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产业发展

2024-10-10

主导产业发展(共8篇)

1.主导产业发展 篇一

近年来,xx县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工业立县、项目兴县”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四五一”工程,形成了皮革、化工、医药、畜牧养殖、无公害蔬菜种植五大主导产业,县域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皮革业:皮革业是县域经济第一主导产业。XX年底,全县有皮革企业120家,从业人员7万余人,年总产值23亿元,年利税3.9亿元,纳税额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美国、俄罗斯、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全国市场占有率4.9%,是全国最大的成品革加工基地之一。化工业:全县化工企业100家,主要产品有苯胺、硫酸、糠醛、糠醇、环己胺、环氧丙烷、对氨基苯磺酸等30余种,年总产值9.6亿元,年利税4048万元。医药业:规模生产企业达6家,拥有中、西药品种(批号)150多个,其中,复方依那普利、洛伐他汀属国家级新品种,血速生、利咽解毒冲剂属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年总产值2.3亿元,年利税1020万元。无公害蔬菜种植业:以七汲镇王村为中心的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4.1万亩,蔬菜总产量62万吨;王村蔬菜市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鲜活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在2亿元以上。畜牧养殖业:以奶牛、肉牛、鸡、猪为主,存栏量分别达到1.1万头、11万头、1200万只、31万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1.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

二、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做法

1、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坚持不懈地做好项目工作。全力打好项目攻坚战,重点是在抓大项目、好项目上求突破。一是进一步强化“项目兴县”意识。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加强项目谋划和跑办工作,努力在全县形成更加浓厚的上项目、谋发展氛围。二是加快重点项目进展。重点抓好合成氨扩能、钢结构扩建一期工程、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铁九线和羊曲线公路改造等项目,确保年内建成投运。电子气体生产、黑液提取、茶色素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进度,争取年内开工建设。三是实行县领导分包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调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积极缓解资金对项目建设的瓶颈制约。全方位拓宽筹融资渠道,努力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特别是引导和激活民间投资,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2、进一步扶持壮大主导产业龙头。重点加大对皮革、化工、医药、畜牧、蔬菜等优势产业龙头的培育扶持力度。皮革业一方面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创出自己的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大力扶持深加工企业,推动皮革业优化升级,重点扶持新亿鑫、泰隆皮革、新恒昌、顺昌皮革、冀利华等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外向型、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皮革深加工企业,把支柱产业作大作强。化工业重点扶持中冀正元、华润化工两个龙头。制药业重点扶持华龙药业、华加药业、万和制药、华鹏药业等一批有规模、有潜力的企业。畜牧业以东丰庄奶牛场、冀鸿祖代种猪场等为龙头,加强管理,搞好标准化养殖、疫病防治等工作,带动行业更快更好发展。设施蔬菜业在进一步完善王村蔬菜市场功能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规模扩张,年内力争达到5.5万亩至6万亩的规模,进一步增强我县蔬菜业的规模优势,促进农民增收。

3、以扩总量、提档此为目标,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潜力和活力。特别是千方百计保持皮革业的强劲增势,在进一步健全皮革业污染治理长效监管机制的前提下,以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鼓励引导规模企业发展深加工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我县投资,借助外资、外力推动皮革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4、全力优化发展环境。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实施“双提”工程的意见》,大力提速工作过程,提高工作质量。以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将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条龙”服务,方便群众,遏制腐败行为,改善投资环境。严肃查处涉卡寻租、吃拿卡要等破坏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努力营造“招商、安商、亲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偏小。特别是人均水平低。二是经济增长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比重大、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低仍是主要县情。三是缺乏强县大项目。还没有形成支撑县域经济和地方财力的骨干企业。

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1、强化财政激励政策。进一步强化省对县定额分享、超分成增长率全返等财政激励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

2、加强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建立健全对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商业银行调整贷款审批权限,扩大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放。

3、改革户籍制度,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取消户籍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种种不合理限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2.主导产业发展 篇二

一、主导产业选择标准分析

关于主导产业选择, 学术界基本达成了以下共识: (1) 企业要进入主导产业, 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 要么必须支付大笔费用, 如支付部分无法回收的投资和研究开发费用等, 要么表现为学习过程初期发生的严重亏损, 因为这个时期的生产成本往往高于那些已立足的企业的生产成本; (2) 企业进入主导产业一段时间以后, 可望获得足够的利润, 以使得政府不必再为这类企业的生存提供援助; (3) 新进入这类产业的企业净利润贴现值为负, 而社会福利增量贴现值为正。它的含义为:只有当国家的干预可以增加社会福利, 而后者又不可能直接体现在企业自身的盈利上的时候, 进行产业干预是合理的。但对主导产业选择标准还存在一些分歧, 具体如下:

1、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区域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区域要素禀赋状况、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比较优势标准。上述标准实际都是立足于区域比较优势, 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区域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区域要素禀赋状况标准的产业就是具有一定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这是因为, 根据产业演进理论,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比较优势动态转化的过程, 而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区域需求结构变动趋势标准的产业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产业, 也就是具有动态比较优势的产业;根据H-O理论, 符合区域要素禀赋状况标准的产业是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

2、相关辅助产业发展状况与前景标准。此标准关注的是中间投入品的发展状况。中间投入品与规模效应递增产业的关系可以构造一个与核心-外围基本模型相似的中间品和产业地方化的模型来对中间产品的积聚条件进行分析, 只需要将核心-外围模型中的制造品和农产品份额分别替换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份额即可。根据核心-外围模型, 产业地理集中与运输成本成反比, 与游离的制造品需求的比例成正比, 与规模经济的重要性成正比。与此类似, 运输成本的下降、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规模经济的增强, 将会导致产业日益地方化。这实际上论证了中间投入品产业与规模经济产业相辅相成的关系, 这也证明了不管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前景如何, 首先主导产业必须是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

3、创新率或吸收创新率标准、需求收入弹性标准、生产率上升率标准、规模经济标准。这些标准, 实际是规模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规模经济是指产出的增加量大于投入的增加量, 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要实现这种特性, 该产业就必须在供给方面拥有技术或者不断创新的潜力, 在需求方面能够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因此, 我们也可以用这两条标准来刻画规模经济。

4、区域政府的政策空间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国家宏观产业政策标准等等。上述标准关注的是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因此可以视为外生变量。外生变量对产业选择起到约束作用, 所有区域政府的产业选择必须在这样的约束条件下进行。

5、瓶颈产业标准。此标准关注的是产业之间的制约作用。如果以瓶颈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而不是规模经济, 一般情况下会导致瓶颈产业的过度供给, 而由于该产业没有规模经济, 就会造成区域社会福利的损失, 如果该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具有规模经济产业的竞争力, 使区域社会福利增加额大于损失额, 或许是可行的。这相当于对具有规模经济产业的一种变相补贴。即使这样, 对该产业的扶植其可持续性也值得怀疑。因此, 瓶颈产业标准应慎用。

6、就业标准。此标准关注的是区域就业状况。同样, 如果以就业而不是规模经济为标准, 就会造成区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度供给, 如果该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具有规模经济产业的竞争力, 使区域社会福利增加额大于损失额, 或许是可行的, 但应慎重使用。

7、关联度标准。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具有比较优势, 同时又具有规模经济, 就可以极大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如果该产业关联度又较高, 那么就可以更大程度的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但是, 该基准的运用必须慎重。原因在于:受到区域面积的限制, 某个区域能够容纳的产业是有限的, 政府扶植产业的发展会限制关联产业在同一区域发展的空间。所以, 该标准的应用适合于面积较大的区域。

综上所述, 规模经济、比较优势、关联度标准是主导产业选择的主要标准。

二、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的构建

确定了主导产业选择标准, 就可以构建主导产业选择的模型, 然后运用一定的方法计算不同指标之间的权重, 得出不同产业的综合得分, 比较综合得分就可以基本判断产业选择顺序。模型构建如下:第一层为区域产业的选择;第二层为基本的判断标准, 即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关联度;第三层为基准指标。 (图1)

比较优势基准通常采用产业市场占有率、区位熵刻画。规模经济也可以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进行描述:供给方面, 如果要实现规模经济必须要求该产业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上升速度;需求方面, 要求该产业的需求能够随着收入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因此, 规模经济标准可以用生产率上升、需求收入弹性刻画;关联度基准通常用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刻画。

三、结论

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建立, 关键在于共性选择标准的确立, 我国主导产业选择共性标准可以概括为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关联度标准。分别可以用市场占有率、区位熵, 生产率上升、需求收入弹性, 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刻画。

参考文献

[1]芮明杰.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2]刘克利, 彭水军, 陈富华.主导产业的评价选择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 2003.21.3.

