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2024-07-12

综合性学习与探究(共9篇)

1.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篇一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探究与反思论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课堂上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正确关系。”语文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课堂也变得更加开放而丰富多彩。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和意义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某种程度的学科的学习作为基本条件,強调学科之间的联系”。

2、实践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強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由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宰者、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要敢于“放手”,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自主实践的过程。

3、个体主动性,整体互动性。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逐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进行研究与实践,继而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

3、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运用语文知识完成自己的课题。

综合性学习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的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课前准备

(二)注意分工合作,共同参与

(三)注意活动的反馈与评价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种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语文乐趣。 现根据近几年来,本人将实施过程中尝试过的几种有效途径归纳如下:

(一)开展知识竞赛

在教学《探索月球奥秘》这部分内容时,我指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己出题,分必答题、抢答题。学生分四个小组,按出题答题各半计分。出题按质量数量综合评比记分,答题计分方法:答对一题记十分。

(二)举办朗诵会

《黄河,母亲河》这部分内容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针对这一点,这次活动的.重心就放在爱国诗歌朗诵上。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好一首爱国诗读熟,先组内预赛,再每组各选出两名同学参加班上决赛。

(三)制作手抄报

制作手抄报工作量大,我们要求学生按兴趣自由结组,并由学生自告奋勇担任各组的“总编辑”,全面负责分工。

(四)开展辩论赛

“追星”是青少年热衷的话题,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追星”,并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就最近发生的“香港艳照事件”,我组织了一场辩论赛《我也“追星”》。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学生都对追星有了新的认识,不再盲目追星了,也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能力。

(五)适时进行校外实践

《戏剧大舞台》这部分内容中,为了探究生活中的语文,感受时时处处有语文,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长大后建设家乡,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走进乡村认识“曲艺之乡”文化,访问地方曲艺社,写《民间曲艺之乡—社戏、排灯、花儿》调查报告。

(六)公益广告标语比赛

公益广告语、标语的拟写,不仅训练学生语文表达能力,还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进行公益广告比赛,评选优秀或具创意的广告标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定期举办学习成果综合展示活动

围绕某个主题,学生搜集材料,形成研究成果(可以是文章、报告、课件、手抄报、图片等),最后进行成果展示,汇报交流,评选出优秀的作文报告、手抄报、文字图片等张贴展览。通过主题展览,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以新课程专列的“综合性学习”为目标,拓宽了语文学习渠道,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素养。

(八)设计综合题型练习巩固

搜集各类综合性活动的新题型,设计相关练习,课后作为学生作业,也是活动的一种巩固和延伸。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不但要自始至终贯穿于语文课堂的学习之中,而且要渗透到语文学习的全部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与魅力。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让语文学习走出课堂,走近自然,走向社会。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开发自然、社会、生活中的语文资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勇于创新,获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篇二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理论探讨

1.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含义

十年新课程改革实践表明, 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教学为中心, 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 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来拓展语文教学空间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的指导下, 学生可以利用其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积累的知识来勾勒语文学习的课题, 并对这些课题做出自主与合作的研究探讨, 进而达到对于语文知识的有效创新以及灵活应用。

2.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首先它具有综合性。正像新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包括语文听、说、读、写诸方面教学目标的实现, 而且还融入了自然科学、社会文化以及人类自我生存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 它可以利用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与规范的休闲观赏性学习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

其次, 它还具有开放性。新课程标准把“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等相结合, 能使学生的学习视野有极大的拓宽, 同时还可使学生接触到除了语文文本之外的其他方面的影视知识、传媒知识、网络知识和生活常识等。综合性学习的语文课堂不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小课堂, 更多的是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课堂。教师不但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 还将指导学生由学校走向社区、走向社会, 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开放性教学。

再者, 它还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学习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学生带着课堂学习中的问题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工具, 查找、收集和处理信息并解决问题, 又带着实践中生成的新课题回到语文课堂, 师生共同探究。这就使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切切实实的加强, 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性。

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首先它包括知识和能力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不仅可以掌握语文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其他学科中与语文相关的知识, 还可获得策划活动、组织团队、分工协作、解决问题等能力。

其次, 学生通过综合性的学习还可获得良好的情感、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体验, 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起必要的爱国情感、助人精神、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念等。

