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培力经典题型练习

2024-11-09

安培力经典题型练习(共6篇)

1.安培力经典题型练习 篇一

应用题专项练习

1、东西两地相距60千米,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3小时后相遇。已知甲每小时的速度比乙快10千米,二人每小时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

2、A港和B港相距662千米,上午9点一艘“名士”号快艇从甲港开往乙港,中午12点另一艘“日立”号快艇从乙港开往甲港,到16点两艇相遇,“名士”号每小时行54千米,“日立”号的速度比“名士”号快多少千米?

3、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在离两城中点处24千米的地方,甲、乙二人相遇。求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4、A、B两城间有一条公路长24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城出发,甲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从A城到B城,乙以每小时35千米的速度从B城到A城,各自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相遇地点离A城多少千米?

5、体育场的环形跑道长400米,小刚和小华在跑道的同一起跑线上,同时向相反方向起跑,小刚每分钟跑152米,小华每分钟跑148米。几分钟后他们第3次相遇?

6、客车和货车分别从甲、乙地相向而行,客车行全程需要4小时,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行了90千米,遇上客车,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7.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40千米,8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8.甲、乙两车从相距675千米的两地相对出发,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60千米,甲先行1小时后,乙才出发,再经过几小时两车才能相遇?

9.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甜甜在练习骑自行车,她每分钟行560米,彬彬在练长跑,他每分钟跑240米,两人同时从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可以相遇? 10.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出发,4小时可到达乙站,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出,6小时可以到达甲站。如果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发车,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11.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600千米,上午8点客车以平均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货车以平均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要使两车在全程的中点相遇,货车必须在上午几点出发?

1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时在距A站28千米处,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各自到达B、A两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第二次相遇距A站60千米处。A、B两站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13、14.老王和老张从甲地到乙地开会,老张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5千米/小时,先出发2小时后,老王先出发,老王用了3小时追上老张,求老王骑车速度?

两辆汽车相距1500千米,甲车在乙车前面,甲车每分钟行610米,乙车每分钟660米,乙车追上甲车需几分钟? 15.上午10点,从一个港口开出一只货船,下午2点钟,又从这个港口开出一只客船,客船开出12小时追上货船,客船速度20千米/小时,求货船速度?

16.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行全程需15小时,乙车行全程需12小时,甲车先出发2小时后,乙去追甲,问乙车要走多少千米才能追上甲车?

17.小张从家到公园,原打算每分钟走50米,为了提早10分钟到,他把速度加快,每分钟走75米.小张家到公园有多少米?

18.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途中相遇后继续前进,先后分别到B、A两地后即刻沿原路返回,甲乙二人又再次相遇。如果A、B两地相距420米,那么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相距多少米?

19.甲、乙两名同学从相距100米的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跑,当跑到另一点时,立即返回,甲每秒跑6.5米,乙每秒跑5.5米,经过几秒钟两人第二次相遇?

320.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分别从南京和扬州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经过小时在离

5中点3千米处相遇。已知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1.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相向开出,12小时后相遇,相遇后,客车又行了8小时到达乙地。问:相遇后货车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2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站开往西站。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2千米,甲车行驶四个半小时到达西站后,没有停留,立即从原路返回,在距离西站31.5千米的地方和乙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3.甲、乙两城之间的铁路长240千米,快车从甲城、慢车从乙城同时相向开出,3小时相遇,如果两车分别从两城向同一方向开出,慢车在前、快车在后,15小时快车就可以追上慢车,求快车与慢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4.上午8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刻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他的时候,离家恰是8千米,这时是什么时间?

25一个水池上有两个进水管,单开甲管,10小时可把空池注满,单开乙管,15小时可把空池注满。现先开甲管,2小时后把乙管也打开,再过几小时池内蓄有3/4的水?(原是空池)一套家具,由一个老工人做40天完成,由一个徒工做80天完成。现由2个老工人和4个徒工同时合做,几天可以完成?

27、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要12天,乙的工作效率是甲的,两个合做,几天能完成这件工作的 ?

28、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6天可以完成,乙单独做12天可以完成。现在由乙先做3天,剩下的由甲来做,还需要多少天能完成这项工程?(石家庄市长安区)、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2天,乙独做要16天,丙独做要20天,如果甲先做了3天,丙又做了5天,其余的由乙去做,还要几天?

2.六级改错题型练习(二) 篇二

Almost every new innovation goes through three phases.

When initially introducing into the market, the process 1._____

of adoption is slow. The early models are expensive and

hard to use, and perhaps even unsafe. The economic

impact is relatively great. 2. _____

The second phase is the explosive one, where the innovation

was rapidly adopted by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It gets 3. _____

cheaper and easier to use and becomes something familiar.

And then in the third stage, diffusion of the innovation

slows down again, as if it permeates out across the economy. 4. _____

During the explosive phase, whole new industries spring

up to produce the new product or innovation, and to service

it. For example, during the 1920s, there was dramatic 5. _____

acceleration in auto production, from 1.9 million in 1920

to 4.5 million in 1929. This boom was accompanied with all 6. _____

sorts of other essential activities necessary for an

auto-based nation: Roads had to been built for the cars to 7. _____

run on; refineries and oil wells, to provide the gasoline;

and garages, to repair it. 8. _____

Historically, the same pattern is repeated again and again

with innovation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lectrical system

requested an enormous early investment in generation and 9. _____

distribution capacit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adio was

followed by a buying spree (无节制的狂热行为) by Americans

what quickly brought radios into almost half of all households 10. _____

by 1930, up from nearly none in 1924.

1. introducing改 introduced;

2. great 改 small;

3. was 改 is;

3.实验题题型归类专项练习 篇三

补充型实验题:

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硫酸铜和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欲探究这包粉末的组成,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②取上述溶液,加入烧碱溶液,无现象发生;③另取少量粉末,加稀盐酸,无现象发生。

⑴请你根据该学生的实验现象,分析推测这包粉末的组成:。⑵请根

记录如下:①取少量混合物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有白色不溶物生成,过滤;②在滤出的白色不溶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白色不溶物全部溶解;③在步骤②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经振荡沉淀不溶解。请回答:(1)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一定不含。

(2)不能断定的物质还要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如何验证。

3.某溶液由碳酸钠、硫酸钠、硫酸、硝酸铜、硝酸钾、氯化钠六种溶液中的两..种组成。对该溶液进行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试根据各步实验及现象先进行分步推断,再综

实验报告型:

4.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请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

告(实验目的、实验结论略)。

了一种用沉淀法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上述方案中还可以得到的另外两种生成物是。(2)请你仍用石灰石为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另一种用沉淀法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过程的主要操作步骤以及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如何区分氯化钠和硫酸铜两种白色粉末?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与化学反应方7.某学生为了证明甲烷中含有C、H元

素,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证明甲烷中含有C、H元素。

新信息型实验题:

8.过氧化氢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它在催化剂二氧化锰作用下迅速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水。在实验中可用下图装置制取氧气(通过分液漏斗玻璃活塞的开关,随时向锥形瓶中滴加过氧化氢)。

(1)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10中乙)作为对比实验。你认(2)在实验中该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取哪些气体?请举两例。为有无必要,理由是。(3)如果在实验中用此方法代替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请简述其优点。

