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16课

2024-10-25

苏教版六年级上16课(通用11篇)

1.苏教版六年级上16课 篇一

入境·悟情·得法

《草原》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语言简练生动,情感真切自然,用心读完后,仿佛亲自来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明朗清新、一碧千里的神奇秀美的景色,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的热烈欢腾的场面,更是对老舍先生这位文学大师的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表达自然美、语言美,培养审美情趣,培养读书能力与习惯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目标: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在读书中、在情感体验中感悟文字内容、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语言表达,养成阅读时产生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的读书习惯,丰富情感体验课的内涵。下面就以第一自然段为教学材料,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这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借助音乐,通过朗读想象,走进语言文字,感悟表达自然美和语言美,培养审美情趣,培养读书产生见解的习惯。根据这一目标,设计了如下几块操作程序,不仅使文章的景、情、意水乳交融、相映生辉,而且学生就如身临其境一般来到了草原,和作者在交流感受着草原的无限秀美。

一、聊天导入、揭示学习目标

老师从最近学生生活中比较关注的话题——“911空袭事件”谈起,组织学生发表看了有关电视新闻后的想法,引导到读书也应该用心投入、产生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然后随机出示学习目标:阅读时要产生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再调动起学生已有的读书经验,可以从“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语言文字”等方面去产生读书感受,学生明确目标,每一步学习有的放矢。

二、朗读文章、走进语言文字

在舒缓优美、极具草原风味的音乐声中,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内容,学生边听边用心感受,看着画面想象草原景色;指名读过以后,学生带上心中已经产生的感觉再作轻声朗读体会。朗读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等多种功能,这一读书过程,正是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形象,是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重要过程,更是交流读书感受的前奏曲。音乐有着将情感与画面感性表达出来的神奇魅力,加上老师的角色投入,很好地营造了草原的意境,创设了静静地读书、静静地走进语言文字的氛围,学生情不自禁产生了读书感受。

三、读悟文字、表达读书感受

这段文字主要从“草原的天空、天底下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三个层次来叙述,而且各层在语言表达上又各有侧重:第一层不仅写出了草原天空的明朗、空气的清鲜这些草原特有的景象,而且作者对自己的愉快之情直抒胸臆,所以此处引导学生从草原天空的景色、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表达逐层深入谈感受;第二层次描述了草原神奇秀美的景象,像是一幅连绵不断、色彩明艳的画卷轻轻流入云际,作者的惊叹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教学时重在朗读语言感受草原的色彩美、动态美,并结合“绣上的白色大花、翠色欲流”等词句交流其神奇之处;最后一层的处理,学生抓住“既…又…既愿…又想”等关键字眼体会到在这种境界里,简直不知该怎么做才能表达出心中的惊叹、愉悦、舒服的感情!这是整堂课目标实施的重要环节,学生始终处于读书感悟的紧张状态、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细致入微地捕捉语言,交流感受,提高了对语言的敏感力,充分享受审美乐趣。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语言文字”产生了自己的读书见解,对草原的景美、作者的语言美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还是在这读书体验中,学生自然运用了三条读书产生见解的方法,即:

1、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谈读书感受;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展开联想和想象谈读书感受。这些读书方法的随机出示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之上,通过这一读书过程,使之更清晰。

四、吟诵文章、抒发愉悦之情

学生经历了这一读书过程,心中自然产生了诸多感受,故安排配乐吟诵这个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朗读出来,用有声语言再现美,表达美。这时的读更是像作者一样在倾诉草原的美景、满心的愉悦。然后顺势背诵积累,以利于积累老舍先生凝练集中、节奏鲜明、景语即情语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感。

五、学习小结、交流读书收获

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教师引导可运用以上方法去感受,阅读时养成自己的读书见解的习惯。最后摘录自己最喜爱的描写草原景色的句段。

