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之管见

2024-08-18

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之管见(共5篇)

1.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之管见 篇一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部分名词释解

实践性教学:是指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获得包括职业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的职业从业能力,并且有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主要的实践教学有:参观、调查、练习、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1、学院规模:学院的规模一般分为自然规模和折算规模,自然规模是指各类别及层次的全日制在校生的自然人数相加所得的学生总人数。折算规模是按各类学生当量数计算的规模。各类学生的当量数折算办法为:普通专科生为1,成人脱产班为1,函授生为0.2,夜大生0.5,一年以上非学历教育(含进修生、自学考试助学班学生)为1,中专生为1。计算生师比、生均教学经费、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时,用不含夜大,函大的自然规模计算。

2、藏书量:藏书量以印本图书的“册”为当量,这些图书必须是被分类、编目并入藏为读者可以利用的。其它载体类型文献的折算办法为:期刊、报纸每一合订本算为1册;缩微胶卷1卷为1册;缩微平片10片为1册;幻灯片每50片为1册;视听资料(含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影碟等)每盘为1册;光盘未注明册数的每片按1册计;软盘每个软件包为1册;电子图书按所订购的种(册)相应为1册;电子期刊以每种的一个年度为1册;未注明册数的数据库按1GB为200册计。

3、教学仪器设备:教学仪器设备是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合格可含订有一年以上合同期的租赁的仪器设备),计算生均仪器设备值时,用不含夜大函大的自然规模计算。

4、师生比:计算学生数与教师数之比时,学生数按各类全日制学生的自然人数计算;教师数计算范围除专任教师外,还包括校内“双肩挑”的教学行政人员和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及返聘教师。兼职教师教学时数按每学期120学时进行折算。

5、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从事理论课程教学和专门从事实践项目指导与实践训练指导与实践训练指导的实验或专业技术人员。

6、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是指学院正式聘任的,已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

7、双师素质教师: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⑴ 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⑵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⑶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⑷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的任职条件:其条件应根据指导项目的技术含量区别对待。纯技术操作的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技师职称,至少是高级工技术等级的能工巧匠。其他实践指导教师则应具备所指导专业技术的中级以上职称。

8、青年教师:指40周岁以下的教师。计算其学历结构时:良好、合格标准可包含在读研究生,优秀则必须是已经取得研究生学历或学位者方可计入。

9、教学经费:教学经费指近三年年度事业费决算表中列支的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教学业务费(含实验费、实习费、资料讲义费等)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设备仪器维修费、教学改革经费、课时补贴费等;生均值按各年度全日制在校生的自然人数分别计算。

10、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

11、管理队伍:管理队伍包括校领导,教务处、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管理人员,系(院、部)主任、教研室主任和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等。

1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目标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教学信息的收集(统计与测量)以及评估、反馈和调控等环节。

13、累计通过率:是指(考试通过学生/应届全部学生)的比率。

14、毕业生就业率:包括签约率、上岗待签约率、自主创业率和升学、出国率。

15、教学行政用房:包括教学及

辅助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

16、教育思想:是对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的总的看法,是对教育宏观的、理性的认识。

17、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中的一些事物的观点,如教育价值观、发展观、人才观、质量观等。

18、学校的定位:是指在一定时期学校的发展目标、类型、层次、办学形式、服务面向等方面的定位。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条件,找准学校的位置。

19、新办专业:是指毕业生超过一届不足三届的专业。20、主体专业:是指学校代表学校水平的专业。

21、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特色可能体现在不同层面:(1)体现在总体上的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2)体现在教育上的特色--教育模式、特色专业、人才特色等;(3)体现在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

(4)体现在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22、创新:主要是指在办学过程中,针对人才培养各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趋势所作的前瞻性的研究和实践,并在人才培养的实际中得到应用,产生明显的效果。

