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文化促精神文明建设

2024-06-22

以企业文化促精神文明建设(通用9篇)

1.以企业文化促精神文明建设 篇一

王洼二矿2011年精神文明创建规划

抓精神文明建设促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宁夏王洼煤业有限公司王洼二矿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90华诞,在改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在此王洼二矿各项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发展,为党的生日庆祝。各级党群组织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使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宣传思想稳定和群众工作等都有了新的加强、新的提高,优势和作用得到了新的发挥,有力地促进了矿区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2011年是实施矿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在实现王洼二矿150万吨达产目标之年,站在新起点继续保持高速发展、良性运行的重要一年,做好矿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意义重大,至关重要。王洼二矿以创建文明矿区为主线,以“建设好班子,塑造好队伍,创造好效益,促进大发展”为目的,全面实施了以“党建先锋工程”、“企业效益工程”、“文明细胞工程”、“企业文化工程”、“员工素质工程”、“送温暖工程”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绩。

一、加强领导,夯实管理,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原则,制订了王洼二矿2010-2012年精神文明建设方案,调整了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考核领导小组成员。明确了全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确立了工作重点及落实措施,下发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责任制。修订完善了《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标准》,先后开展了文明区队、双文明科室、文明班组、文明窗口、文明家庭、文明员工评选等为内容的文明细胞建设;制订下发了《文明区队考核细则》、《五好班组考核细则》、《双文明科室考核标准》、《四有职工考核标准》以及《文明窗口》、《青年文明号验收细则》。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行重大问题季度汇报制,全面落实“一岗两责”,坚持文明区队、文明窗口、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工作考核不间断,使全矿文明区队达标率95%,文明科室达标率100%,文明员工占全矿员工总数的98%。

二是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先后制定编印了《王洼二矿员工思想道德规范》、《矿区文明公约》、《员工行为准则》、《文明职工要求》、《岗位职业道德标准》等形成员工手册,同时在矿区主要位置制作了上百幅大型宣传牌板,在矿办公楼制作企业标志、奋斗目标、任务,反映企业精神的雕塑,规范约束职工的行为,教育职工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矿上做个好员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

三、深化党建工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矿党委坚持以强有力的党建工作促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了党建工作领导机构和基层党支部班子,注重从深化制度建设入手,健全和完善了党务工作制度,制定了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奖惩办法,在基层党支部实施了“五好一创新”党建目标管理考核,推行了党风廉政建设新举措,推行了党建两级目标管理,在党员职工中开展“三比三看”、“五比五建”、“师带徒”、“义务献工”、“创模范党员责任区、创先进班组、争优秀员工”等为内容的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把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捆在一起,选树典型、示范引导,使党支部工作与文明科队建设目标同向,党政领导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真正做到了任务上分、目标上合,职责上分、思想上合,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四、强化员工培训,民主管理,为企业发展夯实基础

在民主管理方面,全面推行了矿务公开制度,要求矿上每年都要坚持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并在煤业公司统一进行。民主管理工作做到了重大决策公开化、各项改革民主化、管理运作透明化和员工收入合理公正化。围绕职工关心热点、难点,推行了矿(队)务公开,管理的透明化、公开化,凝聚了人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

五、加强环境建设,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加强优美环境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矿区。以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在环境建设上实现“四化”目标。做到规划科学、特色突出,环境整洁、道路平整,环保生态、绿化达标。坚持以人为本,从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治理矿容矿貌、治理“两堂一舍”、治理辖区环境卫生,按照市、公司关于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要求,要着重解决“脏、乱、差”的问题,消灭工业广场、居民小区、庭院房前屋后的卫生肓区,实现矿区道路“四净四无”,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上级要求,使矿区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王洼二矿把建设优美环境,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矿上采取整体规划,分片治理的办法绿化美化矿区,矿区种花草树木50多种,****万株,绿化面积******公顷,新建了一个占地***亩的“矿工公园”。形成了 “四季见绿”的林荫矿区,与此同时,以治理黑、脏、乱、差为突破口,以环境体系认证为契机,加大了“三废”处理力度,防止矿区环境污染。

六、丰富载体,寓教于乐,突出为职工群众办实事

王洼二矿坚持建阵地、建队伍,修建了职工篮球场、羽毛球场,我们打算做到小活动月月有,大活动季季开,先后开展了以颂歌献给党文艺汇演、歌咏比赛、体育比赛、社火表演、花灯展等,促进了矿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同时,矿党政以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己任,坚持开展“七必访、八必谈”为主题的暖人心、聚人心、稳人心的活动,整修矿区公路,铺设彩砖,铺设下水管道、改造矿区水、电、暖管线路,打算安装员工健身器材、职工食堂配备了电视机、职工澡堂增加干湿蒸汽浴,建立特困职工档案和矿、科(队)领导与特困职工联系帮扶结对子

活动制度,开展了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和救困献爱心捐款活动。每年坚持走访慰问伤病残困难职工多户,发放救济金万元以上。矿党政还十分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必须有煤业公司牵头,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落实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使矿区回汉团结,亲如兄弟。

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两个文明”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王洼二矿党政始终坚持“两手抓”的发展战略不放松,坚持管理创新,强化战略管理,以战略管理指导企业发展。推行了安全宣传教育,全面开展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创建本质安全型的矿井。定期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评比和安全督察绩效考核。使矿井质量标准化并达到一级质量标准化水平,矿井安全程度评估达全国B类矿井,消灭了“一通三防”事故,杜绝了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事故和安全生产重大责任事故,安全生产平稳发展,促进了生产经营快速发展,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从建立学习型企业入手,努力培育学习型、知识型的员工,全矿形成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浓厚氛围。矿上建起了职工阅览室、文化活动室、职教培训中心。各基层单位成立了职工学习小组,青年科技课堂。矿上坚持对职工井下安全技能进行培训,每年举办安全技术教育培训班不少于52期,做到岗位应知应会内容全员轮训,对重点岗位、特殊工种职工特殊培训。

2.以企业文化促精神文明建设 篇二

1 文化设施现状

“一五”期间,第一、第二工人文化宫、石家庄剧场、石家庄影院等先后建立。1968年,省会迁到石家庄,兴建了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省科技馆等,省歌舞剧院、省话剧院等省文化艺术团体先后迁到石家庄,河北省文化中心地位形成。20世纪90年代后又先后建设了市博物馆、市群艺馆、市图书馆、市美术馆、市民间工艺博物馆等,省市级文化设施体系更加合理。

2 存在问题

1)设施规模偏小,缺乏文化地标建筑。在“大城市以文化论输赢”成为全球共识的时代,有魅力的大型文化设施,成为最能体现城市品位和赢得地位的文化名片。石家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省艺术中心、石家庄市解放纪念碑等标志性建筑,但与其他省会城市和周边城市对照,差距明显。2)文化设施建设分散,难以形成形象区域。文化设施相对集中在中山路沿线一带,新城区的文化设施配置明显不足。而且文化设施大都零散、孤立,之间缺乏必要的呼应,未能形成文化集聚区或文化景观带,不利于城市文化整体形象的树立。3)文化遗存挖掘不够,专业性设施欠缺,特色文化不成体系。现有文化设施以基础的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为主,缺乏专业类博物馆、纪念馆、剧院、音乐厅等有针对性的特色文化设施,严重影响城市文化特色的形成。4)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已经形成了以动漫产业、出版业为主导的特色文化产业,但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浅层次、低水平、单一化发展的状态,远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和整体优势,缺乏聚集和整合。

