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考研

2024-06-19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考研(精选8篇)

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考研 篇一

教育家培养对象个人教育思想汇报会团队成员交流

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曾几何时,在繁杂的事务管理中渐渐迷失了自我,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远离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就在我陷入空虚、迷惘与无助时,幸运的,我遇到了曹慧校长,在一次培训中,曹慧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她的个人成长之路,从平常到杰出,原来她也曾有过和我一样的矛盾与痛苦,那一刻,我的内心产生强烈共鸣,心中一股热血涌动,仿佛有一种热情被点燃。随后,我迫不及待地发了封邮件给曹校长,把我这些年的困惑、彷徨、苦闷也一并倾吐,没想到,曹校长很快就给我回信了,并且还约我下次见面细聊。一位特级教师对我如此的关注,我好开心,好激动!

一个暖暖的下午,我和曹校长相约在一个咖啡厅里,在真诚地思想交流碰撞中,曹校长告诉我:人要创造自己精神世界的生动的内部景观,人生要有一定的价值取向,要有生命的自觉,要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与曹校长的近距离接触,让我深刻感受到她内敛中的大气,柔和中的刚毅,随和里的智慧,质朴中的灵动。

2011年3月26日,我幸福地成为“曹慧教师工作室”的一员,幸运的成了她的一名徒弟,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机会观摩曹校长的课,领悟她的教育思想,她那“以教师为师,与学生同学”“生为爱己者学,师为赏己者教”“我们的学生没有不好,只有不同”的教育观,闪烁着朴素的教育思想,在我心中百转千回。让我深切感到:名师的内涵,不仅仅在于教学能力的高超、业务水平的杰出,更在于她良好的师德修养、优秀的人格魅力、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曹校长认为,教育即唤醒,并一直践行着“唤醒”教育的理念。她的“唤醒”教育,不仅唤醒了崇明小学师生生命成长的自觉,使刚刚创建的新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广受赞誉的当地名校,也唤醒了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

加入工作室后,如梦初醒的我开始了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逐渐展开一段追寻理想的旅程。于是,阅读成为我生命成长的一种常态,课堂实践有了自己的个性与思考,博客更成为我心灵栖息的家园,教学跋涉的驿站。在这个过程中,曹慧校长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帮助,她的工作室网站链接了我的博客,让更多的名师同行关注指导我的成长。在工作室活动中,创造机会让我执教观摩课,更难忘那年,我代表句容参加镇江市小学数学“新秀杯”赛课,曹校长和我一起做教具,双休日帮我落实试教班级,并带领工作室的成员一起听课给我指导,一位校长,一名特级教师,为我亲自做这些,我的内心充满着无比的感动与感激,有这样的一位导师,有这样一个团队,我很温暖,很幸福。那次比赛我也不负众望,获得一等奖。之后多次获市、大市级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课案也在《江苏教育》等重要刊物发表。我也从当时的句容市骨干教师成长为现在的镇江市骨干教师、镇江市学科带头人。

2013年初曹慧工作室成为镇江市名教师工作室,吸引了镇江市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加入。今年工作室成员陈敏获得了华东六省一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陈清老师获得江苏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团队中有5名成员和我一样,从县级骨干教师成长为镇江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是导师曹慧和她的名师工作室让我找到了心灵栖息的家园,精神快乐的途径,自我实现的方式,我被真诚地“唤醒”,我在快乐地“成长”,我正享受着专业发展的“幸福”!

2.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考研 篇二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 需要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1.科学认识和分析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只有培育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潜力, 将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当前我国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居民, 正在分化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或阶层。这就要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对象的思想实际, 制定不同的对策, 提出不同的要求, 并运用不同的方法, 有的放矢地解决不同教育对象的各种思想矛盾和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才能使农民的素质得到提高, 才能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科学认识和分析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当前,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 新旧体制的交替、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的冲撞, 势必带来农民思想道德关系的复杂性和观念的多样化, 带来农民思想道德观念和农村道德秩序的调整。不少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阶段, 既是发展机遇期, 又是矛盾凸显期。而中国正处在这一发展阶段上。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开放性和流动性大大增强, 原有的区域界限和地缘关系被打破, 传统的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受到巨大冲击, 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各种利益之间的协调平衡更加困难。只有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了解和掌握教育对象的各种实际情况, 在此基础上有效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 才能及时化解、疏导农民群众中的矛盾和情绪, 形成公平正义、团结友爱、诚信互助的氛围, 为构建和谐的新农村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当前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

