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索(精选9篇)
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索 篇一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以“理想化”的培养目标、单调的课程结构、僵化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过程、消极的 评价体系,导致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生活缺乏联系,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要,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低下,最终应归结为知与行的严重脱节。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先行德育的“理想化”,过于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活),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进入困境。笔者认为让思想品德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回归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呢,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那如何使小学思想品德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回归生活呢?
一、思想品德课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素材。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本来的
发展相去甚远。为了改变传统的“说教”,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有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1、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国特大洪水援助,或北约轰炸南联盟引起世界各国的公愤等材料。这比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近学生。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2、空间上舍远求近。由于思想品德课教材选的例子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如《神州巨变》可以用家乡农村生活的改善、乡镇企业的腾飞、学校面貌变化,让学习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体会神州巨变,这毫无疑问的比课文中数据要更有说服力。
3、思想上避虚求实。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腐败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尽收眼底。学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师讲大话、空话、套话。如《做一个诚实的人》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已存在“老实人吃亏”“说真话倒霉”等消极观念,课堂上就要允
许学生暴露真实的思想。先让学生说出阴暗的一面(占了小便宜,产生危害);再让学生例举光明的一面(老实人吃亏是暂时的,社会上诚实的人是主流)。在这种真实的心灵撞击中树立正确的观
[1][2]
2.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索 篇二
一、利用生活世界的活动和交往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会影响他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生活世界是人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为人生奠定了基础,生活世界构成了学生道德认识的各种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耳濡目染的得到体悟,践行道德认识,确立道德信仰。因此,教师要利用生活世界中的活动和交往,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首先,学生在校的时间要比在家的时间长,与师生交往的时间自然也比较多,受心理困扰,有的学生乐于交往,有的不愿意交往,有的不会交往,还有的害怕交往。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各种情境,让学生学习礼仪行为,学说礼貌用语,教会学生如何与人交际,遇事该怎么办,指导学生主动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安慰别人,团结友爱,共享欢乐。
其次,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传统的“灌输”、“说教”型的德育教学方式,师生之间是赤裸裸的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自我教育就是让学生用道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自我教育,立足于学生自己认知、自己领悟、自己体验、自己抉择、自己践行,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其内在的道德需要,体现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在道德实践中,学生可以开展讨论,轮流值日等形式,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但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中不能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尊重、理解、爱护学生的基础上,要用自己的言行、学识、境界、风范去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理解、体验、选择和行动。
再次,教会学生“学会科学选择”。30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经济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电脑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学生接触的信息呈现出多样化,不可控制。受一些家长的文化水平、价值观的影响,学生的个人道德取向极易“偏轨”。只有教会学生选择,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觉醒,才不至于融入团队、集体时,迷失方向,迷失自我,成为“问题儿童。”
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积极有效的渗透了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我就有意识的调动幼儿积极参与,以培养幼儿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自信自强、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有许多教材内容,如故事、儿歌、歌曲、以及一些常识、计算等教材本身都具有明显的思想品德教育意义,恰当的运用这些材料,也可收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例如:设计一些“给弟弟妹妹送礼物”、“送小鸟回家”、“给老师或者妈妈送贺卡”、“我来保护地球”、“做孝敬老人的好宝宝”等有意义的活动,就可以自然的渗透一些保护环境,团结友爱,尊敬长辈等教育。在各科教学中,巧妙的将教材中的闪光点,如: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通过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参与;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的细节中,我时刻注意用自己的仪表、言行、体态去引导幼儿发现、分辨身边世界中的真善美;诅咒、厌恶身边的假恶丑,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中受到熏陶教育。一堂课,一次活动结束了,我每次都根据活动内容把含有德育教育内容的知识进行小结,把德育教育延伸于下节课或日常生活之中。
三、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软硬”作用,让学生“不扶而直”
古人有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沙俱黑”。说的就是环境对育人的影响。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作用意义深远。我们将校园环境的德育教育分为硬环境教育和软环境教育。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的,学校的每垛墙都能说话,并且能讲出最美的语言来。这就是硬环境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就属硬环境德育教育的范畴,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我们可以把教学楼取名为“求知楼”,把试验楼取名为“探索楼”;可以给每个楼道取上名字,“孔子楼道”、“安全楼道”、“常规知识楼道”,并将相应的内容利用展板悬挂在楼道的两侧;也可以利用橱窗展示一些名人故事、古典精髓(如“弟子规”)等。相信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条路,一块标语牌都能起到育人的作用。软环境德育教育是指校风、校纪和班级的微观环境、宿舍文化等。学校可将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校徽、校歌、日常管理细则等印成小册子,师生人手一份。要教会学生唱校歌,可在每次的升国旗仪式中让全体学生诵读学生誓词,还可以利用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班主任可以把本班的班级姓名、班级口号、班风、班级公约、班级形象、管理理念等制成牌匾,挂在本班门口,让每个学生“心知肚明”。
四、组织专门性的德育活动,实施了道德教育
