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规划(精选8篇)
1.景观设计规划 篇一
城乡规划设计的美丽乡村规划
摘要:现如今,我国对于城镇化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我国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差距变大,以至于很多农村都不能很好享受与城镇相同的待遇,这样不仅会加剧资源以及环境等社会矛盾,还会在不断发展中出现更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现阶段就需要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完善美丽乡村的规划,进而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本文主要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阐述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研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
从我国的经济情况中来看,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逐渐投入到市场中,所以我国经济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的驱使下,我国国民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越来越重视,人们不仅想要有更高质量的生活也逐渐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而且从目前来看,我国城镇化的规模也在进一步地加快,因此需要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让乡村可以与城市一起发展下去,解决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让乡村向好发展。而且传统形势下的城乡规划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我国实现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需求,因此想要更好加强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就需要逐渐找到一些合理的方式,加快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进度,有效解决好我国城乡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部门缺乏美丽乡村的规划意识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很多政府部门都开始重视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但是很多政府工作人员都没有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有全新的认知,所以在开展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还是用一些比较传统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政府工作人员制定了有效的规章制度,但是因为没有完善的体系,导致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1]。
1.2 政府部门过于注重表面的形象工程
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就无法更好进行规划。现阶段很多政府部门过于注重表面的形象工程,反而没有注重具体的工作质量。而且很多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都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在检查之后,就不会重视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导致乡村一直不能更好进行规划。
1.3 乡村的建设过于千篇一律
为了更加迅速的完成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很多政府部门都为了更早实现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目标,所以在构建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时候都是按照传统的一些规划方式以及准则来开始的,导致农村中出现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特点,导致农村不能更迅速的发展[2]。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研究的具体措施
2.1 对乡村进行合理规划布局
在对乡村进行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种新型的规划方法,同时对乡村的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布局,这样不仅可以让乡村在日后更好的发展还可以让乡村与城市齐发展,一直以来,乡村的发展都不如城市,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注重这一点。因此想要做好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就需要从几个方来重点阐述:①政府人员需要做好完善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工作,对乡村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同时要深入到人们对生活中,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针对村民的意见进行规划,这样才能满足乡村发展的需要,进而提高整个乡村的经济,也可以让农村人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②政府人员需要做好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宣传工作,很多村民由于思想陈旧,所以对新型规划接受度很低,因此需要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宣传,提高村民对美丽乡村的认知度,并了解其内在的好处,这样便可以提高村民的计划参与度。而且设计人员在不同的阶段落实好不同的计划,并在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防范工作,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③政府人员需要针对农村的发展进度进行合理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布局,结合农村当前的房屋状态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进行合理调整,并落实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而且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不要占用其他的土地,在维持乡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更好的发展[3]。
2.2 保护乡村的整体生态环境
想要更好建设乡村,同时做好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就需要先注重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环境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只有环境
质量越来越好,人们才能更好的生活。因此在开展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时候需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宣传工作,让农村人可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环境质量,进而满足人们的需要。要知道只有好的环境才能给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而且为了有效满足农村人的需要,政府工作人员还需要利用广播和黑板报的方式加大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这样才能让人们更有效的保护环境,进而提高环境的质量[4]。而且政府人员需要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基础上打好美丽乡村规划的基础,并制定好相适应的生态保护机制,增大乡村中的绿化面积,同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对于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认知度,还可以更好的保护环境,加强人们的认识,进而推动乡村建设发展。
2.3 提高乡村的基础设施
从具体的情况中来看,乡村在基础设施上同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乡村为了更好发展就需要让政府加大投资的力度,这样才能帮助乡村做好基本设施工作。之后,政府人员才能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做好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乡村建设的成本,让乡村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城乡之间的距离比较近,那么设计人员就可以直接借用城市中的设施,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有案例可以依照,从而达到加快农村发展的目的。而现阶段政府工作人员在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进行规划时,需要对乡村进行完善、合理的布局,注重对乡村环境的保护,同