3 规划策略

1)彰显城市特色,弘扬四大主题文化。整理石家庄市历史脉络,确定四大文化:红色文化、燕赵文化、工业文化、铁路文化,并且以文化设施的形式在规划中落实、加强,为城市文化的发扬创造系统的物质空间。红色文化:挖掘石家庄的革命文化资源,在石家庄市博物馆内建设石家庄市革命历史博物馆,结合历史事件和历史遗迹建设党史陈列馆(309号院)、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中国人民银行纪念馆(中国人民银行旧址)等,与正太饭店旧址、大石桥、石家庄解放纪念碑、正太铁路路章碑、高克谦塑像等形成较为集中的红色文化区,与西柏坡文化一起形成石家庄红色文化体系。燕赵文化:以省博物馆、市博物馆、中国河北非遗博物馆等博物馆体系为基础,以正定古城、东垣故城、毗卢寺等为主体,以燕赵文化主题公园为补充,利用石家庄市省会优势,系统、全方位的展示燕赵文化。工业文化:利用要搬迁的国棉二厂、华北制药的办公楼、厂房等建设纺织博物馆、药都博物馆,延续“十一五”工业文脉,在高新区建设工业展览中心,发展现代工业文化。铁路文化:利用搬迁的石家庄市车辆厂建设铁路纪念馆,利用正太饭店建设正太纪念馆,与改造的老火车站、新火车站在京珠客运专线沿线形成铁路文化系列展示区。

2)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四大特色空间。结合文化资源,重要文化设施集中布置、重点打造,形成省文化中心、市文化中心、滨河新区文化中心、正定历史文化名城四大亮点区域。省文化中心:完善河北省博物馆周边区域的文化设施建设,扩建河北省博物馆、图书馆,新建省美术馆、省档案馆,结合裕华路沿线省艺术职业学院、省京剧院、省歌舞剧院,打造一个以省级文化设施为主的文化中心区。市文化中心:利用火车客运站南迁的时机,将旅客候车大楼改建为石家庄市博物院,在其南侧规划建设市图书馆、市档案馆,在周边新建正太纪念馆、民生路历史文化街,结合现状的正太广场、省艺术中心、汇文书店、河北民间工艺博物馆,形成我市标志性的文化中心。正定新区文化中心:随着正定新区的建设,在核心区域内构建集公共文化服务、会议展览、艺术中心等综合功能的高标准标志性文化区域,重点安排国际会展中心、大剧院、中国河北非遗博物馆、省群艺馆等文化设施,成为石家庄市又一文化核心区。正定历史文化名城:将正定纳入中心城区一体发展,规划重点建设正定常山博物馆、中国乒乓球纪念馆,与历史文物形成文化博物群;提升燕赵大街历史文化街的文化功能,突出书画、古玩特色;结合传统地方文化打造庙会、特色小吃街;开辟文化广场,使其成为集旅游、休闲、历史、文化为一体的城市文化区。

3)突出城市地标,建设八大标识建筑。地标建筑是城市符号的特色精品,本次规划在原有18处省、市级文化设施基础上,新规划34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同时将其中区位好、规模大、有影响力的市博物院、市图书馆、市大剧院、省群艺馆、市会展中心、中国河北非遗博物馆、东部产业展览中心、中国乒乓球纪念馆等建设成为石家庄市城市新文化地标建筑。

4)推进文化创新,壮大七大产业园区。结合石家庄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指导,发展以动漫为主导,文化娱乐、文化主题公园、创意产业园区、图书市场、工艺品交易市场以及出版发行等为重点的文化产业。规划建设东北工业历史、创意文化区、河北文化创意园区、东南文化娱乐产业集聚区、毗卢寺燕赵文博园、滹沱河动漫文化产业区、滨河新区经济文化产业区、华北出版印装产业园等产业园区。

4 结语

石家庄市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建市仅100多年,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文化个性不鲜明的城市。本规划以文化设施建设为契机,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统一,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增强城市优势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3.以企业文化促精神文明建设 篇三

[关键词]企业文化;党建工作

黔东南州建筑工程总公司成立于1956年,迄今已58年历史,现有职工1500余人,是黔东南州最大的建筑国有企业,在贵州省9个地州市,“黔东南州建总公司”是地区级国有建筑企业中唯一还仍能保持国有体制运行的,虽然在企业几十年的发展中经历了文革、改革开放、体制转轨等社会重大变革,也经历了建筑市场放开、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等经营上的困难,但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并稳定发展,探其原因,企业党组织强有力的领导和企业一些积淀下来的、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和企业文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优秀的传统和企业文化具体表现在每个员工身上,就是对企业高度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也是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州建总公司职工,习惯自称为“州建人”,企业所倡导以及员工普遍具有的“州建精神”,实质就是团结拼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企业在几十年发展过程中不断累积并经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公司应怎样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增强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发展大局,结合企业实际,我浅谈几点体会:

一、为什么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首先,从无数成功企业的实例看,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志存高远的企业必须具备的,它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其次,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弥补制度的不足,使企业更平稳、高效地运行。再其次,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凝聚力,有效化解企业内部矛盾,促进企业和谐,使企业更富活力和战斗力。

二、如何加强建筑企业文化建设

(一)要正确认识企业文化

从州建总公司情况看,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有欠缺,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足够的战略高度,还缺乏总体和长远的规划和部署。一些党支部和同志认为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是搞施工生产,花大力气去建设企业文化没多大意义,有的同志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够,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搞活动,唱唱歌、喊口号和写标语等,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要扭转这些偏见,首先企业党委要高度重视,要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和企业发展整体布局中去;其次是要清楚认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凝聚力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第三要认识到,在当今社会,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和形象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要注重传承和创新相结合

改革开放以后,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理念以及人们世界观、价值观在不断变化当中,因此,对一些传统要根据时代特点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取其精华,依据企业不断变化的管理机制,对企业文化内涵不断作出修正和补充。

(三)要明确专门的部门负责

企业党委和分公司党支部要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明确和落实工作职责,由职能部门组织、分工和落实,党员带头带动全体员工广泛参与。同时要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经费并列入管理预算,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保障。

(四)要坚定推行企业厂务公开

作为国有企业,要坚持以公开释疑惑,以公开达人和,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和企业有关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必须经职代会通过,确保职工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接受职工监督,使公司处于民主、和谐、团结、向上的氛围中。

(五)要革新企业人事制度

1)要打破国有企业传统干部任命制,除确需上级组织任命的主要领导外,可以考虑引进职业经理人,从社会广泛吸纳管理能人和专业技术英才,对中层干部实行公开选拔、考核、评聘制度。

2)要尊重职工的兴趣、爱好及可能发展的方向,只要是对企业有利,就尽量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工作的同时能继续进步和发展。只有尊重职工,才能激发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职工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工作热情,促进企业发展。

(六)要坚持推动诚信建设,打造企业品牌

诚信为立企之本,打造诚信的企业文化,作为施工企业来说,无论项目工期多么紧张,施工环境多么恶劣,一定要忠实履行合同,兑现工期承诺,给予业主百分之百的满意。其次要打造企业品牌,好的品牌形象能够极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体来讲:

1)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注重技术创新,完善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制度,多自创和采用新工法、新技术,建立有效的可执行性强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2)要重视企业无形资产的创造和累积,施工企业荣获的各种奖项都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代表着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构筑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尽力使每个项目都按照行业标准组织施工,多申报优质工程、样板工地等各种奖项,以高质量的产品在与同类企业的比拼中胜出,争创行业前列水平,使每一个项目施工现场都成为展现企业实力、水平和良好形象的窗口。

3)要致力于以人为本、绿色施工和节能环保等更高价值层面的建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抓好农民工工资这一普遍存在的重点问题,时刻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市场对企业品牌认同了,实际上就是对企业文化给予了认同,也意味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

(七)要重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是培育积极向上企业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1)要根据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党支部、工会、团委等企业基层组织作用,多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体育活动。实践证明,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是贯彻企业价值理念和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不可替代的有效形式,是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把企业的价值理念等文化内容潜移默化地输入到职工的心中,使得企业各项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能更易于推行和被员工所认可。

2)企业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事业活动,树立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良好企业形象。

3)要关心职工的居住生活环境,与社会综治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加强职工居住区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职工生活居住环境的安全,建设平安小区。

