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艺术论文

2024-07-18

小学艺术论文(精选11篇)

1.小学艺术论文 篇一

开展艺术教育

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天心区仰天湖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价值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也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协同大脑左右半球同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艺术教育、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是国民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强烈愿望。

我国具有美育的传统,孔子就特别重视艺术教育的感化作用,他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指出礼能规范人的行为,乐能陶冶人的情感。我国近代的蔡元培、鲁迅、陶行知等都很重视艺术教育。但是,当前小学生艺术教育的普及在课程设置上仅仅从每周两节音乐、美术课中体现,受时间限制,加上受应试教育,只重语文、数学,轻音乐美术课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缺少接受专业艺术教育的训练,缺少提高艺术素养的机会。艺术教育普及的力度过于薄弱,使得小学六年时间内大部分学生不能掌握具有一定水平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艺术教育应该如何发展?艺术如何充分利用艺术课程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成为我们积极探讨的课题。为此,我们选择了“开展艺术教育,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实验研究,本实验旨在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从“纯粹艺术”中解脱出来,使小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从而使艺术素养得到提高。

二、理论假设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试图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音乐、舞蹈、器乐、美术、书法教学为主要形式,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把艺术教育定位在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和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智力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实验过程:

本课题于2000年3月正式立项,到2003年7月结题,实验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验阶段——总结阶段。到目前我们已基本完成了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具体如下:

准备阶段:(2000年3月—2000年8月)

①制定实验方案和计划,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并聘请了市教科所、区教研室多位专家担任顾问;

②实验小组进行了课题前的启动,进行了实验前测试,举办了实验教师培训活动达20余次;

③课题实验小组还专门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课型设计和完成实验研究前期工作中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课题有关的初始资料、数据,完成研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实验阶段:(2000年9月—2003年1月)实施过程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创造的过程。

1、严格管理

课题组负责人经常对各实验教师进行计划、备课、上课的检查,且要求各类艺术小组必须做到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有成果展示,并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及时对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阶段性检测。

2、探索研究

实验教师经常开展互相听课、评课、艺术小组活动汇报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取长补短,相互提高;请有关专家来校作报告、讲学,进一步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同时,也组织实验老师到外校学习取经。

3、深化拓宽

如何深化、拓宽艺术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渠道,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召开了全区现场交流会,请了区教研室、区教育局的领导和各校实验人员,选了两堂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美育课例(手工制作课和舞蹈课)组织公开教学,进行示范和推广,并汇报和展示了各艺术小组的开展情况。

总结阶段:(2003年2月—2003年7月)

总结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整套来源于实践的艺术教育特色的理论模式,形成一个有深度、可操作、能推广研究的艺术教育理论体系,并撰写了多篇研究报告和实验论文,接受上级部门鉴定。

四、实验措施

1、艺术教育实施普及化

我校教育的崛起和发展靠的是多项教育改革,通过改革、艺术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不断加强,成为陶 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重要的教育内容和途径。我们在艺术教育中注重普及,实施以下原则:

①每一个人都有权得到艺术教育,为每一年级、为每一年龄的人安排艺术课;

②每一个人的所有艺术潜能都必须得到发展;

③艺术教育要处于个体、集体和专业要求这三者的动态平衡关系。

2、艺术教育课程多样化

在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中,我们充分利用“多样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抓好音乐、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艺术提高与特长教育。

①艺术提高教育

学校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利用下午两节课后集中训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实际,我们还成立了合唱队、铜管乐队、舞蹈队、书法、纸版画、手工制作、儿童画等20余个兴趣小组,定时定人定点对学生进行艺术提高训练,解决了部分学生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吃不饱”的现象,让其吃饱、吃好,成果显著。

②艺术特长教育

在学生入学时,我们针对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本着自愿的原则,将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组合在一个班级里面,相继成立了器乐实验班、美术实验班、书法实验班,在艺术实验班中,艺术课程课时设置在部颁标准的基础上每周另增加了艺术课1-4节,并聘请了校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与班主任及学校艺术老师密切配合,共同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在教学内容上也通过自编或吸纳等方式在省编教材的基础上加大专业成份的含量,对其有计划、有步骤的专业训练,使这一部分学生的专业水平稳步前进,形成特长。

3、艺术教育方法灵活化

我校艺术教育方法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上结合”,在四个结合中,我们强调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实践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艺术素养得到提高。

一是艺术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要求各学科都要结合教学渗透审美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例如:美术教育与语文课的结合,低年级语文老师中都对学生进行了绘画日记的训练,并通过绘画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利用书法练习,促进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提高学生的辨识与结字能力;另外,舞蹈与体育的结合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我校自编的课间体育舞蹈已全面代替传统的课间操,开创了湖南省的先河,学生更乐意做,锻炼效果更好,曾被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教育电视台、长沙晚报、三湘都市报等多媒体数次报道。

二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积极开展了丰富生动的课外艺术兴趣活动,课堂教学重视大众普及教育,兴趣小组关注个别学生的提高培训,使学生达到又红又专,一专多能的效果。

