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师风师德建设

2024-09-17

浅谈高校师风师德建设(精选8篇)

1.浅谈高校师风师德建设 篇一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高校师德师风之我见

“建设什么样的师德师风,怎样建设师德师风”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根本问题,它是建设优良校风的关键,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加强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在本人看来必须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找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切入点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一个关系到教育本质、教育效律等基本理论的重大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杜威指出,“最好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而得来的。”教育中的师生双方生命主体从各自自然生命出发,经由精神生命的融合,再到他们共有的社会生命的生成。在这种生命超越生命的相互创造中,教化者和受教化者双方的生命质量都会不断地得到升华和提高。西方国家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尤其强调师生关系,认为师生关系是教师道德的核心内容。我国目前的师生关系现状难以令人满意,师生之间缺乏沟通的现象比较普遍。正因为如此,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要以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切人点,对教师而言,尤其是要热爱与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与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与关键。热爱学生,就要把学生的成人成才作为我们教师工作的最高目标追求,为学生顺利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尊重学生,就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充分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欣赏学生。

教师热爱和尊重学生,就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及创新能力,实现“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并从思想、情感、生活等方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服务学生,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和教育攻能的发挥。

二、明确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侧重点

当前,我国高校师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多数高校教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能不断地传承师德,应对挑战。但是不可否认,高校师德建设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部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不高、职业价值观模糊、学术功利倾向凸显、育人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不强、合作精神欠缺、师表形象不佳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是没有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围绕这个问题,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明确以下几个侧重点: 第一,在高校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上,高校教师要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热爱高等教育事业;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重点突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的合理协调,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结合,奉献与索取的合理平衡;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规范自己的教学、学术行为。

第二,在维护学校声誉上,侧重强化集体本位观念,强化个人服从组织。这里提出的“集体本位”既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义利观,也非忽视个人利益的官僚主义或独裁,而是摒弃当前由于个人主义恶性发展而导致的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种种道德异化现象。“校荣我荣,校辱我耻”,教师的个人发展离不开学校,反之,学校的发展也需要教师的推动。教师的“荣”首先应体现在珍惜学校声誉、热爱学校、尊重学校上。每位教师都要以学校利益为重,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去保护学校的无形资产。具体而言,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就是维护学校声誉;注重细节,维护大局,就是维护学校声誉;遵守准则,依法施教,就是维护学校声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就是维护学校声誉。

第三,在高校教师间的人际关系上,侧重形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心、真诚合作的同事关系。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不可能依靠个别教师独自完成,而是教师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强调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交流与合作,教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从而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我国的师德规范建设在这一方面比较薄弱,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也表现出“文人相轻”、协作意识不强等问题。

三、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着力点

高校内各教学院系是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直接责任单位,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应着力加强以下工作: 首先,学院党政要齐抓共管这项工作。要明确地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同学院其他党政工作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要把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与教师的学历职称提升工作同等对待,坚决克服师德师风建设是“软任务”、学历职称提升是“硬任务”的错误观念与做法。

其次,做好师德师风建设要求的细化量化工作。目前,系统地评价高校师德水平的科学模式尚未建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考评往往比较空泛、流于形式;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体系的设计上也存在着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的问题。因此,在评价标准上,要结合教师具体工作实际,明确其思想政治素质要求、道德修养要求、教学工作要求、科研工作要求与班主任工作要求等,尽量从师德考评的指标中分解出一部分可以量化的指标,使高校师德评价便于操作;在评价程序和方式方法上,要采取民主公开的方式。在学期开始与每一位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考评时积极建立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机制,考核结束后公布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在评价的激励机制上,落实对优秀师德教师的各项政策,营造师德高尚为荣的环境,从而使外在的师德规范变成教师的道德行为习惯。

再次,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开展理论研讨、师德经验交流、评选、表彰师德先进标兵及邀请师德典范人物做专题报告等活动。通过学习和教育讨论,使教师认识到立业德为先、执教品为先,认识到师德与育人的密切关系,提高其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职业神圣感和使命感,并自觉确立起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的道德素质,从而把外在的规范内化为自我认知,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转化为自觉行动。

四、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结合点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搞单打一,不能靠短平快,要坚持几个结合: 一是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特有的校园文化。每个大学的校训,标志性建筑,甚至一草一木,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环境教育比思想道德灌输更具有感染力和渗 透性,教师所处的环境对教师的影响不是强制性的、有形的影响,而是潜移默化的、无形的影响。这些影响使得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使教师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校园文化会对教师产生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并对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和矫正。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会让身临其中的教师产生“校荣我荣”的自豪感,从而全心全意投人到教书育人工作中,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二是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健全体制机制和严格管理相结合。任何道德规范在其转化为主体内在需求前,如果没有相应的外来监督因素的话,对人们行为的调节、约束就很难落到实处。高校师德规范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中,它必须贯彻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高校师德监督要以学校监督为主,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通过设立师德督导、巡视组,建立师德监督网站等形式,让学生、教师以及社会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对高校教师师德加以警示,建立领导、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网络,既加强师德师风的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同时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通过建立健全约束与激励机制,造就师德师风建设自律及他律的强大合力,把高校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三是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相结合。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有机地融人到教学、科研、学生工作之中,明确规范高校教师教育、学术、服务等工作中的道德要求,从而进一步强化高校全员育人。

