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共8篇)
1.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篇一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调查
邓士心1 戴斌
2摘要: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实施城市创新战略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要站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不断推进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自主创新市场竞争管理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日益严峻,一个企业能否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
我们知道,自主创新是国家战略,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国家领导多次强调要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强化自主创新地位,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可见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战略,它涉及到我们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
企业自主创新就是企业为了与时俱进,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模式、新观念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是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有自己的一席立足之地。总之,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永葆青春的根本秘诀。本文正是立足于企业自主创新多一个企业的发展的影响,通过假期的社会实践调查,走访了东莞光耀电子有限公司,了解了目前电子企业面临的一些困难及企业如何通过自主创新使企业在困境中谋生,通过走访,我深深体会到了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2主体
本人通过假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走访了东莞光耀电子有限公司,对近年来光耀电子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电子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企业如何通过自主创新走出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调查。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对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为何进行自主创新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就以我的调查,走访结果结合光耀电子有限公司浅谈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及重要性以及目前电子行业面临的困难及光耀电子如何摆脱困境,快速发展等。
2.1 企业为何要自主创新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创新就是企业为了与时俱进,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模式、新观念等,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有自己的一席立足之地。一个1 注:邓士心,男,1992年生,江西赣州人,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11—2班,电话:***、邮箱:1428589479@qq.com。戴斌,男,1990年生,宁夏固原人,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11—2班,电话:***、邮箱:953459813@qq.com。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市场的占有范围,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当今社会企业发展的竞争角逐从根本上说就说创新能力的角逐。
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更应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创新的机制。
纵观当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 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2.2 企业自主创新的好处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可以包括很多方面: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思想创新等,简单来说,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体制创新可以使企业的日常运作更有秩序,便于管理,同时也可以摆脱一些旧的体制的弊端,如科层制带来的信息传递不畅通;思想创新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领导者思想创新能够保障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员工思想创新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动力,有了创新精神,才会有前进的希望。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有立足之地,就必须紧社会发展节奏,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企业随时调整状态,来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创新是不可缺少的,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异想天开,更不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瞎编胡
造,而是把现有的条件、设施进一步优化升级。
2.3电子行业管理重点与常见困扰
◆材料编号管理不易
由于电子业产品结构复杂,料件种类繁多,以手工方式时行编号,容易发生缺号,漏号,重复,编错的情况;
◆产品设计工作繁重,客户需求多样化
电子业的普遍特性就是小批量、多品种,产品中有大量的元素需要客户最终确定,而且客户还常常 有其特殊需求,造成了产品设计部门的工作繁重,BOM的编制困难。◆产品设计变更管理困难
电子业产品中材料共用性非常高,而材料本身的变化性也很大,加上订单变更频繁,这使 得产品设计变更的管理变得非常困难,容易产生生产材料短缺或库存呆滞。◆插件位置管理
电子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插件位置信息,使得生产车间与质检部门有遵循的标准。
◆预测困难
电子产品市场变化快,准确的预测对整个后续工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些产品的销售和季节有关系,有的则是逐月增长,有的是呈线形增长,有的是几何基数增长。而且为方便后续备料,还需要将一般的月预测分解到每一周或是每一天,因此需提供若干预测模型供厂商使用,以便简化预测工作。
◆按预测备料和按订单生产
电子产品由于变化快,所以订单交期越来越短,为能够满足客户的订单,常常是物管
部门根据业务单位提供的销售预测备料,或者备好可以通用的半成品。再当有客户订单时,根据订单产生对应的产品生产计划和部分采购计划,电子产品中有些材料的采购提前期长(一般是几个月甚至是半年),材料贵重。如IC、显像管等。这些材料如果是根据已经确定的客户订单再购买往往来不及,又因为贵重,所以通常由业务单位根据产品的历史销售状况估算出这些关键零件(或半成品)的需求量,为其专门生成预测数量,物管部门会按此预测购买。当接实际订单时,还需线上查询对应的关键零件的库存量和可用量,如确定可接单还需冲减此零件预测数量。为确保库存准确,需经常盘点这些材料。
◆订单数量多,跟踪困难,容易造成交货进度延迟
众多的客户群加上庞大又不断变化的订单,使得管理单位常常无法清楚掌握订单采购及生产的进度,以致影响交货进度,因此希望能依据客户订单号对采购的执行情况和生产进进行跟踪。因此提高准时交货率,也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信用额度控制和应收账款控制
电子产品通常客户众多,并不会都用现金付款,如果因为管理不善造成呆账,将直接影响利润,如果呆账过大,还会直接影响公司运营,可能造成重大风险。而客户的业务交易又复杂,有的付有票期的支票,有的付指定的某几笔,有的付款与欠款用不同币别,有的产品验收时间长要分数量结账,有的是好几家子公司交易,统一跟总公司结账。那就要求在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再来依据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并实时依此控制,这样才能尽量避免损失。
◆物料采购计划困难
电子行业材料多,每个产品的所用材料在几十到上千种之间,产品还有不同的半成品构成,一般有3、4阶,客户订单数量少,品种多,且订单交货期短,有的订单还指定使用零件,根据订单或市场预测,考虑各阶损耗率、BOM中材料的生失效日期算出不同时间的材料毛需求量、再结合库存量、在途时、材料包装量、替代料等计算所需物料是比较困难的。
◆料件认可管理需求
电子业客户针对产品中的重要零件,经常会指定使用某些厂家品牌的材料,以确保质量,或鉴于ISO质量管理需求,对重要零件需经过认可方可使用,都需要料件认可的管理功能。
◆供应商的评估、电子产品物料计划困难,材料厂商众多,一个材料可以有三、四家或更多的厂商供货,如果厂商不按时交货,交早会造成仓库堆积,增加储存成本和损坏机率,交迟则会造成停工待料;或虽按时交货,但品质不佳,一方面增加了检验成本,一方面影响生产。在价格方面,实际执行的采购价是否能和公司的核定价一样,也是管理者提心的问题。而完成一张客户定单涉及数十或数百家供应商,任何一家供应商出现问题都会给公司带来莫大的损失,所以如何评估筛选出优秀的供应商是电子行业的重要考量点。◆领料方式复杂,很难精确管控材料使用
电子业由于生产特性不同,领料方式也随之不同,有时是采用按实际加工套数精确领料,有时因为是不可拆分的成捆材料,需完工后再来统计使用量。有时为了管理方便,在生产车间设有现场仓库,此部分的材料不易管理
◆常发生借货现象
电子业由于材料品种复杂,有时采购不及,同行业间临时借调物料相当频繁。
◆备品管理不易
电子业在销售出货或采购进货时,常常存在大量的备品情况,一般ERP很难在兼顾
数量的与账款的情况下正确处理。
◆盘点管理困难
电子业材料型号规格多,使得盘点工作繁重;盘点周期长,需要现场停工,仓库冻结,严重影响正常作业。
◆容易产生呆滞料
造成呆滞料的原因很多,有时因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客户取消了订单;有时因产品版本更新频繁,旧材料不再使用;有时是因为供应商的最低起卖量超过了需求量;有时是因为实际生产用料低于标准损耗率;有时是因为仓库把关不严,超收厂商材料等等,因此如何防止呆滞料,发生了呆滞料后如何尽早提醒管理者就很重要。
◆维修追溯困难
