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探究论文(通用9篇)
1.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探究论文 篇一
国际会计协调对于我国会计发展的重要影响探究论文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方面和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说在经济方面,我国经济近些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无法被忽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会计发展逐渐突显出来。会计准则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此部分能力日益被重视,而为了推动我国会计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成为了国际会计协调的参与者,通过国际会计协调来促进我国会计的发展是一项正确的决策。
一、有关国际会计协调的相關概述
(一) 概念
想要对国际会计协调对我国会计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何为国际会计协调。所谓的国际会计协调,就是指在众多国家中,以相同的国际会计准则作为依据,根据各国的实际国情来推行本国适合的会计实务,包括会计揭示以及计量方法等实务[1]。在国际会计协调中,其会计标准是国际化的,而会计信息等也具有统一性。所以国际会计协调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内容以及标准的统一,着力于将各国的会计差异缩小,促使各国的会计标准以及内容等是相似的,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会计机构。由此可以看出,国际会计协调具有对各国经济利益进行维护,对世界经济秩序进行协调等目标。
(二) 价值
国际会计协调存在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而其发展也对各国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存在的价值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有利于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就目前的国际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近些年来各国之间的贸易交流日益密切,国际贸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各国会计准则不同,所以在经济贸易核算中存在着差异,而此问题在国际会计协调发展下得到了解决,参与国际贸易的各国会计准则逐渐统一化,这样在进行会计信息形成以及报表编制的过程中就不存在差异问题,贸易双方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这对于国际贸易进一步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第二,有利于推动国际投资发展。在各国发展过程中,跨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跨国投资的主要原因就在国际会计协调的发展,此协调的发展使得可比性会计信息的应用更加显著,这样投资人员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实际的财务信息,这对于投资者进一步的掌握投资信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降低了跨国投资的风险,因此国际投资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二、我国会计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协调片面化
国际会计协调的发展对我国会计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国会计协调的发展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会计协调片面化。我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的认识较为片面,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虽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有些内容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不符合的,但是我国在借鉴国外经验的过程中,却忽视了这一问题,从而而导致我国的会计领域较为片面,和实际的会计环境不相吻合[2]。
(二) 会计制度以及机构都不够完善
我国作为国际会计协调的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给予了国际会计协调充分的肯定,但是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我国的会计协调法律制度以及相关机构等都不够完善,而且也不如发达国家重视会计信息,这样的现实情况就使得我国的会计协调发展受到了阻碍,其作用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
三、国际会计协调对我国会计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 帮助我国进一步明确了定位
我国是国际会计协调的参与者之一,但是就以前的参与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我国会计协调的定位不是很明确,这对于我国会计协调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而国际会计协调的发展,则帮助我国进一步明确了定位。我国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以充分地激情参与到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并努力在其中增强自身的话语权,这样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才能获取更多的利益[3]。同时,在参与国际会计协调中,我国还应该清楚的认清自身的利弊,并依据实际的国情,理清和国际会计协调存在的关系,提高两者的可比性,这对于我国会计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 进一步缩小矛盾
在国际会计协调中,因为参与国家众多,而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但是其基本目标是相似的,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所以各国之间存在矛盾是无法避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作为其中的一员,应该在国际会计协调背景下,努力缓和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存在的矛盾,进一步得到缩小国际会计协调和我国的矛盾,从而为新会计准则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进一步构建会计机制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近些年来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往往不占据优势,而我国的会计报告也无法获取其它国家的认同,此种情况在国际会计协调发展中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自从我国参与了国际会计协调之后,我国的会计制度以及准则等都有了进一步的完善,这对于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4]。同时,在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的过程中,我国也应该围绕基本国情,并了解市场需求,以此来构建完善的会计机制,以此来促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发展中能够占据一定的优势。
(四) 注重培养更多的专业会计人员
在我国参与国际会计协调之后,我国发现想要做好推动自身国家会计的发展,就应该从内部入手,注重培养专业的会计人员,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会这样我国的会计发展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因此,国家应该通过教育改革,对会计人员教育制度进行变更,并创建更好的教育环境,同时还应该为考取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南,通过全新的会计理念来促使我国的会计制度能够更加的规范化,切实的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为我国会计行业在国际贸易中更有话语权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是不断变革的,国家是不断发展的,在这样一个永不止步的发展环境中,每个国家也没有故步自封,都在追求着新的发展,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句话充分体现了经济的重要性,所以在国家经济一体化发展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我国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了对会计的重视程度。但因为各国的会计准则存在差异,对外贸易经济中也因此存在差异,所以我国积极参与到了国际会计协调中,以此来缩小自身国家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进而期许在对外国际贸易中能够有更多的话语权,能够占据着优势,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平平.基于国际会计和我国会计的协调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46.
[2] 苏娜.我国在国际会计协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2):47-48.
[3] 孙志远.我国会计国际协调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5):89-91.
[4] 王媚.试论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障碍与策略[J].新财经(理论版),2011,(7):313.
