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2024-07-27

《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共14篇)

1.《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篇一

学生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黑 沟 学

2013年3月

校 日

31学生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年里,我们将把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我校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二、组织机构

养成教育工作由学校领导来指导,下设工作小组,负责学校养成教育的规划、布置、协调和落实工作。

组 长:宋文

副组长:刘永泉杜绍祥郑玉柱

组 员:刘伦华 冷希慧赵景奇徐启艳 董文波 张志远

三、养成教育具体内容

1、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2、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3、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四、达到目标

(一)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达到目标

1、学会倾听的习惯(一-六年目标)

(1)上课时不做小动作,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

(3)能仔细倾听老师讲解。

(4)能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

(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能积极发言。(三、四年目标)

(2)善于发现,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五、六年)

(3)课前能预习,不明白的问题能做好标记。(三四年)

3、敢于提问的习惯

(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三四年目标)

(2)发言时,身站直,口齿清,能用普通话,声音洪亮。(一-六年目标)

(3)对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教师请教。(一-六年)

4、与人合作的习惯(三-六年目标)

5、自主读书的习惯(四-六年目标)

6、认真书写的习惯(一-六年目标)

7、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一-六年)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达到目标

1、举止文明的习惯(一-六年)

2、诚实守信的习惯(一-六年)

3、尊重他人的习惯(一-六年)

4、守时惜时的习惯(一-六年)

5、懂得感恩的习惯

6、勤俭节约的习惯

7、遵守秩序的习惯

8、勤于动手的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自己整理书包、抽屉、收拾房间,整理被褥。

(2)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

(三)讲究卫生的习惯达到目标

1、个人卫生达到标准(一年)

(1)勤洗澡、洗头;睡前刷牙、洗脸又洗脚。

(2)勤换衣服,勤剪指甲。

(3)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

(4)饭前便后洗手。

(5)离开座位前能整理好物件,清理掉垃圾。

(6)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7)见到废纸、包装袋等能主动地给予清理。保证自己周遍环境的清洁。

(8)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9)不吃变质食物,不买三无食品。

(10)不边走边吃,不拿零食当正餐。

2、室内外卫生达到标准(二年-六年)

(1)做到每日早、中、晚准时值日。

(2)值日时不拖拉,不应付,不在值日期间打闹,落实责任,干净彻底。

(3)值日后做到室内地面拖净,无杂物,无尘土,操场、车棚、甬路、厕所无杂物,垃圾箱外干净整洁,各班室内外干净整洁,花坛内无杂草杂物,室内桌椅摆放整齐,椅子摆放到桌子上面,室内外垃圾桶内无垃圾,各种值日用具悬挂摆放整齐、有规矩。

(4)室内外卫生要注意保持.有尘土、杂物要随时清扫,学生书包、课桌内要无杂物,做到每节课下课后先清理书桌和衣兜内杂物,摆放好学习用品后再外出活动,班内垃圾要随时清倒,不能堆满再倒。做到卫生角时刻清洁,不凌乱。

(5)班主任教师讲桌和班级办公桌以及电脑柜等也要整体洁净,无灰尘;饮水机使用要注意保管,饮用时要适量,不无故打开浪费,或一次多放,喝不了倒掉,造成浪费。

(6)不乱扔果皮、纸屑、包装袋等杂物,发现垃圾要随时捡起放进垃圾桶内。

(7)上厕所期间,不许将小食品袋等杂物扔进厕所蹲位内,不在厕所墙壁上乱写乱画,不许随处大小便,保持厕所内地面,蹲位上无杂物,大同学要让小同学先方便,不推、不挤、不打闹。

3、物品摆放要达到标准:

桌椅要横成直行竖成直线,桌面上学习用品也要统一摆放,形成班级特色;教师用具也要摆放整齐,讲桌上要无杂物,班主任教师讲桌和班级办公桌上以及电脑柜里物品摆放要合理,电脑柜里不摆放杂物。

五、工作措施及方法具体要求:

1、首先确定学期养成教育主题,再确定每月主题,然后确定每周主题。整个学期养成教育活动都围绕所定的系列主题展开。

2、由值周生专门负责检查和监督全校学生的仪表、言行,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

3、联系家长,争取家长的配合,发扬家长对学生行为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4、及时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

5、每天不定期对学生养成习惯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纳入示范班级评比。

6、所有任课教师要对此方案高度重视,深入学习,并将具体实施内容落实到平时的工作当中。

2.《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篇二

一、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问题表现

当前, 职业学校学生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 而且行为习惯、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基本是中考落榜生或者在初中义务段辍学者, 相当一部分是学习特困生。由于一直到不到肯定和认可,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 自暴自弃的学生非常普遍,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 放纵自我, 以实用主义为价值观, 自私自利, 集体荣誉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淡漠, 组织纪律观念、团队精神不强, 对父母依赖性较强, 逆反心理较重, 不愿接受长辈和教师的劝导。学习目的不明确, 态度不端正, 上课迟到、早退, 在课堂上讲话、打游戏、发短信、看小说、听MP3、看MP4、打瞌睡等现象屡禁不止。在日常生活中抽烟、喝酒、说脏话、撒谎、厌学、逃学、谈恋爱、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精神萎靡不振、沉迷网络、生活自由散漫、夜不归宿等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与他们在中小学期间养成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要解决上述问题, 就必须从职业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抓起。

二、职业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实施方法

1. 重视激励的作用, 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

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习惯性, 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对任何人的习惯养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 有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 久而久之, 习惯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1) 从自我做起。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资本, 不好的习惯则是人一生的羁绊。然而,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必须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要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每位学生必须从自我做起, 自我约束,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2) 从小事做起。“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的典故告诉我们, 凡事要从小事做起, 修身、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日常生活中, 往往是从一件件小事中显示出一个人良好的道德行为。捡起一个纸片, 扶正一把扫帚, 不随地吐痰, 帮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尊重对方, 与人善处等等, 都能体现一个人的高尚品质。要想成大事, 必先从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 不能随心所欲, 放纵自己, 必须严于律己, 从点滴的小事方面按照职业学校学生的各种规范来要求自己、来衡量自己的言行, 来指导自己的各种实践, 只有这样, 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强化规范, 常抓不懈, 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朱熹说:“论先后, 知为先, 论轻重, 行为重。”因此, 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应该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学习, 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 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讲究文明、注重仪表、注意卫生、注意安全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职生行为规范和一日常规, 让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以及如何去做。在学生充分认知的基础上,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即不能大刀阔斧, 又不能快刀斩乱麻。在日常教育中, 要有耐心, 看到学生逐步成长的动态过程, 同时加强监督, 注意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反复性。对好的表现及时发现及时表扬, 及早批评、制止或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注重信息反馈, 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 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