1.农民分化成不同的社会阶层。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民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依据农民实际从事的职业、使用生产资料的方式和对所使用生产资料的权利, 可将农民划分为八个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雇佣工人阶层、农村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工商户和个体劳动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和农村社会管理者阶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 农民的阶层仍在分化组合中, 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稳定、比较成熟的状态。[2]这些不同的利益群体, 由于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 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社会阶层的特点进行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教育, 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2.农民需求发生了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民的发展意识增强, 他们需要社会提供各种发展机会, 尽可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的民主意识增强, 关心本地区的发展, 要求参与本地区的各种事务, 越来越关心时事, 关心同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党的农村政策的变化, 并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农村政策的态度和意见。他们对文化教育和科学知识的需求增强, 对自己获得知识和子女接受更多知识都有较强的要求。因此,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三、要根据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坚定不移地进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各种教育。要坚持从农村和农民实际出发, 坚持不懈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使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 发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增强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 使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蔚然成风。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 帮助农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 提高法律素质。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 发扬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

2.农村社会管理者阶层要成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强有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农村社会管理者阶层主要指乡村两级的农村基层干部, 他们是党与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具体执行者, 是农村社会力量的中坚, 对本社区的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着关键作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依靠乡镇党委班子领导、部门支持、基层组织发挥作用。首先, 要依靠乡镇党委班子领导。各乡镇党政一把手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必须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切实加强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和考评工作, 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真正把责任落到实处。其次,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依靠部门支持。努力营造党政工团和各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环境。再次, 要充分发挥村级“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和支撑作用, 为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切实改进干部作风, 调动农村基层党政干部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必须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 为其提供良好的保障。

3.做好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两个阶层越来越在农村的经济、政治生活中拥有地位与影响, 有一定的资源支配力与组织管理能力。他们的政治态度、道德水平、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或影响着党在这些企业工人群众中的威信和工作的开展。因此, 必须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促进党的工作在这些企业中顺利开展。第一要加强这些企业的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建设, 进一步教育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要充分发挥行业商会的作用, 正确引导他们参政议政;第三要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 寓统战工作于服务工作之中;第四要从造就现代企业家的高度出发, 培育和塑造这些阶层正确的群体意识, 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是通过企业中党的组织, 教育广大企业主,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 使他们拥护党的领导, 热爱社会主义, 遵纪守法, 合法经营, 回报社会, 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对其他阶层要深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创新教育手段。一是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要抓好农村义务教育, 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确保广大农民受到基本教育。要整合农村成人学校、农民夜校、农村闲置学校等各类存量教育资源, 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 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 对农民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分门别类的培训和教育。二是狠抓农村“文明细胞”建设。要积极开展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等创评活动, 采取“以镇带村, 以村带户, 村镇辐射一片”三级联创的方法, 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千家万户农民的日常生活中。三是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农闲时节, 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 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民俗文化和农村题材的文化产品。要扎实开展“三下乡”活动, 大力发掘培养乡土人才, 努力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引导农民在先进文化活动中受到启迪、熏陶。四是强化农村宣传阵地建设。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 切实加强村文化室、图书室和乡镇文化站、广播站等农村宣传阵地建设, 加快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推广普及和科学应用。五是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要针对不同农民群体的不同需求, 从为他们解决问题入手, 在办实事上着力, 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寓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于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之中。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104.

3.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考研 篇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思考

中图分类号:D64-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4-0243-02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否则该学科将会被其他学科所替代,没有建立和发展的必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首要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一、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研究

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学者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各抒己见。总的说来,大致可分为三种观点:

1、“一个规律论”

这里又可以分为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以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第二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第三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思想领域。除此之外,还有以思想转换的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以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形成发展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以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发展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等等。

2、“两个规律论”

这种观点比较权威的高教《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1991年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依据人们思想活动规律而科学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其1999年版再次确认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两个规律论"的观点在学术界占据主导地位。

3、“三个规律论”

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人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学术界虽没有明确提出,但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时,实际已经蕴含了这种观点。

无论是"一个规律论"、"两个规律论"还是"三个规律论",大多数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但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往往隐藏在现象之中,是在必然现象在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中遵循的那种不变的程序或规则,所以,任何一个规律的发现无不依赖于对现象的研究。总而言之,在规律没有被揭示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规律为何种模样,因此谁也无法对规律本身进行研究。

二、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规律

(一)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是研究对象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要在实践中,用先进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教育人,解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立场、观点问题和各种思想问题,以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表面上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观念与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念的不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解决这个实质的不协调,这就必须要回到实践中来,回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定要与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息息相关。关于学科的研究对象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科学的对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想了解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就必须考察该学科所特有的矛盾,而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存在着多对矛盾,在诸多的矛盾当中,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的其他各种矛盾、起基础和决定性作用的矛盾应该是什么?要找到这对矛盾就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去寻找,我们必须要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种问题的发生、发展、预防和排除,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及时进行反馈总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发现新方法,不断地反复研究总结,不断推进和修正思想政治教育特殊矛盾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是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大系统",我们必须要研究这个"大系统"的每一个环节是如何运行的,对运行环境进行时时调控,要对运行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并根据运行效果调整这个"大系统",以确保其发挥最大最好的功效。由此可见,作为一门实践性、实用性极强的应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应是研究对象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单单只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必须不断调节一定社会对人的思想政治观念的要求与人的实际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之间的矛盾,必须要寻找解决这对矛盾的方法和规律,使其更为科学化。