2.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探究论文 篇二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馆,发展趋势,对策
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 引起全社会各行业的急剧变化。图书馆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动下更是受到了直接的影响, 突出表现在图书馆建设的技术手段、读者需求和服务方式等方面, 传统图书馆的运作模式受到新的挑战, 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数字化图书馆及虚拟网络式图书馆已逐渐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一、我国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一) 我国图书馆存在的主要形式
目前, 我国图书馆主要存在形式是以传统的图书馆为主体、数字图书馆为补充的形式。
传统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 主要的作用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 其类型主要有文化系统类公共图书馆、教育系统类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类图书馆等。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及知识经济对人类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传统图书馆的运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由此出现了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以提供电子文本、图像、影视等教育电子产品为主, 用户通过计算机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入数字图书馆按其所需取其所用。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储存空间小、资料不易损坏、资源可多人同时共享、信息查阅检索方便且可快速传递等优势。
总体而言, 数字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发展基础上的信息化产物, 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但也存在一些主要的区别, 详见表1。
(二) 我国图书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传统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对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遇到了许多瓶颈。首先, 对未来发展定位认识不清, 缺乏相应的长期规划及有效的制度供给。其次, 图书馆分布及结构不尽合理, 不同等级间的图书馆发展不平衡, 区域间存在着差距。国家级、省级、市级图书馆的相应规模及分布状况有待完善, 县级、乡级图书馆发展相对滞后。再次, 经费缺乏制约了传统图书馆硬件设备的更新及人员服务方面的投入, 导致信息资源更新速度滞后于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的进步速度。最后,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滞后, 缺少图书馆专用的信息数字化技术。
2. 数字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首先, 长期以来人们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相对简单化, 导致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上步入误区, 国内不少建设项目把数字图书馆理解为特色馆藏的数字化和服务的网络化, 简单地追求馆藏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局域网的信息共享, 这种简单化的建设项目只是具备了数字图书馆的某些特征,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其次,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 标准化和规范化欠缺统一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建设质量、查询服务效果以及网上资源的共享。再次,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无论是来自网上或者出版机构制作的电子信息产品, 还是对现有馆藏印刷出版物进行数字化处理, 或多或少都会牵涉到知识产权问题, 这是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如果问题处理得不好就会引起法律和经济纠纷, 数据库即便建好了也无法投入正常使用;最后, 局域网布线作为机构内部的基础设施是数字图书馆运作的载体, 对国内大多数传统图书馆来说, 存在着网络布线的更新改造问题, 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欠缺。
二、信息化时代我国图书馆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正处在从传统图书馆转变到新型图书馆的转型期, 未来传统图书馆与数字网络间的关系将从现在的半竞争半合作的状态转变成全面的合作关系。未来图书馆将摆脱单一的文献书籍资料的纸质文本服务形式, 实现纸质书籍、电子书、影视资料、音像电子产品、电子报刊、电子书等服务产品内容多元化、种类多样化的运营方式。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有如下几种趋势。
第一, 以文献资料馆藏书籍为主要服务产品的传统图书馆、传统图书馆模式与数字化图书馆模式创新融合的新兴数字化图书馆、以数字化为核心结合三网融合技术、物理联网技术等的新式图书馆三者并存。
第二, 以发挥实现跨地域区域、网络区域联盟、消除知识转移障碍作用的世界性、国家级特大型图书馆为主, 以区域性、地区性大中型图书馆为辅, 以根据行业及学科的分门别类及个人需求的个性化偏好而建设的专业性、个性化小微型图书馆为补充, 如创意图书馆、绿色图书馆等类似专业化单式图书馆。
第三, 商业化、半商业化、非商业化图书馆经营模式共存。现在的图书馆主要以非商业化图书馆为主, 也存在一些半商业化的形式。虽然图书馆具有公益的特性, 但图书馆行业市场化调节对资源的配置最为有效, 图书馆商业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四, 社区多功能综合化、文化机构融合化图书馆。一方面, 社区多功能化图书馆将会配备教育培训、餐厅、音乐会等服务性娱乐机构;另一方面, 图书馆将与博物馆、电影院、音乐厅等文化服务机构实现交叉化融合, 实现信息资源、娱乐产品、文化资料等知识供应链的系统化, 图书馆将是未来的城市社区文化中心。
第五, 智库或研究机构将依托图书馆建立, 与图书馆组成研究型图书馆, 满足新时代的研究对知识积累及专业化的更高要求, 并通过结合产业化的商业化模式解决研究所需资金问题, 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研究的顺利推进。
第六, 建立个人化、个性化、自主化街头微型图书馆。手机具备贮存电子图书及在线阅读的功能, 手机不仅会成为办理图书馆相关业务的工具, 也将是一个个人化的图书馆。现代个性化、特色化的需求越来越大, “有声有色有形”图书馆可改变读书与读网的单一形式。屏幕图书馆、电纸书图书馆将是图书馆的新形式。
三、信息化时代我国图书馆发展对策
随着信息化的全面推进, 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 结构虚拟化、资源共享化和服务社会化是大势所趋。在新形势下, 图书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 运用针对性的策略来应对这种新变化。
第一, 积极引进现代技术设备, 加快学习使用新技术。“21世纪, 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将由传统和实体图书馆向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存转移, 用户要求的是可以在任何地方 (包括跨地域) 、任何时候自由地咨询、搜索、利用虚拟图书馆及传统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 不受借阅时间、期限与区域的限制。”这就迫切需要加强与世界各国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的国际合作, 学习先进国家的信息技术, 熟悉和掌握各国信息资源的特点。各图书馆应积极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 并加大普及使用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技术的工作力度。
第二, 重视人才培养, 不断提高人才素质。由于在信息化服务过程中知识和技术含量加大, 向智能化发展, 图书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工作方式、工作价值、工作效率、工作成果诸方面将发生质的变化。现代图书馆必须有适合网络环境的专业人才,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专家型”素质, 他们除担负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外, 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 去伪存真, 有效抵制信息垃圾, 以健康有序的全方位信息资源满足用户。因此, 图书馆在人才培养方面, 一定要面向未来, 立足长远, 加强图书馆系统工作人员高级技能的培训普及以及深层次继续教育, 同时, 要引进和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信息服务人才和开拓进取的新型管理人才。
第三, 以读者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 优化服务模式。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要以读者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 要敢于打破简单、固化的服务思维, 努力寻求突破和创新。在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下, 图书馆服务一是要立足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度, 将人性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服务结合起来,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和国际交流合作, 走开放型、市场化道路;二是要将自己的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相结合, 将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相融合, 提供跨时空、跨国界、跨行业的服务;三是不同类型, 不同地域的图书馆要注意结合当地发展需求, 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真正做到做以人为本, 满足地方发展需要, 以区域发展促国家发展。
第四, 着眼未来, 重视数字图书馆发展。各国图书馆都十分重视将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制定、实施和推动。我国也应该明确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对国家重要的知识资源和文化遗产加大数字化的力度, 在尊重和解决知识产权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一切最新的信息技术,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数字图书馆计划, 拓展图书馆服务的空间和时间, 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以及特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长期保存, 增强对知识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最大限度地增强数字图书馆为全社会服务的影响力, 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图书馆带来的利益和方便”。
参考文献
[1]孟玲.浅析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6) .