9.很多同学都喜欢既别致又实用的树叶书签,其制作方法如下:首先选大小适当、稍老的树叶放在烧杯中,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10~15min(不搅拌)取出,冲洗,将叶片压平,最后系上各种丝带,漂亮的叶脉书签就做好了。在制作过程中:(1)要称取氢氧化钠固体。称取时要将其放在中,因为氢氧化钠易。称量时若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则应(填序号)。A.增加砝码B、移动游码C、取出一些氢氧化钠固体D、再加一些氢氧化钠固体(2)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 ①②。生化结合型实验题:

10.某学生用右图装置进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先将

甲、乙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放在阳光下。几小时后检验:甲装置中植物的叶片有淀粉生成,而乙装置中的植物叶片 却没有淀粉生成。

(1)乙装置中绿色植物在阳光下(有或没有)进行光合作用。(2)乙装置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由以上实验可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

1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水的小烧杯内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2)实验Ⅱ(如图10中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方案设计型:

1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稀硫酸,另一瓶是硫酸钠。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鉴别方案(最少四个方案)。要求简述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所用试剂根据情况自定)

方案①。方案②。

方案③。方案④。13.黄铜是由铜和锌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请你设计两个实验方案来测定黄铜中的质量分数。现已准确称量出wg黄铜粉末并提供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药品(可供选择的仪器还有托盘天平、铁架台)。要求:将所选择的实验装置的序号和还需测定的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氢气在实验条件下的密度为ρ)

列举型实验题:

14.进行下列三组实验(如图10所示)

1)根据实验及现象,分析、比较和归纳得出结论有(至少答三条): Ⅰ。Ⅱ。

Ⅲ。

(2)指出上述实验中有关物质及反应在实验室、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实际应用(至少答三条):Ⅰ。

Ⅱ。Ⅲ。分析论证型:

15.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一会儿,他惊奇的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对这一意外发现,他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终于获得成功。若你发现这一现象,你有哪些假设?请将你的各种假设以及验证假设的方

16.22解反应,产生一种无色无味气体。根据所给资料与装置(16)回答问题:(1)若要在实验室制取这种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2)请你猜测可能产生的气体是。你这样猜测的理由是。

(3)若要在实验室收集这种气体,一定能用。

(4)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测(简述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评价型实验题:

17.为了除去铜粉中少量的氧化铜,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甲: 乙:

你认为两个方案中较好的是哪一个?简述理由。

18.某同学用铁、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设计了两个实验制取铜的方案。

(1)进行第一个方案的过程中有蓝色溶液产生,试写出第一个方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进行第二个方案要用到图18中的(填序号)。用该方案制得的铜可能混有的杂质的。

(3)两个方案第方案更好,理由是(要求写出三种)。①②

仪器连接型实验题:

19.用以下仪器和药品,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

(1)根据实验现象证明CO中含有CO2应将气体通过装置。

(2)为验证CO2中含有CO可将气体通过装置。

(3)为了测定水的组成,用锌粒和盐酸反应制的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并对生成的水称量。为防止杂质干扰,其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不纯的H2丙

(4)尾气中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处理方法是。20.利用下图装置,设计一个实验,用来①制取纯净的氢气(不考虑水蒸气);②证明H2已纯净;③测定其体积。请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达到上面①~③的实验目的,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

(2)甲装置的作用是。丙装置的作用是。

(3)若将测得的氢气体积折算为质量表示,且为m克,请粗略计算锌的相对原子质量。

计算型实验题:

21.现有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杂质不反应),为了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该

试回答:(1)应当选择组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

为。

(3)这位同学所用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

是。

22.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甲、乙两组学生分别用A、B两种方法测定它的组成,得到两组数据,请分析,选用的正确方法是,推测出该有机物是由种元素组成,各元

素的质量比为(实验过程中气体均被全部吸收)。

23.为了测(1)仪器A、B、C、D得名称分别为ABCD(2)为准确测定水的组成,为防止杂质干扰,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己丙

(3)甲装置的作用是,现象是,乙装置的作用是。

(4)若测得丁装置中样品在实验前后减少6.4克,乙装置中药品增加了7.2克,丙装置增加了3.6克,根据此可求出水中H、O质量比为(只写计算式)。实验结束后,若丁处仍有黑色固体,这对实验的结果的影响是(填“氧的质量偏大”、“氢的质量偏大”、“无影响”)

(5)装置中的丙能否省去?为什么?。

24.(选作)氨气是一种显碱性的气体。为了证明氨气是跟氢气一样(加热时)具有还原性的一种气体,实验装置如下图24:

将氨气通入装有某种黑色粉末的玻璃管A中,加热,当黑色粉末全部转化为光亮的红色粉末时,U型管B中的固体变成蓝色,同时集气瓶C中收到一种无色气态单质X。实验数据如上。回答下列问题:(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为。(2)单质X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理由是。

(3)取出从C中排出的水1~2ml放入试管中,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后呈色,这是由于。假如从b导管口排出的尾气中含少量氨气,除了用水处理外,为避免污染空气,还可用什么溶液进行处理?。

(4)在此反应中,生成的光亮的红色物质的质量为。

4.事业编面试各类题型练习题 篇四

1、问:如果你被录用,你将怎样开展工作?

答:如果我被录用,新的工作环境对我是一个挑战,我将会全力以赴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第一,我会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并虚心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尽快掌握工作要领,做到工作娴熟。

第二,通过单位的入职培训和自身的学习钻研,争取短时间内掌握医疗卫生方面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尤其认真学习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相关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开端。

第三,众人拾柴火焰高,我要注重团结协作,认真学习单位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与领导同事和谐相处,遇到困难互相切磋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2、问:你为什么要报考这一职位?

答:首先,我是一个热心的人,工作以来我参加了多项社会公益活动,当我看到这次事业单位招聘,有适合我的专业,而且是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工作,我毫不犹豫进行了报考,我想这样既可以工作,还能够更好地服务帮助别人,正是我所希望的。

第二,通过这些年的学习提高和专业技术实践,我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维护、网络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我也了解到卫生服务信息化是今后医疗卫生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如果我被录取,我想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为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第三,我目前在一个服务行业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相通之处,都需要具备热心、爱心和耐心的服务品质,通过多年来的工作,我形成了良好的与人沟通、和谐相处的性格。总之,这一职位非常适合我,我会努力争取。

二、社会现象

1、问:谈谈你对“医生收红包”的看法?

答:这一现象在个别医生身上的确存在,它严重损害了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形象,激化了紧张的医患关系,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由于个别医生医德医风不正,以及个别患者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主动行贿,加之医疗结构对医生品行和工作监管不够,导致医生收红包现象的出现。

首先,要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加强医生的德育教育,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首位,提升医生的职业精神。

其次,将医院一些管理、工作流程公开化、透明化并加大宣传,提高患者的知情权,让患者正确理解医生的职责和工作范围,而无需通过送红包寻求自我安慰,从源头上控制红包现象。

最后,加强医院的监管手段,严肃查处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加大医生的绩效考核,杜绝为了谋求个人利益过度诊疗、开大处方等等,同时建立有效的投诉举报机制,让医生置身于社会、医院以及患者三方监督之下。

相信通过以上努力,随着医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医疗监督措施的不断完善,“医生收红包”现象一定会成为过去式。

2、问:谈谈你对食品添加剂的看法?

