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论文5则范文

2024-10-04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论文5则范文(通用10篇)

1.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论文5则范文 篇一

摘要: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契机,该文研究了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认真分析了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适合当前高职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以该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为例,简单介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我院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20《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可见,现在大多数高职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仍离不开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认真分析了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适合当前高职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供借鉴。同时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为例,简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我院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影响

2.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论文5则范文 篇二

一、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 学校角度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会计专业培养的则是面向企事业单位财务岗位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这一点决定了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都不能与企业实际职业岗位脱离。

(1) 校企合作有助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会计专业通过校企合作, 有助于学校开展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 及时跟踪企业关于人才需求的变化。通过对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的调查, 高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一般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 具备从事会计工作需要的基本技能, 能胜任出纳、往来核算、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薪资核算、报表编制、纳税申报、资金管理、稽核等各类会计岗位、会计电算化岗位及其他相关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总目标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培养, 分别是知识的培养、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培养。按照这一总目标培养出的会计人才基本符合企业对一线财务人员的需求。

(2) 校企合作有利于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和实验室的建设

会计专业的教师大多从学校毕业就来到学校任教, 从学校到学校的工作经历使得教师缺乏会计工作实践经验, 校企合作的方式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提升实践能力的平台。学校可以建立教师工作站制度, 让教师有机会去合作企业一次性锻炼不少于六个月的时间, 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在企业从事实践工作, 强化其实践技能, 提高双师素质。学校对教师出站要有严格的考核程序, 只有通过考核, 确定了教师实践能力提高的情况下方可出站。同时, 开展校企合作, 不仅部分合作企业能够捐赠一些教学设备, 而且企业专家可以帮助学校共建实验、实训室。学校可按照企业专家提供的资料模拟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设备配置来布局高仿真度的实训室, 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企业文化和管理流程。

(3) 校企合作能及时评价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

通常评价教学效果都是采用单一的考试方式。校企合作培养学生, 其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表现在校期间就能接受企业的检验。由企业定期派出的专业人员对学生在会计岗位上的工作业务表现、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 一旦这种合作方的评价反馈出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的不足时, 也就说明了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出现了偏差。教学单位可以及时发现和调整, 使学生在校的整个培养过程紧随着企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在就业时实现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2. 企业角度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有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首先, 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参与人才的培养, 企业可以优先录用符合本企业人力资源要求的学生, 这样就是在培养企业的准雇员, 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与风险。其次, 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中长期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的结合, 师生可以提前感知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 降低了合作企业对员工必须投入的岗前培训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升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再次, 学生在企业中进行专业技术的学习, 有利于企业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升理论知识水平, 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最后, 通过校企合作项目, 学生可以向周围的亲朋好友宣传所参与合作的企业, 这样无形中扩大了企业品牌的影响力, 甚至可以为企业带来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

3. 社会角度

校企合作有助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模式, 在企业第一线进行课程教学, 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更丰富、更具体和直观, 将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学得好, 就业好, 反过来也能极大地促进高职院校的招生。毋庸置疑, 就业形势好的学校和专业, 招生形势也好。从社会的角度来说, 高职学校多招收学生, 一方面可以增加技能人才在整个劳动力中的比例, 提升人才的总体素质,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增长, 又反过来促进就业目标的实现,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大循环。

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1. 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大多数高职院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初衷是为了解决自身的实习场地不足的问题, 并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储备性人才。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 虽然意识到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 一方面希望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可以迅速胜任企业的工作要求, 另一方面从经济成本的角度企业又不愿意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因此企业对校企合作表现出的积极性并不高。至于大多数小微企业还没有建立长远的人才培养战略意识, 使学校在寻找合作伙伴时会遇到较多阻力。另外, 由于企业的财务岗位是企业重要核心岗位, 在这个岗位上可以获知许多企业的商业秘密, 企业不太愿意让学生去接触。

2. 校企合作中学校主导方的现状依然存在

学校的管理部门以及教学单位始终是站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角度去看待校企合作的问题, 认为学校是校企合作中的主导方, 企业是配合方。学校往往从自身的角度要求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条件, 而不考虑学校是否能满足企业方对实习实训的时间和课程设置的要求。因此学校要转变观念, 要把企业的利益考虑进去, 换位思考从企业实际需求的角度考虑校企合作, 尽量配合企业对实习时间和学生数量等方面的要求。

3. 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

就目前而言, 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在推动校企合作上起到的作用还是有限的, 尤其是没有形成企业利益补偿制度, 使得校企合作开展起来较为随意。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形成的是一种意向关系, 合作的形式是校方与企业方签订一个“校企合作意向书”, 这种意向书对学校和企业均没有太大的约束力。由于合作企业本身能够接纳的会计专业学生本来就不多, 所以意向书包括的内容就比较简单, 大致规定了每年有多少学生要去合作企业中参观实习, 企业的财务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几次讲座, 而没有实质性的深度合作的内容与方式。

三、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

1. 订单型培养模式

采用订单型培养模式, 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通常是大型企业。学校在很大程度上要以企业的要求为导向, 调整和规范课程建设。专业理论课要邀请企业资深的财务管理人员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企业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也很明显, 如果合作企业发生变化, 或者企业的职业岗位由于内外部因素变化而发生变化, 那么都会导致学校要对相关的师资及课程设置进行大幅度的调整, 而且这种模式只能培养少部分相对比较优秀的学生。因此, 这种培养模式适用于与学校有长期战略合作意图的企业。

2. 互动型培养模式

互动型培养模式以系统的理论学习为基础, 在会计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以双师型教师与学生互动为主、同学之间的互动为辅, 相互间展开讨论。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聘请企业中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前来讲课, 以师生与企业专业人员互动为主, 探讨会计实务工作, 完成相关的实训任务, 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通过与教师、同学、专业人士的沟通与辩论, 使学生学会思考和研究, 增加团队合作和沟通交往的技巧, 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而且这种模式不受会计专业的学生人数的限制。

3. 企业进校园模式

企业进校园模式, 通过将企业引进学校, 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业务甚至是全部业务 (如代理记账公司) 放在校园内。学校对进校园的企业在办公、水电等方面给予优惠,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以让企业顺利地开展业务,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现代商业社会中企业业务进行全方位的认知, 学生在校园内可以模拟从事不同岗位, 既提高了个人职业技能, 同时又熟悉了未来的工作流程, 获得了职业感受。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不仅解决了企业场地不足、容纳实习学生数量有限的问题, 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投入不足的问题, 真正做到资源在企业和学校中共享。

综上所述, 这三种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里运用的较为广泛, 三种模式的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在各方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通过下表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的模式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开放性的办学思路,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发展, 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也远不止以上提到的几种模式。校企合作想要在今后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校方和企业方也应积极沟通交流, 实现融合中的互利。政府也要积极发挥统筹引导作用, 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邸丽霞, 马淑清.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探讨[J].价值系统工程, 2003 (4) .

