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培训心得体会

2024-07-14

农民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

1.农民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新型农民培训心得体会

尊敬的领导、老师,全体学员们大家好!

我叫许雷,来自蔡木乡巴彦宝拉格村。

日,我有幸参加了县农广校举办的2017年新型农民培训班。在为期

天的培训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各位专家老师的《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商之路》《新型农民的素养与文明礼仪》、《蔬菜的种植及绿色防控技术》等几门课程。对于一个自中学毕业后从未进入过课堂的我,无疑这是一个最佳的充电学习机会,所以我倍加珍惜。这次培训学习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理论知识,颠覆了我多年来的传统种植观念,真是受益匪浅,收获多多,感触颇深。

一、学习感受: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我有着一定的农业生产经验,但是缺少理论知识。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我感觉豁然开朗,许多平时遇到的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互联网+农业》《农村电商之路》,让我认识到农业也是需要走上信息化,也可以进行电子商务,为农民增收。《新型农民的素养与文明礼仪》、《蔬菜的种植及绿色防控技术》两门课程,我深深感受到农民是体面而受尊重的职业,农业大有希望。新型农民不再是普通的贫困农民,同样能创造财富,从事农业生产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更多的辉煌事业。作为新型农民应当是有文化、懂礼仪、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应该具备较好的社会素质,自立自强、崇尚科学、讲公德、有道德、重美德。

二、主要收获:

1、认识到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时刻在进步,一刻不学习就落后,不能将新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就无法获得较好的农业效益,唯一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在生产操作中不断总结,运用学习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操作中的困难,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用。

总之,参加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的农业生产搞的更好。

最后,衷心感谢县政府、农广校、、给我机会,让我参加了本次培训。谢谢。对于本次培训辛勤付出的领导、专家、老师、我也想表示我最真诚的谢意,谢谢你们!

2.农民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多年来富锦市一直把培训放在首位, 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培训内容上不断探索研究, 实现了新的突破, 拓宽了培训领域, 丰富了培训内容。在培训方式上, 积极拓宽渠道, 创新形式, 以多种培训方式为载体, 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 开展了科技“五下乡”、科技大集、现场会、立标会、农业科技田间博览活动、农民科技节、科技备春耕培训等, 利用网络、电视、电台、手机短信等有效载体, 搭建提升农民素质的平台。近年来, 平均每年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650多期, 培训师资1 200余人 (次) , 年培训农民近10万人 (次) , 发放科技资料12万余份。

富锦市在多年的培训中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培训模式。

1 菜单式培训模式

采用“农民点菜, 专家下厨”的方式对农民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科技之冬培训开始之前, 市里成立了20名集农技、农机、气象等方面的专家讲师团, 针对各镇、村的产业特点、种植情况和农民需要, 组织相关产业的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采用“固定课堂、互动课堂、流动课堂、成果课堂”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使农民能够按照自己的“口味”进行选择。培训中, 专家将课堂设在镇、村和农民炕头上, 专家或巡回讲课或深入村屯, 通过专项授课、座谈交流、典型户经验介绍、“互动式”培训等方式进行培训, 农民不仅可以“点菜”, 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菜”。培训灵活, 效果明显, 而且课堂氛围好, 农民参与热情高。

2 请进来、送出去培训模式

先后聘请了省内大豆知名专家刘忠堂、省农科院水稻首席专家潘国军、省推广站玉米专家张相英、省土肥站土肥专家付建和等对全市师资、种田大户、合作社负责人进行系统培训, 同时借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的契机送全市科技人员到东北农业大学、职业教育学院等教育单位进行短期培训, 提高了全体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 知识得到更新。目前全市市、镇两级共有农技人员128人, 其中专业人员117人, 占91.4%, 高级职称44人, 中级职称53人, 初级职称20人, 富锦市农技人员有2人成省推广系统学科带头人, 有2人成佳市拔尖人才, 有5人被评为富锦市第七批科技专家, 涌现出一大批农民信得过、生产依赖的优秀人才。农业科技力量水平处于全省县级首位。