(八)要与时俱进,把握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注意挖掘企业文化中值得报道和推广的内容和亮点,做好企业形象营销,借助各种有效载体宣传企业。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企业文化底蕴越浓,越切合企业实际,越与时俱进,其凝聚力和感染力就越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独特、先进的文化,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才能够引导企业长久良性发展。

4.以企业文化促精神文明建设 篇四

——市国税局反腐倡廉经验交流

一、健全机制,着力夯实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

(一)宣传发动机制。为促使广大国税干部职工自觉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中来,我们搭建了三个平台:一是宣教平台。全市国税系统专门建立了廉政墙报、廉政网页、廉政活动室等**多个长期固定阵地,还制作了廉政桌面警示牌,开设了经常性的廉政文化课,并年年召开警示教育会议,组织廉政文艺节目汇演,积极扩大宣传教育效果。二是交流平台。我们积极组织横向和纵向交流,推动了“向先进学、向实践学”的“双学”活动,及时总结了成绩,交流了经验。三是展示平台。我们开辟了网络“廉政文化”专栏,认真组织了廉政知识竞赛、廉政演讲比赛、廉政书法绘画摄影竞赛等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不断展示廉政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二)领导督办机制。我们不断健全廉政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做到了“三有”:一是有工作规划。每年年初出台切合实际的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为全年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局的方案还被**委《廉政文化在中国》收录。二是有责任目标。我们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专人,确保全市国税系统做到了心中有目标,工作有动力。三是有督办检查。我们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量化考核,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调研、强化督办检查,确保了各项工作的紧张有序开展。

(三)竞争激励机制。对单位,采取评比排名、奖优罚劣的办法,通过召开现场会、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等途径,有效增强了全系统争先创优意识,激发了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主动性;对个人,我们采取表彰先进、宣传典型、评选优秀廉政文化作品等措施,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二、丰富载体,大力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一)读书思廉。为了指引全市国税系统的党员干部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读书,强化廉洁从政、廉洁为税思想,我们灵活运用党组中心学习小组、青年读书小组、国税廉政网等平台,积极开展领导荐书、免费送书、网络登书等活动,不断把读书思廉活动引向深入。

(二)典型倡廉。我们坚持走典型引路、典型警示的路子,既建立了网络廉政影院和警示教育片网络库,供广大干部职工随时观看学习;又挖掘和适时推出了本系统内的廉政先进典型,深入推进典型讲廉活动,发挥了正面典型的示范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

(三)环境颂廉。为营造一个崇尚廉洁的内部环境,我们举办了廉政文化作品和商业贿赂案例两个巡回展;积极开展家庭助廉活动,构筑“家庭防腐墙”;通过刻廉政石、载廉政树、筑廉政墙、建廉政室,开展“千人廉政谈话”,张贴“千幅廉政警语”,发起“网络廉政大家谈”,组织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等为主题的讨论实践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廉政环境,彰扬了崇廉尚廉的意识。

三、突出特色,努力扩大了廉政文化工作的影响

(一)突出先进性。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目的上,坚持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崇尚廉洁的意识;在内容上,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要求贯穿于各种活动始终,不断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的教育,着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

(二)突出群众性。群众是廉政文化创建的主体、发展的源泉。我们以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作为衡量工作是否扎实有效的标准,始终坚持以群众为主体,以群众为依托,注重以丰富多彩的活动、生动活泼的形式,发动群众,带动群众,感染群众,塑造群众,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热情,夯实了廉政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三)突出实践性。我们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丰富,在实践中发展”的原则,不断拓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继****年开展了以“八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年又实施了以二十项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税务廉政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在实践中把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四、追求实效,全面推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文化作品精彩纷呈。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不断推进,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廉政文化作品,起到了“发动群众创造文化,利用文化陶冶情操”的作用。近年来,我们累计收到广大干部职工的各类廉政文化作品近万件,其中以**电视台多次播出的大型现代**戏《**》、即将拍摄**集电视连续剧的《**和获得全国第四届“**大奖赛”一等奖的《**》为代表的**多件作品,分别获得各级大奖或在各级报刊公开发表。

(二)税收收入大幅增长。2005年,全市国税收入突破**元大关;****年实现国税收入**元;****年入库税收收入**元,同比增收**元,增幅高达**%,是国税系统成立以来增长最快、增收最多的一年,取得了三年翻番的好成绩。同时,税收质量和宏观税负率都稳步提升。

(三)队伍素质整体提高。通过大张旗鼓地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灯下多了读书影,桌上没了麻将声”,逐步形成了干事业、谋发展的的良好氛围,队伍的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省局组织的能手比赛中,**市国税系统继****年取得团体第**、个人第**的好成绩后,****又取得了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

5.以企业文化促精神文明建设 篇五

本文由精典妆家()提供

管理界有句名言,因财聚的公司是短命的公司,只有因事业而聚的公司才有可能基业常青。在如今的商业社会中,很多企业都是以圈钱作为唯一目标,在这一利益的驱动下,不惜用假货、次货来粉饰门面,不以提升企业运营能力为目地,反而集中精力来恶意攻击同行业其他品牌。然而,那些追求事业发展的企业,往往会将员工的综合素质作为稳健长存的根本,视产品为企业发展途中的助推剂,摒弃偷梁换柱、以劣代优。

马斯洛如是说:“管理是一门微妙的人文艺术。”精典妆家为增强员工服务意识,提升员工创新思维,实现打造最具价值的美妆连锁品牌的宏伟目标,《精典妆家员工必须知道的8大行为操守》顺势而生,并且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深入贯彻学习,旨在通过此方式让员工和企业快速成长起来,使精典妆家翘首于美妆连锁领域。

精典妆家在创新企业管理体制中加强员工行为操守建设,坚持以德治企,形成自我约束,制定的《精典妆家员工必须知道的8大行为操守》,经过广大员工阅读讨论认可后,目前已经在全公司全面实施,此章程内容主要由8个核心部分组成,分别为分工协作、精诚合作;完善标准、服务实效;严于待己、宽以待人;扬长避短、自我批评;团结一致、合力共盟;空杯思想、创新求变;放下空谈、立即行动以及合作共赢、同享价值。《行为规范》将精典妆家员工目前欠缺和仍需学习的内容囊括完整,精、气、神等等层层递进,激发员工潜能,从而汇聚成群体正能量,对于引领企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篇六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它的建设和发展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要素。工区本着促进企业发展,加强工区建设的态度,对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企业文化是凝聚人心、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和力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谋求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还是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领域和新渠道、展示思想政治工作新作为的需要。

一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验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竞争表面上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但在产品和服务的背后是技术和管理,在技术和管理的背后却是员工的素质和企业文化。大量的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的与时俱进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谋求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还是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和渠

道、展示思想政治工作新作为的需要。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在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使命。

二 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联性

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其互为一体,形成合力。这样做,对于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助于增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感染力。企业文化具有导向、规范、凝聚、激励四大功能。它在依靠明确的目标和原则约束、规范人们行为的同时,更注重于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为全体职工所认同信守的内部文化氛围,使职工自觉自愿地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增强使命感,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企业文化的建设主要是文化氛围、文化环境的熏陶,也正因为如此,有人把它誉为“静悄悄的企业革命”。企业文化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它在塑造人们的心灵,倡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过程中,主要是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把其紧密结合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就能够增强工作的感染力。

有助于扩大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企业文化具有人情

化,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强调人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作用,重视提高人的积极性;企业文化还具有群众性,它是企业职工群体共有的一种文化,是企业群体意识及其外在的行为表现。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职工思想实际出发,加上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可以寓教于义、寓教于美、寓教于乐。职工乐于接受,乐于参与。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这些优势,借助企业文化为载体,可以大大丰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吸引更多的职工积极参与到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不断扩大其覆盖面。

