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习题(精选10篇)
1.三年级作文习题 篇一
看动画片
1、你看动画片的时候什么样?
我看得聚精会神
我看得心不在焉(yān)
2、看以前看过的动画片,怎么样就算聚精会神了?
我不像看新动画片那样,是看一会儿玩一会儿
我还象看新动画片一样,眼睛一眨都不眨
怎么就算是“眼睛一眨都不眨”?
眼睛始终紧紧盯着电视屏幕
就像是生怕漏掉一个镜头
3、看首播的动画片,怎么样就算是聚精会神了?
窗户外面有人叫我,我根本无动于衷(zhōng)
怎么就算是“无动于衷”?
我连头都不扭
妈妈提醒我有人叫我,我同样听不见
4、你聚精会神地看动画片之后,结果会怎样?
我也越来越喜欢动画片 ( )
怎么就算是“越来越喜欢”?
以前不看动画片还能够忍受,现在已经到了不能不看的程度 ( )
只要看动画片,全身好像都热血沸腾 ( )
我几乎已经成了动画迷 ( )
我喜欢看动画片,放暑假正是看动画片的好时机,我看动画片看得聚精会神。
看以前看过的动画片,我还像看新动画片一样,。
看动画片看得这样聚精会神之后,那结果就不用说了。我越来越喜欢动画片。
2.三年级作文习题 篇二
有同行说:可惜这不是中国小孩,因为中国小孩不说“上帝”。又有人说:忘记了那篇《水很活泼》吗?有仁兄说:我认为低龄教学应以发掘孩子天性为目标,而不是教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知道大家注意到这个现象没有,即今日文学之文学非昔日之文学。纵观之,“去中心化”可以概括也。种种现象让人不寒而栗,那么,教师应如何上好作文课?
一、教师应该做的
(一)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借助多媒体,利用图像、音响、实物,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听、鼻闻、舌舔、肤触、心应等六觉功能。如教学写一处景物时,学生年纪小,没去过什么地方游玩,有些记忆也淡忘了。我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到离大家较近的各个景区。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环境育人越来越显示出它重要的功能,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因此,班级环境的设置要特别注意对学生文学的熏陶。优美的句子,精彩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可使学生耳濡目染,写作兴趣定能得到培养。
(二)鼓励学生多观察,勤做笔记多交流。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
(三)多说、多读。
培养学生多说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我发现,平时不善说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文字。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多读,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
二、教师和家长不应该做的
(一)教师及家长不要揠苗助长。
我们常常是从大人的愿望出发为孩子设计未来的,都是“站着说话”,很少考虑孩子本人的特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人的普遍心态。孩子一出生,我们就为孩子设计了各种未来,期望他们将来干什么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孩子打算,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不可心太切,期望一餐就吃成个胖子。有些事情得慢慢来,得遵循必然的规律。尤其是人的成长,必须遵循人自身的规律,“揠苗助长”必然适得其反。过度教育是对人的一种摧残。
眼下,不少“神童”在忙着出书,忙着出名,就连他们的父母亲也跟着出了名。有的人,今天忙着这里作报告,明天忙着那里传经验,后天忙着出书,告诉所有的父母亲们:他们是怎样培养“神童”的。使得一些家长在诱惑之下,心里痒痒的。于是巴不得自己的孩子在一夜之间赶上乃至超过“神童”们,对孩子的智力进行过早的开发。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恰恰违背了教育的规律,违背了人的成长规律,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三年级孩子作文刚起步,能说完整的话,能表达清楚意思就是非常棒的,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对作文存在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要妄图一口吃个胖子。对学生过分要求,让学生刚刚起步就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只要坚持多说、多读、多写、多改、多鼓励,就能使小学三年级学生顺利跨进“作文大门”,就能使学生在日后的作文道路上,任意驰骋、高奏欢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二)不要斥责孩子模仿。
3.三年级作文习题 篇三
一、让学生自主解答一道典型试题
多数同学都能给出下列解答。
分析与解:开始,因电场力qE、摩擦力f均向左,小物块做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然后在电场力和摩擦力的合力(qE-f)作用下,向左加速运动;撞墙后折反,又做减速运动……如此多次往复。因有摩擦力不断消耗机械能,最终必然停在O处,动能为零。
设小物块走过的总路程为s,由动能定理得:
qEx0-fs=0-12mv20
解得s=2qEx0+mv202f。
是不是这些,学生真的懂了呢?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追问。
追问1:例1中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将“f 让一名成绩中等的学生上台解答这道题,这位学生的解答同例1的解答完全相同。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评述,而是让全班学生开展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当“f≥qE”时,物体在向右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时,不能再向左加速运动而是保持静止状态。正确解法应是根据动能定理得:-(qE+f)s=0-12mv20,s=mv202(qE+f). 然后教师再强调在用能量观点解题时,一定要先弄清物理过程,再根据规律列式求解。 追问2:在例1中,若将“以速度v0从x0点沿ox轨道运动”改为“以速度v0从x0点沿负ox方向运动”,求它在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总路程s。 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很快就有学生分析得出物块最终必然停在O处,动能为零,求得与例1相同的结果。 追问3:上例中,若将“以速度v0从x0点沿ox轨道运动”改为“以速度v0从x0点沿负ox方向运动”,并将“f 这一问题难度较大,学生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解答。由于这时物体可能与墙碰撞一次后停止,也可能与墙不发生碰撞就停止,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f-qE)v0≥12mv20时,物体与墙不发生碰撞就停止。