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有趣的声音

2024-08-19

大班科学有趣的声音(精选11篇)

1.大班科学有趣的声音 篇一

小班科学 有趣的声音

教学内容:科学——有趣的声音(小班)

教学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2、通过探索,感知不同的容器、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学准备:回形针、黄豆、白沙、硬币、串珠、海棉球每组各一盘、各种容器每人一个

教学过程:

1、导入:

新年就要到了!我们要演节目,想请小朋友来制作乐器

2、展开:

——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你们看我都准备了什么?(快速展示一遍)

怎样才能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呢?(幼儿回答,教师示范)

要求:a、每次只能放一种东西。

B、注意安全

C、仔细听听放不同的东西声音是否一样

——请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盒子,试试什么东西放进去声音最好听?

你放了什么东西?

你们两个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

——探索比较不同的声音:

a、用同样的两个纸盒分别装豆和沙,比较:

总结:同样的盒子,装的东西不一样,发出的声音

不一样

b、用塑料瓶和纸盒同时装黄豆,比较:

总结:不同的盒子,装同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c、用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装同样多的回形针,比较:

总结:同样的盒子,大小不一样,装同样的东西,声音不一样

d、用同样的纸盒,分别装一勺沙、装满沙,比较:

总结:同样的盒子,装同样的东西,装得多少不同,声音也不同

e、同样的容器和材料,用力摇和轻轻摇,声音也不同。力气不大也不小的时候,声音最好听

(请两个幼儿上来摇,大家比较不同)

——请幼儿用自制乐器为儿歌《哈巴狗》伴奏:

请你选一种你认为最好听的材料放进去,准备好乐器:

a、按节奏伴奏

b、互换乐器,伴奏

3、延伸:

我们下次创造出更好听的声音好吗?

小班科学活动:《漫游糖果王国》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活动准备: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T:“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T:“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T:“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T:“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T:“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T:“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T:“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头轻轻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T:“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尝试动手做糖果

T: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动手做一些糖果啊?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糖果好吗?

3.小结。T:“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

T:“糖好不好吃啊?张开嘴巴让我闻闻,恩„好香啊,啊呀,糖都跑到你们的牙齿里面去了,牙齿里面藏着糖会怎么样啊?那我们吃完糖以后应该怎么样啊?所以,我们吃完糖以后一定要刷牙漱口。

2.大班科学有趣的声音 篇二

我设计此次让幼儿完全脱离器械的徒手运动, 旨在让幼儿能认识到运动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活动中幼儿运用自己的身体与同伴进行内容丰富的徒手游戏, 不仅能有效地促进身心发展, 同时能为终身体育运动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活动目标

1.尝试多样的徒手动作, 并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2.乐于与同伴合作游戏, 积极地展现各种动作。3.

3.提高身体的力量素质与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室内整洁宽敞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活动关节、肌肉, 给予幼儿充足的身体与心理准备

教师带领幼儿慢跑热身, 过程中可适时变速走、踮脚走, 以及做撑地、抬腿等动作。

二、基本部分——自主探索与尝试多样的徒手动作, 并能结合信号玩徒手运动游戏

(一) 自主探索

1. 引导语: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徒手运动游戏, 就是小朋友不借用任何的器械, 利用自己的身体各部位来发明各种各样的游戏。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试一试, 你能发明哪些既有趣又安全的游戏。记住哦, 自己尝试的时候, 不去碰撞其他小朋友。

2. 幼儿自主探索, 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创新。

3. 分享较新颖有趣的玩法。

(二) 趣味爬行

1. 从幼儿自主探索的动作中提炼出爬行动作, 分别练习正爬、倒爬与侧爬, 教师适当指导幼儿动作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1) 扮演小猴子正爬, 动作要求:膝盖不着地, 尽量不摔倒。教师指导策略:爬行中有跳跃式蹬地、膝盖着地等现象, 可以个别指导为主, 提示幼儿小屁股抬高, 并适当帮助幼儿抬扶其腹部与膝盖, 以更好地完成动作要求。

(2) 扮演小猴子倒爬, 动作要求:膝盖不着地, 手脚同时动, 臀部抬高。教师指导策略:请个别幼儿示范, 提示向后爬时注意小手与小脚轮换。

(3) 扮演小螃蟹侧爬, 动作要求:膝盖不着地, 小手不交叉, 小脚并步移动。教师指导策略:提醒幼儿不低头看脚, 应抬头看指定方向。

2. 组织幼儿看教师手势和听信号进行三种爬行动作的综合游戏。

(1) 教师的手势、信号可多变, 频率时快时慢, 增添游戏趣味性的同时还能适当调节幼儿的运动负荷。例如:掌心向前, 小猴子倒爬;掌心向后, 小猴子正爬;合掌五指并拢朝左右方向摆动, 小螃蟹侧爬;握拳, 原地蹲下休息。

(2) 视幼儿的运动状态, 穿插由个别幼儿扮演“小小指挥官”, 指挥同伴玩爬行游戏。

(三) “小拖把”游戏

1. 幼儿两两配合, 合作完成双人徒手游戏“小拖把”, 锻炼腰腹力量与上肢力量。

(1) 拖把正拖的动作要求:一名幼儿脸朝上躺在地面, 抬高双腿, 双手抱头, 头部尽量不着地, 另一幼儿紧抓同伴的脚踝进行拖动。

(2) 拖把反拖的动作要求:一名幼儿伏于地面, 抬高双腿, 手臂伸直打开于身体两侧, 头部抬起, 另一幼儿紧抓同伴的脚踝进行拖动。教师指导策略:提醒幼儿拖动小拖把的动作尽量保持一会儿, 根据自己的力量适时互换角色游戏。