[2]王丽华.三网融合对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7) .
[3]周欣平.全球化环境下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0, (1) .
3.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探究论文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经济发展;影响
一、信息技术特征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其特征越来越突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技术高度集群化。过去信息技术的特征是少数简单技术的组合,而现在信息技术的特征为技术高度集群化,即大量有关技术有机结合的技术群或者技术体系,从而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实现了技术的高度集群效应[1]。二是,技术创新高速化。信息技术创新速度非常快,并且周期相对比较短,实现了快速产业化及产品化。在计算机产业中,此项特征得到了充分体现,尤其是在计算机芯片性能领域中。对于计算机芯片性能而言,几乎每18个月就会提升1倍,但其价格却会下降约50%。促使信息技术快速创新的内在动力就是网络经济中技术与资本的创新。三是,锁定消费。当消费者使用某一系列技术或者产品之后,一般都会形成一种惯性,从而长期购买此类产品,就构成了一种“选择优势”,如果以后消费者想要转移购买其他此类产品,就会因为转移成本过高而放弃,这就是消费锁定效应[2]。四是,技术高度渗透性。技术自身具有一定的扩散性与自主发现性,因为知识积累与创新的作用,使得信息技术成为了一种不断变化的技术群,不仅可以应用于各种专业行业,还可以在传统经济部门中得以广泛运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持手段。五是,技术标准全球化。信息技术标准的全球化是为了保证技术与产品可以进行全球化的运用,实现其兼容性。在信息技术标准全球化的形势下,可以促进全球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为各专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
二、信息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有助于传统产业的优化。首先,从第一产业方面分析。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传统农业部门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在农业生产方案制定、灌溉、畜禽饲养等方面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优化生产方案,提高农业传统技术水平,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加大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为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次,从第二产业方面分析。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第二产业的信息化水平。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分工越来越细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逐渐构成了一个新的分工体系,为传统产业改革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普及,能够加快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善企业经营模式,为第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加大信息化发展力度,能够有效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重组与优化配置,从战略角度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从企业内部发展角度分析,可以利用网络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生产人员联系在一起,使其可以互相沟通与协调,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从企业外部发展角度分析,企业能够借助网络和本行业或者其他行业进行联系,从而全面了解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内部发展进行合理调整,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应变能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得到长远发展。最后,从第三产业方面分析。传统服务行业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方法之后,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越来越大,有效拓展了发展空间。通过信息量的不断增多,服务产品类型也在不断增加,有针对个人的,有针对企业的,有针对机构的等等,服务越来越全面。
(二)有助于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一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可以有效节约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与物质消耗。以建筑行业为例,除了居住以外,楼堂馆所可以大大缩减。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观看电影、查阅资料,甚至办公,为此,可以显著减少影院、图书馆、办公楼的建设,从而减少了钢材、木材等建筑材料的使用,并且建筑用地也会相应减少。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有效节约人力资源。在制造行业、加工行业中,应用高科技技术控制车间活动的现象越来越多,相应的就减少了蓝领工人的就业人数,使得从事科学研究与其他脑力劳动的人群逐渐成为了社会生产与发展的主要力量。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推动我国劳动结构知识化倾向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和信息技术有关的产业也越来越多。三是,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促进了资源开发。比如,在传统产业改造中,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显著提高传统产业的自动化水平,减少物质投入,从而降低改造成本;并且可以对传统资源予以充分开发与利用,大幅度降低资源消耗。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为产业改革提供广阔的平台,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同时,以计算机制造、电信业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为此,要想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祖兵.信息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02):136-136.
4.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探究论文 篇四
题目: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方向探讨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什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不同程度的实现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尽管会计信息化在中国提出的时间不长,对其的本质和内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不可否认,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会计信息化将是一个必不可挡的必然趋势。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网与外界网络实现了互联,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有关的会计信息。另外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直接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极大地减少了人为的舞弊现象,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的质量。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不再是孤立的系统,而与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与其他业务系统和外界连接,可以直接从其他系统读取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会计报告也可以采用电子联报方式进行实时报告,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研究的重点内容 1.选题的背景
1.1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机构、行政、、企事业单位正在大力开展各种“信息化”建设,尤其以“会计信息化”为主。传统的会计手工帐比较繁琐,容易出现记错账、漏记账等问题,在此情况下,“会计信息化”势不可挡。1.2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会计工作对准确性和高效性要求较高。为了满足这两个要求,会计工作不只要做好基础数据的记录和整理,还要在整个流程对具体工作程序进行优化,并用信息化理念指导会计工作,使会计工作能够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工作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
2.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
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都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的重要组成部分。2.2 财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
企业在生产、销售、控制和预测的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要有效地控制“三流”,单靠财务部门使用软件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必须将其业务信息纳入软件管理的范畴,软件功能将延伸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这样能建立,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攘,彼此共享,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才能真正从全方位、多层次体现可信的决策信息。
