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软件企业战略规划(精选11篇)
1.测试软件企业战略规划 篇一
往往一个产品里,不是简简单单做开发和测试这么单一,通常,同时会有几个任务,例如,已经上线的版本的维护性测试,新开发功能的测试,差异化版本的测试等等。
这时,就要求测试经理规划好整个产品的测试工作。做测试规划注意这些点:
1. 总体规划
a)项目测试工作规划主要考虑的因素:任务,人员,环境,时间
b)先做分析:确定有哪些任务,在哪些时间点完成,任务的优先级
c)确定需要的资源:人,环境
d)合理安排人员负责任务,配置对应的资源
2. 对每一个任务,确定具体工作策略方法
a)测试目标,范围,方法,测试类型等等。
3. 测试规划在实际中需要调整;
a)问题是:我怎么来知道现在要不要加人减人,要不要延期,要不要加钱,如果不需要,那什么时候应该做这些事情。
b)随时关注项目的进展和变化。
c)分析项目的变化对测试的影响。
d)提前考虑到这些变化对测试工作的影响,分析这些风险并想办法规避
4. 规划时和项目经理充分沟通;
5. 规划时,和有经验的测试管理者交流;
6. 规划完成后,进行评审;
2.测试软件企业战略规划 篇二
关键词:软件开发,测试,应用,分析
1 引言
随着能源化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长足进展,基于企业的软件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几乎所有的商业软件产品都需要订制才可以在能源化工企业使用,这些平台要么是通过其他行业的应用平台经过二次开发改造而来,要么是通过全新的开发。在这样的开发的过程中,软件的测试环节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2 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的管理,需要充分了解各种测试的种类,以及测试方法的运用,保证各种测试方法在软件的测试过程中都得到充分的运用。检验软件质量依赖于测试工作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这就要执行各种各样的测试。测试工作的完善程度依赖于完整的测试计划的制定,它是测试工作中的指导文件。制定一个完整的测试计划并得到整个开发组的审核通过,是测试团队在项目计划阶段的关键性工作之一。表1是常见软件测试的类型和描述。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建立本地化的测试环境,结合以上测试方法,形成本地的内部测试方法。现以某集团办公自动化系统,阐述基于能源化工企业的软件测试管理的过程。
办公自动化系统属于办公自动化的通用软件,是由集团公司与外单位合作开发完成,我方在开发过程中负责测试和应用推广,该软件服务的对象是该集团及其下属机构的广大员工,主要作用是让该企业的员工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获得与其日常工作相关的信息,使每个员工的工作融入到企业的整体行为中去,最终使整个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协调地运行,达到无纸化办公的工作模式。针对软件的特点,采取如下措施对软件测试。
(1)根据面向功能组件结构的不同测试,选取黑盒测试和灰盒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由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是外部人员完成的,对于软件测试方来说,只是通过方案设计等资料了解软件的设计理念,而最了解软件内部逻辑结构的是开发人员,所以白盒测试在这里并不适用。在阅读了办公自动化的软件开发资料后,这个软件对于测试人员来说,是一个半透明的箱子,对软件内部的逻辑和结构有所了解,可以着重对软件的功能组件的行为和结构进行测试。根据软件的需求及设计,了解每个软件单元或功能组件提供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利用黑盒测试验证输出的结果是否符合所设计的逻辑或提供的功能能够满足要求。
(2)根据面向验证符合设计标准的不同测试方法,选取功能、性能、使用界面、可用性、安全性的测试方法。面向验证符合设计标准的不同测试方法,有功能测试、性能测试、边界测试、使用界面测试、可用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和试用版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应使用大量表格作为检查表,以便于使测试的目的与结果一目了然。
表2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用户界面检查表。
目前,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在该集团内部使用最广泛的应用软件,基于使用范围广、使用人员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等多方面的考虑,测试重点放在软件的使用界面、可用性和安全性方面,同时要检查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界面的合理性、完整性及应付各种超出常规使用状态的能力。安全性主要衡量准则是检测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否有安全漏洞,能否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信性,系统遭受攻击时的应付能力等。在对系统进行测试时,将各种安全威胁和可能遭到攻击的系统薄弱点进行归纳,然后对软件进行攻击测试,试图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和漏洞。
(3)根据面向检验覆盖面的不同测试方法,选取单元、系统、压力、全程、自动化测试方法。
本软件是个功能复杂但操作简单的应用软件,有些功能无关联,有些功能耦合性强,需要完整测试用个功能点,并在产品投入使用前,将所有的测试再运行一遍,不做任何改动,任何的改动对于正在进行的测试都能造成失效。
3 结语
软件的测试工作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与编程开发具有同样重要性。任何成熟和完善的开发组首先要树立将软件测试与开发放在同等和并列的重视程度,而不是将测试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作为总体功能设计的一部分,从一开始就将软件测试设计在软件里,使得对软件的测试能够很方便地与开发同步进行。软件内部测试作为软件工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提高软件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不同形式的测试,对软件进行广泛的测试,提高内部测试强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解决,避免问题积累,可以防微杜渐,创造强壮的软件产品,争取市场,以质量取胜。
参考文献
[1]栾跃.软件开发项目管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斯里格(Michele Sliger),Stacia Broderick,李晓丽,李虎.软件项目管理与敏捷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肖来元,吴涛,陆永忠.软件管理与案例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测试软件企业战略规划 篇三