时还需要注意乡村的人文主义建设等,这些方式都是政府人员构建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模式,但是很多农村人并不了解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意义,因此政府人员需要改变农村人对美丽乡村规划的看法,并让农村人可以更有效配合政府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将美丽乡村的规划落到实处,进而让乡村的经济获得全面提升。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状况也在逐步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落实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就需要政府人员不断转变传统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理念以及模式,针对当前的城乡规划设计情况找到一些合理地方式来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落实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进而让城市和乡村可以更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鑫,孟凡涛,邵雪莲.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以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建设为例[J].智库时代,2020(4):162-163.[2]和朝东,郭志文.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提供制度保障:新版《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若干要点解读[J].北京规划建设,2019(6):89-92.[3]刘沛,周清,杨君,等.新形势下农业院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析:以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新西部,2019(26):75,101.[4]李天奇,李茂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改革:以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6):210-211.作者:李莲 单位:铜仁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景观设计规划 篇二
1.1 以经济的发展进步作为规划开展的根本前提
将整体的城市概念规划建立在经济发展进步的前提下, 针对其中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人口增长速度的控制、土地的实际需求、城市布局方式以及城市交通等展开深刻的分析及探究, 将一切的工总开展真切的贴近到城市发展因素的优化改建上。结合以上提到的问题, 我们能够看出概念规划相对来说更加适应现在规模较大城市的发展需求。
1.2 专项战略以及全面战略
在过去的几年间, 开展的概念规划一般都是针对城市所实施的全面战略。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 在对国外先进理论及实施方案做出借鉴之后, 我们能够看出在现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很多问题都需要展开针对性的探究, 也就是说专项战略的实施是十分需要的。切实的从当前大城市的真实发展情况来综合考虑, 特别是城市交通、生态和谐、环境保护, 甚至是城市外部形态记忆特色文明的保护都能够当作专项战略所针对的对象[2]。
1.3 目标对象、时间顺序以及时间长度限制
目标对象的设定是概念规划实施的根本前提, 并且还是概念规划探究之后决定的事项, 而不仅是一个无实质性的标语, 从这一问题上来说, 结合当前概念规划实际开展情况, 我们依然有所欠缺。并且, 概念规划的实施还必须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的规划分配能够帮助概念规划更加秩序化规范化的实施, 实现对整个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的是, 时间顺序的合理规划还能够帮助做好之后环节的合理计划, 让整个的规划能够正常开展。除此之外, 概念规划对于时间长度限制也有一定的要求, 假如缺少时间长度限制的话就会出现“超现实”的情况, 没有相关的限制控制, 错误的将未来当认为是现实。
2 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2.1 以民为本的规划理念
人文精神指导下的城市规划理念还强调对城市生活的真实体验, 是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市民大众的规划。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倡导田园设计的城市规划, 强调城市与乡村的联系, 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需求, 同时强调城市空间设计时, 要考虑到居民的休闲和游憩的需求, 使得城市可居可游。最后, 以民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要求重视城市弱势群体的需求, 这一点在中国大中城市都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如何处理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安置问题, 如何满足外来流动人口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如何保证城市低收人阶层的基本生活需求等等, 都需要以民为本的理念审慎地制订城市规划, 并把这一理念贯彻始终, 这是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3]。
2.2 建立决策监督机制
中国城市规划中长期存在的以长官意志为导向, 实际上把城市作为政府和业主实现宏伟构想的手段, 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机构设置上, 城市规划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而存在, 在经济和政策上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很难摆脱政府的控制, 使城市规划沦为某一明确的社会力量指导和控制下的产物[1]。政府既是城市规划的委托方, 又是城市规划的评估方。因而, 必须建立完善的决策监督机制, 保证公众的真正参与。这一决策监督机制的建立, 首先要打破以往的管理制度, 把城市规划部门作为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一个实体, 并且鼓励非官方的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参与竞标, 获得平等的机会进行城市规划。但更重要的是, 建立公众听政和评审的机制, 所有规划方案都必须公示, 并由市民来参与评估, 保证市民的参与。
2.3 建成并完善城市的协调体系
城市是社会内部的有机结构组织, 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和周围的地方都存在着是十分紧密的关联。它的发展与生存受到周围地区很大的影响作用, 这就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本身, 脱离了别的地区的连接。因此, 当前城市的发展一定要建成并完善城市的协调体系。在国外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及地区, 号召的城市规划理念中其中强调的问题就是通过围绕中心城市建设一批卫星城的方式, 去有效的应对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的问题[4]。
2.4 挖掘城市文化, 凸显城市特色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发展中, 集聚地逐渐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雏形,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本质的特点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这些历史是对于这座城市本土生存的人民的一个时空定位, 也是让这些住户有家的感觉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设计规划的策略上应该秉承着人文化、保留城市底蕴的设计理念。在当今时代城市建设高速发展, 但是大量的高层建筑被兴建城市越来越向着钢铁牢笼的方向发展, 是所有城市的形态越来越相似, 这不但摒弃了从前城市的文化遗留也忽视了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感受, 使城市越发没有自身特点, 城市和城市之间的相似度极高, 城市规划设计就是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所衍生的一门建筑与土木工程设计基础之上的规划类学科, 是以针对于城市独特的历史、地理风貌以及人文环境做综合协调改善城市发展形成一座与周围相呼应具有浓郁自身特色的城市为目的的学问。
3 结语
城市规划是一门细致的学问, 因此相关设计规划的人员除了专业知识到位外还需要多层次的经验和阅历, 不断完善设计理念, 对于每一座城市的设计规划都要有相应的设计思路, 综合全面的衡量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及需求, 之后根据政府的指导要求标准规划出最为合理的要求, 针对城市民生和历史作综合考究后完善自身设计理念才能设计出符合现代化的规划要求的城市规划方案, 并且又能让城市独树一帜体现自身特色。城市概念规划是通过很多影响因素所共同作用的所得产物, 包括政治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 都对这一问题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即使概念化理论没有很大的限制, 有着较强的自由发挥能力, 不过在实际运用的时候依然是受到相关制度的控制的, 所受到的制度限制都能够确保城市化建设工程的成功高效开展。通过本文的论述以及分析, 对于概念化理论已经做出了全方位的了解, 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有着非常宽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黄艳松.浅谈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策略[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3 (7) .