3 以科技示范户为主体的“三级”科技培训带动模式

以900户科技示范户为中心, 由专家和技术指导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指导, 农技指导员与示范户通过电话、QQ群、面对面等形式进行沟通、培训和扶持, 全市示范户平均受训及指导次数20次以上, 大力培育示范户的“三个能力”, 让农民不仅知道怎么做, 还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同时这些科技示范户也成为科技人员了解农情的主力, 有100名科技示范户通过学习考试获得了全国职业技能鉴定证书。逐步探索形成了富锦市“专家+示范户+农户”的新型科技培训模式, 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 良种良法直接到田, 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在每个镇、村, 建立了科技样板田, 通过示范样板田, 让农民摸得着、看得见, 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 确保了示范辐射效果。

4 利用网络开展一站式远程网络培训模式

利用省组织部的网络系统, 在生产前和生产中就专项技术或单一技术措施开展网络远程式培训, 在一个村或一个农户家中讲解具体操作, 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在自家电脑上收看。这种方式覆盖面广, 示范效果直接。

5“四结合”培训模式

培训方式多样化: (1) 集中培训。 (2) 田间地头现场指导。 (3) 技术服务、专家大院、电话网络咨询。 (4) 到村、到户培训, 播放光盘。 (5) 举办科技大集。 (6) 发放技术资料。 (7) 田间博览等。这些培训方式实现了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系统性培训与季节性培训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教学相结合、农业专家培训与种田能手现身说法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使培训由“冬培”转变为常年化培训, 使培训渗入到生产全过程。

6“整村推进”培训模式

按照“一村一品”, 发展专业村的目标, 实施“整村推进”培训模式。在培训工作中做到了“三个围绕”。第一, 围绕基地抓培训, 富锦市在全市各作物主产区建立了“超级稻双增一百”基地、玉米“双增二百”基地、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粮油糖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水稻增产模式基地等, 以基地建设为前提, 以基地为培训课堂开展农民培训。第二, 围绕特色品种抓培训, 富锦市有许多的特色专业村, 如大榆树镇太平大蒜专业村、利民蔬菜专业村、巨贤西瓜专业村等, 组织专家围绕特色农业做文章, 培训农民打特色牌、创品牌。第三, 围绕科技推广项目培训, 在全市范围内围绕20项主推技术开展全方位的培训。

7 五联动培训模式

由农业技术部门联同文化、卫生、司法、宣传等相关部门成立了五送活动团。同时把技术、思想、文化、医疗、法律直接送到村屯。

8“科技包镇培训”模式

3.农民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一、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农民文化结构低,培养任务重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而且,大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因缺乏城市生活常识和就业技能而就业不稳,回流现象普遍,导致了我县农民的“三低”(劳动技能偏低,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和“三缺少”(缺少瞳技术、会种田的新型农民;缺少懂科技、会管理的青年农民;缺少农业企业家和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

2.农民年龄结构偏大,培养难度大

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村生活艰苦,农民收入不高,就想方设法跳出农门。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里的大多是妇女、儿童、老人,青壮年农民难觅踪影,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3.政府重视不够,缺乏专职农业教师

有的领导干部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偏重于见效快、政绩明显的工程和项目建设,对见效慢而又需要政府资金投入的农民教育培训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必要的支持,存有表面应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口头说得多、实际行动少的现象,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上舍不得投资,没有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尚未真正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农民科技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4.培训内容、方式简单落后,与农民的需求有差距

目前的教育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目前基本上很少开设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方面的培训,有的也是仅仅局限在种植、养殖方面。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并且以集中讲授或发放资料为主,针对眭和实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5.农民投资农业教育培训受到限制

一是农民收入较低,除保证子女上学及正常消费外,留给自己参加学习的资金几乎没有;二是由于受传统思想及小农意识影响,一些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强,比较着重当前生产和实用技术缺乏应有的学习欲望;三是交费培训观念淡薄,对于能使个人有较好收益的及时往往热情很高,但谈到费用时,就不愿惨叫培训学习,还没有形成交费参加科技培训的观念。

二、农民教育培训的措施与对策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一项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积极配合、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系统工程,要注意点面结合,示范引导,多措并举,积极实施。

1.加大宣传力度,政府部门应将农民教育培训视为振兴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的希望工程,纳入结构调整的内容之中

树立大规模投入,大规模培养的理念,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做好农民培训计划,配置好专、兼职教师队伍、建好培训基地,把农民的教育培训视为公益性事业,采取各种措施,争取一定的经费投入,从而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