四是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师德建设一定要关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为教师创造一个温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广大教师有用武之地,少后顾之忧,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促进教育改革的最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其中也强调要加强师德建设。广大的高校教师只有胸怀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党和人民的事业长远发展出发,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才能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也唯有拥有这样一支高校教师队伍,才能真正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

2.浅谈高校师风师德建设 篇二

自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中国人民大学的讲话中提出“大学的老师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 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 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未来, 师德师风建设成为高校内外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在高校弘扬优良的师德师风, 建设一支热爱祖国、爱岗敬业、品德高尚、学风严谨、热心育人、务实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对于培养大批国家急需的德才兼备优秀人才, 增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历史的重任, 也是时代的要求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大计, 师德为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人力加强师德建设, 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尚影响和教育学生。“八荣八耻”作为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指导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行动指南。“以德治教”是“以德治国”的基础, 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高校教师作为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执行者, 对于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必须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才能培养出适德健全、人格高尚、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塑造师表风范、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教师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是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不能正其身, 如何正人?”从这个意义上讲,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活动对教师的一种起码要求, 是教师职业所必备的道德品质。因此, 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 以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优良的品质等人格力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师风与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和处事原则联系在一起, 并通过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生动地体现出来。但随着物质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 人们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 道德失衡的问题正在侵蚀着本应高尚的教师队伍的肌体。

二、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师德师风失范现象不断出现

主要表现为, 部分高校教师敬业精神弱化, 事业心不强, 责任心缺乏, 功利倾向严重;师表形象模糊。随着市场经济思想深入人心, 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 重视科研, 轻视教学。他们热衷于第二职业, 无心钻研教学, 备课不认真, 教案缺乏新内容。不少教师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 对教育教学工作应付了事, 而对自己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科研成果的归属、著书的名次排列等表现出过分的关注和追求。为了实现个人的目的, 有时还采取一些不正当的行为, 抄袭、窃取他人成果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社会上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对自己要求不严, 不注重为人师表, 上课自由散漫, 随意旷课、调课, 治学不严, 对学生重言传、轻身教, 在对学生“说教”时不能身体力行。

(二) 师德师风建设的创新性不够

目前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工作模式, 仍然受计划经济时代观念的影响, 创新度不够。在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上, 长年一贯制, 传统的思想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根深蒂固。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要求过于理想化, 期望值过高, 超越了当代高校教师思想的实际承受水平。高校对于师德师风建设定位不灵活的现象仍然存在, 即用一个标准、一种规范去要求所有教师, 忽视了大学教师在师德上存在的差异性, 没有做到因“层”制宜。结果对教师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对策

(一) 将为人师表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

我认为教师只有在工作上为人处世上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才能将为人师表落到实处, 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收到“不令而行”之效。为此, 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 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 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 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

为人师表从我做起, 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平时注意加强这方面的修养, 注意约束自己。2007年是我校的教学评估年, 在此期间学校要求教师平时衣着注意整齐, 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要求教师认真备课, 教案要有新内容, 按照统一要求批改试卷, 新教师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听课, 吸取教学经验, 定期开教师座谈会, 交流教学经验。不少教师在评估期间对自己教学效果得到了改进, 使我校顺利地通过了评估。

(二) 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规章制度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保障

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健全高校行政规章制度, 让高校教学、科研、育人等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 同时还要完善学校工资、津贴等制度, 实施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和奖勤罚懒的政策, 让师德高尚、无私奉献的教师拥有体面收入和良好物质待遇, 让追名逐利、损人利己的思想行为没有滋生土壤。这些制度建设工作正是高校管理的职责任所在[2]。

师德是所有教育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必须把师德作为高校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 强化师德意识;同时, 加强制度建设, 要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让广大教师都熟悉教师道德规范, 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使师德师风建设走到规范化的轨道上来。

(三) 关注教师需求, 认真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

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 最终是由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状况决定的, 只有顺应道德发展的客观实际, 实事求是的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才能促进其提升。师德师风建设也不例外,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除了大力弘扬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师德精神外, 一定要切实关注教师的利益需求, 时刻把教师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上, 关心、理解、体贴教师, 多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 才能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要把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 努力营造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劳动, 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和人才成长的环境, 切实关心、理解、尊重教师, 不断改善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卞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有效进行。此外, 要特别重视、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重点是要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目前, 青年教师已成为各高校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 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 影响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 要更加重视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和发展空间, 扎扎实实为青年教师办实事, 解难事, 为其搭建施展才能的良好平台, 不断增强其角色意识, 更好地发挥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 树立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

