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2024-09-14

物理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4篇)

1.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篇一

力学部分:

1、基本概念:

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

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

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

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

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3、基本运动类型:

运动类型受力特点备注

直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一般变速直线运动的受力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同上且所受合外力为恒力1.匀加速直线运动

2.匀减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合外力指向轨迹内侧

(类)平抛运动所受合外力为恒力且与物体初速度方向垂直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

(合外力充当向心力)一般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

向心力的受力分析

简谐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的受力分析

4、基本方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正交分解);

三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封闭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法);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体法、依据: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注意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设法);

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析法(解方程或方程组)、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v-t图像);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类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动量、能量(可处理变力作用的问题、不需考虑中间过程、注意运用守恒观点);

针对简谐运动的对称法、针对简谐波图像的描点法、平移法

5、常见题型: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六个量中已知其中四个量求另外两个量。

斜面类问题:(1)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2)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包括物体除受常规力之外多一个某方向的力的分析);(3)整体(斜面和物体)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整体法、个体法)。

动力学的两大类问题:(1)已知运动求受力;(2)已知受力求运动。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注意向心力的分析;绳拉物体、杆拉物体、轨道内侧外侧问题;最高点、最低点的特点)。

人造地球卫星问题:(几个近似;黄金变换;注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动量机械能的综合题:

(1)单个物体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的题型;

(2)系统应用动量定理的题型;

(3)系统综合运用动量、能量观点的题型:

①碰撞问题;

②爆炸(反冲)问题(包括静止原子核衰变问题);

③滑块长木板问题(注意不同的初始条件、滑离和不滑离两种情况、四个方程);

④子弹射木块问题;

⑤弹簧类问题(竖直方向弹簧、水平弹簧振子、系统内物体间通过弹簧相互作用等);

⑥单摆类问题:

⑦工件皮带问题(水平传送带,倾斜传送带);

⑧人车问题;人船问题;人气球问题(某方向动量守恒、平均动量守恒);

机械波的图像应用题:

(1)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互推;

(2)依据给定状态能够画出两点间的基本波形图;

(3)根据某时刻波形图及相关物理量推断下一时刻波形图或根据两时刻波形图求解相关物理量;

(4)机械波的干涉、衍射问题及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电磁学部分:

1、基本概念:

电场、电荷、点电荷、电荷量、电场力(静电力、库仑力)、电场强度、电场线、匀强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功、等势面、静电屏蔽、电容器、电容、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电阻率、电热、电功率、热功率、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电动势、内电压、路端电压、内电阻、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磁感线、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感应电动势、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感抗、容抗、电磁场、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

电量平分原理(电荷守恒)

库伦定律(注意条件、比较-两个近距离的带电球体间的电场力)

电场强度的三个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定义式、点电荷电场、匀强电场)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及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电容的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适用条件)

电阻定律

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总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及其分配关系)

焦耳定律、电功(电功率)三个表达式的适用范围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基本电路的动态分析(串反并同)

电场线(磁感线)的特点

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及中垂线上的场强和电势的分布特点

常见电场(磁场)的电场线(磁感线)形状(点电荷电场、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点电荷与带电金属板间的电场、匀强电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

电源的三个功率(总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效率)

电动机的三个功率(输入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

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图像及其应用;注意点、线、面、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

安培定则、左手定则、楞次定律(三条表述)、右手定则

电磁感应想象的判定条件

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线垂直切割磁感线

通电自感现象和断电自感现象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原理

电阻、感抗、容抗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变压器原理(变压比、变流比、功率关系、多股线圈问题、原线圈串、并联用电器问题)

3、常见仪器:

示波器、示波管、电流计、电流表(磁电式电流表的工作原理)、电压表、定值电阻、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电动机、电解槽、多用电表、速度选择器、质普仪、回旋加速器、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日光灯、变压器、自耦变压器。

4、实验部分:

(1)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各种静电场的模拟;各点电势高低的判定;