2.强化师资队伍,提高培训质量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师资库,从教育、科研、推广和专业协会等机构中选聘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兼职教师,并统一颁发聘书,扩大兼职教师队伍。通过统一组织,规范管理,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作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

3.制定合理的、符合农民需要的培训计划

培训时间要科学合理、灵活安排。要顺应农时、季节特点,在不同的农时季节,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巡回培训。如:农民冬闲、夏季挂锄时进行集中办大班培训,农忙时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开展现场生产实践指导工作,拓宽受训者的范围,尤其应着重对农民进行“反复性”地培训。进行科学调查摸底,制定培训内容,确保符合实际。农村的现状是什么,农民迫切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根据调研情况,针对不同村、不同产业具体制定有效的培训,实施培训,指导计划,并按照所从事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所需,设置培训、指导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使培训流于形式。

4.创新培训方式,采取普遍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聘请专家与本校教师相结合、远程教育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工作

重点培养新农村带头人、农民技术员、骨干农民、专业能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等,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对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由企业自主进行,各级政府应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并加强督促、扶持、鼓励和表彰;

5.完善服务体系,强化优质服务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要进一步完善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集科研、推广、服务、培训为一体,与农民紧密相连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多层次服务网络,积极收集适应本地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通过媒体宣传、编发资料、现场会、培训班、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同时为广大农民提供有关农业政策、科技知识、市场信息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增强农民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充分发挥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观能动性。

6.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各级财政应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扶持建设村科技书屋和农民夜校,方便农民借阅和学习。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开办节目专栏,可播放名师讲座,扩大教育培训的覆盖面。通过村级的“广播大喇叭”,村科技书屋、农民夜校等播放设施,转放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栏目,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受众面大、覆盖范围广、传播快捷的独特功能,努力提高广播电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效果。

7.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培养农村未来新型农民

4.参加农民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四

一、这次培训得到了我镇领导的高度重视,围绕农业产业发展想方设法,用尽心思搞好这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我从思想上从一名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特别是通过学习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有机茶叶的发展与我区茶叶的现状概述,农业的发展趋势,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使我从思想上认识深刻,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一员理清了思路,在土壤和肥料有机茶园全程机械化管理及加工技术,茶文化、政策法规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这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必要,像一场及时雨,因为它不仅让我学习了更多理论知识,解放了思想,把我们这些茶叶种植农户相聚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遇。

5.的职业农民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我有幸参加了崇阳县农广校于月6日开办的油茶种植培训班的学习。经过十五天的学习、实践、观摩,收获不少,感触良多,通过本次培训,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下面粗略的说说培训心得:

一、对国家的惠农政策及政府对种植专业大户扶持政策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中,对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与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三、通过油茶栽培技术专业课的学习,对油茶的前景有了更清楚认识。对于油茶园基地建设中的开挖平整、油茶品种选择、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茶园管理、茶树修剪等更有了把握。

四、明确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责任和素养,要做一个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应该具备三个素质:一是应自强自立,诚信务实,注重礼仪,崇尚文明;二是应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熟练掌握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三是应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五、龙凤集团的观摩让我深有感触,集团老总是一位老兵,他以奉献精神,带着他在外多年的积蓄返乡创业,投资一亿多,从荒山造林开始,以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将周边八个行政村产业和土地进行整合,建成了集生态农业,特色餐饮,高档住宿,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农业产业园——龙凤集团。集团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

6.农民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下面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3月12日,孝南区20XX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蔬菜产业培训班,在孝南区农广校的大力宣传和精心组织下,隆重开班了!全班符合报名条件的人数61人。在此,我谨代表全班学员向精心准备此次学习班的各级领导及政府职能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您们给了我们此次学习的机会,感谢您们没有忘记我们,感谢您们让我们及时地了解了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及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此次学习犹如一支强心剂,深深地刺进了我们陈旧的心灵。“ 爱国、尚农、勤勉、诚信 ”这八个字犹如一声春雷,惊醒梦中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应立即行动起来,“转观念、调结构、扩产量、创效益”,用现代农业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转变传统的种植模式,积极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中来。

