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高手竟然是爸爸
1.带孩子高手竟然是爸爸 篇一
我第一次打了孩子,原因竟然是……
那是两年前的事情了,我和弟弟两家人都回家陪父母过春节,弟弟的女儿一岁了,由于是自己的亲侄女,我经常会按捺不住自己的喜爱之情,时不时地抱起她亲吻。当时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豆豆对我的这种做法很不满,但我并没有理解他的情绪,而是对他进行空洞的说教:“宝贝,涵涵是你的亲妹妹,跟外面看到的那些弟弟妹妹都不一样,所以妈妈要经常抱她。你放心,妈妈最喜欢的是你,第二喜欢的是涵涵。” 豆豆并没有把我的话听进去,反而开始动手打妹妹,尤其是当我在的时候,他打起妹妹来毫不留情,边打还边斜眼看我,明显是一副要挑战的模样。我很恼火,这孩子怎么这样?我不是跟你说清楚了吗?你也不打别的小朋友,怎么到了自己妹妹这里,你就这样呢?你怎么这样自私呢? 无知的我冲着他喊:“不许打妹妹,听见没有!”
豆豆当时委屈地自己玩去了,而我则愚蠢地抱着涵涵哄她别哭。
事情的爆发是在我独自带两个孩子的一天。那天,家里人都有事出去了,只剩下我一人带着两个孩子。
一会儿豆豆要拉臭了,一会儿涵涵哭着要找妈妈了,我越忙越乱,真是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来。好不容易把两个孩子都哄好了,我停下来去喝水,忽然听到涵涵大哭,我吓得赶紧跑过去看,原来豆豆在用鞋子敲涵涵的头。
看我到了,豆豆不但没有停手,反而转了个优美的圈,然后再用脚去踢涵涵。
我一下子气不打一处来,抓住豆豆就在他屁股上狠狠地拍了两下。拍完,自己猛然惊醒:我打孩子了!我第一次打孩子了!
看见两个孩子都在伤心地大哭,我瘫坐在地上,又是懊悔又是自责,真觉得自己废物到了极点。
事后,我只要想起这件事,就没有不懊悔的时候。我知道,我到了该学习的时候了,我的知识已经不足以支撑我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了。
后来参加了P.E.T.父母效能训练、完形心理学、家庭系统排列等培训,学了更多心灵成长类课程,知道豆豆当时打妹妹纯粹是为了引起妈妈的关注,以便验证妈妈对他的爱,确定自己是妈妈最重要的孩子这个事实。当时,我没有发现这一点,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上,而完全忽略了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怪不得豆豆会变本加厉地打妹妹。试想当时,孩子心里该有多委屈和伤心啊!
萨提亚有一个冰山理论,如下图所示,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海平面上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我们需要的,就是发现行为下面所隐藏的内心世界,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否则,仅是纠正行为,只是治标不治本。正如下图所示,冰山分为七层,最上面的一层是我们所看见的,就是行为,下面一层则是埋在冰山下面的,我们一眼看不出来的东西。就拿豆豆打妹妹这个事情来说,这七层依次是:1.行为:打妹妹。
应对方式:指责、攻击。2.感受:愤怒、恐惧。3.感受的感受:担心。4.观点:如果没有妹妹,妈妈就会爱我。5.期待:我可以得到妈妈的关注。6.渴望:爱。7.自我:我是不重要的,不被爱的。在我按照这个冰山图进行心理分析时,我的心又一次受到了震撼,如果不是仔细去体会、分析,我哪能想到豆豆一个简单的打人背后包含着这么多的情绪和感受?我们常常说孩子不懂事、自私,不懂得分享,可我们何曾想过要用心去体会下面的“冰山”呢?不懂事的到底是大人,还是孩子?
