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综如何学习?高中文综的学习方法

2024-10-10

高中文综如何学习?高中文综的学习方法(通用13篇)

1.高中文综如何学习?高中文综的学习方法 篇一

地理

基础知识方面更多地是注重书本上的主干知识。比如说对于自然地理,更多关注地球运动它的特征和影响,比如大气的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比如说三圈 环流比如说季风环流形成过程和影响,我们更加注重的是这种主干知识的学习,不要去细究于很小的局部知识。注重书本主干知识,比如说在地壳的时候,人口的区位,城市的区位,比如说农业的区位选址,工业的区位,等等抓大方向。越到考前的时候,我们越要重视书本的主干知识,重视我们曾经考过的主干知识,这些主干知识是如何迁移到我们题目过程中的,这个过程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历史

不是要死记硬背知识点,你越背越不明白的。过了14岁、15岁以后,理解性的记忆强了,这种死记硬背的能力差了。所以说建议大家一定要拿到一道题目,比如说拿到一道高考题,看这个知识点考的是哪个点,然后把这个材料的知识点进行运用,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个能把知识点落地化,并且轻松地背诵,再有一个就是对历史的专业语言训练是非常好的。通过这个题目去重新理解知识点,并且通过题目去看一下这个知识点怎么用语言答出来。不一定你知识点答多准,有时候字写错了都可能给你过,只要这个知识点解释力越强,逻辑思维越好那一定是高分数。

政治

学生政治差,主要就差在三个点上,一个是知识差,知识本身可能从理解,知识的迁移上会有一些欠缺。比如说政治生活里边强调的民主进步,我们这本教材本身核心就在民主政治进步这个环节。民主政治进步这个环节它可能从政府、公民、各个角度去谈这个话题,这就是我们政治的特点,它是从一个设问的角度辐射到相关的知识,它可能会打破教材原来的知识的形式,可能是我们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多的。

第二个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学生不会答题。很多学生在回答政治主观题的时候都会觉得不知所云,政治一旦是方向出现了偏差,就很可能是零分的效果。 其实关键在于有几个细节没做好,第一个最重要的,政治特别强调审设问,就阅读设问这个环节一旦出现偏差,没有把握住这道题本身无论是从知识角度还是从命题角度所设定的限定,超出这种限定是不得分的。第二是对于在设问当中命题性的限定。因为政治本身不管怎么设问最终都要解决一个问题,所有的答案、所有组织的语言最终都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就像有的同学,政府角度也答了,但是只罗列了知识,这样只能拿一部分分数。

2.高中文综如何学习?高中文综的学习方法 篇二

一、当前历史课堂效率偏低的原因

首先, 从教学理念来说,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只是单一的传授理论知识, 并没有把历史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有效地结合起来, 也不能保证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占主体地位, 进而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使得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其次, 从教学方法上来说, 由于我国特有的教育模式, 使得高考备受瞩目, 受其影响, 历史课程的学习变成以分数来评判, 学习方法变成为死记硬背历史知识, 目的是使学生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同时教师也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 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 进而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最后, 从师资队伍的配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来说, 许多学校的历史教师并不是历史专业出身, 当然, 很多历史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也不是很高, 在课堂教学中方法过于单一, 不能生动形象地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 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 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很落后, 等等。

二、构建历史课堂高效性的途径

1.为了提高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先认真备课, 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进而制定出最科学合理的授课形式。因为高中生都是十几岁的少年, 处于青春叛逆时期, 个性独特,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师应该适当地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增加课堂上学生的互动频率,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再根据情况选择多种教育方式如视频、资料、媒体等, 这样一来, 不仅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 还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中的历史知识。

2.为了高效地对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进行组织管理, 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用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学习空间,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逐渐成为历史课堂上的发现者、探索者、成功者。

在高中历史的入门时期, 教师应该学会营造教学情境, 使学生能很快进入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教学内容, 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展示历史资料、播放多媒体资料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再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学生讲解详细的历史知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让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进而高效地实现历史教学。