23、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

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与运行方式,它们在实现中形成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确的系统性与规范性。人才培养模式也可以解释为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即是培养什么人)和基本培养方式(怎么培养),它(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决定着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上分析,它规定了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的方向,同时也制约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从外延上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培养模式的组成部分或者说要素。如果说培养目标是导向性要素。那么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就是实质性要素,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凭借性要素。

24、实践性教学:是指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获得包括职业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的职业从业能力,并且有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主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有:参观、调查、练习、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46.实验、实训课程开出率计算,是以课程开出的门数计算,还是以开出的总学时数,与教学计划中的学时数之比计算。如:共有10门实训课,开出9门,则开出率为90%,或10门课开出学时按计划总数为1000,而实际开出为800,则开出率为80%还是100%?答:是指每门课实际开出的实验、实

训课的课时数与每门课按教学计划规定应开出的实验、实训课时数之比。

2.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之管见 篇二

1 护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队伍组成结构不甚合理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多数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 缺少医院工作经历和岗位实践经验, 在授课过程中, 对理论的阐述多于对临床实践的介绍, 被动地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潭中。加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专业课程的教学设置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2部分, 理论教学由理论教师上课, 实践教学由实习指导教师担任, 教学上自成体系, 互不相干。这样的教学模式, 造成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脱节。另外, 合格的从事实践指导的教师偏少, 有些专职实习教师也是转型的。就目前情况看, 既有较高理论教学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是远远不够的[1]。

1.2 校内教学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各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起步较晚, 相应设备都在逐步配备。多数实验、实训中心主要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为主, 而针对教师丰富实践经验, 提高技能的项目相对较少。部分实验设备配备不全, 未能充分利用, 导致实验室闲置,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1.3 校企合作未达到预期效果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师培养这方面尚未形成规模, 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未起到预期的作用。例如:寒暑假期间部分学校组织青年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 到医院实习, 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由于受场所和时间限制, 加之实践的计划并不完善, 步骤不够详细, 各部门间缺少沟通, 教师到医院参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使得教师下医院实习未达到预期效果。

1.4 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在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中, 学校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未能及时宣传, 导致教师对“双师素质”认识不足。一些教师认为考出护士执业资格和中级及以上职称既为“双师素质”教师。这种“以证代技”的观念已不适应高职教育对专业教师的要求。

2 护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根据目前护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 就“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模式, 结合我校护理专业具体情况进行探索和实践。

2.1 教师素质培养模式

一是进修学习。选拔部分实践能力强而理论水平相对较薄弱的教师, 到重点高校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对口专业进行脱产进修, 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 促进其专业技能的再提高。

二是顶岗实践。学校可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安排专业教师到医院进行顶岗实践。如我校规定专业课新教师上岗前必须到医院工作2年, 其他教师每两年必须脱产到医院工作2个月以上, 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并积累临床实践经验, 了解医院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工作流程等等, 并培养教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师了解护理专业发展的前景, 技术革新的步伐, 从而促进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

三是以老带新, 实行导师制。选择理论、实践综合素质好的专业教师作为导师, 对年轻教师进行专业教学的全程辅导, 每位导师带2名年轻教师, 将自己多年的专业教学实践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 这样就减少了青年教师成长中不必要的弯路, 加速了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使得在短期内弥补师资力量的缺乏成为可能, 而师生间的长期合作最终将形成专业护理教学小组, 使护理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呈良性循环[2]。

四是聘用临床一线技术骨干。从医院高技术人员中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 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 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技术骨干作专业课教师。采用这种请进医院精英的办法, 既可优化整体结构, 加大实习指导教师比重, 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又可对在校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上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实践证明, 这种模式对培养“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是快捷有效的。