有助于提高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企业文化既含有物质文明的东西,也含有精神文明的东西,它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思想,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实行企业与文化联姻,着重从企业的经营文化、管理文化的深层结构上探索完善企业经营之道。精神文明建设与之相融,可以在企业形成良好的内部氛围与一种强大的“文化力”,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并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更好地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企业文化中的思想、观念、意识、道德等精神文化的内容,既是职工的精神食粮,又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 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推

动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做人的工作,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内部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为目的。企业文化注重培养员工的群体意识,突出员工自我激励。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以育人为业,以转变人的世界观为本,旨在用共产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方向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又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任何排斥、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企业文化都会背离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经常采取的一些途径,如对员工进行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市场经济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法制教育,企业面临的形势任务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活动等等,对企业文化的宣贯、养成和持续改进也几乎完全适用。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特定的企业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指企业的经营生产状况、产品结构、员工素质、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等;外

部环境指企业生存发展的社会条件,包括国家的产品政策、市场行情、社会责任等。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这种既确定又变化的环境中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各自的特点,找准工作点,确定工作重点和突破口,以求两项工作同步获得成功。借助企业文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生产的融合。企业的目标、精神、理念、使命和宗旨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们反映了企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更接近于企业经营生产。具体而现实的企业目标,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感到只有企业的价值实现了,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这种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正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7.新安法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落地 篇七

新安法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1.新安法确定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安全理念文化, 其包括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安全使命、安全愿景、安全方针等, 引领着企业的安全发展。新安法开宗明义地指出:“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 坚持安全发展,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人为本既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立足点也是价值观, 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近年来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对于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 正确处理生产与安全、财产与人命的关系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新安法的立法思想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宗旨和指导思想, 确定与规范了企业安全管理、安全发展的思想与方向引领, 对企业建立与完善安全文化理念体系, 提升各层次员工安全素养, 最终实现人的本质安全有着根本性的作用。

2.新安法明确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

新安法第3条明确指出:“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 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负责。新安法以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准绳, 以构建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链为核心, 建立并健全了安全生产体制机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设立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机构, 并立足企业实际制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完善安全理念体系、安全制度体系, 营造安全环境, 塑培员工安全行为模式, 践行安全承诺, 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 实现安全工作目标。新安法对于促进企业主要负责人增强安全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与领导意识, 重视安全文化建设, 将安全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具有重要意义。

3.新安法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实施落地提供了法律保障

安全文化的落地是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从安全理念的宣贯, 各项安全制度、行为规范的监督执行, 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 以及员工安全素养的提升, 都需要企业及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将安全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工作落到实处, 以取得成效。新安法在责任追究、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的规定, 为安全文化体系的落实及实现安全思想与安全行为的知行合一, 提供了法律约束与保障。

首先, 新安法在突出强调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 加大了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比如:第19条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第91条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法律责任。这些规定提高了安全生产的经济处罚力度, 扩大了对安全生产非法违法的处罚范围, 大幅度提高了处罚额度, 全面加大对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违章、违标、放纵隐患存在等危害职工生命安全的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形成生产经营单位“出不起事故、不敢出事故、主动预防事故”的压力机制, 从而确保安全生产各项体制机制和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其次, 新安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员工参与、员工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的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如实记录及向从业人员通报、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等方面的规定, 进行了修改或增加, 从而增强了安全文化的执行力。

落实新安法实现用文化管控企业安全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安全理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态文化的建设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目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安全理念、安全认识不明确不统一, 没有形成系统的、正确的、明确的安全理念体系, 特别是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对安全本质的认识不够深入;二是安全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或者制度健全但责任不清, 未能落到实处;三是安全教育、培训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员工的安全意识未提升, 以及安全行为习惯未养成;四是未能保证安全生产投入, 导致安全设施不足, 安全宣传氛围不浓厚等。为此, 通过贯彻落实新安法, 将有助于解决安全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 实现安全文化管控水平的提升。

1.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应践行安全承诺, 履行安全职责

领导层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决策层, 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承诺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石和保障。在建设安全文化的过程中, 要明确企业领导人的责任。企业领导应建立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使命、安全方针、安全目标等方面的安全承诺, 为企业及全体员工明确安全的本质、安全的价值、安全发展方向及正确的安全态度, 并率先将安全思想、安全理念应用于工作实践中, 以安全理念为引领, 制定安全发展战略, 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力与支持力, 并承担主体责任。

此外,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积极推进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管理与监督安全思想、安全战略、安全目标的贯彻与执行, 以及建立完善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安全生产失信惩戒制度, 做好安全承诺工作, 并定期对承诺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为员工安全意识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应不断提高自己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 及时贯彻落实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 做好各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 定期参加、组织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认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保障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及时反映、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加大监督监管, 着重解决现场安全问题, 为职工打造安全的生产环境, 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持续改进。

2.建立全员共建安全文化的参与机制

员工参与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按照新安法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通过依法组织、科学管理, 鼓励全员参与安全文化建设, 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 并实现自主安全管理。此外, 高效的安全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会激励与促进全员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通过及时有效的横向与纵向沟通, 加强了领导层、管理层及员工之间的联系, 以促进对安全管理工作达成共识, 提高了员工对企业安全思想、安全战略、安全制度、安全状况的理解与掌握, 实现了安全文化体系的落实。

3.建立持续有效的安全教育与学习机制

企业安全教育是建立安全理念文化, 落实安全制度文化, 以及实现安全行为文化的动力, 企业良好的安全学习机制与学习文化是员工提升安全文化素养的基础和保障。新安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的职责。具体的工作有安全培训组织、计划、管理与实施, 其包括员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的学习与提升等。员工通过积极学习安全生产知识, 自觉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 比如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和事故应急演练, 这些都可以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提高其安全生产技能, 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提升自身安全素养。

4.营造企业安全文化环境影响及保障机制

首先, 企业安全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员工安全意识及安全行为, 影响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的效果。新安法对安全投入、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警示、安全宣传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要求。企业安全环境系统包括安全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安全警示、生产场所等安全硬环境, 该环境是安全生产及员工安全的物质保障;还包括安全宣传、安全活动等安全氛围软环境, 该环境是影响员工自觉安全行为养成及良好安全文化传承的推动力。

其次, 企业要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 不断提高安全技术及安全设备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强科技进步、技术改造和环保工作, 消除生产过程中人、设备、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优化工作环境, 彻底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最大程度控制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为员工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场所。

8.以企业文化促精神文明建设 篇八

■ 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体结构和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命运中加以考察,进一步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报告从三个方面对文化的重要性进行考察,即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综合国力竞争、民族生存发展的角度,把文化与社会进步、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我们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到十六大提出的这个大坐标系中加以考察,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进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纵向看,寓意深、立意高;横向看,方位全、展延远,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化建设规律以及党自身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清醒,对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在实践中,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维度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密切关系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在党的文献中,党的十四大在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时,第一次把搞好企业文化提了出来;党的十五大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要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并从社会、国家、民族的发展角度,提出全党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是在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的条件下实现的。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企业把“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的改革精神、“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意识、“稳定压倒一切”的稳定意识,深深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把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牢牢结合起来,与社会的全面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虽然着眼于某一个企业的发展,但它是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其落脚点必须在于社会的全面进步。

企业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质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原美国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说:“企业文化是通用电气最无法替代的资本。”张瑞敏说,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海尔文化,海尔的什么东西别人都可以复制,惟独海尔文化无法复制。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IBM、惠普等,无一例外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获得竞争优势,并取得了全球范围内的成功。我们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增强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而且有利于培育职工的管理意识,推进企业民主建设。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深化,必须探索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优势,以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和新方式,必须形成新形势下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经济发展的新机制,必须形成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形成员工热心并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方式。这些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企业文明形象,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员工,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员工共享的价值观的过程,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使员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及企业以良好的文明形象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关系一个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关系到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十六大对企业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必将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传入中国后,企业文化建设便伴随着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重视。特别是我国“入世”后,企业亟需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强劲、持久的文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近年来,像海尔、联想、同仁堂等一批知名的品牌企业茁壮成长。2002年,海尔位列中国10家“最具影响力企业”之首,张瑞敏还当选为“国际杰出企业家”,国内外对海尔文化给予了一致认同。张瑞敏等优秀企业家被选入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证明了党和国家对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证明了人们对企业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密切关系的高度认同。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党的十六大对以往企业文化建设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必将有力地推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

