场安保巡逻队员突然出现,二人眼看天快黑了,便各自回家。
令龙鑫和于成阳完全没有想到的是,二人在机场拦网边操作无人机的半小时里,竟然导致了双流机场六个班次飞机延迟起飞,一个班次飞机实施了空中避让,这已经严重干扰到机场的正常航班秩序。尽管二人没有被现场拦截,但他们没有履行报批获得许可的飞行高度和线路而任性飞行,目前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刑事拘留。
人们期冀着天高任鸟飞,可很多人像龙鑫和于成阳一样不知法、不懂法,茫茫然中那一对腾飞的翅膀最后成了硬伤。无规矩不成方圆,约束是为了飞得更高、更远,在规则的广袤天空里从心所欲不逾矩,方得从容。
9.我的飞天梦 篇九
“天上有些什么东西呢?”我带着这个问题上床睡觉了。
忽然,我的床飞到了半空中,我看到了奇异的太空景色。这时,太阳公公向我招手,月亮姐姐向我问好,我走下床来和星星弟弟一起捉迷藏,做各种各样的游戏,我们玩得真高兴。中午的时候,我和太阳公公、月亮姐姐、星星弟弟一起吃饭,吃得可香了。
下午,我和他们一起去看望嫦娥,嫦娥长得实在是太美了,我越看越想看。嫦娥还抱着玉兔呢,嫦娥的`玉兔更可爱。
我们要走了,我觉得非常热,就问他们:“你们吃冰糕吗?”太阳公公说:“我们不能吃冰糕,因为我们吃了就会化掉。”
突然,星星弟弟碰了我一下,我从空中掉了下来。“啊!”我大叫一声,咦?我怎么躺在床上。噢,原来这是一场梦!
早上我起来,饭也没吃,就向学校跑去。我把这个梦告诉了老师和同学,老师笑着说:“希望你的梦想能早日实现,赶快把你这个有趣的飞天梦写在作文里吧!”
10.我的飞天梦作文 篇十
认真聆听了叶培建的事迹,我深受感动。于是,我萌发了也要像他那样成为一名从事航天事业的人,我不禁浮想联翩——
25年后,我长大了。通过努力付出,我终于达成了我的愿望,成为了一名航天设计师。此时,我们祖国已经十分强盛,建造了数十个空间站,发射了上百颗卫星。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已经探索结束了整个太阳系的星球,正在把目光转到彗星上。
地球的水从哪里来的?是覆盖着冰的彗星撞击地球把水带过来的。水孕育了万物,那么彗星就是带来生命的一种传递工具。那彗星上的冰从哪里来的?冰里面是否原先就存在生命体?一切无法知晓,只有通过实际的探查才能确定。
于是,我被光荣地任命为本次探测彗星计划的飞船设计师,而且可以乘坐这艘飞船登陆彗星。我先拟定出飞船的大致模样,由于彗星没有大气,我便以同样没有大气的水星作比较,再在“水星”号探测飞船身上作出改动,成了!一个长200米,宽25米,高30米的探测飞行器便做成了,我给他命名为“觅水号”。
短短二十天,“觅水号”就制作完成了,配备了全世界最精良的仪器,比如光速推进器、全方位雷达、太空逃生舱等等。搭载“觅水号”的是长征十六,达到超光速的水平,而且成功率也是极高的。火箭升天了,只用了二十点六秒就到达了预计彗星出现的位置。“觅水号”脱离长征十六,放下降落架,精准地落到彗星上。
我穿着轻便的宇航服,轻松自如地下了飞船。这是块饱经沧桑的彗星,坑坑洼洼的表面上,大部分覆盖着釉色的冰层。我脚一跺,冰就剥落下来了。奇怪?这冰的密度怎么这么小?我满脑子都是疑问。我把冰的样本带回“觅水号”,用超级显微镜查看,天啊!冰里面有个极细小的空洞,而空洞里竟然有许多细小的生命体!
这些生命从哪里来?是原本就在冰层里的吗?那又是怎样诞生的?难道宇宙中还有其他有生命的星球?我不断思索着,我意识到这是个重大发现,关系到人类起源!我恨不得现在就动身飞回地球,把这件事告诉我的祖国。可是说不定只有这颗彗星上有生命呢?必须得把我这次机会!我给祖国发条简讯,然后计算出这颗彗星的出生点。
二十分钟后,我们来到了彗星的出发地,眼前是一个巨大的星球,它由白、绿、蓝三色组成,电脑分析后,发现它的生命体数量竟比地球还多!我激动地操纵飞船着陆
11.女性,不寻常的飞天梦 篇十一
女性首次进入太空50多年来,不仅有着极大的社会意义,而且从太空探索的角度也有独特的优势。研究表明,与男性航天员相比女性航天员在生理构造和心理素质方面具有优势,对失重等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持久,耐寂寞能力更强,心理素质稳定。而在承担任务上,女航天员的加入能给乘组带来活力——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且在某些方面更敏锐、细腻、周全。
在世界载人航天早期对女性飞天并不看好。美国早在1960年就选拔出13名女航天员,就因为怕她们执行任务失败和怕影响男航天员的训练而在1963年停止相关项目。捷列什科娃执行的首次女性飞天任务,可以说也只是苏联与美国竞争的产物。据太空网编辑和太空探索史专家罗伯特·珀尔曼统计,迄今为止已经有535人进入太空,其中女性只有57人。人类半个多世纪的飞天之路,女性走得极不平坦!