SQS Research公司的CEO David Cotterell表示,许多企业已经更加认识到良好软件测试的重要性,而且更多的企业正在设立开发团队之外的独立测试团队。“我们的最新调查显示,70%的企业认为拥有独立测试团队很重要,而去年我们调查时,只有55%的企业对这一观点表示支持。”
不过Cotterell表示,许多企业还是不愿投入足够的资源用于测试软件。“你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由于项目很晚才动工,于是企业就试图缩短软件测试的时间,不执行完整的测试流程,以求按时完工。”Cotterell说。
不过,随着法规遵从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对软件测试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调查显示,73%的公司一致认为,法规方面的变化在促使企业加强测试标准。”此外Cotterell指出,另一个日渐兴起的潮流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使用自动测试工具。68%的企业认为,自动工具确实能带来投资回报。他说:“如今的企业在日益接受自动工具,自动测试工具的采用率在一年内翻了一番——将来这个数字肯定还会上升。”
4.软件测试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篇四
自身条件:初入行具备计算机专业学位或者一些手工测试经验的个人
具体工作:执行测试用例,记录bug,并回归测试,通过QTP等测试工具录制回归测试脚本,并执行回归测试脚本。
学习方向:开发测试脚本并且开始熟悉测试生存周期和测试技术。第二阶段:(测试工程师)程序分析员
自身条件:有1-2年的工作经验的测试工程师或者程序员。具有初步的自动化测试能力,完善自动化测试脚本。
具体工作:设计和编写测试用例,编写自动测试脚本程序且单人测试编程初期的领导工作。学习方向:拓展编程语言、操作系统、网络与数据库方面的技能。第三阶段:(高级测试工程师)程序分析员
自身条件:有3-4年经验的测试工程师或程序员。具有一定的行业业务知识,储备系统分析员的能力。
具体工作:帮助开发或维护测试或编程标准与过程,分析软件需求,获得测试需求。确定测试需求相应的测试方法,获得测试策略方案。参与同行的评审(软件需求,软件测试计划等),并为其它初级的测试工程师或程序员充当顾问。
学习方向:继续拓展编程语言、操作系统、网络与数据库方面的技能。第四阶段:测试组负责人
自身条件:有4-6年经验的测试工程师或程序员。具有丰富的行业业务知识,具有系统分析员的能力,专长性能测试。
具体工作:负责管理1~3名测试工程师或程序员。集中于技能方面,担负一些进度安排和工作规模/成本估算职责。分析性能瓶颈的原因,为开发团队提供bug解决策略。
学习方向:性能测试,测试技能
第五阶段:(资深安全或性能测试工程师)测试/编程高级负责人
自身条件:有6~10年经验的测试工程师或程序员。
具体工作:负责管理8~10名技术人员。性能测试整体方案设计,软件系统性能问题定位和性能优化,内存优化及分析数据溢出等,分析系统的安全漏洞等。负责进度安排、工作规模/成本估算、按进度表和预算目标交付产品。负责开发项目的技术方法。为一些用户提供支持与演示。
学习方向:开发一些特定领域的技术专长
第六阶段:测试/质量保证/开发(项目)、经理
自身条件:有10多年的工作经验。
具体工作:管理8名或更多的人员参加的1个或多个项目。负责这一领域(测试/质量保证/开发)内的整个开发生存周期业务。为一些用户提供交互和大量演示。负责项目成本、进度安排、计划和人员分工
第七阶段:(公司级质量总监)计划经理
自身条件:有15年以上开发与支持(测试/质量保证)活动方面的经验。
具体工作:管理从事若干项目的人员以及整个开发生存周期。负责把握项目方向与盈亏责任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的大事,下面我结合亲身经历,谈谈自己的观点:
step1:校园阶段(毕业前1年~1.5年)
很多人的 职业规划 是到了工作以后才开始进行的,其实,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凡是工作过的人,都有一个体会,就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会影响到5~10年的发展轨迹,甚至会对一生产生影响。因此,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作为起点,是必须要在校园内思考清楚的问题。
由于中国的教育基本是理论教育,大家在工作前的实践能力大多比较弱,固然有其不足,但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可塑性比较好。可塑性好代表了选择的余地可以很大,因此,大家在选择第一份工的时候,要充分结合自己的教育背景、个人能力、兴趣爱好、长期目标等等,作出理性的决策。
软件测试,特别是黑盒软件测试是一种入门起点较低、上手迅速、且发展空间比较大的职业,因此,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作为进入IT就业的初级岗位,是非常合适的。
校园阶段的规划,主要是选择大的入门方向,当然,此时也可以给自己一个长期的目标,但是不必规划过细,因为,在没有入行前,一切都还未知,把握好路线即可。
下文假设大家选择的是软件测试~~
step2:入门阶段(入行后3个月~1年)
对于刚刚入行的新人,这个时期是一个全面熟悉期,最能够学习到新的知识,也最有拼搏的热情和动力。建议大家可以借着这股冲劲,尽可能了解所在领域的全貌,了解各个主要分支的内容、特性、优势、局限性等等,并考察自己当前的工作环境,结合个人匹配程度和兴趣爱好,根据前述内容调整自己的规划。
对于测试行当而言,技术方面一般有几类:黑盒测试、白盒测试、自动化测试、测试工具、专用业务技能等;相关的管理方面一般有:测试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
面对上述形形色色的方向,建议大家可以都稍稍了解下内涵,然后确定1~2个,作为中长期的主攻方向,达此标准,基本已经实现了入门,至于能否进得厅堂,就要看后期的努力了。
step3:提高阶段(入门后3年~5年)
对于入门后选择管理还是选择技术,其实这种问题,是无可无不可的,关键是看对自己的长期的定位了。不过,我个人建议当前阶段还是技术为重吧。毕竟,在一个技术环境中,要做好管理,没有扎实的基础,也难服众嘛。
本阶段是人最容易懈怠的阶段。毕竟,刚刚入行的热忱早已被日复一日的繁复工作给冷却,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胜任本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绝不是问题。家庭、娱乐方面开始占据了业余生活的主流。可是,毕竟大家还很年轻,大多数人此时也不过20多岁,就此懈怠也是非常可怕的。因此,有规划的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在这个时候尤为关键。
提高是要提高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也没有必要很拼搏,此时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职位上的你,可以考虑进行细化自己的中期规划了。根据选定的方向,制定一个自我提升的计划,并定义好自我检查的里程碑(譬如:每个季度或半年算一个阶段),每天或者每周,有规律的学习一点即可。抱定一个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几年一大成不是问题。
