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活动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精选8篇)
1.在主题活动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篇一
关于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明德致远 传承国学经典 笃行务实 孕育工程精英”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教育的通知
各学院(部):
国学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万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为创建优秀大学文化,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热情,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明德致远 传承国学经典 笃行务实 孕育工程精英”主题系列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本清源、扬清激浊、革故鼎新,传承中华美德,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精神,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从而进一步强化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二、活动主题
“明德致远 传承国学经典 笃行务实 孕育工程精英”。
三、活动组织和时间安排
活动组织:本次国学主题系列活动由学生工作部(处)主办,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建设委员会承办,以各学院(部)为主体,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国学系列活动。
时间安排:2014年3月-5月
四、活动安排
活动一:“明德致远 传承国学经典 笃行务实 孕育工程精英”——长春工程学院第二届大学生国学知识竞赛
普及国学知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内涵发展,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提高我校大学生对国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我校大学文化底蕴。
活动二:“感受文化精粹 畅游国学殿堂”——国学外出游学活动 组织第二届国学知识竞赛晋级决赛选手及部分学生代表进行外出游学活动,提升文化底蕴。参观学习地点:长春文庙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及长春市玉琨实验学校(中华国学经典学校)。
活动三:“立正气 扬美德 慎于行”——道德讲堂
邀请道德模范走进校园,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鼓励广大学生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崇尚道德之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美好大学校园,传递社会正能量,争做道德模范。
活动四:“学之究,需专研,文之史,必深索”——文学史学交流研讨会
组织部分国学兴趣浓郁的同学进行文学史学交流研讨,主题鲜明,内容广泛,不仅涵盖文学史学理论,还可适当结合当今社会时事发展,博古论今,启迪人生智慧,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活动五:“圣贤诗书腹中藏 文韬武略竞国学”——国学知识大讲堂活动
邀请校内外老师开展国学知识讲座,主讲内容为历史典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史书经典等,丰富学生国学知识,营造大学校园文化氛围。
活动六:“国学之我思”——主题征文比赛
各学院要以“国学之我思”为主题,在本学院广泛征集和评选优秀征文作品,并向学校推荐,学校将对各学院报送的参赛作品集中进行评选。
注:以上六项活动通知将另行下发。
五、活动要求
各学院要充分认识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广泛宣传、认真落实,积极配合主办方相关活动安排,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建设委员会
2014年3月26日
2.在主题活动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篇二
一、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基本特征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的优秀文化。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成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以下特征:
第一,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辉传统的民族, 从古至今诞生出许多爱国志士。中华民族在坎坷的历史发展中, 逐渐形成了“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崇高爱国主义民族气节。
第二,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伦理性内涵。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核是儒家文化, 其独特的价值定位使其更加注重个人内在修养的塑造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三,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思辨性智慧。战国时期儒家的著名思想家荀况认为自然界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不会因为人们的主观意愿而改变自有的规律。对于人生目的和价值的追求上, 中华传统思想也十分重视实践的作用,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中华传统的思辨智慧, 也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深刻接轨的。
第四,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特有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审美价值, 不仅使人赏心悦目, 而且还能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 在许多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中国传统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 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之间出现了断层。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回归到传统价值的教育中, 并把着眼点放在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和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这样, 由此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
鉴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和成人教育客体的特殊性, 成人教育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主要目的, 应该是通过传授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推崇优良道德规范和符合时代特征要求的伦理道德观念, 来促进这些已经形成一定形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人受教育者的优良道德品质等的养成。具体来讲, 传统文化能在以下几方面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人文素质:
1.“格齐治平”与“自强不息”: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架构
中华传统文化规划了人一生的奋斗途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在自我素质提高的基础上, 就要学会“为天地立心, 为民生请命, 为天下开太平”。同时, 中华传统文化信奉的“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及先贤“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等, 皆充分反映了中华英烈愈是遭受挫折愈是奋起抗争的自强不息精神。
“格齐治平”的思想能促使成人教育学生将个人的“小我”置于国家、社会这个“大我”当中, 将个人理想的实现同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 在社会的发展中重新确立和再次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成人教育学生已经涉足于社会, 承担了相应的社会义务, 需要这种精神再次重建自身理想信念;“自强不息”精神有助于磨砺成人教育学生的意志, 增强其化解挫折的能力及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 培养其竞争力和创造力, 从而更加适应现有工作的磨砺和年龄所带来的压力。
2.“允执厥中”与“天人合一”:处世观与宇宙自然观的建构
在人与人关系方面, 中华传统文化提倡“己欲立则立人, 己欲达则达人”, 推崇“礼之用, 和为贵”, 并把“中庸和谐”之道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在此基础上, 又强调“和而不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悖”, 追求一种超然旷达的情怀。在对待自身上, 中华传统文化追奉淡泊名利, 以平常心来看待万事万物, 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而在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方面, 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 即在强调天地人相统一的同时, 又强调人的能动性和特殊性, 推崇用理性的眼光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由于成人教育学生已经拥有了相对完整的交际圈, 因而“允执厥中”的处世之道有助于成人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现实生活和平时工作中的不同意见, 懂得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知晓对持不同观点的人要学会宽容、理解;“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让学生们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认识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身, 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自然和社会融为一体, 从而实现精神世界的升华和超越。
3.“仁爱礼智”与“夙夜在公”:道德观与社会责任感的塑构
中华传统文化崇尚德育, 孔子以仁、义、勇为达德;孟子以仁、义、礼、智作为四基德。可见道德教育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和能量源。而中华传统德育的归旨, 则在于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 从而对人的内心进行启迪。中华传统文化还强调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义务及爱祖国、民族的思想。早在先秦时期, 《诗经》便提出“夙夜在公”, 《尚书》写出“以公灭私, 民其允怀”, 《墨子》道出“举公义”。如此意念历代经久不衰, 如屈原、范仲淹、陆游、岳飞、文天祥、于谦、顾炎武及林则徐等皆高唱出一曲曲为国家和民族无私捐躯的慷慨之歌。
“仁爱礼智”的思想有助于提高成教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由于其相对的成熟性和自知性, 解决他们已有固定路径依赖的道德和心理等方面难题, 需要这种更深层次的德育教育, 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夙夜在公”精神能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意识的养成, 由于他们已经步入社会, 并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 这样可以更加有利于激发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4.“先义后利”与“求真向善”:价值观与审美观的重构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 以德为先, 以义为上。讲求道义, 弘扬仁德, 遵循“先义后利”、“义以为上”、“见利思义”和“以义制利”的道义原则, 是传统文化在价值观上的体现。另一层面,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历代文学作品间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追求、务真求实的理性态度及各种宽容仁厚、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美德善行等长期以来也是人们所反复称颂的对象。这些作品以独特的方式熏陶和孕育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
“先义后利”观能促使成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由于他们已经接触了许多社会现状, 所以这种思想的教育能使他们对种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茫然、不盲从, 不在利益面前丧失信念, 不在道德面前成为矮子。同时, 人文教育不求人人成材, 但求人人“成人”。“求真向善”的审美观能使成人教育学生从悠久绚烂的传统文化中受到感染、鼓舞、感动和启发, 利用古代文学艺术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情商领域, 宿就高雅的审美情趣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层次, 精神追求的提高也可以缓解他们在物质生活上的压力。
三、结语
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时至今日也包含着许多对人生和教育有所启迪的思想。针对我国的成人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进行强化教育的倾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 对加强成教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将中华传统文化合理和巧妙地运用在成人教育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启迪受教育者的思想境界, 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深层次上升华他们的道德修养, 从而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 成功地完成再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任务, 从而更好地融入和回报社会与国家。
参考文献
[1]李学林.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论.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2]冯进.高校成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成人教育, 2004 (9) .
[3]王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 (5) .