2. 展示与交流。请几组幼儿玩“小拖把”游戏, 教师再次强调动作要领, 加深幼儿的理解。

3. 幼儿跟随教师的指令信号玩“小拖把“游戏, 有方向地拖地板。教师可继续运用手掌的信号让幼儿有方向地游戏, 也可以通过“向左”“向右”等口令信号让幼儿有方向地游戏。

4. 师生互动拖大拖把。教师坐于地面, 让部分幼儿抱住双腿玩“拖把正拖”的游戏。

(四) 身体碰碰碰

1. 教师口述两个身体部位, 幼儿两人一组, 各自出一个身体部位触碰在一起, 并保持一段时间。如:小脚连小手, 小脚连肚子, 小脚连小屁股, 小脚连后背。

2. 分享与展示。教师适时参与互动, 与幼儿合作完成系列有趣的造型。

三、放松部分——互相按摩, 对身心进行缓冲与调节

1. 幼儿坐成横排自己先放松, 再互相按摩放松, 特别是放松四肢。

3.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泉 篇三

1.通过看看、玩玩、比比等活动,初步了解喷泉形成的简单原理。

2.能细心观察,大胆操作,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水盆、水、可乐瓶(顶部钻孔)、每人两根吸管(一根直,一根弯)、毛巾。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出课题

师:瞧!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瓶子里装着水,除了水,上面还有什么?有了洞洞,瓶子里的水会怎么样呢?

师:老师有个本领,能让这个瓶子变成一个喷泉,你能吗?想不想试试?

(评析:活动一开始,开门见山、设疑激趣,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又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领悟新知

1.徒手制作喷泉。

师:孩子们成功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把瓶子里的水喷出来的?

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演示玩法。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都想出了好办法,用力挤瓶子、砸瓶子做出了喷泉。

师:除了这样做,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制作喷泉呢?

2.借助材料制作喷泉。

师:老师这儿有两根吸管,你能用它帮忙做出喷泉来吗?动手试试看。

师:孩子们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请个别幼儿演示操作自己的方法。

师:同样用了两根吸管,为什么有的孩子成功,而有的却不成功呢?问题在哪里呢?请小朋友们两两合作,玩一玩,找一找,成功的秘诀在哪儿呢?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吗?

师小结:原来,要想把喷泉做成功,是有秘诀的,首先把直的吸管放在水里,弯的吸管呢?插入瓶内,但是不能碰到水,然后对着弯的吸管吹气,就能做出喷泉来啦。

师:小朋友们真棒!很快就找到了制作喷泉的方法和技巧了,想不想再来试一试?

幼儿再次操作。

3.开展喷泉比赛。

师:这次喷泉都成功了吧,为什么水能从吸管里喷出来,变成喷泉呢?

师小结:是的,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是它会占地方,而且它很有力气,我们对着吸管吹气,空气就跑到了瓶子里,把水挤了出来!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喷泉。

师:我们会做喷泉了,想不想来个比赛?比一比,看谁的喷泉喷得高,喷得远?

请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进行喷泉比赛。

师: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比赛结果及喷泉喷高的原因。

结论:对着吸管用力地吹气,就能让喷泉喷得高、喷得远。

(评析:从徒手制作喷泉、借助材料制作喷泉到开展喷泉比赛,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相辅相成。自主操作贯穿始终,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去发现、去分析、去思考,从而找到答案。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希望尝试的欲望,又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正确的科学态度、方法和技巧。)

三、活动延伸,拓展提高

师:刚才我们对着吸管吹气,就做成了喷泉,那如果我们对这吸管吸气呢?又会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呢?

师:如果两根吸管都伸进水里,能不能做出喷泉来呢?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试一试,下次我们一起讨论,好吗?

4.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 篇四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对于刚进入大家庭的孩子们来说倾听声音是非常感兴趣的事情,而且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声音充满着好奇,想去探索,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倾听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辨别各种东西发出的不同声音。

3.通过探索和操作,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人手一份,分别装上沙子、豆子和玻璃球。

2.打击乐器若干。

3.活动室四处分别布置成各种小动物的家。

4.会发声音的玩具及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进入活动室,启动会发声音的玩具。

师:哎呀,活动室里有声音,听,是什么声音?

幼儿:是小狗的声音,“汪汪汪”。

师:哈哈,原来是一只玩具狗在叫,小朋友的耳朵真灵,为了奖励小朋友,今天我带小朋友去小动物家里去做客好不好?

幼儿:好。

师:在做客的时候小朋友要怎么做呢?

幼儿:要懂礼貌。

(二)倾听并辩解沙子在酸奶瓶子里的声音。

师:这是谁的家?

幼儿:这是小兔的家。

幼儿:小兔你好!

师:小兔家有什么啊?

幼儿:酸奶。

师:里面装的是不是酸奶啊,小朋友先不要打开,自己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的小朋友先告诉我,看看谁最能干。

幼儿操作。

幼儿:老师我听见有沙沙的声音,是小石头吗?

幼儿:不对,是沙子的声音。

师:对,小朋友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出来了。

(三)听辨豆子在易拉罐里的声音。

教师带幼儿来到了小花猫的家。

幼儿:小猫家到了。

幼儿:小猫你好。

师:小猫家里有什么?

幼儿:易拉罐。

师:现在也请小朋友去摇一摇,听一听,然后告诉大家。

幼儿回答

幼儿:是豆子。

师:小朋友的小耳朵真灵,老师喜欢你们。

(四)听辨玻璃球在饮料瓶里的声音。

师:小鸡家到了,小鸡为我们准备了礼物,让我们摇一摇,听一听,是什么呢?

师: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啊?

幼儿:是石头吧。

幼儿:是豆子吧。

幼儿:是小球吧,声音很响。

师:真棒,里面是玻璃球发出的声音。

(五)尝试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把瓶子里的东西都辨别出来了,现在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教师在背后分别敲打小玲和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后出示实物和小朋友一起拍节奏。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么多的打击乐器都认识了,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吧!

