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精选8篇)
1.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 篇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一、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从知识层面上看,本课的知识目标主要有“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征”。从能力目标上看,本课的能力要求是“了解”和“认识”,前者属于识记层次,后者属于理解层次。另外,认识还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夏、商、周的更替;夏朝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2、能力培养:
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通过对分封制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对事物现象的深入了解,达到掌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宗法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根据现实生活的具体事例,来回归历史,掌握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的内容。学会融会贯通。
3、思想认识: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了解夏商周三代的主要政治制度通过这些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是采用什么样的政治体制,统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其作为统治者的地位。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无论哪个制度,其实都是统治者压迫和统治人民的工具。
三、过程与方法
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1)分封制(2)宗法制
2、难点
本课是高一历史的第一节课,容量是以前所学课文的三倍以上,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讲述三节课以上的内容,又需要学生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宗法制和分封制以及西周的礼乐制度的联系
探究两个主要问题:
⑴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什么?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明确三个主要概念:
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教学过程:
用心
爱心
专心 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掌握朝代更迭的顺序,时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帮助。
导入新课前,列出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参照课文的课前提示,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所在。
“早期政治制度”中“早期”的含义指的是“先秦时期”实际指的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有了国家才有政治,中国国家是如何出现的,由此导入新课:“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明确这段时期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是:生产力的进步带动着剩余产品的出现和阶级、权利等相关信息特征的出现,为国家的出现,也为由“家天下”到“公天下”的出现埋下伏笔,而这也是《礼记》中的由“大同时代”向“小康”时代的过渡时期。
简要介绍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及夏商周的朝代变迁的历程
重点讲解下两个问题:
1、分封制:
(1)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分封的目的是巩固周王室的权力,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
(2)主要内容:
①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对象是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②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3)特点: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4)作用:
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通过分封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因此得到了加强。
提问学生:分封存在的隐患,为后面的“礼崩乐坏”提供一定的背景。
2、宗法制(1)核心内容:
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2)特点:
大宗永远是小宗的领袖,因此,诸侯(小宗)永远要服从天子(大宗),而卿大夫(小宗)永远要服从诸侯(大宗)。
宗法制度是从父权制社会演化而来的,它试图用父子血缘亲情来维系王权的威严和稳定。周天子及其继承者,从君统看,他是天下的共主,是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从宗统看,他又是天下的大宗。(3)作用:
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宗法制度一方面用血缘关系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用血缘关系限制人们的社会关系。
用心
爱心
专心 利用各种材料使学生理解宗法制,以及宗法制度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的影响
介绍礼乐秩序,使学生明白
礼、乐的结合不仅能维护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秩序,更能有效地统治人民。所以,“礼”是“乐”的内容,“乐”是“礼”的表现。西周通过礼乐制度来维持和加强社会等级秩序,小结:围绕课前提示进行复习巩固。
课堂练习:
1、在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利不包括:
A、设置官员 B、自称天子 C、建立武装 D、征派赋役
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3、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位于最北和最东面的是
A.鲁、卫
B.齐、楚
C.卫、晋
D.燕、齐
4、楚王问鼎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平分天下的野心 情境创设:
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之子)。
问题: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
阅读理解
1、材料1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2(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1概括出诸侯的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3)材料2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2
用心
爱心
专心(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材料一: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
材料二: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这即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中原”之典。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楚王问鼎”的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 课后作业:
1西周的统治与前两代相比有何异同点?
2、什么是分封制?
3、什么是宗法制?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课文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些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了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本课重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本课难点:西周礼乐秩序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关系的分析。
用心
爱心
专心
(四)教学内容:
一、早期国家的出现:
概况、背景
二、夏商政治文化: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目的:“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内容:对象、义务
发展历程:开始 推广 衰落
影响
2、宗法制:含义、特点、与分封制的关系、衰弱、影响
3、礼乐秩序:含义、目的、特点、实质、发展历程
四、春秋战国的政治制度;
“礼崩乐坏”、“百家争鸣”
(五)小结:
1、几种重要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夏商政治制度 西周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六)随堂检测:
一、练一练:
1、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B)
①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②私有制发展的结果③阶级对立的产物④统一国家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B)
A、夏民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3、在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利不包括:(B)A、设置官员 B、自称天子 C、建立武装 D、征派赋役
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
用心
爱心
专心 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D)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5、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C)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二、考一考:
1、阅读下列材料: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请思考:上文反映出夏朝建立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 请思考: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参考:
1、变化:“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保护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已经诞生。
原因: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立的必然结果
2、(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用心
爱心
专心(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用心
爱心专心 7
2.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 篇二
一、函数模块
1.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主要涉及函数、映射、函数单调性、奇偶性、函数图象的性质.了解映射的概念, 理解函数概念, 掌握对应法则, 图象等有关性质, 高考对于对应关系、定义域、值域的考查要高于课本的题目水平, 对于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考查需结合定义及图象进行解题.近5年, 高考试题经常在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知识的交汇点编制试题.
