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局势分析论文

2024-09-26

朝鲜半岛局势分析论文(共8篇)

1.朝鲜半岛局势分析论文 篇一

朝鲜半岛局势与中国安全

从抗美援朝到现在紧张的半岛局势,中国似乎就一直与那东北角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又有人说,朝鲜是中国伞保护下的宝宝。在前面先给一些有关这次半岛局势的大体情况。

最早起因可以追溯到朝鲜的核问题,可以说,那个“宝宝”着实让美国、韩国包括中国紧紧地捏了把汗,那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朝鲜平静地下的汹涌暗流——一个几乎一贫如洗的国家有着一颗极大的野心!当时美国出面,韩国出面,最后似乎是中国这个老大哥的努力劝说,才得以让朝鲜放弃掉了制造核弹的念头!当时人们可能在想:朝鲜还是人中国这个大哥的。但是,暗地的交易又有谁可以清楚呢!

上次韩国和美国似乎为了让朝鲜听话一点,威慑它一下,举行了大规模的海上局势演习,但是效果似乎并不怎么样。现在,韩国军队又计划在延平进行实弹射击演习,朝鲜表示将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自卫性攻击,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因此进一步升级!可以说,现在的朝鲜半岛会因为一个风吹草动而有所反应,所谓是剑拔弩张!虽然,安理会将会商讨如何缓解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等问题,甚至,一位韩国驻联合国代表部有关官员说,俄罗斯方面的确提出了召开会议的要求,但是安理会举行会议尚未被敲定。这里面的烟雾弹成分有多高不明而喻了!

但是作为我们中国来说,朝鲜半岛的局势好与坏,对中国是否能和平稳定地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朝鲜半岛就在我国边境,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稳定建设需要周边形势保持安定!这也是国内对新疆边境问题采取果断措施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不管是朝鲜主动挑起紧张局势,还是韩美加大对朝鲜的压力,都会加大我国东北方向的外部压力。假使韩美控制住朝鲜,则我国东北方向的压力会急剧升高,因为边境将直接面对以美国为战略依托的一个体制不同的国家。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及其重要的后果是,一旦朝鲜爆发战事,中国必将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到时候,几百万难民将涌入中国,对中国输入贫穷、饥饿,这必将会给中国带来大量社会问题。

朝鲜半岛现在的局势对中国的国际地位有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在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直接体现出中国在国际的地位!因此,在这次紧张的朝鲜半岛局势上,我觉得,一方面我们反对一切不利于朝鲜半岛稳定的言行,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朝鲜保持国内局势的稳定,同时积极支持朝鲜与美国的对话,支持朝韩之间一切交流与合作的努力!

2.朝鲜半岛局势分析论文 篇二

(一)“北方警戒线“(Northern Limits Line)

黄海东部,朝鲜半岛西侧,习惯上一直被韩朝民众称之为“西海”。“西海”本是一片富饶的海域,盛产花蟹和牡蛎,以丰富的海产资源回馈着韩朝两国西部沿海的居民。被称为“西海五岛”的延坪岛、白翎岛、大青岛、小青岛、隅岛,及其周边的诸多小岛,像是散落的珍珠,装点着这片美丽的大海。然而,一条看不见的“北方界线”(北方警戒线),却使这片海域成为韩朝关系紧张之时冲突频发地带。可以说,韩朝间的多次冲突都与“北方警戒线”有关。

所谓“北方警戒线”,是朝鲜和韩国一直存在争议的一条海上界线。韩战之后,1953年7月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规定北纬38度线,俗称“三八线”,为朝鲜和韩国的临时分界线。但该线只限于对陆地的划分,而没有涉及海洋的界线。另一方面,《停战协定》同意美军仍然控制“三八线”以北的5个岛屿,即白翎岛、大清岛、小清岛、延坪岛及隅岛,但对这些岛屿周围的海域则没有规定。在《停战协定》签订几个月之后,美军自行沿这些岛屿划定了约有150海里长的“北方警戒线”,作为自己的海上控制线。然而,朝鲜方面一直不予承认,并于1976年自行划定一条“南方警戒线”来主张其12海里的领海管辖权。两条单方面划定的界线形成了一个海上重叠区域,而双方的争端就在此区域发生。1999年6月,朝韩首次在同一地区发生海上冲突。之后朝鲜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宣布了美军所管辖的5个岛屿的通航秩序,并强调“通航区域和航路是考虑到这5个岛屿位于朝鲜领海内的情况而设定的,不能成为美军的水域”。但韩国认为“北方警戒线”是一条有效的海上分界线。

特殊的历史背景、独特的地理形势、韩朝间起伏不定的双边关系,使“北方界线”附近成为朝韩冲突的火药桶。据韩国媒体统计,朝鲜战争结束以来,朝韩共发生了470多次规模不等的冲突,其中惊动世人的大都发生在“北方界线”附近海域。自2009年11月10日韩国和朝鲜海军在西部海域的“北方界线”附近发生交火以来,朝韩关系在经历连续两年的低谷之后对立加剧。2010年11月23日发生的延坪岛炮击事件,是两国自朝鲜战争停战57年以来爆发的最严重边境冲突。一时间,朝韩双方剑拔弩张,而这片海域也再次成为朝鲜半岛南北之间发生摩擦冲突的见证。

(二)南北局势

对于朝鲜半岛的历史,太过久远的暂且不提,可以从抗美援朝战争说起。这场战争虽然以签署《停战协定》暂时画下了一个休止符,但真正的和平协定没有签署,朝韩双方依然处于“准战争状态”。这些年来,双方的海上对峙屡见不鲜,“擦枪走火”也时有发生。但大部分时间里朝鲜半岛的局势是希望大、风险小。自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上任后,以对朝友好的“阳光政策”为基石,历史性地推动了朝鲜半岛的南北关系缓和进程。2000年6月,金大中同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在平壤举行了第一次峰会,并发表了历史性的《南北共同宣言》。其后,双方按照《宣言》的精神,先后举行了部长级会谈、国防部长会谈、红十字会会谈、经济合作和军事会谈,并于2000年8月和11月连续进行了朝韩离散家属的团聚互访。在同一年的9月15日,朝韩双方还共同参加了悉尼奥运会开幕式。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因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缓和,