一、捷列什科娃,人类第一飞天女
1961年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上演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太空飞行,就在人们热烈庆贺人类的这一重大突破之际,女性何时也能飞上太空这一话题也开始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两年后,这一伟大而光荣的任务落在了一位名叫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的苏联女性身上。
1963年6月16日,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6号飞船升空,成为人类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性。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一位独立驾驶飞船完成太空飞行的女性。在近3天绕地球48圈的太空飞行中,捷列什科娃的无线电呼号是“海鸥”,因此此次飞行又称为“海鸥的飞行”。
捷列什科娃完成了女性首次飞天的壮举,也因此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焦点人物。她两次荣获列宁勋章、还荣获了联合国和平金奖以及世界许多国家授予的高级奖章,是世界上十几个城市的荣誉市民,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目前捷列什科娃还在积极地从事社会活动,关注太空探索。
在捷列什科娃重返地球后,美国《生活》杂志曾用“她打破了性别障碍”这样的话赞颂此次太空飞行,将她描述为“俄国太空探索壮举中一位金发碧眼的新明星”。
链接:细述捷列什科娃鲜为人知的故事
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1937年3月6日出生于苏联雅罗斯拉夫尔州附近的图塔耶夫地区。她的父亲是一名拖拉机司机,母亲在一家纺织厂工作。捷列什科娃年青时对跳伞非常感兴趣,开始在雅罗斯拉夫尔航空俱乐部(是支援苏联空军的志愿者团体,准军事单位)学习跳伞。1959年5月22日,她完成了人生的第一跳,此后她主持成立了棉纺厂工人跳伞俱乐部,自任负责人。入选航天员时,她正在一家当地工厂做纺织工人。
尤里·加加林实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后,苏联政府提出挑选女航天员,以确保进入太空的第一名女性是苏联公民。1962年2月16日,5名妇女从400多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并加入航天员队伍,她们是库兹涅佐娃、索洛维约娃、尤尔金娜、波诺玛廖娃以及捷列什科娃。5名女航天员学员进行了几个月培训,包括失重飞行、隔离试验、离心机试验、在喷气飞机上进行跳伞和飞行员培训。1962年11月,4名候选人完成基础训练,经考试合格后于1962年12月1日调入航天员大队第1分队,被授予苏联空军少尉军衔。
起初计划由两名女性各自驾驶一艘“东方”号飞船于1963年3至4月执行联合飞行任务,并确定捷列什科娃、索洛维约娃和波诺玛廖娃三人为候选人。计划由捷列什科娃首飞驾驶“东方-5”,与波诺玛廖娃随后驾驶的“东方-6”在太空进行联合飞行。1963年3月计划改为1963年6月一名男航天员驾驶“东方-5”,一名女航天员驾驶“东方-6”执行联合飞行任务,苏联航天当局提名捷列什科娃执行此次联合飞行。
“海鸥的飞行”
6月14日捷列什科娃观看了“东方-5”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发射。1963年6月16日清晨捷列什科娃和她的备份索洛维约娃身着航天服,一起乘车前往发射台。完成通信和生命保障系统的检查后捷列什科娃进入飞船。经过两小时的倒计时准备,捷列什科娃驾驶“东方-6”飞船成功发射升空,1小时后与贝科夫斯基驾驶的“东方-5”靠近并彼此直接通信联络(最近时距离4.5千米)。此次联合飞行是人类实现第二次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在太空飞行。随着电台呼叫“柴卡”(“海鸥”,这是捷列什科娃的呼号),捷列什科娃成为太空飞行的第一名女性,当时她年仅26岁。整个苏联的电视播放着捷列什科娃的图像,广播里播放着她与赫鲁晓夫的通话。她记录了飞行日志,实施各种实验并收集航天飞行对身体影响的数据。她拍摄的地球和地平线的照片后来被用于识别大气层的悬浮尘粒。她的任务持续了2天23小时12分钟,绕地球飞行48周。此次飞行时间超过了此前所有美国“水星”航天员飞行时间的总和。
二、女性飞天的楷模们
继捷列什科娃之后第二个进入太空的女性也是苏联人,她的名字叫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是苏联一位空军元帅的女儿。在成为航天员前,她是航空领域里一个很有名望的试飞员,打破过妇女动力飞行速度的纪录,赢得过世界妇女特技飞行的冠军。
1982年8月19日,萨维茨卡娅与两名男航天员一起乘坐“联盟”T-7号飞船飞向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二位女航天员。当飞船与正在轨道运行的“礼炮”7号轨道站对接后,航天员们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1984年7月17日萨维茨卡娅第二次上天,此行的目的是到“礼炮”7号轨道站舱外进行试验性焊接工艺操作。她勇敢地走出飞船,在三个半小时里先后完成了电焊、切割和喷涂等作业,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进入太空并从事舱外太空作业的女性。这一事实证明女性不仅能够胜任太空飞行,而且能够和男航天员一样完成更为复杂的舱外作业。
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女性也实现了久违的飞天梦,为美国女性赢得这一荣誉的是萨莉·赖德。1977年NASA航天员选拔首次开放平民与女性参加,赖德前往应征并被录取。1983年她参与执行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任务,成为美国首位女航天员。而不幸的是,赖德已于2012年7月23日因胰脏癌过世,享年61岁。endprint
赖德实现美国女性的飞天梦,彻底扭转了美国女性航天员探索太空的颓势并从此有了跨越式的增长,女航天员探索太空成为一种常态。截至2014年6月,共有535人上演太空飞行,其中女性占了57人。在这些勇敢的女性中,英国、法国和韩国各有1人,加拿大、中国和日本各2人,苏联/俄罗斯共3人,而美国有45人之多。虽然相比较于535名飞天的航天员女性数量确实太少,但她们同样为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50多年的飞天路,见证她们的艰辛与辉煌!
链接:女航天员创造的太空记录
在世界航天史上虽然女航天员占的比例较少,但她们每一次执行太空任务都是世人关注的焦点,也一次又一次创造太空奇迹。除了上述的几位女航天员外,还有以下一些代表性的女航天员。
第一位女航天飞机机长名叫艾琳·科林斯,1999年7月23日至27日她执行了STS-93任务。2005年7月26日发射的STS-114任务中,她担任指令长。
单次舱外活动持续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是美国的赫尔姆斯,她与一名男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历时8小时56分,这也是目前的世界纪录。
