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中作文

2024-09-15

探索高中作文(共10篇)

1.探索高中作文 篇一

对高中语文作文讲评课的认识和模式探索

摘要:本文从作文讲评的本质作用、基本现状、课堂模式探索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交流的初衷展示观点,陈述事实,以期为高中作文讲评课带来新意,促进优化。

关键词:作用意义;现状;平台;阶段递进;前景

一、高中作文讲评课的重要作用

作文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突出表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形式。其中,作文讲评都被师生看做作文课的精华部分,就如同一场战斗,结果和总结都在那里体现。而很多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是在作文讲评课中得到的。为什么作文讲评课如此重要,这么有功效?

1、作文讲评课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我国的基础教育,将语文早就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很多教学环节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程序,素质教育改革也要延续这种好的形式。

2、全面提升写作水平。写作是一个人展现思想和积淀文化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方向。在作文讲评课中,有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讲评来影响学生。

二、高中作文讲评课的现状

高中作文讲评课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学生心理的变化,都在挑战传统,应该说变性较大,既有放弃传统优势的不正常现象,又有过于沿袭原有模式的无创新,既有来自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有新时代气息的正能量。

1、模式单一,开拓性不足。审视写作教学,不难发现目前大部分课堂写作教学仍然没有摆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始终没有转移到学生主动学习和兴趣学习的轨道上。作文讲评教学依然存在教学内容过于强调套路、方式单

一、过程乏味、反馈不足等,严重影响了讲评效果。

2、学生作业没得到发挥。作文讲评还停留在“讲”上面,而不注重“评”。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尤其是大部分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忽视了学生的活动,过程中不去关心学生需要什么,没有更多机会让学生发表观点,更没有将所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展示在讲评课中。

3、供需不对等,落差加大。一方面,教师需要更多时间讲评,但却不得不压缩,而实际上,就是很短的讲评课,学生并不珍惜,因为,这不是他们需要的。从教师来说,他们更急于强化学生的作文基础技能,让更多学生会写作文,写好作文,而学生却需要更多个性化的讲评,哪怕是缺点,对他们也是有激发的。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对讲评课没有了兴趣,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缺失,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

三、高中作文讲评课的教学模式探索

改变传统单一的讲评课模式是打破当下高中作文讲评课的突破口,如何去伪存真,发扬传统优势,与时代接轨,创新高中作文讲评课模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关注点。

1、以典型文学作品为平台,推进作文基础规范讲评。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都是多年精选出来的典型文学作品,他们在写作手法、词汇表达、思想寓意等方面自然是精粹。在作文讲评课中,不该缺少这一部分。这种模式的主流方法就是通过课文分析,将写作要点柔和在里面,用事实和例子来说明问题。

2、以范文为素材,展开个性化讲评。范文讲评也是中学作文利用最多的一类。这类与经典文学作品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一般范文都指学生范文,所以,更具新奇性,能引起学生更大注意,另外,范文一般是老师布置的题目,所以,这样的讲评更有针对性。从讲评细节上要注意几方面。

3、以学生为主体,尝试深入讲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主题,作文讲评也不例外。传统的作文讲评都是以老师为主,学生只是和普通课堂一样在听,没有选择权,也没有主动性,又加上传统的教学手段,让范文和多数同学的交互性较差,带来整节课比较死板,甚至有的学生完全没听进去。所谓以学生为主,就是增加范文的量和范围,既有优秀范文,又有一般范文,既要指出优点,又要分析不足。

4、师生协同,写作与讲评同步。这是一种很实用的方式,也算是综合的方式。讲评以教师为主,糅合学生的谈论发言,最重要的是,不论老师还是学生得出一个结论都要快速实践。评写结合,师生同步的做法对多数学生会进步较快,能促进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跨步提高。

5、阶段递进,逐次展开讲评。所谓阶段递进是指作文讲评课不是单节独立的,而是“布置作文―初步浏览―成文欣赏―再次修改”成为一个系统,前后衔接,互相照应,让整个讲评更具针对性和实效。

四、高中作文讲评课的模式展望

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作文作为能体现一名学生综合语言、文字能力的形式越来越被师生重视,而作文讲评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主要渠道,也是作文课程的最主要环节,它的发展趋势,探索方向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

作文讲评课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在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下,在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中,与整体课程转变同步的同时,要紧抓特色,坚持语文教学基础不动摇,教学模式常更新的原则,坚持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为目标,让高中作文讲评课耳目一新。

参考文献

[1] 李杜娜.“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3.[2] 王国华“.作文与讲评”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2.探索高中作文 篇二

一、高中作文的现状及成因

如今学生作文大多 “言之无物”, 不能紧贴生活实际, 紧扣社会热点与时代的脉搏。缺乏独立思考, 没有真情实感, 有的只是“无病呻吟”。有些学生的文章表面上看不可谓不华美, 细看却是大量地充斥着寻章摘句的铺陈和矫揉造作的匠气, 缺乏“自然为文”的朴实。