榜样力量无穷。榜样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前进力量, 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感染力和激励作用。让广大教师在师德师风上“学有榜样, 赶有方向”。把普遍号召与骨干先行, 道德说教与人格示范结合起来, 使一般的道德宣传和号召转化为骨干教师身体力行的道德行为, 让他们把自己的道德理想、人格魅力和模范行为生动地展现在广大教师面前, 供教师评说、比较、模仿和赶超。骨干教师的树立既可以宣示学校脚踏实地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的决心, 也可以从骨干教师的道德实践中探索有益的经验和方法, 还可以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方式全面推进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只要紧紧抓住师德师风建设的切入点, 始终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就能在高校教师中大兴文明道德之风, 朝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迈进, 使高校教师成为品德高尚、教书育人的先进道德群体, 使高校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首善之区”。

总之,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又是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 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才能取得成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桂生.学生行为管理引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7, (1) :11—12.

3.浅谈高校师风师德建设 篇三

关键词 高校 师德师风建设 难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难点

1.1 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针对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规,但各大高校在相关制度的贯彻执行上却并不顺利,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高校缺乏具体的操作措施。同时部分高校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有所忽视,与之相关的制度也未能完善,这就导致了高校制定的教师管理制度针对性不强,致使对教师的管理标准也出现严重的偏差。上述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师德师风教育不深入

部分高校没有系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只重视对教师专业知识培训,使得教师没有形成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部分高校在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育时,没有融入具有时代性的教育内容,如学术道德等教育内容被忽视,致使师德师风建设与时代发展脱节。此外,教师在接受师德师风教育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教育内容无法贯彻落实。

1.3 教师不重视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对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重视,现已成为制约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部分高校教师受市场竞争的压力和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从而使得他们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由此极有可能产生师德师风并不重要的认识,一旦这种错误的观念形成,教师的职业道德势必会出现偏差,这极不利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开展。

1.4 评价考核不合理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高校在对教师进行考评时,都是以教学成果为侧重点,却很少以师德师风作为主要考评内容,这种考评方式存在较强的功利性。同时,还有部分高校认为,只要教师的专业水平过硬,其综合素质也必然会很高,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造成了一些教师对教学科研方面过于重视,学术道德方面却出现下滑。此外,高校管理者在制定教师考评标准时,一般都是一个标准适用于全体教师,由于未能充分考虑教师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导致标准的适用性不强,未能起到有效的考评作用。

2 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规章制度

新时期下,各大高校想要从根本上搞好本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就必须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并大力贯彻落实相关规章制度。首先,高校的党政负责人应当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成立专门的师德师风建设小组,借此来强化管理,并全权负责学校师德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承担起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制定规范并认真贯彻落实。其次,可以采取定期或是不定期的方式,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统筹、协调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与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关系,并将此项工作作为提升学校整体水平的关键指标来抓。再次,高校应当在遵守我国现行教师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在认真调研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师德师风规章制度,以此来确保能够从不同层面提出与师德师风建设有关的各项原则,让全体教师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逐步使此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2 加强思政教育,做好党建工作

道德自律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高校教师要主动进行自我学习和教育,提高思想、行为的自我规范能力,积极参与高校有关部门组织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与此同时,高校还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师坚定道德自律的决心,从思想上坚决抵制各种不良习气的侵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要担负起教育活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职责,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武装广大教师,将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教育相结合,强化终身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教师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科教兴国的事业中去。此外,高校党组织要持续扩大在青年教师中的影响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深入开展。

2.3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培训工作,不但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及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途径。为此,高校应当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首先,对于新进教师,可建立完善的导师制度,具体而言,就是选拔一批在学校中德高望重且水平精湛的老教师,担任新教师的导师,并从思想、品德、工作、生活等方面帮助新教师全面提高素质,借此来使他们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同时,学校还应建立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培训内容可以师德教育和专业技能为主,这样能够使新教师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内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其次,高校应定期组织开展以师德师风为主题的轮训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如组织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教师的政治和道德修养。最后,高校还可以定期举办教书育人经验交流、岗位竞赛、教学比赛、科研成果展览等活动,以此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2.4 加强考核管理,完善激励机制

