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2024-07-15

莫言檀香刑读后感(精选8篇)

1.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篇一

说实话,对于莫言的作品大众褒贬不一,尤其是《檀香刑》。在这里我不想谈及所谓的道德标准、精神境界,毕竟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若仅仅着眼于《檀香刑》的文字以及人物也是可以说上许久的。

故事梗概:

19前后,赵甲是京城甚至是全国最“专业”的刽子手,行刑人数近千人,执行过“戊戌六君子”的斩首和凌迟刺杀袁世凯未遂的钱雄飞,因此而受到皇上和慈禧的嘉奖。他在进京前曾在东北乡高密县生育一男,是一个半傻子,名赵小甲,职业屠夫,后娶了猫腔曲艺的掌门人孙丙的女儿孙媚娘,此女是东北乡第一美女,因丈夫职业缘故开了狗肉店,因而也被称为“狗肉西施”。后来县城来了新的县长钱丁(前面钱雄飞的兄弟),此人长相俊朗,一表人才,其夫人是曾国藩的外孙女,但却相貌丑陋,无法生育。后来钱丁与孙媚娘一见钟情,遂在一起私通,钱夫人后也默许。孙丙在与知县钱丁的胡须比试中落败,后被暗算拔除胡须,无法继续唱猫腔,在钱丁的资助下改开茶馆,并娶妻得来一子一女。不久要在东北乡通铁路的德国人当街调戏孙丙的妻小,被孙丙当街打死,气急败坏的德国人将包括孙丙妻小在内的当地二十七人杀害。孙丙出逃,投靠义和团,归来后,组织乡民对德国铁路进行破坏,惊动了朝野,德国人与袁世凯合力将孙丙抓获,要求赵甲对孙丙实施“檀香刑”,并维持五天不死直到铁路正式建成庆祝那日。最终良心发现钱丁在庆祝前夜结束了孙丙的生命并自杀。

小说全部内容如戏文般区划为三块: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和豹尾部分由4(5)个主角的主观视角,结合个人的性格语言特点来完成,就像戏文上的单腔。猪肚部分则基本由“记录者”的客观视角来完成,负责群戏部分的描画。整部小说的形式就像一出戏文,由单腔开场,再到群戏铺成,最后回到独白点睛结束。主要讲述了孙眉娘和她三个爹爹和一个丈夫之间的故事,从生活最底层的乡野趣文讲起,折射出了时代的大背景。三位爹爹:一个亲爹,猫腔戏子转行开了酒馆;一个公爹,太后老佛爷钦点的大清刽子手状元;一个干爹,两榜进士外放的知县,典型的士大夫,又是眉娘的情夫。这三个爹爹各自的身世反映了末代王朝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和立场,这三个爹爹之间的精彩碰撞更是让故事的可读性骤然提升,让高密县东北乡这个王朝的一角立体感十足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高密知县钱丁,孙眉娘的干爹,是王朝的普通官宦和道德标杆的代表。他,知书达理,报答乡里:上任伊始,就一改县衙的颓唐局面,开始了一个知书达理的士大夫治理一方的事业,同乡绅把酒,与戏子斗须,都体现了他是一个心系乡里道德品行过硬的好官。 他赤胆忠心,爱民如子:为民请命的骑行何其窝囊,得到的结果却是知府的冷遇;为了东北乡的民众放下架子,与民同乐,在坊间传为佳话。他忠于朝廷,忠于皇上,看到清王朝在洋人的欺侮下生灵涂炭,尊严扫地,痛心疾首;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只能选择顾全大局,多次出入生死劝降义和拳;当言而无信的洋人使得求和的理想幻灭,苦于报国无门的官宦阶层则只能选择以死殉国……这些都反映了作为典型封建士大夫的钱丁品行与风骨,以忠孝仁义为道德目标,心怀人民,力图报国。同时莫言笔下的钱丁也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悲情正义形象,他在含辛茹苦励精图治的同时,也为了一己情欲同孙眉娘这个有夫之妇行苟且,虽然说是两情相悦但是也有因此而徇私枉法的情节,也是其不算光彩的一面。另外,因为担心其仕途前程,不免懦弱求全与无可奈何。总体上来讲瑕不掩瑜,他可能不是一个清官但一定是个好官。