(2)电阻的测量:①分类:定值电阻的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量;电表内阻的测量;②方法:伏安法(电流表的内接、外接;接法的判定;误差分析);欧姆表测电阻(欧姆表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读数);半偏法(并联半偏、串联半偏、误差分析);替代法;*电桥法(桥为电阻、灵敏电流计、电容器的情况分析);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电流表外接、滑动变阻器限流式接法、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读数);

(4)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测定(电流表外接、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注意曲线的变化);

(5)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电流表内接、数据处理:解析法、图像法);

(6)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分流电阻、分压电阻阻值的计算、刻度的修改);

(7)用多用电表测电阻及黑箱问题;

(8)练习使用示波器;

(9)仪器及连接方式的选择:①电流表、电压表:主要看量程(电路中可能提供的最大电流和最大电压);②滑动变阻器:没特殊要求按限流式接法,如有下列情况则用分压式接法:要求测量范围大、多测几组数据、滑动变阻器总阻值太小、测伏安特性曲线;

(10)传感器的应用(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而减小、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常见题型:

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的功能关系;

一条直线上三个点电荷的平衡问题;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示波器问题);

全电路中一部分电路电阻发生变化时的电路分析(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或应用“串反并同”;若两部分电路阻值发生变化,可考虑用极值法);

电路中连接有电容器的问题(注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电路变化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通电导线在各种磁场中在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注意磁感线的分布及磁场力的变化);

通电导线在匀强磁场中的平衡问题;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周期;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的一段圆弧运动:找圆心-画轨迹-确定半径-作辅助线-应用几何知识求解;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时间);

闭合电路中的金属棒在水平导轨或斜面导轨上切割磁感线时的运动问题;

两根金属棒在导轨上垂直切割磁感线的情况(左右手定则及楞次定律的应用、动量观点的应用);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正交、平行两种情况):

①.重力场、匀强电场的复合场;

②.重力场、匀强磁场的复合场;

③.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的复合场;

④.三场合一;

复合场中的摆类问题(利用等效法处理:类单摆、类竖直面内圆周运动);

LC振荡电路的有关问题;

2.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篇二

一、运用物理学史料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树立创新意识

让学生从历史中体会科学的力量。近代物理进展中每一种理论的诞生, 都伴随对未知现实的圆满解释及新鲜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电磁学技术的广泛使用是我们当今社会能量来源的重要科学依据, 而在18世纪之前, 人们对于电的了解还不是很多, 直至18世纪中期, 美国的富兰克林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 使得人们对电的认识更加丰富。早在1749年, 他就注意到雷闪与放电有许多相同之处, 1752年他通过在雷雨天气将风筝放入云层, 来进行雷击实验, 证明了雷闪就是放电现象。在这个实验中最幸运的是富兰克林居然没有被电死, 因为这是一个危险的实验, 后来有人重复这种实验时遭电击身亡。富兰克林还建议用避雷针来防护建筑物免遭雷击, 1745年首先由狄维斯实现, 这大概是电的第一个实际应用。1785年, 库仑设计了精巧的扭秤实验, 直接测定了两个静止点电荷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二次方成反比, 与它们的电量乘积成正比。库仑的实验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这就是非常著名的库仑定律。这些事实都可以给学生很多启示, 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奋发向上的激情, 引起浓厚兴趣和积极的思考, 我们就能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并不断发展学生学习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物理学中一些重要规律的发现无不闪烁这科学家创造思维的光芒, 利用探究法教学, 让学生自己“参与”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 从历史中认识科学的奥妙。

二、运用物理学史料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学风

关于电磁学中电灯的发明, 教材中只是简单的提到了白炽灯是一种电热器, 其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 这对于学生来讲十分的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我简单的介绍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为了能发明长效耐用的灯丝, 爱迪生先后用过1600种耐热材料进行实验, 并分门别类的进行实验, 直至最终发现碳化后的竹丝效果最好, 让美国人民用上了这种价廉物美, 经久耐用的竹丝灯泡, 并且在1906年又改用钨丝, 进一步提高了灯泡的质量。我着重讲述这些内容, 并联系了学生做实验时怕重复、怕数据处理、怕数字计算的毛病对他们进行了教育, 使学生深受感动。