3.如何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1提高全社会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充分了解会计信息化建设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的重大意义。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工作人员从信息社会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作用,认识到开展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使企业的领导层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有正确的理解和足够的认识。3.2强化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
会计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要从政策上给予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人员以支持,帮助其把握好理论研究的着力点,并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关键问题的研究上,切实加强会计信息化理论的研究。3.3推进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整合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应当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立足于企业整体来定位他的发展方向。在纵向上,会计信息化应该不再局限于提供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信息,而要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为完备的信息支持;在横向上,会计信息系统应当和企业内外部其他信息系统融合在一起,成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即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四、进度计划
7.5-9.10 完成交开题报告
9.11-10.5 查阅书籍资料写论文并完成中期检查 10.6-10.20 完成论文 11.1-11.30 论文答辩
5.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探究论文 篇五
[关键词]电子通信产业;竞争力;发展;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的发展与竞争已经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竞争,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先进性是衡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的电子通信技术包含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模拟技术等多项技术,它们对于促进我国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的电子通信技术已经应用到了我国社会的很多领域,但是面对当前电子通信产业的发展现状,我们还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不足,认真分析原因,努力实现未来电子通信产业的创新发展。
1 电子通信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我国电子通信技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行业体现了生产精品的综合能力,无论是固定通信还是移动通信、光通信均具备了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同时渐渐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然而,我国当前电子通信产业发展却呈现出了明显的不均衡性,沿海城市发展相对较快,创新实力较强,然而其他区域则发展较为滞后,整体创新实力较为薄弱。另外,电子通信领域欠缺软件以及集成电路专业的高级人才,专利项目量有限,欠缺高质量的技术创新。软件产业层面则欠缺核心技术,在设计集成电路领域实力稍显逊色。现阶段,电子通信领域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集成创新、消化再创新,而自主创新发展上则有所欠缺,因此核心技术始终无法赶上发达地区。虽然,我国已有通信技术较为完善,然而各个环节竞争水平却不尽相同。无论是设备基础技术、核心技术、系统、芯片或是终端均欠缺竞争力,因此令电子通信产业存在较多瓶颈,影响了我国电子通信产业竞争力的发展和提升。
2 影响电子通信产业竞争力的主体因素
2.1 企业市场因素
在我国政府的倡导和企业自主努力下,一些企业从国外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对自己企业的内部结构组织进行优化调整完善,使得我国电子产业类企业初具规模,部分企业也因此实力逐渐壮大,成为了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对企业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成为了海内外投资商投资的焦点,企业有了名声和投资,电子通信产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便会有很大的提升。同时,与外企相比,我国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这将推动我国电子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
2.2 科技发展因素
电子通信产业科技发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1)影响科技发展程度的装备水平;(2)电子通信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水平;(3)电子通信产业销售率。由于我国电子通信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装备和技术大部分依靠国外引进,但是由于我国消费群体众多,使得电子通信行业在国内有很大的发展,也正因如此,我国电子通信产业开发产品的创新能力才能有所提升。但是,我国电子通信产业核心技术的掌握与国际上相比相差甚远,部分设备关键零件依然靠高价从国外进口,这便使竞争力大大降低。
2.3 资源因素
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为丰富,这为我国电子通信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大大提升了我国电子通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在客观上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国资源丰富,但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一些资源的开采受到限制;其次,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依然不够发达,所以再利用资源时常常会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的情况,使得成本增加;最后,我国对于高端技术人员较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电子通信产业竞争力的发展。
2.4 产业链因素
6.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探究论文 篇六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荣骏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统筹规划、整体部署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助力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通过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增强队伍能力、创新体制机制,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问题,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继续普及和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多种方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创设绿色、安全、文明的应用环境。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绿色、安全、文明的数字校园基本建成,主要维度是:
校园网覆盖范围、带宽、安全及泛在信息平台的普及使用情况;
数字化教室等信息设备的配置与使用情况,及对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支撑情况;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库及优秀数字文化资源的建设、共享与使用情况;
教学、科研、教师、学生、财务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数据共享与使用情况。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普遍开展,主要维度是: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方法、内容创新应用情况;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业务组织与流程创新的情况;
在信息化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情况;
科研成果转化为数字教学资源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3.科研创新信息化支撑体系基本建成,主要维度是:
基于网络的协同科研开展情况及针对专业领域的科研网络社区建设与使用情况;
科研条件与资源的共享情况;
信息化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情况。
4.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主要维度是:
信息化支撑科研成果转化情况;
公共教学与科研资源对校外科普教育、人文教育、学科教育的辐射情况;
多语言、跨文化的教育资源与学习的平台应用情况及在国际文化交流领域的辐射情况。
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继续教育信息化是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支撑。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开放大学建设,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推进继续教育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建立继续教育数字资源建设规范和网络教育课程认证体系。探索国家继续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和运营机制,鼓励建设各类继续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库。充分利用包括有线电视网在内的公共通信网络,积极推动教育资源进家庭。推动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为全社会各类学习者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加快信息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发展高等学校网络教育,采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成人函授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探索中国特色高水平开放教育模式。根据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探索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模式,加强继续教育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建立遍及城乡的一站式、多功能开放学习中心,促进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继续教育公共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探索相关信息系统与支撑平台建设与运行模式,建设支持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考试与评价、质量监管体系,形成继续教育公共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为办学、管理及相关机构开展继续教育提供服务。做好技术服务