[2]阮景, 张莉, 汤庆霞.城市规划与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J].山西建筑, 2013 (21) .
3.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篇三
杭州融韬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环保、低碳、生态观念日益深人人心的今天,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要对环保意识、生态观念和低碳发展有科学地体现,要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一个重点的方面加以着重考量,应该在规划设计科学化、绿色容积率规模化、生态规划设计精细化、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化的基础上,将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统一起来,形成其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征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体系,指导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本文就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由于我国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到各个方面中,因此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趋势。因此,我们要响应中央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含义和特点
1.1生态城市规划的含义
现代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计划,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以生态学、环境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合理地确定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发展方向,建设生态区城市建设体系,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布局的合理设计等,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2生态城市规划的特点
1.2.1生态城市具有流转作用。城市现代化的塞础设施为人类、物质、资源等的运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当各类流达到快速流转时,就可以降低生产中的经济损耗,减少对城市生态的污染。
1.2.2生态城市具有整合性。生态城市除了要有适宜生活的良好环境,还要能够在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要注重人类、自然、社会这三方面的协调,不能为了谋求任何一方的发展不顾其他两方面存在。
1.2.3生态城市的环境质量指标具有国际性。全球对于生态城市的环境质量有公认的标准,只有加强管理工作,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类资源,才能使城市的环境质量包括绿化率、污染率、管理水平等达到国家标准。
1.2.4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其和谐性主要体现在人、生态环境、社会这三者的关系中。生态城市主要给人类提供了自身发展所需的环境,而这种充满人类文明的文化气息恰是生态城市的内涵。
二、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准则及要求
现代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为设计理念的思考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以及保持和维护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和谐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其主要目的是利用自然生态过程的循环再利用法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做现代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和要求:
2.1合理布局,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不污染环境,规划和设计的时候,我们将努力做到布局合理,并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的要求。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要坚持环境保护原则,从源头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的化学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2.2优点和缺点并存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环境质量的优劣又是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评价的。
2.3从自然生态的制衡,自我调节的生态的概念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将设计融入到城市当地自然中去,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积极推广先进的生态技术去处理生活排泄物及生活垃圾,推行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坑塘湖河的坡岸绿化,大幅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三、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实现生态优先的方法
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离不开居民的支持和配合,通过向公众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使生态观念深入人心。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保护生态环境平衡,使生态优先拥有相应的法律依据,然后再通过城市规划的图纸将这一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行动当中,通过政策来实现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优先原则。
3.1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环境对于人类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是关乎人类的兴衰。人们长期以来都缺乏环保意识,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我们的重要意义,牺牲环境来追求经济利益,使得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环境严重受污染并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和环保理念,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渠道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3.2生态对于人们来说就在身边,生态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所以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生态优先提供法律支持。建设良好的生态平衡的社会,政府应该成为生态建设的主导力量。政府通过制政策、加强监管、建立环保执法部门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有效地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
3.3以往的城市规划设计已经不适应现代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当代的城市规划设计应根据城市生态资源环境的特征来确定和规划城市规模、城市布局和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现在的发展,还要考虑城市长远发展的目标。
四、现代生态城市规模的规划设计
首先要考虑的是人口规模。确定人口规模不仅需要考虑到未来人口增长的规模,还要考虑到满足人们一定生活质量的合理化的人口规模。同时由于人口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除了要考虑固定的人口分布规律,还要考虑到城乡之间,城市之间人口变动的规律。这样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可以确定较为合理的人口规模,以免因规划不合理,人口骤增导致生态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失衡。
其次,需要考虑城市规划用地的规模。改变原来的从工程地质的角度去评价用地情况的方法,从生态的角度来评价用地的类型,将不适宜做建设用地的区域、需要对建设用地进行宏观控制的区域和适合做建设用地的区域划出来并制定相应的城市规划控制标准。现代生态城市在规划设计中,还应结合本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人口的规模合理设计城市道路结构和城市产业发展,加强社区的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饮用水源地、保护河流和水库、保护风景旅游区等;还应重点预防,综合治理工业污染、交通污染和生活污染,对污染进行集中控制;加强绿化区、烟尘和噪声控制区的建设等等,确保城市规划设计以生态优先的原則进行实施。城市规划设计中,也要注意考虑到城市之间的区域合作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现代生态城市也应在确保城市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条件下,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生态城市的涵义与特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指标体系的探析与思考,将生态思想、低碳经济理念充分地融汇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的生态化与低碳化的发展进程,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杨荣金.现代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2]朱锡平,陈英.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J].财经政法资讯,2007,(02).
