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07-20

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8篇)

1.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一

以舞台表演式教学激活音乐表演专业课堂

[摘要]当前,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规划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使命。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尝试探究出一条符合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可行性道路。

[关键词]舞台表演;教学模式;音乐表演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89-03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一些高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结构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实践相脱节。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快速推进,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个高校都不同程度地陷人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之中。如何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成为高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国内外不少教育专家、研究机构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实践,他们的研究视角主要为四个方面:第一,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的研究实践;第二,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转移的教学模式研究实践;第三,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第四,社会评价机制参与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高校教育发展思路,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然而,高校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根据不同专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属性,构建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表演专业人才的特定需求。针对河南省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如何根据音乐表演专业特点,充分发挥河南区域文化优势,实现服务地方音乐文化的专业定位,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特定需求,目前还需大量的研究实践。

一、确定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是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具体化。“舞台表演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四条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第五条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文件规定的目的是正确引导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切实把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要求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不同的教学模式体现为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但教学模式具有相通性。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即能够在学习者身上产生何种效果。通过实地考察,传统意义上的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包括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和舞蹈表演三大项,主要着眼于表演技能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的音乐素质及人文素质培养。以科学性、艺术性、系统性、实用性为教学宗旨,努力挖掘学生的表演潜质,使学生具备舞台表演技能,兼有舞台节目创作、编排、晚会设计、剧务等的综合才能。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效果最终要体现在音乐舞台上,舞台才是检验教学效果的试金石。从一定意义上说,强调以舞台为中心的实践性是艺术教育的传统教学规律,这种原生的教育属性是高校艺术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优势。体现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其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演学结合。所谓的“演”与“工”相对应,是涵盖了舞台表演相关联的所有艺术实践活动的总称。所以,音乐表演专业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应该把课堂的专业教学与学习延伸到音乐舞台上,以音乐舞台的最终表现为目的,同时,把在舞台表演中的问题反馈到课堂教学中来,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和改进。音乐最终是在舞台上与听众交流的艺术,是以舞台表演为最终的展现。舞台展现是结果,这个结果就是我们教学中努力探索追求的目标。

二、舞台表演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音乐表演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第一,课程单科讲授过于分散。传统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都是单科讲授,且多科并进过于分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运用。我校音乐表演专业的理论课程,如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欣赏、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作品分析等课程,均是单科授课;专业课程,如声乐表演、器乐演奏、舞台表演、舞蹈创编等主干专业课程,与理论课程没有交集,使得学习没有融会贯通,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运用。第二,重视专业技能训练缺乏艺术实践能力提升。传统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忽略技能的拓展以及艺术实践的系统化、一体化训练,使得表演实践和学习专业技能缺少交集。如:?W生在课堂上,作品表现得准确、完整,在舞台上却表情紧张、动作僵硬,达不到在舞台上完美演绎作品的理想状态。传统课程教学的专业技能学习与表演实践存在严重脱节现象。第三,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是服务地方文化,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特定需求。因此,地方高校要有地方特色,要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融合发展之路,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全面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整合课程.优化结构

根据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整合课程,优化结构,以就业为主导,把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能力对应融入各教学环节,提升音乐表演人才多元化的培养力度。如: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欣赏三门课程合并为音乐史与音乐赏析课程,把音乐欣赏与音乐史知识融会贯通;乐理、视唱练耳合并为乐理视唱课程,在视唱练耳的同时进行乐理知识讲解;和声、曲式作品分析合并为一门课程,在作品分析的基础上讲解和声知识等。同时,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与音乐教育、影视表演等专业交叉、重组、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演学结合,提升艺术实践能力

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基础上,根据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进行改革实践,并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分析反馈信息,对方案作出及时调整,达到使教学模式更加完善的地步。

(三)鲜明的地方特色

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作为当地科技、人才、文化和信息中心的作用,要发挥学科优势,开展科学研究,合理吸收地方优秀文化成果,使得地方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积极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推进地方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当地文化中心的辐射和带动功能,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传承地方文化的主阵地、研究地方文化的主力军、弘扬地方文化的先行者。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部署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戏曲振兴工程、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中华文化电视传播工程、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等。意见提出,要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等。因此,地方高校要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舞台表演式教学模式改革成效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学院于2003年独立设置音乐表演方向。为了注重人才培养的实证性研究,把对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我校音乐表演专业进行资源优化和调整,确定2015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人数162人)作为试点教学改革年级,试运行新构建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际案例,尝试探究出一条符合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可行性道路。