再者, 它还包括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设定。学生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时, 要通过调查访问、查找期刊文献、收集网络信息等过程, 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及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方法。

二.初中语文开展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性学习通过其自身所具备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教学特点以及其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设定, 为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师生对开展综合性学习缺少正确的认识

例如, 一些语文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往往把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当作可有可无的补充性知识, 而不能引导学生全面重视。一些语文教师还认为综合性学习只是迎合新课程改革需要,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设定的, 并非是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这就导致了综合性学习在实际操作中成为形式。

又如, 一些功利性强的学生也认为参与综合性学习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中考的作用不大;很多学生家长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开展校外综合性学习也并不支持, 尤其是一些自主上网收集资料和一些调查研究的活动更是反对, 怕学生上网打游戏, 浪费时间, 影响学习成绩。

再如, 一些教师还认为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教育部分与校内教学无关, 它只不过是学生自愿参加的一项课外活动, 从而不进行精心的指导和辅导。这就使得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相关语文知识的的缺失, 学习觉得力不从心, 从而不利于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

2. 语文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缺少精心设计

例如, 目前的综合性学习教师仅采用学科课外活动、针对活动的作文课、活动后单一的自主作文这三种教学模式, 这样不仅没有达成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还导致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厌烦情绪。

又如, 教师在活动设计中还存在着偏离语文教学方向的问题。综合性学习涉及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必须围绕语文教学来开展, 任何把握不住教学尺度、忽视语文教学的中心地位、偏离语文教学方向的活动设计都是不恰当的。

再如, 为迎合新课程改革, 某些综合性学习仅停留在形式上, 其内容缺少明确的合作探究主题, 致使一些社会实践和休闲观赏性的学习。因缺少教师有效的指导, 造成活动后缺失总结交流这一关键环节, 将综合学习引向了玩乐性学习。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标视角下,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 才能确保综合性学习的顺利、有效进行。

首先, 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 采取有效措施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如, 教师在讲述“月球的奥秘”这一活动时, 可以围绕着自古至今文人所写的关于月的诗、词、曲、赋、散文等体裁以及人们赋予月的美好意向, 还有关于月的文学故事等这个中心, 来引导学生去探寻关于月球的相关科学知识以及月球探索的航天脚步等,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创新思索、问题探究及总结交流, 使学生在共享学习成果的同时, 发现他人独特的见解, 借鉴他人有效的学习方式等。比如, 教师在讲授《陋室铭》这篇文言文时, 可以引导学生从刘禹锡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及其自身的性格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讨论其对于文章的创新理解, 并帮助学生将体验到的思想情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习的自主性

综合性学习活动极其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充分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给予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

首先, 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某一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选择、确定他们所喜欢的课题, 使学生以主人翁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学习活动, 并帮助他们自主体验其学习过程。比如, 教师在教授“人与环境”的内容时, 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情景交融的文学写作主题、恶劣环境造成的影响、美好社会家园的构建等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探究, 指导他们如何自主或合作查找资料及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 语文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撰写学习总结或报告, 组织、尊重学生自主展现、交流其学习成果, 并就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认真、客观的评价, 使学生自身的努力得到他人的认同, 并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 充分发挥挥评价的反馈、促进功能, 从而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热情。

四.结语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方式, 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己都要正确认识和积极支持这一活动的开展。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加强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 并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过程中, 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王佩新.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综合性学习[J].学生之友 (初中版) , 2011 (07) .

[3]石新涛.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 (教师教育) , 2007 (02) ,

[4]曾云堪.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J].新课程 (中学版) , 2009 (04) .

3.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实践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

所谓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学生自主地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各种媒体搜集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料,运用语文乃至其他学科知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经过与学习同伴共同探讨、分析,得出结论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过程。它具有开放性、丰富性以及实践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1)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的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有效的语文知识结合,达到综合性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充分的利用生活资源,将生活中的事物有效的与语文知识结合,进行综合性学习;充分的利用课外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以上充分的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

(2)丰富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将其他课程、生活、环境等合理地融入到语文知识学习当中,以此来提升学生语文水平。这一表现充分的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丰富性。

(3)实践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改变以往填鸭式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灵活的运用语文知识,真正体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这一点充分的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

