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2024-09-18

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精选8篇)

1.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

急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文件

国质检科〔2010〕422号

关于印发《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

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认监委、标准委,总局各司(局),各直属挂靠单位:

为贯彻落实总局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的整体部署,指导和规范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工作,提升履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总局组织制定了《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基本要求(试行)》(简称《基本要求》),现印发你们,并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和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按照《基本要求》的规定,认真组织开展本辖区及本单位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 — 1 —

工作,并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总局将适时开展检查工作,具体检查安排另行通知。

二、到2010年底,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和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单位负责组织其职能范围内的检验检测机构按《基本要求》开展能力建设的试点、示范工作,并将工作情况及时报送总局科技司。

三、总局在部分能力建设试点、示范单位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基本要求》,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四、到2012年底,东部地区95%检验检测机构、中西部地区80%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能够满足《基本要求》。力争到2013年底,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均能满足《基本要求》。

请各单位认真组织落实,并将落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送总局科技司。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检测机构通知

抄送:局领导,总师,存档(2)

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2010年7月30日印发 录入:李言凤校对:姚泽华— 3 —

2.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篇二

1石油测井专用计量的发展现状

1.1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标准装置建设

根据调研,全国有9个油田按美国早期的模式建立了自然伽马和中子孔隙度工作标准井,有3个油田建立了自然伽马能谱工作标准井,大庆油田、 中海油建立了C/O比能谱刻度井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标准装置建设情况[1,2]见表1。

1.2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标准制定

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标准包括刻度标准和校准标准,这些标准是完成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校准的依据。已出版的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标准包括9项刻度方法标准和11项校准方法标准。

1.3石油测井专用计量量传溯源体系

根据《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目录》,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的序号编到93;计量标准装置的序号编到39;仅依据序列号估算计量标准装置的覆盖率约为42%。 文献[2]认为石油测井量传溯源体系覆盖面达不到40%,因此,可以认为石油测井量传溯源体系的覆盖面约为40%。已取得行业最高标准装置授权的4项放射性测井标准装置已形成完整的量传溯源体系。

1.4石油测井行业发展对石油测井专用计量的新要求

石油测井行业的发展对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随钻测井的发展、生产测井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专用计量标准装置。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对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检测和监管、市场准入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中石化西北石油管理局要求进入西北油田作业的测井仪器必须获得石油测井仪器计量站的校准证书,特别是在该区块作业的测井队均为进口装备,ECLIPS5700、 LOGIQ等装备,这些进口装备在国外完成一级刻度,二级刻度在其专用的模拟刻度装置中完成。怎样对这些装备进行校准成了石油测井仪器计量站必须面对的课题,每个测井队都到西安石油测井仪器计量站完成校准困难较大,现场校准又没有校准装置。这些新的需求,使建立健全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校准机构显得尤为迫切。

1.5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发展现状的基本认识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石油测井专用计量的发展呈现不均衡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石油测井专用计量量传溯源体系还没有实现全覆盖,覆盖面约为40%。

2)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标准装置建设不均衡:放射性测井已建有4项行业最高标准,在建2项。声速行业最高标准装置正在建设阶段;电法测井行业标准装置建设还处于调研阶段。

3)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标准制定不均衡:石油测井仪器刻度、校准的标准编制,以及对应刻度器校准标准编制呈现不均衡现象,3项行业最高标准编制了双语刻度标准;生产井产出剖面测井仪也编制了刻度标准;电法测井仪编制了校准方法。

2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校准机构布局设计

2.1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校准机构布局设计的技术路线

1)系统化设计: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校准机构布局设计,要按照完整的石油测井专用计量量传溯源体系进行系统设计,而且要能够覆盖各种测井过程,如随钻测井、裸眼井测井、生产井测井等。

2)地域化设计: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校准机构布局设计,要按照地域合理分布,便于企业就近就地进行专用计量器具校准,提高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校准的时效性。

3)依托行业最高标准辐射式设计:行业最高标准是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量传溯源的量值基准, 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校准机构布局设计,要依托行业最高标准向周边辐射,充分发挥行业最高标准的作用。

2.2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校准机构布局设计

文献[1]探讨了油田内部计量技术机构发展方向,《专业计量站管理办法》规定要按照统筹规划、 经济合理、方便生产、利于管理、择优选定的原则, 授权建立专业计量站。在归纳这些观点的基础上, 结合石油测井专用计量的发展现状,按照系统化设计、地域化设计、依托行业最高标准辐射式设计的技术路线,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校准机构的布局设计结果可以表述为以下4点,并归纳为图1。

1)依托石油测井仪器计量站,在大庆钻探、西部钻探、长城钻探、渤海钻探、川庆钻探建立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分站,或者建立东北分站、西北分站、西南分站。计量站向计量分站量值传递,计量分站向计量站量值溯源。

2)计量站和计量分站分别下设对应的校准实验室,如核测井仪器校准实验室、电法测井仪器校准实验室、声法测井仪器校准实验室、生产井产出剖面测井仪校准实验室等。

3)石油测井仪器计量站建立和保存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最高标准装置、工作标准装置,承担测井仪器刻度、校准技术服务与技术指导等工作。

4)计量分站建立和保存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工作标准装置,承担相关区域所属企业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检定、校准工作。

3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校准机构能力建设

3.1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校准机构能力建设要求

根据《专业计量站管理办法》规定,专业计量站应当具备的条件可以归纳为: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校准机构必须具备一座计量大厅、若干计量标准装置和配套设施、计量工作规范、计量技术和持证上岗的计量人员,如图2所示。

3.2计量标准装置建设

3.2.1计量标准装置建设的技术路线

计量标准装置建设采用优先建标、缓建标、边探索边建标的技术路线。

1)优先建标项目:对于每口井必测,9条必测曲线的测井仪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量传溯源体系,比如已拥有授权的4项核测井标准装置,可以优先在计量分站建立工作标准装置。

2)缓建标项目:对于使用频度不高,建立计量标准装置技术难度大的计量标准装置实行缓建的办法,比如中子寿命标准井群、C/O比能谱标准装置,可以通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考核和授权,先作为工作计量标准使用,等仪器技术成熟之后再建设行业最高标准。

3)边探索边建标项目:声波、电法仪器的量传溯源体系建设,在行业内应整体规划、统一设计、边探索边建标。

3.2.2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校准实验室工作标准井建设方案

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校准实验室工作标准井建设,可以利用各钻探公司现有的工作标准井,或统一建造工作标准井。考虑到既要满足现场校准的需要,又要降低实现的难度,建议采用两点校准方法建设工作标准井。以核测井校准实验室的建设为例,需要在现场建造2口中子孔隙度工作标准井; 2口密度工作标准井;3口自然伽马及自然伽马能谱工作标准井。这样,基于4项行业最高标准的核测井校准实验室共需建设7口工作标准井。

1)中子孔隙度工作标准井建设方案:采用颗粒堆积法建造两口中子孔隙度工作标准井,中子孔隙度量值确定为15~18p.u.和30~36p.u.,具体量值由行业最高标准装置传递确定。

2)密度工作标准井建设方案:选2个全空间密度刻度模块,密度值范围分别为1.3~1.8g/cm3、2.60~2.71 g/cm3。密度工作标准井量值从行业基准井传递确定。