[3]叶麟珀.浅议生态城市规划[J].山西建筑,2009,(14).
4.景观设计规划 篇四
城市设计是从城市整体出发,具体地对某一城市、某一地段、某一街道、某个中心或场所进行综合设计,且的是最大可能地便利与舒适、美观,精髓是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着重于在型体方面构思。
现代景观设计在某些方面和设计手法上与之同,但景观设计不限于城市内,也包括风景区、旅游度假区,主题园、公园等多方面的景观规划,着重于景观构造和大众游赏行为策划。范围更广。
在城市领域,建筑、规划、景观园林三个专业都有一席之地。在已有大量实践的美国,主要是由建筑师和景观师来做,且景观建筑师占了大头。
城市设计在空间布局组织上,主要是由贯穿于整个城市开敞空间的景观来控制协调的。景观规划设计强调意象在先,布局平面在后,更偏向于艺术作品;而城市设计则必须以功能为考虑的第一要素。
1、目标同——创造人类聚居环境;
核心同——将人与环境的关系处理落实于具有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人类聚居的环境中。
2、就所设计的人居环境的客体而论,专业分工不同
建筑:
(1)空间塑造、设计;
(2)建筑使用要求、建筑个性、人情味;
(3)侧重空间组合,聚居空间的塑造,专业分工重在人为空间设计;
城规:
(1)以道路、用地为主的场所规划,聚居场所(社区)的建设,专业分工重在场所规划;
(2)城市效率、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交通规划,基础设施,侧重于平面布局; 景观设计:
(1)景观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利用与再创造。主要指聚居领域的开发整治,土地、大气、水、动植物等,专业分工基础是场地规划与设计;
(2)景观感受意、情、物三境的创造,生态平衡、行为,侧重环境的创造;
(3)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在绿地系统规划等方面可以作为城市规划的分支。
5.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篇五
——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
Trilism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and Creation of Chines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刘滨谊
Liu Binyi
摘 要 对于迅速发展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实践,以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为议题,从实践、目标、操作、理论研究、学科专业五个方面,提出、阐述、论证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关键词 景观 景观规划设计 三元论
ABSTRACT Focused on looking for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and creation of Chines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facing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trilism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was established and proved from five aspects: trilism of the practice orientation, trilism of the objective,KEY WORDS landscap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rilism
中图分类号 TU-0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959(2001)05一O001-03
一 前言
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聚居环境建设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曰是举足轻重。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市场,置身于如火如荼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明确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目标,具备掌握评判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方案的眼界标准,熟悉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原理,从而发展创新、规划设计出更多的景观杰作,是每一位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同行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历经百年,时至今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已扩展得越发广泛。时空范围上,从数万km2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到数hm2的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景观环境;项目内容上,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旅游度假区策划规划、主题公园规划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带规划设计;项目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从传统文化的发掘到现代精神的追求,从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构到基于浪漫的随心所欲,从基于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基于文学艺术的灵感顿悟,总之,落实在各个具体项目中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时空跨度之大、项目种类之多、呈现结果之丰富,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园林。诗情画意还要,叠山理水也不可少,但仅靠这些园林的传统已难以满足今天社会对于景观的需要。目标的大众性、项目内容与参与人员的丰富性、规划设计实践的环保生,这三个特性代表了现代景观有别于传统园林的基本特性。二 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
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笔者认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方面均蕴含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
1、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
2、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