国际空间站长期考察组的第一位女航天员名叫苏珊·海尔姆斯,属于第2长期考察组,任务的时间是2001年3月至2001年8月。2008年4月,第16长期考察组的佩吉·惠特森成为国际空间站首位女指令长,共在空间站上逗留6个月。苏尼塔·威廉斯是空间站第33长期考察组指令长,她以近195天的单次太空飞行时间创造目前女航天员在轨最长纪录,即成为单次飞行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
世界上第一位黑人女航天员是美国人,名叫梅·杰米森,她1987年6月入选NASA。
三、半个世纪以来的漫漫太空路
关于美国女性取得的傲人成绩,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尼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国际太空计划展馆负责人凯西·刘易斯表示:“很多界限都已被打破,我们有女指令长和女驾驶员,我们可以组建一支全部由女性组成的团队,她们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使命,我认为美国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在捷列什科娃飞天20几年后,NASA已经将40多名女航天员送入太空。刘易斯表示:“捷列什科娃的太空飞行对NASA触动很大,对其他所有人也是如此。为了让一项太空探索计划具有可持续性,他们不能将其变成一项只面向高水平试飞员和少数精挑细选的科学家的计划。在航天员人选的问题上,他们必须将其视为一项更实际的日常工作。”
然而女性飞天,开始并不顺利。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共有13名女飞行员被选中参加空军的一项试验计划,地点在新墨西哥州的拉芙莱斯诊所。她们都通过了“水星”7号任务的身体和心理测试。按照计划她们将在佛罗里达州的一个海军设施接受进一步测试。完成测试后她们便有可能参加NASA的航天员训练计划。在测试开始前几天她们接到NASA发来的电报,不允许她们使用这座海军设施。随后这些女飞行员前往华盛顿恳求继续这项计划。在随后举行的听证会上,无论是NASA的管理层还是男航天员都认为让女性参加太空计划将损害太空任务的未来。
上世纪60年代约翰·格伦在向众议院科学与航天学委员会附属委员会作证时说:“男性上战场参加战斗,他们驾驶飞机回来后能够帮助设计、制造和测试飞机。女性不属于这个领域,这是我们的社会现实。我们可能不需要女性参加。”在整个“阿波罗”号任务时期,女性参与太空计划一直是一个不受人欢迎的想法。直到20年后美国才迎来首位飞天女航天员萨莉·赖德。赖德在美国成就学院接受一次采访时说:“在约翰逊航天中心的大约4000名技术员工中,我估计只有4名女性。这一定给你这样一种感觉,这是属于男性的文化。”
四、探索太空,男女实现真正平等
NASA目前有12名现役女航天员,她们面临的竞争非常残酷。过去50多年时间里,苏联/俄罗斯共培训了19名女航天员,最后送入太空的只有3人。赖德在30年前上演的历史性太空飞行标志着NASA对待女航天员态度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一次飞行任务之后至今美国共有45名女航天员飞入太空。现在仍有更多的女航天员接受任务培训,包括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的任务。未来女航天员还将获得探索小行星或者火星的机会。最近NASA公布了8名新一批航天员名单,其中4人为女性,这份名单标志着NASA在挑选航天员方面第一次做到了男性与女性数量上的平等。世界各地的主流媒体对这种男女平等的做法给予很高评价。■
12.中国的飞天梦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一、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作为高校《中国
近现代史纲要》教师群体的理想信念, 自觉将贯彻、落实中国梦作为授课的主线和主旋律。
2012年,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里, “道路”、“理论”、“制度”,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一体三面, 它们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的,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成为“道路”、“制度”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不断艰辛探索, 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言语当中, 透射出对“中国道路”的强烈自信。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讲述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就讲述的主流和本质来说, 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奋斗的历史。换言之, 该课程从授课逻辑上是说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在于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 如果没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 那么, 我们是难以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以及建国后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 将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为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群体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深信不疑的执著, 在课堂授课中贯彻、宣传“中国梦”这一历史发展大势。
二、以“中国梦”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的价值引导方向, 汇聚起青年学生精神世界磅礴的正能量。
中国梦的核心要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中国梦。纵观中国近现代史, 尤其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 我们不难发现, 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进行了伟大的艰苦的斗争,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 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 把一个落后的旧中国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实际上, 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历史, 就是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它深刻说明了民族复兴的过程是探索和坚持正确发展道路的过程, 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实现中国梦展示的光明前景, 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寻梦圆梦的必由之路。为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一定以史实为依据, 通过鲜活、生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专题, 指出中国梦是一个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 一个既科学崇高又喜闻乐见的理想, 让生活目标更加亲和、更加清晰、更加具体, 只要百姓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 将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党的施政理念有机地融为一体, 就能产生强大的历史合力, 从而实现个人梦、国家梦和民族梦的有机统一。
