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标准介绍分析

2024-10-16

质量体系标准介绍分析(10篇)

1.质量体系标准介绍分析 篇一

服务员服务质量标准介绍

顾客衡量一家KTV好坏的标准除去硬件设施上的好坏之外,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KTV服务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商品,极度的顾客化。下面给大家提供16种服务质量的标准,以帮助KTV娱乐经营者做好服务质量管理。

1、同理心:有时候,我们需要站在顾客的立场去体会顾客的需求与感受,才会提供贴心的服务给顾客,或迅速而妥善的为顾客解决问题。

2、信心:在跟顾客接触或服务时,要让顾客对我们有信心,才会接受我们所提供的服务。当我们提供的服务让顾客满意之后,顾客对我们才会产生信心,并因而不断的有生意上门,甚至介绍给他们的亲友。

3、专业能力:由于我们必须提供好品质的服务给顾客,因此服务提供人员必须具备所需的技术、知识与专业能力,而且对于作业方法与程序要很清楚的了解与执行.4、接近性:顾客需要我们服务时,可以很快的找到我们,甚至找到最合适的人。例如要有服务的专线、预约或交易很方便、地点适切,顾客容易到达,且停车方便等.5、礼仪:在为顾客服务时要有很好的态度,有礼貌、有热忱,而且是发自于内心的,同时,也要关心我们的顾客,甚至要跟顾客成为好朋友.6、理解力:公司所提供的服务需要符合顾客的需求,甚至超越他们的期望,因此业务人员、服务人员或管理阶层一定要有能力去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去体会他们的期望,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又如何能提供符合顾客需求与期望的服务给他们?

7、承诺:对顾客所做的承诺一定要实现,而且一定要很有效率的来提供所承诺的服务或商品。因此不可做不实的广告,公司的业务人员或服务人员对顾客所承诺的事,不论是不是符合公司的规定,也都要尽力提供.8、能力:公司要有做好所提供之服务的能力,有足够的人力、设施、空间及所需的技术能力来完成所承接之服务,且能有好的绩效与质量。

9、配合性:在服务提供的过程中,顾客也会高度的参与,而且会提出他们的需要与意见,因此服务人员要跟顾客密切的配合。同时,在提供的过程中,相关的部门或同事彼此也需要团队合作,相互配合与支持。

10、冷静:在为顾客服务时,有时候会碰到棘手的难题,或者遇到顾客发脾气,甚至不讲道理,此时,服务人员必须要冷静,才能想出好的对策去解决问题。

11、沟通:为了了解顾客的需求,必须要跟顾客充分沟通,倾听顾客的声音与意见,才能进一步去理解顾客的需求与期望。当顾客有所抱怨时,更要耐心的跟顾客沟通,为顾客解决问题。

12、一致性:所提供的服务要有一致性的绩效与质量,不能因时点、顾客或服务人员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亦即,所提供的服务务必要维持一定水平之上的好质量.13、顾客化:服务质量指的是顾客满意,要做到顾客满意,必须要能了解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然后尽力来满足他们。因此,在提供服务给顾客前一定要确实掌握顾客的不同需求,再依此来提供服务.14、决断力:当顾客有重大问题或特殊需求时,服务人员要有智慧及权限去判断及做决定,而能采取最适切且让顾客满意的对策。这一点很重要,但却不容易做到。因此公司一定要对员工做好赋权与能,员工才会有能力、有权力在关键的时刻做最佳的决策与处置。顾客满意之外,更要追求内部顾客满意,因此公司本身及员工均要做好内部顾客的服务工作,同样要追求服务质量。内部顾客观念的具体表征,就是全员都应具有「员工就是顾客」的想法,在为顾客服务的流程或任何作业流程中,接办者或负责下一步骤之工作的单位或同事就是我的顾客,因此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能为接办者找麻烦,更不能为他们制造问题。

15,在为顾客服务时会有前场、后场之分,后场就是支持单位,其功能就是要提供各项行政支持或负责生产的任务,例如行政部门或餐厅里的厨房。后场的同仁要把前场的同事当做顾客,然后提供最好的服务(支持)给前场的同事,协助他们做好为外部顾客服务的工作。

16,在公司里,当主管交待部属办事情的时候,部属要把主管当做顾客,把事情办好,让主管满意;公司或主管也要把员工或部属当做顾客,除了照顾、培育他们之外,更要提供他们最好的支持,好让他们全心全意做好为顾客服务的工作.相信各位KTV经理人在看过上面的介绍之后,会对自己的服务员服务质量的培训标准有所掌握。

2.质量体系标准介绍分析 篇二

1.1 石油工程用螺纹密封脂的质量检验标准

石油工程用螺纹脂分为两大类:钻具用螺纹脂及油管、套管和管线管用螺纹脂。从1940年美国石油学会 (API) 开发部通报225号公布了《新螺纹润滑剂的研制》开始, API一直十分重视螺纹脂规范的编写工作, 他们先后制定了多种可被用户及制造商同时接受的技术规范。这些标准包括:

1.1.1 API BUL 5A2《套管、油管和管线管用螺纹脂公报》

1947年API年会上, 石油专用管标准化委员会管子特别研究分委员会建议美国石油学会发起一项开发满足一定要求的螺纹脂研究工作。美国梅隆工业研究院接受了这一研究课题, 于1951年11月研制出油基脂螺纹脂, 并通过API学会认可, 命名为API螺纹脂, 同时发表了API BUL 5A2。该标准从1951年首次出版, 到1993年重新确认, 一共进行了7次修订。API RP 5A3出版后, API BUL 5A2作废。

1.1.2 API RP 7A1[1]《旋转台肩接头螺纹脂试验推荐作法》该标准提供了检验旋转台肩接头螺纹脂摩擦性能的方法, 由API油田设备材料标委会第7分委会 (SC7) 负责, 1992年出版, 2005年进行了重新确认。

1.1.3 API RP 5A3[2]《套管、油管和管线管用螺纹脂推荐作法》该标准规定了套管、油管和管线管用螺纹脂的性能、使用性能、试验方法和标记要求。适用于API圆螺纹和偏梯形螺纹的套管、油管和管线管连接部位使用的螺纹脂。该标准由API油田设备材料标委会第5分委会 (SC5) 负责, 1996年首次出版, 2003年根据ISO13678-2000进行了修订。

1.1.4 《石油天然气工业——套管、油管、管线管和钻柱结构用螺纹脂的评价和试验》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也非常重视螺纹脂标准的制定。2000年, 基于API RP 5A3 -1996制定的ISO 13678[3]出版发行。目前, ISO正准备对ISO 13678-2000进行修订, 标准名称为《石油天然气工业——套管、油管、管线管和钻柱结构用螺纹脂的评价和试验》, 该标准预计2009年3月正式公布。