(一)理论研究成果显著

学校音乐表演专业自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后,以理论研究为先导,深入音乐表演行业第一线,分析、研究音乐表演艺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教学与表演实践佐证,提出具有理论创新意义的“以演促学、以赛促能”教学改革模式。2014年,音乐表演专业被确定为学校质量工程重点项目获得“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5年,音乐表演专业的音乐欣赏课程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6年,研究成果“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实践”作为河南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项,并荣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应用型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思考》《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表演专业为例》等10余篇。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我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还辐射学校其他相关专业如音乐教育、学前艺术教育等,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产生影响,带动了校内外艺术表演及艺术教育专业群、非师范类专业群开展丰富多彩的教改活动。

(二)构建“舞台表演式”教学模式

我校音乐表演专业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2015]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广泛社会调查,跟踪市场需求变化,关注本专业技术领域发展趋势,与相关专家共同探讨,在长期探索、反复实践、不断改革创新的基础上,确立了“舞台表演式”的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理念。

具体教学模式改革内容有:第一,构建“课堂+舞台”、“学+演”教学模式。音乐表演专业有些课程如舞台表演、舞蹈创编等,就在舞台上进行教学;有些课程如钢琴演奏、声乐演唱等,由于是一对一教学,我们就周期性把课堂地点移到舞台上,由此创建“课堂+舞台,学+演”教学模式,即学习的同时进行舞台表演训练。第二,构建“以演代考”、“观+评”考核模式。在考核环节,采取舞台演出的形式,如合唱指挥课程,我们采取以班级为单位对抗赛的形式进行考核,器乐课程,采取器乐专场汇报演出的形式进行考核等,不仅考核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考核学生的舞台表演应变能力,即观看的同时指导教师进行现场点评,切实提高学生舞台表演的实践能力。第三,构建艺术实践教学体系。我校音乐表演专业构建了“4541”艺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4:四项达标(音乐故事、合唱指挥、自弹自唱、少儿舞蹈),要求第一学期所有学生要四项达标合格;5:五级垂降汇报演出(校外演出、校级专业汇报演出、院级专业汇报演出、班级专业汇报演出、个人专业汇报演出);4:四个团队(舞蹈团、合唱团、管乐团、民乐团);1:一个环节(顶岗实习环节),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加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达到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发展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第四,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为加强学生舞台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专业技能大赛就是一个“洗礼”过程,每一个经历过比赛的学生,都会有收获。能有幸参加比赛的学生固然是佼佼者,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大赛带给我们教学改革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构建有地方特色课程体系

作为服务当地基础教育、服务地方音乐文化,为当地培养合格音乐文化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来讲,音乐专业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适应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服务地方音乐文化的专业定位,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音乐人才的特定需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我校音乐表演专业开设有豫剧演唱专业课程,同时开设系列讲座《覃怀文化概述》《地方音乐文化遗产研究》等,将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列入课程体系,不仅传承经典文化,促进和推动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同时也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四)艺术实践成果丰硕,就业率得以稳步提高

基于“舞台表演”教学模式下的改革与研究实践,我校音乐表演专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和专家的认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我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获得了诸多的奖项(图1)。这些优秀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从舞台上脱颖而出,他们用自己的实践证明:珍惜学校优势资源,利用技能大赛舞台,脚踏实地锻炼各方面的素质,使自己成为专业技能?^硬的高素质人才。我校音乐表演专业还多次应焦作地方政府邀请开展巡演及“三下乡”艺术实践活动,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同时,我校音乐表演专业切实实施了“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于就业方向明确,为河南各大演艺公司、企业文娱团体输送了需求对口、适应岗位要求的音乐表演人才。自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实施以来,音乐表演专业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1%,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使就业率得到稳步提高。

总之,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表演专业明确自身的定位,创新教学理念,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出相应调整,以学校办学定位中的服务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为指导思想,探索音乐表演专业与时俱进的培养目标,实施科学性与特色性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基于“舞台表演式”模式下的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等发展需要的音乐表演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当前背景下,当我们把具有特色的教学改革模式推出的时候,我们能否推出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师资团队是关键。因此,第一,地方高校要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高校教师需重新角色定位,从而有效推动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第二,彰显特色。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要有特色的教学理念、特色的课程体系、特色的教学模式和特色的考核标准等。只有特色鲜明,才能形成优势学科。

2.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二

通过对遵义各个区、县市基层群众文化 (艺术) 馆的走访调研, 我们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对现有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一、继续巩固音乐学专业的同时对音乐表演专业提出新的要求

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从1994年开始招收音乐学专科, 1994年到2004年, 平均每年招收30人;2005年—2006年招收人数从72增长到130人;2007年开始, 平均每年招收195-200人。到2010年, 我院开始招收音乐表演专业, 至今每年招收45—48人, 2013年除音乐表演专业外, 还招收了40人的舞蹈编导专业。虽然开设音乐表演专业时间不长, 但我院音乐表演专业近两年来的就业率达到80%, 企业单位对我院培养出来的学生给予良好的评价:职业道德良好、专业素质全面、有较强的舞台实践能力等。这无疑对我院的教学培养形成莫大的鼓励。在继续巩固之前教学体系的同时, 我院也在继续改进和提高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质量, 强化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在社会文化繁荣中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培养。摸索出一套适合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直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长期重视和关注的一个课题。我院提出新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较强音乐表演能力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在独唱、独舞、独奏等方面争取达到“高、精、尖”的专业水准;同时培养具有两项专业特长、组织能力、节目编排、音乐创作、舞美灯光设计等能够能胜任基层文艺演出工作的高素质多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对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和规划