3)自然伽马及自然伽马能谱工作标准井建设方案:建造高混层、中混层和低混层3口自然伽马能谱标准井,如图3所示。13组成自然伽马标准井, 12组成自然伽马能谱标准井。通过自然伽马能谱行业最高标准井传递自然伽马能谱U、Th、k量值, 此工作标准井可以用来刻度或校准所有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通过自然伽马行业最高标准井传递自然伽马API量值,此工作标准井可以用来刻度或校准所有自然伽马测井仪。

3.3计量工作规范建设

计量工作规范,包括计量法规、计量依据和计量管理层面的规范。计量工作规范建设的重点,就是在计量法规的框架下,编制和完善计量依据和计量管理相关规定和操作性强的计量工作流程[3,4],如图4所示。

3.4计量技术开发

3.4.1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校准机构需要具备的计量技术清单

以中子孔隙度测井相关专用计量器具校准需要的计量技术为例进行说明,其他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校准需要的计量技术可以据此类推。中子孔隙度量值是石油测井行业的专用单位,没有国家基准,在石油测井行业内由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的刻度标准装置,代行国家基准职能,统一全行业的中子孔隙度量值。中子孔隙度量传溯源涉及的计量技术包括行业最高专用计量标准装置建造技术、 计量标准器具建造技术、地面仪器的校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

3.4.2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校准机构需要开发的计量新技术

随着测井的发展,新的测井专用计量问题不断出现,需要不断探讨测井专用计量标准装置建造的新方法、新技术,量传溯源的新方法、新途径,才能满足现场测井专用计量的新需求。文献[5]~[7]探讨了远程计量校准的概念,美国开展了放射计量测定远程校准服务、德国开展了高压天然气流量基准的远程校准、中国开展了油井远程产液量计量,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可以探讨计量站与计量分站、校准实验室之间建立远程计量网络,探索“远程校准,电子发证”新技术,由计量站、计量分站的技术人员远程指导用户按校准规范完成校准工作,校准数据传到计量站、计量分站进行数据处理,并核发电子校准证书。从发展的角度看,积极探索和采用“远程校准,电子发证”技术,才能为新的校准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3.5计量人员培训

从事石油测井专用计量的人员,其知识结构方面的培训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即在图4计量法规、 计量依据、计量管理3项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专用计量器具培训。通过培训使计量人员既懂计量又懂测井仪器,并按照计量规范,科学、公正、精准、高效地完成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工作。

3.6计量大厅建设

计量大厅的建设,可以根据现有石油测井仪器计量站的具体情况,结合未来发展需求,进行标准化顶层设计,并提出3点建议:

1)核测井校准实验室计量大厅可以考虑与放射性源库同时兴建,或在已有放射性源库附近建设,避免放射源运输或在人员聚居区使用放射源带来的安全环保问题。

2)远程计量与自动化相结合建设无人值守计量大厅。计量大厅的设计要考虑实现远程计量需要的设施设备,同时考虑提高自动化水平。

3)积极探索计量标准装置建设的设计新技术。石油测井仪器计量站的测井专用标准装置均建在地下井坑,能否在地面以上建设测井专用标准装置,需要进行调研和可行性论证。

4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校准机构国际互认的途径

石油测井专用计量要向“一次校准,一张证书, 全球互认”的方向发展,有二个途径:一是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的量值要向API溯源;二是石油测井专用校准机构应获得校准实验室CNAS认可。

4.1向API溯源

实现量值溯源最重要的方式是检定和校准[9], 当无法采用检定和校准直接实现量值溯源时可采用比对的方法。石油测井行业标准无法通过检定和校准的方法向API溯源。在编制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行业标准向API溯源比对计划申报书、比对实施方案、比对过程记录文件、比对总结报告,以及比对实施、比对结果的评价与分析,必须符合JJF1117-2010《计量比对》计量技术规范[8]的要求。通过向API溯源,使国内的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的量值与API体系具有可比性,为石油测井专用计量校准机构国际互认提供依据。

4.2校准实验室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的实质是对实验室开展的特定的校准项目的认可,是校准实验室具备校准能力的第三方证明[9]。石油测井仪器校准实验室在申请认可以前要形成一套制度[10]并严格按照制度开展校准工作,包括按认可准则及其应用说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都已运行并形成记录文件,包括完整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具有申请认可范围内的校准能力,并参加能力验证活动;校准所使用的所有设备在使用以前,必须进行校准或检定。

5结论与建议

1)按照系统化、地域化、依托行业最高标准辐射式设计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以石油测井计量站、 石油测井计量分站、校准实验室为核心的石油测井专用校准机构布局设计方案。

2)提出了石油测井专用校准机构能力建设方案。计量标准装置建设提出了优先建标、缓建标、 边探索边建标的技术路线,以及核测井校准实验室工作标准井建设方案;计量工作规范提出了编制计量工作流程的工作重点;计量技术开发提出了探索和采用“远程校准,电子发证”技术,为测井现场新的校准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的工作方向;计量人员培训提出了既懂计量又懂石油测井仪器的培训内容; 计量大厅建设提出了建设远程计量大厅的发展方向。

3)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器具的量值要向API溯源和校准实验室CNAS认可,是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向 “一次校准,一张证书,全球互认”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

4)结合石油测井专用校准机构的发展现状,建议参考美国计量管理模式[11],重点抓好石油测井专用计量能力建设和校准实验室认可,推动石油测井专用计量向基于网络的远程计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淑霞.油田企业内部计量技术机构发展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13-14.

[2]陆大卫,邱益香,胡秀妮.石油测井仪器的刻度标准化工作[J].测井技术,2013,37(3):223-228.

[3]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F 1033-2008[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

[4]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通用要求:GB/T 27025-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苏昌林,邱东利.远程校准技术纵览[J].中国测试技术,2006,32(3):1-6.

[6]陈伟.远程计量校准技术研究[J].计测技术,2007,27(S1):25-27.

[7]银占华.油井远程计量与分析优化系统的设计[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3,26(6):120-121.

[8]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计量比对:JJF 1117-2010[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0.

[9]昃向君.实验室认可准备与审核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10]王振丰,李宗利,金国红.实验室认可量值溯源的理解与应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6(6):40-42.