这一教学设计,旨在促进学生阅读实践能力的提高,真正培养其语感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感受、鉴赏自然美、语言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在这个读书过程中,学生有着双重身份:一是走进教材、走进语言文字、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去交流、对话的读者;另外就是经历了读书体验后再站在教材外,对作者的语言表达的评赏者、学习者。情感体验是读书过程,学生最终获得了读书方法,而这方法不是理性分析出的,而是读书实践这种感性的活动方式体验感悟而得。这也是我们研究的如何进行高年级学生读书探究、在情感体验课型中赋予其新的内容、深的内涵,学生获得更多读书本领的尝试性操作。

2.苏教版六年级上16课 篇二

[关键词]古典诗词 想象 体验 比较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78

传统教学中,古典诗词教师将诗歌大意的理解作为教学的重点,逼迫学生将意境深远的诗词进行不切实际的肢解,而忽略了隐藏在诗歌背后的诗人。通过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古典诗词的教学要将学生的精神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连接起来,才能使诗词教学由机械肤浅的层面逐渐走向丰厚灵动的境界。

一、在逐层诵读中明晰故事,感知词人

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策略。很多古典诗词传达情韵的不仅仅是文字本身,更是通过诵读过程中的音律、声调营造出相应的意境。因此,读得正确、流利、富有节奏是古典诗词教学的保底工程。在诵读过程中了解词人的故事,是学生读出古词韵味的重要方法。

在执教《如梦令》时,我引导学生经历了以下诵读过程。

1.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正确流利,教师相机教学“兴”“藕”的读音。

2.以《人间词话》中“词之为体,要眇宜修”的论述引领学生感受宋词的精妙和韵味。

3.标出此词节奏,依托注释掌握词中的故事。

纵观以上三个步骤,学生对宋词的诵读并不只停留于篇数的累积,更不是枯燥单调地重复,而是有较强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的诵读。

二、在想象体验中再现画面,揣摩诗人

每一首诗词都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古诗词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对诗词中的画面进行想象体验,让学生逐步朝着诗词的内蕴出发。在《如梦令》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想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李清照笔下生动的画卷。

1.词人乘着小船,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通过对“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等关键词进行想象)

2.组织学生交流。

“溪亭日暮”:突出溪水潺潺和黄昏的景象,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描述,并激情诵读第一、第二句。

“藕花深处”:借助“深”字想象词人被各种形态的荷花所包裹的画面,体悟“人陷荷花中”的景象。

“一滩鸥鹭”:引导学生从鸥鹭齐飞的壮观景象入手,感受别样的动态画面,并想象鸥鹭齐飞、双桨划水、词人叫笑的各种声音。

经历了这样的想象过程,学生才能深刻品悟词中的语句,才能还原词人真实直观的经历。

三、在资料介入中掌握背景,体悟诗人

古诗词由于其用词的语法习惯和蕴含的情感思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给诗词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怎样才能让天真烂漫的孩童,洞察诗歌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情韵,真正感受词人独特的心境呢?笔者在执教《如梦令》一课时,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将词人的生平事迹,尤其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进行整合处理,将其运用在课堂教学的关键之处。

1.紧扣“兴尽”“沉醉”感受词人当时豪放豁达、开朗乐观的心境,从而推测感知词人是个怎样的人。

2.教师补充李清照的资料:少年家境富裕,且在父母的影响下能诗善词,生活优越自在,可在“靖康之耻”后,李清照背负着国亡家破的阴影,生活陷入孤苦凄凉之中。

3.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感受朗读这首词作,特别指出由于作者年轻时的惬意悠闲已经不复存在,才用“常记”一词。

此时,词作中的语言文字已经不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作者生命气韵的有血有肉的文字,从而为学生体验诗歌内在的情韵提供了帮助。

四、在比照阅读中辨析异同,洞察诗人

对比是生命个体认知事物发展过程的思维方法,是确定事物本质属性的最佳方法。在诗词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就是让学生补充相同主题或者内容相近的诗词、同一作者不同时间的作品,在学习教材诗词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补充诗词进行比照性学习,从而触摸诗人的情感变化,明晰诗人生命的特质,真正与词人实现精神对话的过程。在执教《如梦令》时,笔者引出了李清照的另一首词作《武陵春》。