当消费者购买产品后,遇到产品瑕疵,会到指定的地点维修。作为厂商就需记录什么时间报修什么产品,是什么原因损坏,何时修好,都用了什么材料。同时还希望能查明当时生产这个产品的生产线、批次,所用的材料等,找出真正的原因并加以改进。
◆成本计算困难
国内通常采用实际成本法。电子产品零件众多,为提高周转次数,零件采购次数频繁,每个零件的月加权平均成本核算不易。半成品和成品型号多,每一种形号又有多种产品,每种产品一个月有可能生产多次。成本计算上,首先要将本月所有购买物料的月平均成本计算出来,然后再计算出所有半成品的成本,除了详细分别统计每一个每一批次半成品所领物料外,还需要合理的分配半成品制作过程中应分摊的人工和制造费用,然后再将相同半成品计算出月平均成本,再依此计算最终产品领用半成品的成本以及成品应分摊的人工和制造费用。再考虑重工成本,或月末未完工在制的状况就更为复杂了。结尾
企业自主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战略的突破口。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电子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逐渐的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给许多企业带来了很多困扰,对此我总结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灵活的自动编码原则功能提供自动编码原则功能,可事先将产品、材料的品号编码原则设置于系统当中,当有新的品号建立需求时,系统可自动给出新品号,避免编码缺号,重号或者编错的情况出现。系统还提供检查码的功能,自动赋予检查码,尽量避免品号错误的情况发生。
●属物料驱动型,1.多BOM版本
2.替代料
3.销售预测与客户订单冲销
4.物料锁定
5.替代料状态下的按库存先进先出计算已分配量
6.主料与替代料数量合并
7.物料齐套
8.ECN管理,分用量改变、增加替代料、删除物料、更换物料、客户订单取消、客户订单增加
9.请购合单
10.物料备料/领料合单
11.生产合单
10.物料追溯
2.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篇二
关键词: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体系
自主创新关系着企业生存、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因素。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脊梁, 如何提高和评价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企业层面和国家层面共同关注的问题。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老工业基地, 一大批历史久、资历深、责任重的国有企业坐落于此, 对于这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研究不仅关系到对企业的客观评价, 还关系到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自主创新测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非常丰富, 但是针对中国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的研究却十分罕见。本文从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的一般研究方法出发, 结合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特殊性提出切合实际的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方法。
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的一般方法
熊彼特在1912年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引发了人们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这两个方面探索创新理论, 许多学者从创新的类型、作用、决定因素和环境等角度提出了有益见解。随着发展中国家引进海外技术的增加, 20世纪80年代起许多学者着力于研究技术引进方如何获得自主技术的问题, 于是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日益增加。其中关于技术创新的模式、运行机理和测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了宏观和微观两条研究路径, 前者关注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关系, 后者着眼于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的关系。我国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 将技术创新定义为:“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产品质量, 并产生新的产品, 提供新的服务, 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为了强调关键技术的自给能力和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 我国提出了“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径, 并总结出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引再创新三种主要创新模式。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由一些主要能力要素构成, 而这些主要能力要素又由更具体的因素决定, 从而形成一个层次复杂的综合性的能力系统。对于这系统的测度不仅可以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 具体指导企业创新活动, 增强企业竞争力, 而且关系到政策制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因此, 国内外许多学者和机构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指标、方法和模型的研究中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指标的选择上, 从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和环境三个方面选择制定指标的研究较为常见。技术创新能力投入指标包括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研发部门的资源配给程度、企业与其他实体合作创新的程度、企业获得其他机构支持程度和员工教育水平等指标。技术创新能力产出指标包括企业获得的专利数量、行业专家对企业创新的评判、文献发表或报道数量等指标。技术创新环境指标包括政策法律、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科学文化、产学研合作等指标。此外, 还有学者从分类、综合和过程等角度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指标体系。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的方法研究方面, 专家测度法、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数理统计法、模糊评价法等近百种测度方法被应用于这一领域, 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分析模型。这些指标、方法和模型的丰富性体现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的复杂性和多角度性, 即针对企业发展阶段、类型、所在地区等特性的不同会孕育出不同的测度方法, 只有在对理论知识和企业特性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设计出合适的测度体系。
二、东北地区国有企业与自主创新相关的特性
国有企业不仅在制度、规模、经营目标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与其他企业存在不同, 其自主创新能力同样与其他企业存在差异。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时代沉淀也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一些特殊性, 因此在测度这一地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时应着重考虑以下特性。
1、全局性
国有企业多分布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且企业规模通常较大, 涉及的各种关系错综复杂, 因此, 国有企业的改变通常具有一定的全局性和战略意义。东北地区是我国典型老工业基地, 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较大, 这些企业的调整、改革、发展和进步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经营, 更关系到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同样具有这种全局性, 其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和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保障当地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探索高新领域带动国家科技发展, 同时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配合体制改革。因此, 在测度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时, 须将这种全局性特性考虑其中, 在测度体系中通过设定合理的投入、产出以及环境指标来体现创新与其他因素的互动。
2、控制性
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控制性特别表现在行业控制性和继承控制性两个方面。在行业控制方面, 我国在《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国有企业需要控制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自然垄断的行业, 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并要在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树立重要骨干企业。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装备制作业基地和生产资料基地, 大部分国有企业集中于这些行业, 国有资产在这一地区的比重相当之高。这部分企业往往吸引了大量的行业内高技术人才, 因此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继承控制方面, 东北地区聚集了一大批历史久、资历深的国有企业, 特别是很多企业在建国之初就担当起了重要的生产任务和技术创新任务。这为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奠定了较好技术基础, 也积蓄了相对丰富的人才储备。
3、网络性