通过此次学习,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调整结构。在为期十五天的学习培训当中,先后有二十四位各级领导及专家到现场给我们作精彩的演讲及解说。通过学习,我们深受鼓舞,积极地响应国家对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积极地参与到“发展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蔬菜安全、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建设中来。积极地为社会输送“有机、绿色、环保”的放心蔬菜,提高蔬菜品质,让自己的钱包鼓起来,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新,带动力强,极具创造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整理思维,贯彻落实。在此次学习过程中,各条农业战线上的专家学者给我们传授了很多的农业种植关键技术,普及了诸多关于涉农方面的知识。比如:教我们如何选种、播种;如何施肥、田间管理;如何进行病虫害防治;怎样鉴定种子、农药真伪及法律法规;如何搞好自身健康卫生及产品质量安全;如何进行市场营销以及我们国家蔬菜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一系列知识。在今后的生产与生活过程当中,我们一定会学以致用,将这些知识与政策贯彻好、落实好。

三、与时俱进,全面开花。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农村要强、富、美”的三个要求,结合此次学习的收获,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一定会及时转变观念,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改进耕作模式,马上行动起来,打造出我们的品牌,切实推进我们肖港蔬菜产业的稳步发展,让新型种植模式全面开花,让我们早日成为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让肖港万里小香葱“香飘万里”!

我相信:在座的61位学员一定不会辜负孝南区农广校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会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抢抓机遇、与时俱进,用行动创造品牌,待明年春暖花开之时,诚邀孝南农广校的各级领导再来看不一样的肖港小香葱,不一样的肖港“新”农民。

篇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你们好!我来自于大幕乡钟台山麓的桃花尖村的王广良。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我有幸得到你们和蔼可亲的热情指导。这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为我们农村、农民带来学习科技知识,树立新理念的良机,使农村充满春意盎然的蓬勃生机。

你们为了使我成为一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千方百计的不遗余力的帮助,可谓是呕心沥血的辛勤园丁。为了我们学到全面的知识,你们邀请市农院、区农局、司法部门的专业人员、组织专家团队,联系外训,牺牲你们的休息时间、放弃手中的急事,使我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和农业集约化的必然性,作为学员的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及歉意。

我们农村经济发展之所以与城市存在相当大的距离是因为缺少合格的在市场竞争中有胜算的农产品。良性竞争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不可阻挡的自然趋势。科技知识是将传统的温饱农业引领到现代新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动力,是你们的言传身教呼唤我们对科学知识渴望的良知。

我们通过15天的学习,总觉得老师、领导与学员之间没有隔阂,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势,很融洽,那种平易近人的感觉历历在目,讲起课来有声有色、细致入微、生动贴切、通俗易懂、百问不厌,使我受益匪浅。

我是一位普通的农民,是你们指导我怎样学会科学知识,尽快从辛苦的劳动过程中解救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这代人羡慕已久的愿望。老师们是你教我们从种子选择、播种、移栽、管理、成熟、收割如何分段、分层次,及时适量,合理配方,精确施肥、施农药从而使农产品有效增产,增收达到符合食品安全的标准,生产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怎样运用电脑软件,全程安全监控,销售,购买,一应俱全,是我们这代人的梦想。

咸宁是一朵花,那么大幕是这花上的绿叶,怎样呵护这片绿叶。食品质量安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才是领导、老师、学员们所期盼的愿望。作为合法的公民,我们是责无旁贷,也是任重道远。愿生命之树常青,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绿色“金矿”永存。

最后,感谢咸安区农业局、区农广校、大幕乡镇各位领导对我们学员的大力支持与关爱,愿全体领导、老师、学员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都在丛中笑有所成。

篇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本人叫余志明,是咸安区贺胜桥镇人,很有幸参加这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这次培训让我受益良多,以下就是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讲座中,让我更进一步的弄清了安全质量的重要性,只有大力控制农药残留物的浸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才能得到改善和根治,我们应该多喝当地土生土长的茶叶。

通过这次茶叶专业理论课培训,让我更加坚信茶叶将促使我区的经济带来飞跃的发展。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最具生命力,随着人们生活的质量提高,茶叶市场需求呈现增加之势。茶饮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保健品之一。近来我国茶叶市场每年消费指数一直在递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茶叶消费需求量进一步扩大,茶叶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通过对茶园基地建设,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茶叶加工的学习培训,使我对茶园基地建设和管理加工等方面有了全新的概念和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落实在种植管理上,让种植茶叶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的福利。