1.教师出示《武陵春》,要求学生对比两首词不同的行数以及每行的字数,以强化学生对不同词牌名下词作的文体格式的认识。

2.扣住关键语句“载不动许多愁”引发学生对《武陵春》情韵的体验。

3.列举两首词的相同因素:舟——有乘兴之舟与载愁之舟;花——有勃发之花和败落之花;词人——一个是开朗豁达的少女,一个是愁绪满腹的老妇。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到同样的事物,在人物不同的背景之下,蕴藏着不同的人生故事。

古典诗词的教学应该拨开文字的藩篱,让学生直接与作者对话,实现精神的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从诗词中汲取营养。

3.苏教版六年级上16课 篇三

教养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发展目标:

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板:草原风情画

3、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

2、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学生汇报。

4、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1)指导朗读。

(2)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3)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5、者先是想高歌,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让他先“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

6、学生汇报。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板:开阔

点拨2: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点拨3: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这里把_____ 比作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渲染”。

点拨5:这样柔美的线条,缓缓地高起来,又缓缓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作者沿着这波浪般的线条,一直远望,就觉得好象整个绿色的草原在流动,所以作者说…… 指导朗读。

7、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四、总结: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1、看图,听音乐。

2、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

五、布置作业

1、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

4.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学期复习计划 篇四

1、考虑到本册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编排“位置与方向”内容,复习时应注意知识的综合整理,让学生对该内容形成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认识。纵向来看,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是一年级下册按行、列确定位置的一个深化,把第几行第几列的具体描述抽象成数对的形式,更为简洁明了;横向来看,则与四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来确定位置是互为补充的两种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来刻画物体的位置关系。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在综合、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从而全面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综合以前学过的平移、方位、路线图等知识,可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对前后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进一步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 在小学阶段,学生先后学习了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这4种统计图都可用来呈现相应的统计数据,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便于人们进行统计判断和决策。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3种统计图,在对比中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即能够很好地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把握好这一点后,再一些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体会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给定的数据合理选择统计图。比如,以同学的身高为例,不同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宜选用条形统计图,同一个学生在不同年级时的身高宜选用折线统计图,同一年级的同学不同身高所占的比例则宜选用扇形统计图。九义教材是把扇形统计图作为选学内容编排的,课标教材则是作为必学内容编排的,即该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但在复习过程中不要拔高要求。课程标准对该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故复习时仅要求学生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能从给出的扇形统计图中提取相应的统计信息,作出简单的统计分析和判断即可,不要求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

3、在复习时注重思想方法,如周长“化曲为直”,面积“化圆为方”和“极阴思想”,分数乘除法是化未知为已知,在沟通分数、比、百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是提高比较、类比、迁移、抽象、概括等,在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突出方法的推导过程,在回忆推导过程时对圆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

5.苏教版六年级上16课 篇五

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知道霍金是个怎样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轮椅上的霍金

2、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霍金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生自学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语言文字中去认识霍金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请学生正确朗读书本后面的生字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理解词语的意思

卢伽雷氏症:一种能够导致全身肌肉萎缩的可怕疾病

顶礼膜拜:形容对人十分的景仰、崇拜、尊敬。

震颤:颤动

唐突;很突然的意思

4、通过朗读课文,你感到霍金是个怎样的人?请学生自由交流发言

四、分清课文的层次

第一部分(1、2节)简单介绍霍金

第二部分(3-7节)霍金在科学上不断求索,成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天才

第三部分(8-12节)霍金以他坚强勇敢的人格力量,成为生活的强者。

五、朗读课文

六、生字教学

撰:注意右边部分,上下结构要紧凑。

摊:每一部分都要写得细长,结构紧凑。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真朗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霍金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朗读课题

2、霍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人称“宇宙之王”。但他又是一个不幸的人!正当他21岁风华正茂的时候,他患上了卢伽雷氏症。这是一种怎样可怕的疾病啊!命运对他又是何等残酷!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第三小节,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

二、感受命运的残酷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小节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命运的残酷?

