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8篇)
1.临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篇一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现阶段师资队伍建设现况以及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的需要,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这一战略目标,围绕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构建,以提升师资队伍能力水平为核心,以培育双师素质教师为重点,以创建双师素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一、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理念,以“提高质量、突出创新、强化特色”为主线,以高层次人才、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双师素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和行业专家引领的专兼结合的教学研究团队的建设为重点,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激发人才活力,增强人才凝聚力,全面提升人才汇集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基本原则
在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遵循以下“四个满足”的原则:
1、满足学科发展建设的需要;
2、满足新建专业和专业特色凝练的需要;
3、满足科研工作上水平的需要;
4、满足提升教学质量、办学层次和水平的需要。
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主要任务
(一)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精神。以活动为主线,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使良好的师德规范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转化为广大教师的人格品质。
(二)建立灵活而富有竞争的用人机制
1、建立高层次人才稳定机制,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环境留人的氛围。根据教师的岗位要求,制定科学、有效、可行的考核指标体系和激励措施,充分利用学校人力资源优势。
2、专任教师、辅导员要做好切实可行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落实职业规划中的每一条,帮助他们尽快达到规划目标。给于创新平台,创造机会使教师能够迅速成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推动学术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工作,积极撰写和发表论文、论著,编写教材等。
3、建立人才流动机制,进一步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促使人才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注重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1、通过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的优化,合理制定教师岗位和工作量。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减轻教师工作量,适当控制教师总数,特别是大力推进多媒体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演示课的普及。
2、以专业特色建设为核心,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创建专业(课程)教学特色团队(如:从电气运行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特色专业中选拔);完善并修订特聘岗位聘用制度,加强校级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首席技师的培养,同时创造条件引进和聘用高层次创新型创业人才。
3、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通过计划有效的专业培训和学历学位、出国等进修,提高学院的专任教师队伍的高级职称、研究生学历教师、专任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岗位培训达到一定比例。
4、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课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专业课教师应能熟练开出本学科教学实验项目和实训课程,对实验仪器设备能熟练操作运用;加强40岁以下的青年技能教师学历、职称提升工作;聘请行业协会、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充实到兼职教师库,提高专业教师中来自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
四、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保障措施
(一)健全师德监督机制,严格考核管理。
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考核制、激励制度,形成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开发人才、稳定人才、激励人才的工作机制,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学校将教师职业道德确立为考核首要条件,把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与教师奖励、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以及考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实行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并举,重点引进专业带头人,名师、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
1、人才引进
(1)根据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规划,重点引进学科建设中紧缺的人才。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等教改建设项目,着力打造一支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等结构合理,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引领职业教育方向的优秀专业(课程)特色团队。从2011年开始着手进行专业(课程)团队的师资结构调整和配置,经过1~2年的打造,逐步形成我校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如:电气运行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特色专业)。
(2)实行师资队伍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制订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创新专业教学团队组织管理模式。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技能)人员,或从校外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人才培养
(1)坚持执行新教师上岗前培训制度,配置导师带教,完善带教制度。对新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培训;加强新教师业务能力培训:精品课程、教法等培训;组织优秀教师上公开示范课;双师素质教师实践教学演示课等。(2)鼓励理论和技能教师进行学历学位进修。
(3)专任辅导员队伍:专任辅导员学生工作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持有率达到一定比例(如: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其他各项资格认证等),逐步培养专家型辅导员;能够对所带学生给予专业引导,并能开展学生思政教育研究和心理咨询、职业指导方面的工作。(4)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①根据各系部门的教学和专业特色,制定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全员培训计划。
②重视和加强市级及以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内涵建设,实现培训模式与“双师型”教师的要求相衔接,培训内容与专业教学标准相吻合。
(5)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具有和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和高级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持续培养和挂职锻炼等激励机制。①有计划地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与产学研结合,进行实践能力培训。
②对技能教师进行理论教学的培养,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师进行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业技能培训。
③制定合理的职称聘任机制、收入分配机制和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使专业课教师逐步完成双师素质培养和转型。
(三)实施教师教学实训能力提升计划,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和社会实践制度。
1、加强校企合作。选派教师到大型企业、其它学校培训,了解最新技术,增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
2、学校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协会教育培训交流工作,使教师加深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明确专业建设的重点,明确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在各专业中逐步培养力行业领军人物。
3、搭载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积极组织教师指导学生或自己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亚龙杯”电工电子技术大赛和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星光杯”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级别技能大赛,依托此平台,使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在技能竞赛及实践活动中得到不断提高,以培养出适合职业大赛的领军人物和名师。
4、加强与国内外职业学校间的交流和合作,特别是技术类专业的课程合作,互派师资进行交流学习:
5、加强学际间的交流培训,利用本校及上海其他职业学校的整体优势,实行资源共享、人才整合、优势互补。(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成立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学院(校)党政负责人亲自抓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有计划地确保多渠道筹措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专款专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教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及对策