我除抓好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工作外,还根据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一些专门性的德育活动,即为实施某项德育内容的教育活动。如有关德育内容的主题谈话,、参观、讨论、上课、情景表演、木偶戏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具体的实例,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在组织专门性的德育教育活动时,力争形式生动活泼,新颖有趣,富有吸引力,方法灵活多样。这种活动可以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时间内进行。如可在晨间组织有目的地谈话、评价等活动。也可在自由活动时间内进行,每次活动时间长短可视内容而定,一般不宜过长。要多采取用幼儿自己动脑解决问题,提出行为的方式,动手进行实际练习,拟人化的形象对幼儿更有其特殊化的作用,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些老师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往往不是以严出名,而是以德服人。教师要善于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用良好的形象,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生茁壮成长。教师“行为示范,为人师表”的精髓即在于此。
总之,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实效,学生就能实现从“道德认识”向“道德实践”的转变。
摘要:幼儿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兴衰在于国民的素质教育。幼儿期是儿童接受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个性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形成动力定型。因此,从小以正确的教育来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不仅非常重要,也是可能实现的。
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 篇三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G621
新课程中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非常重视,《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也由对新课程的认识的不足也逐渐的变的清晰起来起来,知道该如何去教学生的思想品德。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应当采用合理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无论是课内教学还是课外教学都应当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相互了解是教学的基础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提高了,在其他方面也会有所提升,这就是思想品德在学生们成长中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时教师就要做到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对学生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全面了解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例如,在平时的思想品德课程上,我不搞硬性的“管、卡、压”,而是“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思想和学习上坚持“导”和“引”为主的教育原则[1]。我给班里全体学生都建立了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爱好特长,学生的性格和开展活动情况以及平时的表现情况等),进行跟踪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科学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迎接明天,展望未来;指导学生发展个性,树立学习的自主意识,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奋发进取;教育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培养学生的爱心,使学生学会以尊敬、信任、团结、友爱等积极态度与人相处,达到心理相容。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对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严格要求是无可厚非的,但严中有爱、严而得当才能使他们在这个温暖大家族里茁壮成长。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不能对儿童感情用事,厚此薄彼。
二、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仅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其他学科也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因为各学科教师都肩负着既传授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是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课堂上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自我与他人,明白某些事情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進行品德教育,善抓细节,讲求实效,避免呆板,声情并茂,启发学生心智,调动学生心绪,拨动学生心弦,这对学生一生都有好处。
教师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思想、知识、师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教师,他们是第一个运用科学而系统的教育方法引导少年儿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人,他们对少年儿童乃至其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少年儿童的心目中,教师是最神圣、最完美的人,是道义和知识的化身,所以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和敬重超过了一切人,教师的每一句话他们都深信不疑,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他们模仿学习的榜样。因此,要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成才,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高尚的道德素养,必须具备相当全面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
三、在日常生活及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行。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体力行,给学生树立榜样。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德观念。
此外,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小学生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机会。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会、热烈的演讲赛、精彩的歌舞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想,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感悟,从活动中受到启发,受到感染,受到触动,不知不觉地懂得深奥而抽象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劳动、讲团结、守纪律等良好品德,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自律的行为。
四、必要时进行反复的说服教育
小学阶段既是进行德育的最佳时期,又是进行德育的困难时期。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处于多变,行为处于多动,情绪处于多样的阶段,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不可能通过一则故事、做一次游戏就能形成的。即使良好品德已经萌芽或形成,也不可能永远地保持下去。学生的情感极为丰富且不稳定,很容易与外界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德育工作的反复性。为了收到正面强化效果,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好思想、好行为一次又一次地加以肯定,予以表扬,促使他们能比较稳固地向前发展。发现缺点和错误时,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帮助学生纠正不足之处。教师在制定品德教育计划与组织品德教育活动时,应考虑如何从正面多次反复地进行教育,以确保教育的针对性、持久性和实效性。
五、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
家庭教育是学生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学生人格的形成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积极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知识讲座,并与家长及时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式,互相配合,共同教育,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朱俊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小学时代,2014,(04):47.
