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2024-10-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共9篇)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篇一

第一章作业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一 电子管计算机,特征: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单元。

二 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特征:逻辑单元逐步由电子管改为晶体管,内从大都是使用氧磁性材料制成的雌蕊存储器。

三 集成电路计算机,特征:逻辑原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四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特征:计算机逻辑器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按综合性能指标分类,计算机一般分为几类?请列出各类计算机的代表类型。答:一 高性能计算机,代表:“曙光”“深腾”。

二 微型计算机,代表: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超便携个人计算机。

三 工作站,代表:WingdosPentium。

四 服务器,代表:Web服务器、FTP服务器、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什么?

信息:既是对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又是事物之间相互作和联系的表征。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据是有意义的。

4、是么是信息技术?

答:信息采集、加工、从出、传输和利用过程中的每一种技术都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一般是以系列与计算机等相关的技术。

5、为是么说微电子技术领域的基础?

答:晶体管成为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基础,现代微电子技术就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基础上的高新技术。

6、信息处理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3C的含义是什么?

答:一,指对话取得信息进行识别、转换、加工,是信息安全的存储、传输,并能方便的检索、再生、利用或便于人们从中提炼知识、发现规律的工作手段。

二,把通信技术、计算技术和控制技术和成为3C。

7、试述当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答:有科学技术、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过程控制、CADCAMCIMC、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

第二章作业

1、简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

一,硬件系统:分为主机和外设

主机:运算器、控制器、RAM、ROM、cache

外设: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

二,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实用程序。

应用软件:通用应用软件、专用应用软件。

2、计算机硬件包括那几个部分?分别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一,运算器: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二,控制器:指挥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按照指令的功能要求协同工作的部件。三,内存储器:用来存储放欲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四,输入设备: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他们转变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形式存放到内存中。

五,输出设备:将内存中有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六,外存储器:用来长期存放“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

3、指令和程序有什么不同?试述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

一,指令: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而精致代码,他规定了计算机能完成的木一种

操作。

程序:计算机指令的所有集合。

二,执行指令的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4、指令的串行执行和并行执行有什么区别?

答:串行执行:在任何时刻只能执行一条程序。

并行程序:可以在同一时间执行多个程序。

5、什么是流水线技术?

答:在执行某一条程序过程中,每一条指令都在同时执行。

6简述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区别。

答:系统软件:控制计算机的运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并为应运软件提供支持和服务的一类软件。

应运软件: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为某一专门的为营运目的而开发的软件。

6、简述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各自的特点。

一,机器语言:能被机器直接理解。不需翻译,所占空间少,执行速度快,但编程工作

量大、难学、难记、难修改、通用性差。

二,汇编语言:使用一些反应指令功能的助记符来代替机器语言的符号语言,易读、易

改,编成质量高,所占存储空间少,执行速度快。

三,高级语言:接近于自然语言和数学公式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对硬件编程操作,编

程效率高。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篇二

1 云计算的介绍

1.1 云计算产生的必然趋势

自从算机诞生以来,人类对IT的需求增长速度远远比摩尔定律要快得多,造成IT系统日益复杂繁多,一方面运行缓慢且容易出错,另一方面所导致的IT投资更令企业不堪重负。如何简化IT系统、提高IT效率,形成了IT界不约而同关注的问题。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很多企业开始搞数据大集中,精简服务器,形成了“云计算”的雏形。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外的GOOGLE和国内的双汇。他们的秘密武器都采用服务器集群来做数据集中,并把应用软件都部署在服务器集群里面。这也就说明了,云计算不是凭空出世,也不会昙花一现。

1.2 云计算的概念

什么是云计算?Wikipedia将云计算定义为云计算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且通常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的资源计算方式,用户不需要了解云内部的细节,也不必具有云内部的专业知识,或直接控制基础设施。[1]

2 云计算系统的架构原则和实际模型

2.1 云计算系统的架构原则

对于云计算,IT界最关心的在于云计算采取什么样的物理系统架构模型来为企业和个人来服务。物理结构决定了云计算的性质和特点,只有良好的稳定的系统架构才能发挥它的性能,也就可以架构一片可靠安全云。云计算的系统架构应该满足四大原则:

1)构建安全云

既然奠定云计算的客观基础条件是高速互联网连接的发展,所有的数据都要通过网络来进行传输,那么保证数据不被丢失和窃取是第一要务。

2)具有可伸缩性(扩展性)

云计算就是采用服务集群技术、虚拟化技术以及IT资源来实现它的强大的计算能力,当然要考虑到终端(节点)的不断增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所架构的云具有很好的伸缩性。Amazon的EC2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数据冗余性

云计算的理想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用户,只要通过云计算的经营商提供给用户账号,就可以享受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为不同的对象所提供的个性化的服务。甚至用户还可以通过各种移动设备都可以进行远程操作,所处理的结果同样可以保存在云中。这就意味着云计算有一个很大的数据库,分别存储在不同位置,那么具有很好的数据冗余性也是必然的要求。

4)负载均衡

云计算具有众多的服务器群,这需要让各服务器之间作业均衡,避免有的服务器繁忙,造成数据读取和存储的障碍,而有的服务器却很空闲。所以必须要有一个优化的作业调度算法来做技术上的支撑。

2.2 云计算系统架构的实际模型

云计算系统的架构是一切云计算服务的物理基础。目前对于云计算系统的架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云计算模型应该是所有资源虚拟化都会和资源调度程序在逻辑上融合,此时就需要考虑资源耗费、网络连接性、性能需求和用户地理学等。[2]但架构基本都涵盖了虚拟化、大规模并行编程和分布式数据存储系统等关键技术。

目前在云计算系统架构这块,在IT界赫赫有名各大公司都有重金投入。比如微软,IBM,SUN,GOOGLE,Amazon等等知名公司。但目前做的比较有影响力的是IBM公司的“蓝云”体系架构。图1所示就是IBM公司的云计算架构体系的模型。[3]

3 云计算的主要服务形式

1)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这种形式的云计算采用多用户架构,通过浏览器把单一软件提供给成千上万的顾客,它的特色就是“多重租用”。最为人所知的SaaS示例是Salesforce.com.