经济在发展,体制在转轨,现代社会变化的节奏和知识更新的周期加快,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也越来越快;同时,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普及,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就更大了,作为教师群体的思想毫无疑问也受到影响:既有正确科学的思想,又有偏颇谬误的思想;既有积极健康的思想,又有消极腐朽的思想;既有高尚文明的思想,又有低级庸俗的思想。特别是新自由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形形色色的有害思潮乘虚而入,对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为此,学校党组织应站在对党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负责的高度,积极探索解决教职工思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学习为抓手,以活动为平台,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以制度作保证,以全方位关心教职工为突破口,引领教职工朝着办人民满意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发展。
一、新时期教职工思想状况分析
一是从教师的工作环境来看,从幼儿园到主管部门,从学生到家长直到政府、社会都希望教师成为“完人”、“全能”,如学生违规、违纪行为的、厌学的、出走的等等,都是教师的职责范围,教师深感责任重大,甚至不堪承受。又由于新课改、新要求,教师精神压力过大。如,有些教师对学校开展的备课、讲课、评课、公开课、教学比武等活动频于应付,又害怕达不到学校要求,心理负担重。
二是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格特征来看,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和教师的自身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相当的落差。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人国家观念淡薄,集体意识淡化,追捧个人主义,甚至有极少数党员教师出现信仰危机。具体说来就是教师的敬业精神、进取精神、奉献精神不足,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不够,体罚学生,有偿办班现象,时有发生,教师职业道德存在危机。
三是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我们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平时忙于常规性的工作之中,缺乏重新系统学习提高新知识、新信息的机会,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往往束手无措。一部分中老年教师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又不愿克服困难,制订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近期和长远目标。因此,学校党组织应全方位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疏通渠道、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和支持。
二、制订新时期教职工素质发展目标
学校党组织为了帮助教职工理顺思想疑惑,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问题,根据新时期要求,制订出教职工素质发展目标。
1、师德素质目标:①对待教育事业应该是忠于职守,依法执教,为人师表,积极进取;②对待学生应该是平等、公正、民主,热爱学生,诲人不倦;③对待其他教师和教师群体应该是相互信任和尊重,协同工作,共同发展;④对待家长和社会应该是主动沟通,真诚相待。
2、业务素质目标: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吸纳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每年读一本好书,并有读书笔记;②积极主动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能胜任新时代新要求的教育教学任务;③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运用于教学;④人人具备学科或多学科教学教改科研能力,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能解决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的科研论文;⑤具备驾驭教材、驾驭学生及家长的能力,人人争当教育教学能手;⑥积极参加各级部门举办各类的教科研活动,优质课比赛等,每学期每人要讲一堂精品课,班主任老师讲一堂精品班会课。
3、身心素质目标:①坚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身体健康和自我锻练;②积极参加各类身心健康知识学习和讲座,学会自我调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③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每天坚持半小时的体育活动;④注重劳逸结合,调适身心健康向上。
三、加强新时期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不是靠某位领导或党组织大讲特讲,或几次大会,或几回口号就解决得了的。而是贯彻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因此,学校党政工应齐心协力积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建学习的平台
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和信息技术呼唤着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同时呼唤着教师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学校理所当然地就成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渠道、主阵地。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如何发挥学校这个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呢?学校党组织应重视学校各项活动,以活动促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活动促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高。我认为学校主要要抓实以下几个常规活动,而且要做到常抓常新。
1、抓好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政治理论水平、政治思想素质、师德水平。每月在全校开展一次政治学习活动,间周召开一次校中心理论学习小组学习研讨会,中层以上干部必须在校理论中心学习小组会上讲一次理论学习辅导报告课,并定期在教职工大会上进行宣讲。政治思想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效果才能显著,违规违纪现象才会越来越少,讲政治、讲纪律、讲正气的干部和教师才能越来越多。
2、抓“讲一听十”活动。每位教师,包括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必须在本教研组或全校讲一次公开课(含观摩课、优质课、研讨课),听其他教师(含非本学科教师)的课达10节左右,同时参加所听学科课的讲评活动,听课本、记录本每学期由教务处抽查、评比。
3、抓实“青年教师论坛”活动,由党支部书记挂帅,园长亲自抓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发展工作。全校青年教师每月集中一次研讨,交流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或体会,每次研讨确立交流主题,确定中心发言人,集体学习、研讨,共同提高、协同发展。该项活动可极大地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旅程。
4、在全校开展“结对子”(互帮互学)活动。该项活动采取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方法。这种多层次的“结对子”活动,可从各种途径,各种形式激发教师相互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谐发展,同时给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
5、开展劳动“双创”(教育创新、工作创优)活动。学校党政工将这项工作写进每年的工作计划,根据每学期的工作重点、难点、热点开开展一系列活动,可以使大家学习有榜样、工作有奔头,同时也使大家找到各自在学习、成长、发展(进步)过程中的不足,明确要努力的方向,为自己每一步(每一阶段)的学习与发展找准新坐标。第二,思想工作、生活互助到“小家”(即小、中、大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它特有的自我管理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家务”活动,为我们找到一条加强新时期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我们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教师师德、工作态度等)是教职工群众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的过程,也就是相互教育、共同提高的过程。如果先进的部分主动起来就会带动中间,影响和转化落后,因此“建小家”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由教职工自我提高、自主完善的理念。同时,“小家”建设,使年级组形成了团结、和谐、充满友爱之情的集体。因为,每个人都自觉地把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团结人作为小家活动的宗旨。
第三,用足用活政策,建立学校内部管理激励机制。
1、建立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的激励机制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性地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和目标。而影响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而且这些因素对于不同学校不同教师所产生影响也不同。例如在充分了解教师需求的基础上,先分清教师的需求哪些是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哪些是主要的和次要的,哪些是现在可以满足的和是今后努力才能做到的。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结合学校发展的需要,积极满足教师合理的需求。
2、建立满足教师的个体需求差异的激励机制
众所周知,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个体需求差异。例如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女性教师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学校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的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教师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而31—45岁之间的教师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的差异——管理人员和一般教师之间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激励机制不应从一而终,而应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多途径多方法的激励机制,满足教师的个体需求差异,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师个体的积极性。
在幼儿园政治思想工作的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推行工作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提升激励、尊重激励、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来满足教师的个体需求差异的激励机制,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新时期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构想
