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精选8篇)
1.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 篇一
如何评价一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是好课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别于学科课程,一堂好课首先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中的系列活动之一,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有时候一堂课是这个逻辑链中一次解决一个小问题的一次集体行动。目前,许多优质课评比活动纯粹评教学艺术,执教老师上完了这堂课,却不知道下一堂课上什么,岂不荒唐?也许这堂课的许多环节在真实的情景中是多余的,或者违反教学规律的!然后是教学策略的运用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力和社会责任感,有其固有的教学策略!所以,请大家谈谈你对一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的理解。
二.问题讨论的主要过程
1.施永忠认为: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走向研究性教学并使学生摆脱被奴役地位、获得个性解放的基本出路。其次,研究性教学过程即让学生体验世界的过程,创造意义的过程。教师需要尊重自己的经验和风格,并倾听、理解和解释学生的观念;教师发挥解释智慧的过程即创设问题情境并将问题情境不断引向深入的过程。再者,教学的另一使命是引导学生直接面对和探究文化,并把文化探究和生活探究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己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催生新观念的过程,而不是传递现成知识技能的过程。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袋子”,教师也不是“装袋人”。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教学过程的,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并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更精彩的观念。教师新观念的诞生是学生不断诞生新观念的条件。观念在不断诞生出来,教学永远是鲜活的和生长的。
(1)看目标的达成。郭元祥教授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能力生根的课程。2.谢乐冬认为:所以一节课中,能力目标的把握是否到位,应该是课堂中的重中之重。(2)看学生的参与。是否真的在参与。喜欢吗?积极吗?课堂中学生的生成应该是真实的,是多元的。(3)看课堂的设计。虽说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可也应该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环节。好的课,应该环节清晰,思路顺畅,情境设置合理。(4)看教师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应充分体现教师是引导者和沟通者的角色。当学生遇到困惑,教师巧妙的点拨,让课堂峰回路转。(4)看教师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往往是生成多于预设的课堂。教师的评价应根据学生的生成而生成。评价到位,可促进学生思维的激发,使课堂中的沟通更顺畅。
(1)教学目标分为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两种,前者的设计要从学生的3.朱小平补充:兴趣和需要出发,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重点依次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与技能;而后者是无法预设的。因此前者是不可被后者替代的,否者就成了“滑铁卢”。(2)就是伊老师说的“先做后导”,学生全体参与“做”,教师画龙点睛地“导”。如果先导后做,或边导边做,即使学生参与率高也会大大削弱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教师的“导”在方法论上看是预设的,但也有许多不是教学设计能预设的,而是生成性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应该称为导师,导师的智慧比通常说的教学机智要求要高。比如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数据分析能力等一定要懂。(3)学习评价要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激情,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应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合结果性评价,尤其是创新能力的评价过程性量化还是不够的,创新能力发展达到了什么高度还是要看结果。
4.陈小异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把“过程与方法”目标排在第一位。主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哪一个更重要的QQ群讨论:
林凤阳在谈到如何制作“米面层”这一活动时,伊老师评价小孩的创意往往是最有价值的。在谈论学生走进陶瓷行业的价值时,朱小平认为:高档的是低档的价格好几倍,看来学学陶艺还真是一种劳技加创新的好活动;施永忠认为:目前走两个方向:既有高档艺术品,也有日常用品;朱小平认为:这里面有核心技术,学生有了创新意识可以为他们将来掌握核心技术打下能力发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能力目标还要重要些;施永忠认为:现在的关键就是要有创意,所以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朱小平说:现在很多教师很迷茫,是能力第一还是情感第一,我觉得我们的讨论很有意义;林凤阳认为:思想第一位,技术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思想是谁也代替不了的;朱小平认为:情感是一种具有动力功能的东西,只有情感升华了对思维的发展才能产生促进功能;林凤阳问:情感升华,怎么个升华啊?请指教;朱小平回答: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的情感体验对其终身的发展是一笔真正的财富,这就是所谓的情商提高了吧;陈少波认为:感觉咱们综合实践还是停留在比较虚幻的层面,想法很好,可是有点飘;朱小平说:人人皆知,情商的因素对于杰出人士的成功占到80%的作用。这不是虚幻的,这是潜在的,在一定时候会表现出动力功能!并补充说明:课程意识的两大核心意识之一——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的主要内容,而创新意识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课程意识的两大核心意识之二——学生的自信心属于人格的范畴,而人格也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