国有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网络覆盖面, 能够通过市场运作联系起其他实体。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同样具备这种网络特性, 其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和独特的企业性质可以更容易地建立起“官—产—学—研—金—中”的创新网络, 即通过与政府、其他企业、学校、科研机构、金融部门和中介机构等各种实体的合作来进行技术创新。虽然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较早的就实现了与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合作, 但是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网络, 或者说创新网络还不具备规模。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创新平台不够开放, 不能将内外部资源积极应用于企业创新, 企业没有发挥出主体地位的作用, 因而影响了自主创新的效果。基于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这种既有网络性, 而创新网络又不完善的特点, 在考虑创新测度体系时就需要辩证思维、合理设置相应指标。
4、社会性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 既要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实现自身价值, 也要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 这是每个企业生存、发展以及与社会融合的基础。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 这些企业大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百姓生活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因此, 国有企业较其他企业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在技术创新方面, 国有企业一方面需要通过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的生产方式来保证企业旺盛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也需要攻克一些风险较大的技术难关以支持国家科技发展。例如许多国有企业都承担了国家重大研发项目, 特别是一些风险大、成本高、周期长、难度深的研发项目多由国有企业完成。再如为创建节约型社会, 许多国有企业率先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为其他企业做出了榜样。
三、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和准确的基本思路, 即以科学的研究方法确定合理的指标与权重, 从而达到准确衡量的目的。建立测度指标体系时, 还需要秉承整体性、可靠性、实用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导向性和针对性等原则。针对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特性和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我们从企业内部创新能力和外部创新环境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考察, 即以此二者作为一级指标。在企业内部创新能力指标下, 设立四项二级指标, 分别为创新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在企业外部创新环境指标下设立市场支持能力、政府支持能力、大学和科研机构支持能力、金融支持能力和中介机构支持能力等五项指标。在进一步研究中, 我们在二级指标下设立更具体的三级指标, 如表1、表2所示。
四、结论
3.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篇三
关键词: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创新领先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099-01
一、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创新
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在熊彼特看来,这种创新主要可以通过五种途径实现:一是引进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产品创新);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工艺创新);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市场创新)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要素来源创新);五是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组织创新)。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只有创新成果被商业化并实现了其商业价值,才算得上是创新。一些并不涉及技术创新,而仅仅是基于工艺创新而创造出新的产品,或企业组织管理体系创新、市场渠道创新,同样属于创新性活动。
二、创新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一个民族的进步需要一种民族精神作为支撑,同样,一个企业需要一种文化与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进而明确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短期、长期发展目标,使企业能够准确进行市场定位,从而有效规避行业与市场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竞争文化,企业要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注重发挥企业文化创新在这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企业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少不了从管理创新上下功夫,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快速走上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管理创新,就是要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公司制企业运营方式,形成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能适应市场变化、又有内在活力的组织管理机制;按照有效管理的原则,应积极调整企业内部结构,大力精简管理层次,建立决策、监督、执行机构分工明确、职责到位、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体系。
(三)企业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当今世界,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来势凶猛,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与市场直接联系的创新。面对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快速变化,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对推动企业升级转型,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经济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的紧迫任务和必然选择。
(四)创新型人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一个国家如果缺少创新人才,没有雄厚的科学技术储备作为坚强的后盾,那么等待他的只有失去国际竞争力和国内市场竞争的优势。因此,创新人才的状况可以说是决定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是一个国家新鲜血液的源泉。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想要在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
(一)积极营造一个激励创新、勇于创新的企业环境
创新意识的形成是一个解放思想和激发创新思维的过程,而创造性活动则表现为“偏离”社会常规文化的思想或行为,并且具有可贵而大胆的怀疑精神,然而这种怀疑或突破对于传统和权威必然是一种挑战。所以,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人,往往会被人们误认为是一个越出“常规”的不顺从者,因此为社会所不容,难免遭到打击和迫害。为此,我们要创造一种企业环境,对创新性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越轨”思想和行为表示宽容和鼓励,让他们勇立潮头、敢喝头水。
(二)善于挖掘市场,选择有市场前景的创新项目
企业成功人士在选择市场开发的时候,都会比较重视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而不是以技术高低作为参照点。有时候发明者认为是很好的产品,在市场上其实是可有可无的,这样的项目就不能算作是创新性项目。还有,技术时刻在更新,技术超前太多不行,技术落后更不行,正所谓“技术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如今的风险投资公司在选择投资项目时,看的不是创业者的技术有多先进,而是产品市场前景如何。有些新产品研发出来了,也很有市场潜力,但是现实的市场却开发不出来。潜力与现实毕竟不一样,如果企业不能将潜在的市场变成现实的市场,这个项目实际上同样不具有创新性。
(三)科技创新关键在于培养与开发创新人才
全面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要求企业花大力气培养一支敢创新、会创造的人才队伍。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培养人才,利用重大科研项目、计划来锻炼人才,重视激发企业职工尤其是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为员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宽广的舞台。在发展过程中对紧缺急需又一時无法培养出来的人才,企业要拓宽视野,加大引智工作力度,大力吸引优秀人才。
(四)注重细节差异,将创新落实到每一环节
企业光有好的创新规划、创新项目还不够,最主要的是要将创新落实到实处,注重每一个细节处都有创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和生产模式,才能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功将企业打造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创新型企业。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夏敬华,金昕.知识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