[2]袁月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以营销专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9) .

[3]胡小勇, 韩冰.论高职学院校企合作的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3) .

[4]金爱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 2009.

[5]刘延明, 刘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8) .

3.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论文5则范文 篇三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 中职教学 教学策略

现如今,我国社会就业竞争十分激烈,而且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更为强烈。对于每个中职院校而言,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决定着院校的生源,同时,学生的就业率甚至会影响到院校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所以,为了自身的发展,中职类院校除了要紧抓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同时还要积极地开展“工学交替、校企合办”的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中职类院校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并得到了教育领域的认可。这种办学模式将社会以及市场的就业需求作为导向,实现了院校与企业共同发展与培养技术型人才,对实现中职类院校教学的快速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工学结合、校企合办”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发挥企业与学校各自的优势,同时还能够一起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是中职类院校和企业实现双赢的合作教学模式之一。

一、坚定开展“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中职类院校大多是以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与普通的大学相比,中职类院校更能把握当今市场的需求,并依据这种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中职类院校需要探索如何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教学优势,把教学目标以及企业发展目标和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

要实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价值,首先要做的就是坚定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第一,作为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生的中职类院校,要加强自己与企业的合作,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第二,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将中职院校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学生实践的次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三,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有效地帮助院校把握企业对人才数量及质量的需求数据,并以此为基石,及时调整院校专业的教学方向及方式,真正地实现按照岗位要求来设置专业课程。第四,通过“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在与之合作的企业中创建相对稳定的顶岗实习、技术培训、科技服务等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

种种优势表明,良好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中职类院校发展的。因此,中职类院校应当积极明确“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意义与价值,坚定不移地开展“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并将其看做是院校的一种办学特色与优势,形成院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坚定开展“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中职类院校实现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必要前提。

二、打造优化中职院校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些院校注重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也比较关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分配比例是否合理。

1.选择教师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进行锻炼

有计划地选择一些教师,并将其送到与院校合作的企业生产的第一线进行锻炼,为“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积极创造条件。中职类院校应当积极地按照计划安排,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将各个专业的教师进行分期、分批的派送,让教师到企业的顶岗工作去锻炼。这样不仅可以改善专业课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将理论知识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完善教师的教学水平。例如可以让教师带着学生去汽车的修理厂进行实习,以此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又或者是选出一些优秀教师,将其派送到国家级的培训中心进行培训。

2.对校本教材进行合理开发

有一些中职类院校的专业教学教材相对比较落后,而且一般的教材从编写到用于教学至少也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这就使得中职类院校的教材具有滞后性。在这个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社会中,新技术、新设备等与学生学习的教材产生脱节的现象,会使得学生对专业教学知识产生疑虑。如果中职类院校没有与时代发展相配套的教材或是校本教材,就会很难使教学的效果达到预计的目标。因此,编写“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校本教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让生产一线的业务工作者加入到编写教材的队伍中去,编写核心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教材会更加地贴近企业的需求、使实际的操作变得更加规范,进而促进中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办学教学模式的价值及有效性。

三、注重“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对人才的培养

1.建造校内校外的教学生产的实习基地

中职类院校在企业的支持下,可以建设一些与院校专业相关的校内实习基地,像是供电系统、矿井提升设备等等,这种形成了具有生产性的校内实习基地,有利于实现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院校与企业的共同支持、共同考核、共同管理下,为中职类院校提供了顶岗实习工作与生产实习职位。这种良好的内部与外部教学生产基地的建设,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企业专家加入到院校教学中去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各大企业的不断崛起,传统的按照学科教学体系来要求和设置专业与课程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消失,中职类院校专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将企业的专家请到院校中来,让企业专家同院校的教师组成专业的指导队伍,对院校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提出符合院校发展的和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学方案,对主要专业进行调整和改进,按照企业对岗位的实际需求来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创设新的专业教学体系,将课堂引入实训室,甚至是生产现场中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经验的获取程度。

3.开展“订单式”教学模式,合作培养人才

在学校开展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中,最有效的教学措施之一便是“订单式”人才培养。例如学校在实施“订单式”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就可以按照院校与企业一起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活动,利用暑假或是寒假的时间,将学生安排到与院校合作的企业中的各个生产岗位,进行轮岗性质的实习。实习期间,企业要给每一个学生支付工资,钱数大约在九百元到一千元之间。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帮助企业绘制技术改造图纸、编写技术性文件,让企业获得提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有所用,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并让自己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获取工作经验、掌握操作技能。高效的“订单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展现出教学中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特色和价值。

四、小结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提高中职类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它不仅体现出了中职类院校与各大企业合作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的优势,同时还能极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素质教学的深化发展、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扎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有力地推动着中职类院校教学的改革和进步,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由此可见,在中职类院校内实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林慧英.“前校后厂”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证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4.校企合作协议范文 篇四

法人代表: 法人代表:

地址: 地址:

电话: 电话:

传真: 传真:

为充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和企业服务的功能,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态度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促进职业技术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培训质量,促进企业建立现代化的职工培训体系、加快产业升级,探索共建主体多元、办学开放、人才终身服务和诚信监督的新型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现就校企合作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总则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遵循“需求产生合作、供给创造需求、合作带来共赢、共赢促进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确立双方在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合作关系。

(三)甲方根据企业需求和自身特点,为培养合适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乙方安排人员参加(技术、生产或人力资源主管)。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经双方友好协商,合作方式及内容参照以下条款执行。未尽之处,可另做补充。

(一)产品研发、工艺改进,共建研发平台

科研既能为经济建设服务,也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因此校企双方有着课题研究的共同愿望。在课题研究中,或侧重于企业的战略发展,或侧重于企业的经济运营,或侧重于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式,或侧重于教师的“双师‘’型素质等,由此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

根据企业发展需求,确定科研项目,以职业技术院校先进的设备和人力资源为纽带,以科研项目转化和运用为共同努力方向,在技术院校中建立一个研发平台,让企业的工程师、技术院校师生都参与科研项目开发、制作和应用,实现以项目为驱动,共同提高师资专业水平,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软件”能力。

