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阅读课的魅力

2024-10-07

感悟阅读课的魅力(精选8篇)

1.感悟阅读课的魅力 篇一

走进群文阅读

感悟书香魅力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群文阅读,赋予了普通一线教师“编者”的身份,让其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教师研究群文阅读,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和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因此,群文阅读的实施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孟庄小学的阅读推进工作中,具体实施如下: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来源)

(1)课堂补充的篇目,需要教师广泛阅读,通过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方面进行补充。

(2)每月一本书的阅读,我们则结合课标以及教材内容,由中心校统一协调,学校出资购买图书。

(3)学校图书室的图书和教室图书角的图书。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读)(1)读书时间的把握

①首先在课堂的阅读,有语文老师把握,通过教材和补充材料的整合,进行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阅读。

②每天课外读书一小时,是我们对学生的最低要求。按照“晨诵——午读——暮省”的思路,做实“221”阅读模式。早晨、放学路队一起诵读诗歌、名言警句、优美片段,课堂在教师指导下阅读,中午饭间时间静静地素读,晚上回家可以结合亲子阅读,反思感悟读过的文章书籍。

(2)群文阅读的开展

①结合书香校园活动抓学生阅读习惯

通过“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具体实施办法:营造书香氛围熏陶,指导阅读方法促进,榜样引领示范带动,活动开展丰富生活。

②结合课堂教学增量阅读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这样说:建议课堂教学和儿童阅读两手抓,要千方百计把儿童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如果课堂教学、儿童阅读这两手常抓不懈,语文教学定会前程似锦。所以,我们可以从“课堂瘦身”开始,为课外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学习一篇教材内容,补充多篇阅读材料,横向纵向阅读学习,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比如:五年级学习的《猴王出世》这篇课文,它出自古典名著《西游记》,课堂我们可以补充《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对孙悟空这个角色有更深的了解,对课文中所描写的“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增添沈石溪其他动物小说《第七条猎狗》《鸟奴》《狼王梦》这些书籍梗概,引导学生阅读原著,感受动物情怀。

③利用好学校的图书为阅读服务

学校图书室的开放,教室图书角的建立,个人捐书、图书漂流等无疑都是学生最好的阅读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我们的阅读生活。

④整合教研活动,开展专项研讨

通过每周一的教研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先说说自己本周要讲的课文,大家来推荐补充的阅读篇目。

结合教研活动,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可以谈感受,可以谈困惑,也可以提出建议;每学期开展一次群文阅读展示课例活动。

⑤研发群文阅读课程资源为今后教学奠定基础

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督查与评价)①结合教研,实施每周一反思活动

②注重过程性评价,结合学生成长档案,实施阅读等级制度。通过“一日一反省”“一周一记录”“一月一展评”“一期一评选”评价策略,引导学生多读书。

③加强阅读课的督查与指导

开学初将阅读课表专门打印出来,领导对照课表推门听阅读课,加强平时的监督与指导。

④开展师生阅读活动

通过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展评、诵读比赛、演讲活动等,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⑤举行课外阅读抽测

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表格汇总形式,以及现场答辩等方式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抽测。⑥结合教体局举办的“双十”“三百”活动,评选校级书香班级、书香教师、阅读之星、书香家庭。

坚持阅读,我们一直在路上。只要对孩子有益,我们就乐此不疲。让我们的教学闪耀创意的星光,阅读会使学生的心灵丰富多彩,姹紫嫣红,我相信,坚持阅读,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春色满园!

2.感悟阅读课的魅力 篇二

一、教材使用及目标要求

以现在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PEP) 》这套教材为例, 课本的每个Unit主要分为A、B部分单词、句型学习、训练, C部分趣味故事教学。教材把阅读材料 (C部分) 放在一个单元的后面, 作为复习巩固提高的一种素材, 或者叫做一种阅读学习的材料, 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补充和巩固的机会, 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点,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初步的阅读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英语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看图认字;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阅读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知识体验水平、认知能力、情感特征等。

二、英语阅读中的困难

1. 词汇障碍

低年级的学生词汇量少, 知识面窄, 因此在阅读中会遇到较多的困难, 虽然读了, 但不能理解其内容, 往往使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惧怕心理, 对英语读物望而生畏, 造成心理紧张, 而越紧张就越难以读懂, 形成失败定势。

2. 方法障碍

由于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阅读方法, 如, 不会抓文章段落大意, 不会找关键词, 不懂得词义猜测等等, 当学生面对阅读中的障碍时, 不懂得通过上下文联系、插图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大意, 对阅读望而生畏。

3. 不良习惯

在没有系统的阅读指导和训练前, 学生往往存在种种不良的阅读习惯, 如机械性地阅读, 用手指点着单词一个接一个地阅读, 头部来回移动, 见到生词就犯难, 从而造成阅读效率偏低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

1. 从单词、句子、短文入手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 小学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知识面较窄, 没有英语学习基础而且自学能力还未养成, 根据此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我们可以把英语阅读教学从词汇入手, 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 先可以以一个单词, 一个短语, 一句话, 后再过渡到一个完整的语篇;或者从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入手, 过渡到读故事、读短文;从拼读、认读到朗读从而培养阅读习惯最后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单词量逐渐增加, 语篇逐渐加长, 学生需要逐步适应。那教师就可以以词入段, 比如单词picture, 这是一个独立的词语, 除了词义很难有所牵连, 但是我们可以把他放到段落中:“Look at the picture, it is Amy’s picture.There are____in the picture.The weather is____.It is summer, she doesn’t like summer.It is very hot.”这样不仅进行了词汇的教学, 同时还巩固了课文的内容, 把主要的句子也进行了练习, 最终培养了学生阅读语篇的习惯。

2. 以教材整合为手段

江苏省特级教师龚海平提出的“语篇教学”在小学英语教育界是一个新的理论。他提倡在低年级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上, 教师们应该以教材整合为手段, 根据“语篇教学”, 重视整体阅读,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阅读理解, 而不是把单个单词、句子与整篇文章分开。这也符合新《课标》对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提出的“借助图片读懂简单故事或短文, 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这一基本要求。新《课标》强调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也就是说故事中的话语不是单个的单词组成的, 而是按意群, 包括一个短语, 或者一个小句, 或者一个完整的句子。而小学低段的英语阅读材料更是通过story的形式来呈现, 所以可以把小学低段的英语阅读教学理解为“英语故事阅读教学”。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小学低段的学生怎么能读懂故事呢?为此,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程晓堂教授做出了解释:“教师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还是对故事阅读的理解有一些偏差。其实, 英语学习中三两句话也是个故事, 一连串的图画和在每幅图画里面加一句话也是故事, 对故事理解要全面。有时一个小故事就是每一页一幅图, 每一页底下只有一句话, 再简单的可以是一个短语。老师们要能正确理解故事的含义。学生在真正读故事的时候读的不仅仅是文字, 还有图片等资源呈现出来的大量的信息。”