[2]张向前.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D].北京:科技与管理,2008(3).
4.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篇四
课题组:彭留双 姜中华 陈瑾 梁青建 董含星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高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载体,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为系统深入地把脉分析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查找不足,提出对策,我工委在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走访了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听取了市科技局专项工作汇报和市经济开发区关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在此基础上,比较参照先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路径和科技创新平台运作模式,形成调研报告,以供参考。
一、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政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发展理念,引导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强化研发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为基础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趋于良好。以创优环境为先导,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宏观推动,专门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深入开展创新型在全市营造浓烈 的科技创新氛围;一手抓政策驱动,结合本市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常州市的一系列科技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等,对企业实施科技创新过程中涉及到的税收政策、奖励政策、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立项审批等方面,加大了扶持优惠力度,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二是产学研合作日趋活跃。为了适应企业日益迫切的产学研合作需求,我市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服务、企业发展,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思路,以组织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为载体,致力于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模式,不断开拓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新领域、新途径、新方式,大力提高产学研的组织程度和合作层次,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从政府层面上看,政府与重点科研院校的战略合作日益紧密,我市与浙江大学等5所科研院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建立了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浙江大学溧阳合作服务中心、产学研专家数据库,通过组织有效活动、提供有效服务,为市校合作搭建平台,促进大学的技术成果向溧阳转移。近年来市政府共举办重大产学研活动12次,签订合作项目150项,引进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信息5000条,中国溧阳茶叶节“科技合作项目签字仪式暨信息发布洽谈会”等正逐步成为具有品牌效应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二是从企业层面上看,主动寻求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显著增强,全市企业与全国百余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45家高新技术企业全部具有产学研背景,其中三分之二的企业与多家高校、院所有合作关
系,85%的科技成果、90%的省级以上科技立项均有技术依托单位,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
三是创业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加快推进区域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投巨资兴建了创业孵化园、规划建设了天目湖高新科技园,着力增强资源整合、产业集聚、承载项目的能力,积极吸引信息、技术、资金、人才为在孵中小科技企业服务。先后有50多家企业入孵,年入驻企业的实际孵化面积使用率达90%以上,已有20多家企业出孵,其中有5家企业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在孵和毕业企业申请专利共计58件,通过ISO9000论证的企业10余家,累计开发新产品60多项,多项产品获各级科技部门的火炬、重点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累累成果促使市高创中心今年一举通过省级孵化器认定,创业中心助推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是各类服务平台日臻完善。一是技术服务平台雏形初显。建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科技咨询服务等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完善了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天目湖基地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融资平台运行规模不断扩大。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行政推动型投融资体系。政府投入以策划包装项目争取各级科技经费支持为主、本级财政科技三项经费投入为辅,近年来,全市实施科技项目1000余项,争取经费达5990万元,本级财政科技三项经费投入2680万元。政府投入带动效应明显,引导企业投入3.1亿元,政府每投入1元,带动项目投入10多元,政
府资金使用效益显著放大。三是人才集聚平台建设成绩斐然。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良好的宜居环境吸引高层次紧缺人才,以完善的配套服务留住人才,各类创业创新人才加快向溧阳流动,2007年全市引进硕研及高级职称以上的科技创新人才127名,引进海归高层次人才15名。
五是“一站两中心”建设初具规模。坚持突出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研发成果的转化两个重点,加快建设“一站两中心”,切实增强企业承接重大项目的能力、创造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和创造业绩的能力。目前全市已建成三级创新平台26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技术中心4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级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2家。
六是科技创新平台支撑效应日益突出。据统计,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基本分布于45家高新技术企业内,这45家高新技术企业集中了全市企业研发活动的91.2%,承担了88.6%的省级科技计划,分享了去年上级科技经费的77.45%,一批如正昌公司的SZLH858制粒机、生物质成品燃料产品及装备开发等项目入选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序列,带动高新技术产业链不断 做长做粗,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加快了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2007年全市45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9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0%,撑起了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二、当前制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层次偏低,大多数企业处于竞争弱势地位,惧怕创新风险,重视固定成本,不在意风险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产生的汇报,导致内在的创新动力不足,其外在的表现为安于现状,小富即满,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不强,对建设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视不够、信心不足,新产品开发仅仅停留在跟随和模仿上,强调“短、平、快”,束缚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科技创新人才地位不高、结构不优、总量不足。企业人才观念陈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的投入不足,企业科技开发人员地位和待遇偏低,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严重不足,产品开发能力较弱。三是创新投入不足。投入渠道单一,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能力较弱,风险资本市场发育不够,全市R&D占比和企业研发投入规模远远低于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高投入、高收益”的特征尚不明显。四是区域性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基本空白,尚未形成有效的创新要素整合机制,高新技术产业群发展缺乏技术支撑,制约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五是创业中心建设相对滞后。规模较小、设备简陋、服务内容单一,孵化功能不尽完善,仍处于粗放型、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六是企业创新的环境需进一步优化,主体创新、载体创新的氛围还不够浓,政府的激励政策特别是服务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当前,我市正处在“建设高水平小康溧阳,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发展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放缓、国际市
