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原因(通用12篇)
1.荒漠化的原因 篇一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学目标】
1:理解荒漠化形成的过程。
2: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教学重难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特征 2:荒漠化形成的认为原因 2:【学法指导】
比较法,图示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昔日罗布泊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透明,称之为生命的绿洲,现如今戈壁一望无际,无一棵青草,无一条小溪,风蚀丹丘,沙堆连绵,连飞鸟也不敢穿越,是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2自学指导:阅读教材注意下列问题 ① 什么叫荒漠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 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③ 干旱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3教学过程: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概况
1.荒漠化发生的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2.荒漠化发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与人类过的经济活动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4.影响: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5.思考:(1)荒漠与荒漠化的区别。
(提示:荒漠与一种地表景观类型,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沙漠化与荒漠化的区别。(提示: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过渡: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地区,为什么呢?我们下面来学习。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一)干旱的自然环境------荒漠化的潜在因素
思考: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1.位置------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说明: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思考:西北地区什么位置特征使这里形成干旱环境,以致荒漠化严重? 提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地形------四周高原山地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 看图:学生总结地形特征
思考:西北地区什么地形特征使这里形成干旱环境,以致荒漠化严重? 提示:四周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教师补充讲解: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响,再加上周边高大山地特别是隆起的青藏高原,进一步阻隔了水汽的进入,干旱就成为了这一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3.气候
利用以前所学内容,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思考:导致西北地区形成干旱环境的主要气候因素是什么? 提示:降水少。
4、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西北地区从东向西随着离海洋距离增大,水汽越来越少,植被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思考(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点拨: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二)气候异常---------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的主要自然因素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归纳总结: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②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生活动:根据图2.4,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点拨:图2.4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三、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荒漠化的决定因素
(说明: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图2,5)人为因素 破坏原因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②一些农牧民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沙破坏植被。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沙区边缘从事过度农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阅读材料,了解如下问题:(1)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2)灌溉措施不当,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1.点拨:在从气温方面,降水方面分析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
2.点拨: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
3.点拨: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
4.点拨: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概况 1.概念 2.形成 3.主要表现
4.影响
二、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干旱的自然环境--------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1)位置------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地形------高大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
(3)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大风日数多(4)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地表缺少植被保护
2、气候异常------荒漠化加速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2.防治荒漠化 人类共同的责任 篇二
荒漠化 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
荒漠化导致的土地退化,使大量荒漠化地区的人丧失了家园,导致大量的人口迁移。荒漠化影响着全球2.5亿人,威胁着另外10亿人的生活,而这些人大多数生活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荒漠化与气候变化等,已经成为人类达成千年发展目标、减贫和环境可持续的障碍。根据联合国2007报告,荒漠化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
荒漠化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极大地制约着全球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以非洲为例,那里的土地如果继续以当前的速度退化,到2050年时将会丧失一半以上的农业耕地,这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是巨大的冲击。
防治荒漠化是非洲和其他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优先重点。这些国家已经开展了大量行动,并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框架下,制订了本国的国家行动计划。在实施这些行动中所获得的经验显示,将各国防治荒漠化的国家行动计划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发展规划,对于达成长远目标非常重要。加强防治荒漠化的法制建设和机构的能力建设,也非常重要。
各国开展的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行动,不仅是对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而且具有长期的全球意义。再造林、自然资源更新、减少来自土壤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释放、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对保障支持全球生命的生态系统的重要贡献。
防治荒漠化 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沙化土地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近五分之一。一些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扩展,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全国有近4亿人受到荒漠化沙化的威胁,贫困人口的一半生活在这些地区。
我国防沙治沙的努力有目共睹。自党中央、国务院将防沙治沙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以来,我国防沙治沙事业正在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已经正式实施;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我国相继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四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原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