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育过程,还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其包括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人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要人们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分析人们的思想品德结构,研究人的思想变化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探究人的思想变化有何规律性表现。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要解决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因此,在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同时,还要研究如何确定社会要求,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的思想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还要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哪些规律,反过来再利用这些规律指导我们的实践过程,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也有其变化发展的规律,这理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自从1980年我们党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特别是1984年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高等学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采取正规化的方式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以来,众多的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以及各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研究这些之前学者们发现的规律,要对这些规律进行积极地扬弃,对于对解决我们今天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问题、新情况有益的,我们要积极地吸收借鉴,而对于那些明显已经落后,甚至错误的认识,要积极地进行改进和抛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僵化的教育,才能更好地解决今天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与时俱进的、进步科学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今天的思考又不能完全局限于这些资料,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只有体现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可能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而这些资料只是学科创始人初创学科时的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他们那个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那个时期的认识水平之上所作出的判断。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也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扩展,如果仅仅用以前的规律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肯定是有局限的,这就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变化的主客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矛盾,不断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方法和手段等,从而在前人探索的规律基础之上总结发现用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推动整个学科更加科学化。

三、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意义

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无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发展还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既包含了科学的思想意识形成、发展、变化规律,又包含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在教育过程中,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这是相关的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科学地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也就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合理生长点,从而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是如何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对人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形成规律进行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过程的实施才具有现实的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确立也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范围。教师的任务和政治辅导员的工作都是围绕教育客体科学思想意识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行的。无论是教师还是政治辅导员,都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职能。

参考文献:

[1]林锦峰.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待于继续深入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89,(8):35-41.

[2]黄少成,陈拥军,傅安洲.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单一性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多样性的对立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 育,2003,(2):31-34.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 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 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笔试 篇四

2010年思政史考试题目

一、简答(60分)

1.三湾改编的内容和影响。

2.《古田会议决议》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意义及影响。

3.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影响。

4.延安整风的意义及影响。

二.论述(40分)

1.试述“政治工作是红军生命线”的内涵及意义。

笔试重点:

1、《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的研究方法(1)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2)历史与逻辑的统一(3)理论与实践的统一(4)史与论的统一(5)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6)文献法与调查法的统一

2、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工人群众的启蒙运动

(1)创办工人刊物,进行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宣传(2)开办文化补习学校,启发工人的觉悟(3)发动和组织工人,成立工会组织(4)创办书社,销售进步书刊

3、中共一大纲领和决议初步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1)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2)指出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3)提出了加强对工人运动领导的措施(4)培养和吸收工人骨干入党

4、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重要性的思想——《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农民问题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农民引导到民主革命中来(2)党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依靠贫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

(3)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5、对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1)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武装农民,并围绕反帝反封这个中心把奋斗目标与群众切身利益结合起来。(2)采取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措施,掀起农村大革命的高潮。(3)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依靠贫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

6、赣南四整的内容及意义

(1)天心于整顿思想(2)信丰整顿纪律(3)大庾整顿纪律(4)上堡整训队伍

意义:经过整训,部队走向统一团结,纪律性加强了,战斗力提高了。为人民军队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7、三湾改编的内容及意义

(1)整顿组织,端正思想

(2)在军队层层设立党的组织,将“支部建在连上”

(3)破除旧军队的军阀作风的带兵方法,确立“新型的官兵关系”(4)进行了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教育 意义:一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是开创了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从而保证了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在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8、《古田会议决议》的内容及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1)规定红军的任务及其与剥削阶级军队的区别(2)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红军克服各种无产阶级思想(3)确立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意义:它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从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础,成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标志。

第一,决议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农村游击环境中怎样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特别是“从思想上建党”的提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举和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一大特色。

第二,使红四军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得到清算,使井冈山斗争以来的历史经验得到系统的总结,新型人民军队的建军纲领确立起来了,为人民军队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9、“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论断的含义及意义

“生命线”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说明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这一论断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状况。具体说,“生命线”具有服从、保证、结合三方面的科学内涵。即政治工作要为实现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服务;政治工作要保证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政治工作要结合军事工作和各项任务一道去做。

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原则的确立,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政治工作,极大地发挥政治工作的优势,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际意义。(1)动员群众积极支前参战(2)加强政治攻势瓦解敌军(3)巩固与提高部队战斗力

10、红一方面军长征中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克服失败主义情绪,突破封锁线中得思想政治工作(1)号召指战员敢打硬仗,突破封锁线(2)教育干部战士继续革命,创建新根据地(3)严格执行纪律,树立红军的良好形象

2、贯彻遵义会议精神,清除王明“左”倾错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1)号召全军坚定革命信心