我个人是反对急功近利的,倾向于稳打稳扎,这个阶段忌做“万金油”,而应努力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专家”。
对于选择做技术的人而言,这个阶段的达成标准,一般至少要能够熟悉你所选技术方向的大多数技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嘛,虽然把握全局的能力是必要的,但是作技术而言,倘若不能钻的很细很深,恐怕也很难以高手自居吧。
对于选择做管理的人而言,我个人倾向是:此阶段接触管理的理念,并可以介入管理,但是此阶段不宜全面进入管理(除非你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可以不去稳打稳扎)。学习管理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其实管理更多一种思维和做事的方式,这门学问很深入,也不像技术,会不会是那么的显著,因此,建议多看多学,取长补短,并努力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测试组长等,都是不错的含有技术特征的管理职位,此时的你应该能够胜任于此。
这个阶段的达成后,你也可以跻身老手行列,不必为求职犯愁,你应该可以很容易跳槽或时不时被猎头骚扰下,达成此阶段,你要做更深入的规划。
step4:升华阶段(老手后5年~10年)
此时的你,即将步入中年,不论是曾经专注技术还是偏爱管理的,都面临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你不可能像年轻人一样整天拼搏了,你需要稳定,因此,不能频繁的跳槽,建议考虑比较正规且有潜力的企业,要考虑给自己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
正因为有前期的细节的背景的支撑,此时,你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宏观把握能力。哪怕做技术的,也要考虑适当的转型管理(中国特色是:工程师很难超过35岁的,一般人到了30岁不是转管理就是转商务了)。当然,一般人是技术做得越好,管理的时候,越容易切中项目要害。但是,对于从技术上来的人,关键是要开始培养和人打交道的能力。此阶段的关键是,需要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具备协调并行事务的能力。
当然,纯管理和技术型管理还是有所区别的。对于纯管理的人,熟练应用管理的科学理念,形成自己的风格尤为重要。纯管理的测试经理人,不仅仅可以做好测试方面的管理,其实也可以做好项目甚至其他的管理。其实,不管管理的对象是什么,它们的管理理念还是相通的。从测试管理中摸索出来的很多经验,可以很好的推广于其他的管理领域。而对于技术型管理的人,主要是带好技术团队,同时,不断补充新的技术知识,跟紧技术潮流。此时的你,有强大的技术背景支撑,不需要过分钻研细节,只需洞察核心,合理安排好你的团队成员即可。
这个阶段,也可能少数的人会选择离开具体的企业,而开始从事测试咨询,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崭新开始,也必须有前期的积累方能胜任。
5.奇异软件企业战略规划 篇五
第一节:行业背景分析
贸易竞争日益激励,推动外贸企业信息化、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外贸软件也是加快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象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剧,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着空前激烈的贸易竞争,不但要求中国外贸企业在短期内改进经营理念,更要求中国企业在短期内迅速改进经营管理手段。当前,外贸中小型企业是我们国家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处于国际商务往来最前沿,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将最直接、最迅猛。因此实现外贸企业信息化、增强企业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
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信息管理系统在外贸企业也和其他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外贸专业电子商务人才能力的不断提高,为我国外贸领域的应用和发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全国拥有几百万家的外贸相关的企业,就福建省而言,就有几十万家的外贸相关的公司,而所有的企业中,中小型,或者说作坊型企业占据的80%~90%以的上的比例,而且在这些企业中,大多数企业的决策都不愿意花大价格去购买相关的软件,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第二节:企业基本信息
奇异外贸软件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外贸企业管理软件的开发,拥有丰富的外贸行业知识,有多年的外贸管理软件开发经验。
奇异软件不仅拥有中国软件行业先进的研发技术和管理服务理念,本土化的管理和研发团队也具备了对国内外贸企业业务需求的敏锐洞察力。
奇异软件对原有的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成功完成针对外贸行业管理软件的产品线整合,其中包括外贸通邮件管理系统、外贸通CRM管理系统、外贸通ERP管理系统等外贸行业相关的系列产品。其中公司现有的主打产品外贸通邮件管理系统和外贸通CRM管理系统已经成为行业中技术最领先、销售范围最广、市场覆盖率最高相关专业产品,几百家成功用户是产品品质的最好证明。
第三节:产品规划
奇异软件主要将市场定位在中小型外贸企业。
(1)、以服装,鞋帽生产等业务量大的企业
(2)以流通型、销售公司、办事处其他外贸企业
(3)以集群业务,市场推广等大型客户型企业
(4)其它类型的企业
奇异软件对原有的系统进行了全新的升级,成功完成针对外贸行业管理软件的产品线整合,其中包括外贸通邮件管理系统、外贸通CRM管理系统、外贸通ERP管理系统、外贸单证系统等外贸行业相关的系列产品。公司所有的产品能随意组合,也能单独使用,功能模块化,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订制适合自己的软件。
目前公司规模较小,运营成本低。因此,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我们更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公司两位顶级技术总监,四位高级工程师及多名软件工程师。提供24小时服务响应,购买软件提供免费订做设计软件服务,全国未有先例,半年免费使用是其质量、技术、服务过硬的最好证明。
第四节:盈利规划
本公司产品采用按年和一次性购买方式,而主打按年付费方式,因此第一季度购买本公司软件的企业在第四季度便可能续费,客户在二次续费时享受6-7.5折优惠,估计续费收入能再11~15万之间。第一年销售任务
第一季(1~3月):3000元/天,90000元/月,总27万元
