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写生实习报告

2024-11-18

安徽写生实习报告(精选8篇)

1.安徽写生实习报告 篇一

安徽写生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10年7月7日 ——7月17日

二、实习地点:安徽宏村

三、实习内容:风景速写写生、水彩写生

实习目的:通过写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要求大家在实习中遵守实习纪律,争取从大自然中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并在风景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宏村镇位于黄山南麓,黟县县城东北,地处黟县、黄山区、休宁上区县交界处,离县城 11公里,往东可达太平湖、九华山风景区,北上铜陵、合肥,往南可达屯溪、杭州、景德镇等地。交通十分便利。

村口的两棵古树,是牛的两个犄角,一棵红扬,一棵银杏。“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凿湖为牛肚,引泉为牛肠”,宏村的古人在500年前,便开始在建筑领域里探索“仿生学”。他们按照“牛”的形象设计整个村落布局。从而为宗族带来了兴旺。牛形村落是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宏村背倚黄山余脉,云蒸霞蔚,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不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民居,同时地处新安江源头,群山环抱,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在宏村方圆不到十公里之内已开发旅游景区——木坑竹海、塔川秋色和正待开发的奇墅湖水上乐园、协里风光、羊栈岭古道、新安江源头生态游等众多山水田园风光,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对于宏村,进村便是秀丽的南湖和横跨其上的画桥,湖中芙蓉俏,湖边垂柳生,电影里李慕白牵马过桥的场景再次浮现眼前。宏村的水系遍布全村的街道,每家每户出门便可打到清水做饭洗衣。村中心是有牛胃之称的月沼,因为池塘的形状为规则的半月,所以村中人又叫它半月谭。想起宏村,自然会想到村中老者挎着竹篮的叫卖声“糯米饼,桂花麻饼”,还有香甜的板栗。宏村里还有很多存活几百年以上的古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古老的青石板小路,古朴的民居建筑,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格外静谧。村后以青山为屏障,湖堤旁古树参天,当然,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的是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同学在此写生纷纷从自己最广阔的情怀来展现这里的建筑的特别和风景的美,在绘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也同时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词堂、书院、牌坊和宗谱。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宏村古民居的艺术价值在于她的文化内涵深厚,造型奇特变化万千。田园绿树与乡村道路,黛瓦与白墙、抵出的门罩和深花漏窗、波光粼粼的湖面和溪畔卵石砌磅一眼望去,得体均衡,虚实相生。湖畔和月沼旁的民居和水相衬,更是妙趣横生。

古民居的形态决定了她的气韵,无论是高矗飞檐的古祠高屋,还是普通的民宅楼房,不仅气势宏伟,而且韵味无限。这主要是由于她的块面是由无数流动的线条组成,给人厚重与轻松、压抑与豪放、件事与流畅的感受。这种意识上的疏通,正是绘画上所追求的神韵,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这种气韵的旋律不断变化,使气势更加磅礴宏伟。

写生的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一大建筑派别。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洲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在那里七点半老师都会来检查作品和指导,同学们都会把自己的作品交给老师讲评,大家都认真听讲,在那里我们会得到许多画画的知识,对画画技能很有帮助,第二天我们画画时就会注意老师对自己的建议,因此,我们每次作画都有不小的提高。有时一个不经意的指点却会让我们受益颇深的,所以一定不能不专心。这就是所谓的茅塞顿开吧。

写生使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再单纯地认为只是学校开设的一门填充学时的无关紧要的课程了。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写生,使我深刻体会到形象与色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写生是搜集素材、师法自然的重要步骤和学习绘画时最重要的训练方法。它对描绘细节和光影变化非常重要,还有在色彩训练中,我进一步体会到处理好画面中形态与色彩的关系的重要性。形态当然是经过了有意识的处理。形态的明确体现,是展示自己在色彩写生中也能清晰地表现出对大自然造型的准确把握。写生实习对于自然形态的更加主动和准确的把握与表现,并与色彩的表现更加主动地结合,是我这次在写生实习的第一次体验

设计,让我认识到它是一个从经营画面到研究自然,然后再创造自然的过程。,写生虽然越来越丰富多样,但是在色调概括、色块的配置、构图严谨完整、如何善于发掘自然界存在的形式与结构秩序、肌理纹饰、对场景事物组织取舍的精心得当、造型与构成的节律感把握,以及在描绘上要采用何种描绘语言才有强烈的主观设计意图和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性方面还很不够。因此,写生不是简单的色彩习作,也不是只看眼中的色彩,而是更多地去动脑子画画整理提炼。通过实习,使我对绘画的学习和生活的观察,更加主动了,也更加自信了。通过写生,发展到对自然的研究,我们就有了更好的设计基础。“应着眼于外形和色彩多一点,而着眼于素描少一些……只有正确的明暗层次和正确的笔触才会产生素描。……画出事物的特征。”

实习,是开阔眼界、增进师生情谊和提高自己对新生事物的判断力和洞察力的重要途径。在宏村我们共停留了10天,那斑斑驳驳、凹凸不平、被人踩得光滑的青石路面,那画桥,都在诉说着自己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生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经历。走在宏村的每一条街,每一幢建筑和角落,我都很好奇,怎么取景、怎么选择角度画出来才美和人情味。在这次外出写生中,使我进一步提高了对新生事物的判断和洞察,从而还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友谊,实现了知识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路转迁回石径斜,溪流九曲几人家,南湖风月驰中外,深院雕梁是物华”是我们感受到的宏村!李白曾经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这也是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民风人情淳厚。

写生实习结束,我们回到校园中,对以后的学习目的我们更加明确,对美的感受更加深刻,对人对物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不同角度去观察,不同位置去分析,得到的就不同,要多角度的看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美丽的地方进行写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宏村的前辈们,建造出了一处“牛形村落”,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

2.安徽写生实习报告 篇二

打开大昌宝藏的燕赵人

2001年, 这片古老的热土上, 耸起了一座崭新的丰碑, 井塔如林, 机声隆隆。一个不知名的乡村小镇, 突然间声震南北, 热闹非常。这就是吉立昌创办的安徽大昌矿业集团!该矿业集团是经霍邱县工商局于2004年7月13日批准注册成立的矿业开发及矿产品深加工的民营企业, 下辖八个子公司。2001年该公司开始对霍邱矿区进行考察,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法取得了吴集矿南段26.4平方公里的探矿权。通过七年的艰辛创业, 矿山建设总规模已达到年产500万吨矿石采选能力, 总投资17亿元。在地方各级部门的关怀重视下, 在董事长吉立昌的带领下, 集团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企业绩效明显, 被霍邱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民营企业”、“纳税工业企业大户”称号, 被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授予“AA+信用企业”, 被中国新型工业与工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大会组委会评定为“全国质量、诚信、管理先进企业”, 同时还获得2005年“安徽省先进企业”、“六安市先进企业”、“安徽省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安徽省民营企业五强”称号。