(二)共建“生产实训”中心

生产实训中心是技工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设施。校内、校外实习中心都关系着学生学习技能的条件。共建,就是彼此分工合作,从各自教育资源的优势出发,在不同的教育教学阶段,或侧重物质条件,或侧重师资队伍,或侧重教学内容,或侧重教学管理,或提供质量评价体系等,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健全有效的实践教学场所。

(三)双向委培、订单培养

双向委培包括校内定向委培和企业中定向委培两种方式,前者以学校学生为生源,根据企业要求,定向培养,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储备;后者以企业招聘员工为生源,根据企业要求,完成企业员工基本技能、基本素质要求等前期培训,为企业员工培训缩短时间,节约成本。校企双方的“定向委培”不仅是“订单预购”性质,“委培”方必须是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到教育教学质量各环节的考核评估,其“声音”的作用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双方定向委培过程中,双方可以相互成立冠名班级。为了学校能更好的根据企业的要求培养出人才,企业可以提供助学奖学金,激励学生学习。

(四)顶岗实习、工学结合

学校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的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体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最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感受企业管理制度,明确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

(五)就业推荐、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

对于学校优秀毕业生,企业落实学生就业。落实学生就业是建立在合格标准基础上,按市场“双向选择”的要求而彼此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技工教育以就业为向导,企业录用具有相应岗位职业技能的合格毕业生,学校要帮助学生具有这些就业能力。所以,校企双方基于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等现实利益的相应回报。校方要把人力资源输出质量关,企业在充分提出就业岗位的前提下也要把质量关,而学生本人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有在选择的自由。

(六)提供技术支持和社会服务

一般而言,学校的教学实施和教师的实践技术能力往往逊于企业方,企业方优势在于实践经验和技术手段,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企业方必须投入相应的兼职师资队伍,或课堂、或工场,给予学生渐进而全面的企业文化、实践技能的教育指导。

学校方优势在于标准化技能培训和先进的设备,具有完善的职业资格等级培训和考试资格,可为企业提供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培训考证服务,提高企业员工技能和素质。学校也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成果,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三、双方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

1、详细真实地介绍本单位的基本情况相应的资质书面材料,保证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真实合法的法律地位。

2、甲方可作为乙方的就业(实习)基地,在甲方有用工需求的时候,乙方为甲方优先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供甲方选拔和录用。

3、根据甲方产业发展情况、生产经营规模和预期增长等人力资源增长过程中,负责向乙方提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年度工作计划,及时向乙方提供用工需求信息、员工培训计划。

4、负责向乙方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状况,需求职业岗位物征描述,需求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协助乙方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联办班级实施教学计划和各种培训班实施计划,制定各专业岗前培训计划和顶岗实习计划。

5、根据当前一段时期用工需求和员工培训计划,提出联合办学专业招生春、秋季招生计划人数的建议计划。

6、按照乙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及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和原材料,供学生实习操作,指导学生按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操作相关设备。

7、根据学生实习期的内容和项目、课题给予适当的安排,并委派担任主管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以保证学生财之道能顺利的完成实习教学内容,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8、负责安排双方联合培养的合格毕业生就业,做到优生优用。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当地《劳动合同条例》的相关程序,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劳动用工手续。

9、甲方有对乙方人才培养方式提出改进意见的权利,乙方在收到甲方书面建议后,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及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实际需求。

10、甲方并为乙方及学生提供一定的赞助和资助。

11、甲方根据乙方培养甲方需求人才的要求,捐赠一定设备和教学材料、投入一定教育资金,为人才培养共同努力,互利互惠。

12、根据甲方发展需要,提出所需合作科研项目或工艺改进课题,由甲方科研工程师主导,乙方教师和学生参与,共同研究开发,转化科技成果。

(二)乙方

1、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的办学资质及真实合法有效的法律地位。

2、负责开展招生宣传,将与甲方联合办学作为办学的优势与特色进行宣传,吸引学生报读双方联合办学专业。

3、根据当前一段时期甲方用工需求和员工培训计划,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劳动人事部门,上报春、秋季招生计划。

4、制定各专业实施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并按相关要求组织开展教学,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与甲方联系,确认具体实习计划和安排。

5、按照甲方用人条件负责对新生录取、入学报到、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及其它在校期间的各种教育管理工作。

6、委派专人(驻厂老师)负责管理实习学生、协助甲方处理实习期突发性事件等行政事务,并参与实习指导工作,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甲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去制度。

7、负责根据当收费标准按年收取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相关费用,并向甲方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8、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甲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

9、为来校参加教学辅导和实习指导的甲方技术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方便,并按甲乙双方的约定为工作人员支付报酬,差旅费、工资由甲方负责,乙方包吃住。

10、乙方要保证乙方的实习生(就业生)的稳定性,出现实习生(就业生)流失超过一定比率要及时为甲方补上。

11、乙方负责按照甲方人才要求定向培养人才,由甲乙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以乙方培训教学为主,甲方积极支持参与,共同评估人才培养效果,培养出甲方所需人才。

12、乙方负责提供设备和派有实力的老师、学生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或工艺改进研究制造。

四、合作期限

合作期限为 年,双方可根据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续签合作协议。本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建立新的合作意向。

五、其它

(一)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另一份报送仲恺管委会社会事务局备案。

(二)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或签订补充协议。

(三)如有一方违约或有损害对方利益和形象的行为,另一方有权终止协议。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或授权)人: 代表(或授权)人:

5.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论文5则范文 篇五

2007年10月 福建信息技术教育

Fujian Edu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页码

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徐宁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应是与精心挑选的企业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开展的合作,学校应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探求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半工半读、顶岗实习以及校企间产学研合作等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深层次;零距离

中图分类号:

文章标识码:

文章编号:

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实践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除了加大对校内教学实习实验设备建设的投入,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必要的实验、实习训练外,最重要的是大力发展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发挥其多种功能,是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笔者下面就围绕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开展校企合作的情况,谈谈对校企合作的思考。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自2004年成立以来先后与福建骏鹏五金有限公司、福州模具厂、福日模具有限公司、福州太洋五金有限公司、福州新光塑胶有限公司、福州兴伟达塑胶有限公司、福州聚丰五金有限公司,福建东方电器公司八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并与福建省模具工业协会合作密切,是省模协常务理事单位,成立了省模协模具开发部和模具数控培训基地,同时还与福州、厦门等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另外从省模具工业协会的企业中挑选三家有影响的企业为合作企业,这些合作企业的生产性质基本上覆盖了我系的三个专业。我们还根据不同企业的性质和特点,明确了合作的项目和内容。