根据动能定理得: qEs-fs=0-12mv20 解得s=mv202(f-qE)。 当(f-qE)x0<12mv20时,物体与墙碰撞一次就停止。根据动能定理得: qE(2x0-s)-fs=0-12mv20 解得s=mv20+4qEx02(qE+f). 教师小结:当题中出现了题给的已知条件不明确,即物理条件模糊时,应在求解的过程中补充必要的条件,然后再针对补充的不同条件进行分类讨论求解。 二、给出同类练习“跟踪追击” 其上部都足够长,下部分别与一个光滑的圆弧面的两端相切,圆弧圆心角为120°,半径R=2.0m,一个物体在离弧底E高度为h=3.0m处,以初速度v0=4m/s沿斜面运动,若物体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02,则物体在两斜面上(不包括圆弧部分)一共能走多少路程?(g=10m/s2) 图3在学生完成了上述问题的求解后,再将μ的大小和初速度的方向进度变化,让学生分析。学生大多能快速完成相应问题的求解,说明这一节课教学效果很好。 三、进行课堂小结,使学生“能力升华”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常出现研究对象存在摩擦阻力的试题,这类试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存在初始状态和收尾状态,初始状态是题目给定已知的,而收尾状态是由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得到的。要正确分析收尾状态,关键是分析题目中包含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只有对物理过程的本质作深刻的分析,才能发现其遵循的规律,才能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规律去求解某状态下的未知状态参量或某过程中未知过程量,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是在例题后面连续地编排追问、讨论,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具体教学情况,抓住时机,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根除学生的“假懂现象”。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例题时,学生听“懂”了,但在课后学生解答同类练习时又会出错的现象。这说明教师讲例题时学生并不是真懂了,这种现象本文称之为“假懂现象”。如何根除“假懂现象”是许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在高三教学中,采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能较好地根除“假懂”现象。下面以一节习题课为例,谈谈如何运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根除学生“假懂现象”。
一、让学生自主解答一道典型试题
多数同学都能给出下列解答。
分析与解:开始,因电场力qE、摩擦力f均向左,小物块做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然后在电场力和摩擦力的合力(qE-f)作用下,向左加速运动;撞墙后折反,又做减速运动……如此多次往复。因有摩擦力不断消耗机械能,最终必然停在O处,动能为零。
设小物块走过的总路程为s,由动能定理得:
qEx0-fs=0-12mv20
解得s=2qEx0+mv202f。
是不是这些,学生真的懂了呢?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追问。
追问1:例1中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将“f 让一名成绩中等的学生上台解答这道题,这位学生的解答同例1的解答完全相同。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评述,而是让全班学生开展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当“f≥qE”时,物体在向右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时,不能再向左加速运动而是保持静止状态。正确解法应是根据动能定理得:-(qE+f)s=0-12mv20,s=mv202(qE+f). 然后教师再强调在用能量观点解题时,一定要先弄清物理过程,再根据规律列式求解。 追问2:在例1中,若将“以速度v0从x0点沿ox轨道运动”改为“以速度v0从x0点沿负ox方向运动”,求它在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总路程s。 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很快就有学生分析得出物块最终必然停在O处,动能为零,求得与例1相同的结果。 追问3:上例中,若将“以速度v0从x0点沿ox轨道运动”改为“以速度v0从x0点沿负ox方向运动”,并将“f 这一问题难度较大,学生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解答。由于这时物体可能与墙碰撞一次后停止,也可能与墙不发生碰撞就停止,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f-qE)v0≥12mv20时,物体与墙不发生碰撞就停止。根据动能定理得: qEs-fs=0-12mv20 解得s=mv202(f-qE)。 当(f-qE)x0<12mv20时,物体与墙碰撞一次就停止。根据动能定理得: qE(2x0-s)-fs=0-12mv20 解得s=mv20+4qEx02(qE+f). 教师小结:当题中出现了题给的已知条件不明确,即物理条件模糊时,应在求解的过程中补充必要的条件,然后再针对补充的不同条件进行分类讨论求解。 二、给出同类练习“跟踪追击” 其上部都足够长,下部分别与一个光滑的圆弧面的两端相切,圆弧圆心角为120°,半径R=2.0m,一个物体在离弧底E高度为h=3.0m处,以初速度v0=4m/s沿斜面运动,若物体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02,则物体在两斜面上(不包括圆弧部分)一共能走多少路程?(g=10m/s2) 图3在学生完成了上述问题的求解后,再将μ的大小和初速度的方向进度变化,让学生分析。学生大多能快速完成相应问题的求解,说明这一节课教学效果很好。 三、进行课堂小结,使学生“能力升华”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常出现研究对象存在摩擦阻力的试题,这类试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存在初始状态和收尾状态,初始状态是题目给定已知的,而收尾状态是由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得到的。要正确分析收尾状态,关键是分析题目中包含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只有对物理过程的本质作深刻的分析,才能发现其遵循的规律,才能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规律去求解某状态下的未知状态参量或某过程中未知过程量,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是在例题后面连续地编排追问、讨论,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具体教学情况,抓住时机,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根除学生的“假懂现象”。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例题时,学生听“懂”了,但在课后学生解答同类练习时又会出错的现象。这说明教师讲例题时学生并不是真懂了,这种现象本文称之为“假懂现象”。如何根除“假懂现象”是许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在高三教学中,采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能较好地根除“假懂”现象。下面以一节习题课为例,谈谈如何运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根除学生“假懂现象”。