世界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化的冲击以及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构成了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大背景,在新情况、新问题的催化下,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征,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惑与迷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也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必须正视困难,从容挑战。
1、转变观念,构筑立体开放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思想政治工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动力。面对迅速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变化,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模式受到冲击,如果不打破思想政治工作固有的封闭性、凝重性和一元性,摆脱“规范化”的束缚,脱离教师的思想心理、认识实际,就会与迅猛发展时代不相谐,与教师“贴影不贴身”、“贴身不贴心”,那它必定是形式化、僵化的、失败的、只有走出“纯粹”的思想和政治的工作范畴,正视复杂的社会,实事求是面对教师思想的多元化,构筑立体开放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通过多元途径,以自由灵活的方式,激活思想政治工作,多层次、多角度、多媒介地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低姿态运作,高思想政治工作于教育、教学管理等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立足于当今时代的新型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如: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管理效能。
2、转变方法,努力寻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
思想政治工作要转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应该从浅面活跃、生动的心理感受入手,逐步达到解决深层思想体系方面的问题。要善于利用学校所有的各种资源,精心设计、组织能影响人的情感因素、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符合当今时代及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的各类活动,寓思想政治工作于教育、教学及管理各项工作和活动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如:组织师生开展高质量的社会实践活动、集体竞技活动。
3、从“三贴近”入手,改进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围绕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改进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对策。贴近实际,就是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阶段的学校改革发展主题,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需要推进工作,以实际成果检验工作。贴近生活,就是要求我们以学校文化建设为基地,以教职工在校工作、生活为源泉,忠实地反映和表现他们的生活,跟上生活变化的新节奏,传递生活变化的新信息,满足学校师生精神文明生活的新需求。贴近群众,就是要扎根于教职工群众之中,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办师生之所盼,充分体现师生意愿,满足师生需求。
教师队伍管理制度
〖打印文章在线字典〗 〖字号:大 中 小〗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我县教育教学会议精神,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强化目标意识,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制定下列奖惩管理制度。
一、德育工作(100分)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已,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二、教师能力(100分)
1.熟练掌握实验教学全过程,示范操作准确、规范 2.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操作方法讲解清楚
3.注重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4.对学生指导认真,要求严格,保证学时
(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5.发现问题,耐心指导,及时解决 6.有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且质量好
7.对实验
报告批阅认真、规范
8.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9.能结合教学需要补充本学科实验研究的新方法、新进展、新成果 10.有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1、有胜任所教学科的能力,积极探索新课改的方法,教学效果明显。
12、能正确使用局域网,教学有课件。
三、考勤和签到
为了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加强对教师的请假管理,特作如下规定; 请假分公假、病假、事假及按规定的休假。请假原则; 无论何种假,都要有正当理由有假条,实事求是,事先请假,紧急情况事后补假。一般不准他人代为请假。无特殊情况,凡先斩后奏,事后请假者,一律按旷工计算。旷工一日扣10分。
请假手续(1)一天之内由主管副校长批假;一天以上向校长请假。(2)副校长、正副主任向校长请假;校长向学区请假。两天以上向学区校长请假。各种请假规定;
(3)事假(4)迟到,(5)早退(累计
6)月累计事假二天以内(含二天),不罚分不罚金。
(7)月累计事假三天以上,每天扣一分
8)每天不签到一次扣0.5分。(9)迟到一次扣2分。
四、教学常规(500分)
(一)、教案、作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相关的文章。教师队伍管理制度
〖打印文章在线字典〗 〖字号:大 中 小〗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我县教育教学会议精神,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强化目标意识,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制定下列奖惩管理制度。
一、德育工作(100分)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已,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二、教师能力(100分)
1.熟练掌握实验教学全过程,示范操作准确、规范 2.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操作方法讲解清楚
3.注重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4.对学生指导认真,要求严格,保证学时
(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5.发现问题,耐心指导,及时解决 6.有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且质量好
7.对实验
报告批阅认真、规范
8.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9.能结合教学需要补充本学科实验研究的新方法、新进展、新成果 10.有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1、有胜任所教学科的能力,积极探索新课改的方法,教学效果明显。
12、能正确使用局域网,教学有课件。
三、考勤和签到
为了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加强对教师的请假管理,特作如下规定; 请假分公假、病假、事假及按规定的休假。请假原则; 无论何种假,都要有正当理由有假条,实事求是,事先请假,紧急情况事后补假。一般不准他人代为请假。无特殊情况,凡先斩后奏,事后请假者,一律按旷工计算。旷工一日扣10分。
请假手续(1)一天之内由主管副校长批假;一天以上向校长请假。(2)副校长、正副主任向校长请假;校长向学区请假。两天以上向学区校长请假。各种请假规定;
(3)事假(4)迟到,(5)早退(累计
6)月累计事假二天以内(含二天),不罚分不罚金。
(7)月累计事假三天以上,每天扣一分
8)每天不签到一次扣0.5分。(9)迟到一次扣2分。
四、教学常规(500分)
(一)、教案、作
2.临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篇二
目前, 军 (士) 官的学历教育可在军事院校或地方院校 (以国防生的形式) 完成。任职教育是军 (士) 官在完成高 (中) 等学历教育的基础上, 为适应军事职业发展和特定任职岗位需要, 在其入部队任职前及任职后, 由军队院校对其实施专门知识、专门能力和军事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2]。任职教育是学历后教育, 也是入职专业教育。在推进任职教育转变的过程中, 不能忽略军人个人的职业发展需求和任职教育本身的职业化特征。不同军种、不同专业类别的军事院校应针对各自专业的特点, 为军人的任职教育“量体裁衣”, 设计符合自身军事需要及职业特点的任职教育模式, 并建设满足该模式需求的师资队伍。只有如此, 才能顺应军队教育改革, 促进任职教育健康发展, 为部队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3]。作为非指挥类专业, 临床医学任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其自身特点与要求, 本文就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1 临床医学任职教育师资队伍的特点
与其他指挥类和非指挥类军队院校及军医大学基础部教研室教员的不同之处在于, 军医大学临床医学教员既从事临床实践工作, 又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既有理论教学任务, 又有实践教学任务。因此, 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任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普遍高学历
临床医学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目前我军3所军医大学的附属医院全部是“三甲”医院, 大部分临床科室是硕士学位授权点, 半数以上还是博士学位授权点。科室带头人大部分是硕士生导师甚至是博士生导师, 科室成员基本具备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在这支队伍中, 教员学历层次普遍比一般军事指挥院校、技术院校教员高, 呈现出一种普遍的高学历态势。
1.2 实践经验丰富
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均是我国专业技术领域较优秀的医院, 医院规模大、病源病种丰富。临床医学科室教员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 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专业性、技术性强。与一般军事院校的教员缺乏实践经验不同, 他们从事任职教育时, 有丰富的案例可讲授, 课堂组织形式更加活泼, 内容更加灵活、丰富;从事实践教学时, 可带领学员在临床一线实训, 教学工作更贴近任职教育短期性、实用性、专业性强的特点, 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
1.3 科研意识较强
临床医学科室教员不但有教学和医疗任务, 还长期从事科研工作, 随时追踪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长期研究自身从事工作的领域, 与国内外同行间有密切的学术往来和交流。他们从事任职教育工作时, 能向学员传授本专业疾病诊疗方面的前沿知识, 更有利于提高学员的业务能力。
1.4 长期从事学历教育工作
临床医学科室教员长期从事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学员的学历教育工作, 课堂教学能力和实习带教能力强。这为开展任职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也阻碍了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型。