5.朱小平认为:郭元祥教授在他的著作《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姜平合编),以及在他谈到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关注过程的重要性是,总是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第一位,能力目标放在第二位。也就是说只有真正关注过程,才能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有效。所以,我们的这个问题讨论很有价值和意义,必然会涉及到如何去评价一堂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导师要做的就是要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6.伊红认为:讲得简单些,作为一个人,人!肯定是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前面的。目标的分类本身不是唯一的。目前的这个分类已给很多教育工作者带来困惑。分类本身其实不是目的,只是为了阐述的方便啊。
7.伊红还认为:同意朱小平老师“一堂好课首先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中的系列活动之一,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对于一节课是好是坏的评判,应该在此前提下讨论。接下来,便是如何很好地“解决问题”。我想“好课”很关键的一点是教师的“导”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既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又有在此基础上的适当引导和提炼。这种适当便是需要艺术性。写到这里,09年省初中优质课评比时余杭骆剑强老师的课(资源网上有)就在脑海中出来了。他的精彩在于没有概念性地说教的痕迹,一切问题的提出、讨论、认识的地提升都在学生经验基础上,因此整堂课如行云流水,不留痕迹,学生投入、兴奋,都“动起来”了。当时的我激动得直掉眼泪。新课程目标分类凸显过程与方法,我认为就是强调尊重认知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我们在讨论一节课好坏时,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是凸显还是潜在,教学中是否遵循认知规律可能就是对课是否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这基本是我们的本能了。
8.朱小平认为:伊老师把认知规律作为评价标准的说法很好,现在我考虑是否应该有两类认知规律,一类是被动接收信息的认知规律,我们大多学科教学中都在应用这一类;另一类是主动寻求建立各种信息之间联系并转变信息的认知规律,这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大力提倡的认知规律。教师导的功夫和艺术就在于能否引导学生认识和运用这样的认知规律,比如评判性思维规律就是这样的规律。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rd·Levin)在南京大学演讲时指出:“跨学科知识的广度、批判性思维是中国学生缺乏的”。他认为中国需要创建一种课程以及教学法,来鼓励学生的创造力以及独立的思维能力。看来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承载这种伟大的历史使命了。
9.缪旭升认为:实践课不敢说是急学生之所急,思学生之所需,然而,我们却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了解到学生的需要,从而进行有效有目标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才能深得学生心,因此一节课的好坏一是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二是要从学生的后续学习上来反思。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至于从深层理论上来说,我还没有去考虑。
10.朱小平认为:所言极是,作为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呼声,让学生自己提出真正感兴趣的又能研究下去的问题。不过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解决自然保护、社会发展和自我的健康和幸福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并引导他们过健康、快乐的生活。
11.李蕊认为:实践课从学生的生活和需要出发而进行有效、有目标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才能深得学生心。不要老把学生当成“0”起点出发。
12.朱小平评价:说得好,我们的学生观应该是我们的学生具有多方面兴趣、多学科宽广知识面和宽泛的技能。
三.问题的解决
对于“如何评价一堂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是好课”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建议根据伊老师的提议,以后把“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改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评比。结合斯文辉老师发起的“活动导案设计与使用”中的一些讨论,限于本人的水平,归纳起来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评价一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第一个层面是教师是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二个层面是教师是否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1.课程内容符合年段层面的课程目标
一堂好课首先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中的系列活动之一,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课程教学者首先是一个课程开发者,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年龄特征确定活动层次,预设年段层面的课程目标。
2.活动内容必须关注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需要和兴趣,提供合适的生活背景或知识背景
我们的学生观应该是我们的学生具有多方面兴趣、多学科宽广知识面和宽泛的技能。所以,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呼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真正感兴趣的、又能研究下去的还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进而让他们去创造性地解决自然保护、社会发展和自我的健康和幸福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引导他们过健康、快乐的生活,并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3.教师的引导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坚持“先做后导”原则,既要运用教学艺术,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炼;又要运用各方面的智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多元智能,达成生成性的教学目标。