职业学校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 他们的心理渐趋成熟, 追求人格独立, 在认人生目标、价值追求、处事原则和态度等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思维。虽然在思想和生活上对家庭既有一定的依赖性, 又强烈地希望能够摆脱家长的束缚, 独立自由地学习生活, 而有些家长则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 或者只注重孩子的成绩, 只要成绩好, 要什么给什么, 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追求时髦, 不懂关心他人, 缺乏感恩意识, 自理能力差的众多不良行为习惯。或者认为孩子没考上高中成才已没有可能, 对孩子丧失信心, 动辄挖苦羞辱, 冷嘲热讽, 对孩子的成长、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 无形中使学生有了被遗弃的感觉, 自我放纵, 我行我素, 对自己、家庭和社会丧失了责任感。因此, 作为中职教育者, 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经常性地开展家访活动, 或通过电话与家长探讨交流, 让家长理解学习教育的各项措施和对学生的要求, 帮助家长转变观念, 全力配合好学校搞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3.《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篇三

关键词:寄宿制;行为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07

寄宿制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优质的服务和全方位的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如今,摆在寄宿制学校面前的教育难题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才能够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每一位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都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注重自己的榜样作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任重而道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理想的目标。本文笔者将主要论述如何在寄宿制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养成教育。

一、建立行为养成教育体系,锻炼学生从小事做起

随着社会形势的复杂,很多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受到了各种不良行为和恶习的影响,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因此,寄宿制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建立起养成教育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建立每学期的德育考核目标,推进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同时,教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有改变的空间和平台。比如,现在的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受到了过分的溺爱,他们初到寄宿制学校不能立刻适应,很多小事都不能自己完成,比如叠被子、洗衣服、打扫宿舍等。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教会学生日常的起居生活习惯,才能够帮助他们在细节中逐步走向自立。我会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给学生提出改进的意见。比如班级中的一名同学不爱洗脚,很多学生都要求调座位,不想跟他做同桌。我利用放学时间找到这名同学,给他分析洗脚的好处,然后消除了班级调座位风波,其他同学也愿意跟他一起玩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日常管理中

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寄宿制学校大多实施班主任管理制,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批评,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没有激发他们的热情。而我在工作中会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让他们参与到日常管理中,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比如,寄宿制学校可以选择班级中的三好学生或者具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组成“巡查小组”,主要服务于学生,负责检查学生的课间操完成情况,自习课学习情况,卫生清扫情况,食宿达标情况等,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再如,寄宿制学校举行文艺演出时,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自导节目,包括准备演节目需要的服装、道具、台词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尊重和团队协作,发挥了表现力和创造力,还能够让学生找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有实践活动作为支撑,在实践活动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行为习惯,丰富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动力。寄宿制学校应该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革命圣地去参观,一方面学习前辈们保家卫国、勇于拼搏的精神,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改变错误和消极的行为,走上正确的学习之路。在参观完毕后,可以让学生书写一份心得体会,仔细阐述自己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以后会怎样去做。这样就真正发挥课参观学习的作用,使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灵上得到收获。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礼堂去观看爱国主义电影或者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调查等,学生在观看以后能够增强是非观念,培养爱国之情,远离违法犯罪。总之,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更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学校中不断成长,能够享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四、加强对行为习惯的宣传,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对行为习惯教育的宣传工作,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让他们不断完善自身素养,优化自身的行为习惯。初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因此学校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对行为习惯进行宣传,让学生在浏览学校网站的时候耳濡目染地接受教育。教师可以建立与家长联系交流的QQ群,可以在QQ群里交流教育经验,还能够及时进行家校沟通,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不同,所以表面看上去寄宿制学校实现了教育的公平,但是如果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也只能是流于形式,徒有其表。寄宿制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学雷锋活动”,邀请校外的专家或者校内的劳模进行演讲,鼓励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培养助人为乐和拾金不昧的好品质,让学生有更加宽阔的拓展空间。比如,有许多学生的集体意识淡薄,教师必须要积极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让他们知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五、优化学生的自控能力,多种渠道抓好养成教育

寄宿制学校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很多学生都是放月假才回家一次,因此学生在寄宿制学校里完全要依靠自己。可是,由于得不到家长的及时监督和管教,很多学生逐渐沉迷于网络中,甚至逃课或者逃宿去上网,浪费了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也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因此,寄宿制学校必须要优化学生的自控能力,采用多种渠道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摒弃错误的行为。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养成教育的方式有很多,需要教师根据实际学情进行选择,并且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注重言传身教和榜样作用。我在日常工作中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尝试,让学生进行“个人行为自查活动”,即对自己的行为按照一定的评判规则进行打分,然后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这样的养成教育活动需要长期坚持,逐步达到“习惯成自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飞.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探索[J].教育革新,2015(6).

[2] 杨金宝.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J].山西教育,2012(11).

4.中滩学校学生养成教育汇报总结 篇四

我校坚持以“文明、乐学、尚美、创新”为校训,以培养 “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为目标。立足校本,落实习惯养成 教育,开展兴趣活动,创建活力校园。我们做了以下几点。

一、以“抓实在,求实效,促发展”为宗旨,立足校本,大胆改革 创新,积极开展养成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1.养成教育必须先从老师抓起,于是我校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把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教师高尚的师德为重要的学校养成教育资源。学校领导班子建立和坚持严格的师德规范,对教师严格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把各 项具体的工作合理的分配到每位教师,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没有一个不关心爱护学生,没有一个不是勤奋敬业,开拓进取。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目的只有一个:把学校的任何事情都做好。