1. 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开设除专业主修课之外的第二专业, 培养一专多能、两专多能的复合型表演人才。“一专多能”是指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即要具有一项专业的特长 (如声乐、钢琴、舞蹈) , 又要具有其他多方面的音乐基本素养, 包括:合唱排练、群众艺术辅导工作、教学、组织能力等等。“两专多能”是指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好一门专业的同时, 针对个人的不同情况开设第二专业, 并注重学生其他多方面的音乐能力培养。这对我院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和规划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我们针对每个音表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设置, 如大一必修钢琴、声乐、舞蹈, 大二统一进行主专业考核, 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项主修专业, 由专业课老师进行单独辅导。考虑到有些音乐表演学生综合能力强, 不局限于单独的一项专业主修, 同时增设第二专业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如声乐学生选择钢琴、舞蹈、主持等专业, 选修课程有意大利、德语、法语等语言课程。这样不仅使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学习到更多技能知识, 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多才多艺, 能够增强音表专业学生的自信心。

2. 课程设置上即要满足多维文化视野, 又要具有地方特色

西方音乐最早进入中国是在清末民初年间, 此后, 西方音乐体系进入中国音乐教学体系。音乐教育在不断改进的今天, 中西音乐文化特殊的教育模式还在各大音乐院校进行, 探索出适合中国本土化音乐教育道路一直是国人期盼已久的。传统课程体系中更多的是学习西方音乐教学理论, 对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视往往超过对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视, 课程体系中“西方音乐文化艺术课程担纲, 民族音乐文化课程点缀”的不正常现象长期存在, 1这些都阻碍了地方高校音表专业的特色建设。遵义师范学院地处贵州黔北地区, 少数民族众多, 浓郁的地方音乐艺术和戏曲音乐被国内外学者所钟爱, 带有黔北地方特色的歌曲很少出现在音乐课程设置与教学中。近年来我院开始重视学生的本土民族音乐教育, 学院多次组织民间音乐专家来我院进行教学讲座和舞台表演。曾多次邀请道真、务川仡佬族傩戏艺术家来我院进行专业演出, 让学生近距离的了解和观看本土民族音乐, 体验本土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和学生下乡进行田野调查, 收集和整理很多民族音乐学资料。我院刘云松院长和尚建科老师等一起编写了《黔北地区仡佬族民歌总集》, 我院多名老师具有丰富的田野调查工作经验, 学院建立了一个黔北民间音乐数据库, 收集整理了很多本土民族音乐资料, 但这些资料对于整个黔北地区民族音乐文化只能算是凤毛麟角。这些资料作为编入课程教材还远远不够, 因此, 我院重新调整音表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托地方文化特色, 使音表专业的学生多融入当地音乐氛围, 多参与当地民族音乐比赛。我院每年举办一次原生态歌唱比赛, 并邀请民间艺人作为指导教师, 给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授课。同时加强我院与黔北地区其他专业院校的交流合作, 与西南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专业院校形成友好交流, 交流的过程中我院音表学生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区域音乐表演, 还经常以地方区域音乐作为题材和背景进行创作。对于课程设置上, 我们开设了具体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课程, 把当地有代表性的歌曲收入音乐歌曲课本中, 开设原生态歌曲专业课。我院培养出来的音表专业学生迎合本地人的欣赏水平, 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与追捧。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发掘和保护当地民族音乐的优秀品质, 培养出用得上、顶得住、留得下的优秀人才。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有立足本土音乐文化, 地方民族音乐为主、西方音乐为辅的内容框架。2

