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政治答题秘籍

2024-09-04

最新高考政治答题秘籍(通用11篇)

1.最新高考政治答题秘籍 篇一

考研政治 五类选择题答题秘籍

众所周知,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科目的试题分为客观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部分。客观试题就是选择题,这个题型在政治试卷中占据半壁江山,分值为50分,单项选择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共16个题目,分值为每道题1分;多项选择题部分,是历年考生的难攀之峰,共17道题目,每个2分。文理科合卷以来,多选题进入了一个难度爆发期,要求极其严格,少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事实上,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部分试题与中央精神和国内外热点时政有关。单项选择题难度不大,难度级别稳定在0.6~0.87之间(即选择正确率为90%左右),这为考生得高分提供了可能性。多项选择题有难度,题目设置和选项安排比较综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比较多,选择题要得高分,拿下多选题的高分尤为重要。在多年的辅导实践中,老师针对这类问题,从几个典型例题出发,结合命题规律,为考生们找到攻克这一难关的捷径。

题型1:评价分析型

题型特点

评价分析型选择题一般以引文作为材料,引文的内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该类题目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这类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出现最多,所考查的知识点本身并不难,但对考生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扎实掌握政治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要注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学素质的培养以及审美素养的提高。

解题诀窍

对这种类型选择题,考生要能够理解引文中蕴涵着哪些观点,这些观点正确与否,引文中的错误是什么,错误原因又是什么。要特别注意:(1)如果题目是考查考生对引文的理解,那么判断备选项是否正确并不是以这个备选项所显露的“事实”正确与否为依据,而是以该备选项的观点是否蕴涵在材料中为依据。即使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可能选。(2)如果题目是考查分析引文中作者的观点是否错误及其原因,要注意分析的角度,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还是站在材料的作者或漫画中的人物的角度。

名题举证

1.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认识是实践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标准答案】C

【解题技巧】首先界定此题是一道评价分析类试题。再次界定考查的知识板块是马哲中的认识论部分,最后界定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这是针对这种评价分析类试题的“三段式推理法”。推理到这个程度,这道题就容易多了,我们在学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时候,第一个点就是要肯定实践的决定作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本题中,符合这一论点的只有第三个选项,所以,答案就很明显了。

题型2:因果关系型

题型特点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主要是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知道结果考原因,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或是一因多果。常用引导语是“因为”、“其原因是”、“之所以”。另一种是知道原因考结果,其引导语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因此”、“所以”等。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等。

解题诀窍

1.要分清是考查原因还是考查结果。解答因果关系选择题,应把题干和备选项结合起来分析,找好切入点。如果题干为因,备选项应该是此原因的结果;反之亦然。问结果的选择题的选项都比较发散,往往是“一因多果”。

2.要正确理解题目常用各种原因的含意,把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

(1)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一般来说,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诸多因素中事物发展的客观因素是客观原因,而人的因素是主观原因。

(2)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这种主导因素有时不止一个,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称之为“最主要的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如果题目要求分析主要原因,那就要对选项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主要原因。

(3)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从本质上说的,即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规律的要求。分析根本原因一般是政治现象从经济上找原因,生产关系从生产力中找原因。而直接原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

3.要将选定的答案代入题干中比较,看是否合乎逻辑。这一步往往容易为考生所忽略。值得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中有三种备选项是不能入选的:(1)答非所问者不选;(2)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者不选;(3)因果颠倒者不选,即题干问的是原因,但备选项却答成结果。

名题举证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标准答案】C

【解题技巧】首先,要分清是考查原因还是考查结果。这道题目中,题干为果,备选项应该是原因。其次,要正确理解题目常用各种原因的含意。解答这类选择题,要把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根据题干设置,我们能分析出此题考查的是客观原因。

根据我们刚刚分析的解题诀窍,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中有三种备选项是不能入选的,根据这种分析诀窍,很容易挑选出正确答案。劳动力能带来剩余价值,资本正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答案C就可以选出来了。