开拓创新的大昌人

大昌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公司高层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过人的智慧和优秀的管理才能。公司组建之初给企业的定位就是以科技为先导, 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企业, 打造现代化的大型联合集团。他们充分利用高品位成分单一、有害杂质含量低铁精粉产品优势、其具备发展非高炉无焦炼铁的条件, 广拓发展空间, 以此向下游产品推进, 将逐步发展成为固定资产10亿、年产值20亿元的大型矿山企业作为目标。在董事长吉立昌同志带领下, 2007年公司完成了集团组建, 完善了八个法人子公司;完成了吴集铁矿南段采选一期工程、120万吨氧化球团一期工程和矿山机械铸造项目, 生产经营成绩显著, 八个法人子公司中三个全年产值超亿元。2008年是公司发展的关键性一年, 公司提出2008年为“管理规范年”的口号, 以管理规范为主线, 通过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通过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和每一位员工的行为, 使企业和员工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脉搏, 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为建设和谐、创新、规范、环境美好型的大型联合企业打下基础。

爱矿如家的大昌人

“我在大昌, 敬业爱岗;当好主人, 发奋图强。我在大昌, 诚信担当;求真务实, 和谐兴旺。我在大昌, 科技领航;海纳百川, 强企兴帮。我在大昌, 斗志昂扬;忠于公司, 共创辉煌”。这是大昌的员工誓言, 也是所有大昌员工的信条和准则。多年来, 他们始终把企业的规范化, 制度化, 作为基础工作, 努力构建和谐企业。大昌的强大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企业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广大员工的利益, 要注重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在共享共建中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他们坚持:想让职工爱矿如家, 树立“矿兴我荣、矿衰我耻”的主人翁精神, 就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 让全体员工有家的感受、家的关爱、家的温暖, 为此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 兴建了多幢职工宿舍楼, 职工食堂、浴室、卫生间等生活设施齐全, 房间内配置了床铺、衣柜、电视机等生活用品。各所属企业先后成立了职工之家、职工活动室, 配备了乒乓球台、羽毛球、象棋、扑克、业务书籍等体育娱乐设施, 极大地丰富了员工业余文化生活, 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 锻炼了队伍, 增进了友谊。在注重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 企业还注重加强企业规章制度的细化、量化管理。先后制订了《职工总则》、《大昌文明公约》、《工会组织制度》、《工会的权利和义务》、《工会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等条例, 使全体员工有章可循有则可依。建厂以来没有发生一例刑事案件和职工斗殴事件, 打造了一支思想作风过硬、技术水平不断攀升的员工队伍。

注重安全的大昌人

安全生产是矿山企业的重中之重, 事关社会稳定, 事关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容不得半点麻痹大意。为了强化全体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 克服侥幸心理, 真正从思想上、意识上把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公司把每年的六月份作为安全生产宣传月, 逐年制订《安徽大昌矿业集团安全生产活动月方案》。投资近十万元, 制作了宣传栏、安全标牌、科技长廊、墙体标语等, 走进矿区, “注意安全”、“戴好安全帽”等警示标牌随处可见。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 扩大宣传面让全体员工明确:生产的安全、员工的健康不仅是企业无形的资产和财富, 更是家庭美满幸福的有力保障。要求广大员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几年来, 他们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提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可持续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全局, 以实现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 以构建安全生产防范体系为主线, 以减少安全事故为目标,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突出重点,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加大隐患整改力度, 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再上新台阶。

饮水思源, 乐于奉献的大昌人

大昌人为感谢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和扶植, 实施了一系列的回报措施。公司在积极鼓励周边村民直接参与矿山建设的同时, 组建地方运输队服务矿山。出资为地方修建道路, 改善当地交通环境。企业对一些困难群众也常常伸出援助之手,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每年的9月9日重阳节, 公司都安排工作人员去敬老院或孤寡老人家中送衣、送物, 解决老人的实际困难, 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仅2007年, 大昌矿业集团就向霍邱县教育局捐赠100万元用于希望小学建设;向矿区所辖小学捐助2500套课桌, 2万元图书;教师节向高塘镇教育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捐赠了价值10余万元的丝棉被400套;向“六安市第10届育才关怀行动”捐款2万元, 捐赠8.8万元支持地方体育事业。2008年“六一”儿童节, 大昌集团又捐助15万元为高塘镇学校多媒体教室添置了400套课桌椅。捐赠和矿校共建活动在体现大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拉近了矿群关系,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面向未来勇攀高峰的大昌人

面对中部崛起的新形势, 大昌人再次确定了企业新的发展方向, 围绕六安“三大跨越”和“三个翻基”的奋斗目标, 在宏观调控中把握机遇, 在中部崛起中寻求机遇, 在大交通格局形成中抢抓机会。树立全局观念, 把构建省会经济圈和承接沿淮城市群辐射作为自己的责任, 把握经济流向, 东进北迎, 主动承接冶金工业的转移, 拼智拼勇, 壮大产业规模, 做强企业实力, 以铁矿采选业为主线横向发展配套辅助产业, 纵向发展铁矿产品深加工产业和尾矿废渣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 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公司组织了一支拥有百余人的科技研发队伍, 其中高级工程师6名, 工程师24名, 助理工程师71名, 培养了一批参与一线作业和管理业务的精英及技术骨干, 投入大量资金成立了科技创业中心, 设置了科研所。对生产作业过程中的落后工艺、设备等进行改造和更新。五年来公司全面落实技术进步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的的发展计划, 鼓励科技人员利用各种渠道从科技节能和环保角度出发, 进行矿山信息化建设。依靠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经过四年来三次大的技术攻关, 采用和推广一批高科技节能技术和设备。进入中试阶段的年产60万吨尾矿矿物肥生产项目正在筹备。投资180多万元实施“选矿新工艺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并获省级科研成果奖;采用现代破磨、分选、处理自动化控制等新技术、新设备, 克服了传统工艺的弊端, 形成了我公司独创的选矿新工艺。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应用, 带来的是技术成果的共享, 新成果的实施在节能降耗减排中发挥了充分的作用。公司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 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充分保护自然环境,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绿色生态矿, 为实现资源节约型常青企业, 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响应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的号召, 围绕六安“三大跨越”和“三个翻番”的奋斗目标, 该公司未来三年发展规划目标为“三年三百万”。即用三年时间, 投资40亿元, 建成年产3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 三年内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目前, 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 已经取得了“100万吨球墨铸造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审批手续, 2009年将完成200万吨生铁生产系统建设, 形成200万吨生铁生产能力;2010年形成年产200万吨合金方坯生产能力;2011年形成200万吨中、特厚钢板生产能力, 总体形成500万吨生产能力。

