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共8篇)
1.学前教育三年计划 篇一
各省(区、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一是明确了未来三年学前教育发展目标,逐年落实了建设任务;
二是围绕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等内容安排了一批工程项目,纳入了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予以保障;
三是围绕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强幼师培养培训、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提高保教质量等,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为更好地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地方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或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完善了督促检查和问责机制,健全了工作推进机制。为支持各地实施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起,国家启动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学前教育三年计划 篇二
一、问题提出
1.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圆满落幕,验证三年计划的成果势在必行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国务院《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前提是认识的提高,中端是行动的有力和实在,末端是发展学前教育的现实成效。[1]目前各地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经结束,如何评价与验证各个省份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后的学前教育综合水平及发展指数,成为进一步需要面临与解决的问题。
2.安徽省是我国中部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典型
已有研究表明东中西部学前教育事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东部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学前教育发展较快,而中部学前教育发展较缓慢。中部地区整体及中部各省份学前教育的发展已经在多方面落后。[2]为避免形成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区域性凹陷,国家需要关注和加大对中部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力度。
作为中部地区的安徽省,占地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 862.0万人(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其中省内的农村面积在全省占据相当的比例,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安徽省学前教育集合中部省份特点,具有代表性,并叠加了东部与西部现象,具有兼容性,可以说是融合我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个缩影。
据刘占兰等人的《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指出:2003—2010年安徽省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综合指数低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在全国30多个省份中排名靠后,在中部8个省份中排名倒数第一。从入园率、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公办园比例、师幼比、教师学历和城乡差异六个分项指标来看:中部地区整体的财政投入水平和公办园比例明显呈凹陷;安徽省则在入园率、财政投入、师幼比、城乡差异几方面明显低于中部平均水平,相对于中部地区的其他省份来说,安徽省的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较弱。同时,安徽省学前教育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学前三年毛入 园率偏低,“入园难”问题 较为突出,与人民群 众对学前 教育的需 求不相适应等。[3]
二、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成效分析
1.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测量方法
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客观描述和比较我国各个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是对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和评价的基础。[4]本研究借鉴刘占兰等人在《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中所使用的指标体系来评估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计划实施后的综合水平,具体如下:
该研究认为,评估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可以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1/4×(学前教育机会指数+学前教育投入指数+学前教育质量指数+学前教育公平指数)。其中:学前教育机会指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学前教育投入指数=1/2×(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公办园比例);学前教育质量指数=1/2×(师幼比+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 );学前教育公平指数=城乡差异指数。综合考虑目前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计划的有效统计数据,无法获得具体的城乡差异和专任教师学历指标数据。因此,拟用专任教师占整体教职工比例代替专任教师学历比例;在学前教育公平方面,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进行替代分析。计算公式 转变为:学前教育综合发 展指数=1/3×(学前教育机会指数+学前教育投入指数+学前教育质量指数)。因此,本研究是立足与借鉴刘占兰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合安徽省本土的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即纵向上从学前教育机会、学前教育投入、学前教育质量三个方面分析,横向上从城市、农村两个方面分析,构成多方位、立体式的学前教育评估体系。
2.2010—2013年安徽省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根据安徽省已有的三年计划数据计算得出学前教育的分项指数并绘制相关的发展趋势图,具体指数见表1、图1与图2。
注:入园率、师幼比和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比例来自2010—2013年《安徽省学前教育信息化统计汇总快报》,公办园比例来自2010—2013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财政投入数据根据安徽省教育厅财政部门网站及《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从整体上来看,安徽省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基本重合在一起,呈现稳中略升的趋势,但是增长幅度不显著,其中以2011—2012年发展最为迅速,2010—2011年与2012—2013年发展较为平缓。具体来看,安徽省的部分指标仍处于波动水平:入园率处于逐年提升的趋势,尤其在公办园比例方面有大幅度发展;师幼比和财政投入处于波动不稳定发展趋势;而专任教师占整体教职工比例则呈逐年递减的发展趋势。如此看来,虽然安徽省三年计划实施后的学前教育综合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如图1所示,安徽省学前教育机会增加,入园率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2011—2012年发展最为迅速,2010—2011年和2012—2013年增长较为平缓。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使2011,2012和2013年的入园率达到53%,56%,60%。如表1数据显示,安徽省三年计划实施后的三年入园率已经达到52.9%,71.8%,75.3%,远远领先于预定目标,相对于之前入园率有很大提升,表明安徽省三年计划实施后的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如图2所示,安徽省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整体提高、呈波动发展趋势,2010—2012年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以2011—2012年发展最为显著,而2012—2013年投入比例相对之前有所下降;公办园增多、呈逐年稳定增长趋势,发展状态良好。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安徽省公办园已经达到3 045所,超出计划目标1 117所,成果显著。