大清刽子手赵甲,孙眉娘的公爹,大清朝王法和皇权的代表。赵甲是一个出身贫寒,由于入了刽子手一行并最后做到了姥姥(一朝刽子手的状元)这个位置而身份地位陡然崇高起来的角色,可以说他代表了皇家的尊严和骨气。这个角色揭示了刽子手这个鲜为人知的职业定位。出身微寒,而身份下贱,同时又可以代表皇权藐视一切臣子。这样的矛盾定位造就了这个特殊的职业:赵姥姥出身微寒,所以有着那个时代人民的淳朴秉性,任劳任怨,对工作兢兢业业,当学生时跟着师傅余姥姥好好学习、当师傅的时候好好传授侄子本事;以贱民自居,对于达官显贵卑躬屈膝;却有恩必报。赵姥姥是钦点的刽子手状元,这就是他代表了王朝的司法权和皇权,正是在这样的位置上练就了他的冷酷无情,他杀人近千,为了维护皇权的尊严劳碌终身,获得了无上的荣耀。赵甲同钱丁的斗争更是体现了皇权同文臣、臣子同贱民之间的纠结斗争的关系。对于赵甲个人来说,我觉得他做好了他的本质工作,人品和道德上亦无可厚非。而他背后代表的皇权则应该为赵甲刀下的条条忠烈冤魂负责。虽然制度的陈腐造成了时代的悲剧,但皇权的威严和王法的骨气却在这个铿锵铁血硬汉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有血有肉。

猫腔(茂腔)戏子孙丙,孙眉娘的亲爹,大清朝广大热血底层民众的代表。孙丙是一个对艺术有热情有能力的猫腔弘扬艺人。相比于仕途出身的钱丁、刽子手赵甲,他品质上的缺陷似乎最多:嫉妒钱丁的胡子、酒后乱性、寻花问柳、对妻子没有责任心等。但是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传统劳动人民的骨气,最后迸发出了善良的光芒。在妻子受到欺负时,当乡里受到涂炭的时候,依然揭竿而起,上演了一出轰轰烈烈的东北乡义和拳运动。但是农民起义的天生局限性却将这一出激烈的运动演绎成了一出闹剧。孙丙,代表了农民的淳朴天然、无知愚昧、坊间陋习,是一个生动立体的农民形象。孙丙更是猫腔戏的代表,是民间传统艺术的浓缩,这就更加加深了这个角色在整部文本中的地位。可以说猫腔戏,是一方艺术的代表,是一方民众的骨气,那凄切的悲鸣,仿佛道尽了这个社会阶层的可悲可叹之处。

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做一场浪漫的梦。赵甲尊秉着大清,做的梦是自己和家族和侩子手这一行业能够跟随大清千秋万代的流传下去。孙眉娘的梦是自由的爱情。六君子的梦是革新社会重振中华,袁世凯等人的梦是利用乱世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孙丙的梦则是被逼上梁山后的反抗,到了精神痴妄的地步。而这小说中最大的梦,就是人们对于自由对于抵抗后恢复自己应有的生活的痴心妄想的梦。然而,这仅仅是梦,因为历史的滚轮已经来了,新一场世界格局的改变正在铺开,英雄和枭雄辈出,不知道天下鹿死谁手,而不管谁得手,这鹿,这高密县,这滚滚红尘中隐藏着猫叫声沉默起来了的大多数,都是必须要死的。

莫言在该书的后记中这样写道:“就像猫腔不可能进入辉煌的殿堂与意大利歌剧、俄罗斯芭蕾同台演出一样,我的这部小说也不大可能被钟爱西方文艺、特别阳春白雪的读者欣赏。就像猫腔只能在广场上为劳苦大众演出一样,我的这部小说也只能被对民间文化持比较亲和态度的读者阅读。也许,这部小说更适合在广场上由一个嗓音嘶哑的人来高声朗诵,在他的周围围绕着听众,这是一种用耳朵的阅读,是一种全身心的参与。为了适合广场化的、用耳朵的阅读,我有意地大量使用了韵文,有意地使用了戏剧化的叙事手段,制造出了流畅、浅显、夸张、华丽的叙事效果。民间说唱艺术,曾经是小说的基础。在小说这种原本是民间的俗艺渐渐地成为庙堂里的雅言的今天,在对西方文学的借鉴压倒了对民间文学的继承的今天,《檀香刑》大概是一本不合时尚的书。《檀香刑》是我创作过程中的一次有意识地大踏步撤退,可惜我撤退的还不够到位。”

最后以他人写的《檀香刑》的一段书评结尾:

莫言写活了以山东高密为表象的华夏众生,

虽不若鲁迅之笔针砭入骨见血入髓,

场景之宏大社会感之强却尤有过之。

朴质文字散发着浓浓的土壤气息,

绝不标新立异,

却滋生出荒唐辛酸的百态万物,

氤氲起古今如一的末世之相。

2.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篇二

一、民间化的结构形式

《檀香刑》整部小说以中国传统戏曲的结构安排事件的发生顺序。莫言将整部小说分成凤头、猪肚和豹尾三个部分, 每个部分下又包括若干章。每个部分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具有典型的民间化的结构形式, 看不出小说的强叙事结构。

