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现状

2024-07-12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现状(精选8篇)

1.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现状 篇一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实验教学人员 继续教育 人员定位

[论文摘要]职业院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验教学是最佳途径之一,但目前职业院校的实验教学情况存在很多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已经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从规模上看,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几乎全国每个市(地)都设有高等职业学校,成为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为地方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外部和内部都客观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这里谈一下实验教学方面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

1.重要性。职业院校的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是能力素质与职业素质相结合的养成教育模式。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如何,已成为了社会评价职业院校的教育水平如何的重要标准。在企业中,员工的创新创造能力已成为了企业的精神和发展动力。尤其重要的是技术创新创造能力,它就是企业的命脉,是企业在市场立足的资本。所以我们要说在职业院校开展职业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而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就是“两创”能力的培养,“两创”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的人格品质和职业素质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职业院校实施“两创”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就是实验教学。

2.意义。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思维能力、方式的训练,是促使学生思维视角转换和思维视野拓展的路径。它能激学导思,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改变学生在前期教育中形成的思维障碍,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到职业训练中,完成相应的职业训练,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

(二)职业院校的实验教学工作的现状

1.学校对实验板块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重有不重用,对实验人员没有加强再学习培训。

2.实验人员在校内地位低,工作内容庞杂,评定职称指标少,对本职工作缺乏热情和希望,使实验教学的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3.实验教学观念陈旧,实验的目的就是验证知识,实验纯粹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教师多要求学生按实验要求,按部就班地填写实验报告,不改动,不评价。

4.实验没有与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没有创设探究的环境,忽视了他们的主体身份,致使他们被动参与,在意识的创新,探究思维的发展、开拓等方面都受到压抑。

5.对较难解决的实验,不想方设法革新、研究,而是一味地采用媒体课件取代实验操作。

(三)成因

构成职校实验教学诸多不合理的现状的原因有多方面,下面重点谈一下学校的制度方面、实验教学从业人员方面和教学的主体——学生方面的原因。

1.体制方面。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根源还是学校的体制问题。学校的现有制度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实验教学目标实施,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地方,有历史原因、人为原因、观念因素等。

(1)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无法落实到位。实验管理制度涉及范围较广,包括许多方面,如实验员上下班制度、实验申请制度、设备使用制度、实验操作规范、仪器保养维修制度、环境卫生制度,等等。但有些学校的制度不健全,不够明细,导致很多现实问题无章可循,造成管理混乱,操作人员之间互相推诿责任。有的倒是制度很全,但又流于形式,十几年不变,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缺乏现实操作性。

(2)对实验教学人员定位不清,待遇不高。实验教学人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角色模糊,被称为“教辅人员”,既不是教师也不是行政人员,在学校中地位尴尬,没有自己的团队,心理上没有归属感,工作研讨无法进行。他们虽然既管理又教学,工作内容纷繁复杂,可是工作成绩很难得到肯定和重视,在奖金分配上常受到不公正待遇,远远低于一线的普通教学人员。在职称评定上,名额不足,难以晋升。

(3)缺乏针对实验教学人员的长期继续教育机制。实验教学人员学术成果少,除自身的学识因素外,没有长期的有效的继续教育机制也是制约他们出成果的“瓶颈”。虽然大部分人都能凭借自学、进修取得更高的学历、学位,但他们的教研、科研、管理水平并没有得到实质提高。因此,学校应建设长期有效的继续教育机制,制订详细可操作的培训计划,并有步骤分批次的贯彻执行。鼓励和支持实验教学人员参加短期的各种新技术、新仪器的学习与培训,与先进的实验教学单位加强交流与合作,使实验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高速发展。

2.实验教学队伍方面。职校的实验教学要发展,建设一支热爱实验工作,掌握现代实验技术,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是关键。但实际上,职校中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不稳定,带有情绪,心理不平衡的现象很普遍,他们不能理智地面对机遇与挑战,总试图脱离实验队伍而进入教师队伍,给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1)实验教学人员普遍学历低,心态不平衡。实验教学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很强的责任心。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一队伍大多数人员学历不高不“亮”。虽然通过继续教育大都获得了一定的学历和学位。但“学历”仍是压在实验技术人员心头的一块石头,使他们在面对其他教师时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工作中不敢大胆发表见解和想法,缩手缩脚,影响工作质量。

(2)年龄、知识老化的结构特征。实验教学队伍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多年来很少有新生力量加入。现在本科生难进高校,硕士生又不肯干这个工作,加上原有人员又缺少继续教育培训,导致实验教学队伍不仅年龄偏大而且知识偏旧,缺乏活力,队伍建设滞后。很难组织有效的教学改革和实验创新活动。

(3)实验教学人员边缘化,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实验教学人员参与实验的准备与指导工作,有的还是实验课的主讲教师,这些都具有教师的性质。同时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还坐班,这又明显带有行政管理的色彩。所以实验教学人员是处于教学与行政间的“边缘人群”,这使得他们的工作性质定位不清。同时,实验人员之间工作形式虽然差别不大,却是分属不同学科,没有业务的统一性和专业一致性,相互之间不能团结协作,很少组织交流活动,常处于“单战”状态,无法取得显著的教科研成果,无法争取课题。

