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的选择优秀作文

2024-07-02

恰当的选择优秀作文(共10篇)

1.恰当的选择优秀作文 篇一

如何选择恰当的材料表现相应的中心「作文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让学生理解“材料与中心”的关系,学会围绕作文标题,从各个方面选择恰当的材料,更好更集中的表达中心。 【教学重点】 1、明确材料的选择对中心表达的重要作用。 2、让学生明确选材范围,学会“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 【教学难点】 材料要紧扣标题和中心,所以要先审清题意,明确写作的范围和文章的中心的内在关系。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展示作文评分标准。 总分60分――内容23分 语言23分  结构8分 卷面6分 二、导入: 写作文,主要涉及“写什么”和“怎么写”两大问题。“写什么”是关于材料选择与确定的问题,“怎么写”是关于组织材料和语言表达的问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写什么”的问题。 三、针对学生的错误,提出纠正的.意见。   1、命题作文《珍爱生命》取材不足之处: (1)选择的多是不珍惜生命的例子,没能挖掘材料中蕴含的价值,即没能将材料与中心观点联系起来,就只记得告诉人们发生了车祸、溺水或自杀等死亡事件而已。其实,除了自杀,有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死者不珍爱生命,而是死神降临根本不可能先跟人打招呼,对不对? (2)同学对生命的理解只局限于人类的生命,这样取材无法拓宽。其实,野生动物、植物都是值得我们珍爱的生命,只是人类的生命是最高贵最无价的,最值得关注的而已。(3)不善于从正面去立意,没有站在人活着的角度去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应该如何让短暂有限的生命发挥生命价值,焕发生命的光彩。毕竟活人更多,探究怎样活才活得有意义才叫“珍爱生命”,这个问题很值得每个人认真思考的。   2、《品读 》取材可以这样做: 看这样的拟题行不行――品读日记、《水浒传》;温暖、宽容、母爱,养生之道、文明风尚……其实,还可以拟为――品读人生、品读春天、品读三月、品读春雨、品读荷花、品读爬山虎、品读垂柳。总之,既可以品读物,可以品读人,也可以品读情,品读理。“品读”就是理解和感悟,然后促使自己更好的接触这个世界上那些美好珍贵的东西。 (1)选材角度越小越好,通过以小见大!(2)选择真实材料,如自己经历过的事件、打过交道的人,读过且感受深切的文章(课内课外都行)。   3、教师朗读自己写的文章《不舍生,也不忘死》和《品读爬山虎》。 三、教师出示几个题目,让学生审题,说说题目里蕴含的写作范围有多大,可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写。 1、命题作文:《文明的魅力》、《昂起你的头》、《温暖的家》 2、半命题作文:收获  、我看 、被  感动着、(一)思考、理解题目,明确取材范围,然后交流。半命题作文要先把题目填满,再思考再选材。给15分钟,之后然后交流。 (二)教师提供自己的意见: 1、命题作文 (1)《文明的魅力》:可以写文明言行极其产生的良好影响,可以选择其中一两种来写,比如礼貌待人、尊敬老人、呵护小孩、爱护环境、遵守公德等等,中心要表现的是“魅力”,魅力,即吸引人的力量。 (2)《昂起你的头》:表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方面的材料都可以写;也可以通过表现反面的自卑自贱、自我放弃等不善待自我这种人性的弱点,极其带来的害处,从而表现主题。 (3)《温暖的家》:“家”,可以是生养自己的“家”,可以是班级或学校这样的“家”,可以是社会和国家这个大“家”。中心表现“温暖”,就是要表现其中的爱带来的温暖。 2、半命题作文: (1)收获 :同学的友谊、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一份启迪、一份真情;材料选择必须是相关的事件。 (2)我看 :《走遍中国》(某电视栏目)、《水浒传》(某一本书)、篮球赛(某个场面)、骂粗话(某种行为)、家庭趣事(某件事),中心表现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或者是某种感动。 (3)被 感动着:某人或某事,可以填写――他、那一幕、真情、那首歌、父爱、那颗心、那处美景。重点详写感动人的地方,就是人性美、自然美和文化的美。 四、初中教材涉及材料范围罗列如下:(板书)   自然风光、动物世界、深沉亲情、坚定信念、爱国情怀、求知无限、科学探索、艺术美感、生命本真、成长故事、战争片段、名人风采、名胜古迹、社会现实、五、布置作业: 根据所提供的作文题目,补齐题目、确定中心后,明确取材范围。用文字表达出来。四题全写。 1、《窗外》2、《心中的美景》3、《告别 》、4、《  的眼睛》 11月2日下午              

 

2.恰当的选择优秀作文 篇二

1. 授之以渔, 而非授之以鱼, 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版块, 是学生积累音乐的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和手段。

案例:八年级16册《大海啊, 故乡》课例 (导入)

教师:“画面上的大海美吗?你觉得《大海啊, 故乡》该以什么样的情绪去演唱?”

学生1:“画面很美, 蓝天白云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我们应带着对大海深深的思念、淡淡的乡愁, 略带感伤地去演唱。”

学生2:“为什么一定要哀伤地去演唱?想到童年, 天真无邪、无忧无虑, 没有做不完的作业, 多美好啊, 这么开心的事, 为什么要唱得忧伤呢?速度也太慢了, 换我来唱, 就这样唱:‘小时候, 妈妈对我讲……’ (情绪欢快、跳跃) ;或者这样唱:‘小时候, 妈妈对我讲……’ (略带流行色彩, 摇滚味) ”

如果以几年前的旧观念, 我多半会对第二位学生的回答予以否定。但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我们应该知道同一首歌曲有多少听众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感受。于是, 我首先肯定第二位学生大胆创新的想法, 鼓励其他学生也提出疑问,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引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然后我又与他们一起分析当时作者生活的背景及创作这首作品时的心情, 进而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 让他们自己去感知理解作品, 而不用或少用“统一标准”、“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创造精神。

2.“音乐为本”, 关注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在理念上提倡“学科综合”, 而这种综合指的是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 而不是与其他学科平起平坐, 不分主次的综合。在刚开始实施这一理念时, 笔者也几次不知不觉中陷入误区。比如在上《春晓》这一课时, 又作诗又绘画, 又打节奏又跳舞, 课上热热闹闹, 学生开开心心, 似乎什么都有了, 可课后一细想, 独独没有了音乐。这让我充分认识到在面对“综合”时, 要明确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的身份, 在融会贯通的同时, 重点要在“音乐”上下工夫, 如感受、体验、表演、创造等, 让音乐课真正做到以音乐为本。