凤头部包括眉娘浪语、赵甲狂言、小甲傻话和钱丁恨声共四章。通过四个不同的人物眉娘、赵甲、小甲和钱丁站在四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孙丙抗德这件事, 及最终可能被施“檀香刑”的命运的看法或想法。整个四章, 通过第一人称叙述方法, 交待主要人物的复杂关系, 引出孙丙这个主要人物, 及会不会被施“檀香刑”这个悬念。

猪肚部包括斗须、比脚、悲歌、神坛、杰作、践约、金枪、夹缝和破城共九章, 用第二人称叙述将孙丙案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潮迭起。就像“猪肚”油水丰厚, 整个部分剧情复杂, 人物多线交织, 故事事件出乎意外, 人物性格丰富多彩。整个猪肚部讲述的都是孙丙抗德这件事情, 围绕这个案件前后引出其他人物, 非常清楚的交待事情的前前后后。悬念一个接一个, 偶尔转换叙述视角, 放慢脚步;偶尔重回第二人称叙述, 加快剧情的发展;偶尔使用双线叙述, 增加悬念。整个猪肚部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豹尾部包括赵甲道白、眉娘诉说、孙丙说戏、小甲放歌、知县绝唱共五章, 重回凤头部, 用第一人称叙述交待事件的结局, 人物的最终命运。整个豹尾部通过赵甲、眉娘、孙丙自己、小甲和知县五位主要人物相互独立深层次的思考, 焕发出人性的闪光, 对应第一部分的悬疑。莫言在小说的结尾部分通过孙丙被执刑及众猫合唱这一离奇事件, 将人间百态反应到极致, 正所谓, “人间如戏, 戏如人生”, 也正面的对照了这部小说的传统戏曲民间结构, 让读者进行深入思考。

二、民间化的语言特色

《檀香刑》中莫言用最典型的民间化语言——滔滔不绝的言说来体现小说的民间化叙述。在小说的凤头部和豹尾部通过几个典型性人物自我狂欢的道白构成小说的内容。这些道白就是普通百姓家茶饭之余的谈话, 没有主体, 没有结构, 各自为阵, 非常独特的表现了民间化的语言特色。另一方面该小说还使用了大量传统戏剧语言, 词句短而有韵味, 就像是社戏里演员的唱词。大量使用高密乡一带的民间小戏——茂腔, 吸纳民间文化, 地方方言, 俗语, 通过茂腔的凄切演唱传达孙丙的离奇故事, 真实反应高密人的苦难生活, 进一步映射故事的主题, 庙堂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对抗。

《檀香刑》中还大量使用方言词汇, 例如俺、乡党等, 这些词汇是属于山东民间口语或俗语。更有甚者, 将山东的粗话, 民间戏词等写进小说, 如“老鼠舔弄猫腔眼, 大了胆了”这样的词汇, 当然也有比较正式的山东口语“六月天的高粱, 蹿得快呐”等等。将这些语言通过夸张、排比等手段, 体现语言的魅力。但整体上来说, 莫言在《檀香刑》中是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品味, 对民间文化和民间俚语的大胆创新, 使小说的民间性叙述得到体现。

三、民间化的人物形象

莫言用其独特的民间化方式塑造了《檀香刑》的主要人物。例如凤头部的“眉娘”, 她就像是农村的凤尘妹子, 充分利用自己的美色做着狗肉生意, 又不忘巴结县令钱丁, 时不时的与钱丁来一段暗送秋波。她是温柔与泼辣的化身, 她是勤劳与快乐的代表。还有那个风流种钱丁, 他既想风流快活又想保持他的知识分子形象。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赵甲, 他毫无人情味, 自大狂妄, 没有人性, 麻木。还有那抗德英雄孙丙, 成了历史的牺牲品。

仔细研究莫言将《檀香刑》的主要人物分为两大阵营, 一方是象征庙堂的上层统治阶级, 另一方代表民间的普通百姓。通过普通百姓与上层阶段的形象对比, 用中国传统戏剧人物的表现形式加以描绘, 体现人物性格。莫言通过民间普通百姓的特写, 表现民间英语的气概, 进一步论述民间文化的特殊性, 从而达到讽刺和批判庙堂文化的毫无人性。

总之, 《檀香刑》这部小说通过孙丙抗德这件历史事件, 使用民间化叙述方法体现的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 该小说也是庙堂文化与民间文化对抗的代表作, 莫言在小说中通过戏剧化的结构, 民间人物道白和民间口语的语言特色刻画出具有民间典型性的人物, 反应出人间百态, 耐人寻味。

摘要:《檀香刑》是莫言以民间艺人孙丙被施“檀香刑”这一民间故事为背景描绘的一个生机盎然的民间生命状态。整部小说根据高密乡的历史资源提炼而成, 处处体现浓郁的民间特色。从这部作品的结构形式、语言特色和人物形象可以还原那个时代的民间景象, 也可以体验民间化叙述的魅力。

关键词:《檀香刑》,结构形式,语言特色,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凤卓.“民间”与“庙堂”的审美象征——论《檀香刑》孙眉娘、钱夫人的审美意义[J].巢湖学院学报, 2009, 11 (5) :63-67.