导致高中学生作文如此现状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远离生活。远离生活, 也就是没有生活, 或者说是没有机会呼吸社会生活中的新鲜空气。

2.压抑自我。作文指导时教师多了些灌输, 少了些感染;多了些说教, 少了些陶冶。作文成功的关键不是题材的好坏, 而是取决于作文者有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真知灼见。

3.读写分离。平常老师们的作文指导过于偏重于作文技巧的训练, 而忽视了指导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 对课外书刊的阅读和理解。

二、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为了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 “言之有我”, “言之有文”, 笔者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尝试着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高中作文教学指导中, 以此来提升作文教与学的效果与效率。

1.创设作文情境, 激发写作兴趣

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各种手段中, 信息技术有着传统媒介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媒体信息, 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集成, 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突破时空的完整形象再现生活画面, 激发学生对以往生活的回忆。在观察的重点处它还能将有关的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推进、放大,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引起学生的注意, 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拓宽学生视野, 积累作文素材

学会积累、选取素材是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内容。 现实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 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而对于涉世不深的高中生来说积累间接的生活经验对写作也尤为重要。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应用广泛、功能强大、快速便捷等特点。一旦走进网络世界, 狭窄的生活空间变得广阔, 单纯的生活阅历变得丰富多彩, 从空间上扩大到整个世界, 从时间上延伸到人类历史的全过程。网络拥有的丰富的信息资源, 同时具备快速检索的功能。笔者平时特别注重对学生计算机运用技能的培养, 引导学生搜索、选择、加工、存储信息, 积累素材。

3.师生、生生互动, 及时评改反馈

借助网络, 师生之间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交流。学生写作时, 教师可通过局域网对学生实行单机监控, 发现问题就及时指导;学生可以马上作出反应, 进行修改, 最终完善作文。作文完成后, 教师可将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习作以大屏幕向大家展示, 由师生共同评议作品的优劣, 并对作文的修改提出个人不同的看法。 被评点者在吸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立刻在电脑上修改, 文章的层次有了提高。这就使得被评点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加深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也可以在网上组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评改。 大家畅所欲言, 视角新颖、见解独特的评改意见时时涌现, 这必然会激发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兴趣, 提高作文批改的质量。

4.展示作文成果, 培养表达能力

人生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 愿意把自己的成绩、智慧展示在众人面前, 赢得他人的尊重, 享受精神上的满足。无论是谁写了一篇自认为很好的文章, 都想让别人看到, 获得别人的承认。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在网络上发表学生的习作, 不必经过主编的审定、筛选、淘汰, 网络发表的自由性, 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 尝到更多的成功喜悦。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实践证明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作文教学, 可以优化课堂环境, 改变教学模式, 丰富教学内容, 培养写作能力。但是, 我们也要看到信息技术只是辅助作文教学的一种手段, 如何把握好使用的“度”和“量”是教师需要反复斟酌的, 它既需要理论上的指导, 又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创新。

摘要:教师面对作文教学有着许多困惑, 学生作文本身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针对如此现状, 高中作文教学的出路又在哪里?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已成为一大发展趋势,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并进行互动评改, 从而极大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与效果。

3.高中作文教学思考与探索 篇三

教师面对作文教学有着许多困惑,学生作文本身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针对如此现状,高中作文教学的出路又在哪里?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已成为一大发展趋势,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并进行互动评改,从而极大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与效果。

[关键词]高中作文问题成因信息技术整合优势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18

高中作文的教与学一直是摆在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教师面对作文教学有着许多困惑,学生作文本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如此现状,高中作文教学的出路又在哪里?让我们先来看一看高中学生作文的现状。

一、高中作文的现状及成因

如今学生作文大多“言之无物”,不能紧贴生活实际,紧扣社会热点与时代的脉搏。缺乏独立思考,没有真情实感,有的只是“无病呻吟”。 有些学生的文章表面上看不可谓不华美,细看却是大量地充斥着寻章摘句的铺陈和矫揉造作的匠气,缺乏“自然为文”的朴实。

导致高中学生作文如此现状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远离生活。远离生活,也就是没有生活,或者说是没有机会呼吸社会生活中的新鲜空气。

2.压抑自我。作文指导时教师多了些灌输,少了些感染;多了些说教,少了些陶冶。作文成功的关键不是题材的好坏,而是取决于作文者有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真知灼见。

3.读写分离。平常老师们的作文指导过于偏重于作文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指导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对课外书刊的阅读和理解。

二、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为了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我”,“言之有文”,笔者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尝试着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高中作文教学指导中,以此来提升作文教与学的效果与效率。

1.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各种手段中,信息技术有着传统媒介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集成,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突破时空的完整形象再现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以往生活的回忆。在观察的重点处它还能将有关的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推进、放大,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拓宽学生视野,积累作文素材