2)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是对开发环境抽象的封装和对有效服务负载的封装。原形有效负载是一个Xen映像,该映像包含一个基本Web栈。商业示例包括Google App Engine。

3)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把基础设施当作服务(IaaS)处于最低层级,而且是一种作为标准化服务在网上提供基本存储和计算能力的手段。服务器、存储系统、交换机、路由器和其他系统协作处理特定类型的工作负载—从批处理到峰值负载期间的服务器/存储扩大。最著名的商业示例是Amazon Web服务(AWS),其EC2和S3服务分别提供基本计算和存储服务。

基于其上的云计算的三种主要服务形式的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4 现阶段云计算发展的瓶颈

4.1 云计算的技术

4.1.1 数据安全

云计算核心强调的是将存储和计算更多的通过网络进行,通过共享达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的最终目的。所以“云”涉及非常广泛的技术:基于网络的存储、在线应用程序、虚拟化等,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安全的保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数据安全的问题。

云计算的服务都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的,它利用分布式系统来实现数据的存储,这样可以提高数据的存储容量和存储速度。但这也带来很多的问题:数据存储在什么地方?数据通过什么加密算法存储以及加密算法的密钥管理是否科学?数据有无丢失和备份?数据在遭到破坏后有无恢复机制?数据是否受到有效的管理和监测?众多的数据中心如何协调的有效运作?目前还没有一家云服务提供商能证明自己一直很可靠。而今年Google和亚马逊云计算服务故障频出,以及据亚马逊的服务健康状况控制台报告称,在美国和欧洲的S3服务的错误率增加了则从侧面说明了云计算的数据安全技术还有待于改善。

4.1.2 具有云功能的浏览器

既然云计算提出了用户在不久的将来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就可以体验云服务了,那么什么样的浏览器才真正的适合云计算?也是推广云计算的拦路虎之一了。用户想充分使用云服务,必然要通过相关的浏览器。但浏览器是否符合相关的国际标准和相关统一的协议,以及使用什么样的脚本代码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4.2 云计算的商业模式

4.2.1 信息基础的建设

云计算提供云服务的性能的好坏与网络有直接的关系。良好的网络性能才能保证云服务的质量。要实现云计算,不仅需要远程使用应用业务,更关键的是使用者能够及时、稳定、安全地使用。这就需要拥有更宽,更顺畅的网络接入。

4.2.2 电信运营商的付费机制

云计算要求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拥有高速的网络,又由于不同的网络联机费用、网络联机习惯,以及使用者惯用的网络联机装置不一,因此,各地的电信营运商应该考虑上述状况,制定符合使用者预期的资费方案,这极为重要。这也是为推广云计算必须搬开的一个绊脚石。只有合理而又人性化的付费机制才可以使更多的人来体验云计算,那才是真正的云计算。

4.2.3 推出特色的企业应用程序

云计算其实既可以看成是一项新的技术,又可以看成是一个商业口号。这也就表明了,云计算的重点对象是企业。那么具有什么特色的商业模式的应用程序才能使云计算有用武之地呢?又是云计算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引人深思的问题。而云计算的商业模式牵涉到的厂商包括了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ASP(Application ServiceProeider)、DSP(Data Service Provider)以及Cloud Provider,形成一个紧密的产业结构,由ISP提供网络、ASP提供软件、DSP提供资源、Cloud Provider提供计算能力。所以应该在上述的各个环节上做文章,使各个环节能够有机的结合,打造具有强势的云计算产业链,这样就可以开发出满足企业真实需要的网络应用程序的云端服务,进而打造各个企业自己特色的云。

4.3 企业的观念

4.3.1 网络接入成本增加

目前云计算的运营商投资的收入的收益正在下降,又由于不能向用户推广分层次的定价结构以及iPhone用户消耗大量资源造成资源的日益紧张,运营商不愿意向用量大的用户销售没有限制的接入服务。而云端服务又在远程终端上,用户所有的操作基于网络通讯,这就导致了企业的成本的增加。尤其在现前的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更不利于云计算的推广。

4.3.2 云计算服务的质量

如果某个企业租用了云计算服务,那么它就关心此云服务的质量,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云计算本身的具有性能不可预测性的缺陷。这也就意味着可能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服务中断,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丢失时间就是丢失业务,这也是企业所不可接受的。

4.3.3 企业的隐私保护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商业机密,而这些的商业机密是不可共享的资源,这是他们在市场中竞争的优势和资本。如果某个公司利用云计算处理ERP/CRM等信息,那么公司的运营机密以及客户信息也都会被云计算的厂商知道。而这些的秘密资源很有可能会为其他同行的竞争对手所服务,那对于这个企业所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这也是由于云计算的数据保密性和可审计性的可控性比较差所带来的。目前有个很好的过渡妥协的办法就是使企业遵循80/20的原则。意味着对于企业或者公司来说,80%的信息和处理要放在云计算提供商这个“外云”上,还有20%的商业机密信息要放在企业内部的云计算的“内云”上。

4.3.4 缺少相关的法律保障

企业和云计算服务运营商是买家和卖家的关系。既然是买卖的关系,就牵涉到利益的关系,而所有的利益的分配又必须通过相关的合同或者协议来确定,以免一旦出现利益的争执可以通过法律得途径来解决。如果买卖双方都来自不同的国度,那么究竟采用哪个国家的法律来执行?何况目前缺少相关而又统一的权威法律来保障双方的利益.