第二季(4~6月):4000元/天,120000元/月,总36万元
第三季(7~9月):4000元/天,120000元/月,总36万元
第四季(9~12月):5000元/天,150000元/月。总45万元
预计总收入144万元+11万元=155万元,净利润35万
第二年预计营业额500万,净利润200万元
第三年预计营业额1200万,净利润500万元
第五节:市场竞争
目前的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价格、软件功能、售后服务方面,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少软件企业都在用“不合格”的产品“欺骗”消费者,所以大到一些知名的软件公司,小到一些私人作坊,都在开发销售外贸软件,1.国内市场无序竞争
——国内市场及出口市场秩序混乱,竞争对手为争夺有限的市场竞相杀价销售;不少“私人作坊”都纷纷以低价格切入市场,给公司业务带来冲击。
2.国际经济衰退延长
——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收缩可能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如果世界经济趋向低迷,增长减缓,新的投资势必减少,对外贸软件的需求也将随之减少。
第一坚持现在依托的优势
该战略强调将企业的战略重点集中到一个相对狭窄的领域上,营造出差异于竞争对手的、对用户级有价值的竞争优势来。
第二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转化
企业在持续性发展上必须向多元化发展,建立生态型的企业模式。企业的思想就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富有远见和超群脱俗的经营理念;企业的个性不仅表现在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具有自己的特色,还表现在企业办事方式具有明显的特色;企业的适应力表现企业能自行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自我调节,适者生存;企业的进化力表现在天翔能不断学习,不断吐故纳新,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朝更高目标、向更高层次发展。生态型企业的构建不仅仅是奇异的一种战略实施的保证性对策,而其本身就是企业的重大战略之一。第三实现企业的强大
要实现企业的强大就必须进行软件技术的创新。对于高科技,特别是软件企业来说,技术永远是左右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IT产业过去几十年发展的历史来看能够长远发展壮大的企业都是较为注重技术创新,并且能在基础研究项目上进行投资。因此,如今的软件市场是技术主导或技术驱动的市场,谁能够取得技术上的优势,谁就能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和行业标准,谁就能再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占有先机。其次要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建立流程组织,把属于同一个完整业务单元的工作进行有机的串联起来,进行跨部门协作。并且制定一些业务流程图,以责任主体为主线,制定流程责任负责人,并且制定流程运行效果衡量指标。把流程运行结果与员工成绩进行挂钩,让员工能够用心经营流程。最后制定详细的方案对工作结果进行考核,并给予奖惩,这样,通过双管齐下使员工在工作中不会蛮目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来满足市场要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奇异公司规划了三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战略:
第六节: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要保持长盛不衰就必须造就高素质的、忠实的员工队伍。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大力鼓励他们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让员工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个人的理想得到很好的实现,个
人能力不断提高。在员工管理方面,对不同素质的员工进行规划,第一要建立一支有战略眼光,能驾驭全局,为企业领导带队的队伍。还要建立一支思想活跃,观念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人员队伍。第三建立一支善于现代经营管理手段的管理人员队伍。
在人才选择上,实行竞争上岗制度,让绝大部分岗位通过公开竞争上岗来选用人才,再通过考核制度来对在岗员工进行考评。
坚持终身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相结合。帮助员工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水平。同时,建立业余学历教育制度,要求员工在原有的基础不断提高自己学历层次。
第七节:企业运营战略
(1)通过代理经营方式,针对不同市场环境,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迅速切入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2)建立自己的网络营销网站,开展网络营销服务。
6.测试软件企业战略规划 篇六
作者:网络转载 发表于:[ 2011-11-21 13:19:48 ]有个测试同仁让我帮她看看她的简历,看完简历后我的直觉就是“这位测试同仁两年的测试白干了”。简历是一块敲门石,但这块敲门石是什么材质的,恐怕人见人智,然而什么样的简历才能是一块金质敲门石呢,下面是我的一个些个人见解,希望能给正在或正准备寻找更好发展机会的测试同仁们有所帮助。
针对在测试行业中已经有所感悟的人-凸现项目经验优势:在公司允许的范围内,把你参与的项目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比如你参与的项目的体系结构,实现技术等等。这些东西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你对测试项目了解的程度,熟知程度,从而也能体现出你的经验到底有哪些。比如,我们可以在我们的项目介绍中告诉对方我们采用的4层架构:数据库,中间件,webservice,客户端,采用的c/s模式等等,如果你觉得可以,我们列举我们的数据库采用的是什么,中间件采用的是什么等等,在简单描述了项目之后,你可以非常坦诚的告诉你所求职的公司,在这个项目中你主要负责的部分,比如主要负责哪个层次的测试,主要负责的是测试执行还是测试设计等等。
对测试能力的描述。这一块很多人喜欢一概罗列,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个大忌。一概罗列通常并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能力,有些人走得是测试管理路线,他擅长的一定是流程流程方面的掌控能力,有些人是走性能测试路线,他擅长的一定是具体的某个或者某些工具的使用。千万不要把自己描述成一个无所不能的,这在我看来,往往是一个无所特长的人。