(2)恢复党对红军的集体领导和民主制度(3)加强连队党支部的建设

(4)进行红军纪律和阶级友爱的教育(5)纠正王明“左”倾错误制造的冤案

3、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实现红军北上的战略方针

(1)做好教育解释工作,保证运动作战的胜利

(2)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争取少数民族群众帮助红军(3)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跨越万水千山(4)抵制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坚持北上的方针(5)发挥阶级友爱精神,走出茫茫草地

11、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及长征胜利的原因和长征精神的内涵

伟大意义: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原因:(1)共产党的领导(2)人民拥护

(3)艰苦奋斗的精神

(4)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长征精神内涵: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克服任何艰难险阻、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 现实意义:(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弘扬这一精神,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艰苦创业、多作奉献。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需要弘扬这一精神,激励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同心同德、努力奋斗。

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教育的基本经验

(1)正确估量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是搞好思政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2)有“左”反“右”,有右反右,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和“矫枉过正”(3)坚持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当前斗争目标和最终奋斗目标的统一(4)认识教育对象与环境的特殊性,解决问题切忌简单化

13、延安整风的原因和条件及历史经验教训

原因:(1)从党的历史发展来看,小资产阶级思想作风还在党内广泛存在

(2)从党的现状来看,党的队伍已经迅速壮大,但党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却急待提高

(3)从当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历史使命来看 条件:(1)毛泽东领导地位的巩固——政治基础(2)毛长期以来从事的理论活动——思想基础(3)党的高级干部队伍已经形成——组织基础 经验教训:(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3)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4)遵循唯物辩证的教育原则

14、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的特点和经验

(1)现实性与预见性相结合(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

15、《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的基本思想与在实践中得运用和发展 基本思想:

(1)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内容和目的(2)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3)关于思政工作的方向和任务

(4)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作风和方法(6)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和传统 《报告》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1)说服教育重于行政命令

(2)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3)坚持物质利益原则(4)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16、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1)在新式整军运动中加强阶级教育(2)开展立功运动和团结互助运动(3)开展对敌军的工作

(4)解放区土改和整党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17、党的八大关于执政党党风建设的基本思想(1)执政党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2)执政党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3)执政党要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反对宗派主义

18、建国初期加强和改进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1)提出和坚持“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科学论断(2)大力倡导知识分子走与实践、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3)加强和改善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4)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9、《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1)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2)规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3)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针(4)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法 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1)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2)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3)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20、曲折前进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教训(1)正确估计形势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2)开展调查研究,发扬民主,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3)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

(4)加强理论学习,繁荣文化艺术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21、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教训

(1)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恢复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指导思想

(2)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关系,摆正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3)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针原则

(4)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改善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22、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及其指导意义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精神实质(2)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生产力服务(3)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深层认识

(4)强调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5)规定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6)提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义 基本内容:(1)“两个文明”概念的科学诠释和“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的确定(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义: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战略地位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2、思想政治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原则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宣传贯彻

24、坚持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的主要经验(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对错误倾向(2)把握党内思想斗争的性质,坚持团结的目的(3)摒弃“左”比右好、宁“左”勿右的传统观念

(4)坚持“不争论”的观点,是反倾向斗争有力的思想武器(5)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开展反对错误倾向的斗争

25、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思想政治工作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服务(1)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2)思想政治工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服务(3)在行政机构改革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廉政简政服务(4)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1)弘扬伟大的创业精神

(2)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3)把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

(三)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1)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布局和战略思想(2)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

(3)创造与业务工作结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4)多种手段并用,全方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26、江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第三代领导集体)(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创新(2)“以德治国”方: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地位的创新(3)“四个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2.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4.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两个“治国”方略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三观”教育、“三讲”教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5.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考研 篇五

考试科目: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招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一、简答题(20分每题)

1、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联系与区别。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与外化的关系。

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论述题(35分每题)

1、试论当代大学生的若干特点。

2、对近年来中国兴起的“国学热”的述评。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20分每题)

1、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联系与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概念,是该学科产生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狭义的教育,也是广义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概括地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体地说,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即它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具有阶级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不同的学科特点。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是其主要的研究方法。

具体地说,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即它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具有阶级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不同的学科特点。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是其主要的研究方法。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最为先进的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明最优秀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作理论指导,就没有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就不能正在成为一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这一理论为人们正确认识思想的来源、形成、发展的规律,科学的鉴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提供了严密的理论依据,它为建立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原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锐利思想武器。

(二)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造就和培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代新人的理论。

1、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结。”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且是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的统一,其表现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改变。因此证明,人的成长总是以现实的社会关系为起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与协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就能促使人的本质的改变符合生产方式变革的要求,与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说,马克思主义争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单个人的发展,而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普遍地得到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二是人的才能的多方面的发展;三是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

(三)关于“灌输”的理论

社会主义意识不会在群众中自发产生,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必须不断地向群众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提高群众的社会主义首先觉悟,指导群众参加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地位、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的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分清人民与敌人的概念。二是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和敌我矛盾,前者只能用民主、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后者采取专政的方法。但是,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发生对抗,应引起注意。