三是校内与校外结合,聘请歌舞团、少年宫的能人、大专院校的专业教师做校外辅导员,并支持家长送学生参加校外较高水平的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学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收效甚好。四是艺术教育与少年队活动相结合,少年队活动丰富多彩,艺术教育与之结合可谓是如虎添翼、相得益彰。如在少年队雏鹰技能奖章活动中增设艺术章、审美章,结合“六·一”、建队日等节日庆祝活动,校园艺术节、校园直播节目(艺术天地)等载体为学生搭建舞,鼓励学生展示艺术才能,开展小歌手、小乐手、小小书画家、小舞星等校园之星的评选,开展每日一歌、每周一星等活动,在中队活动中经常开展,诸如“快乐哆

口来 咪”为内容的艺术主题中队会,开展“社区艺术演出队”等小队活动,让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尽情地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

4、艺术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化

近三年来,我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认为21世纪的艺术教师应该是:①关心学生,激发艺术兴趣,指导学生艺术生活的人师;②开发学生艺术潜能,唤醒学生艺术生活未来的导师;③具有广博艺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专才;④积极开拓未来艺术教育新天地的革新者;⑤对错误多元的社会艺术生活能正确分析评判的楷模。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加大对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和专业理论学习,积极鼓励、支持他们参加市、区各种学生、培训活动,使之成为了新世纪新形式下优秀艺术教育工作者。

五、实验成果

通过本课题实验,我们对艺术教育中的美育教育规律和原则,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小学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我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艺术教育活动广泛开展

学校成立了铜管乐队、合唱队、号鼓队、舞蹈队、美术、书法、手工制作、陶艺等代表队和兴趣小组20个,丰富多彩、生动活动的艺术兴趣活动,深深地感染、吸引了学生、全校学生艺术特长训练和艺术兴趣小组参与率达90%以上,比实验前翻了一翻。这三年中,学校成功举办了三届校园艺术节,学生娴熟的器乐演奏、精湛的才艺表演,得到了上级领导、学校同仁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2000年10月,中央电视台素质教育三湘行栏目组曾对我校的艺术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湖南卫视》、《湖南都市》、《政法频道》、《湖南教育电视台》、《长沙晚报》、《三湘都市报》等多家媒体都对我校艺术教育工作做过报道,为学校赢得了社会声誉,被评为了天心区首批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19992、艺术学科课堂教学逐步优化

老师们在思想上达成了艺术教育现代化的共识,充分认识了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现代化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或直观教具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3、艺术教育实施途径日益拓宽

随着实验的深入开展,校园内形成了良好的艺术物质环境、艺术文化环境、艺术心理环境,多渠道、多层次地实施艺术教育,主要有艺术课程课堂教学、渗透性艺术教育(即在其他文化课程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艺术课外活动及艺术实验班等算途径,有的放矢,多层次地进行艺术教育。

4、学生艺术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学生普遍对艺术兴趣广泛,爱好艺术活动,乐于参加,初步掌握了绘画、雕塑、手工、剪纸、唱歌、舞蹈、器乐、表演、创作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了充分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点。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省、市艺术学科竞赛中获集体奖20余项次,个人获奖近600人次,有20余人次作为艺术特长生,被重点中学录取。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5、教师业务素质能力普遍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是艺术教育现代化的先导工程和奠基工程。“教学相长”,通过几年的课题实验研究,老师们的素质能力普遍提升,艺术教研组长胡云华是市骨干教师、区美术学科带头人;教研员黄利群老师有资深的教学经验,尤其是对合唱颇有造诣;吴海芸老师也是市骨干教师,所编排的舞蹈多次在市、区大型活动中(诸如代表法颁布10周年文艺会演、区素质教育汇报等)演出,响誉三湘的课间体育舞蹈就是她编排的;罗宇老师毕业于湘潭师院美术系,有很强的专业功底,经常在市、区教研活动中披头露角;刘玉绚老师毕业于怀化师院音乐系,她所带的铜管乐队在天心区取得了很好成绩;左威老师刚毕业于湖南一师艺术系,也成长很快,他们的教育教研水平都得到了新的提高。近三年来,他们在全国、省、市、区学科竞赛中获奖

人次,撰写的论文均获得了省市一、二等奖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六、结语:

本课题实验经过三年来全校教师的努力探索实践,取得一些成果,我们认为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推广性,同时也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在于学生接受艺术教育过程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方式。因而小学艺术教育中的避免变成培养专业艺术人才基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将更深入地进行探讨,为艺术教育的明天开辟一块新天地。