物理学史中一些为了建立或验证物理定律的经典实验, 无论是实验任务的确定、实验仪器的设计、还是实验方法的选择, 都凝结着物理学家的顽强毅力、清晰的思考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创造力。他们在曲折崎岖的科学征途上所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严谨的态度, 科学的思维方法, 都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好教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一方面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 另一方面, 就要利用物理学家孜孜不倦的求实竟是和良好习惯教育学生。物理学家的事迹很有感染力, 如能运用得当, 长期坚持, 对学生整个高中学习阶段, 以至一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运用物理学史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为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手脑并用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在引入新理论的教学时都要讲述理论产生的过程。如在讲述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时, 可以向学生讲述在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发现电能生磁之后,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科学的对称性, 坚信“电能生磁”, 反过来“磁也能生电”, 最终在1831年观察到了电磁感应现象, 并提出了著名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底律。同时也可以向学生讲述日内瓦年轻的物理学家德拉里夫的助手科拉顿先于1825年完成了同样的实验, 但是可惜的是没有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这样的历史事实, 如果当时他是在一个房间进行实验的、如果当时他用一面镜子对着电流计、或是如果能站在门口看着电流计等等, 那么科学发展将向前推进6年。这些讲述除了使原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实际外,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良好习惯的行程可以起到引导和影响作用。

四、运用物理学史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任务之一。这个任务的完成, 虽然一般是结合讲授物理知识进行的, 然而由于物理学发展史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历史, 也是唯物辩证法同唯心论斗争的历史, 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通过介绍物理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认识论。

3.唐代诗歌中的物理学知识 篇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焕的《登鹳雀楼》。诗人登上鹳雀楼眺望西边的远山,太阳依山渐渐落下,滚滚的黄河水流向远方,一直奔流到大海。要想看到更远(千里之外)的景色,就要站得更高,登上更高的楼层。

一般人认为,站得高看得远是因为站得高就可以躲过障碍物的遮挡。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在地球上没有障碍物,人的视野也会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人们在海边看远处开来的帆船,首先看到的是船的桅杆,然后才能看到船体就是这个道理。人的视线和地球球体的切点越远,地平线就越远,看的就越远。人站得越高,视线与地球的切点就越远。坐飞机、在宇航站上看得更“远”,在月球上就能够看到半个地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包含有地球是个球体这个概念。

另一位唐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描写了另一个自然现象。他在诗中写道: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在诗中描绘了江边的夜景,月亮西落乌鸦啼叫,寒霜铺天盖地而来。面对着岸边的枫树,江中的渔火,更加愁烦难眠。半夜里,姑苏(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客船。注意两个现象:夜半钟声,霜满天。

夜里的钟声,客船上的人为什么能够听得很清楚呢?除了晚上比较寂静,干扰的噪音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或进入同一种介质密度不同的区域时,声波的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这种现象称为折射。白天地面温度比较高,气温是向上递减的。由于在竖直方向上温度分布的差别,就会产生声音的折射现象。沿水平方向传播的声波靠近地面部分比离地面远的传播得快,声音传播的路径便向上弯曲,也就是说,声音在较暖和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寒冷的空气中快。因而白天声音不会沿地面传播很远。在结霜的晚上,地面温度很低,而离地面远的空气温度比较高,因而使声音向下折射,这样声音在地面附近就能传播得比较远,客船上的人就能很清晰得听到寒山寺的钟声了。

唐代诗人刘禹锡仔细观察了淘金女工作的时间、地点和淘金的方法,写了一首名叫“浪淘沙词”的诗: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淘金的时间在早晨,太阳照到江中的水洲“澄洲”上,笼罩在江上的浓雾慢慢地散开。江上逐渐晴朗。淘金的地点在江边弯曲处,那里布满了淘金的妇女。