答:目前个别商贩、厂家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滥用食品添加剂,给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成为食品安全领域一个重大隐患。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治理:

首先,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政府已明确公布可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目录,并出台了相关文件精神,对违法食品添加剂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严厉打击,严重者承担刑事责任,让商家厂家不敢违法,不能违法。

第二,加强监管措施,对黑窝点、黑工厂等违法加工点严厉查处,对商场超市货架食品进行化验、抽检,发现使用违法添加剂或滥用添加剂的,立即下柜并责令厂家停产停业,同时通过媒体曝光,公布黑名单,广而告之,保证老百姓的身体健康。

第三,提高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识,尽量购买食品添加剂少的食品,一旦发现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物,主动举报投诉,维护自身消费者利益。

相信通过各方努力,一定可以把这个隐患消除,让老百姓吃的放心满意。

三、组织能力

1、问:单位让你组织一次扶贫济困的活动,你怎么组织?

答:扶贫济困可以帮助贫困者走出困境,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自尊,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措施。

首先,作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我会到需要救助的贫困对象家中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需要得到的帮助。同时根据调查情况形成书面计划报领导批准,并做修改。

其次,根据活动计划,组织一次募捐,包括捐款和捐物,在单位职工和社会群众中广泛动员,将贫困者的现状图片及视频资料进行展示,并邀请电视台记者进行录像和报道,以得到更多爱心捐助。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我要带头捐助。

最后,对捐赠的款项和物资进行清点结算,按期送到贫困者手中,同时做好记录和款项使用监督工作。就此次活动写出活动简报,并及时总结上报领导,作为今后开展此类活动的一个参考和借鉴。

2、问:单位让你负责组织一个工作成果展示,你怎样开展?

答:对单位工作成果进行展示,有利于向社会宣传单位,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也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首先,我会向有经验的同事虚心请教,并认真收集这次展示的资料和图片、视频等,分成几个大类,如领导班子、团队介绍、工作业绩、先进人物等等,确定展示时间、场所等,拟定详细计划报领导批准,并做相应修改。

其次,活动展示当天,发放宣传册,由讲解员现场对宣传栏进行讲解、并通过多媒体播放等形式,组织参观人员观看,同时聘请电视台记者现场录像、采访以进一步扩大宣传;在展示活动期间维护好参观人员的安全秩序,并提供相应的接待服务。

最后,活动结束后,回收活动宣传的有关资料、图片及视频,归档保管好,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如果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找出问题分析,并报领导,为今后开展此类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沟通能力

1、问:你和同学一同考入新单位,你工作勤奋,成绩突出,但领导对你印象不佳,同学受到领导信任,并且经常为难你,你怎么做?

答:由于刚来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较大,出现上述情况也在情理之中,我会正确对待,不能因此产生消极情绪。

第一,我会结合自身实际,仔细反思为是不是我在工作效率、服务细节以及工作质量方面离领导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

第二,同学受到领导信任,说明同学的人际关系处的比我好,这是我应该积极学习的地方,所谓的为难我,或许是我一时嫉妒而产生的误会,我要正面看待这一问题。

第三,加深彼此的沟通,通过合适的场合,比如和同学一起聊天回忆大学的美好时光,一起郊游等,进一步化解矛盾,相信我们仍然会像好朋友一样共事。

第四,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工作中我要注重加强团结协作,与领导同事处理好关系,相信我的加入,会让我们的团队更加和谐,更具战斗力。

2、问:同事工作离开一会,领导批评了他,但是他非常不服,开始懈怠,你作为他的好朋友,还怎么办?

答:同事受到领导批评,工作有情绪,作为好朋友,我理解他的感受,我会积极帮助他。

首先,工作为重,不能因为受到领导一点批评,就有抵触心理,工作懈怠,这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人,更不会得到领导的认可。

第二,工作时间离开一会,看似不是大问题,实际上已经违反了工作纪律,一旦出现不可挽回的问题,后果难以想象。领导的批评,是对我们的教育和帮助,要有纪律观念、大局意识。

第三,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同事已经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一定会树立起正确的工作态度,希望同事能诚恳地向领导道歉,并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四,通过这件事,我也要反思自己,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同时在工作中多关心多帮助其他同事,让我们的团队更加有凝聚力,更加和谐。

五、应急能力

1、问:两名患者在病房大打出手,你怎么解决?

答:患者在病房发生矛盾纠纷,这种现象比较正常,我会认真处理好,维护好病房秩序。

第一,立即到两名患者之间,好言相劝,稳定两人的激动情绪,有事好好谈。第二,向患者说明医院的管理规定,要注意不影响其他患者休息,保持好病房安静的秩序。并严肃告之,打架危害公共安全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第三,待两人情绪稍稳定,耐心询问事情的起因,发生矛盾的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找出共同利益,以此为突破口,耐心劝解。如果是因医院管理等方面原因造成,将上报领导,协助解决好。

第四,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和两位患者自身认识的提高,会和谐相处。

第五,通过这一事件,认真反思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拥有一个文明和谐的就医环境。

2、问:上级部门来检查医疗质量以及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突然停电,领导让你来处理这件事情,你如何做?

答:首先,我第一时间通知医院工程部门,启动停电应急预案,开启备用发电机,保证医院重点科室的用电。

第二,尽快查找停电故障,抓紧进行抢修工作。

第三,与负责此次接待上级部门检查的领导,说明停电具体情况,请其先带领参观检查非用电医疗工作,比如资料、现场环境等。

第四,待抢修完毕后,立即通知有关领导,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检查顺利。第五,就此事件,认真反思,工作中加强停电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以及停电过程中各环节工作的衔接,避免因此影响医院正常工作。

六、综合分析类

1、问:请谈谈你对“大医精诚”的理解?

答:大医精诚,意思是说对于医生,既要有精湛的技术,又要具备诚心诚意的品德。

首先,作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天职,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业务技术水平,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认真刻苦钻研理论知识,同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全面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第二,医生应该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当前认真贯彻卫生系统开展的“三好一满意”活动,真正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让群众满意,向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同志那样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精神。

第三,对于个别医生医德医风不正,收红包、开大处方的行为,医院要加强监管,严厉查处不正之风,加强绩效考核,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是医生置于社会、医院和患者三方监管之下,共同维护好医院和谐的就医氛围。

大医精诚,是医疗卫生行业的要求,也是社会人民群众对医务工作者的期望,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卫生工作岗位的新人,我要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领悟“大医精诚”的内涵,做一名医德好、专业能力强的工作人员。

2、问:你怎样看待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答:我认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指将医院的医疗服务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人民群众,不以营利为目的,更注重群众利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三年医改,实行公立医院改革以来,取得了较好成效。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使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

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公立医院在坚持公益性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如以药养医弊端凸显、医药分开改革力度不够、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等问题仍然存在。在推进公立医院公益性方面,应注意加强以下措施:

第一,政府应加大对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投入,建立完善补偿机制。

第二,加大医改力度,重点加强公立医院改革,从医药分开入手,彻底切断以药养医利益链条。

第三,加强医院管理和监管,严厉查处医疗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加强绩效考核,杜绝医生过度诊疗、开大处方的不良行为,不断提高医德医风。

第四,医药分开后,取消药品加成,适当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服务费用,提高医护人员的劳务价值。

5.教案 电功率题型总结和练习要点 篇五

电能的表示符号是 ;电功率的表示符号是 ;时间的表示符号是。电能的单位有、;电功率的单位有、;时间常用单位有、。

电流做功,消耗电能得到的单位一般是 ?一般说电能表的示数,或者消耗多少度电的时候,用的单位是。

P=UI,P=U 2/R,P=I 2R 得到的单位都是 ;当P=W/t中的功W 为kW ·h,时间t 为h 的时候,功

率P 的单位为。

W =UIt W =U2t/R W =I2Rt 时间t 的单位都用 ;算出来的功或者能的单位都用。

总结:功、功率、时间的两套单位

1、、、;

2、、、。关于公式P=W/t

1、有一种电饭锅,标有“220V 600W”字样。工作2小时消耗多少电能?一度电可供40W 电灯工作多长时间?