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和应用推广。结合教育信息化需求,开展教育信息化标准化基础科研,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强化标准的宣贯,推动标准化实施,确保数字教育资源、软硬件资源、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等各方面内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创新支撑体系。整合设立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以多种方式设立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研发、推广项目,支撑适应中国国情的教育信息化技术自主创新、经济可行的特色装备研发与推广。
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制定和实施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管理规范,建立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教育管理、教学和服务等信息系统安全。加强网络有害行为防范能力和不良信息监管力度,防止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对校园文化的侵害。
7.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探究论文 篇七
关键词: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策略
一、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信息化
管理会计信息化虽与传统会计息息相关,是以传统会计为基础逐步形成的,但其作用却远远高于传统会计,快速促进了我国企业的经济增长。在处理财务工作时,运用管理会计信息化可以对财务数据进行精准的分析,并且使财务人员能更科学的管理财务数据,因此管理会计信息化被财务人员广泛运用。然而,传统会计分析财务数据主要是依靠工作人员来完成,使用传统会计规划财务数据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接着再进行数据整理工作,传统会计的工作方式繁琐、复杂,如果稍有差池就会在数据保存的过程中出现重要文件丢失的情况。因此,人类将传统会计作为基础,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研究管理会计信息化,从而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我国目前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出现的问题
通过比较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信息化,虽然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工作效率高,但由于其工作时间远远短于传统会计,因此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视度不够
目前我国在发展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没有实现全面覆盖,只有一些大型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比较完善,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管理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企业领导或想过管理人员由于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了解不足,因此没有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引起重视,导致部分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从而阻碍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长效发展。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各个行业的工作和管理都开始将信息化技术与网络技术融入其中,管理会计当然也不例外。国家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促进了企业财务信息化快速发展,但其采用的系统应用水平普遍偏低,并且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系统,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系统建设也相对落后。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的财务核算模式等有着密切关系。
另外,我国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会计软件所具备的功能不能满足其具体的发展需求,无法有效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同时由于使用的管理会计软件所具备的功能不合理,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相关的管理会计模型。除此之外,我国相关研究人员仔细分析、探究了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状况,从研究的结果来看,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所具备的功能信息质量不能满足财务会计的需求,说明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不符合企业的经营制度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具备自身独特的经营理念,而这种经营理念很难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相结合,导致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使会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由于企业的经营制度科学性不强,导致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信息化时不顺利,经济发展也变得缓慢。
(四)传统会计阻碍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
大部分企业受到传统会计的影响,会将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信息化融合而形成企业的发展模式。由于许多企业不敢全面贯彻管理会计信息化,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管理会计信息化,这种发展模式将对企业的信息传递功能带来很大的影响,降低企业的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使企业没有整体的发展体系。
三、解决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提供优质的外部环境
管理会计信息化要在企业中有效实施就必须要有优质的外部环境,其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技术等等。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法律环境,要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就需要全面转变市场经济,制定健全的相关法律条款,让管理会计信息化能结合合理的科学技术以及政治文化等方面来开展工作,以此来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效率,稳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市场地位。
(二)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要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应该从企业的文化、人才培养、资金以及内部控制体制四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能够有效推动其发展的企业文化,让公司内部所有员工都正确意识到管理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感受具备良好管理理念的公司氛围,提升员工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价值取向接收度;其次,培养全面的管理会计信息人才,加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功效发挥到极致;再次,企业要有强大的后台资金保障;最后,将企业内部控制体制完善,以此来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稳定生存发展。
(三)构建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平台
在目前的信息时代环境下,企业要想将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构建统一完善的信息化发展平台是尤为重要的前提,科学合理地将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利用此信息平台来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发展。构建管理会计信息平台除了能够让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引起重视,还能帮助企业更规范、有计划地发展,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让我国企业能在未来发展道路中占据更好的地位。
(四)巧用XBRL技术来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
XBRL技术是一种能将财务数据进行准确分析的财务工具,财务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XBRL技术来处理财务数据,并利用其将数据转换为文件形式,可以为领导查询、研究财务数据时提供便利,并且这种技术工具的操作简单,能有效缩短财务工作者的工作时间,缓解其工作压力。因此,企业应积极应用XBRL技术来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以此来实现各种数据的转换以及管理工作,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管工作