4.3.5 云计算运营商的信誉

目前的云计算还处于萌芽状态,一些云计算技术还不成熟。而良好的云计算运营商的信誉却恰恰建立在成熟的技术基础和优质的云服务之上。只有信誉好的运营商才可取得企业的信任,企业才放心的租用其服务。由此看来目前企业对云计算的可信度很低也是可以理解的。

总之,云计算作为新兴的技术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虽然云计算目前的发展和应用遭遇了瓶颈,但只要云计算运营商能够攻克云计算的技术、商业模式、企业的观念三大难题,相信云计算的道路会更加的平坦。因为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则是云服务的有力保障,也是物理基础;而有效的商业模式则是云计算生存的基础,不然就会陷入无源之水的境地;扭转企业的观念则是推广云计算的巨大的推动力;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5 结束语

现阶段的云计算处于萌芽阶段,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伴随着千万个未知数,但它的优势已经逐渐的体现出来了,它是“绿色IT”,符合全球各个国家节能减排的总目标。云计算的情景是可观的,但道路却是曲折的,只要云计算能攻克现阶段的瓶颈难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云计算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将会成为主流技术,真正的云时代正快步地走来!

摘要:云计算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它将会带来IT界绿色的革命。该文分析了云计算技术的起源,概念,系统架构原则,云计算主要服务形式以及现阶段云计算所遭遇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云计算,SaaS,网格计算,虚拟化

参考文献

[1]张楠.云计算颠覆现有商业模式[J].信息系统工程,2008(9).

[2]蔡宜秀.李开复谈云计算应用三大关键前提——浏览器,付费机制与应用服务缺一不可[J].信息系统工程,2009(2):8.

[3]Michael Miller.云计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3-15.

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篇三

【关键词】网络虚拟社会 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409-01

【基金项目】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招标项目《虚拟社会管理创新研究》、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辽宁省推动形成以人为本社会管理新模式的对策建议》(L11DSH028)和《我省治理社会群体性事件制度机制与途径方法研究》(L12DZZ038)阶段性成果。

“公元两千年将届之际,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转化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图景”。网络虚拟社会的兴起和发展,正是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中的重要一件。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使整个社会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网络虚拟社会建设开始逐步兴起。在20余年的时间里,大致经历了探索实验阶段、初创萌芽阶段、快速生长阶段、阶段调整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四个重要历史时期。

一、探索实验阶段(1987-1993年)

1987年9月20日,被称作中国互联网之父的钱天白教授,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由此拉开了中国网络虚拟社会探索实验的序幕。1988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网采用胡道元教授从加拿大UBC大学引进的采用X400协议的电子邮件软件包,通过X.25网与加拿大UBC大学相连,开通了电子邮件应用。1990年11月28日,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SRI-NIC(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从此中国的网络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1992年12月底,中国第一个采用TCP/IP体系结构的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建成并投入使用。1993年12月,NCFC主干网工程完工,采用高速光缆和路由器将三个院校网互连。

这一时期我国的网络虚拟社会建设主要处于研究实验阶段,网络应用也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并未更大区域范围推广。不过,这些基础性的研究实验为网络虚拟社会的初创萌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初创萌芽阶段(1994-1996年)

从1994年开始,网络虚拟社会逐步走出实验室,向正式运行使用迈进。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在此后的1994年5月21日,在钱天白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协助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随后,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站,中国大陆的第一个BBS站建立起来。

在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的网络虚拟社会建设跨出了由研究试验向正式使用的重要的一步。尽管当时我国的网络虚拟社会还处于初创和构建阶段,相关技术、法律法规等尚未完全建立,但是却开启了网络虚拟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序幕。

三、快速生长阶段(1997-2000年)

从1997年开始,我国的网络虚拟社会进入快速生长期。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主办的人民网进入国际互联网络,这是中国开通的第一家中央重点新闻宣传网站。1997年2月,瀛海威全国大网开通,3个月内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州、深圳、西安、沈阳、哈尔滨阶城市开通,成为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民营ISP、ICP。1998年7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骨干网二期工程开始启动。二期工程将使八个大区间的主干带宽扩充至155M,并且将八个大区的节点路由器全部换成千兆位路由器。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首发上市,这是在美国纳斯达克第一个上市的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2000年9月,清华大学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交换中心DRAGONTAP。

在这一时期,政府对网络虚拟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开始显现,网络虚拟社会迅速发展。到2000年底,我国的上网计算机已经约有892万台,上网用户数约有2250万,CN下注册的域名有122099个,WWW站点约有265405个,国际出口带宽为2799M。4与1997年相比,我国上网计算机增加了862.8万台,上网用户数增加了2188万,CN下注册的域名增加了118033个,WWW站点增加了约263905个,国际出口带宽增加了2794.408M。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的快速生长态势。

四、深刻调整阶段(2001-2002年)

当时间到达2001年,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的生长态势开始发生了一些深刻变化。随着2000年以科技股为代表的纳斯达克股市的崩盘和“网络泡沫”的破灭,全球互联网产业进入了低迷期。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中国网络虚拟社会发展也受到了较大冲击,部分互联网企业创办人离开企业,中层管理者倒戈,公司发不出许诺的高额工资,网站把原来租下的高档办公室退掉等类似消息在网站业者以及媒体中广泛传播。由于资金与互联网企业自身发展的原因,企业间的合并,以及企业的调整、转型调整变得越来越现实。5由此,网络公司的改组、并购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中国网络虚拟社会开始进入资源合理配置的阶段调整期。到2002年底,经过两年的调整之后,我国的网络虚拟社会走出低谷,开始复苏,并实现了资源的重新合理配置。