1.1.5 SY 5199[4]《套管螺纹密封脂》和SY 5198[5]《钻具螺纹脂》

我国也非常重视石油工程用螺纹脂。80年代, 我国石油行业将石油螺纹脂纳入石油专用管螺纹润滑剂和密封的重要物资行列, 并于1987年出版了两个石油螺纹脂的行业标准, 分别是SY5199[4]《套管螺纹密封脂》和SY5198[5]《钻具螺纹脂》, 这两个标准对提高我国石油专用螺纹脂的水平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后来我国石油行业紧跟国际, 积极采纳国际标准, SY/T 5199-1997和SY/T 5198-1996就是分别非等效采用API RP 5A3-1993和API RP 7A1-1992编写的。中国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管材专标委也准备根据ISO13678-2000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该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预计2008年该标准可出版发行。

1.2 石油专用螺纹脂质量检验标准的特点

螺纹脂的性能包括物理/化学性能和使用性能。物理/化学性能包括:锥入度、滴点、蒸发量、分油量、逸气量、水沥滤、密度等。使用性能包括:摩擦性能、极限表面接触压力 (抗粘着) 性能、密封性能、涂敷/粘附性能、防腐蚀性能、稳定性等。螺纹脂使用性能评价方法, 是为了适应广泛的服役条件要求进行全尺寸连接试验、油田评价和工程鉴定而提出的推荐作法。

上面提到的螺纹密封脂质量检验标准是石油行业公认的体系比较完整, 科学而严密的石油专用螺纹密封脂标准, 既有螺纹脂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能, 又有螺纹脂的使用性能, 这些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为螺纹脂在油气田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被油田、用户和生产厂广泛采纳。

2 石油工程用螺纹脂的作用

API 5A3对螺纹脂给出的定义是:“在上扣前涂抹到管子连接螺纹上的一种物质, 它在上扣时起润滑作用, 并且在服役时可以对抗高内外压力而起到辅助密封作用。”从螺纹脂的定义可见, 其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利用其润滑作用降低摩擦系数, 防止螺纹粘结, 二是利用螺纹脂中的固体含量 (如石墨、铅粉、锌、铜鳞片等) 来堵塞存在于螺纹啮合间的通道, 提高密封性。螺纹脂对上扣控制的主要影响有:

2.1 扭矩值

扭矩与螺纹表面的摩擦力密切相关, 而摩擦力又受螺纹脂摩擦特性的影响, 所以螺纹脂对上扣所需的扭矩、进一步上扣时所需的扭矩及卸扣时所需的扭矩值产生影响, 这意味着摩擦特性不同, 在相同的条件下, 上紧螺纹所需的上扣扭矩及卸扣扭矩是不同的。吉玲康[6]针对油田下套管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油、套管粘扣因素, 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上卸扣模拟试验, 结果表明:螺纹界面在螺纹脂的保护下摩擦阻力可明显改善, 而且螺纹脂质量对粘扣倾向影响很大, 质量好的螺纹脂摩擦系数小, 可减小上扣扭矩。另外, 螺纹脂和防锈油混合使用或单独使用防锈油均会引起粘扣, 下井使用前防锈油必须清洗干净并重新涂抹螺纹脂。

2.2 抗螺纹粘结性

螺纹脂最初的用途是阻止螺纹配合面因局部表面压力引起的粘附磨损。从材料学的观点看, 两个金属表面之间的粘着倾向, 随着两表面组织的相似、相对硬度的相近而增加, 并随实际硬度的降低而增大。对石油管材而言, 配合螺纹的结构、组织和硬度是相同的, 所以易于产生螺纹粘着。合格的螺纹脂涂层起润滑膜的作用, 不合格的螺纹脂易使螺纹发生粘结。

2.3 密封性

由于API螺纹结构设计的原因, 在配合螺纹间仍可能存在泄漏通道, 这些通道仅靠螺纹的机紧程度无法克服, 必须借助螺纹脂中的固体来堵塞。张传友等[7]在详细分析了影响套管圆螺纹连接密封性能的因素后得出结论:螺纹脂中软金属颗粒大小, 强度及尺寸分布将影响牙顶与牙根之间隙的填充效果, 并影响间隙内壁与金属颗粒的接触压力和平均摩擦系数, 从而影响密封性能。套管圆螺纹牙顶与牙根之间的间隙大小与机紧情况关系不大, 若螺纹脂选用不当将成为泄露的主要原因。

3 总结

从螺纹脂的作用来看, 它不仅影响上扣控制, 更重要的是影响连接的使用性能, 所以无论哪种上扣方法都必须考虑管子实际所使用螺纹脂的种类和特征, 并根据其摩擦特性, 合理选择上扣位置和上扣扭矩。

从上述可见, 在螺纹参数确定后, 螺纹脂的使用及其质量与螺纹接头的密封性能、螺纹粘结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去由于对螺纹脂的使用问题重视不够, 有的认为不用涂抹螺纹脂、有的螺纹脂涂抹不均、有的螺纹脂不经检验, 直接使用等等, 可以说给油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许多失效事故如泄露、粘结、滑脱、胀裂等都和螺纹脂的使用有关。

因此, 螺纹脂的质量及正确使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使用前要经过全面的质量检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国家石油管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经国家认可委认证的具有检测螺纹脂质量资质的公正第三方检验机构, 多年来, 该中心的检测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石油螺纹脂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API RP7A1-1992《旋转台肩接头螺纹脂试验推荐作法[S]》

[2]API RP5A3-2003《套管、油管和管线管用螺纹脂推荐作法[S]》

[3]ISO13678-2000《石油天然气工业——套管、油管和管线管用螺纹脂的评价和试验[S]》

[4]SY/T5199-1997《套管、油管和管线管用螺纹脂[S]》

[5]SY/T5198-1996《钻具螺纹脂[S]》

[6]吉玲康.影响圆螺纹油套管粘扣因素试验研究[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5, 21 (4) :14-17.