2 临床医学任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主观方面, 思想不够重视
其一, 由于军校临床医学科室教员医疗工作压力大、任务重, 收入相对于教学工作要高出许多, 导致其思想波动, 不安心待在教学一线。思想的不稳定直接导致其在任职教育教学中只满足于完成一般性教学任务, 创新教学上主动性不强, 不肯投入精力进行任职教育研究, 不能满足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其二, 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要求教学、科研、医疗三者并重, 这是正确的, 但也应认识到教学是第一位的。长期以来, 军医大学重视学术科研工作, 然而, 现行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主要是重学历、重学术、轻教学, 注重的是科研基金的层次、数目, 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影响因子的分值, 而对学历教育学时只要求达到最低限度、教学论文发表达到最低篇数即可, 且未包括对其从事任职教育的考核评价指标。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教员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SCI论文的撰写上, 导致其更加不愿分配精力从事任职教育。
2.2 客观方面, 现有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其一, 现有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就3所军医大学教员队伍的构成来看, 老教授和年轻教员多, 中青年骨干教员少, 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断层”现象, 这与军队的精简整编和军校的调整改革、大批现役干部转业有关。目前从事任职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特点是年龄偏大的难以适应教育模式的转变, 年龄较小的缺乏军事职业经历, 专业知识技能尚不扎实, 难以满足岗位职务的需求, 要其担当任职教育的培训重任, 则显得力不从心。
其二, 现有队伍欠缺军事职业经历, 缺乏鲜明的军事特色。军医大学临床科室的大部分教员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很强的技能和教学能力, 突出问题在于教员欠缺军事职业经历。由于处于和平建设时期, 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及各军区总医院临床服务对象主体已不是军人, 而是地方群众, 其日常诊疗的疾病主要为一般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已与地方医院诊疗对象无明显差异。以上情况导致教学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部队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4]。在和平年代, 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任职教育仍要扎实地做好军事斗争卫勤准备, 培养适应基层部队卫生保障需求的、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卫勤保障人才。只有教员有了这方面的职业经历, 才能向受训学员传授, 否则这种传授只能是“纸上谈兵”。在和平时期, 这种职业经历可以通过赴基层部队挂职锻炼或参加军事演习、抢险救灾等军事活动来获得, 然而这也仅限于个别人的参与, 教员到部队基层任职的机会少、时间短, 突发事件更是不可预测, 因此具备军事职业经历的临床医学教员比例很低。
3 解决临床医学任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对策
3.1 树立全新的军事教育观念
现有师资队伍中, 许多人还将任职教育等同于一般继续教育, 并没有理解军队任职教育的目标及指向性。在推进军队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应首先转变教员的教育理念。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 它是按照干部任职岗位逐级实施的, 对各层次的对象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 重在提高学员的实际能力;与一般继续教育的区别在于, 任职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从“军人”这一职业范畴规划人生, 具有军事职业性指向。因此, 任职教育教员不仅要改变传统的知识传递途径, 由传授知识向传授能力转变, 更要帮助学员从军事职业性上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按需施教。
军医大学学历教育的学员主要是地方高中毕业生, 教育的实质是获取学历和提高其各项基本素质。而任职教育的培训对象一般是经过高等教育培养, 已获得相应的学历, 尤其是地方院校毕业入伍的学员, 他们来任职院校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和培养岗位任职能力, 适应岗位需求。这首先要求教员自身树立军事医学的教育观念, 培养学员的军事理念和思想政治素质;其次要改变学历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促进学员由被动接受教育转为自主学习;再次要树立以学员为主体的观念。
3.2 着眼任职教育需要, 用文职人员补充教员队伍
当前形势下, 军医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科室新生力量很难得到有效补充。根据新体制编制, 学历教育院校均编配一定比例的文职人员, 承担通用文化基础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然而文职人员本身就缺乏系统化的军事训练, 临床科室聘用的文职人员主要从事医疗工作, 并无教学编制, 尚未真正从事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 加之军队院校文职人员薪酬福利待遇与军人有一定差距, 使得文职教员缺少军人的荣誉感、责任感[5]。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历教育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任职教育力量。为此, 必须配套完善军队文职人员条例, 应配合教育改革落实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文职人员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职称评定考核体系, 在提高文职人员军事素养的同时提高文职人员的待遇。文职人员从事临床医学任职教育的经验尚属空白, 而且全军系统自上而下的文职人员考评、待遇体系的建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因此各个军医大学应着眼于自身实际, 在军队文职人员聘用体系框架内, 培养一批能够从事临床医学任职教育的文职人员, 保证任职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3.3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能力
任职教育起步时间不长, 教学还没有脱离学历教育的模式和套路, 导致教员沿袭学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实施任职教育培训, 甚至把学历教育的讲稿稍加修改和调整就拿到讲台上照本宣读。针对以上情况, 第一, 要紧紧围绕学员主体地位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 大力开展学导式、研讨式、病例式、联想式等方法的教学, 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第二, 要调整临床医学任职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要有适当高度, 必须突出与任职岗位密切相关的医学理论前沿问题、现实问题及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教学, 要成立临床实训中心等机构, 着重强调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与考核。第三, 对初任教员和初开课程建立课前培训制度。教员在授课前应熟悉训练科目, 观察教学示范, 进行试讲及技术演练[5]。第四, 要建立与教学内容和岗位任职教育相配套的考试模式, 使考试更加符合考查军事医学能力素质的要求。
3.4 加大教员培训及教员交流力度
临床医学是飞速发展的学科, 因此必须不断更新教员的知识结构, 用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链。根据专业课程建设需要, 统筹规划教员培养和任用工作, 要鼓励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员进行深造, 攻读更高一级的学位, 并保证其相关待遇[6];鼓励教员参加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 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培训,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积极选派有培养前途的教学骨干作为访问学者去深造或出国访问、留学, 积极为教员及时补充、更新知识[7];尤其要加大选派教员到基层单位挂职锻炼的力度, 增大参加军事训练、演习等军事任务的人员比例, 让更多的教员获得军事锻炼的机会[5]。军医大学之间应适时进行教员教学活动观摩与交流, 使教员队伍实现良性发展。
3.5 建立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不同, 没有现成的教材, 教案和课程规划需要重新设计, 且参加任职教育的教学对象层次不同, 因此实施任职教育的教员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 制订新的教案, 重新备课、试讲。这样一来, 同样的课时所付出的精力比学历教育教学更多。因此, 只有完善激励机制, 才能从主观上激发临床教员参加任职教育的热情。总的来讲, 就是要改革现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坚持非平衡性管理原则, 建立任职教育专门的督导评价体系、奖惩制度、选调交流制度、待遇保障制度, 完善培训质量管理办法。
在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的背景下, 只有结合自身特点, 发现和改进不足, 才能加强临床医学任职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保证任职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军队院校教育体系逐步由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转变。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任职教育的师资队伍与其他指挥类院校不同, 有其自身特点。在教育体系转变过程中, 通过树立全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员队伍结构、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加大教员培训及教员交流力度、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等途径加强临床医学任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任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马振宁, 陈智惠, 鲜思德.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宏观思考[J].继续教育, 2007, 21 (1) :45-47.
[2]李洁.职业视角下的“任职教育”概念辨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7) :40-42.
[3]张军, 陈国良, 张弛, 等.军队院校开展任职教育必要性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7, 14 (5) :379-380.
[4]谢鑫鹏, 张大鹏.关于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5) :7-9.
[5]沈胜娟, 张军, 张弛, 等.任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继续教育, 2007, 21 (6) :37-38.
[6]关宏, 丁刚.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军院校任职教育的启示[J].军事经济研究, 2008 (6) :71-72.