在这一历史时期,虽然我国网络虚拟社会在外部发展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但是,经过短暂的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导向的阶段调整期之后,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开始向蓬勃发展期迈进。

五、蓬勃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

在经历了阶段调整之后,我国的网络虚拟社会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加之外部环境改善,我国网络虚拟社会进入了蓬勃发展期。在2003年3月17日,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下正式开放二级域名注册,用户可以在顶级域名CN下直接注册二级域名,这是我国自有域名体系以来一次重大变化。从2009年下半年起,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人民网等门户网站纷纷开启或测试微博功能。微博客吸引了社会名人、娱乐明星、企业机构和众多网民加入,成为2009年热点互联网应用之一。从2010年3月起,团购网站又在中国逐渐兴起。6网络虚拟社会的深度、广度获得了极大扩展。

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一个庞大复杂的网络虚拟社会已经形成。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我国已经有上百万个论坛,2.2亿个博客用户,据抽样统计,每天人们通过论坛、新闻评论、博客等渠道发表的言论达300多万条,超过66%的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7由此,网络虚拟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和“场域”,并必将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总导言,第1页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大事记》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大事记》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大事记》

[5]中新社网站,《国内网站发展进入调整期》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大事记》

4.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篇四

小专题教研阶段性小结

洪岩镇中心小学

---很高兴在此与各位同仁交流我们学校数学小专题的研究情况。结合市教研室关于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指导意见以及有关小专题落实的工作安排,洪岩中心小学在开学初,就初步拟定了小专题研究的方向——计算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下面我先来说说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1、召开数学老师代表座谈会,整理教师在计算教学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学生口算较快,但笔算却容易出错;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列对算式,但总有部分学生算不对得数;简便运算虽然好算,但学生感觉很难学;估算教学怎么教;算法与算理哪个重要;怎样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学生计算总是粗心怎么办;中高年级连基本的口算能力不具备,该如何进行计算辅导;每节计算课都要体现算法多样化吗;计算练习是不是越多越好;越到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越差等。

2、五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抽检,并分析学生计算作业及测试的样本数据:口算正确率高达95%以上,笔算正确率约85%~90%,四则混合运算正确率85%左右;能正确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的学生约50%~55%(部分学生滥用运算律);能思考有效地估算策略约25%~30%。也许这一组数据存在误差,却反应出我们老师在计算教学中普遍问题。

3、鉴于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思考:数的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

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数的概念、运算意义、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律等多方面的知识,是整个数学教学的基础,历来为小数数学教育所重视。长期以来,我们的计算教学过于注重计算速度的要求,偏重常规计算的训练,而忽视了计算能力的培养,学生虽然有较快的口算速度,但其它计算却变得不聪明,遇到可以简算的题目,多数学生仍机械地依常规步骤去算,直接影响计算效率。作为教师也常常为学生经常出现计算错误而伤脑筋,而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老师们通常采用的补救办法是做大量的重复性练习,其实这样做的确能收到一些效果,但时间一长,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数学兴趣反而下降。所以我们应该反思一直以来“重技能、轻能力”的倾向,计算教学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内容,不应只满足学生会算、算得快,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思考,能够根据算式的特点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所以,本学期数学教研小专题定为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再根据我镇规模小的实际情况,经中心小学研究决定,小专题的研究向全镇铺开,每所完小也要根据小专题开展教研活动。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

到目前为此,我镇专题研究正在有序地进行,下面再交流一下本阶段研究过程中所开展的一些活动情况。

1、于3月初,制定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明确分工:中心小学由黎水才负责,各完小由学校教导主任具体负责,数学教研组长召集,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到专题教研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各位数学老师明确研究的意义:①通过研究能转变数学教师对新课程计算教学的认识,引领教师掌握计算教学技能,探索有效的计算教学模式;②通过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得以提升;③结合专题活动,让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培养教师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意识。中心教研组提出务必将小专题研究过程中的各项活动搞实,不能流于形式,这也为今后的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起导向作用。

2、于3月中旬,组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稿)》,理解各个学段关于“数与计算”方面的要求。《标准》关于数与计算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亦重申:运算能力是指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并理解算理,能够根据问题的情景,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细心地记录了与所任教学段相关的内容,并结合课堂教学谈了自己的想法与疑惑,我针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说明,以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理念。

3、四月上旬组织了数学联校专题教研活动,安排了《文具店-小数乘整数》及《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研讨课,并进行交流。大家围绕“一些看似简单的计算,为何学生总是出现错误?”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学生出错不能完全责怪他们太粗心,或许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关,如果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究算

理,而不是由老师直接传授,这样的学习会更加主动有效,课堂中应该允许出错,巧妙地将这些错误资源利用起来,引导学生解释验证,这样不仅能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也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另外我们还就“城里的学生为什么表达能力那么好、计算能力棒”进行了剖析:正是由于我们老师完全控制了课堂的声音,总期望学生向着自己的教案设计路线走,不能有丝毫偏离,这种教学从根本上抑制了学生的发展,试想,学生还敢说、愿说、乐说吗?最后根据活动安排,各位老师将交流材料上交到教导处。

4、四月中旬组织全镇数学教师观摩了一节由全国小学数学著名特级教师张齐华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录像课。观摩后,每位教师写出评课意见或观看体会,老师们纷纷感悟到数的概念教学竟有如此神奇。交流后中心小学黎水才校长还做了《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几点做法》讲座,结合了实际教学中所出现的计算错误类型与原因分析,提出了五点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

5、四月下旬组织了洪岩镇小学生计算能力调查问卷并分析。学生通过半个学期训练后计算水平、计算速度、计算的习惯等学生都有进步了。也让我们看到专题教研的实效性。

6、五月上旬组织了集体备课活动。数学教师对三年级下册《吃西瓜-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集体备课,畅谈自己的教学设计,集思广益。发挥了教师集体的智慧,帮助年轻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达成教学思想上的共识。通过王春艳老师的实际上课,感觉这堂教学更加紧凑,注重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更加注重了学生自主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并能针对性的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些充分体现了集体智慧的优越性,让集体的智慧焕发智慧光彩。