我区应充分把握和利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优势、政策优势,促进经济迅速发展,让全国人民的旅游爱好者来观赏我区的山水田园,品我区各种名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咸安区将成为旅游大区,茶叶名茶之区。

7.浅议新型农民培训 篇七

1.1 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

我国传统的农民就是农夫,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是对他们的最好写照。他们日出而作, 日没而息, 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解决自家的温饱。他们虽然有着勤劳善良、忍辱负重的优良品质, 但也习惯于逆来顺受、保守短见, 更缺乏组织性和创造性;而新型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的, 是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 用经济学意义表述应该叫“农商”, 即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 以需求指导农业生产, 以新产品引导市场, 并以商业活动为舞台的新生产者。

1.2 新型农民应具备的品质

新型农民应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对“三农”及其相关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有理想, 有追求, 有鲜明的创业精神;应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要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具有一定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等方面的一技之长, 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带头人;应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有良好的生产和生活习惯, 遵从“八荣八耻”, 做一个文明的社会分子;应有组织有纪律, 视野宽阔, 要懂得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2 加强新型农民培训的意义

2.1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着力培育新型农业人才。“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作为新农村建设直接参与者、主要建设者和最终受益者, 农民素质的高低将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和艰巨任务, 都十分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2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出路, 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助推农业现代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唯一途径是加强农民综合素质的培训工作。

2.3 是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农业需要通过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合作、商品化生产, 进行集约生产、规模经营, 以获取高效益。因此必须培育出具有现代市场经济意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农民。

2.4 是实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农业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 让农民掌握先进的科技成果并运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增加收入。

3 新型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 思想意识保守、安于现状, 导致农民教育培训难度加大

相当一部分人文化基础偏低, 对新兴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接纳、吸收能力;有的虽有培训愿望, 但同时只看眼前利益, 存在“小富即安”思想, 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 普遍存在既想致富又对政府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市场观念、市场意识非常淡泊;部分农民存在急功近利思想, 希望一次培训就能掌握一门技术, 只想要“如何增加产量、如何减少投入”的“秘诀”, 对应该具备的基本技术和管理知识缺乏兴趣;年龄的大小不一和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 决定了农民对科技的认知、需求、接受和实践操作上有很大的差异, 使培训的成效大打折扣, 培训难度加大。

3.2 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不规范, 严重挫伤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扰乱了培训市场

正规的培训机构往往存在培训不连续, 培训是一阵风, 上冷下热的状况, 培训的地点和内容难以统一, 重复培训较多, 严重浪费教育资源;个别培训机构敷衍了事, 做过场, 工作存在形式主义, 教育内容不够丰富;一些企业、社团和个体户往往是为了推销某种产品也进行培训, 甚至推销一些假冒伪劣产品, 使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

3.3 师资力量薄弱, 培训方式和教学手段落后

很多培训教师是临时上阵的, 他们没有教师资格, 多数些普通的管理人员;目前的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 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 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远程教育设施不足, 信息滞后, 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 就更谈不上数字化信息的多媒体教学培训。教育手段比较单一, 依然停留在“读读报, 开开会”、照本宣科上级文件的老套做法。

3.4 政府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培训效果不明显

目前农民培训还没有相对固定的经费投入主渠道, 也没有将农民培训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经费投入难以保障。培育新型农民, 加大各方资金投入是关键;在现有体制下由于农民培训工作的资金、师资、场地等诸多要素无法统筹安排, 无法资源共享, 导致培训方式单调, 培训内容不系统、不深入、难持续, 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有相当一部分培训项目尽管投入了许多人力、财力、物力, 却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4 解决问题的途径

4.1 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宣传力度, 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文化等综合素质