3.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篇三

关键词:产品质量检验机构 能力验证 资质 国际检测机构

中图分类号:T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1(c)-0239-01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主要职责是承担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认证检验、委托检验和产品质量争议的仲裁检验等工作,其出具数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开展能力验证工作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尤其重要。能力验证(Proficiency testing),作为国际通行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之一,是通过外部措施对其内部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能过确保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本文将介绍能力验证在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中的应用。

1 能力验证的基本定义及评价方法

GB/T15483.1-1999《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一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同等采用ISO/IEC导则43-1(1997版))中将实验室能力验证定义为: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能力验证的分析评价方法:一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稳健(Robust)统计技术z比分数处理检测结果。该技术采用中位值估计样本总体均值,采用标准化四分位距度量样本数据的分散度,以减少极端结果的影响。

Z=D/S

|z|接近于0时,为检测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结果的一致性很好;

|Z|≤2时,为满意结果;

|z|≥3时,为结果离群或不满意;

2<|Z|<3时,为结果可疑。

其中,偏差D=x-x,x是参加者的结果值,x为指定值,s是指变动性:的适当的估计量/度量值。

2 在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中的作用

2.1 能力验证是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获得认可的有效指标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取得实验资质才能够出具有效的检验报告。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作为实验室资质的主管部门,于2006年第9号公告《实验室能力验证实施办法》中说明:国家认监委定期公布能力验证满意结果的实验室名单;达到满意结果的实验室和能力验证提供者,在规定时间内接受实验室资质认定、实验室认可评审时,可以免于该项目的现场试验;鼓励各有关方面利用能力验证的结果,优先推荐或者选择达到满意结果的实验室承担政府委托,授权或者指定的检验任务。

2.2 能力验证是扩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参加实验室间能力验证活动并获得满意的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可以充分证明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增强检测结果的可信度,获得社会认同,从而提高实验室的影响力。例如,我院近年来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参加了一系类对社会影响力大的能力验证,如:CNCA针对2001年欧盟对我国花生油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的质疑,组织的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能力验证;山东省技术监督局针对日本对我国出口冷冻菠菜毒死蜱残留超标的质疑,组织的蔬菜能力验证;应对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CNCA组织的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能力验证等,检测结果均一次性通过了验证,这无疑增强了社会对我院检测能力的权威性、公正性的认可度。为我院赢得政府指令性任务、企业委托等业务赢得主动性。

2.3 能力验证是保证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能力验证活动作为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实验室能力水平和管理状况进行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和相关措施。这些措施可能涉及到人员行为、方法、或仪器的校准等问题。从而保证质检机构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为检测机构实验室出具检测报告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溯源,为企业信任检测机构提供可靠证据,也为国家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性支持。此外,通过能力验证的结果进行分析,也可以找出自身与其他检验机构的差距,提高实验室技术水平。

3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积极参加国际组织的能力验证

人世以来,国内检验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外检验机构纷纷抢滩中国,虽然在国内产品监管领域,国外检测机构在短期内还无法形成一定的挤压,但长远看,无论是国内检验机构还是国外商业实验室,都不可能局限在目前的业务领域内发展。因此扩充能力,未雨绸缪,就成为有远见的国内质检机构的发展主题。例如,我院2010年通过了SAI(澳大利亚国际标准)认证,其中能力验证工作起着重要作用。下面简单介绍国际上几个有影响力的能力验证组织机构。

3.1 英国中央实验室CSL能力验证计划FAPAS

英国中央实验室CSL(central ScienceLaboratory),隶属于英国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DEFRA),包括分析化学、昆虫学、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食品领域的范围包括微生物食品污染、农兽药残留等。CSL能力验证计划FAPAS(Food Analysi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Scheme)于1990年开始实施。目前,在食品分析领域全球第一,是我国参加最广泛的国际实验室间比对活动。也是技术技术监督质检机构参加最多的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

3.2 美国ASTM实验室能力验证项目

ASTM是美國专门从事标准制定的私营非盈利性组织,涉及领域:石油产品和润滑油、聚乙烯塑料检测、金腻材料分析及机械性能检测等。ASTM实验室能力验证项目的特点是使用ASTM检测方法标准进行检测分析,使实验室通过与世界范围其他实验室测试数据的比较来评估自己运用相关检测方法的测试能力。

4 结语

4.食品检验机构能力调查总结 篇四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要求,2011年5月1日之后,食品检验机构的申请和评审必须按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的要求进行。为了落实总局和认监委的规定,真实了解县级食品检验机构能力现状,对照最新评审准则的要求,认真查找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认真研究制定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付诸实施。现将调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检验能力现状

XX县质量监督技术所,现有实验室建筑面积2000m,其中微生物实验室面积80 m,生物安全实验室正在改造中。所内设办公室、检验室、计量室三个科室,其中食品检验室配备了食品分析、精密仪器、微生物检测等标准化实验室。现有食品检验人1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人,检验人员中级及以上职称(含同等)比例80%。现有仪器设备66台套。2011年3月再次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复评审,通过计量认证批准项目148种,基本有能力完成20类152个常规理化指标、部分食品添加剂和8项微生物指标的检验。

二、存在问题

认真分析检验检测机构实际能力和“评审准则”的要求,找出差距,分析存在的问题,精心谋划加强机构能力建设。

对照“评审准则”的要求,结合本单位检验检测能力进行细致的调查,包括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技术人员配备、环境设施配备等。仪器设备配置,技术所2010年底,再次自筹资金20多万元,购置了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仪器设备配置基本满足所开展检验活动必备的22要求,样品前期处理装置尚需配置;环境设施配备,微生物实验室没有配备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实验室还不够规范;检验人员配备,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基本满足检验能力的要求,但检验人员的继续教育、再培训还需要加强。

三、解决办法和建议

检验人员,一是要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鼓励专业技术骨干进行深造等方式进行人才的学历培训,提高技术骨干的能力和带头作用。选拔有培养前途的技术人员到省市技术机构进行实习或培训。二是继续开展岗位练兵和岗位培训活动;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目前我们正积极自筹资金,同时要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尽快配备完全满足开展检验活动的仪器设备。环境设施配备,我们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正在改造中。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能加大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经费的支持比重,加大引导性经费的支持力度,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经费投入,有计划的组织检验人员的继续教育、再培训,这才是提升食品检验机构能力现状的根本。

怀远县质量监督技术所

5.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篇五

(2016年11月11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检验检测活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检验检测以及相关的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从事军工产品的检验检测活动,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检验检测,是指依据相关标准、技术规范或者约定的方法,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确定被检对象的特性,并出具数据、结果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检验检测机构,包括依法取得检验检测资质许可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及其他依法成立、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四条

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当遵循守法诚信、客观独立、科学准确、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把检验检测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检验检测工作协调机制,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解决检验检测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区承担质量技术监督职能的部门(以下统称质量技监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检验检测活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指导、协调其他有关部门履行检验检测活动监督管理职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质量技监、司法行政、公安、住房城乡建设、农业、环保、规划国土资源、卫生计生、水务、交通、民防、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经济信息化和气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依法对检验检测机构负有资质许可、行政处罚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统称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检验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和本市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部门未作明确规定的,由质量技监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第七条

市质量技监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综合协调、资源共享的原则,规划检验检测产业发展,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促进保障措施,推进检验检测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综合使用各类专项资金,支持检验检测产业发展,鼓励检验检测机构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认定。

第八条

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技术研发,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参与标准制定。支持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国内外实验室认可等能力认定,使其检验检测能力符合国际准则和通用要求,实现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国际互认。

鼓励检验检测机构申请仪器设备和检验检测方法等专利,加大对检验检测机构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打击侵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第九条

检验检测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和相关标准,开展业务培训,协调解决会员纠纷,规范和引导行业有序发展。

第二章

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

第十条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具备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人员、仪器设备和环境设施,并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制度。

法律、行政法规对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有资质许可规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质许可;未取得资质许可的,不得从事相应的检验检测活动。

第十一条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持续具备与其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能力。

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参加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专业技术评价机构、行业协会等开展的能力验证和比对。取得资质许可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参加资质许可部门开展的能力验证和比对。