3.在主题活动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篇三
作为一名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我认为,在国际文化多样性的大环境下,如何在小学阶段结合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传承、发展,是值得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思考的现实问题。下面我就粗浅地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教师的自身建设,提高文化道德修养
近代思想家黄宗羲曾经说过:“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传统文化教育被列为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目标,其所蕴含的道德价值观也体现在教材具体的章节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注意搜集和积累传统文化的研究资料,积极阅读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典籍和蒙学读物,对传统文化进行钻研和消化,力求融会贯通,这样才能与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自觉地渗透到教学中,从而启发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教师只有以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胸有成竹,因而也容易使学生产生信服感和敬重感,亲师信道,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与教育。
二、遵循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式、体验式的活动中体验和比较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文化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了发展,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学科教育学习中健康成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批判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并有效地抵制落后文化,消除腐朽文化,大力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
三、借助经典诗词、名言警句的积累诵读,强化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与培养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和璀璨明珠。许多古诗词里所蕴含的忧国忧民、乐观豁达、追求向上的人生哲理与思想品德、人文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比如:由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孔子提倡的“修己”“克己”;孟子的“反身而诚”“求其放心”“发人善端”来强调应该发挥人的道德理性,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培养学生“尊道贵德,律己修身”的修养态度。
再比如:通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让学生懂得中国古代先哲十分注重诚实守信,并将其视为立身之本。让人们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承认人有义和利的双重需要,从不否定利的存在和价值,但是更加注重轻利重义的品质。这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对当今社会过分世俗化和物欲化的倾向可以起到很好的抵制和克服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诚信和义利的关系,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还有诸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教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情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少年强则国强”的责任意识等等,都通过经典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对学生进行不断渗透和培养。
四、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经典,传承优秀人格,弘扬传统美德,把传统文化的养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并逐渐内化为学生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一是结合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诵读会、赛诗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是结合学雷锋活动纪念日、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国庆节、胜利日等时间节点,以观看红色影片、祭扫烈士墓、参观烈士纪念馆、劳工纪念馆、制作手抄报、召开主题班队会、网上祭英烈等形式开展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开展爱老敬老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深刻内涵,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让他们领会“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民族精神。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帮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寸草春晖”的体现,理解宽容他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写照,以此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爱国、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
总之,利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负责、自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同龄人一同感受阳光下的温暖,健康成长,和谐发展,这样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还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更能让学生从小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李君玲.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1(06).
4.在主题活动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篇四
我校自2003年以来开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更加深刻认识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深入了解传统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铺路石,她将引领学生找到民族智慧的宝藏,豁达心胸、开拓眼界、滋养性情,有利于成长为融汇东方智慧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数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开发智能,同时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找到民族文化与时代脉搏的契合点,促进其主动地传承、保护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为此我在课堂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一、结合数学史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数学史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以数学教材的体系为主线,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适时的介绍一些数学史知识,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史料并将这些内容与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不但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时教师适时引出圆周率,然后向学生介绍,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到底是多少。然后向学生出示“你知道吗?”:约2000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里《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人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通过这段话的学习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时再向学生布置一项课外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圆周率的有关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圆周率的历史、古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圆周率的计算历史、祖冲之的生平及故事等。下一节课我又组织了一节汇报课,学生们个个踊跃发言,积极汇报。