三要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的改革、调节而得到解决。四是提出了向自然界开战,开展我们阶级的主要任务。

(五)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辩证的统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反映,是社会主义发展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质的规定性。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邓小平为此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2、深入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不仅对于新形势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与外化的关系。

内化与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对基本范畴。

内化(internalization)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某种意义上,即就是说,接受外部思想来改造自我。

即教育者首先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则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有选择的接受这些教育影响,并转化为个体意识和动机。

“外化”阶段,即促使受教育者把个体意识和动机转化为良好行动和行动习惯。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和外化是辨证统一的。内化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础,外化是内化的目的和归宿。内化和外化不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且相互渗透。内化中有外化,认识离不开实践;外化中也有内化,行为实践受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指导。既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内化与外化辨证统一的过程,那么,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教育者就必须遵循内化外化律,努力帮助受教育者实现内化与外化的有机结合和辨证统一。

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关系。

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可以表现在若干方面:

首先,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需求之间的不一致。从社会化角度来看,历来认为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向其成员传导规范、思想、要求的单向过程,而现今的观点认为,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双向作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人的正确发展与改变不正确需求两者的统一。

其次,受教育者原先的个人经验与形成经验过程重新评价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人们正确对待个人经验与重新评价的矛盾,既不迷信个人经验,也不排斥个人经验,而是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及时吸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养料,注意不断丰富个人经验中的积极因素,克服其中的消极因素。

再次,受教育者的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要求与满足这些要求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只有不断地加以适当的条件或方式、在必要而又可能的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才能有利于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双方人际关系处理不妥引发的矛盾。在这种矛盾发生的原因中,教育者一般应负主要责任。根据海德的平衡理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所宣传的思想观点的接受或排斥。

其次,双方人格因素引起的矛盾,或者是教育者不能以身作则;在教育活动中搞“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等,或者是受教育者习惯于“虚心接受,屡教不改”;或因其他的个性原因。

二、论述题(35分每题)

1、试论当代大学生的若干特点。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新特点

(一)失恋导致的心理问题比例呈上升趋势

上世纪90年代,大学校园中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学习焦虑。那时,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相

对而言还比较保守,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多持谨慎态度,真正涉足恋爱的并不多。而近几年来,随着青少年性早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一年级大学生恋爱的比例直线攀升,笔者曾在2004级的1200名新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6%的学生承认有恋爱对象,大部分是与过去高中同学保持的恋爱关系,还有到大学后新交的“恋人”。在这种环境中,那些没有谈过“恋爱”的学生甚至会被当作“另类”而感到压力。正是由于不懂爱情时却涉足爱河,所以恋爱的成功率很低,而恋爱中的“当事人”应对“失恋”的承受力又极低,由失恋导致的心理问题就越来越突出。

(二)人际交往障碍导致的“郁闷”心理越来越普遍

“郁闷”,成为当代大学校的流行词。问卷调查中,76%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心情“郁闷”。郁闷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更多的大学生承认,“郁闷”主要不是来自学习的压力,而是人际交往中的不愉快。在问卷调查中,有64%以上的大学生对此难题感到困惑或烦恼,位居心理困惑的第二位(10年前位居第二位的自卑心理退居第四)。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室友不够融洽,只喜欢背着书包上教室去学习,好象寝室不是我快乐的空间”、“对某些人的虚伪行为很反感,但又不愿说出来,因此心里有一种闷得慌的感觉”、“不能忍受别人感觉不到我的存在”、“心理空虚,想交流,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不善与人交往,总觉得无话可说”。因此,在大学校园中,因自负而不屑交往、因恐惧而不敢交往、因孤僻而不愿交往者每班都有。

(三)经济困难导致的自卑心理越来越突出

由于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导致社会收入的差距拉大,大学校园中富裕学生和贫困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有种天生的优越感,而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则感觉心理压力比生活压力本身还要大,现代大学生的攀比心理很强,过去是攀比学习、攀比能力;现在是攀比家里有钱、父母有权。来自贫困家庭的自卑者又往往极度自尊,自卑心理导致心理变态和心理扭曲,极度压抑之下,得不到宣泄,同学关系紧张,导致极端事件,马加爵案件即有此因素的诱因。

(四)适应困难成为心理问题的一个诱因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已经不是上世纪人人尊重的天之骄子,他们成了令人操心的问题青年。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成为校园的主体,他们适应独立生活的能力极差,有相当一部分一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不适应新生活而产生的(在高年级学生中,这个比例则较低),一般需要2个月至半年的适应期。在这个适应期间,学生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比较集中的是考试焦虑。特别是高校扩大招生后,入学门槛降低,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又在应试教育的训练下考入大学,根本不会学习,在学习方式上不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不会从老师大量的讲述中找出重点,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学会站在一门学科的高度分析统领材料,学会记笔记看参考书,仍然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学习困难产生考试焦虚。