2. 命题趋势.
高考对函数知识的综合考查, 客观题中每年必考查运用函数思想解题为目的的新题经常出现, 而解答题中, 纯粹函数考题很少, 与导数, 不等式等相结合的题目几乎每年必考, 而且分值较大.
3. 应试对策.
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是前提;运用由一般到特殊、转化化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较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注意加强函数与其他知识交汇点的题型的剖析和训练.
二、立体几何模块
1.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主要考查三侧画法, 平行直线,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平面间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2. 命题趋势.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研究立体几何的核心, 其中既有单独考查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试题, 也有以空间角度、距离、或简单几何体的计算为载体考查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试题.各种题型均有, 考查逻辑思能力.
3. 应试对策.
(1) 熟练掌握定义、判定与性质定理, 并能够进行三种语言的相互转换; (2) 综合法、分析法相结合, 适当添加辅助线寻求证明思路: (3) 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 提高空间观念, 如教室是长方体, 纸是平面, 对折可看成二面角等; (4) 平行、垂直是考核重点, 可将有关定义、定理包括习题中的一些结论, 按照三种语言归纳整理成表格形式, 便于理解记忆.
三、解析几何模块“直线和圆”
1. 考试内容与要求.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及关系, 掌握斜率公式, 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一般式及其使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熟练掌握直线与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2. 命题趋势.
客观题一般考查: (1) 本章的概念问题; (2) 对称问题; (3) 直线题考查直线与向量,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此类题综合性较强, 难度也大.
3. 应试对策.
3.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指瑕 篇三
一、总星系是不是天体系统
在必修1教材第3页图1.2中,关于“总星系”有如下描述: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我们都知道,天体系统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次不同的系统。很显然,总星系的范围受限于人类的观测水平,它并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所以笔者认为,总星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天体系统,而应该是某个未知的天体系统的一部分。
二、太阳风暴袭击地球
必修1教材第12页的案例1“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中说: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的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会以每小时300万千米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众所周知,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而每小时300万千米其实是太阳风暴爆发时喷射出的带电粒子流的速度,所以说,“喷射出的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会以每小时300万千米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这句话的表述是不合适的,容易引起误解。
三、“时”与“小时”的争议
“时”与“小时”这两个单位有没有区别?笔者以为区别是有的。一般而言,“时”指的是时刻的单位,比如“现在是上午8时”,而“小时”是指时间长度的单位,如“会议持续了2小时”。对此,我们在生活中都能很好地区分,但在很多教材中却非如此。如必修1教材第13页中“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叫做太阳日。”还有第19页图1.23中的白昼长短亦是以“时”为单位。教材为什么会如此表述呢?其实,教材中将“时”与“小时”混为一谈并非编者失误所致,因为从1993年起,我国量与单位标准中就明确规定,时刻和时间长度必须都用“时”作为单位。但有时候,我们按此表述很容易引起误解,如“飞机7时能到达北京”,这句话是指飞机会在7点钟到达北京,还是飞机需要7个小时能到达北京呢?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以避免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认识。
四、海滩的形成
必修1教材第71页图4.5中,关于沙滩的形成有如下解释: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沙滩。对此,笔者质疑如下: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否一直在减慢呢?我们可以将海岸视作一个粗糙的坡面,波浪在向岸运动的过程中,受坡面和摩擦力的影响,速度是在逐渐减慢的,直至静止后,再向海回流,回流过程之初,波浪肯定是在做加速运动的,然后才在摩擦力和海水顶托作用下速度逐渐减慢。因此,教材中所说的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慢是不合适的,而且沙滩的形成也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沙滩是波浪及其派生的沿岸水流综合作用的产物。外海波浪传入近岸浅水区,受到海底的摩擦作用,波锋变陡,波谷变缓,水质点运动轨迹呈现往复流动,而且向岸进流速度通常大于离岸回流速度,导致底部泥沙向岸搬运,并被上冲水流帶至海滨线上堆积,从而形成沙滩。
五、火山锥的形态
必修1教材第75页中关于火山锥的形态描述如下:它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这种说法当然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可以从本页中图4.15“日本的富士山”中得到验证。但本页的图4.14“火山示意”中所显示的火山锥形态却非如此。图中的火山锥坡面是一个典型的凸形坡,即上部坡度较缓,下部坡度较陡,这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很容易让学生形成错误的直观印象。
上述“教材”即教科书(课本)显然是取其狭义。作为师生共用的核心教学材料和课程载体,教科书理应具备本源性、学术性、权威性等众多属性,而其对知识表述的准确性乃是最为基本的要求。故此,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出,当是教师的务实之态。
4.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劳动与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2、能力目标: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分析就业形势的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业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教学难点
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
四、教学方法