各大高校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时,应当将其作为重点来抓,并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当中,建立健全相关考核评价机制和相应的奖惩制度,借此来推动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进程。首先,高校应当对教师资格认定以及聘用制度加以完善,并健全相应的评价体系,将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水平等内容加入到考核评价体系当中。对教师的师德师风的评价工作,可以每个学期或是每学年进行一次,并以职业道德、教学态度以及授课效果等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并将每年的考评结果全部存入到教师个人档案之中,以此作为职称评定、岗位聘任以及薪酬福利的重要依据。其次,为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应当健全公平合理、标准明确的奖惩机制。对于师德师风高尚且受到广大学生爱戴的教师,学校应当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奖励,并进行宣传。而师德师风表现不佳的教师,则应当对其进行教育,如果屡教不改,要对其进行严肃处理。最后,要积极鼓励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监督,对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应当采取解聘的方式,借此来树立起奖惩制度的权威性。

3 结论

总而言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更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成效。为此,高校必须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学习培训以及考核管理机制,促使高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并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利,刘群英.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师风建设热点难点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1).

[2] 范如永.大学文化视阈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1).

[3] 张国栋,俞国锋.在创建和谐校园中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4] 梁毕明,于晓红.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认识[J].黑河学刊,2013(12).

4.高校师德师风自我评价 篇四

二、学先进典型,塑教师形象。

一个学校只有始终抓住师德建设不放,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把师德建设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才能塑造出好的教师形象,才能把师德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峰,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首先,抓住身边的典型。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身边的典型将有更强的说服力,学校在广泛开展学习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学习身边的`优秀教师事迹,对这些先进教师的工作予以肯定,弘扬正气,抵制邪气。其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组织教师进行讨论,谈学习体会,谈感想。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我校建立了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的师德考评制度。做好师德档案的记录、归档管理工作,推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工作的科学化、客观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把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奖惩、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评优评模挂钩。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抓住重点,自查自纠。

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开展自查自纠。

1、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要求班子成员对自己公正廉洁,勤政务实,公开办事制度,社会承诺服务制度,依法治教,依法从教,规范办学秩序等方面进行自查自剩

2、召开党员会,会上要求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中去,大力配合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工作,把师德师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师德师风的楷模。

3、召开教职工会。要求教职工根据工作岗位对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乱收费、乱订教辅及学生用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情况进行自查自纠。

4、建立师德师风投诉制度。向学生、学生家长公开学校投诉电话,接受学生、学生家长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学校对收到投诉及时进行了自查自纠。

5、开展师德师风家长问卷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及时给予了处理、整改。

6、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与年度考核、晋职晋升、教育教学管理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其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学校每一学期都要对教师师德师风情况(组织学生问卷调查,以学生的满意率作为评先、评优的首要依据,同时在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中,学生的测评得分占一定的比例。

四、自查自评情况

1、通过开展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我校不存在乱收费、乱补课、乱订资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五、整改措施

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长抓不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以模范老师为榜样,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加强修养,提升教育品质,努力使教职工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从而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相关文章推荐:

1.最新教师师德师风自我评价

2.教师师德师风自我评价(精选5篇)

3.2016师德师风自我评价范文精选

4.教师个人师德师风自我评价

5.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自我评价

6.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自我评价

7.幼儿教师师德师风自我评价

8.小学教师年终师德师风自我评价

9.师德师风个人工作表现自我评价

5.高校师德师风演讲稿 篇五

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的了。 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 我出身于教育世家,现在是一名乡镇中学的普通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十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那深夜窗下不眠的灯光,作业本上殷红的心血,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首先,我们要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让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应成为我们的职业立场。只有这样,我们在喧嚣的花花世界才不至于轻易迷失自己。比如,在面对家长物质上的“尊重”时,面对市场经济的遍地诱惑时,我们该如何固守自己的价值观念,坚持自己的生活信条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你是否找到了从事这个职业的尊严、价值与激动人心的幸福?如果找到了,面对家长,我们将成为他们思想上的朋友、育人中的伙伴。只有这样,朴素而平凡的教师生活才会变得充满智慧与人格的挑战,天天面对的学生在我们眼中才会每天都是新的。这就是教师独有的享受。也只有这样,教师职业才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

6.浅谈高校师风师德建设 篇六

作者:李江涛 钟晓兰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7期

摘 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代表着高校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高校师资队伍迅速增长,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着重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238-02 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快速扩展促进了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2002年以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步入了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适应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的需要,高校教师的数量也呈逐渐增长趋势,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化,高校师资队伍低年龄、高学历趋势明显。据统计,高校教师中45岁和35岁以下的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79%和46%,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支生力军和教育的接班人,代表着高校的未来和希望,其知识水平、道德素质无论是对学生、对高校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考虑到近年来高校师资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一方面激发其教学和科研的动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塑造其良好的人品、学品,发挥其在学生德育中的模范引导作用,其意义不言而喻。而近年来曝光的丑闻,包括层出不穷的教师乃至教授学术不端事件更凸显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极端紧迫性。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从目前高校的教育现状和教育实践来看,大多数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能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积极向上的追求,受到广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但不可否认在青年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理论修养不足,政治敏锐性尚需提高