无论在预设的还是在生成的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教师都要全过程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投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同时兼顾学习结果,促使学生能力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4.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学习水平上有所提高
每个学生在原有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参与系列活动可以达成问题的解决,也允许失败——只要在活动过程中都体验到快乐或点滴的成功,从而培养学习的信心,促使其个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侧重地发展。
(二)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1.学习评价策略
学习评价作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激情的一个手段,要贯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因此,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儿创新能力的评价过程性量化还是不够的,创新能力发展达到了什么高度还是要实施结果性评价。
2.促进学生自我的价值观与尊重自然、融入社会和解读文化相关联的策略
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教学过程的,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并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我的价值观与尊重自然、融入社会和解读文化的价值观关联起来,让学生产生更精彩的观念,师生互动生成的新观念又是学生不断诞生新观念的条件。课程教学永远是鲜活的和生长的:学生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实现在事实、观念、意义、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学生感知方式组成的网络中不断建立各种新联系,实现师生共同充实和完善课程内涵。
3.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策略
教师有效地指导多样性学习小组的组织和管理,小组内分工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到学生个人,而不是教师预先提出一个合作学习的方案。因为不同的研究内容,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变化很大。
4.安全意识培养策略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培养他们关爱生命的意识。
5.经常性反思策略
教师在一个系列的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反思、评价或检测自己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把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联系起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就是说把教师水平的提高建立在学生活动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老师不深入反思活动的效果,学生的探究水平常常只能是原地踏步。在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不能只满足与学生在活动形式上的慷慨激昂和作秀,更要关注活动的质量和活动延伸后的问题解决及其成果。
2.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 篇二
1.每个学生收集有关吃穿住行的广告词, 在自己所收集的广告词中选出喜欢的或不喜欢的四条, 并写出理由。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集到的广告词, 把自己认为最喜欢的或最不喜欢的一条写在玻璃纸上, 做好上课发言的准备。
上课过程:
一、揭示本节课的目的、意义
师:广告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无所不有, 而在一则成功的广告中, 广告词就是它的灵魂。正如美国著名广告家奥根尔维所讲的那样:“广告是词语的生涯。” (边说边打开投影:奥根尔维:“广告是词语的生涯。”) 今天就让我们在广告词中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吧!
二、学生展示收集成果
师:课前, 我们大家一起进行了广告词的收集和小组的交流, 现在请将你最喜欢的广告词推荐给大家, 并说出理由。其他同学做好评价准备。谁先来? (学生踊跃举手)
生1: (走上讲台) 我向大家推荐的是“浓浓三峡情, 滴滴稻花香”。这则广告我认为它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读起来很上口, 尤其这里面的“浓浓”让我仿佛闻到了酒香;“滴滴”让我看到了酒的清亮, 可见那一定是好酒。
师:同学们觉得他说的怎么样?你们对这则广告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2:我认为这则广告还告诉我们它的产地, 带有强烈的人情味。
师:说得不错, 请同学们继续推荐。
生2:我推荐的是一则有关鞋的广告:“别克新一代, 生活有你更精彩!”我喜欢的理由是这则广告巧妙地运用了押韵, 琅琅上口。同时也符合年轻人追求时尚的心理, 如果我买鞋, 一定会买它。
三、师生讨论明确广告词的特点
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都有同学问我:“老师, 我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其实, 刚才四组同学获得信息的方式和表现就已经告诉了大家:在生活中学语文,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因为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是一样的, 只要你做个有心人, 就一定会有收获! (稍停) 我们刚才欣赏了许多广告词, 你们了解了广告词哪些特点吗?
(学生略加思考后踊跃举手)
生1:我认为广告词很活泼, 琅琅上口。
生2:我认为它的语言简洁, 容易被记住。
生3:它常用多种修辞手法, 有时妙改成语, 很有趣。
师:真想不到同学们归纳得这么好!老师也归纳了几条, 却不好意思拿出来, 因为我没有同学们讲得好, 不过我还是想请大家来评一评。 (出示投影)
广告语的特点
1、突出商品的特点或企业的名称
2、简练易懂, 富有节奏感
3、求新创异, 具有吸引力
4、扼要易记, 充满传播力
师:我概括得怎样? (有同学插嘴:语言虽然简洁, 可太严肃了)
师:对, 我概括的不如同学们精彩, 我们看了、听了别人拟的广告词, 大家想不想尝试创作一则? (出示投影)
四、学生动手为一款小灵通创作广告词
(学生边思考边打草稿, 教师巡视)
……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此环节学生创作激情被点燃
如一生创作的:打, 我打, 我不停打——话费不贵, 真开心。
接, 我接, 我接着接———IP服务, 好轻松。
(学生们一下活跃了起来, 不由自主地念出了声音)
师:你怎么想到拟这一条的?