3.安徽写生实习报告 篇三

中路安徽庐剧是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的地方戏,庐剧是在流动的演出过程中,不断吸收当地的流行民歌、戏曲等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中路庐剧音乐表现形式在剧目、伴奏乐器、唱腔方面的变迁,是一种进步的变迁,不断吸收社会上各种流行因素,又不失自己的独特风格特色,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具有丰厚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

中路 庐剧 音乐表现 变迁

庐剧是安徽省著名的地方戏代表之一,原名叫“倒七戏”,形成于清朝的乾隆、嘉庆时期,大约有200多年的历史。由于古代皖中地区属庐州管辖,故在1955年改称为“庐剧”。庐剧起源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地区,以江淮地方方言为基础[1],吸取了民间歌舞、秧歌以及山歌等艺术形式,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剧种,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喜爱。随后,流传到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晥中地区的六安、寿县、无为、舒城、巢县、当涂、和县、芜湖、南岭等二十几个县市,拥有两千万以上的观众。由于各地方语言的差异性,庐剧与各地的方言相结合,在吸收各地的民间音乐和民歌的基础上,逐渐行成了上、中、下三路,也称西、中、东路。三种唱腔各自有不同的特点,西路庐剧唱腔高亢、奔放;东路唱腔婉转、抒情;中路庐剧兼具两种唱腔特点,平实、舒展。从历史沿革来看,中路庐剧起源晚于西路庐剧,距今也有200年左右的历史。

本人四次对合肥文化馆以及合肥庐剧院进行采访调查,在整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中路庐剧在音乐表演形式上和音乐本体上的变迁,主要从剧目、伴奏乐器、唱腔三个方面的变迁发展,呈现中路庐剧的音乐表现形态的发展脉络,为其以后的传承及发展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

一、剧目——由传统到现代的变迁

中路庐剧剧目在体裁上有了很多的创新,这是一个由传统到现代的变迁过程。

中路庐剧的剧目由原来的传统剧目扩展到有庐剧古装剧、庐剧音乐剧、改编移植剧目、都市喜剧和新创作古装庐剧等剧目。

1、20世纪初至40年代,传统中路庐剧剧目主要有《休丁香》、《借罗衣》、《讨学钱》、《秦雪梅观画》、《打芦花》、《打长工》、《卖兰花》、《花园扎枪》、放风筝》、《恨小脚》、《打老子》、《卖婶子》、《双怕妻》、《卖兰花》、《王婆骂鸡》、《对药》、《王瞎子捉奸》、《摸黑》等,传统剧目大多是体现当时老百姓的现实生活状态和人们的思想状态,提倡尊老爱幼,讴歌美好品性,斥责道德败坏,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

2、20世纪50-80年代,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新创作了大型庐剧古装剧,主要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双锁柜》、《秦香莲》、《半把剪刀》、《情仇》等。庐剧古装剧在妆容、演出服装、道具和表演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剧目题材比较丰富,表演连续性、整体性更强。

3、20世纪70-80年代,改编和移植剧目主要有《奇债情缘》、《状元与乞丐》、《金沙江畔》、《红灯记》。20世纪90年代的都市喜剧《好人王科长》。改编和移植的剧目吸收了其他剧种和国外文学的元素,用庐剧的唱腔唱出来,是剧目类型的一种创新,为庐剧多元素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2000年至今,又在以上剧目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庐剧音乐剧,如《鱼水浪漫曲》、大型古装庐剧《李清照》和大型古装戏《新白蛇传》。庐剧音乐剧吸收了音乐剧的特色,结合庐剧的唱腔,表现当代人的生活故事,是庐剧剧目表演形式的一大创新。《李清照》和《新白蛇传》是以古代人物传记及其传说故事为题材,妆容和表演形式吸收了现代的因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路庐剧剧目由传统到现代的变迁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它没有禁锢于一种音乐体裁,而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音乐元素,创作出富有庐剧特色的庐剧新剧目。这种发展变迁丰富了中路庐剧剧目内容和形式,为庐剧多样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伴奏乐器的变迁

传统的庐剧伴奏乐器极其简单,只有堂鼓、大锣、小锣、板鼓。20世纪60年代,庐剧的伴奏乐器在打击乐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二胡、扬琴、琵琶、竹笛等中国民族乐器,可以为演员提调,在伴奏音乐上有了很丰满的旋律。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路庐剧的伴奏乐器在民族乐器和打击乐器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大提琴、小提琴、贝司、单簧管等西洋乐器,同时还加入了中阮、合成器、司鼓等乐器,大大丰富了庐剧唱腔伴奏旋律,迎合了现代人的欣赏口味。

中路庐剧伴奏乐器的这种变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及人们追求的音乐形态的变化而变化,中路庐剧在伴奏乐器上增加了西洋乐器,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三、音乐唱腔的变迁

中路庐剧由原来的一剧一曲,逐渐发展成为以适应大戏、连台本戏的唱法。唱腔由原来的折子戏和整本戏的唱腔,发展成为曲牌联缀的唱腔,在此基础上又辅以板式变化。

传统的庐剧唱腔就是折子戏和整本戏的唱腔,主要吸收了当地民歌及小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庐剧特色的声腔体系,一剧一曲就是一个剧目就唱一个曲牌,后来老艺人们搭台演出的时候,吸收了其他剧种的唱腔元素,形成了曲牌联缀的唱法。曲牌联缀主要由主调和花腔两部分组成[2],主调又分为生、旦共用曲牌和行当专用曲牌。生、旦共用曲牌主要有[二凉]、[寒腔]、[三七]、[端公调]等,行当专用曲牌[小生调]、[老旦调]、[老生调]、[丑调]。花腔曲牌主要有[讨学前调]、[铺床调]、[担水调]等。

曲牌联缀辅以板式变化,主要是在曲牌联缀的基础上,在以上曲牌的基础上,加以散板式的寻板、1/4拍子的吆台、唱词排列密集的连词腔句,形成了[快寒腔]、[快三七]、[小生三七]、[丑衰调]等曲牌,除此之外,还有几个特殊的演唱形式,如吆台与帮腔,小噪字唱法,连词、伸腔和抡板[3]。

中路庐剧在音乐本体的变迁方面有很大的发展,传统唱腔的一剧一曲,主要是小剧目,只是用一种唱腔曲牌就可以完成一部小戏作品。而随着庐剧的发展,一种唱腔曲牌满足不了大戏的表现形式,于是出现了曲牌联缀的演唱方式,主要用[二凉]、[寒腔]、[三七]等主干唱腔表现剧目内容。再后来又出现了板式变化,如散板、快板、吆台等,在主干唱腔的基础上,形成了[快寒腔]、[快三七]、[小生三七]、[丑衰调]等曲牌。大大丰富了中路庐剧的音乐表现形式,更加深刻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中路安徽庐剧是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的地方戏,庐剧是在流动的演出过程中,不断吸收当地的流行民歌、戏曲等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纵然中路庐剧在历史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的阻碍和拦阻,屡遭恶运而没有灭绝,到目前为止,庐剧演出依然活跃,民间的自制庐剧磁带、光盘等在商场里都有销售。中路庐剧音乐表现形式在剧目、伴奏乐器、唱腔方面的变迁,是一种进步的变迁,不断吸收社会上各种流行因素,又不失自己的独特风格特色,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具有丰厚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