3.质量体系标准介绍分析 篇三

摘 要:随着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多数人对于汽车的追求已经不只是代步工具,人们追求更多的是整车舒适性和驾驶乐趣。传统手动模式离合器从动盘内部减震效果无法满足人们的追求,双质量飞轮大大改善了发动机动力输出的平稳性及有效改善整车共振带来的噪音。

关键词:双质量飞轮;异响;故障分析

中图分类号: F4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189-2

1 双质量飞轮结构及工作原理

1.1 结构

双质量飞轮是将常规的飞轮质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主动飞轮)与发动机连接,另一部分(从动飞轮)通过离合器与变速器联接,两级质量之间采用一个或多个具有强阻尼效应的弹簧/阻尼系统进行联接,用于降低NVH,见图一。

双质量飞轮主要零部件及该零部件作用为,见图二:

①轴承:联接主动飞轮及从动飞轮,使其产二者之间可产生相对转动;

②密封片1/2、碗型塞片:密封片密封主飞轮前端面,碗型塞片封堵主飞轮工艺孔,防止液体进入主飞轮导致主飞轮内油脂冲刷,造成飞轮异响;

③阻尼环1/2、膜片弹簧:膜片弹簧为阻尼环提供压力,阻尼环在压紧力作用下产生阻尼;

④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分为H、M、L三级刚度,分别在发动机各工况下组合作用。

1.2 原理

为了降低发动机旋转的不均衡性而造成传动系的扭转振动,传统上在离合器中采用扭转减振器来达到减振目的。但一方面,该扭转减振器无法将整个动力传递系统的固有频率降低到发动机怠速以下,因此在整个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共振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扭转减振器弹簧安装半径限制和传递扭矩需要,在实际设计中很难通过降低弹簧刚度来减少扭振,因此在发动机实用转速范围(1000-2000r/min)之间,难以通过降低减振弹簧刚度来得到更大的减振效果。而双质量飞轮将质量一分为二,其中的第二质量(次级质量)能在不增加飞轮的惯性矩的前提下提高传动系的惯性矩,而使共振转速下降到怠速转速以下。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出现共振转速都在发动机运行的转速范围以外。

2 双质量飞轮优势

受发动机及变速箱自身固有频率影响,其二者之间在一定的发动机转速段产生共振,进而影响整车的NVH性能,图三所示,发动机与变速箱在1200-1600rpm时产生共振,导致变速箱转速波动两急剧上升,在此转速段内,变速箱易产生敲齿异响,整车出现共振等问题,此时我们需通过降低变速箱转速波动量或将该共振区域降低至怠速以下,使其隔离在整车正常工况以外(启动瞬间),图四所示。

3 主要特点

3.1 扭振隔振

双质量飞轮几乎使发动机曲轴的扭振完全与变速箱隔离,尤其能把发动机低速区域内的不均衡性完全过滤掉。这样就给降低怠速转速和使发动机主要运转在低速区提供了可能性,也因此实现了整车燃油经济性的提升和噪音降低。

3.2 变速箱减载

由于双质量飞轮降低了输入轴的不平衡性,因此变速箱由之产生的负荷和应力也随之降低。双质量飞轮几乎完全消除了传统系统中高频变速器的附加扭矩。既然变速器减小了附加载荷,就可以传递较高的静力扭矩。

3.3 曲轴减载

双质量飞轮的初级质量较传统传动系统的飞轮质量小很多,即转动惯量明显降低,同时次级质量对于曲轴的弯曲载荷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双质量飞轮的惯性力矩给曲轴施加的动载荷减少了。

4 常见故障分析

双质量飞轮的常见故障为异响,发声源在发动机与变速器壳体连接处,类似金属敲击声:

①发动机怠速时发出规律的“铛铛”异响;

②发动机启动/熄火前发出急促的“铛铛”异响;

③行驶过程中,急加速、减速发出“唰唰”异响。

故障原因分析:

①主、从动飞轮自由转角过大;正常情况下双质量飞轮主、从动之间有自由间隙一般在6°左右,最高不能超过12°,检查方法:双手转动从动飞轮观察与主动飞轮之间角度,如果明显大于12°说明双质量飞轮内部出现故障,需要进行更换处理,见图五、六。

②双质量飞轮高温后导致内部润滑脂泄露,严重时导致弹簧支架变形,内部弹簧锈蚀,车辆长期涉水导致润滑脂被水冲蚀稀释,飞轮内部弹簧锈蚀、断裂,见图七、八、九。

③进入异物导致飞轮信号齿磕伤出现异响,严重时导致曲轴位置传感器无法采集到发动机转速信号出现启动困难或熄火故障。

5 总结

双质量飞轮在国内起步相对较晚,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提升,双质量飞轮很快被国内各汽车厂商所普及,但售后维修方面经验相对欠缺,希望通过双质量飞轮失效分析给读者带来一些经验提升。

参 考 文 献

[1] 吕振华.汽车动力传动系扭振噪声的发生机理及控制方法述评[J].汽车技术,1993.

4.地方行政立法质量评价标准分析 篇四

投稿邮箱:sclunwen01@163.com(请注明投稿期刊)征稿BLOGhttp://blog.cnfol.com/zj2313569711/ 巴蜀论文网:

李爱玲

【摘要】行政立法质量评价标准是构建地方行政立法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对提高地方行政立法质量意义重大。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立法法》的基本要求,考虑到地方行政立法的从属性、行政性、立法性和低效性等特点,单项地方行政立法的质量评价应主要以合理性、合法性、技术性和实效性等为标准。

【关键词】地方行政立法

质量评价

合理性

合法性

实效性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地方行政立法工作的重点必将逐步转移到提高立法质量上来。要提高地方行政立法质量,需要确定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作为衡量尺度。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基本要求,考虑到地方行政立法的从属性、行政性、立法性和低效性等特点,单项地方行政立法的质量评价,应主要以合理性、合法性、技术性和实效性等为标准。

合理性标准

合理性即地方行政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程度,是衡量立法质量的首要标准。合理性标准考评的是地方行政立法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学理论的基本要求,能否准确反映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并贯彻立法为民的主旨等深层次质量问题,评价指标主要有:第一,立法事项的得当性。地方行政立法是地方政府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工具。符合人民的利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时代的特征,是其作用有效发挥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对立法事项的得当性进行评价,以确定该立法文件能否继续存在或者是否需要修改。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该事项否属于本行政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或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务;二是能否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并且用法律来规范是否最有效率;三是有无立法空间,能否有效适用,是否存在重复立法和照搬照抄上位法的情形。第二,立法目的的正当性,即是否符合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理念。评价立法目的的正当性,应着重考察该立法文件是否满足以下条件,即:一,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否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出发点,是否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规律;二,是否充分反映和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妥当处理了各种利益关系;三,是否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对人的行为起到了教育、指引、预测、评价、保障等作用。第三,立法内容的适当性。地方行政立法的功能之一就是为地方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行为提供依据。这必然要求地方行政立法的内容应具有适当性,即其所设计的管理制度和对权利义务的安排应当合理,有序利用立法资源,遵循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该立法文件所调整、规范事项的规律。评价该立法文件的内容应包括:一是对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的界定,对相关部门权力配置的规定是否准确、恰当;二是对权、责、利尤其是公权与私权的配置是否平衡、合理,有无违法扩大部门行政权力和地方利益的情况;三是制度安排是否合乎常理常识和人性人情,合乎所规范事项的实际特点,合乎所规范事项的管理规律;四是法律责任的设定与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是否相适应,执法自由裁量权的幅度范围是否必要和适当。