场疲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扬以及宏观调控中货币、土地、节能减排“三道闸门”继续从紧等诸多不利因素,我市工业经济经受了巨大冲击,部分处于产业链低端的行业和企业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以上情况充分表明,企业在国内外经济环境趋紧的形势下,优者更强、劣者更弱,两极分化、优胜劣汰的现象尤为明显。凡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且赢得了发展的新机遇,拓展了市场的新空间;反之,则步履维艰甚至难以为继。因此,作为企业,必须通过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作为苏南经济版块中次发达地区的溧阳,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吸引更多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向溧阳转移、到溧阳转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苏南优化发展的大潮中赢得主动、构筑优势。要着重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解放思想,在观念转变上实现突破。各镇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解放思想,同心协力,将推进科技创新作为溧阳实现跨越发展的最大机遇来抓,全力以赴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集聚政策资源,结合工作实践,从政策层面上将好的经验和成熟做法不断系统化、规范化,为创新平台的建设和运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既突出导向性,又突出实用性,更突出可操作性,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推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发挥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效益,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创新的合力。引导企业突破小富即安、急功近利的思想
束缚,以长远的眼光制定打造百年企业的规划,塑造创新精神,将自主创新视为企业的生命线,突出创新平台的龙头地位,瞄准行业前沿尖端科技,强化新产品研发,促进产品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培育企业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二)提升功能,在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实现突破。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涵盖创业平台、行业公共研发平台和创新服务平台三个方面:一是科技创业中心建设要转换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设施规模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资源网络化、运行市场化、发展专业化、功能效益化”方向发展,依靠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创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控制企业的创业成本和风险,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二是行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要强化政策引导,搭建合作框架,完善共享机制,整合创新资源,立足我市规划打造的六大产业集群,组织建立技术联盟,加强产业源头技术的开发,继而辐射带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技术进步,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三要重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加强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形成网络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三)创新机制,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上实现突破。实现有效的产学研合作,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建立完善的机制,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创新资源良性循环模式。就政府而言,传统的“静态合作”机制过于形式化,不符合科技成果转化市场的规律。政府开展产学研合作,要积极搭建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战略合作机制,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前沿阵地和后方基地,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把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和创新体系的持续发展。就企业而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关键要坚持项目为本,以项目为纽带,以企业创新平台为载体,紧紧依托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进一步激发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能量,加强信息双向交流,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面向企业展示成果、对接成果、转化成果,努力构建务实高效、开放灵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四)多元投入,在融资规模上实现突破。科技创新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征,要建立“政策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政府扶持”的多层次、多形式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加强政府投资、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的结合。一要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增加财政投入,优化资金投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推动企业和社会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为补充的良性格局。二要建立贷款推荐制度,加强银企合作,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管理模式,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贷款支持。三要建立健全资本运作机制。鼓励高成长型企业上市,改善企业财务结构,增强企业资本实力;实施“双轮”驱动政策,大力扶持本地有实力企业组建风险投资公司,着力引进外地风险投资机构,不断壮大我市风险资本市场。四要继续全力以赴地做好科技项目的挖掘、包装、策
划和组织申报工作,使更多的科技型企业能够享受科技资金扶持。
(五)完善政策,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突破。学习借鉴先进地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成功经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营机制。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并落实科技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尽力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努力营造适合科技人才成长、发挥专长的环境,将我市打造成吸引外来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二要强化企业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立科研工作站,完善人才柔性管理机制,引进本地发展急需的高新技术研发人才和紧缺人才。三要整合市内外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对本土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全面提高各类专业人才的素质,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人才支撑。四要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化人才队伍管理机制改革,完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科研开发人员的创新激情,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新技术人才队伍。
5.高企申报企业创新能力 篇五
XXXXX有限公司是一个XXXXXXXXXXXXXXXXXXXXX,提供多终端互联网音视频解决方案。主打产品是XXXXXXXXXXXXXX。企业产品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6项,主要是6项软件著作权,6项均来自于企业自有技术,帮助企业在技术方面寻找行业制高点,且知识产权皆已用于批量生产,成为公订的利益增长点,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科技成果转化情况(限400字)
公司近三年研发项目数量16项,转化项目16项,新软件产品16个, 公司近三年科技成果转化16项,平均每年5项以上。公司的新产品投产率在100%。详见《公司近三年科技成果汇总表》、《公司技术诀窍说明》。转化的科技成果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竞争力。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组织管理情况(限400字)
公司成立了研发中心,且每个项目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制定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研发项目立项管理办法》、《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管理办法》、《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岗位责任书》部门等规章制度。除规定了企业项目立项,项目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等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外,还重点对科研技术人员的考核、奖励做了详细的规定。为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与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