二、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团组织的导向作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环境中存在的种种刺激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环境不良,人就不会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环境培养健康的心理。

校园文化活动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育人工作的具体形式,而且是最易为大学生接受的、适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主要形式之一。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为在校大学生营造起怡悦身心的客观环境,是大学生深为欢迎的,也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极为有益的。党、团组织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所以,党、团组织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这种导向作用,能够引导大学生走出自我,开扩视野,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参与社会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使个人的“自我”和群体的规范、社会的准则融为一体,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就会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就会增强,尤其是一年级大学生能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发现大学生活的独特与美好,在心理上缩小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如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办网上心理健康栏目,组织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组织,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互助和自助的重要作用。

(二)发挥任课教师的育人作用,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力

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职责的极佳概括。由任课教师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往往比其它途径更佳。因为大学生对任课教师都很尊敬,由这种尊敬极易产生信任。另外,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不存在害怕暴露自己真实思想、影响自己“名誉”或“进步”的顾虑。因此,师生之间容易产生沟通。许多平时不大与辅导员或主管领导接触的学生却往往与任课教师能够产生良好的师生感情。

(三)发挥班主任的感化作用,激发大学生的积极心态

大学生的班主任应该由自身素质高,擅长做心理转化工作的教师担任,能够给学生以言传身教的影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班主任的工作艺术,也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心理转化工作的特

点是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这不但需要班主任有爱心,还要有耐心,更要有决心。

(四)发挥心理咨询的疏导作用,完善心理咨询工作体系

目前,很多高等学校都已经注意到大学生中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和开展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65%左右的大学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正成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但这方面工作做得还很不够。有些高等学校将心理咨询室设在医院,使大学生误解为去心理咨询就是去“看病”;有的高等学校指定政工干部或行政管理人员或医生担任咨询员,把心理咨询变成了作思想政治工作和问诊看病,影响了咨询效果。

2、对近年来中国兴起的“国学热”的述评。

一、国学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各方面,有常识层面、学术与技艺层面、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国魂与族魂的层面。国学具有平民化的特性。当前,国民对本国历史文化传统还相当陌生、隔膜,而体制内的、从幼儿到博士的教育,基本上是西化的,因此还谈不上有所谓“国学热”。我国应当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承传立法,或者说,应当在法律上规定,必须对幼儿与小、中、大学生进行国语、国文、国学的教育,维护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纯洁与尊严。国学是国家的软实力。国家的兴盛与国学的复兴是一体两面的事情。国学资源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有助于形成民族认同与伦理共识,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地位及文化输出。在人生的安立、精神的归属方面,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仍然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资源。仁爱、敬诚、忠恕、孝悌、信义、廉耻等价值在当下和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还将继续起着良性的作用。传统伦理经过时代的转化、洗汰与我们自觉地批判继承,可以与现代化的新的伦理价值整合起来。

二、体制内的教育是西化的,所谓国学热只能是假热

6.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考研 篇六

马克思主义原理

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为什么说认识是一个反复的历史过程?

3_怎样理解共产主义的实质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还有两个简答题一时间记不起来了,毕竟也隔了超过一星期了

论述题,每题四十五分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过度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简答题四个,每题十五分

1-谈谈确定思教方针的意义。

2。谈谈渗透性原则…

还有两个忘记了

论述题,每题四十五分

1-提高思教队伍建设的意义

2-谈谈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

7.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考研 篇七

情感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 发现教育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并利用此类因素唤起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 使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 自信心增强, 对教育者的信任感提升, 从而促进受教育者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教育方式。

正如教育家夏丏尊所说:“缺乏情感的教育, 就好像干涸的池塘一般, 没有水池塘就不再是池塘, 没有情感的教育也不算是真正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人的思想”为工作对象的, 目的是要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人格, 塑造当代大学生的灵魂的教育, 所以就必须让情感贯穿始终, 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关心和重视受教育者的情感领域, 才能使受教育者“知、情、信、意、行”等诸多因素协调发展, 给学生营造一个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 并由此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受教育者乐在其中[1]。

二、情感教育中教育者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出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教育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便是其中一个方面, 虽然并不是所有教育者在情感教育中都存在问题, 但是部分是整体的部分, 决定木桶容量的永远是组成木桶的短板, 所以必须透过部分看整体, 分析部分教育者在情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

1.教育观念陈旧, 忽视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

由于长期受唯理智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老化, 因此不能从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出发, 不能有效利用情感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对情感教育的真实内涵存在误解或偏差, 认为大学生涯已与已与低龄教育远去, 大学生的心智也逐渐成熟, 没有必要花太多心思在他们的情感上, 所以部分高校只注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培养, 教育方法也仍以强制灌输为主, 缺乏热烈的教学氛围,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仍有不少部思想政治教育者依靠自己的权力或权威, 以“师尊生卑”、“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受教育者, 对待学生较为严厉, 虽然他们有“严师出高徒”的良好初衷, 但使受教育者长期处于被动状态, 使得二者之间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2.情感投入少, 未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