2.依托校园文化,潜移默化育人。我校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养成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合理布局,校园里有普通话宣传的标语,教室内有“小管家”,“我真棒”,“闪光角”,“我爱我班”,“每周必读”等专栏。教室外养成教育、安全教育、办学目标、校训、“八荣八耻”等各类齐全的展牌。还有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每周二为德育训导日,已成为我校的惯例。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由教师辅导学生轮流主讲,涉及养成教育 各项内容,规范学生的行为。每周二由教师轮流对学生进行德育训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生身处校园,能耳濡目 染,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受益颇多。

3.结合实际,逐步形成完善的习惯养成教育机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引导。“无规矩不成方圆”,养成 教育要从一言一行开始培养,尤其要细化各项行为规范。为了抓好习惯养成教育,我校制定了一系列学校及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成立了专班,制定了方案,学校在制订方案时,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各年级养成教育主题:

1)、一、二年级突出“爱清洁、讲卫生、不逃学”的主题

2)、三、四年级突出“学习雷锋,做好人好事”的主题

3)、五——九年级突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主题 学校为了使养成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还作出了一些特别的规定。我校规

定每月第一周为《中小学生守则》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温周,让学生时刻牢记——用“守则”和“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了便于督查,我校编印了各种日志:《学生日志》、《教师日志》、《班级日志》、《学校日志》。《学生日志》由学生记载自己一天的学习、纪律、生活等情况;《教师日志》由教师记载本人一天的工作情况及对学生养成教育的训导情况;《班级日志》由班主任督促班干部记载本班学生一天的养成教育及班上的情况;《学校日志》由学校领导记载学校每天的大事及各班学生的养成教育情况。此外,学校还实行每周的班主任教室办公日、教师家访日或家长 接待日制度,家校联手共同将养成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4.围绕养成教育,组织开展了“六个一”的活动和“两操一歌展示 活动”。“六个一”活动即:班级“人人都是班干部”活动,能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律、自信和自强的精神;每班负责一块 责任区和净化责任区,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每周必读”活动,通过全体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一句名言警句的活动,训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每天练一页字,锻 炼学生的意志;每班一首班级之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每个教师 帮扶一名贫困生或转化一名后进生。“两操一歌”活动要求全体师生坚 持唱好校歌《放飞希望》,做好广播体操和自编操《感恩的心》。两操一歌展示了全体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兴趣小组活动,巩固和升华养成教育成果,积极创建活力校园。学校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是创建活力校园、人文校园与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师生身心健康、丰富师生文化内涵、形成文明素养和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平台。坚持以“全面提高师生素质,充分发展个性特长”为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以“每位教师都是体艺活动的辅导教师”为兴趣活动的严格要求,开掘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3+N”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升华了养成教育。为了保证各种活动顺利开展,达到创建活力校园,形成文明素养,升华养成教育的目标,我们努力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统一师生的思想,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兴趣活动的 重要性。我校通过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的宣传发动,使广大师生充分 认识到学生兴趣活动的重要性。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爱好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兴趣小组担任指导教师,在教师的分析指导下,全

校学生 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兴趣活动小组。

2.选拔有特长的教师负责各兴趣小组的教学指导。根据我校的实际,考虑教师的特长和兴趣,组建成了体育,美术,英语,舞蹈、唱歌、书法、手工等20多个兴趣小组,通过自愿和调节相结合的办法,确保每个兴趣活动小组有2名教师的直接参与和指导。每个活动小组通过认真的讨论分析,科学地制定出了活动目标和活动安排,确保各种活动的有序,有效,有声有色的开展。为了切实保证学生发挥特长,学有所成,学 校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自我,适当调整所参加的兴趣活 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艺术才能的机会。

三、规范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1、学校还成立了督查队和各班成立了自律队,形成了合理的学 生习惯养成教育评价体系,利用黑板报、评价专栏等给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及时通报,使我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做到了规范化、制度化。

5.《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篇五

一、指导思想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打造九年一贯制学校品牌,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思想实际及德育工作现状和特点,拟订本方案。

二、目标

在以往抓养成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环境卫生、文明礼仪、安全、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做到校风、校容、校纪有较大改观。各班在抓学生卫生习惯、文明礼仪、安全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并以此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实施细则

(一)、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讲究卫生是每个人应有的卫生习惯。在现代社会中,从小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1.勤洗澡、洗头,勤换衣服,保持穿戴整洁,身体无异味。勤剪指甲,常洗手,指甲内无污垢。

2.教室和清洁区,每天要清扫(拖)干净。地面无果皮纸屑,门窗、讲台、栏杆上不积灰,走廊不积脏水。桌椅保持整齐干净,每天清理抽屉垃圾。

3.不随地吐痰,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垃圾。

4.不在校园内用早餐,严禁将零食带进校园(除饮用水外)。

5.不在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或踢脚印,溅上脏水应立即擦洗。

6.认真做好两操,精神饱满,动作到位。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肃立、敬礼,不随意。

2、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尊重老师的劳动,听从老师教导。孝敬父母,能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说话文明、礼貌,请人帮忙,语言谦虚,态度诚恳。受人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自觉使用“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诚实,不说谎话,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

4.不打架、不骂人,不在公共场所喧哗。课间活动不追逐、打闹、玩有危险的游戏。上下楼梯、过走廊脚步要轻,右行礼让。

5.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6.到别人家时应轻敲门,待主人应声许可方可推门进入,进入教师办公室要喊“报告”。

7.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三)、安全习惯养成教育。

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是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

1.放学回家,不在公路上玩耍、追逐,靠右行,当心来往车辆。不追车,不爬车,不搭乘农用车等非载人车辆。未满十二周岁,不得骑车上学。

2.没有家长的带领,不得到池塘、河流游泳、洗澡和玩耍。

3.不玩火,不私自接电源,不触摸电器设备,不在校园内燃放烟花爆竹,不带易燃易爆物品入校园。

4.不爬树,不爬篮球架,不坐围墙,不骑在楼梯扶手向下滑,不在教室、走廊楼梯等处追逐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走。

5.进行体育活动和劳动时,要有明确要求,严密组织,具体指导,用体育器材要掌握要领,擦洗门窗时没有老师在场不得进行。

6.不购买“三无”商品,学会辨别过期变质食物。

7.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得听从和跟随不认识的人离开学校或家庭。

8.不进入厂区、施工工地和危险地段玩耍。

(四)、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前提与保证,是学生文明素养的体现。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不能到校,要事先向老师请假,不无故旷课。