第十二条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经营场所、官方网站、网络交易平台经营活动主页面的醒目位置,公示其取得的资质许可证书、认可证书。公示信息应当真实、完整,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更新。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应当查验入驻平台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许可证书、认可证书,督促检验检测机构在网络交易平台经营活动主页面公示相关信息。发现检验检测机构存在虚假描述、超出资质许可范围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或者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向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 检验检测机构在从事检验检测活动中发现被检对象不符合法定要求或者强制性标准,可能存在严重危害环境或者公共安全情形的,应当立即向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和行业管理的需要,对前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环境或者公共安全的情形制定信息报告目录,并对外公布。

第十四条

鼓励检验检测机构投保机构责任保险和人员职业责任保险,提高检验检测机构的赔付能力和风险抵御水平。

第十五条

法律、行政法规对检验检测人员有执业资格规定的,检验检测人员应当符合相应的资格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在聘用检验检测人员之前,应当通过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等途径查询其信用记录,不得聘用法律、法规禁止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必要的检验检测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确保检验检测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

第十六条

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应当独立开展检验检测活动,不受任何可能干扰其技术判断因素的影响。

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诚信自律,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七条

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对其在检验检测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和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八条 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伪造、变造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或者以其他方式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数据、结果;

(二)伪造、变造检验检测机构印章、资质许可标志或者检验检测人员签字;

(三)推销、监制被检对象或者其他与检验检测活动有利益关联的产品、服务;

(四)其他影响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准确、完整的行为。

第三章

检验检测行为

第十九条

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委托开展检验检测活动,应当与委托人签订检验检测服务合同,约定检验检测项目、依据、样品获取及处置方式、报告形式等内容。

第二十条

检验检测机构属于事业单位法人且面向社会接受委托的,应当向社会公布其资质许可范围内能够提供的检验检测项目。在公告的项目范围内,除下列情形外,不得拒绝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因下列情形无法提供检验检测服务的,应当说明理由:

(一)被检对象不符合样品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

(二)对所承担的政府委托业务公正性产生影响的;

(三)因设备故障等原因暂时停止对外服务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鼓励其他检验检测机构在其资质许可范围内提供前款规定的普遍服务,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一条

本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因履行职责或者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使用财政性资金委托他人进行检验检测的,应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

对因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数据、结果受到处罚的检验检测机构,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三年内,前款规定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不得购买其检验检测服务。

第二十二条

检验检测机构通过采样、抽样等方式获取样品的,应当与委托人约定采样、抽样的具体要求。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委托人送样获取样品的,委托人应当如实告知样品的来源、识别信息和基本状态;委托人未如实告知的,检验检测机构可以拒绝提供检验检测服务。

检验检测机构和委托人应当对样品的来源、识别信息和基本状态进行确认并做好记录,确保样品的可追溯性。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据相关标准、技术规范或者约定的要求对样品进行保管和处置。

第二十三条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据相关标准、技术规范或者约定的方法进行检验检测,并出具检验检测报告。检验检测报告应当注明样品获取方式、检验检测依据,以及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等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指使、利诱、胁迫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向社会公布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应当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完整,不得伪造、变造检验检测数据、结果,不得作误导性的解释和说明。

第二十五条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检验检测活动的原始记录和检验检测报告建立档案,并至少保存六年。法律、法规有专门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委托人对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有异议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向委托人进行解释说明;委托人有需要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向委托人提供相关原始记录和其他证明材料。法律、法规有专门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市质量技监部门应当会同其他资质许可部门建立联合现场评审制度,组建联合评审专家组,对检验检测机构同时申请多项资质许可或者申请相关资质许可的复审,实施联合现场评审。联合现场评审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市质量技监部门会同其他资质许可等部门制定并发布。

第二十七条

检验检测机构申请以计量认证为前置条件的资质许可的,资质许可部门应当依法采信计量认证结果,对相同内容不再重复考核,但发现检验检测机构不再符合计量认证规定的除外。

前款所称计量认证,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实施的资质许可。

第二十八条

除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资质许可事项外,信用记录良好、无违法违规行为的检验检测机构申请资质许可变更或者延续的,资质许可部门可以依法简化现场评审或者采用书面评审等方式。

第二十九条

市质量技监部门应当会同其他资质许可部门公布取得资质许可的检验检测机构名录及其项目范围,供社会公众查询;对属于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检验检测项目,应当予以标注。

第三十条

市质量技监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组建行业监管专家库,编制检验检测机构的专项监督检查计划。

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监督检查计划,对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监督检查,组织能力验证和比对,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一条

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分类监管制度,按照检验检测行业风险程度、能力认定结果、日常监管记录、举报投诉等情况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对检验检测机构实施不同频次、方式的监督检查,并依法公布监督检查结果。

第三十二条

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检验检测经营活动场所进行现场检查;

(二)向检验检测机构、委托人等有关单位及人员询问、调查有关情况;

(三)查阅、复制有关的检验检测活动档案、合同、发票、账簿及其他相关资料;

(四)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投诉举报线索,对涉嫌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相关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实施查封、扣押。

第三十三条

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将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的行政处罚信息予以公开,并将其受到的行政处罚等信息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对于信用状况不良的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日常监管中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增加检查频次,加强现场核查。

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政府购买服务、授予荣誉或者提供政策扶持时,应当查询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对信用状况不良的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依法予以限制。

第三十四条

市质量技监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开展检验检测行业统计分析,并每年向社会发布本市检验检测行业发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一)检验检测机构的数量、分布、种类;

(二)检验检测行业年度业务开展情况;

(三)检验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及相应对策;

(四)其他需要发布的情况。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法向市质量技监部门报送相关统计信息。

第三十五条

能力认定机构应当对取得其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跟踪监督,验证其是否持续符合认定条件。检验检测机构不再符合认定条件的,能力认定机构应当撤销其能力证明文件,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六条

检验检测相关行业协会可以制定行业规范和自律规则,对违规的会员采取警告、通告批评、开除会员资格等惩戒措施。发现检验检测机构存在违法活动的,应当及时向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三十七条

单位和个人发现检验检测机构有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的,有权向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

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投诉、举报,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依法及时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告知投诉、举报人,对能够确定有权处理部门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

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处分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不再符合资质许可或者执业资格条件仍继续从事相应检验检测活动的,由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按规定要求改正的,暂扣其资质许可证;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资质许可证。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检验检测机构未在经营场所、官方网站、网络交易平台经营活动主页面的醒目位置公示相关信息的,由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未履行信息查验义务,或者未按照规定向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由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在从事检验检测活动中发现被检对象不符合法定要求或者强制性标准,可能存在严重危害环境或者公共安全情形时,未立即向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由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没收其所收取的检验检测费用,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检验检测机构伪造、变造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或者以其他方式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由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其所收取的检验检测费用,并处检验检测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检验检测费用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检验检测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依法禁止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项规定,检验检测机构伪造、变造检验检测机构印章、资质许可标志或者检验检测人员签字的,由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其所收取的检验检测费用,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实施伪造、变造行为的检验检测人员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属于事业单位法人且面向社会接受委托的检验检测机构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检验检测服务的,由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检验检测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聘用法律、法规禁止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失实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未按照相关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检验检测,或者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不符合要求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未按照规定保存原始记录和检验检测报告的。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设立的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内部机构,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参照适用本条例。