3.要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后反思和评价也不容忽视。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实践过程中, 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 需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形式, 对不同学生所取得的各种学习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使学生能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当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特性也可以归入评价的范围内, 通过以上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在提高高中历史课堂高效性的途径中, 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有正确的学习动机, 同时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受高考的影响, 考上理想的大学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而进入大学后, 动机没了, 目标也就没了, 学生易变得颓废。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教师应该在高中时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不应该再坚守传统老旧的教育理念, 一味地要求学生考高分, 而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分数只能代表学生的一方面而不是全部, 教师只有先弄清这点, 才能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不仅是让自己积累知识和信息, 同时还开阔了视野, 增强了学生的认知和思考。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 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与时俱进的, 因此, 高中生不应该把上大学当作学习目标。

在文综学习方面, 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适当地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多看些新闻资料或影视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 以此来激发自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兴趣。受高考压力的影响, 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是分数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为此, 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查, 增强学生的课堂互动,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高中生处在创造力的巅峰时期,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让学生表达其自身观点的氛围, 让学生认识到勇于表达自我、积极参与的必要性。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 可激发其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传统的教育理念已不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构建高中历史的高效课堂已刻不容缓。创新和发展高中历史课程才是硬道理, 教师应该直面当前历史课堂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 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 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提高课堂效率, 最终实现高中历史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徐有能.以生本理念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考试周刊, 2013 (41) .

[2]张绵绵.基于生本理念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师, 2014 (11) .

3.高考文综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篇三

一、发展趋势

1选择题能力立意更加突出。

作为选拔性考试,试题的能力立意趋势是必然要求。从选择题来看,第12、15、16、22、23等题,学生比较容易作出判断,其他7题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比如选择题第20题: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A专制王权的强化;B办事人员权力的上升;C国王权力旁落;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从表面看,学生容易误选B或C选项,但透过表面看事件和现象的本质,是学习历史必须培养的能力。从历史背景来看,18世纪正是西欧王权空前强化的时候,而且从题干应该能够分析出,大臣和办事人员权力上升,但他们的权力是国王授予的,因此恰好体现了王权的上升和强化,分析到此,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2选择题材料化趋势更加明显。

依托于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在高考中通过提供新材料、新情境、新角度去考查知识,成为高考历史试题非常突出的趋势。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选择题,有5道题是材料性选择题,但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选择题,第12、17、18、19、20、22、23等题,是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第15题是表格题,其实也是材料型选择题。历史选择题总共12道,有8道题都是材料型选择题,由此可见选择题材料化的命题趋势非常明显。选择题材料化的命题趋势,依托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大大拓宽了历史命题的视野和范围,也真正体现了历史学习的本来意义。这样的命题方式也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教材具体知识的死记硬背,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整体认知和掌握,体现了高考能力立意的要求。

3实现了文综的相互渗透,更加关注现实。

选择题的客观性决定了三科知识难以在该题型中综合。但在大题的出题与设问上,实现了学科渗透,特别是政治和历史学科融合得很紧密,也很自然。全国文综卷I第37题是历史题,该题以古代赋税制度改革变化为引入点,一直考查到建国后农业税变化乃至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取消农业税。赋役制度是历史教学中的主干知识,该题历史跨度从古至今,需要学生总体认知赋役制度的演变规律及原因,最后的设问很自然地落脚到现实。第(3)问是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该问设置完全实现了政史知识的结合渗透。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耕社会,农业税是中央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因此赋税较重。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一定程度上工业的发展牺牲了农业的利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国家综合实力迅速攀升,取消农业税成为可能。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体现了中央政府关心农民利益,作出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大策略;体现了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在现实中得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工业反哺农业的重大决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在现行历史教材中及新课标中不会出现,但在政治学习中却是重要的时政内容。

二、感悟与应对

1针对高考能力立意的要求,广大师生复习时一定要转变观念,调整看问题的角度,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一定要注意结合高考考查的趋向,培养自己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能力。针对选取的专题及角度,选择与之相关的、多种形式的、有价值的新材料,创设知识和能力迁移训练的新情境,通过阅读材料回顾知识点,以达到牢固掌握知识,进一步拓展视野、提升能力的目的。

2第37题实现了政史知识的完全渗透,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尽管设问与答案引来很多中学历史教师的争议,但学科综合毕竟是高考文综的发展趋势。因此,敢于打破学科界限,在复习中拓宽知识视野,实现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应成为我们的共识。我们要密切关注党和国家最新的理论动态和重大决策,并把这些理论动态和重大决策融汇到日常的历史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综合能力,增强应对能力,适应高考选拔人才的要求。