[2]杨继红.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策略分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18):78.
[3]陈智慧.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03):28-88.
4.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索 篇四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共情”运用探究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陆丽
【摘要】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但是我们发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并不是相当的乐观。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首先,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其次,探讨了小学思想品德对“共情”运用不足的原因。最后分析了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对“共情”运用不足的原因。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 共情 现状分析 教师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一直倡导素质教育,要求各门课程都要融入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最好平台。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更为容易。思想品德课程设置多半也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诉求来设置的。但是,我们却发现虽然小学思想品德的课程设置已经很完善,但在“共情”这一块却没有太大的进步。德国美学家特奥多尔・李普斯认为:“‘共情’是指个人被一件外在事物所吸引时个人的投入状态。”事实上,各种学者对“共情”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总的来说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而本文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共情”运用探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共情”的运用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分析却发现“共情”在小学课堂上并没有被广泛的运用,而本文的探究目的就是“共情”为什么没有充分的运用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新思想还未完全形成,旧思想还没有完全退出。主要表现有以下三点。第一,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对小学生教学时常常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对于小学生往往也是单一的要求学生只需要记住,没有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小学生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只需要记住的思想。第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新颖。教学方法的单一造成了很多学生对课程产生了不重视的心态,思想品德教育是教会小学生做事做人,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多变。而且多数的教师也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因为课程不需要考试,教师的思想也逐渐的对这门课程放松了。第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现在的小学生学业负担重,除了学校的课程,家长还会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父母不知道这种锻炼实际上也是从另一方面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因此,忙碌的小学生往往会将精力放在主要的学科上,对于思想品德这种课程产生了忽视。
二、小学思想品德对“共情”运用不足的原因
小学思想品德对“共情”的运用相当不足,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这一点。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从“共情”的自身出发,虽然“共情”这一思想体系提出的时间比较早,但由于其要求较高,发展受到限制。“共情”对教师的知识、能力、见解、情感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很多教师都无法达到这一标准。一组关于教师对“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的难易程度认识不同的数据发现,多数的教师认为共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二,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教育方向的主体地位。虽然近年来很多教育界学者在倡导素质教育,以此来削弱应试教育,但是应试教育并没有因此被削弱。“升学率”依然是学校对教师的评判标准。学校一边响应“素质教育”的口号,一边依然进行着素质教育,学生也依然承受着应试教育的压力。这就使得“共情”这一思想根本没有发展的空间。第三,共情也被社会、家庭的影响着。()由于社会、家庭环境不同,共情反映在每一个人身上的表现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的“共情”教育实施起来也是有~定的难度的,教师并不能保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教师也发现有些学生接收到了来自社会、家庭负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对“共情”的运用力度
事实上,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它对学生的思想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向导作用。因此,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的“共情”运用力度也是相当重要的`。以下三点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策略。首先,要对“共情”逐渐的产生重视,不能忽视其地位,同时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了解“共情”的教育方向,对共情产生重视,然后将共情教育逐渐的运用于课堂上,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在把握教学目标方向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和道德发展做出重要的指导。其次,教育环境也是相当重要的,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共情运用氛围。社会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下一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是需要家长来创造的,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学校的氛围是需要学校与教师共同来营造。充满关爱和理解的校园环境将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第三,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教师是“共情”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思想品德素养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在思想上树立共情意识,并且需要在课堂上转换教师角色,要成为学生的朋友,消除与学生之间的摩擦,同时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尊重学生,接纳学生,了解学生。这三方面的改变都将改变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
【结语】
小学思想教育“共情”的运用并不是很充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往往会忽视“共情”,还有些教师对“共情”并不是很了解。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就没有产生重视,因此教师的教学难上加难。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也产生了相当大的难度。本文提出的三种解决方法,将能够改变这一现状,使得“共情”教育逐渐的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吴悦松。政治课教学中同理心的应用[J].基础教育参考,(02)