表1 校企合作情况表

单位名称

福建骏鹏五金有限公司

合作项目

钣金、冷冲、数控、电火花加工等实习,学生社会实践、参观实习、毕业实习等

数控、机电、大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习,学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实习,学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 模具设计与制造、塑件生产、数控实习,学生社会实践、参观实习、毕业实习及生产科研合作 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三坐标测量实习,学生社会实践、参观实习、毕业实习、产学研合作等 冷冲模设计与制造、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

冷冲模设计与制造、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

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安装等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 福州模具厂 3

福日模具有限公司

福州新光塑胶有限公司 福州兴伟达塑胶有限公司 福州聚丰五金6 电器有限责任

公司 7 8

福州太洋五金有限公司 福建东方电器有限公司 1 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情况

1.1 精心挑选合作企业,明确合作项目和内容

机电工程系目前开设的专业主要是模具、数控和机电三个专业,其中模具专业在全省最早开办,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很多校友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模具企业的老板,于是在这些校友企业中挑选了四家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企业,开展校企业合 收稿日期:2007-05-18 作者简介:徐宁(1959-),男,湖南 人,高讲,研究方向:机械设计。

1.2 聘请合作企业的专家委员,指导专业建设

为加强专业建设,机电工程系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除了聘请部分大学教授外,还聘请了福建省模具工业协会理事长、宏达模具厂厂长,福州模具厂厂长、福州市模具协会理事长,福日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福建骏鹏五金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行偶数页码 福建信息技术教育 2007年

业、企业的领导、专家担任委员。

专家们对机电工程系模具、数控、机电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模具、数控专业的学生要加强机械制图识图能力的培养,提高计算机绘图能力,特别是各种三维设计软件的应用;要加强制造工艺特别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教学,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教学要联系生产实际;要教育学生明确就业定位,要能吃苦,从基层做起,不要随意跳槽等等。

针对专家的建议机电工程系采取的主要措施有: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制图教学课时,开展制图教学改革,实行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必须要参加计算机绘图考证,将CAXA、MasterCAM三维软件纳入教学计划,购买多种正版三维软件,并组织Pro/E和Cimatron培训等。

1.3 “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合作企业的联系

一方面,系领导走访校企合作企业,既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听取企业对学院专业建设的意见,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交流和沟通,与企业老板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情意。另一方面经常请企业领导来学院指导工作,参加学校的各种重大活动,如2005年学院举行“国家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和“省模协模具、数控培训基地”挂牌仪式,2006年学院百年校庆,合作企业的领导都亲自到学院表示祝贺,并给予资助。

2007年上半年,机电工程系在校内召开了校企合作座谈会,八家合作企业全部到会,福州市科技局、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服务中心的领导和系全体专业教师参加了会议,座谈会就企业用人要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需要学校加强哪些方面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加哪些知识、能力模块;如何加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如何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如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如何进一步加强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如何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开展教师互兼互聘,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上课、开讲座或指导实践;学校如何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等专题开展了研讨,企业领导和专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4 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与这些企业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承担机电工程系各专业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学生毕业实习、学生参观实习、“双师型”师资培养等任务。

近几年机电工程系每年都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各种实习,如2004年安排了50名学生到两家企业煅练,2005年安排了100名学生到十家企业参加实践,2006年又联系了近二十家企业,组织了150名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06年我系首届毕业生203人中有30%的学生安排在合作企业进行毕业实习,企业在安排学生实习的同时,为学生选定毕业设计课题,派技术人员指导,并参加了学生的毕业答辩,圆满完成了学生的毕业工作。

为了提高我系教师的双师素质,每年我们都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开展专业调研,企业还为我们无偿提供各种实物教具,为我们的教学联系生产实际提供了帮助。1.5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

开展产学研活动是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我们先后与合作企业开展了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如与新光塑胶公司合作申报了省经委技术创新项目,数字化设计制造与PDM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还开展了数控油压机技术成果转化(618成果转化项目)。与聚丰五金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接插式组合触片类精密模具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兴伟达塑胶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激光读取装置中的OPU零件的精密成型课题研究获得了省科技厅的立项。与宏达模具厂合作申报的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面向模具企业的PDM应用研究等科研课题已验收通过。

2006年5月与福建省模具工业协会和福州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合作在校内为学生开办了模具行业创业培训班(首次在高校开办),聘请了企业和行业的专家来学院讲学,有100多学生报名参加,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6 为合作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机电工程系积极为企业开展各种技术服务活动,如为东方电器公司培养一批操作技术员工;为新光塑胶有限公司和兴伟达塑料胶有限公司新员工,开展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培训。新光塑胶公司有生产上一批急件需数控加工,由于企业的设备紧张,我们便无偿为企业提供数控设备,并协助加工,保证了产品按期交货。福州聚丰五金有限公司引进了逐层切割扫描反求设备,但由于企业技术力量较薄弱,设备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无法正常使用,机电工程系在进行校企合作调研时了解到此情况后,主动与福州大学省制造业数字化第四期 徐宁: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 奇数页码

设计工程研究中心的博士、教授联系,并一起到企业了解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受到企业的欢迎。深化校企合作的思考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要以企业为主组织学生实训,加强校外顶岗实习,大力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要按照企业需求开展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为高职院校如何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机电工程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校企合作: 2.1 订单定向式培养,开办“骏鹏班”

与福建骏鹏五金有限公司合作,从2007年9月份开始,开办“骏鹏精密钣金班”,每年招收100名学生(模具专业),为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这个班级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教材都于企业合作制定后实行。班级还引进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管理模式,聘请企业专业人员担任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校企双方共同组织教学和管理。

2.2 实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的模式

如“骏鹏班”实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形式,三年的学习时间内,50人在企业实习,50人在校内学习,轮流交换,一年级在企业进行普通岗位轮换实习,二年级在企业进行相关技术岗位实习,三年级根据学生的能力和企业的需要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间企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劳务费。在校学习期间主要学习文化基础课和企业需要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并完成基础实习和技能鉴定。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相应的岗位参加工作,实现学生就业上岗的“零距离”。

2.3 加强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

机电工程系成立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积极组织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申报,项目研究、产品开发等活动,并开发一些既能作为学生生产实习,又能为企业生产产品的项目。计划与福州市科技局合作成立现代制造技术研发中心,合作投资三坐标测量机、快速成型机、慢走丝线切割机床等先进制造设备,为企业提供逆向工程、快速成型、现代加工等技术的合作平台。