一、让学生自主解答一道典型试题
多数同学都能给出下列解答。
分析与解:开始,因电场力qE、摩擦力f均向左,小物块做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然后在电场力和摩擦力的合力(qE-f)作用下,向左加速运动;撞墙后折反,又做减速运动……如此多次往复。因有摩擦力不断消耗机械能,最终必然停在O处,动能为零。
设小物块走过的总路程为s,由动能定理得:
qEx0-fs=0-12mv20
解得s=2qEx0+mv202f。
是不是这些,学生真的懂了呢?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追问。
追问1:例1中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将“f 让一名成绩中等的学生上台解答这道题,这位学生的解答同例1的解答完全相同。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评述,而是让全班学生开展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当“f≥qE”时,物体在向右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时,不能再向左加速运动而是保持静止状态。正确解法应是根据动能定理得:-(qE+f)s=0-12mv20,s=mv202(qE+f). 然后教师再强调在用能量观点解题时,一定要先弄清物理过程,再根据规律列式求解。 追问2:在例1中,若将“以速度v0从x0点沿ox轨道运动”改为“以速度v0从x0点沿负ox方向运动”,求它在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总路程s。 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很快就有学生分析得出物块最终必然停在O处,动能为零,求得与例1相同的结果。 追问3:上例中,若将“以速度v0从x0点沿ox轨道运动”改为“以速度v0从x0点沿负ox方向运动”,并将“f 这一问题难度较大,学生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解答。由于这时物体可能与墙碰撞一次后停止,也可能与墙不发生碰撞就停止,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f-qE)v0≥12mv20时,物体与墙不发生碰撞就停止。根据动能定理得: qEs-fs=0-12mv20 解得s=mv202(f-qE)。 当(f-qE)x0<12mv20时,物体与墙碰撞一次就停止。根据动能定理得: qE(2x0-s)-fs=0-12mv20 解得s=mv20+4qEx02(qE+f). 教师小结:当题中出现了题给的已知条件不明确,即物理条件模糊时,应在求解的过程中补充必要的条件,然后再针对补充的不同条件进行分类讨论求解。 二、给出同类练习“跟踪追击” 其上部都足够长,下部分别与一个光滑的圆弧面的两端相切,圆弧圆心角为120°,半径R=2.0m,一个物体在离弧底E高度为h=3.0m处,以初速度v0=4m/s沿斜面运动,若物体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02,则物体在两斜面上(不包括圆弧部分)一共能走多少路程?(g=10m/s2) 图3在学生完成了上述问题的求解后,再将μ的大小和初速度的方向进度变化,让学生分析。学生大多能快速完成相应问题的求解,说明这一节课教学效果很好。 三、进行课堂小结,使学生“能力升华”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常出现研究对象存在摩擦阻力的试题,这类试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存在初始状态和收尾状态,初始状态是题目给定已知的,而收尾状态是由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得到的。要正确分析收尾状态,关键是分析题目中包含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只有对物理过程的本质作深刻的分析,才能发现其遵循的规律,才能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规律去求解某状态下的未知状态参量或某过程中未知过程量,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是在例题后面连续地编排追问、讨论,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具体教学情况,抓住时机,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根除学生的“假懂现象”。 一、读拼音,写词语。 wǔ dǎo yuán pán pò liè yi fú huà āi āi jǐ jǐ ( )( )( )( )( ) hǎo mèng bì lǜ bǎo zhàng huā gū duo zuó yè ( )( )( )( )( ) 二、字词集中营。 1、填一填,选一选。 “胀”是结构,第5笔是,部首是。“胀”的意思有A、体积变大;B、数量增加;C、身体内壁受到压迫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给下面的“胀”选择正确的解释: 饱胀( ) 肚子胀( ) 通货膨胀( ) “仿佛”:A、似乎、好像;B、差不多。给下面句中“仿佛”选择正确的解释: a、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 b、他俩的模样相仿佛。( ) 2、词语搭配。 嫩黄的( ) 碧绿的( ) 金黄的( ) 雪白的( ) 一片( ) 一朵( ) 一幅( ) 一阵( ) 三、给句中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1、闻:①听见②消息③用鼻子嗅 (1)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 (2)新闻( ) 2、破:①碎、不完整②使分裂,劈开③使损坏 (1)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 )似的。 (2)手被戳破( )了。 (3)破( )釜(古代炊具,相当现在的锅)沉舟 3、仿佛:①似乎、好像②像、类似 (1)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 )就是一朵荷花。 一、动动脑筋,我会填。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鸡蛋重约50( ) 一头大象的体重约是5( ) 李明体重35( ) 一辆汽车载5( )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000千克=( )吨 6千克=( )克 8吨=( )千克 3、在○里填上、或=: 3㎏ ○30t 2000g○20㎏ 990克○1千克 4、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49 8( )63 ( )44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5000克的铁比5千克的棉花重。 ( ) 2、845-649200。 ( ) 3、一辆卡车载重8吨。 ( ) 4、5t煤比5t水重。 ( ) 5、255 = 45 ( ) 三、精挑细选,我最棒!:(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姐姐3小时( )行了135千米。 ①步行 ②骑自行车 ③乘汽车 2、442和224的( )相同。 ①表示的意义 ②计算的结果 ③算式的读法 3、计量大宗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①吨 ②千克 ③克 4、6乘198的积最接近( ) ①1200 ②1000 ③600 5、20405的积的.末尾有( )个0. ①1 ②2 ③3 四、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五、我是计算小能手! 1、直接写出得数: 88 + 12 = 1203 = 506 = 4300= 819 = 8700 = 905 = 460 = 2、列竖式计算(第3、4小题要验算) 2074= 2054= 2164= 4805= 验算: 验算: 六、生活中的数学: 1、一本书有315页,小方已经看了77页,剩下的打算一周看完。小方每天至少要看多少页? 2、服装厂制作校服,3天做了210套。照这样的速度,该服装厂一个星期能完成500套校服的任务? 3、请你算出每筒乒乓球多少元。 4、妈妈去买家具。 (1)买三张桌子一共要花多少钱? (2)买四把椅子和一个柜子共需多少钱? 姓名: 一、有空我帮忙 1. 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时,( )数位要对齐,从( )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 )。 2.比578多134的数是。 3. 甲数是156,比乙数少226,乙数是( )。 4. 爷爷家今年收苹果385千克,收梨279千克,爷爷家今年共收水果( )千克。 5.一个加数增加378,另一个加数减少378,和()。 二、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 加法竖式计算中,当个位相加满十,就应向( )位进1。 A、个 B、十 C、百 2. 最大的三位数加1是( )。 A、最小的三位数 B、最小的四位数 C、最大的四位数 3. 飞飞家的居住面积是135平方米,比圆圆家的居住面积少27平方米,圆圆家的居住面积是()平方米。 A、152 B、172 C、162 4.小春家养了347只鸭子,养了864只鸡,鸡和鸭子一共有()只 A、1211 B、1101C 、1111 三、把表格补充完整。 四、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386+287=469+593= 764+968= 369+917=628+183= 623+277= 246+489=367+353=404+513= 五、综合应用: 1.学校商店上午卖出219根冰棒,下午卖出392根冰棒,一天一共卖出多少根冰棒?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 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 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 一、以童话激发兴趣 童话故事内容生动形象有趣, 故事中充满神奇的世界、美丽的幻想, 因而赢得了孩子们的心。针对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 引导他们听童话, 讲童话, 编童话,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 收效甚佳。 三年级一开始, 我就经常利用课前三分钟的预备时间讲童话故事, 要求学生专心听, 认真记, 然后把听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学生一听到讲童话故事, 立刻精神抖擞, 兴趣盎然, 积极参与。在讲故事的过程中, 我常常设计一些小环节:有时讲到结尾处, 我故意说忘记了下面的内容, 要求学生把故事续编下去, 引导学生想象出几种不同的结尾;有时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小动物, 启发学生想象这个小动物在什么地方, 想干什么, 前后发生了什么事, 结果又如何, 指导学生现编一个有关这个小动物的故事, 然后把这个故事写下来。有时让孩子们一人带一个小玩具, 课堂上小组合作, 选择一两个玩具, 边玩玩具边自编童话故事, 然后, 再把自编的故事写下来。就这样, 在习作起步教学时, 运用童话故事, 把学生引入一个个童话世界, 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 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培养习作的自信心。 二、用绘画促进写作 小学生大多喜欢画画, 他们总是兴致勃勃地到处乱涂乱画。根据这一特点, 作文课上, 我引导学生自由绘画, 画完后再向同学们推荐自己的画, 这样把“画”变成“话”。孩子们往往对自己的画情有独钟, 都想把画面画得更美更好, 也想把自己的画更好地推荐给大家, 因此, 他们个个都用心地画个不停, 叽叽喳喳地说个没完。这时再指导他们把“话”写成文, 这样写作就有了乐趣, 写作时心情舒畅, 而且有话可写。这样, 学生不但乐于表达, 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还促进了绘画能力的提高, 真是一举两得呀! 三、让表演带动写作 三年级的学生一般天真幼稚, 活泼可爱, 他们大多具有表演天赋。我常常根据习作要求和内容, 编一些简短的小品, 指导他们进行表演;有时把课本内容改编成课本剧, 教孩子们表演;有时根据课本内容指导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对于这类表演活动, 学生兴致很高, 表现非常活跃, 个个都演得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充满情趣。在这种情境下, 再让他们把表演过程、表演时最有趣的部分, 演员们的动作、表情等等写下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写作文, 真是趣味盎然, 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 表达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四、在模仿中学习写作 中低年级儿童都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再现性, 我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引导, 指导仿写, 使他们在仿写过程中学写、练写, 渐渐地到会写、爱写。仿写有语言仿写、片段仿写和命题仿写。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经常把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作为范例来指导学生仿写。先要求学生把那些好句子读的滚瓜烂熟, 然后从语法、逻辑出发, 指导学生模仿基本句型, 进行遣词造句练习, 建立完整的句子概念。有时从修辞手法出发, 学写各种修辞方式的语言, 扎实用词造句的基本功。 对于课文中一些精彩的段落, 就指导学生套用课文的表达方法, 进行仿写练习;有时采用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效仿课文的表达方法, 去描述与范文不相关的另一类事物。在进行片段仿写时, 注意引导学生模仿段的各种结构, 探讨作者采用不同的段式进行表情达意的原因, 学会各种段落的结构形式, 为成篇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语言仿写、片段仿写等单项训练的基础上, 进行命题仿写, 把练过的单项, 学到的技巧, 积累的素材综合运用, 组合成章。