注释

[1]邵鹤群《庐剧简述》[J]安徽庐剧 2008年第1期

[2]江忠勤《打造都市庐剧》 [J]安徽庐剧2008第1期

[3]李之冬《我看庐剧的得失兴衰》 [J]安徽庐剧2008年第1期

10.3969/j.issn.1002-6916.2010.23.047

4.安徽宏村写生实习报告 篇四

实习地点:安徽宏村

实习过程:18天来对徽派建筑的触摸、受徽州古文化的熏陶,已让我对这片宁静祥和之福地产生了种浓厚的依恋之情。它那高高的马头墙、幽深的古巷,粉墙青砖黑瓦的古民居,精雕细琢的明清雕刻,极具魅力的明清家具,无不令人徘徊踟躇、流连忘返。

我提早给自己放了假,坐了近30个小时的火车从湛江回到了上海。回到我父母身边。在没有去写生之前,一直觉得写生就是那么回事,变相旅游而已。不想离开父母.可是,当真正来到了安徽宏村。我觉得我之前是多么荒谬。

之前的古村落我也去过不少,苏州的周庄,上海西南的古镇枫泾。但是徽派建筑我确实在这里第一次感受到粉墙黛瓦的恬适怡然。随意却不凌乱的民宅顺着那条不宽的主街道逐渐消失。傍着一条河,久违的宁静沁入心脾,我知道第一时间我一喜欢上了这里——徽州古村落。

下了上海到黄山的大巴,联系老师,安顿下来。吃过饭太阳已经落山,宏村的夜市说不上繁华,却比白天的街道热闹有意思得多,一个接一个的小摊、烧烤店让我们很快融入这个陌生的地方。

一个晚上的休整对我们来说足够得很,第二天大清早就结队参观宏村,我们的第一站。听导游说宏村,古取宏广发大之意,称为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村落面积19.11公顷,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村落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安徽宏村写生实习报告范文二

回顾为期15天的写生之旅,这段时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不仅仅在我心中,也深深印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我们于10月20号早上凌晨出发经过17个多小时的路途颠簸,我们来到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安徽宏村。

这次写生是我班与另外两个班的同学一起,在五位老师的带领下在安徽黄山市黟县宏村、屏山的实习基地进行了持续十五天的速写、水彩写生实习。在来宏村的车上,心中有许多说不出的激动,许多憧憬。我们一路上就说说笑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达目的地已经是晚上11点的样子,老师安排好休息,就结束了这一天。第二天好多同学早早就起床了。他们已经安耐不住了。吃完早饭后,我们自己跟着导游在宏村里转了一圈,使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宏村。刚进村,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绿幽幽的林荫小道和一汪碧蓝的湖水,导游说那就是南湖。我们踏着青石小路,嬉笑着来到了南湖,在它的旁边有一个南湖书院,那曾经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家李小娟受教的地方。不经意地抬头,层层叠叠的屋顶,远处的山在薄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含羞的少女蒙着面纱。宏村的早晨微凉,略带寒意。古老的青石板小路,古朴的民居建筑,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格外静谧。村后以青山为屏障,湖堤旁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点出很多的小圆晕。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真是别有一番景致。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横跨南湖的画桥,它唯一,它独特,但却又能融入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

当然,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的是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同学在此写生纷纷从自己最广阔的情怀来展现这里的建筑的特别和风景的美,在绘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也同时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通过画桥,我们继续往前走,宏村这里到处都是高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子,贯穿全村的水系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更创造了一种“浣汲何妨汐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还有满目的绿色,再加上完美的徽派建筑??让宏村这个古村落有了灵动的感觉,也更具魅力!在画家眼里,宏村就是人间天堂。同时这里是画家梦想的天堂,寻找绘画素材的渊源地。山、水、树、石,人文风情都是画家笔下描绘的对象,这里最具有艺术特色的明清徽派建筑,马头墙、四合院、水渠等,皖南民居建筑风格基本都一致,为什么宏村要比其它几个民居景区发展好呢!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宏村有水。从附近几个村子来对比看,如关鹿和南屏村子里缺少水的流通,相对宏村来讲要缺少几分生气,可以看出水是非常重要的,有水感觉就有灵气,在画家笔下就有感而发了。

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词堂、书院、牌坊和宗谱。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一天的时间熟悉环境,接下来就应该步入正轨了,我们开始写生了!由于我们在学校过惯了安逸的生活,连速写都快不会画了,所以第一天在那里画真的是丢人,就当是练手好了,不过收获还是有的,也算知道了自己来安徽的目的。一开始不敢在很多人的地方画画,就躲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画了几天总算有些收获,有点长进,对于技法等的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有的时候还感觉自己画得不错,不过经常有一些别的学校的同学和好奇的游客在旁边观望一下,当然也免不了评论一下,听到的话也是有好有坏。

我们写生第二站是屏山。天人合一藏风得水桃花源,千年承耕读兴商故里地,地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的屏山。唐宋时称长宁里,就是长久安宁的地方,“都”是古代乡镇的自然建制。唐代末年,九都看中这快风水宝地,举族从庐江迁来九都。这里山环水绕,地域开阔,北有状如屏风的屏风山坐靠背,也因此得名屏山村。南边有石山作照山,东有吉阳山、三姑峰与西边的双风山合为左右抱山。吉阳山在北段,是村中吉阳河的发源地。三姑峰三峰并峙,形状大小相差不大,据古传是村中一富户三个女儿入山游玩摘食仙桃所化...最难忘的就是爬黄山了,我们凌晨四点就起床,吃了早餐之后就准备出发到黄山,尽管到那已经是七点了。全班爬山都好积极的,特别是爬天都峰的时候(天都峰是黄山最陡最险的一座山),那天天气很好,同学们都坚持不懈的向前走,没有一个掉队的,最终都爬到了山顶。一座山最美的景色往往要到山顶上才看得到,最舒爽的感觉就是大家一起经过一番艰难最终到达高处的感觉!是集体的魅力?是风景的美丽?大家心里最清楚!接着我们通过玉屏山,穿过一线天(一线天完全是“爬”上去的),到达光明顶的时候,心里是最开心的,因为一天的上山路就完成了,马上就要下山了,想一想我们走了那么久,一路上走走停停,相互问候,相互依偎,特别是在艰险的地段时,那种心情,是无法言语的。