“21岁的时候就患上了卢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瘫痪,长期禁锢在轮椅上”

(“不久就完全瘫痪”“长期”)

“彻底剥夺说话的功能”中“彻底”一词

“身体彻底变形”中“彻底”一词,说说身体各个部位的变形,重点指导读好这段文字(出示图片),再读

“不能看书”,感受看书的困难

“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3、是啊!命运对霍金真是太残酷了!从课文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种不幸。让我们捧起书本读读课文第三节。

4、朗读课文第三节

三、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

1、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界。那么他的魅力究竟何在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过渡句,它高度赞美了霍金取得的伟大成就,他的魅力所在。

2、学生找过渡句

3、交流: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朗读这句过渡句,讴歌了霍金哪两方面的魅力。(物理天才、生活强者)

4、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四到七节,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霍金在物理学方面充满传奇色彩的成就?

5、学生自学

6、交流

“虽然他的身体一点儿也没有离开过-------神秘莫测的黑洞。”

(身体是被禁锢住了,但是他的思维在飞扬,在宇宙中翱翔,读好排比句,一句比一句高昂、响亮)

“他在大脑中想象着,论证着-------宇宙模型。”

(感受他的想法在当时都是非常领先的)

“最年轻的英国皇家会员------教授。”

(感受他取得的伟大成就)

7、让学生联系课文开头,再来感受他取得的成绩

“他撰写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

(“全世界”“无数的读者”,成果之大)

“宇宙之王”的美誉

8、是啊!正是这样一个在轮椅上坐了40年的人,一个身体一点儿也离不开轮椅的人,却取得了无此辉煌的成就。他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学生读板书)

9、那么,他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的呢?联系课文的5、6两节,你有什么发现?

10、学生读书

11、交流

忘我工作

板书:不断求索

四、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1、出示: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在于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2、教师板书:生活强者

3、读课文9-12节,面对年轻女记者尖锐而唐突的问题,霍金是怎样做,怎样说的,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画下来,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批注。

4、学生自学

5、交流:

指名朗读女记者的话(这句话里带有女记者的景仰、带有对霍金的怜悯,在女记者或在一般人的眼里,人们认为什么?认为霍金“失去很多”)

请学生交流:在女记者、一般的人眼里,他们认为霍金失去了什么?

(健康的身体、正常的生活、读书、写字的能力、生活的乐趣等等)

出示:“霍金的脸上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

霍金回答时充满“恬静的微笑”中,你感受到什么(很平静,虽然他的行动是如此地艰难“艰难地扣击键盘”,但微笑着面对一切)

同学们,霍金不能说话,但是我们同学能说,饱含你的感情,读读霍金的话吧!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霍金的话

板书:乐观感恩

五、练习写作

1、同学们,霍金的话,让在场的人心灵震颤,老师相信,现在你的心灵肯定也被深深震颤!拿起你的笔,那你现在心中最大的感受抒写下来吧!

2、交流

六、总结课文

1、是啊!霍金在科学上不断求索,成为物理天才;在生活上乐观感恩,成为生活强者。正如课文最后所说,霍金真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啊!

2、板书“非凡的科学家”

3、让他的这种不断求索、乐观感恩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勇往向前吧!

6.苏教版六年级上16课 篇六

内容:

6年级: 主备者: 小唐 备课时间:12.9.1 周次 1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1 授课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基本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第1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感悟出数学的规律,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设计

一、情境引入

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二、探究新知

1、找出等量关系

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 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数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列方程解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我们在五年级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三、引导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作业 练习一 1——5题

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式:

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7.苏教版六年级上16课 篇七

2、《渔歌子》出现的颜色有 、、,诗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了渔人的悠闲自得。

3、选择引号的用法。

①表示特定的称谓 ②特殊含义 ③表示否定、讽刺 ④引用别人说过的话。

Ø 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

Ø 信中说:“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日本人民为敌……”( )