3. 阅读与朗读结合

朗读也可以作为阅读活动中的一种。这是因为朗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为口头表达奠定一定的基础。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需要进行这样的活动。在开展阅读活动的初始阶段, 教师可以将材料中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或者放录音带, 让学生边听边学, 在有声有色的感染中不知不觉地理解单词、句子, 体会故事情节。

四、教学模式

对于低年段的学生, 他们好奇心强, 模仿能力强, 但是自控能力较差, 知识基础薄弱, 因此一般在阅读课上采用“师生互动型策略”。初步构想如下:

1. 阅读前 (pre-reading)

这一阶段是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 也是“入门阶段”。小学低段的英语故事, 多数情节简单而有趣, 教师不妨可以让学生先认识故事中的人物, 如提前让学生制作头饰, 为第一课时的分角色朗读或简单的课本表演做好准备。能戴着自己制作的头饰朗读课文、表演或改编课文, 学生参与的兴趣一定会大大提高。其次, 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 使学生初步感知, 并产生阅读的兴趣。也可借助图片辅助或提供注释, 理解单词及简单的句子。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 激起强烈的学习欲望。

2. 阅读中 (while-reading)

这一阶段也可理解为阅读的“发展阶段”, 我的理解是:在教师讲故事之前先不要翻开课本。因为在这一阶段教师往往设计了很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所要学的阅读材料进行设想。包括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如果制作了PPT, 在模仿跟读时, 英语课件上出现故事文字, 可以不用课本。当然一定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故事, 在理解了故事的情节后, 看看自己是否掌握了语言点, 在回忆课文、朗读课文或表演课文时, 就必须要脱离课本了。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听录音看范文, 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通过上下文联系, 猜测单词在句中的含义, 对非重要的单词可跳过。

(2)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可以设计一些“Yes/No”Questions或简单的Choice。这一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 仔细体会文章。

(3) 经常采用TPR的活动形式。在教师讲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来做动作, 以此评估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是不是了解。

(4) 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 促进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内化。

3. 阅读后 (post-reading)

这一阶段即“提高阶段”, 可结合上下文, 理解句子。养成用英语阅读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1) 表演所学故事。小学生好表演, 在学生阅读完文章之后, 为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教师可让学生分成小组, 通过表演的形式, 搭建舞台, 使学生有学习英语的成就感。也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或者自己认为最有趣的情节给自己的父母长辈读一读、讲一讲, 使所学的语言不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 阅读与动手结合。根据阅读材料, 有些活动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如材料所描述的是一种动物, 让学生根据英语句子的描写, 发挥想象画图。除此之外, 根据适宜的材料, 让学生剪贴、做卡片等。如在给低段学生讲完“Three Goats”的故事后, 可以让学生画出山羊是什么样子的, 特点是什么?绵羊是什么样的, 特点是什么?然后让他们做出三只羊的头饰和狼的头饰, 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语言表演这个故事。

3.注重阅读研究 感悟文本魅力 篇三

【关键词】语文阅读;个性化

小学语文课新程标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这些导向性目标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更要求“利用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目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大胆践行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效率,但有些教师简单片面地理解“个性化阅读”,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只要学生讲的言之有理,那就是达到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美妙境界。其实,这是缺少了对个性化阅读的正确理性的思考,其症迹乃是缺乏深刻感悟新课标所倡导的创新型阅读,不懂得提高学生语文个性化阅读还需理性思考。笔者认为,指导学生理性斟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正确感悟文本蕴含的真谛

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正确感悟文本蕴含的真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目标,并且要着眼于“正确”这个关键词。但是,有些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片面的把个性化阅读等同于个体阅读了,忽略了学生对语文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只一味强调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理解,对学生的回答作一味肯定和鼓励。其实,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理解和表达,假如学生尚不能正确理解语文并正确表达,那么,这种个性化的阅读就是建立在空中的楼阁,是不实用的。所以,个性化阅读首先必须建立在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基础之上。譬如,我在执教《槐乡五月》的第三自然段时,有学生提出“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中的“飘”用错了,应该用“走”或者“跑”这样的词。针对重要的质疑,我首先给予适当鼓励,并引导学生想像:这些小姑娘在槐树下,在槐花的海洋里都会干些什么?她们的心情怎样?当学生体会到了小姑娘们的欢欣和喜悦时,我再让她们通过朗读来体会比较。在比较和朗读中,学生感悟到了用“飘”更能传达出小姑娘们的喜悦的心情。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了语文,学生的语感的能力也同步提高。

二、以生为本,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新一轮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个性化阅读肯定了学生对于文本的多元解读,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因此学生的自主感悟是相当多姿多彩的,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拓宽了他们的思维空间。诸如在《三袋麦子》的教学中,对于“哪种做法更好?”这个问题,因为文中的三种做法都没有明确的是非判断的取向,所以答案完全是可以很个性化的。但是有些课文还是有明确的价值取向的判断,而学生受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局限,他们对于事物的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譬如,在学生学生《抉择》一文的过程中,当阅读到“那位旅行者终于决定先把壶中的水倒进井里”的时候,我就问学生:“如果是你,你相信纸条上的话吗?你会怎么做呢?”热烈的讨论开始了,有一个男生说:“我只相信自己,我把水喝了再说。假如把壶里的水倒掉了,井里不出水,倒霉的还不是自己吗?”显然,这种观点与整个社会诚信的缺失,太注重自我有关,体现了特定时期的价值取向。这不能怪学生,但是作为教师务必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因此,我就问学生:“嗯,这位同学说的有他的道理。可是,请大家想想,你喝到的这壶水是怎么来的呢?这张纸条又是谁留下来的呢?”在讨论中,学生终于意识到“只为自己、自我中心”的想法是错误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三、按部就班,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公开课,教师十分注重让每个孩子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还鼓励孩子标新立异。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充分体现了对“孩子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解。但是在倡导这样的个性化阅读、倡导自主与创新的时候,我们依然不能忽略的是要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提高。譬如,我在执教《李广射虎》一文时,就要求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眼中的李广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学生直言李广眼力不够好,李广不够胆大。学生说出了心里话,闪现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这是可喜的。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导,基于课文语言文字的李广的形象就弱化了。于是,我在肯定了他们的思考后引导他们抓住课文中的“警惕”、“搜索”、“连忙”、“运足气力”、“扎进”等词语,启发学生想像,在眼前展现了李广将军“弓如满月”的英姿,感知“箭没石棱”的事迹,再适时补充李广将军的事迹,让学生充分感知了飞将军力大无穷、勇猛无比的形象;同时,让学生学会了辩证地看人,养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是个系统过程,提高课教学效率的途径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课堂的秘密,为打造实际、实用和实效的课堂模式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4.感悟语言魅力(精选) 篇四

【摘要】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散文是学生学习语言、应用语言的好载体,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散文本的字词、语句及意境的探寻,挖掘文本语言的魅力,让散文教学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

【关键词】散文教学感悟语言能力“形散神聚”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作为文本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凝聚的语言智慧以及语言情感魅力等均具有较高的审美艺术价值。那么,教师该如何根据散文的文本特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言语能力水平呢?