单项训练是手段, 组合成章才是目的。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和大量的素材, 掌握了简单的段落篇章结构, 为以后的命题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 在三年级作文的起步阶段, 要通过各种方法的训练,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 并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 为今后学习写作铺平了道路, 垫实了基础, 使学生在作文的起步阶段就能稳步前进, 逐步提高,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真正做到“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从而爱上习作, 做习作的主人。 三年级的同学,刚刚接触作文,他们觉得无话可写,或记流水帐。这个时候,能否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这对他们的一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对三年级作文如何起步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书面表达语言 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及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加以指导,让学生多积累优美的词、句,多读、多背名段、名篇,培养学生表达的语感,久而久之,就可以解决学生语言苍白干瘪的问题。 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实践的平台 作文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作文应来源于生活,同时,作文又是生活的反映,更是生活的提炼和延伸。学生写作文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生活经验,即无话可写。那么,要想作文写得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就应让学生参与活动,深入生活,亲身体验生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从而捕捉到生活中最真实的写作素材,积累素材,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我上三年级作文课时设计的一个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想当发明家吗? 生:想。 师:会制作模型吗? 生:会。 师:好,同学们可以回去找你们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亲戚朋友帮忙,发明一种在你的生活中你觉得最需要的东西。实在发明不出来,就制作一个你最喜欢的玩具模型。下星期一把你们的小发明或小制作带来展览,我们开个评比会,你们把小发明、小制作的制作过程、外形、特点、用途等介绍出来,然后评出最好的给予颁奖。 生:好!(同学们积极响应着) 星期一作文课时,同学们的桌子上都摆着亲手制作的东西。 师:同学们都制作了自己的东西,想好怎样介绍了吗?要让大家认识它,并使大家认为它是最好的。 生:想好了!(学生很自信的样子,个个都争先恐后地上讲台,尽可能详细地把小发明、小制作介绍给大家。有些同学怕讲不完整甚至用笔把制作过程及功能写出来念给大家听。)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得真好,特别是用笔写出来的同学介绍得更清楚、更完整。那同学们愿不愿意把小发明、小制作的制作过程、功能及外表写在作文本上整理成一篇文章呢?(题目自拟。) 生:好。(同学们都认真地写起来。) 三、习作过程的指导 首先,习作方法的指导。重点指导习作的细节描写、句段关系、详略安排等,让学生在处理中逐步学会谋篇布局、整体规划习作。其次,指导学生定下习作的基调。要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及时矫正学生表现出的颓废思想。再次,习作语言的指导。小学生的作文应体现出儿童语言的特点,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应鼓励他们多用定语、状语,多用形容词,多用适当的修辞方法,把句子写准确、生动、优美。 四、相互交流,合理评价 我倡导学生间相互交流。这种交流有习作前的口头交流,还有作文定稿前后的交流。在学生口头作文和作文完成后,教师还要组织进行习作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改互改、师生共同评价修改等方式我都经常使用。比如这次作文定稿后,我先批阅,然后选出好、中、差三类作文各三篇读给学生听,由学生评、批、改。再在屏幕上展示一篇,由学生修改,学生受益无穷。 这次作文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不仅有话可写了,而且写得非常详细、具体。因为这节作文课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实践的平台,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过程,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为作文打好实践的基础,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克服了作文课学生无话可写、提起作文就头疼的现象,而且在习作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正确引导。 从此,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每天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亲眼见到的人、物和景,像这节课一样,用自己的话具体地介绍出来写在日记本上。这样,学生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所感,畅所欲言,很乐意写,激发了写作兴趣,不但为以后的习作积累了素材,还不知不觉提高了写作能力。 总之,习作的指导是一项持久、连续又艰巨的工作,教师只要在教学工作中时时注意、事事留心,多花心思,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刚刚起步习作,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书面语言,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体验生活,品味生活,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上下功夫,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三十一 我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湖,名叫天鹅湖。据说许多年以前,曾经有一群天鹅在这里生活,因 此而得名。 湖呈圆形,湖水清可见底,碧得发亮。湖的四周有茂密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垂(cuí chuí)柳,在微风的吹动下,柳条迎(yíng yín)风起舞。湖水映衬出柳姑娘的身影十分秀美。