3、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如同传统的风景园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这三个层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这种最高的追求从古至今始终贯串于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三个层面。笔者将上述三个层面予以概括提炼,引出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大方面: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笔者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或三元素)。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素,源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纵览全球景观规设计实例,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对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只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以及侧重不同而己。
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
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元素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三元素的共同作用。这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一体的综合作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同样包含着传统中国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强调景观环境形象首先需要的呈鲜明的视觉形象强调环境生态,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化强调群体大众的使用,首先要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恰恰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侧重的差异所在,也正是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自始至终所面临的三大难题,考察时下中国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只要能够首先把着眼点放在解决这三万面的问题上来,就可以算是成功了一半。当前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在形象问题上,从南到北,照搬模仿、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回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不少设计仍然被僵化地局限于西方传统园林的模仿、照搬。
环境绿化设计中,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景观规划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阴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景观环境建设中,各类缸砖、花岗岩、石料、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仍然过大,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场地意识淡薄,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司题。由于人口众多、几千年来城市户外环境场地一直极度缺乏。习以为常之后,就连景观规划设计也丧失了“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来满足游憩行为这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目标。对于居住,人们都知道建筑面积、人均居住面积等术语;可是,对于居住的景观环境,若要问一下,一个人起码应该有多少户外活 动场地才适合,就连我们专业人员也很少去认真思考。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三方面,也许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三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
1、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
2、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
3、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三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三 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
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是最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就目前中国现状而论,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工程、环境艺术、专家学者、部门领导、管理人员,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对于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理解、解释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为此,人人都需要跳出学科、专业、职业、经历的局限,根据中国社会的需求,以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检验作为立足点,来看待自身也在不断演进的景观规划设计。根据多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笔者以为,对于中国,全面的景观规划设计应包?quot;游憩行为“、”景现形态“、”环境生态“这三个方面的规划与设计。”游憩行为“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景观资源(分为自然天成的和人为创造的两类)、人们的行为心理与项目经济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统称策划”景观形态“的规划设计,又称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其核心是对游憩行为、景观项目、设施建设,这二者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设计;环境生?quot;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环境与因景观开发建设而引起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护的规划设计。一个几万km2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也好、一个风景旅游区的项目策划也好、一个景观场所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好,虽然规模、层次、深度各种相同,但是,规划设计中都必须将这三方面作为基本内容予以考虑,所不同的只是三方面的比重、深度有所十同而已。
四 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的三元