部分高校教育者特别是任课教师, 由于所带班级多、大班授课、教室不固定与学生流动性强, 常常感觉自己力不从心, 存在对学生态度淡漠、 只对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积极分子留有印象, 而对于其他学生, 甚至连名字都叫不上来;对学生情感投入少, 缺乏对学生在思想、生活、学习上应有的关爱, 缺少与学生的沟通,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 在学生情感方面所起到的感化作用在客观上被淡化, 不能引起与受教育者在情感上的共鸣。 部分教育工作者对自身的工作缺乏热情, 对待教学工作不太严谨, 对于教学内容泛泛而谈, 存在对于学生上交的作业不认真批改, 学期末成绩随便打分的现象, 未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

三、提升情感教育中教育者的情感素养

1.转变教育者传统的情感教育观念。

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从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适时地改变教育方法和内容, 加强与受教育者的情感交流, 多注意关心受教者的学习、生活、情感状况, 用心教, 用情导, 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情感, 使其信任受教育者, 感受到教育者对其的关爱, 从而增强自身学习动力, 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2.增加教育者的情感投入, 发挥教育者榜样的作用。

投入更多情感是教育者进行情感教育的关键, 不仅如此, 教育者加深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情感因素的体验,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提高驾驭情感教育内容的能力, 将教育内容中的情感要素与情感体验二者有效连接起来, 用情唤情, 使受教育者对情感教育的内容、方法、环境及教育者产生深刻认可, 主动打开心灵的“窗户”, 从而使教育双方形成情感上的互动[2]。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教育者本真的行为就是最生动、最富感染力的教育素材, 会有形或无形地对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高尚品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教育者应以严格标准要求自己, 以身作则,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应发挥自身榜样作用, 不断更新知识, 注重实践, 为自己“充电”, 尽最大可能寓教于乐。 当教育者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和保持对工作的热情教育学生时, 他们会由衷地感受到教师的付出, 并增强自己学习的动力。 教育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感化学生, 会使“外部影响”化为内在动力, 从而使受教育者提高自身情感素养, 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四、结语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鉴于情感教育对于促进当代大学生和社会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们更应该提升情感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情感素养, 改变其传统的教育观念, 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努力增加其情感投入, 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 使情感教育发挥更为强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耿卫华.寓情感教育于地理教学中[J].青年与社会, 2015, 27:164.

8.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策略 篇八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考研;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在本科期间主要学习基础的知识与技能,研究生教育会使这些内容深化。对于本科生来说,考研不仅是学历与能力提升的机会,获得社会认同的路径,也是整合本科知识、丰富学历内涵的过程。分析这一过程,对打算考研的同学很有帮助。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概况

就普通院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的录取率一般在15%-25%(录取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率),如果以备考考学生为基数计算,有时录取率甚至能够达到40%—50%,在高校文科专业中录取比率较高。就西安高校而言,能够报考的211院校有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普通院校包括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可选择的院校相对较广。

本专业考研的主要专业分为“本学科专业”和“跨学科专业”。本学科报考的常见专业有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学、哲学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史类。跨科报考主要有行政管理、法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文学及法律硕士和教育硕士等。考试的科目包括公共政治、英语和其它两门专业课。其中,公共政治和英语满分均为100分,常见的录取分数区间分别是60—80分,和50-70分。“本学科专业”常考的专业课科目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学、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等。专业课一般分为两门,总分300分,根据报考院校和专业的不同,录取分数常有两种情况:第一,高分录取,即两门专业课需要考到250分左右,总分要达到380分甚至更高。这是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增大,考研、保研人数增加所造成,增大了本专业的考研难度。第二,低分录取,即两门专业课仅需考到200分左右,总分超过320分即可。一般为理论性较强专业、冷门专业或普通院校。各类录取分数线由低到高依次是国家线、学校线和各学院的专业复试线。报考211层次以上的院校,有时分数过了国家线但没过复试线,还可以进行跨校调剂。

二、专业与院校的选择

对于本专业考研报考的选择,存在“专业优先论”与“学校优先论”两种不同看法。“专业优先论”者认为考研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与专业技能,想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建树,或朝向更高的发展,如考博。基于此种思路,报考时首先要考虑自己比较喜欢或擅长的专业方向,考虑被选择院校相关专业实力的强弱,这样才能在研究生期间有较大收获。“专业优先”的选择方式必须充分了解报考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特色、主要导师近年来的科研成果与相对水平。