安徽省学前教育质量得到一定改善,师幼比呈波动发展趋势,2010—2011年和2012—2013年缓慢发展,其中以2011—2012年有所下降,发展相对滞后;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比例呈逐年递减趋势,教师缺口大,发展状态亟待改善。
三、安徽省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1.存在重量忽质的倾向,缺乏有效区分城乡建设指标
(1)综合发展指数较低、学前教育普及率低。首先,据2010年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显示,东部地区平均入园率为0.828。而安徽省实施三年计划后的入园率为0.753,仍低于东部地区实施计划前的入园率水平。其次,安徽省没有清晰区分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入园率现状,同时三年计划中也缺乏根据双方实况制定城乡有别的入园率指标。第三,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安徽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幼儿园还存在普及率不高、入园率偏低、幼儿园数量不够、班额过大等问题。
(2)幼儿园建设数量不足,且重量轻质。首先,从2010年安徽省各市县的建设实施进程来看,关注及通报的重点主要放在幼儿园建设数量的进度和入园率的提升等显性标准上,对于经费、管理、师资等软性标准则较少涉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片面追求学前三年高入园率、公办园数量激增的“大干快上”倾向,注重“广覆盖、保基本”忽视“有质量”。其次,安徽省共有56个县和1 000多个乡镇(街道)。如此来看,即便全省完成三年计划目标,建设了625所乡镇中心园并且全部投入使用,也远不能实现乡镇幼儿园全覆盖,无法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园”的目标要求。
(3)农村幼儿园的办园形式、布局建设问题较为突出。安徽省农村幼儿园办园形式多样,已基本形成以县级公办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公民办教育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但是整体发展态势不容乐观。首先,安徽省农村地区乡镇中心园数量不足以覆盖乡镇地区,且乡镇中心园的办园质量仍待勘察;其次农村民办园占据一半江山,目前安徽省关于农村地区民办园的发展问题无有效的监管体系。第三,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建设未能顾及多数农村幼儿的入园需求,如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的部分乡镇,如叶集镇南依大别山,素有“大别山门户之称”,范围方圆数十里,分布着上百个村落,然而全镇仅有一所规模较大的乡镇中心园和少数的私人临时办小规模幼儿园。
2.财政经费存在“重投入、轻分配、轻管理”现象,财政体制被动滞后,经费缺乏制度性保障、民办园在大力兴建公办园的势头下发展受限
(1)经费的投入比例不稳定和单一化,经费体制缺乏弹性。首先,安徽省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较之前有所提升,但呈现波动不稳定状态。据数据显示[4],2010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的全国平均水平为0.170,而安徽省行动计划实施三年的财政投入比例依次为0.080,0.156,0.088,仍低于实施计划前全国的平均水平。其次,安徽省尚无独立健全、顺应时势的幼儿教育经费投资体制。一方面,由于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幼儿涌入城市,目前对于流动性幼儿的教育经费支持体制没有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安徽省在经费的投入方面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及鼓励个人出资办园。但是由于农村很少有社会团体,且公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因此在农村地区不适合采取吸引社会力量和鼓励个人出资办园的策略。
(2)经费的分配比例失调,缺乏管理、利用效率低下。一方面,目前安徽省主要通过提升学前财政投入比例、设置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等措施来增加经费投入,但是对于经费的具体分配利用、分配比例等问题缺乏思考,且多是直接将资金拨给幼儿园,忽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投入、轻分配、轻管理”的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使得学前教育经费分配不公、利用率不高,进一步加重了安徽省幼儿教育财政经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安徽省幼儿教育资金不能实现自由流动。据调查,安徽省在省、地、县三级财政部门之间一般没有幼儿教育财政经费的纵向转移支付关系和活动,同级的各财政部门之间、不同部门的财政机构之间也缺乏横向联系,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缺乏弹性。[5]
(3)公办园与民办园办学差距大,民办园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的势头下发展受限。首先,办学层次与实力差距大。安徽省公办园在倾斜性政策的支持下,办学条件良好,保教质量较高。民办、村办、企业办及个体办幼儿园等,受资金的制约与教育资源的限制,保教质量与公办园相比有较大差距。其次,安徽省政府对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办园的规范和引导不力,对非政府力量办园的管理较为松懈。很多的民办园,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民办园基本是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再次,从三年计划落实的情况来看,安徽省政府重点关注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努力提高公办园的比例。如计划于2013年拥有幼儿园8 770所,公办园共由1 689所增加为3 617所,占整体的0.412,而民办园仍有5 093所,占0.581。如此看来,在安徽省整体幼儿园中,民办园依旧占据一半江山。公办园“大跃进式”的发展态势使得民办园面临严峻的挑战,如师资流失问题和发展空间缩小等问题。客观地来说,当前安徽省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民办园,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市县,无法保证公办园成为市场主体的背景下,政府该如何处理和协调大力发展公办园与民办园发展受限的矛盾,已经成为安徽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师资缺口大、结构不良,农村教师缺口严重,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1)师资缺口大,农村幼儿教师缺口尤为严重。随着三年计划的实施,伴随投入、场所、规模等硬指标的逐步实现,“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大为缓解,但是幼儿师资短缺问题却凸显出来。就安徽省三年计划目标提出:未来三年里教师数量要达到8.7万人,全省幼儿园总数达到8 770所,平均分配下来,每个幼儿园将只能拥有10名教师。根据国家幼儿园班级师资配备要求(2个教师,1个保育员),那么平均每个幼儿园只能拥有4~5个班。如此来看,幼教师资的数量跟不上政府大规模兴建幼儿园数量的硬性指标。此外,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安徽省学前三年适龄幼儿为217万人,其中农村地区有140万人。根据目标中60%的入园率来计算,入园幼儿将达到130.2万人,其中农村幼儿就有84万人。根据目标中所定1∶15的师幼比,那么将需要教师8.68万人,其中农村教师缺口达到5.6万人。以目前的发展势态来看,难以满足农村地区5.6万的幼教师资缺口。而且安徽省三年计划中关于教职工培养方面提出,要通过多种办学模式使得师资年培养规模达到1万人。如此计算来说,基于假设排除所有培养人员流失、转行的可能性,即便安徽省实现每年1万人的培养规模且全部投入幼教一线,在三年计划收官之际也只能培养3万多人,远远弥补不了4万人的师资缺口。
(2)优质师资缺乏,队伍结构不良。目前安徽省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主要由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几部分组成。其中拥有中专学历的教师群体占很高比例,本科以上学历幼儿教师的比例极低。城市专任教师中受过专业训练的(专科以上)远远高于农村地区;而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多为中专、高中学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其次,安徽省现有的幼儿园保教人员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保教人员的专业知识极度缺乏,且受用人机制、待遇等问题的制约,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难以保证。最后,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缺乏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占相当一部分比例、大批没有持证上岗的教师充斥其中,质量堪忧。