多学科专业人员介入、层次明确的系统理性、规划与设计的专业素质,这是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上的三元。景观规划设计的多学科专业性,要求操作中,首先要保证一定数量人员的同时介入。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一个稍上规模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通常需要来自不同领域总共数人乃全数十人的介入,其中至少要有四五位专项负责人员参与,若要保证起码的质量,哪怕是再小的景观规划设计也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完成的 其次,在众多学科专业同时介入中,必须树立规划的层次级差观念,哪些方面是重要的?那些方面是次要的?哪些是潜在决定的因素?哪些是间接甚至是引起误导的表象?目的是抓纲带目、纲举目张。谁是纲,谁是目?必须达成共识,否则纲目混淆,主次颠倒,反而给规划帮了倒忙。这就如同城市规划,社会经济、人口、文化、总体、道路、景观绿化、市政管线,在众多分工专项中,需要由”总体“作为龙头,也如同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水、暖、电、概预算中要由建筑作为统领对于景观规划设计,经济、心理行为、游憩、资源、文化、历史、景观、园林、环艺、交通、设施、环保、生态等等,在这些众多因素的专项规划中,也需要一个”龙头“,这个龙头必须是游憩行为一时空形态布局一环境生态保护三结合的”规划“。结合国情,基于实践,笔者坚持以景观与城市规划师的规划专业素质作为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实践根基。这种规划的根基,除了时间空间布局与形态设计,其根本的素质在于:一方面要具备条分缕析、辨别纲目的严密的理性思维与行动;另一方面还要具备灵活应变、始终创新、自由浪漫的感性思维与行动。这也正?quot;规划”与“设计”的本质所在,景观规划设计更不例外。
五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三元
明确观念、分清纲目、不断创新,要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做到这些,还必须借助于理论,借助于结合中国国情的景观观划设计理论。对于目前我国刚刚起步、众说纷纭、观点各异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笔者提倡以下三方面的研究侧重:
1、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固入门,研究以人为中心的游憩规划设计和以环境为主导的景观资源筹划;
2、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操作落实着手,研究各类景观活动项目空间与时间分布的规律以及相应的规划设计;
3、从景观规划设计诸纲目因素的分析评价突破,分析判定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观念,把景观经济、社会、环境的三大效益评价与景观规划设计关联的各个要素挂钩量化,寻求发现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在规律。
六 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三元
当今中国景观观划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正在迅速扩展,传统园林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打破,代之而起的是风景园林、环境艺术、旅游游憩三大专业分争景观规划设计天下?quot;三国格局“。不足为奇,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其核心就是这三大方面的综合。一是艺术,即以视觉形象为核心带动的景观艺术,在这方面,环境艺术专业最为擅长;二是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即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这是园林专业的强项;此外,园林绿化也好,环境艺术也好,所营造的景观园林环境终究是为人类所使用的。这就涉及到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什么样的环境为人们所喜爱,什么环境下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等等,进一步通过组织人的活动、安排娱乐休闲时间,这样只引出一个大的分支,国际上叫”游憩娱乐学“。在中国名义上没有这个专业,但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产生。目前,在全国,设有环境艺术专业的大专院校约100所;栌性傲肿ㄒ档拇笞ㄔ盒S?0所左右;设有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方向)类专业的大专院校约80所。由此就构成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这一学科。从学科发展演化来看,环艺、游憩娱乐都是近现代、工业革命以后引入的,园林专业则较为传统。
具有竞争生存力的现代学科,往往需要若干个专业的共同支撑。面对未来学科之间的竞争,应当变群雄逐鹿?quot;三国格局”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三位一体”。
与全世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潮流同步,向国际同类先进学科专业看齐,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景观规划设计正在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转向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教育、实践,这三方面都发生着结构性的重大转变。历经百年,景观规划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国际上一直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专业而独立存在的,在中国,这一学科专业尚处萌芽初期,正在经历着结构分化、重组、转变。
与国际百年学科专业历程相比,尽管只有10多年的历史,然而,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兴起已是势不可挡。其客观基础来源于近年迅速扩展的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市场需求与工程实践。与过去几十年的实践相比,项目类型、规模和工作深度均已大大扩展。例如,在许多城市发展规划中,城
6.景区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区别 篇六
公园景观设计规划的程序如下:
一、任务书阶段 充分了解公园景观设计委托方的具体要求,有哪些愿望,对公园景观设计所要求的造价和时间期限等内容。
二、基地调查和分析阶段(一)掌握自然条件、环境状况及历史沿革
(二)绘制地形图和景观要素分布图
(三)现场踏查
一方面,核对、补充所收集的图纸资料;另一方面,设计者到现场,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条件,进入艺术构思阶段。
现场踏查的同时,拍摄一定的环境现状照片,以供进行总体设计时参考。
(四)编制总体设计任务文件
7.景观设计规划 篇七
本次规划设计项目基地位于郑州航空港区南水北调以东, 港区南部片区内, 基地西邻规划梅河滨水景观带, 南接商登高速绿化带, 北与郑许城际铁路及规划站点呼应。规划总用地面积64.90 hm2、合村并城用地40.20hm2、服务综合体用地8.00hm2、小学用地5.90hm2、初中用地3.20hm2、公园用地7.60hm2。现状主要为农林用地和村建设用地。
2 设计愿景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是本次安置区改造的设计愿景。坚持生态文明,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核心, 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传承文化, 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新城镇。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 在每个细节上体现人文关怀。
3 安置区需求分析
3.1 公共交往需求
自住区居民原为一村村民, 并以老年人居多, 具有强烈的公共交往需求。为安置小区邻里间提供一个日常闲聊的场所, 以维系建立起的社会关系。