同时我国还采取了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滥开垦、滥放牧、滥樵采,促进了沙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国家在财政投入、信贷支持、税费减免、权益保护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呈现出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防沙治沙的新局面。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迪亚洛说,中国是世界上履行公约成效最显著的国家之一,中国在防治荒漠化的政策、立法、监测和工程治理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堪称世界典范。
人逼沙退 促进生态修复
我国防沙治沙事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近些年来,一些地方乱垦滥挖、毁林毁草开荒、超载放牧、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行为有增无减,使土地荒漠化程度日益加剧。专家说,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人口密度不应超过每平方公里7人和20人,而我国同类地区许多地方的人口密度严重“超标”,个别半干旱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0人。人口压力和利益驱动导致了滥开垦、滥放牧、滥樵采、不合理用水等行为,加重土地沙化。据统计,荒漠化地区草场超载率高达50%至120%,有些地区甚至高达300%。受荒漠化危害,我国每年粮食减产30多亿公斤。
为了应对土地荒漠化,中国政府确定了防沙治沙新目标:力争到2010年,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基本遏制,重点治理地区的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20年,完善生态防护体系,使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荒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荒漠化地区生态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到本世纪中叶,全国可治理的沙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
目前中国土地沙化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末期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新世纪初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中国正加快推进从“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主任刘拓表示,中国已有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重点治理区林草植被得到了保护和恢复。
在21世纪初期,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37924平方公里,年均减少7585平方公里。目前中国沙化土地面积开始出现净减少,遏制了沙化土地扩展的势头。
虽然全国土地沙化趋势总体上得到遏制,但局部地区土地沙化仍继续扩展。全国还有近32万平方公里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如果利用不当,极易成为新的沙化土地,治理难度依然很大。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明确要求“加强荒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中国政府将把荒漠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继续全力推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防沙治沙工作将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全面落实《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加强封禁保护,发挥自然修复作用;转变生产方式,严格沙化源头控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工程治理步伐;继续建立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探索不同沙化类型防沙治沙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沙区农民收入;强化科技支撑,提高防沙治沙成效;坚持严格执法,规范防沙治沙行为;创新体制机制,增强防沙治沙活力;搞好监测预警,提高防治决策水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履行国际公约,加快防沙治沙的步伐。
3.给报社写信土地荒漠化的 篇三
假设你叫李华,你的家乡有很多茂密的森林,但现在森林已变成了荒漠.请根据下面几幅图的内容,向一家英文报社写一封120词左右的信,陈述以下内容:
当地土地沙漠化的经过
举一例来说明土地荒漠化的后果
发表你的看法.
注意: 1.信的开头部分已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2. 生词提示:荒漠 wasteland
Possible version:
Dear editor,
4.荒漠化的原因 篇四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2)结合我国西北等地区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过程与方法
(1)举例介绍荒漠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2)利用地图、数据分析我国西北的自然特征来理解荒漠化的自然成因。
(3)利用课本的例子来了解荒漠化的另一重要原因—人类活动。
(4)通过书本非洲的例子以及结合成因去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5)通过荒漠化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环境的问题、成因等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形成一个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应如何协调人地关系,能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去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1、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的定义
2、能掌握好荒漠化,并能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他的区域环境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形成一个清晰的综合分析思维。
【教学方法】讲述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 课本、黑板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4分钟)
[教师讲述]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授的课程是一个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环境问题不外乎是两个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谁能告诉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区别呢?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详解,环境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原生态的环境当中,人们生产生活所排放的废气物,超出了环境本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对原生环境造成影响,就形成了环境污染;而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从环境中索取必要的物质资料,超出了环境本身的恢复能力,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环境污染-排放)(生态破坏-索取)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一课题就是有关生态破坏的一个方面-荒漠化
二、讲授新课( 25分钟)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师讲述] 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首先,我要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荒漠化,有谁能告诉我,在你们的映象中什么是荒漠化吗?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 请同学们看到课本16页第一段第三行,荒漠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所以说,荒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退化。
[板书]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讲述]但是土地退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具有一定过程演化而来的。
[板书] 过程: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外力作用(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般的景观{根据箭头方向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参与进来}
[教师讲述]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荒漠化的表现和类型
[板书]表现(三退)耕地退化-退化:肥力下降,保持水分、养分能力下降
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
类型: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教师讲述]同学们,有谁知道荒漠化与沙漠化的区别吗?