初中语文教材涉及的方面较多,如情感世界、世界认知、兴趣培养、民族文化等等,这充分的体现初中语文课程的全面性、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而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之有很多相似之处,相信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用于初中语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了验证这一事实笔者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探讨和研究。

1.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应用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达到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为此,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用到初中语文中希望能够实现的目标是使同学能够养成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正确的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明确课程资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具有开放性、丰富性、实践性特点的一种方法,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语文知识综合学习。在进行具体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之前明确课程资源是非常必要的,其有利于与初中语文的特点有效的结合,合理的应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能够利用的资源是:(1)自然资源。(2)社会资源。(3)人文资源。(4)学校资源。

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

对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笔者通过从教材衍生和开创个性化课程资源两种方式展开。

3.1从教材中衍生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安排的内容比较丰富、宽泛、开放,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有很大帮助。以最基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为基础衍生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充分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用,对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有帮助。具体的做法是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有效的合理的将相关联的知识结合在一起,衍生出新型的、有结构的、有计划的综合性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3.2开发个性化课程资源探索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

开发个性化课程资源探索是充分利用初中语文的丰富性、开放性,将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合理的进行规划,从而创造有利于综合性学习语文知识的课程,实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促使此种方法真正走入初中生的生活中,积极的影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生活周围语文知识或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

当然,进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最终的目的是合理而有效的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非常重要。

对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计划阶段

在具体的实践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之前进行规划,制定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在计划阶段进行实施主题的确定、学习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的规划、学习任务的明确、学习小组的成立等等,为有效的、合理的、规范的进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做好铺垫。

2.实施阶段

在具体实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严格按照计划有序的展开,并加强监督,尽量避免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实施效果。通过拓展信息渠道,开发学习资源;密切关注,优化指导方法等方式不断的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优化和完善语文综合性学习,以此来逐渐实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用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3.展示阶段

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效果进行展示,全面的、详细的、深入的分析其应用效果的优缺点。展示阶段的工作是由语文教师独立完成的,针对学生参与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的优点、缺点以及如何优化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小组存在的不足和其他小组的有点,从而改善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

4.评价阶段

就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价是考察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一个过程。学生结合自己的语文水平进行分析,合理的评价及说明评价理由,相当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明白综合考虑问题的重要性,一次来提升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深度。

结束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它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实践性,能够有效的利用学校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家庭资源等,有效的与语文知识结合,进行综合性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笔者就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探讨与实践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认为从初中语文教材特点出发合理的规划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充分的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方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与实施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龙梅.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困难与实施策略——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为研究个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S1).

[3]申宣成.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走向课程的视阈——2009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十[J].中学语文,2010(28).

[4]周步新.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校本化实施——宁波市泗洲路小学的个案研究[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

[5]刘万荣.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现状与分析——对杭州市下城区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研究[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

[6]李祥.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4.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探究 篇四

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着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的现象,这阻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针对这种状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一、立足文本特色,丰富语文综合学习形式

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故事性很强,并富有人文性,非常适合排演课本剧。而学生对于排演课本剧,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学完《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纸船和风筝》,我开辟了“童话剧专场演出单元”,让学生进行改编、排练;教学完《晏子使楚》《将相和》《草船借箭》,我开辟了“历史剧专场演出单元”,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创编,进行表演。并要求学生表演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台词,能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心理特点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这就需要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读透课文,揣摩人物心理。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

除演课本剧之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系列活动。如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些歌颂父爱、母爱的课文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感受亲情”的系列活动: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亲情的看法;写一首小诗,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与父母进行一次长谈,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送父母一件礼物,表达对父母的一片深情。活动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言

文字的魅力,而且语文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二、结合其他学科,提高语文综合学习成效

跨领域学习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此,教学完《大瀑布的葬礼》,我组织全班学生分组考查我们家乡慈溪缺水的情况。有的学生实地考察了上林湖、杜湖,亲眼目睹了湖底朝天的情景;有的走访了气象局、环保局,向相关的工作人员了解气候与水量的关系;有的从身边开始调查,搜集人们平时不节约用水的事例。然后,学生将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研究,提出了节约用水的方案。最后,学生在语文综合学习课《生命的源泉——水》中进行了交流。

总之,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能大大提高语文综合学习成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抓住生活闪光点,拓宽语文综合学习资源