6.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篇六

电脑科技 2004-12-16 13:20:28 阅读203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罗洪元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我国IC卡及读写机具产品的质量状况,IC卡及读写机具产品的检测项目和质量检测所依据的标准,国家对控制IC卡及读写机具产品质量采取的措施,我国IC卡及读写机具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建设情况等,对企业进行IC卡及读写机具产品质量检测,控制产品质量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一.概述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题的、计算机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集成电路卡(IC-Integrated Circuit Cards)是信息化的产物。使用IC卡是一种将个人信息最有效地送入到信息网络并获取所需结果的最简便方法。因此,IC卡已经被称为是信息化时代人与社会接口最有效的工具。IC卡技术最好地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信息的安全性和存储容量大的需求。因此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短短的几年就经历了从存储器卡、逻辑加密卡到CPU卡的发展阶段,各种类型的IC卡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1.IC卡应用情况

IC卡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在近30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据统计,1992年到1997年国际上IC卡的发行量分别是2.6、3.2、4.2、4.7、6.9和9亿张。目前,国际上IC卡的应用已经进入高峰发展时期,据预测,2000年全球IC卡市场为36亿张,2003年为63亿张。IC卡已经广泛应用在电信(电话卡、GSM卡)、银行、医疗保健、娱乐、工交门票、门禁、识别、有线电视节目收视收费和顾客消费等领域。

我国的IC卡应用从1993年开始,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IC卡在电信、银行、交通管理、医疗卫生、社会保险、人口管理、税收征管、城市建设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两年全国共发行IC卡6000万张。1998年共发行IC卡8000万张。1999年共发行IC卡1.2亿张,2000年共发行IC卡2.3亿张。

IC卡的应用带动了我国IC卡产业的发展。国产IC卡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国产IC卡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1996年国内IC卡的生产量占总发行量的20%,1997年猛增到70%以上。目前,我国的IC卡产业已经从简单的IC卡封装发展到IC卡设计与制造、IC卡模块生产、IC卡读写机具生产以及IC卡应用系统的自主开发。IC卡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信息化进程必然加快,我国的IC卡应用与市场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2.IC卡产品的分类

将一个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封装在塑料卡片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IC卡。IC卡的外形尺寸和磁卡相同。IC卡芯片具有写入数据和存储数据的能力,存储在IC卡存储器中的数据可以根据需要有条件的供外部读取、供内部信息处理和识别判断。根据IC卡内所封装的集成电路芯片的不同,可以将IC卡分成三种类型,即存储器卡、逻辑加密卡和CPU卡。根据IC卡的工作原理又可以将IC卡分成接触式(带触点的)IC卡和非接触式(无触点的)IC卡两种,现在已经有了将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集成在一张卡上的双界面卡在使用。2.1接触式(带触点的)IC卡及其读写机具

对接触式(带触点的)IC卡而言,卡片上封装的IC芯片最多有8根线连接到芯片表面的触点上,其中包括电源线、地线和信号线等。带有触点的模块封装在卡片正面的左上方。这种IC卡通过触点和读写机具进行通信,卡内芯片电路工作所需的电源由IC卡读写机具提供到相应的触点上。因此,接触式IC卡和接触式IC卡读写机具是一组密不可分的产品。

接触式IC卡读写机具的种类很多,由于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的需要,因此各种读写机具之间的差别也很大。接触式IC卡读写机具有两种基本类型,即专用的IC卡读写机具(如IC卡燃气表、IC卡水表、IC卡电表、IC卡电话机和IC卡POS终端等)、通用的IC卡读写机具。

2.2非接触式(无触点的)IC卡及其读写机具

对非接触式(无触点的)IC卡而言,在卡的表面上无触点。在工作时IC卡与读写机具之间没有机械接触,而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工作,如发射和接受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达到通信的目的。因此,非接触式IC卡的使用依赖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

目前,非接触式IC卡射频天线的生产多采用金属丝天线(Wire Antenna)粘贴工艺、金属丝天线嵌入工艺、腐蚀天线(Etched Antenna)工艺、印刷天线(Printed Antenna)工艺等。

采用射频识别技术的非接触式IC卡具有无接触、工作距离大、信息收集处理快和应用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非接触式IC卡在我国的工交、门禁识别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机具中均设置有发送和接受信息用的天线。由于卡内无电源,所以IC卡工作所需的电压和功率也是通过天线传送的。3.IC卡、IC卡机具产品质量检测涉及的内容

由于IC卡产品由IC卡和IC卡读写机具两部分组成。所以,IC卡产品质量检测的内容也应该包括IC卡产品的这两部分,其中: ⑴.IC卡部分通常包括:

①.微模块(电性能、抗外界破坏的承受力,如静电、磁场等);②.卡基(材料、生产工艺、印刷字符牢度、卡的尺寸等); ③.封装质量(封装牢度、模块的位置等); ④.卡片和模块对环境的适应性; ⑤.IC卡抗电磁干扰的能力等等。⑵.IC卡读写机具部分通常包括: ①.触点的电气性能; ②.卡座的插拔寿命; ③.卡座对卡的磨损程度; ④.卡座与卡的接触可靠性; ⑤.机械和气候环境的适应性; ⑥.电磁兼容性; ⑦.电气安全性; ⑧.接口标准等等。

⑶.与IC卡和IC卡读写机具有关的检测项目通常包括: ①.功能验证; ②.通信协议;

③.信息安全检测等等。

4.我国IC卡、IC卡读写机具产品的企业状况

1993年原电子工业部拟定了“金卡工程”总体方案。金卡工程得到了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和地方城市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金卡工程首批12个试点省市的信息交换中心已于1997年10月全部投入运行,实现了银行业务联营,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海南、厦门、大连、青岛、杭州沈阳等十个省市实现了ATM/POS跨行联网,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济南二省市实现了ATM跨行联网。

几年来,非银行卡的应用发展很快,特别是IC卡在城市建设、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应用尤为突出。IC卡、IC卡机具产品的应用带动了IC卡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从事IC卡、IC卡机具产品生产、销售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湖北、江西、四川等省市。国内的制卡生产线约有四十多条,生产能力过剩。具有一定规模的电话IC卡、煤气表IC卡、水表IC卡、电表IC卡、工交车IC卡、出租车IC卡和读写机具以及应用系统等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有上百家。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二.IC卡产品与IC卡产品标准

IC卡产品技术发展历经存储器卡、逻辑加密卡到CPU卡的几个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IC卡材料、设计工艺和生产工艺的进步,IC卡产品所用的标准也在不断的修订,因此,从事IC卡设计、生产、应用和产品质量检测工作,需要不断跟踪、收集有关IC卡产品的国际标准,掌握IC卡产品的最新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在IC卡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产品质量检测方面大部分采用国际标准,已经颁布执行的国家标准也是相应国际标准的等同采用。现将IC卡产品(包括接触式、非接触式)、IC卡机具产品采用的部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列表如下(详见附录一),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三.国外IC卡产品质量检测的几个例子

在组建信息产业部IC卡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原电子工业集成电路卡质量检测中心)的工作中,我们对法国电信、德国FORGA研究所开展IC卡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经验、有关标准的执行情况、IC卡研制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IC卡检测仪器设备等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考察,对国外IC卡产品应用情况和检测中心的运行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法、德两国在开展IC卡产品质量检验方面注重实效,IC卡产品检测内容一般按照以下的原则确定:①.按有关标准规定检测全部内容;②.按有关标准规定检测部分内容;③.按照产品应用领域的特殊性,参考有关标准规定检测的内容对某些检测项目检测加严条件;④.根据产品应用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开展有关标准规定检测项目以外的检测。