(3)教师的培养培训方面过于同一化,缺乏差异性。目前安徽省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缺乏区分城乡有别的分类培养。据调查,安徽省大批农村幼儿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幼儿教育培训,其教育理念及专业技能等方面与幼教工作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因此,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培训可以关注教师基本教育理念的转变。城市幼教人员的观念相比较为先进,但在具体的专业技能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城市幼儿教师的培训内容可以关注专业技能和教学手段的提升。此外,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机会相对较少,专业发展比较困难,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教发展的需求,也制约了县域内城乡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四、优化安徽省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1.优化布局,大力发展公办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同时城市地区坚持规模与质量提升并重,农村地区继续落实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资源普及体系
(1)科学统筹学前教育资源,合理调整与优化城乡幼儿园空间布局,普及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体系。安徽省农村与城市各地的实际情况各异,省政府应该继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园,但同时应对城乡幼教的发展进行深入调研,根据城市与农村不同地区的幼儿园数量、适龄幼儿人口数量、师资数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城乡有别的入园率指 标,以便真正保障城乡幼儿 入园机会均等。
(2)坚持促进公平、保障质量,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首先,实施“规范化工程”、制定办园标准及质量评估制度,推进学前教育质量普及。一是规范幼儿园布局调整。各区县将幼儿园建设与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到位,办好公办幼儿园。二是本着安全适用的原则,结合安徽省本地的经济水平及人口数量、密度等实际情况,比照国家规定居住用地及城乡幼儿园建设标准,制定“城乡幼儿园建园标准”、“城乡幼儿园评估标准”等。省教委应该设立专项经费,为农村幼儿园配备、更新、添置设施设备,确保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落实到位。三是规范办园行为。省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幼儿教育机构登记注册制度和等级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办园行为,清理查处非法办园点。其次,尝试在经济较发达的市县建立辖区学前教育机构的片区教研网络,构建公办园与民办园、城区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的联动发展机制,鼓励各类幼儿园提升办园水平。
2.建立多元化的经费投资、监管及评估验收体制,解决大力发展公办园与民办园发展受限的矛盾
(1)继续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城乡有别,向农村倾斜的经费投入机制。首先,继续加大经费投入,保证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同时要切实关注投入的结构和方式,确保制度性投入不断增加,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其次,由于城市和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基础不一,制定城乡差异性的经费投入机制。城市应从当地自然、经济与人口分布状况和现行办学与管理体制出发,培养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同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实行政府支持、举办者投入、社会捐助、家长缴费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农村地区的经费投入机制要侧重于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家长交费为补充的经费投入机制,并逐步加大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性投入中幼儿教育经费的比重。[6]如可以对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发放教育券,减免部分费用,缓解贫困家庭的经费承担,建立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弱势群体保障体系。
(2)提高经费分配利用效率与监管力度。首先,安徽省政府应对如何分配财政投入做详细的规定,对经费的使用进行规范和指导,以使财政投入最终能服务于计划。同时,省政府应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方式、投入对象、投入重点进行调整,以减少城乡幼儿园、乡镇中心园与村办园之间的差距,扩大经费投入的受惠面和使用效率。其次,在教育经费具体使用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该不断加强对财政经费利用的监管力度。建立学前教育财政经费的督导及监管体制,确保学前教育经费的有效落实。最后,在经费投入使用后建立相关的评估体制,以加强对学前教育经费的落实及效益分析,不断完善与修订经费的运用机制,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以便保证经费使用的透明度。
(3)针对性地引导不同类型幼儿园,创办公办与民办互促的发展模式。首先,政府应杜绝对社会力量办园的监管管理的缺位现象,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建立公民办一体的有关经费和人员的规范管理制度。[7]其次,有针对性地引导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渐进改革。一方面,坚持大力发展公办园来平衡与民办园间的比例结构,同时也有利于政府掌握幼儿园收费标准的“定价权”,促进办园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财政资助和资产流动的引导。如进行一定的财政拨款,对学生发放教育券并同时实行税收调节制度。如此,政府不仅在公、私立教育中引入了竞争机制,也间接地承担了对私立教育的财政责任,履行对民办园的监管职责。最后,创建公办与民办互促的发展模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公办与民办并举,既强调政府的责任,又为民办教育留存适宜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满足大众对多元化学前教育的需求。
3.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建立城乡教师流动制度;提高教职工的专业水平,建立城乡有别、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训体系
(1)科学计算师资缺口,多渠道补充师资,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首先,根据安徽省城乡各地的适龄入园幼儿数来确定合理差异的城乡师幼比及师资缺口数量。其次,多渠道、有重点地分类补充师资,解决幼教师资短缺问题。一是扩大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模,依托设置师范类专业的高校、幼师和幼专扩大幼教师资培养规模。二是以县为单位实施农村小学富余学科教师转岗培训合格后从事幼教工作,转岗教师身份和待遇保持不变。三是引导具备相应资格和条件的非幼教专业高校毕业生,经培训合格后择优录取,担任幼儿教师。四是通过非幼教专业的在校师范生自愿转专业或主辅修等形式培养幼教师资。
(2)革新师资管理体制,建立多层次的师资培养培训制度,改善师资结构,提升教师学历层次,促进保育员专业化。首先,必须革新师资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各区域教师编制标准、资格考试、招聘、调动等教育人事管理制度。可建立全省各市县共享的、由省教委宏观调控、各市县教委具体调配的教师资源库,以确保全省各区域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其次,根据培训教师对象的不同,建立分层、分类、有重点的多元化幼儿教师培训制度,根据不同标准将教师分成不同类型,如园长与教师、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公办园与民办园教师、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等,根据其不同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不同的职业定位,改革职前职后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和内容,以建立分层次、分阶段、按需要设立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
(3)实施区域城乡联盟,加强师资交流机制,建立政府统筹管理的城乡教师流动制度。首先,开展以市县为单位的学前教育公办园教师与园长定期流动的研究,促进安徽省各地区优质幼教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互通与共享,以实现教师资源的动态平衡。其次,建立城乡教师定期合作交流机制。第一,形成“送教下乡”的常态机制。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每年组织相关幼教专家、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到各区县巡回讲学或任教,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广泛的高质量专业培训。第二,建立城乡幼儿教师交流制度。通过政策倾斜,鼓励城市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幼儿园支教,农村幼儿园教师到城市幼儿园“访学”,可采取一对一交换教师的方式进行。第三是对口支援,例如,大学高年级学生到农村实习、青年志愿者计划、地区对口支援等。[8]