学会积累、选取素材是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内容。现实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而对于涉世不深的高中生来说积累间接的生活经验对写作也尤为重要。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应用广泛、功能强大、快速便捷等特点。一旦走进网络世界,狭窄的生活空间变得广阔,单纯的生活阅历变得丰富多彩,从空间上扩大到整个世界,从时间上延伸到人类历史的全过程。网络拥有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具备快速检索的功能。笔者平时特别注重对学生计算机运用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搜索、选择、加工、存储信息,积累素材。

3.师生、生生互动,及时评改反馈

借助网络,师生之间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交流。学生写作时,教师可通过局域网对学生实行单机监控,发现问题就及时指导;学生可以马上作出反应,进行修改,最终完善作文。作文完成后,教师可将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习作以大屏幕向大家展示,由师生共同评议作品的优劣,并对作文的修改提出个人不同的看法。被评点者在吸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立刻在电脑上修改,文章的层次有了提高。这就使得被评点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加深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也可以在网上组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评改。大家畅所欲言,视角新颖、见解独特的评改意见时时涌现,这必然会激发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兴趣,提高作文批改的质量。

4.展示作文成果,培养表达能力

人生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愿意把自己的成绩、智慧展示在众人面前,赢得他人的尊重,享受精神上的满足。无论是谁写了一篇自认为很好的文章,都想让别人看到,获得别人的承认。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在网络上发表学生的习作,不必经过主编的审定、筛选、淘汰,网络发表的自由性,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尝到更多的成功喜悦。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实践证明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作文教学,可以优化课堂环境,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写作能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信息技术只是辅助作文教学的一种手段,如何把握好使用的“度”和“量”是教师需要反复斟酌的,它既需要理论上的指导,又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创新。

4.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篇四

上海市天山中学

一、整体规划,全方位推进生命教育

我校以《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生命教育为三年发展规划的主线,确立了“三生、四会”的学生培养目标,制订了德育工作、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科艺体工作等方面的实施策略,以及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工作、二处工作等方面的分计划,使生命教育融入学校的各方工作,体现了生命教育在学校整体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二、科研引领,提升实践探索的科学水准

坚持科研引领,以《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为龙头课题,聘请市、区生命教育专家、科研研究员担任顾问,定期指导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将龙头课题进行层层分解,使各部门、年级分别承担了与工作有关的子课题,形成了拥有20多个子课题的研究团队,全面探究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创设了学校生命教育氛围。

三、因科融入,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

(一)融生命教育于学科三维教学目标之中

增强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教师根据《纲要》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把学科教学三维目标与生命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因科创设学习情境,注重实践环节,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积极创设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挖掘基础型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内容

各教研组确立融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的重点课题,围绕课题开展开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如:在政治学科《社会经济发展道路》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社会经济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命质量,并对学生进行人与自我、人与环境的和谐教育;在地理学科《防震自救》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危害,提高学生自救互救、防灾救灾的能力,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在语文学科《合欢树》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感受文字的力量及字里行间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体会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母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隐性学科教学中,注重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选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渗透生命教育。

(三)编写生命教育系列拓展教材

以“让天山人充满生命的智慧”为课程理念,完善天山中学课程方案。显性学科结合生命教育,以学科知识为依托,以专题为形式,编写拓展型课程讲义,开设专题拓展

四、精心策划,逐步完善生命教育的课外教育体系

(一)积极构建系列生命教育主题活动

1.将校园文化节与生命教育有机整合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校园文化节已经融入生命教育,形成一些特色项目,形成2.将社会实践与生命教育有机整合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生命教育,能使学生丰富亲身经历,体会生命的意义

与价值。德育处通过不断的研讨、调整和实践,已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生命教育特3.将分年级主题活动与生命教育有机整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特点不同,对生命教育的需求也会不一样,在学习《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经过各年级的共同讨论,将高一到高三生命教育主题作了系统安排,内容分层递进,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

(二)努力搭建激发学生智慧的发展平台

1.健全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提高学生自我组织、管理能力

为了让生命教育贴近学生,为学生所喜爱,学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委员

会的作用,健全学生自主管理机制,让学生参与主题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的能力。

3.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内化经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和活泼多样的形式渗透到年级主

五、专题研修,提升教师实践生命教育的能力

实践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我校将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与骨干教师的培训密切结合,成功申报了以《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为名称的教师校本研修课程,共30课时3学分,制订研修方案,编制课程讲义,运用多种方式开展研修活动。通过研修,提高了教师实践生命教育的能力,进一步推进生命教育的实施,切实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三位一体,构建生命教育的多元协作网络

探索与完善“以学校教育为龙头、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生命教育机制,盘活了教育资源,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多元协作互动的生命教育网络。