三、构建以“舞台实践”为核心的教学环节

我院招收的音表专业学生整体水平和专业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且大多数学生舞台经验不足。针对这些情况, 我院需要加强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 缩小我院学生与专业院校学生的差距。培养学生舞台实践能力就需要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我院针对音表专业的学生专门开设了七学期的舞台实践课。并在每年10月份如期举行一次的“秋意杯”音乐比赛, 其中包括:声乐 (美声、民族、原生态、通俗) 、舞蹈、器乐、表演、理论、钢琴弹唱等专业比赛, 鼓动学生积极参与, 比赛人数每年不断增加, 比赛项目和赛制也在逐年完善当中。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也经常给学生提供表演机会, 如班级体一学期一次的自导自演、人人参与的文娱晚会;年级与年级之间的音乐专业技能比赛、汇报演出;市、省级专业比赛等等。我院每年都会选送学生参加贵州省的“多彩贵州”比赛, 并取得优异成绩。培养音乐表演人才不仅仅是从教学方面着手, 也应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表演能力, 多让学生在舞台上实践, 多学习和感受舞台的魅力。从教室到舞台的表演成为大多数音表专业学生的通病, 很多学生条件好, 基本功扎实, 在教室演唱时神情自如、表演流畅, 一旦上舞台, 表情僵硬、手脚不自在, 有时候甚至直接在台上忘记歌词, 跑调等, 严重影响舞台表现。针对这一现象我院把专业课改到音乐厅上, 学生平时上课都在舞台上进行教学。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心理素质, 使学生更熟悉舞台表演, 在一学期的实践中, 大多数学生逐渐胆大起来, 越来越珍惜舞台演唱的机会, 对舞台逐渐热爱起来。这些都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团队协同能力、意志力等等。

常言说得好, 胆大才艺高, 艺高就胆大。音乐学习的最终是要在舞台上展示学习结果, 舞台的实践胜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经过舞台实践的锤炼, 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水平演艺人才。3

四、培养音乐表演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我院在日常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专业课以外的晚会演出组织协调能力, 使学生成为社会艺术实践的多面手。我院多面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 尤其是增加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 除了表演技能的培养, 还要注重舞台实践能的加强。学院针对音表专业的学生在第四学期开设了音乐策划与管理、节目主持艺术、舞台化妆与服装等实践组织能力的课程, 这对未来学生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一专多能、多能一专型表演人才才是社会所真正需要的。对于平时学院组织的活动、演出等, 舞台表演、舞美灯光设计、组织和协调管理、节目策划、主持编排等等这些都是由学生负责, 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年毕业生音乐会都是由学生组织策划, 从灯光、节目单设计、舞台布置、节目流程、主持人等等。学院在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上, 每年培养2到4个学生, 实行老带新的接力模式。这些能力的培养也能使学生迅速成长, 对以后就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学院培养出来几届优秀的音乐表演学生, 综合能力强, 毕业后直接被各文艺团体争相录取。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实践, 而是与社会生活与生产加工对应的实践体验, 是音乐表演的直接载体, 是演员必须在实际演出和实际教学中所必须掌握的, 也就是表演的基本属性。音乐表演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的实践性要求。4

我院一直以“专业演员”水准来培养学生, 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针对遵义市各个区、县市基层群众文化 (艺术) 馆等工作, 主要承担各艺术团体的独唱及独奏等, 但平时还需要负责排练、组织活动等等, 一专多能和两专多能型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足够的竞争压力, 让学生能够自信的去面对未来工作。我院音表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高, 并得到当地文艺团体、政府一致好评。

摘要: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是指有别于独立自主招生的专业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的综合性大学里的音乐表演专业, 从学科专业归属和名称上来讲, 应该属于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 应该具有一致性, 都是以培养音乐专业技能突出、舞台表现能力强的音乐专业演员为目标, 是培养歌唱家、演奏家的摇篮。

关键词:音乐表演,遵义师范学院,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杨健.“一专多能”与“多能一专”——试论音乐表演和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J].教学探索.2007 12.

[2]巴雪萍.“校企合作”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民族音乐.2011 04.

[3]章华.文化繁荣与艺术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版.

3.专业表演人才培养的措施与思考 篇三

关键词:专业表演人才;培养;措施;思考

中图分类号:J712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愈来愈显著,这为国内影视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与此同时,为满足国内影视产业发展,全国高校范围内开展了有关专业表演人才培养专业,有力保障了影视媒体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促进影视艺术向着社会化、大众化方向转换。尽管如此,国内专业表演人才培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的我国影视产业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如何提升专业表演人才技术能力,已成为当前表演专业院校思考和研究的焦点问题。

一、专业表演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专业表演人才应以具有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才为根本目标,着重对表演人才的天赋特长、综合素质等进行培养,并且在艺术修养培养方面以对表演理论和行业操作流程为主,逐步将专业表演人才向着具有综艺主持、影视表演、影视编导、舞台表演、节目策划等多功能方向发展。除此之外,角色创新能力、自我推销能力以及社会交际沟通能力也是专业表演人才培训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总而言之,专业表演人才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专业表演人员向着具有较强的表演能力、较好的个人形象、较为受欢迎的其较高艺术造诣的全面综合性人才发展和实现。

当前国内对专业表演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研究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借鉴国外专业院校教学经验两方面开展。其中,在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一方面根据国内影视市场发展现状,以"斯氏"教学方法为基础,探索表演培养方式的理论;另一方面则以演员修养层次为基础,探索影视表演方式。而在借鉴国外专业院校教学经验方面,着重对其专业表演模式进行分析,包含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考核标准等。