诗人观察得细致,因此对自然现象描述非常准确,江上江边空气含水量大,晚上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分就会过饱和,结为雾珠。太阳出来气温升高雾珠蒸发,雾气就消失了。这就是诗中“日照澄洲江雾开”包含的自然景观。

淘金妇女聚集在江边弯曲处是因为江水弯曲部位的外侧,水流的速度比较大,能够更好地把沙金与沙子分开。因此“淘金女伴满江隈”。“隈”就是山、水弯曲的地方。

淘金的过程是利用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这一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相传是阿基米德为鉴定一顶纯金的王冠的真伪问题陷入沉思,洗澡时发现了这条重要定律。沙子和沙金的比重都比水大,它们在水中都不会浮在水面上。搅动含有沙金的江底泥沙,使它们浮动起来,同样体积的沙子与沙金在水中受到的合力(重力一浮力)不同,沙金受到的合力大些 (因为沙金的比重大)下降的速度也快些。在流动的水中沙子和沙金就会沉降到不同的地方。这样沙子与沙金就分开了。美人首饰和王侯印,都是由浪搅动沙子得到的。

王之焕的《凉州词》写出了玉门关外一片凄凉景色: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放眼望去奔腾的黄河好像在天边与白云相接。城堡倚在万丈高山旁就显得更加孤单、渺小。

黄河在地上,白云在天上,为什么在诗人眼里它们会相会在一起。是诗人的错觉吗?不是。人向四周望去,会感到自己置身在一个你目力所及的圆面的中心。这个圆面的边缘就是地平线。地平线是不可接近的,当你向它走去,它就向后退去。当你向后退时,它又向你走来。我们极目望去地平线就与天相接了,于是远处的黄河就像与天边的白云相接了。

地平线离我们有多远?它与观测者在地球表面上的高度和地球的半径有关。根据计算,一个中等身材的人在平地上所能望见的距离不会远过4.8千米。如果站得高一点地平线就会远一些。

月球的直径是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12756千米的1/4稍大一些。在月球上观测者与地平线的距离只有2.3千米。木星的直径是地球的11倍左右,在木星上观测者与地平线的距离是15千米。

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望庐山瀑布》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站在香炉峰下,观看阳光照耀下的庐山香炉峰,一片片紫色的烟雾缭绕着山峰,遥望下落的瀑布就像挂在山前的水面上。气势磅礴,飞流直下的瀑布蔚为壮观,使人疑惑是不是银河从九重天上落下来了。

山峰被紫色的烟雾缭绕,似乎很难见到。是不是诗人看花了眼?或者是做了牵强附会的描写?都不是,诗人做了细致的观察,这样的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能发生的。这是对“紫烟”多种解释的一种,科学原理给予了支持。

阳光透过小水滴可以产生彩虹,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阳光照到庐山香炉峰为什么会出现紫色呢?原来,光线通过烟雾微粒时会发生散射。当这些烟雾微粒的直径比光波波长小时,散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这个关系叫做“瑞利散射定律”。瑞利是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为了解释“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等长期令人不解的问题时,导出了“瑞利散射定律”。

可见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可能李白观看瀑布那天香炉峰瀑布产生的水雾的直径和紫光的波长差不多,所以散射光中紫光最强。李白注意观察了这个现象,原原本本写进了他的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4.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总结 篇四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机械波形成原因: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一定有机械波产生。

2、形成条件

波源

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

介质

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3、机械波传播的本质

在机械波传播的过程中,介质里本来相对静止的质点,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发生振动,这表明这些质点获得了能量,这个能量是从波源通过前面的质点依次传来的。所以,机械波传播的实质是能量的传播,这种能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海洋的潮汐能甚至可以用来发电,这是维持机械波(水波)传播的能量转化成了电能。