3.学生方面。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所有的实验目标、设计、过程最后都是由学生来体现、来完成。而我们的职校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主体性表现不明显。原因有两方面:

(1)学生基础差,彼此间差距大。从现有学生来看,差生要占近乎40%~50%,并且普遍有厌学情绪。学生成绩相差200~300分,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实验。中学阶段的理论学习,已使学生养成了重理论,轻实验、老师演示,学生看的实验思维定势,实验中不爱动手,不敢实践,静等结果的惰性思想在职校生中很普遍,致使实验教学的目的往往发生逆转。

参考文献:

[1]潘雅玲,张伟新.实验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4):98-99.[2]王永刚.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内容与工作心理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1):82-83.[3]肖士斌,胡福林.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促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6):137-139.

2.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现状 篇二

1 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内涵及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教学管理概述

我国高职院校的基本管理模式是目标导向性的管理, 是面向市场培养职业岗位型人才, 其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产品和服务上[2]。其中教学管理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最核心的工作,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内涵是指以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 依据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 遵循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 通过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对整个教学工作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总结、提高, 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育者和学习者的积极性, 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活动[3]。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活动, 根本目的是保证教学质量, 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2 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从管理的认识角度出发, 信息化教学管理就是指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 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建立的管理信息支持和决策系统, 并利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与激励机制, 协调和控制该组织中各成员间的关系, 优化资源配置与管理, 充分发挥群体的最大利益所进行的各种协调活动的过程。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即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与信息化教学过程管理[3]。其中, 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人力、信息、环境、时间、知识等方面的管理;而信息化教学过程管理包括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

由于信息化教学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特殊范畴, 它涉及人员、设施、资金、信息等要素, 且各要素之间在不断变化发展, 同时表现出复杂性和多变性。整个管理过程是以“信息”为教学管理服务而建立的一种新的管理思维和管理创新模式, 其核心是强调信息的高度集中与高度分享, 以满足信息化的教学管理需求。在信息化的新环境下, 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新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已成为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要素[4]。因此, 信息化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各项管理工作中的中心环节, 并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传统的教学管理相比, 信息化教学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见表1) 。

由于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发挥很大优势作用, 因此, 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教学管理中要达到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目标, 重视实验、实训、实习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促使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 要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信息化理念的指导下, 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 组织和配置各种教学资源, 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活动, 实现教学目标要求。

1.3 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符合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 顺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潮流的基本要求。因此,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意义重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是适应当今信息时代发展潮流的基本要求和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 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 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服务。

第二, 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是提高教学资源使用率的必要途径。信息化教学管理可以使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所有资源实现高效利用、实时共享和科学管理, 最终提升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

第三, 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是促进教学管理者提升个人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管理中每个管理者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并利用网络媒体的方便、快捷、灵活和动态交互性等特点, 使自己真正掌握现代化教学管理技术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服务, 以适应高职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第四, 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可以使高职院校的教学发展呈现出教学管理科学化、课堂教学多媒体化、实验实训动态化、质量监控规范化、信息资源共享的特征。

2 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的现状

首先, 从各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包括:第一,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教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主要和最核心的部分, 各校对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了投入, 特别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的改变, 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这有利于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但是各校的情况不同, 对人才的引进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第二, 加大了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研究, 逐渐改进和完善教学实验实习环境资源的管理。各校为满足高职教育的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需要, 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断完善各种教学实验室,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合理配置和科学规划, 加强各类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但是, 由于各校的教学经费受限, 所以各校的软硬件条件也参差不齐。第三, 提倡科学合理的时间管理, 加强素质教育, 强化职业道德素养。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的过程中, 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通过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由于每个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各异, 所以在这些方面对老师的要求也不一样。

其次, 从各校在信息化教学过程管理的实际来看包括:第一, 教师重视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备课环节和课堂教学的管理。在备课过程中, 对不同教材, 老师要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不仅要加强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 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思想, 还要激励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做到师生良好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但是, 在现实状况中, 由于学生的水平不一样, 有的学生上课不听讲, 甚至做出扰乱其他同学的事情, 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所以加大对学生的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共同的责任。第二, 比较重视课后作业的效果管理。老师重视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通过批阅和辅导, 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也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 重视课程考试、成绩评定和综合分析环节的管理。高职院校的考试形式非常灵活,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要求采用合适的考试形式, 目的是为了检查整个学期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过程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关键, 因为整个过程的教学效果直接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所以, 只有对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加强管理, 才能满足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2.2 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学校领导对信息化教学管理缺乏足够认识或重视不够。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投入在招生数量上, 忽视了教学设施的维护和更新, 导致学生规模逐年扩大, 而教学设施没法满足教学的需要, 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特别是影响了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5]。由于有的学校领导的教育管理思想比较传统, 没有把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建设放到首要位置, 这样不利于教学改革模式的创新。