3.中国将主导世界黄金产业发展 篇三

——特里·海曼

2014年9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正式启动。黄金国际板将依托上海自贸区账户体系,实现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黄金国际板利用上海自贸区开设自由账户的契机,实现了我国黄金市场的对外开放。”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许罗德表示。与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的“纽约金”和伦敦黄金交易市场的“伦敦金”一样,“上海金”成为上海自贸区的一面旗帜。

作为世界最大黄金生产国、消费国、进口国及加工国,中国的黄金产业该走出怎样的国际范儿,淬炼成为“亚洲金”乃至“世界金”呢?日前,世界黄金协会黄金发展董事总经理特里·海曼(Terry Heymann)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详解上述疑惑。

中国引领全球金市“西金东移”

尽管在世界黄金协会的统计中,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国的官方黄金储备仅为1054吨,在全球主权国家中排名第6,远低于美、德、法等国, 但据中国黄金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黄金产量为428.163吨,同比增长6.23%,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黄金消费首次突破千吨大关,也首次超过印度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经济周刊》:亚洲国家是最大的黄金消费市场,但是黄金定价权长期在伦敦和纽约等西方国家手中,您认为这种趋势什么时候会有所改变?

特里·海曼:近年来,中国和印度市场确实是一个增长最快速的市场,这两个国家的表现引人关注。其实伦敦市场,它只是全球黄金定价的一个指数。我认为增加黄金定价机制的透明性很重要。世界黄金协会一直呼吁的是引进外部治理,这一点也很重要。在未来,黄金定价的机制或金价形成的基础,肯定会发生变化,像中国、印度等其他在黄金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发展中国家也会更多地加入进来。

《中国经济周刊》:近几年来,多国都在大量购买黄金,您觉得这是什么原因?能否介绍下世界黄金协会和中国有关部门的合作进展?

特里·海曼:黄金不仅是一种稀缺资源,同时兼具商品和金融双重属性,这是其他资源永远无法取代的优势。因此,在当代国际信用货币体系下,黄金依旧有重要的话语权。

黄金在各国的国际储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像您所说的,过去几年,多国央行在不断买进黄金,使国际储备多元化。当这个世界越来越脱离美元,货币储备愈加多元化时,黄金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在与各国央行的合作中是扮演顾问的角色。出于保密原因,我们不能披露跟他们的合作关系。我们已经跟中国黄金协会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这也彰显了我们坚信中国黄金行业的未来,我相信中国黄金行业会在世界黄金行业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过去10年间,中国黄金市场发展迅猛,而且这个势头将持续下去。中国人酷爱黄金的传统文化、中产阶层人口数在未来6年或将增至5亿以及持续的经济增长等因素,让中国成为黄金消费的主力军,让我们看到全球黄金市场呈现出从西到东转移的趋势。

黄金国际板上线利于中国争取黄金定价权

中国的黄金业发展已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报告,从2013年开始中国投资者充当着全球交易的“第一主力”的角色。但是,在“上海金”上线之前,全球黄金交易定价权一向被“纽约金”和“伦敦金”所垄断。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的推出,意味着我国作为传统用金、产金、购金大国,将力促黄金交易市场的“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中国经济周刊》:黄金交易国际板的正式启动,是中国金融市场功能不断完善的一项有益尝试,目前, 上海、迪拜、新加坡都在谋求黄金定价权,您更看好哪个?

特里·海曼:随着黄金开采新技术的应用,中国黄金产量还会增加;随着与世界市场的沟通和融合,中國的黄金市场会继续国际化。

在过去10年中,上海黄金交易所对中国黄金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不管是对黄金矿业,还是黄金需求,都是如此。中国黄金市场以人民币定价,其他黄金市场是以其他的当地币种定价,因此黄金国际板不只是黄金这一交易品种的事,涉及很多领域。

我想可以很公平地说,在黄金消费“西金东移”的过程中,中国因素表现抢眼。中国黄金协会和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为全球黄金行业带来了新机遇。

《中国经济周刊》:据世界黄金协会报告,2014年第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量为964吨,同比下降16%,今年的总需求将远低于2013年,加上去年黄金价格下降,未来的金价会不会有大的波动?

特里·海曼:目前,黄金市场暂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勘探成本不断攀升,黄金价格持续下跌,黄金企业利润大幅缩减,使得更多的业内人士担心,但是从长期来看,黄金市场还会是一个健康的市场。尤其亚洲市场,今年表现还算相当不错,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比如以百年来计,我相信还是会有人比较积极地从地下开采出黄金,也会有消费者仍然非常喜欢购买黄金,黄金的价格不会有特别大的波动。

《中国经济周刊》:印度市场近期表现不佳,您认为这趋势会持续多久?