2.2 学校实训基地培训模式

学校开放式实训中心是教师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之一。我院护理专业是首批被教育部等6部委确定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成员单位;2005年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近年来一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实训室、模拟病房相继建成, 这些实验、实训基地的环境尽可能模拟与医院实际的服务场所一致, 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 培训内容也要求基于护理工作过程, 实行项目导向式教学。同时, 学校还实行“教师工作室”制度, 即让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教师负责一个实验或实训室, 将该实验或实训室直接作为该教师工作室, 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既改善了教师的教科研条件, 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 这种方式既加深了教育与实训之间的沟通与配合, 也实现了职教师资与培训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这对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2.3 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办学是促使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的最佳途径, 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突破口[3]。《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合作办学, 能使专业课教师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 与医院合作过程中必然要了解和掌握医院工作流程, 掌握医院劳动组织过程, 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合作, 学科专业与医院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专业向医院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 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医院负责学生顶岗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 也培养了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例如我校已与襄樊市中心医院、襄樊市中医院等几十家三级和二级医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给本校实习生和“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更多、更大的实践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 使医院成为护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 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可采用有以下途径。

一是规定教师用半脱产形式, 以“访问护师”名义去医院实践。学校每年可以利用暑假、课余等时间, 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医院, 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接触到先进的专业设备、技术和流程, 及时了解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丰富实践经验, 强化实践技能, 提高了双师素质。教师回来后在教学中及时反馈现场的新技术、新设备,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了培训技能, 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二是从医院委派的指导教师中有目的选拔符合兼职教师资格的在职人员为兼职教师, 并加以培养, 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

三是支持专业教师在合作医院中兼职。专业教师可以在合作医院中聘任为指导教师、护理管理部门负责人、技术顾问等职位, 形式可以采用半脱产方式。

3 完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制度化建设

一是从学校外部来看,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借鉴发达国家双师素质教师教育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完善我国教育制度的建设。这包括建立和完善双师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认证制度、教育机构质量评估制度以及职称评聘制度等, 为教师向双师素质方向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从学校内部来看, 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与评价机制。课程考核与评价应以课程目标是否实现为衡量基准, 应坚持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行为评价及课堂观察评价相结合、教师专业能力和学生专业能力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是学校要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保障机制。建立“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标准和审批程序。学校要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和人员负责“双师素质”教师的管理工作, 既要遵循国家教育部门“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 又要制订符合学院特色的、切实可行的认定标准和完善的审批程序;完善“双师素质”教师的学院职称评审标准, 根据国家有关职称政策, 结合高职“双师素质”教师的特点, 制订出学院职称评审标准;出台“双师素质”教师待遇等相应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可以给予一定的津贴和科研经费支持, 在评先、评优和职称评审等方面要向其倾斜。

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笔者探索如何培养护理“双师素质”教师, 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护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模式, 并进行了实践, 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还很不全面, 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

摘要:高职护理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 其目标就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其依托就是“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本文着重从教师素质培养、学校实训基地培训、校企合作等3个方面, 就“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任君庆.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5, 5:70~72.

[2]周晓斌, 姚丽.导师制在本科教学中应用的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5 (6) :600~601.

3.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之管见 篇三

关键词:教学档案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高职

教育部为了促进我国高等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从2004年开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对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计划。因此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加强人才培养,就实行宏观管理政策,因此,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也成为高校监督和考核的主要形式之一[1]。

1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在评估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 教学档案不规范,档案混乱、不齐全

由于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起步晚、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档案人员,在档案评估准备阶段前期,我们不难看出: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而且一般只重视红头文件的收集与整理,而不重视教学管理等材料的收集。

1.2 统计数据出处甚多,口径不一致现象严重

高职院校人才水平评估中各类数据的整理,就是对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效果等各项指数进行分析等[2]。我们在准备的过程中,一般数据多分为学生人数、师资比例、科研获奖统计、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及等级、教学经费、实践课时比例等,统计数出处甚多,相互不一。

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与教学档案

在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计划表明,制定了针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包含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专业建设与特色、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等7个主要评估指标,22个关键评估要素,设置了55项重点考察内容,这些体系涉及到高职院校的很多部门,涵盖了高职院校工作的很多方面。教学档案一般都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直接反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反映教学过程的系统而完整的“客观证据”[3]。