但是,这两三年来,南北双方的情况却有所变化。首先是李明博担任韩国总统后,对前任的外交战略进行了较大调整,对阳光政策采取了比较消极的态度,在“有原则的实用主义”口号下,转而采取强硬姿态处理半岛问题,使朝韩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个领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开始浮出水面。这从悬疑的“天安舰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美韩大规模军演可窥一斑。针对这种情况,韩国政府、国会,也存在着强烈的反对之声;在朝鲜方面,由于这段时间正处在领导层人事调整前后,因此面对韩国的强硬表达,存在的“弹性”空间也不太大。

从外界因素来看,美韩是盟友,美国对韩国有着发生战争时出兵相助的义务;而根据1961年周恩来总理和金日成首相签订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一方受到武装侵略,另一方也将给予援助。也就是说,如果战争由一缔约方主动发起的,那么另一方就没有出兵义务;而如果是一方遭到外来入侵,另一方则有义务提供援助。对朝鲜半岛局势而言,这一点是重中之重。

从目前局势看,美国和中国都不希望朝鲜半岛发生战争,这就决定了朝鲜半岛未来的走势可能有摩擦和对峙的存在,但不会轻易进入战争状态。这就像两个大力士狭路相逢,虽然都要求对方让路,但发现彼此都没有压倒优势,也无力再对抗,那么结局只能是选择和解,或者暂时偃旗息鼓。据此,韩朝双方对峙的高潮已经过去,下一步的缓和也就实属必然。

所以,对目前朝韩双方而言,选择和解是最终出路,它代表了朝鲜半岛内广大群众渴望和平的热切愿望。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其他任何方式和策略而言,“阳光政策”无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阳光政策”解读

(一)“阳光政策”的实施

“阳光政策”是韩国金大中政府实行的一种通过与北方的和解与合作取得朝鲜半岛和平的北方政策。它同样产生于南北关系一度处于战争边缘的背景下。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曾一度迎来改善和发展的契机,但随着美朝核检查危机的发生以及金日成逝世后韩国金泳三总统采取的敌对态度,使南北之间在冷战后依然保持着对抗局面。这种局面不仅使南北的和平统一难以实现,而且南北双方各自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东北亚地区的稳定都受到了严重挑战。而韩国也为了掌握南北关系及朝鲜半岛问题的主导权,出台了“阳光政策”。

“阳光政策”是以三项原则为基础的:第一,禁止一切武装挑衅;第二,放弃吸收式统一;第三,积极推进与北方的和解与合作。以此为准则,金大中总统制定了被称之为的“阳光政策”,包括:一是同时促进安保和合作;二是首先实现和平共处与和平交流;三是谋求南北间的相互利益;四是在南北当事者自行解决的前提下,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五是推进以国民协商为基础的对朝鲜政策。其中,“以和解、合作来促进朝鲜的变化”是金大中政府对朝鲜政策的核心内容。韩国政府认为,诱导朝鲜逐步改变对韩国的政策,比以朝鲜体制崩溃论为依据的对朝鲜施压政策更为现实。

“阳光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促进了南北首脑会晤及多层次、各级别的南北对话;缓和了军事紧张局面;推动了南北经济共同体的建设;促进了人员、物资的交流;实施了对朝鲜的人道主义援助;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做出了努力等等。但韩国推行“阳光政策”十年,不但没有感化朝鲜反而使其变成了一个有核国家,确实令人悲哀。韩国国内认为,十年中,韩国政府以最大的耐性去包容朝鲜,不计回报地对朝鲜进行援助,却没有获得实际的经济利益,“阳光政策”已经失败,再走下去死路一条,因此,李明博上台后采取以强硬对强硬的立场。

其实,“阳光政策”之所以失败,根源不在政策本身而在于美国。美国将朝鲜列入“邪恶轴心”黑名单之列,必然使金正日政权的安全受到威胁。在无任何国家为其提供安全保护的情况下,朝鲜除了以“核武”这张牌做要挟,别无他途。倘若美国也象中国一样积极支持韩国的“阳光政策”、鼓励朝韩和解,今日的朝鲜半岛也许是另一番景象。

(二)“阳光政策”的基调

“阳光政策”虽未给朝鲜半岛带来永久的和平与繁荣,但却为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定下了一个基调。

1. 和平优先主义

“阳光政策”基于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就是禁止一切武装挑衅。这有两层意思,其一是采取任何手段防止在朝鲜半岛挑起战争,其二是如果朝鲜实施挑衅,韩国将予以回击。这实际上是金大中总统“和平共存、和平交流、和平统一”的“和平优先主义”的思想体现。维系、创造、构建朝鲜半岛的和平,遏制战争的爆发,最终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这是“阳光政策”的主要基调。“阳光政策”中始终认为,朝核问题并不是朝韩交流合作的障碍,它可以在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建立后或建立过程中得到解决。

2. 渐进式统一

“阳光政策”的第二个基调是渐进式的统一构想。统一只是民族实现和平与共同繁荣的手段,而非本身目的。通过破坏和平与繁荣的战争手段来实现民族统一,是对和平统一的歪曲与误解。排除武力统一,朝鲜半岛完全可以采用渐进主义的方式,按照经济、文化、政治一体化的顺序来实现南北一体化,建立南北联盟,更具有现实操作性。

3. 交流与合作

南北双方早在1992年就达成了《南北基本协议书》,强调南北双方在经济、文化、政治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并有具体的操作措施。“阳光政策”正是在此基础上扩大南北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南北之间虽然在政治军事上关系相对紧张,但基于“政经分离”、“先民后官”的原则,南北合作也得到了持续推进,双方贸易额和合作项目激增,并达成了双方间的多项会谈协议。即使在朝鲜进行地下核试验的情况下,南北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没有中断。