二、当前专业表演人才培养困境和问题

尽管近几十年我国在专业表演人才培养和教育方面投入较大师资力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专业表演人才培养中仍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有[2]:

(1)在专业表演人才生源方面,存在着生源质量普遍偏低的问题,严重制约专业表演人才培养的基础巩固。这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现阶段高质量专业表演生源严重不足,造成在后期培养过程中加重了师资力量的投入量;另一方面目前国内艺术考生普遍存在着文化课程偏差,文化底蕴不足等问题,造成专业表演人才人文素养相对薄弱,导致后期专业表演人才培养过程中文化课程比重加大,进而影响专业课程设置。

(2)针对专业表演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这也同样严重限制了专业表演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其表现有:一方面,教师在表演艺术创作和实践之中缺乏有效的学术氛围,导致教师进行表演知识传授时常常与脱离于艺术实践,造成表演专业教学中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学实践能力以及与社会时代紧随性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在表演专业教师队伍中整体上在教学经验方面相对欠缺,造成专业表演人才培训中缺乏经验式和体验式传授教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专业表演人才培养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表演专业学生过多的学习表演理论知识,而缺乏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造成学生舞台实践经验严重不足,最终不利于专业表演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

此外,受国内就业压力过大影响,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存在着普遍偏低的问题。研究表明,表演专业毕业生仅有较少部分继续从事职业表演演员,而绝大多数毕业生从事了与表演专业无直接关联的职业。这种不合理的就业配置,对专业表演人才培养的长期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影响。

三、提升专业表演人才培养技能措施建议

针对当前专业表演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升专业表演人才培养技能,促进表演专业人才的健康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措施[3]。

首先,在专业表演人才培养和教学中,应注重學生学习与实践锻炼的相统一。这是由表演专业自身特点和影视表演行业要求所决定的。(1)在专业表演人才教学课程设置中,应紧紧以表演和影视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的课程设计,诸如形体训练课程、美容化妆课程、社会学课程等,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逐步实现表演专业教学与影视媒体行业的对接,在学校办学形式上通过外聘专家学者将其放开搞活,并引进影视媒体专业师资团队参与专业表演学员教学之中;(3)在校内通过搭建小舞台形式,实现影视专业人才校内演练实践,诸如大学生艺术节、各种节假日文艺汇演、"迎新"晚会、"毕业生"晚会等活动,这对于增强学校文化氛围和促进学生表演能力提升具有积极效果;(4)在校外需求更多的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大舞台,充分表演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各种慰问演出、商业演出、影视剧演出以及电视台文艺演出等,这既有利于表演专业学生对校外演出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又有助于其职业成就感和表演功力的提升。

其次,在专业表演人才培养和教学中,积极开发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提升其创造人物功力。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改变传统较为陈旧的表演教学观念,以提升和培养学生对人物创造和塑造能力为目标,为后期再影视剧表演奠定基础。一方面,表演专业学生应注重表演基本功的学习和锻炼,尤其是应具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对表演相关知识技术进行反复钻研,以实现自我表演修养的完善;另一方面,表演专业教师应结合自身对表演艺术经验,对学生自身实际特质或天赋充分了解,帮助其对人物性格和内涵的把握,进而有助于其人物创造训练[4]。

总而言之,专业表演人才的培养应遵循表演专业内在规律和特点,通过教师对表演课程的优化设计和学生自身不断自我完善,实现专业表演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从而为影视表演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智鑫.对影视表演专业教学课程设置的思考[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电影学院,2014:04

[2] 黄凯,论音乐剧表演的教学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10

4.表演专业自我介绍 篇四

我是xxx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学海无涯,孜孜求学历经数十年,不敢自诩有超群之才学,但也掌握着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凭借我数十年宝贵的学习生涯与经验,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师生之间独特的沟通理念,以及教师巧妙的授课方式,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明白了成绩好并不等于能力就高,我们都知道知识是基础,重要的是实践;长时间的任教工作还让我懂得,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有高标准的自我修养、高质量的专业知识、高深度的综合素质。

我喜欢与学生在一起的感觉,所以我相信我这些实实在在的经验,会为我今后的教学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沧桑巨变,万事俱新。21世纪的到来,又开辟了一个崭新而激烈的竞争时代。机会与挑战,相继并存。对未来充满理想和报负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磨练自己的绝好时期!