Ø 蝙蝠是用耳朵“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 )

Ø 少数同学抄别人的作业,是值得“表扬”的……( )

8.苏教版六年级上16课 篇八

一、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

课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把人物形象深刻地展现了出来。比如谭老师给学生上课的那一番话,正是他精神的写照,他是这么想的,这么教育孩子的,也是这么去做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上了一堂什么是真正的人生的价值的课,可歌可泣。再如,当地震来临的时候,他镇定自若,一心想的是让学生赶快离开,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安危。谭老师的动作描写也是十分感人的,当四个孩子无法脱身的时候,有这么一段谭老师的动作描写:“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其中的“拉、撑、护”诠释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这是一种大爱,一种无私的师爱。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谭老师的品质,自由读、配乐读、表演读,在读中,学生感悟到了谭老师的义无反顾,谭老师的大公无私,谭老师的舍己救人。

二、环境描写。

另外,课文中还用了四处环境描写,对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提供了素材,也为学习课文内容做了铺垫:

第一处: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第二处: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连续的几个感叹号,写出了情况紧急,也突出了谭千秋老师的镇定。

第三处: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说明情况危急到了极点。

地四处: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暗示了谭千秋老师已经遇难。

通过配乐读,学生们明白了环境描写对于烘托事件和人物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对自己的写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最后的姿势

9.苏教版六年级上16课 篇九

(xìn xùn)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既 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泄 泻)在卢沟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小学语文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呀呀”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huǎng huàng)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xiě xuè)四(渐 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1、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或拼音。

2、先解释点的字,再写出词语的意思。

同仇敌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籁俱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词拒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众寡悬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偷偷地……蓄谋已久

4、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日本侵略军蛮横无理,不可一世的狰狞面目,看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全幅武装,恼羞成怒,首先……开起活来……”

5、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严词拒绝,开枪还击 同仇敌忾,奋起还击 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

6、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在威武不屈的正义之师面前,侵略者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

“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7、文中画线的句子和加点的词语写出了中国守军 势不可挡 的气势,与众不同了中国守军 不畏强敌,奋勇抗击 的英雄气概。

8、写出与“顷刻间”意思相近的词语: 、 、

9、仿写词语,(成语中有动物)例:狼狈而逃 、 、

10、读准字音。 魔爪(zhǎo zhuǎ) 咽(yān yān)喉 当(dāng dàng)天 如火如荼(tú chá)

卢沟桥烽火预习教案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 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

3、 能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

1、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

2、 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材分析

小学六年级课文《卢沟桥烽火》课文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卢沟桥烽火》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卢沟桥烽火》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文库中找到卢沟桥的有关图片学习参考,再用百度视频在网上搜索下载一段《七七事变》电影,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卢沟桥烽火》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 教学方法

10.苏教版六年级上16课 篇十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由于以前,我在讲课时,谈到过四大民间传说,所以,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分别来讲一下,其它三部民间传说的内容。学生听得也很认真。在回到今天所学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由于这个故事,孩子们大多已经从书报电视上了解,再加上课文浅显易懂,于是课上,在轻声的朗读中,在和学生们的交流讨论中,我们轻松地结束了对整个故事的学习。孩子们通过课文,不但重新认识了善良、诚实、勤劳和敢于通过斗争来追求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夫妇,也知晓了古代劳动人民就是通过这么一个个浅显移动、便于流传的民间故事来表达当时他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男耕女织普通生活的追求,这一最朴素的思想。

1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回顾课 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巩固本单元生字、生词,做到规范书写。相关语句抄写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清楚地了解本单元三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及不同之处。

3.比赛背诵《广玉兰》《夹竹桃》两课要求背诵的段落。吟诵表现“托物言志”的经典古诗词,或者朗诵自学到的、自己书写的状物的优秀文章或片段。

4.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描写一种植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赛背诵《广玉兰》《夹竹桃》两课要求背诵的段落。吟诵表现“托物言志”的经典古诗词,或者朗诵自学到的、自己书写的状物的优秀文章或片段。