合法性标准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宪法原则。这一原则在具有明显从属性的地方行政立法中的体现,就是要求地方政府的立法活动及其发布实施的法律文件具有合法性,即必须把宪法和上位法作为立法依据,做到不超越立法权限、不违背立法程序、不与上位法相抵触。合法性标准的评价指标包括:第一,立法主体的合法性。《立法法》对中央与地方的立法权限范围做了划分,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只能就“地方性事务”立法。因此,本指标应重点考察该立法文件是否属于《立法法》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允许地方政府立法的事项,有否存在违背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保留原则等情形。第二,立法程序的合法性。良法的产生有赖于科学、民主的立法程序。因此,有必要对该立法文件的立法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民主、科学、合理进行考察,具体评价内容包括该立法文件的立法程序是否完整,立法过程中是否做到了严格遵守立法程序,所遵守的立法程序本身是否科学合理等。第三,立法内容的合法性。立法内容的合法性是立法合法性的核心,其基本要求是地方行政立法要从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出发,努力做到与宪法、上位法的规定和基本精神相一致,实现不抵触、不越权。评价内容包括:一是该立法文件的具体规定与宪法、上位法的立法精神、基本原则以及具体条文规定是否相抵触。二是该立法文件设置、规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措施、收费等具体内容是否违反《行政许可法》及有关法律、行政规章有关实施机关、程序、条件和期限等方面的规定。三是该立法文件规定的法律责任是否违反《立法法》、《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行政规章的规定。

技术性标准

立法实际上是一种以精确的方法和技巧来准确表述客观规律的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所以技术性标准应成为衡量地方行政立法质量的重要内容,其用来全面考察立法文件的制定是否遵循了立法原则、立法惯例和法学原理,是否选择了适当的模式、方法安排其结构安排,并做到文字表述清晰、规范。技术性标准的评价指标包括:第一,文字表述的明确性。法律规范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述的。立法文本中法律用语的使用只有做到概念明确,逻辑严密,法律指示清楚且无歧义,才能保证法律规范的有效实施。对文字表述明确性的考察内容包括:一是概念表述是否准确,有无概念之间矛盾、前后不一的情形。二是语言使用是否规范,且简洁易懂。三是句子结构的主谓宾搭配是否妥当。四是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规范。第二,逻辑结构的完整性。这是从立法技术角度来考察该立法文件的内在结构是否合理,条文设计是否科学严谨。评价内容包括:在整个立法文本中,前后条文之间是否相互呼应,完整体现假定、处理和制裁这三部分内容,做到了一定的行为模式配以相应的法律后果。立法文件是否对法律行为,尤其是执法行为的方式、顺序和步骤作出足够充分的规定,能指导人们正确地依法办事。第三,相关立法间的协调性。法律部门之间、法律渊源之间、法律制度之间以及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统一、有序、和谐的整体,有益于提高地方行政立法体系的整体效益。因此,需要通过对相关同位法、配套规范性文件、其他公共政策等的比对,确定该立法文件的内容与本行政区域内的其他地方性立法文件的内容是否相协调、衔接;通过比对该立法文件的条文内容,确定各法条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冲突,以对该立法文件的协调性作出判断。第四,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地方行政立法切实解决自己特殊问题的基础是符合本地基本情况和现实状况。地方行政立法只有认真把握针对性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获得较高效益。对针对性的评价,应着重于考察该立法文件所规范的事项是否是本地特有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否有本地特色。

实效性标准

实效性标准通过检验地方行政立法设置的制度在实施中的实现程度,使我们得以立足于更广阔的时空基点来观察该立法文件,为法规的立、改、废等提供依据。评价实效性的基本指标如下:第一,行政执法的有效性。地方行政立法是为行政执法而立的法,行政执法的有效性最能反映立法文件在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整个实效性评估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评价内容包括行政部门执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行政部门执法的难易程度和针对该行政执法行为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或者投诉的数量。第二,守法的有效性。法律制度高效实现的表现和重要条件之一是社会主体的普遍守法。因此,有必要通过考察该立法文件对人们行为的规制状况,以及公众对该立法文件的认知和自觉遵守情况,对守法有效性进行评价。对人们行为规制状况的考察,应着重于了解在实施该立法文件的不同阶段内,违法行为的总数量和同一行为人重复违法行为的次数;对公众认知遵守情况的考察,则可通过了解本行政区域内社会公众对基本制度的知晓率、对立法制度的认可度、对行政执法效果的评价和自我守法情况的评价等来完成。第三,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地方行政立法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法文件设立的制度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的程度。本指标通过对该立法文件实施后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实施成本与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等的分析,评价该立法文件是否基本满足该立法文件调整对象的社会需求;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预期的立法目的能否实现等。

上述四项评价标准,是对单项地方行政立法进行总体评价的主要依据。在实际操作中,这四项评价标准应当综合运用,但并不一定要将所有指标逐一考察。我们倾向于评价任何一部地方行政立法,都必须对立法内容的适当性、合法性,立法的明确性、完整性、协调性,行政执法的有效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适应性等指标进行评价。至于其他指标,可由评价主体根据被评价对象的具体内容与实际需要,选择评价。

5.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分析 篇五

摘要:实现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而在当前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做哪些工作,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都是信息化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事情。本文就从这一问题出发。集中的论述和探讨了关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标准体系 构建 研究分析

随着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要求的提出,一系列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展起来,针对于会计管理工作而言,做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会计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要求。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问题上已经有相关的专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基础,但是在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不断的进行完善。而要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就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其中不仅需要对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环境有一个了解,与此同时还需要掌握价值链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标准,并将其纳人到会计信息化的体系当中。下面,笔者就将结合相关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会计的信息化是在一系列会计管理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总的来说它是通过对会计管理实践活动中的相关规律以及相关的规则和经验,进而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分析,形成相关的理论认知。而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则是对会计信息化活动中长期进行的事物以及概念进行界定和确定实施标准。这样一来会计管理活动就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下去.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在这个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主要的就是通过以往会计信息化管理案例,进而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选取最优化的信息化方案,并作为今后会计信息化实践的目标和依据。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的概念,一般来说主要是在在会计信息化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与此同时进行共同使用或者是重复使用,其中概括了的会计信息化活动或活动结果的规则、导则和特征,是一种较为规范化的文本文件。总的来说.信息化标准体系是对最优方案的追求,并作出有效的界定和规范,进而指导着会计的管理工作,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而在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过程中,要从科学客观的角度建立起概念框架和框架结构模型,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去规范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推动会计信息化的管理进程。