[2]王俊梅。 提高品德学科培训效能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35)
5.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研究论文 篇五
2.2让孩子们能够更加贴近生活: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相对于城市里的孩子,农村的孩子会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在父母身边,春种秋收,比城里人更早的了解到生活中柴米油盐的来之不易,也会在很小的时候就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就能够在生活中让他们具备热爱生活的品质。然而,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也比较陈旧,学校老师应该要对农村小学生的生活进行一个基本的了解,并且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实现家长学校相结合,共同对学生出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使那些不良行为习惯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进而达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2.3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接近传统文化: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传统文化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这些文化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因此,农村小学老师可以对这些传统文化活动进行调研,筛选出能够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素材的活动,与此同时,老师应该与当地的村委会或者活动发起组织进行协商,让农村小学生也能够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使他们能直接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更好地认识这个社会,进而养成良好的传统美德,为以后更好的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4让留守儿童也能感受到关爱:由于留守儿童常年没有父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一旦思想品德上出现了偏差,很难有人及时的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纠正。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和老师应该对这个特殊的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及时对这些儿童课外的心理变化进行了解,以避免他们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而出现心理偏差,甚至误入歧途。
2.5农村小学老师要以身作则:在进行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时,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从自身的行为、语言、作风以及仪表上出发,不断提高老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给学生做好学习的榜样。小学阶段的儿童思想品德还没有定型,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应该净化农村小学的校园风气,抵制一切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保持校园的纯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积极发挥它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塑造良好的品德以及对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都会对小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农村小学教学的全过程,而且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慢慢渗透。因此,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力度,可以为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小学学校应该加强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并与学生的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共同努力,来为农村小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陆亚峰.关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8):4-4,5.
[2]李道知.浅谈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措施[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7):15.
[3]许治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11):25-25.
6.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建议论文 篇六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影响非常大,因此,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都需要注重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加强。思想品德课程,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进行设计的。在教学中,要有效的结合教材的特点,重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将有效的教育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形成良好的指引。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会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一定的影响。要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就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培养责任心强、整体素质水平高、有耐心的教师队伍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同时,教师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作用,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要以身作则,注重对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影响。
三、激发小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好动性,而且喜欢做一些游戏,因此,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针对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有效地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学,就是要实现将具体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精神素养。所以,注重小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就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地运用,逐渐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素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目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要实现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就要加强教育中的重视程度,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7.小学思想品德课教育管理探讨 篇七
一、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下我国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形式来看, 谨遵环境与内容上的个体调整, 并加强对主体环境的有效分析调整, 在应用的方法与个体内容上, 也能够体现出对学生在受体教育内涵上的个体化教学认知, 下面就针对其中主要的管理问题, 进行分类分析。