如果可以,请加入一些测试方面的独特见地。我非常不喜欢的就是一旦问什么,都是书上的一套东西搬出来了,其实书本与现实有时有很大的差别,适时的表现出自己的独特见地,能证明你是一个活学活用的人,这样的人在任何一个单位都非常的吃香。
针对测试新人,切记“诚实的原则”:有些人可能没有吸引人眼球的学历,毕业院校,但请你大方的写出来,大胆的告诉你求职的公司,只有你认可自己,才能希望别人认可你,如果你加入这家公司,你也可以硬气的工作。学历,毕业院校可能成为你面试过程中的一点障碍,可是学历,毕业院校只能证明你的过去,并不能代表你的未来。现在大部分公司更认可一个人的能力,学历,毕业院校只是你一点出彩的地方而已。
7.测试软件企业战略规划 篇七
1 企业复杂业务模式概述
戚所公司属于离散型制造企业, 其产品主要为应用于轨道交通、汽车、新型能源等行业的关键零部件, 企业生产的现状和特点主要有:
(1) 变批量生产占主导地位。为适应市场竞争和用户个性化需求, 企业的生产过程需要根据订单变化随时进行调整, 以满足柔性化生产的需要[1];
(2) 工期变更频繁, 生产线不断调整。由于受订单变化的影响, 需要对批次任务的生产时间及相应的加工设备进行适当调整[1];
(3) 产品结构复杂, 零部件多且外协加工、自制兼有, 生产计划的计算和安排非常复杂, 突发状况较多, 经营者的管理方式复杂;
(4) 数据采集点多且分布于不同部门, 数据收集维护工作量大;
(5) 产品设计不断修正, 工艺变动频繁。具有批量生产和研制相结合的生产特点, 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工艺不断完善的过程[1]。
以上特点使戚所公司在生产环节的信息采集、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质量追踪等方面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大大增加, 导致公司各个层面的管理模式复杂化。一般的管理系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会大大简化管理模型, 使得各种管理问题的解决处于一种相对理想的环境中。但事实上, 这种看似稳定实则偏离公司实际运营环境的管理系统大都丧失了准确、快速响应管理扰动的能力, 弱化了管理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
2 复杂业务模式下的质量管理需求
质量管理是企业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项目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优化流程, 实现质量信息的快速传递、快速响应与科学分析, 为各级管理人员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其目标是建立过程质量预警和预先控制机制, 快速、全面收集并整合各方面质量信息、动态, 掌握运行状况, 暴露潜在质量问题, 提高问题处理效率, 促进持续改进和知识共享, 为准确高效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在质量管理方式上取得突破, 逐步实现全面信息化质量管理。
项目范围包括原材料及过程产品试验检测、质量改进、质量经验库、质量专检、齿轮部质量管理、监控等6个业务模块, 各业务模块具有以下特征和要求:系统使用范围广, 信息独立、安全性强, 模块流程可定制, 操作界面准确、简单, 数据可批量导入, 表格专业化、字段人性化, 可导出不可修改的权威报告。
3 应用软件搭建策略
企业复杂业务模式下的信息化项目特点:①需求功能复杂, 无法一开始就明确;开发周期长, 中途需求经常发生变化;②存在诸多风险因素, 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产品的质量, 所以必须进行风险管理。
3.1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选择
所谓的软件生命周期 (Life Cycle) 包含了6个基本步骤:①制定计划;②需求分析;③设计;④程序编码;⑤测试;⑥运行维护。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从一个特定角度提出的对软件过程的简化描述, 描述从软件需求定义直至软件经使用后废弃为止, 跨越整个生存期的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所实施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同时描述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产生的软件工件 (artifact) , 明确活动的执行角色等[2]。
本次项目实施中选择了不要求预先完备定义需求、支持用户参与、支持需求的渐进式完善和确认、能够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原型方法, 并将螺旋模型引入整个开发过程, 该模型在每个阶段之前及经常发生的循环之前都必须首先进行风险评估。
3.1.1 原型方法
图1所示是模拟最终产品的原始模型, 在获得公司的业务基本需求后, 通过快速分析构造出一个小型的软件系统原型, 满足用户的基本要求。用户通过使用原型系统, 提出修改意见, 从而减少用户与开发人员对系统需求的误解, 使需求尽可能准确。
针对戚所公司质量管理的复杂且需求模糊、用户和开发者缺乏相关经验的现状, 需要先清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要求, 确定期望值, 然后探讨多种方案的可行性。在大规模开发和实现之前, 考核技术方案是否合适、分析和设计的规格说明是否可靠, 并在构造系统的过程中适应需求的变化, 通过不断改进原型, 逐步使系统越来越符合企业的业务需求。
3.1.2 螺旋模型
原型方法存在如下缺陷:文档容易被忽略, 建立原型的许多工作都是徒劳的, 项目难以规划和管理等, 故而在将原型逐步进化成最终系统的过程中引入了螺旋模型 (见图2) 。该模型于1988年由Boehm提出, 主要针对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 其最大特点就是引入了明确的风险管理。
通过螺旋模型为项目进行的工作有:
(1) 制定计划:确定项目目标;明确对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产品的约束;制定详细的项目管理计划;根据当前的需求和风险因素, 制定实施方案, 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选定一个实施方案, 并对其进行规划。
(2) 风险分析:明确每一个项目风险, 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频率、损害程度, 并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来规避这些风险。
(3) 实施工程:针对每一个开发阶段的任务要求执行本开发阶段的活动。
(4) 用户评估:用户使用原型, 反馈修改意见;根据用户的反馈, 对产品及其开发过程进行评审, 决定是否进入螺旋线的下一个回路 [2]。
利用原型方法与螺旋模型相结合的方式, 在开发完成的最初原型系统的基础上, 通过主要业务人员和用户对系统试用时的理解和问题发现, 开发人员根据公司各业务层面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反复的调研、整理、理解、实现、测试和修改等螺旋式动作, 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1~2个月的内测, 1~2周的关键用户培训和小范围试用, 2~3周的大范围培训和大范围推广使用, 整个过程项目组成员全程跟踪改进, 使系统逐渐趋于平稳, 用户自发使用, 数据稳定地进入系统。