目前我国优质的会计人才十分紧缺,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就应该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让会计人员深刻了解企业的发展理念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具体工作方法,并且要对管理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审核,将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指出并及时进行改正。其次,企业在加强会计人员的培养时应注重财务人员的监管工作,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管理系统,以此来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工作素养,只有严格监管财务人员的工作状况,才能有效规避财务人员出现违法行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在不断改革创新,企业的管理会计也在不断趋于信息化,但在发展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大力度开发企业的信息化平台,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加以运用,大力提升财务以及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以此来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明.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探索——歧点、亮点与难点[J].会计之友,2014,02:4-10.
[2]张继德,刘向芸.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4,21:119-122.
[3]张明明.企业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规律与方向[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04:8-10.
[4]黄海萍.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J].现代商业,2007,27:48+47.
[5]熊磊.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J].会计之友,2015,08:7-9.
8.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探究论文 篇八
【关键词】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现状;机遇
一、引言
我国的证券公司自1978年萌芽、发展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风雨发展历程,实现了长远发展。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逐渐增多,在越来越开放的金融环境下,客户对证券业务的要求更加个性化,我国证券公司唯有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创新型业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一立足之地。资产管理业务作为我国证券公司的创新型业务之一,近几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证券市场中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达到7.95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52.59%。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壮大,对于证券公司收入结构改革和业务转型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风险,稳定了市场。然而,由于我国资产管理业务起步较晚,发展较短,创新人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产管理业务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现状1.业务规模方面(1)纵向发展迅速
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起步较晚,但就其纵向发展来看,业务规模增长速度较快,尤其是近几年呈现出倍增局面。如表1所示,就受托管理资本总金额这一指标来讲,从2008年的2819亿元迅速攀升到2014年的7.97万亿元,该项数据的方差很大,说明近几年资管业务规模非常离散,印证了上涨趋势之显著;资管业务规模的扩大既体现在绝对值上,也体现在相对增长速度上,从2011年到2014年,我国证券公司资管业务规模增长速度均较快,尤其是2012年,环比增长速度达570.45%,2013年也达到175.13%。
在2012年以后,總量虽然巨幅上升,但增速是逐渐放缓的,增速下降趋势明显。从内外两方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从内来讲,我国证券公司普遍存在人才匮乏、产品创新不足等发展的根源性问题,发展初期推出的资管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逐渐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后期产品创新跟不上,同时其产品销售渠道过少也是主要限制因素,所以虽然业务总量在上升,但业务增长速度却在下降。从外来讲,我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金融行业各业如银行业、证券业等不得混业,客户的存款、投资账户彼此分离,致使证券公司无法为客户提供统一账户下的资产规划,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证券公司资管业务产品的开发、创新,业务范围受到很大局限。
(2)横向发展滞后
就资产管理业务的横向发展来看,我国证券公司的资管业务在全国金融行业中仍较为落后,2014年我国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规模比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信托业30%、银行业26%、证券公司17%,证券公司所管理的资产规模仍然过小。其中,银行业理财业务收益率达4.13%,属于业内佼佼者,这也得利于其通过人民币业务积累的庞大客户群体,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能够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服务网络与资源,超过80%的高净值人士选择了中资私人银行来进行财富管理。相比之下,证券公司在客户规模和服务资源上都处于劣势,据已披露的数据,服务网点、从业人员规模最大的中信证券其营业网点仅不到300个,相比于银行业20多万的营业网点数量,证券公司明显缺乏优势。
(3)单项业务发展不均衡
我国证券公司目前开展的资产管理业务大致可分为定向业务、集合业务和专项理财业务,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又成为资产证券化。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集合资管业务在已开展资管业务的证券公司中100%全面覆盖,集合资管和定向资管业务覆盖面为90%,集合资管、定向资管和专项资管共同开展的证券公司仅占20%,基本上为实力雄厚的大型证券公司。这三项业务在证券业中总体发展也极不均衡,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十分迅猛,目前已占到资管业务总体的80%以上,集合业务紧随其后,而专项管理业务仍然未成气候,这反映的现状是目前我国证券公司业务面狭窄,单项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不科学、不均衡,其本质原因是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资管业务经验不足,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还很有限,品牌公信力不够,因此在提供更高级的资产管理服务时便受到很大局限。
2.业务收入方面
(1)规模总体扩张,占比亟需优化
伴随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的跳跃式发展,其业务收入也不断增加,如表2所示,2007年到2014年证券公司资管业务收入迅速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24.35亿元;就增长速度来讲,2013年增速达162.71%,是2012年的7倍还多,可谓跳跃增长;两项数据的方差之大也进一步印证了近几年证券行业资管业务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可以看出2007年及2014年前后是证券收入的井喷阶段,2007年是得益于上一轮牛市行情,在此之后资管业务有较大幅度下滑,得益于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贡献保持了平稳、缓慢增长的态势,在2011年证监会改变了原来由证监会审核集合理财的局面,审批集合理财的权限下放,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产品限制,资管业务环境进一步宽松,促进资管业务产品的丰富,刺激定向资管业务蓬勃发展,带来了资管业务总收入规模的扩张。
在相对值方面,2014年我国证券公司全年业务净收入为2602.84亿元,资管业务收入达124.35亿元,占比仅为4.67%%。如表2 ,从2007年到2014年,我国证券公司资管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总体上是增加趋势,表明该业务相对于其他业务在业务规模、发展受重视程度等方面都有所提升,虽然具有良好的增长趋势,但从其平均占比来看,同期相比之下资管业务发展很局限,占比数据比较集中,印证了其上升的速度非常缓慢。
(2)收入分配过度集中
在总体上,我国证券公司的资管业务发展趋势良好,但就其内部来讲,各个证券公司之间资管业务的发展极不均衡,差距很大。2014年我国120家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中位数为6123万元,不低于中位数的证券公司有45家,其资管业务收入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排名前四位的申万宏源、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的资管业务收入比较相近,都超过了6亿元人民币,而海通证券及以后的证券公司,资管业务收入与前四位呈现明显脱节,差距较大。
2014年我国证券行业资管业务收入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可以看到2014年我国证券业资产管理业务的平均收入为1.04亿元,超过平均水平的证券公司有35家,占比为29.17%,超过中位数的占比为37.5%。综合平均数、离差与方差可知,整个证券行业资管业务收入离差较大,且只有89家证券公司资管业务收入为正值。通过计算证券行业资管业务的行业集中率CR8可知,排名前8位的券商资管收入占证券业整体的比重超过了40%,这说明资管业务收入非常集中,排名靠前的证券公司资管业务收入分布更加紧密,证券业整体资管业务发展水平非常离散,差距很大。
3.产品创新方面
我国证券公司的产品设计路线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股票、债券、FOF和理财型产品。最近几年,资产管理业务创新有所重大突破,推出了:①结构化分级产品,根据投资者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分层设计理财产品,使得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都能通过风险不同的理财产品获取收益并承担相应风险;②量化对冲产品,通过构建投资组合对冲风险,创造较为稳健的收益;③保证金产品,以保证流动性为前提,为闲置资金提供投资收益;④券商私募合作产品,以国泰君安君享重阳阿尔法对冲套利一号为代表的券商私募合作产品则开辟了业务跨界的新篇章;⑤信托宝产品,主要是投资于固定收益类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达到收益稳提与风险控制兼得的效果,是证券公司大理财平台里的新颖产品。这些创新型产品进一步满足了不同投资者对流动性、期限、收益及风险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了更多投资选择。