2.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超额价值

C.获取绝对价值

D.获取相对价值

【标准答案】B

【解题技巧】此题中,题干为果,备选项应该是原因,并且考的是非常常见的直接原因。

我们依旧运用有效的关键词绑定法,在题干中,关键词是“竞相”,我们通过这个关键词能得到改进技术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这样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本题四个选项中是资本家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的行为,只有第二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型3:比较异同型

题型特点

比较异同型选择题是将在属性上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原理、事件、现象、著作、观点、主张、经济成果等置于题干,而四个备选项则是它们的共同点(包括联系)或不同点。内容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类比型就是将同一类性质的概念、事件、人物或观点进行比较。对比型是将不同类型或性质相反的事件、人物等进行比较。这类选择题的题干中常有“不同”、“相同”、“共同”、“相似”、“联系”等词语。

解题诀窍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既考查两者的区别又考查两者的联系;其次要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对照,看备选项观点本身是否表述错误、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只有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入选。

在做比较关系型选择题时容易失误的地方有:(1)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只注重题干或备选项中的某一个观点,却忽视了“比较”这个最重要的环节。(2)对两者关系中的区别,忽视了对备选项中偷换概念的辨别。(3)忽视观点或现象的“条件性”,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观点具体判断。

名题举证

1.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

A.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B.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确立

2.最新高考政治答题秘籍 篇二

首先, 解答高考文综政治图表类问答题要做到“三审”: (1) 审标题。明确时间范围 (要知道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建国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等) 和答题方向 (标题是图表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 。 (2) 审图表 (分析图表数据) 。横比纵比找规律和趋势 (横比找差异, 纵比找趋势, 纵横比较找问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 , 然后对比较结论进行全面归纳和总结是关键。 (3) 审表注。图表注释是图表信息的延伸, 是图表内容的补充, 必须高度重视。

其次, 解答高考文综政治图表题要结合设问要求解答试题: (1) 回答“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信息”类设问, 不仅要答出现象, 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通过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数据, 要能够看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再如通过我国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的数据, 要能够看出我国人民生活消费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2) 回答“图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类设问, 一般要从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对立统一的联系、前后相继的联系等角度思考问题。

例一: (2013·浙江文综卷) 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 (见附表1)

材料二:

注: (1) 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 美国的2.3倍, 欧盟的4.5倍, 日本的8倍。 (2) 近年来, 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 (如颗粒物) 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问题: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第一步审标题:明确时间范围和答题方向。材料一是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材料二是2006-2012年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

第二步审图表:横比纵比找规律和趋势是关键。材料一纵向比较反映了2006-2012年我国在GDP总量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 科研经费投入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材料二横向比较反映了每万元GDP能耗和空气主要污染物 (二氧化碳) 排放量在下降。

第三步审表注: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透过现象看本质:说明我国在节能降耗、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例二: (2007·全国文综卷)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见附表2)

材料二:据统计, 2005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30%。但高科技产品主要还是依赖进口, 如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制造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等依赖进口。

问题:根据材料一、二, 描述我国制成品进出口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第一步审标题:明确时间范围和答题方向。材料一是2001—2005年中国制成品进出口贸易。

第二步审图表:横比纵比找规律和趋势是关键。材料一纵向比较反映了2001—2005年在我国制成品国际贸易中, 贸易总额逐年增加;横向比较反映了其中化学类产品是逆差, 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和杂项制品保持顺差, 我国制成品贸易总额一直保持顺差;透过现象看本质:存在贸易不平衡现象。材料二反映了高科技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 核心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透过现象看本质:说明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附表

3.从一道试题看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篇三

2011年湖北文综卷尤其是政治试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很好地贯彻了教学及考试大纲的要求,而且与去年相比,试题呈现了稳定性的特征。

这种稳定性,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试题结构、试题长度、试题难易程度1、阅读量与信息量等几个方面。可以说做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字当头”。