3.莫言《檀香刑》中人性的卑污剖析 篇三

关键词:《檀香刑》  莫言  人性  卑污

莫言在其小说创作当中,尤其注重对于人间最为痛苦的刑罚进行抒写,在其经典的小说作品《檀香刑》当中,莫言将丑陋的人性和痛苦的刑罚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七次刑罚过程的细致讲述,突显出人性的卑污和丑陋。在《檀香刑》中,莫言并不直接抒写丑陋的人性,而是透过无情的刑罚来表现出人性的罪恶。这一点也让莫言的《檀香刑》带有更为强烈的感染力。莫言之所以将人性的卑污和酷刑结合在一起,并不是因为莫言的文学审美上和大众产生了差异,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对丑恶的人性进行审丑。酷刑背后是一种精神上的极端感受,对追求和平的人类而言,暴力和刑罚本来就应该受到人类社会普遍的批判。因此,莫言的《檀香刑》以刑罚作为切入点,对不同社会阶层当中人性的卑污进行了全面的揭露和审视,比如审判者、执行者、地方长官、围观者等所具备的卑污人性,都通过《檀香刑》进行了揭示。

一  《檀香刑》中审判者的卑污人性:咸丰皇帝、袁世凯的残酷

这一点在《檀香刑》当中讲述钱雄飞被凌迟处死、小虫子受刑的时候都能够体现出来。小虫子当时是因为偷偷贩卖七星鸟枪,从而触犯了清朝的法律,当时的统治者咸丰皇帝决定采用一种尤为特别的酷刑,因为他已经对于过去那些刑罚完全麻木了,犹如有种猎奇的心态一样。小说里面讲到专门勘定刑罚的慎刑司,主管慎刑司的官员如同报各种菜色的名字一样,不断地报给咸丰皇帝听,但是咸丰皇帝都不满意,用“陈汤剩饭”来形容慎刑司报上来的刑罚名字,后来交由刑部勘定设计了一种新的刑罚“阎王闩”。咸丰皇帝在这个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这种扭曲的心理,完全表现出封建主义审判者内心世界的卑污。《檀香刑》特别生动地描绘了咸丰皇帝当时亲自去观看小虫子受刑的场景,一方面小虫子作为一个囚徒,承受着阎王闩刑罚的痛苦,在那里撕心裂肺地惨叫;另一个方面,莫言写到“咸丰爷双眼瞪得溜圆,脸色是足赤的黄金”,咸丰皇帝带着观赏一场戏剧的心态,看着阎王闩这种刑罚的表演。刑罚本身的意义应该是用来发挥阻止犯罪,目的是告诫后来者要畏惧法律的威严,从而服从统治,因此刑罚本身不应该被滥用,也不应该作为一种统治者猎奇的工具。这一点从慎刑司这个勘定刑罚机关的名称也可以看出来,封建主义的皇帝也认同“仁者爱人”的观点,因此,提出对刑罚的勘定和使用要慎重的观点。不过在《檀香刑》小说中,咸丰皇帝不过就是把血淋淋的刑罚作为一场猎奇的表演,超出了刑罚本身意义的残忍,成为刺激皇帝慵懒神经的兴奋药,这无疑是暴露出咸丰皇帝作为统治者扭曲和卑劣的心态。

《檀香刑》为了更为深刻地揭示出统治阶级、审判者的卑劣心态,还以钱雄飞被凌迟处死作为另外一个范例,从而对统治者的扭曲心态进行批判。袁世凯让赵甲对钱雄飞采取凌迟处死的方式,也就是分别用五百刀,一刀一刀地割下钱雄飞的血肉。钱雄飞的这种痛苦自然是无法想象,单纯在钱雄飞刑场上的五千士兵,小说中也描写到“单纯看到晕倒有几十人”。小说中塑造的钱雄飞,本来是北洋官兵中一个优秀的人,但是由于反对袁世凯,甚至背叛了袁世凯,所以袁世凯采取了最为直接的方式进行报复,那就是处决。但是袁世凯之所以采取极为残酷的刑罚,目的有两方面,第一个目的是为了一解自己心头的愤怒,第二个目的是杀鸡儆猴,为了不再让人萌生背叛或者反对的思想。所以从《檀香刑》这部小说中,通过残酷的刑罚,不断地批判和反思专制主义者所采取的刑罚本身所具备的人性丑恶。