一、聚焦“传神”字词,优化合理运用

在语文写景类散文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应落在形容词、动词等具有传神、生动色彩的词语上面鉴赏、品味上来,通过?@样的教学引导,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和体验到以上词语在表达情感、描绘客观事物等方面的艺术表达效果。与此同时,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其自身的语言素养也将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实践锻炼,也是一种语言能力的学习、增长过程。比如,在苏教版教材“槐乡五月”教学中,该篇文章属于经典写景类散文,因而文本中蕴含着诸多的语言艺术价值,十分值得学生慢慢地品读和鉴赏。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来。比如,文本的第一自然段对“花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此时教师可以抓住这点引导学生对“浸”字进行思考和感悟,让学生在自主的发散性思维中体验到“浸”字的独特表达效果。“浸”其本意主要指东西泡在水中,这一过程是可以看见也可以摸到的,但是采用“浸”字用于表达槐花的香味,这一过程是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因此“浸”字已明显被物化和抽象化,而这样的描写达到了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表达韵味。部分学生说道:“仿佛槐花的香味直接钻进了人的心脾里……”一些学生说:“似乎看到和摸到了槐花的香味……”而后教师再循序渐进引领学生对“飘”字等词语进行感悟和理解,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探讨,对散文语言的表达技巧、内涵等进行分析提炼,即对景物进行描写时灵活应用生动、传神的形容词、动词等词语可以增添表达的艺术效果。

二、利用“形散神聚”结合,进行类比转换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典型特征。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写作更为自由活泼,因此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读者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文章的节奏感以及韵味感均比较强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散文优势为学生挖掘语言练笔的价值。比如,当学生学习到“田园诗情”文章的第四段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提问学生:“请同学们想一想,文本中除了骏马以外,你觉得还有哪些家畜具有吸引力?”通过给予学生问题思考,而后将文章的语言排列形式进行相应转换,即将其转化为诗行的形式,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合作与朗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句式的表达特色以及表达效果。其次,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逐句逐段分析,找出相同或类似的语句,而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结构、语句整饬受带来的独特艺术美感。再次,划出某部分描写语句,如划出文中描写小鸡、山羊的词句,让学生改写该词句的句式,或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想象力,补充完整小鸡、山羊们的活动内容,当然,在这描写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形式对称美。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和感受到散文语言的优美、形式结构的独特美,还可以在改写、补充的学习中有效提升自我言语能力。

三、环扣“传神”总结,整合回归

在对学生进行散文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借助散文语言所具有的语言风格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和挖掘作者蕴藏在文字中的情感意蕴。通过紧扣文章的“神”――点睛之笔进行文本理解,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规避学习过程中笼统、零散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继而使阅读教学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即对文本教学价值的夯实。比如,仍以“田园诗情”为例,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全文语言文本深入分析探讨后,学生可以从中深深感受和体验到荷兰草原奶牛、骏马生活的悠闲、幸福……而后教师仅仅环扣文本末尾“这里是真正的荷兰”作为整合与回归,这是文本的点睛之笔,教师根据这点带领学生进行全文回顾,通过采用鸟瞰的视角审视文本,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感受真正的荷兰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在这一语言实践过程中,其自身语言储备将被充分调动出来,语言思维意识也得到最大的激活,因而其整体语言积累和体悟得到最大的发挥。通过将零散的散文意境化为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在环扣“传神”总结点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断积累和学习中得到升华。

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散文文本的独特魅力为学生展开有效的语文教学,进而让学生在散文教学活动中充分感悟语言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5.感悟数学的魅力 篇五

姚诚(43A13229)

(东南大学 医学院,南京 211189)

摘要: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的魅力是流淌在历史河床上的涓涓细流,给予人类知识的养分,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本文通过形式、内涵、和谐与发展四个方面详细叙述了数学的魅力所在。

Abstract: Mathematics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mathematics charm is flowing in the history of the trickle bed, giving nutrients of human knowledg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paper form, content, harmony and development in four areas described in detail math charm.关键词:黄金分割点、直觉主义、三角函数、魅力 Keywords: golden point, intuitionism, trigonometric functions, glamor

一、引言

多数人在听到“数学”二字后,第一反应就是“难”,对此很多人不敢涉足数学专业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可细想下来,数学又无处不在,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与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就像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说过:“世界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数学的强大张力,也正是它的魅力之处。

著名女诗人普拉斯曾说过:“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的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数学则恰恰是“魅力”最好的代言人,它的形式简单有序而又对称统一,它的内涵严谨简洁而又富含哲理性,它的和谐更是体现在数学的各个微小细节,它的曲折而坎坷的发展道路更像是孩子走向成熟的过程,让人感同身受而又无限向往。

本文并非想借“深奥”的数学增加文章的“噱头”,而是想用在我们身边就能看到、感受到、接触到的数学,告诉读者其中的魅力,这样的魅力才是“贴地气”的魅力,才会让人心服口服。

二、数学的形式魅力

当我们真正进入数学王国,了解其中的各种奥秘后,就不再会因为其大量的公式、定理、图形而误认为数学是繁杂难懂的,相反我们看到数学文化中表现出来的简单、有序、对称、整齐、统一的形式魅力。

从数学中最简单的数开始,它的魅力无处不在,亿万年前的先祖们发现不同种类的东西的总量可以存在某种关系,于是,就产生了最早的数学。古希腊著名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数本身就是世界的秩序”,他的名言就是:“凡物皆数”,自然界的事物可以根据数进行分类,质数、勾股数、亲合数、循环数等等,更有令人着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伟大的数学家不断进行钻研,这才叫“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无穷无尽的数也蕴含着精彩绝伦的奥秘,最经典的形式魅力莫过于“黄金分割点”的提出,1:0.618它是爱美人士的审美标准,数学的具体定义都可以定义人体之美,可见其魅力之大。