生:因为我想作为消费者最希望打电话能省钱, 所以我紧扣这一点, 为了让人能记住我还运用了对偶的修辞。
师 (发自内心的赞道) :这位同学说得真好!我们的同学真聪明!同学们刚才看的、说的、写的都是商业广告词, 生活中还有一种广告那就是公益广告, 它引领着良好的社会舆论, 激发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 下面我们也来拟几条公益广告词。 (出示投影, 学生根据要求创作)
(学生创作后展示并进行点评和修改)
结束语:从刚才的练习中, 我看到了同学们智慧的火花在碰撞, 相信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收获很多, 广告仅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 我们应该由这个点寻找到更多学习语文的资源!请同学们将这节课上的收获写在日记本上。
教后反思: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才能教好语文?”一直都是困扰在学生和老师心中的难题, 但从这节课中我似乎有了一些启发:语文课本不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首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 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拓宽视野, 丰富知识, 砥砺能力。现在很多学生眼中只有书本和老师。他们对自己熟悉的生活缺少发现和体会。从本次活动来看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在试图引导学生能学会观察, 学会在生活中找到学习语文的资源, 找到学语文的方法和途径。虽说只有四十五分钟但提供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却从第一个步骤———收集广告词就开始了,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全班共收集了二百多条广告词, 收集是手段, 让学生发现一个广阔而丰富的学习语文的天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起到了“引”的作用,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应适应普通义务教育的要求, ……着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我想通过这样的活动其实是在告诉学生学习语文并不难,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有方法, 只要细心观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语文用语文, 随时随地都可以提高语文素养。
其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能力, 开展这次活动需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及相互推荐优秀之作。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与各种人物去打交道, 学会倾听和倾诉别人和自己的意见。活动开展后有很多学生抑制不住喜悦之情对我说:“老师, 我知道该与别人如何交流和沟通了。”“老师, 请您以后能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这样的语文课我们喜欢上!”听了学生的话语让我久久都不能平静:每个人只要对所做的事情充满信心, 他就一定能成功。本次活动让我看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 这是给我最大的收获和惊喜。
另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节课上尤其体现在创作广告词这一环节上, 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的展现。如:一位学生为小灵通创作的广告词“打, 我打, 我不停打———话费不贵, 真开心。接, 我接, 我接着接———IP服务, 好轻松。”我不由为学生有这样的开阔思维和创造精神而暗暗高兴。像这样智慧地火花在本节课上还有很多。语文实践活动课让我又找到了一个展示语文教学魅力的平台。
最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教师的角色, 更能体现师生平等对话的关系。在本次活动中笔者不但是组织者、参与者, 更是合作者。课前我是学生们的好参谋, 课堂上我时刻都在提醒自己一定要放下教师的架子, 敢于让学生来评价自己, 勇于自我批评。如在归纳广告词特点这一环节中, 面对学生生动活泼的语言, 我不由发出由衷的赞叹:“同学们概括得真好, 我在这之前也进行了概括, 可现在有些不好意思拿出来了, 因为我没你们的好, 而自己又不知道差在哪里, 很希望大家来帮帮我, 行吗?”学生们的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 纷纷指出我概括上存在的问题, 此时我并不觉得丢脸, 反而感到了一种欣慰:因为教学相长应该是语文教学上的一大境界。
3.谈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探究课 篇三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课的类型很单一,主要是讲读课。由于课类型单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语文课的类型应该是多样的,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课。如以感知为目的的预习课,以理解为目的的讲读课,以理解、欣赏作品和积累为目的的朗读欣赏课,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口语交际课,以运用读写方法为目的的读写课,以发展思维能力和读写能力为目的的综合实践探究课等。
什么是综合实践探究课?综合实践探究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小学生能否上好综合实践探究课?怎样上好综合实践探究课?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综合实践探究课教学的意义
语文综合实践探究课就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题目,搜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研究结果,写出探究报告的实践活动。这种综合实践探究课和讲读课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固定教材,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问题及一些逻辑系统的材料,进行周密的思考,独立地分析、综合、判断,形成自己的结论,并能说明结论所依据的理由。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投身于有价值的活动,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结果,同时也获得了一种能力。在活动中学生由资料的研究而一步一步获得结果,是学生自身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二、综合实践探究课的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课要探究的问题非常广泛,但主要应结合课内学习进行。
(1)结合语文课的探究题
一般有几类课题:①对某一作家的作品的研究;②不同作家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研究。③对诗歌的研究;④对某些成语的研究等等。