三、“阳光政策”符合朝鲜半岛未来发展趋势

李明博政府对“阳光政策”的否定,只能招致朝鲜针锋相对的反应,包括再次关闭边界、中断高层政治接触等。过去几年的时间里,韩朝之间摩擦不断,关于朝核问题的谈判陷入瘫痪,朝鲜半岛原有的和解气氛已经荡然无存。朝鲜半岛事件频发,局势持续升级。此时两地的民众渴望和平的愿望更加热切。这从朝鲜此次回应韩国军演的态度上可见一斑。

(一)“阳光政策”符合朝鲜人民的愿望

朝鲜面对韩国此次的大规模军演,采取了偃旗息鼓的态度,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朝鲜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向往繁荣的愿望,与“阳光政策”的主旨基调相吻合。

首先,表达了朝鲜人民热望和平的诚意。当国际社会严重关切半岛局势,担忧半岛局势失控,而朝鲜对韩国的行动不加还击,用事实表明了朝鲜不希望扩大争端,热望和平的态度,与“和平优先主义”相一致。

其次,以实际行动促进对话和协商。韩国开始谋划已久的实弹射击训练时,正是美国新墨西哥州长比尔·理查森访问平壤之际。经过理查森的斡旋,朝鲜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重返朝鲜,并且同意就出售1.2万根核燃料棒并将其运往国外展开谈判。朝鲜还同意考虑理查森的建议,即成立一个由美朝韩三方组成的军事委员会,并在朝韩军方之间设立热线电话。而此次朝鲜对韩国的射击训练采取不予回应的做法,也可以认为是希望以此来促进对话和协商早日恢复的一项措施。

第三,努力保障和平的建设环境。朝鲜现在正倾尽全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在2012年“打开强盛大国之门”的目标。今年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不断深入各地工厂企业视察,鼓励干部群众奋发努力,正是朝鲜致力于经济建设的一个写照。朝鲜媒体此前多次强调,朝鲜的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的环境。

(二)“阳光政策”是韩国对朝政策的正确选择

韩国与朝鲜一奶同胞,骨肉相连。双方的搏杀只能两败俱伤。对韩国而言,着实没有必要和朝鲜对抗。事实上,无论从经济还是安全的角度,对抗不但解决不了问题,甚至对韩国有害。朝鲜本身就已表明,炮击事件是韩国对抗政策的结果。可以打个比方,朝鲜是一头猛兽,牙齿锋利。对待这样的猛兽,有两种办法,一,你可以消灭它,二,你可以给它肉吃,安抚它。消灭它有风险,弄不好你会浑身是伤,即使最后真的消灭了它,要把自己的伤治好也需要很多钱。与其花这么多钱去疗伤,还不如用这些钱来买肉给它吃,消除安全隐患。买肉给它吃就是韩国的“阳光政策”。而一旦营造了和平氛围,双方都是巨大的获益者。东北亚乃至国际环境都将因此而变得融洽而和谐。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武力只能带来灾难,毁坏韩朝共同的家园。如果朝韩双方能以“阳光政策”为基调,以地区的和平稳定为重,以民族的长远利益为重,以避免局势恶化为先,寻找和平解决争端的办法,必将有助于破解当前的困局。

“阳光政策”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使朝鲜半岛局势逐渐趋于缓和,却是不争的事实。它的和平、和解与合作政策对促进半岛的和平与繁荣、以及东北亚地区的共同和平与繁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是符合包括韩国在内的相关各国的利益的。

摘要:2010年11月23日发生了自朝鲜战争停战57年以来最严重的边境冲突,使半岛局势面临严峻考验。“阳光政策”以和平、和解与合作为核心内容,对于缓和朝鲜半岛局势、促进半岛和平,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关键词:朝鲜半岛,阳光政策,和平统一

参考文献

[1]文正仁.金大中、卢武铉政府时期“合解、合作”政策的重新认知[J].韩国研究论丛,2008(20).

[2]金祥波.试析卢武铉和平繁荣政策与韩朝关系的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3.日媒挑拨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 篇三

日媒挑唆朝韩关系 美国和韩国2月24日开始举行代号“关键决断”和“秃鹫”的联合军演。“关键决断”军演主要以计算机模拟方式进行。“秃鹫”军演以野外机动训练为主,涉及地面、空军、海军、特种部队等行动,7500名美军士兵参加。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认为,今年这两场联合军事演习和去年比起来“低调”了许多。去年军演中,美国派出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F-22型隐形战机和B-52型战略轰炸机。今年的军演则没有动用战略轰炸机、航空母舰等“高调”装备。石源华说,韩国希望军演能够尽量低调一些,尽量少刺激朝鲜。

不过,《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美军有可能在演习中使用可配备核弹头的战略轰炸机B-52。虽然韩国国防部随后就对日本媒体的报道予以否认,但日媒的报道无疑对朝鲜产生了影响。随后,朝鲜官方媒体《劳动新闻》还是发表了措辞严厉的批评文章。文章说,美韩联合军演是可能在朝鲜半岛引发全面战争的极其危险的导火索。文章还表示,美国向朝鲜半岛出动B-52战略轰炸机,朝鲜将坚决应对。

事实上,除了在口头上对美韩进行抨击,朝鲜也已经采取实际行动发出警告。韩国国防部2月25日说,韩美联合军演时,一艘朝鲜巡逻船“反复越过韩朝在黄海海域有争议海域”,意在“显示力量”。

朝鲜发射导弹回应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韩国国防部官员2月27日称,朝鲜于当天下午5点40分左右从东南部的江原道旗对岭附近向东北方向的日本海海域发射了4枚疑似短程导弹的飞行物。据称射程估计超过200公里。韩联社援引韩国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朝鲜此次发射的很有可能是短程导弹“飞毛腿”。

据日本《读卖新闻》消息,为提高应对朝鲜的能力,日本政府决定,从2014年开始着手研究引进美国研发的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防御系统和地基型拦截导弹SM-3。目前,日本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MD做出了海空拦截和地空拦截的两手准备,从“宙斯盾”海上驱逐舰发射海基型拦截导弹SM-3,在大气层外拦截,以及从地面发射地对空诱导弹PAC-3迎击。(本报综合)

· 本版责编 王静宇 ·

4.朝鲜半岛局势分析论文 篇四

一、朝鲜半岛地理位置评价:

(1)自然地理:连同附近4000多大小岛屿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处于东北亚的核心地带;与中国有着1134公里的边界线,直面中国边境;

(2)经济地理:地扼东北海上交通运输要冲---朝鲜海峡;被美国列为全球十六个重要航行通道之一;

(3)军事地理:地处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交接的“边缘地带”,也是中国与海权大国的缓冲地带。因此一旦朝鲜半岛被其他大国掌控,中国东北、华北、华东等多个战略地区必将处于其他大国的压力之下。

二、朝鲜半岛对中国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朝鲜核问题对我国东北安全格局的影响:朝鲜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指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区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问题,总体来说是冷战结束后的遗留问题。在美国宣布对韩国进行核保护、中国与俄罗斯相继亲韩后,由于来自同盟国家的后盾支援日渐瓦解,朝鲜为维护国家生存而制造核武器,其本意是想借核武

域直接相连,同华北等战略要害地区靠近。这里一旦被任何敌对大国势力所控制,都将对中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它直接关系到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首都北京的安全以及整个北部沿海地区的防卫。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对立严重影响我国的军事安全,不但使美日达到加强军事同盟、永久驻军、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不断对我国施加威胁的目的,还可随时加强其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部署和军事演习,达到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反之,朝鲜半岛的统一稳定将缓解我国在东北亚的安全和军事上的压力,全心投入经济建设。

(5)朝鲜独立势力“泛高丽主义”:泛高丽主义在中国东北宣传“东北人新民族”的思想;一大批鲜族网特,在网上挑拨中国的民族关系和地域关系。

三、面对朝鲜半岛问题,中国可行的应对政策:

第一、中国可以发挥历史的、现实的和地缘的优势,在朝鲜南北双方之间积极斡旋,积极推动朝鲜半岛统一。

第二、积极参加“方会谈” 等建设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加强与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以及有利益关系的大国的沟通与合作,为朝鲜半岛真正的、永久的和平做出努力。

第三、经济上互助合作,共同成长。中国应立足长远,推进中朝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利用自身经验积极支持和引导朝鲜的经济改革,缩小南北差距。

5.朝鲜半岛局势分析论文 篇五

一、朝鲜半岛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从地理位置上看来,朝鲜半岛非常重要。她扼守中国的东大门,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惊奇的发现,近一百多年来,朝鲜半岛发生的重大事件,几乎都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中国派兵帮助镇压。结果野心隐藏已久的日本借机挑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不仅成功地把朝鲜半岛吞并,还强行占领了中国的台湾,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此后的几十年中,日本就是以朝鲜作为跳板,入侵了中国东三省乃至全国各地,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无尽的苦难。时间一晃,中国大陆解放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本已经秣马厉兵,即将一举解放台湾。然而,此时朝鲜却爆发了内战,进而引起了美国的干涉。美国把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中国失去了解放台湾的大好机会,造成了两岸分裂的局面,至今仍是中国人心头最大的痛。而长达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也使中国损失巨大,伟人毛泽东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爱子!进入新世纪以来,朝鲜半岛又出现了核危机,美国以朝鲜威胁世界安全为由不断进行干涉,中国作为六方会谈的主办国,自然也被卷入了半岛风云中。特别是2006年朝鲜进行核试验,居然在事发前几十分钟才通知中国,令中国陷入了尴尬被动的境地:既不受到朝鲜的信任,又被西方各国施加压力。同时,朝鲜进行核试验,周边国家很有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近期发生的“天安舰”事件,更是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朝鲜与中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如果中国支持联合国对朝鲜进行制裁,必将使朝鲜政权面临孤立甚至崩溃的危险,这样下来,美国的势力就会长驱直入渗透到鸭绿江边,而大量涌入的朝鲜难民将给中国带来沉重负担;但另一方面,如果中国不对西方以及韩国的要求做出一定回应,又会给西方造成不积极解决朝鲜问题的口实,给中国的外交带来不利的局面。由此看来,朝鲜局势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关系到我国的内部发展和对外开放能否拥有一个安定有利的国际环境,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在当前朝鲜半岛的局势下我国应该采取的对策

既然朝鲜半岛的局势对中国影响如此巨大,那么,在最近朝韩双方针锋相对、美国又出面干涉的情况下,我国应该采取怎么样的对策呢?对于这个问题,国内的专家学者意见不一。在此,我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1.在关于朝鲜半岛的问题上,中国一定要牢牢坚持对自己有利的立场,切不可为任何一方所左右。“天安舰”事件发生后不久,韩国方面便称该舰乃是朝鲜击沉的,并强烈要求中国对朝鲜谴责,还要求中国同意对朝鲜进行制裁。而我国国内的一些所谓“主流学者”“精英分子”也亦步亦趋地跟着韩美的调子,叫嚷什么“为了世界和平,中国也应制裁朝鲜”,甚至妄称“消灭金氏极权政权”。这种没头脑的言论是极为有害的。中国是一个大国,无论什么决策,都要以是否有利于本国的长远发展为标准,决不能为他国所干涉。朝鲜是中国东北的屏障,与中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无论局势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朝鲜人民的独立自主,决不能让美国颠覆朝鲜、将其势力渗透到中国边境的阴谋得逞。当然,对于朝方提出的一些不尽合理的要求,我们也不能全部接受。

2.中国要做好和平谈判与军事斗争的两手准备。一方面,发挥中国是六方会谈东道主的积极作用,尽最大可能把各方、特别是朝方重新聚集到谈判桌旁,争取通过和平谈判的手段,调和各方的利益,缓和半岛局势,争取达到半岛无核化目标;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本国的经济、国防实力,特别是要加强中国东北地区的军备,提高快速反应、应对突发战争的能力,巨大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必要的,在平时可以平衡地区局势,给他国造成一种威慑力,使其不敢轻举妄动挑起地区冲突,在战时可以有效地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结论