再从数学公式看其形式的魅力,很多繁琐复杂的现象可以归纳为简单明了的数学公式,他强大的容纳力量也是它的魅力所在。现在中学生都知道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即x2 + y2 = z2,但是在2000多年前,人们并不熟悉,也没有这么的简洁的公式,这是通过毕达哥拉斯通过在“青年兄弟会”中不断激烈讨论,由勾股定理推广才得来的规律,它深刻影响了人类的建筑和测量,持续不断的影响着人类文明。

最后,我们从数学的对称美看其形式魅力,最经典的对称美是行列式,人们把行列式比喻为“美丽的花园”,并且这个花园的每一条边都可以扩展。四阶行列式是由16个元素按四行、四列排成的一个正方形,即使是一个不懂数学的人,当他看到一个四阶行列式时也能感受到它的排列整齐和处处对称,给人的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数学的内涵魅力

数学被人们尊称为自然科学皇后,是数与空间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其中蕴含着令人神往的诱人魅力。数学研究者都认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充满魅力,大多数人对此很不理解,尤其是很多女生,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数字集合,看似了无生趣,但真正“钻”进数学世界的人认为数学是一座不起眼的宝藏,里面魅力无穷,事实上,数学也确实如此,它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数学内涵的魅力主要由其严谨、简洁、哲理组成的。数学最独特的魅力在于其严谨性,只有数学可以真正做到“滴水不漏”,数学可以被评为严谨性的楷模,真实正确是数学中的绝对准则。在我们日常的数学活动中,常常用到反证法,在这种方法中,往往不仅要用到系统的公理和定理,而且要用到其他分支的知识,这种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严谨,避免数学结论出现纰漏。恰恰是因为数学的这种真实的严谨性才使数学显示出它特有的魅力,使他能够延续几千年乃至永久。

数学最突出的内涵魅力是其简洁性,简洁性也是我们能够亲身体验到的,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是最简洁的文字,数学中的概念和定理也是最简洁的表述,数学中的图形也是由最简单的曲线勾勒而成。我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最简洁明了的概念、公式、公理推证出很多令人折服的定理和公式,我们也看到数学世界中的内在秩序性,它蕴涵的是美、清、真,不允许掺杂任何的虚假浑浊。

数学中还蕴涵着很多哲学道理,最具代表性是布劳威尔的直觉主义,他是现代直觉主义的奠基人,从时间顺序出现的感觉是最基本的直觉,自然数的概念因此而形成了;最重要的哲学道理是逻辑主义,代表人物是罗素,他通过总结前人的成果,《数学原理》是数理逻辑发展史的里程碑,发展建立了数理逻辑的两个演算的形式化公理系统,为近代公理化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数学逻辑发展史的进步。

四、数学的和谐魅力

数学的和谐魅力表现在各种数学形式在不同层次上的高度统一和协调,换句话说,就是不同的数学对象,或是同一个数学对象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和谐一致性。数学结构美的重要标志是数学的和谐魅力,数学家们也在不断地追求这种魅力,就像希腊数学家裴安说过,“和谐是杂多的统一,是对立的协调,经过数学变化出现了统一的均衡美。”让我们看一个最简单的和谐美的例子:

三角函数是我们在高中接触过的概念,三角函数把角度、距离、坐标统一在一起,解决了坐标不容易测量的问题,如右图所示: 小明位于操场的O点,小刚在操场的某点A

通过三角函数来确定小刚相对于O点的位置。引入r,算x,y。即:

sinxyycostanr,r,x

三角函数是一种代数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它去解决几何问

题,解三角形就离不开三角函数,这也充分说明了数学的内在和谐统一的魅力。如果再把三角函数、几何图形、向量联系在一起,那就可以用三角公式表示几何图形,如单位向量(cos,sin)与(cos,sin),而单位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得出余弦的差角公式

cos()coscossinsin。三角函数中的重要换算公式sin2xcos2x1,又与勾股定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协调统一,浑然一体,代数和几何完美的有机统一在一起。

数学的运算法则、运算公式、运算结论都是由数学运算语言体现出来的,他们通过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相互解释、转化和印证,使数学共同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完美,构成了数学的和谐魅力。

五、数学的发展魅力

现在人们常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数学的发展史也印证了这句话的哲理性。数学是人类最古老的的科学知识之一,史学研究者们称数学的发源地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一致的,同样数学的发展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坎坷,在磨砺中不断发展成熟。人类最早对数字的认知纯粹是自身生存的需要,逐步人类接受了10进制的阿拉伯数字,在20世纪60年代由人类文化学和西方数学哲学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数学文化,一直到今天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现代数学体系。人们将数学发展归纳为四个阶段,即数学起源时期、初等数学时期、近代数学时期和现代数学时期。

一般而言,通过了解事物的来历以及发展过程会帮助我们全方位的认识事物。而对于数学的四个发展阶段我是这样解读的,我把它比喻成人类的成长阶段:

首先,数学的“诞生”是伴随人类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这时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数学像刚入学的孩童般只具有“自然数”的概念,只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而且数和图还没有分开;第二,数学的初等阶段也称为“常量数学时期”,西方文艺复兴以及文明古国逐渐发展的背景下,形成了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将数学分为算数、几何、代数、三角四个分支;第三,近代数学时期对数学的研究迎来了“运动和变化”,像是大学的青年充满生机和活力,突出的贡献是“变量”和“函数”的出现,如笛卡尔的坐标系、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复变函数和概率论等等;第四,现代数学阶段,数学逐步“成熟”起来,虽然时间较短,但是内容却很丰富,远远超过了过去所有数学的总和,产生了“集合论”、“数学分析”、“抽象代数”、“拓扑学”等应用性更强的成果,很多成果被科技工作者应用,推动了人类的科技进步。

数学的发展是数学家们不断探索的过程,无数的前辈为数学文化倾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数学的研究,这更向我们昭示数学强大的魅力。Hilbert 提出了著名的23个问题,成为数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费尽精力,甘当后人的垫脚石,激发了数学家门研究的兴趣,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数学的发展;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被称为“现代微分几何之父”,对中国数学的复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即使是安享晚年的陈老仍在钻研数学,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六、结语

通过四个方面的详细阐述,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迷人魅力。数学是人类思维中最生动活泼的意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理性思考,表达了人们追求完美和谐的强烈愿望。不要因为几个繁琐的公式就误认为数学枯燥难懂,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数学中“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迷人风景。

参考文献:

[1] 黄晓军.论数学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吕梁教育学报.山西,2005(1).