(六)尝试用各种瓶子为乐曲伴奏。

师:刚才的打击乐器都认识了,刚才我们听声音的瓶子也可以当乐器,现在老师就用瓶子为乐曲伴奏一次。

教师伴奏完成。

师:好听吗?

幼儿:好听。

师:那么现在小朋友们也拿起瓶子一起为乐曲伴奏一次吧。

伴奏后,幼儿边玩瓶子边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本节教学活动我从“魔术声音激趣导入→说说生活中的声音→欣赏并辨别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尝试自主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游戏活动“寻找声音朋友”→体验探究的成功和快乐”,整个环节层层深入,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从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入手,再去发现声音、感知声音,而后启发幼儿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了解物体振动就会产生声音,每个环节始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奇妙的声音,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学习品质。

5.大班科学有趣的声音 篇五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的声音感兴趣,了解让物体发出声音的多种方法。

2.主动探究瓶子里装入不同东西后发出不同声音的秘密。

3.体验探索声音秘密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想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篓子、装有空口香糖瓶和硬币、米粒、蚕豆的口香糖瓶人手一份;透明塑料瓶3个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硬币、米粒、蚕豆等物品,对生活中各种声音感兴趣,玩过让纸发出声音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用不打开瓶盖的方法寻找空瓶(听音游戏――找空瓶)。

1、老师的每个篓子里都有4个口香糖瓶,其中有一个是空的,你有什么办法把空瓶找出来呢?

教师出示装有4个瓶子的篓子,请幼儿想想、说说找出其中一个空瓶的办法。

2、如果不能打开瓶盖,你会想什么办法呢?

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为每个人提供一个篓子,要求用不打开瓶盖的办法找出空瓶。

环节自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在吃瓶装或杯装食物时,有的习惯打开瓶盖检查里面的食物有没有吃完,有的则会摇一摇瓶子听一听,于是我将观察到的这一生活细节用在了第一环节中,意在激发孩子回忆、运用已有经验。

二、尝试用各种办法让空瓶发出声音(发音游戏――玩空瓶。)

1、小朋友真聪明,用摇一摇、听声音的办法找到了空瓶。下面请你和找到的空瓶玩一玩,想办法让它不装东西也能发出声音,看谁想的办法多。

教师鼓励幼儿想出、玩出多种让空瓶发出声音的方法。

2、你是怎么玩的?还有不同的玩法吗?

请部分幼儿示范刚才自己玩瓶的方法,同时鼓励其他幼儿说出不同玩法。

小结语: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让空瓶发出声音的办法,空瓶放到小椅子下面休息一会儿。

环节自评:基于第一环节的尝试,孩子拿到空瓶后的直接认知经验就是瓶子装了东西摇后就会有声音。我利用孩子们已有经验的同时提出了具有“悬念”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鼓励孩子通过多次尝试发现了让空瓶发出声音的各种办法,引导孩子在已有经验上“衍生”出了新的知识即:瓶子与任何物体碰撞以后就会发出声音。

三、探究瓶子里装入不同东西后发出的不同声音(辨音游戏――找秘密。)

1、剩下的这3个瓶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请你再去仔细听一听,告诉我你听出了什么秘密。

幼儿自主探索,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你听出了什么?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语:原来瓶子里装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猜猜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在教师摇动瓶子,幼儿听声音猜测瓶内物体并检验的互动环节中进行。特别幼儿对于自己猜测结果的验证很期盼,所以教师将硬币倒入透明瓶检验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4、请你也去摇一摇、听一听找到藏硬币的的瓶子。

幼儿用摇一摇、听一听的方法找到篓子里藏硬币的瓶子。

5、那这个瓶子发出的声音像什么?猜猜里面装着什么?你能用小耳朵帮忙找到装米粒的瓶子吗?

教师请找到的小朋友分两组将米粒倒到透明瓶子里检查,并提醒幼儿注意不要将米粒泼在地上,培养孩子要爱惜粮食的习惯。

6、最后这个瓶子里装的什么呢?到底是什么我们把瓶子拿来看一看。你的瓶子里有多少豆豆?

幼儿瓶子里的`豆子数量为一个或许多,请幼儿先观察自己瓶子里的豆子,再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然后再引导他们比较一个豆豆发出的声音大还是许多豆豆发出的声音大。

小结语:原来一个豆豆发出的声音小,许多豆豆发出的声音大。

环节自评1:对于瓶子里装的物体也是精心设计的,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硬币发出的声音特点最明显,孩子最为熟悉,能轻松猜到;米粒发出的声音和沙子、泥土发出的声音相似,不同生活经验的孩子便有了几种不同的想法;而蚕豆发出的声音对孩子来说相对陌生,孩子的猜测难度加大。

环节自评2:在这一环节还有一个孩子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就是通过听声音依次找出装有硬币、米粒的瓶子,虽然找的方法相同,但在检验时却用了三种不同的形式:检验硬币,是孩子一个接一个摇动瓶子,其他孩子倾听并判断;检验米粒,是孩子分组将其倒入透明器皿;检验蚕豆,是请孩子打开瓶盖,并在打开瓶盖后发现豆豆多少的不同,再根据豆豆的多少进行分组比较声音的大小,从而巧妙的得出“一个豆豆发出的声音小,许都豆豆发出的声音大”的结论。

7、想一想如果瓶子里装很多很多的豆豆声音是不是会变得很大很大呢?如果把瓶子装得满满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呢?

8、你发现了什么?瓶子装得满满的为什么没有声音了呢?