3高考历史试题材料化趋势明显。材料新、角度新、情境新,给考生的思维冲击力很大。一些习惯于平时做固定模式试题的学生,往往因适应不了高考试题材料的新要求而败下阵来,有些学生从文综考场下来后,甚至抱怨“文综是白复习了”、“文综老师不着调”等。学生的抱怨体现了他们自己在文综复习中存在的不足,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因此,必须尽快依据高考命题的理念和趋势来展开复习,融入新课标的理念,按照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补充新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样坚持不懈地复习,一定能使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提高能力。

4.高三文综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篇四

第一阶段以书本教材为主,全面夯实文综基础知识,打“补丁”;第二阶段针对弱项环节进行各个击破,尤其是没掌握好的重要知识点要加强训练,提升文综答题能力;第三阶段是熟记答题技巧,掌握答题模式,在应试方面不吃亏;最后一阶段是回归教材梳理框架结构,翻看试卷错题,以调整心态为重。然后,高考就顺其自然,拼尽全力。

2、文综的错题应该这样处理

文综的错题怎么管理呢?建议到文具店买了很精致的小小的薄本子,将上课听到的不熟悉的琐碎知识点记下来,把作业上出错的知识点记下来,把考试中小题里的小知识点记下来。

每个知识点用几个字大致描述,解释用铅笔以微小字体加注。这种方式很有效,因为字少,复习时扫描就可以,查漏补缺非常省时。我把政史地三科都写在上面,每天都有,就像给自己打“补丁”一样。

5.高三复习文综的方法 篇五

清朝疆域最东的行政区域是()

A、黑龙江B、吉林

大多数同学会毫不犹豫选A,但如果注意课本的图,不难选出正确答案B。可见,细节题往往是“死分”(主要考查记忆),粗心大意,无谓失分,岂不可惜。

再如政治,近几年的考题都涉及计算。一些同学认为政治与数学无关,不去理会,但考试的趋势是“贴近生活”。如今年的股票计算、去年的利息计算。其实,这些并不是数学问题,而是生活常识,这些细节,我们应予以关注。

6.高中生文综良好的学习方法指导 篇六

一、区域地理主要学什么

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图和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区域的分析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抓住区域“在哪里?”“有什么?” “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

1、“在哪里?”

“在哪里”也即是准确的区域地位,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也是地理学习的难点。

(1).掌握绝对定位: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来确定该区域的大致范围;或根据地理坐标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占据的空间。

(2)掌握轮廓特征:包括陆地、国家、大洲轮廓、省区轮廓,河流、湖泊形状轮廓,铁路的走向等。

(3)掌握海陆位置:拿到一幅区域地图我们应该了解其海陆位置从而更好的定位。

2、“有什么”

即通过了解区域内气候、地形等事物状况,并以此推断其它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等。学习区域地理主要采取综合的方法与比较的方法。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故需通过综合的分析。比较的方法,就是通过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他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

3、“为什么”

掌握了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只解决了“有什么”的问题,才能搞清楚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原因,即解决地理特征“为什么”的问题。

4、“怎么办”

了解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后,最终目的是探究该区域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对该地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重点、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环境保护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即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二、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1.运用地图,建立空间概念,学会空间定位。

2.运用综合的方法,归纳区域特征。

3.运用分析的方法,理解特征的成因。

4.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差异。

7.高中文综如何学习?高中文综的学习方法 篇七

一、重视历史学科素养考查

高考历史命题已从“能力立意”转向“学科素养立意”,我们已说了很多。但问题在于高考历史试题是如何考查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我们在日常历史学习中应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长期以来,有关指导历史复习或学习的文章多为“高大上”,缺乏应有的针对性,操作性与实效性。现以2015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Ⅰ卷历史试题第32题为例,略作分析:

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C)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今年高考结束后,不少历史教师和高三文科学生在议论评价这道试题时说:本题与所学历史教材无关,学生不学历史,只要语文水平好,也能得出正确答案。因为“主要依据道德良知”判案,无需双眼蒙布;要确保“裁量公平”,靠“侧重听取证人证言”显然是不够的;双眼蒙布就能“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眼晴的直接作用,无非是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常言道:“眼见未必为实”,可谓一语中的。答案只能是C项。