(2)结合其他课的探究题
語文综合实践探究课的题目可以和各科联系。如,和音乐联系,可以研究音乐家的传记及作品等;和科学课联系,可以研究某种生物的生长过程等。总之,和各学科联系的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知识,更能提高他们的语文读写能力和探索精神。
2.搜集资料
(1)必须掌握资料,研究不能凭空去想,一定要有根有据地说明问题。如果是研究作品,就应该以作品为主。
(2)资料来源。获取资料的途径可以通过观察、阅读书报和杂志、访问、回忆等,平时语文课和各科学习的内容会成为丰富的资料宝库。
3.分析、综合材料,得到结论
材料到手不能马上使用,必须先了解材料内容要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摘录与研究课题有关的部分,要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要点,得出结论。学生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要在语文课内经常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能力及比较研究方法。
4.写出研究报告
写研究报告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写报告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资料、分析资料过程中随时记下学习结果,最后把学习结果加以概括,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研究报告。
三、综合实践探究课的教学要求
综合实践探究课主要是学生独立进行研究,但教师必须进行认真指导。
1.综合实践探究课一般适用于高年级学生
开始时,一学期做一次,教师要多给予一些指导,使其成功,感到有收获,增强信心,提高探究兴趣,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探究课打下基础。
2.教师要出好研究题目
题目要小型多样,难易程度可以不同。提倡学生自己拟题,但学生选题时要适当指导,根据学生的水平,使学生选的题目适合自己的能力。
3.综合实践探究课要把重点放在研究过程上
必须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真正活动起来,每一步都要自己去实践,这样才能提高研究能力。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度,必要时给予指导。
4.教师要指导学生平时积累资料
如剪报、记读书笔记、记书报索引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平时积累的资料提出研究课题。
4.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篇四
主题:《怎样进行预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预习的意义,掌握预习方法。
2、预习注意什么?
3、在实际学习中进行初步体验预习过程并学会写预习笔记,展示比较好的学生的预习笔记。
教学的重点:了解预习的意义,掌握预习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的难点:通过预习方法写预习笔记。
二、教学准备:
1、和预习有关的课件。
2、一篇文章。
3、预习笔记。
三、教学过程
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学里很多课程都是大学生靠自学完成的,大学生是不是很了不起?今天老师也想把自学的方法教给你们,想不想学习? 生:想。
师:首先我们得知道预习有什么好处? 生:让我们提前感知我们要学的内容。生:减少课堂压力。
生:让我们提前把不会的知识记录下来,课堂上老师讲好认真听。
师:是啊,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预习是一种能力,是学习各科文化知识的法宝,那同学们以语文学科为例,能试着介绍一下方法吗? 生:先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生:一定要多读几遍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谈感受。生: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其实是有方法的,老师给大家介绍预习方法。
首先要查:查字典,多音字、生字新词。在课文找出来,在字典里认真看解释。再有查文章作者和写作背景。
然后是读:扫清字词障碍后,要熟读课文,要在三遍以上,有一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读之后是有感情朗读。
最后是领悟:领悟作者写作目的以及体会作者的情感。方法掌握了,但也有注意问题:
1、不许照抄全解和别人预习笔记。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2、书写要认真,遇到不会的字一定要查字典。
3、朗读要逐字逐句进行。不许丢字填字,不读错别字。注意重音和停顿,由慢到快,再到有感情。
听了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会预习课文了吗? 生:会了。
四、练习预习课文《母鸡》 生分组预习交流并展示。
小结:预习让我们学习事半功倍,希望同学们运用预习方法到其他科目学习当中。期待你们学习更轻松、更出色。
小学语文四年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怎样进行预习》
太平区红树小学
5.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几点看法 篇五
三亚市第三中学——林吉武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而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语文综合实践。因此,开展语文综合实践的教学,不仅是语文科本身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面就如何开展语文综合实践课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围绕教材,但又不受教材及课时的限制。
有些教师设专门的课时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教学,这是正常的,不可厚非。但是,语文综合实践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在于课后学生的活动,课后的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得到更多的历练,这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比如我教《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篇课文时,我布置学生用一周时间,在课后搜集沙漠中奇怪的现象并记录下来,在下周进行专题发言,结果,学生们几乎了解了世界各地的沙漠:中国的、非洲的、南美的、北美的„„学生了解到的沙漠中的奇怪现象,不仅有课文中提到的海市蜃楼和声音,还包括沙暴、沙漠中奇怪的动植物,甚至还包括人在沙漠中遇险如何自救等等。能接触这么广泛的知识,得到这么多的经验,若非是课后充足时间的综合实践活动,光靠专门的课堂活动,那是无法想象的。
同时,语文综合实践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围绕着教材来进行,否则就会无的放矢,难以提高。若是受教材限制,又难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我在教《阿里山纪行》一文时,我不仅要求学生了解阿里山的林海神木,我还要求学生搜集阿里山的地形地貌、台湾的风景名胜、社会现状等资料,极大地拓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语文综合实践课要面向学生。