通过写生实习,我的速写及水彩都有较大的提高。构图决定了一幅画面给人的第一感觉,很重要,所以首先要有美的构图。其次就是色彩的搭配与表现,那是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来表现色彩,因为自然界的颜色实在是太多了。为了提高我们对艺术的审美,色彩的认识和对徽派建筑的了解,我们又到了西递、宏村,让我们更了解了安徽这座古城的文化,也让我们拥有这座城市而感到骄傲。

5.安徽写生报告(精选) 篇五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色彩风景的掌握能力

4、增加班集体的荣誉感

写生计划:

2011年9月17日,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前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的宏村与西递进行我们的写生课程.通过我们十几天的写生考察,计划完成色彩作业三张,速写若干张。并于9月29日返校。

写生收获、感受:

画里乡村古黟西递

大学生活已经一年多了,我想最让人难忘的应该是安徽写生的记忆。9月17号下午2:30同学们兴奋的拖着重重的行李带着向往乘上了去往安徽的火车,此次写生之旅启程了。尽管二十几个小时的车程让人疲惫,可是细心的司机让我们感受温暖,几乎每到服务区师傅都会停车休息,当车平稳的驶进安徽境内时,别样的景致让昏昏沉沉的我们一下子精神起来,这个时候我听见车上同学的对话“安徽人肯定很有钱!”“为什么啊?”“你看他们的房子好高啊”车窗外一栋栋高大的房子划过视角,带着小小的疑问我们走进了徽州。

与我们生活的景致完全不一样,但却在个体的差异间辉映着整体的共性,彰显的是自然的魅力,是人文的多彩,是历史的回顾!高高的房子,并不规整的水田,满山遍野的茶树,以及让人并不适应的盘山路成为了最初的南方印象。终于在长途跋涉过后到达我们写生的第一站——西递。

西递现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都堪称徽派明清古民居建筑艺术之

典范,从而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都颇为富丽雅致:精

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璧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其“布局之

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是徽

派民居中的一颗明珠。

西递村原有牌坊十多个,现只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胡文光石雕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的“胡文

光牌坊",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吏,迁荆王府长史,授予四品朝列大夫。

初来这个古老的村落,同学们似乎并不是很欣喜,有人笑说来到了山沟沟,有人埋怨拥

挤的住宿以及不完善的生活条件,有人不适应潮湿的环境,更有人独守思念……这一切现在看来真的是个假象,因为这些在后来的慢慢适应与慢慢感悟中一点点变化着,起初也许我也

像同学一样,真的有点浮躁,草草的画几笔便跑去逛村子了,虽然在偷懒,可是这一逛却逛

出了收获,逛出了一份别样的感情。

穿梭在迷宫一样的小巷子里,似乎走进了一个时代,古时徽州男人都在外经商,留在家里的只有老人妇女以及孩子,高高的围墙为的是防盗防坏人,其实高高的围墙是徽州人筑起的平

安的心墙。保存完好的老房子里那精湛的雕刻与鎏金艺术不禁让游客惊叹!参观了倚南别墅

之后,不禁让我感受到了小姐绣楼的封建女人的心酸,在古老的记忆面前,我真的领略了一

段历史。带着那份沉重,我继续慢慢穿行,我感受不到那些现代文明,没有顶点的嘈杂,有的是那份宁静与悠然,年迈的老人们坐在火盆里安详的烤着火,孩子们奔跑嬉闹在小巷间,满山遍野的茶树给人带去绿的清新与希望,那红透的桑葚不禁让人驻足采撷,一切是那样的天然,一切是那样的宁静„„这一切让人静心,宁静着所有的忧伤,带着那份宁静我开始反

省那个朝代,我开始慢慢走进一段徽州历史,我开始慢慢理解,慢慢的感悟„„领略完牌坊的气派过后,那伫立在柱子上的对联不得不撩起文人的雅致,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瑞玉庭的那副错字对联了,“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快乐每从辛苦得”“快”上少

了一竖,“辛”字上多加一横。意为少一些快乐,多一份辛劳。“便宜多自吃亏来”“多”

字少的那点移到“亏”字去了。(亏用的是繁体字),西递村的后人解释说,这是吃小亏占

便宜,而且吃亏要吃到点子上。又如大便履福堂的这一联

这副楹联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经营与处事哲学的人生体味,商人感受在人生和经营中,多付出

一份辛苦,就能多收获一份体现自我价值的快乐,而多吃一些亏,往往便能获得更大的便宜。“吃亏是福”吃小亏占大便宜,其内涵无不让人感到折服。

后来的我不再偷懒了,不是逛够了,而是真的开始爱上这群孩子般的古建筑群,真的想用画笔记录,尽管我的绘画基础没那么好,可是我却想静静的观察它们,静静的描绘它们……

徽州西湖水牛宏村

宏村。尽管建筑与西递是那样的相似,但却因着那份自山上流下的泉水变得那样别样与雅致!

宏村旅游,形象地说,是一次穿越“牛肚”的旅游。不识牛肚真面目,只缘身在牛肚中。“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凿湖为牛肚,引泉为牛肠”,宏村的古人在500年前,便开始在建筑领域里探索“仿生学”。他们按照“牛”的形象设计整个村落布局。从而为宗族带来了兴旺。牛形村落是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村口的两棵古树,是牛的两个犄角,一棵红扬,一棵银杏。以前村里有嫁娶之事,就绕红扬三圈,寓意百年好合;村里有高寿老人过世,就绕银杏三圈,寓意子孙后代高福高寿。沿着卵石小径,我们来到了牛刍胃“南湖”。湖边有著名的南湖书院,民国时期的驻英大使汪大婱、当代著名科学家李小娟在此接受过启蒙教育。

牛胃是一个半月形的池塘,曰“月沼”。所谓“花开则落,月圆则亏”,汪氏族人追求花未落月未缺的境界,始终对美好事物抱有希望。由于风景秀美,很多影视剧都在此取景,比如《画魂》、《风月》,《卧虎藏龙》里“蜻蜓点水”的镜头等等。80年代发行的安徽民居的邮票也是以月沼旁的建筑为主题的。吃过晚饭过后邀着好友一起再次走过南湖,却是那样的别样,白天车水马龙的游人穿梭其间像是清明上河图,而夜晚的南湖,夜晚的宏村却一下子黑了下来,静了下来„„恢复着人间烟火的安然„„心中向往着,向往着„„

顺着蜿蜒曲折的巷子,脚边是清水潺潺的“牛肠”,在这个保留着古味的村落里,我感受着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这里的美没有办法用言语表达,这里的景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缕清风,一抹红霞,每一条小路,每一汪流水,每棵树每朵花,就连那一尾小草也叫人禁不住产生怜惜之情,青山绿水阳光之间,叫我们流连忘返,沉醉其中。那条条小溪便成为了天然指向标。