摘要:随着第一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完成,系统分析其成效意义重大。研究根据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数据,参照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从学前教育机会、学前教育投入、学前教育质量、城乡发展等维度,分析了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成效,进而探讨了促进安徽省学前教育高水平发展的政策建议。
3.学前教育三年计划 篇三
答:2014年11月3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二期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国家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二期行动计划》提出以下原则:坚持公益普惠,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公办民办并举,努力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新增资源重点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注重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创新用人机制,建立健全标准,破解发展难题;强化政府职责,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落实地方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发挥中央财政引导激励作用。
《二期行动计划》提出以下目标:到2016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左右。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其他农村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有较大增长。初步建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显著提高。
问: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二期行动计划》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
一是扩大总量。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重点解决好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充分考虑城镇化发展、老城区改造和人口流动的实际,重点解决好城镇及城乡结合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努力增加残疾适龄儿童的入园机会。
二是调整结构。调整资源结构,扩大城乡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覆盖面。调整布局结构,努力实现就近入园、方便入园。调整投入结构,在继续扩大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三是健全机制。完善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努力做到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保发展。健全公办园教职工编制核定、补充制度,依法保障幼儿园教职工合法权益。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
四是提升质量。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全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提高幼儿园教师、卫生保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办园水平,各类幼儿园的师资、班额、玩教具、园舍等逐步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问:如何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
答:《二期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以县(市、区)为单位制订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合理确定公办园布局,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加大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政府和事业单位举办的幼儿园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进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各地可以参照教育部门举办的公办园财政投入和教职工管理政策,出台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的具体措施,提高其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对规划、建设、移交、举办以及回收、补建等作出具体规定。2015年年底前,城镇小区按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补足配齐幼儿园。
问:如何扶持普惠幼儿园发展?
答:《二期行动计划》提出要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要落实用地、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办园。各地要根据普惠性资源布局和幼儿入园需求,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等方式,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参照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适当补贴。2015年底前,各地要出台认定和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实施办法,对扶持对象、认定程序、成本核算、收费管理、日常监管、财务审计、奖补政策和退出机制等做出具体规定。鼓励民办园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满足家长不同需求。
问:如何保障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资金投入?
答:《二期行动计划》指出,各地要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学前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地方根据本地实际,研究制订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并按规定程序调整保教费收费标准,将家庭负担控制在合理范围。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要最大限度地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资助力度。
《二期行动计划》指出,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地方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除继续鼓励地方完善幼儿资助制度、实施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外,还将原来的校舍改建类和综合奖补类项目整合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奖补项目,支持地方改扩建和新建公办幼儿园、利用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并向中西部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引导和激励地方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问:如何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
答:《二期行动计划》指出,各地要落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通过多种方式补足配齐各类幼儿园教职工,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完善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落实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解决好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引导和监督民办园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足额足项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二期行动计划》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幼儿园教师培养规划,扩大培养规模。鼓励地方建立完善学前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为农村幼儿园培养一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教师。各地可聘任优秀的幼儿园退休教师到教师资源短缺的农村地区任教或开展巡回支教。建立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培训体系,各地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全员专业培训。
问:如何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管理,提升保教质量?