面向学生就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为了综合实践而实践,初中学生科目多,课业任务重,不可能每篇课文都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学生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综合实践课过多过滥,就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使学生疲劳厌烦,效果反而不好。根据我的经验,一学期进行2—4次专门的综合实践课教学比较适当。这样的安排就是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去进行实践,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面向学生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去精心挑选设计综合实践课。比如我挑《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进行综合实践教学,这是因为环境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学生肯定早就有所了解,而他们在地理课中也了解土地沙化的问题,通过广泛搜集资料,使他们更进一步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而挑《阿里纪行》作为综合实践课,是因为台湾问题是我们国家民族统一的焦点问题,通过深入了解台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精心设计语文综合实践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综合实践的理念。
语文综合实践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而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综合实践的理念,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按综合实践的理念,教师在引导学生疏通课文生字生词,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做出评价,或是对课文某部分的描写论述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更进一步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根据以证明自己的评价或看法。比如我教《木兰辞》这篇课文时,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后,又引导学生对课文作评价或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个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木兰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不是真的。”问他的根据,他说:“女人没有那么充沛的体力,古时候打仗,都是面对面的刀枪砍杀,女人的体力顶不住;再说征兵时当地的村官肯定知道木兰是女的。”我趁机让班里的同学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讲,这种看法的对与否是不重要的,我想要的也不是这个问题的最后答案,重要的是通过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这才是我想要的东西,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发现和讨论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四、语文综合实践要面向学生的未来。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不能把意义局限于对课文的理解和补充,而应该把目光放在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学生人生观的形成上,否则,综合实践的意义和作用就大打折扣。又如,我教《幽径悲剧》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对“‘愚氓灭美’这一悲剧感到悲痛”这一中心后,我让学生搜集“文革”期间及历史上有关“愚氓灭美”的资料,并要求学生分析产生“愚氓灭美”悲剧的原因,并向学生提出一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我们如何防止‘愚氓灭美’的悲剧再重演?”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观点看法在班中的专题讨论会中交流。学生的分析、观点及看法有些比较中肯,有的比较幼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这些都不是重要的,因为语文综合实践追求的目的不是结论,而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和提高,是在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情感价值观念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因此,我设计的《幽径悲剧》一文的综合实践,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一次洗涤,对学生形成爱美、护美、追求美的观念有所帮助,以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因此,语文综合实践要面对学生的未来,面对学生的人生来设计。
最后,语文综合实践要把提高语文能力贯穿其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语文综合实践也要贯彻这一要求。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要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并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将之用一篇结构合理的文章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又得到提高语文能力的训练。
6.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 篇六
主备教师:
活动内容:有趣的反义词。
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开展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自行设计和组织能力,使学生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熟练掌握反义词使学生的听说合作和语文素养得到和谐发展。
活动简介:
围绕着反义词,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活动准备:
1、自制写有“大”、“小”、“多”、“少”、“真”、“假”、“轻”、“重”、“长”、“短”等字的卡片。
2、口哨一个
活动过程:
活动一:
1.听唱“对对歌”
一个大、一个小
一个西瓜、一颗枣
一边多,一边少
大小多少,记得牢
2、圈一圈,把对对歌中反义词用笔圈出来。
活动二:听听相声,师生合作说相声
师:你知道哪些反义词吗?