2.4 扩大校企合作的地区、行业、企业和专业

目前的八家校企合作企业,主要集中在福州地区,大都为中小型企业,今后需将校企合作的区域扩大到厦门、泉州及深圳、东莞等制造业较发达的地区,与这些地区的一些大中型知名企业开展合作,争取使校企合作企业、校外实训基地达到20家以上。加强与福建省制冷协会联系,争取成为理事单位,并积极与制冷行业的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2.5 继续为合作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积极为企业开展各种技术服务活动,如利用国家三维CAD培训基地,为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开展各类三维设计软件培训,利用省模具协会模具、数控培训基地和浙江大学数控培训基地,为企业开展模具、数控、逆向工程等培训,为企业新招员工开展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培训等。

6.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论文5则范文 篇六

蔡新良

我校办学规模大,专业门类全。学校现有在职教师350人,2010学年注册在校生5300多名,下学年在校学生将达到5500人。开设有服装设计、商务外语等涉及九大类16个专业,因此毕业生就业面广,涉及的行业、企业多。不同的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层次也各不相同,有的企业大量需要一线技术工人,有的企业需要少量技术与管理业务骨干,所在按照学校闭门造车式的培养模式,很难适应不同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为此,学校实施开门办学,多渠道、多形式地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新模式。

一、校企合作——孜孜以求 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顶岗实习是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并得到应用和提高的关键环节。学校一贯重视这一环节的工作。几年来,学校不断通过走访调研、洽谈,逐步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规模。到2009年底,学校已有由市教育局发文公布并挂牌的校外实训基地24家。合作关系稳定、涉及行业门类广泛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保障。

2.实施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一直是我校校企合作培养方式中一棵“常青树”,从“一舟”班到“芽芽”班再到“桐昆”班,订单式培养一路走来。2008年秋,我校又应乌镇旅游公司的要求,与之签了订单培养的“乌镇旅

这一方式在我校服装专业教学中走稳了第一步。通过承接生产加工任务,不仅增加了学生生产实践机会,也引进了企业生产的新工艺、新方法,使全体专业课教师也得到了新的学习和提高。

多年来的校企合作成效明显,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时空与企业生产实际时空的错位、教学内容的滞后性与生产技术的先进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不协调性等成了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效益的瓶颈。问题的发现,促使了我们新的思考:能否把企业引进学校?

二、筑巢引凤——突破瓶颈

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为学校专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也让学校的教育教学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但有一个专业的发展与生存总让我们一直挂在心上,这就是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我校自2004年秋,为适应桐乡毛衫业用人的需要,开设了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业课教师,又缺乏一定的实习实训条件,该专业的发展总是跌跌撞撞,不见起色,不及时解决问题,这个专业就有可能面临生存问题。

学校经过研究,决定寻找合作企业,使我校的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走出困境。我们对桐乡市衣丽服饰设计有限公司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确认该公司的设计能力在桐乡毛衫行业内确是小有名气,业务量稳定。经过多次接触,我们觉得该公司负责人对合作确是抱着十分诚恳的态度。学校经过多次讨论分析,一致认为要打破畏首畏尾的保守思想,决定走“引厂进校”的路子。经过几轮商谈后,双方于2008年12月签订合作协议书,2009年1月合作企业第一批技术人员

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从羊毛衫设计与工艺专业引企进校合作的初步成功,给了我们一些启发,学校把引企进校这一校企合作模式当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抓。学校根据专业发展计划和教学实际需要,进一步推进引企进校工作。

2010年5月,服装专业凭借已有的专业设备优势,与嘉兴万得福服装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校内成立了服饰设计与样衣制作工作室。2011年初又与奥龙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校共同建设汽修专业所需的汽车维修实训工厂。汽修厂场地建设将天本月底竣工,生产车间规划设计与设备设施购置已经进入中期阶段,预计在下半年投入使用。计划在2012年内学校还将引进一家旅游公司在校内创建旅游服务专业实训门店。相信引企进校这一合作模式将在我校多个专业人才培养中结出新成果。

四、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思考

1、建立一套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

7.通信行业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探讨 篇七

关键词:校企合作,通信行业,培训

0 引言

近些年, 通信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人才的制约, 对于运营商而言, 很大一部分的人才引入是通过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招聘, 这种模式的人才引入受到了制度和条件的限制, 其实远远不能满足现在企业的人才需求。而在岗员工的继续教育和能力提升并没有完善的体系支撑, 只是在需要的时候由设备商提供相应培训。这种方法并不足以使人才队伍适应通信行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所以必须要有一种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来保障通信行业人才素质的提升。

2008年以来, 我们一直致力于寻求新的持续性人才培养的方法, 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实践的磨合, 我们终于找到了一种相对合适的方法, 那就是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的继续教育。

1 可行性分析

对于企业, 近年来由于工作压力和人员编制问题, 运营商的精力主要投入到了通信网络日常的建设、运行维护和市场开发之中。员工的知识和素质提高绝大部分是自主完成, 同时公司也没有太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其中。对于从事工程和业务一线的专业人员而言, 继续教育的师资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在校方, 凡是设置有通信相关专业的高校, 由于资金、环境等方面的限制, 购买现网运行的设备提供给学生实习和实训并不现实。学生的培养主要还是以专业基础教学为主, 实习实训的手段只能借助于企业见习和顶岗这种单一的形式来完成。这样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 也很难实现现在企业所需要的具备一定职业素养, 很快投入到实际工作中的人才需求。通过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多层次沟通, 我们发现双方可以合理的资源共享, 搭建平台, 从而很好地解决双方亟需解决的问题。

2 合作方式

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形式, 实现资源共享。中国联通十堰分公司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方式是由企业提供现网中的设备和耗材, 学校提供场地和师资, 共同打造先进的实训平台。这样不论是学生的日常教学还是企业员工的入职和提高培训, 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很好地实现。

我们具体的做法首先是校企双方派专人负责组建工作组, 工作组成员是由企业一线的员工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然后确定企业的培训目标和学校的培养目标, 通过周密的调研确定所需的专业设备与耗材, 选取适当的场地建立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基地运行方案, 双方根据培训和培养目标围绕设备和环境制定培训方案, 开发培训课程, 选拔培训师资。截至目前为止, 我们共同制定了包括勘察设计、网络建设、设备维护、网络优化和市场开发这五个大项的培训课程。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根据公司的实际需求, 针对具体课题开展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另外, 也会经常性地请学校专家到公司举办专题讲座, 同时不定期的派遣公司高资质员工赴学校讲学, 与专业教师沟通。