答:《二期行动计划》分别从两个方面提出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管理,提升保教质量。
nlc202309012210
一是健全幼儿园监管体系。各地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县级政府履行主体责任,有关部门按职能履行职责,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和随机抽查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实管理力量,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资质、教师资格、办园行为、收费等的监管,建立幼儿园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发布幼儿园基本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教育督导部门加强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向社会发布督导报告。卫生计生部门要切实把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和指导,落实儿童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公安、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指导。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定期自查自纠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对卫生、消防、园舍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消除,对事关幼儿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应充分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
二是加强幼儿园保育教育指导。根据幼儿园数量和布局,划分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安排专职教研员,定期对幼儿园进行业务指导。完善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城市优质幼儿园和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及时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构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导向,着重加强对师资配备、教育过程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内容。
问:如何确保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答:学前教育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改革发展任务相当艰巨,需要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二期行动计划》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二期行动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科学确定本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任务,研究制定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以县为基本单位逐级编制实施二期行动计划。
二是推进综合改革。各地要按照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总体要求,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省级和地市级政府加强统筹,县级政府落实主体责任。理顺办园体制,鼓励各地积极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幼儿园的办园体制改革,提高各类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深化幼儿园人事制度改革,增强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
三是强化资金监管。地方各级教育、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各项经费使用和管理,健全财务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进一步督促幼儿园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加强对幼儿园经费使用和收费行为的监管,杜绝乱收费和乱摊派。
四是加强督导检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对各地行动计划的编制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各地要建立督导检查和问责机制,将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考核指标。
4.学前三年行动计划题目 篇四
1.布实施的。(2011年9月)
2.学前教育是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重要的。(终身学习社会公益事业)
3.发展学前教育要坚持、普惠性、科学性;坚
持,坚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还必须坚持,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保障适龄儿童接受
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益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改
革创新科学育儿)4.年起,凡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在幼儿园及
农村学校附设学前班任教。(2013年)
5.到2012年底,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基本建设规划项目实施,继续
实施和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试点。(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年)
6.遵循“”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
程、地理环境、、等情况,科学规划城市和农
村的幼儿园布点,将幼儿园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广覆盖、保基
本交通条件人口分布)
7.城镇住宅小区应根据建设规模,按照相关规范配套建设幼儿园,农村按照“”、“”的要求整体规划,构建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一镇一园村村覆盖)
8.自治区财政设立专项经费,、基础条件薄弱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支持开展师资培训。(农村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
9.幼儿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要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通过、、园际交流、等
多种培训,努力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幼儿园特级教师工作坊园本教研)
10.创新农村学前教育保教模式,通过举办非正规早教点、组建学前保教巡回工作队,采取、、等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定期走教流动大篷车育儿沙龙)
二、选择题
1.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市、县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基本标准每生每年不低于。
A.20元B.30元C.40元D.50元
2.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承担学前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配备适应学前教育工作需要的工作人员,乡镇要明确专职,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全面管理。
A.园长B.教师C.幼教辅导员D.幼教教研员
3.结合城镇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全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力争到,实现城镇新建住宅小区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每县(市、区)建设1至2所自治区示范幼儿园。
A.“十一五”期间B.“十一五”期末C.“十二五”期间D.“十二五”期末
4.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努力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年前,完成对500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的自治区级培训。A.2012B.2013C.2014D.2015
5.自治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安排专门资金,重点建设。
A.市级公办幼儿园B.县城公办幼儿园C.农村民办幼儿园
D.农村公办幼儿园
6.到2013年底,完成全区的全员培训。
A.幼儿园园长B.教师C.幼儿园园长和教师D.教研员
7.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年前,对全区幼儿园重新进行登记注册,未达到办园条件的幼儿园将依法予以取缔。A.2012B.2013C.2014D.2015
8.结合我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自治区、物价局、教育厅、财政厅进一步完善我区公办幼儿园收费管理相关政策,制定我区幼儿园收费管理实施办法。
A.人民政府B财政厅C.审计厅D.发展局
9.每个街道、乡镇至少设立1个社区儿童早期教育资源中心,每年为社区0-3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提供免费的早期教育
指导服务,不断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
A.1—2次B.2—3次C.2—4次D.3—4次
10.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在2013年前,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的任职资格合格率达到以上。A.60%B.70%C.80%D.90%
三、问答题
1.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是什么?
①到2011年底,按照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制定学前教育“十二五”基本建设规划。
②到2012年底,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基本建设规划项目实施,继续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年和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试点。③到2013年底,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广西如何加快幼儿园建设,扩大资源?
①城区幼儿园建设。
②农村幼儿园建设。
③民办幼儿园建设。
④残疾儿童幼儿园建设。
3、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努力解决入园难问题。
(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
(三)加强幼儿园监督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四)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五)推进幼儿园保教改革,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4、如何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
①落实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
②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严把幼儿教师入口关。
③创新学前教育教师补充机制。
④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⑤规范非公办幼儿教师用工制度。
⑥构建形式多样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
5.如何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努力解决入园难问题?
①落实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
②多渠道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
③积极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
④以政府为主,多形式办好农村幼儿园。
6.怎样加大投入,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①各级政府要把学前教育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
②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③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7.如何规范管理,提升幼儿园内涵?
①落实学前教育准入制度,制定学前教育机构举办标准,实施合格评估和等级评估,提升办园水平
②坚持科学保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改革保教模式,注重幼儿
体质锻炼、行为习惯养成和智力开发,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③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
④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⑤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8、广西关于当前学前教于有什么重大工程项目?
