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员对公司的情况说明

2024-10-11

职员对公司的情况说明(精选5篇)

1.职员对公司的情况说明 篇一

云南新吉克矿业有限公司吉克煤矿

关于对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说明

2010年9月26日,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对吉克煤矿新建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进行了竣工验收,在检查验收过程中,查出了10条问题。我们根据省专家验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了认真的整改和处理,10月3日省局委托富源县安全监督管理局以及墨红镇煤炭分局对检查问题进行了复查,经现场复查10条问题已经全部得到了整改,具体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1、11102抽放巷掘进工作面、一采区辅助轨道大巷掘进工作面未设隔爆水棚,应按规定安装隔爆水袋。

整改情况:9月29日,由通防队负责在11102抽放巷掘进工作面和一采区辅助轨道大巷两个迎头分别设置了隔爆水袋。

2、井下部分设备标识牌标识不清楚,应整改。

整改情况:9月30日,由机电副总经理王树圣组织召开了机电专业会议,安排各单位对井下机电设备标识牌统一进行了更换,机电部负责进行了督查,全部整改合格。

3、矿井采区布置有临时排水系统,排水泵单回路供电,应整改,实现排水泵双回路线路供电。

整改情况:10月1日,由机电部负责对采区临时排水系统线路进行了停电整改,现已经实现采区排水泵双回路供电。14、矿井井下变压器低压侧未配置总馈电开关,建议煤矿在井下变压器低压侧增加总馈电开关。

整改情况:由机电部负责在井下变压器低压侧配置了总馈电开关,达到了整改要求。

5、矿井高压6KV开关柜过流保护整定值偏大,特别是空压机、抽放泵、井下供电的开关整定值,建议重新进行整定。

整改情况:由机电部负责对高压6KV开关柜、空压机、抽放泵以及井下供电开关的整定值全部进行了重新整定,全部整改完毕。

6、井下爆炸材料发放硐室无管理制度,应尽快完善。整改情况:由通防队负责到富源县城定做了井下爆炸材料发放硐室管理制度牌板,现已悬挂到位。

7、井下主水仓未安设液位传感器,应安设。

整改情况:由机电部负责在井下主水仓安设了液位传感器,整改完毕。

8、烟雾传感器与带式输送机保护连接,没有与安全监控系统连接。应安设与安全监控系统连接的烟雾传感器。

整改情况:由通防队、机电部负责将烟雾传感器与带式输送机保护连接,并与安全监控系统连接,已经整改到位。

9、配备的光学瓦斯检定器未全部检定,应送有资质的单位鉴定。

整改情况:由通防队负责按要求进行分批送有资质的单位

鉴定,现在用光学瓦斯检定器已经全部通过了鉴定。

10、请煤矿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按要求对瓦斯抽采工程组织专项验收。

整改情况:瓦斯抽采工程已经通过了曲靖市、富源县等煤监部门专家组的验收。

云南新吉克矿业有限公司吉克煤矿

二0一0年十月三日

参加复查验收人员签字:

2.职员对公司的情况说明 篇二

关键词:小型商贸公司,融资,风险

一、对小型商贸公司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小型商贸公司平均规模较小, 分散程度较高, 生命周期短, 经常有不良财务记录, 固定资产少、缺少重大资产或其他形式的抵押物, 总体融资环境较差, 难以获得金融贷款机构的青睐。目前, 我国小型商贸公司在融资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融资渠道狭窄, 融资方式单一

小型商贸公司融资渠道狭窄, 融资方式单一, 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 而外源融资比重过低。由于缺乏有利于小型企业发展投资适当宽松的环境及制度, 小型商贸公司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 而主要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 一般以抵押或担保贷款为主, 然而由于缺少担保、质押、信用程度低也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青睐, 长期贷款不易取得, 主要依靠短期贷款。