3.2 传统民俗需求
安置小区居民大多来源于郊区农村, 居民乡土观念较深, 偏好于传统文化, 对重大传统节假日、红白喜事和其民俗活动具有一定的需求。
3.3 认知尺度需求
安置区居民世代生活在郊区, 对小尺度的建筑及城市空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及认知感。宜人的建筑规模强化了安置居民的交往需求。
3.4 自然农耕需求
安置区居民以农民为主, 以务农为生, 对土地及农耕生活具有深厚的感情。入住新社区后, 往往还会在小区绿地中保留农耕的习惯。
3.5 融入城市的需求
安置区居民作为新的城市市民, 往往面临着生活和生产方式转变的根本问题, 融入城市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6 服务均等的需求
作为新的城市市民, 安置区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设施的需求, 也同样享有城市丰富多样生活和服务的权利。
4 规划设计原则
4.1 市民均等化
注重社会生活多样化及活动城所多样化塑造, 公共基础资源配套一体化, 避免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提供阶层互动的公共场所, 避免出现阶层分异的负面影响。
4.2 保障共享化
落实航空港实验区安置“五个一”工程, 出租与自主结合, 保障安置村民的经济来源, 发展集体经济, 发展用房, 集体定期分红保障村民生活。
4.3 整体多样化
做到城乡景观生态环境的连续性, 强调城市肌理延续, 避免形成都市村庄, 强调景观风貌的多样性, 避免城市景观扁平化。
4.4 活力人文化
注重文化脉络的延续, 强调中原传统民居布局方式, 注重与老年人生活习性的结合, 创造多样化的交流空间, 利用公共空间, 为赶集、祭祀、红白喜事等风俗活动提供场所。
4.5 标准个性化
注重公共设施及绿化设施的塑造, 强调安置区标准化与均好性, 保障安置区村民的平等利益, 注重景观绿化、小区入口等公共空间标示性塑造。
5 设计理念
5.1 统筹土方地形
在充分尊重原场地地形的基础上统筹土方、整合地形, 同时将新设计的活动内容和景观设施、节点融入其中, 使得人为因素加入之后, 场地仍然保留自然特征与风貌。
5.2 整合雨水径流
结合场地竖向设计, 利用场地中的低地势点形成生态蓄水洼地、生态旱溪等具有一定生态功能的雨水收集系统。利用自然排水系统设计原理, 对地表水径流, 从公共空间、道路广场收集的雨水量和汇水区方面分析设计雨水收集点。雨水收集点通过低地势的绿地、植被浅沟、生态水池等, 有效集中管理雨水和自然净化, 增加雨水的渗透量补充湖泊和地下水。最后通过规划的市政管网雨水管道经由各处排水口排入河道系统。
5.3 营造植物群落
基地原本为农田, 城镇化之后将成为市民居住活动的主要场所, 在尊重场地现状之余, 增加乡土片林群落和休闲树阵等植物群落。以适应力强, 无常见病虫害的常绿、落叶乔灌木为主, 植物群体美为主要观赏点;配置景观特色和季相鲜明的树种, 构成复层林冠, 采用低强度养护技术和管理措施;精细化布局以易于养护管理容易为主, 强调单株植物的观赏性和植物组合的画卷感。重视乔灌草搭配的立体种植模式, 在发挥生态效益、保持水土稳定、创造多样性生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不同类型的乔灌草结合, 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生境系统, 满足不同动物对于栖息地的要求, 形成稳定的绿色空间。
6 功能分析
过去为了保留场所记忆, 延续场所精神, 安置区保留了部分民居、农田以及果圃作为场所特征的延续, 为民俗民事活动提供空间场地, 使得场地过去的历史记忆得以延续和保存。随着城镇化进程, 农民转变为市民, 原本为农民生产提供物质资料的基地农田转变为市民安居的场所, 安置区景观被赋予了休闲、活动、健身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功能特征。未来随着时间的发展会不断给场地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景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其承载的功能也会与时俱进, 景观环境中生态蓄水洼地、生态旱溪、乡土植物群落等要素保证了其可持续发展。
7 宜居区典型地块设计
采用开放的街区形态, 将成熟业态引入社区, 再造城市街区活力。每个组团采取事宜的规模,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安全、宁静、私密的要求, 各个组团呈现围合院落布局。尝试营造“回家路线”, 增强城市社区生活感受, 将街道作为居住区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居住区与城市对接, 打造“村城活力街”, 将多条公交站点引入居住区内部。
8 结语
生活在新城镇, 留住乡村的根, 回归自然的怀抱。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 应注重保护当地乡土文化特色, 结合共享空间、生态性等原则, 设计做到简洁、简朴、实用、易管理, 维系田园记忆。
摘要:不同于以往的商品房住宅区景观, 安置区如何在功能适用性以及低成本前提下, 创造和谐的景观环境将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本文以郑州航空港第五安置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通过项目解读以及设计构想, 从宏观与微观层面阐述其总体规划与景观生态建设2个方面内容。把生态规划与实践紧密衔接, 力图把郑州航空港第五安置区构建成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示范区”。
关键词:安置区,延续,需求,共享化,多样化,人文化,个性化,生态
参考文献
[1]俞孔坚, 李迪华, 韩西丽等;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以马岗村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6 (05)
[2] 吴薇, 郭志方.创造宜人的居住区外部空间[J].广州大学学报, 2001 (15)
8.浅析现代小区景观规划设计 篇八
【关键词】城镇小区;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建设舒适居住小区,是为使人们有一个愉悦的心情和温馨的家,因此对居住小区生态环境、安全防卫、服务体系的规划设计尤为重要。对于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的原则,以此来提升居民小区舒适度和美化城市形象。
1.园林景观设计要遵守的原则
1.1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
绿化景观设计,就要充分了解冬冷夏热、半干旱、碱性土地区,不能把温暖湿润酸性土地区的植物胡乱搬过来,即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水土的植物,以保证其成活和生长良好。
1.2要遵守“多种树、少种草”的原则。
因为就调节小气候、涵养水分、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增加美感等各种功能来说,树木的作用均较草坪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1.3要遵守“乔灌花草合理搭配”的原则。
乔木、灌木、花木、草坪要有合理比例,其比例基本上是按上序由高到低。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还是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座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质感、色彩的对比,突出小品等的景观作用。
1.4要遵守“四季皆常青,三季有花果”的原则。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充分了解每种植物的习性,如阔叶与针叶的、落叶与不落叶的、泛绿发芽早的与晚的、开花早中晚的、结果早中晚的等。根据植物的上述习性,科学安排、合理配植,就能够达到“四季皆常青,三季有花果”的要求。
1.5要遵守“丰富多彩”的原则。
观叶植物有绿叶、紫叶、红叶、金叶等多种,观花植物有红花、紫花、白花、粉花、黄花等多种,要合理配置,才能达到万紫千红、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要求。