4.主导产业简介 篇四

一、基本情况

小寨村位于小寨乡政府所在地,距蓝田县城18公里,共辖7个村民小组,548户,2128人,全村土地总面积4307亩,其中耕地面积1900亩。近年来,在村两委会的积极引导下,初步形成了粮食种植、劳务输出、个体运输、畜禽养殖和经济林木种植等五大产业支柱,有力的推动了全村的富民增收工作。2010年,全村总收入达1280万元,人均突破6000元,其中主导产业收入占70%以上。

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粮食种植:全村共有耕地1900亩,主要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土豆等,年收入约占村民人均收入的20%。

2、劳务输出:全村有建筑队12支,从业人员300余人;有装修队8支,从业人员近百人;还有其他各个行业从业人员300多人。2010年,劳务输出约占村民人均收入的40%。

3、个体运输:全村共有运输个体户40户,从业人员56人。2010年,此项收入占村民人均收入的15%。

4、畜禽养殖:全村积极发展畜禽养殖业,共养殖生猪600多头,土鸡1200余只,肉鸽500只,羊200多只。2010年,畜禽养殖收入占村民人均收入的10%。

5、经济林木种植:全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重点推广核桃、白皮松和药材,现均已达到一定规模,未来几年将进一步扩大规模,促进村民增收。2010年,此项收入已占村民人均收入的15%。

小寨村 主导产业简介

小寨村党支部

小寨村村委会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作为新任职的年轻干部、党员干部,我既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与关怀,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我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我们这些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深知,作为一级干部,应该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要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来刻苦磨炼自己。勇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生活中争作表率。在团区委开展“争做勤廉表率,竭诚服务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按照学习贯彻区委、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我们根据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要求,为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团区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我任组长。按照“一岗双责”的责任要求,明确了单位正职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约谈团干部一次,就有关廉洁从政个人“不准”和“禁止”行为适时对所管的团干部进行廉政谈话。

5.乡镇培植主导产业推进方案 篇五

按照市委市政府会议部署,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五个一工程”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乡镇主导产业培育,推动我市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结合我镇产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全力发展乡镇主导产业,努力推动全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科学利用资源优势,推进产业发展,夯实农业基础,注重民生工程,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

(二)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巩固发展壮大原有产业,竭力作强作大特色产业,培育建成各乡镇主导产业。

(三)实施项目支撑发展的原则 实施“乡镇主导产业”要以项目为载体,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我镇主导产业产值实现3亿元以上。今年一、二、三产业之和达到5亿元以上,其中第二产业产值达到80%以上。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镇主导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根据本乡镇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成立推进乡镇主导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实施。

(二)加强舆论宣传

要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我镇推进乡镇主导产业发展的总体布署,发展目标,把我镇主导产业规划和目标变成我镇行动的指南和动力,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指导全镇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为实现我镇跨越式发展和建设繁荣、富庶、稳定、和谐的新乡镇做出努力。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要围绕我镇主导产业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制定更加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依托产业资源优势、自然优势、人文优势等,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在重视资金、技术、项目招商的同时,切实做好人才和管理经验的引进,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附加值产业。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在推进我镇主导产业建设中,要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投资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力度,重点突破,把资金用在我镇主导产业发展上来,促进乡镇尽快形成各自主导产业并使之发展壮大。

(五)加强软环境治理建设

要切实把政府管理职能转到服务于推进我镇主导产业发展上来,加快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消除一切束缚经济发展的体制和障碍,创造环境优良,服务优质,开拓创新的发展环境。

中共

6.浅谈县域主导产业的思考 篇六

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县域主导产业通常是指那些在县域产业体系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代表着该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或趋势、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的产业或产业部门。

主导产业的发展

会通过前瞻效应、回顾效应和旁侧效应,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产生扩散作用,将自己的优势辐射到其产业链上相关的产业中去,形成区域综合竞争力,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能否正确的选择县域的主导产业,合理的确定其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不仅关系到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更关系到县域经济的竞争力。科学选择和有效培育县域主导产业,对**这样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欠发达的区域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由于主导产业代表了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或趋势,同时还是经济发展的驱动轮,是形成合理有效的产业结构的核心。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主导产业的选择,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基准。

在赫希曼提出了“产业关联基准”以后,日本学者筱原三代平进一步提出了“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拉美国家又提出了“劳动力就业基准”。我国学者则根据不同的判断方法分别提出了“瓶颈基准”、“后发展优势基准”、“平衡发展基准”、“协调基准”、“技术进步基准”等等。“宽化”的基准几乎可以把所有产业部门都选作为主导产业。事实上,要依照所有的基准来选择主导产业是不现实的。

这里所说主导产业的选择,主要是从政府产业政策的角度来说的。政府在预测和选择主导产业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二是本地自然资源禀赋中的比较优势。三是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产品。四是技术支撑强,增长速度快的产业。五是产业关联效应强。

二、**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

按照上述原则,我们在选择**的主导产业时,要分析县域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找出具有比较优势、增长效益、技术潜力和带动效应的主导产品和主导行业。