生活即语文。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综合性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例如,与人初次见面时,学生往往会遇到如何主动打招呼,并进行自我介绍的问题。我先让学生展开讨论,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会,然后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试着进行自我介绍,最后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提高。又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可爱的慈溪,欢迎你”活动,要求学生调查、搜集所处乡镇的古今名人、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特色经济等各方面的资料,并写出调查报告。活动中,我设计了“导游”带领“北京客人”游慈溪的情景。这样,既

生动展示了学生的汇报成果,又促进了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结合社会大环境,扩大语文综合学习的平台

学生对国内外大事是十分关心的,引导学生关注事态的全程发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写一写自己的体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嫦娥一号”飞入太空时,我抓住这个契机,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实况转播,之后又组织学生开展了“写童谣,诵童谣”活动。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一首首童谣:“成功了,成功了!嫦娥一号升空了。飞上月球探奥秘,返回地球传佳音。拍照片,传数据,和平探测行使命。祖国日益变强大,海内海外皆欢喜。”学生的文笔虽然还很稚嫩,他们的诵读也没有什么技巧,但感情却十分真挚,完全是有感而发,有感而诵。

5.高中文言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论文 篇五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一样,是古代人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其在学习上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在学习上我们可以采用综合性学习方法来学习文言文,掌握文言文的学习特点,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把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2.1字词句方面:在字词句方面,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着很大区别,文言文中的一个字可能有不同意思,也可能是通假字,表达另一个字的意思。而文言文中的词语往往是单音词,词语本身有着很多意思和功能,在不同的语境中要根据前后的情况来判断词语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在句式上也是比较复杂,与现代汉语中简单明了的句式相比,文言文中的句式形式更加多样,不仅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变式句,而且每种句式下又有很多种句型,而这些字词意思判断、句型的掌握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要多注意积累,对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不懂的词句要及时记录下来,尤其是通假字,对常见通假字一定要熟练,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根据前后语境判断出这个字应该是通哪个字,然后来判断字的意思。

2.2思想情感方面:在思想感情方面,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也是有自己特点的,高中时期我们学习的文言文多是从先秦到明清这段时间的,或是表达忧国忧民情怀,或是表达抵御外侮、抨击暴虐的愤怒,或是表达对和平自由的向往。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多多阅读不同类型的文言文作品,体会不同文言文所表达出的不同情感,这样能够让自己更深入地把握文章主旨,在以后阅读陌生文言文时也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深入探讨文章所想要表达的深层次情感。

6.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篇六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关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探究

摘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升华认识;能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同步发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一.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这一精神所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其意就是要改变这种禁锢学生灵性、束缚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注重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索和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来,进而构建以人的素养为核心的语文教育新模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之一是大力突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其价值在于对培养学生主动求知、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大有帮助,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注重课堂内外的联系,注重激发学生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毋庸置疑,“综合性学习”的提出,对于语文教育乃至课程改革来说,其意义不可低估。二.目标特征

1、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们知道“创新来源于问题的产生”,“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发明创造”。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兴趣是直接经验,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组织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搜集资料,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同时21世纪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时代,积极的合作意识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21世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语文综合性学习恰恰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们为了完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常常需要在一起研究和实践,他们在与伙伴进行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将逐步懂得合作的重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

2、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升华认识

语文课程的功能是****的,它还包含着丰富知识、认识世界的功能。比如在六年级上册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分为两个阶段——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在第一个阶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从古到今的诗歌(如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最这些诗歌进行了赏析,又对我国诗歌的发展过程、诗歌的大致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使他们的知识丰富了,并伴有一定的情感认识;在第二阶段搜集更多的诗歌进行积累、用自己的笔学写诗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文字又一次丰富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虽然他们写诗的水平不高,但是处处可见孩子的奇特想象,充满了童趣。

3、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同步发展。学生在确定了综合性学习主题内容后,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在以后的过程中搜集资料、观察、阅读、调查、访问、讨论交流、汇报总结等样样离不开语言和思维的运用。比如在五年级下册“走进信息世界”这个主题活动中,根据教学目标的定位,每个学生要在书上提供的材料之外分组去搜集从古到今人类是怎样传递信息、各种方式有什么特点、网络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有些什么优势和弊端„„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思维;在活动结束阶段,要求学生形成书面材料——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暂不论学生写得好与不能否认的是的确更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书面语言和思维能力。