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相关框架构建问题分析

进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首先就要确立一定的框架结构。而在当前的会计理论框架建设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建设过程中,需要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提炼一些基本的要素,进而确立相应的构建原则.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框架结构模型的建立。实现标准体系固有内在结构的形象表示和明细列示,制定具体标准并形成标准体系,解析其对象和对象间的关系,而在当前会计信息化标

准体系的框架构建过程中主要的分为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主要的就是前导层、规范层、结果层和解析层,这四个层次之间是互为关联的,需要不断的进行有效的规划。

(一)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定位.进而构建出相应的目标.这是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的前提准备和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要准确客观的机型会计信息化标准的体系定位,通常这是确定在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中具体地位的工作,同时也进一步的确定了它和其它信息化标准之间的关系。而这是和会计信息的特殊性息息相关,它在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我们也知道会计的信息化是包括了其它多种信息的,并且是其它信息的重要基础。如审计信息、税务信息、海关信息、工商行政管理信息、财政信息、统计信息等,与此同时会计信息的交换涉及多方,如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供应商、客户、各方监管者等,可见它是该体系内其它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所以做好会计信息化的定位问题对于会计信息化的体系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要科学的开展进行。

(二)建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扰是要促进套计管理的效率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构建会计信息化地过程中就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之上开展相关的信息化建设。而针对于这一问题,会计的信息化标准建设就要进行大量的分析和总结工作,其中重要的就是要对以往的会计管理案例以及会计管理的有效案例和模型进行分析,在经过了大量的分析和总结之后,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最优化方案的总结。获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并进行完善和规范,从而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指导性文件。由此可见,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是和具体的管理实践工作分不开的。它需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分析。

(三)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要素和构建原则在会计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进行了定位.同时确定了相关的构建目标。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就要进行相关元素的确定和构建原则的确立。

一般来说,会计信息化的标准建设需要考虑其基本的组成.而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元素就是对这一信息化标准的具体细化。通过信息化标准基本元素的确定从而使得信息化标准具体化。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包括了一些基本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根据信息化的基本内涵所衍生出来的,概括起来主要的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基本的元素既包括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化环境,同时也包括了会计信息化运行过程中的软件工程方法和信息方法,与此同时也包括了会计信息化综合支持与控制、会计信息化评价等。而在确立了这些基本的元素之后就要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构建,从而确立相关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周南,赵纳晖,陈翔.会计信息系统[M].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周南.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管理信息化叨.会计师,2004

6.质量体系标准介绍分析 篇六

中等职校设置与调整专业标准体系校外过程分析

标准体系校外过程要求中等职校设置与调整专业,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地方产业发展,有利于企业用人,有利于政府管理;适应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借鉴相对发达地区中等职校适应的`经验,探索自身适应的规律;理解中等职业学校目录专业,把握对应的本地职业现状,进行布局分析.

作 者:刘伟洋 赵会芝 曹晔 韩振华 Liu Weiyang Zhao Huizhi Cao Ye Han Zhenhua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刊 名:职业技术教育  PKU英文刊名: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34) 分类号:G719.2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设置   专业调整   标准体系   校外过程  

7.质量体系标准介绍分析 篇七

随着我国水泥生产技术进步,X射线荧光分析开始在水泥厂得到应用。GB/T19140—2003《水泥X射线荧光分析通则》于2004年1月起正式实施,2007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与GB/T17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合并,集成了水泥化学分析方法和水泥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的新的国家标准GB/T176—2008《水泥化学分析方法》已于2008年6月30日发布,将于2009年4月1日开始实施。

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性能将对其测定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等性能进行及时的检定和校准,是分析水泥化学成分的基础和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前提。由于国内水泥厂目前应用的X射线荧光分析仪器种类繁多,没有统一的标准,无法对相关仪器实施有效的计量检定和质量评价。仪器制造商与水泥企业用户之间常发生争议。JC/T1085—2008的制定为目前水泥质量检验部门所应用的各种X射线荧光仪的计量检定和质量评价提供基础,为新购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验收提供依据。

标准的主要内容有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原理;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与使用等。其核心内容是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两个章节。

2 主要技术要求的含义

2.1 精密度

本项指标表征仪器的静态稳定性,包括X光管、探测器和放大器电路等系统在较短时间内的综合稳定性,是仪器的最基本指标,用选定化学成分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表示。测定CaO、SiO2和SO3时,谱线强度的变异系数应分别小于0.15%、0.40%和2.0%。

仪器的精密度指标是分析结果允许差的另一种表示方式,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分析结果允许差=2.2×精密度×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

本标准规定的精密度指标换算成生料(或水泥)中对应化学成分的允许差约为:

2.2 稳定性

本项指标表征仪器24h内的动态稳定性,除包括了仪器的静态稳定因素外,还包含仪器的机械移动稳定性 (样品位置、晶体2θ角和准直器等) ,及电路的长期稳定影响因素。在数值上是24h内仪器对试样12次测定结果的最大相对偏差。CaO、SiO2和SO3的指标分别为小于0.5%、1.5%和5.0%,换算成生料(或水泥)中对应化学成分的最大测定偏差分别约为:

上列数据表明,合格仪器在24h内对试样的测定结果误差均小于该成分的室内允许偏差。

2.3 线性

本项指标用于验证仪器所测量的荧光X射线强度与样品中元素浓度的相关性水平。根据荧光X射线的强度与浓度的关系式:

式中:

Ii———样品i谱线强度测定值;

Qi———比例常数;

Ci———样品i中某成分的质量分数;

μs———样品的质量吸收系数。

只有当样品的基体μs相对稳定时,强度与浓度之间才呈线性关系。GSB 08-1110专用系列水泥生料标准样品基体μs为定值,可用于本项指标的测定。目前尚没有X射线荧光分析专用水泥标准样品,故只能用水泥校准样品或一般的水泥标准样品与石膏标准样品混合后使用。用选定化学成分偏离工作曲线的最大值表示。

仪器的线性指标能反映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一般在X射线荧光分析时,待测化学成分的荧光X射线强度不但与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有关,与样品中共存元素的含量也有关系,由于GSB 08-1110专用系列水泥生料标准样品化学组成的特殊性,各种化学成分的荧光X射线强度与其质量分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任何校准点的偏离都认为是由仪器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校准点偏离直线造成的误差应小于允许差的0.71(即)倍,按照GB/T176规定的室内允许差,CaO、SiO2和SO3的最大允许误差计算值分别为:

标准中实际的各成分线性指标为:CaO<0.17%,SiO2<0.25%,SO3<0.10%。其中SiO2的指标大于计算值的原因是生料样品中SiO2的颗粒效应显著,采用粉末压片法时难以达到理论水平,故协商放大到0.25%。