举例法、练习法、层层分析法、讨论法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某大学校园招聘会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只招一名政府公务员的摊位前一个个大学生手拿简历排起了“长龙”;而另一个招20多名普通员工的私营企业却少有人问津。如果是你的话,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看来不同的人基于自身的条件会有不同的选择和考虑,你的这种就业观念能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呢?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新时代的劳动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课题——新时代的劳动者
(二)新课教学
第五课第二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板书)第一目 劳动和就业(板书)
1、劳动与劳动者(板书)
投影展示上海东方电视塔、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等图片。以图片引入主题,这些美丽、壮观的建筑物都是由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是人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因此劳动是光荣的。引用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马克思的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任何一个民族,一旦停止了劳动,不要说是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众多名人对劳动如此关注说明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性——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劳动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请学生举例说明建国以来,在不同时代在各条劳动战线上涌现出的一大批杰出劳动模范人物,从而说明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创造出伟大的业绩,一切正当职业的劳动者的劳动都应当得到承认和尊重。(比如八九十年代的上海水电修理工人徐虎、北京公交公司售票员李素丽,五六十年代的铁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这些耳熟能详的普通劳动者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最终成长成为本行业的耀眼明星。)
2、就业是民生之本(板书)
用心
爱心
专心
劳动使人伟大,就业使人生存。就业是人们参加劳动的主要方式。让学生课前作调查、访问,课堂上把调查、访问的结果与大家分享。让学生自己谈心得体会,如他们认为就业有什么作用等。
老李自从下岗之后,就拿着微薄的救济金一直在找工作。许多热心人也帮他介绍过几次。但他不是嫌累、嫌工资少、嫌离家远、嫌地位低,就是嫌与他那个适用面很窄的技术不对口,因此一直没找到工作。人们为什么要就业呢?(学生思考,教师归纳)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就业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社会价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我国的就业形势(板书)
投影展示下面三段材料:
材料一:2004年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60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近800万人。三项合计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总量达2400万人。而在我国现有的经济结构下,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只有近1000万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材料二:我国传统产业如纺织、家电生产能力过剩,许多人员下岗分流,再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一些新兴产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员又供不应求。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一些地方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面临困境,人们纷纷去挤本科的独木桥,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高级技师出现一才难求的窘境。
材料三:每年一到春节,外地保姆赶着回家过年,造成许多大城市保姆非常紧俏。有些家政服务公司通过各种渠道发布需求信息并派专人到安徽、四川等民工大省招募保姆,避免了节日期间出现“保姆荒”。
要求学生联系材料说出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学生思考,教师归纳)材料一说明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材料二说明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材料三体现了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和通畅的就业信息使得劳资双方都受益。
4、如何扩大就业(板书)
采访报告:一个中学生的职业理想
我希望在一家大型外贸公司做翻译,工作受到同事和经理的认可,家庭生活幸福。有自己的花园、跑车、按摩浴缸、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孩。总之,我会是个很有责任心,讲道德的人。既是一位女强人,又是百分之百的好妈妈、好妻子。凭我的实力,在未来充满竞争和机遇、高科技和信息化的社会,我一定会大展宏图的。
请问你们是如何选择职业的?或者你们对就业有什么要求。学生众说纷纭,最后老师归
用心
爱心
专心
纳出来,可把学生所说的要求写在黑板上或胶片上投影,然后请其他同学来评价这些就业择业观是否正确,合理的地方在哪里,不合理的地方又在哪里,正是人们在就业观念上存在着许多误区,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就业观。从而引出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围绕北大才子街头买肉展开就业观念的讨论。陕西青年、北大才子陆步轩在长安街头买肉的消息一经披露,在黄土高原、在北大校园、在中国大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状元”、“北大”、“才子”、“买肉”这几个反差强烈的字眼触动着媒体的每一根神经。北大校长许智宏委员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北大的学生同样可以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北大校长的回答给我们今后的就业提供了哪些启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①作为北大学子的陆步轩可能是学贯中西、满腹经纶,但是他并没有将掌握的知识化作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另一方面陆步轩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在处理与同事、领导的关系时遇到了困难,失去了许多高薪就业的机会。可见陆步轩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自主选择职业。体现的是一种自主择业观。②当前就业竞争激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那些职业技能高、敬业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陆步轩没有找到好的工作最重要在于他个人能力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比如说个人推销、自我包装、自我定位、人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漏洞。③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职业虽有分工差别,但无高低贵贱之分。美国哈佛大学既希望他们培养的学生成为各方面的领袖,但同时也鼓励学生从事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到社区工作。④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怪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许多大学生非国有企业不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是只有企事业单位能给我们提供就业岗位,我们自己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自主择业。陆步轩街头卖肉实际上他也是自主创业谋生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职业,如自由职业者、新闻线人、临时工、精神陪护、专业道歉人、房产经纪人等。)