3 培训管理

培训平台的管理由校企双方共同指派负责人完成, 日常的管理主要由校方的专业教师负责, 企业方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在培训和校方授课的过程中, 首先根据目标双方共同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发课程。其次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校方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共同组建课程组来完成授课。每次授课结束及时获取反馈意见, 并针对其中所存在的不足对课程加以完善和提高使教学效果达到目标要求。在校企双方的共建、共管、共用的理念之下不断努力, 不但能够为企业培训技术人才也可以为学校相关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 而且在运行过程中也可以作为实验室针对现网的运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在合作之初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由于缺乏和合作院校的沟通交流, 也缺乏对送培员工的跟踪管理。培训的员工达不到企业的期望值, 这不仅使企业浪费了培训资源, 也使送培的员工培训效果不好, 极大影响了送培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后来我们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一, 企业要把好员工选派关口, 根据自己所需选派参培员工。

实行企业与院校联合办班培训的方式, 企业要筛选和培养思想道德好、技能水平高的员工作为企业优秀人才培养的目标, 把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培养内容, 将提高学员实际操作技能与提高思想和职业道德素养并重。同时, 企业针对自己所需的工种和专业定向培训学员, 由企业将需要的工种告知合作院校, 院校针对企业所需专业人才招生, 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订单式定向培训、培养。

第二, 院校要提高培训水平, 保证企业送培员工的培养质量。

建立和完善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根据参培员工学历层次、岗位来源、专业设置等灵活确定学制及教学重点。

第三, 院校要建立合格师资队伍, 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开展培训。

院校要围绕企业发展和企业生产急需, 实行“定向”、“订单”式培训, 为企业“量身定做”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针对企业培训专业、职称的需要, 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到企业沟通协调, 使教师队伍理论素质与操作技能同步提高。同时, 职业院校可以选派专业教师进企业挂职, 了解企业特殊工种、专用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方面对技师学院的客观要求。

4 效果

经过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五年的合作, 企业方共投入设备及耗材约300万元人民币, 总共开展企业员工入职和提高培训12期计380人次。学校借助通信技术实训基地为平台成功申报了省级通信行业职级技能鉴定培训基地, 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400多人, 其中在联通及其相关企业就职人数达到60余人。校企合作完成了技术服务项目10余项。在为企业员工提供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的同时培养了大批毕业生, 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5 总结

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方式为企业培训员工只是校企合作的其中一项内容, 是多种员工培训提高方式的一种, 但通过若干年来的校企双方的磨合, 我们发现这种方式非常适合通信运营企业目前的状况。经过系统的培训, 我们的员工都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 为企业的发展真正提供了人才保障。相信未来我们可以更好地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平台的方式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加系统、更加有针对性地继续教育和素质提高培训。

参考文献

[1]孟源北著.高职院校发展与校企合作的互动关系[J].高教探索, 2013 (3) .

[2]郭杰著.探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零距离”对接[J].职业技术, 2012 (10) .

8.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论文5则范文 篇八

关键词:导游课程;校企合作;情境式教学

一、情境式教学模式项目简介

传统的旅游专业教学课程一般包括《旅游文化》、《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餐饮管理》等专业课程,其中导游课程由于其涉及面广、企业针对性强,一直是旅游专业的核心教学课程。但在一般教学过程中,由于授课教师、讲授方法、考核方式等的不同,旅游行业自身迅速发展,往往使课程的专业教学在内容、目标、方式方法上脱离旅游行业发展现状,从而既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灌输式教学法无法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学生在毕业时不能充分满足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质再反过来影响行业发展,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如何从行业企业应用出发,在导游课程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情境模式设计,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于技能点、项目点、任务点,使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式教学得以转变提高,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情境设计使课本知识与企业需求、地域需求、行业需求等加以结合,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学情境中通过岗位体验与事件体验得到专业技能综合培养,最终将其既能应用在如《导游业务》等的单一课程中,又能推广应用到旅游专业的整体教学体系中,是导游课程乃至旅游专业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宁波某国际旅行社是宁波市重点的品牌旅游企业,由于其处于宁波地区旅游行业企业的领军地位,又和本院涉外旅游专业是长期合作伙伴,因此笔者将该企业作为课题设计的企业应用单位,通过长期校企合作结合专业教学应用,从而设计出基于企业项目的情境式专业教学模式。

二、情境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情境式教学模式的教学重点在于使通过一系列教学模式的情境式设计,使学生在“做”中熟悉导游工作的全过程、掌握导游服务过程中常见及特殊问题的处理策略和应变方法,为其将来胜任一线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该模式核心内容包括:

(一)校企合作平台。

情境式教学模式将职业专业教育与企业应用有机融为一体,是一种深层次的校企产学结合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首先需要通过在本地区本行业的企业进行筛选,选择其中具有行业代表力与专业影响力,并与学校能进行长期合作的行业企业如国旅等充分合作调研,并围绕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确定情境设计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向,在学校与企业的不断互动情境项目开发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学生主体平台

情境式教学培养模式是一种基于企业案例模拟教学情境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需要进行教学角色的充分转换,由教师主体变为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每名学生以情境中的“员工”身份接受情境职业化训练,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行业活动,以团队形式合作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团队素养等都能得到训练和加强。

(三)全程参与平台。

在情境设计中,笔者参照国旅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方式,将学生的培养划分为三个阶段:职业认知期、职业成长期和职业成型期。情境式教学模式根据三个培养阶段的能力及素质要求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按不同的学时比例由校企教师共同在校内外教学主基地及实训基地以工学交替的方式实施,从而完成对学生渐进式工学交替的培养过程。

(四)多元考核平台。

情境式教学考核在企业角度上引入经济效益与业绩考核等理念,进行课程考核制度的创新,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解决能力纳入主要考核范围,通过综合项目实战、实战项目评审等方法,全面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实现学习效果客观评价。

三、情境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导游业务》在进行情境式教学项目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导游岗位的工作任务,包括:接团服务准备、接站服务、入住酒店、核对、商定活动日程、参观游览服务、娱乐、购物等其他服务、送团服务、善后工作。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应当基于工作情境,并以导游的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如下图所示:

同时,在具体教学设计时,情境式教学模式与一般教学模式相比,还应该具有并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要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优化教学结构,强化实践教学,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的空间。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导游人员职业素养的认识,了解导游服务程序,熟悉并掌握常用的带团技巧。可通过导游录像、风光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旅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巩固相应的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录像就相关内容进行导游模拟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在讲授完导游基本技能与导游服务规范后,带学生以就近景点或校园内的特色景观为旅游目的地,进行导游专业技能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实地导游词的写作和讲解能力。导游业务课程也可以依托旅行社、景区等实践基地,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开辟课堂外的实践场所,如在旅游旺季,学生在旅行社或景区实习,承担部分工作。通过实践锻炼工作技能,学校和旅行社、景区等企业依据学生的工作业绩,对学生的实践表现共同评估考核。