下表列出了德国FORGA研究所开展IC卡质量检测的部分检测项目(1998年的资料),其中有部分检测项目是国际标准中没有的。序号 检测项目 引用标准 抗磁场强度检测 ISO/IEC10373 6.10节 2 接触式卡抗静电检测 ISO/IEC10373 6.4节 3 触点电阻和阻抗检测 ISO/IEC10373 6.7节 4 抗X-射线检测 ISO/IEC10373 6.6节 5 卡的翘曲检测 ISO/IEC10373 5.1节 卡的尺寸:卡的厚度检测 ISO/IEC10373 5.2.1节 卡的尺寸:卡的高度和宽度检测 ISO/IEC10373 5.2.2节 8 卡的字符凸印高度检测 ISO/IEC10373 5.3节 9 卡的层间粘连牢度检测 ISO/IEC10373 5.7节 在指定温湿度下卡尺寸的稳定和翘曲检测 ISO/IEC10373 5.10节 11 粘合力或分块检测 ISO/IEC10373 5.11节 12 卡的弯曲强度检测 ISO/IEC10373 5.12节 13 卡的可燃性检测 ISO/IEC10373 5.13节 14 透光度检测 ISO/IEC10373 5.14节 15 动态弯曲检测 ISO/IEC10373 6.1节 16 动态扭曲检测 ISO/IEC10373 6.2节 17 抗振动检测 ISO/IEC10373 6.9节 18 抗紫外光检测 ISO/IEC10373 6.5节 19 触点位置检测 ISO/IEC10373 6.3节 20 触点表面轮廓检测 ISO/IEC10373 6.8节 21 抗化学性检测 ISO/IEC10373 5.8节 抗化学性(带盐雾)检测 ISO/IEC10373 5.8节 23 非接触式卡抗静电检测 ISO/IEC10536-1 4.2.9节 24 卡的可塑性检测 PRfGHIC 6.7.18节 在指定温湿度下卡尺寸的稳定和翘曲检测 PRfGHIC 6.7.11节 26 温度稳定性检测 PRfGHIC 6.7.11节 27 抗褪色检测 PRfGHIC 6.7.12节 28 单向动态弯曲检测 DIN32753-1 29 弯曲检测 PRfGHIC 6.7.15节 30 扭曲检测 PRfGHIC 6.7.16节

卡的印刷字符牢度检测 PRfGHIC 6.7.19节 32 抗磨损检测 PRfGHIC 6.7.20节

芯片模块的粘合力检测 FOGRA检测方法 34 抗刮伤检测 FOGRA检测方法 35 抗化学性检测 PRfGHIC 6.7.16节

抗化学性(带盐雾)检测 PRfGHIC 6.7.16节 37 抗汗渍污染检测 PRfGHIC 6.7.21节 38 元素迁移引起的毒性检测 DIN EN 71-3 39 发霉性检测 DIN 53739 40 芯片模块的粘合力检测 德国电信的检测方法 注:

①.PRfGHIC是德国健康保险卡的特殊需要;

②.某些检测项目是应用户的要求设立的,这些检测项目的具体要求与ISO 7816-1不一致。

美国Motorola公司对IC卡的质量指标除了按国际标准做的检测项目外,还提出了自己的特殊要求(1999年的资料),现将部分检测项目综述如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检测项目也是国际标准中没有的: 序号 检测项目 引用标准 物理特性要求 尺寸 ISO144433-1 4.2、ISO10373 5.10 2 加工边沿 ISO7810 5.3.3 3 表面边沿 ISO7810 9.2.2、ISO10373 5.2.1 4 毒性 特殊要求 翘曲 ISO7810 8.1.5,8.1.11,8.1.12,9.2.1、ISO10373 5.1.1 6 粘着力 ISO10373 5.11 7 易燃性 ISO10373 5.13 8 抗化学性 ISO 10373 5.8 9 表面印刷 特殊要求 透光度 ISO7810 8.1.10、ISO10373 5.14 11 分层 ISO10373 8.1.8、ISO10303 5.7 12 热耗 ISO7816-1(仅对接触式或双方式卡)13 触点电阻和阻抗 ISO7816-1 4.2.5(仅对接触式或双方式卡)14 I/O接触 ISO7816-3 4.2.2(仅对接触式或双方式卡)15 包装 Motorola特殊要求 环境适应性要求 工作温度 特殊要求 2 存储温度 特殊要求 3 湿度 特殊要求 冷热冲击测试 特殊要求 抗紫外光测试 ISO10373 6.5 6 X-射线 ISO14443-1 4.3.2 7 抗静电测试 ISO10536-1 4.2.9、ISO10373 6.4等 8 抗磁场测试 ISO7816-1 4.2.7、ISO10373 6.10 9 过压测试 特殊要求(仅对接触式或双方式卡)10 抗电磁辐射 ISO14443-1 para 4.3.5-6 11 抗水洗 特殊要求 12 抗干洗 特殊要求 可靠性要求 模块数据单元写寿命 特殊要求 2 数据的保存期 特殊要求 3 温度循环 特殊要求 4 温湿度偏移 特殊要求 5 耐高湿、高压 特殊要求 6 低温存储 特殊要求 动态弯曲 ISO14443-1 4.3.3 8 动态扭曲 ISO14443-1 4.3.4 9 环境应力测试 特殊要求 10 卡的撞击测试 特殊要求 11 图像的耐磨性 特殊要求

四.我国IC卡产品质量检测的状况 1.我国IC卡专业质检中心 国内专业从事IC卡产品质量检测的专业性质检中心还不多,多数IC卡产品质量检测只做与IC卡物理特性有关的部分检测项目。

目前国内从事IC卡产品质量检测项目比较全的检测中心有:中国人民银行所属的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银行卡检测中心,该中心按照国际及国家有关技术质量标准对进入我国银行业发行和使用的的各种金融卡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各商业银行所发行的金融卡能达到国际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专门从事非银行IC卡及机具产品质量检测的质检中心是信息产业部IC卡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原电子工业集成电路卡质量检测中心),以下简称IC卡质检中心。IC卡质检中心是根据原电子工业部电子计[1998]1号文《关于电子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组建电子工业集成电路卡质量检测中心的批复》的精神,在充分利用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简称计算机质检中心)现有资源、不另外增加编制的原则下,于1998年1月成立。IC卡质检中心和计算机质检中心是两个中心一套编制,IC卡产品、IC卡机具产品的检验业务已纳入计算机质检中心的检验扩项授权范围。

计算机质检中心和IC卡质检中心建有计算机性能及可靠性检测室、电磁兼容性检测室、气候和机械环境适应性检测室、安全检测室、电磁兼容检测八达岭开阔场、IC卡检测室和计算机网络产品检测室等,业务上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的归口管理和领导。