生:我知道的有:“大小”、“多少”、“上下”、“左右”等师:老师说几个词,你来说出它的反义词要快、准。生:行,您说吧!
师:开
生:关
师:高 生:低
师:快 生:慢
师:高兴 生:不高兴
师:舒服 生:不舒服
师:光明 生:不光明
师:你说的有对有错,小朋友们听清楚了吗?谁的耳朵最灵。请找出错误的并准确说出它的反义词。
活动三:玩玩做做
1、找反义词的游戏,手持字卡的同学听到哨声,立即去找与自己相对应的反义词持卡的同学。
2、看图填空:篮球()乒乓球()铁球()木块()客人来了我们欢(),客人走了,我们欢()
3、反义词开火车游戏
如生1:大对小 生2:多对少
活动四:课外延伸(写一写)
7.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 篇七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当遵循的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必须树立以下几种科学观念:
1. 实践习得。
语文学习不只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 最重要的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 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 要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 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
2. 主体发展。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自主体验、主动参与和能力发展。“发展”体现了活动课程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懈的追求。学生是活动的主人, 发展的主体。实践活动课, 要使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
3. 整体开放。
语文实践活动课倡导语文大视野,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支持“三个面向”, 具有时代气息, 敞开世界胸怀, 树立超前意识, 走向自然, 走向社会, 走向现代科学技术, 做到课内外联系, 校内外沟通。
4. 学科融合。
语文并非存在于真空中, 它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历史、地理、环境、艺术密切相关, 要通过学科的渗透、融合、相互作用, 开发语文教育的潜能。
5. 互助合作。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 师生双方、生生之间要双向互动, 情意交流, 合作参与。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 学生是活动的行动者、实践者。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实践, 真正体会到自己在活动、在实践、在发展, 以获取相关的知识、体验、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6. 探究发现。
关注社会生活热点, 沟通不同学科领域,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 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是语文实践活动课的重要习得形式。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发展自主和谐的主性, 强调创新意识, 在保证必要的接受性学习的同时, 更多地提倡发现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发现能力。
二、要规划好语文活动课
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要宏观调控, 有序有计划。语文活动课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的课堂, 教师充当导演和监制的角色, 既要激起学生的活动热情, 又要不出“格”;既要放手让学生动起来, 又要紧扣活动的主题, 所以要求教师做好幕后的组织策划工作, 从微观考虑, 精雕细琢, 合理安排活动课的每一个环节, 减少活动课的随意性, 通过创设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活动课氛围, 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以求得学与动的和谐共振的最佳效果, 同时要注意随机调节活动课的节奏, 确保活动课的整然有序, 始终围绕活动目标来进行。正如“台上三分钟, 台下三年功”。活动课前要求课前作好充分准备: (1) 定活动的主题、活动的形式、活动的程序。 (2) 材料的选定。 (3) 角色的安排。 (4) 准备道具、装饰品。 (5) 布置活动场所等。
三、语文活动课要有充实的内容
众所周知, 我们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内容是教材, 但它并不是我们全部的教学内容。其实, 在现实生活中也包含着很多学习内容和人生哲理。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都为学生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课,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初中语文实践活动课内容涉及到了很多方面, 比如课外书、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只要教师和学生选择了恰当的活动课内容, 就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因此, 我们要精心选择活动内容, 呈现出一个生动有趣、精彩纷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
首先, 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开展活动课, 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比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办手抄报、黑板报, 编写课本剧并表演, 举办语文基础知识竞赛以及辩论赛等。
第二, 活动课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关注社会现象。比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一些社会现象, 并对其进行评论, 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一些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另外,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广告词 (包括视听广告和平面广告) 中的错别字, 或者语法错误等。
第三, 结合传统节日, 学习民族文化和语言。当前的中学生喜欢时髦、新潮的事物, 一大部分学生甚至家长都不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比如让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开展成语竞赛、古诗词竞赛、俗语竞赛等一系列活动, 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要新颖多样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要新颖多样, 这是能否有效地突出活动主题和表现内容的重要方面, 也是直接影响活动课效果的重要因素。“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博大精深, 丰富多彩, 其形式也应当新颖多样, 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1. 经典诗文背诵活动。
每周背诵一诗 (文) , 并且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范围的背诵比赛活动, 提高学生文化品位, 增强传统文化素养。
2. 影视文化欣赏活动。
学校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优秀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 并做到观看、欣赏、写作三结合, 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
3. 参观访问郊游活动。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历史文化名胜, 游览家乡美丽山河, 参观先进生产企业, 拜访社会著名人物, 使学生在实践中接触自然, 接触社会, 接触现代科学技术, 开拓学生视野。
4. 文学名著鉴赏活动。
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读名著、评名著活动, 将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按照学生的接受程度, 分配到各年级, 让学生按年级顺序进行阅读, 并提通过讲座、评论、赏析活动,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5. 文学社团实践活动。
组建文学社团, 开展文学创作活动, 办好社报社刊, 培植文学业新苗, 增强人文素养。