总结: 2、2007年5月,重庆开县某小学遭雷击造成多人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如果某次闪电的能量为4×109J,则这次闪电释放的电能可供100W 的灯泡持续工作_______s(设灯泡寿命足够长);若这次闪电持续的时间为0.1s,则它的功率为_______W。

电能表:

3、有一电能表的表盘上标有3000r/kW·h 字样将一个用电器单独接入电路中,正常1min 表盘转了15转。求这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总结:

4、某家用电能表上标有“220V 5A 3000r/kW·h ”的字样,当家中用电器全部工作时,电能表1min 内转了45转.由此可估算出该家所有用电器的总功率为__________W;若该家全部用电器工作时的总电流不超过电能表的额定电流,还可以再增加________W以下的用电器。

5、小明同学在晚上学习时,使用220V、40W 的灯泡3小时,则电路中消耗了“600revs/kW·h”的电能表,则在这段时间内电能表的表盘转了转。

关于公式P=UI P=U 2/R P=I 2R

1、一盏标有“6V 3W ”的小灯,接在6V 电压下工作,通过灯丝的电流多大?灯丝的电阻多大?把该灯直接接在4V 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是多大?

2、一个标有“4V 2W”字样的灯泡,给它两端加2V 电压时,不考虑温度对它电阻的影响,则()

A .此时灯泡中电流为0.5A B .此时灯泡中电流为1A C .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为0.5W D .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W

3、有一额定电压为220V 的电炉,想把它接在110V 电路中,而又不改变电炉的功率,应该()

A .把电阻丝截去一半 B .把电阻丝截成相等的两段再并联起来

C .把另一根相同的电阻丝和它串联起来 D .把另一根相同的电阻丝和它并联起来

4、有一电炉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为P,当把电炉丝用拉线机均匀拉长为原来的2倍后,再接入原来的电路中,电炉的功率为()

A .等于P /4 B .等于2P C .等于P /2 D .等于P

5、如下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220V 60W”的灯泡L 1和”220V 15w”的灯泡L 2所设计的四个电路图。当把它们分别接人同一家庭电路中时,其中有一个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大,它消耗的最大功率为_______ W,消耗功率最小的电路图是_______。

6、将标有“3V 1.5W ”字样的小灯泡L 1与额定电压为6V 的小灯泡L 2并联接在电源上, L 1正常发光, L 2较暗, 此时干路中的总电流为1.1A、则L 1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为___________A;L2的电阻值为________Ω。若将L

1、L 2串联到另一可调的电源上, L2的最大功率为_________W

7、为了使电炉消耗的电功率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应该采用的措施是[ ] A .使电流减半. B .使电压减半. C .使电炉的电阻减半. D .使电压和电炉的电阻各减一半

8、将一根电阻丝接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上,电阻丝消耗的功率为P .若将该电阻丝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后仍接入该电源上时,电阻丝消耗的功率为[ ] A .4P . B .0.25P . C .16P . D .0.125P .

关于公式P =U 2/R 和 P=I 2 R 的选择

1、问答题:电灯灯丝断了以后将电灯取下,摇晃几把灯丝搭接上后,接入原来的中发现灯变得更亮,解释这一现象。

2、为什么电炉丝热的发红,而与它相连的导线却不热? 关于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一盏标有“36V, 40W”的电灯,正常工作时,流过它的电流是______A,此时的电阻是______Ω,如果将它接到某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1A,此时它的功率是______W。

2、甲、乙用电器上分别标着“220V,15W”、“110V,100W”,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用电器做功一定少;B、乙用电器做功一定快;C、完成相同的功, 甲用电器所用的时间一定少;D、相同的时间内, 乙用电器完成的功一定少。

3、如下图所示: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 从a 向b 滑动过程中,电流表、电压表及电路总功率变化正确的是(电源电压不变)()

A、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增大,总功率也增大

B、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减小,总功率也减小 C、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总功率不变 D、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总功率不变

4、将一个标有“36V, 18W”的灯泡接入某电路中, 测得通过灯泡的电流强度为0.4安, 那么它的实际功率为:(A、小于18W;B、大于18W;C、等于18W;D、无法确定

5、某用电器铭牌上标有“220V 100W”的字样,当该用电器两端电压为110V,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是______W,实际功率是______W,它的电阻为_______Ω

6、一只额定电压是220 V的灯泡,把它接在电压是110 V的电路上时,实际功率是25 W,则此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多少?

7、灯泡L1和L2上标有“36V 12W”和“36V 8W”的字样,现将L1、L2串联想来接在电压是54伏的电路上,这时L1和L2两个灯泡的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各是多少?

关于比例问题

1、电阻R1和R2的阻值之比为2:3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电10s,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通过的电流之比为,电功率之比为,消耗电能之比为,放出热量之比。若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通电10s,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通过的电流之比为,电功率之比为,消耗电能之比为,放出热量之比。

2、甲灯标有“220V 60W”、乙灯标有“220V 100W ”字样,如果两灯泡钨丝长短一样,则钨丝较粗的是 灯,如果将两灯串联在220V 的电源上,使用相同时间,甲、乙两灯消耗的电能之比是。

3、标有“6V 6W ”和“6V 3W ”的灯泡L 1和L 2串联接在6V 电源上,设灯丝电阻不变,则(A .灯L

1、L 2通过的电流之比为2:1 B .灯L

1、L 2的实际功率之比为2:1 C .电源电压为12V 时,L

1、L 2均正常发光 D .电源电压为9V 时,L 2正常发光

亮度问题

1、“220V 40W ”、“110V 40W ”、“36V 40W ” 三盏电灯都正常发光,它们的亮度情况是若三灯串联则 最亮;若三灯并联则 最亮。

总结:

2、把标有“6V 6W”的L 1灯和标有“6V 3W”的L 2灯串联,接在6V 的电源上,则()

A、两灯一样亮 B、L 1比L 2亮 C、11比L 2暗 D、两灯都能正常发光 总结:

3、两灯额定电压相同,串联后甲灯比乙灯亮。则

关于最大电压或电流 1、6V 3W 和9V 3W 两灯串联接入电路中,则这个串联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为若将两灯并联接入电路中,干路最大电流为。