1.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管理环境问题
从环境的个体适应空间来看, 个体的交往活动, 对互动性的影响等, 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作用在主体环境下, 都会对社会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个过程中, 如果教育不当, 学生长大成人以后, 就很可能对社会、家庭等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从社会环境来说, 从小学开始, 就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 要做到通情达理, 为人刚正不阿。现代社会中, 少年儿童如何通过个人的努力,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实现自己的理想, 就成了最主要的问题。
而现在的学校教育中, 不少学校都是只抓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 而不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会对学校, 以及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也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此外, 一些暴力游戏、色情小说等也在小学生之中流传甚广, 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学校也可以多组织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防止小学生过分地沉迷于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
学校领导也应该积极地从学校实际出发, 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目标, 遵纪守法、踏实努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应当注意的是, 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个人修养, 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多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健康成长。
2.小学生思想教育课程实施中的内容问题
从现阶段的课程实施情况来看,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 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我们要找出问题的原因, 对症下药, 完成对课程的综合调整。在进行调整的过程中, 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材: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过于理想化, 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课堂上的理论不能被有效地应用到生活中去, 导致学生学做两张皮。教学中,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来辅助教学, 提升学生利用课本中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模式问题, 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要问题, 不仅存在于品德教学, 也存在于其他科目中。主要表现在教学缺乏针对性, 结合更大的教育折扣分析, 结合教学上的系统科学性分析, 在系统的灌输过程中, 就更容易出现问题。
课程评估:针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实现对课堂整体布局上的完整调节, 并通过课堂的有效建设, 从而更好地完成对整体教学内容形式上的完整体现。针对学生在个体表现上的关注, 应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上的个人行为表现, 从而完成对主观印象上的有效改善。
3.小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的实施问题
从现代教师的组织与引导问题出发, 学生的个体行为, 多属于教育实施上的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也会反作用于教育主体的教育行为, 这些问题对于品德教育方面的有效管理, 更需要结合实际的学习行动来进行合理配合, 从而实现对整体策略上的有效配合。小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的实施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明确, 导致大部分学校对于思想品德教学, 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 对于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性, 更是无法进行准确的评估。同时陈旧的教学设施, 也很难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2) 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方面, 要有效激活教师的情感体验, 用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 要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管理的一些应对措施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问题, 这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环境创建
现代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中, 应重视环境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并有效利用环境的影响力, 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为学生创建一个井然有序, 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让学生能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同时, 加强对家长的培训, 发挥家庭教育的监督作用, 做到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让学生健康成长。
2.改善学校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以及管理方法
在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要加大对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程度, 持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选取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更好地融入学校、家庭、社会之中, 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学校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 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 并能够从一些革命故事中得到启发,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 还要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改革, 从传统的考试分数主体转变为对学生品德的综合评价, 从评分上完成对学生个人修养的评定。
3.明确师生之间的主次教学关系
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要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 通过相关的培训,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并通过教研活动, 加强师德教育, 让学生能够在与老师的接触中, 受到启发。实现在师德教育上的多方面强化管理, 应用思想品德上的创造性教学, 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个的能力。在这一能力的提升上, 应用品德进行教学改革,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能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在发挥学生的作用方面, 应当让学生作为主体, 并通过个体的积极学习, 从而更好地完成自身思想品德上的优良发展。在学习过程中, 要让学生的思想走出校园, 不能在学校是优秀小学生, 出门就怪毛病一大堆, 这样的畸形发展, 会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做好主体性的高尚思想品德教育, 在实施过程中, 都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在个体化教学上的个人能力培养。