以政府为龙头, 尽快制定出台并实施“新型农民培育计划”, 确立实施目标、实施办法和考核标准, 全面推进新型农民培育工作。要深入乡村做好宣传工作, 向农民讲清务工与务农的区别, 讲清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的重要性,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台等媒体, 大力宣传科技致富、自主创新致富的先进典型, 让农民逐渐主动接受培训, 参与培训。另外, 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 对经过培训取得“农函大”结业证书、农民技术员职称的农民, 在农业项目贷款、土地流转承包等方面给与政策性倾斜, 对一些特别优秀的学员, 可以聘任为村级农技指导员, 并给与相应的资金补助, 实行培训、考核、聘用、待遇相统一的政策, 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4.2 有效整合资源, 规范培训机构, 建立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政府统筹宣传、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行业、各部门的现有资源, 农业部门牵头, 组建培训实施机构。成立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行政领导机构, 负责教育培训项目的全面领导协调工作;建立培训指导小组, 负责保障、监督、协调、督促、培训等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 主要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成立专家组和师资团, 成员包括农广校、农技站、植保站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使农民教育培训真正的形成合力, 共同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

4.3 强化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 积极改善培训手段

加强对培训机构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培养, 或直接聘请专业的培训教师;积极推广以计算机为支撑的数字化信息多媒体教学培训的形式充分发挥现有远程培训资源, 以“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为依托, 积极建设县乡镇村三级远程教育设施, 把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的数字化多媒体培训形式应用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将新的远程培训模式———“手机短信移动学习”引入农民科技教育工作来, 使农民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利用手机的短信平台进行交互式的技术培训、信息交流等, 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4.4 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 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从根本上提高培训效果

政府要高度重视, 要将农民培训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 对所拨经费实行集中管理, 专款专用, 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同时, 适时引入市场机制, 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农民培训工作, 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体制, 解决农民教育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 从根本上确保农民教育培训活动的顺利实施。

摘要:本文对新型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并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8.农民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1.影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不利因素

1.1农业发展的程度与农民素质不相适应 当前,农业建设已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但是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二、三产业,人口向城镇加速聚集,务农劳动力已呈现低文化、老龄化、女性化特点,受教育的年限要远远低于平均年限。农村从业人员素质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1.2农民的培训需求与公共培训内容的差距较大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依托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几个项目来进行,培训内容相对单一,与农民需求差距很大。

1.3培训投入严重不足 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除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配套资金投入外,其他农民培训活动均依靠国家、省下达的培训项目,甚至有的区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经费都难以保障,这与广大农村劳动力庞大的需求群体形成了巨大反差,培训投入明显不足。

2.增强做好农民培训的使命感

2.1农业增效,离不开农业科技投入 要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就必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良种推广、新技术引进和农民培训步伐。

2.2农技推广,离不开农民素质提高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偏低会给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更是直接面向最基层的农民。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推广科技,提高农业效益,都离不开农民文化至素质的提高。

3.精心组织,增强做好农民培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1加强领导,落实专人负责 要做好科技培训工作就必须从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配备人员等方面入手,这需要县乡两级密切配合,并明确业务素质较高的专人负责组织科技培训,形成左右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农民培训组織网络。

3.2加强调研,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和方法是农民培训成功的关键,为此必须制订周密的培训计划和采用先进科学的培训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将农民科技培训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明确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单位、主讲专家、参加人员等。

3.3精心组织,确保农民培训实效 一要针对当地产业特点和培训对象进行培训。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等,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农民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可以采取集中授课、观看农技科普视频、田间现场示范、开通专家热线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促使群众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本领,推动农业科技的普及;三要做好结合。农民培训要与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理念树立紧密结合在一起;四要采取激励措施。

4.创新机制,增强农民培训的内动力

4.1县级统筹,健全统一实施机制 农民培训由乡镇实施,易出现培训力量薄弱、培训效果得不到保证、培训资金被挤占挪用等弊端。因此,农民培训必须纳入县级统筹,统一实施,面向社会聘请技术服务单位开展培训工作。

9.农民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大观区辖3个乡镇和7个街道办事处,28个行政村,总面积236平方公里,其中乡镇总面积196.11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其中农业人口6.8万,耕地面积5.4万亩,林地3万亩,水面10万亩,人均耕地0.7亩,去年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3.26亿元,比2005年增长41.9%,农民人均纯收入4828元,比2005年增长51.7%。我区自2006年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来,区政府与主管部门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为原则,通过加强领导、扩大宣传、强化管理、规范操作等有效措施,全面推进阳光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农民增收。

一、主要成效

随着阳光工程的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培训了一批技能型农民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区已连续三年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共培训1200名,转移1044名。培训内容有:餐饮服务、建筑施工、计算机应用、汽车驾驶等。