目前,从总体上看,企业文化的建设还很不平衡,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异。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只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工作来做,还没有把它作为一项战略来抓。在一些企业,今天把企业文化建设交给这个部门,明天又交给另一个部门;有的企业由党委抓,有的企业由总经理办公室或企业文化建设中心等部门抓。总之,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使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长期性。与此不同,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与谋求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员工创造性,形成企业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员工、社会创造更大财富联在一起。在这里,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某几个部门的事,而是与企业的整个发展战略、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的制度设计和机制运转、企业员工的行为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与企业的生死存亡紧密相联。这项事业,既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倾注心血,也需要企业外部的专家、学者等其它社会力量的关注和支持。《经济观察报》2002年11月18日刊登了联想集团刚刚上任的年轻副总裁乔健对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的见解,她说:“人力资源开发要成为公司的战略伙伴,必须积极主动地提出变革,并且带着公司的员工和文化一起变革”。她还说:“做人力资源更多的是做员工内部的沟通、人力资源政策的沟通、公司发展战略的沟通、文化的沟通”。这就自觉地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之中。说明在联想这样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已深入人心,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是所有员工共同的事业。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北京金之源服饰有限公司总裁范喜贵。2002年,这位民营企业家把自己经营的公司交给他人打理,自己闭门谢客,撰写并出版了一本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专著——《无形·有形》。当有人问他,自己专心写书,正在经营的事业怎么办时,他回答说:“撰写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专著,与我经营现在的公司同样重要,都是我的事业。因为目前的民营企业太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了。” 我们相信,通过学习十六大报告,贯彻十六大精神,越来越多的人会进一步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将更加自觉地投身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之中。

■ 从三个层面把握报告精神,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首先,牢牢把握“三个代表”这一灵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企业文化建设。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按照这一根本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员工头脑,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认真贯彻“先进性”要求,努力实现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这是一个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统一思想的认识过程。其次,必须把这些认识的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管理思想和规章制度,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使员工在实践中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是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的过程。第三,必须让员工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看到企业发展的实绩,并从企业的发展中得到实惠,使员工真正认识到理论对实践强大的指导作用,从而发自内心地支持和拥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用实践检验真理并增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性的认识过程。总之,把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并自觉实践“三个代表”,不断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应坚持的根本方向。

其次,牢牢把握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用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十六大报告充满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新内容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展开,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把握和理解这些新的内容。从十六大报告的整体内容来看,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明确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了系统、全面的描绘,并从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作了具体部署。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围绕这些目标和部署开展工作。二是,围绕“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报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明确定位,并对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核心、本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四个新”要求,即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和始终贯彻这些根本要求。三是,围绕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报告围绕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基本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这些基本方针。概括来说,即围绕主题、把握灵魂、贯彻方针。另外,十六大报告字里行间洋溢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发展等精神,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把这些时代精神融入具体实践中,努力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员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再次,牢牢把握报告中的一些方针、政策和原则,并把这些贯彻落实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十六大报告在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同时,提出了很多方针、政策和原则。企业文化建设应把这些方针、政策和原则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具体行动,真正把报告的精神落到实处。这些方针、政策和原则包括:

“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企业应该如何贯彻这一方针?

“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企业如何形成这种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如何营造这种氛围?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并进而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的原则。企业应如何贯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企业应该怎样调动积极因素?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调动积极因素的机制?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进而提出,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企业应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和就业技能?

“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企业应如何改革落后的用人机制?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企业应如何培育员工的民族精神?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如何贯彻这些原则?

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和政策导向,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那么,国有企业改革应如何创新?如何引入竞争机制?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等等。

这些方针、政策、原则涉及到企业的创新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分配制度、用人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思想教育制度、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我们应该按照这些方针、政策和原则,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拟定具体的文化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通过具体的形式和内容,把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更新和提升现有的企业文化。

■ 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十六大报告是我们党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报告洋溢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充满了深刻精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我们在新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报告精神,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把十六大报告的精神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之中。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可从以下三个层面上把握和理解报告的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把观念变革作为首要问题,通过转换观念促进文化建设。观念转变包括:从封闭保守,对改革持恐惧态度,转变为开放向上,拥护和支持改革;从“大锅饭”、平均主义思想,向承认能力差别、以绩效定薪酬的分配观念转变;从你死我活的竞争观念向既竞争又合作的协作精神和新型竞争观念转变;从固定专业、单一技能、单一岗位,向多学科、多技能、多岗位的就业观转变;从青春学习向终身学习的知识型社会学习观转变;从坐而论道的虚浮作风向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转变;从消极地对待工作安排,向主动地积极地实现个人价值转变;从讲自由首先讲纪律的约束型自由观向讲自由,强调宽容,强调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强调纪律服务自由、纪律与自由统一的新型自由观转变;从量的发展、单一或某些方面的发展,向质的发展、全面的发展观转变,等等。观念的转变使人们养成了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新理念、崇尚新理念的积极向上的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观念的变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创造了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的一系列奇迹。由此,海尔集团在产品营销方面实现了“先国外后国内”、“先难后易”的国际化战略,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广西柳工集团克服地域的局限,兼并江苏南部工业发达地区的企业,利用新的区位优势成功招募短缺的人才;而北汽福田更是“自带嫁妆进京城”,从山东省潍坊市的一个县级企业一跃而成为有相当市场竞争力的全国性重型卡车生产企业。尽管不同企业变革观念的做法各有特色,但它们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企业文化建设把采用新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方法作为有效形式,在建立新机制,使用新方法的同时,培育新的文化。新机制、新方法的大量采用,有力地改变了企业的原有文化,形成了强劲的文化力量。譬如,充分利用市场的方法配置人才,建立起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在1996-2000年的五年内,北汽福田在全国范围内先后29次公开招聘人才,吸引了全国同类企业中5万多人次的拔尖人才前来应聘,共选聘1700多人,形成了以管理和技术人员为核心的强劲的中层力量,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2002年,公司又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人才,有120多位发达国家的国际人才前来应聘。在这一过程中,公司淘汰了一批不合格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形成了高效的用人机制。 又如,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改造传统企业,创新企业文化。在企业改制重组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流程进行了再造,同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生产率,在企业重组再造的同时,实现了文化的再造。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医药流通业,提高员工的科技素质和现代流通意识,在短短的两年内成功实现了新老企业的合并重组和企业的快速发展;山西大齿集团通过引进日本先进的变速箱制造技术,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现代管理意识,在短短几年内,确立了市场竞争优势;北京的双鹤药业通过导入CIS,积极打造文化链,营造了和谐的双鹤大家庭文化;海尔在实践中创造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工作方法;很多企业借鉴和采用了现场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等等。新方法的采用,从深层次上改变着企业文化传统的价值,形成了与市场相适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的切入点,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新型的企业文化。党的十五大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了实质性的快速发展阶段,通过改制改造,企业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绝大多数实现了从单一国有企业向多元投资主体转换,进一步明晰了产权。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建立起了一整套责、权、利对称的制度,尽管这些制度需要完善,但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的新型企业文化已具雏形。随着企业中劳动、人事、工资等制度改革的推进,企业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竞争激励制度、学习培训制度以及其他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员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绩效意识、参与管理意识等等大大提高。企业中曾经存在的制度稀缺现象,已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基于制度管理的企业文化正在形成和日趋完善。