[2] 方菲.数学好玩.数学之美期刊.天津,2007(11).

[3] 张煜.我的数学哲学观.数学之美期刊.天津,2007(11).

[4] 林岳水.品味数学之美.教学课件.山西,2010.

6.感悟“自主”的魅力 篇六

郧西县新任教育干部跟岗培训活动掠影

郧西县教育局 胡瑞 韩家兵

4月8日至13日,郧西县新任教育干部跟岗培训活动在马安镇初级中学举行。

原定20人的培训,应各学校请求又增加了10个名额,到正式开班时,参培人数已达到34人。改变的不仅仅是数字,还有观念,教育干部们已由过去的“被学习”“ 被提高”变为自主学教改理念、自觉投身改革实践。增加的也不仅仅是人气,更有教育干部们深化自主课堂改革,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的信心与决心!

这次培训活动得到了郧西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4月8日,县教育局副局长彭晓映出席培训班开班仪式并讲话。4月11日,他再次来到马安中学调研,听取参培人员与基地学校关于培训组织形式、培训效果等方面的意见。县教育局教师管理股股长朱雁、县教研室主任蔡庆忠先后陪同调研。培训班班主任、县继教中心主任严慈银,马安镇中心学校校长金汉普全程参与了本次培训活动。为确保培训活动实效,郧西县教育局制定周密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督导检查,注重反思研讨,使得培训活动精彩不断,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学生作讲座,校长是听众 在本次培训活动中,马安中学学生代表多次走上讲台,向参培校长们介绍自己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发表对学校自主课堂教学改革的看法,畅谈改革给学校、教师、学生带来的变化。

八(1)班学生陶之栋在谈到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在个别学习小组内出现过于依赖组长的现象:讨论发言靠组长,遇到问题找组长,成绩不行怨组长。作为一名小组长,要合理分工,设法调动每名小组成员参与合作学习的自觉性,精辟地分析赢得了校长们的赞许。

4月11日上午举行的座谈会更是给参培校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加座谈的16名学生是从各班随机抽取的,他们每人用1至2分钟时间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然后又回答了校长们的现场提问。同学们表达流畅,思维敏捷,应答得体,会场上不时响时阵阵掌声。

教学设施的陈旧简陋、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匮乏没有阻挡住这些农村孩子们成长的步伐。自主课堂激扬生命,书香校园浸润心灵,他们逐步学会了自主、自立、自强,变得和城里孩子一样自信、阳光!

新教师频频“亮剑”

马安中学现有教师35名,其中资教教师就有20名。在这次培训活动中,资教教师先后登台,频频“亮剑”。2006届资教生韩姗,是第一位荣获全县中考数学学科评估一等奖的资教教师,并因此获评郧西“教学名师”。她在这次培训活动中主讲了数学公开课《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使参培学员对自主高效课堂的“三环六步”基本流程有了深入认识。

邓竹君,200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优秀资教教师。她向与会校长们介绍了自己在马安中学工作生活经历及成长历程。初来时对这里的条件并不是很满意,现在对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本来是有机会改变工作环境的,可她却毅然选择留下。初上讲台时考试成绩曾屡次倒数,现在她已成长为学校骨干,经常主持公开课,中考学科评估获县二等奖……。她说,是自主课堂改革带来了这些变化:业务水平快速提升,思想境界得以升华。

2011年11月曾被省教育厅选送赴英培训的彭俊老师下学期又将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她在这次培训会上作了《自主教育伴我成长》讲座。彭俊说,是马安中学的自主教育改革成就了自己。学成后她还要回到这里,为马安中学的发展尽一份心力。

真实的故事,生动的讲述,让参培校长们仿佛听到了新教师在马安中学这块沃土上快速成长的拔节声。

英语组“娘子军”联袂登场

每周星期二是马安中学英语学科教研活动日。4月10日下午,参培学员全程观摩了英语教研组活动。马安中学8名英语教师是清一色的“娘子军”。教研组长肖静首先分析了上周教学质量检测成绩,随后又组织对陈妮娜等两位新教师的公开课进行了评议。接下来,教师们按照预先分工对各自主备的教学内容进行说课,对其中的重点内容、关键环节开展了集体研讨。最后对下周的导学案设计、研讨内容、公开课进行了安排。教研组活动持续了三个半小时,总结成绩客观,剖析问题深入,部署安排科学,活动效果显著,使参培人员深受启发。

据教务主任杨成栋介绍,8名英语教师中资教教师就有6人,有5位是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新教师,近几年来,马安中学英语学科在全县中考学科评估中连年荣获一等奖,这与学校全力推行自主课堂改革,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是分不开的。

和英语组一样,马安中学各学科均安排有教研活动日,由一名校领导包联,指导教研组活动开展。目前,马安中学的学科教研日活动已初步形成了“评课—教学常规检查—探究课改问题—下周讲课安排—教学案制作安排”的基本流程。

特长教育扮靓校园

下午第三节课后,学生们不再是坐在教室里做作业,也没有走进办公室接受老师辅导,而是上起了“兴趣班”。他们或打篮球、乒乓球,或唱歌、跳舞,或练书法、学画画儿……书法,象棋,十字绣……课堂已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歌声,笑声,欢呼声……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特长教育扮靓校园,马安中学校园又现一道靓丽风景线。

周华是马安中学副校长,也是学校特长教育的策划者。他向参培学员们介绍说,目前全校共有12个兴趣小组,如楚河汉界组(象棋)、一针一线组(刺绣)、小子过河组(跳棋)、羽侠组(羽毛球、跳绳)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报名参加,教师也要参与活动的组织指导。每个小组都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和考核方案。本学期,学校将把兴趣小组增加到16个,并着手编写特长教育教材。

课外时间老师陪着学生一起玩儿,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如今,自主高效课堂的构建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校长“晒”治校秘诀

五年前还是“长在深闺人未识”的马安中学,近年来已经吸引了省内外40余所学校组团来校“取经”,被誉为生长在马安的“杜朗口中学”,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于是,听马安中学校长陈定山谈学校管理,成了本次培训活动的重头戏。改变很难,这是陈定山校长在改革之初的感受。已经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时间加汗水”也同样创造过辉煌。现在提出课堂让学生做主,教师们在思想上实在难以接受。改变很美,这是马安中学师生和外来参观者的共同感受,这里的校园始终充满和谐、快乐的氛围,师生始终保持乐观、阳光的心态,享受学习的快乐、职业的幸福、生活的愉悦……改变,从课堂开始。抓住了课堂教学,就如牵住了学校教育的“牛鼻子”,纲举则目张,一改全盘活。