2.小学艺术论文 篇二

刚得知这个消息,艺术科的教师都十分激动。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都知道,农村的中小学艺术一直被认定为杂科,学校不够重视,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钻研,家长更是只看重孩子的语数成绩, 不在乎其素质的均衡发展,这些都不利于艺术教师的课堂实施。如果实行艺术测评,学校能更规范地设置艺术教学计划和对学生艺术素质的考评办法,从学校方面对艺术学习加以重视,促进学生重新认识艺术教育,从侧面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然而转念一想,农村小学的艺术教师却有些担忧,艺术测评固然是新的教育理念对艺术学科的重视,可对于农村小学来说,这无疑也带来很多的困扰。

一、农标小学实施艺术测评的困扰

1.核定标准不明,达标难度较大

现在城里的学生都要赢在起跑线上,各种声乐班、乐器班、绘画班、书法班随处可见,在城市的学校里,一个班级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报兴趣班。虽然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也很快,但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还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很少有家长愿意花钱让学生额外学习音乐、美术等兴趣班,所以即便农村小学能够按课程安排上艺术课,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城里的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以城里学生的标准来测评,农村的学生很多不能达标。

2.师资水平不够,师资力量缺乏

《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不得少于总课程的9%,这也意味着每个学校要配备相应的艺术教师。 然而,现在大多数农村学校受过专业化、系统化培训的教师甚少,艺术课多为语数教师兼任,基本没有学习专业的艺术知识,所以艺术课成了唱歌课或是画画课,有的教师还直接把它挪用来上语文、数学,这样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和专业的艺术授课方式相距甚远,对学生的艺术测评也有很大的影响。

3.资金投入不足,艺术教育保障乏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课程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实际动手操作。而各种实践客体常常是易耗品或者是高精密器材。近些年,农村小学着重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信息化的建设,而对于艺术学科没有很好的投资开发,大多数学校的艺术设施没有保障,虽通过长期的积累,有一些简单的必配器材, 但与艺术教育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由于设施的缺乏,艺术课程的正常开展受到制约,同时对艺术测评也带来不便和困扰。

4.“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

实行艺术测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可应对测评,农村学校由于各方面都比较薄弱,有可能采取 “背”式的方法,比如,背一首歌或背一幅画来应付测评,这样不仅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反倒是掉进了应试教育的漩涡。

二、解决困扰的方法

1.一个测评,两种方案

鉴于城乡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程度不同,应适当选择不一样的测评方法,结合当地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测试。

2.扩展专业教师,组织艺术培训

艺术教师的缺乏是艺术课程有序开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配备足够的艺术专业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他们能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听磁带唱歌,也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更专业的艺术技法、乐理、鉴赏等知识。 当然,兼任的教师也要有相应的艺术培训,教育部门要定期组织艺术专业培训,不要让艺术课堂成为摆设。

3.增加资金的定向投入,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源

美术、音乐等艺术器材的配置是艺术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我们应该抓住巩固“四配套”成果的机会,利用专项教育资金,购置关于美、音的教学器材,若教育资金相对困难,就要因地制宜,积极采取“靠两条腿走路”的办法。 一方面,积极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添置不足的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努力寻找本地资源,自制或替用部分教学工具和器材。 争取查缺补漏,让学生的各项艺术学习不留空白,同时不影响艺术测评的开展。

4.测试要灵活化

测试不要单纯以唱歌、绘画为内容,可以是简单的乐理、随机抽取的曲目、运笔的技法、色彩的构成等等,不一定要很难,能体现艺术常识更为重要。

总之,艺术测评是教育部门为提高学生素质发展的产物,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利的。要着重照顾农村学校对于艺术教育的一些不足,改变学校、学生、家长对于艺术教育的误区,增添师资力量,让农村学生享受更专业的艺术教育,同时以正确的方式应对艺术测评。

摘要:艺术教育要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小抓起,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然而这样的方式对于艺术教师缺少、学生艺术基础薄弱、学生家长不够重视的农村小学来说还有比较大的困难。

3.小学艺术论文 篇三

关键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困扰;解决方案

近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

刚得知这个消息,艺术科的教师都十分激动。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都知道,农村的中小学艺术一直被认定为杂科,学校不够重视,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钻研,家长更是只看重孩子的语数成绩,不在乎其素质的均衡发展,这些都不利于艺术教师的课堂实施。如果实行艺术测评,学校能更规范地设置艺术教学计划和对学生艺术素质的考评办法,从学校方面对艺术学习加以重视,促进学生重新认识艺术教育,从侧面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然而转念一想,农村小学的艺术教师却有些担忧,艺术测评固然是新的教育理念对艺术学科的重视,可对于农村小学来说,这无疑也带来很多的困扰。

一、农标小学实施艺术测评的困扰

1.核定标准不明,达标难度较大

现在城里的学生都要赢在起跑线上,各种声乐班、乐器班、绘画班、书法班随处可见,在城市的学校里,一个班级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报兴趣班。虽然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也很快,但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还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很少有家长愿意花钱让学生额外学习音乐、美术等兴趣班,所以即便农村小学能够按课程安排上艺术课,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城里的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以城里学生的标准来测评,农村的学生很多不能达标。