计算机质检中心和IC卡质检中心主要承担计算机整机、板卡、显示器、打印机和计算机网络产品的各种质量检验,承担IC卡、IC卡机具等产品的各种质量检验,承担微型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确认试验,承担IC卡、IC卡机具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确认试验,承担计算机系统产品、IC卡产品、IC卡机具产品质量行业、国家监督抽查检验,承担中国电磁兼容认证委员会信息技术产品EMC认证的委托检验,承担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检验,承担用户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IC卡、IC卡机具产品投诉的质量检验,承担用户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IC卡、IC卡机具产品的技术咨询服务等等。

计算机质检中心和IC卡质检中心按照导则25的要求,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实验室的资格和能力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的评审并得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授权。《授权证书》编号:国质监认字(179)号,有效日期:2004年3月10日;《实验室认可证书》(0180号),证书有效期:5年,发证日期:1999年3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认证合格证书》(99)量认(国)字(H0947)号,有效期限:2004年3月10日。

计算机质检中心和IC卡质检中心严格坚持“廉洁、公正、科学、有效”的原则,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授权范围开展各项工作,所从事的业务受国家法律保护。此外,国家通用电子元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信息处理产品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和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等机构也开展了IC卡产品的质量检测业务。2.我国IC卡、IC卡机具产品的质量状况

一些大中型企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与发展,创立了自己的品牌,除了其产品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外,产品质量也可以与进口名牌相媲美,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已经有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IC卡产品具有市场需求量大,吸引了很多企业涉足这一行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规模不大、生产手段简陋(如模块的手工封装等)、人员素质较差。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片面降低成本,有意简化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或者没有能力开展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致使IC卡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据近两年的统计数据表明,IC卡产品因质量问题用户要求仲裁检验的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的重视。1998年,国务院已经将IC卡产品列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目录。3.IC卡产品已经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集成电路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7]22号文指出:“国家将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有关规定,对IC卡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生产许可证由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主管部门会同国家电子工业主管部门组织发放。金卡领导小组要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IC卡及相关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确保我国IC卡产业蓬勃、健康的发展,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全许办(1998)06号文将集成电路(IC)卡产品列入国家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计划。

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集成电路(IC)卡及读写机产品生产许可证有关工作的通知》质技监局质函[2000]338号文对集成电路(IC)卡及读写机产品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工作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国家设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集成电路(IC)卡及读写机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简称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IC卡产品审查部)。审查部设在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IC卡产品审查部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的委托,承担集成电路(IC)卡及读写机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的有关事宜。具体职责为:

⑴、负责起草《集成电路(IC)卡及读写机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⑵、组织对《集成电路(IC)卡及读写机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宣贯; ⑶、审查、汇总各省(区、市)技术监督局受理的企业申请;

⑷、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并在各省(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参与下对申请取证企业的生产条件进行审查; ⑸、对申请取证企业生产条件审查报告和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进行审查汇总,将符合发证条件企业的有关资料,报信息产业部和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 ⑹、将证书寄送有关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⑺、承担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事宜。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2001年3月批准了由IC卡产品审查部负责起草的《集成电路卡及集成电路卡读写机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的委托,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5月26日、27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IC卡及IC卡读写机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宣贯会,很多IC卡及读写机产品的生产企业正在按照国家有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要求,正在进行积极地准备,IC卡及读写机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工作已经启动。

对IC卡、IC卡机具产品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实施细则》等文件,对从事IC卡、IC卡机具产品的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按GB/T19002的要求)、人员素质、生产场地、生产设备、质量检验仪器设备,设计文件、工艺文件、检验规范、企业产品标准等提出了比较具体和明确的要求。

申办IC卡、IC卡机具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具备独立法人地位,具有合法的经营范围,企业现场审查合格,同时产品抽检必须合格。国家对IC卡、IC卡机具产品正式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后,各级技术监督部门将依法对无证产品、伪劣产品实行查处,这对保护获证企业和用户的利益,促进IC卡、IC卡机具产业的蓬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五.IC卡产品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IC卡、IC卡机具产品的质量检测方面,国外通常的做法是,企业只对产品的某些关键的项目进行检测,多数检测项目委托具有专业资格的检测中心进行,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德国FOGRA检验所就是一个具有承担IC卡产品质量检测能力的综合性检测机构,它的经费来源为:政府资助三分之

一、会员企业资助三分之一,自身收入三分之一,会员企业具有享受产品质量检测收费优惠和共享科技成果的权利,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7.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篇七

关键词: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公共服务平台,互联网+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发展迅猛,而国办发〔2014〕8号文件的发布,又将国有检验检测机构的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如何推动检验机构的改革,促进省级质检机构建设、加强服务功能、助力产业创新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面对大数据浪潮,如何实现互联网和检验检测行业的结合,达到整合现有的检验检测资源,提升服务能力的目标,无疑是一个经济可行的方式。

1背景

目前,我国检验检测行业正超速发展。数据显示,2013年检验检测市场规模为1678亿元,2014年达到2105亿元,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随着国办发〔2014〕8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的下发,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推向市场,转制企业已经箭在弦上。一场深刻的变革即将来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国务院在结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上强调要有序开放检验检测认证市场,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营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预示着第三方检测市场将迎来重大发展机会。

目前贵州省的检验检测机构存在“规模普遍偏小,布局结构分散,重复建设严重,体制机制僵化,行业壁垒较多,条块分割明显,服务品牌匮乏,国际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等问题,既不能满足政府监管部门对检验检测的要求,又不能为企业、市场提供良好的服务。

作为处于变革大潮中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更应当大胆创新,打破旧的思想束缚,当一个鸡蛋从外部被打破就是食物,从内部打破却是新的生命,与其坐等变革的到来不如迎难而上,积极投身于变革之中,变被动为主动转变观念面向市场,顺应变革的潮流顺势而为。

以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为依托,建立一个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整合全省的检测资源,以服务为导向,更好的为政府与客户服务,同时又可保持各检测机构的相对独立,保持适度竞争性和灵活性。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无疑又是顺应“大数据”的潮流。

2优势

建立网络服务平台,以质检院的检测力量为依托,在线上提供全省检验检测服务信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分析测试、培训咨询、信息发布、查询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在线下以联合体的形式,参加政府部门的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的招投标活动,充分发挥各专业检测机构的技术优势,为政府提供优质服务。

例如,某监管部门需要对全省的塑料管材进行一次质量抽检,但是目前全省没有一家检验机构能够全面覆盖所有塑料管材的全部检测指标,如果由服务平台以联合体的形式进行投标,则可以全面覆盖所有的产品的全部指标,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检测资源,满足政府机构的有关要求。另一方面,由服务平台把检验任务分解到各专业检测机构,还可以解决各专业检测机构设备、人力等资源不足的问题,保证政府监管工作的时效性。

3作用

一件普通的消费品,从工厂生产出来后会经过中间流通环节,最后送到消费者的手中。而在检验市场,各检验检测机构就如同一家家生产工厂,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就是一个中间环节,一头联着各个技术机构,一头面向市场需求,将能更好推动我省检验检测的产业化发展,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检验检测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强化线上线下检验检测信息共享,进一步拓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检验检测服务。传统的检验检测机构运作方式,如图1所示。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实验的建设总是滞后于市场的需要,同时为满足市场的需求,政府必须不断的进行投入,随着热点的变化,又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沉淀和浪费。