(一)幼儿园建设项目。
(二)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项目。
(三)启动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年。
(四)继续实施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工程。
(六)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五)幼儿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
9.当前学前教育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城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发展进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发展不均衡,公办幼儿园数量偏少,农村公办幼儿园严重不足。
10.发展学前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5.九女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篇五
(2011年---2013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快推动我镇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满足广大适龄儿童对优质启蒙教育的需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全教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以“促普及,抓规范,上水平”为总体思路,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财政支持、多元投入”的发展机制,加快普及学前3年教育,促进全镇学前教育优质、健康、快速发展。
二、发展现状
全镇现有人口6.2万,辖52个行政村,共有民办幼儿园25处,能基本服务全镇所有行政村。全镇目前共有3-6周岁幼儿2000名,各类幼儿园在园幼儿()名,学前一年入园率为()%,学前二年入园率()%,学前三年入园率为()%;全县现有保教人员()名,具备幼师资格的教师()人,专业合格率()%。据测算,全镇每年新增幼儿约()名,现有0-3周岁幼儿()名。近年来,我镇学前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基础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内部管理不断加强,保教水平显著提升。但投入不足、优质资源短缺、办园水平参差不齐、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园与园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我镇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
决。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并举、优质协调、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以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实现教育发展的结构性新突破。用3年时间,共计投入()万元,本着服务5000人,服务半径1.5km的规划原则在全镇范围内建设1处6个班规模的公办幼儿园,保留10-12所办学条件好、质量高的民办幼儿园,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二)、具体任务
--2011年,投入300万元,在镇政府驻地新建1所6个班高规格、标准化中心幼儿园,现在已经动工,预计在2012年年底交付使用。
--2012年,计划投入200万元,改扩建()幼儿园,合并()幼儿园;改扩建()幼儿园,合并()幼儿园;改扩建()幼儿园,合并()幼儿园。更新充实幼儿园内设,提高办园层次;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力争幼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达到60%以上,促进学前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实施民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规范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2013年,投入200万元,改扩建()幼儿园,合并()幼儿园;改扩建()幼儿园,合并()幼儿园;改扩建()幼儿园,合并()幼儿园。更新充实幼儿园内设,提高办园层次;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力争幼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达到85%以上,促进学前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实施民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规范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普及学前
三年教育。
四、行动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
1、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我镇政府充分认识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依法将学前教育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议事日程。
2、坚持实行“政府负责、分级管理、部门联动”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我政府成立由主管副镇长王晓敏同志任组长,教育、财政、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学前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全县学前教育管理。镇政府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中心校负责抓紧完善政策规定,加大基础建设,充实师资,深化教研,加强对保教工作的指导,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财所负责制定落实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把公办幼儿园建设列入财政预算;综治办、派出所负责加强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镇卫生院负责监督指导幼儿园的卫生保健;民政部门负责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救助。
(二)加大投入,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幼儿园建设
1、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经费投入。一是把公办幼儿园建设列入财政预算,积极筹措经费,逐年增加投入,建好、管好、办好公办幼儿园。二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突破幼儿园建设资金瓶颈。采取“政府拨一点,幼儿园挤一点”的办法,分期付款,添置内设,自主滚动发展,不断提高办园层次和水平。
2、整合布局调整资源,解决公办园建设的校舍问题。
采取“分类实施、撤并同步、功能转换、重复利用”的办法,在实施小学布局调整中,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学校撤并后的闲置资源,按照“把设施配备条件较好的小学改建成幼儿园”的模式,改扩建一批幼儿园。
3、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坚持“公民办并举,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和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把民办幼儿园教师纳入统一管理。
(三)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努力提高保育质量
1、规范办园行为。一是严格准入制度。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坚决治理无证办园。二是加强安防措施。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积极落实安保设施和人员设备。协同公安、交管和卫生、药监等部门,加大对幼儿园校车和食品卫生的联合监管。三是规范收费行为。公办幼儿园收费实行政府定价,费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办园成本核算、报备、审核和公示制度。
2、提高保教水平。一是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学前三年保教目标,规范使用幼儿教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保教结合,满足学前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防止和纠正“小学化”“保姆化”倾向。二是健全教研网络,大力开展学前保育、教育研究,依托课题引领,推动学前保育水平提升整体。
(四)加强师资建设,努力提高幼师队伍整体素质
1、多渠道补充幼教师资。一是对公办幼儿园进行独立核编,按照“一班两教一保”的标准,核定配齐专业教师和保育人员。二是将撤点并校后在小学任教的幼师专业的教师进行分流,选拔一批热爱幼教、素质高的年轻教师到乡镇公
办幼儿园任教。
2、加强师资培训。制订和完善幼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规划,逐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大力开展以提高保教能力为重点的幼儿师训,建立三年为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加强园长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建设业务优秀、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