2.师资水平不够,师资力量缺乏

《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不得少于总课程的9%,这也意味着每个学校要配备相应的艺术教师。然而,现在大多数农村学校受过专业化、系统化培训的教师甚少,艺术课多为语数教师兼任,基本没有学习专业的艺术知识,所以艺术课成了唱歌课或是画画课,有的教师还直接把它挪用来上语文、数学,这样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和专业的艺术授课方式相距甚远,对学生的艺术测评也有很大的影响。

3.资金投入不足,艺术教育保障乏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课程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实际动手操作。而各种实践客体常常是易耗品或者是高精密器材。近些年,农村小学着重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信息化的建设,而对于艺术学科没有很好的投资开发,大多数学校的艺术设施没有保障,虽通过长期的积累,有一些简单的必配器材,但与艺术教育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设施的缺乏,艺术课程的正常开展受到制约,同时对艺术测评也带来不便和困扰。

4.“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

实行艺术测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可应对测评,农村学校由于各方面都比较薄弱,有可能采取“背”式的方法,比如,背一首歌或背一幅画来应付测评,这样不仅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反倒是掉进了应试教育的漩涡。

二、解决困扰的方法

1.一个测评,两种方案

鉴于城乡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程度不同,应适当选择不一样的测评方法,结合当地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测试。

2.扩展专业教师,组织艺术培训

艺术教师的缺乏是艺术课程有序开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配备足够的艺术专业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他们能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听磁带唱歌,也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更专业的艺术技法、乐理、鉴赏等知识。当然,兼任的教师也要有相应的艺术培训,教育部门要定期组织艺术专业培训,不要让艺术课堂成为摆设。

3.增加资金的定向投入,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源

美术、音乐等艺术器材的配置是艺术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我们应该抓住巩固“四配套”成果的机会,利用专项教育资金,购置关于美、音的教学器材,若教育资金相对困难,就要因地制宜,积极采取“靠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积极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添置不足的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努力寻找本地资源,自制或替用部分教学工具和器材。争取查缺补漏,让学生的各项艺术学习不留空白,同时不影响艺术测评的开展。

4.测试要灵活化

测试不要单纯以唱歌、绘画为内容,可以是简单的乐理、随机抽取的曲目、运笔的技法、色彩的构成等等,不一定要很难,能体现艺术常识更为重要。

总之,艺术测评是教育部门为提高学生素质发展的产物,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利的。要着重照顾农村学校对于艺术教育的一些不足,改变学校、学生、家长对于艺术教育的误区,增添师资力量,让农村学生享受更专业的艺术教育,同时以正确的方式应对艺术测评。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丰泽小学)

4.艺术道路小学作文 篇四

高超的艺术能给人美的享受,能震憾人的心灵,但是,要想具有精湛的艺术,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它需要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毅力,不懈的追求。

说起艺术,我便会想七岁时学电子琴的经历。

一天,不知怎么,本来就喜欢音乐的我突发奇想,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学电子琴。”妈妈很爽快地答应了“OK!”

周末,妈妈领我去常熟少年宫的电子琴教室,里面摆放着很多台电子琴,我来到电子琴前,用手轻轻地抚摸着电子琴,想象着我有一天能在世界级的舞台上演奏《莫扎克奏鸣曲》,赢得众多观众热烈的掌声……就当我沉浸在想象中时,老师的讲话把我从想象中拉回到现实,进入正题,开始上课。

我本以为弹琴很容易学,结果并非我想的那么简单,学琴不但要掌握指法、手法、音符、音标,还要能一边按琴键一边唱歌谱,不仅要记住这些,还要掌握书上的音符看到就能唱出和弹出节奏,唉……这么多的东西,真让我一时难以记住,原来电子琴也不容易学。

虽然电子琴难学,但是我对电子琴的兴趣一点也没因难而后退。每次上完课回家,我就坐在写字台前,按老师教的方法去练习,有时候找一张纸,画上琴键的模式,再用手指练习,因为初学,妈妈怕我半途而废,所以没有给我买电子琴。

在苏州那边,夏天特别热,尤其是每天下午;冬天特别冷,尤其是每天上午。而我上课的时间又偏偏是这最热和最冷的时间,这可能是老天特意要考验我的毅力吧!我才不会向困难屈服呢,尽管有时热得喘不过气来,差点中暑;尽管有时冷得发抖,被风吹得面红耳赤,感冒了,但我从来没有放弃的念头。在这里我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妈妈,她不畏艰辛,陪着我,夏天帮我遮阳,冬天为我挡风,遇到困难时给我输送信心。记得有一次夏天,妈妈连续在炎热的夏天陪我上课,中暑生了半个月的病。在这里,我要向我的.妈妈说声,谢谢您,我要努力学习来回报您对我的一片爱心。