二  《檀香刑》中执行者的人性卑污:钱丁从矛盾走向卑污

相对比咸丰皇帝或者袁世凯这些统治机关的高级领导者而言,小说当中所塑造的另外一个人物县官钱丁则有所不同。小说当中的钱丁是受到了自己良知和道德各方面的批判和撕扯,因为钱丁非常清楚自己不能够施行这么残酷的刑罚,可是钱丁没有办法改变这些,在腐朽的专制集体之中,任何不人道的行为都是集体意志,这些集体意志不是一个区区的县官所能够推翻的。小说当中的钱丁还一度对于袁世凯或者赵甲等人抱有幻想,他还对于孙丙这个决定走向刑场的人感到可惜。但是《檀香刑》小說中的这种专制主义的氛围,让卑污的人性成为了一种集体意志,钱丁的正义感只能够在这种卑污的人性当中受到挤压,随之也产生了一种扭曲的心理。钱丁运用了自己的斗争才能,从而斗赢了孙丙,甚至还报复性地打断了小奎的一双腿,乃至于企图牺牲孙丙和赵甲的生命保住自己的权位。这些实际上都表现出了作为一个统治集团中的一员,钱丁也具备了卑污的人性。从矛盾的心理最终衍生出更为可怕的卑污人性,也驱使着本来性格中有着脆弱性的钱丁,最终被贪婪的人性所吞噬。

钱丁本来就知道孙丙在行为上是具备先进性的,也明确地知道孙丙本来就是一个正义的人,可是小说当中的钱丁完全没有办法保护孙丙这个英雄形象。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钱丁逮捕了孙丙,并且把孙丙送到了刑场之上。《檀香刑》小说里刻画了钱丁内心世界的各种矛盾,但是这些矛盾归根结底都无法让钱丁的良知觉醒,莫言笔下的钱丁,尽管具备了对正确伦理道德的认知,但是钱丁囿于趋利避害的天性,只有将别人牺牲了,保全了自己,可以看出人性的卑污和罪恶。可是,从《檀香刑》最后钱丁拼尽自己的生命,让孙丙的檀香刑暂停,可以看出,最后钱丁还是被一种天赋的良知所引导,做出了正义的行为。

可见,在《檀香刑》小说中,钱丁和统治阶级中如咸丰皇帝或者袁世凯都是不同的,因为钱丁非常清楚,正义是需要坚持的,而正义的英雄更是应该被保护起来。钱丁和大多数的人一样,天生有着趋利避害的天性,他也会在专制主义的统治者面前感到害怕,不敢真正地和统治者发生抵触。但是钱丁和大多数围观者不同的是,他内心的人文主义,依然没有在专制主义的重压下渐渐消亡,反之,这种人文主义的精神,随着钱丁社会阅历的增长,慢慢成为了一种内心的价值观,和其他的统治阶级完全不同的价值观。所以,《檀香刑》小说中,咸丰皇帝不会宽恕刑罚中的罪犯,是因为咸丰皇帝内心的价值观已经扭曲,他已经把观看刑罚作为一种人生的乐趣,甚至为了满足这样一种扭曲的观赏欲望,要求所有的人都要陪衬他一起看,乃至于要求刑部和慎刑司研究出一种新的刑罚;而袁世凯更多是表现出残忍和报复,他的人性堕落,是起因于他杀鸡儆猴的欲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采取杀伐果断的方式,以此获得自己的威权,根本上看,其人性的卑污也是在于欲望。然而钱丁这一个人物形象,在《檀香刑》当中,虽然也会趋利避害,但是钱丁却被良知唤醒了,这无疑是具备非常深刻的反省意味。在所有的人都已经彻底堕落和腐化,尤其是在统治集团当中,即便是默不作声的集体噤声,也足以保全自己,钱丁完全可以在孙丙承受了檀香刑之后,从精神上给予自己安慰,认定孙丙的受刑和自己并无关系,或者用宿命论来掩盖自己的不作为。但是,钱丁在良知的煎熬下,最终选择了让孙丙免受檀香刑之苦,足以表明,钱丁的个人良知强烈战胜了趋利避害的人性卑污,从而促使钱丁从沉默中走出,选择了舍身阻挡。

三  《檀香刑》中人性卑污的本质:人性的贪婪与冷漠

《檀香刑》这部小说实际上是通过卑污人性的演绎,最终揭示出在卑污人性背后,人性的贪婪以及冷漠。在这个范畴之中,无论是统治集团当中的咸丰皇帝,还是袁世凯还是那些对刑罚围观的各种人士、看客,这些人都是因为贪婪和冷漠,才陷入到人性卑污的沼泽之中。