2、将标有“220V 25W”L1和“220V 60W”L2的两盏电灯串联后接入380V 的电路中,烧坏的电灯是。

3、将标有“6V 3W”和“6V 9W”的两盏灯串联在电路中,并使其中一盏灯正常发光,则加在电路两端

电压是 V ;此时两灯的实际功率各为 W 和 W。分压电阻问题

1、有一个标有“8V,2W ”的小灯泡,如果接到12V 的电源上必须如何联接一个阻值多大的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这个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关于电热(焦耳定律): 纯电阻电路:

1、某电热器的电阻为55Ω,接在220V 的电源上,1min 产生的热量为,若接在电压为110V 的电路中,则电热器的功率为 W。

2、把一根阻值为484Ω的电炉丝接到照明电路上, 通电时间240S , 则它放出 J 的热, 若将此电炉丝截去一半长度, 将剩余部分再接入该照明电路上要它放出同样多的热量, 通电时间为 S。

非纯电阻电路:

1、有一台电动自行车,电动机上标有36V,24W 字样线圈的电阻为3Ω则正常工作10min 求:

1)电动机消耗的电能; 2)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3)这个电动机的效率;

4)若电动机由于故障“抱死”不转了,电动机就很容易烧坏,则“抱死”不转是通电10min 产生了多少热?

2、输电线的电阻共1.0Ω,输送的电功率是100kW .用400V 的低电压送电,输电线上发热损失的功率是多少?改用10000V 高压送电,又是多少?

3、如果电视机、电烙铁和电风扇上都标有“220V,60W ”的字样,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时间,则三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是()

A、电烙铁最多 B、电视机最多 C、电风扇最多 D、一样多 关于加热保温档

1、如图是一个电饭锅的电路图,这种电饭锅有加热保温两个档位。分别为220V 2000W 和220V 200W(功率都是电路的总功率)则当开关闭合时是 档。求R1、R2的阻值。

2、有一个4档位电磁炉,在维修时发现其内部只有两个电阻分别是100Ω和25Ω则这个电磁炉的4个档位分别为多少瓦?

3、右图是一种恒温式电烙铁的电路图,在不用电烙铁焊按时,断开开关S,使它

处于保温状态;需要焊接时,闭合开关S 就能很快达到焊接温度.若电烙铁的规

格是“220V 40W ”,且R ′=R .则保温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A .20W B .40W C .60W D . 80W 12 月 20 号教案 龙思教育大石分校林老师 开关通断导致电路结构发生变化 A 的示数为 ;开关 S 1、S2 同时闭合时,电流表○ A 的示数为 1、如图所

。已知电阻,求:(1电示,当开关 S 1 闭合时,电流表源的电压;(2电阻 R2 的大小;(3电阻 R2 的电功率。2、3.如图所示电路中,小灯泡 L 标有“6 V 6 W”字样,R2=3Ω,当 S1、S2 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 1.2 A,这时小灯泡 L 正常发光,求:(1电源电压 U;(2电阻 R1 的阻值;(3当 S1、S2 都断开时,小灯泡 L 消耗的功率.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 12V,电阻 R1=6Ω。只闭合开关 S1 时,电路中消耗的 A 总功率是 12W;只闭合开关 S2 时,电流表的示数变为只闭合 S1 时的 2。试求同 3 R1 R2 S1 S2 S3 R3 时闭合开关 S1、S2、S3 时,通电 1min 电流做的总功是多少。(请画出等效电路图)6 12 月 20 号教案 龙思教育大石分校林老师 滑动变阻器导致电路结构发生变化

1、将“PZ220-100”的灯泡与总电阻是 121Ω 的滑动变阻器串联起来,接到 220V 的电源上,如图所示,调整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可使电灯的功率在多大范围内变

化?

2、小宇做了一个可以调节亮度的迷你型夜灯,已知小灯泡铭牌是“6V 3.6W”,电池电 压为 9V,变阻器的变阻范围是 0~20Ω。变阻器的电阻调至多大时,小灯泡实际功率是 2.5W? P L

3、在图所示电路中,灯泡 L 标有“6V 3W”字样,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R1=12Ω,先闭合 S1,将滑动变阻器滑 片 P 滑至左端,此时灯泡 L 正常发光.问:(1)电源电压是多大?灯泡 L 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大?(2)再闭合 S2,电流表示数为 0.8A,此时 R2 的电功率是多大?(3)断开 S2,当滑片 P 滑至右端时,灯泡 L 的实际功率是多大?

4、如图所示电路,滑动变阻器 R2 的阻值范围为 0~15Ω。当滑片 P 分别移动 到 a、b 两端时,R1 消耗的功率之比为 9:4,滑片 P 移动到 a 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3A。求: ①R1 的阻值;②滑片 P 移动到 b 端时电压表的示数。S V A A a R1 P b R2 7 12 月 20 号教案 龙思教育大石分校林老师 能力提高 1.一个标有“6V 6W”的灯泡与一个 9 欧的电阻串联后接入电压恒定的电路,灯泡正常发光,求电 源电压。2.有一个标有“8V,2W”的小灯泡,如果接到 12V 的电源上必须如何联接一个阻值多大的电阻?才能使小灯泡 正常发光,此时这个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3.一用电器上标有 2V,0.5W;现在手边只有电压为 6V 的电源,若要把用电器接在该电源上,并使它能正常工 作,需要一个多大阻值的电阻与用电器串联?该电阻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4.现有两个小灯泡,上面分别标有“6V 1.2W”和“12V 6W”字样,如果把这两个灯泡串联起来,为了使其中一 个灯泡持续正常发光,那么加在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5.有一只小灯泡,将它与 的电阻串联后,接入

8V 的电源上,小灯泡恰能正常发光,这时小灯泡消耗的电功 率是 8W,求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8 12 月 20 号教案 龙思教育大石分校林老师 6.把标有“6V,3W”和“8V,2W”的两用电器,串联后接入某电路中,要求其中至少有一个用电器能正常工作,该电路两端的电压应是多少? 7.一只标有“PZ220-40”和一只标有“PZ220-100”的灯泡,若:(1把它们并联在 220V 的电源上,问哪盏灯 亮些?(2把它们串联在 220V 的电源上,哪盏灯亮些? 8.要将一保“220V,15W 的灯泡接在 380V 的电路上,为使灯泡还能安全发全,可采用的方法是如果是:()A 串联一保“220V,60W”的

6.安培力经典题型练习 篇六

文中所记叙的事情的内在意义或表现的某种品质,都包含在具体的描述之中。归纳中心意思的一般格式是:“文章记叙(描写)了„„表现(赞扬、歌颂、揭示)了„„”

★归纳中心意思的主要方法有:

第一种方法是“分析概括法”。——最基本方法 对主要内容多思考,想这个内容表现了什么?赞扬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就可以概括出中心思想。

1.如《温暖》,内容记叙的是周总理工作了一夜之后,很疲劳,但他还亲切地问候一位普通的清洁工人,这说明什么呢?读者就会想到这表现了周总理对劳动人民的爱,这就是中心

2.把各段表现的思想内容综合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中心

第二种方法是“取题法”。

题目就是中心或包含着中心。可以从题目入手进行概括。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舍身”二字就包含有董存瑞忠于人民、忠于党,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类似《劳动最有滋味》、《伟大的友谊》、《为人民服务》等。