在徽州这样的城中城中,我真的是那样的心静,此次写生,我努力的去描绘,通过老师的指点,一点点的进步,在自己的风格中徜徉,慢慢地成长,慢慢的收获。

6.安徽宏村西递写生实习报告 篇六

实习报告

姓 名:冯梦龙

班 级:环艺101 学 号:201005014120

第1页

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2年3月20日——2012年3月30日 实习地点:安徽西递、宏村等 实习形式:采风、写生实习

实习目的:通过采风与写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

一、皖南印象

皖南山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村落。

皖南古村落位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江西婺源)境内,西递和宏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古民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态保存完好、风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昌盛,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如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内涵深厚。

二、徽派建筑基本概况

第2页

实习报告

1、徽派建筑概况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是我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古建三绝”——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更是徽州建筑艺术的典范。与现在的建筑分类相对应分属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标志性或纪念性建筑。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2、西递宏村概况

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祏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它四面环山,两条溪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整个村庄呈“船形”。村落以一条纵向的道路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和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现有居民

第3页

实习报告

1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313年),它是一座“牛形村”,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如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村中半月形的池塘(月沼)称为牛胃,一条400余米长的溪水盘绕在“牛腹”内,被称作“牛肠”。村西溪水土架起四座森桥,称为“牛脚”,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调节了气温、改善了环境。现存明清时期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第4页

实习报告

三、徽派建筑的主要特点

(一)、古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

1、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 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精致古朴,典雅自然。徽派建筑有着高超的建造技艺和浓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有的地方特色,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性,从布局到色彩都给人一种较为统一的格调和风貌。

2、青砖黛瓦、高墙小窗、流檐翘角、雕梁花窗、飞檐出甍、回廊挂落。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

3、徽州民居的外观明朗,其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整个宅居以天井为中心,三间两过厢组成长方形平面双楼层的内向小型三(或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倚山傍水,讲究风水价值。其四周青砖高墙围护,鱼鳞青瓦覆盖。房屋除大门外,只在二楼向外的墙壁上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

第5页

实习报告

徽州民居内部是以柱、枋、梁、檩、椽等构件组成的木结构建筑,梁托、瓜柱、叉手、雀替、斗栱等大都进行镂雕加工,装饰以漂亮的花纹、线脚。

4、徽州民居的外观造型颇具特色,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形式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的高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了材料,又使山墙高低错落,富于变化。

(二)、古祠堂建筑的主要特点

祠堂是祭祀祖宗先贤、新年谒祖、举行庆典、执行族规、嘉奖子孙,宴请功名成就者等诸事举行的庙堂。

第6页

实习报告

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徽州名门望族修祠扩宇、营建支祠,以显示家族昌盛,人丁兴旺。祠堂外观,正面较豪华,门厅多为五凤楼建筑,两侧八字墙上饰以细腻的砖雕,其余三面较简洁。门槛外,大门两侧各有一面雕刻精美的石鼓或石镜,一般宗祠门外立石鼓,支祠门外立石镜,显示等级区别和宗法森严。其结构与民居相同: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一般外檐柱多用木石混合;中进享堂的月梁、金柱粗硕。有些祠堂寝殿虽为双层,但底层梁架仍齐整,一如单层,并绘有精致的彩画

第7页

实习报告

(三)、古牌坊建筑的主要特点

古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以才入仕”者代不乏人,为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表彰宦绩政声、孝子义士、节妇烈女,徽州人多采用“立牌坊”的办法以传显荣光。朝中官僚显贵,浪迹天涯而发迹的徽商,为了光宗耀祖,奏请皇上恩准,荣归故里,兴建牌坊,旌表功名、义寿、贞节,树碑立传,以求流芳百世。

古牌坊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规模宏大,每一块梁枋,每一件镶嵌都合乎力度,在建造上讲究选址、造型、雕刻、用料等。牌坊型制不一,有“楼脊式“,“冲天柱”式;有方形四柱、八柱,也有“一字型”单门和三门的;有遍饰雕刻、工致华丽,也有平琢浑磨、不事雕饰的,其排列有纵列七道、四道,也有三座横列一排。

第8页

实习报告

结语

徽派建筑的艺术风格:自然古朴,隐僻典雅。它不矫饰造作,师法自然,顺乎形势,不趋时势,不务时兴,笃守古制,信守传统,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坚持宗族法规,崇奉风水,追求淳朴古素,所谓自然古朴;含隐蓄秀,凝重孤峭,典正雅致,庄重高洁,不染尘俗,所谓隐僻典雅。

依山傍水、背山面水是徽派建筑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客观反映,也是其之所以获得自然禀赋的基本条件。徽州山高路险,溪水回环,故虽曲径通幽,富柳暗花明之趣,但却寂寥清僻、闭塞偏远。这是造成徽派建筑具有隐僻特色的重要原因。

在我看来,这样的采风与写生对我们的人生真算得上是一次很宝贵的经历。通过实习,加强我们对事物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同时写生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永远珍藏于心„„

7.安徽写生实习报告 篇七

一、创新试点工作成效明显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自2004年开始实施以来,一直沿用“差额购机、省级结算”操作模式,但随着实施环境的变化和资金量的逐倍增加,这种操作模式逐渐暴露出倒卖指标现象严重、结算责任不明晰、补贴机具随意涨价等弊端。为进一步完善程序、堵塞漏洞,自2012年开始,安徽省开展试行“先购机后申请”的创新试点工作,有效地防止了倒卖购机补贴指标现象的发生。2013年,继续推行创新试点,在全省范围内试行“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操作模式。从总体反映来看,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运行平稳、操作规范,受到了农民、企业及基层农机部门的普遍认可。

实践证明,新操作模式更加切合安徽省实际、符合市场规律、体现农民意愿,有效地推动了政策的高效运行和资金的安全落实。今年安徽省购机补贴工作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一是优化操作方式,实现农民充分议价和市场公平竞争。先全价购机后办理申请的操作方式能够促进补贴机具回归市场,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自主选择权和议价权,抑制了过去企业借差价购机随意涨价的现象,进一步确保了资金安全。

二是完善监管机制,建立纵横交错、全面立体的监督体系。各地建立了部门联合监管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降低了农机部门的廉政风险。新操作模式下,县级财政部门在资金结算和机具核查中负有重要职责,进一步发挥了财政部门的参与和监督作用,促进各级财政、农机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开展政策落实和监管工作。同时,各地成立由县领导牵头,人大政协、纪检监察、财政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县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共同研究确定补贴资金分配、重点推广机具种类等事宜。