2.重视基础而不忽视能力,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众所周知,湖北卷十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有的题目直接来自课本,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第38题的第(1)问:“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实际就是对课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基础知识的直接考查。虽然湖北卷是面向大纲区的,但只要你细细研究近几年湖北的高考试题,你不难发现试题在给大纲区的教学考试以正确引领的同时,也在逐步渗透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试题呈现出的创新性、灵活性和“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在不忽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同时,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查。

3.试题不回避热点,呈现明显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就是以能力立意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2011年高考湖北文综卷政治试题部分,尤其是第38题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同时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也为我们2012年的备考指明了方向。

下面仅以第38题为例,对2011年高考湖北文综试题进行解读。

38.(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物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物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过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 说明中央财政支持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8分)

(3)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12分)

答案(1)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2)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反作用于生产活动。西藏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推动了生产发展。

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维护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调动了其积极性。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制定和实施的法律法规,促进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推动了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

1.西藏和平解放的伟大意义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在伟大首都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彻底驱逐了帝国主义在西藏的残余势力,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和统一,打破了西藏社会长期停滞落后的局面,在西藏各族人民心中播下了光明和希望的种子,为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基础。从此,翻开了西藏历史新的一页, 开辟了西藏社会发展的新道路,开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大发展的新时期,在西藏发展史、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2.西藏和平解放的巨大成就

经过60年的不懈奋斗,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巍然矗立在世界之巅。经济发展实现飞跃,政治文明开天辟地,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建设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社会局势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3.西藏和平解放给我们的启示

(1)60年峥嵘岁月,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西藏60年的历史巨变,饱含着党中央的深情关怀,西藏始终在祖国大家庭中繁荣发展。西藏60年的发展进步,体现了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

(2)西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西藏,是包括西藏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西藏,任何搞“西藏独立”、分裂中国的图谋都必然注定失败。达赖集团开历史倒车、梦想恢复封建农奴制度的图谋绝不会得逞,鲜艳的五星红旗将永远在西藏高高飘扬。60年的发展进步,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60年的沧桑巨变,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60年的历史进程,满载着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60年的辉煌成就,镌刻着西藏各族人民的不懈追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新西藏。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才会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4.小结

通过以上背景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西藏的和平解放有着深远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西藏人民的事情,也是全中国人民的事情,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党中央和社会各界对西藏成立60周年都格外关注,因此,它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不足为怪!

一道高考试题的质量如何,设问非常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设问就是试题的题眼,设问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试题水平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因为通过设问我们就能够看出它要考查考生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如何去考查,这些知识点考查的价值有多大;它要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怎么去考查这些能力;它要考查考生的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怎么去考查这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纵观本道高考试题的设问,我觉得它主要呈现以下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设问方式比较单一。该题的三个设问:“作用”“意义”“原因”,可以说都是从“为什么”的角度进行设问的,没怎么涉及“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不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多角度分析问题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知识设限比较具体。该题的三个设问,尤其是第(3)问,“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设限更为具体,要求考生学会运用一个原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准确熟练掌握具体基础知识的能力。

三是设问都注意了结合材料。该题共给考生呈现了两段材料,对两段材料的使用,有分有总,使用充分,这有利于培养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要解答好本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审清模块。这是解答好本题的前提和基础。本题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从三个不同的模块进行设问的。答题时考生如果审错了模块,那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既浪费了自己答题的宝贵时间,也浪费了答题的宝贵空间,到头来却一分不得,给自己的成绩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也影响自己理想目标的实现。不过本题的三问只要考生稍加注意,要想判断出分属于哪个模块还是不成问题的。

二是审题要细致。比如第(1)问,题目实际又提出了两个小问题:(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2)结合材料一 ,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而在高考阅卷的时候,发现不少考生只答了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而漏答了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从而导致了不应该失的分失了。其实,在题目中也有警示词“并”,只是部分考生审题不细,没看到罢了。