第三种方法是“摘句法”。

有些文章有概括中心的语句,就可从文章中摘录下来做为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伟大的友谊》的中心思想可概括为,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建立的伟大友谊。而“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建立”“伟大的友谊”就是文中的语句。

(1)摘文章的中心句。

如《枣核》最后一段: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2)摘文章首尾处揭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

如《挖荠菜》最后一段:孩子,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菜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

如:老舍的《养花》的结尾:“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个结尾既总结养花的乐趣又点明文章的中心

第四种方法是“补充法”。——看重点段落

初读→试着概括→细读→验证→检查有无遗漏或需删减→进行修改

如《飞夺泸定侨》,初读概括文章中心是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细读发现文章有几处还不只表现这个中心。第二段:“我们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这说明上级领导指挥决策正确;第七段:“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指挥战斗”,第八段写:“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表现了党的领导的重要作用,这点应是中心思想的一部分,应补充进去。因此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应概括为:文章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能战胜一切困难,是无敌于天下的。

第五种方法是“结构分析法”。(议论抒情、细节、人物)

1.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主要通过分析事情的意义来归纳中心意思 记叙事的记叙文,事件都有主要事件和次要事件,抓住主要事件去分析,想想是写了什么事,歌颂了什么,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就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草船借箭》课文中主要写诸葛亮巧借十万枝箭的事。抓住“巧”字去分析,不难得出赞扬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和宽广的胸怀。

2.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主要通过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进行归纳。

写人的记叙文,往往是从重要的人物身上就能体现出中心思想。抓住重要人物的所做、所为、所想、所感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穷人》一课提到的人物有桑娜、渔夫、西蒙、西蒙的两个孩子、桑娜的五个孩子,究竟谁是重要人物,想一想可以知道是桑娜和渔夫,抓住重要人物分析一下:不难得出课文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的高尚品质。

看文章的议论抒情

在文章中,记叙和描写部分好比画龙,议论和抒情部分就是点睛,点睛部分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一夜的工作》中写了如下的一段话: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想着,并且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个句子的议论抒情不但总结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高贵品质,而且抒发了对周总理由衷的敬爱之情,深刻地提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看文章的细节

文章的细节描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因此,认真体会文章的细节描写,了解这些细写对突出文章的中心起了什么作用,对理解文章的中心大有帮助。比如《凡卡》一文中写凡卡的学徒生活:抓住了三个方面,挨打、挨骂、没法睡觉。仔细体会三个方面的细节,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反映沙俄时代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体现了作者的同情。

看关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往往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落花生》父亲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的话既是对孩子们的希望,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归纳中心思想题型——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

①反动派暗杀 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都悲愤痛万分。②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③(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④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⑤你们完了,快完了!⑥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⑦其实广大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⑧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就没有人了。1.下面对文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以上三层的层次大意是: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全段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四)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周围工作,学习,劳动,同志的友谊,革命大家庭的温暖如春,把大家团结得像一个人。真是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那个时候,物质生活曾经是艰苦的、困难的吧,但是,比起无限丰富的精神来,那算得了什么!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跟困难做斗争,其乐无穷。

——记一辆纺车。

1.两个“怀念”分别怀念的是什么?分析正确的—项是()a.前者怀念的是“那辆纺车”,后者怀念的是“旅伴和战友”。

b.前者怀念的是“旅伴和战友”、“那辆纺车”,后者怀念的是“那辆纺车”。c.两者怀念的都是“那辆纺车”。d.两者怀念的都是“旅伴和战友”。

2.“延安的种种生活”指的是(用原课文的语句作答)

3.前两段文字的内容可概括为下面五个要点,请按原思路调整顺序,将序号写在线上。a.怀念延安的生活 b.概括延安生活的特点

c.表明生活的态度 d.怀念延安的纺车 e.点明延安精神

调整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心烛》

你有没有注意过盲人的表情?在车水马龙的通街大道、在危机四伏的大千世界,盲人的脸却安详而宁静,眉头紧锁的恰恰是那些明眼人。

迫急的,是那些疾走者;恼怒的,是妄自尊大的人;胆怯的人则有心事。他们都不是盲人。

盲人对生活不抱奢望,此刻只办此刻的事情。譬如走路,心无旁骛,步步踏实,直到目的地。他们做一件事时只想这件事,因此心里清明。

当别人绞尽脑汁思考功名利禄的时候,盲人的心专注在路面上——有没有车、砖石、敞开的下水井、栏杆和电线杆。他们一步步走过来时,其实每一步都在感谢。感谢生活,感谢路面的平坦。当一个人把许多的感谢写在眉头上时,就出现盲人那种表情:安然而且恬静。

所谓幸福,全由小小的细节积累起来。如果你用庆幸的目光回顾这种积累时,就产生富翁的感受。如果你对当下的处境不满,则说明心已离开了脚步栖居于远远的目标之上——不管它的地位、金钱或房子——这时脚下怎样疾走都觉得慢,会为之烦恼,此时很容易受伤。

盲人的心始终伏在脚上,它静静地和双足缓行在无尽的路上。而在休息的时候,心在怀想着炉火和热汤,而不是没见过的其他。因此,盲人的表情中除去宁静,竟还有许多满足。

如果说,幸福是一种经过节制的满足,盲人则已经接近它了。

在风雪中,在大雨里,盲人要吃更多的苦,这时,上班或回家成为艰难的事情。但即使如此,也很少听说盲人遭遇交通事故的惨剧。如果他们有祸,恐怕老天爷都不忍。更主要的是,盲人比明眼人更了解车更注意车,他们更谨慎。

从古至今,其实谨慎给人带来的福分最多。

如果明日上街,不妨多多注意盲人,也许他们正是我们生活的教师。

1.“如果说,幸福是一种经过节制的满足,盲人则已经接近它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线句含蓄地指出了明眼人哪些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1.b 2.我们为李先生被暗杀而悲愤痛恨。反动派杀害李先生是用制造恐怖的方法来掩盖他们自己的恐怖。正告反动派“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

3.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四)1.C 2.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周围工作,学习,劳动。3.d a b c e(五)1.盲人身残心康,对生活不抱奢望,他们细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日子过得安然恬静而且满足,2.或浮躁焦虑,或妄自尊大,或贪得无厌,或巧取豪夺„„他们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

《母爱无言》

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 1.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的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外的家的。

2.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了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磕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肉,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来看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够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忙碌后,晚上在煤油灯下磕瓜子。磕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磕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的人当中,他母亲的衣着是最褴褛的。母亲一口一口磕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

一次,一个结婚不久的同龄朋友对我抱怨起母亲,说她没有文化思想不开通,说她什么也干不了还爱唠叨。于是,我就把这两个故事讲给他听。听毕,他泪眼朦胧,半晌无语。

总结本文中心思想。

答案:

1.两个故事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儿子无言的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之情。崇文区中考模拟试题

《雨中曲》

都市里生活的人,对于雨常常态度暖昧。闷热时下场透雨,感到了凉快,赞两句“好雨”!但大多时不以为然,甚至常常抱怨下雨的诸多不便。尤其是骑车的人,雨的光临往往置他们于狼狈的地步,我就遇到过两次。

一次是在春城昆明,从云南大学里会了朋友出来,半路上突然下开了大雨。铜钱大的雨滴,砸在脸上,辣辣的。眼前一片白茫茫的水帘,躲不开,仗着年轻气盛,索性直冲了过去。路旁的行人潜在屋檐下,指点呐喊,不知是幸灾乐祸还是羡慕我的英勇。总之,尽管淋得透心凉,却不感到损失了什么。这是我遇雨的第一次“壮举”。

第二次是两年以前,和一位同行到某刊组稿。那家杂志社因原址拆迁造楼,搬到了郊外。我们出门时天色就晦暗了,及至完成任务归来,雨就不客气地落了下来。一路上把我们淋得个不亦乐乎,最后只能摘掉眼镜,穿着背心,在雨中蹬着自行车。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天地间依然是白茫茫一片,我们的自行车像海上的鱼雷快艇般疾驰着,豪壮与狼狈兼而有之,确是难得的又一次巧遇。同行的伙伴是位小有名气的诗人,好像当时从雨中还觅得几行诗句,不知后来发表没有?