2.4 灵敏度

仪器灵敏度的概念是指仪器测量值对浓度的变化率,即工作曲线的斜率,在水泥行业的化学分析领域,一般化学成分变化值小于其实验室内允许偏差时可以忽略不计。而当化学成分变化大于该偏差时,则说明样品的化学成分确实有所变化,此时仪器应该有所反映和识别。从统计学角度,当一个被测量的变化值大于3倍的测定标准偏差时,该变化能够明确识别。因此,本标准中仪器灵敏度的定义是成分的室内允许偏差与工作曲线斜率的比值,指标为不小于3倍的仪器精密度,即r/K≥3S。

2.5 分辨能力

仪器分辨能力的概念是指检测系统测量得到并读出的X射线强度确实仅仅是待测元素的特征X射线强度,而不包含共存元素的。因此,共存元素含量变化时,所测量待测元素的特征X射线虽然由于样品的质量吸收系数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不会有显著的变化,而且是可以计算的。当仪器的分辨能力不高时,与待测元素相邻的共存元素就可能被同时测量,当该共存元素含量变化时,仪器检测系统得到并读出的X射线强度就会直接发生变化,显然,这是不允许的。对于水泥行业所涉及的样品中存在的元素主要有铁、钙、钾、氯、硫、硅、铝、镁和钠等,其中硅、铝和镁3个元素相邻且含量高,波动较大。因此本标准中用硅和镁分别变化时对铝荧光强度的影响,作为仪器的分辨能力指标。根据样品的质量吸收系数计算方法,MgO对铝的影响系数为0.186 8,即MgO变化1%时,由于样品的质量吸收系数的变化而使Al2O3的结果变化0.186 8%,而SiO2变化对铝的影响系数为0.011 8。本标准的指标为:当MgO和SiO2分别变化1%时,在不进行任何校正的情况下,Al2O3含量的最大变化值为0.20%。

2.6 X射线光管功率

本指标属于辅助性指标。其意义在于间接限制过长的测量时间或过低的分析元素荧光强度。不应视之为仪器合格与否的绝对指标。由于目前对测量时间的长短,分析元素荧光强度的高低的定量定义难以统一,本标准根据目前水泥企业实际使用的其它5项技术指标全部合格仪器的普通光管功率一般情况,规定用于顺序式X射线荧光仪的光管额定功率应大于2kW, 用于同时式X射线荧光仪的光管额定功率应大于100W。目的是提醒用户重视仪器的测量时间问题,防止仪器生产厂采用提高测量时间的方法,达到或提高其它5项技术指标,对水泥行业用户产生误导。如果仪器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用较小功率的光管,用明显可以接受的时间(如60s)内达到其它5项技术指标,并得到了相关权威部门的检定确认,虽然不能称其性能更好,但可以称其为更适合于水泥行业的仪器。例如OPTIMX系列和ADVANTXP系列的X射线荧光分析仪,采用超薄铍窗和超短的阳极-样品间距技术,分别用50W和1 200W的X光管,用小于40s的测量时间即可达到其它5项技术指标,用于水泥X射线荧光分析是合适的。

3 主要技术指标的试验方法

3.1 精密度

对试样片中待测化学成分的谱线强度连续测定21次,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用于判定仪器灵敏度是否合格,而用变异系数表示仪器的精密度指标。

3.2 稳定性

稳定性的测定方法与精密度的相同。但测定频次是每隔2h测定一次CaO、SiO2和SO3的谱线强度,共测定12次。用12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极差表示仪器的稳定性指标。

3.3 仪器线性

采用GSB 08-1110生料标准样品制作CaO和SiO2的曲线,采用水泥标准样品制作SO3的工作曲线。各化学成分的工作曲线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Ci=KIi+B,样品i中各化学成分的计算值与标准值之间的误差按式 (1) 计算:

式中:

Ei———样品i中各化学成分的计算值与标准值之间误差绝对值;

K———工作曲线的斜率;

B———工作曲线的截距。

按照GB 4883对Ei进行异常值处理后,标准样品各化学成分的计算值与标准值之间误差的最大值为线性测定值。

3.4 灵敏度

样品中CaO、SiO2和SO3的灵敏度按式 (2) 计算:

式中:

ΔI———灵敏度;

r———GB/T176标准中规定的化学成分室内允许偏差,CaO、Si O2和SO3的r值分别为0.25、0.20和0.15。

3.5 分辨能力

选取任意生料样品S0,在约50g该生料中分别加入1.0%的SiO2 (分析纯或更高纯度试剂) 和1.0%的MgO (分析纯或更高纯度试剂) 制得样品S1和S2,将样品S1和S2充分混合后,再分别用振动磨磨制2min,对S0样品也进行同样的磨制处理。分别测定3个样品中的Al2O3。1%SiO2和MgO对Al2O3的最大影响值按式 (3) 计算:

式中:

ER———分辨能力;

C0———S0样品中Al2O3的测定结果;

C1———S1样品中Al2O3的测定结果;

C2———S2样品中Al2O3的测定结果。

4 仪器检定结果的评价举例

表1是对实验室在用的10台X射线荧光分析仪检定试验结果。1~3号是顺序式X射线荧光仪,其它为同时式X射线荧光仪,其中4、5、8和10号仪器没有测定硫的功能,5和8号仪器没有对仪器稳定性进行测定。

根据表1中得到的数据对各编号仪器评价如下:

1) 1号、4号、6号和7号仪器各项技术要求均符合标准,可以认定仪器合格;

2) 5号仪器已测定数据合格,但没有稳定性数据,无法对仪器进行判断合格与否;

3) 8号仪器已测得多项技术要求不合格,可以认定仪器不合格;

4) 3号和9号测量时间为40s,仪器在分析速度与精度上均适用于水泥X射线荧光分析, 认定为适用;

8.质量体系标准介绍分析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 课程体系 变化分析

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教育界同样如此。教育要跟现代化建设相合拍,要为学生的综合发展着想,因此,实行新课程改革是必然的。新课程标准自从落实以来,教育的不同层面上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使教育再现了生机和活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高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让学生了解必要的史实,还使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深层问题,从而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以史为鉴。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探讨高中历史课程体系发生的种种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从灌输知识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转变

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新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出现了多元化。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体系中,注重的是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目的是在应试中获得高分,而没有将历史学科深刻的人文性和情感价值观发掘出来,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历史的感触也比较僵硬。高中历史新课程目标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这三个要素突出出来,要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对历史知识的剖析和深刻挖掘,总结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实践学习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在历史老师的引导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减轻对老师的依赖程度。

第二个变化是,高中历史新的课程体系中,对课程目标的概括十分具体,包括总目标、模块目标等,学生从这些目标中就可以得知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并且可以认识到具体的要求。比如高中历史“程朱理学”一节课中,要掌握程朱二人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这些观点的提出与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这些观点的文化本质是什么等等。不同层级的课程目标中都有详细要求,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不再单纯背诵书本知识。