三是答题要全面辩证。比如第(1)问,在答有关“作用”型的题目时,一定要对作用进行全面的分析,既要答积极作用,又不要忘了消极作用,当然又不能过于教条,该题从出题来看是不需要答消极作用的。

4.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篇四

一、高考政治的选择题答题技巧

1.五种排除法

①排谬法(排错法):从偷换概念(鱼目混珠、张冠李戴、外延大于或小于)、观点绝对化(只要……就……,全……,任何……,已经……)、位置颠倒、关系不成立等考虑。

②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③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

④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做因果型选择题时,看是否同时具有先行后续和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⑤排劣法:经过比较,把最能直接、根本、整体、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选入。

2.几种选择题的解题要诀

①漫画选择题:图画要看全,褒贬弄清楚,把握好题旨,联系课本选。

②组合式选择题:可采用肯定筛选、否定筛选、“高频(或低频)排误”法。

③一材多用式选择题:注意上下题的联系。

二、高考政治的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答题要求

1.细读高考政治的非选择题材料。找出题眼,确定中心,分出层次。

2.审清设问。弄清设问的规定性条件。

3.找准关联。根据设问要求,确定试题与政治课本的关联点,选择应采用的知识。

4.组织答案。多角度进行分析,分出主次、层次,按“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后材料,先教材再创新”顺序组织答案,做到材料与知识一体化。

5.规范作答。答题做到要点化、术语化、条理化、整洁化,忌出现错别字、“菜市场”式的生活化语言、基本知识表达错误、逻辑混乱、条理不清等。

(二)设问审题要求

注意应用知识范围的限定、设问主体的限定、设问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限定;

设问对象(客体)的限定、设问材料(结合某材料)的限定、分值的要求,注意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明确答题的重点所在。

二.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大放送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 《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 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 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高考政治的难点主要是在记住这些知识点后还要自己去理解和应用,观察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大部分都是以理解题为主,需要死知识的题越来越少了,所以在高考政治的复习时一定要掌握好方法,在政治题时也一定要有技巧才能获得高分。

二.高考政治解题技巧

一:审题技巧:

先看设问,后看材料;审清题意,题眼明了;围绕设问,展开思考;打好腹稿卷面排好。;

在此应特别强调的是:

看清设问的规定性:例如:体现了什么原理与如何做到什么原理不一样;用原理去分析其原因和用原理去分析其意义不一样;用原理去分析为什么这样做与用原理去分析怎么做不一样……太多太多的不一样,太多太多的迷茫,让我们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异中求异。睁大你的眼睛,别让悲剧重演——看到考题时满面春风,拿到分数时满面春雨。

找准题眼:就是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根据材料的有效信息与设问的内在联系去重组知识点、整合知识点、迁移知识点、再生知识点……太多太多的角度,太多太多的信息,睁大你的眼睛,一不小心悲剧重演——不是片面的深刻,就是全面的肤浅。

打好腹稿。为了适应新的电脑评卷方式,就应注重打好腹稿,注意字的大小合适,书写清晰。

三.解题技巧

问答题解题技巧:——“五子登科法“(戴帽子;标号子;采点子;扣料子;挖坑子;)

戴帽子——要注重切入语,观点要明确;标号子——能分段就分段能分点就分点,标清大小点;采点子——用好政治术语,不走江湖;扣料子——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引用材料关键论述;挖坑子——多角度发散性思维;

辨析题解题技巧——“扒皮法“

5.高考政治答题 篇五

1、文化的作用:文化精神力量;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的作用)。

2、文化发展与创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和具体途径);处理好两对关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创新的主体—人民。

3、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核心;为什么要弘扬(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样弘扬。

4、先进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⑴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⑵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⑶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⑷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⑸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⑹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⑺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及加强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6.高考政治答题总结 篇六

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做某事

[设问模式](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

(2)人大代表在------中发挥什么作用?