(一)经济发展的阶段。2005年,**县GDP实现15.99亿元,人均GDP仅6901元,一、二、三产业比为28.2:51.1:20.7。由于经济发展总量不大,发展水平不高,第二产业仅占51.1,工业比重偏低且结构不尽合理。因此,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目前我县只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一般来说,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产业选择,首先是发展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非耐用消费品工业,如食品业、纺织业、烟草、家具业等。在这些产业中,我们不难找到适合**发展的有食品加工业、造纸业、家具业等产业。

(二)自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资源约束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讲,市场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结构资源等方面的特殊性对于主导产业选择的约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我县区域资源优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1℃,年降雨量1246毫米,常年日照时数884.7小时。有煤、石灰石、硅石、铁、铜、方解石、石膏、含钾粘土、砂金等矿藏,其中煤炭储量约2亿吨,可开采量约7000万吨;石灰石采矿登记储量为2066万吨;硅石采矿登记储量为3.54亿吨。2005年,全县林竹面积达135万亩,其中竹林4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539.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5.1;茶叶面积6.3万亩,产量2134吨;黄白姜面积1.5万亩,产量1.88万吨;苦笋面积1.5万亩,产量1200吨;金银花面积1.4万亩,产量45吨;芥菜面积0.2万亩,产量2000吨;猕猴桃面积0.17万亩,产量40吨。年出栏生猪26.5万头,牛5400头,羊7.5万只,禽145万只,肉兔50万只。从上述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可持续资源的培育情况看,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应是**县域主导产业的必然选择。

(三)市场需求分析。食品、纸制品及家具等日用消费品的收入弹性虽然不是很高,但这些产品是人们生存、生活的必须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生活日用品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其市场的绝对量无疑将是稳步增长的趋势。**的肉食、茶叶、果蔬等食品以及纸制品、家具等日用品,具有“天然绿色、生态环保”等特点,只要营销得当,突出自身的特色,培育出自己的品牌,就可以获得广阔的市场,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条件。

(四)技术支撑体系。近年来,围绕**的经济发展,从政府到企业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思考和具体的创新实践,形成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人才兴县”的发展思路,生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目前,全县有32个农产品通过部、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系列茶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建成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永丰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一枝春”茶叶品牌获市级知名品牌,创建乐山市知名商标5个。一批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在**创业和发展,为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

支撑体系,使产业生产率上升有了保障,形成了选择主导产业生产率增长的基础条件。

(五)产业关联效应。农副产品加工业后向关联种植业、养殖业;前向关联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的拓宽和拉长;旁侧和间接关联涉农服务业、商贸营销业、物流业、生态文化和旅游业等行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关联效应。因此,**农副产品加工主导产业的形成,对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扩散效应”作用。

综上所述,**县域主导产业应选择农副产品加工业。

三、关于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建设

主导产业的选择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方向,要获取比较好的产业分工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主导产业的培育。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建设,主要是指对主导产业本身及潜在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对主导产业及潜在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建设。通过主导产业培育与建设,发挥出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作用,从而得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应该认识到,主导产品的产生、主导企业的出现、主导产业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动力和扩散效应不是自发地出现的,是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自觉地体现出来的。因此,在主导产业的出现和形成过程中,需要政府的宏观指导和企业的微观实施相互结合,并通过市场的筛选和公平的竞争来得以实现。

(一)发挥政府的宏观主导作用。政府在主导产业的形成过程中,要在自觉尊重市场活动规律,积极运用市场竞争规则,主动发挥市场调节功能的基础上,发挥宏观主导作用。

1、科学地制定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结合**农产品资源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现状,明确把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县域主导产业。将造纸业,畜牧产品加工业,茶叶加工业,甩菜、竹笋等食品加工业,金银花、黄白姜等药材加工业,实木家具制造业等行业,纳入主导产业进行规划。

2、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政府要在职权权限范围内制定一系列扶持、支持主导产业的政策,产业政策主要是针对纳入县域主导产业的行业,以此推动社会资本对县域主导产业行业的企业进行投资。至于具体某一个企业能否形成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则由市场机制来选择和确定。要通过政府选择行业,市场选择企业的机制来共同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形成。

3、营造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要改进和加强对市场经济活动的管理,建立、完善规则并监督规则的实施,维护良好的经济活动秩序。政府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确保经济活动的安全,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要营造“敬商、亲商、爱商、护商”的社会环境,形成“思发展、能发展、会发展、成发展”的社会氛围。