3、保障幼儿教师待遇。严格执行幼儿教师和保育员持证上岗制度,幼儿教师须持有幼师专业资格证,保育员须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并受通过保育培训。参照公办幼儿教师工资标准,合理确定民办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水平。民办幼儿园举办者要与聘用教师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兑现工资,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
(五)加强宣传督查,确保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1、加强宣传。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意义和学前教育的成绩,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
2、健全多维监控机制。通过家长评议、专项督查和社会调查等方式对幼儿园办学效益进行评价,扩大幼儿园管理开放度,提高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
九女镇人民政府
6.石家庄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篇六
(2011-2013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冀政〔2011〕1号)和河北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冀教基〔2011〕12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为宗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全面提高我市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健全和完善以政府和集体办园为主、以公办教师为主、以政府和集体投入为主的“三为主”学前教育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坚持科学保教原则,以幼儿为本,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探索科学保教方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二、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幼儿园3164所,其中公办园2177所(政府办园47所,教育办园1621所,村集体办园457所,事业单位办园30所,国有企业办园16所,其他办园6所),民办园987所,分别占幼儿园总数的69%和31%。在3164所幼儿园中,城市办园260所,农村办园2904所,分别占幼儿园总数的8%和92%;在260所城市办园中,示范园32所,一类园60所,二类园96所,三类园30所,注册园42所;在2904所农村办园中,示范园7所,一类园23所,二类园559所,三类园691所,注册园1624所。
全市3-5周岁适龄幼儿303871人,在园幼儿268622人,其中5-6周岁在园幼儿95861人,4-5周岁在园幼儿90246人,3-4周岁在园幼儿82515人,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5.1%,学前二年毛入园率92.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8.4%。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178869人,民办园在园幼儿89753人,分别占幼儿入园比例的67%和33%。
全市幼儿教师17169人,其中在编5557人,聘任教师11612人,分别占总数的32%和68%。幼儿教师和园长持教师资格证书上岗率为66.86%和99.99%;幼教专业毕业教师达到51.83%,学历达标率97%。
(二)2011-2013年发展趋势
根据全市人口年龄统计数据分析,未来三年我市学前适龄幼儿呈平稳上升发展趋势。预测适龄幼儿总数分别为:2011年333063人(城市57687人,农村275376人),比2010年增加29192人(城市2318人,农村人26874人);2012年349409人(城市60283人,农村289126人),比2011年增加16346人(城市2596人,农村13750人);2013年361237人(城市59766人,农村301471人),比2012年增加11828人(农村11828人)。2011-2013年全市共计增加3-5周岁适龄幼儿57366人(城市增加4914人,农村增加52452人)。
全市2011年比2010年城市需增幼儿园12所,农村需增幼儿园81所;2012年比2011年城市需增幼儿园14所,农村需增幼儿园117所;2013年比2012年城市需增幼儿园10所,农村需增幼儿园116所。全市2011-2013年共计需增幼儿园350所(城市增36所,农村增314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机制不健全,多数小区配套幼儿园未移交,没有纳入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三是幼儿教师没有纳入教师队伍管理序列,没有建立幼儿教师编制体系和职称评聘体系;四是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加大财政对学前教育投入,增加公办园比例,确立学前教育基础地位和公益性。2011-2013年预计投资17.9亿元,新建幼儿园350所,改扩建幼儿园842所,使标准化幼儿园达到80%以上,公办幼儿园资源进一步扩大,民办幼儿园发展规范有序,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明显提升,保教质量显著提高,师资队伍日趋优化,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88.8%以上,为适龄幼儿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目标
——2011年,全市新建幼儿园93所(城市12所,农村81所),改扩建幼儿园254所。学前一年、二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5.5%、93%、88.5%,公办园入园比例提高到71%以上。按照国家《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要求,全市公办幼儿园按
照每班“两教一保”进行核编。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力度,启动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工程。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逐步提高覆盖率。
——2012年,全市新建幼儿园131所(城市14所,农村117所),改扩建幼儿园292所。学前一年、二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6%、93.5%、88.6%,公办园入园比例提高到74%以上。
——2013年,全市新建幼儿园126所(城市10所,农村116所),改扩建幼儿园296所。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达到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学前一年、二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7%、94%、88.8%,公办园入园比例提高到77%以上,办园条件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四、保障措施
(一)规划建设到位,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
1.统筹规划学前教育布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规划时,要根据未来人口出生状况和外来人口变化趋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学前教育资源。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县(市)、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分步实施方案。
2.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以政府和集体办园为主,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在新建小区、城区改造和农村新民居建设中,加强配套幼儿园建设。形成配套幼儿园建设、移交、管理使用长效机制,所有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居住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居住小区规划不予审批。以前建成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尚未移交的,要逐步移交,2013年6月底之前完成移交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农村规范化幼儿园。探索推行优质幼儿园承办新园、托管薄弱园、举办分园的集团化办园模式,引导扶持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园所建立发展共同体,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覆盖面。
(二)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强化政府责任
1.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各县(市)、区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并逐步提高。
2.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健全教育、发改、财政、建设、国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学前教育发展。
3.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将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纳入县(市)、区政府落实教育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学前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加快推进优质学前教育发展步伐。