3.2 人员配置
由于质量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 因此需要用户和主要业务人员的协助。邀请主要业务人员和主要用户参与到项目中是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较好的策略, 用户和业务人员是应用软件目前和未来的需求提供者, 对项目成败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OOA) 的过程是从理解系统将被使用的方式开始的。在需求诱导时, 需要从用户的观点对系统建模, 需要项目组和用户共同确定使用场景并定义系统的功能和运行需求;需要用户提供清楚而无异议的终端用户和系统如何交互的描述;需要用户提供确认测试的基础。在本项目中, 主要用户和业务人员都是项目组的重要成员。
软件开发者需要对用户进行需求诱导, 建立领域分析模型;需要将分析模型变换为设计模型, 建立软件的构造蓝图;需要完成编码和测试。由于应用软件具有行业背景, 在建立分析模型时需要从各种渠道了解行业知识。在进行测试时需要用户提供的具有行业特点的真实的测试数据。开发人员需要随时向用户和业务人员请教, 并扩大问题讨论的范围。
选用合适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和选择正确的人员加入项目团队是项目实施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4 结束语
戚所公司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实施过程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的一次管理模式的变革探索过程, 也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为企业打造符合企业运营特征、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信息化平台的有效尝试。通过质量信息平台建设, 获得了诸多有益的经验, 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推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挑战巨大;②基础数据的采集、标准化是对企业复杂业务的信息化建设最大的挑战;③领导的重视、思路、勇气和全程参与是项目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④对系统各功能模块进行反复测试和灾难性测试非常重要, 可以保证系统在日常使用中的稳定性;⑤前期的调研最重要, 调研一定要搞清各表单之间的数据关系, 为保证调研结果的可靠, 每张表单都需要签字确认;⑥前期的内测环节至关重要。全定制的软件更贴近实际操作者使用习惯, 因此, 在现场实施中, 一定要遵循稳步扩大、分层推进的规律, 小范围使用, 树立良好使用的典型, 培养用户群体。
质量信息平台目前已成功上线。该系统运行平稳、界面友好、可扩展性强, 满足了戚所公司质量管理的工作需要, 简化了工作程序, 明确和规范了质量管理的工作流程。经过一年多的数据积累, 目前系统已有了深厚的数据基础, 可为下一步的数据统计分析、高层的决策提供权威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张蕾, 何卫平, 蔺小军.复杂作业模式下车间生产调度的建模与优化[J].航空制造技术.2011 (6) :75-80.
8.软件测试是提高软件质量的保证 篇八
【关键词】错误 测试 目的 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软件对于人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软件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小的软件故障就有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大损失。
现在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正是软件错误导致了软件开发在成本、进度和质量的失控。有错是软件的属性而且是无法改变的,因为软件是由人来完成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避免错误的产生和消除已经产生的错误,使软件中的错误密度达到尽可能低的程度。“软件测试”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隐藏在软件中的错误可以依靠“软件测试”来揭示,软件中的错误密度也可以通过“软件测试”来进行估计。“软件测试”是信息技术的重要方面,是保证软件达到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关键元素。
一、软件测试的目的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和编码各阶段产品的最终检查,是为了保证软件开发产品的正确性、完全性和一致性,从而检测软件错误、修正软件错误的过程。
谈到软件测试,许多人都会引用Glenford J.Myers就软件测试目的提出的以下观点:
①测试是程序的执行过程,目的在于发现错误;② 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在于能发现至今未发现的错误;③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这是一种比较狭窄的观点。软件测试是以查找错误为中心,但发现错误并不是软件测试的惟一目的,查找不出错误的测试也不是没有价值的。
软件的测试,基于不同的立场,存在着完全不同的测试目的。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软件测试不是为了演示软件的正确功能,而是希望通过软件测试暴露软件中隐藏的错误和缺陷,以考虑是否可以接受该产品。从软件开发者的角度出发,应当从软件过程的角度来看软件测试。测试并不仅仅是为了要找出错误或缺陷,而是以查找错误为中心,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和错误在开发的哪一个阶段产生,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错误或缺陷的原因,可以立即在软件开发行动中对其进行改正,通过分析也能帮助推理出与所分析的错误或缺陷有关联的潜在错误或缺陷,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检测潜在错误或缺陷的方法,改善测试的有效性。最终表明软件产品中不存在错误的过程,验证该软件已正确地实现了用户的要求,确保软件的质量。
软件工程的总目标是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软件开发项目。对于软件不足的测试,势必使软件带着一些未揭露的隐藏错误投入运行,这将意味着软件具有一定的缺陷,软件产生的更大危险将要让用户承担。但是对软件进行完全测试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会受到软件开发过程中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影响。也有可能到了测试后期,即使找到了错误,然而修正错误需要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软件测试只能表明错误的存在,而不能表明错误不存在。可见,测试是为了使软件中蕴涵的缺陷低于某一特定值,使产出、投入比达到最大。