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在创新方面也有所突破,比较典型的是两类,一是参与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在进行股票质押回购时,由于券商自身资本金有限,因此开始使用资产管理业务代管资金进行操作,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也使投资需求与融资需求实现对接,这种将资管业务与经纪业务联合的业务模式,也提高了业务效率、降低了操作风险,强化了业务优势。二是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在这领域比较成功的是东方证券与阿里巴巴联合推出的专项资管业务,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一次创新合作。
三、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1.证券公司创新资管业务的机遇
第一,我国资管业务供需不对称,市场需求远大于市场供给。从需求方面看,伴随经济的增长,我国居民财富不断积累,高净值群体不断壮大,根据BCG和中国建设银行发布的《2012年中国财富报告》显示,当年我国高净值人群的资产总额保守估计为33万亿元,全國高净值家庭达174万户,可用于投资的资产规模十分庞大,居民的投融资需求不断扩张,同时,国内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催生了更多的产业资本投融资需求;而在供给方面,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缺乏一个统一、有效的平台。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存在产品创新不够、业务管理费率过低等问题,这从根本上反映出证券公司资管业务的吸引力不够,在市场占有方面远远不够。由于很多资产无法从资产管理业务上寻找合适的投资途径,因此在可投资资产中储蓄资产占51%,其余大部分转向了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面临如此大的市场需求,而目前我国券商行业中还没有哪家企业能够为机构客户和高净值个人客户提供全资产运营平台,我国证券公司资管业务的进步空间巨大。
第二,证券公司进行资管业务创新得到了政策的有力支持。自2012年起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连续出台多项规定、细则、管理办法以支持券商资管业务的合法、合规扩张,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这对证券公司是重大利好。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监管较为宽松,审批流程简单,资产证券化业务重启,政策也支持券商进行资管业务创新,投资范围得到大幅度扩张,从拘泥于最传统的股票、债券、基金,到现如今纳入了大量证券期货交易品种、金融衍生产品、银行间市场交易品种和多种理财计划,如商品期货、资产支持证券、中期票据、股指期货、商业银行理财计划等,投资范围已经放开,证券公司可以通过多种产品的有机组合等方式积极创新业务品种,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实现业务产品的扩充,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实现资管业务质的飞跃。
第三,证券公司的资产规模、研发和投资渠道能够支持业务创新。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壮大,证券公司资产规模得到大幅度改善,更容易进行分散投资,相比于其他如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更加完善,日常运营更加流畅与有序,这些都是支持券商进行资管业务创新的有利条件。在人员方面,证券公司的人员储备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升,目前我国证券业从业人员注册水平已达到85%左右,有近500人通过了两科国际注册投资分析师考试(CIIA),在科研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资源,资金和人力投入尚不匮乏。在销售渠道方面,证券公司的多样化销售渠道也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借由其完善资管业务的营销。
2.证券公司创新资管业务的挑战
证券公司创新资管业务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的阻力。首先,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业务规模已经成型,要进行创新则面临这结构改革问题,这在公司内部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去实现;其次,证券公司过度注重眼前利益,如资产管理业务中的银行、证券合作业务确实能给证券公司带来较为丰厚的短期收益、扩大受托资产管理规模,但在长远来讲,这并不是证券公司资管业务的发展主线,这很容易会使券商产生创新惰性,失去核心竞争力;另外,创新需要资本和人力的投入,要想更快更好地追赶国际资管业务发展水平,我国证券公司应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而这会带来公司内部人员结构的变动,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阻力。
四、证券公司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对策
1.引导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向系列化产品方向发展
系列化产品的打造需要对客户需求进行区分,分类产品质量的高低则是基于客户群体的细分。对于机构客户应进一步细分该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如成熟期、衰退期企业的资金开支需求较小,闲置资金更多,更倾向于购买资产管理产品。有一些企业由于其自身业务发展具有周期性,如农牧渔业,其在不同业务阶段的资金需求也不一致。因此,证券公司应对目标客户进行全方位的调研,掌握其经营状况,把握其投资需求,充分设置不同的分类资产管理产品以满足其需求。对于个人客户,据调查显示,以个人客户为主的资产管理业务利润水平高于以机构客户为主的资产管理业务利润水平,因此应尽快丰富针对个人客户的资产管理产品,壮大个人客户群体,进一步提高资管业务利润。
2.通过加强跨业务合作改善产品设计,开拓销售渠道
目前资产管理业务业务收入规模较小的现状,一方面是由于产品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销售渠道狭窄。在下一步,证券公司可以活络思维,借助其他业务部门如投行部门、经纪部门各自在项目开发、产品营销上的优势,协同发展资产管理部门,实现业务创新,如可以借助经纪业务丰富完善的客户需求、庞大群体,加强资产管理产品营销;可以学习投资银行股权投资等业务,加大资产管理产品的种类创新。同时,还可以学习、借鉴基金产品的经验,改革设计思路,优化操作流程。相比较基金而言,已有的资产管理产品、尤其是集合类资管产品过度关注收益率,忽视风险,在这种发展目标的指引下设计的资产管理产品功能很单一,而近几年迅速发展起的基金产品则种类丰富,功能齐全,这对证券公司资管业务而言具有很大的学习之处。
3.做强人才储备以提高资管产品创新水平
人才作为创新的决定性要素,高端金融人才将成为各家证券公司抢夺的核心,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能够产学结合的金融人才,因此证券公司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激励,切实提高公司资管业务的人力质量。在人才引进方面,可以建立战略联盟式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同时要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引进,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与国外名校合作,定期吸纳优质金融人才;在人才培養方面,要为在职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跟踪评价机制,及时把握员工的素质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大型证券公司而言,在现阶段可以通过收购优秀的投资团队,迅速提升自身的投资收益,提高资管业务回报率,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朱有为,包学诚.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机遇、定位与路径分析[J].金融纵横,2008,08:36-40.
[2]王涛.泛资产管理时代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合作模式探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4,11:41-46.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甘肃监管局课题组,管兴业.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研究[J].甘肃金融,2015,03:13-17.
[4]吴万华,焦志常.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探讨[J].证券市场导报,2008,11:38-47.
[5]何诚颖,陶鹂春,郝成秀.海外券商资产管理模式比较及我国创新流程[J].证券市场导报,2003,9:39-44.
作者简介:
9.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态势探究论文 篇九
一、前言
随着足球商业化、职业化的不断深入,足球经济和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足球经纪人作为足球市场发展的行为主体之一,直接参于足球比赛、足球经纪活动及足球运动员流动等,为活跃足球市场,促进足球运动事业发展做了大量的创造性工作,对挖掘足球运动自身潜力,开发足球运动商业价值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我国足球经纪人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足球经纪人发展水平低、资信度不高、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现行足球管理体制不适应足球经纪人发展的需要、从业人员素质低、大众对足球经纪人的作用缺乏足够了解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妨碍了足球经纪人事业或活动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为找出适合我国国情、对足球经纪人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提供依据,从而促进我国足球产业及足球运动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对我国足球经纪人的规范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将对我国足球职业化初期,影响足球经纪人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参阅了有关体育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体育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基本理论,广泛收集了大量的有关足球经纪人的文献资料。
2.2.2问卷调查针对本文所研究的问题,设计制作问卷调查表,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发放,共计发出68份,回收62份,回收率91.2%。
2.2.3数理统计运用SPSS软件对返回问卷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3.1影响因素的确立
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性质和侧重点又各不相同。本文广泛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列出影响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因素21项,后在对相关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对这21项因素进行了筛选,最终归纳为6类因子共15项,构成了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影响因素体系。