5.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五

1.知道空气的声速为340m/s(T=15),知道真空不能传声。2.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能够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3.知道噪声的危害及减弱噪声的方法,增强环境保护意识。4.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光学考点说明: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是中考必考内容,但不是考查重点内容。本专题重点有:

1.了解光源,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x m/s。

3.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基色与原料的三原始是不同的。

4.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5.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光的折射考点说明:光学部分在中考中的比例约为10%,考题难度不大,光的折射、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是中考的重点,研究平面镜的成像及凸透镜的成像试验方法和技能是现在中考考察的热点,知识点主要有:光的折射的概念。光的折射定律。

中考对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考查较少,大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机械运动和运动快慢的描述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是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参照物的选择、比较运动的快慢以及牛顿第一定律是中考的点。

质量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约占总分的2%到3%左右,大多数情况下,题目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也有一些题目出现在试验题中。本专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1.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2.对物体质量多少的估测。3.天平的使用及读数。4.质量测量的特殊方法。

根据新课标对本部分的要求,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命题趋势,预测2009年的中考,这部分内容将围绕以下方面进行考查:1.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论证,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对密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2.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3.密度的应用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往往与力学中的压强和浮力结合。

6.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六

通过此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电压的单位是什么?怎样测量电压?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电压是电学中重要的概念,是研究欧姆定律的基础。本节重点是练习使用电压表。

电压概念的形成: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热知的“电压”一词来学习。教材只讲了电压是什么的问题。

教学建议:启发提问:你在日常生活那些地方听说过“电压”这一概念呢?让学生讨论、阅读思考回答,让他们从实际中认识电压。

想想做做: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灯泡两端电压变化及亮度变化情况。让学生感知灯泡的亮度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出电压的作用。即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要有电压。然后讲解电源作用、电压表示符号及单位。

怎样连接电压表: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它去掉了现行教材的讲述式的介绍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而是让学生根据说明书自学并使用电压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建议:教师可以采用先让学生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书,然后交流获取的信息,谈谈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同时让学生根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自我设计一个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的电路,并动手实验。这样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师注意:电压表的连接与旧教材的区别:过去的是“电压表与部分电路并联”。电流从“+”入“—”出,过于抽象。现今更加直观、准确、可操作性强。

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教材没有告诉读数的方法,而是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电压表读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切忌直接告诉。可先展示一下电流表,让学生说说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然后想想该怎样,谈谈你从电流表的读数中受到什么启发。大胆尝试一下电压表的读数。

想想做做:电池串联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对测量的分析,不难得出串联电池组电压的特点,即让他们从实验中感知串联电池组电压比单个电池电压多,且等于个串联电池电压之和。

建议: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实验后提问:串联电池电压组给了我们哪些新的启发呢?关于学生问到并联电池组电压时,由于并联电池组在日常生活中少见,教材未研究,教学中可让学生课外研究。

动手动脑学物理:共有4个小题,且都联系实际,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第2题自制盐水电池,并用电压表判断电源正、负极。教师应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器材,让他们动手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打破对电的产生的神秘感。在用电压表判断电源正负极时,大胆用“试触”的方法来实验。遇到问题可讨论如何解决。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2节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这个探究是教材中没有告诉结论的探究。它是从学生实验演变而来的,为学生提供了探索过程完全的探究。教材告诉了一个学案,有些探究程序中的具体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填写。探究的结论,学生容易得出。教材中之所以没有给出结论,其原因之一是标准中没有确定的要求。

建议:由于教材中给出了学生导学的过程。因此,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我探讨完成导学内容前五部分,然后让他们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探究,作为课外内容布置,让学生去完成。当然教师也可以用实验向学生展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制作水果电池,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不仅用菠萝可做,而且用其他水果、蔬菜如葡萄、土豆等也可以做。活动中让学生感知了电压表的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利用电压表判断电源正负极的方法。此实验活动的最后让学生思考:关于“水果电池”你还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来做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STS: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讲保护环境的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三节电阻

通过此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电阻的概念,单位是什么?变阻器是什么样的?如何调节灯泡的亮度?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特点。