环节自评:是不是豆豆越多,声音越大呢?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孩子积累了新经验的同时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想一想如果瓶子里装很多很多的豆豆声音是不是会变得越来越大呢?如果你把瓶子装得满满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幼儿通过不断尝试,巧妙解决了这一认知冲突,改组了原有的认识结构,从而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即瓶子里装得满满的时候声音却没有了。

四、继续探究瓶子装满其他东西后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指导语:瓶子里装满了豆豆摇了以后就听不到声音,那如果装满了其他东西会不会发出声音呢?请小朋友回去试一试。

环节自评:在活动的结束部分,让孩子课后去尝试瓶子里装满其他东西是不是也听不到声音,让科学真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科学活动真正成为沟通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桥梁。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虽然选题为声音,但是打破了幼儿园原来科学《声音》活动中的传统定位和一贯模式,坚持以听声音、玩声音、辨声音等游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猜想,让孩子们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大胆探索,让孩子们在不断的验证、交流中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

对于本次活动中材料的收集与使用,我更是动了一番脑筋。如何将材料生活化、简单化、高效化是我追求的目标。于是我收集了孩子们常见的各种口香糖瓶子,将每四个瓶子装一个小篓子,这四个瓶子中一个是空的,其他三个瓶内分别装着硬币、米粒,还有豆豆,而装豆豆的瓶子里有的装一粒,有的则装许多。这些平常而熟悉的东西来源于孩子的生活,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大大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听听、猜猜、玩玩中感知了声音的一些简单规律,了解了声音的一些秘密。孩子们始终保持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始终投入其中。由此可见,操作材料的选择不以贵为重,而在于精和活,在于能在不同的环节中高效、反复的使用。

6.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篇六

幼儿园科学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环境,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其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望,增强自我观察能力和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声音现象属于大班科学教育目标之一,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奇妙的声音》,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发展其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增强对声音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3、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已熟悉生活中的一些声音如:电话声、钟声等。

2、纸折的小青蛙、电光纸、塑料袋、盘子、豆子、易拉罐及各种乐器等。

3、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感知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五、活动过程:

1、猜一猜,感知声音。

师:孩子们,大家好,今天,我带来了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声音,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声音吗?

放课件,自然界的一些声音,灰太狼。

(分层播放,第一次放一种声音,第二次可以放几种,可以逐个增加)师:小朋友你们的耳朵好灵呦,都猜到了,那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引出问题)2、玩一玩,探索声音。

(幼儿分成三组,第一组:乐器、第二组:废旧材料、第三组:盘子、豆子)①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放了一样东西,这些东西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们拿出,玩一玩,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②请个别幼儿大胆说己的发现。:物体进行碰撞振动而产生了声音。

③让幼儿把手放在喉部,进一步体验振动产生声音。

④师:刚才,大家都玩了玩,让这些物体都发出了声音,那这些声音一样吗?再次玩这些物体。进一步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和声音不同。

3、找一找,制造声音。

师:刚才。大家玩弄了各种物品,让他们了出了不同的声音,现在,我们什么也不拿,在自己身上能不能制造出一些声音呢?

如:拍手、拍腿、踏脚,尖叫等。

(提醒幼儿避免发出尖叫的噪音,影响到其他人。)4、听一听,欣赏声音。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发出了尖叫的噪音,那什么样的声音属于好听的声音呢?

(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不同,懂得要多听乐音,避免噪音,保护我们的耳朵不受伤害。5、活动延伸:

7.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兔子》 篇七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创作欲望。因此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不同的绘画方式表现兔子的动态,如先用拼摆表现兔子的各种动态、后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装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所以本节课主要让幼儿在了解兔子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拼摆,表现兔子的各种动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价值。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了解兔子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拼摆,表现兔子的动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尝试用各种线条表现兔子的有趣动作,并添画相关背景。

重点:表现兔子的特征。

难点:通过拼摆,表现兔子的各种有趣动态。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一套(内有兔子的耳朵、头、身体和四肢。)

2.幼儿绘画工具材料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导入——寻找了解兔子的主要特征

师:今天我们班里有一位小动物。这个小动物它很顽皮,他想让大家先猜一猜?瞧!它先露出了他的两条腿。看到了这两条腿,你们猜一猜他是谁呢?

幼:通过观看、自由猜测是什么小动物的腿。

师:哦!你们认为是小狗的腿……看一看是不是呢?瞧!他又调皮的把他的小肚皮露出来了。

师:哦!你们认为是小猫,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谁呢?呦!他又把他的小门牙也露出来了。

幼:(幼儿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兔子。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兔子的三瓣嘴。

师小结:兔子有三瓣嘴,是不是呢?(师把布拿开,露出兔子的长长的大耳朵)。你们还真能干,真的是一只可爱的兔子呀。一起跟兔子打声招呼吧!

(二)请幼儿表演兔子的动作

师:刚刚我们跟兔子都互相认识了。谁来学一学兔子是怎么走路的?

幼:上台表演兔子走路时的样子。

师:哦!你觉得兔子走路是这样的,那你能不能来摆一摆兔子的动作呢?(哦!他是这样摆的,兔子的一只腿抬的高高的,另一只腿还弯了过来,两只手还来回晃动呢。)

师小结:原来呀让兔子的胳膊和腿都动一动,就会做出很多有趣的动作。你觉得兔子还会做什么有趣的动作呢?

幼:幼儿自由想象兔子的有趣动作。

师:你觉得兔子会跳,那你来摆摆看。

师:哎呀!他摆的兔子很开心的跳了起来!两只手都举起来了,他又调皮的把他的两只脚也都翘起来了,看来这只兔子是很开心的。

师小结:刚刚你们帮兔子摆出了这么多的造型,都是通过兔子的四肢来改变他的动作。那你们想想看,兔子除了会走、会跑、会跳,还会做什么动作呢?(师可提示幼儿想想看,兔子吃东西时是什么样子的?)

师:哦!他是这样摆的。兔子的两只手都放在了嘴巴的下面,手里还拿了一根胡萝卜,就好像在吃东西一样!想想看,兔子还会不会像我们人一样做运动呢?