3.临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篇三
关键词:师资队伍 精品课程 促进
一、传热学课程简介
吉林建筑大学从1978年开始招收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学生,目前该专业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传热学课程是本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之一,学校开设此课程已有30多年的历史,同时该课程还是学校安全工程、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该课程为64学时,安全工程专业该课程为56学时,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该课程为64学时。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内容主要包括热量传递的机理、规律、计算和测试方法等。传热学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是工程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综合性很强,理论与实践并重。该门课程不但与热机、制冷、热泵、空气调节等传统课程有关,而且正逐步发展到许多新领域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分析工程传热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规律,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传热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如下。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2学时;导热的基本理论,4学时;稳态导热及计算,8学时;非稳态导热及计算,6学时;导热数值解法及举例,4学时;对流换热概述,8学时;单相流体对流换热,6学时;热辐射概述,4学时;辐射换热计算及应用,8学时;传热分析与换热器计算,8学时。
二、传热学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建设,传热学课程已经建立了较完备的配套体系和教学队伍。目前,传热学课程组是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研室中教学实力最强的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师队伍中,80%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已形成梯队。担任传热学课程主讲教学任务的教师有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1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4人为硕士学位;50~60岁1人,40~50岁2人,30~40岁1人,20~30岁1人。为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和广泛性,学校特别吸收了有热能动力工程专业背景的教师,5名教师中2人为热能工程专业毕业,1人为物理专业毕业,2人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这是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在学校的年终评审中成绩优良。为体现对实践性环节的重视,该课程还安排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为试验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35。
三、青年教师的培养
1.青年教师的培训措施
(1)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定期把青年教师送到外院校、设计院等单位进修培训,丰富其实践工作经验;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带领青年教师参加科研项目,提高业务能力。
(2)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行导师制。每位青年教师均由一名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导师,进行全方位的传帮带,使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大大加快,效果显著。
(3)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教研室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展教研立项工作,鼓励青年教师撰写教学法研究论文。教研内容主要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性教学内容及改革、课件制作、授课方法等问题。
(4)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教研室通过选派青年教师参加讲课比赛,提高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成效
(1)教学水平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进步很快,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教学专家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在吉林建筑大学举行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该课程教学组有1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
(2)教研、科研水平提高。近五年来,该课程教学组主要围绕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安全工程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建设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主要进行了如下教改项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吉林省教育研究“十五”规划课题;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研究,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教研课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吉林省重点教研课题;传热学精品课建设,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教研项目。
(3)已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重新制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能力;通过建设使传热学成为省级优秀课、校级精品课;完成了传热学网络课堂的开发;开发了传热学等主干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4.临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篇四
一、专业建设规划背景
随着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从事商业贸易、生产经营、事务处理等工作的重要工具和媒介,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正逐渐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内容,电子商务也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商务模式。近年来,电子商务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主要表现为:
1、电子商务在我国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扫清了支付、信息基础等障碍,正在改变着使用习惯、经营理念,成为大众所接受甚至追捧的新的经济活动方式。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是企业利用互联网的最主要应用,综合起来中小企业中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相关的互联网利用率达到了42.1%。以网络应用为载体的商务活动迅猛发展,网络经济蒸蒸日上,世界各地无数的企业及个人纷纷涌入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给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
2、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6月,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2.95万亿,同比增长13%。中国网上支付(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4500亿元,同比增长71.1%;移动电子商务实物交易规模达到13亿元,用户数为5531.5万人;截止2012年6月底,我国规模以上电子商务网站总量达20700家,其中B2B为10950家。B2C、C2C及其他模式的为达12500家,预计全年超过2.3万家。截止2012年6月底,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90万人,带动其他行业就业人数超过1400万人。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关注电子商务,并有部分企业和个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财富迅速聚集和跳跃式发展。
可见,我国发展电子商务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关键是解决好一系列诸如技术、安全、认证、法律、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确立新时期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既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将经济第一线的新理论、新理念、新知识、新业务引入课堂,并切实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密切关注实践第一线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最充分接近,学生一毕业即可立即开展工作,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
2、以评建为契机,推进教学管理规范化
按“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工作规范化,提高教学质量。
三、专业定位
我们将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弘扬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优秀文化传统,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进,不断强化办学特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办学效益。
根据我校的优势学科和专业特色,我们认为要办好电子商务专业,必须立足于以下两个基本点:一是人才培养定位要面向市场,培养具有较高技术、技能背景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为主;二是立足于现有学科基础,寻找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办学特色——跨计算机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根据这一定位,我们将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及应用技术,具备较全面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具有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国际贸易金融知识,能够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需要,能够从事电子商务运作与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考察电子商务教育现状,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应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电子商务这条主线,注重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教学;立足本省、服务“长株潭”区域经济,辐射全省。
四、主要发展目标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建专业,我们有志于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在电子商务学科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培训基地,并努力达到省内同类专业先进水平。
为此,我们制定了专业发展规划和目标:
1、保持连续、稳定的招生规模。
2、完善办学条件,特别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建设、电子商务实验室和电子商务实习基地建设。
3、突出专业特色建设,在我院计算机应用、经济管理学科强大的实力基础上,突出引进电子商务技术基础方面专业人才,以人为本,以课题项目为突破口,稳步推进,并在实施中不断优化。
五、具体保障措施
1、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电子商务专业的高等教育是一新兴事业,能否被用人单位接纳、被社会广泛认同,关键在于高校教育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新经济的发展,能否胜任实际的工作岗位。而教学质量是根本,教学改革是关键,我们应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特点的教育质量观与教育质量体系,形成高等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鼓励教师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开设新课、整合现有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专业进修,提升学历层次,鼓励教师考取资格证书,实现师资队伍的硕士化、博士化;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实习;在培养现有教师的基础上,逐年引进有专业背景或行业背景的教师,充实专业教育队伍;强化教师业务考核。
3、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学术活动,营造学术气氛。鼓励教师申报各类课题;每年邀请电子商务行业或从事电子商务研究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研讨会。