2、促进了劳务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调查表明,参加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年纯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增长30%以上。阳光工程培训为提高农民工技能,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3、提高了企业素质,促进了经济发展

接受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进入企业后,给企业增添了活力,提高

了企业竞争力,也促进了企业更好地发展。目前,我区有市级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11家,区级2家。2008年农业产业化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37

亿元,比上年增长58%,直接带动农户4万户。我区已有省级著名商标

2个,市级著名商标4个,省级专业示范村2个,省级示范合作经济组织

1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个。

4、加强农民多种形式培训,采取措施促进农民增收

开通了大观区农业信息网站,宣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提供致富信

息等内容,组织乡镇农业站农技人员到各村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传授

农业实用技术。据统计2008年举办培训班36场,培训农民0.49万人,午季作物田间管理技术服务3.01万亩,春季作物生产技术服务4.79万

亩,指导生猪生产1.02万头,家禽生产8.05万只,渔业生产3.7万亩。

另外,我区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2家,带动农户4万户,经销肉

禽蛋奶1.2万吨,水产品2000吨。2008年河口丝瓜协会通过协会组织

服务使户均增收300元,人均增收80元。

5、新型农民充分参与以蔬菜主的五大基地建设

我区充分整合、利用农村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健全完善农村科技

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为城郊型现代农业和新

农村建设培养更多的新型农民。围绕 “立足大观、依托城市、服务城

市”,做大做强畜禽、疏菜、水果、水产等优势产业,让全区广大农民重

点参与五大龙头基地建设,一是参与建设海口无公害蔬菜基地。海口无

公害蔬菜基地是市政府菜篮子工程重要内容,全区现有蔬菜种植面积1.3万亩,去年新增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其中新增大棚蔬菜400亩。二是

参与建设石门湖水产养殖基地。2万亩石门湖原生态养殖示范区年产

1000吨水产品等特色产业基地,已形成规模经营。三是参与建设农家乐

休闲娱乐基地。宜梅果业、西江开发、龙晟生态园、独秀山庄四个基地

已取得成效。四是参与建设永强新球万利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永强家禽

良种场年产600万羽家禽;新球畜禽养殖小区养殖蛋鸡10万只;万利科

技示范园、茅岭苗圃养猪场、茅岭良种猪繁殖场、勇红养猪场四个生猪

标准化养殖小区。五是参与建设山口生态农业基地永青生态园、龙塥圩

综合养殖场、联胜渔庄等农业基地已初具规模。

二、主要做法

在区政府的重视下,区阳光工程办公室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

施,保证了阳光工程顺利实施。

1、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保证培训工作人员的顺利进行。加强农村

劳动力培训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统筹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途径。因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

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于2006年5月成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大观区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会议,抽调了一批事业

心强,办事认真负责的同志充实区阳光工程办公室的力量。

2、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为确保阳光工

程项目的有效实施,区政府除承诺培训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外,还安排了

专项工作经费。

3、加强宣传,强化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区阳光办公室将协同有关成员单位加大对培训单位的转移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度,确保培训计划的完成,承担转移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要按培训计划开展工作,切实保证培训的质量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将通过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宣传阳光工程政策,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今后工作重点

我区实施阳光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采取了有效措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发展不平衡、工作机制不完善、跟踪服务不到位以及品牌建设推进缓慢等,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后突出抓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典型引路

在优化配臵社会资源、强化监管措施、建立责任制、提高培训质量和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等方面,要认真总结典型经验,为进一步推进阳光工程提供借鉴。

2、抓质量提高

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强化“三堂课”制度,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和实训基地建设,抓好学员考核考评工作。督促各培训机构把就业放在重中之重,面向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围绕提高就业技能,按需培训、因人施教。逐步降低职业技能鉴定收费标准,推动农民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提高鉴定率。

3、抓就业

鼓励培训单位通过建立稳定就业渠道,提高转移就业的稳定率,确保就业。发挥区职教中心的作用,鼓励城市中介机构向农村延伸,扩大服务面向,以此不断提高农民就业的组织化程度。