7. 语文探究学习活动。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 指导“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 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 将会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绽放异彩。
摘要:活动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内容, 它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 有利于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并主动探索和研究新知识。此外, 通过语文活动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8.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 篇八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一、开展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 ——在生活中善于运用语文的能力。①在《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让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地提高认识,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②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生的第一导师,也只有自觉的学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才可能深刻、长久。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这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新课标的“发展观”中强调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使学生达到的预期目标。因此,语文教学既要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又能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与文本融合,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例如读杨绛的《老王》,可让学生“读”出一个生活艰难的人所拥有的一颗金子般的善良之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善良品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做的好。创新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积极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初中教师应创新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的理念
语文新课标的目标要具有全面性与综合性,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活动是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而活动本身只是一种手段,语文活动课重视活动形式的完美,更追求活动目标的落实。为此,在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目标时,必须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既要将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能力的培养有机整合,同时重视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活动水平的提高。在课堂可设一些导语,比如在举行季节知识调研实践活动时,老师可以根据之前学习过的梁衡《夏》,结合课文知识以及现实的情况来引导学生:“走过多姿多彩的《春》,越过清冷萧瑟的秋(《秋天的怀念》),趟过小雪滋润的冬(《济南的冬天》),今天让我们走进炎热的《夏》,去感悟夏的紧张、热烈和急促。”这样,既可以帮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课文,又可轻松进入到学生的实践情景中。此外,应关注学生情感的熏陶、品德的教育和心理素质的训练等,充分发挥活动的多种功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陈旧的、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应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在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对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运用学习规律,在综合实践课上更是不适用。教师要改变“填鸭式”、“满堂灌”那些死板的教学方式,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导语文教学。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以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更应该有足够的综合实践课外活动,初中语文教学更不能忽略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需求。例如在学习《春》时,可以先让学生搜集关于春天的诗词,在课堂朗诵这些优美的诗句;在阳春三月,不妨搞些春游活动,让学生走出四角的天空去领略《春》的生动、妩媚和美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促进学生获得参与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收益
新课标中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这既是课堂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新举措。在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而重在搜集积累、习惯养成、课外延伸和激发兴趣。新教学应使学生能自由、积极、灵活、多渠道的锻炼能力、掌握知识。不可否认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这种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讲得全就好,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反感。所以有必要去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逐渐形成亲近自然、触入社会、认识自我的意识③。因此,必须把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探究式的互动合作的学习模式,并把这些课堂内的知识结合课研活动,对学生加强引导,使其能在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得到更加充分的成长。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在学习中的地位不可忽视。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和能力,把握机会及时激发和启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多读名著,例如读《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格林童话》、《红与黑》等等,举办读书交流会等,让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多的交流与提高,通过训练学生中的有些人会具有达芬奇那样的聪明才智。教师在育人成才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好的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方式往往能事半功倍。
【注释】
①② 刘朝锋、王晶. 教师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③ 刘冬艳. 2年初中语文新课标[M].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1.
【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推荐阅读:
一堂充满智慧的语文课06-26
记一堂语文课作文500字10-11
一堂有趣的语文课_作文400字09-06
昆明中考满分作文: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11-01
同上一堂“云端”思政课观后感_同上一堂“云端”思政课心得感悟09-01
如何打造一堂优质课07-09
一堂有效的化学课07-27
如何开好一堂班会课11-12
一堂难忘的公开课11-13
如何上好高中第一堂课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