师:原来兔子也可以像我们人一样倒立!也真有趣啊!那你们再想一想,兔子累了他会想干嘛呢?

幼:想躺下来休息一会。(摆出兔子休息时会做出的有趣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看兔子躺下来休息的时候他的四肢发生了什么变化呀!兔子休息的时候,两只手枕在了自己的头下面,一只腿还放在了另一只腿上面。

师小结:要想兔子做出不同的动作,我们除了可以移动他的头,更重要的是移动它的四肢来改变动作,这样兔子就会做出很多有趣的动作!那么接下来你们就用手中的画笔把它画下来,然后送给他的伙伴们,好吗?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你们在画兔子的时候,一定要让他的四肢都扭动起来,这样你画出的兔子才会更有趣。(此环节主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大胆想象和画出兔子的各种有趣动作。)

(四)欣赏交流——说说兔子的各种有趣动态(玩接龙游戏依次介绍自己的兔子在干吗)

师:你的兔子在干吗?

幼:我的兔子在跳舞。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8.大班科学:有趣的标志 篇八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标志图形底色与形状的含义。

2、能根据标志的特征或者用途进行分类。

3、初步知道标志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形成行为规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标志卡片

2、挂图:人行横道,禁止机动车通行,注意危险等。

3、小老师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今天早上小老鼠委托我们帮它一个忙,到底是什么事情呢?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呢?我们快一起来听一听吧。(出示小老鼠玩偶)

2、教师:小老师皮皮今天早上想到我们城里来游玩,但是一进城,它发现马上上到处都有它不认识的标志,这些标志它可从来都没有看见过,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它不敢开车进城,只好请我们小朋友来帮他的忙了。

二、认识标志

1、教师:我们快一起来看一看它们是什么标志,都代表什么意思吧。

2、教师出示贴有各种交通标志的图片,请幼儿逐个观察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试着说出这些分别是什么标志,分别代表着什么意思。

3、教师:刚才小朋友都说出了这些标志的意义,那到底对不对呢?让老师 来告诉你吧!(教师详细讲解每个交通标志的名称及意义)

4、教师小结:红色圆框加上斜杠的标志表示禁止,黄色、蓝色表示不能做,禁止做。黄色三角形的标志是警告标志,提醒大家要注意了,要小心了。蓝色的标志有指示的作用,可以告诉大家这时需要做什么?这是什么地方。

5、教师:这里还有一些标志,请小朋友们看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猜猜看是 什么意思?

6、游戏(我指你说):教师指出标志图片,让幼儿说出标志名称及含义,让 幼儿复习巩固

三、标志分类

1、教师:小老鼠不小心把标志弄乱了,谁能来帮他分分好?(根据颜色,形状,用途来分)

2、幼儿画册练习

四、形成规范

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标志重要吗?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标志会怎么样呢?,那我们平时在马路上应该怎么样呢?

9.大班科学有趣的声音 篇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的声音,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

2.获得探索的快乐、感受打击节奏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装有大米、黄豆、核桃的罐子若干、空罐1个。

2.磁力板、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3.音乐《小动物的声音》《幸福拍手歌》伴奏音乐,标记牌3个。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摇一摇

1.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和罐子宝宝一起玩好吗?”

2.教师出示一只空罐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装进几个核桃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3.让幼儿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宝宝,自己摇一摇,听一听。

二、听一听,猜一猜

1.幼儿探索罐子发出的不同声音,为自己找朋友。

师:“罐子宝宝有声音了,听听里面东西一样吗?”

2.幼儿相互听取罐子的声音,找出自己的朋友,好朋友相互碰碰坐在一起。

3.老师摇有东西的罐子让幼儿猜出老师的好朋友,好朋友相互碰碰放在一起。

4.幼儿自由操作找到自己的朋友。

三、听一听,玩一玩

1.出示放在罐子里三样东西的标记牌,听一听对应找出罐子里的三样东西:米宝宝、黄豆宝宝、核桃宝宝。

2.幼儿取回自己的罐子宝宝和老师玩游戏。

(1)师:“孩子们,拿好自己的罐子宝宝和老师玩警察叔叔红绿灯的游戏。”

告诉孩子们游戏的规则:警察叔叔是这样的,出示红灯时大家不能出声,警察叔叔翻过标牌,是哪个罐子宝宝就谁出声摇一摇。

(2)警察叔叔的指挥加快,孩子们随着加快反应摇动罐子宝宝。

3.老师清唱音乐伴奏,幼儿摇动罐子作出相应的节奏。

4.老师的伴奏不断加快,幼儿伴随着老师做出加快的摇动动作。

四、用响罐为音乐伴奏结束活动

播放《幸福拍手歌》伴奏音乐,幼儿随着老师的指挥打出相应的节奏。

设计意图: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操作有声响的玩具,更是小班幼儿所感兴趣的,本次活动以听听玩玩的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与材料、环境互动,在幼儿寻找摆弄探索的过程中感知不同的声音,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主要养成小班小朋友认真听的习惯和集体的感觉,培养集体意识,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索能力,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虽然选题为声音,但是打破了幼儿园原来科学《声音》活动中的传统定位和一贯模式,坚持以听声音、玩声音、辨声音等游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猜想,让孩子们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大胆探索,让孩子们在不断的验证、交流中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在孩子的探索过程中如何使“自主味”体现得更为突出,这也是我需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的地方。

10.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水 篇十

水是生命之源,世上万物都离不开水。水与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宝贵财富。然而,人类要发展、要生存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水源被污染危害是严重的。过去在自然常识教育中,虽然也有对“水”的认知要求,但那只是单一的传授,而对人类要持续发展必须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缺乏认识。