[学生回答]……
5.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 篇五
~20xx年,每年的6月17日相关国际组织和缔约方都按照自行确定的主题开展纪念活动
20xx年主题:荒漠化与土地退化
20xx年主题:水资源管理
20xx年主题:移民与贫困
20xx年主题:妇女与荒漠化
20xx年主题:美丽的沙漠和荒漠化的挑战
20xx年主题: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20xx年主题:防治土地退化以促进可持续农业
20xx年主题:防沙治沙与农民收入
20xx年主题:荒漠化防治与跨越式发展
20xx年主题:林木维系荒漠生机
20xx年的主题:健康土壤维系生命:让我们遏制土地退化
20xx年的主题:不要让我们的未来干枯
荒漠化介绍
荒漠化是指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地区”是指年降雪量与潜在蒸发散量之比在0.05—0.65之间的地区,不包括极区与亚极区。“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一种作用或数种作用结合导致的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的降低或丧失。
其中包括:
风蚀和水蚀所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
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或经济特性的退化;
自然植被的长期丧失。
地球陆地表面极薄的一层物质就是土壤层,它对于人类和陆生动植物生存极为关键。没有土壤层,地球上就不可能生长任何草木、谷物,不可能有动物和人类的生存。荒漠化,就是土壤层土质恶化,有机物质下降乃至消失,造成表面沙化或板结从而成为不毛之地。荒漠化不仅造成贫困,而且迫使人们离开故土,造成严重可怕的移民浪潮。荒漠化被视为人类在环境领域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
来历
6.荒漠化的原因 篇六
一、沙质荒漠化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型的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荒漠化类型。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成因:一是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周围受高山、高原阻挡,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风速大、降水少,加剧了荒漠化的自然形成过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更易失衡,荒漠化进一步加剧。二是现代发展的荒漠化土地中90%以上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如过度樵采占32.7%,过度放牧占30.1%,过度农垦占26.9%,水资源利用不当占9.6%,工矿交通建设和其它占0.7%,如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是人类活动不当造成的。
二、石漠化
土地石漠化现象分布典型地区是云贵高原。在我国贵州、广西石灰岩分布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由于石灰岩上面的土壤比较浅薄,受侵蚀后基岩裸露地面,导致石漠化现象。实际上,石漠化现象是在现代气候、地形条件下,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强度大;地形崎岖,坡度大;加之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如过度开垦、植被破坏等促使喀斯特地貌加速发育的水蚀荒漠化过程。贵州省石灰岩裸露区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2%,导致农业经济发展与水土资源矛盾日趋突出。
三、红漠化
土地红漠化现象分布典型地区是江南丘陵。地质历史上,江南丘陵气候干热,干、湿交替明显,沉积在地势低洼盆地中的碎屑物,经过强烈氧化,富集红色的氧化铁,岩体呈现红色,形成了红色的砂岩。现在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在流水侵蚀作用下,人们过度坡地开垦、樵采,加剧了水土流失,红色砂岩裸露,形成土地红漠化现象。人们也将土地红漠化现象称为“丹霞地貌”。
四、盐漠化
土地盐漠化现象也称土地盐碱化,当土壤表层30cm以内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即形成盐漠化现象。中国盐漠土有9913万公顷,大部分分布在西北,主要有新疆、甘肃的河西走廊,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内蒙的河套平原,宁夏的一些低洼地区,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的西部及滨海地区,其中对农业影响大,具有代表性的是黄淮海平原及滨海地区。土地盐漠化现象形成原因与当地自然条件有关:一是气候干旱,蒸发强烈;二是地势平坦低洼,地下水位高,蒸发作用使土壤、成土母质和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积聚地表而形成;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当人类大水漫灌农田或修建水库、水利工程(南水北调)等,会提高地下水位,易导致盐漠化现象,这种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盐漠化,称为“次生盐漠化”。
五、寒漠化
高山及高原地区,因低温引起干燥,而形成的植被贫乏地区,称为寒漠化现象。土地寒漠化分布典型地区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面积240万千米2,平均海拔4000-5000千米,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这里是高寒气候,有些地区气温常年很低,植被难以生存;有些地区又由于人类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使脆弱生态环境破坏,形成寒漠化现象。
7.荒漠化的原因 篇七
生活中大家都离不开水,每天都要喝水,可是我国西南地区出现干旱,连喝的水都很困难,大家以后不要浪费水要节约用水,以行动帮助干旱地区的人!