三是公布资金进度,确保政策实施过程公开透明。为避免在“先购机后申请”方式下,农民申请不到补贴而产生矛盾,各地定期公布资金使用进度,通过农机化信息网站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示补贴资金使用进度、补贴资格确认以及补贴对象购机情况等重要信息,在接受监督的同时,引导农民理智购机。同时,各地还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及培训会的方式,提前告知政策,让农民明白补贴政策并不是普惠制,应根据实际需要慎重购买,避免因不理解政策而带来的矛盾。

四是提倡便民服务,增强农机部门服务意识。在安徽省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按照申请先后顺序当场确定补贴资格,县农机局一次性完成申请受理、机具核实、补贴资格确定、机具编号喷字、登记建档等工作,购机者到县农机局一次就可办理好补贴手续,方便了农民,简化了操作程序。

二、各地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为确保创新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各地严格执行省级实施方案的各项规定,在做好“规定动作”不走样的同时,积极创新“自选动作”,促进补贴工作高效落实。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发挥乡镇优势。各地不断健全县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机制和内部约束机制,同时,充分利用乡镇农机、财政部门就近实施和监管的优势,形成多部门联合实施和监管的局面。埇桥区由区政府直接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区农机局负责人与各乡镇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签订购机补贴目标责任书,乡镇农机、财政部门联合验机,为农民一次性办清补贴手续;安庆市在县农机局和乡镇农机站同时设立受理点,实行补贴系统资源共享、补贴流程全县一致、补贴机具共同监管。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筹资难题。在全额购机的模式下,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具面临着筹资难的问题,为此,宿州市积极创新思路,从当地邮储银行合作开展农机购置补贴金额服务,由经销商担保,农民购机时补贴资金部分直接由银行贷出,既减轻了农民资金压力,也避免了经销商垫资易引发纠纷的问题。

三是简化编号喷字,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小机具补贴量较大的南方地区,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编号喷字,不仅任重繁重,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安庆市改喷字为打钢印,这种方式持久性更强,也便于后期核查;和县、含山县进一步简化编号方法,采用防水材料印刷机具号码即时贴,并用申请顺序号进行编号。

四是严抓机具监管,预防倒卖行为。为进一步加强机具监管,确保资金安全,无为县建立补贴机具备案制度,对本县区域内所有经销商经销的国家补贴机具,在入库后、销售前进行备案,为受理申请、确定补贴资格、机具核实等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当涂县在由县购机补贴领导小组出台文件的前提下,对插秧机规定申请条件、作业要求等相关事宜,防止出现虚购、倒卖现象;和县购买超过两台机具的农户,由县局主要领导进行约谈,了解购机户情况,对存在的疑点进行实地调查与了解,将可能发生倒卖机具的行为遏止在萌芽状态。

三、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尽管“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操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任何新政策的实施都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诸如软件系统设计不完善、具体措施不健全、资金兑付进度慢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及完善。

(一)补贴范围全覆盖与资金普遍不足的矛盾。按照《2013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不得随意缩小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省域内年度补贴品目数量保持一致。由于安徽省地域跨度大,南北地区农业生产作物、适用机具等存在很大差异,补贴机具范围较广,对所有机具都纳入补贴范围加剧了资金紧张。

(二)农民年初提前购买补贴机具和补贴系统启用时间较迟。每年的补贴系统必须在方案出台及补贴额确定后才能正式启用,不少农民为春耕备耕需要提前购机,这就涉及到后期补办手续的问题,农民带机申请多有怨言,一些地方出现农机部门必须上门办理的现象。

(三)机具核查时缺乏有效依据。支持推广目录中没有公布产品主要配置参数和重要性能指标等信息,加上部分企业机具铭牌不规范,基层农机部门在核查机具时缺乏判断依据。

(四)南方补贴机具数量多、农机部门工作任务繁重。安徽省南方多为山区半山区,小机具补贴量大,交通不便,农机部门受理申请、机具核查等工作量较为繁重。如果完全按照购机补贴操作程序办理,扣除农民来回路费、误工费,真正用于补贴的钱很少,这种方式既不经济也不合理。

(五)北方补贴机具数量增长迅猛,下半年补贴资金不能满足已购机农民需求的问题。今年安徽省农民购机需求旺盛,北方地区大中型机具需求量大,资金紧缺现象严重。上半年不少地区已经出现申请资金远远大于资金指标的情况,很多机具要依靠下半年分配的资金进行补贴。如何解决农民补贴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矛盾,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

(六)补贴额不尽合理。尽管补贴额确定方法逐步改进和完善,但在实际中还是存在个别机具补贴额不合理的现象。一是同类产品分档补贴额差距过大,易产生价格倒挂现象。如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喂入量4公斤补贴2.1万元,5公斤补贴4万元,而两机型实际差价不足万元;拖拉机的1004与1104机型也同样存在价格倒挂现象。二是部分补贴机具的相对补贴率失衡。例如茶叶加工机械中,一些小型生产企业生产的机具由于成本和售价较低,补贴率相对较高,而部分名优茶加工机械深受老百姓喜爱,补贴率不到10%。

(七)资金结算进度慢。从补贴进度来看,同使用进度相比,结算进度相对相慢。截至七月底,全省已使用资金6.29亿元,占已分配资金94.4%;结算资金1.9亿元,占已分配资金28.5%。结算进度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机、财政部门缺乏有效沟通,部分财政部门工作对购机补贴的操作程序和具体要求缺乏明晰的认识,具体工作衔接上还存在问题;二是惠民直达系统结算操作程序及签批环节较多,拨付时间较长。

(八)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系统问题。为确保系统程序与实际操作的一致性,实行系统实时监控,今年安徽省设置专门的操作系统。从使用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系统运行不稳定,基层农机部门受理申请、查询信息等正常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二是缺少对“一卡通”户主姓名及农户编码的信息录入,不能同惠农直达支付系统实现有效对接;三是补贴确认通知书是差额购机的情况下农民享受补贴的凭证,在新操作模式下已失去原有的作用。

四、相关对策建议

参与调研的人员在主动查摆问题的同时,深入思考存在问题的根源,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为下一步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缩小补贴范围,合理分配资金。各地在不得随意缩小补贴范围的政策规定下,省级实施方案可根据南北地区差异,分别制定补贴范围,做到因地制宜。同时,各地应充分调研分析市场行情,根据近两年农机化发展趋势和农民购机意愿,科学制定资金分配方案,做到补贴重点突出。

(二)在保持政策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实行申请预受理制度。从农业部到省级农机部门,应保持补贴政策的相对稳定性,每2-3年对补贴范围和补贴额度进行一次调整。在此基础上,实行预受理登记制度,系统启动之前申请补贴的,县级农机部门要及时做好信息登记、机具核实、人机合影等工作,待系统正式运行后再上传补贴系统,后期入户核实进行编号喷字。对于因政策变化不能补贴的机具及时通知农户,减少农民往返次数,减轻农机部门工作量。