3. 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多媒体以其视听结合、声形统一、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备受广大音乐教师的青睐。在多媒体的运用中, 只要正确认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我觉得就能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增添美丽的色彩。如在八年级15册《梨园金曲》第二课时“感受京剧”中, 多媒体就很好地发挥了它的辅助作用, 无论是京味十足的演唱、有板有眼的表演, 还是各种生动形象的画面, 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国粹艺术的华美,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唱京剧、表演京剧的兴趣。

4. 巧妙运用赏识教育,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平民教育家周弘曾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 赏识是孩子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水。赏识不是万能的, 但孩子的成长没有赏识是万万不能的。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毕业, 上课的热情高, 能主动展示、表现自己。此时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能让他们信心百倍, 这样的音乐课堂也更和谐、快乐;到了八年级后, 大多数的同学变得相对内敛, 不愿当众表现, 变得害羞起来。此时只一个简单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 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持久注意力不会太久,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意教学形式的不断创新, 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吸引到音乐中来。于是, 我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合作、小组协作等方式, 如以小组为单位, 每组派任一个小组长组织合作讨论、集体协作, 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的同时使每位学生产生积极地向心作用, 建立起和谐共处的良好人际关系。

基于此, 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1.创造性教学要注意的问题。因为学生的差异及学生人数较多 (每班近七十人) , 使教师在面对全体学生时很难做到个个兼顾, 且有些创作对于小部分同学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易使他们产生消极、畏难情绪, 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采用小组式组织模式有一定的难度。大班级学生数量多, 以至于分组时会出现疏漏, 加上个别学生家庭环境及各方面因素导致的自我意识过强, 使之与同学的交流不能很好地进行。

3.课堂教学设计十分重要, 但面对实际教学时还是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际课堂教学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冲突, 这时教师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课后应重视教学感受与反思, 以期促进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选择恰当的向量表示方法 篇三

一、平面向量的三种基本表示方法及特点

向量有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字母表示法、几何表示法和坐标表示法,使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会在解题中体现出不同的几何与代数性质.

例1 已知a+b=a-b,求向量a,b 所成的角.

解析一 (字母表示法):用字母表示法解题时,向量模的运算通常可用向量的平方来解决.

由a+b2=a-b2可得(a+b)2=(a-b)2,即a2+b2+2a?b=a2+b2-2a?b,整理得a?b=0.所以向量a,b所成的角为90°.

解析二 (几何表示法):如图1所示,a+b,a-b是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因为对角线长度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所以向量a,b所成的角为90°.

解析三 (坐标表示法):设a=(x1,y1),b=(x2,y2),则a+b==,a-b==. 由a+b=a-b可得x1x2+y1y2=0,即a?b =0,所以向量a,b所成的角为90°.

对比以上三种解法可知,字母表示法利用了向量“不是数量,神似数量”的运算法则——如a2=a2,a?(b+c)=a?b+a?c等——来解决问题,其优点是不需画图,简捷高效,缺点是只适用于一些特定的问题;几何表示法形象而直观,体现了向量的图形意义,但运用时需要平面几何知识的支持,思维面更宽;坐标表示法机械而简单,能把复杂的思维转化为数值计算,但使用前提是能方便地建立坐标系.

二、平面向量表示法的选择策略

使用不同的向量表示法会体现出不同的解题效果. 若能选准合适的表示法来解题,就能准确地发挥向量的“数”“形”功效,有效地化解难点,高效地进行运算.

(1) 通过分析题目特征来选择向量表示法

通常,题设中给出的向量表示法,就是我们解题的首选方法.如例1给出的是字母表示法,因此字母表示法就成了解题的首选.

但首选方法并不总是最好的表示法.我们应充分分析题目的其他特征,选择最有利于运算的表示法.比如,解决有关向量模的问题时,如果用数量积运算比较方便,就选用字母表示法;如果利用线段长度来解题比较方便,就选用几何表示法.例1的解法二就是利用线段长度来表示模长的.

例2 已知a,b是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有三个共线向量p,q,r,p=ma+(m+2)b,q=a+mb,r=(n+1)a+2(m+1)b,求m,n的值.

解析: 因为a,b是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所以用坐标表示法解题比较方便.设a=(1,0),b=(0,1),则p=(m,m+2),q=(1,m),r=(n+1,2m+2). 因为平行向量无传递性,所以由p,q,r共线可知p,q,r均不为0,所以有==,解得m=n=2 (m=-1舍去).

(2) 在不断尝试中选择最优表示法

解答向量问题时,我们可以观察题设使用的向量表示法是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可以在解答中尝试不同的表示法. 当解答受阻或运算烦琐时,要及时考虑使用其他表示法.

例3 已知a=b=a-b,求向量a,b的夹角.

解析: 题设使用了字母表示法,但是用字母表示法求a,b的夹角,运算会比较复杂.由于a,b,a-b的模长相等,便于作图展示,因此我们可以考虑用几何表示法解题.

如图2所示,a,b,a-b三个向量围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所以向量a,b的夹角为60°.

例4 一质点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F1,F2,F3 (单位:牛顿)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F1,F2成60°角,且F1,F2的大小分别为2和4,求F3的大小.

解析: 受物理力学知识的影响,我们一般会想到用几何表示法解答:作出草图,用解三角形等知识求解. 如果使用字母表示法,用数量积运算解决问题,求解就能更直接.

因为F1+F2+F3=0,所以F3=-(F1+F2),所以=(F1+F2)2=++2F1?F2=4+16+2?2?4?cos60°=28,由题意可得F3的大小为2.

(3) 同时利用几种表示法协同解决向量问题

向量的三种表示方法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性.有时把两三种表示法结合起来运用,优势互补,能给解题带来良好的效果.

例5 已知向量a,b所成的角为60°,a+b=4,求a+b的最小值.

解析: 先用几何表示法转化题设条件:如图3所示,在平行四边形OACB中,∠AOB=60°,=a,=b,+=4,求的最小值.再用坐标表示法解题:设=t,=4-t,则=(4-t,0),=t,t,=+=4-t,t,所以==. 当t=2时,有最小值2,即a+b的最小值为2.

总之,寻找解决向量问题的思路,往往是从选择恰当的向量表示方法开始的,这也是活用向量“数”“形”双重特性的重要策略.

?我们爱创意?