以前爸爸妈妈和我都费过水,我爸爸洗手,水管没关紧,水慢慢地流,是我看见后把水关了。妈妈洗衣服把水开得也很大,冲过衣服的清水也都倒掉,我前几天回来告诉妈妈老师说洗衣服的水可以存起来冲厕所,拖地板,妈妈说这个办法不错。我以前去外婆家玩,把水管开得特别大,然后又去玩了,还是外婆给水管关了,现在想想我们都浪费了很多水,多可惜啊,以后我们要节约用水,养成一个好习惯,用实际行动支援干旱地区的人们!
8.荒漠化的原因 篇八
您好,我的名字叫xiexiebang,我是一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应届生,看到贵公司正在招聘一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应届生,借此机会,我写了这封自荐信,希望可以到贵公司工作。
大学四年的努力,我取得了农学学士的学位。大学的四年时间了,主要学习了植物学、保护生物学、森林环境学、生态学、环境地理学、环境监测学等相关的课程。随着现在沙漠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容忽视,对于学习这门专业,我希望自己可以对我们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然,大学除了学习专业课程的知识之外,我还参加了很多种社团、学院、学校所举行的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扩展自己眼界。其中大学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在学校所举办的一次保护生态环境的征文比较中,我所写的作品获得了二等奖,得到了学校的肯定。我觉得人的一辈子,这么短的时间,希望自己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对我们的地球有所贡献。希望经理看了这封自荐信后可以给我一次机会,到贵公司工作,我会努力工作的。
在自荐信的最后,感谢经理抽空阅读了这的这封自荐信,在自荐信的附件上,我已经准备了我在学校征文比赛中的作品,经理有空的话可以看一看,谢谢。
此致
敬礼!
9.荒漠化的原因 篇九
【关键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措施
1.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国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和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但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遏制,生态环境问题仍很严重。
1.1自然环境先天不足
我国土地总量虽然较大,土地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只有0.8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山地、高原、丘陵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27% ,所构成的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 在重力梯度、水力梯度的外营力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地质新构造运动较活跃,山崩、滑坡、泥石流危害严重。同时,还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演变迅速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如沙漠、戈壁、冰川、永久冻土及石山、裸地等面积就占国土面积的28%,此外还有沼泽、滩涂、荒漠、荒山等利用难度大的土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我国降水量地区差异和年内、年际变化都很大,导致全国范围内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
1.2水土流失仍很严重
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为356万km2,其中,水蚀165万km2;风蚀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6万km2。目前仍有近200万km2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按照现在的防治速度,需要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才能得到初步治理。此外,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遏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仍然存在,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1.3荒漠化面积呈扩大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2%。其中, 风蚀荒漠化160.7万km2,水蚀荒漠化20.5万km2,冰融荒漠化36.3万km2,土壤盐渍化23.3万km2,超过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总和,有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1.4水资源紧缺, 污染严重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我国的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3 。按水资源总量考虑,我国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1997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世界各国排名中仅列第121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为1700m3,水资源紧缺的形势将更加严重。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缺水高峰将在2020年至2030年出现,据估计到那时我国将缺水2000亿m3 。此外,城市缺水也相当严重,据1995年建设部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993年5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333座缺水,其中49座是水源缺乏,19座是污染导致可利用水资源紧缺。
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對象是斜坡及沟道中的水土流失机理,即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损失和破坏过程及工程防治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山坡防护工程;②山沟治理工程;③山洪积压层工程;④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山坡防护工程的作用在于用改变小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及融雪水就地拦蓄,使其渗入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止形成坡面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土壤水分。同时,将未能就地拦蓄的坡地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在有发生重力侵蚀危险的坡地上,可以修筑排水工程或支撑建筑物防止滑坡作用。属于山坡防护工程的措施有: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梯、鱼鳞坑、山坡截流沟、水窖(旱井)、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土墙等。
山沟治理工程的在于防止兆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排泄,对沟口冲积堆不造成灾害。属于山沟治理工程的措施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以拦调节泥沙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拦沙坝,以拦泥淤地,建设基本农田为目的的淤地坝及沟道防道防岸工程等。