管理与科技人员情况(限400字)
6.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创新能力 篇六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信息化改造升级,推行先进质量管理,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大企业要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在品牌、技术和管理创新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管理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快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积极创新科学管理的体制机制。
科学管理与科学技术是相互促进的,同时又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两个轮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表明,越是现代化,越是高技术,越要加强科学管理。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洗礼,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营管理理念发生深刻变化,绝大多数企业牢固树立起了市场、效益、质量、成本、品牌、营销、全球化、以人为本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二是极大地丰富、拓展了企业管理的领域,战略管控、购并整合、流程再造、精益生产、虚拟联盟、扁平化组织、供应链管理等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组织已经进入企业管理的视野和范畴。三是越来越多的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被广大企业所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六西格玛、5S管理等国际流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都在相当多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四是经营管理人员与职工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批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职工使命感、归属感不断增强。五是“软实力”培育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很多企业都通过构建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知识管理、推进管理 1
创新、实施名牌战略、履行社会责任、塑造企业形象等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保持竞争优势。
加强企业管理,推动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十二五”时期,我国企业将面对新的机遇和诸多新的挑战。广大企业一定要抓住和利用重大机遇期,苦练内功,通过加强管理创新、优化产品结构等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努力拓展新空间,着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为了更好地推动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应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一是着力培育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新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企业培育创新思维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打破思维障碍。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惯性,对环境和企业本身都形成相对比较固定的看法,这些看法很可能成为企业开展创新和实现发展的阻碍因素。因此,企业要培育创新精神,就要改变固定的思维方式,培育创新思维。第二,让创新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元素。企业要想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中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创新是根本。企业的任何资源和能力本身并不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只有通过对这些资源和能力进行新的组合,这些独特的组合才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努力形成创新的企业文化,让创新成为企业每个成员的自觉思维方式。第三,培育企业家的创新思维。企业家的思维方法和管理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企业家充分认识到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树立创新的榜样,建立创新的支持体系,才能使创新得到真正的落实。
二是努力培育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人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也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当今世界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竞争,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当前经济竞争的重要资源。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人才竞争随之进一步激烈。做强做大企业,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着力提高他们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推动企业创新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建立一支适应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年龄结构合理、层级结构清晰、专业结构配套的人才队伍,在企业核心业务领域形成高度密集的人才优势;使企业人才素质得到普遍提升,人才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协调发展;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协调提升竞争上岗、公开招聘,通过人才市场“猎取”等市场化方式配置人才的比例,全面建立人才选聘工作的竞争机制,逐步发挥人才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是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世界一流的企业都拥有很高的信息化水平,并借助信息化平台,建立起卓越的运营、管控能力和精细化管理。著名的沃尔玛低成本供应链管理,戴尔的电脑直销模式,都是借助信息化平台通过管理创新实现的,信息化使得整个商业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思科公司的管理
7.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篇七
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1.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客观障碍依然存在, 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中小企业, 是一个在上有国际跨国中小企业、国内大型企业, 下有多如牛毛的个体工商业者挤压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中小企业群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这20多年, 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但其发展的过程也反映出中小企业是一个缺乏个性的群体。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中小企业的无个性, 造成中小企业这个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控, 产品重合度奇高, 造成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态势。从中小企业发展的曲折过程剖析,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 大部分经营者均认为是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一是国家在政策、资金上偏重于大型中小企业, 地方政府为解决城乡大量富余劳动力则偏重于发展投资更少、见效更快、就业更广的个体工商业;二是管理模式、管理历年、方式与方法等制约;三是市场疲软, 消费需求不足, 导致竞争白热化, 制约了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改革开放, 技术引进使我国经济和中小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的总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们也清醒看到:由于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我国在关键技术上和自给率低, 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 0%以上;二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不足;三是在专利技术方面与国际标准明显滞后。四是基础研究费用普遍不足。基础研究经费的长期不足, 导致自主创新缺少应有的后劲。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研究开发经费严重不足;二是研究开发机构不健全;三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缺少优惠政策、创新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的支持。四是市场环境不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目前, 影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一些中小企业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负面作用越来越大, 同时存在严重的垄断而导致竞争不足等创新环境问题, 严重影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的发动。