总之要扩大就业劳动者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文化、技术素质;转变旧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国家应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扩大就业总量。(根本途径)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完善劳动力市场,推进再就业工程,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第二目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板书)
1、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及其意义(板书)
劳动者走上了就业岗位后,就会跟他的就业单位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各行业各领域中劳动纠纷时有发生。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发生更多的劳动纠纷,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呢?(过渡)
实物展示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全面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投影展示案例
姓名:兰锡贵 身份:农民工 职业:建筑工人
经历:
1、身份证被工头扣着,每天在工地上从6点干到22点,就图40元一天的工钱。
2、“五一”想带女儿外出逛逛,可工头不让休假,而且没有加班工资。
3、五月底工程做完了,满以为可以拿到自己的血汗钱,给女儿交学费。可工资被一拖再拖,没了音信。
4、由于长期得不到休息再加上工地安全措施不到位,六月的一天他在恍惚中从脚手架上跌了下来致残。没有拿到任何社会保险和赔偿。
用心
爱心
专心
5、单位只给部分资格老的正式工办理社会保险,兰锡贵不在其中。要求学生根据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分析农民工兰锡贵哪些权利被侵犯了?劳动者享有这些权利有何意义?
2、劳动者权利的维护(板书)
2003年年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农村妇女熊得明的丈夫讨回了2240元被拖欠的工钱。由此揭开了追讨农民工欠薪的序幕。据全国总工会资料统计,目前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达到1000亿人民币。欠薪主要发生在建筑、餐饮、制衣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在年底结帐时,经常遭到雇主赖帐或克扣工资的情况。当一些人告上法庭时,却因拿不出劳动合同而败诉。每到年终岁末,农民工在讨资无望的情况下,除以伤害自己身体、自杀等方式相威胁外,甚至采用非法手段解决问题,如故意伤害、绑架包工头时有发生。如果你是一位农民工,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思考,教师归纳)维权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个劳动者都是国家的主人,这使得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得到统一。享受权利必须以履行义务为前提。比如劳动者要取得劳动报酬,必须参加劳动,完成劳动任务。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维权的依据:依法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纪律,劳动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维权的途径:并不是有了劳动合同就能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维权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能破坏社会秩序,不能采用过激的、非法的手段。他们可以通过向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投诉、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新课巩固练习
就业是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和自我发展的基本途径,是绝大多数群众谋生的惟一手段。只有扩大就业减少失业,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只有人民充分就业、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据此回答1-2题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要求,从6个方面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就业、工作和职业转换能力,促使他们尽快地实现就业、再就业和稳定就业,这将有利于保障和实现劳动者的()
A.享受社会保障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B.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平等就业的权利 C.取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D.提请劳动争议处理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答案:B 2.劳动者也应该认识到,在市场竞争中,只有自身实力强,才能就业机会多,即树立()A.自主择业观 B.职业平等观 C.竞争就业观 D.多种方式就业观 答案:C 3.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由于部分农民工劳动合同意识不强,工资被拖欠、克扣,劳动安全不能得到切实保障的现象屡有发生。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下发通知,要求建筑企业招用农民工,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材料表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A.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 B.是促进劳动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用心
爱心
专心
C.是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需要 D.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答案:D 4.某企业由于生产任务较大,在未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厂长强行让部分职工延长劳动时间,每天加时工作,星期天也照常上班,不让休息。到月底,部分职工全月累计加班加点高达120小时,也不发加班工资。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你认为该厂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2)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权利?该厂的做法侵害了劳动者的哪些权利?(3)这些工人应当怎么办?