开灯,关灯,就是这么潮

4.怎样选择最恰当的论据 篇四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3、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中的两句诗,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含了“爱国”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这三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是有着细微差别的:例1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例2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例3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革命献身精神。这种差别从所引的诗句和材料的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因此,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论点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应用例1;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捍卫祖国,应用例2;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则应用例3。经过筛选辨析,使之最切合论点的需要,才称得上是最恰当的论据。马马虎虎地选来敷衍充数,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实际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密的。 其次,要注意论据的推陈出新,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必然难以驾驭。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是文章也没有一点新鲜感了。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

新鲜材料从哪儿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先举两例“生活积累”:

1、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敢冒尖,不敢“木秀于林”,不敢成名成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急流勇退”,害怕“枪打出头鸟”。然而知名改革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告诉我,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上述谚语中的条件,结论就两样了。比如,枪打出头鸟,只是指在枪的射程之内,出头的鸟要遭殃,假如鸟飞得再高再远一些,飞出了枪的射程之外,那又奈何得了它什么呢?

2、一个国家必须有民族自豪感。发掘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能唤起这种伟大的感情。李燕杰在《民族之魂》的讲演中曾讲了这样一件事:叱咤风云的法国大军事家拿破仑,被囚禁于圣爱伦岛时,终日读书消遣。有一天他读到了《孙子兵法》,立刻拍案叫绝。进而叹道:“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 这两例中的论据都是“听来的”,例①是听谈话,例②是听讲演。作者不愧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把听来的材料十分恰当地引进自己的文章作论据:“飞出射程之外”、“拿破仑赞叹《孙子兵法》”,新鲜而又贴切,选择它们来证明论点,不仅有极大的说服力,而且发人深思。 再举两例“阅读积累”:

3、“敢为天下先”,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确实要冒一定的风险,弄不好还要跌跟斗;然而,没有这种“敢”的勇气广天下”永远是陈规陋习,何来革新、何来创造、何来发展?于是我想起了:英国女科学家珍妮只身深入非洲森林与猩猩作伴十二年,创立了动物行为学;日本探险家木村植己独自驾犬驶撬探索北极,为人类认识自己生活的星球提供了新的材料;中国企业家马胜利遇难而上,自荐承包石家庄造纸厂,开了我国企业承包责任制的先河……面对他们“为天下先”的创造行为,我深深感到了“敢”字的可贵。

4、图书馆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和知识水准的标志。据报载,不到一千一百万人口的匈牙利,全国有大大小小的图书馆一万七千个。为了方便读者借阅图书,一些大型图书馆还在工厂、居民点设立分馆或把大轿车改装成“流动图书馆”,尽力使每个居民都能简便、迅速地借阅到所需的图书资料。因而有人诙谐地称匈牙利是个“图书馆大国”。对比一下我们这个有十亿人口的大国,难道不应大力建设图书馆,为加强知识播种、培养各方面人才而积极发展“图书馆事业”吗?这两例中的论据都是“阅读书报摘录”得来的。例3列举了英国科学家。日本探险家、中国企业家三个材料作论据;例4用匈牙利重视图书馆建设作论据;这些论据不仅新颖,而且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使文章的议论透出了时代的新意。我们说,烂熟的事例不新鲜,选择最恰当的论据要注意避俗。当然,有时在文章中也会引用一些众所周知的材料,这就要做到如南宋词人姜夔所说:“僻事实用,熟事虚用。”即烂熟的材料不能铺陈,选择它只能“虚用”,一笔带过;而那些新颖、生动、鲜为人知的典型材料则应该写得具体,要选择它作为主要材料来用。唐朝韩愈曾提倡“唯陈言之务去”,不断地采撷积累新鲜材料,就能使笔下的论据“推陈出新”,使文章具有吸引人的新鲜魁力。

再次,要注意对论据的灵活剪裁。一个可作为论据的具体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可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如《滥竿充数》这个寓言,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分析,可说明不懂装懂、弄虚作假的可耻;从齐宣王的角度分析,可说明官僚主义!“大锅饭”的弊端。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为此要去求见鲁庄公。他的一位同乡对他说:“有权位的人会去谋划的,你又何必去参与?”曹刿回答说:“有权住的人很浅陋,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见鲁庄公。)

将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说明三个论点,如果灵活剪裁材料,就可使论据和论点完全一致:

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就是说,?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光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入见”鲁庄公,阐述对怎样打仗的看法。

2、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曹刿论战是发生在二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平民百姓要见国君,说句话,参与商量国家大事,似乎还是很容易的。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的批评,但也没有遭到“穿小鞋’’的打击报复。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的。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一个允许参与的民主环境。如果曹刿贸然找上门去,却被一顿军棍轰出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求见论战之事了。

3、位卑末敢忘忧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我们不能像春秋时代那个曹刿的同乡,面临国家遭受侵犯,却说什么“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的话。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何必去参与”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和开放,那就丢失了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资格了。

上述三例都用曹刿和他同乡对话的材料作论据,但因立论角度不同,选择论据的角度也有变换,这就是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有时候材料过于庞杂,就需要精心剪辑,决定取舍;有时候材料过于简单、就需要扩充内容,着重在证明论点上加以充实;有时对论据材料可以完整地抄录引用;有时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语言对论据作概括引述;有时可以分析引用,即把论据材料中的原话穿插在阐述或评析之中。灵活剪裁的目的,就是为论点选择最恰当的论据。

善于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对选择最恰当的论据也十分重要。例如提出“人才重要”的论点,引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萧和追韩信的故事作论据之后,可以展开联想,接着选择相应的反面论据针砭时弊:

萧和慧眼独具,识才,荐才,而毫无嫉才之心。由此,我又想起漫画《武大郎开店》里的“掌柜”。确实,在现实生活中,不识才或知才不用的领导还不乏其人,他们就和《武大郎开店》里的掌柜一样,比自己高的伙计“一个也不要”。这岂非可悲而又可笑!

这里选择“武大郎开店”这个论据,恰当地引入文章,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不能不说是联想的作用,由此及彼,善于联想,就可以将有关的材料串联起来,拓宽议论思路,加强论点的说服力;有时选择了事实论据之后,可联想到相关的理论论据,引入文章,使议论更见深度。如上面选择“图书馆大国”匈牙利作事实论据来说明加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是十分恰当的,如果我们在“因而有人诙谐地称匈牙利是个‘图书馆大国’”这句话后面,再联想到下面这个相应的理论论推进行补充,无疑可使立论更深刻:

5.恰当的选择优秀作文 篇五

目前个人投资理财的方式主要有:储蓄、证券、保险、收藏、外汇、房地产以及网贷投资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投资理财方式,又不时看到或听到别人因进行某种投资而发家了,许多人也想跃跃欲试,孰不知家庭条件的不同,投资理财方式也应不同,关键在于选择适合你的投资理财方式。

第一,职业决定理财观念。

有人说个人投资理财首要是时间的投入,即如何将人生有限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实现比较高的回报。其中,你的职业决定了你能够用于理财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你理财的信息来源是否充分,由此也就决定了你的理财方式的取舍。你所从事的职业也必然会影响到你的投资组合。而对于一个从事高空作业等高风险性作业的人而言,将其收入的一部分购买保险自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第二,收入决定理财力度。