幼儿天生喜欢水,愿意亲近水。水对幼儿来说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他们在忘情的玩水活动中体验到自由和快乐,情绪变得放松和愉快。可是,幼儿对水的特性了解多少,对周围生活中的水的观察探索兴趣如何呢,幼儿的节水意识如何?围绕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有趣的水》,目的是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注重日常生活的渗透教育;根据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从兴趣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水”的秘密;让幼儿在与“水”的主动交往活动中萌发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情感,并初步培养他们有爱惜水的行为和习惯。

二、活动目标

1.对观察大自然中的水有兴趣,并喜欢探究和发现水的不同来源和特性。

2.乐于动手动脑探究水的变化,了解它的各种特性,获得有关的经验。

3.体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乐意关心周围的水环境,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4.有争做节水小卫士的愿望,并能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三、环境创设

1.布置《有用的水》、《水娃娃漫游记》、《环保小卫士》等活动版面,引导幼儿把自己发现的水的秘密告诉老师和同伴,并展示幼儿活动内容。

2.创设“水上乐园”等游戏环境,提供大小不等的水瓶、吸管、橡皮泥、布、木珠、塑料积木等。

3.给每位幼儿一粒种子,让幼儿自己种植,观察植物的生长与水的关系。

四、家园共育

1.请家长配合幼儿到户外河边溪边看水、玩水。

2.为幼儿在园在家玩水创造条件,并协助进行安全教育。

3.收集水的资料。

4.整理暑假外出游玩的照片,特别是去海边、水上乐园等地方的照片。

五、主题网络

说明:

黑体为主题名称。

黑体为一级主题,绿色为二级主题。宋体为生成内容。

六、活动安排与方式

1.在海边

流动的溪水

浣熊和小溪

仿编诗歌

大海边

小海螺

2.在水边

大鲸鱼在海边

小白帆

哈哈镜

画倒影

水娃娃漫游记

3.会变的水

会变的水

曹冲称象

有趣的颜料

小河之歌

是谁害了小鲤鱼

4.护水卫士

猪八戒乘船

死亡之海历险记

节水好方法

七、主要活动方案

(一)流动的溪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溪水中玩耍、嬉戏,感受和观察溪水流动的特征。

2.引导幼儿讨论小溪会流到哪里去。

活动准备:下水前提醒幼儿脱去鞋袜、卷起裤腿。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放水的全过程。

你听到水流的声音是怎样的?水会流到前面远处吗?为什么?水是怎样流的?

2.幼儿自由地在水中玩耍,感受玩水的乐趣。

水从你手上、脚上流过有什么感觉?

3.幼儿坐在小溪边休息、思考。

小溪水会流到哪里去呢?

(二)大海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交流在海边玩的感受,能提出有关海的疑问引起思考。

2.展览海螺、贝壳等标本,引起幼儿兴趣。

活动准备:有关海的图片或课件,搜集有关海的资料,海螺和各种贝类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课件,引起兴趣。

你去过海边吗,看见什么,发现什么?

海水、海浪、沙滩是怎样的?

对于海你有些什么问题,你知道哪些海的知识?

2.展览海螺、贝壳等。

幼儿介绍自己的贝壳等(是从哪儿来的,怎么得到的,是怎么玩的),教师帮助部分幼儿整理语句。

幼儿自由观看、互相交换,感受不同的海螺和贝壳。

(三)大鲸鱼在海边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动脑想出帮助小鲸鱼回到海里的办法。

2.激发幼儿保护海洋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故事片段,思考问题。

(1)从开始——大鲸鱼就这样留在了海滩上。

小动物是怎么到海滩上来玩的?大鲸鱼为什么要到海滩来玩?海水退潮了,大鲸鱼会怎样?

太阳火辣辣地烤着海滩——我觉得它一点也不可怕。

大鲸鱼为什么快要死了,用什么办法可以救它?

(2)于是——结束。

小动物们想了哪些办法,最后哪个办法帮大鲸鱼回到了海里?

2.幼儿欣赏完整的故事。

(四)哈哈镜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倒影的有趣和优美的语句。

2.幼儿想象倒影的变化。

活动准备:幼儿观察过倒影,课件。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课件,欣赏诗歌。

圆圆的小池塘像什么?

小草、小树、小花照照,看到了什么?

风娃娃为什么哈哈笑,它看到了什么?

风娃娃来了,湖水是怎么变成哈哈镜的?

2.幼儿学习诗歌。

3.幼儿扩展想象。

在风吹过水面时,哪些东西的倒影圆的变扁了,扁的变圆了;长的变短了,短的变长了;弯的变直了,直的变弯了……

(五)画倒影

活动目标:尝试有趣的倒影画,并了解其中的原理。

活动准备:水彩笔、清水、铅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范画,引起幼儿兴趣。

你看到了什么,倒影是怎么画的?

尝试将幼儿说的方法,与范画比较。

幼儿了解画倒影的方法,并思考为什么这样能画出倒影。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要边涂边印,就会出现倒影。

帮助个别绘画能力较弱的幼儿。

3.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六)会变的水

活动目标:

1.探索水的变化,了解水的变化过程。

2.在实验中乐于动手动脑。

活动准备:家长协助幼儿做水的三态的试验,录像、课件。

活动过程:

1.幼儿交流在家做实验的过程与结果。

2.幼儿观看录像。

水变化了吗,怎么变的,变成了什么?

让幼儿注意观察水变化的原因。

3.欣赏故事。

(1)幼儿分段欣赏。

风笑笑说:“我不相信!”风会怎样回答它呢?夏天、冬天小池塘的水到哪里去了?

(2)幼儿欣赏课件。

(七)曹冲称象

活动目标:

1.对称重量的方法感兴趣,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能积极思考称象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幼儿收集资料(要知道物体的重量可用什么方法),课件。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

你知道大象有多重吗,怎样才能知道大象的重量,可以用什么方法称?