2.课前要预习,小学中高年级开始预习要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并提倡记课堂笔记。

3.预备铃想起,要快速进教室,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4.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5.上课专心听讲,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不随便搭话、说笑,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6.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按时完成,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7.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不作弊。

四、工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具体制定、落实、实施方案。

组长:侯营韩

副组长:华业军李步吨

成员:陈维龙李步松屠昌环李上助黄经贵黄定金和各班主任。

2.职责:

组长:

侯营韩:全面负责养成教育工作,检查、督促各项工作开展。

副组长:

华业军:具体负责养成教育工作开展,督促各处室开展养成教育工作。

李步吨:制订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活动计划,并负责检查和组织有关活动。成员:

屠昌环:协助制订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活动计划、检查和组织有关活动。陈维龙黄定金:制定学科中渗透行为养成教育具体制度,并负责检查和组织活动。

黄经贵:制定学生卫生习惯和文明礼仪养成就教育具体制度、活动计划,并负责检查和组织活动。

李上助:制定学生学习和安全习惯养成就教育具体制度、活动计划,并负责检查和组织活动。

李步松:主抓后勤工作为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服务。

各班主任:依据学校计划,制定各班养成教育计划,落实班级养成教育的活动开展

3.班级成立学生“先锋岗”,及时纠正本班学生的不良行为;学校有值周、值日教师带领学生干部,稽查全校学生中的不良行为习惯。

4.将“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班主任工作考核挂钩。

5.积极开展“四项常规”竞赛,促进“学生行规养成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6.家校联手,利用家访、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行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7.长抓不懈,建立长效评比机制。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工作,把养成教育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将其内容作为一日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长期进行下去,并做到每星期一通报,每周评比。

五、实施步骤

1.九月:(1)知规范;(2)制定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活动计划。

2.十月:(1)学规范;(2)设立班级监督岗;(3)推行“十字”礼貌用语“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

3.十一月:(1)学规范;(2)完成以“行为规范” 为主题的班级黑板比赛;

(3)各班针对“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情况完成自查报告。

4.十二月 :(1)各班围绕“规范”要求,自查自纠,针对薄弱环节强化训练;

(2)开展以“规范在我心中”的主题队会活动,(上交队会方案和活动照片);

(3)开展《规范在我心中》征文评比,每位学生写一篇,每班交3篇评奖;(4)行规知识竟赛。

5.一月:综合考评,评出总结:“文明之星”和“文明班级”。

五凤学校政教处

6.《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篇六

---职业学校与特殊学校联合开展职业教育

随着社会对残疾人教育的关注,融合教育、全纳教育成为社会的主流。职业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残疾人在完成业务教育以后学习专业技能,为特殊教育做出贡献。如何办好特教班,大家都在进行积极的探讨。在义务教育阶段,像北京等地区开展“双学籍”的管理办法,职业学校与特殊学校可否探讨联合开展“双学籍”管理办法。作为职业学校,有专业背景,设施设备比较齐全,但是教师缺少特殊教育的教育背景,而特殊学校有教育背景(含特教资源),但是缺少专业背景,特别是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如果两类学校合作开展特殊学生职业教育,学生建立“双学籍”制度,将有效的解决上述矛盾,提高两类学校的办学效率。

一、两类学校的优劣势

笔者作为职业学校的管理者,在开办特教班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在参观特殊学校时,同样体会到他们进行职业教育时的困难。两类学校各有特色,优劣势也很明显。特殊学校的优势:学校有特殊教育办学的经验,有一套成熟的、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案,有校本教材和课程改革,有专业的特教场所、设施设备,有特教背景的教师团队。

特殊学校的劣势:教师缺少专业教育的背景,学校的专业设备简单。

职业学校的优势:有较好的专业设施设备,教师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学校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学生实习、就业资源比较丰富。

职业学校的劣势:教师缺少特殊教育的背景,学校没有特殊教育的经验,学校缺少特殊教育的资源环境。

二、“双学籍”管理的办法

1、组织报名和联系对应专业的学校

义务教育完成以后,学生在特殊学校(专业机构)的引导下,申请职业学校的学习,特殊学生(专业机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专业选择的建议,组织学生选报相关专业。特殊学校将学生专业选择整理好,与市内有相关专业的学校联系,一个专业对应一所职业学校,学生既是特殊学校学生,又是职业学校学生,双方签订共同管理的协议,实行“双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平时主要活动可以放在特殊学校,也可以放在职业学校,就像德国“双元制”教育一样,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

“双学籍”管理的好处可以使双方学校明确各自的责任,教育这些学生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大家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充分利用两类学校的资源,发挥各自学校的长处,减少投入,提高办学的效率。

2、实施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有一套成熟的管理体制,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也有经验,很多学生义务教育一直在一个学校或有相对固定的老师辅导,教师、学校都对学生了解(随班就读学生也是一样),比如学生的个性、身体状态、喜好,对他们继续选择职业教育,学习专业技能,是含有帮助的。学生的基础课程(生活教育、康复教育)由特殊教育学校完成。

专业教学由职业学校完成。上课可采用固定的学习时间在一个学校,如周一、三、五在特殊学校,周二、四在职业学校;如果特殊学校有专业设施设备,也可以是职业学校派教师到特殊学校上课;还可以集中一段时间如一个月、三个月,组织学生来职业学校进行专业学习或实习。

学生管理上,实行双班主任管理制度,学生在特殊学校学习时有班主任,学生来职业学校学习也有班主任,两校班主任定期交流学生情况,及时通报学生状态。学生的档案由两位班主任共同完成,鉴于特殊学校的专业性,建议以特殊学校班主任为主。

三、思考

7.《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篇七

体育隐性课程在我国开展的较晚, 体育隐性课程在学校范围内的体育教育功能还不能很好的实现。本文试图从体育隐性课程的作用入手, 结合对职业学校学生体育动机、态度的现状调查, 设计了职业学校体育隐性课程促成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养成的途径, 旨在推动职业学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实现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体育动机