(一)办好家长学校,盘活家长资源

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委会、家长会,向家长开设生命教育系列讲座,如高一对家长进行如何使孩子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的讲座,高二进行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如何与孩子沟通的讲座,高三对学生家长进行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讲座。学校还请家长进课堂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参加主题班会,如《成长的烦恼》、《男女生交往》、《谈中学生早恋》、《我,十八岁》等主题班会,共同探讨,共诉心声。

(二)开发教育基地,用好社会资源

不断建立与盘活学军、学工、学农、革命传统、科普、艺术教育等实践基地的资源。校团委定期组织学生团员走进社区,服务社会,与周桥街道青年中心、敬老院、20个居委会结对,开展社会自愿者服务活动。有学生参与社区团支部直选、跟随社区干部去探访孤老,参加社区文化节,做交通协管员志愿者等。同时,学校聘请社区专家作为学生社团、班级的辅导老师,为学生开设讲座,参与年级、班团主题活动;此外,学校还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请他们为母校讲述人生经历,对学生进行爱校、荣校的教育。每学年请社区街道干部、社区督导员来校,向他们通报学校生命教育情况,协调本社区内的学校、社会、家庭的生命教育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三)构建互动平台,促进实践感悟

学校构建了生命教育网,丰富了生命教育资源,为教师学习、经验交流提供了信息互动的平台。还开展了“我讲教育教学故事”、“生命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教育叙事、教学课例及论文的征文活动;举办“生命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坛,挑选部分优秀征文在论坛上进行交流,促进实践感悟。

5.高中数学学法指导探索 篇五

高中数学学法指导探索

文/范 阳

摘 要: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被彻底颠覆,代之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指引者、辅助者的角色,教授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怎样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法指导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收获学习方法,还能提升自身的能力。高中数学往往是学生的薄弱科目,因此,对高中数学的学法指导进行探讨,以期为高中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6.探索高中作文 篇六

回首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 从小学就开始教授学生写作文要注重材料的积累, 古人的, 今人的, 中国的, 外国的、美好的、丑陋的……可是, 我们却忽视了这些资源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性, 只是强调了资料的生搬硬套, 忽略了资料内在的情感意义, 造成写作时的内容空洞和虚情假意。 不管命题者所出作文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 关怀底层大众, 还是建设精神文明, 考生们都可以用“套话作文”敷衍, 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成了作文教学的悲哀。

二、思考

(一) 概念

1.情感:对外界刺激肯定或者否定的心理反应。 它与人的社会性有密切的联系。 这种心理反应既有情境性, 又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也可能不为情境所左右。

2.真情实感:真诚的心情或感情。 在本文指对有关自我、他人、生活、社会、人类等方面的现象、问题以及现状、未来的思考、感触等。真实的情感在作品中处于核心地位, 要具有力的美, 反对轻柔萎靡的创作倾向;强调个人情感体验与时代精神情绪的完美融合, 避免无病呻吟。

(二) 怎样积累

1.从自我角度出发, 敢于审视自我。 自我是社会中最小的分子, 也是真实情感的最直接来源。 勇于剖析自我, 审视自我, 深入内心, 触及灵魂, 这样的情感最为真挚, 是写作素材的最真实基础。

2.从他人角度出发, 善于换位思考。 社会是由众多个“你”“我”“他”组成, 冷静地分析过自我后, 也要客观分析他人。换位思考, 利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 捕捉他人的情感波动, 内化为一种心灵上的情感体验, 寻找到一种人性美, 积累丰富的生活情感。

3.从社会角度出发, 善于联系社会。 人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存在, 社会是生活的舞台, 亲历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知它的曲折、惊险与趣味, 这样能够获得个人具体、独特的生活情感, 在“做”中学会“做”自己的作文。

(三) 怎样表达

1.选材方面, 角度求小巧, 情感显质朴。 如著名散文《背影》, 作者只选取了“父亲”的背影作为切入口, 为我们描绘了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纯真而高尚的情感。 父子互相体贴, 特别是在形象的塑造上融会了厄运面前的挣扎, 以及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 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 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2.立意方面, 主旨求阳光, 情感显积极。 立意是文章的统帅, 决定着作文的感情基调, 思想方向。 作文不仅仅是写给自己看, 不能仅仅宣泄心中的不满与沉郁, 要努力弘扬真善美, 鞭挞加恶丑, 体现出一种基本的是非善恶标准, 要克服消极情绪的蔓延, 要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熏陶人, 感染人, 打动人, 让读者从中获得有意的启示。 那种哗众取宠、危言耸听的立意都是不可取的。

3.情节方面, 过程求曲折, 情感显动人。 动人心扉的故事情节都是跌宕起伏的。作文的情节像山, 有最高峻险恶的顶峰, 也有深不见底的峡谷。 情节的起伏要安排得像山峦的绵延, 高低有致。在起伏的过程中更能表现出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丰满性、立体性。