2. 接触融资量少, 银行贷款比重低

拥有高科技或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 源于较高的期望收益更容易通过自接融资渠道成为自接融资的受益者, 如私募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中小企业版与创业板融资等。相比之下, 商贸企业通过自接融资方式募集资金不具优势。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制度尚未健全, 证券、银行、保险业尚未对小型企业自接融资提供足够有效产品, 小型商贸企业自接融资资金量小, 体制外融资方式成本过高, 只能求助于银行贷款。然而由于小型商贸公司的资产规模小、分散度高、抵押物少, 借贷时常被银行拒之门外。即使银行同意贷款, 其约束性条款也往往多于工业企业。

3. 融资成本高, 风险高

由小型商贸公司信用信息记录不完整, 担保抵押少, 银行的融资条件苛刻, 流程审核严厉, 周期长。公司不仅要负担基准利率上浮、资产评估等费用, 还要附加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缴纳保证金等, 其他融资方式费用更高, 公司从银行贷不到款, 只能通过农村信用社或民间借贷等进行融资, 利率却是同期商业银行的2-5倍, 资金供求失衡使融资复杂性大, 成本高。目前国内明显趋紧的融资信贷环境, 也大大提高了融资成本。

二、小型商贸公司融资风险分析

小型商贸公司依的融资风险, 不仅源于公司自身缺陷的制约, 还有宏观融资环境, 政府政策及银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通过具体调查, 小型商贸公司融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公司自身经营特征与缺陷

具有“分散经济”的经营特征, 小型商贸公司资金需求具有小额、短期、灵活、分散等特质。然而由于自身存在如下缺陷, 使其在现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很难被接纳。首先是公司规模小, 实力弱, 底子薄, 自由资本少, 资产信用严重不足, 缺乏充足的借贷条件, 自接融资、民间融资渠道不畅;其次是产品类别单一, 且缺乏必要的融资知识, 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产品、审批程序小了解, 信息不对称, 抗风险能力较差;再次是公司治理缺乏监管与风险控制, 体制不健全, 管理不规范, 人员部门设置不合理, 规划不明朗具体, 对市场反应迟疑, 法人操作违法违规, 缺少信用记录, 经营效益相对低下, 信用等次低等不足。

2. 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是出于风险规避及国家政策的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运营机制, 及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 制约信贷主要投向大型重点企业, 对小型企业持歧视态度, 借贷甚少;二是银行贷款程序繁杂, 公司要办理一笔财产抵押, 需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手续, 涉及众多职能部门, 并提供多种相关资料, 耗时长, 甚至可能错过最佳商机, 公司因此获得信贷融资隐形成本较高。另外, 抵押登记和评估费用高、随意性大, 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抵押率较低, 企业最终只能得到相对较小的贷款数额;三是银行小企业授信产品创新不足, 一般未开发适合小型商贸公司的产品, 忽略银企信用关系的建立与完善, 并且对企业信贷考核激励机制缺乏针对性。

三、对小型商贸公司融资情况的对策

首先, 建立和完善支持小型商贸公司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政府要具体完善我国小型商贸公司自接融资、间接融资、信用担保以及征信体系。

其次, 努力搭建银企合作平台, 开辟多元融资渠道。重点扶持发展前景好、具有优势的小型商贸公司, 积极搭建银企合作融资平台。鼓励企业做好银企对接的前期准备工作, 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沟通, 建立互相信赖的银企合作关系, 并有效利用国家财税、金融贸易等优惠政策。

再次, 小型商贸公司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引进社会融资和民间资金, 充分挖掘各种担保资源, 开辟多元融资渠道。权衡风险利弊, 除了现有的银行信贷, 善于利用集合票据、动产抵押融资、典当融资、集群融资、电子商务信用贷款、融资担保、风险投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或捐赠等方式, 建立多层次融资渠道, 为小型商贸公司融资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同时银行要提高服务质量, 积极开发适合小型商贸公司的融资产品, 银行应努力合理简化程序, 缩减审查周期, 建立稳定的信贷员队伍, 形成企业与金融部门良性互动关系, 积极探索提供延伸服务, 满足小型商贸公司特殊金融服务需求。