实事求是地说,上述分析不无道理。不过,这里我们应注意两点:第一,这一分析,已经包含了良好的综合素养,特别是较好的语文、逻辑与法学素养。别忘了,我们常说的“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或许,这正是命题者所要追求的结果。第二,本题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关系密切,对引导中学历史教学具有相当价值。如人教版《历史①必修》第28页明确指出:“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岳麓版《历史必修(Ⅰ)》也明确表达:“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与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只是,我们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多注意向学生传授这些历史结论,而没有用养成用具体历史事实引导学生自然获得这些结论而已。换言之,我们在执教“罗马法”时,既没有引导学生追问:“罗马法是如何保障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的?”也没有用具体案例或法律条文、审判案件程序引导学生认知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实际上,因种种因素影响,现行历史教材这类结论性语言很多,但这些结论是怎样来的,我们在历史学习中往往关注不够,或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因此,我们在日常历史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我们应极力避免死记硬背历史教科书中的已有结论,应大力加强历史材料题训练,切实树立论从史出的学习理念,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

二、历史主干知识重复考查

高考历史命题着重考查历史主干知识,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关注命题者重复创新考查历史主干知识的师生并不多。不少师生认为,某一历史主干知识在近几年内一般是不会重复考查的。但综合分析近几年全国文科综合Ⅰ卷历史试题,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以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为例,希腊罗马文明史在现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所占比重较少,“历史(Ⅰ)”有3个知识点,“历史(Ⅱ)”没有一个知识点,“历史(Ⅲ)”只有1个知识点。若以现行高中历史教材而论,一般分3-4课时编写。然而,近几年全国文科综合Ⅰ卷则年年考查,根本不惧重复。如2010年考查了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出的“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问题;2011年考查了“苏格拉底之死”与捍卫思想自由原则问题;2012年考查了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问题;2013年考查了古代雅典民主体制存在的问题(局限性);2014年考查了雅典法律与公民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2015年则考查了罗马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问题。若说有什么变化,只是在不断创设新情境考查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与希腊人文主义思想而已。又如,全国文科综合Ⅰ卷历史试题,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考查了中国古代“宋明理学”问题。因此,我们在日常历史学习或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多深入理解现行历史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并形成相关学科素养,以不变应万变。

三、多角度考查历史认识能力

历史是过去存在和发生过的客观事物,就其本身而言,它具有客观性,并不以今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历史魅力在于它丰富的内涵和它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在于时人和后人对它的不同解读,具有立足于现实、了解过去、面向未来的特点。然而,因种种因素制约,中学历史教科书对历史的解读是相对单一的,而高考则要求考生具有批判精神,提出不同看法。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在考查能力方面,就明确要求考生能“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也正因为如此,故近几年来全国文科综合Ⅰ卷的历史试题所呈现出来的历史认识,与现行历史教材所呈现出来的历史认识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里,我们仍不妨以希腊罗马文明史考查试题为例,略作简要分析说明。

例1.(2012·全国课标卷·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B)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依据题干所提供的材料,我们可知,本案是依据《十二铜表法》的相关规定所作出的判决,且致使原告的正当利益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说明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这一历史认识或结论,与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对《十二铜表法》的评价存在明显反差。如人教版《历史①必修》认为:“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岳麓版《历史(Ⅰ)》也明确指出:“《十二铜表法》……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但本案判决结果则恰恰相反。

例2.(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本题材料强调“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其旨在说明古代雅典在“民主政治”实施过程中,公民要想成为政治领袖必须具备出色的演说能力,这样才能获得公民大会大多数公民的认可。它并不像岳麓版《历史(Ⅰ)》伯利克里所宣称:“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注意:演说才能不等于才能)。”也不像人教版《历史①必修》中所说:“当时,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我们必须清楚,演说家不等于政治家,会演说的,不一定会治国理政。这就间接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局限性。

上述两例告诉我们:在日常历史学习,特别是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我们一定注意多做一些引用新材料,新情境与新观点试题,增强自己“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