近年来,各高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均有较高学历,基本上是硕士、博士,一方面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发展潜力、上升空间大,知识结构新,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与大学生心理距离近,并带来了高校教师整体科研学术水平的提升等。另一方面也给教师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由于学历提高而带来的自我欣赏心理也给德育带来一定的挑战,有的教师觉得自己科研水平提高了,龙源期刊网 http:// 思想境界自然也就提高了,不需要再接受德育教育了;有的自以为那些教育都是意识形态灌输,自己搞科研的,与那些东西没关系,不屑去学习;还有些教师一直注重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对因改革开放而体制与法制的不完善导致的腐败现象不能正确对待,对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也不关注;等等,这些都使传统的师德教育难以发挥作用。1.2 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坚定、正确的职业道德理想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观念碰撞,道德规范冲突,再加之商品经济的冲击,思想的多元化,一些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受到冲击,造成了部分青年教师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规范上的混乱,出现了所谓“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个人幸福追求实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的倾向。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谋取世俗利益的手段和工具,而没有把她看作是承传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神圣的事业,以至于急功近利、轻思想重学术、轻奉献重索取,道德取向功利化。1.3 责任心不强,对教学、科研和学术态度不端正,心态浮躁

有些青年教师缺乏孜孜不倦的勤奋钻研精神,对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无心探索新的科研成果,无心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攻关;有些青年教师经不住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第二职业,甚至从事低水平的同自己业务提高关系不大的工作,而将教学放于次要地位,无心钻研本职业务,备课不认真,上课得过且过,教案缺乏新意,一本教案对付多年,有的甚至连教案都没有,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1.4 育人意识淡化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大学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但有的教师只注意传授专业技术知识,而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置之不理;有的教师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上课来,下课走,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因而很难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把业务搞上去就行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领导和辅导员的事,完全把教书育人割裂开来,不能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1.5 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和精神

有些教师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安于现状、知识贫乏、不求进取,工作无动力、不学新知识、不钻研业务,教学上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穿新鞋,走老路”,不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实践、提升自身职称和能力。1.6 师表形象模糊化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表率。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在各种场合都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然而,有些青年教师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

龙源期刊网 http:// 神,职业情感淡漠,职业行为失范难起表率作用。有的教师对学生教育、关心、爱护、尊重、鼓励不够,对学生冷嘲热讽、挖苦责备;有的教师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以自己的片面认识对学生进行误导,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甚至有的青年教师晚上沉迷于网络游戏、歌厅酒吧,白天上课无精打采,随便应付了事。2 师德师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市场经济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负面效应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竞争性、开放性,诱发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特别是我们现在正处在的社会转型期,这些消极因素强烈地冲击着象牙塔中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样,过去在教师中占主流地位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一些教师开始以新的社会坐标观察自己的职业,并以新的价值参照系统衡量与自己相关的利益分配,从而改变了原有的价值取向。随着我国的文化服务性行业逐步开放,西方文化、价值观随着西方的影视、音像、书刊进入我国,尤其是网络以其方便快捷的绝对优势占据了绝大部分青年教师的学习时间,致使教师在理想、信念和追求上产生动摇、困惑、彷徨,引起思想与行为上的失衡,造成思想观念的剧烈冲突。

2.2 教师来源渠道多样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挑战

从近年来高校教师引进的方式看,大体上有以下三种渠道:一是从国内外高校应届和往届无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中直接引进,这批人刚走上工作岗位,对事业、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有很强的可塑性;二是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的在职研究人员中引进,这些一般都是以特殊人才或学科带头人的身份引进的,大多给予优厚的待遇,这部分人的各种人格特征已经形成,并且水平都比较高,传统的德育方法对其很难发挥作用;三是从其他行业的优秀人才中引进,这一点在人文及社会科学领域表现得更多一点。这些不同来源的教师之间相互影响,对教师队伍的德育带来了许多困难,使教师队伍的整体德育形势更加严峻。

2.3 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影响

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已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充实了相关的师德建设内容,但多数内容只是停留在书面和文字上,很少落实或取得实效。这是因为,在运行体制上,有的规章制度内容空泛,缺乏具体考核的可操作性标准;在管理体制上,教师聘用制度包括职称晋升制度还不够完善是一个重要原因。如职称晋升制度方面,过分强调科研项目、获奖成果、发表论文的数量,并将这些量化为“硬性”指标,而很少注意教师的道德品质、育人状况等这些“软”指标建设。在目前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较大比例且大都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的情况下,青年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对较多,科研上要取得成就有较大难度。同时由于学校在教学安排、教学管