■ 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十六大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十三年的基本经验,为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用这些基本经验指导今后的实践,同时,要积极总结以往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经验,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前发展。总体来看,企业文化建设在培育新理念、采用新方法、建立新制度、完善新机制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对于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素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研究企业文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目前有些企业文化建设不能深入下去,有些企业的文化建设效果不佳,有些企业的文化建设总是与企业经营管理“两张皮”。究其原因,缺乏对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缺乏对理论的研究,导致实践的盲目,从而严重挫伤了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缺乏对实践的研究,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理论无的放矢,致使员工因企业的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对理论的有效性产生怀疑。所以,应把对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十六大精神与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把十六大精神贯彻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实践中。

企业文化研究工作,要把握好方向,注意做到几个结合。

(1)把对东西方企业文化的研究结合起来。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方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方法不能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并以麦肯锡在中国一些不成功案例加以证明。持这种观点的人,采取了不重视研究西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态度。另有一种观点恰恰相反,认为企业文化来自西方,真正管用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在西方,于是忙于研究西方的理论和实践,而对中国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采取了不屑一顾的态度。实际上,企业文化研究首先应找准立足点,立足点既不在西方文化,也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而是中国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企业文化研究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凡是有益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营养,不管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不管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吸收过来,并加以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

(2)把对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结合起来。目前,有一种观点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对立起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属于党的政治工作,而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的管理工作,二者是分离的,在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时,采取了以企业文化建设排斥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其实,无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是企业文化建设,二者都统一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都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可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9.以企业文化促精神文明建设 篇九

字体:大 中 小

图书馆 张瑞麟

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是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对大面积全方位快速高质高效提高国民素质,建立学习型社会和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建立国家开发大学的核心层面和首要之举是塑造开放大学的大学精神,其着眼点即是核心竞争能力的建树——创新,而落脚点是开放大学学校文化的创设和形成。

一、大学精神及开放大学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任何一所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大学是不同思想、高深学问和独立人格意志的聚集区,是探索未知、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人格独立、言论自由、思想开放和学术观点的兼容并包使其吸引凝聚了一大批知识精英和高层人才,他们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孜孜以求,为得是寻求真理和探索未知。大学精神以其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维系着大学向着自然世界、人类社会的纵深和宽广度发展,鼓励着人类精英和学者专家进行学术对话与思想交流,推动他们依据一定的规范进行有序的教学与研究。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科南特认为:“大学者,大师荟萃之地也。如果学校终身教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那么这所大学必定是最优秀的大学。”

大学天然不尽的激励功能。大学精神是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内化为学者的学术良心和职业规范,并激励学者追求真理,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精神像一双无形的手,推动大学不断创新、不断变革,不断前进。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激励着哈佛人在探求未知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大学精神以其特有的渗透性存在于大学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不断激励大学人的成长和大学的壮大。

大学具有内在独立的规范功能。大学精神的独立内涵,规范着大学前进的方向,抵御着各种腐蚀与诱惑,对人类社会精神产生先导、示范作用。这在西方著名大学俯拾皆是:哈佛大学拒绝授予里根荣誉博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拒绝聘用基辛格——不愿使学术殿堂依附于政治;牛津大学拒绝一位沙特富翁一千多万英镑的捐款——是不为钱放弃大学独立自主的传统,不开大学受制于个人和金钱的先例。

大学环境营造功能。大学精神的人文精神、和谐全面发展的内涵不仅直接对大学的发展起作用,还为大学营造适宜的环境。大学精神跟随着大学人流动着,传播着,从而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趋向性影响。

大学的功能。大学是知识的辐射源,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在信息社会时代,大学不应该是封闭、与社会脱离的。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角度看,面向社会,加强与市场的联系是必要的。大学传授知识和发展学问是大学的根本,也是大学服务于社会的前提。大学还要具有相对独立性,为的是使大学思维更加客观、学术作风更加踏实,品质更加纯真,维持精神之独立,思想之自由、智慧之发展,避免大学功利化和市场化,保持和维护其独有的风骨和追求真理的作风。

大学精神的外显与物化。大学精神的外显和表征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物化首先表现为外在的物质景观,即校园景观。大学校园景观是由建筑、校园园林等共同构筑而成,通过规划师、建筑师和园林师把理念融入景观之中,通过策划、规划和设计有效地进行物化,用具象的形态诠释大学精神,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其他文化要素共同构建起独具魅力的大学标识。良好的校园景观以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能给人总体感和总体效应,使千万学子步入大学殿堂时,就受到大学精神的感召,在潜移默化中将大学的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内化为学子的思想和行动。严肃的建筑形象和美丽如画的自然景色能使莘莘学子沉浸于美好的气氛里,在自然美的震撼和人文主义的熏陶下,将大学理念铭记在学子心中,树立起崇高的信念,并把它外化为自身的行为,感受到大学理念之所在。校园物质景观的象征性、隐喻性、激励性和模糊性,散发着多样而富有渗透力的信息,使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产生隐性的教育功效。“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语)北京大学“红楼”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加上历史的积淀,成为“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北大办学理念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学子严谨治学,报效祖国。武汉大学选校址时,就依据国外著名大学校园的理想模式,同时也遵循中国古代书院选址相地的优良传统以及“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传统理念,在山明水秀、风光旖旎的自然环境中建造高等学府,其宫殿式斜面墙体、刚劲挺拔的双立柱、多姿多彩的琉璃瓦飞檐等,显示出高等学府庄严肃穆而又开放进步的现代教育意识。

开放大学大学精神的挖掘与实现。大学精神的“古老、博大、深邃、超脱、坚守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奉献”的特性,与开放大学精神的“现代、卓绝、进取、平和、开放以及对人类的知识普及和素质提高的贡献”的特征各领独特风骚。

开放大学精神是大学精神在社会科技、文化、经济、政治高度发展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其“现实精神”、“平和精神”、“大局精神”等都是对“大学精神”的继承、充实、完善和发展。

虽然开放大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带有办学独立属性弱、系统运作品位不高、治学理念内涵单薄、学校文化底蕴平庸,尤其是现有的“服务理念”及“服务效果”与开放大学的实际需求相距较远,从各级各类决策层面到各级各类运作层面都存在对远程开放教育的“服务本质认识不足”、“服务理念确立不够”、“服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但不容置疑,已有的开放大学精神是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并存与各自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上是一笔历史性的巨大的财富,这笔精神财富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并使之升华,发挥更大的作用。

开放大学精神的核心——神圣和崇高的精神内核:独特的教育理想、教育追求、教育情感和教育责任,具化如校风校训以砥砺学生成长,汇集成十分丰富的精神资源,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放大学精神内涵应具有:

一是崇高的教育理想。“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开放大学要通过教育灌输政治理想,培养实用人才,达到理想的社会境界。开放大学要有爱国之情、卫国之志、报国之能、效国之行。“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不可能走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不可能走得多远。”(朱永新语)

二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大学的根本,开放大学要有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个性魅力,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健全人格。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接受开放教育的学子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鲜明向上的价值判断、丰富博大的思想体系。

三是探索和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开放大学追求的目标是学术,是真理。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复旦大学演讲时指出:“大学必须有一个理念,这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无条件追求真理。”耶鲁大学校长强调,“大学的意义及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开放大学要探索和坚持真理,必须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做到崇尚创新,勇于探索;求真唯实,注重效益;敢于冒险,不怕失败;平等民主,百家争鸣;挑战权威,甘为人梯。

四是着眼未来的超越精神。开放大学的本质是趋向未来的,其功能在于生气勃勃创造未来。要坚持着眼未来,引领社会;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放大学的生命力植根于超越精神的土壤中。要立足于现代大学建设的最新实践,着眼世界文化的前沿,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开拓培育开放大学精神的新途径,使开放大学精神历久弥新,充满生机。

二、大学精神创新内涵与开放大学创新

代表着人类文明培养与传播发扬地的大学发展史表明,大学是三方面的源泉:新观念的源泉、新知识的源泉和新型专业人才的源泉。第一,创新要求大学保持独立和自由。第二,创新精神要求大学具有批判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屈从外来压力和长官意志,以真理为唯一标准“怀疑一切”。第三,创新精神要求大学具有科学精神,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证实干。以科学研究为重要职能之一的大学,“崇尚真理,追求科学”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的大学精神。