4、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课程包括三部分:文本、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和教师及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因此,学语文不用局限于课堂里和语文课本上。事实上,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是相等的。学语文最终是为了用语文,语文是“应用之学”而不是“应试之学”。心理学研究证明,能力是活动的结果。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可以为学生提供了宽松开放的大语文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使他们充分施展才华,使各种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充分运用、获得整体提高。比如在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走上街头,对门牌号、广告等用字是否规范、有无错别字进行大检查,并尝试编写宣传汉字规范化的广告„„这样的活动,不仅使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得到了充分运用,又使学生初步形成的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磨练而发生质的飞跃。21世纪是信息社会,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为了完成某一个课题,需要利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运用语文的知识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而这一过程中,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和强化。三.模式流程

在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我以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选择运用以下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操作:

激发兴趣,确定研究主题 确立小组,选择研究方法 小组探究,整合处理材料 汇报展示,共享研究成果 评价反馈、指导付诸实践 四.实施策略

(一)激发兴趣,确定研究主题 在进行每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在明确本次活动主题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认真读懂本次学习的要求,弄清楚要研究什么,然后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二)确立小组,选择研究方法

可以几个同学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也可以一个人一个小组),明确分工,商量研究步骤及准备通过哪些方法来开展研究。

(三)小组探究,整合处理材料

小组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如:

1、听力式。如学习《鸟的天堂》后,可以让孩子们聆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感受自然美。

2、观察、动手式。如学完《蝙蝠和雷达》这一单元进行综合性学习时,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动植物的生长,甚至可以动手做一做。

3、调查走访式。如在进行“田园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时,让学生到乡村去,调查当地人这些年来生活发生了那些变化;或者走上街头,调查广告牌、商家牌匾上的错别字等。

4、上网查询。有些方面的资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没有。而且并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了解

5、考察探究式。可以进行实物、实地考察,文献资料论证。如学完《爬山虎的脚》《猫》等文章后,组织学生走近动物、植物或名胜古迹。考察它们的形状、特点,并通过查资料论证。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社会经验。

„„„„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研究,小组里要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研究报告

(四)汇报展示,共享研究成果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以“展示台”的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汇报,让全体学生分享研究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汇报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尝试以下:

1、采集创编式。学生可以编创各种报纸、剪报、动手绘画等,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语文学习空间。

2、图片展览式。将活动中的景、物直接拍摄,直观感受。

3、实物展览。如“田园生活”综合性学习后,自己用麦秸编制的装蝈蝈的小笼子;“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后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等。

4、表演介绍式。模仿研究中的情形进行表演或讲故事等

5、读写积累式。可以摘录名言、仿写片段、写读后感、写诗歌等,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技能进行汇报。„„„„

这样的个性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五)评价反馈、指导付诸实践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比如:自己或他人——合作态度、参与热情、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资料的能力、成果展示与汇报等表现如何

引发思考:自评、他评使学生全面的看清自己的表现,有哪些方面是成功的,有什么地方要改进,使学生在今后的研究中更有方法,更具实效。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打通了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界限,真正使我们的语文更有灵性、更有价值、更有趣味。只要我们能做起来,并坚持做,一定能使语文教学因有“综合性学习”而更加精彩!

用心

爱心

7.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篇七

随着时代的发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综合性学习”纳入了我国语文课程体系中, 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 共同构成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新领域, 是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综合性学习提出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 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开发并利用各种可用于教学的资源, 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 把握问题, 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

(一) 转变教学观念, 提升教师水平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不同于以往传统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就对开展组织实施教学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更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只有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才能在新课堂的实施中高屋建瓴, 俯瞰全局, 这样也才能更有效的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与实施。所以, 培养一批有能力, 有素质, 能真正的驾驭好综合性学习课堂的教师迫在眉睫, 学校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 只有把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上去, 教学目标才有可能会实现, 教学质量才有可能会提高, 所以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是把握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中之重。