(三)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1.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将幼儿教师纳入教师队伍管理序列,构建幼儿教师编制体系和职称评聘体系,制定幼儿教师准入办法。以县(市)、区为单位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分制定实施规划,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后的富余教师,经转岗培训合格后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其身份和待遇保持不变,完善和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
2.不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纳入“三支队伍”培训计划,从2011开始,开展每三年一周期的幼儿教师全员培训。完善市、县、园三级教师培训网络,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切实提高幼儿园长和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工作。按照国家颁布的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健全学前教育教研网络,加强学前教育教研指导工作。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2.强化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根据各类幼儿园办园标准,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推进幼儿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加强对社会各类幼儿园和早期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2011年对全市未经审批的幼儿园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指导,限期整改。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标准的,当地政府要依法予以取缔,妥善分流和安置在园幼儿。
7.学前教育三年计划 篇七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表示, 青少年是学雷锋、践行北京精神的重要主体。2月下旬, 北京市中小学通过学诵雷锋事迹、寻找学生身边的道德榜样、学做志愿者等活动弘扬雷锋精神。接下来, 将建立健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 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
据悉, 这项计划将以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为重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 统筹今后三年北京中小学德育工作。在开设德育骨干课程和学科德育课程的基础上, 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北京精神》三门地方课程。
8.学前教育三年计划 篇八
同时,建设30个“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园区,打造300家规模超亿元的“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培育3000名以上“互联网+”创新创业精英。创新创业成本显著降低,创新创业环境显著改善。
力争到2017年,湖南宽带信息网络覆盖城乡,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60%,机场、校园、商务楼宇、景区、商场等公共区域实现W IFI全覆盖。
《计划》提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促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持建设自动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鼓励利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实时、远程服务,发展服务型制造。支持"工业云"平台建设,实现大型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产业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商务的高效协同。
《计划》明确,推动传统金融行业开展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培育P2P网络贷款、网络第三方支付、众筹、供应链金融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拓展互联网融资功能,构建互联网金融产业链,推动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产品、技术、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拓宽服务覆盖面。加快网络征信和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改进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服务安全性。(来源:红网)
如何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
很多宝宝开学要上幼儿园,会出现“分离焦虑”的问题。如何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真正做到相对的自立?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伤心、痛苦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以表示拒绝分离。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环境的巨大变化。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接触到陌生的成人、小朋友还有活动空间,周围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这些都会让幼儿失去安全感,由此而产生与亲人的分离焦虑。这是一个特殊时期发生的现象,可以通过幼儿园老师与孩子逐步建立的信任感而消除。
对于家长来说,其实在任何一个阶段,交流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当然,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他们情绪不稳定时的交流就要特别有方法。家长最好不要厉声训斥孩子,不硬性压制,更不能打骂孩子,等孩子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才是可以接受的。家长不冷静的做法只能让孩子更加紧张、焦虑甚至暴躁。另外,鼓励家长使用身体抚摸的方式,身体的抚摸会使幼儿疏解紧张、焦躁的情绪,逐渐安稳下来。(摘自《北京青年报》)
看钟表刷牙 时间有保证
刷牙要刷够时间,电动牙刷每次要刷2分钟,手动牙刷每次要刷3分钟。有研究发现,人们在不知道准确时间的条件下刷牙,平均只刷1分钟多一点。医生建议刷牙的时候最好看钟,或者看沙漏,保证刷牙有足够的时间长度。(摘自微健康)
更换手机号要谨记四点
手机号码不用了,去停机就可以吗?如果你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你停用的号码会被销号回收,二次放号给其他人用。如果你此前用它绑定了微博、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又没有取消,就很危险了!那手机丢失或号码停用怎么办呢?
1、备份电话本。有些人的手机通讯录存有太多重要客户,但等扔了旧卡才知道疏忽了。因此要及时备份电话本。此外,更换手机卡之后旧卡最好保存好,以免被人利用。
2、手机号码不用及时注销。有些人在更换手机号码时直接把老的手机卡弃之不管,认为只要不用了就会自动关闭注销。事实上,虽然会自动注销,但是会耗费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系统会自动扣除每个月的月租费,直到注销为止。手机与用户的信用度相连,为了以后办理相关业务,请及时注销。
3、更改银行卡绑定。手机号码发生更改后,需尽快修改与之绑定的各种银行卡、信用卡密码。也可以登录网银修改网银账号资料,更换手机号码。已经停机销号的只能带银行卡和身份证到银行营业厅办理。
4、更改Q Q号、微信、微博、淘宝、支付宝等应用绑定。许多人通过手机号直接登录Q Q、微信、微博等。建议更改手机号码前,在网上完成重新绑定。以淘宝为例,更换新手机号需要原绑定手机的验证码才行,如果收不到验证码只能申请邮件更换或联系客服修改了。(摘自《广州日报》)
洋葱不能补钙能保钙
洋葱作为蔬菜的一个品种,每100克钙含量只有24毫克,远远低于牛奶中的钙含量(104毫克)。如果除每天正常饮食摄入的钙,单纯依靠洋葱补充,每天大约需吃2000克的洋葱才可以满足当日的钙需求量,且洋葱中的钙也并不一定全被人体吸收。因此单靠洋葱补钙是不现实的。
洋葱有防止骨质流失、增强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而非“补钙”的作用。此外,对老年女性来说,经常吃洋葱者的髋部骨折的风险比那些从不吃洋葱者可降低20%以上。因此,洋葱虽然不能补钙,但是它对于维持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摘自《人民政协报》)
戴隐形眼镜细菌多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常戴隐形眼镜者眼球上细菌存在情况近似眼睑,而不戴隐形眼镜的人没有这种现象。常戴隐形眼镜者眼球表面的甲基杆菌、乳酸菌、不动杆菌和绿脓杆菌比例是不戴隐形眼镜者的3倍。 (摘自《保健养生》)
胃不好,小米是最理想的滋补品
在所有健胃食品中,小米是最绿色也最没有副作用的,它营养价值高,对于老弱病人和产妇来说,是最理想的滋补品。
【学前教育三年计划】推荐阅读:
凌云乡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07-23
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总结08-19
学前教育教学计划07-18
学前教育个人实习计划07-30
中心学校学前教育计划10-14
一年级新生学前教育计划08-09
未来三年教育工作计划07-29
法制宣传分层分类教育三年工作计划07-28
XX学年度下期学前班教育教学工作计划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