创新是现代大学实现大学功能的必备要素,也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核心要素,是一所大学的生命力之所在,是现代大学精神的本质。唯有创新,才能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研究高深学问;唯有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鲜思想,引领时代潮流;唯有创新,才能有效地传授先进知识,培养高层次人才。

大学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的独特组织,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学文化在大学变革中表现出阻碍还是引领的功能,取决于大学文化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现代大学在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大学精神,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又反过来规定现代大学这一社会组织特有的规定性。

创新决定了现代大学的求真性。作为大学精神的精髓和灵魂,创新决定了现代大学不同于一般的组织和机构,而是一个不断探求真理的殿堂。大学应该鼓励以科学的态度追求科学,以真理的精神探求真理。要鼓励探索,允许失败,而不应急功近利,更不可弄虚作假。创新决定了现代大学的包容性。大学是学术殿堂,是知识中心,是思想宝库。创新要求现代大学赋予学者充分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允许不同学术观点存在,允许不同见解争论,宽容学术上“百家争鸣”。创新决定现代大学的开放性。创新要求大学摒弃狭隘的思想观念,以开阔的视野,直面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本土与外来文化的差异,在各种文化和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探索和追求真理。创新决定了现代大学的批判性。探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艰苦的过程,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毕生的心血甚至于生命的代价。创新决定现代大学的科学性。大学之道,贵在创新。但创新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创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否则,必将背离现代大学的本质。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虽有硬件和软件构成因素,但其本质主要表现为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现代大学通过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服务于社会,通过科学发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服务于社会。

开放大学的创新,要努力做到——

开放大学精神的制度化。开放大学精神需要在大学的运行和管理中得到贯彻实施和实现。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成文的和习惯的行为模式与行为规范,具体包括各项政策、组织结构、教学管理方式及其评价机制、学生活动的安排方式等,是高校教育实践经验的积淀并制度化的结果,是开放大学精神最重要的载体和最突出的体现。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与稳固。人才队伍是落实开放大学精神的重要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说,开放大学的水平来自其教师队伍。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乎其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谈到芝加哥大学的成功之道,几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答案近乎一致,那就是最好的教师和最好的学生。最好的教师和最好的学生从何而来?芝加哥大学并不是靠重金去聘请已经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来校任职,而是这些学者在获得这项桂冠时已经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在该校任教时间最长的贝克尔这样解释:“大学要想获得持续不断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青年教师,第二是挑选优秀的学生。”他深谙“教学相长”之道,发现并培养有潜力的年轻教师。同时,优秀的学生不是单向地从教师那里汲取知识,也可以使教师受到启发。芝加哥大学有句名言,“明辨之路是争论而非顺从”。詹姆斯·赫克曼用行动向现场的所有人作出了诠释:“你们说的很重要,但是我也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我拜访过许多大学,我发现其实拥有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大学并不少,芝加哥大学有一个特点是独一无二的,那就是活力。这种活力来自于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无处不在的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开放大学要制定完整的教师选拔聘用、晋升评审培训制度。好的人才管理制度要奖勤罚懒、鼓励竞争,形成真正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人向上的局面,通过制度本身的内在驱动力,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出名师,出大师。这就要求学校真正以教学和教师为中心,建立完善的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评价机制,既严格又宽松,使教师掌握能够实践自己教育理想和权利,独立自主、激情洋溢、满怀挚爱之情地张扬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追求、教育信念、教育精神和教育风格,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具有充分的创造性、自豪感、主动性、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技术性、机械性工匠和一个循规蹈矩的被管对象,给教育以更大的空间。

建立开放大学学术管理制度。学术自由是开放大学区别于社会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教学和科研是开放大学的生命线,是开放大学精神最重要的载体。开放大学的一切活动要真正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要建立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和科研工作的管理规范,通过打造优势学科、优势专业、优势课程来提升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从而树立其自己的品牌和名牌。

建立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学生管理制度。开放大学精神体现在学生的素质上。学生素质的培养要有一套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要确立“服务”意识,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观念,用连贯发展型的工作方式对学生实施人本关怀,即把教育、关怀、管理、服务四者连贯起来,使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从静到动,从刚到柔、从表到里、从有形到无形,从一般到入微地贯彻人文关怀。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上。

三、大学学校文化和开放大学学校文化的创设

大学学校文化,从广义上讲,是大学存在方式的总和。它以生活在校园内的大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为主要载体,包括智能文化——学术成果,学科体系,科学研究;物质文化——教学、生活、文化设施、校园营造;规范文化——学校制度、校风校纪、道德规范;精神文化——价值体系、教育观念、精神氛围、群体心态等等。从狭义上讲,大学学校文化是高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学习、交往及管理中,逐步形成并获认可、遵循的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大学精神、校风、教风、学风、治学传统思想意识的高度概括。其外观因素是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其核心是群体的价值观念,凝聚为群体呈现的“大学精神”,由教师、管理者和学生共同构成。又由许多微观文化构成。如教师文化、管理文化、学术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学子文化等,这些微观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创造和共识的结果。

大学学校文化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人文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而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文素质的核心,心理素质是人文素质的保障,文化素质是人文素质的基础。文化素质的形成能同时带动和影响其它素质的形成。

开放大学的学校文化是要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共为主体,以教育资源为客体所进行的主客之间的,以实现一个完整目标的社会实践,所要培养的是完整的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开放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人的最高需求层次是实现自我,即通过接受教育,充分认识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潜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自我价值。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传授知识,也不仅仅在培养能力,而在于使人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最终达成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这样,我们可以把开放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理解为“使人成为人”的教育或以人为本的教育。可见,开放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开放大学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怎样充分利用开放大学的学校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开放大学的校园是是虚拟的,没有围墙。在这个虚拟校园里生活的每一个受教育者、教师和管理者,都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又是学校文化所影响的对象,同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人。开放大学受教育者进入这个校园,就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智能文化的熏陶,物质文化的影响,规范文化的约束,精神文化的陶冶,同时又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产生心灵的感应和人格的升华。每个受教育者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并非几次活动、几个讲座、上好几门课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靠一种包含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学校文化的深层次的影响来实现的,这是如同“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的一种复杂的、全方位的“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

要充分发挥开放大学学校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开放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教师是关键。首先,要将开放大学教师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放到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楷模的感染力与吸引力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要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武装教师,使人文素质教育有较高的起点。没有对人文素质教育有热情、有激情的教师,没有自身道德高尚、文化修养好的教师,是难以做好学校人文素质提升的。

开放大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广大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为人师表,成为人师,教师的人格和修养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古之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语)“从游”,是对师生关系生动而精辟的描述。开放大学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教学艺术,还要具备情感同化、耐心和谦逊等人文品质。这就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开放大学学校文化实现广大受教育者人文素质的提升,除了教师外,还要注意不断提高领导和管理干部的人文素质水平。要把“教风”建设和转变教育观念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师在讲授课程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训练;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与国家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联系,教育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体现在教学计划中开出的相应的人文课程,也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中寻找和落实人文素质教育的生长点,还要在各管理环节中建立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点,从而形成一个多方位的综合培养过程。

开放大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要从智能文化教育入手,以教学改革为重点,系统地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使人文学科在课程中占有适当的比例。同时要在各个学科课程中渗透科学史,促使学生对科学的人性化理解。要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落实到每一个教师的行动上。

要发挥开放大学学校文化的开发与创造功能。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只有创新才能发展。要创新,就必须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综合素质,要求受教育者不仅要掌握一门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与人合作共事、交往和相互竞争的能力。因此,开放大学要经常举办有关人文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讲座,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努力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沟通能力,提高他们抗挫折能力,特别是培养他们敢于坚持真理,为科学献身的高尚人格。要在抓好智能文化教育的同时,借助第二课堂活动,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引导他们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通过实践,使他们学会理性地面对失败,学会正确地审视自我,进而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通过以科技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使热爱劳动成为开放大学受教育者最重要的品质,培养积极、有创造性的劳动者,让学生在热爱劳动的思想基础上热爱科学,并掌握充足的知识技能,使他们在劳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