当家理财,当然要有财可理。对于平常家庭而言就是收入。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你的收入多少决定的你的理财力度,毕竟超过自身财力,玩“空手道”式的理财方式于一般常人而言是难以成功的。所以人们才会说将收入的1/3

用于消费,1/3 用于储蓄,还有1/3 用于其它投资。如此,你的收入决定了这最后1/3 的数量,并进而决定了你的投资理财选择。

第三,年龄决定理财思路。

年龄就是种阅历,是种财富。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承担的责任不同,需求不同,抱负不同,承受能力也不同。所以有人将人生投资理财分探索期、建立期、稳定期和高原期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不同的理财要求和理财方式。如20―30

岁时,即探索期,年富力强,风险随能力是最强的,可以采用积极成长型投资模式。30―50

岁即建立期,家庭成员逐渐增多,承担风险的程度较低,投资相对保守,但仍以让本金快速成长为目标。50―60

岁即稳定期,孩子已经成年,是赚钱的高峰期,但需要投资风险。到了65

岁以上即高原期,多数投资者在这段期间将大部分资金存在比较安全的固定收益投资项目上,只将少量的资金投在股票上,以抵御通货膨胀,保持资金的购买力。

第四,性格决定理财方式。

6.恰当的选择优秀作文 篇六

留学国家的选择越来越宽泛,使得留学投资效益比也越来越引起申请人及家长的重视,留学费用成为申请人首先考虑的问题。那么,对于工薪家庭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国家留学比较合适呢?

马来西亚是世界闻名的半导体、视听器材、石油和橡胶产品的出口大国。近年来,随着资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马来西亚的发展,资讯工艺、电子商务、多媒体超级走廊、数码传媒等一系列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留学人员的目光,据最新初步统计,截至底,我国留学马来西亚的人数已超过6000人。

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马来西亚项目办代表朱向荣介绍,留学马来西亚的优势首先是它独特的国际教育方式——双联制。也就是马来西亚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通过双联制课程与世界的知名学府与世界箸名大学建立合作,采用(3+0)课程,毕业时获得的是由美、英、澳、新西兰等国著名大学颁发的学历文凭和学位证书,并为国际公认。

在课程安排方面也比较灵活,采取互动式教学,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马来西亚作为英联邦国家,其学生可以方便地转入第三国大学学习。留学生转签第三国手续也比较简便,是各国学生转入世界著名高等学府的一条有效途径。

语言方面,马来语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而英语则是通用语,语言环境较好。作为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在马来西亚,马来人占50%,华人占30%以上。来自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等三十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使得在马来西亚留学的学生可以“见多识广”。

另外,留学马来西亚费用低廉、无需经济担保。在马来西亚就读美、英、澳、新西兰等国著名大学学士学位的费用(包括学费及食宿)每年约为人民币5万元左右;而赴美、英、澳、新西兰等国攻读同类课程所需费用每年则需人民币7—15万元。

朱向荣特别提醒说,除了外交官员及有特殊原因的健康人员外,马来西亚方最近对来自疫区人员的签证控制得非常严格。同时,在选择马来西亚留学之前,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马来西亚是绝对不允许留学生打工的。因为课程安排的比较紧,教育机构的监督机制比较严格。

二、马来西亚的很多学校需提前缴纳注册费用,价格在1000—3000元不等,这在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里有详细的说明。

三、申请学校时要注意审查学校的资质。到马来西亚读学士一般要到私立大学,因为国立大学(本科)一般是不招留学生的。马来西亚的私立大学大约有20多家,教学质量也可与国立大学相媲美。申请人可以向中介机构或该国在我国的大使馆要求了解该校的资质认定情况。

留学申请条件:

(一)高中二年级以上学历,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上(部分院校要求更高)。

(二)如拥有雅思5.5或托福550分成绩,可免修语言课程(部分院校要求更高)。

(三)如申请MBA课程需要本科毕业、三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完成三年全日制大专课程,五年以上工作经验。

马来西亚留学办理程序:

1、学生填写完整的留学申请表;

2、提供如下资料:

①一份最高学历毕业证书公证件(在读证明)及成绩单公证件;

②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及护照原件(如有),护照相片10张;

3、双方签署协议书并交纳相关费用(服务费+申请费);

4、中介机构为申请人申请学校(3—4周),无护照者中介机构提供相关证明,由申请人自行办理护照后,再交由中介机构向马来西亚移民厅申请学生准证(4—6周);

5、申请人将在获得学生准证后一周内得到马来西亚大使馆的签证;

6、学生确定航班后,需提前7日通知中介机构以便安排接机;

7.恰当的选择优秀作文 篇七

教学能力的中心一环, 就是要紧扣每章每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来准确而精辟地处理教材, 恰当而灵活地选择教法。笔者认为要做这一点, 应高度重视如下三点。

一、理论联系实际, 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来处理教材, 进行教学

通过实践活动, 让学生可以直接认知一些社会现实问题, 在现实的再实践中, 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为信念的形成和行为的反复出现奠定基础。因此, 这种教学方式比其他教学方式往往更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下面我就这个问题, 结合个人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例如, 在学习《网络交往新空间》这一课时, 利用学生课余时间, 让学生自己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翻阅书籍等方式, 自己设计一份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的问卷调查表。从调查中了解中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 上网做些什么?上网时间持续多久?引导学生分析上网成瘾的原因和上网的利与弊。这是由实践到理论认识的第一个飞跃。在课堂活动中, 我在学生掌握网络基本知识的情况下, 引导学生找问题, 查根源, 进行更层次的思考, 鼓励学生寻找、思考行之有效的解决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方法, 让学生明白要自觉抵制诱惑, 正确的利用网络, 做到扬长避短。这是由理论到实践认识的第二个飞跃。

我认为只有这样处理教材和进行教学, 才有利于体现和贯彻理论来源于实践, 并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 才符合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也只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坚持系统连贯、循序渐进原则, 把已学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使新学知识有效地成为已学知识, 合乎逻辑的发展和提高