看准了的就要坚持!这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山”精神。自主课堂改革先从校领导所带班级开始,引领辐射,全面展开。领导带头已成为马安中学的优良传统,校长陈定山带九年级物理课,副校长蒋进带两个班数学,还当班主任……,看到领导这样,教师们也都能勇挑重担,甘于奉献。

用真情暖人,用制度管人。学校从细微处关心教师,让他们有家的感觉,以感恩的心态来工作。马安中学制度健全,着眼细节,注重落实。但现在感觉很多制度都慢慢变成了“一纸空文”,不是落实不够,而是制度约束早已转化成了自觉行为。

7.感悟生活化学,构建魅力课堂 篇七

一、生活,给课堂画龙点睛

化学是从生活中摄取的知识,而它的目的也是服务于生活,它就是化学的活的精髓。就像幼儿园里教孩子数数,结合实物来数会比硬背效果强上百倍,并且孩子具备了能够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本能,释放出有效教学的最大光彩。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和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更何况是化学学科。比如说,吃剩的苹果放久了会有酒味,你知道原因吗?如果在糖类的教学时告诉学生,那么这必定会成为一个亮点。

案例1:在高一化学必修2 乙醇的教学中,介绍物理性质时讲到: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沸点是78.5 度,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等等。学生记着划着,表情僵硬,大脑记忆时就表现出较累的样子。而在另一个班里教学时效果完全不同,不爱学习的学生都高昂着脖子听得津津有味。因为我让他们想想平时家里人喝的酒是无色的,酒很香,酒的度数各不相同的原因是兑的水量不同,关键我还给他们讲了生活大调查:发烧了,有些家长会用酒精给孩子擦身,这种方法可取吗?认为酒精擦身可以的原因是酒精沸点低、易挥发,挥发时会带走热量从而降温,属于物理降温法。但是酒精除了可以用嘴喝,皮肤也可以“喝”,就是吸收。每个人的酒量不同,有的人喝多一点就会醉上脸,小孩子就更不能比了,如果酒精量没有控制好,过多浸入皮肤内,孩子很容易会“醉”,甚至酒精过敏、中毒。如果误用了含甲醇的工业酒精擦拭,毒性很大,严重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还是洗洗温水澡、贴退热贴物理降温吧。学生听得美美的,这回长知识了,感叹到化学课真好。

案例2:夏天了,总是避免不了会被蚊虫叮咬,但是我们会无意中发现,用过肥皂洗澡之后再多的叮咬之处也不那么痒了。因为蚊虫、蚂蚁等叮咬时会分泌出甲酸,它能刺激皮肤红肿起疙瘩,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用小苏打或肥皂水等弱碱性溶液也可以起到止痒作用,是不是很方便有趣啊!超市里卖的一些止痒产品也有这个原理,只是有些是碱性的中药成分。这样学习羧酸的酸性,不仅有效而且实用,充分地激活了化学课堂,展示了化学魅力。弄的自习课学生都想听化学,说回家以后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告诉了家人,感觉化学特别奇妙,学着不累很快乐。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上好课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要求。

二、“美”化课堂

这个“美”不仅是指教室应该有美的环境,教师同样也要“美”,包括仪表大方得体、有好的教学风度、神情、目光、姿态、肢体语言等等。倘若我们为人师表、教学时精神饱满、拥有亲切的目光、幽默的语言,肯定会给学生带来可亲可敬的直觉,让学生在课堂中也拥有好的精神面貌。

此外,学生的眼睛从教师一踏进课堂就会盯着教师的动作与表情,一定要微笑。教师笑了,学生也会跟着潜移默化地笑着听课,轻松自然、激情洋溢。有几次我心情不好,牵连到上课的语气沉重,有时候夹枪带刺,结果测验成绩没有想象中理想,找学生谈话,班长却道出:“老师,这段时间你上课喜欢绷着脸,我们听课的效果也不好,大家都说喜欢看到你笑的样子,那样我们才有信心和耐心把课听好。”

三、别让学生“消化”不良

记得把时间留给学生。学习就像吃饭一样,要一口一口吃进去,若是张开嘴让别人一直不停地送进口中,必定会被噎着,消化不良造成紊乱。课堂上若整堂课都是教师的声音,就算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也强调了注意事项,忙得不亦乐乎,自以为很完美,但却是一堂失败的课。最大弊病就在于教师讲得太多,一直在喂饭,学生没有消化的时间,那么饭再好,学生也是吃不了的,营养不吸收,还可能拉肚子,教学远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下课后就会听到学生长长地叹气:“哎!终于下课了,快要受不了了。”所以,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半是教,一半是学,不要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正确的引导下翱翔。

四、有效课堂催化剂——积极评价

任何人都希望从小就在别人的肯定和积极鼓励下成长,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如果总被别人否定,那么自己就会变得没有信心、没有动力;相反,再不好的学生如果能够得到一点安慰与鼓励,都有可能逆转乾坤,因为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有意义的价值。

案例:我今年所教的其中一个班里有三个学生同坐在最后一排,学习基础都很差,成绩倒数。而有一次提问学生化学方程式,他们当中有一个学生写对了,我就好好表扬了一番,他笑得很高兴。后来发现他在课堂上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爱说闲话了,而且每次默写方程式都能写得很好,我就次次表扬,他美滋滋的,结果成绩不断提升,其他两名学生有了榜样也跟着好好学了。这个例子让我反思,课堂上不要打击学生,如果什么都会了还用得着教师吗?宽容友善、关爱学生,任何学生都应给予积极地鼓励与表扬,这就是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摘要:构建生活化课堂不仅可以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打造出一个极为有效的课堂。

8.感悟教育魅力 篇八

关键词:软陶 校本课程 创造性 艺术素养 生活化

笔者初次接触“软陶”是在深圳的一次艺术展览会上,看着琳琅满目且创意十足的学生软陶作品,让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能长时间驻足,并津津有味地品着,琢磨着,惊讶于这种材料的可塑性以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说,我对软陶是“一见钟情”,见了第一次,就放不下了。心里总会想着,如果在自己的美术教学中运用到这种材料,让学生创造出可摸可触的艺术品来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

有了想法就会付诸行动。于是,我开始研究软陶的工具材料、制作工艺,去深圳参观学习,找专业人士请教。每一次深入地接触和研究,都让我对软陶有着深深的梦想,感觉自己与软陶“热恋”了。慢慢地,我有了更具体的想法——要争取在学校里筹建一个软陶专用教室,让更多的学生喜爱软陶艺术,为孩子铺设彰显创造性和个性的艺术学习之路。