体育动机是学生将体育愿望转变为体育行为的心理动因, 是发动和维持体育行为的内因。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有积极、主要的一面, 也有消极、次要的一面。主要动机方面是:健身强体 (87.39%) , 心情舒畅、产生快乐 (73%) ,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71.65%) , 振奋精神 (69.81%) , 掌握运动技术、技能 (69.38%) , 说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首先是身体方面的, 其次是心理方面的, 再次是掌握运动技术、技能方面的。次要动机方面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9.58%) , 提高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10.87%) , 培植人生目的 (17.35%) , 为政治服务 (0.52%) , 说明学生对反映体育的社会、文化、思想政治方面的动机是消极被动的。另外, 通过对问卷内容的设计与学生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也产生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按调查结果表明的程度排序为:缺少活动的场地器材 (57.12%) , 学习紧张、余暇时间少 (47.53%) , 缺少一起活动的同学、同伴 (44.82%) , 无人指导 (31.85%) , 任何体育项目技术掌握不好 (18.22%) , 不感兴趣 (11.74%) 。

2.2、体育态度

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由对体育的认识、情感、行为意向三个因素构成, 其中情感是体育态度的核心成分。学生体育态度主要表现为对体育课的态度、对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及对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上体育课的态度表示喜欢的占81.58%, 但有68.46%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学习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考得理想成绩, 72.71%的学生不喜爱现行的体育课教材, 65.21%的学生不满意现行的体育课考核与评价标准;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很感兴趣和较感兴趣占70.98%, 几乎每天或每周2次以上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59.69%;学生选择自己锻炼或体育协会的占78.86%, 而选择以体育课作为组织形式的仅为19.35%。

2.3、职业学校体育隐性课程促成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养成的理论基础

学生体育动机、态度等是学生参加体育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复杂心理活动, 也是有关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与学生个性密切相关, 对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 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动力调节系统。学生体育动机、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对体育活动产生正确的认知和价值判断, 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乃至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态度, 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 树立崇高的体育价值观念,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积极动因。因此, 促成学生积极体育动机、态度的养成过程中, 必须体现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围绕着“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 紧扣课程目标, 重视课程内容的文化性和内隐性, 强化学生对体育的理性认识, 把学生体育动机、态度等纳入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实施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完整课程体系。

2.4、职业学校体育隐性课程促成学生体育动机

围绕素质教育, 树立“健康第一”和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指导思想已成为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出发点。《纲要》与《课程标准》已经明确将学生体育动机、态度等隐性指标纳入职业学校体育课程评价范畴。体育课程不仅仅包含传统的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为主的显性课程, 还包含侧重于学生情意目标与个性品质发展的隐性课程, 二者共同构成了体育课程的完整体系。

3、结论

因此,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对体育课程目标的全面理解和深刻认识, 从而加速职业学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8.《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篇八

关键词: 中职学生;音乐教育;素质

一、用音乐体现魅力,净化学生纯真心灵

音乐教育的魅力是不言而喻的。音乐教育的“寓教于乐”是任何一种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通过不同音乐形式,不同艺术类型,传达思想,表达感情,以音动人、以情感人,通过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感知;用不同音乐的魅力,让心灵纯净。

音乐教材包含的内容广泛,有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政治教育;有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的教育等。教师要善于挖掘运用教材中美的素材,结合学生实际,让素质教育渗透进每个教学环节中去。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的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艺术作品,能寓美的教育无形之中,通过音乐节奏、音乐的旋律去触动学生,美的概念油然而生,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如赏析《义勇军进行曲》,我们可以通过对时代背景的介绍,音乐节奏与情感的联系,启发学生身同感受那铿锵的“起来、起来、起来”,触动学生内心的呐喊“万众一心”,再现“冒着敌人炮火,前进、前进”的情景,用音乐渲染革命先辈的无畏精神,用音响去感染学生的沸腾青春,激发学生深深的爱国激情。音乐是最好的素质教育,特别是青春年少的中职学生,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思想得到提升,心灵得到净化。

二、用音乐引导教育,培养学生文化素质

音乐教育不是单一音乐知识的传授,特别是在中职音乐教育中,可以说它是为所有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服务的,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学习多少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多少演唱技术技巧,而是以“引导”为目的,在音乐教学、表演、欣赏的过程中引入文学文化、史地政治、美术体育等知识内容,达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音乐艺术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如欣赏音乐作品《说唱脸谱》,除要知道中国“四大国粹”,更应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通过了解艺术家的生平事迹,深入理解其音乐作品,如《丽达之歌》的异国风情,《达坂城的姑娘》的异族风情;认识中国的“丝竹之声”,理解西方的“金属之乐”,如《梁祝》的悲情、《蓝色多瑙河》的宁静。在音乐的指引中,我们的学生既感受了美的音乐,又学习了广博的文化知识,既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又未将光阴虚度。在音乐的世界里他们自由翱翔,不断认识、学习、成长、成才。

三、用音乐感知世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中职音乐教育的目标是“美的”教育。人之所以追求美,除了悦己,更是自我的完善。通过音乐作品学会对美的甄辨,剔除丑陋,发扬真善美,对未成年的中职学生来说这种“审美能力”尤为重要,这更是中职学校教育成果的体现。如音乐电影《音乐之声》体现了民族之美;青春电影《老男孩》是青春价值观升华的美,歌曲《父亲》、《母亲》是亲情之美,流行歌曲《精忠报国》、《龙的传人》是爱国之美;学生们欣赏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音乐,在欣赏中体会不同情感之美,即是“美的”教育。有人說:“音乐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心的真诚,是美的体现”。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一次次感知美好世界,一次次拥有深刻情感体验,理解真正层次的美是来自心灵深处由内至外的美,而不只是头发的颜色,身上的饰品,衣服的夸张,语言的另类,让学生在“美的”教育中,提升审美能力,爱上美,学会美,懂得美。

四、用音乐重塑自信,构建学生健全人格

自信心是音乐心理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通常意义上的“双差生”,即成绩差,学习习惯差。他们在初中多是各类文化考试中的“垫底”,是中考的“落榜”,也各违纪事件的“主人公”,甚至很多还是初中老师的“眼中钉”。他们看起来张扬、却内心脆弱,也是最缺乏自信的群体,他们用排斥、另类、自大来隐藏内心最缺乏的自信。如何让这些学生重塑自信,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任重道远。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很多学生非常有天赋,因为学不懂文化课,只好把精力用在模仿歌手明星上,所以明星们的特点、小动作他们可以学的惟妙惟肖,而怎么让这些“隐藏”的天赋在“光天化日”下展示出来,解除自卑的心理障碍,艺术应该是最佳的方法,而音乐课是最好的平台。让同学们自由表演,自由发挥,自由展示,通过学生们一次次的重复和进步,老师们一次次的鼓励和肯定,逐步建立勇敢的表现能力,树立他们满满的自信。并将这份自信带到专业课、文化课的学习中去,带到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去,以自信面对未来的人生 。用音乐构造中职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是中职音乐的价值。