四、将选修有机渗入必修考查之中

关于历史必修与选修内容在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现行高考大纲并没有明确具体规定。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只规定“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当今,不少师生之所认定高考全国文科综合Ⅰ卷100分中,必修内容占85%,选修内容占15%,其主要依据有二:一是“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如“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二是当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Ⅱ卷将历史试题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其中第45-48题分别考查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个选修模块的内容,所占分值为15分。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例1.(2014·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遮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B)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审读本题材料,由“10000:100”的比例,我们不难得出“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的结论。但本题实际考查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的内容。如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明确指出:“废除八股取士,无疑断送了许多读书人读书仕进的机会,他们掀起了一片反对声浪,有些人甚至气急败坏地要派人行刺康有为。”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政变”的“历史纵横”说:“例如废除八股文,使大批读书人通过八股文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梦想破灭,他们自然群起而反对。”这些,都直接表明了维新变法“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例2.(2015·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40,节选)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本题为材料解析题,试题虽向考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材料,为考生解答本题奠定了基础。但考生若能“结合所学知识”,借助《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有关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的述评,更能快速精确分析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即“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因为,人教版《历史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维新运动的兴起”一课【历史纵横】就明确指出:“《新学伪经考》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历代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主张应予抛弃,这就动摇了守旧势力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变法制造舆论。《孔子改制考》称儒家尊奉的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六经’均为孔子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行所作,将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的‘素王’,为变法活动制造历史根据。”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第15课“戊戌变法”也明确指出:“在《新学伪经考》中,康有为将儒家经典斥为伪经,在知识分子引起了极大震动。有人甚至惊呼:《新学伪经考》使‘五经去其四,而《论语》尤在疑信之间,学者几无可读之书’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孔子说成是‘托古改制’者。他借孔子的改革来论证当时改革的合理性,预言人类社会必经‘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只有实行维新变法,中国才能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

8.高中文综各科目的复习方法 篇八

高考出题时的第一原则恐怕就是“稳”,应该没有哪一个出题者喜欢自己出的题目引起众多的非议。所以,要搞清楚高考地理学科的命题理念与风格很简单,只要对前几年的高考试卷进行仔细的研究就可以了。要知道,这些理念和风格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所改变的知识命题的角度。因此,大家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地 探讨规律和原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要在讨论中学会运用。

2、空间区域定位三大方法

地理学科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大多知识考核都是以区域为载体实现的。这样一来,空间区域定位就成了地理学科最大的门槛。一旦区域定位出现问题,那可能会导致后面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出现错误,损失巨大。一般来说,空间区域定位有以下三种方法:第一是根据地理位置包括精度纬度、海陆位置及其他相关位置来定位;第二是根据地理事物的典型轮廓或者形状来定位;第三就是根据地理事物及现象的分布来定位,比如一句农作物分布区域定位等。“复习区域地理一定要背地图,不管用什么方法,像0度经线、南北回归线一类重要的经纬线一定要在脑海里刻画出来(实在不行就用笔照着地图一遍遍地画,总会记住),总之要在脑海里交织出经纬网,清楚重要国家、岛屿、海域的位置并且牢记其人文、特点、气候、重要地形区域等等。”高考状元如是说,“要想把地理分数拉上去,区域地理绝对是重头,并且一定要多买高考模拟题来做。要买就买很正规的。先自己做,再对答案,做着做着就有心得了,自然就会总结出一套答题的套路,比如一说到农业调节就会从地形、水源、光照、市场运输一类的条件入手,答题时就会得心应手,不会苦于找不到话写”

3、积极强化限时定量训练

地理题在文科综合里考察的比例并不大,难度也不是很高。这样,你就可以从地理学科那里赢取更多的时间用于解答政治与历史题目。因此,就需要在平日里积极地进行限时定量的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并保证其正确率。另外,一定要尽可能地训练自己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及时对答题规律进行总结,这样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另外,考生还应关心时事热点。因为,时事热点问题往往都会成为地理命题的背景材料,所以应该特别加以重视。

4、适量做题同时回归课本

9.高中文综试题 篇九

1.英国的伦敦从城市最初形成到现在,发展经历的过程是()

A.城市化——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B.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再城市化

C.城市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

D.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郊区化

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来表示

A.城市人口数量B.城市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引发中国的民工潮的因素是()

A.自然条件的改变B.国家政策的规定

C.经济因素D.宗教因素

4.下列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是根据一地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而确定的B.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口合理容量一旦确定,不会发生变化

