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吊瓶

2024-08-17

托起吊瓶(通用2篇)

1.托起吊瓶 篇一

“吊瓶班”“赤膊班”扭曲高考摧残孩子

高考临近,网上频频出现考生集体打吊瓶、吃“聪明药”、吃避孕药等的现象,引起很大争议。但大多数学生、家长对这种置身体于不顾的做法并不反对。事实上,诸如此类的“高考怪象”层出不穷,比如浙江永康市第二中学在学校的LED大屏幕上打出了“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的刺激性标语;而在广东东莞,甚至出现了“赤膊班”,大有“不破高考终不还”的架势。面对此情此景,你只能评论两个字:悲催!

然而,他们却也是不得已为之。高考激烈的淘汰制,残酷的竞争扭曲了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初衷,给社会带来多少形形色色的“无奈”。当前的高考制度不过是一种高度强化的应试教育,一次性考试本身有重大的.局限性,它不可能真正体现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表达能力等完整的评价,只不过是一些书本知识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即便是考到了状元也不证明这个人真的很有才,只是证明这个人考试能力很强。

因此,很多国家为了改变这种一考定终生的局限,主要从考试的弹性、灵活性、多样性方面进行教育改革。比如,除了高考的成绩,还增加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课外活动的表演、慈善活动的参与度、老师的推荐等。另外扩大高等院校的招生自主权,让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和人才需求,定向进行一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测试。比如,不需要考太多门学科,可以选择性地进行学科考试,并自行增加动手能力等测验,考生符合要求就可以录取,不受整体高考分数影响。而我国的高考制度,恰恰需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以应大势所趋。据闻,今年广东有18所高职院校面向全省应届高三毕业生和应、往届中职毕业生开展自主招生,未尝不是个良好的开端。

自主招生权力一旦可以下放给学校,学校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来选拔学生,或者给优秀学生抛“橄榄枝”,打破高等学府垄断高分数学生的利益格局。学校的自主招生实行多次录取,学生可以填很多志愿,参加多场考试,获得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实现这个目标在技术上是没有难度的。符合市场需求,推动多元教育,全世界都行得通,中国也能办得到。当然,自主招生权力下放,其前提是一定要有有效监督,确保公平。广大家长们也应看淡功名,毕竟孩子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广州日报)

2.托起吊瓶 篇二

古有“悬梁刺股”,今有“吊瓶赶考”。近日,“吊瓶班”这样一个新词汇在网络上迅速蹿红。究其根源,原来是有网友把湖北某学校高三学生集体打吊瓶备战高考的照片发到了微博上,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堆满复习材料的课桌,教室上空交织的铁丝网,20多个闪着亮光的吊瓶,而学生们则在埋头苦读,此番情景着实令人唏嘘,瞬间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网民的热议。

从舆论上看,“吊瓶班”事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不少网友批评这种怪象不利于学生备考,更多的人认为考生最需要的还是知识和心理上的“吊瓶”。那么对于只剩十几天就要到来的全国高考,如何利用这段黄金时期做好应战,成功踏过这座“独木桥”便成了每一个学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本周,记者也在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北京二中等院校门口对高三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走访。据悉,高三学生的复习已经进入到了收官阶段,除了对课本知识的常规温习以外,有近9成的学生开始利用网络进行知识面的拓展,以及考试经验技巧的学习。

据了解,今年高三应届生这种在网上集体“打吊瓶”的行为,较往年相比尤为突出。昨日,记者也从全球最大的中文社会化阅读平台豆丁网(www.docin.com)获悉,近期该网站高考栏目的豆丁阅读指数呈现出高速上升的趋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近3倍,而且自5月份以来有关高考的.各种资料的下载量已接近20万人次,环比增长68.9%,其中与作文写作相关文档的需求量最多,日均下载量达到了份。

另外,记者看到豆丁网还为高考学生推出了“高考理综制胜法宝”、“高考考前最后冲刺指导”等相应专题,专题中不仅对高三学生最为关心的考试热点进行了系统化梳理,并且还有以考前心理疏导为内容的资料,例如《学会词语暗示享受快乐高考》、《高考前夕孩子最不希望听到的十句话》、《给届高三学生的考前建议》等文档,据观察,在大考将近之际,此类文档相比试题文档更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同时,据豆丁网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高考专题的总共浏览量已经超过了12万次,转帖也达到了近千次。

上一篇:汽车市场调查报告下一篇:幽默的童话小故事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