在孩子打架的问题上,我通常的做法是不干涉,孩子们爱打架打去,父母们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我相信孩子们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到合适的相处模式,但是像豆豆这种因情绪问题引发的频繁打人,却是需要大人帮助的。
如果我们能真正关注到孩子打人这个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排除那种因争夺玩具、发生口角的打架,因为这种是完全正常的,是孩子之间交往的一种方式),那么解决问题、满足孩子需求的办法也就会应运而生。
记得豆豆刚上幼儿园约半个月后,忽然开始频繁地打小朋友,争抢玩具时会打,没有任何征兆时也打,不管老师在与不在,他都照打不误,其他孩子自然也会对他的行为作出反应:孤立他,都不和他玩,给他起了个外号——“幼儿园最爱打人的孩子”。
虽然每次他打了别人,老师都会抓住他的手告诉他:“小手喜欢做工作,不喜欢打人。”可是,豆豆打人的行为却更加严重,与此同时,在家里他也开始出现晚上反复做噩梦哭闹的情况。所以,当老师请我去幼儿园谈话时,我心里是非常难受的,尤其是当我看到一群孩子围着豆豆喊:“豆豆,我们不喜欢你!你是幼儿园最爱打人的孩子!”豆豆孤独无助而又倔强地站在中间,我心酸不已,让孩子独自面对这样的情况,这是做父母的失职啊。
当时老师建议我给豆豆讲故事,她们推荐了苏珊·佩罗的《故事知道怎么办》中的一个治疗孩子打人的故事《张牙舞爪的小螃蟹》,让我讲两个星期试试,看孩子的状态有没有改变。故事讲完了以后,豆豆打人的情况明显好转,我窃喜不已,以为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没想到几天后,老师又打来电话,说豆豆故态复萌,还是经常性地打小朋友,尤其是在老师看不见的时候!老师说:“故事应该是有用的,只是这个故事不是您自己编的,可能不适合您的孩子,我建议您自己给孩子编个故事疗愈一下孩子的这个行为。”
这可把我给难住了,虽然我之前经常给孩子编故事,但基本上都是没有任何目的性随口编的,真正的治疗性故事我还真没尝试过。
恰在那时,我正在参加“小巫艺术养育课程”的培训,有一天的课程是教我们编故事,小巫老师说,治疗性故事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针对孩子的某个行为编故事。比如孩子打人,我们就针对孩子打人这个行为,编一个故事,将孩子的行为和解决方案全部编进去(比如《张牙舞爪的小螃蟹》抓人是行为,解决方案是戴手套)。这是头痛医头的做法,对五岁以下的孩子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但对五岁以上的孩子往往起不到作用。
第二个层次是针对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编故事。比如孩子打人,他为什么打人呢?是因为嫉妒妹妹,对吧,那就编一个不要嫉妒妹妹,兄弟姐妹和平友爱的故事。如果第一个层次是在部分叶子上洒水,那么第二个层次就是在所有的叶子上都洒上水,而真正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在树根上洒水,这也就是治疗性故事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
第三个层次是我不管你的行为是什么,我就看你行为背后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根据心理需求来编故事。
就比如豆豆在幼儿园打人这件事,他打人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豆豆为什么在入园半个月后开始打人呢?
一种可能是他想赢得关注。豆豆是不是为了在新环境中赢得老师关注而打人呢?但我在向老师了解后得知,不管老师在不在,他都会打人,老师不在的时候,甚至打得更厉害,因此,他不应该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而打人的。
另一种可能是环境的变化,给孩子带来了心理压力。孩子不知道自己在这个集体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位置,也不知道老师和小朋友们是否真正接纳自己,他很想试探一下,看看大家到底对他怎么样,而对于一个三岁多的男孩,他能想到的试探手段就是打人。
我想到的第三种可能是,豆豆此时恰好三岁多,这时正是男孩子稍微有点力量的时候,这时的男孩子经常会像公鸡一样骄傲,仿佛自己就是国王,就是大力士,因此他很想试验一下自己的力量,更想让别人承认自己的力量。可是他又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把这个力量展示出来,于是他就开始打人了。
弄清楚孩子打人背后的心理需求后,编故事就容易了,在小巫老师的指导下,我和同组的乔瓦娜、杨莹一起,现场编了这个故事(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小巫的指点和两位同学的通力合作,尤其是乔瓦娜对故事的整理):寻找光明的小王子
口述:乔瓦娜、杨莹、云香;指导:小巫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王国。王国里住着国王、王后和一个快乐的小王子。小王子最喜欢佩着一把又漂亮又锋利的宝剑在森林里玩耍,他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天天地在长大。有一天早上,小王子睡醒了,发现天空布满厚厚的乌云。乌云挡住了太阳,还把蓝天盖得严严实实的,一丝缝也不露。整个王国见不到太阳,白天像晚上一样昏暗,夏天像冬天一样阴冷。时间长了,树叶开始凋谢,花草也枯萎了,庄稼不再生长,动物们奄奄一息,连国家的子民们也变得没精打采,瘦弱无力,许多人都生了病。
国王很着急,每天都在和大臣们讨论救助国家的良策,却始终没有解决办法。国王与王后愁容满面,唉声叹气,急得头发都白了。小王子看到了,很想帮助父亲和母亲排忧解难,分担烦恼。他看着阴雾浓重的天空,真想用手中的宝剑把乌云劈开!他一口气跑到森林里,冲着遮挡天空的树冠拼命地劈、砍,大树上的树枝、树叶在利刃之下纷纷折断、掉落。他不停地劈啊砍啊,连着砍了七天七夜,一大片的树都被他砍得光秃秃的了,天空却还没有晴朗起来。
小王子又累又气,终于躺在一地厚厚的枝叶上睡着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他突然在梦里听到了一个声音: “在那乌云最深最重的地方,有你想要的答案!”