龙源期刊网 http:// 理、学生管理制度上存在一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工作热情的发挥,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部分教师产生了消极应付心理;在监督机制方面,还没有形成很好的监督管理机制。2.4 高等学校跨越式发展给师德师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近几年,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在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十年前的五六倍,这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补充师资,高校采取提高住房待遇、改善生活条件、增加科研经费等措施引进人才,这虽造就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但也使一些思想道德水平较低和责任感不强的人进入了教师队伍,给师德师风建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3 优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

3.1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青年教师思想认识

师德师风主要是教师思想认识的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统一思想,提高青年教师思想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年教师师德师风问题。

首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搞好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建设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因此,青年教师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个人的理想和命运与教育的振兴、科技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自觉服务祖国,奉献社会。

其次,强化青年老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正确的职业理想是工作的目标和奋斗的动力,是形成高尚师德的力量源泉。广大青年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树立典范,加强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要经常开展争当师德师风“排头兵”活动。每学年开展“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十佳教学能手”、“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活动,树立和表彰师德师风教育先进典型。同时要注意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宣传载体和渠道,积极宣传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青年老师对师德建设的认识;大力宣传与师德建设有关的各项制度,增强广大老师对师德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3.2 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环境

高校青年教师基本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较全面知识结构。青年教师满怀一腔雄伟抱负,渴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成就,这不仅是教师渴望自己成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心理需要,更重要的是,这种心理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加强师德师风修养的心理动力因素。青年教师这种抱负的实现和能力的发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学校应该努力营造鼓励青年教师干事业、支持青年教师干成事业、帮助青年教师干好事业的氛围,不断优化工作环境,尽可能为青年教师施展才能、实现抱负提供舞台。比如,加快学校发展,加强校园软硬件建设,提高教学和实验、实习、实训条件等等。

龙源期刊网 http:// 3.3 关注教师需求,认真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

道德观念、道德规范,最终是由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状况决定的,只有顺应道德发展的客观实际,实事求是的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才能促进教师道德提升。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影响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要把解决青年教师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和人才成长的环境。要更加重视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和发展空间,扎扎实实为青年教师办实事,解难事,为其搭建施展才能的良好平台,不断增强其角色意识更好地发挥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时刻把青年教师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理解、体贴教师,才能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3.4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是基础,是保障。在坚持正面教育,“以德育德”的同时,还要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领导机制、约束机制、考评机制、激励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保障师德师风建设沿着科学化、制度化轨道健康发展。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学校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要把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坚持不懈地抓好。各职能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切实履行各自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职责,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各院系、教研室等基层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把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任务,制定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规章制度,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文明用语、非文明忌语的规定》等规章制度,使师德修养和师德建设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教师的行为。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聘请师德师风典范担任师德规范巡视员,采取不定期的问卷调查、教师听课、学生评议等途径,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检查,加以示范和警戒,督促教师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第三,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估、奖惩激励机制。细化并公开奖惩、津贴、评优、晋职、聘用等条件,并与师德师风紧密挂钩。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建立一种公平、公开、有序竞争的机制。学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对教师重点考核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对师德师风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

参考文献

7.浅谈高校师风师德建设 篇七

一党性与党性修养及其特征

什么是党性?这是刘少奇在创立党性修养理论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刘少奇说:“党性, 就是人们这种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所以人们也有各种不同的党性:有封建阶级的党性, 资产阶级的党性, 无产阶级的党性等”[1]那么, 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呢?刘少奇紧接着说:“共产党员的党性, 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 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2]无产阶级是人类历中上最进步、最革命的阶级, 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我们党同其它任何阶级的政党区别开来的鲜明特性。这种特性集中体现在共产党员既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 又有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什么是党性修养?党性修养就是根据政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不断进行党员本质的改造。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不断进行党员本质的改造, 在理想信念、党风党纪、人生观、价值观、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 经过长期培养和锻炼而形成的具有共产党员明显特性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在延安整风中, 刘少奇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党性修养的概念。他指出, 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党性修养的目的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胜利”[3]为了“终身为无产阶级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4]。什么是党性修养的特征?从党性修养理论形成的历史来看, 党性修养有着四个重要特征:首先, 党性修养是一个世界观问题。党性修养和世界观是辩证统一的, 党性修养就是在完成党的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过程中, 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来指导党员的实践活动, 改造自我, 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 从特殊到一般, 从现象到本质, 从个别到规律, 不断加深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整个世界的认识。其次, 党性修养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党性修养一方面需要党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 强调“修身养性”, 有着强烈的自觉属性;另一方面更强调在党的伟大事业中去实践、去磨练, 从而完成党的崇高的历史任务。再次, 党性修养具有浓厚的时代性。从内容上看, 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 党所面对的任务和要求也不断转变, 在保持政治理论修养、思想意识修养、道德品质修养、组织纪律修养、作风修养、文化科学知识修养等基本内容不变的基础上, 党性修养的要求还要与时俱进。从实现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上看, 主要是理论武装、实践锻炼、接受监督等, 这些都要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取新的生命力。最后, 党性修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党性修养的政治性表现:一方面是党性修养要围绕着党的基本路线来开展, 要依据党章标准, 按照党性原则来进行;另一方面在要求上要体现党员与群众的不同。党员是社会的表率, 党性修养的效果如何, 就要以这种表率作用的效果来衡量。