(二) 创生课程内容, 丰富教学资源

高科技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介入, 对语文的教学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材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也不能是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单一的机械学习。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高科技电子产品的普及, “云数据”开始被广泛使用, 教师应该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 创生课程内容, 丰富教学资源。我们知道学生对这些高科技的电子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 我们大可利用学生的兴趣所向, 将这些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引入课堂, 引入教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这些电子产品上网浏览、查阅、下载学习资料、制作PPT等, 这样, 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好习惯。另外, 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可以从生活的点滴中汲取, 校园生活、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都可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可用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 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侧面, 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指导学生发散思维, 开阔视野, 加深自己对周遭生活环境的体味与感受, 走进生活, 融入社会。

(三) 独立自主, 合作探究, 知行合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大的特点在于自主、合作、探究。因此, 教师在组织实施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又要加强小学生团结协作探究精神。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和方式有多种, 我们可以选取小组合作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小组讨论, 可以加深对自我、对同伴, 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 在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活动时, 教师不应过多的干预他们的小组选择。小组成员的选择既可以根据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等个性特征, 也可以根据成员角色之间有效合作, 功能互补的价值取向。小组的成员可以是不限于本班级内的同班同学, 为了更好的完成小组任务, 允许并鼓励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甚至校际之间的学生合作。组成合作小组内的成员要多交流, 多互动, 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或相互调整, 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小组间的竞争关系, 这样才能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凝聚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另外,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升学生语文整体素养协调发展的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做到知行合一。

(四) 跨领域、跨学科学习, 提升综合素养

语文学科跟其他的学科不同, 语文学科的学习具有鲜明的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的学习特征给跨领域、跨学科之间的学习, 提供了可能。语文课程涵盖了听、说、读、写四项综合内容, 是一个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学科,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意味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设计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 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 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目前来说, 跨领域、跨学科的学习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因此, 我们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过程中, 还应该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沟通, 打破僵化的学科壁垒, 软化学科框架, 消除学科障碍, 整合不同学科的力量, 让学生游走于学科之间, 汲取多方面、全方位的营养, 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中提升自己语文的综合素养。

三、结语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是教与学的整合, 是书本与实践的融合, 是合作与探究的组合, 是深入探究与发展创新的汇合。综合性学习不仅指对语文知识综合把握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 综合性学习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应该搭建更为开放的学习平台, 开阔学生视野, 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综合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实践、积累和感悟。

摘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它具有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升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冯东俊, 杨永昌.浅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适应性[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5.

[3]孟令琴.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几点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 .

8.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235-01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开放性、主体性和实践性。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丰富学习内容与方式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但综合性学习不同于一般的课外活动,或者是实践活动,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为此,在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教师要深入理解它的含义、内容、理念、宗旨等,以真正利用综合性学习,助力学生发展,推动课堂变革。

一、引导读演型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并非单一性的,也不受过多的束缚,形式上丰富多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兴趣为发散点,进行综合性学习。其中,教师可以以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如读、说、听、写等,与学生一起开展读演型、读做型、读编型等类型的综合性学习。实践证明,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相切合,因而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教师设计读演型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分配角色,设计对话,将父亲的角色表现出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完后,教师引导学生扮演“父亲”“警察”“救火队长”“有些人”等角色,将父亲坚定、求助、救助儿子的心表现出来。由此,学生积极形成一个“演员组”,深入文本内容,以读演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父亲”的角色、对“儿子”救助的希望、不放弃的精神等。又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小小故事会》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创编故事内容,完善自我发展。这类综合性学习活动对于小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能够带动参与,诱发出更强的学习欲望,这与它形式的开放性是分不开的。为此,教师应设计灵活、自由、符合学生兴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引导体验型学习,增强学生个性感悟

1、走进自然,体验感悟

自然的“灵”“动”都来自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体验感悟。尤其是小学生,对于自然万物都非常好奇,融入自然时时常会感到兴奋不已,并且得到些许独特的体验感悟。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体验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有亲近自然的机会,并在大自然中吸取灵感,助力语文学习。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春天在哪里》时,教师设计灵活开放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首先,亲近自然是第一步。置身于大自然中,学生可以用眼观看春天、用手触摸春天、用心体验春天,使自身得到愉悦的感受,并对春天有全新的认识。其次,选择主题,展示成果。内容和方式多样化,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选择。如大自然的春天,可以是春天的花草、山水、树木等;春天的作品,可以是春天的歌曲、春天的画、春天的文章;我写春天,学生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情感、遐想、期待、故事等。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灵动精彩,又符合学生“探鲜”“发现”“个性发挥”等特点,并且能够与其它学科融合起来,体现出学习的交叉性,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2、走进生活,体验感悟