如在《檀香刑》之中,承受各种痛苦的受刑者,如私自偷盗金枪的太监小虫子,或者是赵甲的舅舅因为偷盗国库当中的黄金与白银,这些人之所以会承受这些沉重的刑罚,就是因为他们被欲望蒙蔽了,所以才在被逮捕之后,承受各种痛苦的人生结局。又如,钱雄飞之所以会刺杀袁世凯,或者小说之中抗击德国殖民主义的孙丙,这些人并不是个人欲望过于旺盛,而是因为在他们身边的人都选择了冷漠,因为趋利避害的天性,当德国人正在推行蛮横的殖民主义政策时候,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围观,成为了看客,而从来没有人敢于去和德国人展开挑战,除了小说塑造的义士孙丙;而袁世凯在军中的威权,也是因为那些士卒不敢真正地对这个威权主义者进行挑战,但是钱雄飞选择了冒死刺杀。所以,《檀香刑》当中的众多受刑者,都是承受着他人的欲望,或者自己的欲望,这些欲望最终撕扯了专制主义的遮羞布,让专制主义中最为残忍的一面表现出来。

而看客的冷漠,归根到底也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因为这些看客害怕被报复,或者被人逮捕,所以即使看着别人在受到不公乃至于残忍的刑罚时,都出现了集体噤声的奇怪现象。这种现象极大地讽刺了人性当中的求生欲望,面对专制主义的压迫和控制,只有少数人愿意打破沉默走出来,然而这些人却要为大家的求生欲望承受刑罚。因此,《檀香刑》的人性卑污,实际上是一个欲望的怪圈,所有的人都在欲望的怪圈当中受到各种痛苦,这种痛苦可能是身体的、更可能是心灵的,心理扭曲者最终被坍塌的人性所压垮,而心灵健全者却只能够在丑陋和沉默的社会氛围当中选择继续默不作声,这一点在小说中的钱丁身上体现得极为深刻。

因此,《檀香刑》通过审判者、受刑者、行刑者乃至于各种看客所产生的人性卑污,透视了人性之中的丑恶和参考,并且揭示了丑恶人性背后人性欲望和冷漠的本质,这种欲望的沉沦,也正是莫言透过《檀香刑》所希望批判和思考的负面意识形态。

四  结语

《檀香刑》中,厘定刑罚的审判者在小说中是人性卑污的原动力,因为这些审判者并不是完全大公无私的,他们只不过是用刑罚弹压着社会上对于审判者的异见者,所以他们背后也是集体对于自身的保护机制,为了保全自己而对他人展开定向屠戮的工具。在《檀香刑》中,审判者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其中一个层面是高级的统治者,他们代表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另一个层面就是各级的统治机关,他们通常是效忠于皇帝以及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专制主义的社会当中,上层建筑的权威主要是依靠严酷的刑罚来实现。虽然中国从封建主义时代就一直尊崇儒家当中的“仁者爱人”的思想,但是在实施政治统治過程中,往往是采用法家的思想,也就是用威权主义的手法对社会各个阶层进行控制和威慑。《檀香刑》中,统治阶级通过刑罚的方式来控制被统治者,为了让刑罚发挥更大的威慑力,统治阶级往往都是公开行刑,而除了威慑四方的目的之外,统治阶级在进行公开行刑的过程当中,也逐渐萌生并且满足了自己内心深处病态的取乐心理。

参考文献:

[1] 梁小娟:《批判与建构——论莫言乡土小说的叙事伦理》,《长江学术》,2012年第1期。

[2] 潘丽莎:《浅析莫言〈檀香刑〉的文化内涵》,《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年第1期。

[3] 姜静:《刑罚背后——读莫言的〈檀香刑〉》,《现代妇女》(下旬),2012年第3期。

4.檀香刑读后感 篇四

最近,莫言先生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小小的热潮。莫言也因此成了首个获得此奖项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先生是以小说创作而享誉中国文坛的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充满着无尽的想象力,却又深刻反映着一幕幕社会现实。

以前,因为电影《红高粱》的强大震撼力,曾接触过一点莫言的作品,一直觉得,他的作品就是中国乡土文化的栖息地,他在作品中描述的一个个人物,时空中穿梭的一幕幕画面,让人读来如此亲切,却又这般诗意,他构筑的故事充满恣意的想象,却又觉得合情合理。或许这就是作家的伟大之处。近日,鉴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分量,忍不住又浏览了先生的长篇小说《檀香刑》。虽是浏览,感触却也不浅。