二、课程体系专题性突出

以往的历史教材编排中,大多按照时间顺序和从中国到世界的层次来编写历史教材,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著都按照这个原则,这样编排有一个弊端,就是初中和高中学习的历史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重复的,会造成时间和资源上的浪费。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的编排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就是改变了直线式的历史内容的编排,而转为专题性的历史知识编排。比如,必修一设置为政治制度的学习,涵盖了我国历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和国外的重点政治制度;必修二则设置为经济史专题,将我国不同时代经济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汇总。这种专题性的编排,有助于对历史内容进行归纳,而且与初中时代学习的历史没有重复,就相当于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历史发展的脉络,有利于进行专题性的研究。在历史必修教材中,每一册都设置了不同的版块,这些版块也是一个小专题的汇总,不同版块之间既有独特性,又有割不断的联系,能够进行比较学习,有助于知识体系之间的融会贯通。

三、兼设必修课和选修课

高中历史课程分别设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以前就存在,不是新课标实施以来的新发明,但是新课标落实阶段的高中历史必修课和选修课,与之前的必修和选修是存在着很大区别的,尤其体现在课程的结构方面。以往的历史选修课,就是直接将一个阶段的历史知识划归到选修行列内,但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选修课的设置是将必修课中的某些知识点进行细化,进行扩充,目的是满足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更多追求,开拓学生们的知识面,学历史的目的不只是应试,还在于人文素养的一种提升。例如,选修教材中有一个“重大历史改革事件回顾”的专题,实际上是从必修一中的政治制度这个专题中延伸出来的,它讲述得更加详细和具体,能够结合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共同思考历史,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历史素质的提高。

四、结语

以上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变化,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论述了新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二,与新课程标准精神相一致的历史教材编排出现改观,不再是线性历史,而是专题性历史研究,不同的专题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体系,进行归纳和比较;第三,高中历史设置的选修课和必修课较之以前,更加合理和完善,选修课不是一个阶段的历史知识,而是对某一专题的细致研究,能够扩大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

【参考文献】

[1]吴卫东,骆伯巍. 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评论,2007(05).

[2]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2007(05) .

[3]顾泠沅,杨玉东. 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9(06).

9.标准介绍信 篇九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需要用到介绍信的`情形越来越多,介绍信是机关团体必备的具有介绍、证明作用的书信。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介绍信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标准介绍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标准介绍信1

尊敬的老师:

您好!XXX小朋友今年8月6日就满2岁零8个月了,即将进入贵园学习和游戏,作为家长我感到非常欣慰。希望他能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谢谢!

致此

敬礼!

(单位盖公章)

XXXX年XX月XX日

标准介绍信2

广州银行社保卡发卡中心:

兹有我单位某某同志(身份证号:XXXXXXX)前往贵单位办理社会保障卡领取事宜,请贵单位协助办理为谢。

单位名称:XX公司;单位社保号:XXXX;

联系方式:XXX。

XX公司

10.质量体系标准介绍分析 篇十

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标准体系及应用分析

■ 郭 鹏 西安科技大学

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是指通过各种安全管理及信息技术手段,保障有型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达到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的安全。《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将“国际标准”定义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以及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其他国际及区域组织相关的标准化文件,由这些文件所共同构成的安全标准体系为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安全提供了可供操作的规范指南。

一、国际组织物流供应链安全标准的相关规定

(一)ISO28000系列标准

ISO于2007年及之后相继制定公布了ISO28000系列标准。ISO28000系列标准统一了现有与供应链相关的安全性标准体系,促使组织建立一套全面的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该系列标准除ISO28000:2007(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之外,还包括ISO28001:2007(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贯彻执行供应链安全、评估和规划用最佳实施规程——要求与指南),ISO28003:2007(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供应链安全管理系统机构审计和认证要求),ISO28004:2007(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ISO28000的实施指南),ISO/AWI28005-1 ISO28005-1:2009(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电子出口结关 (EPC)—第1部分:数据结构),ISO28005-2:2011(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电子出口结关(EPC)—第2部分:核心数据元)。这些标准作为ISO28000系列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用以简化安全管理,保障供应链安全。

ISO28000标准关注各类威胁,为物流企业提供一整套国际通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其与ISO9001(质量体系)及 ISO14001(环境体系)具有可兼容性,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内部质量体系、环境体系和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

(二)RFID条件下ISO供应链安全标准

ISO10374:1991&ISO10891:2009的标准。ISO10374:1991(集装箱自动识别标准)是第一个以RFID技术为基础的国际物联网供应链安全标准,2009年被ISO/TS10891:2009标准取而代之。ISO10891:2009(货运集装箱—RFID—托盘标签)是专门针对贴在货运集装箱上的RFID电子标签,内容包括利用电子标签将集装箱信息传送到自动处理系统的要求,数据编码系统及其自动数据传送,集装箱上电子标签的物理位置及其防护规定等内容。

ISO17363—17367系列标准。包括 ISO17358应用要求、ISO17363货运集装箱、ISO17364装载单元、ISO17365运输单元、ISO17366产品包装、ISO17367产品标签。其中,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程参与了ISO17363标准的起草和技术讨论。

ISO18185(集装箱电子铅封标准)是通过RFID技术来实现集装箱铅封的自动检测和识别,由ISO/TC104主持制定。ISO18185由通信协议、应用要求、环境特征、数据保护和物理层五个部分组成。

(三)EPC global标准

EPC global标准是国际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标准,目前已成为ISO28000供应链安全管理标准体系的一部分(ISO28005-1-2009和ISO28005-2-2011)。EPC global公司由GS1(国际物品编码协会The global languageof business,简称GS1。2005年以前被称为 EAN International)和GS1的合作者兼成员的GS1 US(GS1 US前身为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联合成立,负责运营EPC编码体系。

与ISO的通用性RFID标准(ISO/IEC11179,ISO/IEC15418,ISO/IEC18000:6等)相比,EPC标准是面向物流供应链领域的应用标准,通过编码实现对所有物品单件的惟一标识,其目标是解决供应链的透明性和追踪性,使各环节中所有合作伙伴都能够了解单件物品的位置、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此外EPC也制定与ISO体系类似的空中接口协议、读写器协议,强调供应链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从信息的发布、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信息服务的发现以及大量访问之间的协调等方面作出规定。

(四)科技资产保护协会“货运安全标准”(TAPA FSR2011)

科技资产保护协会(简称TAPA)是 Intel、Sun、Micro 等 高 科 技 企业、倡导建立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包括全球各知名高科技企业和各跨国物流企业。