2. 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构成仍处于较低水平, 社会上尚未形成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在于中小企业内部, 且具普遍性。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构成仍处于较低水平, 造成了中小企业的无个性, 促成了激烈竞争的态势。目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主要来自:一是20多年改革开放中由集体创建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经营管理者通常文化水平较低;二是原中小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营销人员或管理人员, 经营管理者的能力往往局限于经营管理的某个环节;三是完成了原始积累的个体工商业者, 经营管理者数量最多, 也是最缺乏系统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群体;四是近几年一批有抱负、有志向, 具有较强拼搏精神的青年, 但其所占比例极低, 创业时间极短, 经营管理能力和经验尚需积累。因此, 目前的中小企业很大一部分仍未从家庭经济中脱出来, 经营管理仍处于小生产阶段, 疲于追随市场找客户, 疏于确立本中小企业的个性、灵魂与理念。在我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早已深入人心。但从总体上看, 科学技术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仍然不是很理想,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在科学技术进入经济、进入中小企业的途径和制度上存有严重缺失和不足。自主创新不仅需要人才和资金的投入, 也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自主创新是很艰难的事情, 要冒很大的风险, 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 还有可能会失败。在急功近利的浮躁的社会心态下, 自主创新是没有生存空间的。现实中比较普遍地存在鼓励追求眼前利益, 热衷于搞政绩工程, 搞立竿见影的短平快项目的现象。通过歪门邪道而一夜暴富的人成为一些人心目中的英雄。科技界的官本位现象、追求论文数量的现象等, 也都影响到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一些决心开展自主创新的中小企业不但没有得到充分的鼓励, 反而受到怀疑、冷嘲热讽, 一些自主品牌甚至受到内外夹击。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是不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建立。
3. 经济全球化及管理创新趋势对中小企业冲击较大,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没有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从国际经济形势看, 世界经济增长已明显减缓, 经济增长进一步放慢, 全球性经济疲软对中小企业的冲击较大。市场是不断变化的, 当市场发生变化时, 真正可以支撑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和繁荣的, 是再生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市场开发的能力。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短期内, 中小企业的市场空间有可能会进一步缩小。随着中国加入W T O, 国际国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 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无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培育和建设中小企业竞争力是中小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要适应环境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中小企业就必须加强管理。知识产权是中小企业无形资产, 是中小企业品牌的主要支撑点, 它的有效开发和经营管理是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中小企业要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最重要的是要靠自主创新, 实现科技上的独立。目前, 国外跨国公司不愿将先进技术卖给作为潜在竞争者的中国, 面对国际竞争的严峻局势及高度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的对手, 中国中小企业必须提高对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标使用权的合法拥有能力及管理能力。否则在对外合作中将支付高昂的成本和学费。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更大挑战来自于自主品牌。品牌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存亡兴衰。“现在我们有些中小企业在品牌方面也有一些误区, 认为经济全球化, 品牌也是全球的。在知识产权领域有一些人不主张讲品牌, 说品牌不是知识产权, 这是错误的。中国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还处于起步阶段, 广泛的市场被凝聚着巨大无形资产的外国中小企业所主导, 丰厚的利润在诸多的环节流失, 所以中国不能创建和打响自己的自主品牌, 将逐渐失去国际和国内市场的财富优先分配权。
二、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策研究
1.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必须与时俱进在管理理念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创新是未来管理的主旋律, 时代呼唤管理创新。因此, 传统的管理理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管理者如何应对挑战?首要的是理念上的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是创造核心能力的基础, 是决定竞争力强大与否的关键要素。中小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下必然带来经营管理的相应变革。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把创新渗透于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 不断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进而实现组织价值和管理效能的最大化。传统的管理理念下组织内部呈现出“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扼制了创新, 带来的是组织的僵化、封闭和停滞, 严重地制约了组织作为生命有机体功能的发挥。所以, 中小企业管理组织必须创新。用现代的“扁平化”的“互动式知识管理”理念取代传统的“金字塔式”的“他控式管理”理念。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首要使命将是围绕着知识管理进行组织的设计和体制的安排, 营造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舆论氛围, 进而实现知识的创新与共享, 把知识改变组织命运的理念渗透于管理的全过程, 管理理念上“以知识开发知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要争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 中小企业具有其他各类机构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千千万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不同中小企业要按各自发展水平、实力等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和定位, 按照自身发展目标和技术研发实施计划, 努力在各种形式的创新中寻求新的突破。
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打造企业家精神使之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
中小企业家精神是指在新的市场、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上进行创新、投资和拓展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导致了中小企业管理领域的全面创新, 集中于一点就在于知识型管理, 即运用集体智慧, 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的管理。作为跨入新世纪的管理人员, 必须懂得如何对更具创新性的项目团队运用各项主要的管理职能。中小企业家要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 创造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源泉的中小企业家精神。中小企业家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要造成一种人人谈创新, 时时想创新, 无处不创新的组织文化氛围, 使那些无创新欲望或有创新欲望却无创造行动、从而无所作为者自己感觉到在中小企业中无立身之处。中小企业成功走向知识经济的关键是造就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家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他们是掌握和创造知识的人。