2.幼儿欣赏故事。

你们觉得曹冲的办法怎样,这个办法称出的重量会正确吗?

3.验证曹冲称象的方法。

出示实验材料,幼儿讨论实验过程。

幼儿分组试验,交流试验结果。

4.人们运用浮力当秤的方法,可做些什么事情。

(八)有趣的颜料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地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创作。

2.体验和欣赏不同风格作品的艺术美。

活动准备:蜡笔水粉画和铅笔水彩画各一幅;蜡笔、钱币、水彩色、水粉色、铅画纸。

活动过程:

1.欣赏绘画作品,讨论。

这两幅画分别是哪些绘画工具画成的?看上去有什么不同感觉?

思考:为什么要用水粉和油画棒一起画,铅笔和水彩色一起画?如果换一下会是怎样的效果?

幼儿选用以上工具作画。

2.欣赏利用水彩或水粉颜料所画的作品,体会不同画法的优点。

(九)歌表演《小河之歌》

活动目标:

1.能有感情地表现小河快乐和难过的不同心情。

2.能大胆地表现,自由表演。

活动准备:幼儿自制的柳树,鱼虾、小河头饰。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

2.学唱歌曲。

集体学唱,唱清歌词。

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小河的快乐和难过?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歌表演。

边演唱,边自编动作。

分成两组,分别扮演柳树、鱼虾、小河,随音乐表演。

(十)猪八戒乘船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一些水源被污染的原因。

2.乐意关心周围的水环境,爱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

八戒和孙悟空,你觉得谁对呢?

能不能往河里扔面包、火腿肠、苹果?说说各自的理由。

2.观看课件。

怎样喂食能做到不污染水源?

还有哪些东西也会污染水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十一)死亡之海历险记

活动目标:

1.了解沙漠及其生存的环境。

2.体会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

活动准备: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沙漠的图片和资料。

活动过程:

1.欣赏沙漠的图片。

沙漠是怎样的?你觉得沙漠美吗?

为什么沙漠里很少有动物、植物和人?

你知道沙漠里有哪些动物和植物,他们是怎样生存的?

2.欣赏故事。

为什么探险队探险要带着骆驼?

胡杨树怎么会枯死的,沙漠里的村庄怎么会荒废的?

探险队走出沙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人和动植物能不能缺水,为什么?

(十二)节水好方法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节水好方法及节水产品。

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节约用水的方法,纸笔。

活动过程:

1.幼儿互相交流节水好方法。

2.为自己的好方法制作节水标记。

3.向幼儿介绍节水产品:感应水龙头、节水卫浴等。

4.与幼儿一起布置节水好方法墙饰。

八、活动掠影

喷水池的水可真凉呀,在夏天里嬉水可真是件快活事!

玩玩颜料真开心,要加水吗?水和颜料是好朋友?

看!水就像一面哈哈镜,我的脸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了。

咦?水能让小纸船在上面航行呢,这是为什么呀?

探索活动真有趣,猜猜哪些东西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盐和糖能溶解吗?试试看。

九、案例分析

案例一

游戏名称:好玩的水。

幼儿年龄:5—6岁。

材料提供:各种玩水工具。

观察要点:幼儿如何使用所提供的各种玩水工具。

活动背景:

随着主题“好玩的水”的开展,我们在区域环境中也相应创设了玩水区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我们不断观察、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使孩子在游戏中更尽兴、更投入,也使游戏的环境更完善。

游戏实录:

活动架上的几个篮子里按类别分别放着玩水的工具,大澡盆中盛满了水。两个孩子先是拿了一两件工具玩着,但觉得不过瘾,几乎倾其所有,把玩水工具倾倒于澡盆中,满满一盆的工具,想要找一件自己喜欢的却无从下手,翻箱倒柜般的在盆中摸索着,顿时地上、身上全因水的满溢而打湿。孩子们兴奋得大叫,引来了其他孩子的观望……

分析:

1.孩子在游戏中投入、兴趣浓,喜欢玩水的游戏。

2.任何玩具都应放在孩子易于取放的位置,而我们这里玩水工具摆放是否合理?孩子是否一下子能找到自己喜欢、想要的工具呢?

3.孩子在玩得兴起时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满满一盆水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喜欢,但是否合适?

4.地上溢出的水该如何处理?身上的衣服玩湿了对孩子的身体不利,该如何解决?

调整设想:

1.所有活动工具全部按类别摆放在活动架上,并且活动架上贴有与工具一样大小、形状的图案,易于孩子收拾整理,使孩子在取放的过程中也养成做事有条理,并学会整理工具。

2.减少水的量,有小半盆足够。另外,拿几块抹布放于玩水处,一旦有水溢出,提醒孩子及时擦掉,也使孩子在活动中养成了爱清洁的好习惯。

3.找出以前玩颜料时的防水衣服,给孩子穿上,以免孩子在活动中打湿衣服,引起身体的不适。

案例二

游戏名称:给娃娃洗澡

年龄段:5—6岁

材料提供:浴盆、接水桶、小毛巾、小娃娃、盛水勺等。

观察要点:

1.孩子在游戏中的交往、协商能力。

2.孩子对水的创造性玩法。

游戏实录:

最近,我们的玩水区域里添置了两个大的浴盆,给孩子的玩水游戏增添更多的情趣。也果然不出我们所料,今天的玩水区域里,来了姚姚、津津两个小女孩。只见她们从生活区里抱来了一个塑料娃娃,正准备给小娃娃洗澡。过了一会儿,津津抱着娃娃、姚姚帮娃娃洗头,津津帮擦娃娃身体、姚姚帮娃娃洗小脚,两个人轻轻地说着话,轻轻地商量着下一步该怎么办……

分析与对策:

1.孩子们在活动中渐渐掌握了一些规则,学会接近生活,同时在游戏中学会了与人交往,还有了初步的协商能力。

2.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发展都随着游戏的深入不断有所改变,在活动中老师的适时指导,老师的观察捕捉是非常重要的,也只有老师不断去发现孩子的需求,不断调整环境,才能使活动开展得更完善。

调整设想:

1.玩水是孩子的天性,除了在幼儿园创设这种环境以外,我觉得家长在家也可以开展玩水活动。水是创造性游戏材料,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再说水家家都有,取之不尽。

2.尝试在游戏中发现孩子的需求,根据需求及时调整。

案例三

游戏名称:探索中的乐趣

幼儿年龄:5—6岁

材料提供:棉花、塑料夹子、水盆等。

观察要点:幼儿是如何进行游戏探索的。

游戏背景:

在“有用的水”的主题活动开展中,孩子们给我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其中在主题活动刚开始时设计了“玩水”的活动,想让幼儿自己在玩水的过程中探索物品的沉浮现象。

游戏实录:

幼儿分组进行玩水探索了,在探索的过程中,钧钧说:“棉花是浮在水面上的。”马上有幼儿否定了他的说法,“棉花沉到水里面去了,是沉的。”这时,铭铭说:“棉花很轻放进水里是一点点往下沉的,我把它捞上来后,棉花里滴出水来,拧干后再放进去又是一点点沉下去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自己探索的结果,最后硕硕说:“是吸了水后才沉下去的,棉花是沉的物品。”活动中幼儿知道塑料是浮的物品,但活动中塑料夹子却是沉进了水里,对于夹子的问题孩子们有了两种不同的意见,起了争论,他们来问我了,“老师塑料是沉的还是浮的”?我没有将答案直接公布,孩子们又开始去寻找答案了,他们在教室里将塑料的积木等物品一一试过来,又将很多的夹子放进水里比较,最后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幼儿得出了结论:塑料夹子上有铁丝,铁丝重,夹子就沉到水里了,其它的塑料积木都没有铁丝不会沉的,塑料是浮的。

分析与对策:

幼儿在活动中产生了不同的结论,是由于幼儿各自观察的结果不同,老师在活动中没有否认幼儿的结论而是让幼儿进一步再探索比较,鼓励幼儿思考探索与尝试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了幼儿自己探索的积极性,尝试着自己多寻找答案获得成功。

十、主题小结

在《有趣的水》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有一个这样的大目标:“关心周围的水,观察大自然中的水景,了解我们的生活与水的关系,体会人人都需要水。”在大目标确定以后,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倾向和经验出发,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寻找到了进入该大主题的切入口——“玩水秘密多”。“水是有形状的吗?哪些食物里有水?哪些东西在水里会溶解?”等,我们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活动的小目标。如:“乐意动手动脑探究水的特性”、“乐意做个护水小卫士”等。孩子们通过接触水、探索水的过程,发现了水的特征,水的各种用处以及水的三态变化等等。而爱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又让孩子们成了“护水小卫士”。

在父母的帮助下,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扩展,很快就发现了水的好多用途:灌溉庄稼需要水,建筑施工需要水,水上运输需要水,灭火也需要水,发电也需要水。在活动中,老师告诉幼儿当水不高兴了的时候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这个问题没有难住幼儿,因为他们也听大人们说起过,也从电视上看过一些有关水灾的报道,都知道洪水会冲坏房屋,淹没庄稼,也知道是解放军叔叔在抗洪水,保护人们的安全。

我们进一步对孩子提出问题:“如果这些地方都没有了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孩子们纷纷发言:有的说没有了水,人就会渴死;有的说没有了水就不能做饭了;有的说没有了水小树就不长了……水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物质,地球上的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没有了水,地球将会变成一个荒凉的大沙球,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在幼儿初步了解了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后,孩子们都强烈地提出要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我们又开展了“护水小卫士”活动。通过讨论制定了这次活动的口号“大家都来爱护水”,然后把每个幼儿的作品粘贴出去,作为宣传的第一步,再让幼儿回家后把水污染的危害讲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听,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一系列活动,幼儿对“水是怎么样变脏的”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幼儿爱水、护水之情,更培养了幼儿用绘画形式来表现物体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这个主题的实施对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幼儿对水污染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都能知道乱扔垃圾会造成水的污染,对于工业污水对水的污染、森林被砍伐而造成的水的污染并不理解,还将在以后的活动中进一步深入。

11.《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 篇十一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且紧密围绕着“转动”这个有趣的现象而展开,整个活动从关注幼儿的兴趣入手,寻找活动与幼儿生活的结合点,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转动的乐趣,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玩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的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活动重点:

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探索转动的秘密,体验转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尝试,激发幼儿发明创造的欲望。活动准备:

实物准备:风车、纸伞、多媒体课件(各种转动物体的图片、背景音乐《玩具兵进行曲》)、榨果机、橘子、纸杯若干

幼儿操作材料:呼啦圈、花片、皮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1)师:(猜谜)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猜猜是什么?

(2)出示风车(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基本部分

1、通过操作,感知身体各部分的转动。(1)请个别幼儿操作风车的转动

(2)师: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哪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

(4)师:你让你的身体什么地方转动起来了?请你上台试一试。(5)师: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2、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个中有趣现象。

(1)师:除了风车能转,你能想办法让篮里的东西转动起来吗?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幼儿操作)

(2)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孩子来演示。

(3)出示漂亮的纸伞,演示转动的秘密,并讲述转动的定义。

3、游戏“找一找“:播放ppt激发幼儿的想象,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找一找我们周围有什么东西也能转起来,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想一想转动能带给我们生活什么好处?(幼儿自由地寻找、探索、发现、交流)

4、出示榨果机,演示转动带给我们的好处,分别请幼儿上来品尝,注意卫生。

三、活动延伸:

师: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还想让什么东西转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反邪教下一篇:关于困难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