难点: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描写一种植物。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的学习准备:摘抄本单元描写广玉兰与夹竹桃的词语佳句;搜集有关“托物言志”的古诗,并背诵下来。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单元展示,明确目标

1.小组合作交流。课前,同学们结合“单元自主展示学习单”对本单元课文进行了自主展示。现在请拿出各自的“单元自主展示单”,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内容。

教师对合作学习提出建议:(分组分项交流)

(1)词句复习。组内互评摘抄本单元词语,书写规范,相关语句抄写行款整齐。①我们先来交流词的内容,现在请准备好的小组交流展示,在交流时,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展示的优点,并进行适当的指导。(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课前让学生查找并规范书写下来。)

②说说这一单元中哪些词语是描写出了花的特点?

预设:洁净高雅、玉琢冰雕、含羞待放、鲜嫩可爱、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终年不败、皎洁、清丽、幽香、纯洁、幽香、荡漾、内涵、绽放、花蕊、圆茎、柔嫩、融洽、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熏透、美不胜收、一墙之隔、迎风吐艳、衰败、无不奉陪、毫不含糊、叶影参差、一嘟噜、微风乍起

(2)读一读,把易错的字再写一遍记住它。

(3)课外积累描写植物的词语,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总结。预设:含苞欲放、亭亭玉立、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百花怒放、琼花玉叶、花团锦簇、绿草如茵、奇花异草、杂草丛生、草长莺飞、桃红柳绿、古木参天、高耸入云、枝繁叶茂、叶落归根、繁花似锦、郁郁葱葱、根深本固、根深叶茂、百花齐放、香气袭人、强干弱枝、藕断丝连、竹苞松茂、万古长青、果实累累、春华秋实、白里透红、傲霜挺立、盘虬卧龙、岁寒松柏、疏影暗香、春晖寸草、残花败柳、花遮柳隐、落花流水、秋月春花、昙花一现、月夕花朝

(4)找出本单元描写花的精彩句子,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随机板书写法。

预设:①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广玉兰,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拟人、比喻、对比)

②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

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开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对比)

③“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④“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无不”表示

什么?(双重否定表肯定)。

⑤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

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想象)

2.背诵课文。组内同学人人参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3.背诵本单元学习的古诗:《石灰吟》《墨梅》

4.自己搜集到的其他“托物言志”的古诗。教师补充:

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菊花(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学以致用,展示表达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广玉兰、夹竹桃的风姿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吧。请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这种植物的特点,并体现这种植物与人相似的品质或志向。

2.诗文引路,抓住重点

大树、小草、鲜花这些都是植物,植物不仅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它们身上

蕴含着一种品格或志向,古人们发现了这些,就借植物表达自己的志向。

引导学生赏析郑板桥的《竹石》,体会竹子顽强不屈的品格。

还有两首陈毅爷爷的诗《梅花》和《青松》。引导学生体会两种植物的精神,并向

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合作交流,启发选材

(1)同学们,你们喜爱的植物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它的哪些品格或志向与人相似?

(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4.明确要求,启发命题

引导学生审题,明确要求:

(1)要写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来写。

(2)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和它所象征的精神、品质,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写。

(3)按一定顺序来写。

(4)文题自拟。在明确习作要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命题。

5.读写结合,布局谋篇

(1)师读范文《菊花》,学习写作顺序,指导学生列提纲。

(2)学生书面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6.反复修改,认真誊写

(三)作业

阅读托物言志的文章《落花生》《白杨》。

附:六下第六单元自主展示学习单

1.在读书笔记上摘抄单元描写植物的词语及佳句。

2.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

3.《广玉兰》《夹竹桃》分别描写了广玉兰、夹竹桃的什么特点?

4.你还读过哪些托物言志的古诗? 请记录下来!

5.写一写。

(1)这一单元,我们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

上一篇:带“刺儿”简历受青睐下一篇:工商管理系09届毕业论文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