6.中国周边局势分析 篇六

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0个,其中,陆上接壤14国,隔海相望6国,涵盖了各种地理条件。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多年来,又是与别国领土争端最多的国家。尽管近年解决了部分争端,但是,仍存在着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且海洋权益不断遭受蚕食。中国与俄日印3大战略主体共处,掣肘因素颇多。俄国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普京加强集权、重振军备,国力日渐发展,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国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日本重新武装步伐加快。面对这种复杂的局势,历史的镜子中可以照射出未来之路:

(一)一球多制,多元共存,世界多极化将继续成为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基本方向。世界力量已初步出现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的转移进程,继欧美之后,亚、非、拉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出现。基辛格分析说,一些国家已经成长为强权大国,同时存在着几个实力相近国家的世界。国际权力呈分散化态势,世界多极化特征明显。非西方力量在世界事务中影响力上升。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模式多样化、文化多元化将是世界进入下个十年的基本面貌。享誉世界的美国已故世界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6年前深刻断言:在全球大动荡中诞生的新世界将因其多重政治格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初生的新世界的特征不仅表现为政治格局的多重性,而且表现为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幸运的是,世界历史的趋势是向全球多样化发展而不是走向同一化;今天,再也不能断定只存在一条资本主义道路了。

(二)各种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依存、调整变革、竞相发展将成为国际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一是多元共存。20国集团中,有很多不同的发展模式;亚洲模式也有不同的版本;即使是美国盟友的国家,也是千差万别。继续认真规划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成为各类国家共同的追求。二是变革调整。国际金融危机告诫世人,任何一种制度与模式并不完美,其获得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永远成功,更不可能适用于全世界。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各大国及世界各类国家着眼于“后危机时代”,谋求模式创新、战略调整、自身改革成为潮流。三是相互竞争。全球化是地缘政治的竞技场。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制度之争、价值观之争、发展理念之争、软实力之争、话语权之争将趋于上升。四是西方与非西方在制度、道路、模式、理念等方面的斗争更趋复杂。美西方不会放弃其所谓价值观的普世性,不会坐视其既有优势和主导权的丧失。而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成就与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同西方政治经济模式所谓的普世性、意识形态的优越性的斗争提供了有力支持,越来越不愿意受制于“西方中心主义”。

(三)西方软、硬实力相对减弱,但绝不愿坐视其核心价值、既有优势和主导权的丧失;在国际政治力量对比中,美国虽失去绝对优势,但仍是“独一无二”的强国,仍处在世界体系的最高层。在新世纪头十年和第二个十年的历史联结点,西方处在一个矛盾、震荡、调整、变革的转折点。其阶段性特点是进行反思与变革:一是认为世界政治体系的发展与苏联解体后西方所抱有的幻想背道而驰,西方犯了“灾难短视”的错误,现在要正视“世界重组”和“全球政治觉醒”的现实,承认“不是美国没落了,而是整个人类崛起了”的现实,“美国将是最伟大、最强盛的国家,但是仍有其他强国并肩”(基辛格),美要学会与西方之外的政治力量重新相处;二是对“9·11”后恶意盛行的单边主义的深刻反思,认为美没有将自身面临的安全威胁置于全球合作框架,承认“美国无法单独解决世界问题”,奥巴马是在对美进行“拨乱反正”的重要转折时期执政,决心“开启与世界重新交往的时代”;三是对新自由主义的恶果进行深刻反思,认为美式资本主义及其主导下的发展模式将“大规模金融杀伤性武器”推向全球,新自由主义含有最终导致其灭亡的种子,开始重新判断资本主义何去何从及其变革。西方的调整与变革已经开始,第一,要看到其变革的艰巨性;第二,要看到其化解危机、自我修复和变革图新的适应能力;第三,西方不会接受“西方没落”、“美国衰弱”的观念;第四,西方将会坚定捍卫其价值理念,美国将固守“美国始终是一个国际领袖”的信念不变。

7.朝鲜局势考验中美关系 篇七

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十年后,朝鲜显然已经拥有了核武器。朝鲜政府在2月举行的自2006年以来第三次核试验,很可能涉及小型装置,鉴于小型化对弹道导弹运载核武器的重要意义,此次核试验让整个半岛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核试招致了新一轮联合国制裁,并由此引发朝鲜的威胁和挑衅进一步升级。一年一度的美韩联合军演进一步恶化了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尤其是美国能发射核武器的B-52和B-2轰炸机参与演习之后。

这个由韩美两国提高的制裁方案得到了中国的默认。这是联合国迄今为止对朝鲜实行的第四轮制裁,也是最严厉的制裁。

没有人希望朝鲜半岛爆发战争。对经济快速发展、自由贸易协定不断扩大的韩国,机会成本同样不可思议。同样,地区稳定是中国保持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而军事冲突无疑也会对美国的经济复苏构成打击。事实上,在举债进行了十年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的国防开支终于下降,美国已经没有财政余力陷入不可预见的军事冲突中了。美国以亚洲为“支点”的外交新战略,是源于那里的经济机会;一个无法预测最终结果的冲突并不符合美国外交计划的精神。

中国是化解冲突的重要地缘政治势力。但中国政府对金正恩政权能产生多大影响目前尚不明确。1992年中国在没有坚持要求美国正式承认朝鲜的情况下就正式承认了韩国。朝鲜人认为自己受到了冷落。

尽管如此,中国仍将继续把朝鲜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伙伴,因为朝鲜是防止中国边境遭受美军入侵的缓冲国。因此中国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在说服朝鲜开放的同时力争保持现状,开放能让朝鲜逐步改革,这样一个渐进的变革路线,既能保证该国政权的平稳,又能避免公开的冲突。

无论哪种结果都将给地区和世界造成创伤。首先,朝鲜政权内爆将引发大规模的难民潮,并造成巨大的冲击,导致该地区会付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成本。此外,亚洲仍然是一块充斥着权力平衡外交、边界冲突和历史不信任的大陆,软化地区冲突的多边安全构架尚未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点小小的火花也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更有必要积极推进区域的和平与稳定——上述和平架构植根于亚洲,并为所有相关利益方所接受。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巩固其负责任的国际大国的形象,因此,中国应该尽可能地控制未来发生在这一地区的冲突。