最后, 小型商贸公司要提高经营绩效, 强化信用意识。小型商贸公司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标准, 健全企业制度, 大力创新, 确保产品质量, 加强品牌意识, 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营效益。小型商贸公司要加强自身信用建设, 强化信用意识, 提升信用等级。要守法经营, 自觉及时申报缴纳税款, 提供真实、能充分反映其生产经营状况的财务报表, 并且要知悉和掌握必要的融资知识, 与金融机构加强互动联系, 熟知贷款程序, 管理好长短期借贷资金, 如期还贷。

参考文献

[1]陈洪波.浅析我国商贸行业的现状及对策.江苏商论, 2013.1

3.公司用工情况说明 篇三

为进一步促进劳动用工和谐稳定依法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推动企业健康良好发展,根据合肥市瑶海区劳动监察大队要求,结合实际现就公司用工情况说明如下:

一、人力招聘与配置。自成立以来公司领导、综合行政部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工作,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制定了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企业规章管理制度建立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及绩效考核管理,主抓对外招聘渠道,积极参加市劳动局组织的现场招聘会及在新安人才网等媒体发布了对外招聘启示,岗位涉及人力资源、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满足了我公司在用工方面的需要。

二、员工培训与开发。通过坚持员工培训,实行了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安全教育培训、部门岗位知识的培训等上岗培训制度,培养了一大批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

三、薪酬福利管理。一是坚持贯彻按劳分配、引入竞争机制的原则,实行绩效考核机制彻底打破全体职工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并按规定为职工缴纳“五险”。二是通过年底大力表彰、奖励了优秀员工、先进标兵等,同时对考核优秀的员工给予了奖金以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公司通过上述方式逐步提高员工队伍的稳定。

四、员工关系管理。一是加强人事专员对《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减少人员操作引发的争议,并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及时新签或续签劳动合同。二是为了规范公司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提高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严守人事档案的机密,维护人事档案材料的完整,便于高效、有序地利用人事档案材料,同时规避可能存在的劳动用工风险,我们由专人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主要包括人员入职时基本资料、在职期间资料、离职资料三大部分及其他资料。

五、员工活动管理。为了丰富员工的文娱生活,增进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缓解工作压力,实现劳逸结合,增强团队凝聚力,体现公司对广大员工关爱。因此,一般公司都要定期举办企业文化活动。活动的内容包括:旅游、员工联谊、聚餐、年会等。

特此说明。

合肥安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4.公司经营情况说明 篇四

政策解读错误的起因:改制时在九九年六月机械电子局杨英葆与公司当时的法定代表人李殿平签订了出售净资产收入与无偿使用的协议,当时确定净资产总额为2283667.45元,视同一次交清优惠20%,资产优惠45.67万元后总额为1826933.90元。也就是后来错误的理解应上交的180万元。公司实际上房产都是负资产后才通过房产登记程序免费取得的。那么怎么还有那么多的国有资产呢怎么谈的上交180万元呢。工促局事后又让我们交了162万元。

该协议对政策的解读是非常错误的。

没有分清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改制中公司有形资产唐国资认(20__)37号确认为负值812810.86元,在财政局资产划转通知单中也反映了资产情况。根据谁所有谁负责的精神,政策规定资产为负值时可将土地资产纳入总资产,当时为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及按规定政策性核减项目(如报废和呆坏帐等)计3989910.69元,冲减后资产为2283667.45元,这里的资产总额均为无形资产,即土地资产。

对有形资产由财政管理,机械电子局撤销时,财政局的企业处齐处曾与我公司进行联系讨论此事,弄清资产性质后,财政局从不再提及此事。

无形资产由土地部门管理,我们在购买土地时提及到优惠20%的政策。土地部门的答复是,土地资产只能按国家土地政策进行管理和转让,政策中的优惠只能针对地上附着物等有形资产。

这种错误解读,在政策执行上也不具可操作性。我们是20__年购买的土地,当时再次进行了评估(因政策规定评估有效期是半年),最后我们用国家规定的改制企业40%出让金595111元购买了公司所有土地的使用权(政策规定免4%的契税)。如按当时评估土地地价当时购买则要92万元。如果按错误的解读,资产为2283667.45元,自己花92万元后购买土地后,还要再上交180万元,总额要达到272万元,远远高于228万元。我们不但得不到优惠20%给予45.67万元政策的照顾,还要多上交,逻辑上显然是错误的,违反改制政策初衷,且执行中不具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公司在改制后,欠上交180万元的事实是根本不存在的。症结是6月份市机械电子局局长与当时的公司法人对政策错误解读,并在错误解读的基础上签订了错误的协议铸成了现在的误解。