同学们在交流与汇报中不仅了解了我国古代数学家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和圆周率的计算历史,更体会到了我们古代数学家的伟大和他们所创造的辉煌的历史成就。再比如学习《圆的认识》时,向学生介绍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对圆的精确记载,墨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圆、一中同长也”,这个发现比西方整整早了1000多年。我国古代对于圆的记载还远不止这些。在《周髀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圆出于方,方出于矩”。通过这样的介绍和研究,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达到了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二、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数学本身就是一本神秘而生动的“活”教材,只有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经验,了解数学在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数学活动情感,才能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传统文化。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轴对称图形,学生找到了枫叶、蝴蝶、衣服,特别是有的同学还找到了剪纸、脸谱、风筝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事物,这时我适时地对他们进行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技艺的教育。在这节课的后半部分,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剪一剪、画一画。然后展示他们的剪纸和脸谱作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数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再如还是《圆的认识》一课,课的最后,让学生通过一组图片认识生活中的圆,月饼、圆月出示后告诉学生圆不仅是一个几何形体,在传统文化中圆还含有团圆,美满的美好寓意。
三、通过数学习题使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伟大祖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科学知识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数学领域有《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古代名著流传于世,如一千五百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漂洋过海传到日本等国,对中国古文明史的传播起很大的作用。” ……
“同学们,今天我们与古人一起经历了„鸡兔同笼‟问题。其实,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像„鸡兔同笼‟这样经典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同学们不妨上网或到阅览室查查资料,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一起遨游数学的海洋,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慧。”
这是我在教学思维训练“鸡兔同笼”时的导入语和结束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这样一部分数学题目是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是流传于世的千古名题,如“鸡兔同笼”、“长绳测井”、“藏题诗”等。通过对此类有趣题目的解答,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在结束“鸡兔同笼”这一课时以后,我又找了几个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数学题目,再加上学生们查到的一些题目,上了一节拓展课,如“一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5尺;若将绳5折测之,绳少1尺.求绳长和井深!”这样的“长绳测井”的题目,如藏题诗“李白大街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花和店,喝完壶中酒。试问壶中酒,原有多少斗?”和“几个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每人一个多一个,每人两个少两梨,几个老头几个梨?”等,此类题目都是千古流传的古题、名题,集古文或诗歌与数学问题于一身,学生在题目的阅读理解和解题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的探索交流中兴趣盎然,也领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5.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 篇五
一、学经典
把传统文化教育扩展到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校于本学年把传统文化教育扩展到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导处做了详细计划,以教研组和兴趣小组为主,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多角度、多方位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取其精华。
二、见行动
在学习经典中,重在立行。所以,我校在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中,开展“学一句,做一句”的践行。定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学校抓住这一良机,及时做好组织与策划工作。
1、利用周一升国旗、晨会、路队放学、诗文诵读课反复熏陶,重复教育,反复抓,抓反复,日久天长,无形中理解了其中内涵,成为自发的精神支柱,促进了学习与生活。
2、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活动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宣传栏对传统文化比赛内容进行细化与分解宣传,总之,学校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宣传途径以及各种媒体在学校至班级营造一种亲切、温馨、和谐氛围而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三、出成效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一个懂礼貌的,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较大的变化,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校风、学风得到很大改观。学生学习努力了,学会认真做事了,讲究吃穿的少了,懂事了,孝顺了。
6.在主题活动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篇六
近年来,宜昌市伍家岗区中小学在师生和学生家长中广泛开展宣传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在全区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收集经典故事,弘扬传统美德,创新教育案例,争做现代文明人的热潮。
为进一步促进师生的进步发展,宜昌市伍家岗区提出了“传统文化寻根,课堂文化开花,践行文化结果”的策略,把养成教育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使师生和家长既增强了对养成教育的认同感,又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还启迪了他们的思考,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活动效果。家岗区努力探索优质教育的文化共性,创造性地构建了“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特色育人模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紧紧围绕一个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备个性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目标区域特色化多样化,打造六级特色教育发展平台,包括政策拉动、队伍带动、片区推动、校际互动、活动鼓动、评估促动,立体雕刻出一所所学风醇厚、书香怡人、多姿多彩的特色校园。伍家岗区实验小学着力打造校本教研文化,学校成了师生迷恋的精神家园。中南路小学形成了墨香校园特色,花艳小学形成了花香校园特色,宝塔河小学形成了武术校园特色,隆中路小学打造艺术校园,杨岔路小学、白沙小学打造书香校园,伍家岗小学凸显的是科技教育特色,大公桥小学氤氲的是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经典韵味……学校文化以它巨大的力量,培育出精心教书、潜心育人的儒雅教师,灵动聪慧、彬彬有礼的文雅学子。全区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中南路小学90%学生获得全国书法大赛奖励,成为全国书画明星学校。花艳小学30多名学生的创新发明获得国家专利。一批学校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大赛,获得全国一、二等奖24项。近年来,全区学生在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节活动中获奖8000多人次。过去的一批薄弱学校如中南路小学、花艳小学、宝塔河小学、大公桥小学,通过走特色发展之路,完成华丽转身,逐步跨入优质学校行列。伍家岗区教育因为特色化多样化发展而更加璀璨夺目!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全区师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养分,让更多的人关注学校的特色创建,更多的时间关心学生的进步成长,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7.在主题活动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篇七