二加强党性修养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作用

党建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统领, 只有搞好党建工作, 才能真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才能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

1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统领

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活动的组织凝聚作用, 把党建工作与师德建设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实现以搞好党建工作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全面进步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学校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也是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保证。学校党组织不仅要做好党员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 而且也担负着对全体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尤其是师德教育工作。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教育教师在思想上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 行动上自律自查。广大教师得到学校给予的关爱, 又用自己真挚感情去关爱学生, 这正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师德师风建设。

2高校师德师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力保障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崇高的信仰, 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信仰。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求共产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 通过努力学习和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艰苦磨练, 不断地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去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克服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性要求党员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列宁曾指出, 党性就是“要求在对事变作任何评价时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5]列宁的论述, 不仅是在告诫每一名党员评价某一事物时应抱的正确态度, 也是在告诫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时必须抱有的政治立场。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求高校党员教师站在党性的立场上, 保持自己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和纯洁性。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 都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3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永葆先进性的不竭动力

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党的生命力, “先进性问题, 从来就是党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 从来就是党能不能得到广大人民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6]新形势下, 高校党员教师的先进性是什么?它是教师师能和师德的统一。“师能是发展之本, 师德是教育之魂。”高校党员教师的先进性就是二者统一的具体体现。党员教师无师能, 教书育人能力差, 纵有高尚的师德, 也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也就妄谈党员教师的先进性。党员教师无师德, 纵然师能高超, 但也难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德服人, 其先进性也是妄谈。因此, 党员教师应该是有德有识的人才。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 高校党员教师只有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才能让党性托升起其政治品格, 让师德在党性磨砺中丰美, 让师能在党性磨砺中强实。

4高校党员教师抵制拜金主义的有力武器

一些高校党员教师在思想上产生了错误认识。如出现了“给多少钱, 干多少活”的现象;出现了应付本职教学工作、积极搞第二职业的现象;出现了以金钱的多少为标准来衡量自己对工作的投入程度的现象。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高校党员教师的党性和党的形象。毛泽东曾经批判说:“有许多党员, 组织上入了党, 思想上并没有入党, 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没有入党的人, 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 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 什么是共产主义, 什么是党。”[7]真正要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 党员教师只有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因为只有这样, 高校党员教师才能坚守共产党员的品格, 用身教和行动维护自己和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切实履行好党员教师在高校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

5高校党员教师认清现阶段社会矛盾的思想保证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中, 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党和国家工作中还存在缺点和不足, 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8]在这些阶段性社会矛盾面前, 有的高校党员教师在思想上悲观, 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产生了动摇,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产生了质疑。有的则认为政治信仰、共同理想、党的事业、党的建设都是空谈, 甚至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产生了动摇。胡锦涛同志强调:“在积极应对国内外各种困难和挑战时, 突出强调党性修养, 不仅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 更有着严峻的形势要求。”[9]党性体现了党员教师努力奋斗的理想和追求, 坚持党性是党员教师“力求在政治思想方面提高自己的素养, 将实现自我价值上升到最高的理想境界”。[10]

三以提高党性修养为突破口, 优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党性修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不同历史时期, 面对不同的形势任务, 其侧重点有所不同。新时期, 我们应从下面几方面提高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 从而优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1加强政治修养, 保持高校师德师风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增强政治素养是加强党性修养的核心。要树立鲜明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原则, 保持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和政治理想, 养成见微知著, 胸怀全局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在复杂的环境和各种考验面前, 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信念, 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面。

2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保持高校师德师风具有无产阶级思想意识

提高理论素养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 是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和理论基础, 是新时期党员改造世界观的科学武器。因为,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科学, 是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 是我们观察处理一切问题的武器。如果我们不能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器, 我们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在革命斗争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就有迷失方向、背离无产阶级革命立场的危险, 甚至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各种机会主义者, 成为资产阶级的俘虏和应声虫。所以, 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不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如果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他要在一切革命斗争中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 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 是不可能的。