第二, 在信息化教学管理中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用率不高, 教学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偏低。他们不能很好地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或者是掌握信息技术能力不够, 严重影响了管理工作, 直接降低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 阻碍了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发展。

第三, 教学管理中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升级没法及时更新。当前, 由于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 没法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学管理软硬件设备的更新和建设, 无法进行长远的规划和基础建设。甚至不能保证已有软硬件设备的及时更新, 使整个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无法及时、准确、高效地传递教学信息, 从而影响到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四, 对信息化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源不能实现共享。由于各校的教学管理一般都是两级管理, 但是上下级各个部门间的管理要求不一样, 数据搜集、整理、传输格式不同, 使得教学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和开放, 也严重影响了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全面建设。

3 解决对策

第一, 要以信息化理念为指导, 变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思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6]。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促进教学改革, 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各高职院校领导应转变观念, 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 并运用于教学管理活动, 切实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领导。

第二, 切实加大教学管理的软硬件投入, 改善现有设施, 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管理发展的需要。学校领导应积极引导, 为信息化教学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 加强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采用教学呈现、模拟演示、交互式视频、探索与发现、项目制作等模式进行教学[7]。同时还要依托信息化技术平台, 加上包括教学大纲、课程和教材信息、教师和学生信息、教学档案等在内的教学管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系统, 促进学校的发展信息化教学管理。

第三, 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细化分工, 明确职责。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能规范教学工作秩序和提高工作效率, 有利于教学团队的发展。还要建立和完善组织教学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规定, 包括学籍管理、师资管理、考试管理、监督管理、实验室实习管理等制度。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并执行其规定, 不得随意更改, 保证教学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管理的需要。

第四, 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加强团队凝聚力。同时要加强骨干教学管理人才和骨干教师的管理, 防止流失。信息化教学管理需要一批具备高素质、实践管理经验丰富、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意识强的教学管理人才。教师应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 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注重利用新技术开发课程课件;教学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和使用信息化技术, 并运用于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资源, 还能极大提高日常教学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为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五, 加强培养学生现代化学习观念。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信息化平台或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获取需要的学习信息, 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提高学习能力, 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8]。

第六, 加大管理的透明度和人性化程度, 提升全面信息化教学管理质量。信息化教学管理要注重以人为本, 管理的一切程序都要公开化, 增大透明度。鼓励学校全员参与教学管理质量的检查和评价, 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水平和全面信息化教学管理质量, 以满足学生、家长、社会的需要。

4 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不仅是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 更重要的是对现行教育观念、教学环境、教学体系、教学信息呈现方式、教学组织与管理形式、教学方法等的深刻变革[3]。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要符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是全校性的综合工作, 需要全校各部门共同协作。尽快改进和完善相关的教学管理设施, 提高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 实现信息资源实时共享, 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全面教学管理质量,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4]1号) [Z].2004.

[2]马陆亭.高等学校的分层与管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198.

[3]张兴隆, 邱婧玲.信息化教学管理与环境建设[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7:77-79.

[4]熊庆年.高等教育管理引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174-177.

[5]伊继东, 张绍宗, 铁发宪.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74-75.

[6]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7]王肃元.高教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8:143-145.

3.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现状 篇三

【关键词】教学管理;职业类院校;现状

高校的核心工作主要集中在教学和科研两大领域,其中教学环节更是重中之重。诚如古人所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多年来,专任教师作为授业解惑的直接工作者,教学环节作为授业解惑的直接体现过程,最大程度地成为了高校工作的标志体现,也相应受到了社会大众、教育部门、乃至国家领导层面的高度重视。而作为确保教学环节顺利进行,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得以高效实施的具体执行者、管理者,教学管理及其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却鲜被关注,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教学管理工作承担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的重要责任,是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最基本的保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的环节。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教学管理运行效率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各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继而影响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职业教育类院校,因其特殊的学生来源以及人才培养的特殊定位,教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近些年来,职业教育类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持续增加,但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与引进却没有得到及时跟进与补充,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在现有发展阶段,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为授业解惑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成为了职业教育类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作为职业教育类院校的一名教学管理工作者,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同时借鉴前人的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分析了教学管理现存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一、职业教育类高校教学管理现存问题

(一)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根据笔者调查,教学管理人员的引进比较随意,主要来源有:①专任教师的临时转岗;②其它行政部门借调;③社会招聘;④教职工家属等。这些人员学历参差不齐,既有硕士,也有本科,甚至还有专科;此外,教学管理人员在性别比例等方面存在严重失衡。女性普遍占有大多数。在专业研究方面,教学管理人员既有文史类,也有理工类,却基本没有对口的专业管理类。这直接导致教学管理人员基础业务知识的欠缺,对高等教育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制约了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尽管入职前会有一些相关培训,但是总体而言,在短期内依然难以弥补工作能力较差、管理专业知识匮乏等不足。