树下是一片嫩绿(lǜ lù)的草地,草地上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花。湖上有一座美丽的小桥,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保留()里正确的读音,划去不正确的。 有 有 有 3、第2自然段先写了湖水 ,再写湖的四周,接着写树下 和 ,最后写湖上。 4、短文的主要意思是() A、讲了天鹅湖的美丽的景色。 B、讲了家乡的天鹅湖里什么都没有。 C、讲了天鹅湖四周的景色。 5、上面的短文中,你最喜欢哪些词、句,请你摘抄下来。 词:(至少写三个) 句:(至少写二句) 三十二 小 草 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夏天,太阳把大地烤(kǎo)得火热。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cí)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kù)热带来的疲(pí)劳。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真是“ 。” 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根据短文内容,在文中括号中准确地填上一句诗.2、文章按照 、、、的顺序写小草.3、从文中找出“严寒”的两个反义词。 ()----() 4、短文是围绕 来写的。 5、哪句话说明小草胸怀宽广?请画上“——”线,哪句话说明小草生命力旺盛,请画上“~~”。 三十三 齐白石爷爷 齐白石爷爷是世界著名的大画家。他画的花鸟鱼虫就像活的一样:蚱(zhà)蜢(m?ng)好像会跳;小鸟好像会眨眼睛;最有趣的是那些虾,身体像是透明的,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游走似的。 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gùn)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白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水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仔细地观察它们。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yuâ)时双腿的动作为止。别人劝他把蚱蜢拴(shuān)住,他说拴上绳子蚱蜢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 勤于观察和刻苦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很大成功,他的画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著名—— 喜欢—— 仿佛——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昏暗—— 仔细—— 成功—— 3、在“舒服”一词中“舒”是哪种意思,请选好在()里打“√”。 (1)伸展、宽解。() (2)缓解、从容。() 4、仿照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越„„越„„”写一句话。 5、齐白石爷爷画画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来。 *三十四 敬重卑微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哩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卑微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卑微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卑微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的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他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体积,()精神。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玩世不恭: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1、分用“√”把短文括号中的用得恰当的词语画出来:在第8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和睦”可重叠成“和和睦睦”,“忙碌”可重叠成“忙忙碌碌”这样重叠后,意思有什么不同? “伟大”、“深刻”、“模糊”这三个词语中能这样重叠的词是。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写出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1)“想不到” (2)“竟” (3)两个“如此” 4、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在第七自然段中共有两个问句。 第一个是反文句,改为陈述句为: 第二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 (2)体会短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蚂蚁是黑的,雪是白的,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抱成黑团”的蚂蚁比作“雪球”? 在第七自然段中,作者把 比作了“一根细小的针”。 (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运用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一个蚂蚁洞而溃决。它常用来比喻。 5、读第四、五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四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于前文第段相照应。 (2)第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3)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灭的行为体现了这样两种精神: 6、回答问题。 (1)“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文中的话回答。) (2)你最敬重卑微者的那一点,为什么? 三十五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他背回家。毛驴向他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 “千斤。” 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 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 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给下面词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横线。 毛驴(lǘ lú) 山芋(yǜ hú) 友谊(yí yì) 分(fēn fân)量 耳朵(duō duo) 垂(chuí shuí)下头 2、给多音字组词。 