3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 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最高尚的道德, 也是判定每个党员有无党性和党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新的历史时期, 特别需要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共产主义道德方面做表率, 带头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刘少奇认为, 共产党员进行党性修养, 其根本的问题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始终做好人民利益的代表, 这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归宿。他说:“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代表一切革命阶级的利益, 代表自己民族的利益, 也就是说要代表占本国人口百分之九十几的人民的利益。共产党员进行党性修养, 基本上就是每个党员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去同自己的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进行斗争;用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去同自己的各种非无产阶级世界观进行斗争;用无产阶级的、人民的、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去同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进行斗争。”为此, 刘少奇要求共产党员必须遵循以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即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 地方党组织的利益服从全党的利益, 局部的利益服从整体的利益, 暂时的利益服从长远的利益。

4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修养

共产党员只有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本领, 成为各条战线, 各自岗位上的骨干内行才能站在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前列, 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奋力开拓、卓有成效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也才能充分展示共产党人的时代先进性和先锋模范风采。因此, 要把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作为新时期党性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5加强作风修养,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构成了我们党的特性, 是我们加强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与财富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优势, 每个党员都应率先垂范, 把带头发扬这些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 认把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新真扎实的工作结合起来的时代内容, 新的形势任务结合起来,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2]刘少奇.刘少奇论党的建设[J].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224, 225.

[3][4]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111, 108.

[5]列宁全集 (第1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363.

[6]綦常清.党性修养与执政能力[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5:20.

[7]毛泽东选集 (第3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875.

[8]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8-12-19.

[9]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大力树立弘扬优良作风——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重要讲话之一[N].人民日报, 2009-2-9.

8.以师德师风促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篇八

关键词: 高质量教育 师德师风 高素质

科技进步对高校教育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教育大国,但还没有成为教育强国,如何成为教育强国?教育资源的优化尤其关键。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只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才能切实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新形势下高校教育质量的现状

新形势下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接受教育的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接受教育的大学生拥有发挥个性的舞台,在这里每个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都能得到充分施展;三是教育能充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能迎合社会的需求,把高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校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集中体现在大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和高素质人才稀缺。特别是“举素质教育的大旗,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的现象仍然存在,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教育模式存在局限性;缺乏新思路;缺乏统筹考虑和整体部署;缺乏创新点,某些创新性工作还停留在具体层面上。

二、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

高校师德即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模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等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1]。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师德师风主流积极向上。2013年,“师德标兵”不断涌现,他们用自身的行动诠释高校师德的良知,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不可摧的基础。

高校师德师风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一些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如有的教师思想政治学习不够,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关心;有的教师思想道德修养不够,治学不严谨,轻浮;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只满足于一般性的工作,投入精力不足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经济利益的驱使诱发了消费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二是道德教育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只是走走形式;三是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奖惩机制没有充分建立。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师德师风建设与高校教育质量的关系

师德师风建设与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相辅相成。师德师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建设什么样的师德师风,怎样建设师德师风”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根本问题,它是建设优良校风的关键,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2]。

高等教育的实践表明: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造就,关键在于教师,而优良的师德师风则是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根本要求。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即使个人的业务能力再强,科研水平再高,也不能从根本上带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切实提高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只有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保障,才能最终提高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趋势。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培养能力,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导师的作用和影响力尤为深远。高校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高校师德师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思想道德。因此,高校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现实工作中的不足,急需进一步查漏补缺,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高校是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和成果转化的基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学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

四、以师德师风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高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助推器,教师要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首先,教师要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于律己,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同时要尊重学生,切实维护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境界,诚信是重中之重,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基础,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只有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传递正能量;再次,教师要甘于奉献,把满腔的热血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深入到学生中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教师要志存高远,不断强化业务能力,不断自我完善。只有多措并举、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使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实效化和持续化,才能真正为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制定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师德建设的有效实施需要管理,需要制度。建立有效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不仅是一种制约和威慑,更是一种压力和动力。政府和学校需要在这方面共同努力,结合高等教育实际,尽早推进规章制度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统一标准,让广大教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和奖惩机制,使师德师风建设实效化。

评价反馈机制是检验制度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奖惩机制的有效建立能切实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先前的规章制度并没有量化和细化师德考核的指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水平都需要完善的监督体制,因此高校应当切实结合学校的实际探索和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机制并合理、有效利用考核结果,有效落实师德建设工作。

3.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形式的多样化,使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化。

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和引领人,是学校良好师德师风的建立者和维护者。高校在对新进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时,应把师德教育作为重点,为青年教师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对每一位在岗教师来说,应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个首要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教师培养的全过程;高校要积极发挥师德典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开展优秀教师事迹宣讲会、育人经验交流会和师德楷模报告会,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师风是高校的灵魂,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敦促大学生成长成才。“名师出高徒”,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这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德师风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风向标,只有把师德师风建设踏踏实实做好做足,才能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只有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才能造就高素质大学生人才。师德是根,物是教育质量,厚德才能载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师德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才能不断为教育质量的提高积聚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刘雯伟,廖凤林.高校师德建设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28-29.

上一篇: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检验机构资格认证办法下一篇:重阳节初中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