(二)观念偏差

对大众而言,教学工作毋庸置疑地是学校的核心,但是专任教师负责专业课程的讲解之外,具体由谁来协助确保学生的出勤、考试的组织、课程的安排等诸多繁琐而又极其重要的环节则是鲜有关心的。这是职业教育类高校的普遍情况。多数人认为教学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重复工作,只是单纯的排课、排考、教学检查、教材征订、成绩档案管理之类,难度小、级别低、谁都可以做。基本都忽视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忽视了教学管理人员在在确保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管理相关信息技术培训不足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学管理工作的日益精细化,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比如很多高校都使用了教务管理系统,通过教务系统进行学生注册、成绩登记、培养方案调整、任务书录入等工作。但是,据笔者了解,发现绝大部分新入职的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的软件只能进行简单的操作,熟练掌握的不多,对新进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明显不足。

(四)教学管理人员变动比较频繁。

教学管理工作主要任务是确保学校教学工作能够正常运行,而要完成这项任务,特别是在师生规模都较大的高校完成此任务,教学管理人员需要承担极大的压力,付出极大的精力。然而管理岗位职称压力比较大,上升渠道尚不明确,极大挫伤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导致了教学管理队伍变动比较频繁。

二、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一)转变观念,纠正偏差

职业教育类院校要充分的认识教学管理队伍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正确理解教学管理工作对学校教学工作的保障作用。在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制定更加科学的规划。对学校的教学工作以及教学管理队伍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对目前的教学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完善教学管理队伍的期建设规划方案。

(二)严格教学管理人员的选拔标准

教学管理队伍的核心在于教学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管理工作的优劣。教学管理人员聘任要严格坚持公开招聘、择优聘任的原则。职业教育类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发展目标,明确教学管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人才,通过严格的考核,选拔具备管理专业知识、良好的文化素养、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勇于改革创新的专业管理人才。

(三)完善定期培训制度

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使管理人员的各项必备素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要求其教学管理理念、方式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职业教育类高校要确保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从而进一步强化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开拓视野,转变思维方式,推动他们不断地创新、进取。

(四)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1]

目前教学管理人员在工资待遇等其他收入上和一线教师以及科研人员有很大的差别,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又十分重要,而且难度大、事务繁重、责任大等,为了稳定教学管理队伍,肯定尊重教学管理人员的劳动,高校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管理岗位以及工作时间、工作量大小给予适当的补贴,尽量缩小他们和一线教师以及科研人员之间的待遇差别。

(五)完善合理的考核机制

为确保教学管理队伍的科学发展,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适当的考核是必不可少的。各部门、各个不同科室的教学管理人员要有明确岗位职责和具体分工,与此同时,要相应的建立有效合理的考核机制,做到激励进取、优胜劣汰。考核要结合师生的评价、工作效率、工作创新成果等。考核标准需要有配套的奖惩措施,不能让考核流于形式。完善考核机制,既有利于形成适当的竞争压力,也有利于及时了解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便于保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4.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现状 篇四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十分突出,然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却陷入了“教师教的没兴致、学生学的没兴趣”的怪圈。因此本人针对这种教学现状通过对教学内容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形式要采用研究性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魅力”的方法与途径,吸引学生回到课堂。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政课 现状 理论联系实际 创新式教学方式

2005年1月在全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高举旗帜、遵循规律、改革创新、强化基础”的总体思路,从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战略思考出发,同时也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要求出发,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的重大命题,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已经陷入了“教师教的没兴致、学生学的没兴趣”的怪圈。在思政课课堂上,学生要么背单词、做作业;要么玩手机、看电影;要么睡觉、听音乐;更有甚者讲话、谈恋爱,总之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教师往往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久而久之在讲台上就照本宣科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放任自流,结果教师和学生表面上都在上课,但实际收效甚微,令人扼腕叹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职学生受社会就业的影响,功利性比较强。偏重于专业课和应用性较强的课(英语、计算机),轻视思政课,认为这个课没有实际应用的操作性,认为就是一门副课,出勤混个学分就行了;另一方面,教师的情绪受到学生的影响,备课不认真,敷衍完事,不去思索教学改革和创新,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导致思政课成了“鸡肋”。因此,如何改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一件重大事情。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思政课教学的实践和经验,要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时效性、吸引力,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二是教学形式要注重采用创新式教学。

2.教学内容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

笔者前面谈到过从思政课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往往觉得这门课与他们实际结合不强,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内容抽像、理论说教多,不易理解和把握,这是导致学生对这门课没有兴趣的根源。因此,思政课教师只有找准和学生思想实际、成长成才要求、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契合点,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理论联系实际,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取得教学实效, 必须找准教材中理论的着力点和联系实际的针对性。掌握理论, 是联系实际的前提和基础。不掌握科学理论, 就谈不上联系实际。反之, 不联系实际, 就学不好理论, 就无法运用理论, 理论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是常青的。这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是对立统一规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要实现这个要求, 就必须找准教材中理论的着力点和联系实际的针对性。