[答题指导]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人大代表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地位+权利+义务+与人民的关系

[答题模板](1)法律地位决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是行使权利的表现(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3)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4)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

2.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

[设问模式](1)人大代表如何为------工作提出建议。

(2)在------活动中,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

[答题指导]运用政治生活中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权利+义务+素质

[答题模板](1)积极行使权利(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2)自觉履行好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7.高考政治七大答题 篇七

经济生活常考角度及高分必备

角度1 转变发展方式的经济原因

高分必备:

①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的。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③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④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⑤有利于提高自助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⑥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角度2 转变发展方式的措施

高分必备:

①提高自助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⑤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⑥调整内外需结构,逐步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倒经济增长新局面。

角度3 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原因

高分必备:

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增加居民消费有利于促进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②是社义生产目的和社义本质要求的体现,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③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倒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当前我国外需不足,需要扩大内需。

角度4 经济生活分析扩大内需,让人民放心消费的措施

高分必备: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增加居民收入。③发挥财政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④保障社会公平,完善一个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基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两个举措(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以及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⑤宏观调控稳定物价。⑥扩大就业。⑦企业要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⑧劳动者树立正确消费观。

政治生活相关主体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做法

人大代表:

提出关于转发的议案,审议相关议案以及表决相关决定,并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相关部门质询监督。政协委员: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对相关部门民主监督。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法律保障。行使决定权,审议通过相关决议。行使监督权,监督各级政府。

文化生活常考角度及高分必备

角度1 文化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的作用

高分必备: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变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人才技术支持。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综合国力。

角度2 文化生活角度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因

高分必备: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和智力支持。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重要角色。③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④教育能提高人们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

角度3 文化生活角度进行文化创新的途径

高分必备:

①根本途径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他国优秀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8.高考政治答题技巧套路 篇八

①做理解、应用类选择题时,要反复看清选项的内涵与外延是否与题干要求一致,尤其要看清题干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要么是题干内涵的主旨所在,要么对备选项有一些限制性要求。

②做组合型选择题时,要先从反面排除选项开始,而不是从正面肯定开始。这样做有助于提高答题正确率并能节省时间。

③选择题的题干与题肢出现相关“主体”(党、政府、人大、政协、公民、企业、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一定要紧扣“主体”及其相关属性,弄清选项对“主体”及其相关属性的表述是否符合题干设问要求。

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①体现题

题干中通常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回答这种题目时,应把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 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

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四作答: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②反映类

题目中通常会问: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等。

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③分析类

题目设问形式往往是,运用所学的__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或者结合材料分析__知识。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原理。答题模式:“原理+材料分析”,其中哲学的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

④为什么类

题目设问中往往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或者找出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这类题型主要是针对某种现象或事件,考查我们对原理的理解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回答这种问题要求我们仔细分析材料,寻找好切入点,找出相应原理。

⑤怎么办类

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

9.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总结 篇九

01

选择题

①做理解、应用类选择题时,要反复看清选项的内涵与外延是否与题干要求一致,尤其要看清题干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要么是题干内涵的主旨所在,要么对备选项有一些限制性要求。

②做组合型选择题时,要先从反面排除选项开始,而不是从正面肯定开始。这样做有助于提高答题正确率并能节省时间。

④很多选择题考查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选项与题干所讲的“关系”所涉及的事物是否一致;其二,选项所讲的事物的“关系”方向与题干所讲的事物的“关系”的方向是否一致。稍有疏忽就会选错。

02

主观题

高考政治主观题,信息量大、考查能力层次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选拔功能强。考生失分的最主要原因有:基础知识未落实;常规能力未到位;词不达意、书写潦草;解题技巧未掌握等。

①体现题

题干中通常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回答这种题目时,应把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 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四作答: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②反映类

③分析类

题目设问形式往往是,运用所学的__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或者结合材料分析__知识。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原理。答题模式:“原理+材料分析”,其中哲学的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

④为什么类

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这类题型主要是针对某种现象或事件,考查我们对原理的理解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回答这种问题要求我们仔细分析材料,寻找好切入点,找出相应原理。