培养开放大学受教育者的审美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使他们自觉地用自己的双手来维护、创造客观环境的美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行为中美的因素。

开放大学学校文化的娱乐调节功能。给受教育者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开展学校文化活动。明确学校文化活动的目标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优良的学风校风,从而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精神。比如组织全国规模的读书活动,开展科技节、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文艺汇演、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论坛活动、艺术活动、社团活动、消费文化活动,倡导高雅的学校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实现开放大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放大学可以借助学校文化的娱乐调节功能,加大学校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建设高品位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学校的各级党团组织,在做好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同时,利用双休日组织一系列高品位的文化活动,让他们在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中,主动接受精神文化和规范文化的陶冶,力求让多数学生都能参与进去,自娱自乐,并注意发挥校内艺术社团的作用,努力做到让学生学有处、玩有场。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尽情享受自己喜欢的文化生活,又可以使他们在活动中娱悦身心的同时,学会有张有弛地生活,在各种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做人,学会处事。

发挥学校文化的激励凝聚功能。要激发受教育者的报国之志和爱国之情,使他们明确历史使命,坚定信念,牢固树立对国家负责,对人类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开放大学应该成为国内外著名教育专家、学者的聚集地。治学严谨,德高望重,又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老教授、中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是国家历史发展的见证人,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典范。要以专家、教授访谈录等形式,邀请开放大学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纪律教育,用他们的伟大人格影响当代受教育者的心灵,用他们的孺子牛精神去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开放大学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种媒体教育设备组织学生收看爱国主义影片、电视剧等,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开放大学受教育者通过集体活动展开多渠道的精神交流,在同伴中寻找思想、观念、信仰、智力兴趣和道德行为上的一致,集体中的一切活动强烈地吸引着每个学生,集体在他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青年学生和受教育者都有一种表现欲,都愿意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好的一面,显示出自己是集体中优秀的一员从而获得自豪的感觉。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积极性和道德上的相互影响,这正是学校文化对受教育者人文素质养育的优势所在。通过接受以集体活动为载体的渗透性教育,学生的公民意识和集体意识,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学会关心,学会共事,学会辨别是非,学会处理各种矛盾,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行为和活动方式。开放大学学校文化以它潜在的规范性支配着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产生教育作用,使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每个成员自觉成长起来。

应该说,开放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全员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贯穿于教育的始终的。学风校风,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教师的一言一行,员工的一举一动,都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相关。开放大学要进一步加大综合改革力度,努力营造出具有良好的人文设施,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术气氛,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文化生活,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学校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综合育人功能,寓人文素质教育于校园文化之中,培养具有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素质、高境界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智能、高情感、高稳定动力结构的心理素质和高体能的生理素质并且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队伍。

四、大学图书馆与开放大学学校文化建设

不容置疑,大学图书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在这个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课外学术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风学风为引导,逐渐形成的一种广大师生,特别是大学生认同遵守,并明显带有学校成员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教学作风、道德风尚等方面的思想文化整合。(方延明《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认识图书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对于建设图书馆,进一步开展学校文化活动,培养良好而浓郁的学校文化和优良校风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校物质文化全面地反映学校的物质环境。主要涉及图书馆建筑与设备,图书馆文献资源。图书馆优雅的建筑,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及教学科研需要的系统化的学科文献,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又使图书馆成为与教学实验设施并列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体。特别是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比其他物质条件的建设更接近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文化内涵。在图书馆中可以借阅到各式各样的书籍。在安静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会淡忘嘈杂的外界干扰,专心致志的投身于自己喜爱的图书中。图书馆也正是拥有这样的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而吸引在校大学生到这里进行自我深造,进行学术研究。图书馆要通过导读工作正确引导大学生博览群书,提高学习效率,在浩瀚书海中吸取营养。这就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也为学校的文化建设甚至是培养人才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物质保障。这里主要表现在可以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最完备的学习条件:资源、场地、设备。受教育者可以长期的、自由地利用图书馆进行自学。它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是健身全民学习型社会最佳的学习场所与最重要的学习机构之一。在学校里,图书馆是基本的教育设施,它被誉为“知识的宝库、知识的喷泉”、“大学的心脏”、“学校的第二课堂”,直接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来图书馆阅读人数多少,利用程度如何,阅读秩序好坏,反映学校的学风校风。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要积极开展工作,吸引各地学生就近就地到馆,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促进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一个好的图书馆有利于提高整个学校的学习气氛,提高师生的学习热情、素质、知识等各个方面的水平。由于数字图书馆资料提供的信息视角广、分支细、专题讨论深入,与综合性、概括性较强的教材相比,更易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保证其创新活动处于学科前沿。

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对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努力开展读者教育,培养师生的信息需求意识和利用文献信息的技能。在开放大学,学生主要的书刊来源是在数字图书馆,把握文献采访质量,把握书刊流通情况是充分利用书刊的重要环节。应积极组织书刊评论,编制导读书目,推荐优秀的读物,创建读书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提高学生辨别、选择和收集文献的能力。创建大学图书馆都包括学术报告厅。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组织学术报告、讲演和讲座,请有建树的专家讲治学经验,请教书育人模范介绍先进事迹等等。使之成为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的主要活动场所。将学生培养成视野广阔,文化底蕴深厚,素质能力强的外向型、创新型人才。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大学生知识结构有所完善。因此应积极的开展导读工作。

在开放大学学校文化建设中,图书馆的教育形式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全面性、主动性、灵活性和可选择性的优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开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示和张扬。图书馆发挥作用的方式可归纳为两种。

一是阅读导控。图书馆即要报道出版物,又要积极的作用于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强化传统读者工作中的阅读指导功能。图书馆应作一些实际的工作,提高大学生阅读意识及阅读修养,指导读书门径,举办读书报告会,倡导系统阅读,以全面提高大学生辨别、阅读、理解、利用文献的能力和技巧。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打破专业限制,学生可以自主地涉猎各学科知识。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服务育人。即加强文献基础建设,充分利用文献及服务设施为读者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图书馆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对读者起到教育作用,图书馆无小事,处处有教育。图书馆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并不断地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调整计划,使其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要在实际工作中使大学生增强对图书馆的信任感和亲切感,使其潜移默化中接受优良文化的熏陶。图书馆的产生,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需要。为有了图书馆这一机构,人类的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得以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因此在校大学生应高度重视图书馆藏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图书馆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这里真正地掌握知识。

建设高品位、高格调、高层次的学校文化,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放大学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要注意自己形象的塑造,馆风建设应与学风、校风相辅相成。大学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优化的学习环境,要以文明服务与无私奉献的图书馆精神,对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更好的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开放大学的办学形式和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在学的特点,决定了既要办好传统图书馆,更要办好数字图书馆。开放大学学生利用数字图书馆取得同传统图书馆作用相同而且速度更为快捷丰富广泛的文献信息资料,是开放大学学校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对信息的摄取与利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素质已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数字图书馆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传统图书馆业务为基础来拓展自己的业务空间,吸引更多的读者到这里应用高新技术来拓展知识。这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继续努力学习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以独立的学习态度,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这是信息时代每个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明天的国家开放大学最具核心竞争力和最重要的是什么?应该说是我们每个开放大学人和走进开放大学学校校园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一种无影无形的表现在开放大学校园的的环境和开放大学教师的演讲中以及各类求学者渴求知识眼睛里折射出来的大学的精神。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特色、支柱和灵魂,是一所大学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与动因。经过十年、二十年以至更长一些时间耐心细致艰苦戮力的奋斗,走上一个较高的境界——如果有人问我,你最留念开放大学的是什么?你我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开放大学精神——这才是我们的理想境界。

上一篇:67的组成优质教案下一篇:小学生毕业演讲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