1 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境教熏陶校园文化环境
当前的校园文化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网络环境三大方面。学校物质环境是师生间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好的物质环境更会让人寄情于物、触景生情, 是激发人之心灵感悟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注重培植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境教氛围。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学校将圣洁的孔子画像、温馨的感恩词、诚挚的标语, 图像张贴在每一个角落, 使校园内的外墙和围墙、教学楼大厅、走廊、宣传栏及教室、办公室处处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校园内传唱着感恩歌曲;甚至学生笔记本、奖状证书的封面等也印制有传统文化的内容, 使师生们工作、学习生活在校园中时常有一种温馨浓郁的视觉听觉感受, 时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的熏陶。精神环境应该从物质生活中提炼、升华而来, 是人追求、向往, 比物质更高级的东西。学校的精神环境包括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与实施、校训、校风的建设, 教工的师德教育和学生的德行教育、法制教育等。把学校的制度、纪律条例内化为一种美的语言, 美的形象, 美的行为, 美的活动, 使之成为一种校园文化的核心, 让师生把真心的爱内化为美的心态、好的个性和正确的行为。校园网络环境是随着现代信息科技发展而衍生出来的, 它有物质的因素, 但更多属于精神层面。校园网络化境主要包括网络知识教育、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等。
2 言传身教是德行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言教者讼, 身教者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一向重视言传身教, 通过引领诵读圣贤经典, 使学子们耳濡目染, 在潜移默化中开阔胸襟, 通过自己的好行为好习惯好品德作为示范, 影响身边的人。唐代诗人杜莆的名著《春夜喜雨》诗中的“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正是对教师高超教育艺术的传神写照。的确, 一个教师的言谈、举止、神态、风貌多少年后都会不同程度地在学生记忆中留下一些挥之不去的印象。一个孩子在他有限的生活阅历中, 总是以一种欣赏、仰视的心理来看待老师, 并且会在生活中指导自己的言行。由此可见, 正确的言传身教在德行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要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榜样力量, 秉着“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的思想教诲, 在学习和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身先士卒迈出了第一步。正如一位教师在学习感悟中写道:“通过几天的学习和交流, 给我带来的震撼和思考是深刻的, 几天的所见所闻, 所学所用, 使我的认识提高了, 心灵净化了, 觉悟增强了, 让我对人生、对生活、对事业的信念得到了升华。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领悟和运用它的博大精深, 通过自己对照言行去感染和引领身边的爱人、亲人。”职业学校应该依托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在全校开展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德行教育的新模式。成立德行教育办公室, 组织一批骨干教师, 设计出一系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模块
3 感恩教育是深化德行教育的重要途径
感恩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人文关怀教育, 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 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 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学校教育是感恩教育的主渠道, 而家庭教育是感恩教育的主阵地, 社会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大课堂和责任体现。所以感恩教育应该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力量, 形成一种新的、充满活力的、符合时代特征和要求的教育精神, 从而使当代中职学校的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得到充分培养与塑造, 是学校开展德行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最好以感恩教育为主线贯穿德行教育的整个过程, 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融入其中, 师生们一起同诵经典篇章、同唱感恩歌曲、同享亲情孝道故事, 共同熏习圣贤教育智慧, 净化心灵, 体悟孝道与感恩。
4 以力行《弟子规》, 从小事抓起, 落实和巩固德行教育的成果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为总纲要。分为五个部分, 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启蒙养正, 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 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是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现代的研究学者指出, 《弟子规》的核心内容是倡导通过坚持修己爱人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是人生第一规, 是做人的根本!可见《弟子规》是做人最好的教材。学校教育是与育人为根本的, 学校教育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 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 即为深入展开德行教育。要想深入巩固德行教育的成果, 就应该学习力行《弟子规》。《弟子规》是做出来的, 学习、背诵是必须的过程, 但是归根结柢, 是要按照《弟子规》规范我们的言行。这要求我们要从身边自身的小事做起, 从一点一滴中慢慢的积累起来,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古人语:习劳知感恩。只有习惯真正去劳动的人, 才知道怎么去体谅和学会感恩别人。人人之改善变善, 然德行教育的成果也就自然的体现在无形之中。传统文化的熏习还可以带动学校文娱活动的开展, 各种社团组织、大型文体竞技比赛、文艺节目、毕业生欢送晚上, 迎新晚上都可以以《弟子规》作为组织行为规范, 以感恩为主题来展开。这样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对巩固德行教育的成果会更有所成效。
总之,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行教育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孝”和“感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是一切圣贤教育的核心, 是做人的根本, 是家庭幸福的源泉, 是成就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 “孝”和“感恩”成了我们当下德行教育的核心。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就是要运用古圣先贤的智慧和现代的科学理念、教学技术和方法共铸起青少年的道德大厦, 培养他们正确的德行。运用传统文化创新德行教育的模式还处在一个探知和深入摸索的初级阶段, 虽然很多的学校取得了一些做法和成效, 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知道教育的过程是漫长的, 不可能立竿见影。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实践和思考的地方, 因此, 我们还要不断的加强学习, 最终建立起了一套长效的德行教育的机制。让“德润心田文化校园”的景象如同春雨滋润般洒满整个校园!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迅猛发展的今天, 学校的德育工作呈现了新的特点, 面临着新的挑战。德育的高度, 决定了人才对社会对他人价值的高度。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德行教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切实的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结合,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实状况, 不断探索技校学生德行教育的新途径,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8.在主题活动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篇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123-02
立人先立德,成才先成人。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起来的共同文化,它影响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民族发展的根基。传统文化并非都是可取的,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修养品格,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正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的本质要求。