因此,测试的目的是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尽可能多地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检验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确保软件产品中的问题在分发之前被准确定位、改进生产过程,提高用户满意度。
二、软件测试的原则
根据软件测试的目的,软件测试的原则应该是:
(1)应当把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者的座右铭。坚持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的技术评审,这样才能在开发过程中尽早发现和预防错误,把出现的错误克服在早期,杜绝某些隐患,提高软件质量。
(2)测试用例应由测试输入数据和与之对应的预期输出结果这两部分组成。如果对测试输入数据没有给出预期的程序输出结果,那么就缺少了检验实测结果的基准,就有可能把一个似是而非的错误结果当成正确结果。
(3)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如果由别人来测试程序员编写的程序,可能会更客观,更有效,并更容易取得成功。
(4)制定严格的测试计划,并把测试时间安排的尽量宽松,不要希望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高水平的测试。
(5) 妥善保存一切测试过程文档,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测试的重现性往往要靠测试文档。
(6)回归测试的关联性一定要引起充分的注意,修改一個错误而引起更多的错误出现的现象并不少见。
三、软件测试的方法
软件测试方法包括静态测试、动态测试两种。其中,静态测试包括代码审查、静态分析。动态测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黑盒测试适用于单元测试到系统联试阶段,而白盒测试通常适用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及部分软件的配置项测试阶段。
1、静态测试
在静态测试中,代码审查的针对性强,一般情况下能发现70%-75%的特定问题,而且还能发现许多隐藏很深但非常致命的缺陷。但这种方式对资源的耗费很大,过分地依赖代码审查人员的素质和表现,对有些软件不适用;静态分析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分析全面、准确,包括分析理解、质量度量、规则检查等,但它存在适用性有限,许多分析结果需要人工给予进一步的分析和确认。
所以,应该将代码审查和静态分析两者结合,在静态测试中做到:
能用工具做的尽量用工具进行静态分析;
对部分静态分析结果通过代码审查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先静态分析,再代码审查;
利用静态分析结果作为引导,使代码审查工作更为有效。
2、动态测试
在动态测试中,黑盒测试直接面向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把被测程序看成一个黑盒,只考虑数据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结构和特征。测试者只是按照软件规格书内容导出测试数据,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寻找程序未按规格运行的情况。白盒测试直接针对软件内部的控制流和数据流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要求测试人员对软件源程序有较深入的了解,允许测试人员从程序的逻辑着手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和源代码,得出测试数据,但常常会忽略了软件规格书的要求。
所以,应该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两者结合,在动态测试中做到:
先黑盒,再白盒;
在软件各测试阶段都可以使用这样的测试策略。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应注重动态测试和静态测试的互补,将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相结合,先静态测试后动态测试,先静态分析再代码审查,先黑盒测试再白盒测试。
四、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保证的关系
软件测试能够提高软件质量,但与软件测试和软件质量保证二者之间既存在包含又存有交叉的关系。
软件测试能够找出软件缺陷,确保软件产品满足需求。但是测试不是质量保证,二者并不等同。测试可以查找错误并进行修改,从而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软件质量保证则是避免错误以求高质量,并且还有其他方面的措施以保证质量问题。
从共同点的角度看,软件测试和软件质量保证的目的都是尽力确保软件产品满足需求,从而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两个流程都是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正规的软件测试系统主要包括:制定测试计划、测试设计、实施测试、建立和更新测试文档。而软件质量保证的工作主要为:制定软件质量要求、组织正式审查、软件测试管理、对软件的变更进行控制、对软件质量进行度量、对软件质量情况及时记录和报告。软件质量保证的职能是向管理层提供正确的可行信息,从而促进和辅助设计流程的改进。软件质量保证的职能还包括监督测试流程,这样测试工作就可以被客观地审查和评估,同时也有助于测试流程的改进。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软件质量保证工作侧重对软件开发流程中的各个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杜绝软件缺陷的产生。而测试则是对已产生的软件缺陷进行修复。
五、结束语
在软件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对软件产品质量的度量、评估和保证,成了用户和软件开发企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完全的软件测试也是不现实的,它不能保证发现软件中的所有问题,它不能取代其它质量保证手段,而且,软件测试过分是一种浪费。在系统条件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允许下,软件测试只有经过有序地组织、管理,并在各个阶段的每一测试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测试原则、方法,才能做到测试最优,也即保证软件产品质量最优。
参考文献:
[1]刘琴等译 《软件测试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