8.如何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篇八
关键词:班主任;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快乐教育
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小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并以生活为归宿。儿童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其面对的现实生活开始,他们通过对在生活中所面对的人与事的思考,形成好与坏、善与恶、是与非的认识与判断,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自觉的道德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可以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集中学习知识经验,却不能与社会生活相隔离去学习道德。道德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真正的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因此,以生活为途径,构建思想品德的大课堂,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针对同学生活中接触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使他们从小就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他们良好的品德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有的同学有困难,有人主动帮助他,劳动时,有的同学不怕脏,不怕累,对待老师有礼貌等。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典型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同学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学生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他们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学生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同时思想品德教育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构建完整的德育体系,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合力
学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但家庭和社会对孩子思想品德形成有重要影响,因为德育的成果很大程度上要靠个体用自觉的实践最终来落实和完成,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政治法律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的过程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学习和教师的课余教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并教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付诸行动,提高思想认识。虽然有些父母学历并不高,但是,虽然他们对子女的学业无法直接辅导,可是其人格因素尤其是诚实、进取、勤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深刻影响子女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及良好品德的形成,使子女终身受益。
三、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养成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能起作用。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道德行为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和途径协调作用的结果,尤其需要长期实践训练。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能够长期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就会在孩子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条件反射,形成道德行为上的高层次定型,即反复的行为实践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行为定势,凡是成熟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深有感触地谈到他重视塑造学生行为习惯的做法与体会:他每接一个新班与别人与众不同的是不特别钟情于分数,也不忙于强化知识的传授,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从要求学生坐姿与站姿开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他把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班主任工作的拳头产品,很多学生从这项产品中终身受益。
四、以活动为载体,实施开放式思品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我们必须全面改革小学思品教学,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为前提,以活动为载体,实施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开放的教学形式,从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主动操作、自主活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发展,把思品教学从基本封闭的状态转入较为开放的状态。比如通过搞情境感受活动 游戏体验活动、动手制作活动、模拟操作活动、行为操练活动、表演欣赏活动信息交流活动、自我展示活动、选择辨析活动、谈话辩论活动、观看影视录像活动、运筹对策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变革知识客体的能力,联系生活建立新型的生活观的能力;发展学生自己的自立性、创造性,形成参与、合作、竞争意识,锻炼应变能力;用活动促进学生独立人格发展,强调和突出未来社会对人素质的综合性、全体性要求;适当的表扬,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設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种教育渠道,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五、树立榜样,让学生有模仿对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首先,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我作为班主任,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传,又重身教,努力做学生品德修养的表率。其次,在同学中找出他们学习的榜样。我班级的陈凤娇就是最好的例子,她拾金不昧的事迹在全班乃至全校进行了宣传,足以教育每一位学生。另外社会上的新人新事也是学生仿效学习的榜样。
9.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索 篇九
鼎城区灌溪中心校 执笔:黄美章
如今,由于家庭条件、生活环境都比较优越,很多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和比较自我、依赖他人的不良心理。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懂得尊老爱幼,不懂得关心他人,常与父母顶撞,与同学争吵,不爱护公物,没有责任感,没有时间观念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自我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集体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集中表现。显然,这种缺乏责任意识的孩子将来不可能适应社会,更不能成为国家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民族的希望。
为此,鼎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鼎城区教育局关工委联合推出“道德储蓄”活动,旨在寻找一种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对未成年人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载体,以加快、加紧培养对未成年人的道德规范和责任意识的教育。