小王子被这声音惊醒了,他左看右看,并没有找到说话的人。他决定不管那么多了,站起身来顺着那声音的指引,朝着乌云最深最重的天边走去。
那天边可真远啊!小王子在森林中不停地走,累了就歇歇脚,饿了就吃点果实。
他走着走着,遇到了一大片荆棘,又密又尖的刺挡住了去路,他便用宝剑把它们砍断,继续前行。
他走着走着,遇到一条大河,水流又深又急,把道路截成了两段,他便用宝剑砍掉一些粗树枝,扎成木筏载着自己过河。他走着走着,遇到了许多豺狼虎豹亮出牙齿和利爪,他就举起手中的宝剑把它们杀退,继续向着天边走去…… 越走,云雾就越浓重;越走,道路就越迷茫。小王子一口气走到了云雾的深处,那里,已经黑得看不到自己的手指了!小王子跌跌撞撞地一边摸索一边探路,突然,他绊了一跤,扑到了什么人的身上。
“你来了,我的孩子!”响起一个威严又和善的声音,小王子拔出宝剑,手中的宝剑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把四周照亮了。小王子一看,面前站着的是一位老人,老人被粗重的锁链绑在石柱上。“你是谁?” “光明之神!”
“你为什么被绑在这里?我们需要你!”小王子说着,拼命地举起宝剑去砍那锁链,宝剑与锁链相击,迸射出无数火花,闪烁着寒光。锁链太结实了,小王子的手都震疼了,但无论如何都砍不断那锁链。
光明之神一直耐心地等着小王子:“这样砍是砍不断锁链的,请你把宝剑插到锁链中间试试看。”小王子照做了,只听“铛”的一声,锁链重重地落在地上。光明之神恢复了自由,他拿起小王子的宝剑说:“这本是我的光明之杖,有一天它被丢失了,我就被黑暗困在这里。现在,它回来了。谢谢你帮我把它送了回来。”话音刚落,宝剑就回到了光明之神手里,变成光明之杖原来的模样。
光明之神举起失而复得的光明之杖,将它指向天空。只见浓雾聚集,乌云翻滚,天空一瞬间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随着雨点越来越小,天空渐渐晴朗起来。不一会儿,风停雨住,河水奔流,枝叶繁密茂盛,花草郁郁葱葱。
接着云雾散开,一束金色的阳光照射着大地,天空出现两道美丽的彩虹。小王子与光明之神告别,走向了回归自己王国的路。他回过头望了望光明之神的方向,看到了太阳的光辉,那是光明之杖发出的金色光芒。这个故事我给豆豆讲了两个晚上,从第三天开始,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豆豆不再主动打人了!很快,他在幼儿园的被动状况也得到改观,再也没有孩子说豆豆是“幼儿园最爱打人的孩子”了!无独有偶,当时和我有同样困扰的乔瓦娜对自己的儿子讲完这个故事后,也收到了同样的效果!
这个故事之所以能有效解决豆豆在幼儿园打人的问题,原因就在于它是对症下药的,针对的正是豆豆打人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相反,如果我没有分析出豆豆打人背后真正的需求,而直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话,故事是不可能起到这样的疗愈作用的。
我分享这个故事,不是要告诉大家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疗孩子打人的故事,而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每个孩子打人的原因不同,打人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也会不一样,不一样的心理需求,就不能使用同样的故事。找到孩子打人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是采用何种方法帮助孩子的关键。
做父母的,时刻都要想着孩子所谓的“不当行为”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需求。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那样可爱、善良,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需求都值得我们去尊重,都值得我们尽力去满足。备注:本文摘自《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云香著。作者:云香
【带孩子高手竟然是爸爸】推荐阅读:
钓鱼高手爸爸作文10-06
史玉柱是真正的营销高手07-08
《驯龙高手3》观后感:人生长恨是别离10-13
销售高手是这样炼成的 业务员必备销售技巧10-23
高手总结判断推理07-28
时间管理高手09-19
主持会议的高手11-03
《复制高手》的教案设计09-17
九步成为演讲高手11-02
带孩子经验交流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