7、其余的专题研究活动定在5月下旬-6月份,我们是这样安排的:

①同课异构活动(内容定为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采松果-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②观课议课活动。结合“同课异构”示范课活动、观课议课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③“计算小能手”比赛。④召开全镇专题教研交流会,收集整理各完小专题研究成果(学习心得、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⑤教研专题总结

总之,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这都要学校和教师以专题教研做为契机,在平时的教学中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才能达到最终目的。另外,我个人还萌发了一个想法:(由于我镇数学老师数量少、年龄大)可面向东片数学老师,乃至全市的数学老师征集“关于在计算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汇成《计算教学问题策略100例》,便于同仁们共享!

5.解析网络攻击五大阶段 篇五

第一阶段:搜索

搜索可能是耗费时间最长的阶段,有时间可能会持续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 会利用各种渠道尽可能多的了解企业类型和工作模式,包括下面列出这些范围内的信息:

互联网搜索

社会工程

垃圾数据搜寻

域名管理/搜索服务

非侵入性的网络扫描

这些类型的活动由于是处于搜索阶段,所以属于很难防范的。很多公司提供的信息都属于很容易在网络上发现的。而员工也往往会受到欺骗而无意中提供了相应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组织结构以及潜在的漏洞就会被发现,整个 攻击的准备过程就逐渐接近完成了。不过,这里也提供了一些你可以选择的保护措施,可以让 攻击的准备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其中包括了:

确保系统不会将信息泄露到网络上,其中包括:

软件版本和补丁级别

电子邮件地址

关键人员的姓名和职务

确保纸质信息得到妥善处理

接受域名注册查询时提供通用的联系信息

禁止对来自周边局域网/广域网设备的扫描企图进行回应

第二阶段:扫描

一旦攻击者对公司网络的具体情况有了足够的了解,他或她就会开始对周边和内部网络设备进行扫描,以寻找潜在的漏洞,其中包括:

开放的端口

开放的应用服务

包括操作系统在内的应用漏洞

保护性较差的数据传输

每一台局域网/广域网设备的品牌和型号

在扫描周边和内部设备的时间, 往往会受到入侵防御(IDS)或入侵检测(IPS)解决方案的阻止,但情况也并非总是如此。老牌的 可以轻松绕过这些防护措施。下面提供了防止被扫描的措施,可以在所有情况使用:

关闭所有不必要的端口和服务

关键设备或处理敏感信息的设备,只容许响应经过核准设备的请求

加强管理系统的控制,禁止直接访问外部服务器,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访问的时间,也应该在访问控制列表中进行端到端连接的控制

确保局域网/广域网系统以及端点的补丁级别是足够安全的

第三阶段:获得权限

攻击者获得了连接的权限就意味着实际攻击已经开始,

通常情况下,攻击者选择的目标是可以为攻击者提供有用信息,或者可以作为攻击其它目标的起点。在这两种情况下,攻击者都必须取得一台或者多台网络设备某种类型的访问权限。

除了在上面提到的保护措施外,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尽一切努力,确保最终用户设备和服务器没有被未经验证的用户轻易连接。这其中包括了拒绝拥有本地系统管理员权限的商业客户以及对域和本地管理的服务器进行密切监测。此外,物理安全措施可以在发现实际攻击的企图时,拖延入侵者足够长的时间,以便内部或者外部人员(即保安人员或者执法机构)进行有效的反应。

最后,我们应该明确的一点是,对高度敏感的信息来说进行加密和保护是非常关键的。即使由于网络中存在漏洞,导致攻击者获得信息,但没有加密密钥的信息也就意味着攻击的失败。不过,这也不等于仅仅依靠加密就可以保证安全了。对于脆弱的网络安全来说,还可能存在其它方面的风险。举例来说,系统无法使用或者被用于犯罪,都是可能发生的情况。

第四阶段:保 站持连接

为了保证攻击的顺利完成,攻击者必须保持连接的时间足够长。虽然攻击者到达这一阶段也就意味他或她已成功地规避了系统的安全控制措施,但这也会导致攻击者面临的漏洞增加。

对于入侵防御(IDS)或入侵检测(IPS)设备来说,除了用来对入侵进行检测外,你还可以利用它们进行挤出检测。下面就是入侵/挤出检测方法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自理查德·帕特里克在撰写的《挤出检测:内部入侵的安全监控》一书的第三章:挤出检测图解。它包括了:

对通过外部网站或内部设备传输的文件内容进行检测和过滤

对利用未受到控制的连接到服务器或者网络上的会话进行检测和阻止

寻找连接到多个端口或非标准的协议

寻找不符合常规的连接参数和内容

检测异常网络或服务器的行为,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时间间隔等参数

第五阶段:消除痕迹

在实现攻击的目的后,攻击者通常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隐藏入侵的痕迹和并为今后可能的访问留下控制权限。因此,关注反恶意软件、个人防火墙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解决方案,禁止商业用户使用本地系统管理员的权限访问台式机。在任何不寻常活动出现的时间发出警告,所有这一切操作的制定都依赖于你对整个系统情况的了解。因此,为了保证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安全和网络团队和已经进行攻击的入侵者相比,至少应该拥有同样多的知识。

结论

6.企业发展的3个阶段 篇六

1)在创业期,企业组织和流程不正规,但大家高度团结,创业的核心人物能够对每个人施加影响,因此效率很高,企业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市场和产品的创新。