一、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思想品德教师在讲授这些传统文化中有弊病或有歧义的部分时,应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才能理解通透。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文化,在思想领域,主要以儒、释、道为内核。钱穆认为,当今社会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受它们共同的影响,儒、释、道,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反映。它们各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学生在对传统文化没有很深入的了解之前,仅凭自己的印象,通常对其有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是有崇古倾向,认为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经典、精髓,二是认为相较于现今的科技文化来说,传统文化并不能直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对它持否定态度。这两种态度无疑都是偏颇的,老师在进行讲解时,有必要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观念,可以追根溯源,从它们各自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其好坏。
例如,儒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讲解儒学时,可以追溯到它的创始人孔子,分析孔子的生平经历,儒学诞生的背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是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于儒学的影响,董仲舒对儒学的建议等,向学生讲解儒学的多方面影响,一方面,它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关爱社会的观念,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解决社会问题来说,有很大作用;另一方面,后世出于某种原因(比如说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建议是为了实现统治的目的)对它的过度扭曲,较为单一的价值观,对成败结果的过度重视,都致使它忽略了人本身的完善和发展。
二、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传统文化只是近现代之前的文化,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田广林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指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应过于狭隘。老师在思想品德课教育中应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心胸。时间是一条不断流淌的长河,而传统文化是在这条长河中形成的,它必然随着时间不断变化。改革开放之后,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老师更有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
在东西方交流逐渐加强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价值观不同而造成文化冲撞。在这冲撞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正是价值观的塑造期,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甄别,保持足够的理性,取长补短,加速成长。顾友仁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中认为,传统文化是“文化软实力”,它应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要讲究创新。在看到西方经济大国在世界的强势地位的同时,要理性地分辨,有选择性地接受,承认西方文化的可取之处,也要认识到他的某些不足之处,更要认识到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的独特之处。
比如,在教学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放眼国际经济与经济》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探究经济和政治的相互影响以及对我们自身的影响。例如,美国是西方经济强国,在国际政治上,也占有霸主地位。其好莱坞电影、服装、化妆品等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有很多的粉丝。但是,很多人(包括学生)根本不知道它们与国产产品到底有哪些不同,只是盲目追随。教师在思想教育中,应结合学生身边实例,让学生正确看待汹涌而来的西方文化,并汲取其中的可取之处。
三、理论联系实际
光有理论还是不够的。理论的作用是指导实践。书本上的东西,如果没有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那么那就是一堆方块字,进不了学生的头脑里。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书本内容,另一方面,让理论服务实际,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教师在讲授课本的时候,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阐释理论;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从身边的事入手,展开学生间的讨论。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创造生命的价值》时,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创造生命的价值,学生年龄虽小,可想的却不少,很多时候他们就像一个小小的哲学家,很多学生都困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在这一课里,老师就可以给学生很好的答案:生命的意义就是创造生命的价值。在传统文化里,道家和释家都致力于追寻生命的意义。道家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质量,也就是生命创造的价值。在这一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明白,如果一个人碌碌无为,就算他生命很长,实际上,只是重复着没有价值的、相同的每一天,而有的人虽然生命很短,却为社会、为他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那他的生命价值就比前者大得多,这就是为什么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可以和学生就社会上某些享乐主义不思上进者和司马迁、张衡、李时珍、任长霞之类的人物进行对比,对什么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展开探讨。司马迁的《史记》,为我们展开了历史的画卷;张衡的地球仪作为世界地震仪之祖,超越世界科技1800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中国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历史人物虽然都早已作古,但他们的成就却影响至今。《史记》今天我们还在看,地震仪预防地震,今天我们还在用,《本草纲目》上的中医方子,也让我们受惠多多,所以,他们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么,如果我们虚度生命,不好好学习,在课堂上开小差之类的,是不是在那一刻,我们是“虽然活着,但却死了”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如果我们每天都认真学习,充实自己,就是在创造生命的价值。教师通过这种与身边的实事联系起来、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并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
总之,传统文化的概念,核心是儒、释、道,却不应仅限于此。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教师有必要通过思想品德课,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西方文化,并汲取其精髓丰富和补充传统文化,从生命成长的角度来说,尽管学生还未踏入社会,但他们也是社会人,也会创造自己的价值,所以无论是对于学生的今天还是对于学生的未来,他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一方面,吸取固有传统文化的可取之处,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自身创造和丰富传统文化,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服务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开阔的心胸,这也是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之一。
【在主题活动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推荐阅读:
关于开展让青春在能源事业中闪光主题教育征文活动的通知06-25
在主题活动中如何做好家园共育10-09
武隆县“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09-12
让教育活动在规定活动中运行08-20
传承中华文化主题班会07-25
实验小学清明节开展缅怀先烈革命传统教育主题活动方案10-02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08-09
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工作总结09-03
情境教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