4、加强专业实验室和专业资料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在现有电子商务实验室设备和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实验室的软件、硬件,通过购买、合作开发、自行开发等方式,逐步完成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网络支付、物流模拟等实验软件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建设网络实验室;加强实验室设备的教学管理与日常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开出率;购买电子商务、物流、网站建设、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资料,加快建设电子阅览室。
5、修订教学计划。电子商务是个新兴专业,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根据专业的最新发展,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6、鼓励与支持我院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第二课堂,培养我院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指导学生组织参与学术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电子商务实践活动。
7、探索产学课题,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全系教师的积极能动性,加快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基地,强化校企合作的力度。
六、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整个教育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新课课程改革,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未来三年电子商务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目标为: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师德教育与塑造,促进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全面提升;高质量完成第四周期教师继续教育任务,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立更为完善的教师管理,教育培训,评聘任用新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培养一批以中青年为主的能发挥统领、支撑作用的市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促进全校教师在师德风范、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等方面有新的跨越;造就一支整体结构优化,符合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具体目标为:
1、提高师德水平
以“爱与责任”“敬业、爱岗、奉献”,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以“师德风范校”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使全校教师在思想素质、道德修养、为人师表、服务水平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培养一批师德标兵,把全校师德水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提升学历层次
在岗教师全部达到规定学历,在岗教师硕士学历层次的比例达到40%以上。
3、培养骨干人才。
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构建以校级骨干为塔顶,考核优秀教师为塔体,教师整体素质优化为根基的塔式结构。
4、优化能力结构
使教师在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娴熟地驾驭课堂教学,熟悉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今后着重从提高教师的实施高效教学能力,新课程理念水平,信息技术能力,教科研能力等方面优化教师的能力结构。
5、提高教科研能力
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普遍提高教师运用先进教育理论,进行教学反思,探索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出一些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培养具有先进教育思想,掌握一定科研方法,具有较高水平的校级青年教科研骨干。
6、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做到在岗教师全部具有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加工处理,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全面参与网上教研、开发学科信息资源的能力;对新型教学模式及其资源进行评价的能力;进行整合实验研究,创建教育信息化学校。
七、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各部门的具体任务,形成院长领导下的各部门分工负责,目标一致的工作格局。完善考评机制,强化督导评估。要把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使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目标、措施落到实处。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深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弘扬崇高的师德风范,谱写职业道德的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的有效评估机制,管理运行机制和学生、家长及社会监督机制,实行层级管理,全程监控。加大奖惩力度,将师德表现做为教师岗位评聘、评优、晋升的重要内容,对师德行为考评不合格或严重违反师德规范者,实行“一票否决”。
3、严格教师管理
严格掌握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标准,在晋升教师职务的评聘工作中,按照教师的工作业绩综合评聘。制定奖励措施,加大对学习提高有成果教师的奖励和资助力度。
4、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面向全体教师,继续开展以提高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继续教育。把树立现代教育新理念做为培训的首要内容,把师德教育培训做为培训的重点,把骨干教师培训放在突出位置,把高效教学的培训做为重要内容。
5、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
加强对教师高效教学、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培训,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教师自觉地以高效教学、新课改理论为指导,在不断地去设计、实施、评价、总结、完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
6、增加经费投入,做到专款专用
制定奖励措施,加大对有成果教师的奖励和资助力度,保证骨干教师培养经费逐年增加,加强骨干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学术研究、教学交流的支持力度。加强经费管理,保证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7、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
5.衡阳县职业中专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为依据,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务和专业结构,努力培养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任务
1.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的制度建设。以《教师职务条例》和“《教师职务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为依据,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教师聘用(任)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教师队伍。学校可以按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到职业学校担任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工和技师可按照相关专业技术职务条例的要求评聘教师职务,实行聘任制度和合同管理,享受合同规定的相关待遇。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条例的规定,再评聘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分配制度改革,把教师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以及个人工作绩效挂钩,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给予相应待遇,以吸引优秀人才来校任教。被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工和技师可按照相关专业技术职务
条例的要求评聘教师职务,实行聘任制度和合同管理,享受合同规定的相关待遇,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2.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教育教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引导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3.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造就一批专业、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教师培训的目标是: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专业建设的能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⑴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达标率,特别是要提高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争取在五年内,本科学历达标率达到100%,硕士以上的比例达到10%。
⑵要努力提高专业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尤其是高等级证书的获证率。争取在三年内专业教师获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获高级证书的教师比例要达到40%,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⑶要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除已参加国家级培训的10人外,至2011年再选送6-8人参加国家级培训,8-12人参加省级培训。
⑷要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职业教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不仅是提高职教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更是树立职教品牌的需要,要积极培养一批师德修养好,教学、科研、管理能力强,教育成效显著,在职教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力争到2011年省级专业教师带头人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0人。
⑸要加快专业负责人的培养。专业负责人在专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确立专业负责人在学校中的地位,要把专业负责人从教研组长或教务科长等行政职务中分离出来,使专业负责人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建设中。
4.要积极组织教师到企业锻炼。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并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必要条件。利用假期或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期间,使教师掌握企业一线岗位的相关操作技能,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5.认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省、市专业教师技能大赛。
6.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数量适宜、素质较高的外聘教师队伍。
7.要保障教师培训的经费,从学校收入中提取5%的专款用于教师培训。
6.胜利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1 篇六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为进一步规范办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能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学习型、研究型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立足我校实际,对我校近三年(2011年——2014年)师资队伍建设作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2010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以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规范管理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的总体目标,紧扣教育发展需求,立足学校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办好让家长满意的教育,为学校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教师现状分析
(一)教师队伍的优势:
1、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向着年轻化、专业化发展。从年龄结构看,学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大,占百分之八十,从学历上看,教师的基本已达到大专学历,专业性较强。从户籍看,教师皆来自外地,农村出身较多,比较能吃苦耐劳,具有朴实的生活作风。
2、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和培养,重视教师培养工程, 积极营造良好的激励机制和条件氛围,不断调整优化师资结构,有效促进优质教师群体的形成。为实现学校新一轮发展提供了条件保障。