C. 人口合理容量的提出,有利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D.科学技术水平和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都会使人口合理容量变小

5.一般来说,外部形态比较破碎的城市分布在()

A.平原地区B.山区或丘陵地区C.内陆地区D.湿润的气候区

6.城市绿地减缓“热岛效应”的功能为()

A.调节气候B.降低噪音C.保持水土D.涵养水源

7.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梯田的原因是()

A.技术力量达不到B.不利于水土保持C.不能耕作D.交通不便

8.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B.土壤C.地形D.水分

9.水稻不能生长在()

A.热带季风气候区B.温带季风气候区

C.亚热带季风气候区D.地中海气候区

10.与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不符的是()

A.家庭经营B.商品率低C.田地规模小D.采用旱地直播

11.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是()

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

12.关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的选择,欠妥的是()

A.气候温和,草类茂盛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

C.距海港较近,交通方便D.经济发达,本地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13.近代首先颁布废止女子缠足法令的政府是()

A.清政府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C.国民党政府D.人民政府新中国

14.市民买粮食除了钱外还需要粮票,最有可能存在这种现象的年份是()

A.1840年B.1912年C.1949年D.1966年

15.近代中国首先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局面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局B.天津机器制造局C.轮船招商局D.福州船政局

16.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奠定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前夕C民国建立以后D新中国成立后

17.在辛亥革命时期,老百姓能读到的报纸是()

A.《人民日报》B.《红色中华》C.《中央日报》D.《民报》

18.中国电影无声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A.《定军山》拍摄成功B.《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

C.《渔光曲》拍摄成功D.《风云儿女》拍摄成功

19.下列各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是:()

A.引起“商业革命”B.引起“价格革命”

C.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巩固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20.1870年以后,推动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国际贸易的扩大发展

C.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

D.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21.1929年,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席卷美国。下列不属危机爆发后表现的是()

A.银行倒闭B.企业破产C.农产品价格猛涨D.失业人数激增

22.“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罗斯福新政措施中, 具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品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备保证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3.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

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B.使美元升值

C.鼓励农民提高产量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

24.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共同点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C.完全推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计划和市场相结合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A.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D.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6.2003年以来,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各单位共提交提案23081件,经审查立案21843件。截止2008年2月20日,99.13%提案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处理和回复,提案反映的许多问题已经解决,许多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这表明人民政协()

① 具有部分立法权② 履行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③ 具有重大国家事务决定权④ 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7.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按照《条例》要求,行政机关应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公开。这有利于()

① 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② 维护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③ 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④ 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8.2008年初,济南某市民通过《齐鲁晚报》表达了有关历山路改造拖延竣工带来交通不便的意见后,济南市建委认真听取意见,及时采取严厉措施加快了工程进度,广大市民对政府工作表示满意和认同。如果将上述事件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A.廉洁从政,无愧人民公仆

B.接受监督,求真务实为人民

C.公正司法,树立法律权威

D.政务公开,建设法治政府

29.近年来,山东各地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通过村民直选、户代表选举和村民代表选举村委会;实行以户为单位通过投票决定村务大事的“村务公决制度”;建立由村里有威望的人组成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这些做法体现了()① 农民的基本民主权利不断扩大

② 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③ 我国基层政权建设日益加强

④ 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30.2008年3月14日**集团在拉萨策划煽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西藏宗教界爱国人士强烈谴责、愤怒声讨**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扰乱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罪恶行径。这反映了在我国()

A.宗教的本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宗教主要起积极作用

B.宗教界人士自觉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放弃了有神论信仰

C.宗教组织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D.我国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

31.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后,山东省各民主党派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稳定人心的工作围绕抢险救灾、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等方面,及时跟进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工作,为战胜这场特大自然灾害,多献有用之策,多做有益之事。我省各民主党派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抗灾工作表明()

A.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B.中共和民主党派共同参政议政,决定国家大政方针

C.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

D.中共与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32.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的科技发展,设立了最高科学技术奖表明()①党和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③党和政府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④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

33.经过40余年4轮艰苦谈判,2008年10月,中国终于拥有了中俄最后一部分有争议的边界土地——大约一半的黑瞎子岛的主权。这说明()