当我学到2级时,难度越来越大,光靠记住指法是不够的,必需得有电子琴练习才行,这时,救星幺姑父给我买了一架电子琴。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并下决心一定学好电子琴。于是我更加刻苦了,一练就是2-3小时,练得手发软发烫了,可我从没有叫过苦,喊过累,一直坚持下去。在我不懈努力下,我顺利的考过了3级,进入5级的学习阶段。就在这时,老天爷给我家出了个难题,由于父母的工作变动,迫使我们不得不回到万州。回到万州后,我就再也没有去学电子琴,中止了我学琴的路,很遗憾……

这架电子琴就一直躺在老家的卧室里,很久没有去碰它了。今天,当我再次庄严地坐在电子琴前,抚摸着电子琴的时候,我又回想起了当初学电子琴的酸、甜、苦、辣了。

5.艺术小学作文 篇五

艺术既高雅之称,则有雅俗之分。能叩击人心,提升人的品味,却难懂难明,不被大众所看透,一看就让人大失兴致的作品未必就是通俗之作,相反,高雅艺术能给人以感悟,得到升华。然而,高雅艺术常常被人忽视,所谓高雅艺术贬值,无非是人们的不懂欣赏,任何一份作品,都有它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高雅艺术更应让更多人欣赏与接纳。

高雅艺术应走向家家户户,而不是被拒之千里,可望不可即。因为高雅艺术,徐悲鸿的《奔马》变得价值连城,贝多芬的《月光》被千古称颂,屈原的《离骚》刻与代代子孙之心.......我想这艺术与众人的欣赏与传播离不开的吧。

6.艺术小学作文 篇六

在这个艺术节上,我希望取得好成绩。我相信我们班一定会在这次艺术节上占有一席之地,我充满信心。

早上有t恤,画,铅笔字等等。下午,学生们在跳舞和唱歌。这个艺术节我准备了很久。我一直在反复练习,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比赛。在这场比赛中,我不知道其他班。反正我尽力了,真的付出了时间和精力。

今天,我们都很紧张,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艺术节,我们真的很想取得好成绩,所以学生们都很努力。如果没有,下次艺术节一定会努力的。加油!

7.浅析小学校长管理艺术 篇七

关键词:小学校长,管理艺术,“四度”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及其不断深化时期, 这种变革使教育管理变得复杂起来。这既给小学校长拓宽了思路, 开阔了视野, 又给小学校长工作带来了难度。在新的形势面前, 小学校长应如何将民主治校与严格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 使管理收到预期效果呢?

一、不断提升宏观管理的系统建构能力

(一) 培养系统思考问题的习惯

首先, 校长要认识自身已有的思维习惯和它的局限性。有句话说得好, “人总是看不到自己的影子”, 要学会看清自己的“影子”, 必须承认它的存在, 并学会换一种角度来观察。然后要强化从整体入手进行思考的习惯。作为校长, 先要对学校的整体概况、中长期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地了解, 进一步对学校的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最后用动态的观点来把握整体与局部、短时与长期、事件与系统相互作用、千变万化的运动过程, 学会看清复杂事物背后结构的形态, 并学会采取相应对策。

(二) 不断拓宽管理视野

要拓宽管理视野, 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就我个人的体会来看, 读书, 还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 我读过的教育专著有苏霍姆林斯基的《如何培养有教养的人》、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等十余本, 对我的综合素质提升帮助非常大, 我发现我的知识左右逢源, 我的视野豁然开朗。

二、工作要力争做到“四度”

(一) 校长工作要达到高度

所谓高度, 即有较高的立意和出发点, 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在工作上要创一流, 学校要办出特色, 教师要有专长, 学生要有个性。学校教育只有站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点上, 才能明确教育的真正意义和育人方向, 才能萌发出民族忧患意识和历史的使命感。有了这种认识, 就会自觉地坚持正确的, 改正错误的, 排除不利的, 抵制消极的, 消除只做表面文章而无实效的形式主义。

(二) 校长工作应达到广度

所谓广度, 即是将学校置于社会之中, 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但这种争取不是尽说好话, 不是乞求, 市场经济是不相信眼泪的, 主要靠工作, 靠自身影响。一要在大好形势中抓好学校工作。学校不是孤立存在的, 教育与形势休戚相关。校长必须审时度势, 并为发展大好形势推波助浪, 使工作顺应时代潮流, 甚至走在大潮前面。校长应是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要在大好形势下发展小形势, 创造好小环境, 有时即使达不到一切净化, 但也要求得一片净土。这就要求校长身在学校, 放眼全局, 当然不能完全看浪头, 随波逐浪, 要独立思索、细心辨别, 有时乃至要在小范围力挽狂澜。这就要求校长要刻苦好学, 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品格。理论扎根不深, 品格低下, 必然在行动上摇摆。二要在社会大环境中办好学校。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要办好学校, 既要寻求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工作的支持配合, 又要发挥教育自身的影响和作用, 使学校服务于社会, 作用于社会, 受检于社会。校长就要有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开放的风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应首先为校长所接受、所运用。学校应以社会和人民群众为依托, 通过学校广泛的工作, 努力使学校得到社会的承认, 成为人民心中自己的学校。