两次雨中驱车的经验,使我悟出了一点点道理。即在未雨绸缪时,心中常存着幻想或侥幸,以为仅仅是零星小雨,不碍事的。及至雨大了,总想找个地方暂避一时,这种苟安的心情也属正当。可惜往往到此时你的衣服已半湿,路途已过半,感到不如“豁出去”为好!这才胆粗气毫起来,大有睥睨一切的英雄气概。此时举目望去,田野无人,大道无车,仿佛天地宇宙间特意为你安排下洗尘的豪雨。襟怀顿感开阔,不由得信口哼点什么,来庆贺自己探得了雨中奋进的三昧。每看见偶有一步三挪、生怕淋雨的过客,总要投以高傲的一瞥。这一瞥所包含的轻蔑与怜悯,如果此人有知的话,足以使他无地自容。却偏偏忘却了自己先前的踌躇,真应了一句古谚:掉下河的人不怕雨大。

细论来,我这被两场豪雨淋出来的感触,委实平淡而浮泛,解嘲多于认真。但我却真见过遇雨不惊、悠闲自如的人。那是在云南的边疆小城芒市。

那是个“街子天”,芒市异常喧闹,街市上摆满了土特产,任你尽情地挑选和欣赏。其热闹的程度,并不亚于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甚至还多了许多乡野气息。

可是,雨也要来凑热闹。于是一场忙乱,一阵喧嚣,浮尘不见了,只留下一些零星的果皮草屑,而雨却迈着急速的脚步,快乐而放肆地在马路上走动着。人们的慌乱是可想而知的,但我却看到不远处一队斑驳的色带在缓缓移动。近前才看清,原来是一行身着彩衣的傣族少女,挑着各自的物件,排成雁阵,从容地走着。她们的身段婀娜,神态自如,风摆柳般挑着担子,浑似表演着孔雀舞的演员!雨对于她们,好像根本不存在似的,她们那种安然行进的优美姿态,实在难以形容。总之,我被她们吸引住了。一打听,才知道她们是不躲避雨的。傣族人对于水十分酷爱,认为水是吉祥的象征,是洗涤万物的灵泉,因而雨淋到身上,非但没有城里人的惶恐,反感到一种身心的陶醉!雨在边疆,在善良的傣家人中间,觅到了知音,寻到了密友,发现了自己在物质意义之外的精神价值。在平凡而优雅的傣家少女们的“雨中曲”,不正是人类唱给雨的颂歌吗!

都市的雨又下起来了。不知此时此地的雨,与当年飘落在边陲的雨,是否来自同一片云朵?我相信在这块开阔的土地上,雨是一视同仁、一往情深的。因此,我愿意再一次果敢地冲入雨中,把自己被都市喧嚣的烟尘污染了的身心,爽快酣畅地洗涤一番!

雨,下得更大些吧!

1.从全文看,应当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雨中曲”?1分

2.作者为什么要写都市里的人和边陲小城的傣族少女对雨的不同态度?(从写法、目的两方面回答)2分

3.第5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我这被两场豪雨淋出来的感触,委实平淡而浮泛,解嘲多于认真”?3分

4.比较表达效果,说说原句比改句好在哪里?2分

原句:这平凡而优雅的傣家少女们的“雨中曲”,不正是人类唱给雨的颂歌吗?

改句:这平凡而优雅的傣家少女们的“雨中曲”,正是人类唱给雨的颂歌。

5.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案

1人类对雨的颂歌

2(1)对比(2)突出傣族少女遇雨不惊、悠闲自如的情趣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我”淋雨是被动的(大雨之前心存侥幸,及至雨大又想苟安,苟安不得才想着“豁出去”),和傣家少女雨中的从容和陶醉相比,作者感到自己的感触委实平淡而浮泛

(2)“解嘲多于认真”是指“我”对淋雨的感触和对雨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浮浅的层面,不像傣家人深得雨的奥妙

4原句用反问句式(修辞)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语言气势和感染力,改句只是一般性陈述,没有这种效果

5表达作者渴望雨的到来,希望用雨荡涤灵魂的思想感情

(一)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为鲁迅的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而天角中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1.画线句子中的“国家”指什么?()a.泛指一切国家 b.指中国

c.指殖民地国家 d.指当时的中国

(二)——《普鲁旺斯的月桂树》

如果人们愿意俯下身子片刻去了解植物简单的工作的话,就不仅会在种子或者在花里,而且会在植物的全身:枝、叶、根里,发现成熟而生动的智慧的痕迹。请读者回想一下那些不能按照天然方向生长的树枝朝着阳光所做的卓越的努力,或者那些处于危险中的树木所进行的巧妙而英勇的斗争吧!至于我,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有一天我在普鲁旺斯狼山山谷那荒凉、美妙和充溢着香味的狭窄入口处所看见的一棵高大的百年月桂树为我树立的令人钦佩的英雄主义的榜样。人们很容易在这棵树的备受折磨,甚至可以说痉挛着的身躯上,看出它顽强而艰苦的一生中的整幕戏剧。鸟或者风,这些命运的主宰,把一粒种子带到一块像铁幕那样陡峭的岩石的旁侧。于是,这棵树就在那里,就在那激流之上的地方,就在那灼热和贫瘠的石头堆里诞生了。它难以接近而且孤独。从最早的岁月起,它就伸出它盲目的根,长期地、艰苦地寻找稀有而且难于找到的腐质土。但是,这不过是一个习惯于南方干燥气候的品种那世代相传的本能而已。幼嫩的树苗,还不得不解决一个更严重、更没预料的问题。它从一个垂直的平面出发,因此它的顶端不是升向天空,而是俯向深渊。因此,尽管树枝越来越沉重,它必须恢复最初的那股冲劲,顽强地贴着岩石,使得不协调的树干成肘形(就像游泳的人把头侧转一样);它还必须用毅力并且通过不断的紧张和收缩来使沉重的叶冠在蓝色的天空保持笔直。

从那个时候起,这株植物的全部心事、注意力、精力,全部自觉的和自由的天性,就都已经集中在它的生命结上了。它那畸形的和恶性发展的弯曲部分,把某种思想的连续不断的焦虑不安一个个显露出来。这种思想善于利用大雨和风暴给它的警告。年复一年,叶丛顶端变得沉重起来。它除了在光和热的作用下,像朵盛开的鲜花那样成长外,没有别的照拂,而这时,一种潜伏在暗处的溃疡,却使那在空间支称它的命运悲惨的胳膊深受折磨,她日渐衰弱了。两条牢固的根——两条有根毛的缆绳,按照一种由本能发出的不知是什么样的命令,从在树干弯曲部分以上两尺的部位生长出来,把这个弯曲部分系在花岗岩的峭壁上。这两条绳索真的是从困境中招呼来的吗?或许它们有先见之明,从一开始就等待着危险时刻到来,以便加倍进行帮助吧。这难道是可喜的偶然的巧合吗?谁的眼睛以后会看到这些无声的、对我们短短的生命说来过分长久的戏剧呢?