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任何一项教育的改革,其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帮助学生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个性才能和个人创造性的生活道路,而开发软陶校本课程就为此提供了可能。庆幸的是,在我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10月,学校软陶社团诞生了。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软陶社在学生们的期待中迅速成长了起来。同学们在软陶的世界里,用灵巧的双手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尽情释放他们的天性,软陶教室里承载着满满的学生的收获与喜悦。

让学生爱上软陶

作为一线老师,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每一学期的起始课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教师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的强烈兴趣,它将直接影响学生们对该教师今后所教授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及今后学习成绩的好坏。记得有一学期刚上完一节起始课,第二天有位学生递给我一张纸条,她很有趣地写道:“梅子老师早晨好。自我介绍一下,藕系这一届新童鞋……听过你娓娓道来的上课以后,藕开始有点喜欢美术了……我画得不好,但藕好期待做软陶……你不要嫌弃我哟,你要记住我的名字啊!”通过短短的第一节课,就让学生对软陶课有了期盼,我内心暗自高兴。

有效地实施起始课的教学,学生对软陶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软陶艺术课作为一门可以亲自动手操作的课程来说,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小小的一块软陶泥,能使学生的观察、记忆、理解以及制作能力、智力才能、情感追求在软陶创作中得到充分释放。制作软陶的热潮不断掀起,在学校软陶教室里,每天中午都有很多学生在那里制作软陶。我也不亦乐乎,并尽可能多地陪着他们做软陶,共享其中的快乐。

软陶制作磨练学生意志

有一天,初二(3)班学生毕海燕交来一件软陶作品,制作得十分精致。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她。可是她说:“老师,我做这件作品简直差点‘死了。”我笑着告诉她:“你是‘死而后生,应该有一种很幸运和快乐感觉吧?你能否写一个关于学习软陶的体会,让大家共享你的快乐与曾经的痛苦,好吗?”她很干脆地答应了。第二天,她就把心得体会如约地交给了我,文章里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也没有过多的修饰。有的只是真实的感情流露,内心中的那一份真挚感受。

软陶与学习共成长

还记得刚上初中的时候,许多同学都在讨论社团。而对于我来说,社团却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我不懂什么是社团,因为以前的学校从没有过类似的社团活动。来到了这里,我的一切都好像改变了,不仅仅是改变了一个新的环境,而更大的原因是我加入了“软陶社”。在那里,让我见识了很多,让我锻炼了很多,让我明白了很多,更让我感受到了很多以前从来没有感受到的事与物。

记得刚开始做软陶时,因为技术生疏,常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老师和社友们,很热心地帮助我,教我各种技术,使我从一位毛毛躁躁的初学者成长为技艺娴熟的人。有一次,老师可能看到我们技艺长进,就特意拿出一堆装饰图案画,让我们每人挑选一张,作为自己的创作模板进行制作。凭着自己的长进,我头脑一发热,毫不客气地挑选了一张复杂的图案,开工!不到半堂课,我就尝到了这种盲目自信所带来的苦果。要完成这作品并非易事,需要专注、认真和耐心。而当我费劲地去制作那些小细节时,却第一次体会到艺术也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挥洒自如,它有时是需要专注的态度和坚韧的毅力。当下课铃响起时,我看着手中完成不到15%的作品,心想何时才是头啊,简直折磨死人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心态变得平静起来,要完成那些细腻的花纹绝对需要百分之百地专注,我仿佛感觉到这世界里只有我和我的作品在进行着对话。

就这样,经过几节课的奋斗,我终于在一天中午完成了那件复杂而精美的软陶作品。当我将它展示给大家时,我并没有表现得那么欣喜若狂,因为在这些外表光彩夺目的软陶作品的背后,有着我绞尽脑汁的思考,有着我辛苦的加班加点,也有着我一次次的修补……我那时觉得自己收获的不仅是一件作品,而是做事的精神、态度和习惯。在这之中,磨练了我急躁的性子,从而也让我体会到了“宁静而致远”这句话的深刻内涵。这所有的辛苦,都在看着自己的作品从烤炉里端出来,摆在展览台上时,随着兴奋烟消云散了,那种满足感,油然而生……

感谢软陶课让我收获了很多,也理解到很多东西,谢谢我们的李老师!

读完学生的心得后,我欣慰地笑了。我希望自己的课除了能给学生带来知识技能以外,还能带给他们一点其他的东西,就这点东西足以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学中,我有意让学生临摹难度较大的软陶作品,以此来磨练他们的性格;同时,也让学生懂得软陶制作有很强的条理性,不但要有耐心,还要细心。软陶材料由于它的粘性,在制作的过程中很容易粘上灰尘;稍不小心,原来干净的作品就会变得面目全非。所以,我要求学生在制作中有一整套严谨的制作步骤,如:在制作中准备一块抹布,随时抹去留在手上的软陶,保证作品的整洁;工具摆放在右边,便于随时取用;调色方法的讲究;深浅色的应用顺序等。通过制定明确的步骤,细化制作的过程,以培养我们严谨的操作作风,做事的条理性,让学生知道成功的作品离不开科学有序的制作方法。一个能安静、专注、认真、有序地制作软陶的学生,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件软陶作品,还将收获做事的好习惯,收获一种自我完善的境界,这种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

从教多年,我一直关注美术教学和美术教学背后的故事。一门学科之所以重要地存在着,是因为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课程价值。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开展社团活动,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美术课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技法要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隐性意义和课程价值。软陶课程是以软陶泥为材料来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塑造(创造)的课程,它秉承了陶艺和泥塑中传统技艺,又融入了现代陶艺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是一种融合了民族历史性,体现时代精神的休闲性的艺术教学活动,是具备艺术性、科学性、民族文化性、休闲性等为一体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掌握软陶的技能,通过学习软陶艺术来传承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并能改变自己做事的习惯与思维模式是我最大的愿望。在软陶的教学中,我和学生都获得了收获,我们变得从容而淡定,耐心与细致。我想,我会继续探索软陶教学的有效方式,让思想与技术,习惯与性情有效结合,从而影响学生的一生。

开展主题活动,提供展示平台

软陶报师恩 2014年国庆节前的一个星期,软陶社的孩子们不仅没有因为即将来到的长假而松懈下来,反而更加认真地在软陶教室制作精致的软陶作品。原来,他们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在繁重的课业后仍然努力地捏制软陶。为了赶在“十·一”之前,把自己亲手制作的、融入了对老师敬爱之情的软陶作品,送给勤勤恳恳工作的老师们。烤制好作品后,孩子们还为老师们写了一张张的小纸条。在他们认真的眼睛里面,在手中的一笔一划一停一顿中,我看到了他们对老师的感恩之心,敬爱之情。这夹着纸条的小小的软陶制品,不仅仅是一件装饰品那么简单,还融入了孩子们最真挚的感情。收到作品的老师,也为孩子们的心灵手巧赞叹不已,同时为他们温馨体贴的行为而感动。“软陶社的孩子们,你们真是太棒了!”一位老师说。