5.影视表演专业介绍 篇五

影视表演专业简介

根据首都电影电视行业快速发展现状,为解决目前影视艺术专业人才不足的矛盾,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加快复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北京教育考试院受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中国电影音乐学会、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中国录音师协会、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北京创新数字文化发展促进会11家影视行业组织委托,在北京合作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影视艺术类专业和影视职业水平认证考试。现将该项目考试计划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首次开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影视表演艺术专业(专科)、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专科)(含美术设计和数码影像两个方向),并开展影视表演艺术、影视美术设计、数码影像三个初级职业水平证书考试。首次考试时间为2010年1月。

二、影视行业学(协)会按照协议负责该项目的市场推广和助学组织、集体报名、颁发职业水平证书等相关工作。

三、上述开考专业的主考学校为北京电影学院。

6.学表演专业就业方向 篇六

一、表演专业就业方向

(1)表演专业首要的专业对口职业 自然就是影视剧演员等等,演员类行业。据统计演员平均工资大约为五千七左右,当然其中不乏存在知名演员高工资,高片酬的情况出现。这是很多学习表演专业的同学的夙愿,也是最理想的职业。

(2)可在全国各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各影视制作公司、剧组、文艺表演团体、教研单位、各单位党政共团、文化传播公司等从事表演、管理、策划、组织等工作。因为其学习内容与其方面有关同样也是表演专业学生的良好选择。

(3)除了从事演员工作以外,学习表演专业的学生外在条件都比较出众,如果身高有一定的优势的话,完全可以转作平面模特。也是一个不错的就业岗位,收入也是可观。

(4)歌舞剧院,专业剧团,也是从事表演专业的很好的选择,很多着名电视、电影演员的前身都是出自话剧演员,其实话剧演员和影视演员有着很大的区别,相比于影视表演,话剧表演要更夸张更花费表演者的精力,但是得到的满足感和舞台感是荧屏表演所不能企及的。

(5)教育事业是以上职业中可能相对收入较低的职业,但是其稳定性却是最高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沉淀与积累的行业。所以刚刚毕业的学生从事教育行业,第一,教学是需要丰富的经验的特别是表演专业,不能纸上谈兵,第二,就是教育事业是很乏味的,是需要大量的耐心,和表演本身张扬的个性,并不一样,年轻的表演者应该把自己最年轻靓丽的一面展现给舞台展现给大众,然后当你厌倦了浮华并抱有经验之后,再来从事教育行业。

二。表演专业的就业前景

表演专业的就业前景上分析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媒体对表演类人才的需求量更是逐年剧增,影视表演毕业生就业呈较为灵活的特点。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文化产业,电影、电视剧、广告等事业为影视表演专业的人才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岗位,使影视表演人才在选择岗位时有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与其他普通专业相比,就业起点较高,收入丰厚。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制作中心、电视台、各单位剧院或者剧团、国家机关、宣传文教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高校从事表演,宣传,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三、表演专业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戏剧、戏曲、影视、舞蹈、音乐等方面表演艺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系统教育和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四、表演专业知识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表演艺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塑造艺术形象的基本能力;

3.了解我国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艺术创作和理论的现状与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写作能力。

1.表演系就业方向

2.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与方向

3.外交学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

4.广告学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

5.药学专业就业方向分析

6.经济金融学专业就业方向

7.舞蹈学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

8.建筑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9.军事海洋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7.高师器乐表演专业培养目标新探索 篇七

器乐表演专业主要的课程有器乐演奏、器乐重 (合) 奏、器乐艺术指导、器乐艺术史、器乐赏析、器乐概论、基础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概论、合唱学概论、指挥法、总谱读法、合唱排练、复调基础、基础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概论。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器乐演奏艺术及音乐艺术表演能力。器乐专业表演的毕业生将来可以在学校等事业单位从事器乐表演艺术教育教学工作, 在歌舞团进行艺术表演工作及在文化艺术公司等单位工作, 就业面相对较宽。

二、高师器乐表演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文化素质不高

高师器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文化素质不高, 这种现象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笔者认为这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有一定的联系, 在当初招生时问题就已经出现端倪, 在面试或招生的时候更多考察学生的音乐技能, 比如现场叫学生唱一首歌或弹奏一个曲子就可以, 文化课的成绩只要差不多就行了, 其实很多学生在文化素养上是远远不达标的。还有, 纵观各大师范院校关于音乐专业的录取成绩与其他专业的录取成绩, 两者的录取分数相差很大, 有的师范院校高达200分。又由于现在大学扩大生源, 想招到文化课又好, 音乐素质又好的学生比较难, 因为文化课较好的学生是不倾向于选择音乐专业的, 那院校只好降低录取分数线, 以获得更多的生源而忽略了学生的文化水平这一考量因素。另一方面, 笔者认为高师器乐表演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也存在问题, 笔者认为既然无法改变现有的教学制度, 作为教师就应该更多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他们除了器乐专业方面知识的兴趣, 因为只有综合素质和必要的科学文化的双重提升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的专业, 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专业中具有更开阔的眼界和精神高度, 从而可以创造出更好的器乐表演队伍, 彻底摆脱器乐专业科学文化准后落后的现象。