学习知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应该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 才能明白深刻的道理, 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笔者在讲授《财产留给谁》时, 虽然用了教材探究活动材料, 但并没有采用它所设置的问题, 而是提出了案例中涉及到的人和物有哪些?哪些物品可以作为遗产, 哪些人可以继承遗产?这些遗产该如何分配?等层层递进的问题, 这样前一问题是后一问题的基础, 后一问题是前一问题的深化,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求知新天地;在此基础上, 又将这些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又一起点, 于是, 在探究活动材料中, 针对本地非法买卖地下六合彩的现象, 我添加了另一设问:晓军父亲生前“买六合彩”中的四万元, 可以作为遗产吗?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调动起学生参与的情绪, 激发思考, 引起探索欲望, 并追根寻源。为巩固这一新学的知识。在讲到遗产分配时, 晓军的姑姑在小军爷爷奶奶去世后, 要求继承遗产, 我进一步提问:姑姑的要求合理吗?为什么?这就牵扯到哪些物品可以作为遗产, 小军姑姑可不可以继承遗产, 遗产怎么分配等等一系列问题, 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做到从已学知识 (起点) ———到新学知识 (提高) ———回归生活 (巩固) 。因此通过这样处理教材和运用教法, 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符合逻辑的发展和提高。

三、坚持“抓主要矛盾”采用“启发式”, 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来处理教材, 进行教学

分清教材主次, 突出重点及关键内容, 从而使从属内容、类同内容和其他次要内容能举一反三, 迎刃而解。例如, 笔者在讲授《财产留给谁》一课时, 在选用第一个探究活动———什么财产能作为遗产的基础上, 延伸出:哪些人可以继承晓军父亲的遗产?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遗产分配的原则是什么?以及当遗产继承发生争议时该怎么办等问题。同时拓展出:女儿有没有继承权, 青少年可以不可以继承遗产以及青少年的继承权受到侵害时该怎样维护等。这样一个探究活动材料, 不仅使学生弄懂了什么是遗产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延伸拓展, 其他从属内容, 次要内容也就使学生能迎刃而解。而将这样的拓展贯穿于课堂教学, 不仅能使学生体验感悟出许多道理, 还能使整堂课结构严谨, 层层递进。学生一个完整故事的讲授中, 参与整个事件的发展。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只要能紧扣教学目的要求, 抓住重点内容、关键内容, 从而让理论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未知欲, 并有计划、有目的地促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出规律, 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 增长聪明才干, 这才能真正达到政治学科的教学目的。

摘要:现代科学教育理论, 不论是经常提及的“实践论”理论指导下的“启发式教授法”, 还是在“知识结构论”理论倡导下的“发现法”, 以及目前流行的高效课堂所要求的“高速度”“高效率”等教学原则, 归根到底都要解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那就是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教材和恰当选择教法。

8.恰当的选择优秀作文 篇八

【关键词】素质教育 新课程 学习方式

中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方式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不仅是科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而且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

一、在知识的相互承接中指导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善于沟通、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和新旧知识的“接合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指导学法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液态的水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教师就可适时提出反问:“气态的水是否也可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变回液态的水呢?”教师可以以实际生活现象为例,提问:“家里烧水时,锅盖的下面总会有许多的小水珠,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水珠形成的几种可能性:⒈会不会是水在沸腾时溅上去的?⒉会不会是锅盖里渗出来的?通过提问分析,学生一般都会想到是汽化后的水蒸气不能跑到空气里又变回了液态的水。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用酒精灯对一只乘水的烧杯进行加热,在烧杯上方盖一块干冷的玻璃片。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着重了解水及其它物体的液化条件。同时可以让学生解释自然界中的云、雨、露珠的现象。指导学生学习科学应多留意身边的知识,善于发现它们的现象,理解它们的实质。

二、在主动参与探究中领悟学习方式

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到他们确实是在搞科学,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实验、思考、研究,“发现”和“发明”。在教学《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自己找路走,亲历成功与失败的酸甜苦辣。教师可为学生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让他们摆弄。他们会发现把橡皮泥捏成船状或扁平状,都可以使它们浮在水面上;往水里加点盐,改变水的密度,也可使它浮在水面上。接下来研究小潜水艇沉浮的原因,仍让学生自行探索,自我领悟。通过实验,他们会发现小潜水艇的沉浮和压缩仓的进水及出水有关,教师还可以叫学生根据沉浮原理,自己寻找材料设计实验。只有亲自动手做,他们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

三、在学生疑惑中发现学习方式

在教《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课用“高锰酸钾”、和砂还有植物油进行对比,对于这些物品,不须教师解释,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很快会判断出砂和植物油不能溶于水,但是,高锰酸钾能不能溶于水呢,它在水中溶解后与砂及植物油有什么不一样吗?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投影仪,在投影仪上放三只烧杯,里面放进同样多的水。打开投影仪,然后分别放入“高锰酸钾”、砂、植物油,放“高锰酸钾”的烧杯静置在投影仪上,不要搅拌。让学生看清“高锰酸钾”慢慢扩散以致消失的溶解全过程。这时投影幕上清晰地反映出“高锰酸钾”溶解时的色纹,最终变成均匀分散在水中有色的溶液,而放砂、植物油的两只烧杯分别进行搅拌,学生看到砂、植物油不能被水溶解留下原有的状态。这样就把抽象的理性认识转变为具有形象的感性认识,清楚地掌握了溶液与乳烛 液的区别,进一步理解了溶液的特点:均一性和稳定性。

四、在学生小组讨论中交流学习方式

在教《元素的化合价》一课时,通过各自的交流他们真正体会到元素的化合价不仅有可变性同时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自学心得交流,集思广益,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彼此借鉴,使零散的学法系统化,具体的学法抽象化,只可“意会”的学法也可“言传”,富有个性的学法成为大家的共同财富,从而使学生都能掌握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

五、在亲身体验中应用学习方式

在教《声音的发生》一课,学生在探究了鼓皮、皮筋、钢尺等物体振动能产生声音后,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让学生思考:你能不能让水发出声音?想一想水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并为每个小组提供水和水槽供学生探究。学生通过讨论后,提出了很多方案:扔一块橡皮、用手划、晃动、倒水等等。经过实验,学生就很快得出了“水的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在教学《压缩空气》后,学生知道了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课后,我故意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乒乓球有弹性,它里面有压缩空气吗?如何证明?有好多同学想到拿乒乓球在水里用针尖刺个小洞来观察水面的变化,再拿这个有洞的球在地上拍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乒乓球里到底有无压缩空气。多么大胆的设想,多么大胆的创新!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就能通过观察,形成表象,并与自己大脑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在展开丰富的想象中,体会着猜想这一学习方式的乐趣

在上《磁性》一课时,我把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发明的设想作为教学的重点。当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相同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磁极互相吸引”的性质后,我启发学生想象能否将磁铁的性质结合生活实际加以运用?学生纷纷展开想象:有的说将磁条安装在抽屉上来减小磨擦力,做成“磁滑抽屉”;有的说将相同磁极排斥的性质运用在球鞋上做成“磁性球鞋”,让平足的人走路不再感到吃力,而且磁铁的磁场还能对脚起到保健的作用等。再举出“磁悬浮列车”一例时,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它的原理。虽然有些想法还不成熟,可能还不现实,但通过想象活动学生构画出了各自创造的蓝图,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是在过去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由于给了学生充分的想象自由,学生才能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提出创造发明的设想。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思考的情景,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留一点想象的余地。

9.恰当的选择优秀作文 篇九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的基本方向.实行创新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并将其渗透到所有的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选择适当方法,适时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就此类问题进行了初浅的.研究和探讨并进行了实践和总结.