中美两国齐心协力化解目前的危机至关重要。显然,美国必须明确重申无限期拖延朝鲜半岛现状将使中国蒙受战略损失,中国必须与国际社会合作努力制止朝鲜的核计划。这种合作是逼迫朝鲜结束持续不断的循环危机和制造新的风险的唯一可能性。

当前危机为两个大国联合处理国际事务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或许这将给这两个大国今后在地区事务与全球战略合作提供新的范本。在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4月13~14日的访华行程中, 中美两国宣布了他们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及地区持久和平的共同目标。

这是个不错的起点。中美合作可以为建设迫切需要的双边战略互信迈出重要的一步。

但两国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理念可能起到阻碍作用。美国倾向于将问题细分并在有限时间内找到各部分的解决方案,而中国则从广泛的、长期的视角,认为朝核问题是一个长期化的,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问题。

因此,中美两国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处理朝鲜核问题时实现通力合作是唯一的选择,而显著提升战略互信才能充分实现中美之间的合作。

8.中国周边安全局势分析及趋势研判 篇八

摘要:掌握中国周边局势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不仅对我国处理好周边关系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宏观外交也会产生重要作用。近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在当前国际局势下,变得复杂化了,消极面上升了,动荡加剧了,但我们的基本安全态势还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近年来国际局势的变化没有根本改变或者根本颠覆中国周边的基本态势。因为如果把中国周边地区从地理上大致分为东(东北亚和东南亚)北(俄罗斯和蒙古两国)西(中亚和南亚)三个部分来分析,我国当前的周边安全形势,总的可以概括为“东急 西重 北缓”。

关键词:日本威胁

半岛问题 台湾问题 小国威胁 反恐 中亚局势 印度 有限实力 蒙古

墙头草 俄罗斯 中期盟友

美国 根本因素C型包围顶层设计 隐密战略意图

一、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总论

近年来中国周边发生了许多具有冲击力的事件,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恶化的迹象。总的来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并试图在中国周边构造“雁型安全模式”。加大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离心力,使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有所减弱,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出现很大震荡。应该说,美国利用中国周边长期存在的各种争端以及突发性安全事件,加强双边、多边军事合作,频繁展开各种海上军演,这是造成今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动荡的主要原因。

二、朝鲜半岛形势不断恶化。半岛局势是地区安全形势的风向标,近年来,朝鲜半岛经历了领导人换届、卫星发射**、核试验**后,局势变得更加动荡不安。作为邻国的中国自然也经常受到影响与波及,可以说,东北亚是中国周边安全的大软肋。

三、海上争端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

2010年以来,美国和周边国家围绕中国提出的有关“南海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这一说法大做文章,美国借此高调介入南中国海争端,并受到有关争端国家的欢迎。9月,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引起了中日关系的急剧恶化,美国还将钓鱼岛列入日美安保条约适用范围;2011年,越南和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大做文章,导致地区局势进一步恶化;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日本购岛闹剧和2013年的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事件均使得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应该说,海上争端已经成为今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紧张的重要来源。

四、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国家政权稳定和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于军事、政治和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而言的,指除此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典型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有恐怖主义;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等。

二、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

1、形势严峻的东部--此患增多,复杂多变

在我国东部周边,美中日俄和东盟5大战略力量既有合作又有分歧乃至冲突,并因此相互借重,大国关系的不稳定性在这一地区表现最为明显。这个地区存在着众多热点和敏感点,其解决难度之大和时间之长考验着政治家的意志和能力。

东北亚地区历来是世界战略重地。著名学者罗伯特·A·斯卡拉皮诺认为,“在西洋——亚洲区域的各个地区之中,从决定当代国际基本趋向这一角度来说,东北亚在许多方面都是最为紧要的一个地区,……东北亚是检验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一个重要实验场,是战争与和平问题赋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地区。” 在这个地区,汇聚了世界五大力量中心的四个,除欧盟外,美国、日本、俄罗斯与中国均在此有着重大的国家利益,存在着复杂的利害关系。

朝鲜半岛问题是危及我国安全的重大隐患。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艰难过程,还会有许多不可测的变数。各大国围绕朝鲜核问题的角逐和博弈将继续下去,这不仅关乎半岛局势,而且牵动东北亚战略格局,直接影响我国周边安全。

日本右翼政治和战略走向更是中国周边值得警惕的不安全因素。首先是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拒绝对战争罪责进行深刻反思,否认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问题,修改历史教科书,日本政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靖国神社,极大伤害了亚洲和中国人民的感情。

其次是在领土、领海问题上不断制造麻烦,公开宣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的领土”,与我争夺东海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权益,从而加剧了中日之间结构性矛盾与冲突,使中日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第三是日本国内的政治走向进一步右倾化,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外向性、进攻性明显增强。

日本从政界到民间,正在集体脱下“西装”,穿上“军装”。安倍晋三提出的建立“国防军”,事实上就是要将日本自卫队变成旧日本帝国的“皇军”。日本的直接目标毫无疑问,就是中国。如果说美国仅仅是希望通过削弱中国来维护其国际霸权地位,那日本便是真正的“亡我之心不死”。

狼子野心,不可不防。

东南亚则是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南线屏障。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并着手构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但随着中国的崛起,受来自西方的“中国威胁论”影响,一些国家对中国始终怀有戒心和疑虑。同时,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还存在着领土争端。相关国家和地区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地区。其中印度尼西亚提出海域分割要求,越南提出对南海拥有全部主权。而目前,我国只控制南沙群岛中的9个岛屿(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则抢占南沙群岛50多个

从战略上看,南海地区在国际海运航道上的地缘战略优势和丰富资源,是中国未来海军建设和潜在能源供应的重要基地,攸关中国的崛起。围绕南海水域、岛屿的主权争夺愈演愈烈,并日益复杂化和国际化的态势,已经成为维护我国安全利益的重要掣肘因素。