3.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打造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文化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也是一个中小企业的灵魂。中小企业要是没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观念, 就不可能生存发展, 更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中国拥有悠久历史的众多老牌中小企业和名牌商品, 现在多数被淘汰, 原因就是经营思想因循守旧, 没有创新。我国社会有太久太深厚的土地文化和封建文化的沉淀, 其中一些成分阻碍着自主创新的开展, 例如尊奉权威, 害怕出头, 追求中庸, 讲究平均等等。因此, 当前我们要努力构建创新文化, 引导、弘扬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宽容失败、保护权益的价值观和思想文化。在其中, 尤其要突出“人才为本”的战略思维和社会心理的塑造。无论国家还是中小企业,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营造适宜的社会氛围, 也必须依靠人才, 多方创造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中小企业文化。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 活跃的氛围。没有氛围, 没有环境, 没有必要的刺激、引导作用, 人的积极性是不可能焕发出来的。中小企业发展仍然缺乏良好的经营创新环境, 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开办难, 手续繁杂, 开办成本太高;社会负担重。各种收费和摊派远远超出了税收, 使中小企业不堪重负;资金严重不足, 融资困难;受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限制, 中小企业在引进人才方面处于劣势。国内外的所有技术领先的中小企业, 内部都具有浓厚的创新氛围, 都长期注重建设有利于创新的中小企业文化。因此, 中小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就需要营造高质量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经营环境和人才环境。“文化是明天的经济”这句富有哲理的话, 高度概括了具有经济文化性质的中小企业文化的功能, 中小企业实施科学的中小企业管理, 需要中小企业文化的支撑。
摘要: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由于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严重的缺陷, 制约了我国经济和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及原因, 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些对策以及如何设计与实践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问题,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体系, 进而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苗雨君李青山:企业经营创新探析.《发明与革新 (》长沙) 2001, (3) :22~23
[2]姜宪利:论变革时代的管理创新.《经济论坛》 (石家庄) , 2001.21.4~7, 25
[3]苗雨君崔振洪:企业经营创新的设计与实践.《企业活力》2003 (4) :18~19
8.淮南: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篇八
创新型城市是新的城市发展形态。就淮南市特定的能源城市定位和高碳产业构成而言,企业技术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在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关键在于激励机制的构建与政策支持体系的形成。
淮南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现状
截至2009年底,安徽省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90家;淮南市被认定21家,占全省的2.1%。据初步统计,2009年,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30亿元,仅占全市GDP的5.89%。可见,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体量上看,淮南的高新技术整体上都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搞好企业技术创新,推进“两型城市”建设,已不能单纯地就创新来谈创新,而要从技术创新体系和政府宏观政策安排上,全面推进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责权分明、相互促进、协调统一的有效运行机制。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建设
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主要由市场激励、制度激励和人才激励三方面构成。淮南市应在这三方面做文章。
市场激励。对中小企业而言,常常只能从事单一技术的开发活动,一旦一种技术开发失败,则意味着整个开发的失败,甚至可能危及企业生存。如果开发成功,也需要承受比大企业更多的市场与技术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市场激励,但同时市场激励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制度激励。特定制度的安排与创新是特定条件下人们选择的结果,但有效的制度安排无疑是经济增长(绩效)的必要条件。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要保证其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样必须构建完善的制度基础。
一是让中小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制度基础。这些制度基础包括企业内部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同时还包括企业外部的市场制度。
二是政府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引导和扶持的宏观制度安排。政府宏观制度安排不仅要包括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公共采购等直接对象性制度,还应包括信用担保、信息服务、指标评价、风险防范、产学研结合等间接影响制度,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安排体系。
三是保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制度安排。
人才激励。加强人力资源服务,落实人才强市战略,把培养、输送专业人才作为提升中小企业技术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服务内容。鼓励科研人员以自主知识产权、产研成果等资本或股本,参与企业投资和收益分配;鼓励科研人员领办、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
就淮南企业技术创新而言,当前应重点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研究与支持:
强化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和制定
一是强化对现行科技政策的认识和宣传。2009年全市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完成税前扣除4017万元,是历年来全市实现税前扣除最多的一年,但是仍有一些基本具备了此项条件的企业,未能享受此项政策。究其原因是企业对相应政策缺乏了解和对一些条款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所致,暴露出对现行科技政策认识和宣传的不足。
二是强化对创新政策的研究和制定。2010年要尽快研究出台《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试行)实施细则》和《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意见》等两个政策文件。通过对政策的细化和任务分解以及新政策的出台,推动现有自主创新政策的有效发挥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
三是强化投融资对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以推进科技金融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强化对科技计划和科技评价的支持与改革
一是强化对科技计划的支持与监督。提高全社会的科技研发投入,尤其要保证政府的科学技术资金投入比例,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功能,扩大民间创新型资本在先导产业的投资。大力推行科技项目的招标、投标制度和跟踪监督,实现科研创新计划的课题制管理。
二是强化对科技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建立健全科技统计和科技评价制度,研究建立我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尽快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统计调查制度,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跟踪测评机制,逐步形成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科学政策体系。
强化对高新技术的培育和扶持
高新技术产业是淮南工业发展的短板。与合肥相比,2009年,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400亿元,是淮南市的近47倍。因此培育和扶持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已刻不容缓。尽快研究制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政策措施。
一是强化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全市要根据区域中小企业的产业特点,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打破“小而全”,提倡分工协作。重点支持在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或具有产业优势的地区,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技术支持平台。
二是强化科研设施开放。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大企业开放科研仪器设施,为中小企业服务。
强化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
【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推荐阅读:
北京中小企业创新基金06-24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08-07
企业创新能力建设07-10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调查07-11
浅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11-20
创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10-22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途径研究07-28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战略研究07-13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论文11-17
项目化: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之路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