三、操作

(一) 引导学生挖掘积累资源

正如建筑房屋一样, 作文必须要关注自身生活, 关注学习教材, 关注期刊杂志, 关注影视网络, 将所看、所听、所想的资源利用文字摘抄的形式积累下来, 形成一个“资源库”, 为写作积累“建材”。

1.挖掘教材资源。 我们可以把教材资源从某种特定角度入手划分为若干小类, 如情感类、事迹类、社会现象类、反抗斗争类、名言警句类等等, 让读者感觉“‘建材’本天成, 妙手而得之”。如在教学完《祝福》《林黛玉进贾府》《氓》等文后,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几位女性形象分析上深度挖掘被制度束缚压迫下的女性群体意义, 进而引发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探讨以及对女性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拷问。

2.挖掘报刊资源。 《读者 》《格言 》《青年博览》等优秀报刊的出版, 为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了解社会生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它们从各个方面表现了社会的多样性, 让学生学会从新视角观察生活, 从深层次分析社会, 也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提供了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早读和晚读的时间, 让学生泛读这些优秀读物, 也可以单独拿出某篇精品文章共同分析出彩的地方, 如写作手法、题材选择、词语运用等等, 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 更让学生发挥积极分析探讨文章主旨的主动性, 从而将文章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经过思考领悟加工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3.挖掘影视网络资源。 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资源积累方式。 网络资源、影视资源、电子书籍等多渠道的来源方式为学生作文, 可有选择地积累写作素材。 如电视连续剧《亮剑》让我们懂得狭路相逢勇者胜。 何谓勇者, 勇者不仅仅是指那些敢于直面敌人炮火的革命英雄, 同时也是指那些敢于面对困难, 在困境中也可以求生存、求发展的人。 又如, 电影《阿甘正传》让我们看到了忠诚、守信、执著、友善这些人性中最为熠熠生辉、优秀可贵的品质, 看到了对生命的执著, 对生活的希望, 对信念的坚定。 平凡的生命, 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4.挖掘生活资源。 关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和事理。 如在等待公交车时, 留心观察等车人们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由这些“线索”描绘出来的人的性格特点;母亲在做饭时, 她的娴熟技艺让我们感受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和母爱的伟大;公园里的花开了, 在观赏它的美丽之余也要领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永恒;精心养殖的蚕终于破茧成蝶, 它对生命的执著追求, 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给我们带来灵魂的震撼……

这些生活细节往往能够让我们有深刻的记忆。 我们把这样精彩的片段、典型的细节根据写作的要求把这些资源稍加整理往往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 培养学生想象联想能力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动能;它有本领, 能从自然界所呈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自然界。 ”想象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积累的表象加以综合、改造, 创造出比生活更丰富, 更完美的艺术形象。

1.教师可在教学中采用如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1]续写法。 教师可让学生依上句续写下句, 或者给课文写续篇。 教师还可以布置续写作文, 如《项链》的续写。 [2]联想法。 给学生出两个意义上距离很远的词语, 让学生经过多次中间递进的联想, 建立联系。如完成“天空—茶杯”或“月亮—钢笔”等等的联想。[3]看图作文法。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幅图, 然后根据要求, 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 [4]编排课本剧法。 有些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 教师可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 补充其中的一些细节, 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等。

2.学生也可从以下角度培养自己的想象联想能力。[1]看自己现状, 思自己未来。人处于历史的洪流中, 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行。 也许现在正处于懵懂的少年时期, 往往有幼稚可笑之处, 可这也为未来的青壮年时期的成熟稳重积累了经验, 或者在白发苍苍的老年, 成为温馨的回忆。从这些“可笑”的角度出发, 展开发散思维, 大胆推测以后的自己。[2]听他人故事, 想自己人生。 人具有社会属性, 不能单独存在。在生活总以为自己是观众, 在观看别人的演出, 其实自己也不过是别人生活中的一个匆匆过客。 培养自己的换位思考意识, 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 试想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 又该如何处理。[3]观众生百态, 评社会现象。 对生活中的一事一物, 我们不能仅停留于感知的表面, 而要善于联系, 把握实质, 获得某种启迪。 如作品《伞》从现实生活角度出发, 评点社会中以权谋私, 权钱交易, 徇私舞弊的社会现象, 为我们展现了某些政府官员丑陋的嘴脸。[4]品风土人情, 悟自然规律。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描摹自然风物的同时, 其实也在渗透自己的情感体验。 由自然的月升日落想到人世的荣衰交替;由落叶的萧萧而下想到人生短暂, 自然的永恒;由黄河的奔流不息想到人生要追求梦想, 永不言弃;由流星的转瞬即逝想到让短暂的人生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文竹.高中生自我控制的内隐与外显研究[D].长春:东北是师范大学, 2006.