我们认为这种误解应予消除。

理解可能不全面,仅供领导参考。

5.职员对公司的情况说明 篇五

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执行情况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 这标志着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其中投资性房地产从固定资产准则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章被视为此次会计准则修订的一大亮点。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 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新准则明确指出投资性房地产在后续计量时有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可供选择, 其中优先选择的是成本模式, 而公允价值模式须满足特定条件时方可选择。2007年是上市公司正式执行新准则的第一年, 上市公司对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的偏好怎样?由此隐含的问题有哪些, 这些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后续计量的有关规定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的, 对于建筑物的后续计量, 如折旧的计提, 则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于土地使用权的后续计量, 如摊销, 则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 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但必须保证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 并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 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2) 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二、后续计量在上市公司的执行情况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明确提出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是投资性房地产在后续计量时两种可供选择的模式。在新准则刚刚出台时, 各界普遍预测很多公司会倾向于用公允价值模式。但是2007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却显示出, 众多握有物业的房地产公司及商业地产资源的热点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寥寥无几, 大多数公司仍决定采用成本模式。对于2007年年报的执行情况又怎样呢?带着这一疑问, 笔者试图通过对深沪两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进行统计分析来回答这一问题。

从2008年1月22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公布首份2007年年报开始, 截至2008年4月30日, 除*ST威达 (000603) 和九发股份 (600180) 两家公司外, 沪深两市合计1 570家上市公司 (沪市861家, 深市709家) 公布了2007年年报, 其中, 非金融类上市公司1 543家, 金融类上市公司27家, A+H股上市公司53家。2007年是执行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第一年, 在1 570家上市公司中, 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有630家, 仅占到总数的40.13%。此类公司中有18家, 占了2.86%的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其余612家, 占到97.14%的公司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具体见表1。

此次新准则颁布之前, 投资性房地产是属于固定资产的范畴, 其后续计量一般都采用成本模式, 对此我们已经很熟悉。自从投资性房地产独立成章以后, 后续计量又增加了公允价值模式, 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最重要的是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根据上述18家公司披露的年报, 除3家上市公司未披露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具体确定方法外, 有15家披露了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公允价值计量的确定方法主要有房地产评估价格, 这样的公司有10家, 占到披露总数66.67%;通过第三方调查报告获得的有2家, 占到披露总数13.33%;与拟购买方初步商定的谈判价下限的有1家, 占披露总数6.67%;参考同类同条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有2家, 占到披露总数13.33%, 具体见表2。

三、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后续计量执行情况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在上市公司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目前具有投资性房地产项目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成本模式仍是后续计量的优先选择,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仅仅是备选方案。笔者认为, 在其现象的背后有许多问题仍值得思考。

1. 与国际准则趋同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说由于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有关房地产和物业已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投资手段, 这是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出台的内因, 那么与国际准则接轨便是它颁布的外因。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 在后续计量两种模式的优先选择方面, 我国的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依然存在。国际会计准则《IAS 40——投资性房地产》规定, 优先选择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只有当主体无法在持续基础上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可靠确定时才采用成本模式。这是与我国目前会计准则在后续计量方面最显著的差异。可能的原因是,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还不完善的大环境下,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不易取得, 或者说能够取得但是可靠性无法保障。在如今整个会计准则以会计信息可靠性为首要目标的基调下, 计量属性更侧重于选择历史成本。上市公司实际执行时选择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更是无可厚非了。可问题的关键是, 下一步如何推动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国际协调。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长期性。但是我们不能等到市场经济发育成熟了再去使用公允价值, 既然可靠性是被谨慎采用的原因所在, 能否在提高可靠性的基础上逐渐采用值得我们思考。