调查属于体验的另一种。通过设计调查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可以真正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与受访者交流,从中了解他们的思维、想法、看法等,并且得出一定的感悟。此外,通过调查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我,并且学会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自我发展。例如,在长春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家乡人说普通话情况的调查》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调查体验,取得很好的活动效果。普通话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规范性语言,是人们生活中交流运用最多的。但由于地域差异、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使用普通话情况仍然较为滞后。为此,教师设计了“家乡人说普通话情况的调查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调查。首先,各组学生需要明确调查对象。其次,明确调查方法,主要以观察和采访为主。再次,确定采访内容,主要为:本地方哪些字的发音不够准确?这个地方中主要有哪些方言?谁的普通话讲得较好?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小组再进行一次普通话宣传活动。在成果展示时,及时地点评必不可少。教师更要照顾学生心理,适当激励,以催生出更强的学习动力。这样的生活调查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中了解家乡人的普通话情况,再以宣传方式促进人们认识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三、引导网络型学习,发展学生信息能力

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抓取能力非常重要。各个学科相互渗透也是当今的教学趋势,为此,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综合性学习,从而发展学生信息搜集、筛选能力。这并不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专利责任”,而应与语文学科相互交叉、运用,从而真正符合综合性学习开展的理念。例如,在长春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马的研究》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获取信息,完成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此次活动分为四个主题,小组合作选择性完成(1到3中小组任意选择一项内容,4为规定性完成任务):一是学生利用互联网,查询马的种类和习性;二是学生上网查询有“马”的成语(成果展示时,教师列出学生找出的成语,并给予学生1分钟的记忆时间,比一比谁记得最多);三是搜集与“马”相关的诗歌;四是说话活动,表达你想做一匹怎么样的马。给出任务后,学生开始以网络为载体,搜集与之相关的内容,并筛选信息,再进行记录总结。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都积极展现成果,语文课堂瞬间变成“马”的天下,学生一起从各个角度学习“马”的知识。

“自主”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重点,但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和“导”。此外,教师要结合学生发展需要,设计丰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语文课堂因活动而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个性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巧娥.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培养初探[J].语文学刊, 2011,(04).

[2] 陈寿宗.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9.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篇九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我国中小学开展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载体和操作平台,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一,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对象,又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工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活动指导教师应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出发,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实践活动,通过特定问题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实现对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意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既是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需求,也是感悟信息技术使用价值的需求;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征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相应反应,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二、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基本原则

个性化教学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适合满足学生个别需求的教学”。(摘自尹俊华主编的《教育技术学导论》)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的主要表现为:学习主题的自主性、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和学习评价的多元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开放、交互、多元”是现代化手段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基本理念和指导原则。

三、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基本环节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分为三个基本环节:主题生成、主题探究、成果展示,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这三个环节的个性化学习(如图1所示)。

四、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基本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和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发展。探究选题的自主性、探究进度的自主性,探究过程的交互性在传统课堂中是很难实现的,在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中,以问题的解决为载体,以学习主题的个性化、学习环境的个性化、学习风格的个性化、学习内容呈现个性化、交流形式的个性化为主要学习特征,在实验研究中总结提炼了以下基本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五、信息技术平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各环节的作用

(一)主题生成环节――信息技术平台为课题开展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从哪里来?哪些主题会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编织的是一条为学生与其所在的现实世界发生联系的相互作用的纽带。”[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录像、录音、照相等信息技术手段“捕捉”和“记录”自然、社会、学校中的.一些有价值的素材,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例如,开展《校园节能小能手》活动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生活,抓拍一些浪费能源现象,将学生拍得的相片办一个展览。从孩子们拍得的《永不熄灭的电灯》、《哭泣的水龙头》、《垃圾筒里的作业本》、《如山的丢失物品》等相片,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校园生活,强烈地激发了学生节约能源、爱护校园的意识。于是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研究主题,如“制作节能小标签”、“宣传节能小知识”、“作业的再利用”、“失物储畜角”等等。这些课题的产生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使学生乐于参与。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也实现学习者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个性化。