(三) 校长工作应有深度

所谓深度, 即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 一个成功接着一个成功, 使工作不断递进、不断深入。一要在目标指导下办好学校, 作为校长需要有真正的战略, 而不是眼花缭乱的“战术”。校长对学校必须有一个总体构思和办学目标, 在目标指导下工作, 在动态管理中实现目标。在一个目标实现前要有对下一个目标的构想。上一个目标实现之日, 也就是下一个目标开始之时。校长就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在一个达标接着一个达标的鼓舞之下, 将人心凝聚起来, 将力量组织起来, 使学校工作不断上档次, 上水平。二要在奉献的基础上办好学校。校长要重视奉献, 意在作为。这样才能潜心于事业, 才能奋发向上, 将学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视奉献为需要的校长, 成功不会忘形, 挫折不会气馁, 始终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这是以乐于奉献为基础, 以排除个人利害得失为前提的。校长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必然会成为激发师生员工办好学校的巨大动力。三是要在不断领悟中办好学校。就是要在不断反省、不断总结中提高自己, 把握规律, 办好学校。

(四) 校长工作应有力度

所谓力度, 即一切从实际出发, 对重大问题该断则断, 该决则决。也就是说对事物反映要敏感, 判断要准确坚定, 工作要有魄力。一要深入分析研究。当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产生, 而旧的认识、旧的习惯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 校长不应彷徨、观望和焦虑。工作的新局面, 教育的新发展是等不来的, 也不能完全依靠上面几条新规定和几个会议所能解决的, 需要的是深入研究分析本校的具体情况, 找出符合本地本校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这样定下的改革措施才会切实可行, 也才会出现“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局面。二要恪守公正廉洁。校长的工作要有力度, 因素固然众多, 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增强公仆意识和群众观点, 这是唯物史观在学校管理上的反映, 是对历史主体与客体关系认识的统一。实行校长负责制后, 校长掌握了一定人权、物权、财权, 不能以权谋私, 应防微杜渐, 当好公仆。教师既是校长工作的对象, 也是校长服务的对象。学校管理应公开声称是为教学, 为师生服务的。牢固的树立了这些观点, 必然一举一动都会注意到师生的情绪。“公生明, 廉生威”这两句古训应最为校长所奉行。校长公正廉洁, 不威而会生威, 工作自然会有力度。三要团结务实。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 团结就是力量。校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影响的力度一般是通过诸多中介环节来实现的, 不可能事必躬亲。但有一点要肯定, 就是求真务实, 带头实干, 率先垂范。几千年前的孔子都懂得“敏而明功”“纳于言, 而敏于行”, 反对言行脱节, 主张慎言。只说不做, 无补于事;少说多做, 才会产生影响力。廉洁、实干, 这是人民的心声, 这是时代的呼唤。

参考文献

8.谈小学作文教学艺术 篇八

关键词: 作文教学;现状;措施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課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①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②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已有两位同学在《作文大王》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当这两位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作文的书的时候,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能发表,你们也能一定行!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作文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③第三个做法是: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

二、让学生自己作“文”

小学生的所谓“创造”,只能是相对模仿而言的,我们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自己作文,要对他们的创新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极发现和了解事物,然后运用自己的想象,或者感悟,重组语言,进行“作文”。只要是书上和其他同学没有用过的,哪怕只是一个句子的叙述,一个词语的新用法,教师都要抓住机会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尝到独立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树立他们独立写作的信心,也借以激起其他学生的创造欲。尤其是在课堂上新学的词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运用,例如造句,再要求学生把它们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对于有自己新观点、新体会的作文,或者是描写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的新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当作范文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在课堂上讨论讨论,为什么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写,从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创造,如何创造。

我们倡导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当他们做到眼观四处、耳听八方,接触和了解了一些事物后,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引起大脑的思考,考虑成熟之后就产生了同外界交流的欲望,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鼓励,一篇优秀的作文就这样创作出来,抄袭和机械模仿的现象当然就不复存在了,也就更加真实了,更能表情达意。

三、让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是困扰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问题。起步阶段更是如此。这与教师在取材方面限制太多有误,我们总是告诫学生,什么是值得写的,什么是不值得写的,到头来,学生反而缩手缩脚,无从下笔。

其实,捅破蒙在“作文”之上的一层纸,就会发现作文就是生活,有生活就有可写的素材,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没有不可写进作文的。讲述假期浏览的经历,讲述自己的社会见闻,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电视节目,畅谈自己的理想,倾吐自己的快乐和烦恼……目之所及,耳之所往,写下来就是作文!

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一切的创作有赖于人的思维能力的发达和创新意识的产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

四、作文评价要善用良性激励评价

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文章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教师适当的激励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让一些中等生可以更好地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还可以激发上等生的竞争意识。

总之,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注重作文评改,让学生从“厌”写变“乐”写,使作文教学更胜一筹!