当有一个中间机构作为联系检测机构与市场需求的纽带后,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各检测技术机构专注于检验能力的提升,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公共服务平台则面向市场,以提供全面服务为目标,将服务做到极致,使贵州省的检验检测机构形成一个松散的联合体,即有竟争又有协作,同时作为面向市场的公共服务平台又因为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环境,也同样具备充分竟争的条件,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推动该省检验检测认证技术服务业做强做大。

采用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运作方式,如图2所示。

4建设基础

目前电商线上支付、电子签名、电子认证、在线交易条件均已成熟,同时中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加上事业单位改革、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政府服务外包、检验检测业务逐渐延伸至企业前端,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及中小企业对于平台模式的接受度以及积极参与的程度较高等多重因素影响,现阶段探索在线检验检测的条件初步具备。另检验检测服务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产业,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并有相应政策支撑,这些都对平台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基于在诸多领域的多年服务经验,通过对各方资源的全面整合,以实现检测认证机构专业技术优势与中小企业检测认证需求的无缝对接。

5模式

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运作模式如图3所示。

这样一来,各机构专注于自己专业的发展,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则更多的关注需求与服务。

6效果

一个生产企业从产品检测到认证,质管体系的建设以及检验人员的培训等需求在服务平台都可以得到解决。企业办理委托检验费用对比见表1。

一个中等规模的检验机构每年约办理1万件委托检验业务,可以为委托方节约350万元的办理费用。

7结论

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大数据的发展紧密相联,立足于本地,为政府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对促进本省的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依托的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支撑,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助力检验检测机构进一步拓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每能够带来持续稳定的检验收入。通过运用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检验资源,线上线下的紧密结合,最大限度的实现检验检测资源共享,以服务为核心,以客户为根本,实现一站式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同时通过这样的整合,完成各检验机构跨行业的大整合任务,顺应改革大局,为全省全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王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汪正兵,徐湛.检验检测与认证信息化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应用研究[J].杭州:第12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5.

8.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篇八

关键词:农产品 质量安全 检验检测体系 建设 创新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c)-0076-02

农产品即指各类植物、畜牧、微生物、渔产品以及初级加工品。农产品安全检验体系是保证农业的农产品质量、产业安全还有政府实行公共管理智能等重要技术体系。而对农产品风险预警和质量检测体系的加强与完善,可以加快我国农产品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同时也是农产品供给安全和消费安全的重要保证。此外其也是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标准化等的有效途径。所以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备受关注。建设完善的农产品安全检验体系,可以从如下几点加以建设。

1 完善体系、优化布局

虽然我国大力推动着农业的产业职业化,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农产品的再生产、加工等实行职业化以及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多数农民未接受到较好的职业农民的培训,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技术水平不高,生产过程存在过度使用农药和污染环境等诸多问题。有关质量管理的法规不全面,致使常常出现农产品污染、损害等问题。此外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存在缺陷,致使安全控制无所依,优质优价机制不完善,常常出现劣质低价产品[1]。对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第一,制定完善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标准及其检测标准。第二,强化对农产品的供应过程检验。第三,建立健全农产品的各级检测体系。第四,对检验检测技术展开研究与开发。

2 改善体制、提高能力

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检测参数的多样化,目前质检机构以及检测设备均存在严重的与日常监管不相适应,先进的高端设备仅仅省级实验室有所配置,导致全国整体的检验、研发能力不足,对技术的储备以及适应市场的能力存在缺乏。此外,目前实行的农业标准数量较少,而且其中多数已经过时,与国际标准存在极大地差异。而且监管方式存在不合理,对农产品的检测资金投入不足,依然是进行传统的突击式检查,无法做到全程日常的监管。为此,要扩展检测范围以及对设备的更新,加快对先进技术的研制、引进以及推广,对乡镇检测能力加以提升,支持农产品生产合作组织设置安全检测点。同时使农产品质检机构的检验实行常态化,使检验水平不断地提升。国家要制定出一套和国情相符合,还可以和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对实行的各级标准严格实行,完善国家、省级、行业以及企业标准,尽快制定尚未涉及的标准。

3 合理配置、强化基层

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以及仪器设备配备较为完善的均集中在省会城市,而其他地区的检测水平均较低,尤其是县级检测机构水平明显偏低,缺乏资质以及检验经费等,使得基层的农产品安全检测以及把关明显不足。这种情况致使在进行一线质量检测时,省会的实验室无法进行及时的检测,而基层的检测机构又缺乏相应的设备与人员,致使常出现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再对其进行处理,缺乏一定的预防性。所以,要结合各地生产特点、产业结构和交通、地理环境等进行综合的配置质检机构。另外,质检机构的级别、规格也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实现省、市、县检测机构可以互相补充,加强对生产源头的检测能力。从而体现出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中的预防目标[2]。

4 升级技术、安全溯源

最近几年,我国正在试图使用各种方式来推行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追溯能力仍然不够。目前我国的法律未对农产品质量以及责任人给出明确的定位,加之追溯技术较为落后,农产品质量发现问题也无法追溯到根源,无法适应农产品安全责任追究需求。一旦出现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极易造成区域性甚至行业问题,会造成消费者信心的严重丧失[3]。因此,要加强政府关于农产品的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安排专项资金,大力建设农产品的质量追溯系统,根据需求进行硬件设施以及软件开发,强化国家系统和各省市、行业自建系统进行整合,做到统一协调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使用一定的刺激机制来使相关企业参与到体系建设中。

5 风险分析、预警评估

农产品的质量风险分析是发达国家进行风险管理以及制定安全政策的主要依据。而我国由于发展较晚,检测技术落后,在痕量污染物、新型污染物以及未知风险确认等确认排查上存在明显的不足[4]。此外,目前我国的检测数据未实现共享,使得不具有数据分析研判和风险预警以及隐患排查等条件,体系无法适应农产品的安全管理需求。对此要与有关部门进行合作,建立科学、高效、规范的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从而推动风险评估工作的发展。同时要对检测设备以及技术进行研发,加强风险评估技术和防控技术的研究。

6 活化机制、引入竞争

农产品的安全检测明显是非盈利性的行为,应该是由政府进行建设同时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但是这也造成检验检测出现了垄断现象,使得农产品的检验均由政府机构展开抽样检验,但因经费单一,事实上无法满足检验体系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特别是农产品的产地复杂、种类繁多时,无法做到全程的质量检测[5]。对此,要加强对生产运输环节的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以及培训,使其具备安全生产的意识。此外授权拥有检测能力的机构、院校进行有偿的检验,从而形成市场竞争,促使体系的持续发展。

7 结语

农产品安全检测实施是我国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我国广大居民生活健康和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建设完善的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使农产品从田头至餐桌的整个过程均得到监管,可以有效地使我国农产品安全水平得到提高,增加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保证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和增加农产品生产者的收益。同时与新时期我国的农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满足我国的农业发展形式,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和质量,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其社会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付陈梅,李敬,刘洋.安全农产品的供给机制与“四位一体”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优化策略——基于博弈理论的分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55-60.

[2]廉杨.加强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建设管理的建议[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10(10):85-87.

[3]苟龙,周开拓.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技服务,2016,3(3):35,121.

[4]孙榕,高强,杨治彪.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9(9):305-306.

上一篇:全国最美教师下一篇:感恩忠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