2)在成长期,企业业务快速发展,由单一产品转向多个产品线;人员大量增加,跨部门的协调越来越多,并越来越复杂和困难;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均衡成长和跨部门协同。

3)在成熟期,由于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渐渐淡薄,企业组织和流程的僵化日趋严重,流程运作困难,效率低下;大部分企业由此走向衰落,也有极少数企业经过剧烈的业务变革,进入持续发展期,实现永续经营的追求(如IBM和通用)。

7.现阶段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思考 篇七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学计算机, 就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陷入学习计算机的误区。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很广, 相应的学科针对性很强, 很多人直到学校才理解自己选的专业。尤其是中职院校的学生, 选择专业时可能不是凭借自己意愿, 家长反映其平时爱玩电脑就给他选了个计算机专业。可到报名时才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 计算机相应的专业足有十余种, 网络维护、程序设计、硬件维修、平面设计等等。就像货架上摆的货品, 不知选哪个好, 然后出现了“导购”, 海阔天空的描述“商品”的价值介绍“商品”的应用范围, 听从了“导购”的推荐选择了一个比较畅销的。然而这个“商品”直到拿回家, 打开包装才知道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然后就出现了退换货。在开学的初期总是不停有人在转专业, 转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自己满意的。没有一个专业像家长说的那样可以整天的玩游戏。就这样, 这个可怜的孩子拥有了一段失败的计算机专业的学习经历。当然大多数学生都能对所选取的专业采取正面的态度、积极的应对, 毕竟是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他们能明确自己的目标, 以中职学校学习为平台, 为人生有一定的初步规划, 这才开始进入了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范畴。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 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迫使中职院校在专业教育上有了新的要求,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1 了解学生基础, 顺应市场发展

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较低, 一般无需入校考试初中毕业就可以。这样就造成了中职学生入学门坎较低, 很多学生初中成绩较差, 考高中升大学的难度较高, 所以选择中职学校入读;还有一部分学生缀学已久但考虑到年龄的问题, 为防止他们在社会上游荡, 家长选择让他们来中职学校就读;一部分学生在暂短的高中生活中, 无法适应紧张的高中生活, 重新选择中职学校就读。这些学生普遍的特点是学历低、基础差、自我约束力差、心理不成熟, 大多数学生在专业教育的同时更需要德育甚至心理教育。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是部队转业的, 接受了足够多的政治教育, 但转业到地方之后由于技能不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不得不选择中职学校进行专业学习。这部分学生的相对素质较高, 很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也很了解自已的专业方向, 所以对于他们只要专业学的好就行。

现在的计算机业发展突飞猛进, 但中职学校计算机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年龄结构低、文化层次低等种种原因只能做一些日常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 比如网络维护、家装公司、打印社、广告社、电脑城等才是他们需要落脚的地方。而真正能做到设计师、技师的是在学成工作几年后才可能达到的高度。而像刚才列举出的一些单位往往更需要中职生的加入, 对于这些中小型企业来说, 不愿高薪聘用看似高水平其实技能一窍不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而具有高技能水平的高级技师又是大型企业的争抢对象, 所以他们只能将目光投向中职毕业生, 用他们的微弱薪金造成更高的利益。

比如一家影楼急需数码图像后期制作人员, 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绝对不会在意这个机会, 因为公司小没有大的发展前途, 他们不可能让十几年寒窗苦读终结在一家小小的影楼。成名的设计师更是不会做这种低廉又繁琐的工作。那人员到哪儿去聘呢?这样看来中职毕业生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由于年龄普遍较小, 可以很稳定的接受影楼的工作, 也会很容易接受公司给予的指导和管理。正是这种市场需求才促使了中职学校的发展, 针对于行业现状的发展, 设制了不同的专业以供需求。

2 改变教学观念, 打破教学模式

以教为主的历史已然过去, 现在的教育机制都在畅导以学为主, 以素质教育为主, 打造多功能复合型人才。陈旧的教学观念是传统的理论教学, 用填压式的方法灌输理论知识, 在考核上也是以理论为主, 很少重视实践。在现行的计算机教学中, 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也是普遍所在的, 学生可用机房很少, 学生能上机实验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也经常把一些重点软件学科的考试用试卷的方式考核, 给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机会。一些学究型的学生占了上风, 尽管不会上机操作, 不会为校企合作的公司制造产品, 也会凭借最终笔试取得很好的成绩。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很重要, 并且要从教师做起, 要求教师不仅全面掌握所讲课程内容, 更能在实践指导上有所创新, 让学生喜欢动手、善于动手。教师能够及时准确的应对学生在实践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完美的设计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乐趣丰富知识, 从而提高技能。中职学校的学生自主性较差, 往往不能完全跟上老师的节奏。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到, 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 及时观察学生动向及学习状态,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在随时调整教学任务, 而不能只一味的按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执行, 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忽视学生学到的知识量。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能是一纸空谈, 计算机专业知识总是不断在更新的。为了适应计算机专业的特色教学, 要从课堂走出来深入到实践中去, 改变原来的理论教学为全机房教学。教、学、练为一体, 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到教师手把手的基本技能的传授, 甚至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发, 开设创意课程让学生活跃思路自主创新。以实践为牵引, 以创新为目标, 在以扎实为基础的前提下迅速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 打造技能熟练能够胜任一线工作的专业人才。

3 引进先进技术, 改革教学方法

计算机行业现如今发展很快, 但我国中职计算机相关教材更新速度却比较缓慢, 导致很多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很难及时出现在课本上。学生学习的还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知识, 这样陈旧的知识培养出的学生也是落后于时代的, 毕业后面对一些先进的技术无法上手操作, 再去重新学习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职业教育在这个环节就没有起到应有的先进性作用, 让学生反而无法适应社会。