A.国家间的摩擦主要是由领土争端引起的B.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由对抗转化为合作

C.中俄两国之间没有利益冲突

D.我国积极寻求与其它国家的利益共同点,通过协商谈判妥善解决与其它国家的分歧

34. 2008年11月16日,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少将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如果中国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世界不应对此感到意外,但中国将仅把这种军舰用于近海防御。材料主要表明()

A.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自卫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C.我国国际地位提高,我国建造航母外国不敢表示异议

D.我国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他国家希望我国尽快拥有自己的航母

35.2007年10月3日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会议制定并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朝鲜同意对一切现有核设施进行以废弃为目标的去功能化。这标志着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①对话与合作是解决冲突和分歧的正确方法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各国合作的基础

③会谈六方在根本利益上是相同的④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图7中的A、B、C、D、E五处可供选址,该地盛行东风。据此并读图7,回

答问题。

在A、B、C、D、E五处中:

(1)印染厂宜选址于,理由是。

(2)水厂宜选址于,理由是。

(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理由是。

(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理由是。

(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理由是。

工业企业布局原则:

1.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2.有水体污染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该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3.污染越严重,越应远离居民区;

4.居民区和工业区之间最好用绿化带或水面隔离。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聚落形成的关系: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的关系:在古代,北方以陆路(马车)为主。聚落往往在陆路干道附近。南方以水运为主,聚落临水分布;在现代,聚落多沿铁路和公路线发展,如郑州、石家庄、徐州等。

10.三思课堂叙事文章--高中文综 篇十

——记三思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邓毅

【内容摘要】尝试改变的过程是艰辛的,付出是巨大的,甚至还有可能招致别人不理解的目光。但,改变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人与人思想碰撞的过程,就是集体智慧求同存异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充满着困难与困惑,但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课改的精神,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改进日常教学设计与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效率

通过上一年高中教学的积淀,在这一届接手新高一教学工作时,就明显感觉顺手很多。课堂中与学生的交流更充分,更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也越来越多。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断回味、咀嚼教学反思时,能够更充分地发现不足,并思考如何调整今后的教学,来克服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我在讲授《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时就在平时教学反思记录的基础上进行了教育叙事的撰写。

在讲述热力环流之前,我先提出问题“晴天、阴天昼夜温差大小的对比”复习了大气的热力作用。通过学生的回答,暴露出学生语言表达不准确、不规范的问题。这是导致学生考试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于是,我让每个学习小组出一名代表评价前面同学的答案,指出答得不妥的地方,并进行了纠正。在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基础上,最后我给出标准答案,大家统一订正。通过生生的交流,师生的交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交流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加深印象。

在高一、二班班进行热力环流讲述时,在抛给学生气压的相关基本概念后,我仍然要求同学们按找学习小组分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课本上的热力环流图进行阅读、分析、理解。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密切关注不同的小组所遇到的问题。一旦,发现某一小组问题,我立即将这个问题抛向全班,希望激发其他小组的集体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其他小组也不能解决问题时,我给以适当的点拨,以引导大家一起来思考、解决问题。分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了问题,感受到了学习的成就感,更加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与信心的培养。同时,大家围绕一个问题积极的思考、发言、讨论,更是一种学习氛围的营造。这种热烈的氛围就像无形的磁场,把绝大部分的同学吸引在了课堂当中,课堂的参与度大大提高。

当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是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由于生活经验与基础知识的匮乏,大部分学生对于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状况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理解的很困难,进而导致对热力环流形成原因的分析的思路中断。通过深入各个小组的指导,以及各小组代表之间相互不断的交流与讨论,最后终于把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梳理清楚了,但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独立分析理解比我预想的要困难,以至于讨论的时间比预想的要长了不少,课堂显得有些拖沓。因此,课后我又有些动摇:进度慢了,新课讲不完,怎么面对考试的压力?是不是我应该回到老路,有条不紊的,将新课讲授给学生,把课堂牢牢的把握在手中,避免