与之对应的另外一种观点主张“学校优先论”,即报考院校的声望远比专业重要。此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于学术教育类专业,社会认可度并不高,因此,专业所在院校的声望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未来的求职与发展就会受到文凭含金量的影响。例如,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学科评估中,东北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科排名虽在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之前,但考生甚至有些用人单位在选择时却倾向于那些我们“常识中的名校”。因为后者名气远大于前者,校内专业也会因为院校而显得更有竞争力。

当然,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院校好专业强的例子也有,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且,随着各院校研究生的录取分数逐渐提高,学业要求与毕业门槛也水涨船高,想不费力就混名牌院校毕业文凭的机会也越来越小。

此外,报考院校与专业,还要结合自身的实力。一般来说,选择的目标应该比自己现有的水平略高,努力一下可以达到。把打算报考的学校按211或普通分类,依次查询各院校所报考专业往年的录取最低分,报名人数,录取人数等信息。然后,找到不同院校所要报考专业的专业课书目,进行对比,最终选定学校。

三、资料准备与复习方法

(一)认真选择复习资料

首先,要学会选择参考书。从常见的考研专业课指定参考书来看,考研专业课参考书可以分为“单科一本参考书”和“单科多本参考书”。单科一本参考书是指一门150分的专业课仅指定一门参考书。单科多本参考书可分为“并列参考”、“重合参考”两种情况。“并列参考”指考研的同一门专业课指定几本参考书且内容不重合或重合较少。以西北大学2015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课程为例,该课程指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3本参考书,内容重合较少。“重合参考”是指同一门专业课指定的几本考研参考书内容重合较多或以一本为主。以长安大学2015年“政治学”考研课程为例,该课程虽指定了《政治学新论》、《政治学基础》两本教材,但内容明显有较多的重复,应以第一推荐书目《政治学新论》为主。

其次,对于参考书的选择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关于“统编教材、自编教材”的问题。如果某校的考研参考书中出现了该校导师的自编教材,那么自编教材相对重要。第二,不能认为考研参考书的难易决定了试卷、录取的难易。因为,有的学校考研参考书较为简单甚至为公共政治“两课教材”,但试卷出题有时较难、较偏,也可能推高专业课的平均录取分数。例如,近年来,部分学校过线考生的专业课单科成绩甚至达到120—130以上。第三,应注意考研专业课参考书的版本。一般来说,各校考研参考书比较青睐“老版本”。

(二)制定科学的专业课复习方法

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考虑以下几点:第一,要恰当评估复习周期。由于近年来本专业考研录取分数越来越高,而拉分主要靠专业课,因此,专业课的复习周期不宜过短,不应少于半年,至少能够确保复习3-5遍。第二,专业课内容的复习顺序也有一定窍门。对于参考书的内容,可以采取目录浏览法,从序言、概论等方面看书的特色与创新,可以挑选章节阅读评估复习难度。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如果不是特别熟悉的专业课,复习内容可以先易后难。第三,第一遍的复习要打牢基础。在没有其它资料的辅助下,第一遍复习应该静下心来自编笔记,最终建立各章的大纲、重点、难点,根据以上框架建立知识体系图,不断加深理解、记忆、应用的能力。第四,注重利用其它资源。如果能找到该校历年试卷(部分学校有售)、整理的笔记、知识点,结合教材复习更有针对性。第五,注意协调好与英语、公共政治之间的关系。公共英语对于一般本科生来说普遍较难,靠其拉分不太现实,但要确保过线,必须常抓不懈。对于公共政治,如果与专业课之间内容存在重合,应当巧妙规划相关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考研心态调整的问题

在考研的不同阶段,考研的心态也分为报考选择心态,备考复习心态,考场应考心态等。首先,在报考选择时,应坚定选择与意向。考研专业院校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应有考虑的时间,但在选定院校专业以后,一般来说不要随意变更,因为考研复习的时间有限,犹豫不前,成功的几率就会变小。

其次,要客观看待备考复习过程中的心理波动。一般来说,本专业考研同学在复习期间都会经历以下过程:复习初期,由于不了解有关情况,会有一定的迷茫与困惑。随着复习的推进,成就与兴奋之感逐渐增强,心态变得积极。但到了接近考试的后期,焦虑情绪又会增加。随着精力的逐渐耗尽,压力越来越大,考生时常有坚持不下去的想法,总觉得自己不行,复习的还不够……对于这些情况,考生应有恰当的准备与调节。既要有目标意识,也要多肯定自己复习的成就;既要保持拼搏的状态,也要适当调节,放松休息,劳逸结合。

最后,在考试期间要保持冷静镇定。提前备好考试用品,考试时应注重过程,不要过多在意结果。考完一门之后先别对答案,应保证休息,积极应对下一门。考试结束后,除非有明显的证据(例如一门课缺考),否则不要轻言失败,休息两周后就应着手准备复试的内容。

对于参与考研的同学来说,考研是独特的经历、难忘的旅程、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要坚信付出与回报成正比,保持积极的心态,为自己加油,实现人生的又一跨越!

参考文献

上一篇: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下一篇:腊八节的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