(二)探究过程环节――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独立探索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

小学高年级学生信息技术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日益熟练,具有一定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处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时,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独立探索提供了更具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习资源的开放性

确定主题后的资料收集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也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更是深化主题,挖掘主题的重要源泉。文献资料、网络资料、调查访问资料是学生获取资料的三大资源。其中Intel资源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文献资料和音频、视频资料,以及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国内有很多优秀科普网站,如北京科普、中国科普、中国科普博览等,都提供了交通、环境、军事、历史、风土、文学、天文、地理、海洋、生命等多种知识。除了这些资源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主题学习网站的形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一定范围的资料,既使学生信息更丰富、快捷,又大大节省了探究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资料查找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独立探索时,应引导学生及时整理资料、去伪存真、分门别类,使学生在阅读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深化对问题的认知。

例如,指导学生开展《月圆中秋节》课题探究时,可采用主题网站的自主探究形式,借助留言簿的形式,让学生将收集的各类资料上传并交流。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学生发现主要可以分成:古诗中的中秋、歌曲中的中秋、中秋节的传说和由来、中秋节的习俗这几大类。在课堂现场交流中,引发了学生对资料由表及里的思考,如从“古诗中的中秋”想到“怎样朗诵诗词”,从“欣赏配乐诗朗诵《古朗月行》”到“小组合作,自己配乐,朗诵诗歌”。学生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判读、分类、提炼、整合,体验到了研究课题的喜悦,也体会到了信息目的获取,准确的筛选,信息的加工,信息由表及里地创新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在信息平台上还加强了信息交流和协作的能力。

2.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究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提供了一个适合个性化学习的环境,令教学方式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和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自选课题探究,自主确定学习内容、方式,并将搜集到的资料上传到相应的群组共享,也可以使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平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体现了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

例如,在“塑料是不是21世纪最糟糕的发明”这一辩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自主学习环境。首先,学生自主决定加入正反方的辩题。再指导学生借助网络搜索引擎和生活调查搜集大量的资料:塑料的优、缺点,塑料的发展,塑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新科技对塑料的改进,我家每天每月产生废弃塑料制品的总量,废弃塑料对环境的危害……在学生将搜集大量图、文资料后,发到网络共享资料库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类、整理,并根据学生自己的辩论立场筛选,再传回“正、反方论据库”中,完成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双方都根据论点掌握大量论据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国际大中专生辩论赛”,通过师生、生生间的讨论,了解辩论时应遵守的相关规则,发现辩论时应用的相关技巧。最后,在班级、年段内开展一场场激烈地辩论赛。这种通过网络平台与现实调查的资料收集,观看录像辩论和现场辩论相结合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地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环保意识的薄弱才是造成现今环境破坏的根源。最后教师适时地出示国家制定的《限塑令》,为后继新课题的生成《限塑令的调查》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虚拟和现实的结合建构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反思中升华,在互动中生成,在实践中研究,实现了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把握学习进度,在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还注意了学生间和师生间的协作,注重通过平等的对话、相互协作实现学习活动中知识的主动建构。

(三)成果汇报环节――信息技术手段使学习评价多元性,成果展示多样性

1.学习评价的多元性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指导纲要》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当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打破了评价者是教师的唯一性,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阶段评价和结题评价应当贯穿活动中。网络让评价关注了活动的过程,如利用“留言板”将“生生评价”落实到位;利用QQ即时通信工具将“师生评价”关注学生进步点滴,利用个人空间将“阶段评价表”、“结题评价表”等成长的脚步记录在册。每一位参与者都可以对其它参与者的表现及时点评、查询,以便及时修正活动中的言行,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2.成果制作的多样性

传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往往以研究课题报告、倡仪书、手抄报等形式体现。而随着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灵活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各自特长,如制作PPT讲稿、照片资料、调查录像、音响合成、电子小报等更多样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六、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平台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个性化学习,进一步推进了教育信息技术进程,促使了教学方式的变革,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在活动中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积极引导了学生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活动空间,是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陈树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四结合通讯,.

上一篇:2024年春季开学典礼政教处讲话稿下一篇:坚守道德阵地,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