(二)调动企业的微观主体作用。主导企业是形成主导产业的微观基础,而一个企业要成为主导企业,必须要自觉按照市场竞争规则,依靠创新来不断改进产品供给结构,不断地接受新的技术效应,从而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1、开发初始主导产品。主导产品是指那些创新程度高,扩散效应大的产品。具有技术可容纳性强,需求弹性高,对其他产品影响度与感应度大等特点。如果说主导产业是由政府遵循市场机制来作出选择的话,那么主导产品则是由企业在市场机制条件下,通过创新而产生的。一般认为,主导产品是选择主导产业的重要标志,是主导产业形成的起点。因此,创新开发主导产品是培育主导产业的前提和基础。结合**禀赋资源及其发展实际,企业应加大对木材精、深加工产品,竹材的系列开发利用产品,茶叶精细化加工系列产品,生态食品以及中药材加工产品的研究开发,着力形成企业的创新体制、提高主导产品的开发能力。

2、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企业组织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其组织效率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作为企业而言,要把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与企业内部的组织效率结合起来,强调1 1>2的组合效应。通过研究市场、研究资源、研究政策,不断地整合和放大产品的市场效应,积极参与地方主导产业的建设,形成主导企业,成为行业的龙头,在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7.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篇七

1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

有些学者认为,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应该遵循一定的基准, 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选择基准。

1.1 国外部分学者的观点

1957年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产业结构与投资分配》中提出了主导产业选择的两个基本准则——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收入弹性指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变化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高的产品, 市场容量大, 这类产品所属的产业也应该是区域的主导产业。生产率上升率基准指的是由于每个产业技术水平进步快慢不一样, 生产率上升速率不一样, 区域应该选择那些技术进步快、生产率上升率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艾伯特·O·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产业关联度基准, 产业关联度即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的方向和大小程度, 主要通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衡量。主导产业应选择产业链较长,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较大的产业, 这样才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1998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提出了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扩散效应主要指的是前瞻效应、回顾效应、旁侧效应。主导产业应选择具有较强扩散效应的产业, 将自身的产业优势辐射到其他的产业, 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1.2 国内部分学者的观点

国内大部分学者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区域经济本身的特点, 提出不同的选择基准。

1992年周振华在《产业结构优化论》提出了增长后劲基准, 短缺替代弹性基准, 瓶颈效益基准。增长后劲基准是指主导产业的选择不应仅从产业的生产率上升幅度高作为选择, 而应选择对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的产业。短缺替代弹性基准是指在经济出现短缺的情况下, 要重点发展那些替代弹性比较小的产业, 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瓶颈效应基准指的是要关注产业关联中瓶颈效应大的产业, 防止因为瓶颈效应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1998年何景明、卢旭在《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探讨》中提出了四个基准:市场需求基准, 即要选择目前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未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的产业;产业关联度基准, 同伯特·O·赫希曼的观点一致;资源有效基准即要选择最能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 避免资源劣势, 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产业;经济利益比较基准即要选择经济效益好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使它们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上升。

2003年郭克莎在《工业化新时期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中提出了六个基准:增长潜力大的产业、就业功能强的产业、带动效应大的产业、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技术密集度大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性强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1999年王稼琼、李卫东在《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与方法再分析》中提出七个基准:其中吸纳劳动能力基准、可持续发展基准、产业之间的带动基准、市场前景和市场竞争力基准、技术创新与进步基准与郭克莎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 他们还增加了动态比较综合优势基准, 也就是选出符合社会需求、能取得地区相对比较利益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世界市场竞争力基准, 即是选出在国际市场上能够进行资源的整合, 获得最大的利润产业。

1994年王宏伟、朱德威在《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模糊优选模型方法》中提出九基准说:在王稼琼、李卫东提出的七个基准基础上, 还增加了外贸原则、环境效益作为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准则。外贸原则指的是产业出口规模和出口依存度;环境效益指的是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值产品而排放的污染废弃物数量。

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大部分学者对于主导产业选择还是基于整个宏观经济考虑的, 而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应该从区域的层面选择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既要符合主导产业的基本特征, 又要达到政府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例如, 如果政府的发展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的, 那种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又具有节能环保的产业将会是主导产业。

2 主导产业评价指标选择研究

在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 研究者们研究的角度和视域不同, 建立了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

2003年刘克利、彭水军、陈富华在《主导产业的评价选择模型及其应用》中提出构建三个指标体系, 即主导产业特征评价, 包括技术要素相对密度、规模效应系数、产业关联度、感应度系数、需求收入弹性;主导产业领域内区域比较优势评价, 包括显示性比较优势、市场占有率;区域经济背景评价, 包括就业吸纳率等指标来设计主导产业指标体系。