(二)教师队伍存在的不足
1、骨干教师队伍需壮大。目前,骨干教师数量还不多。
2、语文、数学、英语教师配置基本合理,音乐、美术、体育、科学(自然)、计算机等学科教师配备严重不足不全。
3、教师修养有待提高。由于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少数青年教师中存在着享乐主义,怕吃苦,领导安排工作拈轻怕重;事业心、进取意识不强;有的作风散漫,工作纪律性不强。
4、教育教学教研能力急需增强。教研层次还不深,还没有形成学校课堂教学特色,课题研究参与的面还不是很广,尤其是围绕主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效还不明显。另外,教师或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质量不高。
三、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观念领先、业务精良、特色鲜明、善研能干的教师队伍。
(二)具体目标
第一年,2011年3月-2012年2月。
1、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大专学历达到100%,教师资格证达到95%.2、强化师德教育,提高师德修养,爱岗敬业,具备责任感、使命感和甘为献身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服务精神。
3、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人人学会运用多媒体教学,逐步学会制作课件。
第二年,2013、3——2013、31、教师综合素养目标:全体教师在师德、专业水平、、教科研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逐步使全校教师达到有爱心、敬业爱岗、专业水准高,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科研水平高,成为反思研究型教师。
2、骨干教师群体:争取在2013年形成一个影响大、人数多、学科全的梯形骨干教师群体。
3、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获奖的层次和数量能有所提高。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1、以师德为中心,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大管理力度,发现典型,树立榜样,弘扬正气,表彰优秀。
2、严肃处理教师违规、渎职现象,排除消极因素。凡有严重违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之间闹矛盾造成不良影响的,取消各种评优,直至不以予聘任。
3、以“师德规范”为依托,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目标迈进。使教师一言一行都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全体教师对“事事是教育之机,处处是教育之地,时时是教育之时”达成共识,并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于有声之处传播文明的声音,于无声之处体现文明的魅力。
(二)加大和加强校本培训力度。
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项培训,通过教导处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上海二期课改教材的认识及实施教学的能力。
(三)加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坚持每学年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举办学科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加大压力,使青年骨干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2、创造条件,让青年骨干教师“走出去、带回来”。加强与公办学校之间的交流。
3、积极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期安排骨干教师作展示课或进行教学辅导,使他们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与全体教师共享。
(三)支持学历进修。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创造条件为教师在职进修提供条件和服务。
(四)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
2、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通过政策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实现教师充分而自主、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挖掘教师的潜能,弘扬教师的个性,激发教师生命的活力,提升教师生命的价值。
7.临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篇七
放眼国内,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着其明显的共同特征:一是高层次人才汇聚;二是教师整体学历学位结构、学缘结构合理;三是科研团队、学术梯队积极活跃;四是十分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我们可以从“高层次人才”这个角度, 把国内几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我校的相关数据加以简单对比:
从这一个角度我们即可以清楚地认识到, 我校师资力量与国内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数量明显不足, 学科领军人物偏少。此外,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所占比率过低, 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由他们汇聚而成的创新团队、学术梯队远不能适应我校多学科协调发展和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要, 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不够合理, 专任教师的数量仍然不足等等不利因素, 都制约着我校向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跨越。
二、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设想和举措
(一) 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 改变我校高层次人才缺乏局面。
“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 高层次人才在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引进高层次人才, 我们要把目光瞄准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单位, 建立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数据库, 为引进人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按照学科布局和发展战略, 制定好高水平人才甚至是高水平团队的引进计划;要大力吸收海外留学人员来校创业;预留相应的教授高级岗位, 同时实行“一事一议, 特事特办”的办法;要对从海内外公开招聘来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相应的生活报酬和优惠待遇。学校还要把任务落实到有关单位和个人, 对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由学校给予一次性表彰和奖励。
(二) 多种形式加快培养, 尽快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质的中青年学术骨干。
1、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 加紧推行博士化工程
积极创造各种条件, 鼓励、督促和支持教师到名校攻读博士学位, 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教学、科研岗位的新聘教师, 需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本学科最高学位;校内非教学岗位人员向教师岗位流动, 需具有脱产攻读的博士学历与学位;除承担公共课之外的教师, 年龄在35岁以下, 硕士毕业工作满5年以上, 也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在读。
2、开展多种形式的出国进修, 加速教师海外化进程
我校已于2005年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签订协议, 合作开展“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 截至09年底, 已有近50名教师先后被派往国外学习访问。同时在接下来的几年内, 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 积极促成我校教师的广泛国外交流, 并将对其进行重点资助:经学校批准, 在国外访问或进修1年以上, 并按期返校的, 或在国外攻读且获得博士学位, 并按期返校的, 学校将分别给予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 经学校批准的教师海外学习和访问经历, 计入本人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时间。
3、尝试企业挂职锻炼, 推动教师工程化实践开展
教师工程化实践, 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必要环节, 也是高校适应社会需求, 促进教学改革, 提高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我校将依托华北电力大学理事会, 有计划地安排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工程实践的锻炼, 通过到电力企业挂职锻炼或开展合作研究或在相关实验室工作等多种形式, 大力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同时推进校、企间“产、学、研”的密切合作。
三、稳定教师队伍, 避免人才流失。1、事业留人
真正的优秀人才关注事业发展, 尤其是学术发展。优良的科研基地不仅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高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更是高校吸引、凝聚和稳定优秀人才的关键条件。
2、政策留人
首先, 要在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指导下, 着力构建适合学校特点及发展方向的分配体系, 强化岗位聘用和管理, 向高层次人才倾斜。其次, 我们还应该建立起一整套教师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工作激励, 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参与激励, 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和提供展示自己才干的机会;通过荣誉激励, 发挥教师典范的积极作用;通过提升激励, 激发教师的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通过尊重激励, 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华电精神的凝聚;从而使教师能够树立起正确积极的工作观念, 同时也达到了稳定教师队伍的目的。
3、感情留人
我们要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 想教师之所想, 急教师之所急, 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摘要:人才是高等学校办学的重要战略资源, 本文通过将本校与国内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行对比, 找出差距, 提出设想和举措, 从“引进、培养、稳定”三个角度详细阐述了学校在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跨越这一关键阶段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8.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篇八
【关键词】高职教育 师资队伍 建设策略
近几年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数量上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教师的素质是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当代教育改革的重点己转向全面提高师资水平上。当今社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涌现,新型服务业层出不穷,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和知识层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发展现代化的高等职业教育,但师资队伍的教育观念滞后,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成为“瓶颈”问题,为了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保证高职教育的发展,就必须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一)目前教师观念已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需要
现今高职教育理念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我国高职院校由原来的成人教育、中职教育跨入高职教育的行列,建设还只是初具规模,院校的各项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学校的教师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还认识不足,对高等职业的内在规律不熟悉,仍将成人教育、中职教育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套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要提高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主动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规律。在教学观念上要与高职教育理念同步发展,改变以往的传统式教学,引入项目式教学,体现现今职业教育理念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二)兼职教师数量欠缺,难以胜任教学要求