首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点是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 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了解这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在思政课教学中不但要介绍思政课教材当中涉及到的重要理论,更要向学生介绍这些思想如何在实践当中一步步总结出来的,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这不但因为历史不能割断, 如果不了解过去, 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了解;而因为这些著作中所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 是有普遍意义的, 现在和今后对我们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思政课教育不仅仅只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方法去观察、分析、思考、解决历史和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原则。所以在进行思政课教学的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根据当前实际创新教学内容。既要联系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科学发展的新情况,又要联系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经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新形势,努力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满感召力,确实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其思想上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例如,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如贫富差距加大、腐败现象增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问题、“三农”问题、农民工问题、城管问题、城市文明问题、社区自治问题、资源节约问题等各种社会现象;在国际上出现了霸权主义、种族歧视、民族冲突、经济全球化、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荡中导致价值多元化、利益多样化等现象;另外还有一些和大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大学生择业与就业问题、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大学生素质问题、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问题、就业压力增大、就业环境恶化问题,等等。大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对这些现象和很多重大社会问题又无法理解,我们的思政课教学恰好可以运用科学理论来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这些现象和问题,帮助学生排疑解惑,形成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教学过程中要贴近学生生活,把握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上正确的引导。

思政课与别的课程不同,专业课交给学生如何生存的技能,而思政课是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当今世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很多学生一踏进校门就开始为未来担忧,有的茫然不知所措而虚度光阴,有的未雨绸缪而不知从何处着手,我们的思政课此时应该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大学生活,正确认识就业问题,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奋斗目标,科学地制定学习计划,为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生活,所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来看。例如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如何规划自己大学生活,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作为大学生为什么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在进入社会后如何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让学生从身边实际切实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认识思政课不是空洞的学说,不是书本上冷冰的知识,是而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学有所用的,从而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实效性和时效性。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很多学生进了大学之后,志向远大,树立了攻读本科、博士研究生的奋斗目标,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于是他们就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数学和专业课,这也是应该的。不应该的是思政课的课堂也被这些科目的学习取代了,我认为这不能怪学生,问题出在老师身上。思政课的教师讲课都会讲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性,然而抽象的理论对学生来说究竟有多重要?恐怕老师自己都说不清楚。但是我们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学生不论是专升本还是考研,还是以后就业公务员考试就必须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这个重要性就立刻体现出来了。如果思政课教学联系专升本自学考试内容,给学生适当做一些历年考点分析和经典例题讲解,这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全面系统的政治理论考研备战学习,既省力又省时间,还可以不用花钱参加一些五花八门的政治辅导班,何乐而不为呢?关键是我们的老师能否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学习发展考虑,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备课,去收集、整理和分析历年试题资料,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插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去。我想这种教学方法一定会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也一定会大大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3.教学方式上要采取创新式教学

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的方式都是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重教有余,重学不足,使师生交往少、交流少、互动少。这种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不重视学生自主体验的“独白”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了学生对思政课普遍不感兴趣、厌倦甚至逆反、教学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能够采取创新式教学方式如在课堂上采取音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辩论教学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平等教学法等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还可以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具体、生动地呈现教学信息,再现事物、现象、情景过程,让学生入情入景,加深感知。例如在进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教授顺序播放《复兴之路》,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时,可以寻找央视12频道播出的《道德观察》,通过观看视频,再要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总之就是要把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状态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增强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思政课改革迫在必行,改革的关键点在于内容上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把简单的从理论灌输改为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际来学习理论。再是教学方法的改变,由原来的填鸭式的教学改为增加学生课堂学习参与性,化被动为主动。使思政课富于时代性、趣味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理论得实惠。

参考文献:

5.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现状 篇五

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

英语写作能有效地促进英语知识的然,从而有效地促进二语习得.高职院校的英语写作一直是英语教学申最薄弱的环节.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枚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其次从应用英汉对比修辞成果于写作教学,注重写作过程的指导,改进作文评改方法等三个角度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作 者:韩瑾 作者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江苏常州,213164刊 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年,卷(期):5(5)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院校 写作教学 对策

6.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篇六

陈新民

[文章摘要] 本文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提出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使之更好地开展。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现状

措施

长期以来,国家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以贯`之,成为我国高校区别于西方和其他国家高校最显著的特点。不过在文革以前的若干年里,高校思想政治课不可避免地成为宣扬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重要阵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思想理论上实现了拨乱反正,但文革极左路线给思想理论课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长期难以消除。党和国家十分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亲自过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积累的问题并未出现明显改观,尤其是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较本科院校更多,更大,更复杂。笔者现就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教育行政部门,院校管理层和教育同仁参考。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如下。

一、高职院校管理层缺乏对思想理论课应有的重视

受传统教育目的观的影响,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功利价值取向变得日益明显。

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高职院校往往片面强调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业性,实用性人才”,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思想理论和人文素质教育,即便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往往停留在口头上。其主要表现: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全部围绕市场和职业转动,就业率往往成为高职院校追求重要目标。因此,国家规定的思想理论课在“务实”和“实用”的包装下,被公开地予以削减或以各种形式变相削减。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很难获得科研立项和经费投入。降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教资格,随意安排非专职理论教师任教。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合班教学,听课学生多达200-300人,上课就如同在听报告。后勤服务保障不足,硬件设备不齐备。如果不尽快扭转高职教育这种功利价值追求,以便回归高等教育的真正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上来,将会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全面,长远,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二、高职院校自身结构性矛盾突出