2004年张魁伟在《区域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提出构建七个指标体系, 即动态上的区域比较优势、需求收入弹性要高、生产率上升要高、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要大、生产要素的相对集约性要强、产业的就业容量要大、可持续发展要强的要求。

2010年张金珍、张敏新在《海洋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综述》中指出区域海洋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包括整体性、客观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2013年赵惠、李红兵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及在安徽省的实证研究》中指出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应包括三个指标:经济效益指标、比较优势指标、比较劳动生产率。

通过对前面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 不管选择怎样的指标体系去评价, 都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 全局性。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因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设计指标时要能全面反映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内在要求, 各指标之间又相互关联, 要能够反映各区域主导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区别性。

第二, 可量性。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可以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尤其是定量指标的确定, 做到有资料来源, 有数据可查, 这样才能提高选择的科学性, 减少因为主观因素影响产生对选择结果的偏差。

第三, 可行性。主导产业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指标的量化性, 还要考虑指标的可比较性, 必须真实地反映主导产业的优势。

3 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

3.1 主导产业选择定性研究方法

根据文献资料检索, 仅从定性的方法来选择主导产业的比较少, 大多数学者都是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前期学者们的研究来看, 主导产业定性选择应侧重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2006年黎雪林、孙东川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主导产业评选体系研究》中提出了主导产业定性选择应考虑该区域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现实或潜在供给量、该区域需求结构的现实状况及其变动趋势、该区域当前的工业化发展程度以及产业结构层次、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因素。

2008年唐拥军、刘文芳在《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判别和主导产业选择》中提出了主导产业定性选择应考虑区域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 主导产业也是不一样的。在前工业化时期, 应以农业为主;在工业化初期, 以轻纺工业为主;在工业化中期, 以重化工业、低度加工型工业为主;在工业化后期, 以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在后工业化时期, 以信息产业为主。

2016年张政在《宿州市主导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中提出了政府的产业政策对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性。政府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区域特点、产业发展前景和各种资源利用等情况, 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 着力推动主导产业发展。

3.2 主导产业选择定量研究方法

随着经济学逐步朝数理经济发展, 很多学者在选择主导产业逐步朝定量方向发展。早期的定量研究有产业产值、产业销售总收入、年平均职工人数、产业市场份额、感应度系数 (前向关联度) 、影响力系数 (后向关联度) 、需求收入弹性、产业增长率、劳动力综合就业系数、劳动生产率、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等。

目前国内主导产业选择常用的方法是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2014年陈俊宇、刘芳清在《层次分析法在湖南武陵山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选择中的应用》中主要采用了层次分析法;2014年吴开、王旭斌、何尾在《江西战略性工业主导产业研究——基于十大工业产业的实证分析》中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2007年唐琼艳在《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中主要采用了灰色系统分析法;张军以、苏维词在《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重庆市为例》中主要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还有很多其他的学者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其实不管是采用哪种综合评价法, 其关键点是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指标权重的赋予。

4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前期存在的不足与后续研究思路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前期研究可谓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但由于各种因素, 研究还存在着一些欠缺, 为了使后面的研究更完善, 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是研究的思路。

(1) 保持数据的完整和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前期有些研究由于统计数据统计口径不一样, 还有统计数据不完整或者数据不充足, 导致在进行定量分析时, 不能表现出主导产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最终可能出现选择主导产业结果可靠性不强。建议后续研究在数据选择上要保持数据的完整和统计口径的一致性, 至少选用最近连续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并且数据要保证来源于官方发布的数据, 才能保证研究的可靠性。

(2) 构建完善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虽然目前主导产业评价方法很多, 但是有些方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评价指标很多也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选择, 每个指标的权重更是难以衡量, 这些都会导致同一地区、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不一致的。建议后续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性和系统性上, 构建比较完善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3) 区域主导产业理论还缺乏深入研究。目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 通常都是直接采用国家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而没有考虑不同产业、不同经济区域特点。建议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区域经济理论, 结合区域经济本身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等来选择主导产业。

摘要: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主导产业评价指标选择和主导产业评价方法等理论进行梳理, 分析了目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提出了后续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的思路。

关键词:主导产业,选择基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何景明, 卢旭.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1) .

[2]郭克莎.工业化新时期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 2003 (2) .