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目前兼职教师在高职教育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专任教师是互补的关系,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但实际情况表明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与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协调。许多高职院校聘任兼职教师主要是为了弥补专任教师数量不够,而没有真正从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部分兼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对教材钻研不深,教与学相脱节,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兼职教师与学校没有隶属关系,学校对兼职教师的管理督导机制不完善,因此,兼职教师流动性较大,造成一些热门专业与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的兼职教师的缺乏。
(三)“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通过调查,许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无论规模还是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具体实际来看,基于高职教师队伍的基础与现状,让一个普通教师去获得教学以外的专业技能称号,若无硬性要求,教师不会下很大工夫去深造和研究,基本处于放弃状态;若有硬性要求,从现实情况来看,基本处于应付状态。专职教师及“双师型”教师的补缺工作,起码要若干年才能完成。为了解决“双师型”教师的短缺问题,高职院校从企业聘用或引进人才,但他们普遍缺乏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尤其是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缺乏深入了解,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很难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
(四)培训经费不足,培训机制尚未正真正形成
由于培训经费严重不足,高职院校无法对多数教师同时进行脱产教育。有的学校利用假期时间,派教师到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进行补偿性教育,但由于这些师资培训基地主要采用班级制组织形式,以课堂讲授方法为主,教师的学习活动机械、被动,并且很少联系高职院校和教师自身的需要,教师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难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有的学校与企业合作,派一些教师到企业工厂进行实践锻炼,但由于客观条件受限,企业不愿积极配合,教师往往不能在实际岗位上工作,同时教师本人也因任务繁重,很难集中精力,深入实际,达不到预期效果。
因此,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要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要考虑现今高职院校的发展和院校学生的素养等方面的因素。
二、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 细化师资需求分析,构建合理师资队伍结构
根据开设专业和学院发展现状,通过调研,对教师需求进行详细分析,按照教育部对高校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16的标准配备教师。在确立了各系部教师数目需求后,对教师结构进行需求分析,细化师资需求。要在各系部建立一支以一名教授为导航、三名以上副教授为指导、多名讲师为骨干、多名专任教师为后盾的教师队伍。各系部主任为本系部的导航,要充分把握本系各专业发展动态、解决教师教学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本系的发展和管理做出决策;系部主任一般要求副教授职称,具有较强的科研、教学能力和经验,在本专业有一定见解和影响力。根据专业情况,系部下设教研室,教研室主任要起到学科带头的作用,可以根据教学和科研情况,指导、带领本室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起到导师作用;教研室主任职位要求副教授以上职称,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在本专业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教学、科研能力。骨干教师一般应具备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累计1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硕士以上学位,具有较强的科研、教学能力;骨干教师要能够胜任本教研室三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专任教师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具备教学和科研能力,能够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
(二)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无论是从教师数量上还是从教师专业结构质量上,现有教师都很难满足高职院校教学、科研需要,解决人才短缺的最快途径是人才引进。人才流动性在高校中也是常事,学院应采取优惠、可行的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加大宣传力度,为人才成功引进提供保障。很多高职院校地理位置并不优越,甚至知名度偏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学院,更谈不上了解这个学院的人才引进政策。要通过互连网、人才供需见面会等多种途径介绍学院情况,宣传学院的人才引进政策,让“千里马”知道这里才是他们职业发展的港湾。人才引进应以岗位为需求,应以岗位引人才,而不是以人才定岗位。根据计划中设立的岗位,每个职位应该有5名以上应聘者参加方可进入引进程序。人才引进的目的是适合该岗位工作,对于工作能力不强的人员学院杜绝引进。人才引进要进行全面考核,成立人才引进领导小组,严格按照程序引进,应做到公平、公正,做到贤者进、庸者汰。工作岗位不需要的人才坚决不引用。科学优化考核程序,准确识别“千里马”。在人才引进过程中,考核组每个成员就是发现“千里马”的 “伯乐”。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质量呈下降趋势,有些学生适合考试,而不适合教书,并非适合应聘的岗位。要科学优化考核的各个环节,做到不漏选一个人才,也不误选一个庸才。在人才的选拔上,可以尽量给人才设置过多门槛,例如必须是硕士、博士等,对于一些在某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可以破格录用。
(三) 完善高职教学的监控手段
1、听课制度。这是监督检查课程教学状况较为直接、较为可靠的方法。建立院、系、室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是监控教学实施过程与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手段的有效方法与措施。
2、召开师生座谈会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至二次教师和学生评教评学会,多方面听取意见。诊断各种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状况,这种手段可以从多个层面收集到反映教学诸环节教学质量状况的真实信息,可靠度较高。
3、督导制度。发挥学校教学督导组的作用,加强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学效果等的监控。
4、问卷调查制度。进行课堂教学状况问卷调查,这一工作可在专家领导、同行、学生三个层面上进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评价,结合学校各级的考核,给出总评结果。
总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应不断提高认识,加强研究,勇于实践,努力探索出一条既适合学校实际,又卓有成效的师资队伍建设之路。
(四)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队伍建设的根本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首先要求广大教职工树立“讲好每一学科,上好每一节课,教会每一个学生”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上学生听得懂的课,上学生学得会的课,上学生满意的课”这一宗旨,扎扎实实抓好备课、授课、辅导、批改作业和考试等主要教学环节。其次,是要加强集体备课,开展备课组教师轮流说课和学科带头人把关备课活动。要求备课组每周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名师的带头作用。三是坚持组织好交流性听课、学习性听课、会诊性听课和培养性听课。规定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听10节课。优质课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每学期要面向院(系)教师讲授一节公开课,对评教评学中教学质量差、学生意见大的教师要组织会诊式听课,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症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对在听课中发现的优秀“苗子”,组织专家跟踪听课指导,实行重点培养,帮助他们早日脱颖而出。
(五)加强教师的在职进修和培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把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应依据自身条件和需要,鼓励高职教师在职攻读相关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并制定培训计划和鼓励机制,以树立终生教育的思想,有效而全面地提高高职师资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轮训。要想保证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实践指导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准备一桶水,因此,高职学院应该在外寻找企业挂靠,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到挂靠单位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锻炼,随时给他们“充电”,使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国内与国际新理论、新进展情况。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实践,了解新工艺,学习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掌握过硬的生产技术,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以满足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六)注重社会实践,提高“双师”素质,走产、教、研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进行自身的不断学习和提高,经常性地进行实践学习和认识。其次,学院要为教师创造和提供有利的条件,组织教师进行现场参观和参加国家有关专业技能证书的考核。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均要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或深入企业调研、咨询、兼职、顾问。学院每年可以利用暑假等时间,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或专业对口的企业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特别是青年专业教师到企业了解最新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掌握自己所教内容的操作方法,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从而使教师从单一教学型向产、学、研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
(七)聘任兼职教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高职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学院自己的专职教师为主,基本达到自我满足、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目标。但是,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很快,完全依赖专职教师不现实。高职高专教师的来源要走多元化的道路,聘请兼职教师讲授实践技能课程,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和社会,特别是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所在单位选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需要特别指出,企业兼职教师是当今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优势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一定的教学技能,从而导致他们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技能培训。
三、结语
加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项基础建设工程,并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一定能够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全面发展的师资队伍,以满足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晓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9).
[2]葛建民、苏本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20).
[3]孙土新、李海燕.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9).
[4]张富良.高校师资管理导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5]仲耀黎.对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11).
【临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推荐阅读:
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10-14
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07-06
师资队伍建设与产学研09-12
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经验材料10-14
简论临床医学院的道德与法制建设08-09
师资培训中心08-26
职教师资专业化06-19
新师资培训计划08-20
师资介绍陈智雄老师08-12
教育局师资培训处工作要点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