现将我校开展这一活动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制度,精心策划
年初,我们接到区关工委和教育局关工委关于开展此活动的通知以后,迅速成立了以校长谭长红为学校道德银行的行长,分管校长黄美章为副行长,少先大队辅导员为督查,各班主任为储蓄所长的组织机构,并聘请各班优秀学生和部分家长代表为监督员,做到活动开展有章可循。同时,将活动纳入各班德育工作目标考核范围,严格执行“活动不突出、班级不评优”的责任制。
二、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1、举行启动仪式,营造活动氛围
为了使这项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参与,我们利用大队会,在全校举行“道德储蓄活动”启动仪式,向全校同学介绍活动内容与方法,同时向全体同学发出活动倡议书。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扩大宣传范围,做到家喻户晓,信中我们阐明了此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希望家长自觉做孩子活动中的监督员,对孩子在活动中的真实性给予中肯的评价和引导。形成家校结合,齐抓共管的模式。
2、细化内容,明确目标
根据区关工委和教育局关工委下发的“道德储蓄”活动记录本中的“公德、善行、孝心、诚信”五大块内容,我们把它细化为小学生道德规范40条打印下发给各班,要求各班利用班会课认真学习,领会其内容的真正含义,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该怎么做,什么不该做。
3、严格过程管理,注重活动实效。
抓“两会”。每周星期一晨会时,我们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就是“传承中华美德,做文明少年”,每次由一个班在国旗下朗诵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道德名言和道德美文,或讲述雷锋,毛泽东、朱德等名人的美德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和熏陶。学校还组织骨干教师编印了《道德名言》三字经做为校本课程。
活动初期,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课认真指导学生如何填写“道德储蓄”活动记录本,按照“我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感想”的基本思路让学生一事一记,每周星期四由班级储蓄员(班长)收交给班主任进行批阅,星期一班会课上,老师及时总结上一周
活动开展的情况,一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及时表杨班上的好人好事,道德模范,用身边的榜样带动全体学生争做美德少年。
同时,为防止活动流于形式和变味,对于学生在活动中所做的好人好事,在小组内开展互评,对其真实性进行质疑和打分,坚决杜绝弄虚做假的行为。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六年级53班,在全校进行了班队活动的汇报观摩,在观摩活动中针对虚报成绩的现象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开展这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同学们具有更加完善的品德修养,而不正确认识自己,虚报成绩,乱编乱造,违背了活动的宗旨,也违背了做人的准则,我们宁可“储蓄本”上为0,也不要虚假的故事。
4、抓宣传,树典型。
为了弘扬这些先进典型事迹,学校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的德育宣传阵地,由每班的宣传委员写好通讯稿,对班上的先进典型事迹每天一播报,这一形式极大的激励了学生,大家在分享中享受快乐,在分享中超越自我,道德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今年六一,我们开展了“校十佳美德少年”的评选活动,各班推选两名美德少年候选人,写好自己的美德故事,学校统一张榜公示一周,然后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投票,选出校十佳在庆“六一”文艺汇演中进行表彰。
5、家校结合,共同育人。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做为孩子在家的监督员,充分发挥了监督的作用,他们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变化,监督着孩子的行为。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很是理解和支持这一活动,家长们
能主动将对孩子的溺爱换成了要求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们在理解父母艰辛的同时,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把孩子们平时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要求为关爱邻里、热心助人,美化社区等具体行动;把对孩子的大包大揽,转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润物无声,成效喜人
随着“道德储蓄”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的道德意识越来越强,校园文明礼仪氛围越来越好。校门口设置了文明监督岗,师生进出校园见面主动问好;校园里,集会、就餐秩序井然,小同学跌倒了有人扶起来,白色垃圾有人主动拾起,拾到钱物主动上交„„翻开一本本储蓄本,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的行为,听到学生们的心声:“今天,我没让生病的妈妈为我操心,自己涮碗,独立完成了家庭作业”,“我主动捡起了楼梯上的碎纸,扔进了纸篓”„„三年级60班徐成这样写道“今天奶奶卖菜回来一脸疲惫,我连忙给她端来一杯热茶,奶奶这样辛苦,我一定要好好孝顺她。”四年56班周家豪写道:“就在那天放学后,天很热,我买了一根雪糕。吃完了雪糕,不知道是什么力量给了我那么大的耐心,我竟然没有随手扔了包装纸和雪糕棍,而是把它们带回了家,扔进了垃圾筒……”五年级54班刘晓说:“今天在校园里不小心把妈妈给我的一百元生活费弄丢了,我伤心地哭了,想不到没多久,广播里就传来了招领启示,100元钱失而复得,我激动地哭了,我一定要学习这种拾金不昧的品德。” 六年级53班贾邓悦说:“我在填写储蓄本的时候,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
总结起来呢,就是八个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四年级58班高峰晶拾到一个钱包,里面有数百元现金和银行卡,他主动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根据钱包中的相关信息联系到了失主,失主张某大感慨地说“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学校还有这样的活雷锋太难得了!”他在给学校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高峰晶同学面对金钱毫不动心,拾金不昧的行为充分体现了灌溪中心校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展现了学校师生的高尚品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是每一个公民学习的榜样。”高峰晶同学在储蓄本上记载着:“看到那么多的百元大钞,我真想抽出一张留给自己,但我又仿佛看到了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好像在对我说‘做人要诚实,要拾金不昧’”,我连忙揣紧钱包跑回学校交给了老师。班主任唐金利老师在储蓄本上这样给高峰晶留言:“你的诚实,你拾金不昧的品格是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愿越来越多的文明之花常开!”
现在,老师们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我发现,我的孩子懂事了,长大了……”家长邓家兴这样写道:“通过小小的储蓄本,我发现孩子变了,能够体量大人的辛苦。”,家长王小华这样写道“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小小储蓄本纯洁了孩子的心灵!”家长朱丽英感言:“希望学校坚持开展这项活动,让爱在这里相互传递,让美德在这里继续发扬光大。”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索】推荐阅读: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09-20
小学五年级思想品德教案06-21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08-10
小学思想品德《喜欢和同学在一起》教案设计06-26
2015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思想品德说课稿:我棒你也棒07-12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08-12
加强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08-22
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论文08-25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小论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