其中越南的威胁尤其值得关注。越南人常把中国称为“强大的邻国”,这个称呼里有双重含义:“强大的依靠”与“强邻需警惕”。现阶段,越南对中国还是两手准备,一方面努力学习中国的先进经验,一方面也在努力的制约着中国在本地区内的影响力,面对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越南高层担心越南沦为中国的经济附庸,故近年刻意与西方国家交好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近几年,随着越南国家利益的转变,越战对美越关系造成的裂痕正逐渐愈合。此外越南也在不断试图接近俄罗斯。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大国的阴影之下,平衡大国关系已经成为越南等国的本能。

如今大多数国人对美国、日本的威胁心知肚明,却忽视了小国的威胁。一百多年前,巴尔干小国塞尔维亚在欧洲同盟国、协约国两大阵营对峙之时,利用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遇刺案煽风点火、挑拨大国关系,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四年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覆灭,奥匈帝国解体,俄罗斯帝国被十月革命吞没,法意两国国境内千里焦土,英国在四年之内几乎用尽了维多利亚王朝六十多年的全部积蓄,而塞尔维亚则渔翁得利。而今的越南,正像东南亚的塞尔维亚,小国之威胁,不可不察也。

而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湾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安全、统一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利益,不论是在亚太地区还是在大国关系中,都是我国安全战略地位受到削弱和牵制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台湾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具有深远性。台湾问题,使我一直存在卷入大规模局部战争的可能,对国家关注长远发展的注意力带来极大困扰。另一方面,台湾问题具有国际背景的复杂性。美国的深度介入、日本的插手干涉,使台湾问题复杂化、国际化。尽管美国为避免受台湾问题的牵制,影响其战略全局,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台独,但美国坚持以台制华,把台湾问题作为长期遏制我国的战略手段不会改变。日本追随美国对“台独”分裂活动推波助澜,与民进党的勾搭明显增多。美日明确将台湾问题列为“共同战略目标”,并加紧进行军事干预台海冲突的准备。这不仅使台海局势更趋复杂,也给我们在必要时实施以武反独、以武止独增加了制约因素,提出了严峻挑战。

再次,“台独”势力对国家安全仍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当前,台湾岛内各派政治势力斗争非常激烈。随着国民党2008年大选的获胜,台海局势出现了缓和的有利局面,但“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仍然是当前国家全安面临的现实威胁。

2、地位重要的西部一一局势危机动荡,乱局呈长期化趋势 我国西南和西部边境安全在21世纪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西部复杂的民族、宗教等社会因素,中亚极端民族宗教势力的影响,边界问题的存在,以及美国的欧亚战略,使我国西部边界安全形势严峻。维护西部安全的意义已不仅是领土主权的安全,而是具有地缘政治和经济意义的安全。

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板块的腹地,处于亚洲通往欧洲的要道上,古时的“丝绸之路”和今日的“欧亚大路桥”都在此处,而且因为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历来是各种政治力量竞相角逐的战略要地。西方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指出,谁控制了中亚地区,谁就能控制亚欧大陆,甚至是整个世界。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的出现,使我国北部邻国增加,原来的中俄边界变成了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国边界,边界关系趋于复杂化。

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形势复杂多变,对新疆地区乃至整个中国都产生着较大影响。美国正不断加强对里海、中亚石油及其战略通道的控制,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依然深远。就中亚自身来讲,一方面政局不稳,内部冲突不断,“颜色革命”此起彼伏,对我西部边境安全构成威胁;另一方面,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的泛滥以及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渗透都是国家的安全隐患。特别“大中东”地缘政治位置的不断提升,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在中亚国家的扩张趋向,“东突独”组织的猖獗活动等,对我国西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政治安全具有极大的影响。

南亚次大陆在地缘上也与我国安全有密切关系。对我西部安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印度在冷战后乘美国对南亚采取“等距离外交政策”的时机,积极向美靠拢,以实现其地区大国乃至世界大国的梦想,把中国作为其实现大国梦的最大威胁。近年来,中印关系虽然已有相当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大障碍。主要是三个方面:

首先,边界争端是影响中印两国关系的首要问题。我国与南亚大部分国家的边界问题已经解决,但与印度的边界争端却至今悬而未决。边界问题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又直接涉及国民的民族感情,从根本上制约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其次,“中国威胁论”是中印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印度是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国家之一。不少印度人认为,中国是一大潜在对手,中国的强大是对印度的威胁。印度的决策层认为,中国的强大和崛起可能影响印度的国家利益,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严重威胁了印度的战略安全。尽管一个时期以来这种论调有所缓和,但其内心深处把中国视为“最大潜在威胁”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因此,其在国防和军事发展战略上,要求具备在必要时打进西藏的能力,把能够控制喜马拉雅山分水岭作为印度对华军事战略的核心。

近年来,印度不仅自行研制和生产各类新型武器,还直接从国外采购大量的先进军事装备,尤其是将建立核打击能力作为实现全球政治和军事大国目标的重要手段,使得中国的西部面临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再次,西藏问题是影响中印关系的重要因素。流亡在印度的西藏人超过12万,**集团的流亡政府即设在印度的达兰萨拉。印度虽然表示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分裂中国的政治活动,但却在暗中支持**集团分裂活动,企图以此增加向中国施压的筹码。

3、相对缓和的北部一一平稳中存在一定变数

当前,相对于我国东部和西部周边局势来说,北部周边保持着相对平稳缓和的局面。中国与北邻俄罗斯共同致力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与蒙古也建立了友好关系,为营造共同安全,维护地区稳定奠定了基础,但局势仍存在一定的变数。

4、造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化的主要因素是美国

影响中国周边国家,导致局面复杂化、导致矛盾加剧、导致动荡加剧,根本问题、根本因素就是美国。如果没有美国插手,这些矛盾不会这么突然一下子都冒出来,也不至于这么激化。虽然日本等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总体上,日本也是服从于美国,美国不闹事,日本不敢动;美国一闹事,日本在后面就闹得欢。美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我们的周边国家,但它是在亚洲有着广泛和深刻影响的一个大国。可以说,我们周边国家所有的这些事都有美国人插手,都有美国的影子。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国家行为中,有这么几条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美国高调重返亚洲,插手中国周边国家历史遗留的争议问题,使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复杂化。