(二) 高师器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存在偏科现象

说器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存在偏科现象这也不难理解。首先, 一些公共的文化课, 学生只是敷衍了事, 有的学生甚至在思想上就认为文化课不重要, 那文化课的知识自然就得不到重视, 就不要说学生会花一点时间去学习了。其实在大学期间的文化知识学习是提高文化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然而很多器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忽视了这方面学科的学习。再说说关于音乐专业学科方面的学习, 很多学生比较紧抓自己擅长的音乐技能学习, 比如有些学生擅长弹钢琴, 便整天待在琴房里练习钢琴, 对其他音乐学科不闻不问。音乐是一个系统的知识, 学到一定境界才会发现这些知识往往都是相通的。没有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 如果将来在学校进行音乐教育教学可能会是一个不全面的老师, 就是因为没能将音乐知识系统连贯起来。

(三) 教学技能水平不高

只有拥有一批素质高、技能强的教师队伍, 才能更多更好地培养出出色的学生。但是现阶段从事高师器乐表演专业的教师大多毕业于该专业的, 在实际教学时有时教师更多的是单纯地告诉学生知识是怎样怎样的就可以了, 欠缺完整的教学目标, 教学思路模糊、没有层次, 对教学设计能力肤浅, 语言表述不精练, 表达有随意现象, 不能够体现专业特点。尤其是作为艺术类型的学科, 传播艺术价值, 培养高尚的情感和优雅的气质这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及的, 往往在教学实践中却没有做到这一点, 这里关键就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交流及课堂评价的艺术。

三、高师器乐表演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高师器乐表演专业的核心课程有钢琴基础、中外音乐史与名曲赏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形体舞蹈、表演、艺术概论、乐理与视唱练耳、器乐、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合奏训练、重奏训练。这些核心课程基本上都被分配在必修课选项之内, 但笔者认为这样会过分强调技能方面的能力,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下面笔者从高师器乐表演专业的课程结构、学时安排、所占比例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培养目标在拓展和实践环节偏少, 专业性课程占了较大的比例。据笔者调查, 在通识教育课程中一些关于文化素养的课程是很少的, 这样学生的文化素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一个器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音乐技能方面表现很好但因文化知识过低而造成教学中出现常识性错误和教学失误, 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震惊的事情, 同时还会严重影响音乐专业教师的职业水准, 还关系到所承担的音乐教学水平和所教学生音乐知识的收获和音乐素质的培养。还有, 必修课中音乐技能训练课程较多, 理论知识方面的课程相对偏少, 这就可以说牵涉到的理论知识的比例比较小。还有一个普遍的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是超越实际情况的, 不具有实践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音乐教育知识应紧密联系生活, 联系实际。实践的学时相对偏少, 学生对理论知识思考的就少了, 等将来真正走入实践时, 这方面的经验又没有, 可能要花很多功夫和精力来弥补, 甚至可能走了不该走的弯路而在浪费时间, 这个问题在培养目标上应该着重考量。

四、高师器乐表演专业培养对策

(一)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鼓励和号召教师多参加专家的讲座, 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新颖的具有创新的教学方法, 时时关注国内外器乐表演教育教学动态并与国际接轨。加强教师理论知识的学习, 尤其是要将理论知识带入到现实的教学中区, 也就是要多实践。进行学科之间和跨学科的沟通和交流, 吸取精华, 取长补短。多读书, 读好书, 切实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提升艺术气质。

(二) 建立具有全面发展的课程结构

在课程结构设计上既要考虑能加强学生文化知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 又能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特别在实践方面要给予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帮助学生模拟更多的现实场景,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做好理论知识和经验储备。

(三) 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状况之下更离不开人的人文素质。缺乏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这个社会将是很可怕的, 因为人文素养也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内涵之一。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的人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社会责任感、爱国奉献精神、独立的人格。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提升高师器乐表演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 可以定期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全校师生作人文知识讲座或报告, 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文明人”。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 终身学习已经变为现实, 而作为新时代的学生青年, 更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填充自己。另外, 很多知识并不是在书本中可以学到的, 只有走出象牙塔, 才能走进社会并融入社会。比如在家要孝顺父母长辈, 在学校尊敬师长, 在社会上礼让他人。学生还可以在自己最感兴趣的人文知识方面, 加大人文知识的学习力度, 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相辅相成。

(四) 重视培养教学实践能力

高师器乐表演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位音乐教师, 是不是一个好的音乐教师, 那就要考察教师教学的基本功 (教学实践能力) 。可以安排学生到附近的中学或小学进行教育教学实习, 让有经验的音乐教师提供辅导, 并指出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多次进行公开教学, 多锻炼, 多磨练, 多揣摩, 多长长见识, 从前辈老师们的反馈、评价中进行反思, 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校园里或校园外的文化艺术活动, 放手让学生亲自参与设计、编排和排练等, 因为以后的教学工作会涉及到文艺表演方面的教学, 这能考察音乐教师对一系列音乐知识运用的能力, 这方面的实践既需要音乐理论知识, 又需要合理的教学技巧, 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关继文.高等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多能教育探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4.