(二)活用“合作研究”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中的情境设计对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也很有裨益,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之间或小组内开展研究性学习,共同讨论、合作探索,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使其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如在进行“旅游者特殊要求的处理”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模拟组团出游,以“旅游者特殊要求的处理”为总纲,分为“处理特殊餐饮要求”、“处理特殊住宿要求”、“处理自由活动要求”、“处理游客委托事务”等四个项目,教师把教学要求和方向告知学生,由学生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进行选题,依托不同项目创设情境,明确小组内个人的分工,专人负责调查原因、收集现象、处理游客的各类要求,并讨论如何进行问题的预防,组长进行协调和总结,做到各尽所能、各施其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技能。

(三)教学内容更务实开放

情境式教学模式构建时,本身就是建筑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之上的,因此,导游业务课程应立足宁波旅游业,与时俱进,密切关注宁波旅游业的发展,跟踪旅行社行业的发展特征与动态。教学突出实用性和地方性,依托宁波地理、历史等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如地陪的首次沿途风光导游,可以根据国旅的常规地陪路线,让学生创作欢迎词、沿途导游词,并进行模拟讲解。

四、小结

总之,基于校企合作的情境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和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促进课程改革、教材建设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需要、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等内容接轨,促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调动广大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谋业、创业能力,也是旅游专业建设的必走之路与前进方向。(作者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力;高职《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

[2]韩瑞;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导游业务》实践教学创新[J].北方经贸;2014(5).

[3]丁建;加强导游角色意识培养,促进导游专业生成才;探索[J].2013(1)

9.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篇九

摘要: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职业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而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实现与市场接轨的重要举措。校企业合作办学模式是我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校企合作,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提高我校教育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办学模式;班级企业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初高中毕业人数逐年减少,职业学校生源相应出现严重的滑坡,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与以前大有不同,教师的共同感受是学生比以前更难教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情绪比较严重。这与进一步大力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培养初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相违背,因此,改革办学模式,更新教育理念是职业学校前进的方向。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提供有力的保证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

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目前绝大多数的职业学校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企业进行了合作,校企合作从理念上不容置疑,但在实践上却难有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学校所处的环境、专业的设置、双方合作的主动性、有效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学校校企合作的内容、层次、形式、途径及程度等方面也必然有其特殊性,合作形式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校企之间虽然签订合作办学的协议,而真正开展实质性合作的学校比较少,况且协议的内容多为松散式的合作意愿,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

尽管国家对校企合作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及原则,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没有明确表达,促使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约束力和驱动力,在课程开发、职业教育标准制定方面难以得到行业、企业制度化的参与。

(二)从企业看“校企合作”

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水平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主要原因是一些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都很难满足企业需求。学生在从“学生”到“员工”的思想转变过程中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随便离岗离职,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生产;职业院校对实习学生疏于管理,学生在实习中自由散漫,因此,企业普遍反映 的问题是企业承担学生顶岗实习的风险太大,学生在实习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公司要承担所有的责任,这是公司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导致校企合作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从职业学校看“校企合作”

职业学校受办学成本高、资金投入不足、社会认可度低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职业学校的办学思路和理念无法跟上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缺乏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学校没有让企业参与学校的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让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机会更少,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也很少,很难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综合以上因素职业学校难以培养 “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在学校看来花大力气培养的学生无偿地“送给”企业,结果还受到企业的冷遇,双方的合作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等性。

以上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使校企合作难以广泛、深入地开展。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和尝试,深刻地理解“面向企业,着眼未来,服务经济”这一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根据我校与宁波技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望春园等众多企业多年来的合作情况浅谈开展校企合作的新思路。

二、职业学校应该主动“走出去”和“请进来”

我校与宁波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从2007年秋开始,主要是学校领导积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主动与企业联系、沟通,并多次考察企业实力和管理水平,感受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学校与企业的进行有效沟通,根据企业当前和长远所需人才要求,在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时充分征求企业的要求和意见,形成开放办学,实现学校与企业文化、理念的融合,使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达成良好对接。

我校主动“走出去”迈开了校企合作成功的第一步,学校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出发点,在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设置、课程和教材调整、实验室的完善,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时,我校积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企业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并就合作的细节进行设计、沟通和谈判,最终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与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主板维修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等专业进行长期的合作,同时让企业明确认识到我校办学的实力和技术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并全力支持和配合与我校合作的各项工作。企业在2007年底及时把2008年人才需求信息传递给学校,帮助学校规划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和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作兼职教师,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进行就业指导,2008年3月正式接受我校第一批106位学生顶岗实习,学校派出我为实习带队教师,在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的同时,学习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计算机主板维修方向和维修技巧等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回校后对教学定向、专业设置和发展方向、课程建设、实验室的进一步完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班级企业化的管理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校企合作促使企业对实习学生的高标准培养

企业对培养实习学生维修计算机主板的能力非常重视,在校平时学习比较松懈的学生对待学习都非常的认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上升了一个台阶,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责任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企业对实习学生采用的培养模式对于学生的培养和管理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校部分专业推广了这种教学和管理模式,在学生和教师的眼里,学校就是企业,班级就是企业的一个车间或部门,按照企业严格的制度管理约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或者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单独或者分组完成某一个项目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校企合作加强了我校“三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校企合作项目更好的开展,就要求学校要有一支既熟悉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企业先进的管理和培训模式、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产品加工和生产的工艺流程,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三师型”教师队伍。在新技术的掌握上、项目课程设计和校编教材的开发、教案编写上,我校每年暑假选派部分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培训,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学习,不断丰富专业知识面,加深对企业实际工作的理解,锻炼和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与水平,确保教学水平和技术能力超前企业水平,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第一线的生产实践,使教师感受企业员工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及工作责任感,感受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这样可使教师既承担理论教学,又能承担实践性工作,将企业文化和

管理模式融合到教学中,快速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的“企业化”水平和实践技能,优化“三师型”教师队伍。

五、推行学校班级管理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随便离岗离职,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主要是学生在校期间对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的培养不够重视。为了使“学生”尽快转变为企业的“员工”,学校鼓励专业教师、专业班级班主任下企业学习,让教师了解企业的文化制度,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管理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实质上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是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适应社会、适应竞争、实现三自管理为目的的创新管理模式,使学生在学校不但能够学好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适应企业制度化的管理,吸引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对文化、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从中领悟企业精神的内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工作纪律观念,并积极调动学生干部有效地管理好班级,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一种美好向往,促发他们对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一种渴望。“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可以突出学校的特点,在班级管理中,将班干部改为企业干部职务,比如“班长”为“经理”,“副班长”为“经理助理”,“学习委员”为“技术部长”等,提升班级班干部的管理能力,使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