用心
5.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 篇五
修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财政支出的巨大作用。
2、运用财政知识,联系当前国家财政政策,说明财政的巨大作用。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社会主义优越感,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财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教学方法:启发教学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框 财政的巨大作用
一、集中力量办大事
1、财政对基础设施的重大作用
(1)是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结构调整有重大促进作用(2)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基础设施、基础工业的建设:
南昆铁路国家先后投资180亿元,这是市场调节根本无法完成的。通过修建铁路可以使西南地区丰富的煤、磷、铝等资源通过铁路运往沿海,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大西南地区的资源开发,改变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1950~1998年,国家财政累计用于基本建设投资达13377亿元,重点用于农林水、能源、交通、邮电通讯、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建成各类大中型项目6183个。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修建了三峡工程、南昆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大型项目。2、财政对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影响(多媒体用图表显示)高科技研究开发:
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成功返回。这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时间投入、时间保证的高风险的科技项目,这次升空研究共耗费资金200亿人民币。资金全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如果没有财政保障,是很难办成的。
3、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
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但在目前,普遍感觉到存在一些问题:有不少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卫生事业虽有巨大发展,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和医疗资源还有较大差距。这些事业的发展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6.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 篇六
民的选择(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3、理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懂得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2
【教学重点】党的性质、宗旨、执政方式 【自主学习】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是什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交流展示】 2.2011年3月,云南震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抗灾救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妥善安排灾民的基本生活,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所、有干净饮水、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请从党的领导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答案(1)抗灾救灾体现了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妥善安排灾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同时也体现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3.共产党执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矛盾吗?
答案 共产党执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并不矛盾。这是因为:(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集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路线、方针和政策,然后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从而实现对国家的领导。
(2)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它依照法律规定组织建立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并监督这些机关的工作。
(3)人民代表大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精讲点拨】
1.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坚持中共领导,才能始终坚持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理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懂得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1)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D.解决了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切问题
4、"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这充分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胡锦涛指出:“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的惟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
C.共产党员不应追求个人利益 D.每个党员都是大公无私的
6、下面对依法执政理解正确的是()
A.依法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 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C.依法执政就是依法也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D.依法执政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1.D 2.A 3.C 4.B 5.A 6.C
二、问答题:
7、有人说,搞革命要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现在,搞现代化建设,不一定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认为搞革命要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是正确的。
(2)认为搞现代化建设不一定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说法毫无根据,是错误的。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与宗旨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中国民主革命斗争的实践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而且必须领导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 篇七
【复习旧课】
师问: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 (略)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 承上启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视频短片“王家岭矿透水事故救援现场”。 (旁白:2010年3月28日, 我省乡宁县王家岭发生特大透水事故。在井下被困八天八夜后, 第一名矿工被成功营救出井, 人们看到了希望!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亲临现场, 指挥救援:“只要有一丝希望, 就要尽百分努力。”党中央给受难矿工带来温暖与问候。全体医护人员不舍昼夜, 忘我抢救, 生命高于一切!紧握双手, 传递力量!全体武警官兵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不放弃每一个救援机会。更多的矿工被营救出井, 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思考, 试分析:这段视频说明什么哲学观点?
设计意图:以视频短片“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学生通过分析, 运用上节课的“矛盾特殊性”原理加以说明。从而导出其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习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自学提纲的基础上进行板书。
1.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依据:矛盾特殊性原理)
⑴含义;⑵地位;⑶意义。
教师提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解决以上3个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上台展示自学提纲)
学生自主学习, 识记知识点。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意义。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的三个知识点在理解上没有大的困难, 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加以掌握。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
如果问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 很难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应当给出确定的条件。对于卖雨伞的人来说, 就是好事;对于卖纸扇的人来说, 就是坏事。
学生活动: (课堂探究)
(1) 上述材料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 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分析具体问题的?