山洪排导工程的作用在于防止山洪或泥石流危害沟口冲积堆上的房屋、工矿企业、道路及农田等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及意义的防护对象。属于山洪积压层的有排洪沟、导流堤等。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作用在于将坡地径流及地下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其工程包括小水库、蓄水塘坝、淤滩造田、引洪灌地、引水上山等。
3.荒漠化防治对策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防治荒漠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或减少土地退化,恢复部分退化耕地,垦复已荒漠化的土地。我国对防治荒漠化非常重视,实施了“三北 防护林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增加了植被盖度,保护了农田、牧场,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但从总体看,荒漠化形势还十分严竣,局部在改善,总体上还在继续恶化,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来遏制荒漠化扩展,实现社会、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很脆弱,每一项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都可能对整个生物链形成极大破坏。滥伐森林、毁林造地等破坏植被的短期行为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也不会获得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要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开展综合治理。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1要保护好现有天然林,采取封禁措施,杜绝人为乱砍滥伐,同时要防止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危害。
3.1.2对250以上坡耕地要尽快还林还草,增加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各级政府要发挥好职能作用,业务部门要搞好调查,合理规划,搞好宣传教育,把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协调好。
3.1.3农耕地要科学耕种,搞好水利水保工程,防治水土流失,推广抗旱节水技术,防止土地生产力下降。
3.1.4解决好林牧矛盾,“四荒”拍卖治理要以增加植被为主要原则,杜绝治理“四荒”时搞掠夺性经营带来的植被破坏现象,可以结合群众致富需要发展经济林,种草种灌增加植被盖度发展牧业。
3.2加快国土绿化进程
要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继续完善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人工造林要考虑区域内地下水的平衡,推广集水和节水工程;根据立地条件类型选择适生树种,保护培育荒漠化地区的珍贵动植物种质资源;把以增加群众收入为目标的经济林发展模式转化为以生态公益林、防护林为主的荒山造林模式,把发展林牧业的主战场转移到荒山治理的轨道上来,逐步地恢复植被。彻底根治水土流失,防止荒漠化扩展。
2.3加强科学管理
10.荒漠化的原因 篇十
1.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从而理解导致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2.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及成因。
3.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内容、原则、重点及综合治理措施。
【知识点】
一、荒漠化
1.概念: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干旱特征的成因: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加上山岭重重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3.西北地区以贺兰山为界,形成东、西两大区。
4.干旱的自然特征: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人为因素的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盲目垦耕,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近代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荒漠化;现代由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问题思考】
1.议一议: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
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过程。2.想一想: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西北内陆地区东部有大兴安岭、贺兰山、秦岭,南部有青藏高原,这样来自东南和西南的夏季风湿润气流对本区来讲,或是强弩之末,或受阻挡难以深入。(2)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山则将已经长途跋涉的西风气流阻挡在外。(3)本区的北部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大山地作为屏障,就使得冬季来自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长驱直入,导致气候异常干燥寒冷。这样,西北地区夏季缺水,冬季干冷,在极端干燥的情况下,荒漠广布。强大的风力作用吹蚀地表,沙土不断移动、堆积,并发展扩大,广袤千里的荒漠自然成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
3.想一想: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
西北地区的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11.荒漠化的原因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2)结合我国西北等地区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举例介绍荒漠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2)利用地图、数据分析我国西北的自然特征来理解荒漠化的自然成因。
(3)利用课本的例子来了解荒漠化的另一重要原因—人类活动。
(4)通过书本非洲的例子以及结合成因去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5)从成因跟危害中得出荒漠化的防治对策跟措施。
(6)通过荒漠化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环境的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等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形成一个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应如何协调人地关系,能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去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了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教学难点】
1、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的定义
2、能掌握好荒漠化,并能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他的区域环境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形成一个清晰的综合分析思维。
【教学方法】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猜一猜:图中的阿富汗男子,他正在守着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这位男子守着的正是他家门口,你们猜对了吗? [教师讲述] 这是2002年8月11日,一位记者在马扎里沙里夫附近的一个村庄拍摄的,一名阿富汗男子守着几乎被沙子埋没的家门口旁。大家觉得这张图反映了什么环境问 题?