[2]蒋小武.宝剑:中华拼搏自强精神之象征[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 (2) :39.

[3]刘斌.最是结构能动人[J].时代教育, 2007 (14) :95-96.

[4]刘林.论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 2014 (29) .

7.高中作文语言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篇七

一、巧用课文中的意象,让语言散发诗意的芬芳

词汇量贫乏导致表达苍白。为什么在学了多年的语文后学生词汇量还是如此贫乏,原因很复杂。就教材来看,由于篇目的限制,词语的复现频率很低,不符合我们积累识记的科学规律,同时,高中条分缕析的课堂教学也少顾及词汇量的积累。为提升作文语言表现力,我们应当提倡学生大量积累词汇。那么积累哪些词汇又如何积累呢?

看我们的课文,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的“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为什么不种月季、牡丹或玫瑰之类的花呢,无疑前者清幽,符合作者的心境;又比如郑愁予的《错误》明明已经是现代了,为什么还要写“我达达的马蹄”呢?再如余光中《听听那冷雨》里谈到对江南的印象是“杏花,春雨,江南”,为什么不是“高楼、美食、江南”?其实都体现了文人潜意识里的爱好。同理,语文老师骨子里也浸染了这种意趣。所以我在教学课文的时候,会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这些诗意的美好的意象。

比如,学《故都的秋》,学生们收集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槐树叶底,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在破壁腰中,像喇叭似的朝荣的蓝朵”;“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的落蕊”。教《兰亭集序》,学生的摘记本上写下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流觞曲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样,三年课文意象的积累,学生慢慢就浸润了这份诗情。到高三,再对自己特别喜欢的词语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类。古人初学诗,有《幼学琼林》之类书籍可以参考,同样,学生拥有了这些词汇,写作时,衔珠镶玉进行灵活运用,自能营造诗意境界。

二、仿效课文中的细节,让语言充满鲜活的美感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事件的生动性。好的细节描写“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课文中有大量的好的细节描写,学生平时多模仿,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运用细节描写,也可提高作文的发展等级。

1.景物描写

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主要特征,个别词语、句子要做到细致入微、生动传神,给读者留下具体可感而又生动鲜明的印象。如《内蒙访古》中有这样一段话:“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这段话很朴素,却把阴山、原野写得恬美而有生气。其中“拖”、“躺”、“沐”三个普通的字就用得很好,使阴山南麓的原野有了生命,这一生命有着安详宁静的神态,有着悠然自得的情调。

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了一所贫困地区的小学:“远远望去,在那黄褐色的小丘之下,有着一圈黄色的用土块造成来的平房,唯有那旗杆上飘拂着的国旗告诉你这是一所学校。”我让他借鉴《内蒙访古》中的那段话,作点修改。最后他改为:“在那黄褐色的小丘之下,卧着一圈黄色的用土块垒砌起来的平房,唯有在它上空飘拂着的国旗告诉你这是一所学校。”用“卧”字代替“有”,用“垒砌”代替“造”,用“在它上空”代替“那旗杆上”,就更形象地写出校舍的低矮、简陋和黯淡。只换了几个字,就意趣大异,携有更多的视觉信息。

2.人物描写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运用细节描写,可以传神的刻画人物,给人以形象逼真之感,可以成功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血肉丰满,进而让人感到栩栩如生。借此,我们可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睛,得到高分。鲁迅的《祝福》:“脸上瘦削不堪,……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抓住了祥林嫂最大的特点,眼睛呆滞。“间或一轮”入木三分的写出了呆滞,形同僵尸,形容枯槁,最后的结局如此悲惨和凄凉。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这种年轻女人……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那“枣子”脸形和那“满口白白的糯米”牙齿,运用比喻把云南女子写得既形象又可爱。

我有意在讲《祝福》时也讲了《云南歌会》,强调了描写人物肖像,一定要抓住对方最主要的特点,运用比喻等手法进行描绘,然后让学生在班里同学中挑一位同学进行肖像描写。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此人圆滚滚的身躯上安着圆滚滚的脑袋,中分的头发向两边梳着,透过厚厚的镜片可以看到一双小小的眼睛。像两根红肠似的的嘴巴上边长着一只小巧的鼻子,一笑起来只见原来就小的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条缝,嘴巴发出哈、哈、哈的笑声,浑身的肉也像注了水似的颤个不停。”他抓住了人物“胖”的外貌特征,运用比喻、叠词等方式将该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借鉴名家笔法,让语言折射出幽默的光泽