初看书名,就觉得这是一部带有血腥味的悲情故事。檀香刑,本是古代一种极其残忍的刑法,说是用一根削尖的大木棍沿着脊柱从下往上钉,受刑的人不会立即死去,痛苦非常。想到此,不觉让人毛骨悚然。先生以此为书名,自有其道理。《檀香刑》是以清末极其混乱的中国社会为背景,以山东高密东北乡的风云变幻为切入点,以小见大,深刻反映了 1900年左右的中国社会之黑暗血腥。书中作者以檀香刑的实施为主线,通过农民起义领袖孙丙、从刑部告老还乡的大刽子手赵甲、高密知县钱丁、狗肉西施孙媚娘、傻乎乎的小甲、一帮流落街头的乞丐等大大小小人物的各种活动,将一卷禁心动魄的历史画面层层铺展开来,情节环环相扣,故事跌宕起伏。其中有戊戌变法和义和团的正义呼声,也有袁世凯和侵略者的残暴血腥。孙媚娘为救父亲孙丙,奔波不息,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丈夫小甲是个傻子,因此她得不到真正的幸福,便钟情于知县钱丁,种种行为,便背上了浪妇的骂名。奇怪的是,孙媚娘亲爹孙丙的抓捕者是媚娘的干爹,也是情夫钱丁知县,行刑者也居然是自己的公爹赵甲。这个生活在矛盾与纠结中的女人,受尽了身心的煎熬,一次次探监看望亲爹,一次次被一些小人物拒之门外,却依然是那么的坚强而悲壮!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孙媚娘,她身上有一种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一介民女,她敢于大胆地与封建权势盘旋、向封建礼教发起挑战,勇于去追求平等和婚姻幸福的自由。小甲是中国麻木民众的代表,他分不清是非对错,无意中充当了刽子手的帮凶,其实十分可怜。孙丙作为农民起义的代表,遭到各种反动势力的疯狂绞杀,其大名全国有名,说明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和封建势力将命不久矣。钱丁是一个能为国家考虑的人物,顾全大局,有才干。还有“戊戌变法”的六君子,他们的悲壮深深震撼了爱国者的心。袁世凯、慈禧太后是最高封建统治者,他们穷凶极恶,弄得人心惶惶。作者以一种戏剧化的语言将不同身份的人物内心活动和思想变化刻画得极其到位。让人读的是戏剧化略带幽默的语言,亲切轻松,反映的却是当时 血 淋淋 的 残酷现实,让 人 心弦震撼,余音不断。

5.《檀香刑》读后感 篇五

写到此时,陡然觉着本书与《权利的游戏》在主题上还有些接近之处呢,后者被部分粉丝简称为“kill and fuck”,莫言此书,似乎也有这么些意味“kill”自然是不必所,且死法都是中国极端的刑罚方式,手段残忍,但也极具“创意”。“fuck”虽然不是重点,但本书中一段官民畸形爱情,竟然也真挚热烈,荡气回肠。

不愧是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作家,作品功力的确深厚,小说结构设计、题材知识深度、创作的想象力之丰富,语言的大胆,各角感之灼热,都在一部作品里充分的融合体现,尤其结构,实在是下了大功夫,一则猫腔戏文做引,一则角色视角更换讲不同场景故事,这样的结构切换,人员关系,故事渊源,并且还柔和在晚清大政局的大的历史背景下,大背景和小人物故事完全结合,戏文唱词和小说主体无缝衔接,这诸多大框架上的设计和文字落实实在是驾驭能力超群者才能为之。对比之前看余华类以故事叙述为长的小说,就好比,汤粥和汽水之深浅。后者技巧单一,立意普通,可快速消化,前者技巧复杂,立意浑厚,须得慢慢品缀,营养不可放在同一层级对比。虽然,我对猫腔这种古老而又小众的戏曲并不感兴趣,且夹在在文中的戏文经常阅读也是不扫即过,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在这部小说中的位置无足重轻或者是负分,恰恰是厚重文学的一种气质和标签,这也是当层次再度加深之后再次相遇的契机。

莫言笔下的古代下层朴素百姓的是非、情爱、道德、大义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符合”正“ 的三观,可说足够开放、大胆、再小再卑微受人瞧不起的人物也有自己硬气、想象、乐观的自豪逻辑,都是一个个挺傲娇的主,似乎在小说里从来没有悲观、拘谨、小气的表现,这是和魔幻现实主义有点相似的人物气质。譬如猫腔发扬人也就是一个地方流行戏子孙丙竟有和知县斗须,借义和团报仇和枪炮尖利的德国兵斗争的勇气;粗陋俗气的卖狗肉孙媚娘竟然好不在意相邻对那双大脚的轻视,抛头露面,搔首弄姿,主动引诱知县大人追求她的;做着天下最肮脏遭人唾弃之事的刽子手赵甲执行时竟然有着如日本人那种匠人精神进行刑罚创造和准备,当着高自己两个品级的知县乃至权倾朝野的袁世凯竟然再三搬出往年慈禧太后和皇帝的赏赐摆谱炫威;就连那痴傻小儿赵小甲也自以为是把自己的刽子手爹爹当神一样崇拜,把自己偷情的婆娘当宝儿一样珍视,全然无感乡邻的飞短流长。这实在是很另类的一种角色心理,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摆脱期期艾艾,营营索索过于现实的小气,以一种别具一格的创意夸张化社会阶层之间的意识对抗,体现出对人性的无差别的尊重。