第二,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不但继续强化旧的冷战同盟,比如美日同盟、美韩同盟。与此同时,还极力构建新的围堵与牵制中国的阵线。旧同盟再加上构建中的新阵线,冷战的阴云挥之不去。

第三,伴随美国全球军事战略部署东移,对中国的军事侦察、军事演习等军事威慑行动与军事骚扰行动明显增多。

第四个表现就是在中国周边利用或者制造突发事件,有的是利用,有的是制造,试图动摇我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破坏中国的和平发展环境。

如今美国事实上已经构建了一个对中国的“C型包围圈”。这个“C形包围圈”是个三位一体的圈子,中国与周边不可避免会闹别扭,这种摩擦可能来自冷战思维,也可能来自发展过程中的碰撞,或者对不同文明的不同理解导致的误读。可以说,这个包围圈的实际存在,反映了中国的安全局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不稳定因素。

三、中国的应对之策。

中国怎么办?办法在老祖宗那里:变法、自强、合纵。所谓变法与自强,市场国内工作入手;合纵,便是从国际关系入手,联合可以联合的力量,维持与美国之间的战略平衡。

俄国,西方宿敌,自苏联解体以来,受美欧排挤打压二十余年,景况与中国相似。中俄两国均为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国家战略需求也相近。今年三月习近平访问俄罗斯,不仅直接推动了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无形中对西方列强形成了威慑。

致力于发展与非洲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既有利于深化中非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也对维护与提升中国政治地位改善战略安全环境有莫大的好处。当年中国可以通过对非援助外交打破西方的政治孤立,今天也可以通过发展中非关系制衡西方列强。

加强与俄罗斯的防务合作,并继续加大国内对军事的资金投入,推动中国新军事变革,将为中国未来的国家安全加上最关键的一道保险。

在此必须指出的是,所有以提高国防投入不利于国内经济建设和民生发展的言论在实质上都是不负责任的。最简单的例子是在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根据丁汝昌、刘步蟾的建议给朝廷上奏折要求“添船更炮”,翁同龢等“清流”昏庸无知,慈禧腐败奢侈,朝廷决策者们居然在1891年中日海军竞争已经白热化时反向操作,不仅不追加军费,而且还停止海军拨款两年,并挪用海军衙门750万两白银,修缮“形象工程”颐和园以供皇室骄奢淫逸。临战前,北洋舰队准备花32万辆银子购买12门速射炮,居然因无法凑到这笔款子而放弃。日本海军战前实现了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装备了最新式的大小口径速射炮共173门。如果战前750万两银子不被清朝廷挪用,可增添最先进的大小口径速射炮280门,这样一来,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要比日本舰队多107门速射炮(原有小口径速射炮和“广丙”舰3门国产120毫米速射炮尚不计算在内),即使不能彻底击溃日本的联合舰队,起码也能在两军对垒中占据上风。战后中国在马关条约中大量赔款,加上后来的赎辽费和支付德法俄三国的利息,总共付出了6亿两白银。战前不愿意花750万两银子购置军备,战后付出80倍代价,前车之覆,当为后车之鉴。

你想要和平吗?那么你先准备战争吧。——克劳塞维茨

世界上没有一栋知名建筑是不按图纸设计施工的,世界近代成功崛起的西方大国,也无一不是“顶层设计”的杰作。所谓“顶层设计”的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原是指为完成某一大型工程项目,要实现理论一致、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部件标准化。其思想内涵主要是,用系统论的方法,以全局视角,对项目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确定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制定正确的战 略战术,并适时调整,规避可能导致失败的风险,提高效益降低成本。这一工程学概念,后来被西方国家广泛引用于军事和社会学领域,甚至成为政府统筹内政外交

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

顶层设计是铺展在意图和实践之间的“蓝图”,是具有总体明确性和具体可操作性的科学思维的理论结晶,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探索性产物。

大国崛起需要顶层设计,而隐秘的战略意图和清晰的战略方向是成功的保证。

属于核心层掌握的真实战略意图是不能明言的。世界时刻充满尔虞我诈,没有谁真正希望别国强大崛起,而都希望别国衰落。就像非洲草原上的动物,等着分食别的动物的尸体一样。在战争期间,战略意图的泄露将直接导致 战争的失败;和平时期,国家发展战略意图的泄露,也将平添许多的障碍和阻力。同理,今天“抓住战略机遇期”等口号也不应大张旗鼓。大战略领域是最需要运用 谋略的,或瞒天过海或声东击西,最忌讳的是内外无别实话实说。上个世纪末,中国有一句成语很出名:“韬光养晦”。这本是高级领导人关于国际政治局势分析时的一个内部讲话,后来却成为广大媒体和学者公开讨论的话题。地球人都知道中国要“夹紧尾巴”了,于是,一些大国得寸进尺,小国也纷纷趁火打劫。这样的教训是值得作为前车之鉴的。

中国的复兴崛起是一项宏大而长远的事业。改革开放至今已经三十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现代化进程向纵深挺进,国内各种深层次矛 盾也日益浮现出来,而国际上针对中国的误解、杯葛甚至敌意也日趋严重。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足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此时,稍微冷静一下头脑,从 世界历史的角度重新打量当前国家现状,对于透过喧嚣、浮华的表象,认清未来前进方向坚定正确的发展道路,也许有着某种启示意义。当有一天,美国面临着与中国一战之后就无法有效保障全球利益之时,中国的发展又将因为国家战略的转型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排除会有机遇提前这一切。在此之前,以不变应万变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期待的平衡被打破的日子绝对会到来。而现在要做的,就是为达到平衡而努力。只有首先促成平衡才能有平衡来让人打破。

考虑到中日关系,控制住日本利用海洋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日本以前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以后就未必如此。不要忘记日本是个群岛国家,其周边地区的海洋资源绝不缺乏。日本利用海洋的技术能力的增长是给中国施加的巨大压力。在日本成为一个资源大国之前,有必要形成迅速剥夺日本利用海洋的手段之能力。日本的存在也是中国加强在西太平洋军事力量的完美“借口”。西方能够渲染“中国威胁论”,我们同样可以炮制“日本威胁论”。

上一篇: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的三板斧下一篇:红色电影观后感初中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