9.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 篇九

中和小学 吕莉

在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一书,其中的“经典深例”“观点”“解读”“讲述”等板块详细展示了小学名师的各种教学艺术,让我深受启发,感悟良多。

(一)于永正老师的“艺术人生”

人们常用“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比喻技能上极高的境界。将于永正老师比喻为语文教学的“庖丁”,绝非其实。他说:“没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人’,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件艺术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主要表现之一。我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

综观于永正老师的课文,他始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答案,即使是有误时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用他特有的“于氏引导法”进行恰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导向正确的一面。

于永正老师的人格魅力、独特的教学方式向他的学生、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展示了他作为特级教师的“艺术人生”。

(二)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课堂”

孙双金老师常说,他的成功归功于课堂,课堂给了他一块金光闪闪的金牌,他要还课堂一座金库,他课堂变成点石成金的地方。

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孙双金老师认为,首先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可是好课,即好课标准问题。拿语文课来说,孙双金老师把好课的标准归纳为16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

近两年来,孙双金老师又发展了他的好课观。他以为随着学生主体观的重新确立,看一堂课好不好首先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他又重新总结了16字好课观,即一堂好课要上得学生“小脸发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孙双金老师把从课堂里、从实践中感悟出来的经验,及时地与同行交流,他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因为者能够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改设想传播给更多的同行,带动语文教学攀登新的高峰。

(三)王崧舟老师的“精致大气的诗意课堂”

细致解读了王崧舟老师不同时期语文经典课例后,总结出他诗意语文教学的一个连续谱系,贯通这个教学谱系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那就是王崧舟老师对自己的永无止境的超越。他的课堂教学之一:读出画面——教学构思的超越;之二;让学生自己提问——教学模式的超越;之三:情与情的谐振——教学艺术的超越;之四:反教案——教学习性的超越;之五:归于平淡——教学风格的超越。纵观课堂,王崧舟老师坚信“人品、师品、学品、课品”的统一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他所追求的是这样一种事业境界:在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让师生在语文的大地上诗意栖居。

(四)赵景瑞老师:追求课堂教学魅力

已退休的赵老师像一个省略号,他退而不休,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他那深湛的造诣、通俗的讲述、幽默的活语、谦虚的态度常常引起场下的共鸣与笑声,受到热烈欢迎,也是我们细致学习的典范。他在《语文教学的真谛》一文中提到“教文要育人,作文学做人;语文是生活,生活中有语文;语文要训练,语文需交际;‘教材观’的三部曲——看透、转透、用透;激学生主动地学,启学生创造地学;重视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习过程”等观点都看透了赵老师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

(五)闫学老师追求的语文之道

有人说,好课种种,韵味各异:有的像美酒,芬芳浓烈,饮之醉人;有的似白水,纯极淡极,却不是本真;有的则如清茶,香在隐约之中,味在有无之间,然品只却自有一种回味久久不散——这便是一种境界,是课的境界,也是人的境界。

闫学老师心中的语文是目中有“人”、心中有“人”的语文。她探索有生命活力的语文,演绎精致美丽的语文,追求灵动的语文,走进远方的语文„„

执着追求,不断反思,超与自我,永不言弃——这就是闫学老师,一个永远在求真、求善、求美的人。

(六)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语文”

盛老师曾这样说过:“我一直在憧憬这样一个诗化的语文境界:师生活吟或诵,或争或辩;或浅吟低唱,如此如醉;或慷慨激昂,面红耳赤,尽性尽情,痛快淋漓。可谓过瘾。

“以两极端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的“和美语文”,是盛新凤老师在借鉴古今外哲人智慧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诣在平衡小学语文于都课堂教学中诸多的极化现象,构建两极融通之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境界,生成雅俗共赏的和美课堂。

盛老师的“和美语文”扎根于课堂实践,从她的几个经典课堂案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和美语文”的理念,感受到了盛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

10.小学艺术素养自我评价 篇十

小学艺术素养自我评价(1)

小学几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

当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习不是很勤奋,有时候做事情会只有三分钟热情,我相信只要克服这些问题,我就能做的更好。

本人能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劳动积极肯干,自觉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并组织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本人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本人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短暂小学就要离去,我对自己的这六年的学习和生活做个总结.首先,小学让我懂得了学习的作用,不在于死记硬背,而是寓教于乐,关爱生活,虽然我学习进步的不是很快,但我知道学习是终生要奋斗的事,我爱小学的学习生活.其次,我培养了独立思维的好习惯.我知道以后的路很长,我要独立思考人生的苦与乐,我从许多老师身上学到了这些人生哲理,不是夸大其词,仅仅是发自内心的感受,要敢于面对错误,毕竟我很小,但我要独立思考自己的将来,把握自己的命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最后,我要感谢我父母,是他们让我对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大的憧憬,我知道上完小学,以后的学海更需要我的耐力和毅力,是长辈们给了我这份信念,相信自己,我会大声说出我能行,万岁我的小学生活.