本节内容电阻是电学中重要物理量之一,对电阻的理解,探究导体长度对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及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炮的亮度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1、电阻概念的形成:教材首先从学生们熟悉的事例中引出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的概念:导体、绝缘体、接着让学生通过“想想做做”动手实验来获取不同导体连入电路中对灯泡的亮度的影响的信息。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感知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有大、有小。从而形成电阻的概念,避免了过去的读概念、记概念的做法。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课标中没有明确的要求,而是以活动建议的形式提出,课本中以“想想做做”来研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为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打基础。学生通过“想想做做”的实验探究来获取信息。明白了铅笔芯的长短对电阻大小的影响

建议:实验中教师可提问:实验中你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小灯泡作用是什么?让学生明白铅笔芯电阻的大小可通过灯泡亮暗程度来体现(学生完成这一思维过程,笔者认为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应给予引导)

3、变阻器:研究变阻器时,除研究了滑动变阻器外,还增添拓展了对电位器的研究,画出了电位器的内部结构图,教学建议P16,批注。

4、探究变阻器的作用: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炮的亮度?这个探究有两个核心问题:

①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阻的?

②如何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建议:(见教材P16,批注)

5、科学世界介绍了半导体、超导体的特点及半导体、超导体材料的发展对高科技的影响,教师要给予指导性的阅读。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四节欧姆定律

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这是一个完整的探究,不希望教师告诉学生的结论,应让学生去探究,通过测得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应注意多次测量数据,综合分析,以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强调学生要如实记录,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这个探究是过程完全的探究,课标中有要求,教材给出了结论,学生应加强理解。

教材中还设计了例题,渗透了物理学的计算方法。欧姆定律知识的应用,对于物理计算,教师要有度。注意不要把计算题设计的过深、过难、过偏,应有实用性,体现学习物理的实用价值。如教材例题一中,通过对试电笔中电流的计算,让学生明白试电笔的使用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额定电压、短路:短路主要让学生明白,短路时电阻小,电流大。危害:电源损坏,导线升温,可能导致火灾。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五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本节内容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中“想想议议”为学生测电阻作准备。思考如何设计测电阻的试验电路,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步骤及记录数据表格。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如实记录,引导学生对计算数据的分析。同时,强调变阻器的作用。

第六章欧姆定律:第六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投影)

本节内容涉及知识面较宽,主要研究:

①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②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③注意防雷:讲了形形色色的避雷方法。

7.物理知识的应用探究 篇七

一、诊断原理

例1 B超可用于探测人体内脏的病变状况.图1是超声波从肝脏便面入射,经折射与反射,最后从肝脏表面射出的示意图.超声波在进入肝脏发生折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折射规律类似,可表述为(式中θ1是入射角,θ2是折射角,v1,v2分别是超声波在肝外和肝内的传播速度),超声波在肿瘤表面发生反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已知v2=0.9v1入射点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是d,入射角为i肿瘤的反射面恰好与肝脏表面平行,则肿瘤离肝脏表面的深度h为()

解析:做出光路图,如图2所示,已知入射角为i,设折射角为θ,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可知,由v2=0.9v1,可得:sinθ=0.9sini,cosθ=,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路对称,从图中可得:,由此可知肿瘤离肝脏表面的深度h为:因此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以超声波为背景,综合考查光的折射与反射原理.本题源于生活,注重新情景问题下的建模能力,考查了学生灵活应用物理规律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从表面上考查的超声波,学生初接触,感觉到无从下手,所以从声波情景迁移到几何光学的折射与反射是解题的关键,掌握应用光的折射定律与反射定律解题的基础,做出光路图用几何关系表示相应的三角关系是解题的技巧.