中国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 是因为它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美好前景, 而且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 体现了国家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完美融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充分展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近百年以来, 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顽强, 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不亡。同时, 以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在探索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上都表现了伟大的创新精神。而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进行的每一次斗争, 亦无不体现着这种时代精神。因此, 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专题教学, 可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增强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 打牢实现中国梦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以“中国梦”通俗易懂的解读为宣传手段, 通过转化中国近现代史教材的书面语言,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符号, 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精神熔铸其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中一些事件、意义比较抽象、深奥, 学生感觉难于理解, 这些教学难点需要教师将书面语言转化为通俗化语言。一方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展的专题教授, 是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起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题, 有针对性地解析相关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另一方面对庞杂的教材内容进行详略得当的处理, 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 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线索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深刻认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规律。即通过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 以理服人, 使大众听得进去, 最后才能产生实际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解读, 把理论性与群众性、可读性结合起来, 做到深入浅出, 这给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青年授课教师以极大启发, 使之在专题教学中更要注意把阐述理论知识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 就可以使理论知识增添感情的色彩, 从而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更好地理解、掌握基本知识点, 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让他们听得明明白白, 感觉真真切切, 做到真学、真懂和真用;同时又能高屋建瓴, 总揽全局, 在浩瀚的中国近现代史中领略“中国梦”形成、发展和逐步实现的大势。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内涵、实质、实现路径, 为解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当前专题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为其更深层次的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 即青年教师应树立“三个自信”, 贯彻、落实中国梦作为授课的主线和主旋律, 同时借助于通俗易懂的宣传手段, 以中国梦汇聚起青年学生精神世界的正能量。
关键词:专题教学,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云山.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J].党建, 2013, 6.
[2]朱春奎.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人民论坛, 2013, 13.
【中国的飞天梦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感兴趣的事――我的飞天梦 [六年级]作文10-02
《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案08-22
每个民族都有一个飞天梦09-17
飞天畅想教学设计08-05
雄伟的飞天广场六年级作文07-01
飞天凌空读后感11-03
飞天观后感400字07-29
神九飞天读后感600字06-29
我的中国梦演讲稿:中国梦编织你的辉煌梦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