8.主导产业发展 篇八

关键词:湖南省邵阳县 农业综合开发 粮食主导产业

中图分类号:F3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2-0077-02

湖南省邵阳县按照“项目跟着产业走,提升产业壮规模、促进产业创品牌”的思路,实施农综开发中低产田治理项目连续规划、连续立项、连续开发,做大做强粮食示范片、助推粮食规模发展。去年,农综开发项目区双季稻种植面积7.2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10%;农民新增收入1.5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 科学规划,夯实粮食开发基础

金称市镇、白仓镇、塘田市、河伯乡、下花桥等乡镇是邵阳县粮食主产区,优质稻种植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5%。该县按照“做大基地、做强示范片、壮大规模区”的思路,明确以发展现代粮食主导产业,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

(1)科学规划发展。项目建设,规划先行。该县本着“适度超前,循序渐进,连片治理,持续开发”的原则,注重与实际、实用、实效相结合,科学制订粮食主导产业开发的规划,实现连片开发,规模发展,推动现代粮食产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

(2)完善基础设施。2008年-2011年,该县农综开发连续投入4230万元资金,在金称市镇、白仓镇、塘田市、河伯乡改造4.05万亩中低产田,在项目区新修渠道250.6千米,除险加固99口山塘水库,开挖疏竣渠道80.8千米;维修排灌站21座,修建拦河坝15座,新建蓄水池108个,疏通7.2万亩农田“毛细血管”,确保稻田旱能灌、涝能排,提升了粮食种植生产能力。

(3)实施综合开发。该县投入农综开发资金1250.86万元,在金称市镇、白仓镇、塘田市、河伯乡项目区新修机耕路114.34公里,新造防护林2.3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2.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助推粮食生产面积增加、产量扩容,现代化机械作业。

2 创新机制,促进粮食产业升级

邵阳县农综开发围绕壮大粮食主导产业,聘请技术人员帮助开展粮食种植管理培训,培育粮食种植大户,进一步创建示范基地,促进粮食规模发展、转型升级。

(1)开展技术培训。该县农综开发投入资金200万元,在项目区为农民发放技术资料、聘请专家为农民上课,培育农民粮食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管理技术。近年,项目区粮食种植大户达到500余户,占项目区农户的6%。

(2)创建示范基地。该县农发办与项目区乡镇政府、县农业局、县烟基办按照“一村一品、连片种植”的思路,在项目村创建粮食种植示范村。通过示范创建,项目村粮食面积普遍增加,面积比项目施工前都大幅度增加。4年前,农综开发项目村共种优质稻种植18万亩,比开发前增加到8.8万亩。

(3)实施规模发展。粮食项目乡镇通过项目村种粮大户、示范村的建设,使村民“户看户、村学村”的种粮竟争,形成“村村有种粮、户户会种粮”的喜人局面。目前,农综开发项目村带动周边村、周边乡镇种植优质稻面积大幅度增加;周边村新增优质稻种植6.3万亩,助推粮食产业规模化发展。

3 整合资金,助推粮食产业发展

(1)整合部门,聚集资金。该县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牵头,整合烟草、农业、能源、国土等20余个部门项目资金,会聚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形成“部门围绕粮食搞开发,整合建设粮食示范区”的开发氛围。近四年,该县共整合资金1.5亿元综合治理中低产田,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要求。

(2)成立合作社,实现共赢。该县按照“统一育苗、统一机耕、统一施药、统一烘烤”的原则,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鼓励项目区农民联合组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合作社统一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粮食销售等专业化服务,提高了粮食产业化服务水平,带动农业综合项目区粮食基地发展。近年来,该县先后在白仓、金称市、塘田市、河伯乡成立6个粮食生产合作社。

(3)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该县争取上级农业部门重点支持,先后在白仓、金称市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投资5000万元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树立全县双季稻生产示范点。在白仓、金称市镇现代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对6000亩粮食实行集中连片、综合整理,将小丘改成大丘,并对桥、涵、闸、路、沟、渠进行合理配套,建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高标准生产示范农田,夯实现代粮食种植示范基地。

简信:邵阳县农综开发扶持合作社开发油茶林

近年,邵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在扶持油茶专业合作社开发油茶林,成效显著。2011年-2012年,邵阳县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投资850.24万元(自筹资金766.04万元,财政资金84万元),扶持日恋茶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4000亩油茶种植基地、2150亩油茶丰产示范基地扩建项目,助推油茶产业发展。该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茶农”的经营模式,在项目村流转4700亩低产油茶林进行改造,承租1950亩荒地新造油茶林;并在项目基地新修林道16.75km,购买设备12台,新修管护棚80m2,完善油茶发展基础设施。同时,该社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农户1200人次学习油茶种植、采摘、管理技术,提高油茶种植技术。

该社项目区油茶基地达到正常生产能力后,预计年新增生产油茶21.5万公斤,油茶籽66万公斤,新增总产值528万公斤;直接受益社员420户,受益社员增加收入220.18万元。(康煌 贾建华)通联:邵阳县农综开发办。

上一篇:关于坚持的语段下一篇:保险公司优秀员工生日祝寿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