语言的个性表现不一,大气是个性,轻灵是个性,绚丽是个性,深邃是个性,质朴是个性,清新是个性,犀利是个性,幽默也是个性。老舍先生说过:“文字要生动,必须利用幽默。”作文的语言如果诙谐幽默,就能轻松地诙谐调侃,辛辣地讽刺嘲笑,让文章理趣盎然。如一些课文和当代名家们的写法:再到街上走走,矮的在高的旁边慢慢往前滚,看不着腿,基本上就是一个球了。(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他(指增疤叔)小时候很顽皮,拉屎都要爬到树上去。(孙犁《增疤叔》)审问没有多久,秘密警察弗立德里赫很不小心地“碰”了我一下,我又在昏迷状态中被运了回来。(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这些文字中作家们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反语三种修辞手法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机智幽默,更富有魅力。在这方面语言训练中,可设计两种训练方式。一种是换词训练,在对比中让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第二种是让学生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手法描述忙乱、紧张高三生活。学生作品如下:

对于学习,我们要像野猪一样勇往直前,像狮子一样统率一切,像黄牛一样勤勤恳恳。对于题目,我们要像猴子一样机动灵活,有时还要像梅花鹿一样小心谨慎。

也许在一天中你要在抛物线上冲浪,在之乎者也中徘徊,在万有引力和电磁场上穿梭,在碳氢氧氮中漫步,到了最后还要拖着快散架的身子去和A、B、C跳舞。

高中作文训练的常态是老师用一堂课进行技巧的传授,再进行一两次习作练习,方法很难真正融入到学生以后的写作中去,而结合教材的作文语言训练,知识、方法就会得到反复呈现、积累和巩固。

8.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索论文 篇八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阅读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能左右学生的语文成绩。若想学好语文,广泛而扎实的阅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学业繁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升阅读教学效率,让口号落实到具体的阅读行为中来,这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践行新课标精神,进一步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做了简要的归纳和思考,以期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建议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说过:在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要想培养出精神优秀、人格健全的学生,无异于缘木求鱼;在一个没有阅读的语文课程中,天天充斥着段落分析或习题练习,而想要促进学生的个性特色、智慧发展,岂非南辕北辙。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涉猎大量的文化知识,开阔眼界,又能提升语文理解能力,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新课改的要求,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此,笔者做了以下的归纳与思考。

一、明晰阅读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及文本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精神生活,提升人生境界。为了更好的实现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在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多探究、多思考,寻找出适合当前学情的教学模式。纲要指出当前高中升的语文阅读能力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体验与欣赏、发现与拓展、积累与整合、思考与创新。语文阅读能力不单单是对语文有用,其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本要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整体分析,广大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出发以明晰教学目标:

1、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个人专业技能水平,提升职业素养。

2、多于同行进行交流,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并将其融合至教学中来,经常更新阅读课程的教学设计。

3、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阅读文章,探索、总结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倡导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求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阅读对象,对学生阅读的思路、范围及角度等方面进行放开。前苏联教育学家曾说过:30年的教学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的阅读。与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相比,会边读边想的学生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方面出发:

1、以教材为基,向课外进行延伸。

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很多知识都是都在课堂上进行讲授的,受时间和空间所限,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往往不能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课堂阅读教学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而课外阅读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由科内阅读带到课外阅读,将学生的兴趣延伸至课外。例如,教材中有很多节选自名家名篇的文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拓展,将同一类别、同一时期或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推荐给学生。

2、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想要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的读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创设、拓展活动等有意识的营造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例如,我会在每次阅读课的前5分钟让学生分享,内容是个人最近的读书心得;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手抄报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读书沙龙、手抄报比赛及辩论赛等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课外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成功。

三、运用多媒体激活课堂。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应与时俱进,积极吸收现代文明的成果,让其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极大的改变了语文教学,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要充分发挥其在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多媒体教学涵盖动画、音乐、图片、语言文字及影视等,能有效拓展教学空间,通过丰富的情景创设,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将语文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分析、理解、记忆和掌握。

1、创设情境,身临其境。在语文阅读教材上,有很多令人心驰神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作品,例如《再别康桥》、《兰亭集序》等经典篇目。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师可将教学艺术与科学艺术进行完美融合,将美轮美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体悟其中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实现教学目标。

2、激发兴趣,提升效率。

9.高中数学教育方法探索论文 篇九

一、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高中教育是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课程多、学习压力大是高中学习的主要特点。数学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前的小学、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在难度、复杂度、抽象性与逻辑性方面显著提升,因此教师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广泛深入开展,近年来在数学课堂上也出现了新气象。但是,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仍占据着数学课堂的主体;教学以提高成绩为目的,忽略了学生素质的培养;题海战术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学习的心理负担较大;教师对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理解不到位;数学课堂气氛沉闷等。这些数学课堂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因此,必须对高中数学教育的方法进行探索。

二、数学教育的目的

教师必须首先明确数学教育的目的。概括性地来讲,数学教育要具备实用性、思维训练和选拔性的功能。数学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未来生活所必备的数学知识,要使学生在数学训练中掌握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技能。同时,数学教育还要关注于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促进其对数学的应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育方法的探索