与本科院校相比较,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必然带来诸多与高等教育要求不协调,不完善的地方。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而言,其问题主要是:

1、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中专升格形成,普遍没有按照普通高等院校的要求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同于一般的普通课,视同一般的思想教育层次,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与专业课享有同等待遇,因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2、高职院校的职业性,技术性决定很多学校“理工为主”的发展定式,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了陪衬“红花”的“绿叶”,或是一种点缀。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校管理层而言,是不予重视但又不得不开设的课,其课程建设及教育效果等问题却少人问津。

3、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教师学历和知识结构相对薄弱,得到培训和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原成人高校和中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来就偏少,有些又是半路出家改行而成。理论深度,教学经验和相关知识明显不足。再加上近几年的高职扩招带来教学班急增,在教师缺员的情况下临时抽调其他专业教师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繁重,基本上疲于应付,成了讲课机器。教师缺乏钻研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更无科研的热情和动力。不少教师知识陈旧,没有把握时代脉搏,不关心热点问题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和再学习的动力不足。教案格式古板,内容陈旧,缺乏变化,课堂上只有用抽象名词解释抽象理论。僵化,空洞,干瘪,陈旧,不善于科学理论诠释现实社会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的索然无味。

4、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高职学生本来相对本科生在学习动力,学习习惯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专业课相比更是差别很大。对学生来说,专业课是他们将来安身立命之本,加上对课程的内容原本基本不熟悉,所以有比较充分的内在的学习动力。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公共课,对未来的就业没有直接关系,对许多学生来说是因为它是规定的必修课才学的,相对来说缺乏充分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因此,听课不认真,人在课堂心不在焉。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就不足为怪了。由于教师任课班级多,面对的学生数量大,难以形成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教学的实效性可想而知。5,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有有利的方面,同时也形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的挑战。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表明,85。95%的网民年龄在18-35岁之间,84。97%的网民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这说明高职高专学生也成了网民的主体。互联网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知识面增加。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在某些方面学生甚至比老师掌握的信息量还大。但学生对是非认识能力不足,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时,脑海里装满了大量网络信息和各种社会思潮,加之社会阴暗面和腐败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学生对课堂上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产生怀疑,使教学的难度增加,教师掌控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变得更加困难。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政策定位与《职业教育法》缺乏衔接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政策定位应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有利的支撑和可充分发展的空间。但是,综观我国现有高职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可以发现,截止目前为止,我国有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存在着语言和内容并不完全一致的表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4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政策定位不能与《职业教育法》的规定保持一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地位将会被削弱,甚至为排斥或排挤思想政治课提供了现实政策依据。因此,在有关具体文件中应该清晰明确表述高职人才应达到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要求。

以上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种因素,是高职院校在向“高等教育”目标奋进过程中必须予以正视的问题。为了使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摆脱目前的困境,逐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否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作好我们的工作。

(一)提高理论课教师自身素质,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1,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其他方面知识的积累。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还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的学习),宽阔的知识视野,深刻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述能力,才能赢得学生对老师教学的信任和尊重,才有资格在课堂上为学生解惑释疑。2,加强培训,提高教学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长期以来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花在教研,进修,提高的时间和精力极为有限,特别是有些教师对教学手段不熟悉,不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为此,理论课教师应加强技术教育培训和教学艺术训练,提高技术技能和课堂语言表达能力。3。提升教育管理水平,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学管理者要加强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教学状况。如果条件具备,学校管理者可以亲自带班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此举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影响力,直接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职务职责管理,在奖金发放和技术职务晋升上向那些有真才实学,热爱献身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突出成就,受学生普遍欢迎的教师倾斜,极大地调动他们热爱理论课教学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

1.建立新型的石生关系,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引导学生。教师要在教学和实践中自觉做学生的道德榜样和思想导师。一言一行要让学生觉得可亲可敬。一个知识渊博,业务娴熟,可亲可敬的老师,一定会受到学生欢迎。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的缺点,不要一味指责或训斥;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只有建立起平等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对话气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2。课堂教学开放化。当今青年学生有着开放的愿望和思维特点,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越来越显得不适应当代学生发展需要。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取得学生的信赖,必须在信息领域领先学生。课堂教学要引入新观点,不回避疑难问题。对基本理论作必要适当的引申和拓展,将课堂教学开放化。特别是在信息网络时代,各种信息,各种思想对学生的冲击和影响亟需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放式教学加以引导。教学内容,外延要拓宽。从原著到教材,从理论到实际,从历史到现实多角度探索和分析,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一个进一步探索的通道。理论是发展的。教学中不要把现有理论教条化,绝对化,限制学生对真理的探索精神。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极富个性的社会群体,他们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竞争意识和参与欲望很强。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参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在讨论,分析问题时激发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魅力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学习掌握其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原则和方法,认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教学内容吸引力,说服力的根本途径。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用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都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以理服人,就必须坚决摈弃枯燥的抽象说教。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全心全意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戴。在刚刚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经受住了“非典”的严峻考验,保持经济建设健康持续增长。“神州6号”载人飞船及“嫦娥1号”的发射成功,这些都是非常生动具体 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案例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说服力。党的理论才能在学生心里扎根。