3 基于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教学档案内容、范围与分类

3.1 教学档案内容

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专业建设与特色、教学管理这些主要评估指标的考察内容均涉及教学。评估专家除通过现场听课、座谈会、专题研讨、汇报会等现场考察外,大部分时间主要是依据评估指标体系查阅学校提供的各项支撑材料,特别是对教学档案的审阅。教学档案是评估专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实际评价的依据,为提高评估工作的效能,使学校取得积极的评估结论。

3.2 教学档案的范围

根据指标体系,教学档案的范围如下:

①师资队伍:主要包括在校内专职授课的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授课教师的情况;还有就是在学校兼职的教师的基本情况、授课情况和其他的一些情况;最后就是校外兼职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授课情况等。②课程建设: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讲教师、教学资料。③实践教学:包括顶岗实习记录、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条件、双证书获取。④专业建设:包括专业设置、专业剖析材料、特色专业建设规划。⑤教学管理:包括教学制度与运行管理、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专职学生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专职督导人员的基本情况、评教情况。

3.3 教学档案的分类

根据教学档案的内容,将教学档案分为:①教师业务档案。指校内专任、校内兼课、校外兼职和校外兼课四类教师的业务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技术职务、职业资格等级、双师素质情况,学年授课情况(课程、工作量等),培训进修、挂职锻炼、社会兼职、获奖项目、获技术专利、主持教学改革课题、主持横向技术开发课题、公开发表论文和著作等。②专业与课程建设档案。包括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实施资料,课程资源等。③实践教学档案。包含顶岗实习材料、校内实验实训室材料、校外实习基地材料等。④教学管理档案。教学管理人员业务档案、教学管理制度汇编、评教统计等。

4 完善教学档案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教学档案直接影响到学校评估的结果,充实和完善教学档案是学校顺利通过评估的必要条件,是学校评估的基础和依据。只有加强教学档案的建设,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才能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4.1 强化意识,建立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及立卷、查阅、利用等方面都作出统一、具体的规定。建立教学档案信息反馈制度,广泛收集校内其他部门的意见或建议,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教学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2 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进一步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优化组合有效的档案人力资源,使之与现代化、立体化、规范化的档案管理相匹配。

4.3 丰富教学档案建设内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也进入改革时期,学校建设不断深化,档案管理范围也不断扩大。高职院校也将教学改革中的典型材料纳入教学档案管理的范围内,以此来丰富教学档案。

4.4 创新教学档案管理手段,实行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日益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职院校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提高对档案信息的采集、著录、检索、传输、服务的工作力度,因此电子档案也逐渐成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的档案管理也进入信息化时代。

5 结语

我们对教学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就需要完善评估材料,适当地对教育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材料补充,这样才能在教学档案的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为了保证提高高职院校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发展,就需要让教学档案工作步入正轨。

参考文献:

[1]杨丽珍.高职院校水平评估与学生素质档案的建设[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8,12(1):54-56.

[2]陈慧敏.高职院校档案建设的理性思考-从评估看高职院校档案建设的重要性[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42-44.

4.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之管见 篇四

在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评估中,技能测试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评定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依据。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征要求,以及培养过程、培养方式的特殊性,同时考虑到技能测试的可操作性,参加技能的学生样本数的可靠性,院校之间的可比较性,技能测试分两部分:一是基本技能测试;二是专业技能测试。

一、基本技能测试:计算机应用基本操作

1.要求:

(1)抽测的对象为非计算机类学生。

(2)抽测的对象拟为在校二年级学生为主,他们已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应用操作。

(3)专家自带测试题,也可从学校的试题中选择。

(4)要求被评估院校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积极配合。

2.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本操作是作为被评估学校的基本技能的必测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和提高计算机的实际使用能力,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与数学、外语一样已成为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高职学生而言,考核其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应重在操作和应用。即操作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高职学生应掌握如下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