设计意图:对教材的探究题进行修改, 使其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在讨论中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原则运用于生活实际, 指导实践, 突出重点。
教师活动: (归纳)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过渡) 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王家岭矿透水事故救援工作之所以取得重大进展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 其中政府领导开展科学有效的救援尤其重要。具体分析救援工作涉及多个矛盾, 如:通风、抽水、后勤、医疗等。它们同等重要吗?不是, 而是有主次之分,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学习的内容。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自学提纲的基础上进行板书。 (略)
2.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依据)
(1)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2)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学生活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掌握结构、突出重点。掌握概念、分析原理与方法论。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结构。
学生活动: (课堂探究) (多媒体展示)
如果由同学们负责指挥救援工作, 需要安排通风、抽水、后勤、宣传、医疗、善后处理等工作, 请你说明。
(1) 应以哪一项工作为重点? (2) 其他工作能忽视吗? (3) 作为重点的工作是不是始终不变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关心的当前发生的事件出发进行分析,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 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活动: (归纳) (多媒体展示) (1)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教师活动: (过渡) 复杂事物的矛盾有主次之分, 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 (课堂探究) (多媒体展示)
2010年3月28日, 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事故发生时, 被困职工有153人。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 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15人获救, 37人遇难。你如何评价王家岭矿透水事故救援工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王家岭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 既看到救援成绩的一面, 也看到救援问题的一面, 但总体上说救援工作还是成功的, 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样既激发起学生课堂讨论的兴趣, 又加深了学生对矛盾主、次方面原理的理解。
教师活动: (归纳) (多媒体展示)
(1)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一个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一个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 又相互依赖,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
请同学们结合以上两道探究题, “如何指挥救援工作”及“对救援工作的评价”, 尝试归纳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
学生活动: (合作学习)
分组讨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
设计意图:运用分析比较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 分清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 从而突破难点。
教师活动: (归纳) (多媒体展示)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
(1) 标志词不同。“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突破口”“根本上”“核心”“首位”“突出地位”等属主要矛盾, “主流”“主体”“大多数”“总体上”“性质”“本质”“方向”“形势”等属矛盾的主要方面。
(2) 复杂事物 (多个矛盾) 有主要矛盾, 一个矛盾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3) 讲发展是主要矛盾, 讲评价或性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
学完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原理, 我们应该把握的方法论是什么?需要把握什么内容?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 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 (归纳) (多媒体)
(1) 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 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 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要抓住主流。
(3)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必须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综上所学内容, “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和“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师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请同学们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列出。并请一个同学来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地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列出。并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8.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 篇八
人对事物的兴趣往往在3分钟内产生,如果期间尚未引起兴趣,就很有可能放弃,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大脑对激素分泌的耐受性提高。笔者对所教高一年级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如果在每节课前3分钟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主题后,学生的眼神变得明亮,表明已抓住其注意力,否则就要再想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可见,设计好情景导入非常重要。
教学实践中发现,以前常结合时事以某地区地震、卫星发射等新闻截图视频作为情景导入,教师在选择视频时,往往找一些视觉冲击力强的画面以突出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性,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学生会很专心看视频,注意力集中;缺点是学生看完视频后更关心视频中的新闻事件,就新闻事件展开议论的兴趣高于对通过新闻事件展开进一步地理探究的兴趣。因此,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很快,但转移也很快。因此,高一地理课的情景导入必须要有,关键是怎么设计。笔者尝试在进行情景导入时,设计一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把现象成因作为问题进行引入。如在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问题导入设计成“一年为什么有四季,一天为什么有昼夜?”第二章第一节的问题导入为“风是怎样形成的?”第二节的问题导入是“降水的水源从哪里来?”第三节的问题导入是“地表不同的地形是怎样形成的?”第三章第一节的问题导入是“在地球表面为什么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使学生更加关注现象产生的原因,而非现象本身;对地理的学习更加深入,更好地达成课标要求;能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情景导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理论结合实际,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二、设计问题链条,增强知识联系