总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带有一定普遍性,许多学校的老师都有同感,但是这些存在的问题也并非完全不能克服。要调动三个积极性--教育行政管理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把三方面的积极性统一起来,形成合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定会收到好的实效。参考文献:

1,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2高等教育出版社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师参考书

发展与对策研究

1作者简介:陈新民

7.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现状 篇七

一、当今社会中门卫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一) 一线门卫管理员业务素质低下

受制传统观念, 社会上普遍认为保安是一个待遇低、门槛低、社会地位低的工作, 使得人们对保安这个职业望而却步。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养老岗位、临时过渡等现象充斥在保安队伍中, 直接造成了保安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低下, 间接影响了门卫管理工作效率。

(二) 复杂的校园周边环境

随着更多的生源进入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展现的巨大商机, 不断吸引着社会人员到学校周边摆摊开店、安家落户, 逐渐与学校形成一个牢固的利益纽带。但这些人员中一部分人的社会背景复杂, 良莠不齐, 成为社会治安管理的不安定因素, 是职业院校门卫安全工作的重要隐患。

(三) 多样化的主体加剧了门卫管理难度

学生、教师、家长, 是门卫管理的主要对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这些主要对象也正在冲击着职业院校的门卫管理, 推动了职业院校门卫管理的变革。1.学生种类在不断的变化。当今世界, 人们越来越多的看到职业院校的优势, 促进了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为了适应社会需要, 职业院校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方式, 孕育出在校学生、顶岗实习生、函授生、外来培训人员等学生种类, 这些学生种类的层次参差不齐, 不同的学生种类必须配合不同的管理方法, 这无疑加大了门卫管理难度。2.部分教师的“主人公”意识太强。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学校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的职业素质决定着一个学校的未来, 是学校里当仁不让的“主人公”。但我们有的教师过于膨胀, 抗拒学校门卫的管理。例如, 某位教师开车进校时, 碰巧这位保安是新来的, 例行上前询问基本情况, 而这位老师丢下一句:我是老师。甩头就开车进校。这些教师的类似行为不仅仅是自己在抗拒门卫管理, 甚至还有可能让学生见到“榜样”, 对门卫管理, 是百害而无一利。

(四) 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化的思维相冲突

在当今社会, 很多职业院校仍是采用的“封闭式”管理的传统方式。但在现如今, 随着科技的发展, 新事物的增多, 互联网的大融通, 使得学生和老师的思维也越来越开阔, 越来越崇尚自由。这便与传统的“封闭式”的束缚管理相冲突, 限制了他们的自由, 他们非常反感门卫的封闭式管理, 这便容易加剧两者间的矛盾, 成为职业院校门卫管理的不安定因素。

二、如何改善门卫管理工作, 提高门卫管理效率

(一) 引入技防设施

随着校园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 门卫管理工作的日益复杂化, 运用高科技手段弥补人工门卫的不足是必然趋势。例如, 监控设备可以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实时记录, 更能在出现门卫管理纠纷时提供视频记录资料, 让门卫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理有据。

(二) 提升保安人员的整体业务能力

无论何时何地, “人”永远是不可替代的主体, 高科技手段固然可以提高门卫管理效率, 但只有切实提高保安人员的业务能力, 才是真正的长治久安。

1. 提升保安工作岗位的吸引力。

通过提高保安人员工资待遇, 提升保安岗位的社会地位, 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加入到保安队伍中, 让保安队伍的基石坚硬有力。这样才能使得这支保安队伍有提升的空间, 不然只能是“朽木不可雕”。

2. 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培训。

很多人在从事保安工作前, 都没有进行过应有的培训, 甚至连自己要做什么, 怎么做都不知道。尤其是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 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任务。例如治安、消防、交通等。学校、保安物业公司必须定期开展业务培训, 丰富保安人员的业务知识, 切实提升保安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置能力。这样才能使保安人员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 提高工作效率。

3. 制定规章制度, 功必赏, 过必罚。

“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 只有纪律严明的队伍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力。保安物业公司, 尤其是学校必须结合保安人员的实际工作任务, 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执勤制度, 让每一个保安人员知道工作动力在哪里, 哪些又是自己的工作禁区。同时认真执行赏罚制度, 让所有人都知道执勤制度不是一纸空文。以便建立一支形象好、气质佳、工作能力强的队伍。

4. 管理权力要集中。

安全工作无小事, 为了切实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很多学校的保安执勤时间安排实行的是三班制或两班倒。顺应的产生了一支保安队伍三个队长、两个队长, 大家平起平坐互不相干。但对于学校而言, 保安执勤的交接班工作非常重要, 这是整个校园安全工作能否顺畅进行的重要环节。如果实行一个队长, 数个班长的管理模式, 将管理权集中。这样便于保安队长了解整个队伍的工作、思想动态, 及时向学校汇报突发情况, 也便于学校统筹安排保安队伍的各项工作。

(三) 实行“走出去, 引进来”的管理方式

一方面,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等宣传工具, 将门卫的管理要求走出门卫, 走向全校, 而不是等师生、家长来到了学校大门, 才知道学校门卫的管理要求, 力争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另一方面, 门卫的管理要求应与时俱进, 定期听取广大师生、家长的意见, 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而不是一成不变。

摘要:校园安全历来是每一所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 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学校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顺利开展的奠基石。学校门卫, 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前线阵地, 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职业院校的门卫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分析当前职业院校的门卫管理现状, 研究应对策略, 是职业院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职业院校,门卫管理,保安人员

参考文献

[1]张湖北.新时期高校门卫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2013年.