[2]杨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体系的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3]梁侠宾.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 2007.

[4]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 2010.

8.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  音乐表演  职业能力  培养

一、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式建构

职业能力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是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在职业工作中所运用到的综合能力。对于高职院校中的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机制能力的模式的建构应当以工作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框架为基础,以职业的具体化需求来指引方向,专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塑造,培养学生专业和职业的双重能力,为适应岗位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将其培养为拥有专业音乐技能,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智体全备的音乐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音乐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就业单位品貌繁多,根据这些不同的就业岗位,综合其中所需的职业能力应当包含三个方面:

(一)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是高职院校中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基础能力,也是工作中所必备的基础素质。该能力在任何职业中均能通用,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身心健康、人文内涵、职业道德等基本素质。在提高政治觉悟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等基本政治理论。同时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塑造,使学生在踏入岗位后能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来应对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人文内涵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具备一定的艺术文化、审美情趣等人文。当然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职业道德的培养,才能够爱岗敬业、认真工作。

(二)岗位能力

岗位能力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胜任某岗位的专业技能,该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能够游刃有余的完成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岗位。那么对于高职院校中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所需要掌握的岗位能力包含了声乐演唱、钢琴演奏、舞蹈表演、音乐理论等各种各样的音乐专业技能,当然使学生对所有的专业技能都有所掌握那是不现实的,在高职院校中的学习过程有所偏重、尽可能多的吸收音乐知识即可。

(三)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中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能够适应层出不穷的工作任务变化,以获得克服困难、掌握学习的能力。但在事实上,关键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的音乐技能和文化知识之间并不存在直接性的关系,但却在整个高职学习和岗位工作时有着密切的关系。详细来看,对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的学习而言,在任职的过程中必然会用到跨职业以及工作方法和社会交际能力等关键能力。

二、 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随着社会对音乐人才需求的增加,相应对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与学历相比,职业人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过去的教学方式对于现如今的社会和高职人才的培养来说都显得力不从心,那么应当如何建立起职业能力:

(一)完善教学内容

对于高职院校的音乐学生来说,并不需要通过高职学校的学习成为多么精英的艺术人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是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目标为目的。按照职业需求的内要结构和逻辑来完善教学内容,构建充满实践操作的教学过程。首先,对于高职院校的音乐学生来说,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例如学习声乐的学生,除了要掌握演唱之外,还需要对钢琴、理论等其他相关的技能有所掌握。其次,教学的目标是根据实际的教学计划和需求来制定的,需要学生在院校内掌握既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二)加强实践行为

无论什么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是同样的重要。对于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来说同样如此,在实践中才能将学生的理论和技能不断的巩固。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巧妙的设计安排学生对于技能的操作和熟练程度。除了在校内的各种各样演出之外,还可以与校外场所建立活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表演或者教学的实践平台,进而培养出学生的适应和就业能力。

(三)丰富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中,需要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综合素质。整个过程中不仅要学会表演,还要学会如何教学的本领,在各个方面尽量去适应社会的需求。在音乐教学中,除了使用小组、个人、集体的多种授课方式之外,还需要将新颖的教学设备运用到技术、理论和知识的教学中。这样丰富的教学方式正是高职院校所需求的,培养适应社会的高职音乐人才。

(四)完善教学条件

在高职院校内的教学虽然不以培养艺术精英为目标,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更能够促进高职学生学习的热诚。在完善教学条件时,最容易做到的就是重视艺术场所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室、琴房以及演奏厅等。其次,高职院校的学生与专业院校的音乐学生不同,因此并不应该使用相同的教材来进行教学,还是应该对高职院校所用的音乐教材不断的更新,以社会需求作为依据,保障专业技能和社会要求均能体现。第三,应当在院校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评价机制,由学生的评价带动教师的教学,从而使教学过程带有主动性。最后,当然师资水平同样是不能忽略的问题,需要教师首先具备综合能力。

三、 结语

伴随高职院校为社会不断输送技术人才的发展趋势,如今社会推动了高职院校对教学的重视。与专业音乐院校和普通大学的音乐专业不同,高职院校有着属于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方式,那就是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正如前文所说,职业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需要全面的教学和多种教学方法综合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实践中培养出高职音乐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

总之,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社会的需求、岗位的需求来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院校内就建立起社会所需求的品质和技能,才能够真正、迅速的为社会所用。

基金项目:

本文为《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4B209。

参考文献:

上一篇:基层骨干医生培训总结下一篇:贴对联日记300字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