二、设备原理

例2医生做某些特殊手术时,利用电磁血流计来监测通过动脉的血流速度.电磁血流计由一对电极a和b以及磁极N和S构成,磁极间的磁场是均匀的.使用时,两电极a、b均与血管壁接触,两触点的连线、磁场方向和血流速度方向两两垂直,如图3所示.由于血液中的正负离子随血流一起在磁场中运动,电极a、b之间会有微小电势差.在达到平衡时,血管内部的电场可看作是匀强电场,血液中的离子所受的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为零.在某次监测中,两触点的距离为3.0 mm,血管壁的厚度可忽略,两触点间的电势差为160μV,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0.040 T.则血流速度的近似值和电极a、6的正负为()

(A) 1.3 m/s,a正、b负

(B) 2.7 m/s,a正、b负

(C) 1.3 m/s,a负、b正

(D) 2.7 m/s,a负、b正

解析:依据左手定则,正离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向上偏,负离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向下偏,因此电极a、b的正负为a正、b负;当稳定时,血液中的离子所受的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为零,则qE=qvB,可得(A)正确.

点评:从题意中提炼出血液中的带电粒子在磁场、电场复合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是解题的关键,掌握左手定则、电场力表达式、洛仑兹力表达式是解题的基础,应用平衡条件列方程就能使问题得以突破.

三、治疗手段

例3将激光束的宽度聚焦到纳米级(10-9m)范围内,可修复人体已损坏的器官,可对DNA分子进行超微型基因修复,把至今令人无奈的癌症、遗传疾病彻底根除,以上功能是利用了激光的()

(A)单色好(B)平行度好

(C)粒子性(D)高能量

解析:由于激光平行度好,能量比较高,所以能较准确无误的能根除这些疾病.

8.物理潜能知识竞赛 篇八

2. 欢迎老师组织学生集体参赛.每期将评出优胜个人及辅导老师奖若干名.答案及获奖名单在本刊2008年5-6月号上公布(也在本刊网站上登出),同时寄出获奖证书及奖品.

1. 某同学利用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标有“50 Ω 12 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和若干导线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其中灯泡上所标“0.3 A”字样清晰可见,电压表0~15 V挡损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估计为1.5 W左右.该同学实验步骤正确.当闭合开关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2 V和0.2 A.接着他边思考边实验,直至小灯泡正常发光,这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恰好在中点上.

(1)画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路图,并简述判定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理由.

(2)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 某电热水器的简化电路,如图1所示.请你设计虚线框内的指示灯电路.供选择的器材有:“220 V 10 W”灯泡一只,“2.5 V 0.75 W”灯泡一只,“2 V 10 mA”发光二极管一只,各种阻值的电阻,导线若干.

(1)在指示灯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请你通过计算说明选用器材的最佳方案及器材的具体规格.

(2)将电路图中的虚线框部分补充完整.

3. 小明用如图2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源暗箱(图中虚线框所示)中电阻R0的阻值.

(1)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填“a”或“b”)端.

(2)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0 V的时候,电流表的示数为4 A,则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R=_______Ω,其消耗的功率P=_______W.

(3)根据实验所测得几组数据,小明在方格纸上画出了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P随其连入电路中的阻值R的变化图线(如图3),由图线可知:当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P最大时,电路中电流为_______A,电源暗箱中的电阻R0为_______Ω.

4. 超导限流器是一种短路故障限制装置,它的电阻R随电流I变化关系如图4甲所示,现将它接入如图4乙所示的照明电路中,X为用电器,照明电压为220 V.

(1)当电路中的电流为5 A时,用电器X消耗的功率是多大?

(2)为使用电器X短路后电路能保持稳定状态,R0应满足什么条件?

(3)在R0满足的条件下,有人把超导限流器称为“不断电保险丝”,请你说明理由.