2. 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是保证公允价值取得的可靠性

无论是我国所规定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还是FASB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中所构建的“公允价值层次”,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 公允价值的取得, 首选的是活跃的公开市场报价, 如果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 公开市场报价不易取得, 公允价值的确定则往往要通过专业评估人士的估价。从15家采用公允价值的公司所披露的公允价值确定方法来看, 其中的10家采用了房地产评估价格, 占到样本公司的66.67%。由此可见, 在公允价值的确定方面, 实务界还是比较倾向于借助独立第三方的房地产评估价格。但问题在于, 目前我国具备地产评估资格的有资产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和土地估价师, 他们分别隶属于财政部、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管理。在进行地产估价时有时会依据各自的评估细则, 投资性房地产价值的公允性难以保证。为此, 首先3部门应当联合发布投资性房地产统一的评估细则, 对于具备投资性房地产评估资质的人员颁发证书, 有这一部分人员专门负责投资性房地产的评估业务。其次, 要统一作为评估依据的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 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 它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原始凭证的合法、真实、准确与否决定整个会计核算的质量, 进而决定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 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首先应当从评估业务的原始凭证及其规范化入手, 从会计信息产生的源头把好关。

3. 成本模式下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是否属于后续计量

既然有612家, 占到97.14%的公司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具体来说, 对于建筑物的后续计量, 如折旧的计提, 则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于土地使用权的后续计量, 如摊销, 则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那么什么是后续计量?在新准则及其指南对此尚未明确的前提下, 成本模式下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属于后续计量是否合适?由于后续计量概念的缺失, 我们无法对成本模式下资产折旧或摊销属于后续计量是否合适作出评价。

遗憾的是, 已有文献并未对后续计量的概念做出统一界定。代表性观点中, 美国FASB在1984年12月发布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仅指出了会计计量的概念, 即对于一项资产或负债, 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和发生, 还要记录其后发生的变动, 包括从财务报表中予以取消的变动, 其中并没有直接涉及后续计量的概念;潘立新 (2000) 指出, 后续计量要衡量和确定该交易与事项的货币数量在初始计量后的变动情况, 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变动的财务成果;而葛家澍教授 (2003) 将后续计量看成是抛开前一次计量后重新开始的计量;陆建桥 (2005) 指出, 后续计量更侧重于衡量和确定该交易与事项的货币数量在初始计量后的变动情况。很明显, 以往的研究已经涉及了后续计量的有关思想, 但是对于后续计量概念仍缺少一个统一界定。笔者认为, 后续计量是通过借助一定的计量属性, 对处于初始计量和终止计量之间的会计要素变动予以的新起点计量 (fresh-star measurement) 。由此可以推出, 要想称之为后续计量, 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基本条件:

(1) 从计量属性来说, 作为会计计量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般也是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要素组成。后续计量仍然是对会计要素某一特征的数量描述, 因而, 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 需要借助一定的计量属性。

(2) 从计量的时间段来说, 后续计量应当是处于初始计量与终止计量之间的计量。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后续计量是有别于初始计量和终止计量的。

(3) 从计量的特性来说, 后续计量是对资产或负债取得或发生后, 对于其后发生的变动予以的新起点计量, 这种计量与前一次的计量结果没有任何关系, 是完全抛开前一次的计量。

在成本模式下, 把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认为是后续计量。笔者认为, 此提法有待商榷。虽然它们符合第二个条件, 即整个事项发生在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之间, 计量时间段的要求是满足的。但是另外两个条件就不具备了:首先, 无论是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还是对无形资产价值的摊销, 它们只是按历史成本计算条件下对初始计量所确定价值即成本的分配与摊销, 无论是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其账面金额一般是不变的, 始终反映的是它们的初始取得成本, 因此历史成本只能用于初始计量, 而无法用于后续计量。其次, 折旧或摊销数都是在初始历史成本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方法计算的, 它们与初始计量成本密切相关, 并非是一种新起点计量。由此可见, 将折旧计提和无形资产的摊销认为是后续计量是不妥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潘立新.后续计量浅析[J].财会月刊, 2000 (22) .

[3]葛家澍.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J].上海会计, 2001 (1) .

[4]陆建桥.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 2005 (5) .

上一篇:七年级政治比武课教案下一篇:咸宁市两型社会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