小学艺术素养自我评价(2)

我从小就对艺术产生浓浓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在我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填报了**校的应用艺术专业,应用艺术学生的自我评价。四年来,我勤奋好学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还以寻求自身多方面发展为目标进行各式的社会实践。这些都培养了我的责任感和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我会用我积极,学习,奉献,合作的态度完成每一项任务。对于挑战,天生乐观的性格不会让我退缩,而是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去迎接。

在四年的大学学习期间,我不仅筑就了我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并且通过各项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了我的综合能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及管理技能,自我评价《应用艺术学生的自我评价》。尤其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有幸能够成为了城市美容美化研究部的部长,这不仅使我绘画创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增强了自身的专业知识,还学会了领导组织各种活动的流程、充分锻炼了我的个人能力。

对于专业的学习,艺术是我从小就喜爱的专业,从小就有自己的梦想和愿望,所以各门专业课的学习成绩很优异。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作品,我都能做出各种有创新的设计理念,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晃眼四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我的现阶段的学习也将告一段落,套用一下哲学经常用的一句话:运动是时时存在的,又是无处不在的。现在的结束只是为下一个阶段学习的开始打下基础。我又将重新整装,确定新的目标,迎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11.小学语文作业批改艺术 篇十一

关键词:课程改革;小学语文;作业;批改;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368-01

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学生的作业,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业评价已经成为新课程评价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作业批改艺术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体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批改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没有选择作业批改方式的权利,作业批改权威性

“权威化”,是传统教学的代名词,传统教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就十分强调教师的主体性,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作业批改中,教师的权威性随处可见。作业批改也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评判者行为,教师是一个权威的人物,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评价对象,学生没有对作业进行自我评价的权利,更没有对教师的作业批改进行评价的权利。作业批改不能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学生所处的被动状态是显而易见。

2、作业反馈时间长,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

通过教育实习,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我们来不及及时批改,以至于不能够及时把作业反馈给学生,导致作业评价与反馈时间间隔太长,等学生看到老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价时,已经没有激情和成就感,所以对作业中的问题也不会再去深思。学生第一次交上来的作业,需要等到第二次再写同样作业的时候,老师才改好发给他们,当看到第一次作业的评价,紧接着又要交第二次作業,如此循环,即使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教师认真批改,又有何用呢?这样的话,即使教师作业批改得多么认真,评语多么优美,势必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也谈不上任何的帮助,这样的作业批改也许更趋于一种责任。

3、单一、机械化的评价,学生兴趣降低

一直以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关注的焦点在于结果的正确无误,而不是过程,即教师把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定位在正确率上。大部分教师把评价学生作业当成核对答案,更有一些教师批改学生作业,常常是走马观花,只看结果。单一、机械化的评价会导致学生在发回作业本后只是关心等级和分数,对作业本中出现的错误以及作业的质量不予重视,这无疑会使教学走向一个单一、机械化的弊端。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批改的艺术

1、作业批改指导思想的改革

传统的作业注重内容的机械训练,批改模式则重在体现作业的甄别功能。而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批改作业更应该注重体现作业的激励和发展功能。所以,改变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已经是势在必行!

2、作业评价方式的改革

关于新课程标准中对评价的要求,针对传统作业批改模式中的仅以“对错论优劣”的一元评价模式,我们提出了一种作业批改的多元评价模式,从而为其全面发展及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

学生作业中出错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教师方面的原因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系统,讲课的步骤思路不清晰,不能把握住重点难点,作业要求不规范等。学生方面的原因包括:学生听课不认真,对于学习的知识不理解,知识没巩固。

三、小学语文作业批改的几种艺术方法

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教师学生应正确对待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在这里我仅就“书面作业”的批改,谈几种方法。

1、巧用符号,避免红“×”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的逻辑来说,是不断关心儿童的生活,请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儿童是极易受到伤害、极其脆弱的灵。”非常醒目的“×”对学生的错误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可又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巧用符号,将“×”变为“?”。

2、巧用“A☆”

奖励优秀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优秀,能力发展均衡的好学生。具体表现在:字迹工整,书面整洁,正确率高。

鼓励进步生,作业中的进步生,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作业正确率明显提高,二是作业字迹明显端正,三是两者兼有。面对这些现象,教师不可无动于衷,认为他们离优秀生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应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给予“A☆”作为鼓励。这样,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兴趣,不断进取,从而逐步真正达到“A☆”的作业质量。

3、巧用评语,和谐发展

评语,是语文作业批改中一种常见的批阅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将评语引入语文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小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批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业是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环节,批改作业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一个很好的总结,作业的批改需要讲求艺术,讲究作业的批改艺术,能使学生独立自觉、认真、充满信心、更好地完成作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被很好地激发了之后,学生作业的效率也就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对写作业的被动心理也就消除了。这样,既减轻了学生写作业的负担,而且促进了学生个方面素质的发展,这样子的教学效果难道不是我们新课程锁需要的吗?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上一篇:写人记叙文:参加婚礼下一篇:难忘的一课小学生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