五、用音乐激发潜能,实现音乐教育目标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俄国音乐理论家霍姆斯基的这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中职音乐教育更多的应该是净化心灵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自信面对人生的教育、是培养综合素质的教育,这是中职音乐教育存在的价值更是我们中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音乐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影响情感。合适的音乐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会让人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动起来,发挥潜能与极致。《美国医学会期刊》的一项研究指出,外科医生在喜爱的音乐背景下能更准确无误地进行工作,在不喜爱的音乐背景下次之,没有音乐的情况下最差。

长期以来我们把中职音乐定位在娱乐课豆芽科,其实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多方面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教育能促进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中职音乐教育将挖掘音乐科学的素质教育资源,发挥音乐的魅力,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修养。

参考文献

[1]《音乐知识与音乐欣赏》廖帆,何玲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2月

[2]《做不抱怨的教师》张仁贤编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3年1月

9.《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篇九

一、强调各研究成员紧扣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1、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对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对存在问题加以调查。

谈话法:访谈对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养成的方法、途径的看法。

统计法:对调查研究等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法:确定实验对象,进行课题研究。

经验总结法:对寄宿制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经验总结。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总体属于教育行动研究法。采取边“调查”边“研究”边“理论化”的研究模式。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再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分析其变化过程,找出内在规律,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2、课题研究的步骤

①.调查摸底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②.确定目标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研究制定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案要有针对性,有明确的阶段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同时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真正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2月):每学期为一个周期,每年为一个大周期,使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现一年有效果,两年而有变化。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4月),各专题负责教师整理,调查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与课题总结。

3、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本课题研究是在认真落实农村寄宿制学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展开的,是管理模式的又一延伸,力争使住宿生做到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生活、学习的主人。

①、学生生活自理化;②、学生学习自主化;③、学生卫生日常化;④、学生安全意识化。

4、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①、《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实验档案、相关论文、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

二、本次交流活动的有关内容(材料准备)

1、制作相关调查表(教师、学生、家长)、谈话表、调查分析报告。

2、给家长的一封信(期末用)

3、近期研究情况:不同时期的学生变化、论文、案例等。

4、研究途径:

①建章立制:规章制度(小册子)

②示范:榜样、师生典型、光盘中的礼仪学习、讲座

③活动熏陶:一封信、劳动实践、社区服务等

5、完成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进展报告、变更情况报告。

三、下步工作安排。

1、搜集有关研究材料:论文、案例、调查报告、学生实践图片等。

2、制定实验研究的具体开展步骤(各参与研究的寄宿制完小)。

10.《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篇十

1.你觉得这间学校好吗?()

A.很好B.还可以C.一般D.不好

2.你觉得这里的老师对你好不好?()

A.很好B.还可以C.一般D.不好

3、平时听得懂老师讲课吗?()

A听的懂B比较听得懂C部分听不懂D都听不懂

4、你喜欢志愿者哥哥姐姐们你们学校帮助你们吗?()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不喜欢D非常不喜欢

5.学校提供的课外读物多吗?()

A.很多B.较多C.很少D.没有

6.你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乐观吗?()

A.乐观B.一般C.很担忧D.没想过

7、你将来的理想职业是什么?()

A.老师B.车间工人C.绘画家或书法家D.运动员E.手工艺F.按摩师G.做生意H.其他

8、你喜欢读书吗?A 是B否

9、你想上高中或大学吗?A想B不想

10.你平时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社会上的事情?()(可多选)

A.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B.上网C.老师

D.父母E.同学交流F.其他

12.你觉得社会上对你们的关注程度足够吗?()

A.足够B.一般C.不够D.从来没有关心过

13.你平常跟同学交流多吗?()

A.经常B.较多C.很少D.没有

14和健全人在一起,你觉得自卑吗? A自卑 B有些自卑 C不自卑 15你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吗? A很喜欢 B 喜欢 C 不喜欢

16.你的课余活动一般是什么?()(可多选)

A.运动B.通过各种途径等了解社会C.还是学习

D.逛街E.上网F.练习手语,与同学沟通G.其他

D.父母E.同学交流F.其他

17、在学习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A老师教学水平不高 B 缺乏教学设施 C自己主观认识不足

D同学老师间缺乏沟通,没有学习氛围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18、在生活方面面临的困难是()(可多选)

A学校生活水平不高 B父母不能经常的关心自己

C 缺乏与老师同学朋友的沟通 D对社会外界了解较少

E没有一技之长,对未来比较担忧

11.《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特殊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现状

对于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来说,其行为到底是怎样的呢?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在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大约有百分之十以上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有一些学生在学生和生活的过程中不积极、不努力,经常性的逃避劳动,只要以劳动就想着得到报酬,有一些学生经常打架并且还认识不到自身的错误,确认为是勇敢的表现。以上状况的出现,很多人会认为是学生自身存在的缺陷使得这些学生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有相对的片面性,同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比较简单,加上学生的家庭教育没有配合好,才会使得学生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其实,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尤其是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家庭方面的教育很难真正配合好,有时候学校的气候和社会上的气候会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第一,在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当今社会,功利心越来越强,有一部分人往往只会注意到事情发展的结果,但是对于事情的内涵实质以及整个事情发生的经过却比较忽视,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冲击特殊学校中的学生行为规范。第二,学校的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一些学生的家长往往在和学生的沟通上存在比较大的障碍,从而就放弃和学生的交流及沟通,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不管不问,有一些学生家长则习惯用一种粗鲁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学生,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心理产生一定的阴影,从而影响其正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第三,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在教育上也存在一定的模式教育问题,没有完善的德育教育方式。

针对以上问题,对于特殊教育来说,要想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当依据特殊教育的实际状况,以及学生自身的实际特征,按照德育教育的相应规律,对特殊教育的学生行为规范进行不断地培养,力争在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以及思想品质。