3.2影响因素的结果分析
3.2.1管理法规因子的结果分析
我国现在虽然还没有国际足联认可的足球经纪人,但是足球经纪活动是客观存在的,我国足坛实行转会制和允许外援加盟是从1994年开始的,那时的内转外引工作多半由俱乐部老总或教练扮演经纪人的角色,由于没有正规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办法,围绕着球员的身价、年薪、奖金以及其他类似住房、汽车等附加条件,俱乐部之间、球员和俱乐部之间一直存在着重重黑幕。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当时足管部门对从事经纪的人和机构没有进行资格认定,以致足球经纪人进行种种非法操作,炮制出转会市场的不正当的幕后交易,使俱乐部蒙受巨大损失,损害球员的利益。但由于没有制度的规范和管理,这些俱乐部和球员无处可诉,也无法追究经纪人的责任。
3.2.2智能结构因子的结果分析
足球经纪人的职业特点对其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特殊要求。一是广博性,即足球经纪人应具备体育专业、市场经济、组织管理、法律金融、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实用性,即足球经纪人学习掌握广博的知识,主要不是为了理论的研究,而是为了将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经纪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据调查,在我国从事足球经纪行业的人员中,具备全面的知识、高超的能力及良好的经纪意识还不多见,现有的足球经纪人当中,大多数是兼职的体育经纪人,或是广告公司、教练员等,并非专业的足球经纪人,而且其必备的超前意识、信息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更为薄弱,成为制约我国足球经纪人开展经纪业务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我国足球经纪人的综合素质已是足球经纪人建设中的首要任务。
3.2.3市场化因子的结果分析
市场需求是经纪人成长的基本条件,足球市场的需求使足球经纪人成为不可缺少的交易中介。对于运动员来说,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在有限时间内发挥体育潜能,利用其知名度获取最大收益及为他们规划退役后的生活;对于体育组织来说,需要有人为他们的比赛寻求赞助,利用其特殊标志获取各方面的收益及最大限度地开发该组织的市场;对于体育投资商和赞助商来说,需要有人为他们联系合适的投资对象及最大限度地回收赞助效益。由于自身精力和能力的限制,市场主体们不得不借助外力来满足这此需求,因此雇用足球经纪人成为既省时又省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足球市场的发展繁荣也会产生更多足球经纪服务需求,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3.3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对策分析
3.3.1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足球经纪人管理体系和法规体系
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上,中国足球决策层如果仅限于原来的思想框架对原有体制修补,则只能流于治标而难以治本。因此,首先的一点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关系。中国足协在发展思路上,应以转变职能、政事分开为原则,强化资产管理,加强宏观调控,从行政事业性实体管理型逐渐向纯社团性协会实体管理型发展。同时,进一步明确体育法规中的责任条款,严格责任制度,加强足球市场的规范化,杜绝体育法律漏洞,促进体育纠纷的解决,根据体育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足球经纪人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足球经纪人管理条例》,特别是可操作的实施细则。逐步建立起高效、廉洁、透明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职能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3.3.2加大培训力度,构建足球经纪人培养体系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培养足球经纪人的.院校,但在时机成熟和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可以借签国外的经验,采用体育院校和经济院校联合办学并建立、健全足球经纪人的课程体系,由此构建足球经纪人的培养体系。
3.3.3加强市场法制、机构建设,完善足球市场体系
市场是经纪人进行经纪活动的场所,是经纪人发展的直接经济环境,因此,建立和完善足球市场体系对足球经纪人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逐步健全各种足球竞赛中介服务机构和经纪人制度、并以足球竞赛市场发展为重点,带动足球训练、康复、咨询以及足球用品、足球彩票、赞助、广告等专业市场的发展。第二:足球市场管理人员,要形成新的管理思路,要树立体育资源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观念、市场经营以经济实体和个人为主体的观念、足球市场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观念以及公平竞争的观念和风险意识。应加强各级足球协会实体化和俱乐部建设,保证足球市场的规范化、有序化,为足球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第三:建立健全足球市场的各项法规,并维护这些法规的权威性。还要建立、健全足球市场执法管理机构,包括机构编制、人员配备,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
3.3.4推进职业化发展,完善自由转会制度
客观的说,中国在推进足球职业化初期,由于足球市场机制还未形成,各职业俱乐部还不规范,有关职业化的法规政策还不完善,因而还不具备建立足球职业联盟的条件。但经过近10年的历练,可以说中国足球职业化、足球职业俱乐部的发展已基本成熟。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足球赖以发展的大环境尚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但职业足球体制的框架已初步搭成。因此,我们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和建立这种先进的职业化管理体制,使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得以良性发展。对球员转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主要目的,在于立足当前,把握未来,随着我国足球事业的不断发展,球员注册管理办法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足球经纪人为中介的自由转会制是足球运动发展的必然。我国足球俱乐部、运动员、教练员和各级管理部门必须同心协力为国内运动员转会市场的不断成熟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健全相关的管理法规及制度,在国内转会管理办法中全面推行以足球经纪人为中介的自由转会制。
3.3.5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足球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足球经纪人作为体育领域中从事经纪活动的主体,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成份的扩大,以及社会阶层的多元化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并必将随着体育社会化和体育改革的进程,随着体育经济的发展和足球市场的逐步形成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观念不承认运动员的特殊价值,更没有意识到足球自身强大的经济功能,从而造成中国足球长期无经营、无市场的状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市场机制被引入到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来,使体育的经济功能勃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效益,从而带动了足球产业的飞速发展,为足球经纪人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为此,我国应继续加强经济体制的改革,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在转变和规范政府职能的同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4.1我国足球经纪人的发展对推动足球职业化的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足球经纪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是一项很有价值的课题。
4.2本文从理论上初步构建了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影响因素体系,在数理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体现为6大类15项指标,6大类分别为:管理法规因子、智能结构因子、职业化因子、市场化因子、文化社会因子、经济环境因子,这些因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分别从不同方面作用于足球经纪人的发展,共同构成了我国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影响因素体系。wWw.gWyoO
4.3对于足球经纪人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以下的建议: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足球经纪人管理体系和法规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构建足球经纪人培养体系;推进职业化发展,完善自由转会制度;加强市场法制、机构建设,完善足球市场体系;加强宣传力度,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足球产业发展。
【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探究论文】推荐阅读:
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论文07-05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浅探论文08-14
简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及最新走向09-28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问题与完善对策的论文07-27
浅谈物流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0-17
我国社区的体育发展模式分析论文06-22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阶段研究论文06-24
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07-21
西方会计教育发展对我国会计的影响10-12
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思路论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