[2]何国伟 王纬 等编 软件可靠性[M]. 湖南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1
[3] (美)Ron Patton 周予滨 姚静译《软件测试》[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
作者简介:
9.测试软件企业战略规划 篇九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是两种不同的测试方法,在整个的测试过程中两种方法都会用到,但以经验来看,在一个项目中测试工程师还是以黑盒测试为主,白盒测试为辅。对于有些人认为黑盒测试没有技术含量,这是完全错误的一种看法,好的黑盒测试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思维。
黑盒测试的特点:
1. 不基于对系统内部的设计和实现。
2. 用例设计基于功能的定义和需求说明书。
3. 关注于测试数据的选择和测试结果的分析。
常见的.黑盒测试有,功能测试、压力测试、易用性测试和性能测试等。
使用的测试方法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测试、错误测试、启发性测试等。
当然黑盒测试也存在一些弊端:
1. 对用例设计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包括数据的选择,对潜在错误的敏感性;
2. 对于内部实现的bug不容易发现;
3. 不能提供直观的测试覆盖率。
白盒测试的特点:
1. 需要了解系统的整体设计和实现;
2. 对源代码进行审查;
3. 在单元测试阶段发现大量的缺陷;
4. 关注于系统的控制流和数据流;常用的一些白盒测试方法有,独立路径测试、逻辑判断测试、数据结构测试、覆盖率测试等,
白盒测试的不足之处有:
1. 不能确保系统是否完全符合需求说明书;
2. 白盒测试的代价会大于黑盒测试;
3. 需要源代码首先完成才能进行测试;
10.软件测试小结 篇十
1.白盒测试需要了解其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白盒测试,也称之为结构测试和逻辑驱动测试。黑盒测试不需了解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征。主要着眼于程序外部的用户界面,关注软件的输入和输出,关注用户的需求,从用户的角度来验证软件的功能。黑盒测试也称之为功能测试和数据驱动测试。
2.黑盒测试技术主要有: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判定表方法、因果图法、错误推测法。
3.白盒测试主要技术有: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
4.测试用例的定义:测试用例就是一个文档,描述输入、动作、或者时间和一个期望的结果,其目的是确定应用程序的某个特性是否正常的工作。
软件测试的基本格式:软件测试用例的基本要素包括测试用例编号、测试标题、重要级别、测试输入、操作步骤、预期结果。{系统测试用例的编号这样定义规则: PROJECT1-ST-001,命名规则是项目名称+测试阶段类型(系统测试阶段)+编号。定义测试用例的优先级别,可以笼统的分为 “ 高 ” 和 “ 低 ” 两个级别。测试用例设计方法:(1)逐级细分法(2)输入域测试法(3)输出域分析法(4)正交试验设计法(5)业务流程分析法(6)状态迁移法(7)因果图法(8)判定表法(9)错误猜测法(10)等价类划分法(11)边界值分析法}。
5.Bug的描述:
① 和 bug 产生对应的软件版本。
② 开发的接口人员。
③ bug 的优先级。
④ bug 的严重程度。
⑤ bug 可能属于的模块,如果不能确认,可以用开发人员来判断。
⑥ bug 标题,需要清晰的描述现象。
⑦ bug 描述,需要尽量给出重新 bug 的步骤。
⑧ bug 附件中能给出相关的日志和截图。
6.软件测试环境的主要要素:配置测试环境是测试实施的一个重要阶段,测试环境适合与否会严重影响测试结果的重要性和真实性。一般来说,配置测试环境要满足五个基本元素:硬件、软件、网络环境、数据准备、测试工具。
7.测试环境的搭建:单机版测试环境搭建,b/s架构测试环境的搭建,c/s架构测试环境的搭建。
8.测试环境的管理:设置专门的测试环境管理员角色、明确测试环境管理所需的各种文档、测试环境访问权限的管理、测试环境的变更管理、测试环境的备份和恢复。
11.测试软件企业战略规划 篇十一
该四大工具是北航软件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制的软件测试、分析、管理工具,是提高软件测试质量的重要工具。其中,QESat/Java是一个软件分析与测试的支持工具,也是一个软件质量保证工具,同时还是一个Java程序的理解和维护工具,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确保软件质量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工具。
QESuite 是软件测试过程管理工具,是基于Domino协同工作平台上开发的数据库系统,具有强大的管理测试过程的功能。它支持测试大纲、测试用例的编辑、修改、运行和测试结果的记录、追踪功能,以及对软件问题的记录、分析、解决这一整套过程的追踪、管理功能。它提供了多种工作流程的控制,实现了多种方式的查询,具有强大的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的能力。
EPMS企事业过程建模系统以可视化过程建模语言VPML为基础,用于过程模型建造和过程模型模拟。它便于过程的设计、开发、优化和再生产。EPMS 具有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可在许多方面用于组织机构的计划与设计。
UML_Designer可视化建模系统,支持从系统需求、系统分析到系统设计的整个建模过程,提供UML图形的编辑和美化工具,保证得到语法正确、语义完整的UML图形模型,并提供包括文档管理和图形打印等辅助支持。
软件工具库是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国内外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的软件工程工具,为园区内外的软件企业提供软件工具检索、在线使用、下载、咨询和技术支持等服务。根据软件版权许可特点, 软件工具分为开放软件工具和授权软件工具,其中开放软件工具是经过验证的开放源码/免费软件工程工具,这些工具允许会员自由下载使用和散发;授权软件工具是由软件工具库建设单位统一购买的业界通用的价格昂贵的软件工具,不能自由下载和散发,企业需要以一定的方式使用。在此之前,软件工具库中共收集了166种开放软件工具和9种授权软件工具。 刚引进的北航软件测试工具经试用后可能以授权软件工具的方式,通过VPN给企业进行在线使用。
软件测试工具的引进,进一步扩充了“三库四平台”的资源,丰富了软件工具库的内容,为高质量的软件测试提供了更多保障,也为企业接触更多实时更新的软件工具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测试软件企业战略规划】推荐阅读:
软件测试期末总结07-20
软件测试的目的09-18
软件测试简历介绍11-02
软件测试的实施11-19
软件测试个人介绍范文07-10
软件测试的自我评价07-16
外文文献翻译软件测试08-13
手机软件测试经验总结08-19
软件测试应届生面试题07-20
软件测试培训教材下载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