(1)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包括:计算机概述、微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计算机病毒与防护、计算机网络概述、多媒体基础知识及多媒体技术应用等。

(2)掌握典型操作系统的常规操作和应用

目前使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是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常规操作包括:窗口、桌面图标、开始菜单和任务栏的操作,个性化操作环境设置(如设置桌面背景、设置屏幕保护程序、设置系统日期和时间等)。应用能力

包括:文件或文件夹的选定、创建、复制、移动、删除及重命名,文件的压缩和解压缩,文件或文件夹的搜索,磁盘的 操作与管理,以及常用附件(如计算器、画图、造字等)的使用。

(3)掌握典型的办公自动化套装软件的操作和应用

目前常用的办公自动化套装软件主要是Office 2000和Office3EP(Office 2002),包括文字处理软件Word、表格处理软件Excel和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对Word的操作要求:掌握文本编辑、格式设置及页面设置,掌握表格、图片和公式的应用,掌握样式和模板的概念及应用,掌握邮件合并工具的应用。对Excel的操作要求:掌握工作表的建立与格式设置,掌握工作表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掌握图表的建立、编辑与格式设置,掌握数据清单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及透视分析。对PowerPoint的操作要求: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方法,掌握幻灯片的编辑、修饰与美化,掌握幻灯片的放映与动态效果设置,演示文稿的打包与释放。

(4)掌握Internet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要求:了解Internet发展概述及TCP/IP协议,掌握IP地址和域名的格式,掌握应用浏览器进行网上漫游、保存信息以及搜索资料的方法,掌握电子邮件的相关知识及收发与处理E-mail,掌握制作网页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制作简单网页的方法。(5)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初步编程技能

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之后,大多数专业均要开设与程序设计有关的课程,如果学生缺少程序设计的概念和训练,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就很难进入状态。例如,在可视化编程软件VisualBasic的教学中,如果学生具有程序设计的初步知识,对于教师在讲解控件中使用的命令语句将非常容易理解,不会出现全“新概念”的现象。

要求:掌握程序设计的步骤、算法表示,掌握顺序、选择及循环三种程序结构的编程方法。

二、专业技能测试

1.原则

(1)根据院校的办学特点、学校的行业背景、学校的办学特色。

(2)根据院校的专业特点、学校专业分布、开展专业教学改革的情况。

(3)根据院校的办学条件、开展专业技能测试的可行性。

2.要求

根据上述原则来确定专业技能的测试内容。具体测试方案的制订应考虑如下几点:

(1)要与被评估院校的实际紧密结合,听取被评院校的意见。

(2)能客观、公正地评价院校的办学水平。

(3)能反映学生实际具备的技能。

3.内容

(1)以行业作背景或专业大类作参考,从被评估院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选择。

(2)下列几类专业的技能测试题供参考

①土建类:实地测量实习。

②计算机类:计算机编程(程序设计)实训。

③电子电气类:电子电工实训。

④经济商贸类:会计电算化实训。

⑤机械类:数控编程、操作。

学生专题研讨活动参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生研讨活动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评估专家根据开展研讨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衡量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收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外语和创新能力。

二、活动目标

学习专业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是不够的,还要懂得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和社会价值。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能够广泛收集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断、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解决问题。研讨活动应是注重能力立意,注重知识应用,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设置以现实问题立意的题目,因为现实问题常常是综合性的。此目标分五条:

(1)能够广泛收集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断、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2)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释说明和处理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或通过自学对有关见解、技术方案、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4)能够主持方案实施的计划、协调、控制的组织管理工作;

(5)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可在较宽的范围内了解专业知识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推陈出新。

三、研讨范围及主题

研讨活动与专业教学中的考试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都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同的是专业教学中的测试主要是针对某一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研讨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分别或同时对专业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研讨活动中涉及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内容,详见各院校专业教学大纲。

主题要以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础和载体,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研讨主题及材料注重能