在高中地理必修1中,有的章节需要历时近三周完成,而地理学习一周只有两个课时,所以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对上一节的内容已比较生疏,知识间容易形成断层。因此,可用设计问题链的方法,增强知识间的联系。以第二章第一节为例,这节知识分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三个部分,完成这节知识的教学,要用6~7节课,历时3~4周。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做到前后知识的衔接,对整节知识有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以前两个标题为例在教学中笔者设计如下问题链:为什么同一季节天气不同,气温不同(大气受热过程)——风是怎样形成的(热力环流)——仅考虑热力环流原理,在地球表面高低纬间,近地面的风向是怎样的(单圈环流)——实际生活中,为什么赤道地区的风并不是来自极地(风的形成)——赤道地区的风主要来自哪里(三圈环流)——为什么南亚、东南亚、东亚地区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风向也发生变化(季风环流)——研究大气环流的意义是什么(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这样设计问题链的优点在于:①利于形成学习知识的线索。问题链就是知识学习的主线,它能把课本中各个标题较好地串起来,使它们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变块状知识为带状知识。②利于形成由浅及深的思维过程。问题的提出随着产生地理现象的条件不断叠加,在做加法的过程中,使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入,产生的自然地理现象更加复杂,也更趋向与现实生活一致。这样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及由浅到深的思维过程。③利于掌握和理解难点知识。产生实际地理现象的条件在叠加过程中,形成知识上的梯度,从而做到对难点知识的分解,分解后的难点知识再分散到不同的课时,学生学习的难度就更小了,而知识间又是递进关系,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重复用到前几节课的知识,可使难点知识不断熟化,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已学知识,学习与应用相结合,不断加深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用板书式小结,落实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小结可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所学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采用结构式板书进行小结,能更好地反映教学活动、思维过程,体现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对章节知识的整体把握。
因果关系式板书能清晰反映思维顺序和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图1为第一章第三节的板书,它体现了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方式,导致形成黄赤交角,引发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进一步在地球表面形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产生实际生活中的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板书体现了知识间的“四层”因果关系。
文字结构式板书能构建知识网络,提炼课本内容,课上可作为小结板书,课下还可以作为学生复习依据,如第三章第二节中,学生可以在文字结构式板书“地带性规律”(图2)里补全不同地带性的规律,以巩固所学知识。
图文结构式板书能体现地理图形语言特点,利于图文对应,使记忆内容更加简洁。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的板书(图3)体现三方面内容:在以水的三态变化为内因及以太阳辐射和重力为外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三种水循环方式,在其影响下,对地表的干湿冷热、水资源的更新、地表物质能量的转换和输送产生了影响。▲
■endprint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人对事物的兴趣往往在3分钟内产生,如果期间尚未引起兴趣,就很有可能放弃,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大脑对激素分泌的耐受性提高。笔者对所教高一年级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如果在每节课前3分钟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主题后,学生的眼神变得明亮,表明已抓住其注意力,否则就要再想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可见,设计好情景导入非常重要。
教学实践中发现,以前常结合时事以某地区地震、卫星发射等新闻截图视频作为情景导入,教师在选择视频时,往往找一些视觉冲击力强的画面以突出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性,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学生会很专心看视频,注意力集中;缺点是学生看完视频后更关心视频中的新闻事件,就新闻事件展开议论的兴趣高于对通过新闻事件展开进一步地理探究的兴趣。因此,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很快,但转移也很快。因此,高一地理课的情景导入必须要有,关键是怎么设计。笔者尝试在进行情景导入时,设计一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把现象成因作为问题进行引入。如在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问题导入设计成“一年为什么有四季,一天为什么有昼夜?”第二章第一节的问题导入为“风是怎样形成的?”第二节的问题导入是“降水的水源从哪里来?”第三节的问题导入是“地表不同的地形是怎样形成的?”第三章第一节的问题导入是“在地球表面为什么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使学生更加关注现象产生的原因,而非现象本身;对地理的学习更加深入,更好地达成课标要求;能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情景导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理论结合实际,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二、设计问题链条,增强知识联系
在高中地理必修1中,有的章节需要历时近三周完成,而地理学习一周只有两个课时,所以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对上一节的内容已比较生疏,知识间容易形成断层。因此,可用设计问题链的方法,增强知识间的联系。以第二章第一节为例,这节知识分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三个部分,完成这节知识的教学,要用6~7节课,历时3~4周。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做到前后知识的衔接,对整节知识有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以前两个标题为例在教学中笔者设计如下问题链:为什么同一季节天气不同,气温不同(大气受热过程)——风是怎样形成的(热力环流)——仅考虑热力环流原理,在地球表面高低纬间,近地面的风向是怎样的(单圈环流)——实际生活中,为什么赤道地区的风并不是来自极地(风的形成)——赤道地区的风主要来自哪里(三圈环流)——为什么南亚、东南亚、东亚地区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风向也发生变化(季风环流)——研究大气环流的意义是什么(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这样设计问题链的优点在于:①利于形成学习知识的线索。问题链就是知识学习的主线,它能把课本中各个标题较好地串起来,使它们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变块状知识为带状知识。②利于形成由浅及深的思维过程。问题的提出随着产生地理现象的条件不断叠加,在做加法的过程中,使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入,产生的自然地理现象更加复杂,也更趋向与现实生活一致。这样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及由浅到深的思维过程。③利于掌握和理解难点知识。产生实际地理现象的条件在叠加过程中,形成知识上的梯度,从而做到对难点知识的分解,分解后的难点知识再分散到不同的课时,学生学习的难度就更小了,而知识间又是递进关系,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重复用到前几节课的知识,可使难点知识不断熟化,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已学知识,学习与应用相结合,不断加深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用板书式小结,落实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小结可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所学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采用结构式板书进行小结,能更好地反映教学活动、思维过程,体现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对章节知识的整体把握。