背bēi() bâi() 扇 shān()shà() 3、找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缓缓――() 友谊――() 4、文中的“千斤”这句话是谁说的,请在()里打“√”。 毛驴说的。() 牛大哥说的。() 老山羊说的。() 5、下面3个题目,那个可以做这篇故事的题目。请你选择一个,在()里打“√”。 毛驴和老山羊() 老山羊和牛大哥() 毛驴和牛大哥() 6、毛驴听了牛大哥和话后“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说明了什么? 7、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8、用文中的一句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三十六 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世界啊!海岛上数量最多的是一种白鸟。清晨,白鸟成群地飞向大海去寻找鱼群;傍晚,它们又成群地飞回岛上,住进巢里。最大的还鸟叫信天翁。它的一只翅膀就有近两米长,它能连续飞行好几百公里,不必停歇。最珍贵的海鸟叫野鸭,用它的羽毛织成的衣服,又轻又软,穿在身上暖和极了。 1、这段话是按 结构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2、短文先写了 鸟,它的特点是 ;接着写了 鸟,它的特点是 ;最后写了 鸟,它的特点是。 三十七 石榴 妈妈买回来两个石榴。我发现石榴并不好看。一层粗糙的黄皮,土里土气的,在它的上面还有一个裂口,像咧着嘴在傻笑。我不明白这儿怎么会有一个裂口。妈妈告诉我,那是石榴开花的地方。 我打开石榴的黄皮,啊!里面全是水晶珠子似的非常美丽的籽儿。它们挤得紧紧的,长得满满的,真是好看极了。那一粒粒籽儿吃在嘴里,甜甜的,酸酸的,真是味道好极了!我和妹妹都说石榴好吃。 妈妈对我们说:“石榴不仅籽儿好吃,它的皮还有用呢!它是一种专门治拉肚子的中药。”吃着石榴,想一想妈妈的话,我懂了,看事物可不能只看外表!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光滑() 内心() 糊涂() 2、填空。 (1)说石榴不好看是因为。 (2)说石榴好看是因为。 (3)说石榴有用是因为。 3、下面哪一句是比喻句,在括号里打“√”。 (1)它的上面还有一个裂口,像咧着嘴在傻笑。() (2)里面全是水晶珠子似的非常美丽的籽儿。() 4、用一句话写出短文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5、读了短文你懂了吗?为什么“看事物可不能只看外表”? 三十八 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灯丝,他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十几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于找到了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制成了可以供大家使用的电灯。 1、这段话有 句,主要意思是。 2、爱迪生是怎样不懈努力的? 3、怎样的灯丝才是合适的灯丝? 三十九 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汹涌的人潮流进了千家万户。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撑着雨伞,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偶尔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1、找出文中的一组反义词,并写下来。 ()——() 2、文中描写了 的景象。 3、在文中用“~~”画出三个比喻句。 4、这三个比喻句中,作者把 比作; 比作 ; 比作 。这样写的好处是:。 四十 下课了,操场上可活跃了。瞧,同学们有的跳橡皮筋,有的捉迷藏,有的滑滑梯,有的玩荡秋千,有的在林阴道上散步,有的三三两两在谈天说地。同学们玩得真开心。 1、这段话共有_______句。 2、在总起句的下面画“~~” 3、在总结句的下面画“_____” 4、这段话的主要意思下面有三种说法,选择适当的一种,在括号里打上“√”。 (1)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课间十分钟操场上很活跃。() (2)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课间十分钟 同学们在操场上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3)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课间十分钟在操场上玩得很开心。() 四十一 一根纤细的火柴被主人划着,火苗欢舞着,yi chang()兴奋.远处的风看见火柴纤弱的生命,在顷刻间即将灰飞烟灭,感到十分惋(wan)惜,便急速跑过去,一口气吹灭了ran shao()的火苗,救了火柴.熄灭了的火柴被主人扔在地下.火柴抬头对风说:“风婆婆,你怎么吹灭了我呀!” 风回答孩子我是不忍心看着你短暂的生命那么快就完结了啊 火柴听后,叹息道:“唉,风婆婆,我短暂的生命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燃烧啊!可您扼杀了我短暂(zan)的生命中的闪光点„„” 1、请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 3、短文反映了火柴什么样的品质() (1)好出风头,想炫耀自己。 (2)忘恩负义,别人救了它,还不领情。 (3)有牺牲精神,为了照亮别人,不惜毁灭自己。 (4)不明事理,不辨是非,不识好人心。 4、风婆婆为火柴即将被烧掉而感到惋惜,把火柴吹灭了,你觉得对不对?为什么? 四十二 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一个人名秋,他是全国闻名的围棋大师.他收了两个学生,都是聪明的年轻人.一个学生学下棋的时候,非常专心.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他都用心听;老师讲的每一着棋,他都用心琢磨(zhuo mo).他很快就学会了下棋.另一个学生()也坐在那里听讲,却一心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将要飞过的大雁和天鹅.结果,()他跟人家一起学,还是远远不如人家.这难道是()他不如前一个人聪明吗 当然不是.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就是说要集中精神,一心一意地学,才能学好.()不专心,那是什么也学不会的.1、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正确的填入文中括号中: 如果 因为 虽然 尽管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全国闻名—— 专心致志—— 3、填空 (1)这篇短文有___个自然段,说的是____ 向____ 学下棋,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第_______自然段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一个年轻人学会了下棋,另一个人却远远不如人家? 四十三 绿色的卫兵 在美丽的原野上,树林像站着的一排排卫兵。他们穿着绿色的上衣,在阳光下挺直着身。 狂风打着旋儿,夹着黄沙吼叫着:“我要进城!我要进城!” 绿色的卫兵挽起手臂,结成一道长城:“狂风不能进!黄沙不能几进!”狂风弱了,黄沙退了,我们的城市美丽又干净。 远处,一列火车开过来,轰隆隆,把大地震动。随着滚滚农烟,响起刺耳的汽笛声:“我要进城!我要进城!” 绿色的卫兵摇动满身叶片,连成一道围屏:“烟雾不能进!噪音不能进!”