另外计算机教学中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 而学校没有足够相配套的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 很多教师还要在教室用板书来教学, 偶尔才能领学生到机房练习。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课桌上写字背题, 很少动手操作, 也不能把教师讲解的操作步骤完全掌握。这也就背离了教学中以实践为主的原则。需要及时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引进先进的技术, 教师完善自我的同时掌握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生动而形象的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避免有的老师为个张显才华或追求教学环节过于顺利, 大量的使用PPT课件, 让学生眼花缭乱的同时没有真正能记入脑中的, 还不如让他们多练练多动手, 更能引起兴趣, 记忆更牢固。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很好的利用现有先进设备, 把具有先进性的教学技术与课程完美结合;在“备学生”中对一节课全盘掌控, 从了解学生心理出发;在做课堂设计中, 把教师的地位放低, 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产生共鸣, 教师认真设计既有实用性又有代表的教学任务, 在与学生互动中让学生接受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消化为我所用。从学生实际出发, 用任务引领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量发挥创造性思维, 而不能再局限他们的想法, 让学生对学习甚至对这项技术有兴趣、有冲动, 大胆的让学生在课中担当主体, 来主持课堂。把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能的地方, 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地方, 更何况他们被动接受的未必就是他们想要的, 未必就是在以后工作生活在需要的, 更有可能会因为陈旧的知识点、落后的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这是得不偿失的;在考核中, 以实践为主以理论为辅, 采用作业评判、作品验收、命题考查等方法, 让学生明白只要真正掌握全部技能才能算过关, 而不是只会写写报告, 试卷打满分就行。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在与其它专业相比还是内容灵活丰富的, 每个学科之前也存在着某种默契, 而不是完全独立, 有其独特的相通过性, 尤其是各种设计软件, 由于出版方等原因, 在界面设置、快捷方式应用、文件操作等方面都是可以互相借鉴的。这给学生学习造了很大优势, 只要稳住心态, 在计算机专业领域还是会很有成就的。所以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细心设计教学环节, 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先进的教学手段, 充分了解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段开心、快活、充实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8.浅谈小学阶段简便计算的教学 篇八

一、透彻理解运算定律、运算性质

小学阶段的主要运算定律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运算性质主要有: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等。透彻理解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是学好简便计算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对这些定律、性质的透彻理解。对于加法交换律的理解,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后和不变,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交换,交换后有什么意义。理解了这些问题,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就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为以后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关键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把这几个数结合在一起。通过讨论交流后,学生明白结合在一起的目的是“凑整”,而“凑整”的目的是使计算更简便。充分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后,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就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了。但乘法分配律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学时,要多结合实际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形成概念,为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减法性质的理解也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减法性质理解了,除法性质学习起来也就轻车熟路了。学生把这些运算定律、性质掌握了,运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二、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

在运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时,首先要围绕定律、性质的基本内容进行练习,待学生熟练掌握基本题型后,再进行适当的展开,最后再拓展提高。比如,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三组题:第一组,基础题:(25+88)×4 (88+125)×8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第二组,提高题:99×68 102×68允许个别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第三组,拓展题:99×78+78 101×78-78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完成。通过这三组题的训练,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真正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认真审题,加强分析,合理选择简便计算的方法

认真观察题目中的数字、符号,对于简便计算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通过仔细观察题目,学生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简便方法。比如,学生在学习了简便计算之后,我会提醒学生在题目中出现数字“25、125”时,就要想到“25×4=100,125×8=1000”,看到“99、101”就想到“99=100-1,101=100+1”等等,通过表象的数字观察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快速地选择简便算法。

四、加强“易错题”的对比练习,提高计算正确率

许多教师都会发现,教师会重点讲、反复讲一些易错题,但学生在独立完成时,还会有错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主要是缺少对比训练,学生没有弄清楚错在哪里。比如,987-(387-178)学生往往会有两种答案,一种是:987-(387-178)=987-387-178,另一种是:987-(387-178)=987-387+178,针对这两种情况,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加强比较,两种方法只有对178的处理不一样,第一种是减178,第二种是加178,到底是“加”还是“减”呢?学生可以讨论,讨论过后学生会发现,987减去的是387与178的差,减去的是比387小的数,如果采用第一种方法肯定错了,多减了。做对的同学也会说明,如果先减去387就多减了,多减了么办?在后边加上多减的部分,也就是再加上178。又如,在完成“25×44”时,学生经常会错误地做成“(25×4)×(25×40)”,仔细分析错误原因会发现,此类错误主要是学生混淆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其实,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道题可以选择乘法分配律来完成,即25×44=25×40+25×4,也可以选择乘法结合律来完成,即25×44=25×4×11,学生只要弄清自己所选择的定律,就能准确地确定自己所选择的简便方法。加强对比练习,学生会少走很多弯路,以后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简便计算的速度、效度和正确率都将大大提高。

五、学会认真检查、检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良好时机,良好的习惯学生将受益一生。因此,在简便计算教学中,我还注意对学生检查、检验习惯的培养。做好题目后,经常提醒学生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否正确,数据拆分是否准确,方法选择是否恰当。对于不确定的题目,用其他方法再做一次,检验结果是否一致。

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出更好的方法与大家共勉。

9.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篇九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1993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提出,“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并于1995年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随着教师专业化的确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我国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薄弱,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知识转型的任务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相关研究。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国外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实际经历的专业发展的变化过程,侧重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发展要经历哪些阶段、发展是否有关键期等;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有关观念的指导下,给教师提供哪些外在环境和条件,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顺利地走过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诸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因素,即根据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形象的要求和期望,由政府或有关机构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二是内在的因素,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的愿望、个人需要以及教育教学实践和个人的精神追求。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强调对自己职业发展目标做出设想,通过学习、进修和对实践的反思、改进等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纵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教师专业发展定义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自主、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由低到高、逐渐符合教师专业人员标准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国外持行为习得观点的学者把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新手阶段、中间阶段和最后阶段。这种划分显得过于简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质和量方面的变化都没有表达清楚。而以德耶弗斯(Dreyfus)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学者,通过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比较研究,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新手阶段、优秀新手阶段、胜任阶段和熟练阶段和专家阶段。有研究表明,教师至少在积累了十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室里讲述1万小时的课,在此之前至少当过15万小时的学生之后才有可能发展到专家水平阶段,每位专家水平的教师都有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