解答方法:一是熟记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知识;二是总结材料中提到的成功的做法;三是找到材料中提到的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四是主体法散发。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切忌观点和材料相脱离,回答时注意多角度思考。

⑥意义类

做题时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或者是经济政治意义。其次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⑦启示类

答题时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先要分析材料;二是要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第三,结合设问和材料,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

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⑧认识类

答题时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必要性(地位现状等)、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⑨评析类

解题时,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全面分析材料中某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分析某种行为的对错。既要看到其中的合理因素,又要看到非合理因素,并进行反驳,指出正确看法。

题设形式:以图表为载体,连环设问,注重能力考查。

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图表中的数据拐点、异点及有些年份(有特殊意义),也要准确理解。答题时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忌照抄图表中的数据。

03

问题1:我感觉我政治的波动很大,怎样才能稳固,200分怎么才能再提提,我该怎么做?该怎么学,麻烦老师帮帮!

政治是一门注重理解的学科,要分清楚各章节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让后把握核心,以高考核心为辐射,建立知识结构,因为很多政治知识点都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因此只要把握了知识结构,其它零散的知识点也就自然明白了。

比如哲学部分无非就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四大块,在分清楚它们的不同就可以了。再就是平时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大题的格式,每年的考点就那几个,无非是轮换着考,只要把每一道题的答题模式搞熟,考时对号入座,把平时同样或类似的题的答案稍做修改就好了。

问题2:政治哲学中运用原理加以说明的题可以抄材料吗?

问题3:政治大题问题只说结合材料,是不是只要概括材料的内容就好了?

我认为不是。政治大题极少有单独概括材料的情况。一般政治大题结合材料是说用材料中的点为例证,解释说明相应政治/哲学/经济原理。

问题4:现在政治大题很差,相比之下哲学有些弱。是应该先主攻背书还是多做题呢。

高中政治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1.下列对选举中的平等原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男女平等 B.一人一次一票

C.票的效力相等 D.地区平等

2.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使委托的行政权力侵犯公民、法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为赔偿义务机关

A.行政机关 B.受委托的组织

C.具体工作人员 D.组织负责人

3.国家行政权力的载体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政府机构

C.各级党委 D.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军事机关

4.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B.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

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D.真正做到“三个代表”

5.《 处分条例》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预示着我国公职人员纪律处分规范正日趋完善,治贪治庸的惩罚体系正日趋健全。

A.行政机关公务员 B.行政事业机关公务员

C.事业机关公务员 D.行政企事机关公务员

6.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要求不明确又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应按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按照( )履行

A.地区标准 B.企业标准

C.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 D.所有者标准

7.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把“解放思想”和“事实求是”联系起来表述,更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开放性,体现了它的( )的统一性。

A.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 B.科学性、理论性和革命性

C.理论性、实践性和革命性 D.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

8.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 )在范围内系统地建立起来。

A.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中国民主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解析

1.D【解析】我国平等选举原则的主要含义指:社会公民公平地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人一票,同一次选举中每一选民只有一张选票,每张选票的效力相等,但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地区间是存在差异的,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

2.A【解析】《国家赔偿法》规定,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先例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A项为正确答案。

3.D【解析】政府行政机构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载体,它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有权管辖其行政区域内的各项建设事业和行政工作。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

4.C【解析】江同志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并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所以答案为C项。

5.A【解析】国务院总理温总理签署第495号国务院令,公布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这部条例于206月1日起正式施行。所以答案为A项。

6.C【解析】《合同法》第61条规定:当事人就合同有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所以C项为正确答案。

7.D【解析】略。

10.高考政治答题小总结 篇十

(1)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2)劳动者: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国家要促进劳动者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劳动者: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努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成为创新型人才。

(4)投资人: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投资方式多元化。公民的几种投资行为——购买股票、购买商业保险、储蓄存款、购买债券。

11.高考政治答题总结 篇十一

唯物论常用的观点:

答题模板: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答题模板: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上一篇:《土地的誓言》 设计下一篇:初中美术教师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