责任编辑 蔡华杰

2007年12月号“物理潜能知识竞赛”参考答案

1. 绿灯 红灯 2. 两电流表选择的量程不同 3. (1)CE(2)E

9.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九

曲线运动

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的特点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4.力的作用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力既搞变速度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10.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十

C=Q/U,式中Q指每一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

①电容是反映电容器本身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跟电容器是否带电无关。

②电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

常用单位有微法(μF),皮法(pF)1μF=10-6F,1pF=10-12F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

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k是静电力常量;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

11.物理潜能知识竞赛 篇十一

2.如图2所示是搬运泥土的独轮车.独轮车属于____(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设车斗和泥土的总重G=1000N.运泥土时从A点提起独轮车把手的力是F,F的力臂是____m,F的大小至少是______N.

3.如图3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f不计机械白重和摩擦1.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4.在图4中画出拉汽车时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5.如图5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杠杆仍能平衡

B.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

C.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

D.无法判断

6.小刚同学想测量家中一头肥猪的重,如图6所示,他用绳将猪绑住挂在木棒的B点,将棒的一端o放在石坎上,人通过挂在A端的弹簧测力计拉起木棒的另一端,使木棒刚好到达水平位置,已知弹簧测力计示数F=320N,OA=1.6m,OB=0.4m.

(1)请你根据以上数据计算猪所受的重力是多少.

(2)你认为利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猪所受的重力比实际重力偏大还是偏小?说明产生误差的原因.

12.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篇十二

1.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了现代物理知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 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 老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物理知识, 把物理知识讲解得很透彻, 老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物理知识, 这样老实讲学的目的和学生学习的目的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为了能够在物理考试中取得满意成绩, 老师和学生都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教师教导或是学生学习物理并不是为了学以致用, 而只是为了考试。这样的教育方式和学习目的并不是现代教学目的, 为了改变目前的物理教学模式, 应注意渗透现代物理知识。之所以采用渗透式的教学模式, 主要是因为在渗透现代物理知识的时候, 能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老师在教物理知识的时候,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就会改变之前单纯老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模式, 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 联想现实生活, 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积极获取和掌握物理知识。这样, 学生能够更好、更扎实地掌握物理知识, 并且可以学以致用, 为了生活的美好而学习物理, 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物理知识。所以采用渗透式的物理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教给学生物理知识。

2.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

2.1重视物理学史, 渗透现代物理思想。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才会主动学习。所以,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知识, 老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讲解, 通过讲解物理学史,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物理思想, 进而了解中外著名的物理学家的思想及他们的研究方法和实验, 通过了解这些, 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和热爱, 从而愿意主动学习物理知识。所以,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研究前人对物理知识的探索与总结, 从而让学生学习物理学家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方法, 学习前人的坚持不懈、敢于质疑的精神, 从而指导自己不断思考, 在思考中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2.2渗透现代物理知识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方式, 主要是指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教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物理知识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方式。所谓物理知识的研究方式,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进行物理实验时, 学会运用物理知识方面的研究方法, 在实际的物理实验中掌握研究方式, 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所谓思维方式, 主要是指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要学会主动、单独进行思考, 理清自己的思路, 学会掌握其中的思维方法, 如分析法、类比法、分类法、综合法、比较法, 等等。无论是物理知识的研究方式, 还是思维方式,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教导学生好好掌握这些方法, 在实际中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方式, 不断学会分析问题, 不断质疑, 不断发现问题, 并进行试验, 从而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 进行总结思考。所以, 学生一定要重视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 学习物理知识, 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从而学以致用。

2.3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注重现代物理知识的渗透。

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 主要是因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不仅是为了考试, 而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即学以致用, 所以,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应该注意渗透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毕竟所有的知识都是源于生活, 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存在的。同时, 渗透物理知识的应用性, 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学习, 能够主动、积极、认真地学习物理知识。所以, 老师在教导学生时要注重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3.结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老师一定要重视现代物理知识的渗透。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并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 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负责地采取渗透式教学模式, 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 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 学会独立思考、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 从而能够联系实际,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不断质疑, 不断思考, 不断实验, 从而实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家胜.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新课程 (上) , 2013, 01:83.

[2]黄敏.高中物理教学中现代技术知识的渗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6.

13.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十三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14.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十四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上一篇: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会计分录下一篇:新学期的随想小学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