(三)提供补贴产品基本配置参数。在支持推广目录环节做好产品信息的收集及整理,在此基础上制定补贴产品信息档案,向基层农机部门提供补贴产品的主要配置参数、性能指标以及相关图片,方便农机部门核机、农民购机,同时建议国家出台明确标准规范机具铭牌,确保铭牌标注的信息准确、完整。

(四)简化小机具补贴手续。建议取消部分当地农业生产需求少、补贴额较低的小型机具的补贴资格。同时,对于确需补贴的小型机具,应简化手续,不必通过补贴系统,由县局根据申请情况定期集中办理或由乡镇农机站负责办理的形式,减少农民办理成本,减轻农机部门的工作量。

(五)补贴政策应逐步趋向普惠制。在资金普遍紧缺的情况下,省级实施方案应适当减少机具种类、降低补贴额,基本实现普惠制。针对北方地区下半年资金紧张的矛盾,适当考虑在按照申请先后顺序或公开抽签确定补贴资格后,对于无法补贴但是申请上传至补贴系统的机具,做好登记备案工作,推迟到明年进行补贴。

(六)科学合理地确定补贴额。组织开展补贴机具市场价格调研,及时调整分档定额中不合理的因素,科学确定补贴额,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促进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机具的推广应用。

(七)加强同财政部门的沟通。建议全省购机补贴相关会议应邀请各级财政部门人员参加,加强财政部门对购机补贴政策及操作规定的理解和认识;各地也应积极同财政部门做好沟通协商,做好结算拨款的衔接工作。

(八)完善软件系统功能。同软件公司加强沟通,做好服务器的管理与维护,确保访问畅通;增加“一卡通”户主姓名、户主编码等信息录入;建议取消补贴指标确认通知书,农民只需在申请时领取受理明白纸即可。

五、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是我国重要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农机部门责任重大。作为省级农机部门,应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作用,高度重视调研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倾听基层呼声,凝聚群众智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购机补贴政策。

一要完善“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工作机制。根据督查、调研等发现的问题,认真总结反思,对于有些地方采取的适于在全省推广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如简化编号喷字、拓宽融资渠道等,应大力宣传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对于操作不完善的地方,如软件设计问题、小机具操作问题等,应及时完善相关措施。

二要主动关注、把握补贴机具市场信息。省局开展制定政策、确定补贴额、分配资金指标等工作,都必须建立在对各地农机市场价格、需求状况的客观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应积极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研和补贴机具市场价格调研,深入了解各地补贴机具市场需求、价格水平等信息,科学确定补贴额、分配资金指标,合理调配补贴资金。

8.中国写生基地见闻 篇八

接下来的几天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辛勤作画,甚为充实。

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座落于黄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距黟县县城8公里。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目前已开发的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20余处景点。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如果不跟住导游,很可能迷路。村头有座明公元1578年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整个写生结束时,我们也在此处合影留念。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西递的履福堂一副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见证了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习惯以及西递特有的古韵风情让我们听的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且“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如果不跟住导游,很可能迷路,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这三种雕刻艺术在这里处处可见,相比不久前去的湘西古镇,这里建筑在设计布局,细节处理更加凸现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这里面和当时徽商鼎盛一时有很大的关系吧。

不论是哪个古镇,到处可见远道而来写生的大学生,当然这些都是和我们有着同样爱好美术的“同行们”,看到如此的美景,也让我们忍不住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签字笔来以西递的小巷,屋檐,门头作为对象,画一副满意的钢笔画,让这些美景永久地留于自己的画纸上。这一带的民风历来重视教育和文化,徽州是程颐,朱熹的祖籍地,程朱理学对这里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达西递的第三天,我们又去参观了宏村,宏村,古称“弘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水在宏村的选址中作用重大。相传宏村的汪氏祖先先后在歙县唐模、黟县奇墅湖村居住,但都曾遭遇火灾。后来汪氏举家迁到雷岗山下,最初建十三楼,取名弘村,取弘广发达之意。

鉴于以往教训,宏村在规划时十分注重人工水系的安排,提高预防火灾的能力,后历经400余年、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明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汪思齐请风水先生勘定环境,对建筑重新布局,宏村的设计、构造最终实现。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积约19公顷,现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古建筑137幢。居住着汪姓一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的鲁成公生得次子,左手纹呈水形,右手纹呈王字,于是赐名为汪,周灵王十七年封汪爵侯,其后人遂姓汪,汉代时候,汪族人随着征战平定叛乱,而定居江南,而北宋年间搬至现在所在地雷冈山附近。宏村的先人看起来要比西递富有一些,无论在庭院,屋栋的占地面积,设计构思,雕刻精致方面都是胜上一筹,最为有名的承志堂,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全屋7个楼层,9个天井,大小房间60间,有打麻将的排山阁,吸食鸦片的吐云轩,有保镖的房间,女佣,贴生丫鬟的房间,小姐阁楼,梁柱不少采用珍贵粗大的银杏木,散发一种香味,驱除蜘蛛,使得不能够结网。不少的木雕还用金粉涂抹,当时想必是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样子,现在的亿万富翁也建不起这样的豪宅吧!木雕的图案也丰富多彩,刻鹿则寓意“禄“,刻蝙蝠则寓意“福“,石榴,丹桂,葡萄的图案则寓意子孙繁茂,牡丹图案寓意富贵万代,仙桃寓意长寿,梅兰寓意美丽,狮图案寓意百兽之王,驱邪镇凶,骏马图案寓意蒸蒸日上,马到成功。还有雕刻“尊老爱幼,和睦相处”,“惟耕惟读,亦农亦学”,“八骏图”,“刀光剑影,战船飞驰,古战场交锋”在大街小巷中穿梭时,心中似乎有了一份熟悉与不合。

在暮色笼罩下,拍下了我在宏村难忘瞬间。我们玩的很是尽兴。南屏村位于黟县县城西南方,距县城约8华里,它独特的地方有四处:

一是与西递、宏村一族独居不同,出现了象“小洋楼”、“南熏别墅”这样中西合璧的建筑;

二是在完整保存的300余幢明、清两代古建筑中,至今还保留着8座祠堂,其中有属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属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还有属于一家或几家所有的“家祠”,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群;

三是高墙深巷如同迷宫一般,全村有72条巷道、36眼水井,巷内墙高深幽;

四是村头水口有一片保存很好的古树林,称为万松林,林中绿叶成荫,漫步于此,感受一种祥和、恬静的韵味。

这次写生实践活动,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伟大时代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这既是学校,也是每个学员今后应当不断努力实践追求的目标。

上一篇:工商营业执照申请办法下一篇:小导游小学五年级作文精选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