作 者:徐国宪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刊 名: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 24(1) 分类号:H31 关键词:学生   创新   教育   思维   能力   英语   教学活动  

10.恰当的选择优秀作文 篇十

随着“新材料作文”的不断升温,学生作文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所给材料的处理,这一问题又集中体现在对材料的内涵把握不准和引述不当两个方面。前者会直接导致审题立意的失误,后者则容易影响结构的严谨性和语言的简明性。只有准确地理解了材料的内涵,恰当地运用材料,才能使立意正确,行文通畅。下面以一次考场作文为例简要分析。

一、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批大学生到国家某部委实验室参观。部长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问:“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给林晖倒水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部长来了,和大家打招呼,只有林晖鼓了几下掌。部长讲了一番话后发纪念手册,同学们都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部长双手递过的手册,只有林晖双手接过,并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两个月后,部委实验室录用了林晖,有些同学颇感不满,导师却说:“其实你们的机会完全一样,你们的成绩比他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问题呈现

(一)理解失误,随意引申

“新材料作文”打破了传统材料作文只能归纳出一个中心的藩篱,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只要符合材料的内涵,言之成理即可。从符合题意的要求考虑,上面这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1.知书与达礼。2.要学会以礼待人(尊重他人)。3.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4.为人要有良好的教养(修养)。5.知识与修养。6.修养与机遇。7.细节决定成败。8.选拔人才要德才并重等。

然而,尽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也不能“信马由缰”,随意引申。如:

1.有一批学生参观某部委实验室,最后被录用的却只有那个最有礼貌的学生。学生的导师总结道:“你们的机会完全一样,你们的成绩比他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这句话不正说明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吗?(《学无止境》)

2.知识是不能完全诠释“学习”的,在知识之外,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我们要学会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不孝,则无德。不敢想象每个孩子长大后都抛弃父母,过着快乐的生活,剩下无人照顾的空巢老人。孝,其实很简单,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进门时亲切的问候,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都能成为孝最直接简单的表现。

我们要学会诚。诚,可以是列宁打破花瓶后的勇敢认错,可以是华盛顿砍断樱桃树后的坦白,也可以是诸葛亮为后主写《出师表》时洒下的热泪。无论是诚实、真诚还是忠诚,都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它能够消除人们之间的隔阂,使心灵透进阳光,让世界更加美好。(《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

第一篇文章在审题立意时,重点关注了原材料的最后一句话,由此而提出了“学无止境”的观点,却没有全面深入地分析原材料,因而立意与原材料的内涵相去甚远。

第二篇文章从“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这一角度切入,本来是可以的,但作者在对这一论点进行分解时,却随意扩大内涵,把“学会孝”和“学会诚”硬拉了进来,而这两点与原材料的内涵并无直接的联系。

还有同学大谈“应试教育的弊端”、“要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等,都属于随意引申、盲目扩大原材料的内涵。

(二)机械图解,脱离实际

这是指在材料的运用上,能“入乎其内”,却不能“出乎其外”,其具体表现是,以原材料为梗概进行扩写,或提取原材料关键语另编故事。

有一艘海上航行的船失事了,乘坐在上面的“尊重”游到了一个荒岛上等待过往的船只救它。

这时,“地位”开着船来了。“尊重”礼貌地问他能否把自己带回家。“地位”很牛气地说:“我要是尊重别人,我的地位可就没地方显啦,所以我不能救你。” “尊重”很失望,但它想一定会有人救它的。这时,“金钱”和“竞争”开着船来了。它们看到“尊重”后,又掉转船头朝相反的方向开走了。“尊重”问:“为什么不让我上船啊?”“竞争”说:“我如果在比赛中尊重对手,还怎么取得胜利和荣誉?又如何取得金钱啊?你这不是存心拉我们下水嘛!”

“尊重”绝望了。就在这时,一个叫林晖的年轻人刚好经过这里,就顺便救起了它。“尊重”问林晖为什么救它,林晖说:“如果没有尊重,地位就会成为众人排斥的对象,竞赛就会变成野蛮的争斗,金钱也会成为仇恨的源头。”

让我们学会尊重吧,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学会尊重》)看得出,作者基本理解了原材料的内涵,然而却并不知道如何运用原材料,只能机械图解,为编故事而编故事,而所编故事却脱离实际,看似想象丰富,实则思维低幼。

(三)引而不析,缺乏逻辑

一批大学生到国家某部委实验室参观。部长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问:“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给林晖倒水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部长来了,和大家打招呼,只有林晖鼓了几下掌。部长讲了一番话后发纪念手册,同学们都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部长双手递过的手册,只有林晖双手接过,并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两个月后,部委实验室录用了林晖,有些同学颇感不满,导师却说:“其实你们的机会完全一样,你们的成绩比他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因此,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尊重别人》)

文章对所提供的材料全文照抄且不作任何分析就得出结论,中间缺乏过渡,因而逻辑上不够严密。如能在材料和观点之间加上下面一段分析就好了:“林晖被录用的原因显而易见。或许在这群大学生中,他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可只有他懂得做人,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而其他同学,也许成绩比林晖好,可他们除了这些还懂得什么呢?”