TAPA FSR是TAPA最为核心的标准体系,经过三次修订之后,2010年12月发布了2011版本《运输供应商最低安全要求》(TAPA FSR2011)。TAPA FSR 条款将标准化内容具体设定于仓储运输的安全领域,以减少因安全风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为目的,明确硬件安保设施及软件系统的流程及培训,分别为库区外部围场、办公区域出入控制、装卸码头和库区、安保系统及程序、运输安全标准要求、预警系统和强化安全要求建立规范,是通过采用安全经验和方案共享方法而产生的高科技产品运输供应商的安全标准体系。

(五)世界海关组织成员必须接受和实施的贸易安全最低标准

世界海关组织设立的《全球贸易安全与便捷标准框架》(简称WCO SAFE),着眼于海关与海关、海关与商界的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制定全球性的供应链安全与便利的标准以提高确定性和可预见性。成员应采用一致的风险管理方法来应对安全方面的威胁。规定成员海关要向达到最基本的供应链安全标准并采纳最佳做法的优质企业提供相应的便利。其中,优质企业认证(简称AEO)是WCO SAFE的核心内容,是兼顾安全与便利标准的产物。

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简称IMO ISPS CODE)的主要目标是保护船舶。确保船舶和港口设施安全是一个风险管理行为,包括强制性(A)和实施指导(B)两个部分,对缔约国政府、公司和船舶以及港口设施提出要求,要在建立风险评估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所确定的安全威胁建立适当应对措施的应急计划系统。其目的是提供风险评估标准和统一的合作框架,使各缔约国可以应对威胁的改变以及船舶和港口设施薄弱性的变化。

二、美欧国家关于物流供应链安全标准的应用及发展

(一)GS1 US(UCC)积极推动EPC标准体系运营及发展

美国统一编码委员会(UCC)和欧洲物品编码协会(EAN)达成两次EAN/UCC联盟协议。EAN在经历了EAN International阶段之后更名为GS1,UCC随即成为GS1的重要成员,被称为GS1 US。虽然GS1 US是作为一个成员组织加入GS1,但其将保持和EAN的平等合作地位,在全球标准管理事务中享有协同管理权。GS1 US和GS1合作建立的EPC编码体系标准是EAN/UC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EPC标准在内的其他GS1标准也被美国及美国企业采纳和使用,成为保障国际物流运输安全的重要标准体系。

EPC标准包括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以及作为GS1 ID密钥的全球位置编码(GLN)和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SCC)等识别方式,重视UHF频段的RFID标准开发,极力推广基于EPC编码标准的RFID产品。由于GS1 US在EPC标准中的重要参与,该标准已经被许多大公司所接纳。然而,由于不同标准肩负了不同国家及企业的利益需要,日本泛在中心(Ubiquitous ID)等一直致力于本国标准开发和推广的国家及其企业,拒绝采用美国主导的EPC编码标准,这也为EPC的全球推广和使用带来影响。

(二)美国国内物流供应链安全保障标准体系

在WCO SAFE和IMO ISPS CODE的基本框架下,美国建立了“海关商贸反恐联盟(C-TPAT)”、“货柜安全计划(CSI)”及“国外港埠装运货物信息事先申报规定(24-Hour Rule)”三项重要的安全保障标准体系,有效增强官方对货物运输的监管,提高货物安全防护水准,并于2006年通过了《安全港口法案》和《海上安全绿色通道法案》两项法案,将一系列与国际供应链和港口安全有关的法律和标准捆绑在一起,为进入美国的安全集装箱确立“最低标准和程序”。

C-TPAT是美国国土安全部海关边境保护局(CBP)所倡议成立的自愿性计划,确保货柜在出发之前门栓已经装有可以侦察并记录所有意图开柜动作的RFID标签安全建议的货柜,抵美时无须经海关检验即可过关,最快放行。

CSI又称“集装箱安全倡议”,是由CBP所首倡的国际供应链安全保障协议,在集装箱运往美国之前,通过风险分析锁定高风险货物集装箱,并由出口国海关进行查验,经过查验的集装箱在抵达美国时可享受快速放行的待遇。

24-Hour Rule对所有输美货柜在国外出口港装运24小时前,强制要求航商及承揽业者须以“自动化舱单系统”(AMS)向美国海关申报载货舱单(Manifest),美国海关以“自动化筛选系统”(ATS)先行过滤危险货柜。

(三)欧盟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保障标准体系

欧洲一贯推行采用国际标准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政策,所以他们的意见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在国际标准中。关于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欧盟从2003年开始规划一揽子解决方案,包括海关的监管标准化和贸易便捷标准化两部分。前者在于建立27个会员国海关的共同监管标准与风险指标,以使会员国之间构成安全标准的共同体,后者通过实施AEO制度,简化通关程序,标准化安全规范

2008年1月欧盟开始实施《AEO认证指南》,规定AEO可以分为享受海关简化手续的AEO、享受相关安全便利措施的AEO、能同时享受海关简化手续和安全便利措施的AEO。取得AEO资格需有良好通关记录、建立海关可适度监管的商务管理与记录货品运输系统、健全的财务偿债能力以及适当的安全与防护准则。在执行AEO制度的过程中,欧盟各国在遵守欧盟海关法实施细则的同时,还会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认证程序。

三、中国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标准建设的思考

第一,慎重对待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相应国际标准的转化。采用国际标准是WT0/TBT协议中规定的重要原则,采用国际标准能够协调国际贸易中有关各方的要求,减少和避免与贸易各方的贸易争端,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指出我国的标准化文本国际标准采标率截止到去年年底已经达到68%。然而,制定供应链安全标准需要在便捷与安全需求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由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转化相对稳定,而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安全形式给既定的标准化文本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另一方面,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既是贸易问题,又事关国家安全战略,是国家经济安全和贸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贸易宏观监控的重要手段。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主要贸易国,对于该领域安全管理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的采用和转化都应当进行认真地分析,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

第二,积极参与全球物流供应链安全标准化的国际合作。我国目前已经是ISO和IEC两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常任理事国,参与国际标准组织规则、政策和战略制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营造出我国有效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然而,由于物流供应链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特殊性,在该领域的标准话语权的争夺也显得异常激烈。以美国和欧盟国家为代表的主要贸易国都建立起较为系统的国内标准化安全规范,这些标准化活动都需要我国海关及标准化委员会等机构与这些国家进行深入的合作和交流,以增进不同标准化主体之间双边或者多边的战略互信,共同维护国际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第三,重视智能化物流供应链安全标准的制定。以RFID为代表的无线传感技术能够实现点对点监控,显著提高供应链效率,在集装箱海运等国际物流领域中从试点到大规模应用已经有近10年的时间。

上一篇:《美国南北战争》教案下一篇:合理化建议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