[学生回答]土地荒漠化
[教师讲述]很好。这幅图正是反映了草地退化呈现荒漠化趋势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本
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6页。(展示ppt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三、讲授新课
[板书]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师讲述]土地荒漠化是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目前世界约1/4的的陆地和2/3 的国家受到荒漠化威胁和影响,有36亿公顷的土地直接受到荒漠化影响,占世界耕地
面积的1/4。从这些数据得知,荒漠化的对我们的影响是十分大的。然而,到底什么是
荒漠化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看看书本16页第一自然段。
[板书] 一 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讲述]同学们看完了吧,请大家一起朗读荒漠化的定义。
[学生朗读]荒漠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
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展示PPT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讲述] 很好,荒漠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土地退化现象。所以说,荒漠化的实质就是 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 化和次生盐渍化。
[板书] 荒漠化 表现(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类型(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板书] 过程: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外力作用(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般的景观
{根据箭头方向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参与进来} [教师讲述]同学们,有谁知道荒漠化与沙漠化的区别吗?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种结果,沙漠化只
是其中一种,就好比苹果与水果的关系一样。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土地沙漠化、石质
荒漠化、次生盐渍化之间的区别。
[教师讲述]土地沙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
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它属于荒漠化的一种。
[教师讲述]石质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 终成为岩石露裸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
[教师讲述]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
渍化过程。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 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 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教师讲述]但是土地退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具有一定过程演化而来的。[教师讲述]在我国荒漠化的情况也很严峻:截止2009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
为35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3,分布于18个省,其中80.7%的荒漠化土地分布
在新疆、内蒙古和西藏三个省区。由此可见,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西北地区。下
面就利用我国西北地区来分析荒漠化的成因,这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首先我们先了
解下西北地区的位置与地形。
(展示PPT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引导同学们看图
[教师提问]西北地区的位置与地形?请同学来回答下。
[学生回答] „„
[教师讲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北地区在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
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等。西北
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
并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组合。
[教师讲述]那么西北地区的气候与植被有什么特征呢?(展示PPT 降水量分布图和图2.2)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洋距离的增加,年降水量递减。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以西,在200毫米以下,在塔
里木盆地,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而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西北地区的植被景观自东向西
为草原、荒漠草原再到荒漠。
[板书] 气候:干旱,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
植被:自东向西,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教师讲述]在了解西北地区的区域自然特征之后,我们现在来探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成因:首先,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大家思考下,为什么干
旱的自然特征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呢?
[学生回答]因为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教师讲述]对,由于身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又有高大山系和青藏高原,阻隔水
汽:因而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为荒漠化创造了基本条件,而
这里植被稀少,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创造了物质基础,再加上大风日数
多,且集中在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师讲述]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
温、降水的变异率大,如果多年持续干旱,会导致地表植被受损,会加剧荒漠化的进程,而西北地区由于地形跟位置,夏季风影响自东到西递弱,降水也随之递减,干旱程度增
强;山脉与青藏高原使得冬季风对西北地区影响更大,加强其干旱程度,所以形成异常的气候。
[教师讲述]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教师讲述]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
则起了决定性作用,据调查,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板书]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教师讲述]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是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
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造成的。
[板书]
1、人口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
[教师提问] 请看书本18页的图2.4,从图我们可以知道荒漠化人为因素主要
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三个过度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也说明了人类活动
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是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
原因。
[教师提问]我想问下同学们,你们认为致使人们过度樵采、放牧、开垦的原因
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我们先看过度樵采。人口增长,使得燃料的需求增长。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挖67平