(四)引述过简,令人费解

对材料的引述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语焉不详,否则会令读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如:

1.一句“谢谢您!”就可以不战而使对手们失去竞争的机会,这是林晖给我的启发。(《求学不只是求分数》)

2.人与人交往中,“礼”是最重要的,“礼”是美德的根本。

林晖能够在参观国家某实验室时,表现出他们高素质和高修养,便是他成功的原因。(《社会需要讲“礼”》)

3.看完了材料,我并不感到惊讶——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现在有许多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一代,他们的知识水平很高,但在最简单也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上,他们所缺的太多了,他们的知识与修养并不是并行的,知识远跑在前面,修养却在原地踏步。(《让知识与修养并行》)

4.材料中林晖同学的道谢,鼓掌和双手接过手册并道谢都体现了他的高素养,证明了林晖是一个有礼貌、有道德的人。而其它同学却相反,既不道谢也不鼓掌,与林晖同学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礼仪的差异决定了林晖被录用而其他同学被放弃。(《礼仪重要》)

以上所列片断都是作文的开头部分,不难发现,这些文章在引用原材料时,都有同样的问题,即对原材料的引用太简略,让读者无法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内容。其中第三、四两篇文章还因为开头就用“看完了材料”“材料中”这些指代性的词语而无法独立成文,影响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三、解决方案

(一)对原材料内涵的把握

1.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是指材料中蕴含材料主旨或提示话题范围的句子,它是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抓住这些句子审题立意往往能事半功倍。如:

“……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真是一语惊醒众学生!是啊,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真的是太多了——成绩之外,我们还要学会提高自己的修养,让知识和修养成为我们飞向成功的双翼。(《知识与修养》)

作者从“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这一提示话题范围的关键句切入,引出了与“成绩”相对应的“修养”,而“提高修养”正是这则材料的核心内涵。

2.因果分析法

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由因推果或由果溯因,是把握原材料内涵正确立意的有效方法。如: ……这个部委实验室没有录用参观者中成绩最好的同学,而录用了林晖,为什么?因为林晖是一个待人有礼的人,他能够为人考虑,换位思考。他的礼貌、恭敬反映出他是一个有着良好素养的人,而一个有着良好素养的人无疑更容易受到别人的欣赏。(《提高修养,迎接挑战》)

作者在概述了材料后,用由果溯因的方法,自然地得出了“一个有着良好素养的人无疑更容易受到别人的欣赏”这一中心论点。

3.类比联想法

这种方法把原材料的内容同材料外的其它类似内容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确定原材料的内涵。如:

……林晖的经历让我想起了法国银行大王恰科的故事。恰科年轻的时候,到一家很有名的银行求职,然而没说几句话就被拒绝了。当他沮丧地走出董事长办公室的大门时,发现大门前的地面上有一个图钉,他弯腰把图钉拾了起来,以免图钉伤害别人。第二天,恰科意外地接到了银行的录用通知。原来,他弯腰拾图钉的动作被董事长看到了,董事长认为如此细心而注重细节的人,非常适合在银行工作,于是改变主意录用了他。

我想,生活中,在很多方面胜过林晖和恰科的人一定很多吧,但其中又有几个能像他们那样注重细节、不拒绝做平凡而高尚的小事呢?细节决定成败,信然!

作者在概述并分析了林晖的经历后,拓宽视野,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另举了银行家恰科的例子作归纳分析,既使立意更有依据,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4.辩证分析法

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如: ……以礼待人有助于个人事业的成功。…… ……以礼待人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然而,以礼待人并不是逢迎对方,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以礼待人》)

作者在前两层论述了以礼待人的重要性之后,笔锋一转,用反向思维对以礼待人的内涵作了新的阐释,令人耳目一新。

(二)对原材料的引述方式

1、开头巧引原材料,先发制人,增添文章引力

好的作文开头,不仅能预示下文的内容,给全文定下一个基调,还给阅卷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材料是立意的根本,因此,把原材料概述后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引出中心论点是最常用的方式。但也有部分学生老老实实照抄原材料,也无新意,造成阅卷教师审美疲劳。因此,巧妙引用、精当转述或概括原材料精髓,引出论点,能先发制人,夺人眼球,增添文章引力。

概述原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保证主要内容的相对完整性,一般要突出时、地、人、事、因、果等基本要素,不必像记叙文一样描述过程和细节。如:

一群大学生,一次普通的参观。一句诚挚的谢意,几下孤独的掌声,让一个大学生林晖脱颖而出。他成功的关键显然不是成绩好,而是因为良好的素养为他赢得了机遇。机遇无处不在,可它只青睐有良好素养并作好充分准备的人。(《素养与机遇》)

作者用整齐的排比句式概括了材料的主要内容,并作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出中心论点,行文简洁而流畅。

再看几则高考满分或优秀作文的开头:(1)2008高考北京卷作文题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老师让学生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各抒己见: 观点一“看起来到了极限,其实还有很大空间” 观点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顺序,应该先放沙子

观点三,对,分量重的事应该先做,比如大的石块应该先放进去 观点四,不一定吧,先放沙子和水也未必不可„„

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如:看似被石块填满的玻璃瓶,又往里倒入一桶沙子、注入水之后才真正被填满。玻璃瓶就像我们人本身一样,我们常认为我们的身体和思想达到了极限,其实还有许多可拓展的空间。(2008年北京卷优秀作文《发掘潜力 创造奇迹》)(2)2008高考福建卷作文题

三个人去商店买饮料,三个人选择不同的饮料。第一个人选择了果汁,他说:“我喜欢甜的。”第二个人选择了咖啡,他说:“我喜欢又苦又甜的。”第三个人选择了矿泉水,他说:“我喜欢平淡无味的。” 学生自拟题目,自定立意,文体不限,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如:三个人走进商店,各自买了果汁、咖啡以及矿泉水,原因是他们各自喜欢甜味,又苦又甜的滋味,以及淡淡的感觉。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三位顾客年岁相异,恰为少年、中年和老者。那么该是少年喜欢那甘甜,中年人品尝甜苦之味,老者享受淡淡之醇吧。将这三者推之于人生,不亦妙乎?(2008年福建卷优秀作文《人生三境》)(3)2007年辽宁卷

一个成功人士曾经做过一个广告:人生如登山。即便是一小步也有新的高度——我能!

请以“我能”为题,联系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如:人生如登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的高度---我能!----题记

这是一条细长的溪流,它总是羡慕大海的汹涌,渴望瀑布的壮美,然后因为自己的渺小而黯然伤神,它总是自言自语:我能做点什么呢?(2007年辽宁卷优秀作文《我能》)(评点:上述三则作文开头,作者都十分巧妙地对原材料进行了处理,把较长的原材料化繁为简,抓住主要事件、对象,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转述,扣题引出要写作的话题或中心观点。第一则作者对原材料进行了拓展联想,由事及人,明确地提出了本文的观点。第二则紧贴原材料,但作者把原来的情境描写改用因果关系的复句进行概述,第二段紧承第一段内容和材料进行大胆设想,亮出自己的观点,文思清晰,容易为读者所接受。第三则作者更是独具匠心,把原材料中的广告语用“题记”的方式展现出来,给人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文章开篇在对原材料引用时,一定要体现出“短、平、快、精、准、狠”的特点。具体说来引用时要做到: 第一,抽筋吸髓,以概括主要情节或中心话题为主,切忌对原材料进行照抄。

第二,转述材料要处理好原材料中的人、事、物、理等之间的关系,防止片面立意写作。第三,转述材料后要快速转入中心或话题,让阅卷老师有“一眼见到底”的感觉,拒绝绕弯子。