1.6要遵守“各种植法合理安排”的原则。
根据不同绿化功能要求,选择合理植法。如乔木、花木、果树的孤植、行植、片植;灌木的树篱、造型、模纹等。
2.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注意要点
基于居住小区在现代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而兴起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项基于居住小区自然状况的合理开发与再利用工作。在这一环节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景观设计效果与整个居住小区现有风格匹配程度,力求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反映最具特色的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并以此达到园林景观与居住小区的和谐发展。具体来说,在实际规划与设计工作中,值得相关工作人员加以注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首先需要考虑居住小区的区域位置与周边配套设施情况。
任何景观规划设计工作首先要遵循生态发展的原则,在对各项景观进行选址、搭配时,首先要衡定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是否与这类景观相吻合。其次,要了解周边环境状况,例如日照、通风、湿度、温度等。
2.2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应该充分考虑道路、交通因素。
首先,居住区的道路要分散到各个点上,减少人行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其次要对居住区道路上车辆的通行作出严格的管理,实行人车分道的制度。最后各个居住区的主要干道要以方便居民进出、消防、救护等需要为原则,从而使各个主干道与分流支道形成多层次、一体化的有机整体。
2.3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要对绿地工程加以重视。
绿地作为现代居住小区景观建设中最贴近自然的一项工程,对整个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居住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要遵循一条主轴线,将步行街、人工湖泊等按一定的排列顺序架构在这条主轴线两侧。
(2)对居住区域内的花草园林景观设计要做到多元化与层次化的结合,在季节上与空间上做到各类景观的相互交替。
2.4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要注意对居住区停车场的管理。
由于停车场特有的噪音、占地等特性,在对这一环节进行选址时,不仅要规划合理的停车位,还不能够对居住区域的环境、空气造成干扰。并且停车场的设立要始终遵守到节约用地的原则,多开发地下、半地下的停车场。
3.改进居住小区园林设计的对策
建设园林化居住小区,必须突出地方特色,从而发挥其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1强调以人为本
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在住宅人口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小区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还应多为景观考虑,与景观沟通,让景观参与其中。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应从项目开始就介入整个设计,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开发商应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使景观与居住区整体设计风格相融合。
3.2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园林景观
立体绿化园林景观在近年来的住宅园林规划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不仅具有解决绿地、提高绿化面积的作用,同时也是景观打造的良好平台。在进行立体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遵循多年生植物运用的原则,提高立体绿化的持续性,避免一年景观情况的出现。同时还要注意立体绿化不能影响附近住宅室内采光的原则。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的立体绿化主要集中在栅栏、凉亭、围墙、建筑物外墙、灯柱、绿棚等处。根据园林景观整体规划风格,选用适宜的爬墙植物,能够降低墙体温度达到节能效果,冬季落叶后不影响墙面的太阳辐射热吸收,附着在墙面上的枝茎还起到保温层的作用。同时墙面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噪音,并吸附大量浮尘,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可以说立体绿化已经成为现代住宅小区绿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构建节能型住宅小区园林规划的关键。
3.3应用现代绿化技术
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要积极采用现代绿化技术,提高绿化面积、以小区地面停车场、人行道为例,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地面多数为沥青路面加入行步道板的形式进行,随着绿化技术与理念的更新,现代居住小区园林规划与设计中更多的将这部分地面采用镂空步道板的形式,并种植生命力顽强的草类。这样在不改变原有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大大地提高小区的绿化面积,提高小区的节能功能,同时也为人们营造了类似于郊外绿地的环境。
3.4培养景观设计人才
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与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相融合,应注重利用城市环境资源,使小区与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过渡与协调地带。这就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要有广博的知识,灵活的头脑,能够不断地将时代气息和作品巧妙地融为一体,奉献给社会,为人们创造一个自然亲切的居住空间。
4.结语
高品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響。关注居住小区绿地绿化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建设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居住空间环境是可以的,只要我们的园林景观设计者在居住小区设计时不断创新,不困于已有的经验,不止于既得的成就,就一定能够创造出自然、亲切、优美、舒心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闫明.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J]. 科学之友. 2010(08)
【景观设计规划】推荐阅读:
论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09-14
大学校园园林景观式规划设计探讨10-14
园林景观规划论文08-02
景观设计思路07-16
景观设计认知08-31
休闲农业景观设计08-10
街区景观设计小结08-17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09-25
设计部景观设计师职责08-20
园林景观设计建议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