力立意,注重知识的应用,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引导,注意开放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想象空间和创新空间:体现语言表达能力、数字演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学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外语和创新能力。主题和材料可不拘泥于大纲,强调与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的联系,强调情景和知识应用性,联系实际,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强调更加注重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解决一些有一定综合性的现实问题,也包括解决未知问题。

四、研讨形式及要求

(1)研讨时间:研讨题目及相关材料提前2天交给学生,学生准备时间为1天半,集体研讨时间为半天。

(2)从学生中随机抽出30人,每3人一组,其中:主发言一人,补充发言2人,发言时间15分钟以内。

(3)每人至少收集2篇与主题有关的材料。

(4)每人撰写一篇材料,字数不少于2000字,并用外文写摘要;用中外两种文字撰写发言提纲。

(5)学生撰写的材料文体不限,可以是案例分析、技术方案、调研报告、论文,也可以是其他文件。

五、研讨题题样:

题样I:

专业:计算机、计算机通信、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时间:2天

主题名称:把网络放到口袋里----------诺基亚如何使世界无线化讨论:

(1)科技企业的竞争有什么特殊性?

(2)技术标准在国际竞争环境中有什么影响?

题样II :

专业:管理类各专业时间:2天

主题名称:企业文化创新打造优势品牌

5.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之管见 篇五

学校规模:

学校的规模一般分为自然规模和折算规模,自然规模是指各类别及层次的全日制在校生的自然人数相加所得的学生总人数。折算规模是按各类学生当量数计算的规模。各类学生的当量数折算办法为:普通本专科生为1,成人脱产班为1,函授生为0.1,夜大生0.3,一年以上非学历教育(含进修生、自学考试助学班学生)为1,中专生为1。计算生均建筑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时,用不含夜大,函大的自然规模计算;涉及生均教学经费、生均计算机台数、生均藏书量时,按折算规模计算。

藏书量:

藏书量以本图书的“册”为当量,这些图书必须是被分类、编目的,并入藏为不同范围的读者可以利用的。以下为其它载体类型文献的折算办法:期刊、报纸须经装订,每一合订本算为1册;缩微胶卷1卷为一册;缩微平片10片为一册;幻灯片每50片为1册;视听资料(含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影碟等)每盘为1册;光盘未注册数的每片按1册计;软盘每个软件包为1册;电子图书按所订购种(册)相应为1册;电子期刊以每种的一个为1册;未注明名册数的数据库按IGB为200册计。

教学仪器设备:

是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含订有一年以上合同期的租赁的仪器设备)。

师生比:

计算学生数与教师数之比例,教师数计算范围除专任教师外,还包括校内“双肩挑”的教学行政人员和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及返聘教师,按承担的教学工作量进行计算。评估方案中未加专任教师字样时,就是指上述范围内的教师。

专任教师:

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从事理论课程教学和专门从事实践项目指导与实践训练指导与实践训练指导的实验或专业技术人员。

双师素质:

是指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

(1)既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

(2)既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近五年中又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既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近五年又曾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或以上)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4)既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近五年又曾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或以上)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良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5)既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又在教育部高教司批准的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经过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

兼职教师:

是指学校正式聘任的,已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

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的任职条件:

其条件应根据指导项目的技术含量区别对待。纯技术操作的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技师职称,至少是高级工技术等级的能工巧匠。其他实践指导教师则应具备所指导专业技术的中级以上职称。

青年教师:

指40周岁以下的教师。

教学经费:

包括教学业务费(含实验费、实习费、教学差旅费、资料讲义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军训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文献资料购置费。

还有六项教学经费的讲法,分别指的是教学业务费、教学并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文献资料购置费。

多媒体技术:

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管理队伍:

包括校领导、教务处、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的管理人员,系(院、部)主任、教研室主任和专职学生工作人员。

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包括目标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教学信息的收集(统计与测量)以及评估、反馈和调控等环节。

累计通过率:

上一篇:高中语文《螳螂捕蝉》原文及译文下一篇:电子商务统计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