六、学校按企业要求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在校实训实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达到企业的要求,“顶岗实习”须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学校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日常行为规范并进行严格的管理,采取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技能训练水平和生产安全,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烹饪专业的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设备、工具、环境开起了实习餐厅,烹饪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变成了“厨师”,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菜谱加工出有形的“产品”,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成了“服务生”,按照酒店的高标准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不少学生和老师光顾,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提升了学生的管理能力、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和团队精神。学校完全做到了将学生、学校、企业、社会有效地联系起来,与社会、企业的发展接轨,真正让学生能够“走”得出去,使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达成良好对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总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蕴涵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结合我校成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采用校园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和校企合作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摆脱学校教育的单一管理体制,建立起面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学校管理体制,克服办学模式中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经营,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从而实现校企双方真正意义上的互惠共赢。只要我们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不断“上下求索”,认识校企合作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刻意义,努力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尝试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就一定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1]刘素婷,论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6,(6);

[2]徐洪波,袁晓建.探析校企合作共建的双赢特征和发展思路[J].交通企业管理,2006,(2);

10.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论文5则范文 篇十

李 国 庆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永恒的话题,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时,教育工作会议、国家、省《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对校企合作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原来的校企合作提升到了校企一体、深度融合的地步,如何推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

一、值得关注的政策导向和目标要求

2010年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计划中专门对校企合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办学”,将原来的校企合作提升到了校企一体,并制定了近两年翔实的工作实施方案和目标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强化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和机制建设,推进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和校企一体实施方案”;“遴选1000所项目学校和3000家合作企业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项目学校3年共计培养300万名支撑产业振兴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创新校企合作制度,通过实施专业与岗位衔接,整合实训资源,共建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和工艺技术服务平台等方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2010年,出台校企一体实施方案以及项目管理措施,确定项目学校和合作企业,启动合作项目;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2011年,继续实施合作项目;研究制订验收办法。2012年,开展评估总结和成果展示活动”。

从以上的目标要求中可以看出,既有校企合作方向性的指导,又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更有具体的工作推进进度计划安排,为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度推进提供了一个较为良好的发展平台。但同时也给职业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工作推进到“校企一体”、“深度融合”的地步也切实的摆在了每个职业学校面前。

二、当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办学模式分析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职业学

校也抓住了这个大好时机,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工作方面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特点。

1、学校聘请企业专家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成立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部门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充分利用专业指导委员会平台与企业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做好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订教学计划和确定教学内容等等,有效的共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

2、建立了“订单式”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

创新校企合作形式,建立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是近几年来每个职业学校开展的主要工作,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开创了很多的校企合作模式,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4+1”或“2+1”模式,即“学生前四或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教育模式”;

“实训、科研、就业”模式,其特点是合作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合资独资企业、国营私营企业等,采用校企合作等各种形式的合作,进行合作办学、技术开发、联合培养、人员交流、基地共建、课程开发等;

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模式,即“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双向介入,把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的模式;

“冠名班”合作办学模式,即“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在办学中资金投入和资质整合投入的积极性”,“办学过程中能够从社会需要、市场需要、群众需要的出发点考虑”的模式。

三、当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

尽管在校企合作方面

三、校企合作中值得借鉴的几种模式和案例:

模式一:

案例:鄞(垠)州职教中心通过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与工业园区联结的“三联”办学模式,把富泰手电筒等8个系列梯度实训产品引进校内,使学生实训由简单模拟转变成为企业生产真实的产品;

象山职业高级中学以“依托专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专业、办强专业引产业”的办学思路,先后创办了7家公司。

案例二:(校企一体)我校(丹江口飞翔机械工业学校)是由丹江口飞翔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兴办。飞翔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包括数控机床、冲压设备、压铸设备及化学表面处理等在内的14大类150多台(套)设备,设备资产投入为1100多万元,车间占地面积4500多平方米,为东风有限各专业厂配套,年产值2500多万元以上,可同时接纳200多学生到车间实习,600多学生到车间实训,企业依据这些资源办学校,企业既从事生产经营又是学校学生的实训实习场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教职工在企业的作业部、装备部、技术质量部、物管部、综合部承担管理职务,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发挥教师知识的优势开发新产品,从而形成教学、科研、新产品开发、实施生产等一套无缝连接的系统,充分体现科技就是生产力,同时学校根据东风有限等大型企业的需要制定培养目标和计划,设计课程,开发新专业,利用本企业优势,包括设备、技术、场地、信息等资源办学。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接受知识,提高技能,我们将企业的生产部和学校的实训科合署办公,学校实训科长兼任企业生产部副部长,学校可根据需要,随时安排学生进厂实习实训。校企合一,分工协作,相互依存,优势互补。这样,校企一体化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人才缺乏与中职学校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学生实习实训与专业不能有效结合的问题,实现校企一体化是我们对中职学校办学新模式的一种探索。

四、进一步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校企一体”

针对以上分析的专业特点,我校的校企合作取得了较好的并且结合我校的特点走出了自己的校企合作路子,但是离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校企一体”还是有一段距离,如何缩短,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较为紧

迫的问题,时间仅仅给了我们两年的时间,要实现这种校企合作的局面还是需要我们在座的共同努力。如何做,在这里提出自己的思考,仅供参考。

(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机制的转变和专业对接度的研究

在校企合作工作方面我校现行的机制为以实训就业处牵头系部负责制的做法,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的工作的配合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系部负责制的力度,增强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在校企合作的专业结合度上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要围绕专业进一步做好专业和行业对接的研究和实施。

(二)积极与企业结合加大培养模式的共建力度

在学生培养模式方面积极做好专业与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与企业做好共建工作:

共建“队伍”。通过校企共建,着力打造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积极引进在企业工作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充实教师队伍,扩大“双师型”队伍数量。另一方面,加强在职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具备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潜质的中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共建“基地”。按照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互动,建设一批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培养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大投入,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和“技能教室”,满足基本的校内实践教学。有效地吸引企业捐赠设备,使实训室车间化、工厂化。

共建“计划”。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认真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由校企合作委员会商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有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在技能训练和实践环节中,制定校企密切合作、企业全过程参与的人才培养计划,为职业院校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共建“课程”。校企双方按照人才需求设置课程。职业院校应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大胆进行课程改革,以各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为平台,聘请企业领导、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改革。同时对

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

上一篇:主持人选拔活动方案下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八届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