国内学者也以分阶段的方式对教师的发展问题作过研究,他们认为,教师的发展要经历适应阶段、定型阶段、突破阶段和成熟阶段。但这种划分明显缺乏清晰的界定,人们很难从各阶段的称谓上理解和把握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与各个阶段的本质属性,因此,这种划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综合上述观点,特别是借鉴德耶弗斯的研究,结合自己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及开展的研究,我认为,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新手阶段、胜任阶段、成熟阶段和专家阶段这四个阶段,比较符合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目前,我处于成熟阶段。

三、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的知识转型

教师专业发展经历的阶段不同,所要完成的知识转型任务也不相同,从而表现出仅属于自己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

1、新手阶段:实现理论知识的物质存在形式向心理存在形式转化

我们把德耶弗斯划分的新手阶段和优秀新手阶段统称为新手阶段,是指毕业三年以内的教师。根据笔者的调查和培训实践,新手阶段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他们在把握教学进度、突破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导入新课、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知识缺陷。因此,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手阶段的教师必须把理论知识的获得放在重要的位置。这里所说的理论知识专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属于操作层面的知识)。

在内容选择上,包括教育改革与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教学常规、评课和说课技术、教学研究的途径与方法等。它能使新教师在理论上有所收获,了解新课程 改革的有关知识,熟悉国家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具有依法治教的意识和能力;应了解教育科学新知识,掌握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掌握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等基本教学常规,同时增强终身学习和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处于新手阶段的教师,由于缺乏教育实践经验,也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很难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自我建构。虽然他们在学习中把理论知识纳入了自己的知识图式,并存储在自己的记忆系统之中,但由于实践不足,这种知识一时还难以转化为实践性知识并用以指导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新手阶段教师的知识任务是将理论知识的物质存在形式向心理存在形式转化,知识的表征形式是从文字符号转化为心理图式。只有当新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问题和实践经验,并学会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刍”的时候,先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才能转化为实践性知识,并最终指导和改善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2、胜任阶段: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性知识的转化

从事教学工作三到五年的教师,基本可以胜任自己的工作,能够达到胜任教师的岗位要求。这个阶段的教师所获知识还是以理论知识(观念层面的知识)为主,知识内容包括师生沟通艺术、新课程背景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小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的方法指导、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信息技术等。教师获得这类知识是为了能够了解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开阔视野,学习教育科学新知识,研究和掌握教育规律;增强学习意识、角色意识、竞

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改善心智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再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

由于胜任阶段的教师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因此本阶段知识获得的目标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理论学习不再是本阶段的目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成为本阶段学习的重要任务,也就是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性知识的转变,最终指导实践。因此,该阶段是生成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阶段,胜任教师所要完成的知识任务就是要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性知识的转型。当然,这种转型并非一次性完成的,知识的存在形式经由多次转化,先从陈述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状态转化成策略性知识,再从策略性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知识,最后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3、熟练阶段:实践性知识的定向迁移

熟练教师多数是各个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在理论知识上的追求主要是延展性的知识,体现出前沿性、创造性、研修性和高素质、高水平、高起点等特点。学习内容包括现代教育理论和教改研究(特别是特级教师的教学风格研究)、素质教育研究、中外教育教学的比较研究、人文与自然科学发展的新知识等;在教育科研方面,要掌握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特别要强调课题研究的选题、研究过程和结题报告等方面的指导;在教学技能方面强调教学评价和教学测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和英特儿未来教育;在学科延展方面开展艺术理论的学习和学习心理的学习等。通过学习,使自己能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教育发展观,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坚实的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了解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拓宽自己的人文、社会和科

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具有从事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主动吸纳、处理信息和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具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能力,增强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初步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

作为学校的业务骨干,熟练阶段的教师拥有更多接触名师的机会和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加之他们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经验都比较丰富,为他们生成实践性知识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因此,从知识获得的方面来看,熟练阶段的教师所要完成的知识转型,一是把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升转化为实践性知识,把工作经验提炼成知识,这是知识发展的重要步骤,可以认为是实现了质的飞跃;二是通过自己的心理加工和改造,把别人的实践性知识定向迁移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并纳入到自己的心理图式之中。由于经过了学习者自己的心理加工和改造,所以这种迁移绝非对别人的实践性知识的简单移植或嫁接,而是实现了基因变异。

4、专家阶段:从实践性知识到理论知识的转化

由于每位专家型教师都有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加之他们在教育生涯的整个过程中,经历了各种类型的培训和学习,因此,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性知识都非常丰富,特别是有着鲜活的教育教学经验。一般说来,这类教师在学科教学、教研、教改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的成功经验,并在地方享有广泛的声誉。他们应该而且完全有能力成为研究者和积极反思者,并把自己研究和反思的成果拿出来与人分享,从而实现由知识的消费者向知识的生产者和创造者转变。

诚然,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个体拥有了大量的实践性知识,就已经达到了目的。但作为专家型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实践性知识的影响力,发挥他们所拥有的知识的价值。如果他们都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或案例加以总结和提升,就能把自己大量的处于隐性状态的实践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状态的比较容易被别人认识和接受的理论知识,这无论是对于他们自己,还是对其他教师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上一篇:节水型企业总结下一篇:《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