二、特殊教育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特征

对于思想道德教育来说,其目的就是要使得学生通过思想道德教育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以及行为规范,道德层面的认识是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和前提,要是没有良好的道德认识,那么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就很难真正进行下去,甚至还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另外对于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来说,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普通的学校学生进行比较的话,其在听力以及语言上存有相应的障碍,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对教材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生理上存有一定的缺陷,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也比较容易出现自卑的状态,从而就会给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比较大的挑战。

1.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普遍性

对于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来说,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为习惯的养成本身具有的普遍性,其次,教学的普遍性,再次,特殊教育自身所具有的普遍性。当前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这样就会对特殊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要使得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能够有相当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还应当有机会和资本展示自我,因此,当前的特殊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普遍性的表现进行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特殊性

除了具备一定的普遍性之外,特殊教育教学背景下的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学生的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因为自身的生理缺陷而没有自信,在生活中比较消极,不愿意与人进行交际和交往,在生活中以及学习中往往缺少安全感,性格比较内向,当学生走向社会工作之后这样的特征会表现的更加明显和突出。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沟通及矫正。其次,对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进行教学,方法上应当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心理分析的能力,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和及时的疏导,当前我国已经在此方面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教师应当将其应用到教学之中,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结合特殊教育实际,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策略

1.提升学生对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认识

尽管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在生理方面存有一定的缺陷,但是这些学生自身的保护意识比较强,常常会因为保护自己不顾道德的约束和限制,因为这些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小,在行为规范的养成上和正常人有比较大的落差。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时候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的意识,比如说在吃饭的时候应当要学生学会让着别人,在学校要和同学之间礼让要学会相互帮助。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得学生真正养成集体观念,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对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认识。

2.进一步增强社会和家庭的共同教育

对于特殊学校的教育来说,要想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上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只依靠学校自身的教育,还应当有社会和家庭两方面的参与,一些学生在学校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迈出校门的时候经常会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或者是家庭因素的干扰,这样就会使得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重阻碍。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来说,社会和家庭是其重要的场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当与学校的教育进行良好的结合,共同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形象

对于特殊学校的学生来说,教师能够对其进行比较系统以及完善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应当注重自身的形象,对自身的言谈举止进行严格要求,并将其贯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为学生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和规范,从而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第一,教师应当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要关爱学生的过程中体现出教师的良好品质,积极影响学生,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动力。使得学生将教师作为自己进行学习的榜样,从而更好的发展。另外,教师还应当注重保护学生自身的自尊心,要对学生给予尊重和体谅,经常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起生活以及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四、结束语

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其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社会以及家庭都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当意识到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进步有很大的意义。所以说,特殊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教学的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应当意识到当前特殊学校中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加以应对,使得特殊学校的学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真正发展成为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凯莹.培养聋哑生健全人格促进思想道德建设[J].现代特殊教育,2006

[2]汪涵.特殊教育工作之我见[J].第二节北京特殊教育国际论坛,2009

[3]张润.谈聋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

作者简介:

12.《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篇十二

身心障碍给残障学生带来行动和生活的不便, 特殊教育学校不仅应该针对学生的生理状况、年龄特征和身体承受能力等特性开展各项康复训练, 更应重视优质的体育教学, 以提高残障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 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优质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 我国特校体育教育现状堪忧

目前, 国内特殊学校体育还局限于体育理论的课堂教育, 开设的体育项目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士体育运动需要, 没有统一的符合残障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殊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专业教师匮乏, 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体育专业和特殊教育理论相结合的系统培训;体育与心理康复相关研究仍是空白, 这些都制约着特殊学校优质体育教育的发展。

2.1 特校体育教师专业化严重滞后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对教师专业化的关注与实施, 特殊体育教师作为教师成员中的一个群体, 在倡导特殊人群回归社会主流思潮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的专业成长对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在其中起着最为基本的作用, 是教师专业化成熟的关键。据调查, 我国特殊学校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专业并经过特殊教育理论培训的极少, 重庆市巴南区特殊教育学校及重庆市内很多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师专业滞后的现象,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特殊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2 特校体育教研相对较少

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研究, 是一个涉及体育、教育、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目前, 我国研究特殊学校体育的学者非常少, 多数学者侧重于理论研究和现状调研。即使这样, 基础理论研究也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特殊学校体育理论体系, 尤其是特殊学校体育的法制建设、管理体制、运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薄弱。

3 解决策略

3.1 政策法规需要完善和落实

近二十年, 教育部与中残联为进一步推动特殊教育发展与改革相继颁发了“十五”“十一五”以及“十二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对学校特殊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其中也涵盖了针对残障学生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但是很多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所以应早日制定《特殊教育法》以及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文件, 规范和指导特殊教育。

3.2 课程指导和健康标准急需出台

特殊学校体育教育缺乏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指导纲要, 教学目标定位与残障学生需求存在矛盾, 体育教学内容缺少创新性与针对性, 缺乏有针对的成绩评价方法及评定标准, 这些是目前特殊体育教育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现有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没有对残障学生设计相应的体质测试评价标准, 免于测试体质健康看似体现对残障学生的一种关怀, 从深层意义上说, 是剥夺了他们作为学生了解和评价自己的身体状况的权利。急需要出台相关的课程指导和健康评价标准。

3.3 加强特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 改革课程结构体系、促进专业化发展。重庆市巴南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为了解决这一缺陷, 学校制度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 对体育专业的教师进行特教理论培训, 对特教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体育专业培训;二是选派体育教师参加普通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三是鼓励特校体育教师参加普通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

2) 引导教师自主实践, 实现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自身的自主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活力, 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力量, 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为此学校在体育教师中开展自我反思的活动, 让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工作撰写个案、教学实录、课后小结等;在教师之间建立师徒传、帮、带的活动, 实行专业引领, 使年轻教师得到快速成长;加强教师之间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课题的研究, 实行课题带动, 让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中, 自身得到不断提高。

3.4 责任与考核

1) 特校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责任意识。提高特校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 首先, 要加强教育, 增强责任意识, 不断提升工作自觉性;其次, 要加大业务培训力度, 强化责任履职能力, 提升工作自觉性;第三, 加强管理, 健全责任管理制度, 全面增强制度保障性。