方米沙蒿作为烧柴。同时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人们无节制地采挖药材和发菜,严重破
坏草场,加速荒漠化进程。
[板书] 过度樵采
[教师讲述] 西北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为了取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
能的放牧,远远的超过了草地的承载力,导致草原退化和沙化,草场的载蓄量降低。
[板书] 过度放牧
[教师讲述]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迫使人们不合理的拓
宽农业规模,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最终导致贫困饥
荒这样的恶性循环。而在原本水源就不多的绿洲负荷不了紧张的生态用水,导致绿洲
荒漠化日趋严重。
[板书] 过度开垦
三、总结新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荒漠化的概念以及通过西北地区实例来分析了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跟人为因素,而荒漠化的成因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希望大家下课后能根据这节课的知识框架好好复习掌握。
四、复习巩固
结合知识框架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
五、布置作业
12.荒漠化的原因 篇十二
关键词:防治;土地荒漠化;草原休养生息
水土流失造成了土地的荒漠化,这是环境恶化所导致,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破坏性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物种的灭绝。所以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充分引起人们的重视,做好相关环境保护工作。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以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资源作为基础,为了能够使环境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与水土流失的抗争就必须坚持进行到底,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防止土地荒漠化的形成,保护草原。
1、草原荒漠化的概述
所谓土地荒漠化通常是指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发生的土地退化,通常也会称之为“沙漠化”。造成土地退化的原因通常是因气候变化和人类生产活动或行为所致。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荒漠化现象仍在不断地加剧,这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逐渐成为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如今,受到土地荒漠化问题困扰的国家已经多达了上百个,总受损面积已经接近了相当于爱尔兰国土的面积。土地荒漠化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严峻的一个问题,尤其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草原是牧民生活的来源,如果草原遭到了破坏,牧民就会失去生活的来源。所以,如何有效的治理土地的荒漠化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2、让草原休养生息的重要性
草原作为我国占据陆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但同时也是我国国内最脆弱的生态系统。因草原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草原退化和荒漠化的问题越来越严峻,随着草原荒漠化面积的增加,导致草原的生产力不断地退化,严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近些年来,国家对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重视起来,也开展了一系列的风沙治理和退牧还草等工程,加快了草原的转型,并实行草原休养生息策略。通过这些措施,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步伐加快,水土的保持,草原的生产力等一些功能正在逐渐的改善。但从整体来看,在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仍旧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草原生态系统认识不够充分
以往草原通常被人们看做生产资料,而忽略了草原的功能和作用,由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有限,不合理的人类行为导致了草原荒漠化不能及时得到改善。
第二:有关草原生态保护的法律不够完善
尽管我国早就颁布实施了《草原法》,但陈旧的法律已经不能跟随上时代的步伐,且各方面的细节等均未得到落实和实施。
第三:有关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机制不够健全
完善的草原生态系统保护机制是未来草原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国家应进一步完善有关草原生态保护的机制,特别是关于环境友好的代替型的产业相关模式的缺失,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草原游民的生活补助等,给草原生活的人民提供基本的保障。
第四:科技支撑的能力不够
当前,关于草原生态保护的监管部门涉及到很多的部门,但部门之间的共享能力有待提高,且部门繁多,有着相关的利益冲突等,制约了对草原保护的监管和发挥。与此同时,草原保护科技缺乏创新性,一定程度约束了产品的输出。
3、草原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关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有以下几点建议:
3.1合理利用和培育草地
在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要将重点保护区域与其他区域隔离开来,实行单独的考核制度;其次,国家要把社会的进步、生态效益等作为主要考查内容,同时加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认识,实行草原休养生息的策略,对损害草原发展的产业机构实施停产的措施,减轻草原的压力。草原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经济资源,很难被替代,所以对草原资源的利用要有一定的限制,过度利用草地资源则会破坏草原的生产力,使草原生态系统逐渐崩溃。
3.2调整产业结构
在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替代产业的发展扶持的力度,强化草原的修复功能。做到使草原资源的优势得到最大化发挥,大力推广企业实施为主体,政产相结合的治沙模式,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促进企业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多多鼓励有自身优势的企业积极地参与至草原生态保护的过程中来,加快企业向生态型企业的转型。
3.3鼓励牧民发展多种经济
为了更好的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牧民应充分利用草原的优势,努力发展多种经济。近年来,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增加了牧民的收入,同时也对草原生态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应当加大支持的力度,对牧民经济的发展大力的扶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为牧民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4、结束语
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了我国目前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特别是在草原地区,生产力已经明显的下降,相关服务功能和环境效益也逐漸下降。我国应对这一问题高度的重视,从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角度出发,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监管,实行草原休养生息的策略,减缓草原的压力,才能逐渐使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王建兵,张德罡,田青等.甘肃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牧民对草原政策认知分析[J].草地学报,2013,21(1):11-17.
[2]张惠远,刘桂环,郝海广等.中国西部环境政策回顾及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0):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