第四,转述时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做到通俗化、个性化,千万不要故弄玄虚,玩文字游戏。第五,转述原材料后,一定要有自己的感悟,最好用议论或抒情方式提出观点,展开写作思路。

2、主体活用原材料,中流砥柱,增强文章实力

一般考生都有这样一种认识:作文题目中的材料,只是为审题立意提供一个引子或一种启示,在文中大可不必用,尤其在话题作文中,考生大多置原材料不顾,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题目中的原材料具有启迪学生写作思维和充实文章内容的双重身分,是完全可以在写作主体部分作为情节或论据来使用的。在主体构建中,活用原材料,一则可以避免写作游离原材料内容或主旨的情况出现,二则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实力。如:

人的一生中需要学习的并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美德。其中,尊重他人就是我们与人交往首先必须遵守的美德。

尊重他人能使我们迈向成功。如今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十分困难,然而却总有人能轻松地脱颖而出。一个大学生林晖和其他同学一起到某部委实验室参观,只有他向递水的部长秘书道谢,只有他鼓掌欢迎部长,也只有他用双手接过部长递过的礼物并表示感谢,结果不言自明——只有他被这间实验室录用了。人与人之间相比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品德和素养。尊重他人这一美好的品德往往能在不经意间让你更受别人的赏识,助你迈向成功。(《学会尊重他人》)

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概括引用了原材料来论证分论点“尊重他人能使我们迈向成功”,材料与观点相切合,结论水到渠成,段落内部层次清晰。看一则则高考满分或优秀作文的主体构建: 2008年辽宁省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杂志刊登了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些数据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例如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7.2%,对“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2.8%,对“过马路闯红灯”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5.2%,对“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8.6%,对“诚实意味着吃亏”表示难以评价的为33.8%。有人认为,从这些数据显示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模糊甚至错误。有人认为,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断出多数青少年思想仍然很健康、很阳光。有人认为,“难以评价”就是因为不想简单地赞同或反对,恰好表现出当代青少年思想的多元化、个性化。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字数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例如:从某杂志刊登的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的调查报告中,我们不难觉察出价值观扭曲的征兆,例如:对“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7%。难道大家真的就已经全然忘记了从小就懂得的礼貌吗?…… 调查报告还为我们提供了几个数据:对于“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过马路闯红灯”、“诚实意味着吃亏”等问题,许多青少年都表示难以评价。有人认为,“„难以评价‟就是因为不想简单地赞同或反对,恰好表现出当代青少年思想的多元化、个性化。”我不敢苟同这种说法,我认为,青少年选择“难以评价”,表现出他们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模糊甚至错误,这是一种思想上的混乱,根本不是什么个性化,更不是什么多元化。青少年应该有一个健康的、明确的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认识,这样才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还有人认为,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推断出多数青少年思想仍然很健康、很阳光。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说法,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保证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树立一个良好的、健康的价值观,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为祖国的希望。

其实选择“难以评价”也许并不代表着我们的青少年没有良好的价值观。因为我们时常会看到许多成年人过马路闯红灯,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竞争不择手段……而我们的老师和父母教育我们不要这样做,所以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才会在选择中不知所措。……

(评点:作者在文章开头紧扣原材料明确地提出了“在是非面前,选择„难以评价‟是价值观扭曲的表现”的中心观点后,主体部分作者又针对原材料提供的几种认识(文中画线部分)进行逐一的反驳,边反驳边立论,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这种构思时时既紧扣原材料,又不是原“料”实录,而是一种灵活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总之,在文章主体部分对原材料处理一定要慎重,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确定是否引用,尤其不要对原材料罗列的现象进行简单地拓展,但运用时要注意:

首先,要防止对原材料大段的抄录,要用自己的话来转述,应有加工和创新。其次,运用时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因为原材料大多是多义性的,具体运用可正可反,可大可小。再次,运用原材料时,要打开思路,不能就事论事,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旁征博引,不能给人一种内容单薄之感。如上述例子就是立足原材料又有创新的成功范例。最后,运用原材料要处理好与上下文的联系,做好衔接过渡。运用的时机也要恰当,主次关系也要处理好,文章不能刚转入主体,原材料就喧宾夺主,给人一种江郎才尽的平庸感。

3、结尾:妙扣原材料,回首望月,增添文章魅力。

古人写文章有“凤头”“豹尾”之说,开头与结尾的写作同等重要。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或卒章显旨、或言尽意未穷等作用。然而由于时间仓促,一些考生的考场作文生往往草草收尾,或易放难收,或重复材料、观点打擦边球,或空喊口号、提要求等等。如果在结尾也妙用原材料,回首望月,照应题目或开头,就能增添文章的魅力。

先看两则高考满分或优秀作文的结尾处理:(1)2007年全国卷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如:“握好援助的手,就是要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2007年全国卷2优秀作文《握好援助的手》)(评点:结尾干脆利落,巧妙地运用原材料中四年级小学生的回答语(画线处)来收束全文,掷地有声。结尾深化总结了全文,照应了文章题目,又暗扣了原材料的中心句,可谓一石三鸟。)(2)2008高考湖北省作文题目

你走过1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1只长了藓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1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1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1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和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0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1篇文章。

如:学会爱,更要学会在举手投足之间爱。走过一棵低垂的树,请躬身而过;走近一条流浪狗,请怜悯地避开;走进电梯,请谦抑地让人;恰逢盲人,请搀扶他一把。爱自然,爱他人,爱自己,都应该将这种爱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将这种爱变成你改不掉的习惯。只有这样,我与自然、自然与人、我与他人,才能和谐共生,共同创造美好家园。(2008年湖北卷满分作文《举手投足之间》)(评点:这个结尾处理甚是巧妙。作者采用排比句式,用陈述语气对原材料中的问题作了一一解答,语言表达个性化,且回应了开头的观点,对原材料加工也没有雕琢的印迹,从中可见他对材料的驾驭,语言的运用达到了取舍有度,驱遣自如的地步。)文章结尾运用原材料,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或文章行文趋势来确定是否运用,不能千人一面,形成一种“故事+结论(引用原材料)”的模式,要有自己的创新。其次,结尾对原材料的处理要比开头引用更巧妙,可摘取关键语句来画龙点睛,不必为过分追求首尾呼应的完美效果而在语言表达上不简明。再次,文章结尾要水到渠成,不必为求扣题大段摘抄原材料,给人一种打擦边球的感觉。最后,引用原材料一定要有考生自己的感受体验,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不能显得凝滞、呆板。

上一篇:师范生专业个人自我鉴定下一篇:小学五年级上学期德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