以感恩为主题的软陶制作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感恩情怀。他们将亲手做的花送给父母师友,不仅让周围的人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感恩之心、报答之情,而且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成就感也在活动中得到了有益的提升。送出作品,收获赞赏,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成功与自豪、幸福与快乐。为了能让软陶教学更具实效性,我们特地购买了上百个钥匙圈、便签夹等配件,小小软陶作品一旦安插了闪亮的钥匙圈、便签夹,顿时变得靓丽起来,整个俨然就是一件精美的小饰物,让每一位小作者其乐融融。

比武场上显身手 2014年12月31日,我校首届软陶现场制作比赛在“容融荣”广场举行。本次比赛活动共有约40名学生参与了现场大赛。比赛从上午10点开始,历时2个小时。孩子们利用软陶材料,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通过团、捏、搓等动作,将材料做出各种造型。经过他们的精心制作,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呈现在大家眼前。健康的理念,独特的创意,激发了现场很多师生家长的共鸣,孩子们以小小的软陶泥为载体,塑造出缤纷多彩的和谐大世界。

软陶制作具有丰富的创作空间。软陶的可塑性,决定了它的魅力。从小小的一个钥匙扣,到大如花瓶的作品,无不反映了软陶的成型优势。利用软陶做出各式各样的作品,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增强了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同时,不同方法的运用,极大地考验着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意识。在学生中开展各种主题性的软陶制作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价值认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同的主题制作活动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丰富了学生的实践内容,拓宽了学生的创意空间。

校园软陶吸引同行参与

2014年10月31日,星期五,“我型我塑 陶乐融融——首次教师周末软陶DIY活动”即将开始了。放学后,学生们都陆续地离开了学校;老师们也都结束了一周的工作,离开了办公室。但是,国安楼407软陶教室却欢声笑语,热闹一片。20多名老师来到了这里,有些还带着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这次软陶DIY活动,是学校为了丰富教师们的课外生活而特地举办的。

为了让来参加活动的老师们能够有更多时间来捏制作品,我和另一位美术老师,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提前将成块的软陶压制成片,方便老师们到来后直接操作。

有很多老师都是第一次做软陶,做之前还很不自信地说:“我以前没做过软陶,我能做好吗?”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一点点地被完善,参加活动的老师们都渐渐地喜笑颜开。大家是那么的心灵手巧,第一次操作软陶,就能创造出那么多有模有样的作品,真是让人惊叹不已!活动快到晚上九点钟才结束,老师们还依依不舍地离开,有的甚至兴奋地表示:“现在就开始期待下周五的活动了!”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这时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就显得越发重要。在中学美术课堂中如何融入生活教育,充分发挥美育的功能,让学生学会生活、更会创造美好的生活?这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而软陶艺术就是一种生活化且富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在学校引进软陶课程,在全校普及软陶,不仅仅对学生开放,让本校更多的老师也能有机会接触软陶艺术,学会扮靓自己的生活。

陶艺亲子课受到好评

2015年5月29日,星期五,“与爸爸妈妈的温馨下午——开放周亲子软陶活动”如期举行。这是学生盼了好久的活动。下午放学后,收拾好书包的孩子们并不像以往那般急切地想要回家。他们走出教室,来参加开放周的爸爸妈妈早已在门口等候着,他们要去做什么?而另外一边,国安楼407软陶室,音乐悠扬,每张操作平台上,软陶泥、工具以及学生半成品等都工工整整地排列在古典的胡桃色木桌上,等候着学生和家长们的大驾光临。今天即将启动的是“软陶亲子活动课”。

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孩子们热情地将他们带到了软陶室。典雅的室内装修立刻让家长们惊喜了一番——琳琅满目的学生软陶作品一件件整齐地摆放在教室四周的展览架上,这令家长们瞬间产生了错觉,仿佛他们并不是置身于学校内,而是走进了一个艺术中心里。回过神后,家长们纷纷拿出手机,将这些艺术品用照片的形式记录在手机里。

“妈妈,我们一起来做软陶项链吧!”只听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原来是学生软陶社里的一个小姑娘,她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带着妈妈一起制作漂亮的软陶艺术品了。在小姑娘的带领下,孩子和家长们都陆陆续续地开始挑选彩泥与工具,静下心来制作他们心里想要的作品了。我也没闲着,耐心地在一旁回答家长与学生的问题,并贴心地为他们拍下了温馨的一刻。

时钟滴滴答答地走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家长与孩子们才记得早该是晚饭时间了,这才放下手中的陶泥,不舍地离开了软陶教室。相信经过了这个短暂而美好的软陶时光,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感觉都一定是快乐的,不仅是灵活了手指,更关键的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又拉近了一点。这正是学校精心策划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我们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家长留下这样的话:“孩子带着我来玩,感到很开心,不但学到了陶艺,还在学的过程中交流了感情,真是一举两得。”“孩子制作陶艺的能力让我大吃一惊,她能创造出那么美的东西,真是太好了,我们大人也收获不少,从中得到了不少乐趣。”……

教学意义与特色

将软陶引进校园、引进艺术课堂,有利于发挥陶艺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共享创造成果经验,增强美感愉悦,张扬个性,提高个人和团体的基本素质和创造素质。

把软陶教学纳入校本课程形成特色,从学生层面讲,让他们在趣艺昂然的软陶塑造、创造的天空中,自由想象,创意思维,手脑并举,契合了培养青少年心智健全的素质教育方向;从学校层面讲,使学校的艺术特色教育水平步入一个新台阶,以学校为发展平台,为孩子铺设彰显个性的艺术学习之路;从社会层面讲,软陶教学成为珠海市中小学陶艺教育的一面旗帜,形成中学软陶艺术教育的新模式,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范例。

在软陶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多了一份娴静,多了一份睿智,多了一份正气,多了一份愉悦。花开有声,需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让我们用心细细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叶澜.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杰奎姆·曼宁·切维利亚·克莱门特.现代欧洲陶艺教室[M].董苏学,译.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

[3]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刘德龙.中学陶泥课程开设构想与实践[J].宿州师专学报,2002(2).

上一篇:约束作文500字下一篇:《小数除法与复习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