汽笛声小了,烟雾散了,我们的城市晴朗又宁静。 在美丽的原野上,树林像站着的一排排绿色的卫兵,给城市带来整洁,带来安宁。 1、看拼音写词语。 hǒu jiào yáo dîng wãi bing wǎn qǐ () () () () 2、用“﹏﹏”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3、用“——”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4、文中把什么称做“卫兵”?原因是什么? 四十四 提灯笼的小飞虫 温暖的夏夜里,草丛里多么热闹!有各种小虫在唱歌,还有一闪一闪的小飞虫,像提着灯笼在漫游。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或者把光熄灭,让你看不到它,它就是萤火虫。 它是你想捉到的最可爱的一种甲虫。它不咬人,不蜇人,它的光是凉的,并不会烧你的手。 萤火虫在地上产卵,刚刚孵出的小萤火虫藏在地下,或是躲在烂木头里。萤火虫有很多种,有一种萤火虫不会飞,还有一种萤火虫特别大,放几个在玻璃瓶里就很亮,可以用来照路。 科学家认为,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伙伴,同时让夜间寻食的鸟儿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大多数夜间寻食的鸟儿都不喜欢吃发光的萤火虫,它们看到发光的飞虫就不去管了。 多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来,为家庭和街道照明。 1、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在序号上面画“√”。 漫游(1)满,遍 (2)水过满,漾出来 (3)没有限制,没有约束 试图(1)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2)计划 (3)希望得到,谋取 2、用“ ”画出描写“提灯笼的飞虫”样子的语句。 3、萤火虫的光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要发光? 4、萤火虫给了科学家怎样的启示? 四十五 金子 那是许多年前发生的故事,我一直都没有忘记。因为在这件事中我也看到了金子。 那一年的春(cūn chūn)天,村里面的两个小女孩提着篮子,拿着小铲子去南村(cūn chūn)挖野菜。 呀!这里有一片野菜。孩子们的手又快又巧,不一会,小篮子里装(zhuānɡzuānɡ)满野菜。小琴挖着,突然,刀尖碰到了一个东西。她用小铲子一挑(tiāo tiǎo),从松软的土里挑出了一个黄澄澄的,亮晶晶的圆片。“哎,这是什么呀?”小琴叫起来,“这是不是金子?”英子把圆片掂一掂说:“我看肯定是金子!”于是她们急忙向村里跑去。 孩子们飞快地进了村,找到正在开会的村长,抢着说捡金子的的经过。老村长笑着,看了看孩子们说:“这不是金子。是装饰马鞍用的铜钉帽。”孩子们不好意思地笑了。 老村长笑呵呵地继续说:“可我发现了更多的、更珍贵的、闪闪发亮的金子。” 1、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 2、全文共 个自然段。 3、短文重要写了 事。 4、照样子写出类似带颜色的词语。 黄澄澄 1.树叶不仅维持树木的成长,还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为人类造福。 2.植物的叶片能蒸发水分。 3.大多数的叶片落地后都是背面向上的。 4.植物落叶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减少水分散失,是植物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 5.树叶标本的制作步骤是:采集,压制,固定,做标签和收存。 6.绝大多数植物都是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开始萌生并逐渐长大的。 7.种子能发热,这与它在适量的水分下生长有关。 8.粮食必须晒干后才能入库储存。 9.水果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有很好的营养、保健作用。 10.“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1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告诉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12.世界粮农组织确定从1981年开始,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中国把世界粮食日所在的那一周定为“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 13.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14.剪纸符号大致有:小圆孔、月牙形、杉树叶形、锯齿形、花瓣形、逗号形、水滴形等。 15.我国剪纸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16.对边折剪和三角折剪是剪纸的基本方法。 17.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洁的基本方法,要养成餐后、睡前刷牙的好习惯。 18.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消灭害虫,保护农作物,维持生态平衡。 19.鸟是人类的好帮手:啄木鸟为树木除害虫,猫头鹰捕捉田鼠保护庄稼,灰喜鹊消灭松毛虫,燕子吞食蚊蝇等害虫。 20.鸟类可以传播种子。 21.受到鸟飞翔的启发,人类发明了飞机。 22.我国从1982年开始,开展“爱鸟周”活动。安徽为每年4月至5月初的某一周,广西为每年的2月22日至28日,贵州是3月的第一周,河北是每年的5月1日至7日。 23.“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这种保护鸟的思想是孔子提出的。 24.蚕的一生是:卵——幼虫——蛹——成虫。 25.蚕吃新鲜的桑叶。 26.蚕的全身都是宝:蚕丝可以做服装,还可以制成高档工艺品,蚕沙可以做枕头„„ 27.劳动创造了幸福生活,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 28.享受父母之爱是一种幸福,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更是一种责任和美德。 29.编织是人类古老的手工艺之一,有竹编、藤编、草编等,生活中常见的席子、靠垫、篮子都是编织品。 【三年级作文习题】推荐阅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06-21 三年级上册数学习题集10-17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练习题07-28 五年级语文作文练习题范文08-31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06-23 五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练习题10-15 等待三年级作文06-16 水滴三年级作文06-23 桂花作文 三年级06-25 噩梦三年级作文07-114.三年级语文补充习题 篇四
5.三年级数学练习题 篇五
6.三年级三位进位加法练习题 篇六
7.浅谈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 篇七
8.三年级作文如何起步 篇八
9.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 篇九
10.三年级综合实践复习题 篇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