6.檀香刑读后感作文 篇六

对于莫言而言,就是如何在天才般的感觉、超凡的想象力、出众的讲故事的能力的感性层面之外,获得与恢弘的书写相匹配的更加宏大的视野和更加宽广的意蕴。——祁述裕

对于我而言,莫言和我有太大的距离:天才般的感觉,我没有;超凡的想象力,理解不了;宏大的视野和更加宽广的意蕴,看不懂;山东高密乡的风土人情,不了解。总之,《檀香刑》读起来吃力,难怪有的人说,《檀香刑》需要有强大的内心的人才能读,“看《檀香刑》,可能要做好受刑的准备,因为满纸都是既魔幻又写实的粗野文字,看过就如让人让人被粗砂纸打过一遍。”自认为不是内心强大的人,即使我硬着头皮读完了,也是看不懂。

以后读书,不能跟风,要读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

7.檀香刑读后感600字 篇七

孙丙作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性情耿直好爽,才情卓越,猫腔技艺无与伦比,德国人高密县修建铁路。年轻时刻不务正业,迷恋青楼,列强入侵,害其家破人亡。一幕幕惨剧激起了孙丙的仇恨,忍无可忍的他,加入义和团,走上反抗的道路。带领村民抗击德国侵略者,拆毁德国人修建的胶济铁路,可谓英勇无畏,执着至死方休。但同时也充斥着其农民阶级不脱其局限的愚昧无知、食古不化。

小说将腐朽的清王朝与列强的惨绝人寰表现的淋漓精致,也凸显了专制权力作用于个体之上的历史机制,成功折射出专制权力赖以生存的阴暗法则。将檀香刑的渲染表现的淋漓尽致,揭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最黑暗的一页,也暗示着腐败的清王朝的两面性——对内压迫百姓,对外惧怕列强侵略者。

8.读《檀香刑》读后感 篇八

荣誉似乎较少地发挥他们作为评审的作用,至少对于像我这样的小老百姓,对于我们从来都起着一种导向的作用,说得更简单一点,起码最近一段时间里,不太可能闹书荒了。

就是冲着这名字的古朴、神秘之感买的,听朋友说从中你可以了解一些满清酷刑,人多多少少都有点阴暗心理倾向的对吧。

拜读途中几次不能前行,而是必须将融入书中的灵魂拉回现实来,否则一个不小心,便有可能随着那刽子手刀把的起落昏厥,随着猫腔的一声转调,咪呜咪呜地化成猫仙。

书中十八个章节,分为凤头部、猪肚部、豹尾部。凤头部和豹尾部是书中主角自叙情节,猪肚部则似普通小说娓娓道来,山东高密县在清末年间的一段传奇故事。

整部书由于采取了倒叙和插叙的形式,加上叙述者轮流更替,穿杂着戏文内容,形式上显得繁琐、自成章法,然而好在情节并不如《白鹿原》般复杂跌宕,故而第一遍就能看懂,当然,这部书并不是为情节而生,这是前提,这也解释了文笔看似混乱却少有纰漏。

贯穿始终的是非常神奇的当地戏——猫腔。与秦腔类比一下,天下戏曲本是一家,大悲腔、娃娃腔、醉调、鬼调像模像样,莫言在文中借孙丙与山子死牢中交心之嘴交待了猫腔的历史,后来查证了一下,指代的确实是山东一带的茂腔,莫言变之于一个猫字,是否有意将其幻化,用猫这种神秘而诡异的动物作为图腾,也不得而知了。猫叫“咪呜~咪呜~”亦能成戏,初读称奇,再读入味,细品就觉得诡异如在耳侧,竟也如书中描写的乡民一般,和着“咪呜~咪呜~”为主角帮腔补调了,似有神力。戏本来自民间,借用别人给他的评价——莫言将其魔幻化,在描写一个地域一段历史时采取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本身就很巧妙,加之改写的韵文朗朗上口,通俗却不粗俗,民间的东西本就让有倍感亲切,再融入民族一段包含屈辱的悲壮,似乎也给予了这自娱自乐另外一种华丽的意义。个人感觉,猫腔戏文是小说是最最精彩的部分。

作家出版社的这本书里附有莫言后序,他说他在这里是写声音,胶河的水声、胶济线火车的汽笛声、婉转的猫腔,我不想说太多关于书的酷刑,于我尽是科普性质而无较多心思欣赏,虽然我读完凌迟钱雄飞之后出门说话有点啰嗦。。然我在聆听莫言所述的声音里,同时也看到了被刽子手提着辫子绅直好下刀的脖子、凌迟刀下精雕细琢的艺术品、阎王闩后惊恐的眼睛、菜市口前戊戌君子磕头谢天的迥异情形、还有檀香刑恢弘的场面和敲橛入背肌肤之下的油血相融。

上一篇:易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职责下一篇:正规劳动合同集合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