8.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现状 篇八

【关键词】职业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应用,给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挑战,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快档案工作步入信息时代的步伐,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使档案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适应档案管理创新与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一、学校电子档案管理现状

1.学校对档案管理认识不够

调查发现我国许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管理漏洞百出,一旦需要查找相关档案时,往往是无从寻找。目前职业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对滞后,主要是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认为档案工作在短期内不会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不能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對档案信息化建设缺少发展规划和合理的资源配置,与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不相适应。

从档案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尚未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队伍,一方面,有些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学历、知识、年龄、职称结构都不尽合理,还有些部门档案工作人员未接受档案管理专业培训,缺乏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有些档案人员对档案事业认识不足,缺乏勇于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对档案事业缺乏热情,观念落后,对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有为难情绪,沉湎于保持现状,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究其原因,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的管理层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校的管理层片面地认为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只要做好育人和相应的科研工作就足够了,从而忽视了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对于总结学校的教育经验,积累和探索学校的教育方法,维护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人力资源档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学校管理层的不重视,因此导致了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松散,即使学校有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也由于领导不闻不问,加上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人员培训力度差、待遇同比教师或其它岗位差,因此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动态不稳定,档案材料不能及时整理、归档,从而导致了档案管理混乱的局面。

2.学校档案管理中服务意识差管理水平落后

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普遍不高,服务意识较差,不能适应现代学校档案管理的需要。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处于手工阶段,不能与时俱进,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方式和档案建设手段还比较落后,工作效率低、准确性和完整性差。由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不受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的人才,缺乏培训学习机制,相互之间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经验交流少,导致了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

3.学校档案管理的档案收集、归档意识差

通常学校的大量经费和人力资源都投入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教学设备设施与教学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档案管理中人力资源的投入。在学校管理中,一些管理人员由于档案建设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人员紧张,因此在档案建设管理时通常将重要的档案文件放置于个人手中,认为方便查找。这就造成了档案丢失或档案被破坏的隐患,不利于档案管理。学校档案管理的收集和档案归档意识较差,一些教职工甚至不愿意将档案交规学校管理,这既有教职工档案归档意识差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因为高校档案管理水平较差,甚至有档案丢失的情况出现,因此也导致教职工对于学校的档案管理信心不足,不愿将档案交规学校保管。

4.档案管理相对滞后,档案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从目前现状看,一方面职业学校档案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方法落后,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薄弱,档案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纸上谈兵,主要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缺少足够的资金作保证,没有完善配套的硬件支持,对档案设施的配套、档案的管理、档案人员的素质培养都缺少相应的投入。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建设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方面都有待提高,缺少政府财政的有力支持,靠自力更生开辟财源举步维艰,在其人、财、物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只注重与办学直接相关的投入,优先考虑亟待解决的问题,即使千方百计挤出的资金也只能用于学校教学、科研重点项目的基本建设,无法筹措资金投入档案信息化建设。

二、学校电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充分认识职业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日程,提升新认识,树立新理念,采取新举措,才能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大局为己任,以档案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档案开放利用服务为方法,以档案队伍建设为契机,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使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增加投入改善条件

目前职业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没有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这种情况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学校领导要重视此项工作,档案部门也要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增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尽快规范电子档案接收与管理工作,使档案信息化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档案工作的传统工作模式。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关键的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随着大量高新技术在档案部门的广泛应用,必须建立一支分工合理、结构科学、素质过硬、保障有力的档案管理队伍。

(1)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培养。为适应职业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培养一批既精通档案业务又掌握网络信息的技术人才。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就是开展档案信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培养高素质的档案人员,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水平。

(2)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一是要对档案信息进行区分,按照《保密法》严格界定使用权限,并通过授权机制限制用户的访问权,以设置密码、验证身份等方式限制登录访问。二是由于网络易受到黑客攻击、网上窃听与篡改、病毒、程序缺陷、技术淘汰等众多问题的威胁,还要注意档案数据存放的安全,防止病毒和黑客的袭击。三是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和网络系统建设工作中,要增强安全意识,按照档案保密规定,对网上发布的信息要严格审核,保护上网信息的安全。

总之,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与时俱进,适应档案管理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强化服务水平,端正服务态度,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供优质服务,主动为学校的档案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将档案管理工作转化成学校的教学资源,创造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菊.试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7期

[2]窦丽娟.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上一篇:英雄联盟比赛拌选规则下一篇:我创业前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