因学生活动产生的未知因素,而使课堂的节奏变得缓慢。但,通过学生课后作业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程度的反馈,我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明显要比以前更透彻,也掌握的更好,这也免去了今后再进行重复教学的过程,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看似,耽搁了课堂的时间,实则是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以往,受时间限制而不敢将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分析,其实在有基本的背景知识和教师的深入指导之后,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而且会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信心;同时,也搭建起了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坚持,应该增强推行的力度。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自己带的文科班里的一个学生:她上课似乎一直都很认真,每次上课时,都试图把我讲授的内容一字不漏的记下来。我时常看见她在课堂上奋笔疾书,但,当我问她到底在记什么时,她经常半天都回不过神来自己究竟在写什么。这样导致她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对学习、考试产生了恐惧、厌倦的情绪。这件事引起我反思一个问题:如果,我也能在自己的班上并尝试分组合作学习,管好自己的嘴——少说两句,是不是无笔记可记的这位同学,就可以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呢?是不是她就会把记笔记的时间用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用来向老师提问题呢?是不是在交流的过程中,能收获学习成长带来的快乐呢?新学期蓄势待发,我应该大胆的尝试改变。

11.高中文综如何学习?高中文综的学习方法 篇十一

根据题目的要求以及题目信息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直接选出正确答案。用这个方法选择的话,一定要看清楚题目要求,仔细分析选项,不要因为粗心大意选错,一般可以用这个方法的题目 都比较简单,也就是老师口中的送分题。

图解法

图解法适用于做地理选择题,地理号称是文科中的理科,平时学习的时候也有各种图。

考试的时候,有的题目没有给出相应的图,然而这道题还比较麻烦,这时候就可以根据题目信息自己画图,把知识点更为直接的展现出来,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不仅能提高做题效率,还能提高正确率。

排除法

排除法适用于所有科目的选择题。根据题干信息,把与题目无关的.选项排除掉,再进一步分析进行选择。

如果题目要求选出表述错误的,那就把正确的都排除掉,剩下的要么就是唯一答案,要么就是肯定错误的和不确定的,这时候当然选择肯定错误的那个。

还有一种就是选出正确的,做法同上。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模棱两可的那种选项就是为了迷惑考生,大多数情况下模棱两可的选项都不会是正确答案。

12.文综学习方法 篇十二

如果将整个文综部分的学习比作是一个细胞的话,听课这一部分无疑是细胞核了。在文综学习上,许多同学有一个误区,认为文综知识细小琐碎,只要认识了,记住了也够了,进而认为只要自己看看书也就够了,听不听课无所谓。而事实上,非但不是如此,而且正好相反,文综的系统性和全局性非常强。我们应对文综仅仅一年,而各科老师无不和它交战数年,仅就经验而言,也理应比我们拥有更强的整体把握的能力。所以不光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即使完全为自己考虑也应该珍惜利用每一个可贵的45分钟。然而人的生理需求使得一般人再努力严格的要求自己,也总有走神的时候。记得初中一位老师那时就教过我们:要学会走神。这句话乍一听很诡异,但其实很人性。在我看来,就是在例如调节气氛时说小故事的时候就要把握机会好好放松绷紧的神经,养精蓄锐,好好走神,将集中充沛的精力储备投入到接下来关键的讲课的部分。这只是其中一例,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多观察自己每个老师惯用的课堂进程安排,学会正确的走神,好钢要用到刀刃上。

而集中精力听讲的时候还要注意做好笔记。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好笔记。并非越详细或越简洁的笔记就是好笔记。脉络清晰,详略得当的才是好笔记。而且做笔记和听课本身千万不要冲突。如果遇到讲课节奏比较紧凑的课,如果力求笔记的完美势必影响听课,那么如果是我,就宁肯笔记无比潦草,哪怕课下再次整理加深记忆,也不会一心一意写笔记以至于耽误接下来更重要的内容。

13.高中文综各科目的复习方法 篇十三

当一节课学习完毕的时候,一定要“趁热打铁”,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按照记忆曲线,在课后就进行复习的效果是最好的。所以,我们复习一定要及时。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复习,那么有些知识就会很快遗忘,等到真正要用的时候才发现这些知识和当时没有学习过是一样的,势必会影响复习进度和效果。

2、基本概念要搞懂

政治学科当中有很多的名词解释和基本规律等内容,这些内容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在记忆的时候一定要记忆准确,并对什么时候用什么规律做到心中有数。

3、适当练习要保证

上一篇:关于推进2011年城乡一体化下一篇:医学基础知识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