1.月桂树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月桂树的歌咏,无疑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和品格的赞美。

参考答案:(一)d(二)1.一棵饱尝艰辛却顽强生长着的月桂树。

2.一种面对逆境永不屈服的英雄主义锐意进取。认真做例题,体会归纳中心的方法!

《秃的梧桐》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人们走过那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之间,清荫分盖了两家的草厂;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由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蚂蚁所蚀渐渐的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是一棵棕榈树。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便可以恢复从前的美荫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不容易长的巴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的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的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少许翠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它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们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们头顶上瑟瑟地悲叹。

这时候,园里的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的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它,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1.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点拨】 记叙文所状之物往往处于流动的状态,显出时间的延续,同时和文中的“我”的认识、感情发生独特的联系。因此,理解托物言志的记叙文的主旨一定要找到“物”与“志”之间的共性和联系。这篇文章的中心要从文中的重点段落、语句中去分析与体味。

中心意思是:赋予秃的梧桐的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命力,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和希望之情。崇文区中考模拟试题

《雨中曲》

都市里生活的人,对于雨常常态度暖昧。闷热时下场透雨,感到了凉快,赞两句“好雨”!但大多时不以为然,甚至常常抱怨下雨的诸多不便。尤其是骑车的人,雨的光临往往置他们于狼狈的地步,我就遇到过两次。

一次是在春城昆明,从云南大学里会了朋友出来,半路上突然下开了大雨。铜钱大的雨滴,砸在脸上,辣辣的。眼前一片白茫茫的水帘,躲不开,仗着年轻气盛,索性直冲了过去。路旁的行人潜在屋檐下,指点呐喊,不知是幸灾乐祸还是羡慕我的英勇。总之,尽管淋得透心凉,却不感到损失了什么。这是我遇雨的第一次“壮举”。

第二次是两年以前,和一位同行到某刊组稿。那家杂志社因原址拆迁造楼,搬到了郊外。我们出门时天色就晦暗了,及至完成任务归来,雨就不客气地落了下来。一路上把我们淋得个不亦乐乎,最后只能摘掉眼镜,穿着背心,在雨中蹬着自行车。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天地间依然是白茫茫一片,我们的自行车像海上的鱼雷快艇般疾驰着,豪壮与狼狈兼而有之,确是难得的又一次巧遇。同行的伙伴是位小有名气的诗人,好像当时从雨中还觅得几行诗句,不知后来发表没有?

两次雨中驱车的经验,使我悟出了一点点道理。即在未雨绸缪时,心中常存着幻想或侥幸,以为仅仅是零星小雨,不碍事的。及至雨大了,总想找个地方暂避一时,这种苟安的心情也属正当。可惜往往到此时你的衣服已半湿,路途已过半,感到不如“豁出去”为好!这才胆粗气毫起来,大有睥睨一切的英雄气概。此时举目望去,田野无人,大道无车,仿佛天地宇宙间特意为你安排下洗尘的豪雨。襟怀顿感开阔,不由得信口哼点什么,来庆贺自己探得了雨中奋进的三昧。每看见偶有一步三挪、生怕淋雨的过客,总要投以高傲的一瞥。这一瞥所包含的轻蔑与怜悯,如果此人有知的话,足以使他无地自容。却偏偏忘却了自己先前的踌躇,真应了一句古谚:掉下河的人不怕雨大。

细论来,我这被两场豪雨淋出来的感触,委实平淡而浮泛,解嘲多于认真。但我却真见过遇雨不惊、悠闲自如的人。那是在云南的边疆小城芒市。

那是个“街子天”,芒市异常喧闹,街市上摆满了土特产,任你尽情地挑选和欣赏。其热闹的程度,并不亚于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甚至还多了许多乡野气息。

可是,雨也要来凑热闹。于是一场忙乱,一阵喧嚣,浮尘不见了,只留下一些零星的果皮草屑,而雨却迈着急速的脚步,快乐而放肆地在马路上走动着。人们的慌乱是可想而知的,但我却看到不远处一队斑驳的色带在缓缓移动。近前才看清,原来是一行身着彩衣的傣族少女,挑着各自的物件,排成雁阵,从容地走着。她们的身段婀娜,神态自如,风摆柳般挑着担子,浑似表演着孔雀舞的演员!雨对于她们,好像根本不存在似的,她们那种安然行进的优美姿态,实在难以形容。总之,我被她们吸引住了。一打听,才知道她们是不躲避雨的。傣族人对于水十分酷爱,认为水是吉祥的象征,是洗涤万物的灵泉,因而雨淋到身上,非但没有城里人的惶恐,反感到一种身心的陶醉!雨在边疆,在善良的傣家人中间,觅到了知音,寻到了密友,发现了自己在物质意义之外的精神价值。在平凡而优雅的傣家少女们的“雨中曲”,不正是人类唱给雨的颂歌吗!

都市的雨又下起来了。不知此时此地的雨,与当年飘落在边陲的雨,是否来自同一片云朵?我相信在这块开阔的土地上,雨是一视同仁、一往情深的。因此,我愿意再一次果敢地冲入雨中,把自己被都市喧嚣的烟尘污染了的身心,爽快酣畅地洗涤一番!

雨,下得更大些吧!

1.从全文看,应当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雨中曲”?1分

2.作者为什么要写都市里的人和边陲小城的傣族少女对雨的不同态度?(从写法、目的两方面回答)2分

3.第5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我这被两场豪雨淋出来的感触,委实平淡而浮泛,解嘲多于认真”?3分

4.比较表达效果,说说原句比改句好在哪里?2分

原句:这平凡而优雅的傣家少女们的“雨中曲”,不正是人类唱给雨的颂歌吗?

改句:这平凡而优雅的傣家少女们的“雨中曲”,正是人类唱给雨的颂歌。

5.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案

1人类对雨的颂歌

2(1)对比(2)突出傣族少女遇雨不惊、悠闲自如的情趣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我”淋雨是被动的(大雨之前心存侥幸,及至雨大又想苟安,苟安不得才想着“豁出去”),和傣家少女雨中的从容和陶醉相比,作者感到自己的感触委实平淡而浮泛(2)“解嘲多于认真”是指“我”对淋雨的感触和对雨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浮浅的层面,不像傣家人深得雨的奥妙

4原句用反问句式(修辞)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语言气势和感染力,改句只是一般性陈述,没有这种效果

【安培力经典题型练习】推荐阅读:

安培定则教案08-12

上一篇:优化你的硬盘,提高系统运行速度下一篇:小学感恩父母活动总结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