2) 考核轻成绩、重过程。残障孩子 (尤其是智障、脑瘫等孩子) 他们的成绩不是立竿见影的, 因此, 在考核体育教师的工作时要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 而不是看学生的成绩。

结语

优质的体育教育, 能够慢慢淡化影响残障孩子身心健康的消极因素, 促进残障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关加大残障人士体育事业投入的同时, 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改进优化体育教育教学工作, 残障孩子的康复和进步将会有更多的希望。

摘要:中国的特殊教育由于起步晚、地区差异大等原因相对落后于普通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更是如此。体育是残障人士实现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享受社会文明成果的一座桥梁, 它不仅能够帮助残障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还能保持良好心境, 体现出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因此, 优质的体育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巴南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为例, 从体育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现状和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

13.《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篇十三

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十几年中,有不少学生、家长向我咨询,反映助听器不能帮助孩子对语音的接受,有些学生不喜欢佩戴助听器,下课时常常将助听器拿下,更有一些孩子,在上课时,虽然戴着助听器,但已将电池偷偷去掉。不少学生表示外面的声音太吵,使其不愿意佩戴助听器。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学生佩戴的助听器不能正常使用的因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适配的助听器

(一)助听器验配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难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选配适合的助听器是保证听力损失者可以进行有效听力补偿的首要条件。但是如何能够使每个听力损失者都佩戴到适合的助听器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助听器验配是一个非常专业性的事情,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听力障碍者即使佩戴了助听器,也会因为其“质量”问题而难以满足“需要”的问题,这是我们在助听器佩戴问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二)经济问题制约听力障碍儿童选配适合的助听器

即使我们有了专业人员可以满足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验配服务上的需要,但是由于经济上的问题,我们有很多听力障碍儿童并没有选配到合适的助听器。

二、助听器佩戴后的早期干预问题

听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听力障碍儿童听力损伤程度、性质、补偿效果、干预时间、训练效果、家庭经济能力、家长意愿及家长文化水平等多种因素都对儿童的干预产生重要影响。

东北是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助听器验配质量、家长经济能力和康复意识及地区康复训练质量都存在严重的问题,所以,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很多儿童即使佩戴了助听器,但是其没有经过良好的听力及语言训练,也造成了听力障碍儿童在助听器佩戴上的问题。

三、学校及家庭支持问题

(一)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是特殊教育专业服务资源比较集中的机构,有责任承担起听力障碍儿童在校或在家庭中助听设备有效使用的义务。但是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管理、责任意识、专业能力储备等方面的制约,缺乏有效管理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使用方法和手段。

1.管理的缺失。学校教育管理者很少认识到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使用管理是学校的责任,也很少关注到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有效的使用问题。

2.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方法和设施。助听器有效使用管理是一个多方面协调,综合性、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性工作,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及相关设备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由于手段、方法、人员、设备的缺失,即使有管理条例,也是流于形式,不具备实质意义。

(二)家长

家长本应在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使用上起主导作用,但因为缺乏社会、学校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加之家长在专业知识及专业意识上的缺失,使他们在儿童自己使用助听器方面缺乏有效帮助,这也是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使用方面的重要问题。

四、专业维护问题

助听器是精密电子仪器,其使用过程中需要按照要求严格遵守使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维护方面的问题,导致助听器故障率较高,从而影响到儿童助听器使用的效果和积极性。

我在调查特殊教育学校(聋校)学生助听器使用情况时也发现,助听器的佩戴使学生感到不舒服、不满意,常会影响到助听器的使用,学生甚至会拒绝使用。台湾杨雅惠先生根据中国台湾和国外文献,将助听器影响使用者使用的影响因素整理如下:

1.功能不良:如,电池没电、耳模不够密合、连接管有水汽等。

2.选配人员配置不当:如,助听器随着科技的进步,未能依照其数字设定,进一步地检验助听器的.适当性。

3.背景噪音的干扰:助听器放大了语音,也放大了环境噪音,造成听障者使用的困扰,也影响语音辨识能力;反馈音的干扰。

4.助听器的费用:如,电池寿命太短,汰换费用高、耳模不合时需重做的费用、维修费用高等。

5.听障者对助听器缺乏知能与敏锐度,以至于无法适时的维护与修理。

6.听障者未具有正向的态度,以致受到外观与标记所困扰。

因为虽也受这些因素所困扰,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家长、学生对助听器的相关知识匮乏,信息多来自助听器销售上的宣传,普遍认为只要佩戴上助听器孩子就能听到,缺失听觉康复过程。

14.《特殊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篇十四

摘要:寄宿制学校在众多的学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繁忙之际,你可能顾及不上写“伦纹”,也或许不知往哪发表,希望我们能对你顺利毕业或评定职称有所帮助!“伦纹”写作与发表都可以在淘宝上付一半定金,写完后,你看稿满意则付全款,你可以放心与我们合作,保原创!包发表!请Q扣我们:一伍六零贰六五.。但是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欠佳,尤其在起始年级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j-.-I和空间优势,来提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已经成为众多班主任老师急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这所学校是一所全封闭全寄宿制中学,来自省内外的学生在这里共同生活和学习。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回家一次,其余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十分充足的学习时间。在寄宿制学校,教室、校园、宿舍都是很好的学习场所,“学习化的生活”、“生活化的学习”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同时,班主任既要负责学生们的学习,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在寄宿制这样一种全封闭的学习环境中,学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而这更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但是,对于那些刚刚走进寄宿学习生活的学生们来讲,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往往也是他们所欠缺的。另外,部分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自主学习的意识薄弱,对教师依赖性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于他人而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丰富情感、完善人格以及培养良好习惯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第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而忽视了学生的地位。自主学习就得转变这种观点,使“要我学”成为“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中不只是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第二,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尤其是在课程和教材的设计上,要突出“以学生为主”,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便于学生接受和自主学习。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比较多,自习时间十分充足。因此,在教师制订一定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通过这些自由时间,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

第三,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要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就必须让他们置身于一个问题之中。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关并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搞好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教学,变静为动,图文并茂,努力做到能听的让学生听,能看的让学生看,能讲的让学生讲,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另外,我根据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在班级成立了各学科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在教室、楼道、操场等场所进行分组讨论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这种方法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方面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

上一篇:青春就好比一朵花作文800字下一篇:在--区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