因果关系式板书能清晰反映思维顺序和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图1为第一章第三节的板书,它体现了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方式,导致形成黄赤交角,引发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进一步在地球表面形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产生实际生活中的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板书体现了知识间的“四层”因果关系。
文字结构式板书能构建知识网络,提炼课本内容,课上可作为小结板书,课下还可以作为学生复习依据,如第三章第二节中,学生可以在文字结构式板书“地带性规律”(图2)里补全不同地带性的规律,以巩固所学知识。
图文结构式板书能体现地理图形语言特点,利于图文对应,使记忆内容更加简洁。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的板书(图3)体现三方面内容:在以水的三态变化为内因及以太阳辐射和重力为外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三种水循环方式,在其影响下,对地表的干湿冷热、水资源的更新、地表物质能量的转换和输送产生了影响。▲
■endprint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人对事物的兴趣往往在3分钟内产生,如果期间尚未引起兴趣,就很有可能放弃,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大脑对激素分泌的耐受性提高。笔者对所教高一年级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如果在每节课前3分钟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主题后,学生的眼神变得明亮,表明已抓住其注意力,否则就要再想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可见,设计好情景导入非常重要。
教学实践中发现,以前常结合时事以某地区地震、卫星发射等新闻截图视频作为情景导入,教师在选择视频时,往往找一些视觉冲击力强的画面以突出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性,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学生会很专心看视频,注意力集中;缺点是学生看完视频后更关心视频中的新闻事件,就新闻事件展开议论的兴趣高于对通过新闻事件展开进一步地理探究的兴趣。因此,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很快,但转移也很快。因此,高一地理课的情景导入必须要有,关键是怎么设计。笔者尝试在进行情景导入时,设计一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把现象成因作为问题进行引入。如在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问题导入设计成“一年为什么有四季,一天为什么有昼夜?”第二章第一节的问题导入为“风是怎样形成的?”第二节的问题导入是“降水的水源从哪里来?”第三节的问题导入是“地表不同的地形是怎样形成的?”第三章第一节的问题导入是“在地球表面为什么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使学生更加关注现象产生的原因,而非现象本身;对地理的学习更加深入,更好地达成课标要求;能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情景导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理论结合实际,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二、设计问题链条,增强知识联系
在高中地理必修1中,有的章节需要历时近三周完成,而地理学习一周只有两个课时,所以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对上一节的内容已比较生疏,知识间容易形成断层。因此,可用设计问题链的方法,增强知识间的联系。以第二章第一节为例,这节知识分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三个部分,完成这节知识的教学,要用6~7节课,历时3~4周。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做到前后知识的衔接,对整节知识有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以前两个标题为例在教学中笔者设计如下问题链:为什么同一季节天气不同,气温不同(大气受热过程)——风是怎样形成的(热力环流)——仅考虑热力环流原理,在地球表面高低纬间,近地面的风向是怎样的(单圈环流)——实际生活中,为什么赤道地区的风并不是来自极地(风的形成)——赤道地区的风主要来自哪里(三圈环流)——为什么南亚、东南亚、东亚地区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风向也发生变化(季风环流)——研究大气环流的意义是什么(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这样设计问题链的优点在于:①利于形成学习知识的线索。问题链就是知识学习的主线,它能把课本中各个标题较好地串起来,使它们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变块状知识为带状知识。②利于形成由浅及深的思维过程。问题的提出随着产生地理现象的条件不断叠加,在做加法的过程中,使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入,产生的自然地理现象更加复杂,也更趋向与现实生活一致。这样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及由浅到深的思维过程。③利于掌握和理解难点知识。产生实际地理现象的条件在叠加过程中,形成知识上的梯度,从而做到对难点知识的分解,分解后的难点知识再分散到不同的课时,学生学习的难度就更小了,而知识间又是递进关系,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重复用到前几节课的知识,可使难点知识不断熟化,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已学知识,学习与应用相结合,不断加深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用板书式小结,落实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小结可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所学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采用结构式板书进行小结,能更好地反映教学活动、思维过程,体现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对章节知识的整体把握。
因果关系式板书能清晰反映思维顺序和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图1为第一章第三节的板书,它体现了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方式,导致形成黄赤交角,引发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进一步在地球表面形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产生实际生活中的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板书体现了知识间的“四层”因果关系。
文字结构式板书能构建知识网络,提炼课本内容,课上可作为小结板书,课下还可以作为学生复习依据,如第三章第二节中,学生可以在文字结构式板书“地带性规律”(图2)里补全不同地带性的规律,以巩固所学知识。
图文结构式板书能体现地理图形语言特点,利于图文对应,使记忆内容更加简洁。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的板书(图3)体现三方面内容:在以水的三态变化为内因及以太阳辐射和重力为外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三种水循环方式,在其影响下,对地表的干湿冷热、水资源的更新、地表物质能量的转换和输送产生了影响。▲
【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推荐阅读: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第四单元09-15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教案08-07
高中政治必修政治生活07-23
高中政治必修一测试06-21
高中政治必修2课本07-15
高中政治必修二课本07-28
高中政治必修一简答题07-28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5课11-17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小结08-19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10-26