1.推进情感教育

坚持思想性是推进数学情感教育的前提。数学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适应高中年龄段学生的个性需求,以科学的思想、方法进行教学。数学具有严密性、逻辑性的特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其枯燥性。数学情感教育主要解决的便是学生学习枯燥性问题,教师要通过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采用教具等直观化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自身对数学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要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和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2.实施多元化教学

教学是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相辅相成。实施多元化教学,前提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生和教师同为课堂的主体。首先,数学课堂的参与主体要做到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客座讲师等都可以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参与主体的多元化能够带来更多的知识交流和思维碰撞;同时,要实现教学工具的多元化,打破“书本――黑板式”的教学模式,引入多媒体教学和模型教学,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动态化,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并提升其感知能力。

3.重视体验式教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推进体验式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学习数学。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来源于对数学的感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单一的讲解式教学,主动为学生创造体验机会。例如,在教授立体几何部分时,可以运用教具,让学生通过向教具内注入液体,来直观感受柱体、锥体和球体等之间的体积关系,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更有利于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数学课堂转至室外。例如,统计分析和概率模块可以在室外进行。一方面,开阔的环境条件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知识,可以兼顾学生从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较为简单或直观化的知识交由学生讲解,这是推进体验式教学的有效途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而且可以拉近学生和讲台的距离,树立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自信。

4.人性化训练与考核

10.探索高中作文 篇十

关键词:作文教学 策略

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占全卷六分之一的分数,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这足以说明作文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根据笔者多年高中英语教学经验,作文虽然存在以上种种挑战,但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使他们最终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是有可能的。实践证明,通过以下策略可以提高高中生英语作文能力:

1.兴趣策略

兴趣是学生做好作文这个大题的必要条件,是学习英语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有些高中生从初中,甚至小学开始英语就学得不好,到高中阶段学习起来感觉更吃力了,便对英语产生很强的畏惧心理,尤其害怕写作文,甚至谈“作文”色变,认为自己的英语作文无法提高。针对此情况,高中英语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信心,告诉他们英语并不是恐怖的“魔鬼”。学生一进入高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举例,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英语写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如,通过怎样使用英语写E-mail、写英文求职信、听英文歌记歌词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现实教学中,沟通师生情感、师生间的相互理解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友好、大方的教态及风趣幽默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后可以有计划地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困难以及他们对教学的看法和要求。

2.词汇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基础词汇和热点词汇的训练,同时要注重汉译英与造句练习。句子是作文的基本单位,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所以,加强词汇教学,打好句子基础,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要教会学生避生就熟,“生”指生词,“孰”指常见词。也就是说,使用自己熟悉的单词,避免使用拿不准或想当然的词汇。学生要学会迂回,不能“硬”碰“硬”,否则,不仅可能写错单词,还可能词不达意。

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少是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直接原因。在高中英语写作过程当中,学生应当学会运用词块,多使用高级词汇。高考英语作文鼓励学生使用高级词汇,而要正确地使用和掌握这些词汇,就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

3.语法策略

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训练学生“写”首先就要抓住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让他们把这五种基本句型记牢,不断运用。五种基本句型是:(1)S+V;(2)S+V+O;(3)S+V+O+O;(4)S+v+P;(5)S+v+O+C。五种基本句型虽然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比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必须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扩展句子练习。其次,加强句型教学。教师要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学生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一个漂亮的句子,不仅需要漂亮的词汇,还需要句型与语法的综合。英语时态的变化和语态的变化一直是困扰中国学生的一大问题,所以,教师应要求广大学生对此加以重视。英语属结构性语言,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审题策略

要教会学生审题列提纲。学生要清楚高中英语作文可以概括为几种模式,要把写英语作文形成一种习惯,就要首先确定文章要用第几人称、大体上用什么时态、属于什么格式、都有些什么明显要点和隐藏要点、主要要用什么句型结构,还要把要点列一个简单的提纲。

5.批改策略

作文批改虽然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但它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作文批改应该灵活多变,方式多样,既注重数量也要考虑到质量,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既减负又增效。同时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优秀作文,并且把这些作文当作范文让学生模仿写作。教师甚至可以把这些优秀习作推荐给报刊杂志社发表,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6.背诵策略

背诵永远是外语学习最好的方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最简单又最常用的词汇背起,逐步转为背诵基础的句子,最后要求学生背诵段落和语篇。大多数学生通常都是有想法的学生,但是由于自己的英语水平有限,往往不能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学生进行大量的背诵,很多东西就能脱口而出,写英语作文时就会得心应手。我们知道,背诵既能提高英语知识水平又能增加语感,所以,老师要精选一些内容给学生背诵。可以选择英语谚语、教材当中的优美片段、散文、诗歌、高考英语作文、优秀的参考范文,等等。

结束语

上一篇:国家助学贷款怎么申请下一篇:孔夫子的徒弟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