4、抓品牌

鼓励乡镇通过资金扶持、基地认证、品牌推介、组织化服务等方式,打造本地的知名劳务品牌。2009年围绕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市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实施民生工程,培训新型农民1000名,其中阳光工程培训400名,农民技术培训600名,重点有:计算机应用、蔬菜栽培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畜牧养殖技术、餐饮、家政服务等专业。通过品牌战略,带动培训质量的提高、劳务市场的拓展、输出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实现。同时加大劳务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力度。

5、抓服务

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特别是要在信息、维权等方面加强服务,切实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真正将服务型政府的功能充分体现在实施阳光工程的全过程之中。

安庆市大观区阳光工程办公室

10.农民工培训 篇十

当前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效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区域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实施农民终身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逐步将农业经济发展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农民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各地都采取了一些鼓励、支持政策,农民就业的环境有所改进,但由于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尚处于自发、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的初级阶段,主要突出表现为:

1.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视不够,培训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各级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抓经济建设上,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视不够,对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培训资金却只占整个教育投入很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受财政实力的影响,致使很多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影响了农民培训工作的整体效果。根据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政策的措施:农民工的培训资金要有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分担,而目前培训的资金一部分是农民工自己承担,政府及用人单位投入严重滞后。据调查,农民参加培训的培训费、考证费、生活费等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使不少农民在培训门槛外望而却步。

2.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农业、畜牧、林果、农机、教育等部门均涉及农民培训工作,但都不承担主要职责,工作无法形成合力。

加之部门分散、职责不清、培训场所限制,导致培训资源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科技意识不强。

由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目前仍有一小部分农民没有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意识不强,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参加教育培训的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4.培训缺乏长效机制。

农民培训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大多冠以某某工程、某某项目来推进,而工程化、项目化的短期行为难以满足农民工培训长期性的要求。体现在项目的实施本身具有时间局限性,强调在3年或5年内完成多少人数的培训,结果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价措施,往往只注重数字的统计而忽略了培训的实际效果。另外,以此种方式开展农民培训很容易随着人事的更替而变动,导致培训缺乏持续性。

5.培训存在走过场现象。

农民工培训是利国利民的实事,政府很多部门基于各自职责正在不遗余力地开展着农民培训工作。由于在条线众多、标准不

一、相互掺杂的情况下,管理部门很难规避个别培训机构的违规行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培训机构急功近利,实施培训时内容不讲针对性、师资不重能力型、培训对象随意拉等这种“走过场”现象正日益影响着农民工培训的健康发展。

三、农民工的建议和对策。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长期投入、见效慢的基础性工作。搞好农民工培训要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培训工作。

1.明确培训重点,实施分类培训。

外出就业技能培训主要对拟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者开展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对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岗农民工进行提高技能水平的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主要对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进行储备性专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主要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者和返乡农民工进行提升创业能力的培训。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培训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围绕区域内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及农村女手工编织业等传统手工艺培训。

2.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对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

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实行对农民转移前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和实现有效转移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应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应形成合力,正视农民工培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千方百计地探索解决之策。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针对性。

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机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重点加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行业的农民工培训。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结合劳务输出开展专项培训,培育和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务品牌,促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4.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

政府应根据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的需要,打破城乡分割,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种种限制性规定,把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列入财政预算,拨付专项资金开支。作为农民技能培训的专项经费,安排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的建设经费;用于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和农民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该逐步增加,城市教育附加安排用于农业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主要用于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等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5.创新农民工培训机制。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保证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具备条件的企业培训机构及其他各类培训机构平等参与招投标,提高培训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行培训券等有利于农民工灵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地点的办法。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农民工培训的多元投入机制。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力争使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6.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指导服务中心。

每个乡镇都应成立农民职业介绍所,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劳务输出、信息发布、统筹协调等全方位的服务,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四位于一体,形成完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真正做到民工出得去、能就业、留得住,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可持续发展。

7.制定农民工培训补贴基木标准。

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按照农民工所学技能的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训成本,以通用型工种为主,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补贴基本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以使农民工能够掌握一门实用技能。要按照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相同的原则,确定具体的补贴标准。

优先对未享受过政府培训补贴的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避免多部门重复培训。

四、结束语。

农民工培训就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还将有更多待转移的劳动力涌向城市,而且还将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推进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新方法。用科学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去指导、规范农民培训各个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农民。

参考文献:

上一篇:精选公积金介绍信下一篇:高三毕业登记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